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精选10篇)
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1
当前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缺乏统一认识
当前,全省各地对休闲农业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叫法五花八门,完全没有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之中。休闲农业是我国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进行实践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但是由于各地政府和民众在认识上还比较肤浅,主管部门在开发中仅停留在观光、旅游方面,而忽视了立足之本“生态农业”,形成了本末倒置,未能形成可持续的发展。
二、政府缺乏资金扶持力度
应该说,发展休闲农业,不管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软件环境方面的专业服务人才引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例如搞好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也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各级政府对休闲农业的扶持资金和政策不到位,而经营者缺乏相应的融资渠道,使得休闲农业发展多为规模小、品牌单
一、档次低,而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较少,多数休闲农业区设施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吸引力,招商引资困难。因此,资金缺乏制约着休闲农业的发展。
三、缺乏立项前的调研
近年来,有些地方发展休闲农业有点急功冒进的作法,由于休闲农业在发展经济、增加当地收入方面的作用,一些地区的领导、经营者和农户完全不做市场调查,对于客源的类型、客源的分布、市场的规模、客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完全不了解,看到别的地方休闲农业搞得很红火,就一厢情愿地利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盲目发展休闲农业。其结果可想而知,游客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最终导致休闲农业区门可罗雀。所以,发展休闲农业应该尊重客观规律,应该说休闲农业是根基在于农业经营,它的特色是农业与旅游业二者的结合?然而,有些地方的休闲农业主管机构或经营主体脱离本地的实际情况,大搞工程建设,休闲农业的人工化痕迹明显,我们可称之为人造休闲农业,违背了休闲农业的原生态特征,可谓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事实上,发展休闲农业应立足于本地的实际情况,发掘本地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
四、项目雷同,缺乏特色
当前,经营休闲农业的企业名目繁多,如有的叫生态农业园,有的称观光农业园,还有的叫农业科技园等等。但总体而言,休闲农业产品单一,缺乏精品,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难以提高重游率。每个观光农业园的模式和格局都大同小异,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要么是进行瓜果采摘,吃吃农家饭,要么是挖几个池塘,供游人垂钓。一些休闲农业经营者都是利用现有的池塘、果园、农田、养殖场,稍加装修和美化,再建几个人工景观,这样就把休闲农业搞起来了。正是由于经营者的简单想法和投入的低成本和回报的高利润,使得休闲农业遍地开花,模式雷同。这种休闲农业就是典型的低层次开发,产品没有品位和特色,许多项目都是由生产性项目改造为观光农园,项目功能单一,缺乏创新与特色,尤其是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娱乐活动较少,对本地的民俗、文化内涵开发不充分,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缺乏吸引力。同时还存在投资少、规模小,地区分布较分散等问题,且大多数景点都分布在偏僻的乡村。此外,部分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水、电、通信设施不配套,卫生条件和城市相比相差甚远,它也不可能使游客印象深刻而再次光临。
五、缺少对农民利益的兼顾
休闲农业的开发本身是为了更好建设新农村,但由于缺少对农民利益的充分尊重,利益主要集中在政府或开发商手中,在开发过程中矛盾突出,土地流转问题、合作方式问题、农民就业问题等矛盾日益突出。另外缺少对农民专业技术的培训,农民的现代服务意识和技能较差。而且休闲农业旅游点地处农村,相关方面在开办之前及开办之后对农民进行指导、管理或规范工作都做得不够,从而影响了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
六、缺乏宣传促销力度
休闲农业在整个宣传策略上,还缺乏重点突出、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在宣传手段上,也没能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游客只对一些大型的、较成熟的休闲农业旅游点有所了解,对其它小型休闲农业旅游点的情况则知之甚少。
