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项目

2024-11-21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项目(共12篇)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项目 篇1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项目

一、实施过程:

『公共服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信息管理子系统』是『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于1997年开始,对分布在全市18区县,近120万公共服务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与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实施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绩,不仅规范和避免了手工办证的诸多弊端,同时对于行政机关的行业决策管理提供了接近百分之百的真实数据。每年健康体检系统为本市超过100万人次的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办理体检业务,出具健康和培训合格证明。

北京市运行该子系统的网络方式:全市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处理机房(物理位置:北京市CDC),动态处理来自全市各区县工作端(受理办证局域网)和公共服务从业人员通过WEB(互联网网站)提交的申请数据,数据中心与区县工作端的数据交换由系统自动完成。

二、系统简介:

『公共服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信息管理子系统』涵盖了公共卫生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适应于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工作的综合管理。系统以计算机打印出带从业人员照片及体检培训信息PVC磁条合格证为核心,主要包括收费流程管理和体检流程管理两大部分。当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信息进入电脑数据库之前,健康体检收费的标准项目控制着所有健康体检流程项,系统在全部体检和培训结果合格后方可打印合格证。另外,本系统还同时支持从业人员和从业人员企业网上递交申请,支持行政管理机关的分类查询、统计、上报、个案分析、打印等功能。

三、主要特点:

1、分布式的业务办理

全市所有健康体检机构使用统一的软件进行健康体检业务的办理,因为体检业务办理人数众多,实时性强,为了保证体检质量和速度,体检业务系统都安装在体检机构本地的局域网内,而体检产生的数据以分布式的方式存储在各体检机构。系统同时支持业务的全市联网办理。

2、集中统一管理全市所有从业人员

全市各体检机构的数据每日通过网络自动传输到中心端数据库,实现集中存储。并可以进行综合分析、查询及利用。分布在各体检机构的体检业务系统还可通过联网传输实现网上自动升级。

3、健康体检流程的信息化和条码化管理

从业人员体检前的首先需要填写带条码的登记表,通过条码扫描设备输入进系统,并当场照相,因为不同的体检项目需要在不同科室进行,在这个的过程中体检人只需要携带登记表进入待体检项目的科室,体检医生即可扫描体检登记表上的条码通过系统读出该名人员的体检过程的各种资料,并在系统中记录本项体检的结果。全部体检结束后自动归档记录,实现体检流程全部信息化条码化管理。

4、卡片式的健康证

健康体检合格后颁发卡片式的健康证,替代了原有的小红本方式的纸质健康证。健康证的磁条卡可以读出该名人员的健康体检记录,既可方便卫生监督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又可在该名人员日后的换领健康证时读出所有历史记录,实现信息化管理,省去填表的麻烦。非常美观的健康证还常常被各餐馆、娱乐场所等服务员带在胸前,作为铭牌,可谓一举两得。

5、网站的业务受理

通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站可以提交体检的业务申请,各体检机构都可以将网上的申请下载到本地后进行健康体检和培训,省去现场填表的麻烦,尤其适合大单位多名人员同时体检的情况。

6、健康证信息和卫生监督执法系统信息共享

所有办证人员的信息通过数据交换,实时进入卫生监督执法系统,每一名执法人员可以通过手持无线PDA在任何地方读取到每名服务人员的健康体检档案,加强从业人员监管的同时,避免无证、假证的泛滥。

四、应用软件基本功能:

1、体检收费管理模块:对单位、个人的体检、培训、检验及其他相关收费项目实行流程管理,具备打印发票、结账、统计查询等功能。

2、基本资料采集模块:完成从业人员详细信息的录入工作,为打印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提供数据。

3、体检流程管理模块:对物理诊断、胸透、采血、血检、便检等体检环节结果情况的录入和工作量查询实行流程化管理。

4、卫生知识培训模块:对从业人员培训状况的录入及工作量查询实行流程化管理。

5、证卡管理模块:对证卡制作、发行的管理实行流程化管理。

6、数据传输管理模块:利用通讯线路实现异地、异机、数据库数据的上传、下载双向传输工作。

7、决策分析管理模块:对从业人员各类体检及培训信息实行分类查询、统计、上报、个案分析,自动产生各种分析图形并支持多种形式的打印等工作。

8、外出管理模块:对健康体检单位外出到企业内部(上门服务)进行体检采集基本信息,上传到数据库功能。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项目 篇2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是国家授权和规定的一项预防性公共卫生服务, 体检工作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卫生安全和安定问题, 因此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经过分析, 总结出从业人员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淡薄, 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更不知道从业人员无健康体检合格证上岗是一种违法行为;二是从业人员流动性大, 工作更换频繁, 业主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减少费用成本, 常以更换照片、涂改姓名等违法手段制造假健康体检证;三是有些从业人员明知自己有不能从事食品服务行业的疾病, 采取让别人替检的方式, 使得患有疾病人员能够从事食品生产经营, 极可能通过污染食品, 将疾病传播给消费者;四是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往往只组织部分从业人员体检, 而对流动人员、临时工、新招聘人员不报检。每年有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 他们中的患病者, 带菌 (毒) 者作为传染源接触广大消费者, 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安全隐患。因此建立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对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加强现场健康证明查验等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

