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成果对策论文

2024-06-15

提高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成果对策论文(通用9篇)

提高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成果对策论文 篇1

提高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成果对策论文

一、《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亟待提高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充满实践性、研究性、思辨性、多学科知识交融的综合性学科,是政法类专业必修课程,并被全国高等院校广泛列为非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限定选修课程或者任意选修课,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行政管理学研究紧跟政府行政管理实践步伐,处于不断探索与变革当中,其内容、体系、指导思想也不断地更新,这必然要求行政管理学教学应紧紧地抓住当代政府管理实践的步伐,不断地创新教学的内容、途径、方法以及模式。目前,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仍然拘泥于理论讲授,对现实关注较少,存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模式固化等弊病,造成学生兴趣不浓厚,学习积极性较低等现象。如何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认识与分析政府管理规律与现象,正确看待行政管理活动,提高大学生对政府管理的认知感和认同感,就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优化《行政管理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二、优化《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的可行方法

目前,有关《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教学法,它以其显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普遍采取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学界对此研究已有若干著述予以研讨,且已形成一定的共识,在此不再累述。在案例教学法之外,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需要进行补充和强调的,主要有以下七种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

(一)演讲教学法

演讲教学法的本质就是对传统讲授法的改进。传统讲授法可直观、简捷地呈现教学内容,具有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系统性强、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但也存在着过分突出教师主导地位、学生创造性思维受限等弊端。演讲教学法就是将演讲艺术引入讲授法,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富有节奏感的语调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等等演讲因素溶人授课当中,增强讲授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者杨述厚、谢盛会等对行政管理学课的教学演讲艺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幽默是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添加剂”,运用得恰如其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同时强调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否则,教学演讲就没有意义。在实际运用当中,教学演讲法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层面,既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准备讲稿。这样,教学演讲才能有的放矢,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演讲效果。

(二)历史教学法

学者郑忠认为,历史学方法对学习与研究《行政管理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使行政管理学教学和研究更为客观、辩证、具体而全面。《行政管理学》教学中历史学方法的应用,主要是指“从纵向的、历史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行政的起源和发展、行政的历史类型和经验、政府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影响、行政管理方法的演变及其意义等,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现在和未来的行政管理实践。”读史使人明智,中国历史上丰富的行政管理实践对今天政府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挖掘史料中丰富的行政管理案例和思想,在历史中去审视行政管理的时代性,增强行政管理学学习与研究的经验性和实证性,是每一位《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情景再现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实际上是案例分析法的派生物,是一种极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根据《行政管理学》的教学内容、目标等让学生在预先设计的特定场景、人物、事件中扮演情景角色,使学生在高度仿真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该法一般包括案例选择、课外准备、课堂演练与答疑、分析总结等四个步骤,具有“理论教学与模拟演练相统一、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导相统一、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参与角色与参与演练相统一”的优势,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一定环境下的组织能力、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应变能力。

(四)专题研究教学法

也称为探究式教学法,主要是指结合《行政管理学》教学内容及时以专题方式专门就某些重大的政府、社会、经济、文化等与行政管理学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及重点概念和观点与学生一起展开深入详细的探讨、讨论和挖掘,综合运用有关各种观点和原理、方法,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时内真正掌握理论精髓,继而直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更好地使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程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吸引力和说服力,因此也成为许多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角色转换教学法

为了克服课堂上教师主动而学生被动的局面,将一些非重点但却是热点的章节或者某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留给学生当一回“老师”,由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进行自主安排,教师只是以“学生”或者“听众”的身份在课堂中进行相应的回音。这样做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等。这就是角色转换教学法的主要内涵。师生在角色转换教学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提高,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学习氛围。但要注意的是,角色置换的量度和内容要适中,要把握好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引导督促,对结果及时总结评估。

(六)社会调查教学法

社会调查教学法与实践教学法非常接近,但是又有着诸多不同。实践教学法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将概念化、条理化、抽象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而社会调查教学法则是指主要包括运用社会学方法、原理,采用各类型的社会调查方法、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等对《行政管理学》课程的相关章节内容进行社会调查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参与性、交往性、探究性等特点,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七)网络化学习策略教学法

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网络化学习”是信息社会里人们永远需要且无法拒绝的,并伴随人们度过一生的常规“辅助”学习模式、方法或手段。通过网络平台,丰富、庞大的网络信息可以畅通无阻地由每一个人所接收,学习的时空限制大大减少;此外,网络化学习策略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成本,将知识放置于互联网络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获取和应用,其本身就是自主学习在网络上的表现。因此,如何深入挖掘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人才职业能力,就成为优化《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应着重努力的方向。总之,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媒介”和“手段”,体现了特定的教学价值观念,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制约。《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技术去刺激、鼓励、指导学生的思考和自动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材的内容,甚至教学的环境等来决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提高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成果对策论文 篇2

关键词:高校,行政,秘书,信息素质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 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在此基础上, 也是一个需要各行各业人才的社会。于是, 现在的高等教育的发展, 也逐渐转向专业化、科技化、现代化。同时, 我们也可以发现, 现在很多高校所设的专业里, 都配备有专门的行政秘书专业, 而他们主要负责的是做好各类行政资料文件的收发与传递等工作。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条不紊、极具效率并且准确地去完成上级领导所布置的任务, 同时也能够及时无误地向上级领导提供或者汇报有效的、富有针对性的信息。这些也是作为行政秘书人员所具有的前提条件。相反,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向领导提供或者汇报有效的信息, 不仅不会引起领导的特殊关注, 而且还会给领导帮倒忙。所以, 提高工作效率是高校行政秘书人员必备的信息素质条件。