七、缺乏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引导
当前,全省发展休闲农业的热情高涨,但是,许多地方政府对涉及休闲农业的政策法规,例如税收、用地、贷款、工商管理、食品卫生、安全保证等,却并不健全明朗,尤其是没有制定一套全省性的休闲农业行业管理标准。而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横跨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领域,其经营管理涉及农业、旅游、工商、环保、质检以及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导致其管理也是政出多门。所以,从休闲农业的注册登记、农业生产、旅游管理、总体规划、监督检查以及环境保护和治安管理等方面看,迫切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发挥政府的经济调控职能,培育规范的休闲农业市场,引导休闲农业的发展,避免客观上存在的谁都管,可又谁都不管的混乱局面。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政策法规不明朗甚至缺位的情况下,政府对休闲农业的管理也就陷入僵局,这也难以保证休闲农业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由于休闲农业是伴随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也带来了我国休闲农业出现了发展无序、建设重复、市场混乱问题,以及缺乏必要的规划论证和宏观管理。总而言之,管理体制不顺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最大的障碍和问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2
1.1 生产组织定位
在稳定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上, 以市场为导向,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组织引导农户联合起来进入市场, 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组织方式管理大米行业, 把种植业、收购、贮藏、加工等集中化、企业化、规范化, 实施全程标准化经营,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兴起的民间、民营、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沟通信息、监管生产及加工质量、平衡各方面经济利益、协调与环境中各种关系的重任。龙头企业牵头, 银行、交通、运输、工商、税务、农残检测、技术监督、生产资料等部门制定各种章程和品牌的标准。
1.2 优质品牌定位
优质从狭义上讲, 主要是品种自身所具有的优质特性或是优质品种培育出来的品牌。从广义上讲, 除产品特性外, 优质食品还包括营养品质、卫生标准和加工包装及灌溉用水等自然条件, 起决定作用的是选择和栽培优质品种。
1.3 生产技术定位
真正的优质大米, 除特殊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及灌溉用水等自然条件外, 还包括营养品质、卫生标准和加工包装问题[2,3]。另一个起决定作用的是选择优质品种、推广无公害、绿色食品栽培技术和加工包装技术。因此, 生产技术的定位要把为人类生存提供粮食, 过渡到为人们的健康提供营养的基础上, 向市场提供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2 品牌农业存在的问题
品牌农业是指通过相关质量标准体系认证, 取得商标的注册权, 具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和消费者的忠诚度, 拥有较强的市场销售能力以及较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农业。目前品牌农业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品牌意识不强, 缺乏竞争优势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部分虽已具备一定名气的农产品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这种有名无牌的现象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和价格的形成, 同时也制约着规模的扩大。产品缺乏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包装和统一的质量标准, 造成其价格不高, 缺乏市场竞争力, 市场销售也完全受控于他人, 从而难以形成产地市场的价格。
2.2 规模小经济效益低, 市场开拓宣传不利
开发和产业化工作没有开展理顺, 虽然也具备了一定规模且品质好, 但规模还小, 只能自给有余, 外销不足, 流通不畅, 经济效益不高。由于广告宣传力度不够, 市场开拓也不到位, 使有些产品“藏在深闺人未识”, 虽质量优良, 但没有销量, 品牌的效应没有发挥出来。
2.3 技术含量偏低, 转化增值能力弱
品牌农业应包含的标准化、科学化、人性化以及绿色无公害、健康安全等现代经营理念尚未完全确立, 品牌多, 精品少, 一些品牌规模小或产量少, 使品牌农业的技术含量仅仅处在较低的水平[4]。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少, 规模小, 转化增值能力很低, 不仅使得品牌农业多局限在农产品上,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发展, 长此以往, 品牌农业支撑将显得很脆弱。
