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餐饮业发展情况(通用6篇)
市餐饮业发展情况 篇1
**市餐饮服务行业放心消费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11月17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餐饮服务行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省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目标任务的要求,我所紧密围绕“提高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创建目标,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以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举办市民食品安全满意餐饮服务单位评选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打造一批市民“食品安全满意餐饮服务示范单位”,组织开展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市扎实有序地开展了餐饮服务行业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监管职责。
为全面提升我市餐饮服务行业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消费者满意度和创建活动认同度,营造良好的消费安全环境。我所专门成立了以所党委书记**同志为组长的餐饮服务行业放心消费创建领导小组,负责领导餐饮服务行业放心消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餐饮服务行业放心消费创建具体工作及对各地餐饮服务行业放心消费创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同时为推动餐饮服务行业放心消费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我市下发了《**市餐饮服务行业放心消费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餐饮服务行业放心消费创建工作的目标、范围和重点,细化了各阶段工作内容,明确各阶段工作重点,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同时规定每阶段召开工作通报会议,确保每个阶段工作领导督查到位、力量整合到位、措施落实到位。
二 认真组织开展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商务部联合部署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有效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为此,我所专门成立了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实施细则》,明确了我市创建目标和工作要求。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在我市创建1个以上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区)、10条以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100个以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店、食堂),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全业态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群体,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稳步提高。同时迅速启动,在全市层层召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会议。我所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对申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示范街、示范单位进行考核验收,推荐上报省级示范候选名单。目前,我市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示范街、示范单位的条件完成市级考核验收,同时推荐上报的**县1个省级示范县、路2条示范街和10家A级餐饮单位为我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工程示范创建单位,均已做好迎接省里遴选考察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 积极举办市民食品安全满意餐饮单位评选活动。为更好地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推动、餐饮单位自律、公众参与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在全市餐饮服务行业举办首次市民食品安全满意餐饮单位评选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餐饮服务行业食品安全监督。4月中旬,市卫生局和市广电总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市民食品安全满意餐饮服务单位评选活动方案》。5月13日,在全市116家A级餐饮服务单位参加的餐饮服务行业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上,对评选活动事项进行了宣传。5月28日,在市区**公园举办评选活动的启动仪式。活动现场,与会的近百家参评餐饮单位通过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展板对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进行了生动展示,并就如何进一步改善经营环境,提高市民放心消费水平作出了公开承诺。为了提高活动成效,在启动仪式上设置了举报受理台,全市9家**机构派出的38名卫生监督员和8台执法车辆整装待发,一旦接到群众投诉举报,立即奔赴现场。同时这次评选活动选票分别刊登在我市卫生监督网、市传媒网等媒体上,旨在通过广大市民投票,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和市主流媒体的业务指导、明查暗访等措施,打造一批市民“食品安全满意餐饮服务单位”。
四 多措并举,强化卫生监督执法检查,积极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
1是贯彻落实《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为切实加强餐饮服务环节的采购索证规范化管理,在餐饮单位继续坚持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各餐饮单位根据食品原料来源、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对其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进行索证,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做到不采购、使用病死或 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不采购、使用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以及其他非食用原料,杜绝不合格食品原料和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餐饮单位。对使用添加剂的单位,建立食品添加剂“五专” 管理制度,落实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并使用专用量具,确保使用者掌握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方法,不滥用食品添加剂。同时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档案,做到一户一档,档案中包括卫生监督检查表、意见书、食品安全责任状、食品添加剂备案表、行政处罚情况等,逐步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2是在全市扎实有序地开展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我市在专项整治行动中,严格按照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政府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制定具体方案,周密安排,行动迅速,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食品安全隐患摸排管控,严厉查处违法添加案件,依法从严惩处违法犯罪分子,我市食品非法添加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6月28日,全市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2340人次,执法车量614车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4287户次,发放《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以及宣传画3800套,签订《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4000多份,备案登记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的餐饮服务单位387家,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421家,查处违法行为5起。
四是做出放心消费承诺,实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制 度。为进一步强化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强化餐饮经营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餐饮单位自律,各级食品安全监督部门与餐饮服务单位签订了《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责任书》和《餐饮服务单位放心消费承诺书》,在2011年5月13日紧急召开的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上,全市116家A级餐饮单位代表走上前台,在食品安全承诺书签字画板上留下承诺单位名字,同时部分餐饮服务单位代表在会上宣读承诺书,对社会公开作出承诺。会后各餐饮服务单位将承诺书在店堂醒目位置张贴,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各餐饮单位还将包括自制饮料、自制火锅底料、自制调味料在内的食品中添加剂使用情况向餐饮监管部门备案,并在店堂张贴向社会公示,让消费者有知情权,自觉接受消费者咨询和监督。凡未及时备案或未及时公示而使用的,均责令其立即整改。对消费者询问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必须如实告知。