一、行政信息素质的意义

随着信息素质这一概念的提出, 加上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 信息素质其本身的内涵与外延也在逐渐地丰富与发展。同时, 在此基础之上, 也促使人们不断地对各行各业中的行政秘书人员进行定义与培养。在当今这个信息爆棚的时代, 高校的行政秘书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高超的专业技能, 还应具备一流的信息素质。

1. 获取信息的意识。

高校中的行政秘书人员, 在工作中应该对工作能够具备一种超强的嗅觉, 能够快别人一步去感知它的存在。强烈的信息意识具体体现在对信息的获取是否有一种特殊的洞察力、敏锐力以及感受力等。进而言之, 就是在获取信息方面的敏感度。假如, 高校行政秘书人员对信息的获取意识很薄弱, 不能及时去理解、分析信息, 对信息没有丝毫的敏感度, 对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程度也不是很高, 那么, 这样的行政秘书人员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就会影响领导层的管理工作, 对工作的效率与进度也是大大的不利。长此以往, 就会造成决策的失误, 工作的紊乱, 甚至是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

2. 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管理效率

为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不断加强内部体制改革,其中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是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促进国有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不仅能有效地协调企业部门之间的内部关系,还能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一、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管理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入,原有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难以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如今看来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行政管理观念不够科学

目前,我国国企存在行政管理意识缺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国企的行政管理人员对所在企业的生产安排情况不熟悉,导致在制定和实施管理制度时脱离了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够为企业的生产规划服务,反而拖累了企业的发展。

(二)行政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和完善

目前,国企普遍存在缺乏完善行政管理制度的现象,这导致了企业的管理很混乱,企业的办事效率很低,个别企业甚至出现忽视管理工作的情况,只是为了敷衍完成任务,导致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的实际情况脱钩。除此之外,,有些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不作为,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不敢承担责任,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发展。

(三)面临的管理环境日益复杂

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是管理人员,因此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决定了管理工作落实的质量。现代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环境错综复杂,这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信息化是一个重要特征,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时就应该利用信息化的优点。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企业环境,行政管理的难度和繁琐度会越来越高。

二、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分析

要想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首先必须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员工的素质培养和工作监督,将各部分工作内容的改善都落到实处。

(一)树立科学的行政管理观念

行政管理工作直接或间接的是国家权利赋予的,是国家相关法律支持的组织活动,因此行政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应该积极相应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国企在发展过程中,管理观念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变,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制度,同时提高自己的主人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增强自身工作能力,服从上级领导的管理。企业应定时组织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运行是积极促进的。有些企业在行政管理上采取突击的作风,导致了企业管理体系混乱。为了不出现这种情况,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可持续操作的管理制度和行政组织架构,以保证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在管理制度下各尽其责,发挥作用。高质量的社会生活,靠的不是优秀的管理者,而是优秀的法律和政策。企业的运行也一样,细化的管理制度和可执行力能够使上下级以及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白自己的本职和权力范围,既不会推脱责任,也不会随意揽功。

(三)全面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素质

想要做好行政管理工作,一支优秀的、凝聚力强、素质高的行政管理队伍必不可少。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还应该具有协调统筹全局、知人善任、临危不乱的决策制定能力。企业应该优先使用管理型人才,建立行政管理人才评估体系,从人才学角度入手,运用定量和定性等科学手段进行准确评价。同时引导员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清晰的认识。

(四)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督

国企行政管理效率不高,与国企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尤其是当前很多国企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使得很多工作没有得到落实。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行政管理的监督,督促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行政管理水平,进而能够对国企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应要接受国企内部以及外界的监督,比如一些新闻媒体要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可以避免国企行政管理人员出现墉懒懈怠现象,以此提高国企行政管理的综合水平。

三、结束语

行政管理作为国有管理管理的基本方式,在信息收集、方案供给、资源分配以及组织协调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行政管理将会发挥更多的职能和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机制,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促进企业增强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路鑫,张红.对现代企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1(02).

[2]刘晶晶.企业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J].才智,2015(31).

[3]刘晶晶.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与要求分析[J].商,2016(10).

提高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成果对策论文 篇4

一、教学质量现状

我们学校现有 898 名学生,19个教学班,有教师 59 名。一年来,我们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从教育科研入手,立足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我们学校六年级的毕业检测成绩一直都名列全镇的前茅,其他年级,虽受支教工作的影响,教学成绩曾有所下降,但在全校领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成绩也稳居全镇的前列。老师和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也取得优异的成绩。2008年春期黄小兰老师参加县语文科课堂教学现场作课比赛和玉林市美文诵读比赛分别荣获一等奖。2008年秋王燕老师参加玉林市数学科说课比赛获三等奖。六年级学生庞英杰、蔡庆华参加镇数学特长生比赛分别获得了第二、第三名,参加县数学特长生比赛两人都获得了二等奖。学前班学生参加县举行幼儿演讲比赛,荣获二等奖。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教师任课课程安排合理、科学

