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七下英语答案(共5篇)
有效课堂七下英语答案 篇1
七年级下人教版英语练习册答案
Word Unit 1 A 一.1.country 2.Canada 3.Japan 4.Australia 5.French 6.language 7.pal 8.live 9.United 10.Singapore 二.1~5ABDBB 6~10CAACD 三.1.is from 2.does live lives 3.langaage speak speaks 4.Chinese speaks Japanese 5.Are from they are 四.1~5EFBDA B 一.(A)1.write 2.favorite 3.difficult 4.world 5.want(B)6.for 7.in 8.to 9.from in 10.in 11.with 12.in 13.from in 14.in 15.to on 二.1~5CCAAC 6~10DCADC 11~15CBBDB 三.speak seaks French 2.think interesting 3.a little 4.write letters to parents about 5.play sports on 四.1.name 2.No.25 3.I’m 4.Chinese 5.football 6.history 7.English 8.too 9.Jackie Chan 10.yourself Unit
section
A 一.(A)1.library2.restaurant3,supermarket4.bridge5.post office6.Avenue7.neighborhood(B)8.between9.on the left10.across from11.in front of12.on13.behind14.next to15.in 二.1~5CBCBC 6~10CDCCC 三.1.Where are2.is a bridge3.Yes there is4.Are there any5.There are two small restaurant in the neighborhood 四.1.Excuse2.on3.next4.near5.isn’t6.nighborhood7.turn8.on9.across10.welcome Section B 一.1.(A)1.small2.quiet3.beginning4.thrugh5.dirty6.hungry7.way8.garden9.visit10.tour 二.1~5BABBA 6~10BABCA 三.1.Go down turn left2.have a good trip 3.know 4.with next to5.tell the way 四.1.is 2.post office3.between4.across from5.down6.on7.bank 五.1~5CBACD6~10ACABC Unit
section
A 一.A)1.has 2.are watching 3.playing 4.did 5.bought
(B)6.fight 7.outside 8.classroom 9.else 10.hall
二. CBDCD
三.1Can eat 2.Come to 3.No don’t 4.Don’t listen 5.other things
四 1.thoes rules 2.sports shoes 3.arrive late for 4.in the dining hall 5.at classroom outside
五.CAFDE
Section B 一.(A)1.on 2.to 3.from to 4.at on 5.in by
at(B)6.children 7.talking 8.any 9.her 10.speaking
二.1~5.DCABC 6~10.CDADD
三.1.Do have to 2.Don’t run 3.Can play 4.have fun 5.can’t have to 四.1.Do you usually help your mom make dinner? 2.Don’t talk loudly in the classrooms!3.I have to go to bed by 10 o’clock.4.Do have to go to the Children’s Palase to learn the paino? 5.Can you meet friends at night? 五.1~5.CABDA 6~10CBDCA 六.Welcome to School Library 2.Don’t take your food into the libray or eat in here.3.它们会使书本潮湿。4.Three weeks 5.If you lost them,you have to play for them-------either pay money for them or buy the some books.期中综合练习
1.across 2.hospital 3.magazines 4.camera 5.snows 二.1.us 2.friendly 3.begining 4.Children’s 5.surprised 三.1~5 BBCCC 6~10 CDDBA 11~15.DDCCC 四.1.aren’t any 2.Does have 3.What does 4.Why do 5.What does 6.What’s doing 7.is doing 8.does do 9.What’s like 10.having a good time 五.1.What are you doing 2.Do you have a pen pal 3.Where does she from 4.Are there any famous animals 5.What’s the weather in Australia 六.DBCAC BACCD 七.BCBAC 6.David is 12 years old 7.Beause it can make him get up early to take exercise 8.Three 9.香水10.On the table 期末综合练习
(一)1.height 2.dinner 3.pratice 4.Geography 5.loudly
2.1.colorful 2.writes 3.potato4.wearing 5.talking
3.BCCCD ACBAD CBBDC 4.
1.Were any 2.didn’t play 3.doesn’t have 4.Don’t arrive 5.didn’t do
6.What would
7.Who does 8.How like 9.would like 10.Don’t take
5.GCFED
6.DBADC BCBCA
7.DBCBA 8.