2.1 设计目标

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等法律法规, 强制性要求从业人员每年接受身体检查, 筛查是否有妨碍公众健康的疾病, 在取得合格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从事该项工作。为了使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全过程进行自动化管理, 我们建立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网络平台, 实现了对从业人员信息的全面管理, 推动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自动化、规范化。

2.2 设计原则

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协议和接口的原则, 确保系统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采用国际通用的软件开发标准和开发工具, 确保系统的开放性和较高的可维护性;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充分保护现有软硬件和数据资源。

2.3 体系结构和技术特点

采用以C/S模式为主体的体系结构。界面框架、模块应用程序采用Delphi7.0工具进行开发。系统功能强大、稳定、操作方便;数据库端充分利用了sql server 2000的特性, 利用存储过程实现了大量业务处理逻辑的封装, 利用触发器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

2.4 外部接口

软件接口可将数据输出到Excel或Access等, 或从这些格式的数据文件中导入数据, 从而使用户有更大的灵活性。

2.5 运行环境

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选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0, 客户端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vistar系列。

3系统功能

3.1 体检登记

登记体检人员的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单位、行业、身份证号等) , 主要包括个人登记和集体登记。支持第二代身份证自动识别登记, 读取个人信息, 无第二代身份证的人员可用摄像头进行现场拍照, 这就避免了假冒体检的现象发生。登记完成后打印体检条码, 根据体检信息导向单及条码上标明的体检项目及检查地点进行体检, 使受检者对体检进程做到心中有数, 使整个体检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从根本上清除了混乱拥挤、等待往返的现象。

3.2 体检收费

能根据本次体检的条码号, 自动定位到相应的体检项目来完成收费。包括个人收费和集体收费, 支持现金、支票、免费等不同收费方式。

3.3 健康体检

完成登记并交纳费用后, 就可以进行健康体检, 体检完成所有项目:体征 (心、肝、脾、肺、皮肤) 、X线胸透或胸部拍片、大便培养 (痢疾杆菌、伤寒) 、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HAV-IgM、HEV-IgM) 、公共娱乐场所加测HIV抗体、主检医师意见等。

3.4 体检结果录入与复核

能对录入的结果与项目中预定义的参数进行比较决定本项目体检结果是否合格, 且由于是通过条码管理和默认结果设置, 可以大大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提供数字化仪器接入接口, 同时根据体检要求, 可自由设置复核项目。

3.5 健康证打印

体检合格就打印健康证。

3.6 数据统计、领导综合查询

可以按行业类别、工种、行政区域、体检日期来查询统计健康证的发放情况, 查询条件可以随意组合, 统计过期健康证数据、操作人员工作量等。

4系统特点

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 (1)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信息系统采用现场登记、拍照, 现场采集信息, 不用贴照片, 避免了冒名顶替现象发生。 (2) 该系统最大的好处是人员信息查找方便, 只要登记过, 即可根据姓名、体检时间、健康证号、单位名称等其中任一条件就能查出信息, 且统计非常方便。该系统的应用不但方便了群众, 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健康体检工作规范有序。 (3) 快捷方便的录入操作界面, 能快速地录入体检档案的明细内容, 特别是支持第二代身份证自动识别登记是该软件的一大亮点, 大大减轻了录入人员的工作量, 缩短了登记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体检终述、建议的自动生成。体检终述、建议是体检报告的核心内容, 也是提高体检工作效率的瓶颈。系统通过一系列的模板设计功能, 使体检终述和建议能够自动生成, 从而大大提高体检工作的效率, 缩短体检报告输出的周期。 (5) 强大的体检报告管理功能。体检报告是体检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 本系统能快速生成完整、全面的体检报告。 (6) 极好的适应性。为了能够适应不同体检中心的不同需求, 系统的许多功能都可以灵活设置, 包括体检科室、体检项目、各种模板、报告格式等。

5实施效果

该系统的实施帮助我中心建立完整、优良的质量体系自动化运行方案。实现了体检全过程的质控管理, 对整个体检流程进行规范和优化, 使体检工作开展的更加有序、高效, 解决了代体检的问题, 各类复杂体检报告自动生成功能, 明显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通过对多种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提供质量统计报表, 使数据变成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并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决策人处, 以便更快更好地制订决策。

