立足字理 培养能力

2024-07-30

立足字理 培养能力(共9篇)

立足字理 培养能力 篇1

立足字理 培养能力

茅盾先生说过:“文字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汉字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尽管形体有所变化,但它的表意性特点仍熠熠可见。在识字教学中,透视汉字的结构规律进行字理分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将会大有好处。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基础,是儿童运用口头语言的运用书面语言过渡的重要环节。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字理识字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而且有利于阅读和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识字能力。

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学龄初期的儿童思维正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方面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而文字是抽象的概念符号,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到对抽象符号的掌握,中间有一个过程。我国汉字的最本质特点是其表意性,这样决定的汉字的形与义有着分紧密的关系。即使汉字经过隶变和历代的简化,汉字原来的线条变成了横、竖、撇、点、捺等笔画,使得许多汉字不能因形而知意了,但是现行汉字仍然保存着象形的残迹。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就可以借助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溯到造字时代的象形而貌和造字意义,使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字形与字义的关系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直观手,形象的语言,把汉字的构形理据一一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生识字,借助直观后段,让学生对字表示的事物,眼观其形,耳闻其声,他们对字义就会有透彻的理解并在头脑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运用字理教学,让学生明理的过程,就是展示汉字衍化的过程,一般经过实物彩图,概括抽象图,古体汉字和正楷汉字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去思考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充分发挥图的作用,使学生通过观察、对照、比较、分析等方法,把握字形特征和基本字义。例如,教学“山”字时,先出示一幅有群山的彩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名称,再出示一幅有山的概括抽象图,以帮助学生由图画到文字形成思路,进行理解和识记汉字。最后再出示正楷汉字“山”,并让学生与以上两幅图对照,通过观察学生能说出“山”的中间和两边就像一座座山峰,底下竖折的一横画表示一座座山峰相连。这样,学生从观察实物图到概括抽象图再到正楷字,就很容易记住字形了。再如教学“鸟”字时,可以依次出示飞鸟图,篆体鸟字和楷字鸟字,直观形象地演示出“鸟”的象形意义和过程。学生通过图、字对照,观察出“勹”表示鸟头,“丶”表示鸟眼“ ”表示鸟的身子,“一“表示鸟的腿脚。这样由图到字,学生清楚地知道鸟的演变过程,起到学而不忘的作用。

汉字,无论是哪种造字方法构造的字,字形和字义表示的事物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和字的关系,尽可能地采用实物、幻灯投影、动用演标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观察,或者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帮助他们从直观中思考、概括获得对字义的正确理解,并且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感性认识,掌握了字形、字义,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汉字字形是由各种不同基本笔画按一定的规律和方式组成的方块字,结构复杂,且类似性大,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运用字理识字教学,同时兼容其他识字方法教学流派的长处,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将大大提高识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一)遵循汉字的构形规律教学生字

字理识字教学重视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象形字、指事字是最基本的字,教好了这些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如:“日、月、水、火”等字用象形规律来教,“上、中、下”用指事规律教,“尘、歪、明、众”等用会意规律教,“睛、清、蜻、睛”等用形声规律来教。如学习会意字“明”,因为学生先学生了象形字日、月,知道这两字的意思,所以学到“明”字,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字义,记住了字形。汉字字字有理,运用字理识字,大多数汉字要解析字理。在讲解字的构形理据时,教师用富有獐儿童情趣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字字句句送到孩子们的耳朵里,让学生有想象、思维的过程,从中学到根据字理理解字义,分析字形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二)运用联想法和比较法学习生字

字理识字教学十分重视联想法和比较法。汉字的构形理据跟我们现在的思维有一定的差距,怎样缩小这个差距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联想。通过联想,缩小今天汉字与时代的差距,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汉字构形理据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汉字。汉字与汉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形近字用比较法来教,通过比较可以把汉字的个别部分和特征分析出来,发理它们之间的异同,如“情、清、精、晴”,针对其具体情况,引导学生作比较分析,找出结构上的异同点,结合词义区别字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运用联想、比较法识字的过程中,学生的联想、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趣味识字法

汉字虽然字字有理,但有些字的字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就暂不讲字理,而需要机械识记。我们可以通过儿歌、谜语、游戏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强化记忆,并且鼓励儿童去创造有效的方法识记汉字,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教学“告”字,我们就用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又如教学“炎”字可用字谜:“火上加火,越来越热”。这样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会生字。

三、字理识字与说话、阅读、作文相结合,提高语文读写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识字教学应该与说话、阅读、作文教学密切结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和谐发展。