3 加快品牌农业发展的建议
3.1 树立品牌意识
积极培育农业品牌, 树立注册品牌思想,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由注重生产向生产流通并重转变, 由注重速度向速度效益转变, 由注重行政命令向引导示范转变, 真正跳出农业抓农业, 以举办科技大集、发放光盘等形式抓产品的宣传, 通过市场的开拓来开创自己的品牌, 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真正实现培育品牌, 兴起产业, 发展经济, 使农民增收致富[5]。
3.2 发挥品牌效应
发展品牌农业, 开拓市场是关键。依靠优特开拓市场, 依靠品牌占领市场, 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 可从国内外引进推广名优品种。同时要注意树立全局观念, 做到一种产品, 一个品牌, 避免农产品注册商标过多过乱, 从而实现共同开拓市场、合力占领市场、发挥品牌规模效应的目的。在创新品牌的同时把已有的牌子推出去, 逐渐做到让市场接受, 让消费者喜爱。消费者满意, 产品就有市场, 才能成为名牌产品, 产生品牌效应, 使农民增收致富, 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建设生产示范基地
基地建设是品牌农业发展的基础以及优质农产品生产的核心, 因此必须加大基地建设力度, 实现种植区域化、加工产业化的合理布局。应根据要求和规模, 加快结构调整, 突出地方特色, 加快培育和建设有龙头企业带动的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以“面向市场、技术依托、重点突破、形成产业、综合发展”的工作思路, 争取依托市场创品牌, 围绕品牌创特色, 形成特色基地。要根据每个农作物制定的标准化进行研制和生产, 提升产业组织化、品牌化水平, 依靠典型引路, 率先示范, 辐射周边地区, 以拉动经济增长。
3.4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品牌农业的发展, 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含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农产品以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品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对生产的发展和前景也至关重要。发展品牌农业就是要把技术进步摆到特别突出的位置, 推广科教兴农, 创造名牌产品, 提高品牌农业的科技含量。在稳定农业科技队伍的基础上, 建立起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推广新体系。
3.5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是品牌农业的重要载体, 是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机对接的纽带, 是有效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支撑与保证, 同时也是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组织形式。发展品牌农业, 振兴农业农村经济, 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要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加强政策扶持, 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的龙头企业[6]。凡是有市场、有前景, 对农业的发展有带动力的企业就给予支持, 使其更好地走下去, 促进品牌农业的发展。
3.6 政府保驾护航
品牌农业的发展是在一个稳定的社会和生产环境中逐渐壮大的。首先是农民对土地承包的稳定性, 科技部门向农民提供技术的连续性, 企业订单收购的可靠性, 银行提供贷款的及时性, 生产资料供应的防伪性等核心问题, 需要政府有硬件规范环境, 为品牌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论述了品牌农业生产的组织定位、品牌定位及生产技术定位。分析了品牌农业存在的问题:品牌意识不强, 缺乏竞争优势;规模小经济效益低, 市场开拓宣传不利;技术含量偏低, 转化增值能力弱。提出了发展建议, 即:树立品牌意识、发挥品牌效应、建设生产示范基地、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政府保驾护航。
关键词:品牌农业,定位,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孙强, 张三元, 张俊国, 等.中国绿色食品的特色及其开发战略[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3) :360-361, 365.
[2]张朝辉.浅谈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8 (27) :80.
[3]韩俊, 罗丹, 谢扬.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建议[J].科学决策, 2005 (5) :19-21.
[4]倪桃香.浅析有机水稻的发展前景[J].上海农业科技, 2011 (3) :26, 33.
[5]赵爱鸿.青岛市发展品牌农业的做法及成效[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1 (2) :31-32.