五 开展宣传教育,强化社会监督。
一是积极与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积极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进展、成效和典型事例,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准确报道专项整治工作,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如5月14日在电视台播出专题报导《向非法食品添加剂说“不”》。与市广播电台联合举办市民食品安全满意餐饮单位评选活动,在5月28日启动仪式上,50余家餐饮单位代表分批上台,代表餐饮单位向全社会作出承诺,保障饮食安全。该节目通过连云港市广播电台直播,并在当天 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新闻栏目给予报导。
二是拓宽举报投诉渠道,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在我市主流媒体如**日报、**晚报、市传媒网、在海一方网站、市卫生局和市卫生监督信息网公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及电子邮箱,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提供违法线索,举报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餐饮服务行业放心消费良好氛围。
三是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工作,充分运用各地各项专项整治行动中取得的大案要案查处成果,通过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
四是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采取大型广场宣传咨询、悬挂横幅、设立展板、印发宣传材料、实物比较、邀请媒体参与执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多角度的宣传,以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最大程度地扩大宣传面,大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放心消费创建以来,我市餐饮服务行业自觉履行诚信承诺,企业诚信经营和维护消费者权益,放心消费创建意识得到强化,全市餐饮服务行业食品安全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得到提高,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扎实、稳步、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促进全市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市餐饮业发展情况 篇2
一、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第三产业, 又叫服务业。服务业是工业、农业以外的并服务于人、满足人多层次需要的产业, 指不以实物形式而以劳务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效用的活动 (李飏)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现状调查见表1。
从表1可知:从1997年到2008年, 中国的第三产业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32.1%增长到2008年的40.1%, 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67%。第三产业的产值由1997年的24033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8年的120487亿元人民币, 增长了96484亿元人民币。其增长率由1997年的8.2%到2008年的9.5%, 年平均增长率为8.7%, 与年均GDP增长率9%基本持平。由表1可说明, 近年来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二、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比较
2006年, 发达国家与中国的第三产业的比较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分析, 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远远高于中国, 人均国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率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存在相关关系。
设:人均国民收入为X、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Y, 对X和Y进行线性回归, 即有:
用最小二乘法对表2的相关数据及式 (1) 中的a和b进行参数估计, 得a=47.94317477, b=0.000641143, 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 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2=0.7265, 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比较好。从截距项的t检验值10.62和斜率项的t检验值4.61看, 均大于5%, 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n=10-2=8的临界值t0.025=2.306。因此, 人均国民收入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呈显著性的正相关, 人均国民收入每增长1美元,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就增长0.00064143%。截止到2006年, 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2010美元,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2.2%。按照中国的“三步走”战略, 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其根本性的标志是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 可以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大约为49.9%。到本世纪中叶, 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其人均国民收入由现在的3050美元增加到9386美元, 如果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6000美元 (取3050~9386的平均数) , 可以估计第三产业占的比重大约为52%。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这有利于餐饮业和快餐业的发展。
同理, 对居民消费率和第三产业比重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得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 模型拟合得比较好, 居民消费率与第三产业比重呈显著性正相关。
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第三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 中国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 高储蓄、高投资以及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造成内需严重不足。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 出口总额和投资额下降。中国政府把“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特别是消费需求, 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列为2009年七项主要任务之一。因此, 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内需增长, 第三产业和餐饮业、快餐业也会不断发展。此外, 从表2分析, 还可知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70%左右, 而截止到2006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仅为32.2%, 其就业发展空间还有30%~40%。
综上所述,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潜力非常大, 这对中国餐饮业和快餐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三、中国餐饮业发展状况
1997~2008年中国餐饮业的发展重要数据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分析可得知, 2006年中国餐饮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 达到10345亿元;到2008年, 达到15404亿元, 比2007年增长了24.7%, 占GDP比重为5.12%, 就业人数为450.61万人, 对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14.20%。从1997年到2008年, 餐饮业产值年均增长17.6%, 就业人数年均增长22.8%。表3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餐饮业不断发展, 经济效益增长显著。
四、中国餐饮业快速发展原因分析
随着厨房社会化和外出就餐经常化的消费观念转变, 以家庭私人消费为代表的餐饮大众市场和节假日市场不断扩大。快餐、小吃、家常菜和风味酒楼市场继续看好, 餐饮食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家庭私人消费已占到很多餐馆营业额的80%, 节假日市场的经营较平日普遍增长20%以上。
(单位:%)
从表4分析可得知, 餐饮业总体随着GDP的增长和第三产业的增长而增长, GDP和第三产业分别每增长1%, 而餐饮业为此分别平均增长为7.72%、5.95%。经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是推动餐饮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1. 旅游业对餐饮业的作用。