1.He is a reporter.2.Because he thinks they are interesting 3.Sports News 4.He thinks the coolest thing is the sungiasses 5.He doesn’t like game shows or wallets.期末综合练习
(二)一.1.popular 2.expensive 3.agree 4.garden 5.build
二. 1.cloudy 2.went 3.singer 4.washed 5.us
三.BDADC BDACC CCBBD
四.1.Does have 2.didn’t went 3.doesn’t or 4.Were any 5.he didn’t 6.Why does 7.How were 8.Where does 9.How was 10.to me
五.1.goes shopping 2.wrote to 3.help me 4.for joining 5.arrived late
六.1.Where does he come from 2.What does he look like 3.what does he like 4.Do you want to meet him 5.What is the weather in Toronto
七.BBABC DABBA
八.DCBDA BCDAB
1.They lived in a big city 2.Because it was a quiet and clean plase 3.No,it wasn’t 4.Everbody knows everybody ,People often come and see him and he often go and see them.5.Yes,he did
文科爱好者七下答案 篇2
7.因为毛毛热爱爸爸,为表达自己减轻爸爸劳累辛苦程度和生活重压的真诚愿望,他虽然知道如何正确解答却故意将题答错。毛毛通过故意错答试题的方式,表达了对辛苦劳作的父亲的同情、怜惜和希望减轻父亲劳苦的纯真想法;体现出了天真孩童的拳拳爱父之情。
8.两则故事都涉及到热爱和孝敬亲人的内容,都体现了“感恩”这一共同的主题,因此二者之间联系密切。用意:丰富了文章的表达内容;更能引发读者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发自己的爱与感恩之心;通过故事中两位老师截然不同的做法比较,启发教育者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会捕捉和感受儿童细腻的情感,珍惜儿童所保有的“真、善、美”。
9.纯真、善良、孝顺,懂得感恩,富有爱心。
10.含义:错误是真实的,做法是朴素而美好的,通过这个“错误”所折射出的孩童毛毛内心的真纯与爱心是美好的。作用:体现反常思维,使文章题目显得新颖独特,更能引起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行文线索。
11.视点评见解的独到、深刻与表达的通顺程度酌情赋分。
12.视叙述的通顺程度和情感表现力酌情赋分,思想不健康不得分。
废墟
8.为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9.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或“能反映祖辈的壮举、汇聚着历史的力量与精粹”),能引起现代人的心灵感应。
10.昔日的繁荣与强盛是不可能真正再现的,再建一个圆明园不过是现代人自我满足的作为。
11.中国人心胸狭窄,缺乏“大气”,不能坦然面对失败、失落。
中等生
9、不好。划线句子突出了其他孩子的理想远大,用以和女儿作对比,显出女儿理想的“平凡”。
10、揠苗助长
11、“丈夫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 因为你不是神父啊。” 或者:“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
12、示例:原来我的女儿一点也不差!
13、示例:只要健康快乐,平凡也是一种美。比如运动场上欢呼的啦啦队员,一辈子默默无闻却为家庭付出了一切的父母„„
事业篇(节选)
9、伟大的事业让人生更有价值。
10、从反面展开论述,从反面证明伟大的事业对人生的意义。它与后面正面的论证形成对比,更有力的证明中心论点。
11、“事业是人生的常青之树”、“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不能调换。结构上虽是并列关系,但语义上有轻重之分,第二分论点更深入。
12、按性质分类,同一类人物按时间先后排序。
享受生命
9.对生命的认识、开发和利用 勇气 创造
10.因为享受生命离不开勇气和创造;要得到最大的享受,就要付出最大的劳动斗争甚至牺牲;就要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1、主要运用了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法。列举了达尔文、爱迪生、文天祥、林觉民等人享受成功人生的例子,并拿“不是随便哪个人“(普通人)和后面的“常人”与这些名人伟人相对比,突出了名人伟人对成功人生的享受。
12.示例:布鲁诺坚持真理,蔑视神权虽被处以极刑,但他的精神被后人推崇,他的人格被世人颂扬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9、失败不是成功之母。主要运用了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法。列举了项羽、李自成和推销员、刘邦的例子。前两个是反面(失败)的例子,后两个是正面(成功)的例子。
10、失败的当事人要能正确认识失败,合理评估自己。
11、D
12、既可捍卫名言,也可支持作者观点。前者理由: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走向成功。每一次的失败都在告诉我们不能这么做,也就启发我们应该怎么做。后者理由:如果失败后一蹶不振,被失败打败,就不可能走向成功。