在庞校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学校的教学工作逐渐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学校为了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热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学校的《支教方案》和教师的《奖励方案》。学期一开始,庞校长就和分管教学的有关领导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目前学校师资现状,统一调配安排好了各年级,各班、各科的任课教师。各学科安排一位素质最好,组织能力强的老师任科组长,各年级

语数各安排一位骨干教师带头,把素质较好的老师尽量安排到一年级和六年级任教。这样安排,科学、合理、有效,既全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教师们在工作中能协调合作、团结互助,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加强常规工作管理,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1、健全教学工作制度。开学前,教务处主任刘玉金根据《博白县中小学校常规管理检查评估细则》的要求,制订了教学工作中的各项常规细则,要求教师们在工作中认真执行。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九月份,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了《博白县中小学校常规管理检查评估细则》,结合学校实际,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从教师规范入手,特别是对老师的教学计划的制订、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辅导、反思等做了具体要求,要求每个教师严格按常规细则的要求,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学校制订有专门的教研教改活动计划,计划中对各项活动的展开做了明确的要求。①认真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通过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示范课等活动,使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每学期领导、老师们的听课达20节以上。②科组长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教学新理念、新方法,通过学习,老师们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和理解,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③认真组织开展校内教学评比活动。上期,举行了语文科优质课比赛;本期数学科举行了全体数学老师的说课评比活动。④认真组织学科竞赛活动。上期,举行了五、六年级学生的作文比赛和数学特长生比赛;本期,学校举行了

三至六年级的看图作文比赛;各科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对获奖的同学给予奖励并给家长发喜报信,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落实教学工作常规检查。学校领导和各科科组长定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对老师们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学校领导不定期对老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单元检测、课外辅导等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本人,并督促其纠正。同时采取推门听课,随机抽查制度。通过推门听课,让老师感到有一定的压力,也有一定的动力,促进了教师们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5、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求教师认真抓好教学同步训练、单元教学质量检测与质量分析;学校认真抓好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毕业班质量检测的工作。同时下大力度抓好毕业班的质量检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毕业班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之一。开学初,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加强了毕业班教师的力量,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来担任六年级的功课,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师、学生会议,了解教师的授课、复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主,落实双基,制定系统的、科学的、周密合理的复习计划,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段段清、课课结,特别对过去学习底子薄的孩子,更要关心照顾,并进行分类辅导。

(三)、注重队伍建设,提升师资素质

1、认真开展专题校本培训活动。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特别注重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提高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每周固定一节为校本培训的活动时间,内容有:

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观看优秀课例谈体会、经验交流座谈会等。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勤写教学反思,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通过培训学习,使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步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业务水平逐步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夯实了基础。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安排的各类培训活动。为使我校广大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这个学期,我校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还多次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的新课程培训,课改观摩,研讨活动等。九月份派了王燕科组长和陈敏教师分别到南宁和柳州参加了新课程理念的课改观摩。十一月派了陈其珍教师到南宁参加了语文和数学的课堂教学评比交流活动,十二月十五日派了黎珀君老师到桂林参加培训。我们学校就是通过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了教师们的教学视野,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全体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注重培养年轻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求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备课,让青年教师多展示,取得较好成绩。这个学期,各科都进行了集体备课,每个科都开展了研究课。

(四)加强课堂巩固与检查

课堂巩固与检查的目的,为促使学生当课消化巩固本课中的重点或关键内容,掌握了解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上课进度,改进教学方法,譬如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思考、记忆刚才讲过的重要内容,或者领学生阅读教材中关键段落和结论,分析其中的要点,标出各种标记;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采取激发动机的方法,挑选关键性问题或易错漏、易混淆的问题,提问检

查学生的思考能力。再提出深一层的问题或典型问题,采取回忆性提问、描述性提问、综合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咨询性提问等各种的提问方法。有的学生对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时,还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在设具体恰当的小提问,以步步引导启发学生,从而达到理解整个问题,完成准确地回答问题的目的。

浅论提高县级党校教学质量的对策 篇5

党校教育是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通过集训轮训服务促进干部健康成长,使干部能更好地做好党的中心工作。各县的经济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干部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培训。县级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训本县科级以下级别干部,为干部的健康成长服务,各县级党校都在做培训干部的工作,但由于受经费、设施、师资、领导重视等方面的影响,培训干部的规模和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提高县级党校的教育培训水平和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训经费不足。有的党校的干部培训经费未列入县财政预算,县财政没有向党校拨付培训经费,党校采取向培训对象收取较高培训费的办法来弥补经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训对象到党校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的党校硬件设施建设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制约了干部培训工作的实际成效。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备,据了解,有的党校还有专科文凭的教师,文凭偏低;有的教师是刚从中学或职业学校调来的,对干部教育不熟悉;部分党校没有硕士学历的教师;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难以胜任党校干部培训的工作任务。二是进取意识不足。部分教师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不够深,到基层调研少,讲课不能做到充分联系县的发展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县级党校教师平时授课任务不多,教师获取有价值教学信息的主动性受到影响。三是教学理较念落后。县级党校的教学大多是以讲授式教学为主,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应用较少,组织学员 1

外出参观学习较少,使党校教师在接受新鲜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面受到限制,进一步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四是骨干教师偏少,没有能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所需要的骨干教师队伍。