(一)字理识字与说话相结合

在识字过程中,我们利用教材中看图识字、学词学句的图,联系生字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利用生字新词造句,进行说话训练;利用解析字理进行说话训练;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字理识字与阅读结合

字理识字与阅读教学并不矛盾。初读课文时,提出生字,读准字音;理解课文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体会生字生词的意思;教学生字时,再解析字理,强化字意,巩固字形。并且引导学生读自课本和儿童读物,从而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又能使生字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现再认。

(三)字理识字与作文相结合

在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时,每学一课,就挑出几个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词语进行口头说话,书面写话,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这理识字教学法主张综合各识字教学之长,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汉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在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同时,学生的记忆、思维、想象、说话、阅读、写作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立足字理 培养能力 篇2

一、情境——铺垫、呈现语篇

在语篇教学中, 教师更多的时候注重的是语法点的讲解, 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老师输出的内容, 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课堂难免显得枯燥乏味。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完成新旧知识的交替, 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英语课堂的导入应多以情境创设为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来让学生发掘阅读语篇的乐趣所在, 唤起学生与语篇情境的共鸣, 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学会和掌握知识点。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6 A PE lesson

T:Boys and girls, today let’s have a PE lesson in the playground.Are you happy?

S:Yes, we are.

T:First, let’s sing and dance.

(歌曲由《兔子舞》改编Left, left, right, right, jump, jump, jump high.Left, left, right, right, run, run, run fast…)

T:Very good.Now, sit quietly.

Look at me.Left, turn left. (学习left及turn left, 学生会说left hand/leg/shoulder等)

这节课主要围绕体育课中活动开展的, 目的是教授祈使句的用法。本节课在设计时, 通过“兔子舞”的旋律导入课堂教学, 教师在设计时将这一舞曲稍作改编, 用上了学生已学的动词及动词词组, 如jump high, run fast等, 以旧带新, 并且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同时, 考虑到情境教学法在学生英语学习中运用, 有助于让学生最直接地体会语言, 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但是由于人多, 教室小, 本节课中的一些活动在教室中开展并不能给学生最直观的感觉, 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 可以考虑到直接将课堂搬到操场上, 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带着对新鲜事物的惊奇感, 满怀兴奋进入了学习, 小组练习、角色扮演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并井然有序, 学生们在说说、做做、演演中学会了说Stand in a line等书本上的原句, 并且能够延伸拓展。在这些设计环节中, 有效地排除了学生语篇学习的心理负担, 营造了“乐学”的氛围, 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学生课堂中的参与率提高了, 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二、阅读——品读、理解语篇

西方语言学家提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交互式作用”三种阅读教学模式, 其中“交互式作用”模式是前两种模式的结合。在阅读过程中, 学习者从语言的最小单位字母和单词识别开始, 逐步理解较大的语言单位, 即短语、分句、句子及语篇的意义。同时作为主动参与者, 学生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文章, 而是运用背景知识, 并结合自己的预测在上下文中找出有关信息。因此, 英语教学中语篇的学习离不开读, 学生从泛读到精读, 在阅读文本、完成任务、校对答案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方法与策略、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提高。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8 Part E

T:Do you like insects?Describe the insects:butterfly、firefly、ant、dragonfly、grasshopper、bee.

T: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marked (在书本上直接做记号) .

1. The boy likes_____, _____, _____and_____.

2. The butterflies and the dragonflies_____.

3. The ants_____.

4. The fireflies_____.

T:Can you tell me the meaning of“special”“glow at night”?

首先,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爱的昆虫, 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复习所学的六种昆虫;然后, 请学生迅速阅读短文, 并能完成填空题, 这四题在书本上能直接找到答案, 只需要学生画出即可。这时, 教师就引出了需要新授的单词和词组, 学生可以通过已有知识, 对这几个单词及词组的含义进行猜测:萤火虫有别的昆虫没有的特点, 夜里发光, 很特别。因此学生一推敲, 就知道了“special”“glow at night”等的含义。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记忆要比老师直接告知来的更加深刻。最后, 让学生精读课文, 并能够模仿短文, 说说自己喜爱的昆虫、动物、玩具等。

三、练习——巩固、升华语篇

课堂中练习的完成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 一般情况下, 练习求精而不求多, 要与课堂环节紧密相扣, 能有效地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和巩固升华。课堂练习的形式有很多, 如Read and match、True or false、Retell the story等,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 还要注意环环紧扣, 步步递增。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6 Holidays

T:Please finish the exercises.