2007年, 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三大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 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 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 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24.7%;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18.6%;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 比上年增长22.6%。
2. 餐饮业是消费品市场发展的较快行业。
2008年, 中国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8488亿元, 比上年增长21.6%, 同比加快4.8个百分点。这是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其中, 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735亿元, 比上年增长22.1%, 同比加快4.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零售额34753亿元, 增长20.7%, 加快4.9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为15403.9亿元, 比上年增长24.7%, 成为增长最快的行业。
五、中国餐饮业发展前景
1. 餐饮业是扩大内需的“急先锋”。
中国餐饮业年均保持17%左右的增长。一方面, 扩大内需的大环境有利于餐饮业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 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城镇化进程加快都为餐饮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兼有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双重性, 吸纳就业人员多, 产业关联度高。也能带动文化娱乐消费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 它能适应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需要, 将人们从厨房中解放出来, 使其有闲暇投入到其他服务性消费中去, 全面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因此, 中国的餐饮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 餐饮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近年来, 中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大量涌现, 社会再就业工作压力持续增大, 迫切需要就业机会的顺势增加。餐饮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属于社会服务范畴, 其就业空间柔性强、市场潜在容量大、吸纳人员的层次宽, 餐饮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诸多的岗位, 在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中国与发达国家餐饮业就业人数比较见表5。从表5分析可知, 发达国家餐饮业的就业数占总就业数平均约为5.46%, 其中最高的是美国6.56%, 最低的是法国3.35%, 而中国只有0.24%。
中国2008年餐饮业的需求人数为12.8%, 在第三产业中排名第二。与2007年相比, 餐饮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上升了2.1个百分点。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餐饮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六、中国快餐业存在的不足
中国的快餐业起步较晚, 以1987年4月肯德基快餐连锁店进入北京市场为契机, 揭开了中国现代快餐快速发展的序幕。经过多年的发展, 中国快餐业快速增长, 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已占据快餐市场45%份额, 这与中国是饮食文化和人口众多的文明大国的地们极不相称。
现代快餐的特点:消费群体和消费价位的大众化;供餐方式的快捷、简便化;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工厂化;快餐食品的营养化;就餐环境的舒适化和经营规模的连锁化。中国快餐业与西式快餐业落后的原因如下: (1) 餐饮企业规模小, 现代化水平低; (2) 饮食卫生、营养、方便及服务等方面急需改善; (3) 餐饮业经营的软环境有待改善。餐饮市场秩序有待整顿, 政出多门、宽严失度、执法随意等问题尤为突出。
中国快餐业与西式快餐业落后的原因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工艺标准化程度低; (2) 资金实力不足; (3) 相关政策与行业支持不配套; (4) 起步晚, 经验不足; (5) 经营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 效率不高。
从专业和文化的角度来看, 中西式快餐的比较。 (1) 中式快餐的特点是品种多、口味变化多, 而西式快餐品种相对少很多; (2) 中式快餐在传统上注重色香味形, 以味为主, 而西式快餐虽也讲究口味, 但更注重食品的营养; (3) 中式快餐的结构是饭大于菜, 以主食为主, 而西式快餐则菜多于饭, 以副食的肉类为主, 故有“西食肉, 中食粮”之说; (4) 中式快餐的制作以明火为主, 煎炒烹炸手段俱全, 而西式快餐多用暗火, 即多用电炉、烤箱等制作食品; (5) 中式快餐以手工生产为主, 操作工艺复杂, 而西式快餐以机械化生产为主, 设备、配送都较规范和先进。
西式快餐注重标准化、量化, 营销策划专业, 就餐环境赏心悦目, 中式快餐在这些方面望尘莫及。但西式快餐的工业化和标准化决定了其产品的简单和品种的单调, 不可能提供像中式快餐所能提供的丰富品种 (凉菜、热菜、小炒、卤菜等) 。目前, 还是存在中式快餐竞争力比不上西式快餐的状况, 但中式快餐必将是中国快餐市场的主流快餐, 这归根到底是由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所决定的。中式快餐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饮食文化, 这是中西式快餐的根本差异所在。
总之,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观念的转变, 消费的增加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中国的餐饮业、快餐业尤其是中式快餐将会迅速发展。
摘要: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特点。要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不同, 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探究其文化底蕴, 促成文化进一步交流、互补与兼容。
关键词:饮食文化,文化差异,第三产业,餐饮业
参考文献
[1].李飏.实现文化经济跨越增长的目标——浅析文化经济与现代服务业.深圳特区报http://sztqb.sznews.com/html/2008-03/29/content-116552.htm2009.4.19
[2].中国数据统计网http://www.stats.gov.cn/tjfx/2009.4.19
[3].蔡秀娟, 鲍金勇, 唐军梅.广州高校大学生饮食与消费行为调查分析.高教探索, 2007 (4) :129-131
[4].张丽萍.长沙市居民在外饮食消费特点分析.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48-49
**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报告 篇3
**市现有耕地138.8万亩,总人口83.34万人,农村人口29.48万,城镇化率达到64.63%。全境地处全国优势苹果产业带的核心地带,区域特色产业明显,农业以粮食、果业、畜牧业、中药材种植为主。近年来,我市以努力将**打造成“生产基地生态循环、生产过程标准规范、产品绿色有机高端”的西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区为目标,按照发展精品农业、生产高端产品、主攻高端市场的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了全市特色现代化农业提质增效突破发展步伐。
一、主要经验做法
(一)强化政策支撑,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现代果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尤其是去年和今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的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高端决策、系统谋划,印发了《推进农业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突破发展的意见》《关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生态高效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3+X”工程加快推进产业脱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高含金量、管长远的政策文件,市区财政列支专项资金,对中药材、生态高效畜牧业等产业实行全产业链奖补、全方位保障,通过大企业引领、大基地承载、大项目支撑、村集体经济组织联结、产业化联合体推动的方式,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带动下,全市农业产业不断优化。**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优质甜樱桃之都”,**苹果被誉为“中华名果”,2016年“**大樱桃”被指定为G20农业部长会议专用果,“**苹果”“**大樱桃”品牌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基本形成了苹果、大樱桃为主的现代果业。5大畜牧联盟带动发展,中天羊业、红星美羚、新希望、大北农等集团来铜投资兴业更为畜牧业突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养殖率达7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奶山羊、肉羊、生猪为主的生态高效畜牧业初具规模;中药材产业形成了3个产业示范园、7个重点区域、10个规模化示范种植基地的发展格局,“耀州花椒”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中药材、干杂果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目前,我市正在强力推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全市特色现代农业将高质量稳步发展。