8、文章原题目是“幸福原来就是一种乐观的态度”,题目中最后出现“幸福”“乐观”“态度”重点词语。此题也是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
9、从故事写起,亲切自然,容易激发阅读兴趣;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论述与论点;残疾夫妇尚能感受幸福,更能说明中心论点幸福是一种乐观的态度。
10、如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不在官场同流合污。“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恬静,自得,心灵自由。
11、“幸福”“美好”都是人的感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关键在你的心态。所谓“正确的视角”就是符合自己的情况和客观实际,“知足常乐”。
麦黄黄 杏黄黄
9.“苦涩地笑”,是因为他未能及时回家割麦;也未能挣到钱,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淡淡地说”是因为父亲不想为回来晚开脱,也不想宣扬自己助人之事。
10.这一颗杏子来之不易,它承载着孩子们的渴盼,也承载着父亲的责任和对孩子们深挚的爱。
11.补叙,补充交待了故事情节;使“父亲”这一形象更加丰满;表现出父亲既对家庭负责,讲究信用,又具有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12、示例: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这是一处人物的动作描写,父亲笨拙费力的动作一方面体现出他当时的劳累,更凸显出他当时内心的尴尬,而骨碌一下滚出的那个黄澄澄的大杏子与父亲憔悴的形象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让人心酸。
9、刀之爱
10、芬芳的本意是指花草的香气,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酝酿(或酿造)。
1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成百上千把跳跃飞舞的刀比作微缩的芭蕾女郎,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梨农们砍树技艺的娴熟和姿势的优美。
12、谜:三月三,奶奶砍枣树 底:储存养料,以利结果。
父亲的信
9、(1)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父亲的名字。(2)我也会经常给父亲写信。(3)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或答“我也像父亲那样······”)
10、不矛盾。写父亲“认真的很”是从父亲来信的“仔细答复”和及时、主动的角度来说的;写父亲“随意马虎”是从父亲来信的信纸和笔迹来说的。角度不同,故不矛盾。
11、“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或“偶尔翻看父亲的······名字”)
12、例:平凡朴实的父亲也许不善言辞 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女儿的爱 只有通过写信来排解自己的思念 虽然父亲写的信
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 但是父亲却把写信当成是自己的重中之重 提前弄好信封 只等到时候寄给我等待让自己开花的季节
9、起因:长得憨头憨脑的艾金森,受到同学、教师和父亲的歧视。过程:为找工作也四处碰壁。
结果:他记住了母亲的话,没有气馁,终于等到了自己开花的季节,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演员。
10、作者是在借“开花的季节”来解读美丽的人生之花。即: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同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花草需要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同样,人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学习知识,经历挫折,积累智慧,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
11、那就是学习更多的知识,经历更多的挫折,积累更多的人生智慧
12、答案略
学会谅解
9、学会谅解
10、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证明了谅解让人成就了大业,反之,不然。
11、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忘却别人的不是,记住别人的好。比如,当别人说我“小心眼”时,我就想也许今天这件事我真的做得不好,让他对我有如此评价;也许他今天心情不好,他才会那样说我,算了,原谅他吧。
12、谅解是一丝轻柔的细雨,能浇灌爱在心头的枯竭;谅解是一线明媚的阳光,能温暖恨在心头的寒冷。
学会微笑
9、我们要学会微笑。(“和谐,是需要微笑的”或“学会微笑”)
10、示例一:微笑是一种智慧,它暗示着:我己超越了世俗的思怨,名利的束缚,心境变得豁达。这种智慧,好比山间竹子.虽长得居高临下,却己虚怀若谷。
示例二:微笑是一支火柴,它燃烧着:引爆人热情的导火线在缩短,心与心的冰雪在溶化。这种火柴,犹如冬日里的阳光,虽冷风阵阵,却也觉得温暖如春
11、可亲:微笑是由内心的喜悦传递出来的,故面相和善,让人觉得亲切。可敬:微笑传递出的是友善,为善者乐善好施,令人尊敬。
1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证明“学会微笑,以柔克刚”的道理.(或证明“微笑比狂怒更有力、更能取得成绩”的道理)
