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分析

2024-08-18

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分析(精选12篇)

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分析 篇1

旅游质量投诉分析报告

根据旅游投诉记录及其反馈总结以下几点为投诉的主要几条

(一)投诉旅行社服务质量标准问题

(1)降低等级标准

主要表现为:旅游交通工具不达标。合同约定的空调车,实际用车没有空调;合同约定的旅游车,实际用车为私人面包车。

(2)擅自增减旅游项目

主要表现为:长途旅游车路途多次抛锚,因为修理延误了行程,导致部分景点被迫取消。

(3)导游未尽职责

主要表现为:地接导游工作不负责任,没有陪同客人,导致客人在景点因对景点内活动时间不清楚,而遗漏了一些参观游览项目。

(4)对“特殊消费群体”加收旅游费用

部分旅行社认为老年人或其他特殊消费人群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购物消费和参加自费项目的“几率”较低或无消费能力,旅行社的利润无法保证,于是以各种理由向这批人群通过加收“差价费”来弥补。

(5)低价竞争、零负团费操作

极少数出境旅行社对外宣传1129元“港澳五日游”,低价竞争、零负团费操作,在行业内造成不良影响。

(6)在指定的购物店所购物品存在质量问题

主要表现在:旅行社带游客到行程指定的购物点,游客所购物品存在质量问题要求旅行社赔偿。

(7)因游客发生意外伤害,要求索赔问题

主要表现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除保险公司赔付外,游客因误工费、精神损失、陪护费及不在保险范畴以内用药的费用等与旅行社发生争议,引发投诉。

(8)旅行社投诉旅游车队司机服务态度问题

旅游车司机服务态度不佳不准时不按时到达目的地,造成游客的极度不满,导致旅行社蒙受一定经济损失。

(二)投诉星级宾馆饭店服务质量标准问题

(1)酒店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和态度。

主要表现为,酒店设施使用不便,给客人带来麻烦,客人要求退房,酒店对客人提出的要求,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且服务态度生硬导致游客不满投诉。

(2)因客人损坏酒店物品被要求赔偿引起争议问题。

主要表现为:客人在酒店退房时,服务员查房发现房间的物品、设施被损坏,或酒店被套被弄脏等情况,给酒店造成了损失,酒店要求客人照价赔偿引起争议问题。

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分析 篇2

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课题研究以宝鸡文理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 发放问卷250分, 回收有效问卷235分, 有效率为94%。该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包括本科生、专升本学生及高职 (大专) 生三种类别。问卷统计分析使用SPSS12.0软件, 首先通过因子分析研究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 其次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阐释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差异。

我们认为, 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结果会与学生的亚文化特征密切相关, 主要包括性别、年级、类别及生源地域等。性别影响了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选择, 同样影响着对专业教育的整体看法。随着对专业学习的深入, 不同年级学生对专业认知也有区别。同时, 研究试图发现不同类别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的区别。城乡学生因为成长经历与就业观的不同, 同样会对专业的认知存在不同。调研对象的性别比例中女性明显偏高, 这与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女生比例较高的事实一致。对于旅游管理专业, 更多的家长及学生认为女生更适合该专业的学习。学生年级比例中, 大四学生因参与校外实习而使问卷参与率低。学生类别包括了本校本科、高职及专升本三类不同类别的学生, 本科类学生占比例较高。学生来源的地域分布以城市和农村为主, 部分为县城及城镇。

分析与发现

1.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分析

研究所涉及的30个变量集中在7个公因子上。这7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595%, 表明用这7个公因子代替原有的30个变量, 可概括原始变量所包含的69.595%的信息, 解释效果比较理想。第一个公因子在“就业能获得理想薪酬”、“为选择并学习该专业而自豪”、“对专业学习感兴趣并有信心”、“家长因该专业而满意”、“毕业后会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专业学习能为实现未来理想打下良好基础”、“毕业后会为此专业进一步深造、学习”、“学习旅游管理专业达到了求学期望”等影响因子载荷均较高, 反映出学生对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之后的就业关注度较高, 可以概括为“就业”公因子。理想的专业就业是高校旅游管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第二个公因子在“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就业、科研等竞争优势”、“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学校使用的专业教材实用性强”、“专业教育能使自己获得必要的就业能力”、“专业学习可以掌握较高就业技能”、“教学方法得当、教师责任心强”、“教学内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等影响因子载荷均较高, 共同表现在学校就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面, 可以概括为“教学”公因子。课堂教学质量是专业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第三个公因子在“专业实习安排合理”、“学校对专业教学及实习管理严格”、“学校安排了适量的专业实践教学”、“课后经常与同学或老师交流专业知识”等影响因子载荷均较高, 表明学生对学校在相关专业的管理和制度的落实方面的认知, 可以称为“管理”公因子。为提升专业质量, 学校应有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并保证制度的落实。第四个公因子在“经常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爱好并多次参与旅游活动”、“教师教学中应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等影响因子载荷均较高, 说明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 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应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可以称为“实践”公因子。因旅游学科明显的实证性, 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势在必行。第五个公因子在“为获得各种证书而努力”、“用旅游学知识来思考相关问题”、“经常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专业知识”等影响因子载荷均较高, 可以概括为“知识”公因子。专业质量的标志之一即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六个公因子在“经常主动阅读专业相关书籍”、“上课能够认真听讲, 积极参与讨论”、“将大多数课余时间用于学习专业知识”等影响因子载荷均较高, 说明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问题, 可以概括为“学习”公因子。只有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 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第七个公因子在“对英语学习投入较多时间”、“重视英语口语的训练”等影响因子载荷均较高, 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因考研或就业等原因加强对英语的学习, 可以称为“英语”公因子。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 掌握一定的英语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2.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差异分析