(四)、领导重视不够。部分县级党委对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导协调不够,难以形成积极浓厚的干部培训氛围,不仅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面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具体组织者的工作热情,容易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五)干部培训质量有待加强。各县党委对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质量要求不够具体,导致有的党校干部培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培训水平和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二、提高县级党校干部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当前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培训干部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事业不断向前进。

(一)、争取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落实干部培训经费,确保干部培训经费的落实,力争县政府把党校干部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完善教学设施、学员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硬件设施能满足现代干部培训的需求,提高干部培训工作的实际成效。

(三)抓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培训理念、内容、方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建设、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1、建立教师培训制度。采取在职培训、进修学习等形式,加大 2

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让一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类学习研讨班、教研活动和教学交流活动,及时掌握当前的理论动态和社会热点,获取充分的教学信息和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充实教师的知识底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实践锻炼。制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规划和计划,通过让党校教师轮岗锻炼、挂职锻炼等形式,丰富教师的社会经验,增强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努力适应多学科教学,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员解决现实问题。

3、严格业务考核。通过强化考核,增强教师的工作主动性,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创新和教学、科研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4、及时充实师资队伍。根据教师队伍编制变化情况,及时充实思想觉悟好、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热心党校教育事业的优秀专业人才进入党校教师队伍,保持师资队伍的整体稳定。

5、更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实施远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在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研究式、模拟式、体验式教学,大力提倡案例教学,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定期举行观摩课活动,推广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加强领导,保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1、争取县委加强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领导。县委的重视是做好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基础。县级党委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高对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加强和改进对党校工作的领导,重点抓好党校的办学方向、学风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从各方面支持党校工作。加强对干部培 3

训工作的指导协调,保障党校干部培训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

如何提高国税机关的行政效率 篇6

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管理行政事务的能力和结果的综合评价。国税机关是国家重要的经济部门,担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国税机关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项税收工作的完成、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和国税机关公众形象的树立。在现实工作中,一些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存在着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作风懒散、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引起纳税人的不满,破坏了国税机关的形象。要提高国税机关行政效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加强税务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贯穿于提高机关行政效率的始终。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税务干部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工作观和群众观;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法治理念,增强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管理税收事务的能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贴近民心,了解民情,用心倾听纳税人的合理诉求,切实整顿文风、会风,发短文、开短会、说短话,提高公文运转效率,提高办文办会质量。

二、规范税收行政行为。一是规范税收执法程序。进一步规范和简并税收执法文书,明确执法环节,细化执法流程,保证各执法环节按时完成和顺利衔接;二是简政放权。进一步取消和下放税务行政审批权限,重点是减少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三是要完善机关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合理分工、协调运作、环环相扣、高效便民的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率,避免推诿扯皮,责任不清。

三、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完善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依托信息化手段,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对纳入系统的所有执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实行执法责任考核按季通报制度;落实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确保案件定性的准确性和法律适用的正确性;落实重大行政审批项目集体审议制度,健全对政策性个案批复的制约机制。

四、提高征管服务水平。一是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征管方式。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稳步推进金税三期建设试点运行工作,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管理效能。二是建立健全现代纳税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服务平台,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积极推行网上申报,合理布局办税服务厅,完善涉税事项“一站式”服务,实行免填单纳税服务,提高办税效率,降低办税成本。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罚与疏导结合,通过优化纳税服务、规范办税指引等举措,对纳税人提供帮助。

五、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统筹考虑执法责任制考评、征管质量考核以及其他行政管理考核的关系,整合各种考核资源,将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全部纳入考核体系,形成统一的综合绩效考核机制。合理设定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按照不同考核指标的要求,分别实行按月按季考核,并及时通报。年终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国税机关评先评优的标准,作为领导干部提拔和任用的重要依据。

税收是国家的主要支柱。国税机关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税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强思想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国税队伍,才能推进国税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请理解和安徽实际,谈谈怎样推进国税系统依法治税?测评要素:专业素养。

公选王网站项教授解析答题要点: 依法行政是税收工作的生命线。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进一步坚定法治理念,规范税收行政行为,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推动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促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

一是推进税收立法和制度建设。公选王网站专家认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完善税收法律体系,提高税收立法和制度建设质量;完善规章制定规则和程序,规范税务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行为;维护税法体系的统一和完整。二是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健全决策程序,依法行使决策权,健全重大决策规则,明确重大决策范围;完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重大决策事先必须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等论证,要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规范税收行政行为。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认真落实组织收入原则,定期开展组织收入原则落实情况检查,开展税收收入质量评价工作;不断完善税收执法程序,通过程序设计保障纳税人对税收执法的知情权、陈述申辩权和监督权;规范税务行政裁量权,明确税务行政裁量权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重点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深入推进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大力清理税务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规范税务行政审批行为;切实转变税收管理方式,不断改进纳税服务,简化、优化税收征管流程和表证单书,减轻基层和纳税人负担。健全征纳双方沟通机制,及时听取纳税人对税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创新完善税收征管模式,大力推行专业化、信息化管理,促进提高税收征收率和税法遵从度。

四是依法化解涉税矛盾纠纷。健全矛盾纠纷防范和化解机制,改进执法方式,积极探索和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合同、服务、疏导、教育等柔性执法手段。坚持文明执法,善待和尊重纳税人。注重运用和解、调解等方式,积极稳妥地解决税务行政争议;认真开展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充分发挥复议、应诉在解决涉税矛盾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简化复议申请手续,畅通复议申请渠道,妥善办理复议案件,严格履行复议决定。

五是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坚持推进政务公开,拓宽公开领域和公开事项,创新公开形式;加强监督制约,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落实重大案件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巡视检查、督察内审、执法监察等综合监督作用,推进内控机制建设;严格行政问责,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六是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税务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充分发挥法制部门和专业人才作用,加强考核评价,不断提高税务部门依法行政水平。

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国税系统一定要用法律的力量不断推进税收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请理解和安徽实际,谈谈怎样推进国税系统依法治税?