(二)坚持多措并举,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我市始终坚持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实现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1.创新经营模式。创建了羊、生猪、肉牛、蛋鸡、奶牛5大畜牧产业联盟,产业联盟促进了畜牧标准化生产、推广了健康养殖技术、抱团发展降低了投入成本,受到农户和企业认可。同时各产业联盟积极参与产业扶贫,羊产业联盟“四个五”产业扶贫模式被省农业厅在全省推广;创建了2个省级、2个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销售+加工+生产”的利益连结方式,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
2.拓宽销售渠道。始终将解决产销对接作为保障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招商推介会,全市每年在省外组织10余场次农产品专项推介会,2018年在全省首次举办首届“**市2018年扶贫产品交易会”,共签约项目221个,总投资金额67.65亿元,成为了贫困户、农商和客商的“共赢会”。全市3个区县获得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率先在全省实现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全覆盖,“龙头企业+电商服务站+合作社+贫困户”的电子商务扶贫模式日渐成熟,京东集团在我市建设京东云仓,培育出逛集网照金商城、果壳公司、全民合伙人等电商龙头企业30余家,从业人员2800余人。
3.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市359个村全部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2018年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注资1.6亿元,推广“党建+集体经济+双创”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全市成立了4个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4.招引大企业建设大基地。先后引进了海升果业、陕果集团、伊利集团、大北农、新希望等知名企业来铜发展现代农业,招商企业建基地、本地企业做配套,凭借大企业的技术、营销等优势,带动本地企业产品升级、拓宽销售渠道。全市各级现代农业园区达53个,其中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建成规模11万亩,年产值超过
15亿元。全市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262个、职业农民2974名、家庭农场421个,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发展,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三)创新金融支农方式,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破解融资问题,我市在金融支农方面做出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1.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市行政村实现“金融便利店”全覆盖,农民足不出村就可办理基本金融业务,全面打通了我市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2.创新金融担保方式。设立生猪产业发展互惠担保基金,按照“龙头企业+养殖户+银行+基金+担保”的方式运行,撬动银行信贷资金,缓解了生猪养殖户缺乏标准抵押物的担保难问题,累计发放贷款1000余万元。同时,还探索开展了“果易贷”、“诚信纳税贷”、财政惠民补贴资金扶贫小额贷款等金融贷款、担保方式。
3.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全市玉米、小麦、油菜、马铃薯实现保费财政补贴全覆盖,农户不需要花钱就可以获得保险赔偿;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政策性肉羊、肉驴、肉兔、樱桃保险试点;创新开展了蛋鸡综合收入、苹果价格指数和玉米期货保险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的苹果期货价格保险,受到国家级媒体的关注。政策性保险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4.设立专项资金帮扶困难企业。市政府设立了1亿元的帮扶困难企业专项资金,出台了《**市帮扶困难企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通过国资公司对企业股权的投入为企业增信,按照一企一策、投贷联动等方
式切实帮扶企业,帮扶农业企业5家,其中以股权投资方式帮扶1396万元,以担保贷款方式帮扶596万元。在《**市促进企业上市挂牌管理办法》规定对在我省区域性股权市场交易板挂牌的企业,给予20-50万元的奖励政策激励下,全市1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2019年拟组建**市农业投资担保公司,按照投担联动的模式,加快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快速形成。在多种金融措施的激发下,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四)坚持综合施策,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落实省委提出的将**“建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这一定位,我市农业发展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突破,打造西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区,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1.科技创新驱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由我市土壤生态技术创研中心研发,被袁隆平院士评价为国际领先的“碳基营养肥”打通了种养循环通道,建成的全国首家“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中试基地。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碳基营养肥”的技术被省厅列为秸秆综合利用重大科技产业化推广项目,在全省推广应用。我市起源农业科技公司攻克了陕西省10种濒危稀缺中药材中的白芨、半夏等6种中药材繁育技术难关。我市农技人员选育的铜麦系列1-6号旱地小麦新品种,在全省累计推广3400万亩,为陕西渭北旱塬乃至整个黄淮冬麦区品种更新换代和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2.应用新模式新技术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集成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健康养殖技术、绿色循环技术等,启动建设了9个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20个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基本形成,在杨凌农高会上受到省委书记胡和平的高度肯定。每年建设绿色病虫害防控示范点10余个、高产创建示范片10余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全覆盖,印台区被列为全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羊产业联盟生产的无抗羊肉和鸡产业联盟生产的乳酸菌鸡蛋受到市场热捧。
3.农业标准化保障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市54个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区县联网的畜牧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主要农畜产品可追溯化管理,全市建有乡镇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12个,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建成省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8个,全市通过绿色、有机、GAP等认证的基地达86个、产品20种、面积达12.6万亩、产量15万吨。宜君核桃、宜君玉米和耀州黄芩、花椒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其中玉米和黄芩填补了省内空白。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一)融资难问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市在解决农业融资难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但是由于政策以及农业产业特点原因,还是没有能大幅解决融资难问题。如,农业产业一般周期长、投资大,如苹果、畜牧业一般需要5年才能收回投资,然而金融机构一般能够给予农业企业的融资贷款为
1-2年,与农业生产规律和经济规律不匹配;同时,农业产业的投资主要是畜禽、苗木等生物性和农机、圈舍等生产性投资较大,但这些都不能作为抵押、质押,因此,农业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导致部分农业企业只能通过社会小贷公司或者从个人手中高额获得贷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日益突出。
(二)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亟需完善。由于产销信息不对等原因,导致“丰产不丰收”等农产品销售难和大型商超求购优质农产品而不得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销售人才缺乏、冷链系统不完善、农村物流网点少等销售体系不完善,导致村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作用发挥不充分、农产品销售价格不高等问题。随着物流、电商等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畅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更大。