1. Fill in the form

2. Ask and answer

Tips:When’s…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What did you usually do…

3. My blog

My favourite holiday is_____.It’s in_____.People usually_____.I_____last_____…

教师在完成新授内容后, 设计了以上练习。第一,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完成表格。这个练习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课文, 能否从课文中准确地筛选和提炼有用的信息, 如每个人物喜爱的节日、时间、传统活动等。第二, 对话练习。语篇阅读完成后, 学生要能够提取出重要的信息, 如What、Who、When等, 然后将信息整合, 学生根据提供的语句, 围绕某个节日开展简短对话, 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处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第三, 说说自己喜欢的节日。这一练习是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组合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写博客, 简短介绍自己喜爱的节日,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输出能力。以上三个环节层层递进, 能较好地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言的综合学习能力。

立足字理 培养能力 篇3

一、字理识字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顺应自己天性的阶段,他们具有爱玩、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对于枯燥的东西有着最直接的排斥感等特点,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顺应这些特点,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他们过早的出现厌学情绪。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具体体现,代表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分析汉字的结构和构字规律,能够进行相应的游戏化教学,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能够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字理分析识字教学,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识字教学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和背诵强化识字效果,但是就算进行了大量的练习,最终识记的正确率仍旧很低。根据这种情况,推广了字理识字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进行联想记忆和形象记忆,不断练习和加强左脑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记忆的更加深刻和清晰。

3.有助于学生纠正错别字

在汉字构字的过程中受到了客观事物和个人思维的限制,出现了很多的形近字。想要正确的区分这些形近字就必须了解汉字的构成和规律,教师可以构建相应的区分方式进行教学。例如,“鸟”和“乌”这两字只有一点的区别,学生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容易混乱,为了避免混乱出现,可以将“鸟”形象化为长了眼睛的动物,而“乌”只是单纯的一种颜色,这样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记住“鸟”中间代表眼睛的一点。

4.训练思维能力

字理识字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范围更加广阔,拥有更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见解。在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意义,增加识字的效率。

二、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字理识字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想要利用字理识字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并归纳出以下几点建议。

1.图示法

图示法是指通过图和汉字之间的对比,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字形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山”这个字的时候,可以将“山”和简笔画的山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观看简笔画山的时候更好的理解“山”这个字的字形。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楚和形象的记忆字形。演示法是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最终结果,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记忆。特别是在学习动词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的动作示范和演示,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明白动词背后的意义。比如“掰”这个词的识记,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准备几根细小的棍子,在教学的时候进行“掰”的示范,也可以请学生进行表演,加深他们对这个字的形象记忆。

2.歌诀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适应了小学生喜欢诵读歌谣的特点,将一些汉字进行歌谣的编写和综合,能够让学生的记忆更加形象和生动,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记忆的准确性,让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忘记。例如“六木森森,杨柳梧桐和松柏。三水淼淼,海洋湖泊和江河”,这种朗朗上口的歌诀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更有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

3.猜谜法

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枯燥的语文知识和汉字,但是却对游戏有着天生的兴趣,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将游戏运用到教学当中,而游戏法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便演化成了猜谜教学。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乐趣开展教学实践工作。如谜面和谜底一定存在形象、动态、声响、功能或者作用等方式,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能不断提升其思维能力,能认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课堂的乐趣,进而能建立对课堂教学的一种亲切感,长期以往能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猜谜者的推断和推理能力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猜谜教学是将汉字拆分成不同的部分或者找出汉字的构建规律等进行谜面构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想和判断,能够不断调动学生的大脑,进行想象和联想,有利于巩固已有的旧知识,并有助于接受新知识。比如,“一人高处走,云在脚下行”这一谜面,便是通过将汉字进行拆分构建的。谜底是“会”字。“会”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将上面的“人”和下面的“云”进行拆分,能够让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同类汉字搜索,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联想力的目的。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中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最直接的方法。能够通过对汉字结构和构建规律的描述和学习,让学生对汉字具有更加深刻和形象的印象。另外,通过图示法、演示法、歌诀法、归类法和猜谜法等字理识字方法加强学生脑筋活动的强度,不断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记忆力、想象力和联想力,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综合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加系统的学习,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立足字理 培养能力 篇4

论文摘要:科学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笔者试图运用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以课堂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将来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能够运用一定的科学思维和探究方法解决自身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遇到的问题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同时教育又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应该以课堂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认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实验设计与探究、具体应用和知识系统化、合作、交流和创新等能力。