依法行政是税收工作的生命线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依法行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和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管理各项社会事务,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税务机关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同时也是行政执法部门,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实施税务管理时必须有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税务机关只有做到依法行政,才能保证各项税收管理职能行使的合法化、规范化。依法行政是税收工作的生命线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依法行政在税收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具体措施。税务机关要把依法行政作为税收工作的基本准则贯穿始终,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税务机关自身建设,推动税收事业科学发展。

一、培养法治思维方式。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是否具有法治思维,直接关系到权力能否得到正确行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就要求各级税务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营造尊重、崇尚、遵守法律的良好氛围,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税收事务,依法妥善处理各种涉税矛盾和纠纷。

二、提高法规建设质量。加强税收法规制度的制定和管理,注重法规制度制定的可行性研究,增强税收法规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开展对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备查和定期清理工作。同时加大对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将所有执法行为纳入依法行政的约束之下,提高税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起到保护和爱护干部的作用。

三、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明确重大税收决策事项范围,把涉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纳税人切身利益和重大税收执法事项确定为重大税收决策事项。健全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决策结果依法公开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四、规范税收行政行为。规范税收执法程序,加强税务干部的程序意识。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加大执法督察力度,完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和税收执法案卷评查制度,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监督。税务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既要维护税法的尊严,又要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做到公平执法、公正执法。通过调整征纳关系,促进税收的公平正义,保障形成良好的税收秩序,不断提高税务机关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要建立现代化纳税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五、强化行政监督问责。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强化行政问责。权力总是与腐败相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因此,只有坚持依法行政,“将权力装入制度的笼子”,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才能保证税务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

依法行政是税收工作的生命线,我们要以为国聚财、为民收税为立足点,以权力监督、优化服务为着力点,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推动税收事业科学发展。

如何发挥税收“稳定器”的作用?

——公选王网站vip会员“五粮液”作业选登

公选面试题目: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税收“稳定器”的作用?

要发挥好“税收稳定器”的作用,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税收是如何起到稳定器的作用的。

税收作为调节民众收入差距,向富人征收高额税赋以及将税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服务更大的群众来缩小贫富差距,税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社会矛盾,起到平均分配的作用,但我们仍然要看到税收的作用仍然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更应当在税收有限的作用下产生最大的效果。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税收的“稳定器”作用:

首先,国家政策,国家在制定税收在政策方面要向富裕阶层征收更高的税,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正在逐步改善,调整了最低征税标准,这一举措使得缴税的中低收入阶层少了一定的负担,同时也加大了对更加富裕阶层的人的征收力度来调节收入不平等。

提高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成果对策论文 篇7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意义

1. 基本内涵。

案例教学是通过案例分析、案例研究等方式阐明学科的知识、问题原因、解决方法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启发式、引导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出发,通过案例创造特定的学习情境,然后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2. 重要意义。

在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案例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再如,在案例讨论前,学生需要编写发言提纲,在案例讨论后学生要撰写分析报告,这些能够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标准答案,这就需要学生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进行分析和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现实困境

1. 缺乏规范的教学案例。

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质量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学生认识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当前,国内管理学案例教学起步较晚,案例搜集、整理、设计等较为落后,在案例教学中普遍缺乏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案例。此外,管理学教材的案例本土化程度不高,案例理论支撑不够,案例情境过于复杂,这些直接影响了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有效推进。

2. 案例教学氛围比较差。

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教师普遍缺乏管理实践经验,不能对教学案例进行系统分析;学生缺乏创新性思维,对管理科学缺乏感性认识,这些导致管理学教学氛围比较差,并产生了师生配合不够、学生课堂参与有限等问题。

三、优化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方法措施

1. 设计合适的管理案例。

在管理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典型性、生动性、客观性、针对性等为基本原则,从教材中选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典型案例;或通过教学实习、问卷调查等方式从学生身边选取生动活泼的具体案例;或从学校所在地选取企业管理中形形色色的现实案例等。然后,教师要对这些案例进行加工、整理和优化,将管理学理论、教学问题等融入案例教学中。在案例选择和设计时,教师应准确把握案例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背景材料、方法技能等,系统了解教学案例的分析思路、分析方法、点评措施等,这样才能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2. 优化案例教学的流程。

案例教学包括筛选案例、学习讨论、总结评述等环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更好地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在案例筛选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具有客观性、典型性、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为案例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其次,在学习讨论中教师先要介绍教学案例的教学情境、主要问题等,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习分组讨论案例问题,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学习能力。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要让每个小组负责人总结小组讨论结果,并在全班进行小组发言,班级讨论中教师要适时点评发言结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问题。最后,在总结评述中教师要让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阐述自己对教学案例的看法,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学生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3.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努力为学生营造宽容的学习氛围,以更好地提升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案例,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际出发进行案例分析,以更好地提升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再如,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案例教学,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案例教学。此外,教师要以民主、平等、宽容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欣赏、赞扬、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管理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而,在管理学教学中,应深入分析案例教学的现实问题和制约因素,探究提高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方法路径。

参考文献

[1]张旭辉,王宇.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探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5).