不同性别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英语”公因子上, 其他方面差异不明显。这说明, 除了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以外, 性别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体认知影响并不明显。与男生相比, 女生更多地重视英语口语的训练和英语学习。对旅游管理学生而言, 英语学习不仅关系到日后的进一步深造学习, 还会影响到就业和收入, 因此, 一般高校都会加强对该专业的英语教学。因为语言学习能力和兴趣与学生的性别有关, 所以在学校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特点来全面引导学生加强英语等外语能力的培养。

不同年级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就业”、“教学”和“知识”三个公因子上。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系统性的学习, 高年级学生对就业态度更为积极。笔者从教学实际中发现, 大一及大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就业率、待遇等问题颇为关心并非常茫然, 在专业学习中找不到方向感, 因此态度消极。“教学”方面, 大一和大四学生态度较为消极, 主要原因是大一学生刚开始进入大学校园, 与以往高中的教学相比, 对大学课堂教学还不适应。而大四学生则整个大四一年在外实习, 除了中途回来参与论文写作与答辩外, 未参与学校教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因此, 大三及大四的学生对“知识”认知则更为积极。由此可见,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存在较明显差异。学校在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中, 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合理安排, 诸如就业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等。

不同类别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2个公因子上, 分别是“教学”和“知识”。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以及社会对相关专业的需求现实, 学校开设了不同层次和类别的专业教育。从本科、高职和专升本三个类别看来, 学校一般都会根据自身情况和学生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 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也有差异。这就形成了不同类别学生对“教学”和“知识”认知的差异。专升本类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学校, 在与以往学校对比中认可目前学校的教学工作。一般选择专升本的学生, 大都是在学业上追求上进的学生, 因此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求高更。相比较之下, 高职类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不强。本科类学生对学校的专业教学工作的要求更高。就学校专业教育而言, 对本科、高职及专升本三类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不同的定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应关照到三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需要并综合提升教学质量。

不同地域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就业”公因子上, 其他方面的差异不明显。一般认为, 因为不同见识和经历的原因, 学生来源的地域, 会对学生所学专业有一定影响。但从本次调研来看, 除了学生非常关注的专业就业之外, 对在学校的专业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并不大。来自农村的学生, 因为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缺乏了解、平时旅游活动参与少、对国家旅游发展政策不熟悉以及对旅游开发活动了解不多等因素, 再加上在报考旅游管理专业时方向的定位并不明确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并不乐观。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和端正学生的就业态度, 强化专业就业训练, 是学校提升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结论

通过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质量来加强旅游人才培养, 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也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使命。分析学生对专业教育认知态度, 从学生对专业认知角度去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根据学生认知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 才能更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过程中, 通过培养学生就业态度和能力、优化及落实教学制度、强化专业管理、开展实践教学、完善专业知识体系、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和加强英语学习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 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性别、年级、类别及地域对专业认知差异的基础上, 制订科学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并保证方案的落实, 才能保证专业教育质量的根本提升。

参考文献

[1]魏小安, 厉新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旅游学刊 (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 , 2005, S1:30-33.

[2]曾国军, 彭青.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系统分析—基于重点大学高年级本科学生的问卷调查[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9) 3:443-447.

[3]王香茜.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启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11, (9) 6:103-107.

[4]路紫, 王杨, 赵峥, 常思思, 王蕾.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13) 10:82-86.

泰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分析及评价 篇3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指标体系 权数

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的兴起不过是仅二十年的事,但却已经引起非常广泛的影响,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对发展泰山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以便在实际运用中更好的操作,因此有必要对泰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是其合理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构建是旅游资源科学评价的第一步。为了使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准确、客观的反映出泰山山岳型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质,因此,采用以旅游资源构成要素来作为泰山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因子,考虑本研究的目的,参考瓦尔(T·Var)模型、台湾模型和万绪才提出的山岳型旅游资源评价方法,选用气势、地质地貌、植物、动物、水体、气候、文化古迹、风俗民情、景点集中度、景区承载力等十个评价指标因子,每一个评价因子根据其特质选用不同的评价参考内容进行综合评分。

二、评分标准的建立

为了使评分标准科学准确,评分标准尽量采取量化方法,对不能量化的指标采用模糊评判法,如很小、较小、较大、大、很大,通过游客调查和专家征询进行评分。评分采用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分为100~80、80~60、60~40、40~20、20~0五个等级。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合理确定是定量评价的又一关键环节。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主要思路如下:

1.將选定的上述10个评价指标按对生态旅游影响或贡献的重要程度两两比较进行排序,贡献大的排在前,小的排后;经比较重要性先后顺序为:气势(T1)、地质地貌(T2)、景点集中度(T3)、文化古迹(T4)、植物(T5)、气候(T6)、风俗民情(T7)、水体(T8)、动物(T9)、景区承载力(T10)。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令aij代表两两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其数值取1~10,1表示i与j两因素同等重要;aij取2~10表示i因素比j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强;aij取2~10的倒数表示i因素比j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弱。

3.求解此矩阵可得到10个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Pj)。A=(0.290,0.210,0.152,109,0.079,0.056,0.039,0.029,0.020,0.015)T。

四、泰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分析及评价

根据评分标准对泰山生态旅游资源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Xi),将各评价指标所得分数(Xi)与其权重(Pj)相乘,求其和,得泰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的总评价值T。

泰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表

计算结果表明,泰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总评价值是87.69分,说明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的泰山,具有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风景资源品位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成年代久远,地质构造复杂,适合开展生态旅游。

参考文献:

[1]万绪才徐菲菲:山岳型旅游资源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2,16~17

[2]保继刚楚义芳著:旅游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95~97

旅游管理教学分析论文 篇4

关键词:中专旅游管理;教学质量;思考分析

优化中专旅游管理教学课程体系,整合中专旅游人才培养空间,在基本功和专业能力模块下功夫,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中专学校的教学侧重于实用与实践,主旨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所以中专旅游管理教学的着重点就在于岗前的专门化训练,模拟实务训练以及创新发展训练教程。提高中专旅游管理教学质量,提高旅游管理人才职业素质,发展核心竞争力,显得非常迫切与重要。

一、着重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旅游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旅游教育要与社会行业的需要相结合。中专职校需要更加务实,帮助学生练就一身硬本领。其中主要包括对旅游地历史风情的了解和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首先是对于专业知识的认知,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对于历史地理以及民风民俗有涉猎,或许中专职校的学生文化课成绩不算好,但是如能有专业的指导,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这一块是可以有进步的。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就是在帮助学生练基本功。故而,中专旅游管理教学可以从教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上着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旅游管理这一专业具有灵活性的特征,学好这个专业的关键点不在于记忆和背诵专业课知识,而在于与人打交道。与其他专业不同,旅游管理专业侧重运用性,所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应深入研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当然这一专业还涉及到管理与服务。旅游专业的应用性比较强,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鼓励学生与人交往,并悉心与人交往的技巧与礼仪。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教师理论联系实践,课堂教学可以不必拘泥于课堂,可以走出学校,与旅游景区合作,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现场示范,在不同场合的不同礼仪,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话语,不同景区的不同讲解,甚至包括站立、行走的姿势与待人接物的礼仪都需要面面俱到。

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理念的培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衡量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旅游专业的学生由于工作的特性,需要学生热情主动、积极向上、能说会道以及灵活应变。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合作意识,在集体中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教学去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一些旅游市场需要的特质其实也是社会所公认的品质,比如,诚实守信。当游客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可以信任的只有导游,只有旅游管理人员。成为客户忠实的向导,为客户着想,这才是可持续发展道路。赢得信任,赢得尊重,这是旅游业人才需要去努力的方向,也是中专职业院校需要向学生传达的职业理念。中专旅游管理院校不光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也需注重学生实践中展现的综合能力,重礼仪、重形象、注意言谈举止,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增加可能性。

三、从培养服务意识着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旅游产业是服务产业,旅游人才的服务意识就是一个人的敬业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抓住重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是从事这一行业的重点。有效的教学在于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如果说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职业素养是基础教学,那么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就是拓展教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在于与人打交道,只有具有服务意识的学生,才能提高服务水平与能力,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有服务意识,有敬业意识,有责任感,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我们有如此的意识才能带给旅客愉悦与幸福,这也是实现我们人生幸福与目标的一种方式。中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同样是教学的重点。

四、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旅游业的繁荣带来了旅游专业的火爆,培养出适应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旅游人才成为了旅游院校的目标,故而,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中专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该随着时代与市场的需要,走出一条职业化、务实化、多样化的道路。学校的教学可以联系企业,实行定向培养人才计划,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培养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旅游职业教育主打务实,把培养可以服务于市场的人才放在第一位。联系当代社会的需要,应时代所需,灵活地发展学科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将学生的学习中心从理论延伸到实践。根据旅游专业的特性,更多地增加实践课,或者增加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减少学生枯燥的学习理论课的时间,让学生提起学习专业课的兴趣,重新获得学习知识的信心。

结语

近些年来,旅游业飞快的发展,对于旅游人才数量及质量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中专旅游管理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利用实践教学的方法,从实践中传授旅游行业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进行言传身教,帮助学生联系企业尽可能多地进行实训。从实践中积累经验,立足于实践教学,才是中专旅游管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与关键。

【参考文献】

[1]熊继红.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2]何建民.基于战略管理理论与国际经验的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定位与创新[J].旅游学刊,2008,02.