总之, 通过该系统的实施, 笔者深刻体会到, 把健康体检工作的内容融入到计算机管理中, 使整个体检工作建立在信息管理平台上, 充分提高了管理水平, 并为工作带来了高效率、高质量, 降低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运行成本, 使体检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为我中心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7.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管理 篇3

1 体检单位的管理

目前,从业人员体检的工作基本上是由各地疾病预防部门承担,但各地体检部门的医疗设备条件悬殊,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参次不齐,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区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从业人员的体检工作。该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具备检测肝炎、痢疾、伤寒、肺结核、皮肤病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有专门的体检组织、配备相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体检单位的管理,对不具备条件的单位暂停或者取消其对从业人员体检的资格。同时还应当看到仅由疾控中心一家承担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是不够的,为方便群众应允许其他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如医院有更完备的仪器设备和高素质的医疗技术力量,甚至还成立了体检中心。这样既能避垄断之嫌,又能由竞争而提高体检质量和服务态度,且能方便群众。

2 确定体检对象和体检周期

我国的卫生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作了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也规定了为顾客服务和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为体检对象。此规定比较明确但有些遗漏,比如生产经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超市的管理人员虽然不是每天在一线生产或销售,但他们会经常深入车间检查、指导工作,对产品和顾客会有较多的接触,所以也应确定为体检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规定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方可参加工作,并且明确规定了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体检,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对不同的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规定了不同的体检时间,即旅店业、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其他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由于体检时间不同,随之也出现一些麻烦和矛盾: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大型超市食品组和非食品组人员的工作不定期的调整;食品和百货混卖的小商店,均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人员漏检。建议制定一个统一的期限,避免漏检的发生。

3 体检项目和体检质量的管理

各地对从业人员体检的检测项目不一致,随意性较大。一般比较重视对病毒性肝炎的检测,而对肠道带菌、活动性肺结核、渗出性皮肤病等项目的检测重视不够。这样的体检,难以保证上岗的从业人员是健康合格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笔者认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项目包括:胸部X线透视(必要时拍片)、肝脾触诊、皮肤检查、粪便检查、肝功能和甲肝、戊肝等检测项目,体检单位不得随意减免检测项目。笔者建议应制定一个全国性的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具体项目、体检收费标准、体检评价标准等。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提供一个透明度高的、可操作性的规定。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是一个社会性的服务工作,体检工作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卫生安全和安定问题。实际工作中,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该做的检测项目没有做,规定检测的疾病漏检,经常影响到体检结果的正确评价。笔者认为,要提高体检质量,体检单位要保证给体检工作相应的投入,主要是资金投入、人员投入、设备投入。只有投入有效的资金、完善检测设备,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体检质控制度和控制系统,才能有效保证体检工作的高质量。

4 从业人员应体检人数和调离岗位的问题

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往往只组织部分从业人员体检。而对流动人员、临时工、新招聘人员不报检。每年有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他们中的患病带菌者接触广大顾客,应加强对从业人员及负责人的卫生知识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参加健康检查的必要性,并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加强现场健康证明的查验工作力度。从而防止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的疏漏,真正达到从业人员100%的体检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都明确规定了对体检不合格人员进行调离,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痢疾患者及带菌者、伤寒患者及带菌者、病毒性肝炎(甲肝和戊肝)、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患者和其他有妨碍公共卫生疾病等。加强执法力度确保从业人员人人持有健康证,并及时查访体检不合格者是否调离岗位,让消费者充分享受安全卫生的服务。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目前的从业人员体检状况,必须从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抓起。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强化卫生意识,提高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卫生素质,使广大业户与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使其懂得上岗前健康体检是法律规定的,业主及从业人员必须自觉地遵守《食品安全法》,积极、主动地参加健康体检。(2)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从业人员体检管理工作,重点放在中小型食品企业上,增加监督频次,尤其在健康证的检查中,必须认真仔细,做到人证相符。对于无证上岗人员及有制造假证现象,依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条款,对经营者和个人进行处罚。(3)加强对从业人员体检的档案管理工作。对餐饮企业要逐户建档,对从业人员体检情况登记,使管辖区的监督员对此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更换、随时体检、随时登记,严格把住无证上岗关。健全企业自身管理组织机构,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让经营者清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是利己利民的事。(4)卫生体检部门在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要做到底卡、照片与本人相符,控制好每一体检环节,杜绝替检现象,发现患有禁忌证的人员要及时、准确地调离与核实,确保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严密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孙建云,陈晓华,孙雷.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意义和重要性[J].职业与健康,2004,20(12):77-78.

