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激活小学英语课堂(通用12篇)
有效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篇1
针对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于问题情境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出一系列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 通过这些新颖有趣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问题既要切合教材又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更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英语实际能力, 不能过难, 过难则学生无法解决;过简单, 则让学生感觉肃然无味。例如, FUN WITH ENGLISH 9A UNIT6Reading A Murder in Valley Town文章介绍一个年轻的电脑程序员被谋杀, 以及警方就此事展开的调查。教师就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 调动学生的兴趣, 激活学生探究的能力。如, I’m sure everyone has a friend, but do you have an enemy?An enemy is someone who hates you or speaks and acts against you, even wants to kill you.学生此时露出惊愕的神色, 接着教师问:Have you ever heard of a murder?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就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可以安排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回答下面的问题:1.Who was the victim?2.Where was the victim found?3.Who was the suspect so far?Why?4.If you are a policeman who is in charge of the case, what will you do?这样通过回答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表演情境培养语言输出和交际的能力
学生喜欢观看电影、话剧、以及许多电视上的娱乐节目, 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 把课文中的教学内容编成话剧情境短剧的形式, 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这样就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兴趣, 激活了英语课堂。例如, FUN WITH ENGLISH7B Unit3 Finding your way Reading A Lucky Escape剧中人物有Justin and Paul, the twin brothers;Susan, their friend;three men in police uniform;a policeman;剧中描述Justin和Paul遇到三个假扮警察的劫匪, 被劫匪劫持到一辆绿色的厢式货车上, 这两位同学通过自己的机智行为顺利逃脱, 并协助警察抓获劫匪。这样通过短剧表演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锻炼英语口语能力的形式。
三、利用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人们将脑海里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再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被称为想象。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过程。普通心理学将想象分为有意和无意想象,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已有条件, 激活学生的有意想象。例如, 在教授FUN WITH ENGLISH8B Unit4 Vocabulary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图片呈现at the theatre。让学生利用想象力描述在剧院中可能出现的词汇, 如audience、curtain、exit、lights、microphone、performer、seats、stage等词汇。然后让学生做单词游戏:1.people who come to watch a show audience2.the way out of a room or a building exit 3.It makes your voice sound louder.Microphone这样根据描述和图像, 学生在头脑中就构成了对新单词的认知。
Divergent thinking叫做发散性思维或辐散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学生根据已有信息,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 多方面寻求答案或寻求多样性的答案。例如, 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一词多组的形式来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含有class的词。学生就可以想到classroom、classmate、studio classroom或含有class的单词如classic、classical、classification、classify、classified等单词, 这样学生就记住了一系列的单词。另外, 写作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很好方式,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故事, 让学生给出不同的结果, 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灵活创设教学情境, 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最大限度的彰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力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切忌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往往会使课堂过于花哨, 从而偏离了教学主题。
有效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篇2
资料来源:求职俱乐部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线的教师们不断摸索,积极探讨,不断地寻找合理的、适应于我们当地学情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我觉得在新课程面前,至少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我们该怎样理解新课程?教和学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效的课堂追求什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过去,我们总是用学习结果带来的成功或利益来教育孩子们,殊不知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对他们来说,甚至比结果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更重视学习过程,孩子们在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如果过程中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将累积成为学习障碍,从而令学生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用这样的视角来观照课堂教学,我们就会更加注意“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如何教授这些知识才更有意义?”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或灌输,而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基础上的精心设计和不断生成。所以我们作教师的也会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课堂教学设计.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指导人类的各个领域是数学的根本特性。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青少年的本性就是好奇好胜,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设疑”的方法去“钓”他们的学习“胃口”。“创设问题”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钓”法。所谓创设问题,就是把课堂教学相关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教师在创设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设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创设问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一、设臵问题情景,吸引注意力,导入课题。
实践表明,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有技巧性的课堂首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样的问题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例如,教授有理数乘方时,课前提问:“你吃过拉面吗?你知道拉面是怎样做的吗?”
二、设臵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探求新知一般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具体内容把问题层层推进,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用讨论式,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也使一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编的问题也应略高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别林斯基说:“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发展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当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学习的热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例如,在教授角的大小时,我是这样设臵问题的:
1、你怎样能知道一个角的大小?
2、你会度量一个角的大小吗?你用什么工具?
3、你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吗?有几种方法?
