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精选10篇)
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篇1
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二、对策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我采取了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行为.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向学生做了如下具体解释,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
[1] [2]
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篇2
一、学习状态的分析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 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 调查表明, 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 还像初中那样, 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 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制订计划, 坐等上课, 课前没有预习, 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 上课忙于记笔记, 没听到“门道”。
2 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剖析概念的内涵, 分析重点难点, 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 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 笔记记了一大本, 问题也有一大堆,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只是赶做作业, 乱套题型,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机械模仿, 死记硬背。
3不重视基础。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 但对难题很感兴趣, 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好高骛远, 重“量”轻“质”, 陷入题海。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 知识的深度、广度, 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二、对策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 还必须“会学”, 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1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行为。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 时间安排合理, 不慌不忙, 稳扎稳打, 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 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 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 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 要讲究质量, 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 上课看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 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 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 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 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通过反复阅读教材, 多方查阅有关资料, 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 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分析比较, 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 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 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 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 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 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 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 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 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 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2循序渐进, 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较小, 阅历有限, 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 有的同学贪多求快, 囫囵吞枣, 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 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 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 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 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 研究学科特点,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 只看书不做题不行, 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 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 又要能跳出来, 结合自身特点,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 但学习的四个环节 (预习、上课、整理、作业) 和一个步骤 (复习总结) 是少不了的。
4 加强辅导, 化解分化点
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篇3
一、学习状态的分析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的失败者,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學习主动权。表现在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讲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门道”。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些同学课上没能认真听讲,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有不能及时巩固 总结 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 法则 公式 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家点,白天无精打采,自己搞另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常是知道怎样做就算了,不去认真演算与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与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 方法新 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还是高初中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对策
高中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上述情况,我采取了以加强学法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收到一定的效果。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行为。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包括制定计划 课前自学 专心上课 及时复习 独立完成作业 解决疑难 系统小结合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计划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要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它不仅培养自学能力,而且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一定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课上重听老师讲课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重点,尽可能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自学过的同学更能专心听讲,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记下该记的而不是全部记下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遍将所学知识整理到笔记上,是对所学的新知识与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灵活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痛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没弄懂得要反复思考,必要时要问老师 和同学,经常出错的地方要反复强化,做适当的复习性练习,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的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的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内在的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的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与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较小,不少高中生易急躁,有的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想考几天冲刺,有的取得一点成就便洋洋得意,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说高中三年而非一年。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他们的基本功十分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方法