[2]张进.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与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4,(1).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篇4

1、食品经营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才能上岗。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健康证明过期的,立即停止食品经营活动,带重新进行健康体检后,再继续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检查身体的事情发生。

2、定期检查个人卫生情况,使其符合《食品卫生法》和《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相应的卫生要求。

3、在岗员工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不准穿工作服上厕所,或远离工作场所。

4、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发现“五病”人员立即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登记。

5、注意个人卫生。衣着应外观整洁,做到指甲常剪、头发常理、经常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6、员工的私人物品:包括:衣物、药品、化妆品、饰品、及其他物品,不得从放在经营区内,不得在岗期间处理个人卫生。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1、不得销毁相关证据。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后果的扩散。

2、商品在销售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时,本着“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首先向消费者承担责任,赔偿损失,挽回影响,再按照规定的程序追究内部的责任。

3、及时以书面行式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等情况如实上报。

4、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材料,并予以召回、停止销售。

5、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并进行清洗和消毒。

6、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再次发生类似安全事故。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得得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2、属包装食品的,要对包装食品标识进行查验核对,查验的内容包括:(1)中文

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2)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3)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4)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试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5)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机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3、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保质期不少于二年。

4、进货时查验包括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5、食品进入店面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在进货时查验供货单位的资质情况,查看供货 单位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查看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报告 是否齐全。

6、检查供货方出具的“一单通”,看“一单通”内容与实际进货食品是否一致,并 按要求规范建档保存。

7、检查经销食品,看是否有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证明、是否参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是否为国家命令淘汰、失效、变质的食品。

8、检查包装标识,看食品标识是否虚假,是否有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是否表明 食品主要成份和含量,是否表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

9、检查商标广告,看食品商标是否有侵权和违法使用行为,食品广告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10、向批发商索取的各类证件,包括“一单通”统一保管,集中备案,随时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5

一、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参加工作。未取得前述有效证件的人员不得上岗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二、食品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可继续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否则,不得继续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并按要求调离其工作岗位。

四、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首饰、涂指甲油、不穿不清洁工作衣帽上岗、不在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经营无关的事情。

五、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及综合考核。对德、能、勤、纪考核皆优者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综合考察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位或按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负责人: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6

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培训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三、聘请卫生监督所管理人员,不定期对酒店餐饮、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学习有关卫生管理,卫生法律、法规等卫生知识,提高卫生安全素质。

四、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卫生监督所举办的卫生知识培训班学习,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五、每月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1次,对不能达到卫生安全要求的人员实行停岗培训,待合格后再行上岗。经培训仍不合格者予以劝退。

六、每年举办一次卫生知识的竞赛,强化职工的卫生意识。

七、凡参加卫生知识培训的人员,一律按时参加卫生知识培训,不得缺席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项目 篇7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是一个强大的自定义平台、系统管理员可自行定义修改, 能够很容易地建立和保持体检中心对于平台的独特需求, 系统不需要重新编写执行程序即可升级。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基于Microsoft的COM+技术开发的, 其设计大大提高了程序升级的方便性和可行性, 有效的避免了全面升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数据丢失问题。技术层完全独立分离于商业规则层和数据库层, 使得开发和维护工作能够完全隔离、独立进行。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数字化平台的性价比代表了查体系统产品的新典范, 它更容易实施、校验、确认、维护, 因此在其产品周期内TCO也大大降低。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体检中心的管理人员、商业部门的管理者、QA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授权人员提供了《操作员功能项定义》的工具, 这个工具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 既不需要软件供应商的参与, 也不需要程序员进行编程, 自主修改定义自己的工作界面和功能项。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系统核心提供了内置的数据跟踪功能。这些增强性的工具包括了集成的电子记录管理模块, 该模块存储了一个具体分析测试中所涉及的所有体检中心资源的完整审核记录, 这样也可确保体检中心满足《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01版) 》的要求。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开放的技术标准和强大的集成能力可以很方便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实时的、有意义的分析智能信息, 分析仪器和胸透工作站等所有的外部数据通过内置的数据捕获模块捕获到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库中, 为使用平台的各个科室提供数据。

科学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及时采用世界先进技术更新软件, 为用户提供先进、高效、简洁、智能的查体系统。我们将以完善客户体检中心的规范性, 提高体检中心工作人员的效率性, 保证体检中心数据的准确性, 作为我们软件开发的宗旨。