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3
目前,国家对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在即,期刊市场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农牧3刊的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期刊的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找出农业期刊生存发展的新出路,是当前农业期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农业类期刊存在的问题
受体制、地域、市场环境影响。内蒙古地处边疆,经济落后,文化氛围较差,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一味延续“等、靠、要”的老一套办刊思路,仅靠国家财政拨款来维持生存,依赖性过强,且经费紧张,没有积累。受制于国家对报刊政策的调整,在期刊细分市场上经不起风浪,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领导班子不健全,缺乏创新精神。几经期刊改革,农业期刊生存环境恶化,逐渐淡化为“三农三牧”服务宗旨,成为主办单位的累赘。《现代农业》等3本杂志划归农牧业科学院主办以来,一直在等待改革中原地踱步。6年来,杂志社班子不健全,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在改革中继续观望,从而坐失了市场发展的最佳时机。
办刊经费紧张,职工素质有待提高。多年来,办刊经费不足一直是农业期刊面临的最大难题。没有经费,刊物质量难以提高,发行量跟不上,广告自然难以承揽,创收渠道狭窄,办刊陷入了难以维持的恶性循环之中。因为经费紧张,编辑人员除了继续教育培训外,几乎很少有出去参加学习培训、交流办刊经验、更新知识的机会,造成了编辑人员闭目塞听,专业知识贫乏。不能学习到先进的办刊理念,也不能及时领会国家行业指导性政策精神,自然也跟不上办刊形势,办刊理念陈旧,难以突破陈规,谋求发展。
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农业期刊是公益性杂志,其行业性质决定了其发展空间有限,除了同类期刊间竞争激烈,还要受网络、电子出版物及多媒体的冲击,如果不是专业技术人员评定职称及学术交流的需要,农业期刊可能真的要被淘汰。
上述这些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影响期刊生存的重要因素。
发展思路及对策
农业期刊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在这些主客观难题的背后如何突破办刊颈瓶,才是农业期刊适应市场,以不变应万变的生存发展之道。
加强班子建设,打造合力团队。 在生产关系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根据杂志社办刊工作需要尽快完成单位的合并整合,成立社务会,建立健全班子工作职能,使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各部门间要互相支持,团结协作,才能形成合力,最大效率发挥班子潜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加强内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传统的“大锅饭”显然已经不适合杂志社的健康发展,应该适应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对外竞争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这就要求办刊工作者要学习和理解市场大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懂得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对内也要有竞争,部门间、同事间既要互相支持,也要在工作技能、业务学习以及经济创收等方面相互竞争,这样才能培养职工的竞争意识,形成积极进取,紧张有序的工作氛围,才能进一步增强杂志社期刊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努力提高办刊质量,打造期刊精品。杂志社最根本的任务是办好杂志,其它各项工作也要围绕杂志的出版发行而展开,所以,刊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杂志社能否生存和发展。现在我们办刊还存诸多问题,说明我们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还不够强,还存在着得过且过的惰性思想。因此,杂志社要注重学习,紧跟形势,学习各家期刊之长,补已之短,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努力找出且实可行的办刊新路子。
加强学习,紧跟形势。要充分调动编辑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努力创造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的学习型集体,还要积极筹措经费走出去参加各种与业务相关的培训班及研讨会,使员工能在学习中拓宽工作思路,开阔眼界,学习到中国乃至世界上先进的办刊模式和经营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不至于落伍,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才能进一步发挥个人的潜能和智慧,为杂志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依托现有资源,内联外挂,实行多种经营。当前,农业杂志社的根本出路就是改革创新,自强自立,实现自养,也就是保生存、求发展。首先,要利用自身资源,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渠道。既要遵守国家的办刊政策,适应形势的需要,提高刊物质量,又要开放搞活,找出適合杂志社生存发展的新路子。
其次,农牧业杂志社有3本杂志,要适应形势,不断巩固扩大作者、读者群。想方设法提高刊物质量,扩大影响力,打造精品期刊,单位要给政策、给机会,不断扶持使其发展壮大。对有一定影响,市场前景较好的杂志,要采取相对灵活的经营方式,比如:联合办刊,挂靠办刊,或成为行业专刊,根据需要发展合作,实现自养,这样既可以降低办刊成本,也实现刊物价值。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刊物,要充分利用其特点,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在经济上给予资助,不仅杂志要办,还要办出特色。
再次,办刊工作还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杂志和读者的关系,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杂志社和主办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处理好前两者的关系,就是要办好刊物,满足读者的需要;编辑工作就是要加强和作者的联系和沟通,全心全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第三个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杂志社既要接受他们的领导,又要在上级主管单位的领导下做好工作,加强与有关领导的沟通,理顺各层面的关系,为杂志社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杂志社)
责任编辑:邰山虎
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4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如何指导农业生产,农民的生产经营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
。近几年在我市悄然兴起的订单农业,以订单为纽带,把农户、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和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我市订单农业发展现状