(三)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不足。尽管我市培育了鼎香食品、吉瑞元、润民达康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但多为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深加工企业仍然较少、规模较小。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些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四)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连结机制不健全。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联盟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方式建立了多种利益连结机制,但多为订单种养、托管服务等简单的利益连结机制,缺少更加高效、牢固和深度合作的利益连结机制。
三、政策建议
目前,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完善,目前最缺少的是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和金融支农方面的支持力度。为加快我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建议省上加大农产品初加工、仓储、物流等供应链建设和营销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确保农产品销售顺畅,实现销的出,卖的好、效益高。
(二)建议省上制定支持农村产业升级的中长期贷款优惠政策,使贷款的期限和产业发展的规律相匹配。出台创新农业抵押、质押的方式,使畜禽、苗木等生物性资产和圈舍、机械等生产性资产能够抵押、质押,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短等问题。
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经验汇报材料 篇4
(二〇〇六年七月十四日)
**市位于长江中游,上连**,下连**,是**和**市的东大门。全市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镇*个街办,*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扩权强县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走“一主三化”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工业
立市、项目强市”战略,市域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位居宜昌市县市区前列。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及运行特点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7亿元(当年价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1,高出宜昌市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9亿元,同比增长29.7,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0.5亿元,同比增长39.1;全地域财政收入达到3.18亿元,同比增长32.99;其中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35.33。
(二)规模工业增势强劲。上半年,全市103家规模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4.9亿元,同比增长54.9,完成宜昌市考核目标61亿元的57.2,完成**市工作目标70亿元的49.8,工业总产值绝对额居宜昌市第2位,增幅居首位,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5.1,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29629万kwh,同比增长24.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8.67亿元,同比增长47.8;实现利税20524万元,同比增长36.8,其中规模工业入库税收15409万元,同比增长47.93。
(三)县域消费稳中趋旺。近年来,受益于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扶持及粮食涨价,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加上北山超市等新型商贸业大举进入县市,县域城乡市场协调发展,特别是商务部“万村千乡”和农村“信服工程”启动实施后,市场进一步趋暖。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亿元,增长14.1,居民储蓄存款达到33.5亿元,比年初增加2.7亿元,增长10。
(四)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全口径),同比增长52.5,其中市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同比增长78;今年施工项目145个,同比增加89个;新开工项目123个,增长2.3倍;工业项目71个,上半年完成投资额11.18亿元,占全部投资完成额的69.2。
(五)项目建设来势较好。上半年,纳入宜昌市考核的3个重点项目1-6月累计完成投资13250万元,占责任目标的63.1,其中:百里洲上百里江堤整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4000万元,占责任目标的80;美高集团**家具工业园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700万元,占责任目标的47;开元公司精细化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550万元,占责任目标的75.8。与此同时,国家重要生产力布局前景看好。宜昌化学工业园项目规划已完成,基础设施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中加合资磷化工项目已完成选址工作,首钢球团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工作步伐,安福寺紫荆岭至云池铁路已开始前期工作,汉宜铁路项目初审已通过部省评审,铁路从我市经过并设置**车站,**段总投资约23亿元,对我市区域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六)“双百”企业运行良好,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全市“双百”企业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迈入稳健发展阶段,**酒业以万吨优质大曲扩建工程竣工投产为机遇,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半年实现销售5.46亿元,同比增长18,入库税收8174万元,增长35.6,雄踞我市规模工业榜首地位;全省民营排头兵企业、三宁化工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1147万元,同比增长147,入库税金854万元,增长39;13家纳入全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企业产销强势增长,税收贡献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成以上。
二、主要做法及基本经验。
(一)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鄂发(2005)11号],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出了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坚持“政府转让产权、企业转换机制、职工转变身份”的思路,以企业产权改革为核心,因企制宜对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实行产权改革、职工身份转换、资产处置、招商盘活“四联动”,全市市属412家国有集体企业全部转制为民营。企业改革累计盘活存量资产3亿多元,引发增量34亿元。三棉公司、京星啤酒厂破产后,通过招商拍卖,分别被浙江旺佳集团和中国第2大啤酒公司华润集团整体收购,重组企业宜昌旺佳纺织有限公司目前生产能力已达11万锭,华润公司已达10万千升的产能。这些民营企业通过资本营运,规模成倍增长,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和财源增长点。6月末,民营工业增加值、税收贡献额等指标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和税收总额的95以上。
(二)把培植产业集群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坚持用产业集群的思路指导工业发展,重点扶持壮大食品酿造、化工、纺织三大产业,突出抓好三大产业的延伸和为龙头企业的配套,形成了符合**实际,体现集群效应和协调一致、布局合理的工业产业新格局。各镇特色工业经济板块初步形成。安福寺镇果蔬加工、白洋镇建材生产、七星
台镇油脂加工、问安镇化纤工业均已初具规模。目前,安福寺镇果蔬加工企业达到6家,总投资额达3亿元;七星台镇油脂加工企业达到8家,年可加工油菜籽20万吨以上,油脂大镇七星台成为全国油脂行情定点观测站,定期在网上发布油脂价格,作为全国油脂经销商的参考价;白洋镇墙地砖生产企业达到3家,年可生产墙地砖1000万平方米;问安镇化纤生产企业达到3家,年可生产涤纶短纤5万吨。**白酒产业集群已纳入全省30家重点产业集群。
(三)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在工作措施上,致力落实“五个强化”。一是强化领导。市领导多次带队赴浙江、江苏、上海、香港等地,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实行高密度、高强度的招商,有力推动了全市项目建设。各责任单位都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挂帅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了招商专班和专项经费,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二是强化责任。每年初,市委、市政府与各镇(街办)及市直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进一步增强了项目责任单位的责任;三是强化重点项目的跟踪洽谈。紧紧盯住上市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全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和中外知名品牌企业进行重点跟踪,取得了较大成效。四是强化服务。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有比较优势及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列入全市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制度,坚持每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有一个市级领导挂帅,有一个专班跟踪服务。在项目的每个关键环节,由党政主要领导直接出面协调,从未出现因非政策因素受阻或搁浅的现象。五是强化督办。严格坚持项目建设督办制度,对项目建设进度一月一统计、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项目建设。