[2]袁庆林.“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J].韶关学院学报,2008(2).

提高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成果对策论文 篇8

【关键词】管理学 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上个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迭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人才辈出。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作过一个精辟的归纳与分析。他认为到1980年为止,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管理学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学科,特别对不断深化改革和发展中的中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当下国内管理学教学方面普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教学方法和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管理学学习兴趣和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我们必须对管理学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变革与创新。

二、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案例教学环节薄弱

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其教学与现实中企业管理实践是紧密结合的,只有结合企业管理经典案例才能真正讲透管理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有助于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和理解管理学理论体系。近几年国内高职高院校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我国企业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嗅觉和深入研究,对管理学界形成的新观点、新思想把握不透,基本上按教材讲授,在讲基本原理时举一些案例也不具典型性和说服力,而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敏感问题往往轻轻带过或避而不谈,理论教育和社会现实、学生实际相脱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创造性。讲书本、背书本、考书本的现象在管理学教学中依然严重存在,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二)学科前沿知识结合不够

管理学从其学术史来看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势头迅猛,新理论、新观点层出不穷,现实企业管理实践中的新问题也日益增多,尤其是发展中的中国。因此,紧跟学科前沿对于管理学教学尤为重要。有的教师平时不注重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自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充足的,知识结构是合理的,于是不免故步自封。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换代之快超出想象,老师搞不懂的问题,学生“百度”一下就知道了。因此,在当下管理学教学中结合学科前沿知识这一点存在的问题不少,一定要予以重视。

(三)新式“照本宣科”普遍存在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非常普及,管理学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具有诸多优点,将文字、图表、视频等高度集成于教学中,其主要载体多媒体课件能够将大量的理论、案例、资料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相当一部分老师在教学中抛弃了课本和教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新式的“照本宣科”应运而生,老师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集中在课件的使用上,学生的注意力也始终放在屏幕上,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少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受到相当程度的挤压。有的教师由于过分依赖课件,一旦停电出现了上不了课的情况。有些内容单纯利用多媒体课件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消化的,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管理学教学就是一个典型,很难想象没有任何案例分析的管理学课堂教学,但是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这一问题还比较普遍。

三、解决的对策

(一)坚持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管理学教学中只有坚持案例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自觉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虽然管理学是新兴学科,但它仍不失为一个相对完整、系统和逻辑结构严谨的科学体系。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管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把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学会运用理论。这就要求我们管理学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努力吃透教材,熟读本学科经典著作,掌握本学科经典案例,并且要把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熟练掌握案例教学方法。一是教师在授课中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恰当、典型、精练,应力求做到事实与理论相统一、材料与观点相统一,从联系的实际中去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二是联系社会实践。这里要结合中国企业管理实际来谈,要上好管理学的课,就必须科学把握时代特征,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紧密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讲清管理学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指导意义,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他们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是否联系实际,能否有说服力地回答学生中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是管理学教学成败的关键。为做到理论贴近学生,在教学开始前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与学生拉近距离,经常性地了解学生的想法,使理论的讲授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引起学生对管理学学习的兴趣。

(二)紧跟学科前沿

上面已提到过,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紧跟学科前沿,将管理学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第一,熟练掌握英语,提高自身英语阅读能力,养成每天阅读外文文献的习惯。尽可能的收集本学科的外文图书资料,包括网络资源,有条件的可与该领域国外专家取得联系,建立常规的学术交流,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第二,对国内管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十分熟悉,与国内该领域一流专家保持联系,建立经常性学术交流机制,定时参加国际国内管理学学术交流会,钻研学科前沿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三,关注相近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动态,时常进行比较研究。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方法和手段都很重要。教学方法是教学的灵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自身优势和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运用传统讲授法,可以讲授丰富的教学内容,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有利于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前沿知识系统地讲授给学生;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长处,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同时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的预期效果;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把学习过程看成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中深化对管理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就当前管理学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撰写课程论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更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管理学的教学方法关键不是去寻求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而是要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如何有机地结合,以形成一个教学方法体系,从而不断提高管理学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九版)[M]. 中国校外教育,1995.

浅议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1 篇9

胡天平

【摘要】 对于政府来讲,效率具有永久的魅力,现代的各国政府仍是以效率为中心的政府。世界各国的竞争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效率竞争。行政效率是一个全局性、综合性的问题。影响和制约行政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行政效率的基本概念和其作用着手,分析了政府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我国行政效率提出了建议。【关键词】 行政效率 有效途径

21世纪是一个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世纪。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科学技术和经济上的竞争,产品的竞争,也是效率和管理上的竞争。一个国家即使拥有丰富的资源,众多的人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等有利条件,但如果没有高效的行政管理,这个国家也不可能很快的发展起来。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要迎接时代的挑战,赶上世界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效率的高低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一、行政效率的含义