所谓订单农业,也称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按照与客户签定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我市的订单农业是近几年在面向市场需求,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为有效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针对性,全市各级和广大农民纷纷把订单农业作为加快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来抓,订单农业范围不断扩大,由最初的仅局限于良种繁育拓展到现在的育种、蔬菜、粮食、果品、畜牧等10多个产业;订单农业规模迅速膨胀,据各镇(处)自报统计,2006年,全市合同种植面积由上年的5.05万亩发展到8.68万亩,合同养猪由4.06万头发展到15.58万头,合同养鸡由1692万只发展到2075万只;订单农业效益稳步提高,预计今年全市订单农业总收入可达1482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45.7%。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订单农业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依托加工企业型。这是我市订单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涉及到种植、养殖等各个领域,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了稳定原料供应,与村级经济组织或农户签定生产合同。如**镇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培育起20多家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共带动全镇发展订单蔬菜1.8万多亩。
二是依托科研部门型。这种订单农业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繁种制种领域,合同履约率相对较高,经济效益也比较稳定。如市花生办公室与省花生研究所签订的花生新品种繁育合同,由花生研究所提供良种,在我市发展花生育种面积2000亩,生产的花生种以高于市场价15%的价格回收。
三是依托中介服务组织型。主要是充分发挥中介服务组织和农产品购销大户信息灵、渠道广的优势,搞好农产品的集中销售。这种订单农业合作形式,一般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因而合作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如**镇肉鸡生产协会,与**集团等30多家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每年帮助农民销售肉鸡500多万只。再如**镇果品购销大户刘洪正,每年帮助果农销售果品1000多吨,市场遍布广东、福建、上海等国内20多个省市。
四是依托外贸出口型。这是目前潜力最大的一种订单农业发展形式,主要是瞄准国际市场需求,以“三资”企业、外贸企业和国外农业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出口农产品生产。如**镇王家埠村,通过挂靠中日合资三元成食品有限公司,发展蔬菜合同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出口各种蔬菜6000多吨。
从调查情况看,不论哪种形式的订单农业,都是以合同为纽带,在生产者和需求者之间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能够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因而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欢迎。
一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订单农业,其实质是用合同的形式把市场需求反映出来,农民作为卖方,事先与客户按照平等互利、自愿协商的原则,就农产品交易的数量、质量和价格等事宜签定具有法律效率的合同。通过把产后的销售活动移置到产前,可以有效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和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降低市场风险,促进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如**镇以龙口**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今年试种了40亩合同萝卜,企业承诺每亩保底收入1000元,不仅使农民生产的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而且可以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
二是有利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订单农业,可以将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品种、数量、质量等的具体要求,为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提供明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农民按照合同组织安排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缓解农产品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如**镇今年以烟台**高效农业开发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合同种植。按照合同规定,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种苗、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并保证每个大棚保底收入5000元,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仅上半年,全镇就已落实冬暖式大棚560个。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合同(订单)这个载体,可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协调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约束双方的经营行为,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同时,在发展订单农业的长期合作过程中,随着相互联系的不断密切、信任程度的不断加深,产销双方必将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为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建立稳固的基础。如**镇大东疃等8个村庄在为外资企业宫田有限公司种植合同蔬菜过程中,与企业结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定向生产、定向销售”的基地化生产格局,目前蔬菜基地生产面积已发展到4000多亩。