疾控中心数据比以往更需要进行严格审查, 成为严格的体检中心规范要求的管理重点, 在有些情况下, 这些数据甚至会引起法律纠纷。而电子数据的完整性成为重中之重。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01版) 》, 对电子数据的完整性要求越来越普遍。通过实施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数字化平台, 配合适当的控制管理能够很容易地满足这些卫生部管理规范的要求。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核心, 是自动保存电子记录。批次编号、质量指标、操作人员、时间、授权人以及电子签名这些信息都保存在关系数据库中。系统还包括测试结果、仪器和所有样品的移动信息。这样就能够满足《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01版) 》的质量跟踪标准准则。同时, 公司或研究机构对数据的审查越来越严格, 需要通过系统实施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现安全性的电子数据管理的关键是对各种因素的监控, 包括严格的用户访问规则, 文档和数据修改控制、审核跟踪和口令的安全性。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保留了整个样品, 在体检中心内部流转的全部过程, 以及每个过程的详细情况, 这样当检测数据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准确及时的追踪到错误所在及原因。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可以充分满足体检中心信息管理的需求, 将体检中心与客户的整个组织结构完美融合, 同时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数字化平台, 通过安全权限管理控制及满足体检中心管理规范的需求, 实现了体检中心的自动化, 并且易于使用。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可使体检中心人员获得最新实时的信息。体检中心的每位使用者都有着唯一的信息要求, 根据使用者的职务和正进行的实时工作的不同去获取各不相同的数据。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控制台就是为此而设计的。由于每位使用者的授权水平和工作角色的不同, 控制台对每位使用者而言是具有智能提示和内容提交的操作台。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控制台在每个用户的桌面上都可以看到, 该工具极其有用, 因为它可以通过用户设定的要求自动管理样品流程。

控制台可以看作是一个菜单系统, 对每位使用者都有着严格的访问权限限制, 作为一个个性化和实时的系统, 它可以随时通知使用者关于样品状态、待处理的工作、不合要求的结果、提示等信息。

这样就减少了向系统查询任务和状态的工作, 减轻了系统的负荷。控制台的主干和分支根据使用者的角色进行设计定义。双击控制台的某个分支可以调用一个LIMS请求程序, 从中可以看到各种运行状态和数据。

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控制台,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自动传送工作信息和任务管理警示, 比如"提示我所有指派给我需要测试的样品"或"当样品不合格时提示体检中心管理者"。这些显示信息不断刷新以便使用者的职责和任务处于实时监控状态。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是一套完整的智能化健康查体解决方案管理系统, 它较好地遵循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01版) 》的有关规定, 不教条、不因循守旧, 出色地完成了健康查体的数字化超越。它涵盖了健康体检的整个过程, 能满足各个层次工作人员的需求, 既灵活安全又专业智能, 顺应了卫生监督行业信息化向“高性能”、“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应用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 减少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 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质量, 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摘要:随着《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我国监督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 人民群众对食品以及食品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食品生产、服务业把就业前的预防性健康查体作为招收员工的必要条件之一,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预防性健康检查的范围和人数。面对日益增多的工作数量和不同的健康查体要求, 原来采用的传统的预防性健康检查的人工操作方式越来越难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效率低下, 手工、半手工报表, 一些人为的差错和疏漏难以避免, 对实施科学管理造成障碍, 同时大量被检查人员的健康检查原始资料在保存和查阅历年的健康检查资料都有很多麻烦, 纷繁复杂的预防性健康检查程序大大降低了监督力度和执法效能。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项目 篇8

〔关键词〕中美;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认证;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8-0004-03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2005年颁布了新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这表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在不断完善,但这一资格鉴定标准仍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美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认证体系已较为成熟,其相关的认证措施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

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顾名思义就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行业的人员。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较快,从业人员分布较广,包括心理咨询员、心理学家、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师或学校心理学家等。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从业人员各种称谓混杂,只在学校中就有心理健康教师、心理教师、心理辅导员、心育教师、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员等数十种称呼。为方便起见,本文将以上各种称谓统称为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简称从业人员。

(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

资格认证是指认可某一个体或特定机构是否达到了既定的职业标准和开业规定要求,它是对个体机构进行评价的制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颁布一套据以鉴别合格与否的标准;二、依据该标准对特定机构或个人进行合格与否的审核。

概括地说,美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包括两个层次的认证:第一个层次是认证咨询员培养机构和培养课程;第二个层次是认证某个申请者是否达到了咨询员的特定标准。为了区分,笔者援引江光荣和夏勉先生的观点将第一个层次称为资质鉴定,第二个层次称为资格认证。本文只讨论第二个层次。

二、中美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比较

(一)从业人员培训层次比较

美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尤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培养分为三个层次:高级层次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咨询心理学家;中级层次培养具有硕士学位的专职心理咨询工作者;初级层次培养兼职咨询教师,也就是将中小学具有教育教学经验、热爱心理咨询工作、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教师,送到高等院校或条件较好的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接受一定的咨询技能专业培训,然后回到中小学担任兼职咨询工作。