数学担负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很高。学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不行,对课本既要能钻进来又能跳出去。结合自己的特尔点,寻找自己的学习方法。华罗庚倡导的由薄到厚和又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不同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 上课 整理 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
4、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篇4
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
文 龙 君
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后,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从初中到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个过渡,而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这个过渡没有把握好,无论是从数学思维上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没有很好过渡,导致高中三年数学成绩都一直没办法提高。本文就这两大方面简单地分析如下。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
1.数学思维的肤浅性
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地去理解,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而对那些不具体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或过程去分析解决。在考试或做题时体现出总感觉会做,但又不能完全做对,似懂非懂的样子。
2.数学思维的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学生不知道用所学的数学概念、方法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对一些问题中的结论缺乏多角度的分析和判断,缺乏对自我思维进程的调控,从而造成障碍。体现出没有清晰的思路,总是在老师讲完后才恍然大悟。
3.数学思维定式的消极性
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总会用一些以前用过的但与此题毫无相关的知识点以及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自认为方法都没有错,但就是做不出来。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还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
1.被动学习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函数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
目前,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这两大方面,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能从这两大方面入手,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也能及时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改变学习方法。希望我的这篇文章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帮助。
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篇5
浙江省云和中学吴邱平
【摘要】 许多初中毕业生以优异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数学成绩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本文试从教材变化、教师教学方法、教师的情感态度、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寻找原因,并给出对策。
【关键词】 教材教法情感学法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笔者就高一新生数学成绩滑坡的原因及对策略述一些浅见。
1、高一学生进入学习数学的“困难期”,造成数学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
1.1初、高中教材的变化影响
初中教材往往内容通俗、具体,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题型少而且简单。对于不少定理没有严格的论证或以公理形式直接导出,从而避免了证明。另外,初中教材坡度小,直观性强,对于每个概念都配备大量的习题和练习;加之升学压力,教师多采用反复训练,机械重复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每一道题的求解而不是理解。但高一教材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集合、映射等近代数学知识;接下来是抽象性更强的集合运算问题、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提高了一个层次。而紧接着的数列知识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众多的符号、概念、严格的逻辑推理和论证中,一部分学生便渐渐找不到感觉。尽管近年来高中教材的难度有所下降;但由于高考的存在和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敢降低难度。
1.2 教学方法变化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 1
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1.3教师情感因素的原因
高一的老师多是高三循环下来或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高三循环下来的老教师,他们往往眼界过高,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之间用高三复习时的难度要求高一新生;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又对教材、教法不熟悉往往抓不住重点、难点。
教师教学中常常过分强调: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难点、重点,一旦学不好便会如何、如何的言论。以期望引起学生的重视,孰不知这反而加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倘若学不好便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又如部分老师在讲解习题时往往对之点评,有时会说:这题很简单,我想同学们能解决。而在学生问问题时又说“这么容易的题怎么能不会”,此时,即使老师能坐下来讲解,大多数学生无论懂与不懂也只有点头的份儿,以后更不要说再去问老师习题了。教师在作业的批改和课堂的提问以及课下的辅导等方面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刺痛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上进心。
1.4学生自身的原因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他们上课注意听讲,满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只是满足于课堂上听,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多数学生缺乏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害怕困难,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自己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过程。
不会科学的安排时间,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对于自己学习中的错误不愿积极主动的思考分析,从中难取经验教训。他们之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因为智力有缺陷而是他们缺乏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当这些学生升入高中后,高中数学多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论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培养,这让学生很不适应。再之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少,教师不能象初中那样细嚼慢喂,只能选取一些典型的习题讲解,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勤于思考,善于归纳。而高一的新生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一时不能适应,等到发现时,已落后与人!
2、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避免成绩滑坡的对策
高中数学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针对调查分析中出现的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2.1注重初、高中数学内容的迁移与推广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而引入坐标定义法。
2.2注重初、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过渡。
如果说初中数学内容的简单性决定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单纯性,那么高中数学的复杂性就需要教师更加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首先,注意加强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转化能力。把一个复杂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其次,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形成网络。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由厚到薄”。再次,拓宽吸收知识的途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源泉。而事实上,由于时间的局限,老师讲课的内容是有很的,无限的知识探索和掌握还是靠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自学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另外,在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开始教师列出自学指导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怎样读,怎样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教师逐步放手,学生逐步提高;“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做好“红笔”订正,这样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2.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如何,严重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的优劣。良好的听课效率主要来源于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以及及时总结、独立作业、质疑解难和课外练习等几个方面。