四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订单农业对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为了获得订单,完成订单,就必须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这就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同时,随着农业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先进生产管理技术的应用,也使农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如**镇洪兰村连续多年都与韩国大地种苗公司签定了制种合同,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制种农户严格按照规定喷药、施肥、组织生产,不仅掌握了先进的制种技术,而且牢固树立起质量意识、标准意识,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二、订单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订单农业发展较快,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如何正确引导,逐步规范,促进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订单农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市订单农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村自为战,户自为战,缺乏有序的组织引导。从生产者层面看,有的对订单农业的内涵把握不准,对订单农业条件了解不够,只凭发展订单农业的热情,签下一些不切实际的虚假单、模糊单,给了农民错误的市场导向,结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从收购方层面看,有的经营者抱有坑农心理,有些订单甚至就是以高价兜售产品为目的,收购时或是见不到踪影,或是以质量不符合要求为由压价拒收。如我市**等镇部分农民与**省海狸鼠开发中心签订的海狸鼠养殖合同,规定农民每借养一对种鼠,交押金200元,管理费90元,在合同期内,养殖户上交18对仔鼠,每对收购价为100元。但**省海狸鼠开发中心在出售种鼠后,并未按合同规定回收仔鼠,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是订单农业合同不规范。规范的合同是订单农业健康发展的法律基础。但从调查情况看,合同不规范是订单农业发展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有的主体不明确,以镇政府或村委会的名义与客户签定订单农业合同,但这二者并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经济实体资格;有的内容不详细,程序不完善,所谓的订单只是买卖双方的一纸“君子协议”,对农产品价格、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一些关键环节缺少明确规定。还有的订单看似内容比较详细,但在具体规定上却不够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的可操作性。如**镇与**市粮食加工企业签定的优质小麦生产合同,虽然合同价格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0.1元左右,但规定由当地政府负责收购、运输等环节。如果扣除各种费用,基本无利可图,甚至还要亏本,最终合同没有履行。
三是订单农业合同履约率不高。正是由于目前订单农业发展还处于无序状态,加之合同不够规范,结果导致订单农业难以得到有效落实。据统计分析,目前我市订单农业履约率不足40%,有一半以上的订单成为一纸空文。即便是一些比较规范的合同,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有时也难以得到落实。如**镇与**著名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签订了发展酿酒葡萄基地合同,合作初期企业还能按照合同规定收购葡萄,但2000年白葡萄酒市场出现滑坡后,企业便不再收购葡萄。该公司规模比较大、实力比较强、知名度比较高,连这样的企业都不能正常履行合同,一些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履约情况更是可想而知。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因素讲,由于受自然条件约束,农民生产的产品可能达不到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要求;同时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而市场需求则在不断变化,农民生产的产品可能已不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影响销售合同的顺利执行。如**镇**村今年与**市龙头企业签订了90亩牛蒡种植合同,企业提供种子、肥料等生产物资和技术指导服务,并实行保护价收购,但到了收获季节,由于出口不畅,牛蒡市场行情一路下滑,企业如按保护价收购,不但会出现较大亏损,而且产品也没有销路;如按市场价收购,农民收入还抵顶不了企业提前垫付的费用,最终合同没有履行。但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制约我市订单农业发展的主要还是体制方面的原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合同双方法律意识不强。有的企业或农民经营理念落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履行合同的自觉意识,受眼前利益驱动,往往存有短期行为。这是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有的农民缺乏履约意识,当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从眼前利益出发,把产品卖给其他收购者,损害了客户的正当权益;有的农民缺乏守约意识,不是按照约定的标准加强生产管理,而是单纯追求数量,致使生产的产品达不到合同要求的质量和标准,导致履行订单时产生争议,出现毁约现象。但更多的是坑农事件,有的企业在农产品市场行情看跌时,为了降低成本,或者言而无信,订而不收,改从市场上收购低价原料;或者压级压价、坑农害农,剥夺农民利益。由于合同履约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订单农业的名声,挫伤了产销双方发展订单农业的积极性,为今后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增添了新的制约因素。
二是订单农业发展缺乏有效的载体。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龙头企业发展水平不高。从调查情况看,订单农业能否最终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水平。但目前就我市而言,无论是本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是外商投资的农产品企业,大都实力弱、档次低、带动能力不强。全市现有的247处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只有21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0万元以下的有140处。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足农产品总量的40%,精深加工率不足10%,难以为订单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和保障。其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不快。由于分散的农户与企业不是对等的主体,发生合同纠纷以后,一家一户的农民很难与企业讨价还价。但目前我市合作经济组织发育迟缓,全市仅有专业合作社164处、专业技术协会174处,数量少,规模小,运作不规范,难以代表农民与企业进行谈判,不能有效维护农民利益,订单农业发展缺乏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是订单农业发展环境不够优越。突出表现在订单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指导管理体系还不到位。从组织领导看,有的地方对订单农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订单农业发展支持不够,致使订单农业处于放任自流、无序发展状态。从管理服务上看,由于农民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一旦出现违约现象,客观上需要有关部门立即介入,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但从调查情况看,违约现象发生后,大都是农民自己“孤军奋战”,有的受自身能力和经济条件限制,甚至干脆放弃法律诉讼,不愿也不会用法律武器讨回应有的公道。另外,由于目前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及检验检测体系还不健全,加之企业在谈判中居于强势地位,一旦因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最终受损的往往是农民。如98年初一台商与**镇部分农民签订了1000亩荷兰豆种植合同,但收获时荷兰豆市场价格下跌,无利可图,台商便以质量达不到要求为由压级压价、拒收产品。由于没有法定的标准依据,无法裁定台商的违约责任,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三、加快发展订单农业的对策