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分析 篇5

教学反思:

《豆豆和爸爸去旅游》的教学结束了,我也从教案的设计、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这么一步步地走了过来,在此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其中的艰辛和汲取的经验。从整个的教学过程来看,我自己还是觉得设计的还是比较紧扣的,每一个环节过渡还是比较自然、清晰的。重点、难点的解决也能让幼儿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

一、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都去过旅游吗?是跟谁一起去的呢?因为每一个幼儿都去过旅游,所以课堂上幼儿的小手如林,都想告诉老师自己跟谁去旅游了。然后告诉幼儿豆豆和爸爸也去旅游了,他们去旅游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一下子把幼儿的兴趣集中了过来,他们都想知道豆豆和爸爸一起去旅游的时候发生的事情。所以尽管在播放课件时电脑给我们演出了一个小插曲,小朋友在这个时候也能安静地等待。

二、通过课件的演示以及实物的具体操作,让幼儿从观察到实践,体验现代信息交流方式的丰富多样和方便快捷。

手机是小朋友比较熟悉的通讯工具,每一位小朋友都接触过手机,都知道手机的功能,手机可以跟在远方的爸爸妈妈说话,这是小朋友都亲身体验过的,但是当我提问到:妈妈能听到大海的波浪声吗?离得那么远,妈妈是怎么听到的呢?难道她有一双“顺风耳”吗?这一问题时,好多的小朋友都说“用照相机把他拍下来”他们的回答明显出了一个问题:照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是没有声音的,所以用照相机拍照让妈妈听到波浪声,显而易见是错误的,后来在解释后终于小朋友回答说“可以用手机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听到波浪声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给妈妈打电话,来体验手机真的象妈妈的“顺风耳”。

三、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掌握。

对于传真机和互联网是幼儿所陌生的,但是单单靠图片和课件的引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这两个环节上,我用实物进行演示,让幼儿观察传真机和互联网是怎样把图片和照片发送给妈妈,让妈妈马上就能看到的。接着我又跟家长进行了联系,让家长为我的教学提供帮助,让孩子们能真正地体验到传真机和互联网的神奇和快捷。最后当我把QQ视频与家长连接上后,小朋友们在屏幕上看到了小朋友的爸爸后的那种神情,真是让他们感觉到了传真机和互联网的神奇。又通过小朋友爸爸的对话、看到了刚才用Email发送给他的照片时的那种开心和蹦跳的情形,让他们感受到了现代信息交流的快捷。将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

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分析 篇6

提高旅游翻译质量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旅游翻译对于旅游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旅游翻译涉及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对旅游资料的翻译要以能使外国人看懂听懂为目的..以此为目的,旅游翻译就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技巧,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

作 者:张晶 作者单位: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英文刊名: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年,卷(期):“”(14)分类号:F59关键词:

如何提高旅游经济学教学质量 篇7

一、教师知识更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 不断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 吸收各个相关学科的理论, 充实和发展自己, 同时对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这样一门仍在发展中的学科, 基本理论的讲授必须与旅游经济实践最新发展相结合。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 加大知识量的储备, 这样才能将原本枯燥的教材内容变得内容丰富, 吸引力十足。以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该校建校已有8年之久, 是三亚第一所旅游高职院校, 软硬件设施水平仍然很低,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一个瓶颈, 师资数量不足, 教师学历普遍偏低, 质量不高, 培养培训机制不完善, 尤其是教师承担多门过量的教学工作, 超负荷工作, 备课的时间少, 有些教材内容不仅陈旧, 而且涵盖面很窄, 学生没有兴趣;而急需的新内容又没有及时增加, 学生不满意。学生说, 还不如自己看书,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

第一, 寻找多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学校图书馆不成规模, 可供参考学习的资料极少, 但有些刊物还是不错的, 如旅游月刊、中国国家地理, 三亚晨报中的旅游版面等等;三亚根据自己的旅游特点, 开播了一些旅游资讯广播台, 如天涯之声, 这些广播每天都会重复播放全国、本省、及三亚市的旅游新闻, 内容涉及最新的旅游动态, 景点景区的旅游产品。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最省时间最节约成本最及时的知识获取方式。当然单是知识获取是不够的, 任课老师还应将之归类总结再根据教学内容加以利用, 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第二, 这几年学校因各种原因, 没有给老师提供任何培训及学习的机会, 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素质始终得不到提高, 但不能因此就放弃了再学习的任何机会和可能性。可以考虑自费学习的方式, 利用假期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班, 读在职, 这种投资从长远来看是可行的。再者, 笔者认为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不能仅仅依赖课本内, 要走出课本, 走进实景。

二、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仅有了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还是远远不够的, 具体的教学方法也常常在教学效果的提高上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学内容确定之后要取得好的效果, 除了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法外, 在课堂中应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

1、归类总结教学法

归类总结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脉络的清晰化。如, 第一章旅游产品的构成中的旅游吸引物的分类, 把各地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分门别类, 如三亚景区可以分为人文景观 (南山文化旅游区, 三亚大小洞天等) 、自然景观 (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 天涯海角游览区等) 、名胜古迹、城市公园广场等等;又如, 第五节旅游购物品的分类, 笔者将海南的旅游购物品详细的分成了十类, 并准确地给学生介绍各种产品的特色, 用途, 购买地点, 价位等信息。海南本身就是一个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周边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对于大一新生来说, 这个方法非常有效, 可以很好地抓住他们的兴奋点,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举例分析教学法