通过学习《公共行政学》教材中的“行政效率”此章节,让我们明白: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直接的比例关系。行政效率就是政府效率,它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综合生产力,它可以优化整个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环境,可以优化国家各种生产要求的结构与配置,可以集聚和优化各种资源,可以凝聚人心,决定国家的发展速度。

二、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无论行政目标的性质如何,但其对效率的要求都有人、财、物、时间、信息和其他各种资源的消耗的尽量降低,以期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只有高效的行政管理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更好的发展。

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行政效率,可以检查和衡量公共行政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种管理制度和各种手段是否现代化、科学化和法制化。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高效的公共行政是国家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保证,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

三、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一)强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组织结构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我国的政府机构经过了五次改革,经过改革缩小的政府规模,减少了政府工作人员,并且理顺了各种关系,使政府职能整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从管理方式上实现了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转变。

另外,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不能仅限于机构和人员的增减,还应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

(二)切实提高领导者素质

斯大林同志曾经指出:“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毛泽东也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行政领导是国家公共行政活动中的领导活动。在行政管理中,行政领导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决定着国家职能的实现程度和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水平,行政领导是政府领导的贯彻执行;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行政领导贯穿公共行政的全过程;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充分发挥行政领导在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必须提高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对所在部门,及至对整个行政工作发挥的力量将是不可估量的。

作为一名行政领导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渊博的知识素质、良好的身心素质。领导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行政领导要科学运用领导艺术,全面提升领导能力。

1、提升统揽全局的能力。

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意思是领导干部要善于抓大事,管全局,争取全局的主动。作为领导,要把全局作为考虑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解国情、省情、市情,熟悉县情、乡情和本单位的情况,努力使各项工作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提升决策决断的能力。

决策决断是对领导者的基本要求,决策首先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扬民 2 主;其次要深入调研,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决策权和指导权;再次,要处事果断,处事要敢想敢断、敢于拍板、不优柔寡断,作风要雷厉风行,闻风而动、不拖泥带水,落实上,言出必行。有的领导开会时哼哼哈哈,拖泥带水,以话长显示“有水平”,非常费时。圣人不贵尺之璧,而贵寸之阴,都把浪费别人的时间看成是“煤财害命”,是“最严重的浪费”。《上甘岭战役中的秦基伟》一书有这么一段给人感触颇深的记载:有一次,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与困守上甘岭坑道阵地的部队通话时刚说了一句: “转告坑道里的同志们,军党委和军首长都很惦念前面的同志……”电话员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军长的话“首长,别罗嗦了,拣要紧的说,先下命令吧。”秦将军日后回忆起这件事,神情凝重地说:“战士们做得对啊!那时牺牲了很多通信兵,也很难保障电话长时间畅通,只能抢一句算一句。”是的,在那血与火的战场上,讲空话、套话,是要以战士的鲜血甚至生命为代价的。为政不在多言,领导的讲话关键是要有新思想和实际效果,一语中的;无话则免,不要免强,因为领导的管理能力取决于对每个部属的理解、自己处理工作的速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而不在于会上讲得如何。

3、提升凝聚人心的能力。

一个领导者,不但要有鉴别力、决断力、组织力,更应当有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是一种人格魅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力,它可以产生巨大的凝聚力,转化为强大的影响力和行动力。为使本系统的多数优秀人才安心致力于本职且有创造性地工作,领导者应努力营造"和同一家”的工作环境,拉近干部的感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改善他们的福利待遇固然必要,但领导对他们的感情,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们来说更为重要。尊重、关心、信任,是稳住人才的三件法宝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当今不少的知识型人员还是这种想法。他们中的多数人宁愿被人发现,而不愿刻意嚷嚷来惹人注意对。这些人才,某种程度上用情感留他比待遇留他更有效。

4、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

邓小平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为人先、保持工作激情。在工作中没有办法可以想出办法,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

5、提升知人善任的能力。

成功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正如古人所说:“世必有圣知之君,而后又贤明之臣。”成功领导者要善于用人、善于激励、善于欣赏下属,将下属的潜能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样我们的各项事业就一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而,“知人善任”四个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并不容易。如何知人识人,古今中外领导科学中,有太多太多的理论和具体方法。所谓“知人”,就是全面地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及时地发现和识别人才。人各有“长”有“短”,每个人都有他独到的优点,也有其不可回避的缺点,人无绝对的优点和缺点,关键是领导如何用其所长。“知人”是为了“善任”,即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用人原则,其中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有:知其短长、扬长避短、了解下属、奖罚合理,适当激励、用养结合。春秋初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权修》篇中说:“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荀子也主张“察能授官”,他说:“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以后,凡是有作为的君臣也都实施这个政策。刘邦主张,“爵以功为先后,官以能为秩序。”在“察能授官”的问题上,陆贽不仅从理论上作了系统的论述,而且提出了一套具体的做法。他主张,经过严格考核,定出官吏政绩、才能的等级,作为升降的依据。可见,陆贽把选拔、任用人才与考核人才联系起来,强调量才录用,能职相称,这是很值得重视的。人性是最变幻莫测的东西,管理者如果能掌握其中的奥妙,所有管理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三)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行政人员素质

行政人员的培训是关于公务员的工作技能的训练和业务知识能力的培养。建立培训制度,加强对公务员的培养,是现代行政管理高效能的要求,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是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率乃至地方政府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对公务员的培训,一般要强调学用一致,即要求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在培训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要与国家公务员所在的职位的工作有密切的关系,能迅速、直接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在培训过程中,国家公务员因等级不同、工作种类不同而分别接受不同内容的培训。