制订计划以明确学习的目的,合理安排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推动学生积极向上,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合实际不可好高骛远。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如果把香蕉放在猴子无论如何努力也抓不到的地方,则猴子经过努力后就会放弃,再也不会去抓。但如果放在一个它努力一下即可抓到的地方,那么下一次稍稍提高一点则它会进一步寻找解决的办法。因而,计划不可过高,它应是台阶式的逐步提升。
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发现重点,难点,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就会把问题有针对性地放在课堂上解决。
专心听课就是在听课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努力使自己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上课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参与,随时记下课堂中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悟或创新。
独立作业、质疑解难,就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此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集中整理在自己的记错本上以便及时拿出来复习。
总结和课外练习是必须的,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梳理知识体系,通过分析,类比,概括,提炼以达到知识的升华。而课外习题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训练不在于多寡而在于做题的质量,在于它是否能检查你所学的知识。做题后一定要进行‘反思’,即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思路,本题的思想和解法在解决其他问题时是否可用等。通过这样不断的积累就会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4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协作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讲出了一种好的师生关系带来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师们早已熟知的古理。这说明,无论古今,生亲师,才有可能学好“道”;师爱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对于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充分创造机会主动接触他们,多给他们温暖和亲情,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打动和感染每一位数学差生,消除数学差生对数学教师敬而远之的心理。只有和他们融成一片他们才会主动和你交流,才能向你道出数学学习中的困惑。这样,你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必须善于抓住数学差生的每一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概念的叙述、一个简单习题的正确求解,都要及时给予的表扬和鼓励,以唤醒他们的自信、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因而在与学生的交流
中绝对不能有伤害学生自信心,打击学生上进心的言行。一个简单的表扬、一个真诚的鼓舞或者一个赞许的目光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学好数学的契机。在课堂提问过程,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为他们设计好台阶,先鼓励他们正确的部分以及探索的精神和勇气,再指出不足;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要尽一切可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并加以指导。教学中积极钻研、兼容并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比较好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程亚焕数学教学观与数学差生数学教育学报2001.10
[2]张英浅谈中学数学差生的转化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2004.3
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篇6
一、研究的背景与成因
(一)研究背景
1、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却出现了相对严重的态势。这实在令人费解,迫人深究。尤其是对于我们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在推行新课程理念与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尚处在摸索阶段,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还处于浅层次上,还没能将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高度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由于我校处于工业区附近,大部分的留守子女以及外来人员子女都到我校就学。他们在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数学学习成绩提前两极分化,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应对的方法与策略呢?
为此,我确定了以“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作为研究课题。
2、研究的必要性
开展“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整体需要,也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我们的教学任务繁重、研究时间少,同时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等原因的影响,对新课程、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片面性,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低、课堂目标不能很好达成、教学质量低的现象。所以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观念、外化为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是我们整体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3、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通过研究可以让我们认识小学数学学习出现分化这一现象的本质和原因。(2)、研究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方式、途径、后果和整个过程,分析各种因素产生的根源和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学习分化的途径以及整个过程。
(3)、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策略,从而缓解小学数学两极分化。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学生个性的差异。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是给优秀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实际收效并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
2、认知差异。教师在课堂上不科学实施分层教学,课后也没能及时辅导,学困生与学优生距离也将越拉越大。
3、教学评价差异。在应试教育时期,由于教学评价单一,大家习惯于用考试分数这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发展,有的只用一张试卷来检测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优生和学困生就因一张试卷而产生了。
4、家庭教育的差异。农村、外来务工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目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责任感,不能给予孩子最起码的家庭学习氛围。还有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文化求知的价值和人生价值观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过早地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小小年纪就成为了老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差生”。
二、课题的理解与研究假设
1、对课题的理解
两极分化中的关键词为“两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可将其解释为两个极端,延伸结合到我们教学来说,一个极端为优秀,即优生;另一个极端为学困生,即差生。其次,优生与差生是相对而言的概念。在班级中,两极分化刚产生时,优生占少数,差生也占少数,而既不是优生又不是差生的人数占绝大多数。只有当两极分化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时,不仅差生的数量有变化,而且,差生与优生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就是两极分化。而两极分化又是一个比较客观的现象,因为学生之间肯定是存在差异的,肯定是不平衡的,但是两极分化确实不应该扩大。从心理学上来说,正常情况下的差异应该符合正态分布。教育理论表明,在正确或正常的教育下,学生的学业成绩应该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状态。如果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情况,那是不正常的,需要在教学和教育上找原因。