如何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进行如下的探究

一、通过群组资料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

当今的时代又称为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多如牛毛,它们通过报纸、电视和电脑等媒体充塞我们的视听世界。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信息有不同的分析和多元的理解,概括出不同的结论。科学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使学生能够对信息作出合理的科学的结论。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一节时,学生已经接触到不少的环保信息,拥有相当多的环境和环保知识,大体知道全球的环境问题,所以,我就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资料等的能力为重点展开教学。我设置了三组资料和图片供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一组是关于资源短缺的资料,一组是自然环境退化的图片。另一组是自然灾害发生的数据资料和图片。学生通过自身的经验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分别对三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得出了我们人类在发展中遇到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三类:自然资源短缺,环境退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并且,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猜出造成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二、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

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多,我们的.社会也在快速前进,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和新的事物,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假设和探究,解决问题,了解新事物,顺应时代的要求。科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探究能力。笔者在讲授九年级上《机械能》一节时,有意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用日常材料进行探究实验。先是通过观看台风和微风拂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进行假设“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哪些?”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手头有的书本、矿泉水瓶和铅笔盒等材料进行“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抽象概括,得出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大小。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探究“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得出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的大小。

三、通过解决情景问题,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具体化和系统化的能力

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科学知识必须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而具体化是在头脑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与理论,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它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认识不断深化,有助于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是否正确。笔者在学生学习《机械能》之后设计为什么骑自行车不能够载人?为什么不要在机动车道骑车追逐?神州“六号”在落地前要打开降落伞减速?《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设计活动“我来设计环保广告语”通过这一系列的情景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进行具体化的能力,学以致用,使认识不断深化。

同时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科学知识也应当形成系统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知识系统化就是将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思维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真正理解。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在不同条件下灵活运用。笔者为了培养学生知识系统化的能力在《电流的热效应》一节让学生来总结他们探究的知识体系,并指导学生用纲目式来系统知识。如果是整章知识的系统化可以采用棋盘式。

四、通过专题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创新能力

社会发展使得工作分工越来越细,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任何人已经难以独立完成一项工作。如何与人合作。如何与人进行交流讨论,如何从别人的建议中获得创新的意识都是学生将来在社会生存的能力基础。笔者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和学生一道设计了如下问题:⑴观察教学楼周围的树,它们靠近教学楼一侧长的更茂盛,还是远离教学楼一侧长的更茂盛?学校小花园中间的桂花树是哪侧长的更茂盛?⑵为什么植物向着阳光生长?谁在起调节作用?⑶生长素是什么物质?它有什么功能?生长素是怎样发现的?⑷向光性对植物生命活动有什么益处?假如给你一棵五针松,你怎样使它形成“迎客松”的造型?⑸现在,校园中有哪些植物在开花?哪些植物没有开花?校园中的金桂何时能开花?⑹谁在调节植物在开花时间?你能使金桂在夏季开花吗?⑺光变化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起什么作用?⑻你们知道每一个月份开什么花吗?你们能为学校设计植物的一个季节钟吗?⑼观察校园中的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长?植物的茎向哪里生长?⑽为什么植物的根向下长,而茎向上生长?谁在调节植物根向下长,而茎向上生长?⑾如果在国际空间站,植物的根和茎会向什么方向生长?⑿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植物的向重力性?植物的向重力性对植物生命活动有什么益处?⒀观察河堤上的树,它们靠近河的一侧长的更茂盛,还是远离河的一侧长的更茂盛?为什么呢?⒁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植物的向水性?植物的向水性对植物生命活动有什么益处?⒂你在缺水的环境中如何来找水源?⒃你们在校园中能否找到一种“怕痒”的植物?为什么它会“怕痒”⒄刺激含羞草,为什么它的叶柄会垂?⒅植物的感震性对植物生命活动有什么益处?由于我们提出的问题比较多,为了便于学生探究,我和学生一起将上述问题分为若干个专题分别探究:⑴⑵⑶⑷为专题一,⑸⑹⑺⑻为专题二,专题三包括⑼⑽⑾⑿,专题四包括⒀⒁⒂,专题五包括⒃⒄⒅。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实验操作能力及其关心的问题将学生分为五组,每组研究一个专题。由于每一小组只研究一个专题,知识不够全面,所以小组之间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小组之间的交流应该重效果而不是形式。首先,我让每一小组派出代表到其他组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并他们进行适当的交流与讨论,然后,将其他组的建议回到本组共同研究,完善探究的结论。这样,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学生了解其他组的成果,形成系统知识,获得共同进步。

立足学生基础,强化能力培养 篇5

一、加强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每年高考物理试卷中都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是着重考查理解能力的。高考要求考生通过认真审题弄清题目条件,在对题目中所给的物理过程、物理情景的想象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解答,注重考查学生对物理内容理解的深度、融会贯通的程度、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较高层次的能力。在专题训练中要帮助学生通过认真审题弄清题目条件,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