实例论证教材中的理论知识, 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对实例一定要精选, 一定要明确讲授实例的目的性, 讲例题无非是为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服务的。如:课本第二、三章讲完旅游需求弹性和旅游供给弹性后, 关于E>1、E<1等这样的结论, 学生很不容易掌握, 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要如何应用。老师必须要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性质, 如何根据这些性质来判断目前的市场状况以便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作出正确的消费或生产决策。

3、类比法

我校学生整体水平偏低, 笔者在上课过程中发现, 对于经济学的一些专有名词, 专用术语, 他们是“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搞不清是怎么一回事, 就算是教材上有大量的解释, 只会让他们更混乱, 处理这样的知识点就要用类比法, 举一反三。课本第四章第二节旅游市场竞争的类型与特点, 先分别从经济学的角度并辅助生活常识去介绍每个类型与特点, 如完全垄断就用电力行业作为说明, 寡头垄断就用欧佩克的市场运作打比方, 再举一反三, 同理可得, 运用到旅游领域中, 最后让学生一起思考总结并列举出旅游市场中的一些典型。

4、教与学相辅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目前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 将不断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 更多地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笔者对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200多名同学做了一个调查98%同学认为, 老师应该给更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思考, 主动解决问题。教师如果只顾自己讲得面面俱到, 事无巨细都给予解释, 而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这样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本校严抓的工作重点, 老师们都努力地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效果显著。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 本文就旅游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特点, 以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师知识更新储备和教学方法两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旅游经济学,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邵明毅.论新时期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j].教书育人, 2009, 02

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分析 篇8

一、创设培养目标,正确定位课程

中国旅游地理是关于区域旅游地理研究的一门以旅游地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学问,从其目前发展的情况来分析,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这个特定区域相关旅游的地理知识与旅游地理学的部分原理及方法结合而成的实用知识领域。所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应是教学中的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采集,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技巧,训练学生表达能力以及形体、仪表、仪容。

二、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1. 突出重点,避免重复。中国旅游地理教材中关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市场需求,旅游者空间行为与旅游客流规律等内容在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学概论及旅游市场营销学等课程中都有专门的授课环节;与此同时,旅游资源本身就是一个地区乃至一国家发展旅游的基本前提。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避免重复,旅游区划旅游资源等应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对其进行讲授,这样方便学生明确各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和环境特征,主要代表性景区景点、中国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特点、成因、种类及主要的旅游路线等。

2. 学以致用,拓展眼界。学以致用是我们在学习任何知识时都应该强调的。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学生除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掌握旅游管理知识外,考取导游资格证也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应结合导游资格考试中的一些要求,补充教学中的内容,拓展学生眼界,从而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导游资格的考试。

3.增强责任感,寻本究源。学生在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除了我国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自然以及它们在形成和发展中的奥秘外,还能学习到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并且树立旅游意识。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地理知识,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我们要加深涉及到其他的学科,如:建筑、宗教、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建设美好未来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对旅游景观的鉴赏力,从而引导学生宣传我国的文化知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自觉爱护旅游设施。

三、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1. 模拟教学在旅游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个“校园导游”模拟教学形式。即在新生入校时让学生做小导游介绍讲解校园环境和特点,以此让学生进入导游角色,从而加深理解,提高和改进自己的职位表现,学习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服务技能。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开拓能力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及责任感。这种教学效果很显着。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强化记忆。

⑴对比分析教学法把各景区、各地区景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加以鉴别是一种很重要的强化记忆方法。比方说,在讲解西南旅游区中贵州和广西两省的时候,我们向学生提出:“贵州和广西同样是我国岩溶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区,贵州岩溶地貌的规模和分布面积与广西相差无几,为什么贵州的岩溶地貌旅游发展的不好呢?”这就需要学生比较并分析两省的地理要素及原因。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把两省之间自然和人文地理的要素的不同都涵盖了,所有自然的就把两省的地理概况记住了。对比分析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避免混淆相似的知识点,还可以强化记忆。

⑵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在学习旅游地理基础知识中,需要掌握许多的名山,名城以及各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这么多知识表面上看很繁杂难记忆,但结合了地图学习就显得非常准确、直观并显得一目了然。教师通过多次地图教学的刺激,就能在学生脑海里建构一个地图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方位感与地理空间感。这样把零散且琐碎的地理知识从机械记忆变成了形象记忆和理解记忆。比方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及所处地理位置、相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主要的交通路线等。”在地图教学法的运用中,应要求学生在地图上多观察,多查找,从而形成牢固的记忆。

⑶演示教学法把现代的媒体科技,像计算机、录像、摄像、多媒体技术等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使专业课教学内容体现动态化、信息化及综合化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和联想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善于学习、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人才。旅游地理是一门融合了实践与理论的课程。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学生不可能在上学期间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笔者特别注意和强调DVD等播放设备的利用。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的展示可以看到丰富的资料,每一个地方的景观都能让学生大为惊叹,尤其是和着轻缓、优美的背景音乐,学生们好像身临其境,这样学生们在旅游地理课堂上就能遍游全国。