三、设臵小结问题,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和体会。课堂小结时,应该改变教师总结学生洗耳恭听的被动式教学。我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和方法?其次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小结和自主评价:或小组讨论,或个人上台发言,或互相补充等等。作为教师的我最后给知识补充完善,给学习心得体会给以肯定和建议。
四、分层设臵课后思考问题,温故而知新,全面提高。
布臵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也不容忽视:恰当的作业不仅能起到理解、掌握和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而且可以为下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埋下铺垫,引发新一轮的数学问题。课后思考问题一般难度应大一点点,对不同的学生我设臵了不同的思考问题,使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
作为“导演”的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得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灵活度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取得发展http:///。
浅谈激活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途径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效率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我们英语教师在备课环节,要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案来,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英语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笔者认为教师要在教学模式和激活学生的兴致方面做足功课,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1.创设师生情感“互动”的教学模式
著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这句话意识就是学习要有好的引导方式,多数英语老师教学提前为课堂准备,紧抓学生的单词、口语。这些只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英语老师可以找一首合适的英文歌,课堂上通过英语歌曲和同学互动,这样学生会很乐意和老师学习,学生学会了之后老师还会有成就感。做到这种情况,就很容易而学生沟通交流,学生和老师达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
2.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传播知识,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创造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享受课堂的乐趣。具体方法有很多种,首先老师要有激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之中,老师对待学生要亲切,举止落落大方,谈吐幽默,发音流利纯正。教学内容可以加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文件的编制要严谨合理。而且切记教学不能着急,更不能对学生发脾气。课前准备时,英语老师可以用学生听得懂得句子想一个合适的小笑话或寓言故事,起到调节课堂氛围的作用。而且学生很容易对这类小笑话产生兴趣,在背诵小笑话的同时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课堂上也可以让同学用英语自由演讲,分享有趣的事情,或者集体唱一首英文小歌曲,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课堂的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要素,一个愉悦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环境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敢于和老师讨论问题。一个成功的教学离不开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只有对学生充满热情和关怀,学生才不会厌恶学习。学校是授道解惑的地方,我们不光要给学生灌输知识,也要和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学生犯了错或遇到困难,我们不应该有责备,有的应当是一个老师的宽容和一个正确的引导。老师一个安慰的眼神可能就会让一个学生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我们还应当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Good!Try again! Dont be afraid!等词语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同时让学生有信心学习更多的知识,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寄予的期望,让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充满阳光,得到心灵上的满足,一直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3.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网络的发展使信息传播更加便利,现在的教学不再是死板的板书和单一的课本教学,可以利用网络以图片,视频等多样化教学,可以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到的内容也更丰满更充实。新的网络传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交流环境,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大幅提高老师的上课效率。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英语词汇、短语的记忆是枯燥乏味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将英文形象的表现出来,使学生主动去记忆,并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种学习氛围下,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快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英语听力、口语得到提升,培养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运用能力。好的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英语将所学的单词、短语进行交流,寓教于乐,把枯燥的单词作为同学交流的工具,记忆更加深刻,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情感。
4.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探索有趣高效的教学手段。
4.1 利用简笔画教学。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小学英语书本有很多插图,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插图加强学生印象,并且把抽象的单词用简笔画的形式画成学生熟悉的可以理解的事物。直观地感觉可以使记忆更加深刻,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学习"monkey"这个单词,老师可以画一个猴子,然后询问学生画的东西用英文怎么表述,学生就会兴趣高涨的读出这个单词,并且很快记住这个单词,这就是带着兴趣学习的好处。
4.2进行游戏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因为小学生是比较喜欢做游戏的,通过游戏式教学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游戏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游戏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生生性好动,喜欢琢磨新奇有意思的东西,教师的教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都乐于参与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在轻松快乐中学习英语。虽短短几分钟,但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感到一堂英语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甚至意犹未尽。
结语
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育是一种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教学艺术。”英语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激活学生主动思考的细胞,营造氛围和意境,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进他们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在快乐的课堂活动中自主学习,享受英语学习所带来的每一份快乐。总之,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从课堂的整体来把握,并结合学生实际以及状态来灵活的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才能起到理想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春洞.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02.
[2]秦益锋.蒋健妹.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J].中小学外语教2005.05.
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4
一、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营造良好氛围的条件
常言道:“亲其师, 则信其道。”我认为教师上课时, 必须精神饱满, 身心投入, 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 创设语言环境, 渲染语言气氛。教学不仅仅是一个传授过程, 也是一个情感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情感的反应对教学活动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于情。”教师一个嘉许的眼神, 一个亲切的微笑, 一个赞美的手势, 都能潜在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是导师、兄弟、朋友等多重身份的复合体。每次上课前, 我总是先酝酿一下情感, 以饱满的热情去给学生上课。这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 使他们积极性大增, 效果自然也就不错了。譬如在上课前, 我通常会用一些亲切的问候“Hello.”“How are you today?”“Nice to see you.”等创造学习英语的亲切、温馨的学习氛围。心理学原理中的情感迁移功能也表明:“一个人对其他人或物的情感可移情到与之相关的对象身上。”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以自己的文化理论水平、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及自己的形态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表现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主动的情感, 充分利用产生的移情作用, 营造出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
课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知识, 技能, 发展智力, 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在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 不断创设出一些“形真, 情切”的教学情境, 充分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电教媒体、音乐、表演等直观手段和语言描绘相结合, 激起学生情感, 促进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之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大脑皮层, 使之保持长时间的兴奋状态, 使学生保持良好学习情绪。教师通常可采用听、说、读、唱等多种形式, 为了确保效果, 教师要因课因生而异, 不断变换形式, 让学生时时保持新颖、有趣感。总之, 竞赛性活动其竞争性、主动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 尤其是游戏活动更是学生最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活动。
比如在学习《小学牛津英语4B》Unit2时, 我这样引入新课:“Hello, 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ame, ok?”学生听后劲头一下就上来了, 个个跃跃欲试, 这时我便讲解游戏规则:“Now, when I say‘Touch your nose.’you should touch your nose like me, and at the same time you should say, ‘This is my nose.’”接着师生一起做这个游戏, 这样一来不但大量复习了词汇, 也为新课学习作了铺垫。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逐步普及, 投影仪的使用给学生提供了视觉的新感受, 录音机帮助形成良好语音语调, 多媒体将画面由静变动, 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情景的把握。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活泼好动, 模仿力强, 利用多媒体等辅助英语课堂教学, 授课容量大, 交互性强, 操作灵活, 省时省力, 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刺激学生思维, 使教材与媒体之间优势互补, 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达到良好效果。
三、适时巧妙的奖惩运用———提高有效学习的手段
戴尔·卡耐基说:“人性最本质的愿望, 就是希望得到赞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来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到课堂上来, 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多表扬少批评, 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树立自信心。因此,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健康地进行, 适时而恰当的惩罚是必要的, 它有利于学生良好组织性、纪律性的培养。如在活动或游戏中, 这种适当惩罚尤为必要, 既可激励其他学生又可使犯错学生知错。
小学生大都好胜心强, 乐于表现自己, 且特别容易激动, 竞争也能够激活小学生潜在的动力和进取心, 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配以各种形式奖励, 对胜利者赏识, 对进步者鼓励, 有时是鼓励的话语“Good!”“Very good!”“Clever!”“Excellent!”有时是一朵小红花, 一颗小星星, 一张小贴画, 教师自制的手工艺品都是对孩子的肯定, 孩子们在热闹的气氛中你追我赶, 学英语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上英语会成为他们最快乐的事。
浅谈激活英语课堂 篇5
随着英语新课标的实施,英语教学不断改革,为了打破以往“填鸭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英语老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讲课大比武、英语示范课,结果呢?并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那么在新课标下怎样活跃英语课堂呢?