在各个层次从业人员培训方面,除了这些专业的国家认证的学校和协会培训机构的考前培训外,还不定期地对从业人员进行其他培训,使其掌握最先进的、最适宜的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等。获得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也不是一证到底、一劳永逸,还要进行证书的更新工作。通常国家资格证书更新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持有者必须在三年中提交所规定的最少75个小时的CPD(“继续职业发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简称CPD)的官方证明方能换取下一个三年的执照。CPD的活动类型很多,主要有在职培训、大学/学院课程、专业会议或研讨会、研究与出版学术作品、做见习期的督导人、担任专业机构负责人以及其他可以被证明的自我学习和提高活动。可以说,美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是终身的。

在我国,由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严重匮乏,国家出台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只要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到工商部门注册后即可开业。要取得这种从业资格并不困难,只需要在培训机构报名参加培训,一般最终均可以获取证书,有的培训机构甚至打出交钱保证能拿到证书的广告。心理健康教育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是有了,但质量却在急剧下滑。从业人员的培训缺乏层次性、专业性,学历水平也较低。《标准》规定,“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毕业证书,经心理咨询员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均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这种规定忽视了学历教育,模糊了专业申请的条件和资质,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

(二)从业人员资格等级比较

在美国,从业人员的资格等级分为两类:一类是州强制的资格认证,一类是国家水平的自愿的资格认证。州的资格认证通常由州政府的教育部和心理学审查委员会分别负责,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州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一般包括心理学家的认证和咨询员的认证。每个州的资格认证标准差异很大,但一般都要满足教育、考试和督导下的实践经验三个方面的要求,大多数州对咨询员的最低学历要求是硕士。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尤其重视督导下的实践经验。如州心理学家在督导指导下的经验要求是:在博士课程内完成一年的临床实习,在拿到博士学位后再进行一年的实习。在很多州和地区,还要达到它的特定要求,如在加利福尼亚州,申请者需要2年督导下的经验(3000小时),其中至少有1500小时是在博士后的督导下进行的。国家水平的资格认证是由国家咨询员认定委员会负责,有职业、老人学、心理健康、学校和成瘾五种专业资格,申请者须提交包括知识、训练、督导、经验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档案资料及其真实性证明。

在我国,根据最新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共设三个等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该标准也对培训教师的资格作了明确的规定。而对在各级学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等级水平则未曾明确提及,只是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如浙江省、江苏省等部分地区,有关教育主管机构尝试推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制度。可见,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等级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标准比较

美国心理健康教育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主要有三种,由低到高分别是注册、认可和执照。

注册:是这三种资格认证中最不严格的一种,凡是从事咨询服务或使用这一称谓的人都可以自愿登记注册;

认可:是只有在资格认证部门认为申请者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时,才被正式允许使用咨询员这个称谓的一个非强制性的过程;

执照:是资格认证的最高形式,它是认可个体达到了开业所要求的最低标准,给予个体法律权利开业。

美国心理学会(APA)坚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获得博士学位,并要通过资格认证考试,才能获得APA认可的资格。而美国学校心理学会(NASP)的资格认定相对较宽一些,除博士外,非博士也可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非博士学位包括硕士与专业工作者两类,专业工作者通常指在完成大学本科教育后再接受5~6年教育训练的人员。在考试方面,很多州采用了EPPP(Examination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Psychology),除此之外,有些州还要求通过法学考试、伦理考试和口头考试。在专业训练和实践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达到专家(是经过硕士学位以后的学习,但得不到博士学位的一种称呼)水平,至少需要54小时的受督导实习、一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见习期”。要达到博士水平至少需要78小时的受督导实习、一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见习期”。事实上有些州的要求要比这严格得多。总而言之,美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认证标准很严格:学历要求很高,专业化水平很强,并且非常重视实践经验的认证。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认证标准则相对要低得多。报考者的最低教育水平为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中专以上毕业即可。晋级培训期限(包括授课、实习、见习等时间)为:心理咨询师三级不少于500标准学时,心理咨询师二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心理咨询师一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在考试方面,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采用闭卷笔试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心理咨询师二级、一级还须进行综合评审。单科考试合格成绩有效期为两年。

目前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标准要求在降低,其他专业人员均可通过培训参加资格认证。在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中,注重理论培养,忽视督导实习,这导致从业人员操作实践无法得到更高一级专业人士指导,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化水平落后。

三、美国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认证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发现,虽然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资格认证制度仍在不断完善中,但与认证制度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要认清现实,积极汲取有益经验。