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分析 篇9

著名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曾断言:“二十一世纪是旅游业的黄金时代”。随着我国旅游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同时在我国旅游业的竞争也会是更加激烈。在竞争的环境下,人力资源、知识、技能、创造力对旅游产业质量的决定作用日益凸现。这对旅游教育必将提出新的课题和更富挑战性的要求,更高层面上的人才竞争势必愈发激烈。因此,旅游院校的教育创新日益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

全球旅游教育名列前茅的国家有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瑞士,澳大利亚。那么我就以瑞士为代表进行介绍。

瑞士旅游教育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侧重旅游职业培训。

瑞士侧重于旅游,特别是酒店管理职业培训。瑞士酒店管理学校课程由低到高分为证书类、文凭类和学位类3 类。学位类的课程是最全面、最系统的课程,它分为学士和硕士课程。所以瑞士的旅游教育更加多元化。

瑞士旅游教育主要为饭店教育,同时瑞士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正规饭店教育的国家。瑞士的饭店教育由饭店协会创立。瑞士饭店协会(SHA)成立于1882年,是代表瑞士饭店业的官方组织。协会始终重视各个层面的培训,1893年,协会创建了瑞士洛桑饭店管理学校,随后,相继在全国建立了20多家培训饭店,以及仅使用德语授课的烹饪学校。后来又建立了里诺士和THUN等2所饭店学校。由此可见,行业协会在瑞士旅游职业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推动了旅游教育与研究。

瑞士旅游教育注重实践,为世界饭店业培养了大批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士。瑞士的饭店管理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办学目标面向国际。瑞士的旅游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是设校于瑞士,面向国内外,朝着国际旅游的水准发展。以洛桑为代表的瑞士旅馆学校,从师资队伍、办校方针、课程设置和学生来源,都不仅从瑞士一国出发,而是从旅游管

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努力办出国际标准来,以适应各国旅游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目前,瑞士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教育输出国之一。

第二、以店为校育人。店校合一是瑞士办校的一大特点,也是培养高质量的饭店管理人才的需要。课程设置既注重理论,更注重实践。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一段比例的理论课学习后,就在饭店内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比,前者所占的比例较小。学院课程设置包括三期专业课程和三期带薪实习,实习在瑞士酒店或餐厅进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三、注重继续教育。瑞士旅游饭店的普通教育,可以直接招收15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经过三四年教育后,可以成为一名技工。旅游饭店的中级管理人才,必须受过技工教育且在实际工作锻炼过1—2年才有被招收的资格;旅游饭店高级管理人才的招生,生源必须来自经过中级培训并在饭店的中级岗位上从事数年工作的人。因此,在想成为一名中高级管理人才,必须脱离实际工作岗位,返回学校进行回炉培训。瑞士的旅游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是举足轻重,相对而言,中国旅游管理专业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借鉴了瑞士以及各国的现金教育方式,同时也积极的开发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更适合中国学生的教育方法,中国旅游专业教学特点主要表现在:

1、严格生源的筛选

生源的优劣也是一个院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此,笔者并不提倡那种“选美”式的招生方式,我们需要的旅游行业工作人员是具备较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不需要只有外表没有内涵的员工。因此,我们要认真考察学生的职业适应性,看哪些学生适合从事旅游行业,哪些学生适合从事外敛式的经营管理工作,哪些学生适合从事内涵式的理论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采取以理论科研为主的教育模式和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2、重视提高学生外语水平

当今每个人都意识到外语的重要性,尤其是我国“入世”、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要求旅游院校在校生外语水平的近一步提高。对于多数非外语大学的旅游院校,推广双语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途径。

鼓励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参加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争取在大三下学期就通过六级考试,并在毕业之前初步掌握第二外语。

3、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入世”,如何调整教育目标和人才的素质结构,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要求,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熟悉世贸规则、懂得现代化经营管理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旅游教育战线的一大课题。

旅游院校教育应该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进入“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本义和宗旨,从国际旅游教育发展看,实用性强又是旅游教育的一大特色。这就要求旅游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生存的基本素质,更要培养学生从事旅游职业的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养成。

4、同时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结合为培养出适应旅游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旅游院校在学历教育上也要有所创新。

自从我国旅游业的全面开放以来,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应该有更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针对这一点,旅游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上应该有所创新。增加英语口语听力训练课、增加旅游电子商务课程、专业课采用双语授课等方式来增加学历的含金量。

因此,旅游院校在要求学生完成学业取得学位证的同时要求学生获得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5、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校外实习基地

针对当今旅游院校毕业生的素质不高,实践能力差,难以达到旅游企业用人要求的现状,旅游院校应该大力培养在校生的实践能力。对于那些资金不足难以拥有自主经营的酒店、旅行社的旅游院校,可以积极寻求与旅游企业的长期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也可以尝试设立公司性学院。