一、巧妙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动起来
美国加利福尼亚圣约瑟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在1966年提出“全身肢体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这种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中学生思想比较单纯,活泼爱动,听觉敏锐,模仿力强,“TPR”儿童英语教学法正是根据他们的这些心理特征,让学生们通过跑、跳、做来学英语,而不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听讲,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主动,注意力持久。
实践证明利用肢体语言教学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既增加了中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又提高了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肢体语言的互动下,容易做到敏捷反应、脱口而出,由消极学习英语变为积极学习英语,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法已经得到彻底的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已经转换成指导的作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给学生创造英语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所学;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三、情境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创设语境,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昂扬、奋发、进取的心理状态。在日常教学中以课本教学为依托,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紧扣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真实语言情境中去进行,使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运用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联想、综合,充分运用任务教学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四、艺术激趣式教学
著名的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语言即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表达,音乐育德,音乐开智,音乐冶情,音乐促健。”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把音乐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英语课堂充满了艺术气息。
当我们有了新的教学理念,掌握了各种各样恰当的方法后,我们再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做好课堂准备,认真备学生、备方法、备知识,相信我们的每堂英语课都会精彩纷呈、好戏不断。
有效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篇6
[关键词]激活课堂教学乐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对当代教师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令人深思且必须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做到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怎样舍弃不合时宜的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显然,“一只粉笔加上三尺不烂之舌”的教学模式不再能满足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社会的进步呼唤课堂教学的改革,我们每一位英语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不再是两声铃声之间学生一味地听,老师一味地教的场景,不再是单纯以“教师中心”的独角戏的教学模式。我们期待自己的课堂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被有效激活的课堂。那么怎样能激活课堂,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呢?本人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点:
一、巧妙借力“英文歌”
英语不同于我们的母语教学,由于文化的差距,语言习惯等因素,学生很难像学汉语一样轻松自如地学习和掌握英语,他们甚至觉得英语课枯燥乏味,上课提不起精神,容易疲劳。究其原因是课堂上缺少“味精”,缺乏学习激情。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和动力呢?本人认为巧妙借力“英文歌曲”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1.英文歌曲有其独特的魅力,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上课前放一曲英文歌曲,可以营造英语课堂的氛围,也可使学生精神振作、消除疲劳、活跃课堂气氛。音乐可以消除疲劳,让学生从上节课的疲惫中瞬间放松,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调整,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为本课内容奠定基础,精选的英文歌曲能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人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轻松便捷地将课堂主题引入到单元教学内容中来。以模块内容要介绍外国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为例,课前播放看似随意实际上是精心安排的英文歌曲Holly Night或Jingle Bells等相关的圣诞节歌曲,为模块的内容做好课前的铺垫,激发学生对即将介绍的节日的好奇心,为课堂内容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便利。又如英文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的播放,动情的歌声很快把学生引入那个天寒地冻的死亡之旅,学生很快就会把歌曲同Titanic这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轮以及它围绕它展开的Jack and Rose神圣的爱情联系起来,这样课堂教学变得有话可说,因为内容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气氛自然活跃。再如杰克逊的Heal the world不能不说是环保话题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凭借明星的魅力,课堂效果毫无疑问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谓一石多鸟,相得益彰,何乐不为?