13、发自内心,真心诚意的微笑才是真正的微笑。作用:以柔克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能盼得人气旺、生意火。
适应
9、适应是什么(适应的本质);为什么要学会适应(要学会适应的原因);怎样去适应(学会适应的方法或途径)
10、示例:电影演员李连杰为了进军好莱坞,面对片酬一次次压价,他选择了“以退为进”的适应方式,最后,名震好莱坞。
11、这句话强调人要具备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就像遇到刮风,我们当然要多穿衣服,防寒保暖;遇到下雨,我们当然要打伞,以免淋雨生病。如果我们不去适应环境,和它对着干,譬如刮风偏不穿衣,下雨偏不打伞,其结果只能是生病感冒。所以,适应环境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谈人生价值
9、人生价值就是真善美三种价值。
10、示例:当今社会部分人的价值取向就是金钱,认为只要有钱,就是幸福。钱是重要的,但一味地向钱看,那就如同行尸走肉,这样的人生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谈。
11、(1)作者认为真正的幸福是拥有学问、艺术、道德这三种价值取向,并在这三方面达到最高的境界,同时也就达到最幸福的境界。
(2)示例:我认为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感受,如果真要把幸福定位在某个方位去追求,那么这个人是永远都不会幸福的。
12、示例:幸福不是大鱼大肉,而是在淡泊的生活里品味到生存的价值。幸福不是权倾朝野,而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病人
9、真正的病人是那些认为她是“病人”的人,以“病人”为题,揭示了当前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冷漠病态的关系,从而唤醒人们的良知,宁可被漠视的人视为“病人”,也不要成为不知关心别人只知关心自己的冷血动物。
10、(2)“她”帮农民模样的大伯找楼梯,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她”的请求;
(3)热心告诉小伙子口腔科病房的地点;
(4)“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枝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被人称为精神病人。
11、衬托出“她”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典雅的气质。
12、反讽,对比鲜明,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疗治。
差一分钱
9.找到当年那个给了他一分钱的好心人并当面感谢。写信、打电话,申请QQ号并取名为“差一分钱”,回老家古镇探访,给古镇的老人汇1000元钱。
10.完成了为老师买烟的事情,心理很满足;另外,差一分钱,幸好得到好心人的帮助,不然买不回香烟,成功来之不易。
11.他是想要让“我”和同学们明白,考试就和买东西一样,一分也不能少,诱发我们用功学习。
12.一是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通过写“我们”一家的慌乱担忧,衬托了父亲找人的坚定,形成对比,为后文做铺垫,体现了父亲感恩的品质。
13.(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心结”之重,同时也为下文写父亲报恩的行为做了铺垫。
(2)语句中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写父亲咳嗽的声音、咳嗽时的脸色以及痰丝中的猩红,极力展现了父亲病情的严重,为下文表现父亲感恩的行为作衬托。
农民父亲
8、环境描写。衬托了农民父亲起得很早,表现了父亲勤劳的品质。
9、带了两个助手来帮忙,准备了太阳帽、矿泉水、防晒霜、人丹。用意:和农民父亲形成强烈对比,突出父亲吃苦、耐劳、质朴的品质。
10、这句话体现了父亲对局长儿子做法的不满。儿子他们为了割稻,买矿泉水、涂防晒霜、含人丹等,在父亲看来,这些都是多余的事,是浪费钱。这里的“城里人”是指和农民对应的群体,具体指儿子和秘书、办公室主任三人。
11、勤劳、倔强、脾气大、热爱劳动。
九年级下册 外婆的小河
7、外婆早晨时发现一个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因而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前边有一条小河。
8、从确信没有小河,到小河出现后的疑惑、惊愕。
9、示例一:“大概„„该有条小河。”对外婆的坚持,“我”在口头上作了妥协,其实内心并不认为小河真的存在。
示例二;“是哦!”外婆的言外之意是“我说的没错吧,你还不信”,体现了外婆看到小河后的快乐和得意。
10、(1)印证了外婆的判断,小河确实存在;(2)交代了小河因树丛草丛的遮挡,不易被发现。
11、“小河”象征生活中美好而容易被忽视的事物。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中,人们很容易变得麻木、自私,只有像外婆一样有一颗认真、好奇、敏感的心,才能发现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
丫口
8、①播种后漫长的守候、成年累月的苦盼、辛酸或甜蜜的陪伴等描写表现了庄稼人对庄稼的亲近。②恬静,质朴,没有贪欲。
9.表现丫口一村人精神生活的单调、贫乏,为后文写改革开放给山村带来的变化作铺垫。
10、这句话的意思是,市场经济给丫口的人们带来了实惠,改革开放使丫口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不再闲聊浪费时间了,而是更加关注怎样赚钱和提高生活质量。