2、课题的研究假设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了,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但是,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如果能通过对我们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找到突破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进行针对性改革,以达到减缓学习的两极分化,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学困生解“困”,使每一个孩子在知识技能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让我们每一位孩子爱上数学,走出两极分化的枷锁,让每个孩子都争当学习的主人。
三、课题预设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制定本课题目标:
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
2、探讨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主客观因素,并由此改进教学过程与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
四、课题研究内容与策略
(一)关注学生,减少两极分化
1、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
素质教育提出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争取人人学有所成。因此我们要从分析学生基础开始入手,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每一个学生在基础上找回学习的自信。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且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一些生活情境,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我们设计的趣味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关注身边的每一位孩子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在不同层次上都会有发展,在不同方面都会有各自的才能,别让自己的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二)、改进教学方法,缓减两极分化
1、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要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
2、调动学生思维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践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条件。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们要学会创设情境,学会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跟着提高。
3、提高小组合作,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优等生凭借敏捷的思维在小组中充当着核心人物,而那些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学困生,只能在边上默默无语。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分工小组成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学困生也学有所获。
(三)、完善教学评价,从新认识两极分化
1、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多元评价 教师衡量学生智能的标准不能太单一。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有些学生可能语言智能不突出,但运动智能非常出色,有些学生可能数理逻辑智能不突出,但音乐智能非常出色。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语文、数学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从多种角度、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学生。
2、评价要因人而异,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
(四)改善学习环境,驱除两极分化
1、用爱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学生到学校不仅是要学习文化知识,他们还有多种需要,包括情感交流的需要,特别是留守子女、外来务工子女和家庭环境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要给予他们特别的爱,要帮助和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在校内,班级里为他们营造愉快的氛围,在学习方法上多给予指导。促使他们在班集体中建立自信,找到温暖的感觉。
2、家校互动,还孩子一个愉快的环境
学校和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两个重要环境。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环境尤为重要。留守子女家长有的长期外出打工,有的因文化程度太低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在家庭管理上过分的放任自流……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教师也要积极的采取措施,力所能及的要家长改变一些教育观念: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多关注孩子的成长。还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
六、课题的研究步骤
教师遵循新大纲和新教材的教学进程,从容易到稍难,从笼统到细致一步一个脚印,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
1、准备阶段
内容:确定具体的实验对象,联系相关的学科教师予以帮助,请教育骨干对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制定出简单的实验构想。
2、实施阶段 第一实验阶段
(1)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调查,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阶段研究总结及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3、总结阶段
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案例及课题研究总报告。
七、研究成果形式
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篇7
【原因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 难度增大.因此有少部分高一新生无法适应.表现在上课都听懂, 但作业不会做;或即使做出来, 老师批改后才知道有多处错误, 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听就懂, 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
【应对方法】 (一) 从“教法”方面想办法
1.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第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第二, 改变观念, 因材施教.第三,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用爱心、细心、耐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水平, 加强责任心.
3.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像蜜蜂“采蜜式”的学习, 经过消化咀嚼, 使知识积少成多.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无穷乐趣, 并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4.教会学生学习, 在解题上正确引导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 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 把知识串成线, 做到书由厚读薄, 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 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二) 从“学法”方面找出路
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 老师是外因, 是变化的条件, 学生才是内因, 才是变化的根据.要学好数学, 学会解数学题, 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生的“学法”上找出路,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听懂课, 不会解题”的问题. 1.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在时间上要挤和钻, 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勤学好问, 虚心向老师请教, 向同学学习, 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 3.牢牢抓住听课这一重要环节, 真正听懂课 ; 4.课堂、课后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养成自觉复习的好习惯.
【原因二】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数学的不同要求所致.
【应对方法】 应让学生认清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 知识的深度、广度, 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如二次函数, 参变量问题, 三角公式的运用, 空间与平面, 实际应用问题等, 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 需要在高中学习中, 查缺补漏, 否则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教学, 帮助学生体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的区别, 多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 鼓励思考, 让学生在做中学, 发展健全的人格.
【原因三】心理上, 感觉上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所高中的学生来自多所初中, 原来的尖子, 现在不可能都是尖子.从初中到高中, 学习的难度系数不一样了, 在小学可以得双百, 在初中得双百就难了, 到高中就更难, 有些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调适能力较差, 到了新环境, 常因一些琐事而焦虑, 造成精力流失.
【应对方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 认识产生行动, 行动决定结果.认识上的偏差就会产生行动上的错位, 行动上的错位必然不会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 我们教师应重点帮助学生澄清关于数学基础不好会影响高中学习等问题, 使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与困难.