1、要正确把握订单农业的内涵。订单农业的核心是通过契约关系,稳定交易行为,是规避市场风险、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重要选择。但也必须明确,订单农业只是发展市场农业的一种形式。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主要有三种联结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由企业完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即常说的紧密型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产品营销总量中占10%左右;第二种形式是由若干企业、农户分别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相互之间的购销关系用合同来稳定,即所谓的订单农业,在农产品营销总量中占20%左右;第三种形式是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有机联系,这种形式在农产品营销总量中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可见,订单农业虽然是发展市场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所以,一定要正确把握订单农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既不能把订单农业的作用扩大化,不顾客观实际和条件,一味追求订单农业的发展;也不能因为当前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就对订单农业的发展失去信心,放任自流,无所事事。要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正确引导,促进订单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受农业生产自身特点影响,订单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我市订单农业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些常规性农产品由于种植的普遍性,企业选择余地比较大,往往导致订单关系脆弱,造成毁约现象。而特色农业、优质农产品以及专用性比较强的农产品,因为具有特有性,合同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因此,要把订单农业的发展重点放在名特优农产品和专用农产品生产上,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名优特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步伐,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高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和食用品质,满足厂商客户对不同品质、不同用途农产品的需求,以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占领市场,获取订单。同时,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优质农产品是订单农业的前提,但优质农产品只有被市场接收、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才能形成更多的订单。因此,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提高我市名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在订单农业发展中赢得主动。
2、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是订单农业的主要依托。要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就必须不断膨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和数量。要通过做大做强本地企业、想方设法引进外资企业、积极主动挂靠外地企业,不断加强订单农业发展的载体建设。特别要围绕种子、蔬菜、瓜果、葡萄等具有相对优势的支柱产业,按照规模大、经营好、辐射面广的标准,选择一批骨干加工企业,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进一步加大培育力度,尽快建设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区域优势、经济规模和市场前景的龙头企业,以此带动订单农业发展。同时,要协调好企业和农户的关系。通过订单这种形式,规范和协调企业、农户、基地等各利益主体间的经济行为,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使农户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订单顺利履行,促使订单农业健康发展。如我市**镇为**集团、***集团养殖合同猪、合同鸡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在养殖过程中,当有的农户遇到各种灾害受到损失时,企业都拿出扶持金,帮助农民度过难关,而农民也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要求,及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合同双方实现了“双赢”。
3、要积极培育中介服务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和经纪人是订单农业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在订单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培育壮大各种类型的中介服务组织。一是大力发展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这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变合同双方地位不对等状况的根本措施。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体制创新步伐,通过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联合起来,提高农民在订立合同时的谈判地位,取得发展订单农业的主动权。二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借鉴国际合作社发展基本经验,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相互联合与合作,把从事专业化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行业协会特别是专业协会,如在西瓜主产区成立西瓜协会,在蔬菜主产区成立蔬菜协会等,由协会负责协调市场价格、确定种植数量、稳定产销关系,担当起发展订单农业的主力军。三是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组织、鼓励、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引导他们不断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积极拓市场、跑订单。同时,要注重提高农民经纪人的素质,使他们不断提高营销水平,增强文明经商、合法经营意识,不仅能够促成农产品交易,而且能较好地防止和调解订单履行中发生的纠纷。