二、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

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推理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高低的最重要标志,高考物理试题对推理能力的考查贯串于各种题型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通过不同的题型、不同的情景设置来考查考生推理的逻辑性、严密性;在专题训练中,要克服学生的思维推理过程不严密,对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不重视,从而给解题带来盲目性。

逆向推理也是推理能力的一种,当考生对一道题目毫无头绪时,不妨先静下心来,想想平时所学的定理、推论、公式,有哪些可以“套”到这道题上。从选项或问题入手倒着往回推,难题也许会变得清晰起来。

三、加强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分析综合能力是一种相对较高的能力要求,高考的选拔性决定了高考中关于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试题占有较大比例。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有两个特点:一是特别注重从不同角度设置全新的物理情景或者在旧模型中经常变换过程情景;二是突出动态情景,体现学科特征。

所谓物理综合题,或涉及的研究对象较多,或经历的物理过程复杂,或应用的物理规律较多。解答这样的问题,我们采用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分解方法去处理,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简单的问题,除了认真研究各个物体的各个过程中的各种物理规律外,还应注意他们之间的联系,即衔接条件。

四、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

数学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同时也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对应用数学能力的要求居高不下。高考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有:较繁的字母运算或者数字运算、题目中涉及几何关系、对于图像的要求。

可见解决高考物理离不开数学知识,在高考选择题、实验题、计算论述题中都有注重考核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常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有: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三角函数法、图像求解法、几何图形法等。

五、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

高考实验题多数都是课本19个学生实验的模拟,即使是在设计性实验中,命题范围也不超出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装置。如果不认真完成课本实验,是不可能正确解答好这些题目的。对实验内容的复习,可以利用重组的方式,把实验的基本内容设计为以下几点复习:

1.13 种基本测量仪器是什么?有几个直接可测量?

2.从某个物理量的测量进行重组,例如摩擦因数有几种测量方法。

3.从某个实验的扩充进行重组,例如平抛—测量速度的方法———测动能、动量、测势能。

4.从实验的基本方法入手重组,例如用到等效替代法的实验有哪几个,用到近似替代法的实验有哪几个,用到累积法的实验有哪几个,用到控制变量法的有哪几个?

立足英语阅读 培养思辨能力 篇6

【关键词】高中 英语教学 阅读教学 思辨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01-01

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是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导向,也是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着力点。英语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要求,突出阅读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依托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必然要求。在传统单一、僵化的教学形体下,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基础面不足,教学更多地强调知识的硬性传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在笔者看来,基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关键在于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生敢于提问、质疑的课堂氛围

教与学是师生良性互动的过程,强调学生为主体地位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构建。创设问题情境,突出问题为导向下,教与学的推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积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能够提出自己的质疑,进而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之中,消除质疑、解决问题。教学问题的提出,不是教师一人的工作,而是师生之间共同参与,教与学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提出的“学的问题”,也有“教的问题”,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明确,是营造学生敢于质疑、提问课堂氛围的重要基础。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形态之下,逐步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不再是被老师的问题牵着走,而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探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思考问题的准确性等,都是问题导向下,学生思辨能力不断培养、形成的集中体现。例如,在“good friends”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引导性问题:“What qualities should a good friend have?”,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并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我的阅读体验,提出自我理解中存在的疑问,并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探讨交流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对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更多的是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形成决绝问题的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至关重要。

二、着力于语境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良好的语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思维型教学形成的重要保障。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境作用,强化学生在不同的语境因素之中,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语境氛围互文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不同的语境要素,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中,反映了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对语言知识的认知更加深刻,知识的拓展、知识的转换等,都是学生思辨能力不断得到培养的重要体现。英语阅读是一种复杂心理的活动过程,不同层次下的阅读方式,其所形成的阅读思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生所需带入的思想情感也不同。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中,让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不再停留于单词的识记、固定搭配的应用等,而更多的是以鉴赏性的阅读情感,展开想象、联想,创造性思辨能力的形成,让学生思考:(1)这段文字阐述了什么?;(2)文段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3)作者为何这样写,等等。一连串的问题思考,反复的思辨。