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篇8
原因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增大。因此有少部分高一新生无法适应。表现在上课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或即使做出来,老师批改后才知道有多处错误,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应对方法(一)从“教法”方面想办法
1、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第二,改变观念,因材施教。第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用爱心、细心、耐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水平,加强责任心。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像蜜蜂“采蜜式”的学习,经过消化咀嚼,使知识积少成多。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无穷乐趣,并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4、教会学生学习,在解题上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二)从“学法”方面找出路
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才是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要学好数学,学会解数学题,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学法”上找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问题。1、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2、勤学好问,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3、牢牢抓住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听懂课;4、课堂、课后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觉复习的好习惯。
原因二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数学的不同要求所致。
应对方法应让学生认清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如二次函数,参变量问题,三角公式的运用,空间与平面,实际应用问题等,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需要在高中学习中,查缺补漏,否则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体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的区别,多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鼓励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发展健全的人格。
原因三心理上,感觉上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所高中的学生来自多所初中,原来的尖子,现在不可能都是尖子。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难度系数不一样了,在小学可以得双百。在初中得双百就难了,到高中就更难,有些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调适能力较差,到了新环境,常因一些琐事而焦虑,造成精力流失。
应对方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认识产生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认识上的偏差就会产生行动上的错位,行动上的错位必然不会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应重点帮助学生澄清关于数学基础不好会影响高中学习等问题,使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与困难。
《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终身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孔子的弟子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借此劝勉高中的学子们,数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对于人的素质和自我修养的形成是不可替代的,作为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篇9
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开展“新课程实施中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是新课程改革强力推进、健康发展的总体需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无疑对数学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课改强调变革学习方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但如果“探究学习”活动组织不好,就会造成能力强的学生愿意去探究,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他们往往会成为课堂学习的旁观者,若教师对此类现象关注不够,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会成为“学困生”,并有可能在班级中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我们开展新课程实施中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对推进新课程改革、构筑和谐师生关系意义重大。
2、开展“新课程实施中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是我们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整体需要。在广大农村学校,一方面由于编制紧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研究时间较少,另一方面因为教师往往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等原因的影响,对新课程、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肤浅化、操作上的形式化,课堂教学看似气氛热烈、学生看似积极主动,但实质上并未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极有可能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产生。所以,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观念、外化为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也是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整体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开展“新课程实施中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需要。当前,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的片面、肤浅,使教师在数学的认识结构、教学方法、学生的活动组织等方面发生了认知上的偏差,教学过程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较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教学质量低迷等现象,教师亦深感此状况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他们渴求一个既能实实在在发展自己,又能实实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
本课题正是从以上背景出发提出的,它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目标,对新课程实施中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展开研究,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也有助于我校已有的“构建成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体系”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二、对课题的基本认识
1、教学有效的内涵。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有效果,是指对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有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高,教学效率 = 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100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2、两极分化。首先,两极分化中的关键词为“两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可将其解释为两个极端,延伸结合到我们教学来说,一个极端为优秀,即优生;另一个极端为学困生,即差生。其次,优生与差生是相对而言的概念。在班级中,两极分化刚产生时,优生占少数,差生也占少数,而既不是优生又不是差生的人数占绝大多数。只有当两极分化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时,不仅差生的数量有变化,而且,差生与优生质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就是两极分化。