(四)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如何利用好农业优势资源,既是几十万农民富裕的希望,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我们坚持以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农业产业化作为缝合工农“两张皮”的链接点来抓,通过“园区聚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形成了工业与农业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
全市形成了粮食加工、油脂加工、棉花加工、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等5个农产品加工产业群。6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宜昌市级龙头企业19家。上半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7,入库税金占规模工业入库税收的78。
龙头企业发展和配套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带动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全市已转移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近7万人。其中“洗脚进厂”3.96万人,常年从事农产品营销、运输、加工、中介服务等自主创业的约3万人,多数农民选择在本地打工、创业。2005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0元,稳居全省前列。
(五)把优化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
我们牢固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全市持续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打造“诚信**”活动。采取措施从制度和体制上改善了发展环境,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的服务体系,彻底杜绝了“开门招商、关门宰客”现象。对于引进和新办的企业,由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代办各种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大力推进信用工程建设,信用环境测评跨入全省A级行列。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切实保障每一个重大项目有一名市级领导联系,有一个专班协调,有一批部门服务。“梧桐引来凤凰栖”,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客户纷纷落户**投资兴业。
三、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难保证
一是企业贷款难度较大。由于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以及征信工作的不全面,造成银行对放贷持谨慎态度,大量具有发展潜力、有行业优势、有广阔市场和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如朝阳纺织2005年因棉花收购旺季资金不足,致使企业放弃了一半的订单生产计划,企业因原料不足只能半停产半开工运行;环星油脂因缺1000万元资金,致使日产100吨的扩规项目搁浅,造成数百万元配套生产装置闲置;鸿新食品和世联公司因柑桔采摘旺季和龙虾收购旺季缺乏充足资金,致使与外商签订的出口合同不能按时足量交货,造成近百万元违约赔偿损失和信用损失。
二是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辅导培训不够。目前,在**100多家规模企业中,尚无一家上市公司,就连在中小板上市融资的企业也没有1家。但**境内的优质公司和优质资产却并不少见。以**酒业为例,如按净资产1元增资扩股,股本总规模可达到1亿股以上,以日前沪深股市二级市场白酒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盘价作参照,每股发行价如果定在10元以上,那么一次性融资额至少在20亿元以上(国有股部分一次性可变现4亿元左右),如果将**酒业的协作配套企业整合捆绑上市,则上市融资额还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加强对我市有条件的企业进行上市融资辅导,争取一至两家企业及早上市获得发展资金。
(二)竞争难公平
一是打假难。**大曲系列白酒已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品牌凝聚了无数**人的辛勤和智慧,但在省内不少的地方,不法生产厂家仿照“**”品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既损害了“**”品牌形象,又造成了**酒业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仅随州曾都区一个制假窝点,年仿制品就可达20万件以上,给**酒业造成500万元的损失。武汉、襄樊的仿制品也分别达到几万件甚至几十万件。今年初**酒业打假办在武汉一次就查出假冒包装物上百万件,十堰、孝感、神农架等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假冒现象。此外,河南、湖南假冒品也开始泛滥,查处难度更大。
二是价格竞争不公平。以**南辉电子为例,南辉电子与宜都东阳光公司的产品、技术、管理及规模在全国化成箔同行业中所占权重都比凯普松电子要大,但在市场上竞争不过凯普松,其根本原因就是凯普松产品的售价远低于南辉和东阳光的价格。业内人士都知道,电价成本在化成箔总成本构成中占有40以上的比重,而凯普松生产用电价格每千瓦时仅有两角多,只有南辉电价的一半。长此以往,南辉电子的市场竞争力将大幅度下降。
三是市场壁垒重重。我市的白酒、啤酒、化肥、水泥等骨干企业的产品,在很多地方限制进入,已经进入了的又限制销售,地方封锁严重,亟待形成一个规范、透明的市场秩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
(三)效益难提高
一是资源匮乏。**境内既无旅游资源,又无煤矿、磷矿、石油及其它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也无电力资源,发展工业难度较大,成本昂贵。以助力水泥为例,与长阳县三源水泥厂相比,三源水泥厂以300万元价格买断了矿山5年的经营权,每年的矿石总成本是60多万元,按日前年产量60万吨计算,每吨矿石成本仅有1元,加上该厂建在矿山边,投料皮带传输机就接在矿山上,运输装卸费为零,而助力公司每吨矿石购进价是13元,每吨到厂运费是15元,合计为28元,与三源水泥厂每吨1元的成本相比,助力水泥每吨成本要高20多元,占每吨销价的10以上。这对于微利的水泥行业来说,很难提高效益,三宁化工所需的磷矿石也是一样受条件限制,省化的用煤同样也需要长途运输,费用相当高。
二是原材料涨价带动劳动力涨价。煤、电、油、运价格不断上扬,人员工资上涨,使企业的利润空间遭到挤压,很多企业只能维持微利经营状态。
三是宏观调控乏力。随着市域经济民营化进程的推进,市场主体大多为民营(个体)企业,企业行为自主性、随意性增强,主管部门难以实施计划指导等调控措施,调控手段也逐渐弱化,经济主管部门没有掌握企业需要帮助的诸多调控手段,如没有配置煤电油水资源及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功能,光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已经收效不大,需要创新新形势下指导与服务企业的新方式。
四、工作措施。
(一)准确定位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培育特色产业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我市将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资源加工型项目为主。一是优化升级化工工业。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化工产业优势,加强企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开发新的化工产品,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提高化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培植名优产品。二是做大做强食品加工工业。扶持食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块头,形成产品系列,搞好与全国知名品牌的嫁接,提高产品品质,实现超常规发展。三是改造提升建材产业。在大力发展现有水泥、墙地砖等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的同时,致力开发新的建材产品,发展新型建材工业。四是大力发展纺织工业。加大纺织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坚持扩大生产规模与提高产品档次并重,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增加产品出口,使纺织企业成为出口创汇的骨干企业。五是突破性发展机械电子产业。以南辉科技为依托,大力引进机械电子产业的知名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强竞争力。
(二)建好工业园区,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打造发展平台
工业园区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有利于变布局分散为相对集中,促进资源共享,降低投资成本,更好地吸引外资。当前,我市在园区建设上一是坚持做到精心布局,做好规划,统筹安排,适当划分功能,对园区进行准确定位。二是坚持创新管理体制。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投入,实行市场运作。三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吸引外资企业进入园区,促进本地企业向园区聚集,发挥园区聚集效应,形成各具特色的园区工业经济板块。
(三)狠抓项目建设,蓄足工业发展后劲
一是着眼于培植优势,坚持劳动密集型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项目)一起上。既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精细化工工业,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工业;既注重高耗能、大耗水项目的引进,又注重一般项目的发展;既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生物工程、现代医药、新型建材等,又注重传统产业的发展,如油脂加工、食品加工等。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中,既重视发挥信息化在工业化、现代化的“倍增器”和“催化剂”作用,又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二是着眼于增强活力,坚持上项目、增后劲与盘存量、挖潜力一起上。通过招商引资,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发展上新的项目。