3.借力英文歌曲教新单词不可不谓是一个好办法。英文歌曲If you are happy: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Never be afraid to show i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omp your feet
简单易学,生动有趣,学生可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通过唱歌还很快就学会并掌握了表示身体各个部位的单词:hand, feet, eye 和clap, stomp等动词,寓教于乐。
4.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词曲清新、慢速的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增强对英语语言的感悟力,提高学生的听力,同时也能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作为一种高科技的产物、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全面走进了英语课堂。它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动漫等为一体,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1.有利于扩充课文背景知识
传统的学习环境,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有限的教学环境及资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信息量的摄取,教师几乎成了课本外唯一的信息来源,教师一人之力毕竟薄弱与不足。但是有了多媒体技术,有了信息网络环境的支持,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强大的网络优势,庞大的信息来源,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在讲到Great inventions时,我借助多媒体,把我国的四大发明gunpowder,compass,printing,paper-making以及他们的发明者葛洪、毕昇、蔡伦等的生平简介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
2.利用多媒体实现视听说的同步教学
多媒体走进课堂,由于多媒体的优势:它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为一体,它创设的情景更为生动,且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它对学生所提供的不仅是外部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文的理解更直观,降低了难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也就更能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去,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使乐学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适时改变“教学方法”
说起传统的课堂教学,人们耳熟能详,无非就是: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活动传统模式为:(1)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业巩固。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听说读写貌似都涉及了。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但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学生为学而学,一个字“苦”。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及动力,没有动力何谈效果?所以必须激活课堂教学的模式,这样课堂效果才能被有效激活。为了验证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人做了个实验,选择课文里的阅读理解作为实验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观察其效果。
第一种做法:侧重方法训练:对科普类比较难懂的文章,我侧重训练做题方法;fast-reading找出文章的中心,注重标题及小标题,careful-reading找关键词,带着问题找细节。目的:学会找关键词,带着问题去找答案,降低难度,解决问题,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做,有能力完成,对自己有信心,课堂气氛不沉闷。
第二种做法:小组合作:对记叙文或者介绍人这一类的读文章----多以时间为写作线索,文章脉络清晰,不难理解,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文章里的各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情。目的: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帮扶一些英语学困生,以全面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它的优势就是让一些英语学困生也能参与其中,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课堂的主人翁,让全班同学都能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没有不活跃的,效果自然显现。
第三种做法:侧重运用:对部分难度不大且比较能体现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连接词用法的文章,侧重总结细节,关键词,复述课文。目的:训练口头作文,注重链接词的运用,以达到学与致用的效果,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整轮的实验下来,本人发现学生对课本阅读课的教学不再觉得枯燥无味,相反觉得学有所得,很是期盼这类课堂的教学。心理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的,一旦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厌倦感,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同样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课文的教学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让学生对课文阅读理解不产生厌倦感,让学生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让学生思想集中,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深掘教材“变苦学为乐学”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策略,不再把学生当做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而是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乐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这样的教育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时俱进。那么怎样才能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不再觉得课堂乏味无趣呢?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学会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有效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例如课文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时,老师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安排他们来段课本剧表演,可节选Tom挨他姨妈罚刷墙那一段,分组竞赛,即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活跃了课堂。当然,这里也给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老师要给学生半桶水的能力,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水平。只有这样你才真正成为教育的能手,学生学习的楷模和引领者。语法教学的课堂公认的会比较沉默,枯燥。拿语法“疑问词+ever”的用法为例,假如老师就一味地举例子说明,一堂课下来,先不说你的教学效果如何?课堂效果如何?单就板书例句就把自己累得半死,更糟糕的是学生未必学得到它的精髓。假如老师课前做足功课,能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Right Here Waiting的歌词形式代替例句: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Whatever it takes, or how my heart breaks.?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深情的歌词让学生牢固掌握了“疑问词+ever”的意义和用法,语法用歌词的方式包装起来,让人耳目一新,从心理上愿意去接受。同时,无论何时提起这些知识,都能让人记忆犹新脱口而出。这不是简单的举例和说教能够轻易做到的。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善于深挖教材,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不是不无可能的,激活课堂,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变得可施可行。
总之,激活英语课堂气氛的方法多种多样。“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 。我们只有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英语的特点,深挖教材,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真正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苦学为乐学,才能达真正达到有激活课堂,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让我们为更好地激活英语课堂气氛而孜孜以求吧!
[参考文献]
[1]蔡凌云.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黄丽相.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广西教育,2005(1).
[3]冯克诚.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4]薛行祥.采用多媒体 优化英语课堂[J].吉林教育,2005(6).
[5]唐桂春.让我们的英语课堂生动起来[J].师道,2005(4).
有效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篇7
一、图表法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思维导图导读。运用图表这一直观的教具提出教学目的, 把语言知识和文章内容统一在课文篇章的立体网络当中, 唤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兴趣, 可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如在学习必修三Module6《The Three Gorges Dam》时, 老师将表格呈现在学案或屏幕上, 通过提问的方式, 让学生根据线索, 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文章的信息。附表如下:
通过这样的图表的建立, 引导学生把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归类和反馈, 学生们就会对说明的事物有个清楚的认识,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分析利弊, 得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为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思辨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比法
新闻题材类的文章, 往往材料比较详实, 时间、地点、数字等都有较明确的交待, 现实感比较强。对于此类文章, 将对比的内容找出进行对比, 学生就会很清楚明确作者的意图。如外研社必修三Module3分别讲述了飓风和龙卷风, 为了培养学生获取数据的能力, 教师可设计以下表格, 要求学生边阅读边填写
当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 在填完表格后, 学生已经明确了数据和信息, 对事物或事情有了一个总的了解, 培养了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 再让同学们利用图表复述灾难和找出异同点等就很容易了。同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资源, 自主探究学习。
三、时间顺序法
教材中有些文章是介绍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 这些文章往往与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这类文章可按照所给的时间顺序,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同时还可以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如American Country Music一课中主要介绍了美国乡村音乐从产生以来的主题的变化。因此, 阅读这篇课文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What are the subjects for songs in different periods?教师可按时间顺序列表如下:
并指导学生填写。表格一填起来, 其中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在了解了各个时期的美国乡村音乐的同时, 更好地体会到了文化背景和社会变化之间的联系, 还可看出不同年代的美国青年的情绪与处世态度, 了解了社会发展的背景, 鼓励和指导同学们培养积极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 学生们不仅学习了语言知识, 同时在具体地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的活动中, 提高了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归纳法
我在指导学生限时阅读并获得对课文初步理解后, 引导学生寻找主题句或用于支撑主题的事实的句子,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语篇的全面和深层次的理解, 建构文章的框架。如外研版Book5 Module1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是一篇说明文, 讲述的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差别。内容比较枯燥, 粗读起来, 学生发现课文信息点太多, 无从下手, 学生兴趣不大也不容易对文章有整体的概念, 但通过教 (下转49页) (上接42页) 师的提问, 稍加引导, 学生就能在阅读中轻而易举地发现, 每一个自然段均有一句能表达全文大意的主题句, 而每段的主题句加起来就是全文的大意。把篇章可归纳为words, grammar, idioms, sentences四点。在巩固步骤中, 只要抓住这四点, 学生就会联想出很多有关这四个部分的例子, 文章就生动了起来, 全文的理解就变得非常轻松, 对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差异就有了清晰的认识。
有效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篇8
一、善于利用新课导入激趣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 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有效的新课导入, 能够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促使学生对知识有浓厚的思考兴趣, 从而使学生更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为了激活教学课堂, 常用的新课导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悬念式导入, 这是一种依靠学生好奇心, 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 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浓, 也更加积极主动, 引起学生重视, 并产生解答欲望, 从而一步步揭开谜底。 二是故事导入,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有的时候, 教师根据课文教学需要, 可以用一些相关小故事,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这会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 小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 三是问题情境导入。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不能用灌输方式, 照本宣科地将知识抛给学生, 这种轻易得到的知识, 学生印象不深, 教学效果差。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 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就应该用问题牵引学生思考, 从而让课堂活力四射。
二、充分点燃学生的课堂情绪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学生的情绪状态非常重要, 因为不同于理科知识, 语文学习更需要一种情感的共鸣, 是认知与审美的表达, 所以需要学生有高涨的情绪, 用敏锐的思维感受语文学习内容, 这样才能使得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师生全方位地沟通交流, 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要让小学生从被动的消极状态中解脱出来, 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文本内容, 这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高涨情绪点燃学生的消极情绪。 如在讲授《伯牙绝弦》这一教学内容时, 教师可借助课文的情感脉络, 用时而慷慨激昂, 时而低回婉转, 时而淡然平静, 时而顿挫抑扬的语言打动学生, 让小学生感受到“高山流水”的知音情怀。 当然, 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生硬地传授知识, 有时借助一些风趣幽默的话语更能够让小学生接受, 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受到教师的激情感染, 精神振奋情绪高涨。
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
学习语文的动力来自于兴趣, 有了兴趣, 小学生才会主动探索知识, 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然而, 一般来说, 学习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学习中的巨大障碍。 尤其是在语文学习中, 教师应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使语文学习声情并茂、动静结合, 拥有无限乐趣。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 教师可用好多媒体教学因素, 充分借助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优势, 学生会容易入情入境, 展开想象, 比起简单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 让语文课堂呈现出一种多变、丰富、有趣的状态, 这样能够吸引小学生的眼球, 让小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 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展现其应有魅力。
四、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常常不能够自己独立解决, 加之小学生的抗压力与耐心不足, 如果一直处于这种学习困难状况, 那么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 在语文学习中, 一个学生的力量是有限的, 但是如果团结起来, 利用集体的力量, 学习任务就会更好地完成。 在语文学习中, 小组合作是一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重要学习方式, 能够有效实现信息互补, 让全体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 教师可就“救助车夫”这则故事, 鼓励小学生组成合作小组, 然后小组内部思考:“在救助车夫后, 鲁迅先生为什么变得十分严肃, 还叹气? ”经过小组发言人解说自己组的观点, 然后各小组评比, 那么小组合作就会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最终轻松解决学习难点, 让语文学习更有效率。
五、注重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 喜欢新奇事物, 相比于照本宣科的学习, 他们更喜欢将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过程, 这样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思维发展状况, 结合教学内容, 教师应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让语文由静态的讲授变成活泼的展示。 教师可针对对话较多、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性较强的如《西门豹》、《小英雄雨来》等课文, 带领小学生一起编演课本剧, 然后让学生表演, 这样学生就会从被动学习的困局中解脱出来, 真正投入课文体验之中, 分角色扮演, 可以更好地感知课文, 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与情感主题, 在快乐的展示中享受语文课的无限活力。
此外, 教师可借助一些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形式, 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乐趣无限。
六、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阶段,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如果管得过严, 过于严厉, 那么小学生会受到这种紧张气氛的影响, 不会主动与教师互动, 也不会积极响应教师的要求, 激活课堂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要想改变这一局面, 教师应以宽松的姿态对待学生, 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的智慧火花激荡出来, 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不但要当好知识的传授者, 而且要倾听学生心声, 给予足够的思考空间, 这样课堂才会充满趣味和欢声笑语, 语文学习才更加有效率。
总之, 语文是基础学科, 是重要的人文学科。 语文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紧紧围绕小学生这个中心,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让课堂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乐园。
参考文献
[1]章阳.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 2014 (8) .