三、转变评价方式,构建形成性评估方式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英语阅读教学的测试更多地强调对短语、词汇等理解。单一、僵化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坚持以“生本”理念为导向,转变评价方式,构建形成性评价方式。首先,在测试中,应注重测试的科学合理性,转变过去单一的测评方式,而更多地采用灵活的测评方法,消除学生题海战术所带来的影响。如,测试分为笔试+口试等两部分,全面测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其次,测试分为评价与反馈的形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及时反馈,进而更好地自我发展;再次,测试不再是“一考”定结果,而是基于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如,在期中、期末等阶段,测试以讨论、小组演示的方式开展。测试内容充分尊重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体现。通过主观测试强化学生对语言思想的输出;最后,针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强化学生在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测评,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化与调整,对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足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关键在于:一是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强化“生本”理念的践行;二是构建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形态,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寿香.立足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校园英语,2016(05)

[2]贺颖列.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5(07)

立足课堂教学 培养数学能力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能力

本文从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使高中的数学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能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情感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还能消除他们的学习疲劳,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平易近人的,学生是容易和老师交流的;要多关心学生,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是自己的益友,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会主动的去问老师,就喜欢和老师探讨问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就会得到增强,就愿意积极的去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就有了内因的保证。

二、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无论这个学生是优等生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设计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如果他们能顺利正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么就能激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即使他们的回答不够圆满,教师也应该肯定和发展学生有价值的思路。对于胆小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大胆地发言,他们在解题中遇到困难时要能耐心的引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出在那里,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就会积极的改进,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优等生,要适当地增加问题的难度,但也应该循序渐进,控制在学生所能突破的难度,以开阔他们的数学视野,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三、精心备课,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在教学中收集一些有一定代表性的数学题目,根据这些题目向学生们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做类似的练习题,这是很多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种使学生机械模仿而不主动思考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常见的不良后果就是学生只会做类似的试题,如果试题发生变化,就不会做或做不完整,起不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而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那么学生只是简单的模仿而缺少自主探究,知识很难升华为能力。因此,精心备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手段。

如果学生能够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征服一道道的数学难题,那么学生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增加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老师精心地准备和设计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层次地设置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和障碍,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对于学生有限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而不是用教师的答案替代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给出各种各样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这就要求老师要精心备课,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况,不要随便地否定学生,要巧妙利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成为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增长点。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协调的活动,在教学中老师不能唱独角戏,学生不能只做观众,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讨论和交流,教师的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学生也能在互动中矫正自己的错误或交流彼此的思想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科学提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教学主体,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提问。但是对学生的提问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技巧的,下面就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

1.提问的针对性和难易度

对学生进行提问时,一定要有的放矢,要按照教学目标的需要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提问,对于问题的难易度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进行调整,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深奥的问题会使学生不知所云,而太简单的问题又使学生感觉到没意思,提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老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

2.提问应准确、简洁

在提问的环节要做到语言简练,而不是繁琐重复,要用规范的数学符号和语言表述问题,所提的问题要表达准确,要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示范和参照作用。

3.提出的问题要体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老师的提问不能仅仅是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更要启发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体会和总结该问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在提高数学能力中的指导作用。

五、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容量和难度

课堂教学的节奏和容量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学的速度过快或内容密度过大,就容易使学生感到紧张、疲劳,使学生的认知产生困难,或者巩固落实不到位,或者因内容密度大而产生信息壅堵;反之如果教学的速度过慢或容量过小,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或精神产生松懈,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追求教学的进度而随意地加快教学速度,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控制好课堂的教学节奏和知识容量,给学生留出恰当的让知识内化为能力所需的思考、讨论和巩固、练习的时间。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数学课堂教学的难度,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保证。如果教学的难度过大,学生就不能理解掌握,甚至会因为畏难而放弃学习;反之如果教学的难度过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就会下降。因此,既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一味追求难度,也不能简单重复降低要求,这两个极端,都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方式,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潮流,从而真正地立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8)2

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8

1 二种错误观点的分析

有人认为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语言学习毫无关系, 这种观点并不正确。语言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工具, 语言教育不仅有教会学生交流, 还有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功能与任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到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 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 着重提高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因此,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关注语言教学, 同时有必要重视学生的思维拓展。也有人会认为中学生词汇量有限, 表达能力也欠强, 学生难以承受用另一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事实上, 《郎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只用2000个词解释全本82000词, 而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单词1600, 高中3500词, 凭借这些词汇量, 学生基本可以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 笔者也发现学生对分析问题, 发表见解很感兴趣, 词汇量并没有影响他们表达, 即使英语基础差一点的同学也很乐意跟大家分享他们的想法, 正如Waters (2006) 援引Stevick的话说, “越是语言水平低的学生越需要认知上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尽可能给予初学者能正常使用自己通常运用的认知能力的机会非常重要, 这样才能促进健康的, 更成熟的学习状态, 语言欠显且思维简单的内容只会使学生感觉幼稚。”