(四)实施名牌战略,培育精品名牌
一是科学制定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对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培育一批享誉湖北乃至全国的名牌产品。二是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实施名牌战略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制定一套推进名牌形成和成长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为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创名牌企业营造良好环境。三是培养创新意识。引导企业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敢于标新立异自创品牌,做到既要与不断变化的市场、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相适应,又要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领市场走向。严把质量关口,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引导企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名牌产品的商标注册。四是加大品牌引进力度。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引进上,通过“借船出海”,培育自己的品牌。
(五)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
民营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板块,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一是扩面。以市域经济就是“老百姓经济、民众经济”的观念,支持民营经济大发展。对兴办的民营企业,一律实行“三不论”(不论规模大小,不论内资、外资,不论经营形式,只要能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促进发展就全力支持)。“四放宽”(放宽经营范围限制、放宽审批手续、放宽注册资金标准、放宽条件限制)。“五优惠”(用地价格优惠、税收优惠、规费减免优惠、信贷优惠、创业者户口落户和子女入学优惠)。通过政策激励,培植一批新的民营企业。二是抓点。扶持一批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平等的社会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经营环境,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质产品聚集,培植一批民营工业“小巨人”,发展一批亿元民营企业,壮大市域工业经济规模。三是上档。引导民营企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效益、由传统领域向新型产业、由作坊式加工向产业化经营、由低水平层次向高科技领域的提升。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
(六)培育企业家队伍,促进企业发展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5
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年初市政协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确定为今年的重点专题议政课题。九月中旬开始,市政协组成调研组,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截止底,全市已形成各类文化经营实体824家。其中,核心层:新闻、广播、电视和电影服务类2家;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类包括数字影院、印刷企业、音像制品、图书租售145家;文化艺术服务类包括民间艺术社团、协会及艺术教育培训网点57家。外围层:网络文化服务类主要为网吧91家;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类包括旅行社、会展公司、酒吧歌舞和游戏游艺场所280家。相关产业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类,主要为打字复印、书画文玩219家。另有a级景区6处,星级饭店13家,星级农家乐11家。文化产业总体吸纳从业人员近万名。
二、工作成效
近年来,全市把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大举措,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之付出了可赞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旅行社组团来XX市旅游奖励补助办法》、《促进服务业发展暂行办法》和《优秀艺术作品奖励办法》等政策。
二是制定了发展规划。先后编制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星海湖文化产业园规划》和《星海湖南域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规划了沙湖—— 天河湾——陶乐影视城——平罗玉皇阁——黄河古渡坊——矿山博物馆的东线旅游线路,沙湖——星海湖休闲度假区(五七干校)——贺兰山北武当寿佛寺的北线旅游线路。并向有关部门申报并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其中市级22项、自治区级8项、国家级2项。,星海湖文化产业园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三是建设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先后投入近30亿元,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四级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全市共建成文化馆4个、图书馆3个、文化艺术中心2个、博物馆4个、影剧院4个,“三馆一中心”成为XX市地标性建筑。
四是争取和引进了一批文化示范项目。20,实施了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引进中基浩泰等民间资本,正在建设中华奇石山文化旅游城、星海银河景区、星海之星和星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等项目。举办了星海湖全国露营大会、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划水赛活动,举办了第二届黄河大合唱邀请赛并成为文化部该项赛事永久承办地。
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52.83万人次,实现收入13.24亿元。2014年,我市前三季度接待国内游客194.19万人次,总收入11.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40%和14.10%。
三、主要问题
我市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培育阶段。由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尤其是文化因素,包括集体的文化氛围、成员的文化素质、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等因素所致,历史积淀、地缘区位、资源禀赋等因素所限,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文化事业发展,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先进地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20,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1.29%,低于全区2.21%的指标。— 年,本市居民文化包括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1.27%、10.12%、10.10%,呈逐年递减态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定位不够准确。在已经出台的文化产业发展文件和具体工作实践中,对文化产业的形态与业态定位不明晰;对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与旅游业、与服务业的分类与指导不够;对人文精神与自然资源、项目开发的契合和彰显不够。自治区将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态定位为4种,即回族文化、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和红色文化。而本市对文化产业形态的提法有8到12种之多,定位缺乏前置要件和灵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方向迷惘,无所适从。
(二)规划不够科学。在既有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对文化市场的发展方向、消费趋势,对文化产业的理念和形态、内容和形式缺少合理的、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主导业态不突出,与全区乃至全国的发展战略结合不够紧密;各种相关业态聚集度不高,产业聚合效应、延链效应发挥不够;产业项目少,吸引力不强;由于体制障碍,境内仅有的一处5a级旅游区沙湖对本市产业发展带动作用不强。
(三)政策不够配套。本市先后出台了一些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但含金量不高,执行力不强,加之没有专门的、具体的、配套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吸引社会资本的多元投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民间发展文化产业的意向和冲动,因缺少合适的投资项目和平台以及顺畅的融资渠道而受到抑制。无论是已经形成的业态,还是正在建设的项目,投资热度低,经营效益也低。
(四)市场不够成熟。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服务市场多处于自娱自乐状态,创新不足,发展乏力;文化要素市场,包括文化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还没踪影,文化产业多处于粗放型、零散型经营,规模小,档次低,同质化。文化产业实体,近80%经营的内容不是网吧、酒吧,就是歌厅、舞厅和打字复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尚未形成。旅游业属于季节制约型、资源依赖型、要素匮乏型的产业,分布零散,点面脱节,景区与景区之间没有形成共生、伴生的协作体系,游客消费项目少、逗留时间短暂,导致“游玩在沙湖,食宿到银川”。