国外专门的酒店管理大专院校所采取的模式同样可供我们借鉴。有些院校要求学生在就读期间的一年加入到一家校方精心挑选的酒店实习,并要求酒店提供详实的实习计划。实习期间学员都只是被安排在一至两个部门内从事实际工作。期满都他们还要带着各自获得的经验回到课堂,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这样在实

习期间遇到的问题或知识的欠缺又使得他们在随后的学业当中去主动弥补或寻求答案。

6、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实现旅游教育与国际接轨

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最缺乏的是国际性的人才。国际性旅游人才指的不是那些持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的学生,而是指具有国际眼光和视野、了解国际最新知识和经验、具有国际交流和合作等全面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国际旅游市场需要的不是“学徒”,更不需要“学习型人才”,而是迫切渴望中高级管理人才。所以,我国旅游院校教育要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实现旅游教育与国际接轨。然而旅游教育国际化不只是简单地交换学生、教师,或者直接引进外国教材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旅游院校制定一整套包括教学计划交换、师生交流、资源共享在内的规划,才能真正实现旅游教育国际化。

以宁波城市学院为例,于瑞士教育进行对比,有不足但是也不乏有些亮。主要表现在:

从2008年开始宁波城市学院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将强校企合作,对旅游专业以“定单式”培养模式进行课程设置。先后推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撒个“定单式”培养专业,将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结构、技术能力以及思想理念等方面的需求融入到学生课程和日常教育中,为用人单位量身打造各类人才,服务赌坊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效益。

办学形式:

通过多次友好协商,城市学院与浙江开元旅业、宁波浙仑海外旅行社和宁波金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三大集团商定,在04、05、06级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和酒店管理模块中分别选拔一个班,学生经个人申请、笔试,并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面试后,分别编制成“金源班”“开元班”、“浙仑班”,进行全方位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定制教学计划,最后一年分别进入辞呈旅游景区、“浙仑”旅行社和“开元”饭店进行带薪实习,毕业后,经校企双方共同考核,直接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中高层储备人才。

“金源班”、“开元班”和“浙仑班”的学生管理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

学校侧重于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包括:成才教育、纪律教育和专业教育。企业侧重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间接管理,包括:爱岗敬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的教育等。

课程设置:

“金源班”、“开元班”和“浙仑班”由于培养方式有别于普通班,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是单独列支,在课程设置方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校内理论及时间教学。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四类;而是企业开设的课程。企业根据需要每学期委派中高层管理人员为学生讲授专题课,根据对人才的要求加大了时间教学的力度,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毕业后能及时胜任企业的的工作。

实践教学:

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分析 篇10

(1)课堂气氛热烈。沙盘课程体验性、参与性很强,沙盘本身又具有竞争对抗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基本杜绝上课睡觉玩手机的情况。并且学生在模拟运营过程中会主动提问寻求决绝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积极讨论,直至问题解决。课后学生经常主动留下继续完成工作,这样的场景在其他教学课程中很难看到。

(2)学生反馈良好。在对参与过该课程的学生进行的反馈调查中,超过95%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沙盘课程。并且多数学生主动提到该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真正的做到让学生爱上课堂。

(3)过程性考核更加全面评价学生能力。沙盘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考核,学生开始上课的时候即进入考核之中,课上的表现、团队协作能力、个人能力都将作为考核的评判标准,更加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表现。

四、结语

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分析 篇11

关键词:市场需求;旅游专业;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42-02

一、引言

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密不可分。旅游教育是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反过来,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内容与类型又影响着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方式,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市场需求决定了旅游专业建设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决定着旅游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根据旅游产业需求状况,如何加强专业建设,如何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彰显自己的特色,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我国旅游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定位不准确。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片面地将旅游业定性为能创造财富的朝阳产业,忽视了其对人类精神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旅游活动在提升人类精神境界中原本应扮演的重要角色,导致了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它最佳的发展轨迹。旅游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简单地将旅游教育定性为理论教育学科或以理论教学为主,忽略了旅游教学的本性要求——实践性,致使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过程中片面地强调培养学生的经济、管理理念,忽略了学生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以致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针对性差,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例如课程体系设计没有把培养学生未来获取职业岗位的能力作为重点,偏重于理论性或学术性而不是以职业为导向的相关技能培育,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与旅游行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2.人才培养难与市场需求对接。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应该首先把培养合格的普通劳动者作为己任,改变学校办学定位的偏差造成教育产品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其次,旅游教学严重滞后市场需求。旅游行业是实践性极强的行业,旅游教育应贴紧行业实际,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由于我国旅游教育起步较晚,旅游学科建设赶不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严重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与速度。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严重脱节,使旅游教育培养严重滞后于旅游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再次是旅游教育课程体系严重脱离人才培养的规格。现在旅游教育课程设计基本上是采用经济与管理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来配置,解释旅游行业的运行、本质与规律,严重忽略了旅游教育的独特性与实践性。

3.旅游行业和旅游院校结合不紧密。目前我国旅游院校与旅游行业的交流与合作,还停留在低水平层次上。不少院校关起门来办学,与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等联系很少。加上课程设计的学术性与理论性,这样从“学”方面造成了旅游教育与行业的实际需求严重背离与脱节。旅游教育与行业结合不紧密,一方面造成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与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不匹配,操作能力弱,与实际用人单位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师没有机会到旅游行业挂职锻炼,没有充足的行业实际从业经验,导致教师实践性专业素养不高,从“教”方面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不紧密。