有效导入,激活语文课堂 篇9
一、 运用音乐导入
围绕语文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音乐导入,往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激活语文课堂。
例如,执教《背影》一课时,我在上课伊始播放了刘和刚演唱的《父亲》“: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学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于是,我顺势导入“:同学们,朱自清先生也有这样一位好父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背影》,一起感悟那父子之间浓浓的挚爱深情吧。”
二、 运用诗词导入
诗歌的魅力夺人心魄。围绕语文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诗词导入,必能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扉,从而激活语文课堂。
例如,执教《故乡》一课时,我深情朗诵了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学生跟着轻轻地吟诵,于是,我顺势导入:“同学们,这首诗抒发了台湾同胞强烈的思乡之情。乡情已积淀为我们生命中的血肉、精魂,饱经沧桑的鲁迅先生对故乡的体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故乡》,去体悟鲁迅先生的情感世界。”
三、运用时事导入
时事是指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由于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这些事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围绕语文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时事导入,必能激活语文课堂。
例如,执教《父母的心》一课时,我向学生描述了这样一个事件: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的一位母亲,当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已经死了。她死亡时的姿势是: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倾,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她用自己的身躯庇护着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毫发未伤。在她的手机屏幕上,有一条编好的短信,上面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学生听完后,唏嘘不已,于是,我顺势导入:“亲爱的母亲,我们向您致敬!父母的心是儿女的天堂,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共同领略父母的伟大情怀。”
四、运用故事导入
故事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有些故事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围绕语文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故事导入,也能激活语文课堂。
例如,执教《捕蛇者说》一课时,我向学生讲述了《礼记·檀弓》中记载的一个故事:孔子从泰山下经过,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听着,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便派学生子路去询问。子路问她:“你这样痛哭,一定是遇到了非常悲伤的事情吧?”那妇女说:“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听了子路的回话后,问那妇女:“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那妇女说:“因为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呀。”孔子于是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要记住,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学生听完故事后,窃窃私语,于是,我顺势导入:“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会有同学觉得难以想象。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一开始也不相信,可是当他经历了一件事后,不但信了,而且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捕蛇者说》。今天,就让我们随作者的脚步,亲自去永州见证一下吧。”
五、运用图片导入
图片直观性强,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围绕语文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图片导入,同样能激活语文课堂。
例如,执教《飞红滴翠记黄山》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前配发的黄山图片,并且特别向学生说明这是黄山的巧石“猴子观海”。在学生啧啧称奇时,我顺势导入:“同学们,这只是黄山一角,我们看到的‘猴子观海’仅是其中一绝———怪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有关黄山的解说词《飞红滴翠记黄山》。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会惊叹、向往黄山的秀美风光。”
六、 运用影视导入
影视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趣味性、直观性,很能吸引学生注意。
例如,执教《明天不封阳台》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材料:有一个名叫徐秀娟的女孩,从小爱养丹顶鹤。大学毕业后,她回到了以前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再也没有上来。女孩与丹顶鹤朝夕相处的唯美画面,歌手朱哲琴的凄怆歌声,给了学生很大的震撼。于是,我顺势导入:“一个女孩和丹顶鹤的故事,反映了人对动物的关爱以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同样,一个男孩和一只鸽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又说明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明天不封阳台》这篇文章。”
七、运用悬念导入
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出疑问,设置悬念,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活语文课堂。
例如,执教《鼎湖山听泉》一课时,我在讲析课文之前,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你从题目中可以捕捉到哪些信息?2作者为什么要听泉而不看泉?3鼎湖山听泉,作者听到了什么?4为什么他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内容?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个个都想成为破解“密码”之人。于是,我顺势导入:“同学们,要想成为解码专家,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打开课本,跟随谢大光先生的脚步去鼎湖山听泉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不能千篇一律,要讲究形式,注重创新。只有这样,导入才能有效,才能真正激活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导入是教学技巧,方法多种多样。有效的导入方能聚拢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情绪,从而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行学习,为真正学好语文奠定基础。
激活数学课堂促进有效学习 篇10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 又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教学是否有效, 不是指教师讲课怎么样, 也不是指教师预设的内容有没有完成, 而是指学生学得怎么样.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 由于理解的片面性、肤浅性, 出现了许多流于形式的低效行为.夯实学生基础, 舍弃浮华, 追求有效, 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也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
一、有效合理的开展准备性教学
精心进行准备性教学, 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准备性教学无论什么时候都很重要, 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导向和总策划, 表达着教师的教学思想, 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新旧联系, 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是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同化或顺应的过程.在学习新知前, 教师要相机开展准备性教学, 引导他们回顾原有的相关知识, 使其更好地实现建构.
教学一年级 (下册) “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 ”前, 我分析了教材和实际学情:数字组成、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 学生已经掌握, 于是我激疑导入, 出示数字娃娃3, 6, 7.你能用这三个数字娃娃组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吗?比一比, 谁写的多.根据学生的汇报:36+7, 37+6, 63+7, 67+3, 73+6, 76+3你能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吗?接着揭题, 在这些算式中, 哪些算式我们已经学过?像36+7, 37+6, 63+7, 67+3这样的算式你们会计算吗?学生自然就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以上教学案例中的准备性教学, 目的在于唤醒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利用旧知更好地学习新知, 对学生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
2. 尊重差异, 调整学生的情感状态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头脑中要始终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意识, 怎样真正让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 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以达到共同进步.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意观察学生上课时, 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如果多数学生思想涣散, 缺少热情与期待, 或者是过于紧张等, 教师应注意通过热情的谈话、简短的沟通、有趣的游戏等方式进行准备性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良好的“准备状态”中进入数学学习.
二、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其有兴趣, 有好奇心, 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 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 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 运用知识.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 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 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 (用学具钱代替) ;在活动中, 他们分组活动, 一人扮收银员 (或服务员) , 其他同学扮顾客, 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 积极性高, 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 学生不但不感觉累, 反而学习兴趣高涨, 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 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有效的操作活动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1. 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
学具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 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 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以, 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安排一个定向指导环节, 一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 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 正是认知的生长点, 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 充分利用学具 (小棒) ,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就以9+3=12为例:
(1) (1) 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2) 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3) 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2) (1) 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2) 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3) 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 怎样列式?