对公务员的培训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初任培训,对那些经过考试择优 4 录用的人员,在试用期阶段进行培训。通过讲授政治理论、依法行政、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行为规范、机关工作方式方法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培训,提高新录用公务员适应机关工作的能力及政治素质、作风素质和组织纪律性。第二,任职培训,对晋升新的领导岗位的国家公务员进行培训,以“怎样当好领导”为重点,着力提高领导能力。第三,专门业务培训。各级各部门人事教育机构自行组织,按需培训。第四,在职培训,着力于全体公务员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强公务员的公共管理知识,提升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行政单位除了对行政人员的个体素质有明确要求外,单位内部还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整体结构,才能获取高效率。为此,对行政人员要择优录用,同时要加强四类培训并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公务员培训工作,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法律到政策法规,逐渐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公务员培训制度规则。仅中央和国家层面而言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公务员培训质量评估工作的意见》、《关于实行国家公务员培训证书管理制度的通知》、《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等。中共中央办公厅2009年颁布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进一步明确公务员培训体系的改革方向与重点,这成为国家公务员培训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四)强化竞争意识,完善激励制度

建立开放、竞争、公正、透明的干部管理和任用机制,任人唯能、任人唯才,大力提高公务员素质,实行竞争上岗机制,优胜劣汰,实行能上能下的公务员制度,按照德能勤绩标准选人用人,增强广大行政人员提高行政效率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在强化竞争意识的同时,要完善激励制度。公务员制度中的激励制度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奖励制度是一个重要内容。奖励是对优良行为的一种积极肯定,是强化的激励手段。很多行政人员都有胜任工作的潜能,但有时他们缺少做好工作的愿望或者内在动力。奖励措施得当就可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潜能。行政人员受到奖励后就会产生一种精神振奋,积极向上的心理效应,不仅能再接再厉争取做更大的贡献,而且能起到榜样和导向的作用。

有些行政人员工作能力很强,可是没有做到高效率。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很复杂,有的是客观实际困难,有的则是主观原因所致,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我们知道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自低向高的需要层次。人的动机的基础是人的需要。所谓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组织成员的工作动机,使其潜在的工作动机尽可能充分发挥和维持,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要善于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才能更好的激发人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五)营造提高行政效率的氛围和环境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提高行政效率可以起着巨大作用。同时,一个组织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更能对此组织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

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环境和行政氛围很重要。一般的行政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我们这里讲的是具体的行政环境,即组织环境。它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的凝聚力和管理对象等。组织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关系到组织和工作人员的士气。它是一种约束力量。在实际行政工作中可以建立工作卡片,进行时间预算、决策;开展工作竞赛,如进行工作“大练兵、大比武”等等,使提高行政效率成为组织文化和价值观,这样就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行政效率。

(六)建立电子政府

电子政府是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对政府传统管理技术改造形成的,它代替了传统的纸与笔和人与人互动的办公方式和管理方式,变为光与电和人机互动的办公方式和管理方式。电子政府改变了政府封闭式的、单向式的管理方式,实现了政府与顾客互动的开放式的管理方式。行政部门配备现代化设备,逐步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重视办公设备现代化和信息传递的现代化,同时采用系统论、信息论等科学方法,实现办公自动化、协调化、高效化。例如:在土地资源相关行政管理中,可以实现信息化、动态化、适时话,这对于提高土地行政效率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

我们宜宾市电子政务应用因先进的资源整合理念、取得的显著应用成效获地市级十佳称号。宜宾市的网上办公平台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全面运行,平台现已覆盖全市市、县、乡所有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金融机构的公文处理 6 人员。截至2009年11月2日,平台内已加入部门1851个,用户人数达24344人,已通过办公平台正式发送公文75629 件,收文816031件(次),待办公文3021974件(次),手机短信提示1010492 次。办公平台采用集中统一的技术架构,全市统一使用一个平台和网络;统一数据交换、存储和备份;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安全策略,有效防止了分散投资,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平台运行后公文办理效率显著提高,公文办理周期平均缩短50%以上;公文运行成本极大降低,10个区县和50个主要市级部门一年的公文运行成本较纸质办公模式下预计节约1000万元以上;利用实时监控、超时曝光等功能全程掌控公文运行情况,强化了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我们要深刻的认识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要看作是一种技术与体制的有机融合,甚至是全方位提高政府效率的革命,要使我省的电子政务向电子监控发展。各地要对网络平台、业务系统、数据库建设等进行统一规划。按“监管、效率和服务”的先后顺序排列业务,系统建设。精心选择自己的发展重点,要特别注意服务导向,通过为民服务,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带动政府业务流程重组。要坚持需求导向,注重实效,防止盲目怀疑、简单复制、重复建设和一哄而上。要使电子政务成为我省各地的“一把手”工程,由于电子政府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做好统筹协调的工作,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情况,避免政出多门和多头领导,使我省的电子政务讲授建立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基础上。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很多,以上只是从大的方面对其作了粗略的探讨。具体细节方案应由政府部门用法制的手段加以具体。如:健全行政管理法规和工作制度,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组织与协调与沟通等等。可见,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读光辉的旗帜下一篇: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