三、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1.培养目标定位。旅游教育必须针对旅游行业需求,面对行业目标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需求来实施教学,设定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做出较准确合理的定位(见图1)。可以看出,旅游业所需要的旅游管理人才需求量,在旅游人才的四个层面中呈三角形格局,对服务操作与基层管理层面的人才需求量最多,逐级向上依次减少。

图1〓旅游人才培养层次与市场需求结构

这就要求不同层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具有针对性,即按市场需求、岗位分析来确立专业涵盖的就业目标岗位群进行合理定位。一般来说,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应该以培养“白领”阶层为主,侧重于管理与开发理论、技能和方法的教学与实践,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道路;旅游管理专科(包括高职)教育,应致力于旅游“灰领”阶层,偏重于高级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走“高级技能型”道路,要求在拿到学历证书的同时,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总体来说,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旅游开发、旅游企业管理理论和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听说能力,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旅游教育机构及旅行社、饭店、景区从事行政或技术管理、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规划及旅游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技能人才(见图2)。

图2〓旅游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群

2.培养目标实现路径分析。旅游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子系统。软件子系统又包括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学实施等几个子系统;硬件子系统包括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两个子系统。这些系统取决于专业方向的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定位,这两方面根源于市场需求,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顺利就业。在整个旅游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尤其是要注重与强调旅游教学的本质要求——实践性,建立与加强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的互动。通过与旅游行业互动可以了解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规格。了解行业要求的目的是为了使旅游教育有的放矢,培养出能够符合行业要求的学生,以期建立起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教学指导与行业顾问”关系,形成旅游教学与行业共生、主客体互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运行机制与模式,使旅游教育活动具有行业的适应性与岗位的针对性(见图3)。

图3〓基于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培养路径与客体互动

四、结语

旅游教育是职业性与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必须以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其中尤其是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十分重要,它统领着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育内容及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居于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地位。因此,应该根据地方旅游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学科优势,加强旅游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与分析,创建自己的特色教育,使旅游管理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Paul R.Fidgeon,Tourism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design:A time for consolidation and review,Tourism Management,2010,31(6):699-723.

[2]Maureen Ayikoru Reading Tourism Education——Neoliberalism Unveiled.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9,36(2):191–221.

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分析 篇12

一、优化师资力量建设

据资料显示, 近5年来, 我国中职学生激增64%, 但教师只增加20%, 有些学校的师生比高达1:33。远远不能达到教育部规定师生比1:18。职教师资数量缺口大, 水平不齐, 适合职校要求、熟悉专业、长于实践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因此,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讲, 相应提高教师的待遇, 吸引优秀的人才来投身职业教育, 造就胜任旅游专业素质人才培养任务的师资队伍, 一方面派教师到国外进修或到企业挂职;另一方面吸收旅游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进入旅游高等教育做兼职或指导教师, 补充教师力量。以将职业教育发展得更好为主要目标。

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强化实际操作能力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 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和考核应多在实训室或实习岗位上进行, 以“学会做”为标准, 在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 必须加强实践性环节,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而实践又为学习理论提供感性认识。应加强校内实践环节的仿真性, 从场所布置、设施设备、实操着装、职业语言、操作流程等方面都要尽量模仿行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使学生受到职业气氛的熏陶和感染, 增强其职业适应性。学校和老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比如,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比赛或者导游模拟大赛等等, 支持学生成立一些社团组织, 让学生自己在组织旅游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力度, 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顶岗实习, 实习前与旅游企业一起做好详细的实习计划, 对学生在实习中要了解的行业知识、要完成的能力目标、要掌握的行业技能等都要细化到岗位, 并应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 通过建立“校企一体”的时间教学平台, 使校内实训基地得到落实, 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 从而形成校内实训基地——校外产业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应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比如, 多使用案例教学法、现场模拟教学法等等。在有的旅游专业课程中。例如, 在讲导游相关课程的时候, 如有些历史建筑等等, 如果仅教师讲授, 学生听上去比较抽象, 所以就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有关的地方进行实地教学, 如此教学方法能够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目的, 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与实际结合起来,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设置切合实际课程及内容

旅游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在开设专业课程时, 应该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来设计和确定, 应重视教学内容是否切合实际, 同时又要具有预测性, 以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为主要依据。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 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 扩大教学信息量, 增强趣味性、直观性, 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 应根据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来设置课程内容,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以适应世界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改革的不断深化, 质量的不断提高, 中等职业教育已逐步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系发展。如何进一步发展旅游职业教育, 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培养出更多受旅游企业欢迎的人才, 带动旅游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既是旅游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急需研究的课题, 也是保证我国旅游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任务。

摘要:在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之下, 我国的中等旅游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了解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解决旅游教育和旅游企业之间供需错位的问题, 加快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对推进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和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学质量,中职教育,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姜建清.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上一篇:关于成语故事的优秀作文:亡羊补牢晚不下一篇:我能行写事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