市餐饮业发展情况 篇6
一、当前普洱市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状况
(一) 有色金属主要产品产量大幅下降
2009年1~9月, 全市累计生产铜、铅、锌等十种有色金属11093吨, 同比减少7130吨, 下降39.1%。 (见图) 。
注:数据来源于普洱市经委
(二) 企业停产半停产现象严重
2009年上半年, 铜、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下跌, 跌至或跌破成本价, 市场需求不足, 燃油税改革, 成品油、火工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企业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 部分企业采取停产限产措施。9月末, 全市规模以上14户有色金属企业有5户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规模以下的矿业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三) 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由于原料价格上涨, 市场价格波动大, 产品价格下跌, 加上矿产企业增值税由13%上调为17%, 企业利润空间缩小。2009年1-9月, 全市完成矿业产值12.02亿元, 同比下降23.8%。完成税收1.56亿元, 同比下降16.7%;实现利润7067万元, 同比下降328.7%。其中, 普洱市矿业骨干企业云南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321万元, 与去年同期的20259万元相比减少18938万元, 下降93.5%, 云南澜沧铅矿实现利润总额-1999.7万元, 与去年同期的704万元相比减利增亏2730.7万元。
(四) 产业链短, 附加值低, 缺少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大部分有色金属矿山, 规模小, 品位低, 生产成本较高, 经济效益差, 企业以出售半成品为主, 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对市场依赖性大, 市场竞争能力低和抗风险能力弱,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大, 生产依赖于产品的价格。
(五) 融资困难, 高风险行业矛盾凸显
矿业投资大、风险高,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矿业市场疲软, 部分矿业企业资金链脆弱, 流动资金短缺, 项目建设受阻, 民间融资渠道不畅, 企业贷款、融资困难。资金匮乏成为当前企业的普遍问题, 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企业家投资信心大幅下挫, 企业投资信心不足, 探矿投入减少, 在建重点项目因项目资金短缺而不得不放缓投资进度, 建设项目出现缓建或停建, 新增产能未按计划形成, 项目建设受到严重影响。加之涉矿各有关部门的服务、协调跟不上, 各类手续办理迟缓, 项目推进滞后, 严重影响了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
二、经济刺激政策发挥效用
(一) 有色金属价格大幅回升
随着我国政府采取了4万亿拉动内需经济政策和振兴规划出台, 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已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 铜金属从低迷时的2.4万元/吨回升到现在的4.9万元/吨左右, 铅金属从0.9万元/吨回升到现在的1.5万元/吨左右, 锌从0.8万元/吨回升到1.5万元/吨左右。2009年1-10月, 人行普洱中支监测的云南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云南澜沧铅矿有限公司分别生产的铜精矿、电铅价格呈现逐步回升趋势, 并且同比降幅呈现逐月收窄的局面, 10月份, 铜精矿、电铅价格创下今年以来单月最好价位, 分别为40982元/吨、15397元/吨, 而去年底, 铜精矿和电铅的最低价格每吨分别为21214元和9071元 (见图) 。
(二) 经济稳步复苏支持行业向好
今年以来, 在经济刺激计划下, 中国经济的复苏也直接带动了国内金属消费的迅速回升, 再加上国储大量收储有色金属, 经济逐步回暖, 矿产品价格逐步上涨, 加之未来政策面更多针对实体经济需求的回复, 将提振有色金属价格的回升, 推动行业稳步复苏。1~2月份, 全市矿山企业除黄金、煤、水泥外, 其他有色金属矿山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3月份后, 思茅山水铜业复产, 其他小的铜矿企业5月份以后逐步恢复生产, 铅锌企业中澜沧铅矿和澜沧双马选厂基本正常生产。四季度, 随着经济复苏, 矿产品价格逐步上涨, 雨季结束, 普洱市矿业企业逐步恢复生产, 部分矿企新建、技改项目竣工投产, 新的产能逐步形成, 矿业经济大幅度下滑的局面将得到遏制。
(三) 有色金属行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改善
整体看, 三季度有色金属行业数据不尽人意, 但伴随着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实施, 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企稳回升, 有色金属价格大幅度反弹及行业产能利用率逐步恢复正常, 有色金属行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改善。三季度普洱市矿产业实现利润5903万元, 较二季度大幅提升89.7%。其中, 云南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321万元, 比二季度增加2895万元, 增长1.8倍, 实现了扭亏增盈;云南澜沧铅矿实现利润总额~1999.7万元, 比二季度减亏增利363.3万元。
(四) 工业经济企稳转好, 银行信贷资金对促进经济回稳和结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
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 普洱市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政策, 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 银行信贷资金仍是有色金属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据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记录显示, 截止8月末, 普洱市采掘业前100户人民币贷款余额7.2亿元, 同比增长49.7%, 其中云南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贷款余额2亿元, 同比增长33.3%, 墨江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贷款余额1.76亿元, 同比增长100%, 云南澜沧铅矿有限公司贷款余额3亿元, 同比增长20%。同时, 人民银行通过下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明确取消对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硬约束, 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 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财务成本负担。
三、相关建议
(一) 加大资源二次整合, 做好项目储备
在全球经济低迷, 资源开发处于低谷的时期, 积极引导矿山企业进行联合、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的资源整合, 扩大战略资源的储备, 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借国家扩大内需, 促增长的有利时机, 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和项目储备, 多渠道、多层次争取支持, 借“外力”增“活力”, 帮助重点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投资项目, 争取中央和省里的资金支持。争取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产业扶持资金安排、土地出让金收入、地方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有色金属重点企业特别的扶持;扩大有色金属产品收储范围, 注入收储资金。积极推进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日处理4000吨矿石项目, 云南省黄金公司镇沅份公司金矿采选日处理2000吨项目和云南澜沧铅矿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粗铅、3.2万吨硫酸建设项目, 促进全市矿产企业加大投入, 扩大产能。
(二) 抓服务,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积极落实政策, 切实发挥政策效应。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工业发展的导向和支持作用, 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 通过申报新型工业化、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非公经济等项目, 为企业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三是减轻企业负担。深入贯彻中央、省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 建议对工业企业涉及的各类行政性收费进行严格核查, 对省和国家已取消的行政事业收费项目一律免收, 其他收费项目除上缴省级部分外一律免收。
(三) 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 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建立多层次、覆盖广的金融机构体系, 为各类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建议加快推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组织, 为众多的小型企业提供更贴身、更有效的金融服务, 形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市场融资、启动民资的多元融资格局。
(四) 继续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
【市餐饮业发展情况】推荐阅读:
泰国餐饮的发展情况07-22
市餐饮行业调查报告06-28
餐饮业发展问题06-29
餐饮业发展趋势范文11-20
广州餐饮业发展现状09-02
县餐饮业发展现状与思考07-04
餐饮部经营情况汇报12-04
中华餐饮业文化 要求发展与创新并重05-08
餐饮市场的发展12-03
餐饮的发展历史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