11、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以丫口过去物质生活的贫困和精神生活的贫乏与改革开放后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变和精神生活的变化的对比,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深刻揭示了全文的主题。
天使的声音
9.指女儿说 “谢谢”的声音,又指来自内心深处毫无功利的真诚的声音。
10.一方面,女儿的言行,使我对“谢谢”的理解和使用撇开了功利;另一方面,我要呵护女儿天真纯朴的爱心,所以态度有了变化。
11.女儿认为“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说声‘谢谢’”;她是一个天真纯朴,充满爱心的可爱的小姑娘。
12.这句话把一颗真诚的心(感谢)比作“茅草”,把成年人的功利冷漠比作“钢筋骨架”;这个比喻形象揭示出:成年人不是出于感恩和爱,而是出于实惠和利益去理解使用“谢谢”,一旦没有实在的功利需要,内心就冷漠起来。
13.答案要点:“谢谢”不仅仅是个礼节性词语,不仅仅出于功利的需要,它是出于对生活、对他人的感恩或感激,是出于内心真诚的爱。
眼睛
9.A 旅店 B 实现人生理想的境界、目的地
10、①.乌黑的小眼睛 ②眼睛里充满憧憬,无丝毫阴影。③清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④从乌黑的小眼睛中可以窥见自由而明朗的灵魂。
11.文章分别写了孩子的眼睛和老盲人的眼睛。作者从孩子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神,懂得了应该怀一份真情去开创未来的道路;从老人双目已盲仍坚毅行进,领悟到奋力前进的意义。
12.正反作答均可。示例:正:应该先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且“我”和老人素不相识,何况,老人也表明了态度。反:不应该先行。老人是盲人,在空旷的山峦中独自行走很危险,且目的地都是投宿住店。
美丽如初
9、(1)宁静平和(幽美);(2)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心灵)。
10、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理解。
11、(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
12、(1)(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2)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在月光下砌座小塔
9.①童年时砌的小塔与“我”差不多同等高度,②砌塔时“我”付出了辛苦的劳动,“费不少力气”。③这座小塔充满了“我”对幸福、欢乐的向往、期望。
10.“升起阵阵青色的火焰,烧得通红的瓦片”“我鼓着掌在塔前雀跃,蹦跳,两条辫子轻轻的在我的肩上左右摇晃”
11.不可以调换。“怨恨”指对人或事物强烈的不满’“记恨”是把对别人的怨恨记在心里。童年时,小男孩毁掉了“我”的小塔,用“怨恨”准确表达了“我”不满的心理。如今,是说对过去发生的事的感受,只能用“记恨”才准确表达“我”的心理。
12.不可以。因为①上文说“我一点也不记恨’②小塔仍然是我心中的期望。
我爸爸在部里工作
9、米柳金娜考试迟到,主席的态度依据米柳金娜的家长的社会地位而不断变化。
10、傲慢无礼、官气十足;颐指气使、羞怒交加。
11、米柳金娜的后台(爸爸、叔叔)的权位的高低。
12、不是,“到明天我会全部忘光的······”以及她的“哽咽”,“哭了”等。
石缝里的生命
9、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对适者和强者而言,生命就是拼搏,而弱者因为不知拼搏就会被淘汰。
10、山石间的松柏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榜样。在任何困厄的遇境中,只要顽强不屈的拼搏,就可以创造出神奇辉煌的业绩。作者刻画松柏的形象抒发了崇敬、赞叹之情。
11、如果命运把你安排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也不必悲观消沉,而要乐观顽强,奋力拼搏。
12、无论环境怎么困厄也无所畏惧,要永远蓬勃向上,笑对人生。
9、少年时期,耕种人生;中年时期,收获人生。
10、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尽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
11、经过春夏的艰辛与磨难,收获的却很微少。
12、晚年回想一生,认真的活过,无愧地付出过;现在仍在努力做事。
天井里的小生灵
9、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10、生动地写出了蚂蚁队伍的秩序性,表现了蚂蚁极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11、提示:可从蚂蚁具有的精神入手,结合当代社会激烈竞争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实际情况来谈。
秃的梧桐
9、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
10.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 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11.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12.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 顽强的毅力!