2 思维的定义与层次

思维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重要形式, 是精神活动的重要特征, 它以感知觉所获得的信息为基础, 再利用已学得的知识和经验, 进行分析, 比较, 综合, 抽象和概括, 形成概念, 推理和判断。Waters (2006) 把思维能力分成7个层次。1记忆;2转换 (将信息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语言) ;3理解:能发现事实, 规律, 定义, 价值与技能之间的关系;4应用:运用和选择适当的规则和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5分析:根据部分有意识的知识和思维的形式解决问题;6综合/演绎: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一个问题;7评价。评价能力也就是评判性思维能力 (critical thinking) , 学习者通过主动思考, 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 精确性, 过程, 理论, 方法, 背景, 论据等进行个人的判断, 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的决策。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后四个层次的能力即应用, 分析, 综合/演绎及评价。

3 充分挖掘文本的思维震荡点

3.1 引导学生学会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做到读中有思考

人教版第五模块第三单元FIRST IMPRESSIONS一文中, 主人公李强的情感体念一直贯串文本始末, 笔者让学生找出描述李强在进行时光旅行前情绪感受的单词, 他们很快找到了答案:uncertain, worried, unsettled, nervous, 作者引导他们注意到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 并提出一个问题让他们思考:Why did Li Qiang feel so bad before the journey?学生们积极思考, 给出他们自己的理解。S1:Because Li Qiang has never taken such a journey before.S2:Because Li Qiang is afraid his journey may be a danger and he is not sure about his safety.读中多一份思考, 学生就会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认识。

3.2 对文本话题进行相关的延伸拓展, 使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通过学习人教版第四模块第一单元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一文, 学生对Jane Goodall的经历及贡献有所了解, 笔者又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思考下列四个问题:Q1:Why do you think Jane is called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Q2:What did Jane have to give up when she went to live the forest?Q3:Do you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chimps in the wild rather in a zoo?Give reasons.Q4:Do you think you will go if you are asked to study animals in the wild?Why or why not?学生思维活跃, 答案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通过讨论, 学生能更好理解Jane Goodal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为此所作的牺牲, 及其工作的重大意义, 相信在学习这一文本后, 学生头脑中会留下人与野生动物和睦共处的美丽画面, 也会意识到人类要尊重野生动物, 给它们自己的生存空间。

3.3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长期以来,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 教师有必要拓宽学生的思维渠道, 引导他们能用英语从不同的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 即从一个信息源产生多向思维。人教版模块五第一单元文本COPERNICUS’REVOLU-TIONARY THEORY提到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对整个人类都意义非凡, 而他到临死之时才公开发表他的新理论。笔者就此设问:Should Copernicus publish his ideas earlier, why?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呈现自己的见解.下面是持赞成意见同学的部分观点S1:Ordinary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know the truth of science instead of being fooled.S2:More human beings could be exposed to his new idea and accept it.S3:Science would develop further with the help of his new theory.持反对意见的同学则提出完全不同的看法。S1:If he did so, he would put himself in danger.S2:As his idea was entirely new and people wouldn’t accept it and therefore there is no need to take such a risk.在辩论的结尾, 笔者让学生明白正反双方只是从不同的立场看待问题而已, 他们的观点都可接受。

3.4 将文本与生活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人教版第四模块第二单元文本CHEMICAL FARM-ING OR ORGNAIC FARMING时, 学生对有机耕作有了初步认识, 也对有机农产品产生了好感。当黑板上呈现这个问题:Do you eat more organic food or more non-organic food?Why?学生纷纷表示接触有机食物的机会并不多, 因为它们价格偏高, 市场供应量也不多。笔者就关于如何推广有机食物让学生给当地农民提一些建议。学生们兴致很高, 除了应用课本中的知识, 他们还提出了改良农作物品种, 农科院及农业大学要给农民提供培训机会以推广先进技术等等另外的办法, 虽然学生的英语表述不是很流畅, 但他们的精彩的回答, 令笔者深感欣慰。

4 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英语学习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一代人的思维缜密性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 自身应具备探究的精神, 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 并能立足文本, 挖掘其思维震荡之处,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索,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要持开放接纳的态度, 在课堂上营造民主轻松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教师要确保相关信息的充分输入, 有输入才有观点的输出。有关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演绎及评价这类问题, 学生无法从文本中直接得到答案, 学生需要在获得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再进行一番思考才能作答, 教师要确保相关信息的输入。在开展Should Copernicus publish his ideas earlier, why?辩论之前, 笔者让学生从文本里找出哥白尼新理论的重要性, 同时也让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明白当时的社会形势, 教会势力强大并信奉“地心学说”, 绝不允许与之相反的新理论存在, 对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则是严惩不贷。正是在这种处境导致哥白尼迟迟不敢公布他的“日心学说”, 这些信息的输入为学生辩论作好了铺垫, 从而使之顺利开展。