(3) 如果老师要你摆出16根小棒, 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 你认为应怎样摆?有多少种摆法?
(4) 以上这些摆法中, 相同的一步是什么? (凑十)
通过以上操作和思考, 要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这样一种认识, 即“从 () 里拿出 () 与 () 凑成十, 再加上余下的 () 得 () ”, 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种拿法不是唯一的.这样, 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凑十”规律的认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再辅之以反复训练, 就能比较容易地使学生做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脱口而出.
2. 加强指导, 提高操作有效性
操作活动前的定向指导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语, 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其次是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 展现操作的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有时, 还可采取分步定向指导, 逐渐完成操作的策略, 以求实效.当然, 在操作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 及时发现问题, 并加以指导解决.因为小学生的知觉选择性尚在发展, 有意注意难以持久.特别是低年级操作活动中, 常有不少学生在摆弄学具时常被学具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 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向的注意.因此, 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 都要及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指导, 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 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 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 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四、有效地进行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 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 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 进而调整教学进度, 改变教学策略, 以减少学生后继学习中的学习障碍.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有效组织教学反馈,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反馈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点拨, 开通学生思路, 引发学生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基础薄弱、学有困难的学生来说, 反馈出错是很正常的情况.一方面, 教师不可对错误的反馈不闻不问或大加指责, 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感受以及渴望进步的需求, 真诚地给予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另一方面, 教师要注意利用有些错误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思辨, 提升思维的深度, 力求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有效对话激活语文课堂 篇11
【关键词】 阅读教学;问题情境;互动对话;活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3-0028-02
【作者简介】朱仁标,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江苏宜兴,214206)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无锡市名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教科研带头人。
语文课堂有效对话是以师生的人格平等为前提,以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为主要形式,以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个性张扬和精神交往为主要过程,在师生的交互作用中进行生命的交流和共享,完成精神相遇的活动过程。有效对话对激活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问题导向,引领生本对话
文本是生本对话的主体。要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学生自我构建的良好场所,就要让文本更好地走向学生,与学生形成“我”“你”关系,开展平等对话。文本又与生活密不可分,无论什么样的文本,其根源始终是生活,其归宿也依然是生活。因此,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必须建立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之上,进而加深并指导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离开了生活,生本对话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
如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中《肖邦故园》一文将肖邦的生平、肖邦的创作和肖邦故乡的描写有机穿插,既有肖邦自己的心声,也有作者对肖邦作品的阐释,内容丰富多彩。那么,透过这些表象,文本最终要表达什么呢?在教学时,我以这样的问题作为导向:肖邦已经离开我们一百多年了,但这位“钢琴诗人”的乐曲至今还在世界乐坛上被众多顶尖音乐家演奏,自1927年起,每隔5年在华沙举行一次的“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而不少流行音乐尽管风靡一时,可不久就会被人遗忘,这是为什么呢?你能否结合肖邦音乐的精神实质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文本、体会肖邦家园四季之美的基础上深入“内核”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在各个“点”和文本的核心精神之间建立起关联。
以“主问题”的形式,设置合理的支架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学,这种方法既简单可行又科学高效,同时学生也更容易学,更乐于学。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有更好的全局观。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李泽厚先生认为:“拿到一本书,不必逐字逐句弄懂弄通,而是尽快抓住书里的东西,获得整体印象。”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也说:“那种‘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式的机械冷漠的传统阅读方法,是永远进不了文学世界的。”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文本在“点”上不管如何精彩,最终总要落脚和服务于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上。从课堂效率看,语文课堂的肢解性讲析往往会使文本丧失活力和魅力。
在学习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中潘洗尘的诗歌《六月,我们看海去》时,我摒弃琐碎的讲解和条分缕析,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抓住“看海”这一重点来揣摩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看似简单的“放手”,却激发了探究的热情,学生针对文本通过由表及里的思考,比较深入地体会其中的意味,体会到“看海”代表一种愿望、追求,是对自由的渴望,是对未来的热烈憧憬,是满怀信心的积极争取。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进行诵读指导,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这样的课堂反因简单而彰显生机,因对话而平添活力。
二、创优情境,丰富师生交流
情境在这里指特定的教学环境,主要指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的师生对话场合。知识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被激活,进而成为能力培养的有效资源。好的情境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学生有了学习的内在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才能产生交往的强烈愿望。师生对话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要积极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与传统的悲秋诗很不一样,全文洋溢着自由奋发、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凌云之气。对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教学时如果教师笼统地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就不免失之于疏浅。我在教学时,将青年毛泽东在深秋时独立在湘江橘子洲头的画面加以渲染,辅以自由朗读、录音导读、师生配音朗诵、学生自主体会等环节,然后让学生勾画人物的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通过优化特定情境激发起来的探究欲,自然地让学生将局部的理解与整体的把握勾连起来,起到了深化感悟的效果。
师生对话中,教师的高明之处往往在于从看似不疑处发现新疑,于豁然开朗处又现峰回路转,激起新的波澜,引发学生新的探究欲望。有时,教师通过展示、创设不和谐的情境、设置悬念等形式,以超出学生预期的新奇性使课堂教学不断走向更深与更高处。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中《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还原贝尔曼“怎样画”常春藤叶,以此来感受其画技之高和人性之美。此举不是一般性地复原“画”技之高超,而是引导学生关注特定环境中的不和谐,以此丰富主人公的形象。当教师引导学生站在贝尔曼的角度,细细体会典型环境中人物特定的行为,体验贝尔曼用生命与风雨作殊死的搏斗,而不是着眼于贝尔曼一笔一画的细节,那么,这种惊奇性所引发的情感的震撼力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同样,于漪老师在对该文本的解读中还曾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贝尔曼画的,为什么不是苏艾,苏艾有完成这一片藤叶的可能吗?这是一个极富思辨色彩的问题,这样的情境创设以及对它的探究,源于文本而不囿于文本,它跨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爱”与“美好人性”的赞语,从一个新的角度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理性思辨的空间,对激发学生进行更深一层的探究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多向互动,促进合作共享