感谢生命
9、杨絮为播种生命而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投资。(答出杨絮“在这个季节从不失期的如约而至,自始至终潜心于这项浩大的生命播种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耕耘,不论收获”也可)。
10、落入黑乎乎的泥土,绽出一枚嫩绿新芽,在春天里疯长,散发着生命的芬芳。(或:播种生命。或:能够遇到一片沃土,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浓荫蔽日的参天大树。)
11、我们应该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
12、(1)播种生命 生命意识(或生命现象)(2)其一,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悲观,不绝望。其二,要勇敢地蔑视和挑战不公平的命运。
悠长的铃声
9、打铃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
10、(1)打铃的师傅用铃声催促我快跑,不要迟到。(2)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11、关键词:善良、宽厚
12、结合“默契”谈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感悟,语言表达要通顺。
老水车旁的风景
8、称呼的变化意味着感情的变化,村里人称少女为“小人精”,是他们认为少女住到老妪家里是为了老妪的钱,认为她精明,表明了村里人对少女的提防和排斥。称她为“小妖精”是大家认为老妪经她的蛊惑,将房子“赠送”给她了,流露出的是他们“同仇敌忾”之情。作者把村里人对少女的敌意融于称呼的变化之中,真是独具匠心。
9、(1)少女为老妪买了一套寿衣(2)回应上文村里人说的“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的无端猜测。(3)少女真正把老妪当做自己的奶奶,尽了孝心,表现少女心灵之美。
10、(1)表明对村里人种种行为的不满与批判。(2)衬托出老妪和少女的善良和仁爱。(3)折射出在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呼唤了抛开金钱与利益的最纯真的感情的回归。
11、开放题,合理即可。如:(1)这是一个新造的旅游景点,所以水车并不老。(2)水车见证了老妪与少女之间纯真的感情,这种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远流长,是古老的,也是永恒的。
约会桃花
9、(1)霍金来西湖赴荷花之约;(2)我们与如荷花般的霍金相会。
10、(1)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霍金面对荣誉时的从容(或实现人生价值后的不悔)。(2)形成对比,突出了霍金在身体残疾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乐观(或从容高洁)的精神品质
11、示例一:经历了淤泥般的黑暗生活并将之淡远,所展现出来的亭亭玉立的生命是最美的。示例二:付出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汗水,把它化作一缕甜蜜的回忆与沉潜的智慧,拥有这个过程的生命是最美的。
12、示例一:简单即美。有一句歌词说“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花开花落是最宁静的美;和谐相处是最质朴的美;笑看得失是最从容的美。生活的本质不在于浮华与繁复,而在于从最简单处感受真,与最平凡处体会美。
示例二:美的创造往往是曲折的,美得内蕴往往是丰富的。当人们赞叹《永州八记》的清秀之美时,可曾想到它蕴涵着柳宗元被贬谪的心酸;当人们称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境界之美时,可曾想到它源自于杜甫五楼南面的凄楚。只有经历岁月的沉淀和苦痛的磨砺,美才能绽放出永恒的华彩。
无价的奖赏
9、另一个丢包人的无端猜忌、怀疑与丢包的女士形成对比(说对丢包的女士起“衬托”,“反衬”或“烘托”作用亦可),突出了丢包的女士的真诚待人和尊重他人的鲜明个性。
10、示例一:“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天色逐渐变晚,而丢失的提包毫无着落,烘托了丢包的女士焦急的心情。示例二:“月色清凉如水,冷的让她心寒。”月色以“清凉”来形容,给人的感觉是“冷”“心寒”,很好地烘托了“她”心灰意冷、情绪低落的心境。
11、示例一:题目:小纸条上的内容对男孩归还女士丢失物件的两个情节有何作用? 答案:对先还空包后送票据的原因做了必要交代。
示例二:题目:小纸条上的内容可以看出小男孩有什么精神品质? 答案:受了委屈依旧善良;坚决不要奖金,不为金钱所动。
2015年七下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篇3
答案
-、1.(4分,每空1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C(2分)
3、D(2分)
4、B(2分)
5、例:金钱可以买衣服,但不能买美丽;能买书籍,但不能买智慧(4分,每空1分)
6、从材料中可以读到,现在的年轻人只关注娱乐界的名人,而不关注科学界的名人。(2分)
7、(1)随着年级的升高,近视人数越来越多(或近视率越来越高)。(2分)
(2)“具体建议”要点:坚持做眼保健操;在教室内安装电灯应符合国家标准;在全市中小学中加强用眼卫生的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分)
二、(一)(4分)
8、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2分)
9、我读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二)(8分)
10、(1)像(2)这(2分)
11、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2分)
12、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2分)
13、开阔的胸襟。(2分)
三、(一)(14分)
14、中年男子有一个令他讨厌的邻居,而这个邻居每个周日都会雷打不动地去那个教堂,因此他认定那个教堂不可能好。(2分)
15、牧师要用这个事例来让中年男子明白,以邻居的好坏去判断教堂的好坏,同牧师以小姑娘的演奏水平判断贝多芬的作曲水平的荒谬做法毫无二致。(3分)
16、略(3分)
17、(3分)
(1)正话反说,让人疑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通过这显而易见的错误判断来说明中年男子判断方法的荒谬。
18、(3分)
(1)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
(2)与他人交流要注意艺术,不必针锋相对。(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二)(14分)
19、培养好科技领军人才。(2分)
20、从侧面烘托出了钱学森的伟大贡献和爱国情操,使钱老的形象更加丰满。(3分)
21、荣誉是大家的,有理有据地反驳;以爱因斯坦的例子反对;在新科学上,以“小学生”来反对。(3分)
22、朴实、通俗、鼓舞人心,不甘人后,勇于进取,自主创新的爱国精神。(3分)
23、去掉“可以”后,就认为夸大了钱学森的贡献,就不客观了,与划线句子④相矛盾又与钱学森的精神相矛盾。“可以”一词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又与钱学森的言和行相一致。(3分)
深圳七下生物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篇4