(一)加强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培训力度

我国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培训力度,使任职资格高学历化、专业化。在美国,要想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最低学历水平是硕士学位,要想作为心理学家开业,一般要求博士学位,而且必须是从临床心理学或咨询心理学专业毕业;我国台湾地区也要求从业人员最低必须为硕士学位。而我国对于报考心理咨询师三级人员的最低教育水平要求是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中专以上毕业,行业准入门槛太低,但是考虑到我国实情,将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标准提高到硕士学位水平,则不能满足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普通认证和专业认证相结合的方式,将现有的认证标准定为普通认证,获得此资格的从业人员可以从事一些辅助性的工作,经过一定年限的实践操作或取得了相应的学位,准许获得专业的认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背景的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可以直接申请专业认证,但是在认证以前应该有一至两年或更长年限的助理工作经验。持有专业认证的人员可以独立开业,从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类工作。但是,不管是普通认证还是专业认证,从业人员均需不定期地参与培训,把培训当作一项终身的学习。尤其是通过普通认证的从业人员,一定要经常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水平。还要注意的是,一次取得认证不等于终身认证,要隔一定的年限进行审查和重新认证。这样既是对公众利益的保护,又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完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等级制度

在我国,从业人员不能简单地分为心理咨询师一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和心理咨询师三级,要制定更为严格、全面的等级制度。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因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差异,心理健康教育也呈现出不同发展水平。因此,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认证方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行业的有序发展。

美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群体有普通咨询员和专门领域咨询员的区别,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认证等级方式。我们可以根据社会群体表现的不同心理趋向,区分不同的专业领域,如学校心理咨询师、婚姻心理咨询师、儿童心理咨询师等,各个方面还可以继续细化,使每一个领域的专业方向都有优秀的专业人才。这样有利于从业人员向精、专方向发展,以便更细致、周到地为大众服务。细化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认证等级,有利于打造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行业网络,使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三)提升实践经验在认证中的重要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不仅要有精专、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操作能力。其工作的一般目标是从心理学角度对大众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力主要来自于以教育与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的广泛的训练和特别的实践培养。美国对申请者的实践经验非常重视,一般让实践者直接进入现场情境中工作,或在专家的督导下完成至少为期一年的见习。而在我国,《标准》中对于申请者实践经验的要求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规定培训中包括实习和见习,对于实习的期限也没有具体的规定。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都是不可或缺的,毕竟大多数的从业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都以实际操作为主,其服务对象是人,人与人有很大的不同,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少量的实践经验也是不充分的。因此,我国在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中应该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突显出来,并在认证标准中明确注明。

主要参考文献:

[1]江光荣,夏勉.美国心理咨询的资格认证制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

[2]陈永胜,牟丽霞.学校心理咨询专业培训问题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

[3]王宏方.美国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过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9).

[4]姚本先,王道阳. 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8).

[5]祁雅琼.中美心理咨询资格认证制度比较与启示[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

[6]Catherine W,Dale MW.Information-processing patterns in specific reading disability.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5,28.

[7]王丹君.英国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协会的心理咨询师认证及其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0).

[8]刘世清,姚本先.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4(12).

[9]孙步宽.心理咨询师考证热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在线,2008(9).

[10]佟月华.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20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苏州,215121)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篇9

一、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在人事部报到后,开始工作前(包括临时工)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从事餐饮工作。

四、餐饮部负责人或卫生管理人员要及时对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五、对凡发现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人员,人事部必须立即通知所在部门予以调离,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并按规定进行治疗。

六、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八、单位卫生管理人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监护档案 篇10

1、办公室负责本单位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疗管理工作。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并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性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

2、必须严格按照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23号令)的规定的周期和范围,对作业场所有害作业职工进行健康体检。

2.2必须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包括民工)进行上岗前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建档保存。

2.3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对在岗职工进行不定期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建档保存。

2.4工人因各种原因脱离原有害作业时必须进行离岗时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建档保存。

3、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职业禁忌症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处理。

3.1对上岗前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职业禁忌症患者时,不得因任何原因,安排其从事所禁忌的劳动。

3.2在岗期间定期健康体检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职业禁忌症患者时,要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

3.3要对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4、健康检查结果表要实施告知和保密制度。

4.1健康检查结果要及时,如实地告知被检查者本人。

4.2健康检查结果要实施保密制度,不可将本人的检查情况随意泄漏给其他人员。

5、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损害诊疗费用应列入职业卫生专项经费中,纳入单位或项目成本中,实施专款专用。

5.1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损害诊疗费用由办公室每年制定费用计划。报单位领导审批后,列入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中,实施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挪用。

5.2不得无故拖延、克扣、拒付有害作业人员(包括民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损害诊疗的相关费用。

6、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必须指定科室和专人妥善保管。

6.1健康监护档案为永久性保存的资料,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

6.2职工健康监护档案不得随意外传。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项目 篇11

1 试剂与方法

1.1 试剂

沙门菌志贺芪菌增菌液,SS琼脂(SS),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XLD),糖铁琼脂(TSI),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MIU),沙门多价血清,志贺氏多价血清,生化培养基,以上试剂全部经过质控。

1.2 仪器

电热恒温培养箱(南通市科学仪器厂)。

1.3 对象

20121年7月至11月到防城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从业有员体检的人员4280例。