三、研究现状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同时,自主探索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原来就差的知识基础也成了他们参与探索的障碍。这样,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是给优秀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实际收效并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认知差异。实施新课程以后,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多了,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结果优生学习效果更好、更优,则学困生因其探究意识不强、探究能力欠缺,在交流中的获益也就很少,致使他们的学习效果更差、学习过程更困难。同时,若教师在课堂上不科学实施分层教学,课后也没能及时辅后,学生困生与学优生距离也将越拉越大。3、关注差异。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指导教学的思路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关注重点的发生了变化。她们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关注的是师生互动中的新问题。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学生提出问题的挑战,于是就无暇按传统方式给学困生以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再就是在练习设计中过多考虑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性、综合性,而减少了基础性的练习,这些也不利于学困生的发展,学困生最基本的“双基”就无法得到应有的训练落实。、教学评价差异。在应试教育时期,由于教学评价单一,大家习惯于用考试分数这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发展,有的只用一张试卷来检测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优生和学困生就因一张试卷产生了。
5、家庭教育的差异。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目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责任感,不能给予孩子最起码的家庭学习氛围。如有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有的父母沉迷于搓麻将等。又如有的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无法辅导子女学习等。还有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文化求知的价值和人生价值观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严重的过早地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小小年纪就成为了老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差生”。
四、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组织实验教师围绕课题进行学习、思考、研究与实践,寻求解决两极分化的原因及有效对策。、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两极分化问题的解决,实验总结出小学数学有效学习的点滴经验,为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搭石铺路。
五、课题研究实施思路
(一)可行性分析
“新课程实施中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在我校的实施,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在学校现有的 14 名数学实验教师中,已认定的各级骨干教师 4 名,其中省级骨干教师一名,县级骨干教师 2 名,小学高级教师 13 名,平均年龄在 30 岁左右,她们有能力和精力去潜心研究课题。同时,我校地处三峡坝上库首,是镇中心小学,易于与周边各课改名校、兄弟学校进行联片教研,有良好的亚环境。
(二)研究对策、关注学困生,减少两极分化。
(1)、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数学。
(2)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中,在设计教学情境的内容选择上做到紧贴生活、从身边找素材,让生活体验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帮手。
(3)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教师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要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2、注重学法指导,减少两极分化。
正确领会《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学中做到知识与技能、技艺有机结合,同步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正确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实践,让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去。3、多元评价,减少两极分化。
(1)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多元评价。
(2)坚持内容分层要求,多元解答,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3)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以激励评价为主,鼓励学生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提出缺点和不足。、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提升家长的素质,减少两极分化。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分析法:采取问卷方法调查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效果反馈。(例如:“两极分化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前期调查表附后)2、经验总结法: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实施情况作好记载,写出相应的总结材料,以点带面。、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通过学情调查分析、教学方法、手段、练习的设计分层教学等途径进行课题研究。、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地实施。
七、课题的实施保证、学术保障:课题负责人向长春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长期坚持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和指导科研活动。课题组副组长宋文窍、王卫华为县、省级骨干教师。同时,该课题由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数学教研员邓梅老师为我校的课题研究进行宏观指导,学校也聘请了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退休教师、教研室原主任、资深教研员龙墀同志为教科研顾问。2、组织保障:使研究顺利进行,该课题设立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等三种层面的组织形式,以保障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高效益。、时间保障: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她们年青,热情高,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4、经费保障:县教研室、镇中心学校、学校等十分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保证资料、科研经费的正常供给。
八、研究步骤、准备阶段(2010 年 5 月—— 2010 年 9 月)(1)理论培训,学习提高认识。
(2)学习课题“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总方案。讨论、初拟实验方案。
(3)讨论、修定实验方案,明确课题分工,分层制定实验计划。2、第一实验阶段(2010 年 9 月—— 2010 年 11 月)
(1)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调查,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课题组交流、研讨。
(3)课题阶段研究总结及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3、第二实验阶段(2010 年 11 月—— 2011 年 7 月)(1)课题组交流、研讨。
(2)在第一实验研究基础上扎实进行实践性研究,形成阶段性成果。4、课题深化、总结阶段(2011 年 8 月—— 2011 年 11 月)(1)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2)撰写论文、案例及课题研究总报告。(3)申请专家组结题验收。
九、预期成果、文本及声像类成果(1)、研究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个案等。(2)、课例光盘。2、实践类成果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得以提高,两极分化现象有效控制。(2)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附:“新课程实施中两极分化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前期调查表 实验学校:茅坪小学实验教师:调查班级:调查时间: 两极分化基本情况
优生的情况 人数及其成因综述
学困生情况 成因分析
思想因素
心理因素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智力能力
家庭
新旧教材内容 人数及综述
无效帮辅个案 记录自己对个别或部分典型“学困生”无效帮辅的实例(要真实、典型)反思 对策 分析原因:
影响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篇10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
4。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推荐阅读:
藏族高中生数学成绩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09-06
高中英语模块学业成绩评价的探索与反思07-04
数学与高中物理的联系10-18
高中数学的预设与生成05-23
高中物理与数学的衔接10-07
国外的高中毕业成绩单08-29
以成绩为话题的高中作文09-23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05-15
例谈数字化与高中数学融合的教学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