2015-3-5 《知识与能力训练•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2015年春季)
2015-3-5
2015-3-5
2015-3-5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基础练习
单选题:1.B 2.C 3.C 4.B 5.D 6.B 7.B 8.B 9.A 10.D 11.B 12.C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3.AD 14.BD 填空题:
15.(1)浸湿 鱼的鳃可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湿润的棉花中的水,便于鱼的气体交换以维持鱼的生命活动(2)毛细血管 静脉(3)① ② 毛细血管分布广,管径小,所以流速最慢。拓展练习
16.(1)静脉 薄 慢 静脉瓣(2)②(3)血红蛋白 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和氧分离 17.D
2015-3-5
2015-3-5
2015-3-5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015-3-5
2015-3-5
单元测试
(二)(第四单元
2015-3-5(3)骨骼肌、骨和关节(4)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5)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 50.(1)第一处是第Ⅱ步,应在两个缸中加入同样水质的水,如加入池塘水。第二处是第Ⅳ步,要加入一定量的蝌蚪,而不是一只。(2)因为甲状腺激素是实验变量,所以两个缸中必须不同,以便于对照。(3)A缸中的蝌蚪先变成青蛙;而B缸中的蝌蚪变成青蛙的时间较长。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51.(1)大城市肺癌死亡率最高,农村最低。
(2)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快,空气污染也比较严重。可以从工业污染、吸烟、交通发展、汽车尾气与粉尘、生活垃圾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52.(1)在良好的生态系统中生产的食品(2)无污染
53.(1)环境污染。⑵造成鱼虾死亡,生态系统遭到破坏。⑶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意思对即可)
54.(1)A(2)生物防治 不污染环境,节省农药经费 55.(1)净化空气。
(2)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保护植物,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
有效课堂七下英语答案 篇5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开设学馆教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客观事物的原理。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只不过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是弄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确定不移的道理。
一位镇守河防的老兵听到了这件事,又笑着说:“凡是河水中丢失的石头,应当到上游去寻找。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河水不能冲走石头,它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刷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那么深,石头一定倒转栽倒在洞坑中。如此这般又一次冲刷,石头又往后翻转一圈,翻来翻去停不下来,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颠倒了;在河底寻找,不更加颠倒吗?”照他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这么说来,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其中第二点的多了,可以凭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____集。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_代_____、_____家,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所以死后谥号“文达”。作品有《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等。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 《阅微草堂笔记》为____朝短篇____,《河中石兽》选自其中_______,作者_______,他编撰的《________》被称为文化史上的 “万里长城”。
2、解释句中加点词
河干 山门圮于河 沉焉 阅十余岁 棹数小舟 曳铁钯 设帐寺中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湮于沙上 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 可据理 臆断 欤
3、译句 (1)山门圮于河 (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3)尔辈不能究物理。
(4)是非木{,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5)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遂反溯流逆上矣
4、写出文中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①耳 ②物理 ③并 ④阅 ⑤是 ⑥盖 ⑦但
5、特殊句式:
(1)省略句:①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 ②求之(于)地中 ③果得(之)于数里外
(2)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3)倒装句:①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句) ②果得于数里外(状语后置句)
6、一词多义
(1)去: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西蜀之去南海( )
(2)为: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3)临:①一寺临河干( )②东临碣石
7、通假字:曳铁钯( )
8、词类活用:棹数小舟( )
9、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二、内容理解
1、为什么‘讲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尔‘河老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这句话是针对什么人说的?分别说说他们“颠”在何处。
3. 为寻得石兽,老河兵是如何推理的?