1.4 方法

对采集的肛拭子放入沙门菌志贺芪菌增菌液16~24h,然后划SS及XLD平板进行分离,对可疑菌落接种到TSI和MIU,培养16~24h,依据TSI斜面底层黄色产酸产碱,MIU分解脲酶阴性的为可疑菌落,无动力为可疑志贺氏菌,有动力、靛基质阴性为可疑沙门菌。

2 实验统计及结果

对4280例份SS平板上有可疑菌落的平板为843份,可疑率为19.70%,XLD平板上有可疑菌落的平板为627份,可疑率为14.65%,两平板可疑率比较,有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SS平板和XLD平板上可疑菌落接种到TSI和MIU,其中在843份SS平板上的可疑菌落TSI能单独排除的有516份,排除率为61.21%;TSI、MIU共同排除的有678份,排除率为80.43%,SS平板上两排除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在627份XLD平板上的可疑菌落TSI能单独排除的有364份,排除率为58.05%;TSI、MIU共同排除的有495份,排除率为78.95%,XLD平板上两排除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从表1上可以看出,SS平板上的可疑菌落数明显比XLD平板高,也就是说同为选择性培养基,XLD平板选择性比SS平板高,能减少初筛的平板数;从表2、表3中可以看出TSI、MIU共同排除率比TSI单独排除率明显高,使更多的人能极时地拿到健康证,同时由于从MIU中能更好地分辨细菌的动力,从而能进一步区分可疑沙门菌和志贺氏菌,也极大地减少了做血清鉴定及生化鉴定的平板数,减少检验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检验检测的费用。

注:χ2=809.46,P=0.00

注:χ2=77.35,P=0.00

注:χ2=54.38,P=0.00

荧光PCR和显色培养基的方法也可用来提高从业人员的沙门菌、志贺氏菌检测的准确度和缩短检测时间。荧光PCR法速度快,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比较好,但使用的仪器和试剂价格昂贵,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实际标本由于各种干扰的存在,PCR检测对菌量有一定的要求,实验有时会出现假阴性[2];显色培养基比较直观,具有高的特异性,减少了假阳性和漏检,提高检出率选择性相对比较好[3],但同样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不适宜在从业人员体检中大量应用。XLD较SS等仅靠单糖产酸的筛选原理更为先进[4,5];在TSI的基础上增加MIU可排除脲酶阳性的菌落,对可疑菌的动力和靛基质进一步签定,加大了初筛的力度,XLD、TSI、MIU价格便宜,更适合在从业人员中大量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昆蓉,杨梅,黄剑屏,等.从业人员体检肠道致病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5):435-436.

[2]肖勇,沙丹,凌霞,等.PCR和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沙门氏菌等5种病原菌的方法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611-3612.

[3]田素娟,徐海燕,王战争,等.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7):1244-1246.

[4]赵冰,杨兰萍,黄峥,等.沙门菌监测基于细菌学技术的关键点研究和控制[J].疾病监测,2010,25(6):451-455.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篇12

1、食品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2、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的健康查体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3、食品经营人员每年参加一次查体,每年到期前一个月参加健康复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4、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5、留意政府发布的传染性疾病的新闻,及时评估对从业人员健康造成的影响,如有疑问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查询,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6、定期检查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发现无有效健康证明者,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督促办理后才能上岗。

单位:

负责人签名:朱光东

2014年7月31日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上市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本单位在采购食品时,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查验供货者主体资格证明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对供货者提供的票证资料建立档案,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本单位采购食品后,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必须验明商品的规格、生产日期、成份说明、计量说明、警示说明是否真实,是否与外包装相符,并对检查情况进行登记。

四、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对上架的食品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即将过期或已过保质期及腐烂变质的食品。

五、对进入经营场所进行食品广告宣传的,必须要查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消费的内容。

六、采购食品时,对查验不合格、无合法来源及假冒伪劣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七、不定期的检查并更换标注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的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销售标签。

单位:

负责人签名:朱光东

2014年7月31日

食品销售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障销售食品的安全卫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的食品卫生管理组织机构,配备经培训合格的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全面负责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管理制度和详细的台帐制度,并有具体措施保证落实。

2、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不采购、不销售不符合食品要求的食品;随时检查每批上架食品的标签标识,保证内容规范完整。

3、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发现不合格食品,立即向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流向消费者。

4、上岗前进行健康检查,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有培训记录备查。

5、定期检查个人卫生情况,使其符合《食品安全法》和《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相应的卫生要求。

6、直接接触散装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操作时带口罩、手套和帽子,不准佩带戒指、手镯、手表等饰物,不得留长指甲、染指甲,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手部有外伤应临时调离岗位。

7、从业人员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单 位:

负责人签名:朱光东

上一篇:高考复习计划下一篇:小学生乘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