对话教学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资源和形式。学生之间由于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的差异。这种差异,恰恰是学生之间优势互补、促进学习和提升能力的重要资源。通过生生对话,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对话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生生对话更容易达到思维同步、认知共振、情感共鸣、精神交融的效果。学生之间真诚的对话和交流能真正促使学生领悟学习的真谛,有利于增强探究欲望、培养创造能力。
碰到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组织辩论,使教室成为辩论场;学习戏剧时,撷选一些片段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使教室成为演出的舞台;学习诗歌时,让学生举行赛诗会,使教室成为赛诗的会场等等。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空和互动的机会,并运用各种策略引导学生表达自我,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在对话中进行生成,更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
有效对话最关注的是个体意义的生成,它的根本目的是在表达与理解中分享各自话语的意义并形成“共同意义”。阅读教学是充满灵性、渗透心灵的活动,它在建构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联系,共同促进。要以文本中蕴含的生命意识为诱因,引发学生对人生、生命和自我生存状态、精神建构的思索,从而激发对社会、对生活的美好感情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认识。
【参考文献】
创设有效情境,激活数学课堂 篇12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欲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每节数学课都是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度过的。好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求解的欲望, 借助这些有效的问题情境,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加和谐, 从而在愉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 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与快乐。所以,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认知特点, 问题的设计是否有效不仅直接影响本节的成功与否, 还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 学习关于0的乘法时, 根据教材主题图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王母娘娘派7个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 仙女们到蟠桃园一看, 大吃一惊, 只见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大口大口地吃着桃子, 树上一个仙桃也没有了, 仙女们赶快回来向王母娘娘汇报:“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 一个也没摘到”。学生们很快被有趣的故事吸引了, 紧接着设计这样的问题和练习: (1) 仙女们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用加法怎么列式计算? (2) 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 (3) 观察上面的算式, 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4) 练习:0×2=2×0=5×0=5+0=5-0= (5) 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将学生置身于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当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了学生思维, 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 感悟数学魅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 并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 我们要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切入口,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更加生活化的情境,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题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喜欢数学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我首先展示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蝴蝶、脸谱等图片, 让学生发现对称图形的特征;接着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后, 让学生欣赏对称图形的美, 结合多媒体演示世界各国的建筑图片, 欣赏传统的中国建筑对称艺术, 感受大自然中的对称现象, 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美, 联想到美, 感悟到数学的“美”。这种情境的创设, 让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 使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创设操作情境, 体验参与乐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操作实践空间,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 我们设计了找、做、画、围等活动。首先, 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去发现三角形;充分感知后运用各种学具去做三角形, 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随后要求学生运用工具去画三角形, 从形象中抽象出平面图形;最后利用小棒围三角形, 可围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围的过程中, 有些孩子发现有些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 而有些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从而产生知识矛盾的冲撞, 提出为什么?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怎样的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 怎样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激发学生深层次探究三角形边的特征: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很显然, 这种实效性很强的操作情境的创设, 学生学得轻松、主动, 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还发展了学生探究能力。
四、创设合作情境, 培养协作精神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不仅是检验、纠正和完善知识的需要, 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别人意见能力的需要。研究表明, 合作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 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同学们在共同学习的同时, 不仅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交流, 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互助、互学的优良品质。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时, 我首先让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12块同样大的正方体木块和一张实验报告单, 然后提出要求: (1) 拼一拼。小组合作, 用12块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看看哪组所拼的种类多。 (2) 数一数。如果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都是1立方厘米, 你们所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它的长、宽、高各又是多少?请把有关数据填在实验报告中。 (3) 议一议。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你能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完成这些活动, 就要要求各小组在活动中必须群策群力, 协同作战, 既要排除重复的摆法, 又要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摆法, 同时还要把有关数据填入表中, 再通过观察、分析、讨论, 从而顺利推导出公式。这种合作情境的创设, 不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技能,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乐于合作的意识。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情境创设, 适时积极地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经验并逐步抽象为数学知识, 在情境中激趣、诱思、悟理, 同时发展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过, 数学本身有无穷的美妙, 只要踏进了大门, 你们随时会发现数学有许许多多富有趣味性的内容。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创设有效的情境, 引导孩子自觉地走进这扇数学的大门, 去“闻一闻里面的花香”。
摘要: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 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欲望;创设生活情境, 感悟数学魅力;创设合作情境, 培养协作精神”等有效教学策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情境,有效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M) 2004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师》 (K) 2005年4月-2005年6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有效激活小学英语课堂】推荐阅读:
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09-21
激活高中英语课堂05-23
小学语文课堂激活策略07-31
激活英语课堂教学11-09
英语课堂教学巧激活09-23
如何用智慧激活英语课堂教学05-28
激活哲学课堂08-08
激活课堂提高效率05-09
创设情景激活课堂08-14
以生活激活课堂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