4.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6、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那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
7、分析讲学家和老河兵“笑”的含义。
*一、1(2) 清 志怪小说 纪昀 四库全书
二、1.“讲学者”凭借书本知识,缺乏实际经验,认为石狮会沉入原来的水下,因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然而“河老兵”因为常年和河水打交道,深谙其中道理,并且最终“果得于数里外”,进一步证明了他是正确的。这正如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僧人和讲学家。 僧人按照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 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理论,认为石兽是逐渐被河中的沙埋沉了。
3.他认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河水不能冲走石头,它以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刷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那么深,石头一定倒转栽倒在洞坑中。如此这般又一次冲刷,石头又往后翻转一圈,翻来翻去停不下来,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4.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地作出判断。
5、“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
6、议论,由此可以看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其一,
不知其二,不能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做出推想,要根据实践情况做出判断。(或是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7、讲学家的“笑 ”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一、1(2) 清 志怪小说 纪昀 四库全书
二、1.“讲学者”凭借书本知识,缺乏实际经验,认为石狮会沉入原来的水下,因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然而“河老兵”因为常年和河水打交道,深谙其中道理,并且最终“果得于数里外”,进一步证明了他是正确的。这正如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僧人和讲学家。 僧人按照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 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理论,认为石兽是逐渐被河中的沙埋沉了。
3.他认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河水不能冲走石头,它以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刷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那么深,石头一定倒转栽倒在洞坑中。如此这般又一次冲刷,石头又往后翻转一圈,翻来翻去停不下来,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4.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地作出判断。
5、“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
6、议论,由此可以看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其一,
不知其二,不能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做出推想,要根据实践情况做出判断。(或是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7、讲学家的“笑 ”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一、1(2) 清 志怪小说 纪昀 四库全书
二、1.“讲学者”凭借书本知识,缺乏实际经验,认为石狮会沉入原来的水下,因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然而“河老兵”因为常年和河水打交道,深谙其中道理,并且最终“果得于数里外”,进一步证明了他是正确的。这正如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僧人和讲学家。 僧人按照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 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理论,认为石兽是逐渐被河中的沙埋沉了。
3.他认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河水不能冲走石头,它以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刷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那么深,石头一定倒转栽倒在洞坑中。如此这般又一次冲刷,石头又往后翻转一圈,翻来翻去停不下来,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4.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地作出判断。
5、“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
6、议论,由此可以看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其一,
不知其二,不能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做出推想,要根据实践情况做出判断。(或是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7、讲学家的“笑 ”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有效课堂七下英语答案】推荐阅读:
英语课堂有效提问08-03
英语有效课堂的构建08-11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课堂08-12
有效教学引领英语课堂09-17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10-05
有效的英语课堂导入10-07
英语有效课堂教学10-11
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07-24
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07-14
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论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