总之,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 是编者思想表达的凭借, 教师要立足文本, 设计有意义的思维活动, 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更深地体会文本并提高思维能力, 形成自己的观点, 成为有思想的新一代。

摘要:文本是英语课堂教育的一种凭借, 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同时用外语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真正理解语言, 感受语言并运用语言的过程。教师要立足文本充分挖掘其思维震荡点,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立足文本,思维震荡点,信息输入

参考文献

[1]龚亚夫.论基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探寻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 2012 (11) .

[2]林静.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字学院院长程晓堂教授专访[J].中国教师, 2012 (10) .

[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 .

[4]卢祥富.例谈英语哲理性美文的解读与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3 (5) .

[5]王婷婷.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并引发思辩[J].江苏教育:中学版, 2013 (5) .

[6]Waters.Thinking and Language Learning[J].ELT Journal, 2006, 60 (4) .

立足字理 培养能力 篇9

一、进行类比思维能力训练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的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利用类比往往可以有所发现, 提出问题, 类比是科学研究最普遍的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可以进行类比思维训练的内容有很多。如类比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推导方法研究幂的乘方法则、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类比整数的因数分解研究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类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研究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类比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研究分式的概念、性质、运算;类比合并同类项法则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研究扇形面积公式;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等。

二、进行归纳思维能力训练

归纳是对某一事物的若干个体进行研究, 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性质, 然后由此推断这类事物的总体也具有这种性质的思维方法。

初中数学教材中可进行归纳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也有不少。初中代数有关运算法则的引出几乎全部是使用一般归纳法。从主观上看, 初中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进入逻辑思维阶段, 教学这些法则时不可能给出严格的逻辑证明。从客观上看, 这正是训练学生归纳思维能力的好时机。如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有理数运算的交换率、结合率、分配率、添括号去括号的法则, 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 整式乘除法的有关法则,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引出。另外, 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可用归纳法进行探索发现;对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研究, 是从个别具体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出发的, 使用的也是归纳法。

三、进行猜想思维能力训练

以某些已知的事物和一定的经验为依据, 对数学问题作出推测性的判断, 就是猜想。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没有定理之前”的猜想。并引导学生思考定理、公式或例题所省略了的探索过程, 要求学生遇到问题时应当先“猜”后“证”。提倡猜想和推测, 鼓励创造性思维。一些教学工具如“几何画板”、“TI工计算器”等, 可用于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及猜想。例如, 在进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节的教学时, 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 即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设计引入, 引导学生猜想, 并最后证明自己的猜想。

四、进行化归转化能力训练

化归是把数学中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某种转化过程, 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 最终获得原问题答案的一种方法。如在处理梯形问题时, 我们常把梯形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三角形问题来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可进行化归转化训练的内容几乎无处不在。例如在运算中, 减法向加法转化, 除法向乘法转化;解方程中, 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转化, 多元方程向一元方程转化, 无理方程向有理方程转化;在对几何图形性质、面积、体积的研究过程中, 复杂图形向简单图形、基本图形转化。

五、进行实践能力训练

随着教材的改革, 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能力训练的内容会越来越多。例如, 平面几何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例5为“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 而习题中就有“在室外找一个中间有障碍物的地方, 用例5的方法, 测量障碍物两边某两个点的距离”?又如, 平面几何的《解直角三角形》一节后有进行测量的实习作业, 可布置学生做“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作业。在初一几何新教材中要求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积的探究, 制作长方体纸盒, 并在剪开纸片前先作美术设计”。在学完“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后, 让学生“设计一些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图形”, 有条件的同学可用“几何画板”来设计图形。我们在教学中, 千万不能忽略这些能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要让学生通过实践, 既提高动手能力, 又提高思维能力。

六、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新课改着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研究性学习, 在研究过程中, 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训练。如在讲到统计初步时, 布置学生列表统计每月用水情况和每月用电情况, 或每天的日常开支等。要求学生绘制直方图;从用水、用电统计数据入于, 谈谈有关节约用水、用电的必要性;从日常生活开支的统计, 谈现代人的消费情况等。其中就涉及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上一篇:欢庆六一作文500字下一篇:科技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