4、要规范订单农业发展。订单农业的本质是一种契约经济。因此,要促进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责、权、利相配套的制约机制。一是增强合同双方的法律意识。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知识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和企业树立法制观念,增强自律意识,依法签约,认真履约,维护订单合同的严肃性。二是提高合同的严密性。合同是订单农业的载体。发展订单农业,必须签订好完备、严密、可操作的合同,尽量避免因约定不明发生争议,特别是要把数量、质量、价格、履行期限和违约责任等条款列详细、定明白,这是防止企业压级、压价的有效手段。如**镇农民在和**高效农业开发公司签订种植合同时,把供种、供料办法、产品回收及付款办法、违约责任等都规定的非常详细,双方严格按照合同操作,保障了订单的有效履行。三是加强对订单农业的依法管理。要健全完善执法监督体系,一旦发生违约现象,就要依法给予严肃处理,给以后违约者以警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同时,要强化培训,让双方知道订合同怎么能更科学、更准确,出现问题后怎样解决纠纷,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5、要创造有利于订单农业发展的优良环境。创造宽松的环境,是促进订单农业加快发展的基本保证。一是要发挥好政府的综合协调作用。在发展订单农业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任何组织和部门都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很健全的情况下,发展订单农业,更需要发挥政府的规划、组织、桥梁和监督作用。要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多渠道、全方位地搜集信息,及时为农民提供正确的市场导向。要搞好签约企业的资信调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履约能力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帮助农民选择信誉好、实力强、运转正常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订单农业发展中遇到纠纷时,要组织有关部门积极介入,迅速处理,依法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不断优化订单农业发展环境。二是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这既是新形势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订单农业的迫切需要。要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逐步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程”,特别要注意与国际农产品标准接轨,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三是要提高农民发展市场经济的素质。要进一步增强农民的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标准品意识,严格按照订单的要求去履行职责,以良好的信誉和高质量的产品树立形象,赢得订单,与企业实现“双赢”。
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5
摘 要:为了推进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就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服务,当前,农业科技推广在农业产业发展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分析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存在的??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措施,以供相关人士进行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问题;发展措施
为了促使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需在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提升,就需要建立以及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解决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之中存在的问题,这是促进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重要措施。
一、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1.服务机制缺乏完善性
目前,大多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是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辅,因此很多参与推广服务的工作人员因需要处理的行政事务比较多,而缺少时间和精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另外,科技推广服务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对服务人员的管理也不够科学。所以,现阶段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普遍存在效率低下问题,这也是导致一些农业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无法及时得到推广应用的原因之一。
2.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经费较为有限
由于部分地方领导缺乏对推广农业科技重要性的认识,造成经管部门拨付给推广机构的经费较为有限。并且投入到推广机构的经费大部分是用于支付服务人员工资的,因此,真正用于科技推广的经费非常有限,影响了推广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3.办公设备陈旧落后,服务人员知识匮乏
由于目前缺乏足够的推广经费,大部分推广农业科技的服务机构都存在办公设备陈旧落后,网络配置不足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因网络问题不能丰富或学习农业科技的相关知识,自身专业水平无法得到提高。由此导致服务人员在推广新技术时,无法向有关部门以及社会提供合理合法的数据,无法得到相关的质量认可和计量认证,推广服务工作难以展开。
4.科技推广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较低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人员大都存在素质水平低、科技知识更新缓慢的问题。另外,因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经费短缺,科技服务人员的工资难以得到保障,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较为低下,甚至有不少服务人员选择辞职、转行。
5.机构设置不合理,合作单位关系淡薄
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涉及三类组织机构:教育单位、科技研发中心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当前的推广工作中这三者都采取独立体制,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这就导致了推广机构的信息难以及时反馈到科技研发中心,科研中心也无法实现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也就是说,农业推广机构同教育单位以及科研中心是分轨道运行的。另外,再加上组织机构的设置存在不合理,导致服务机构的各主体部门难以对资源进行整合,难以实现科技推广服务系统高效运行,同时也就难以满足农民农业生产实际需求。
二、关于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政府应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加强支持力度以及建立健全推广服务体系。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长效机制。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服务机构的配套设施需要得到完善,使服务人员有条件学习和补充科技知识,与此同时,服务人员基本生活也能够得到保障,促使其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以及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其次,应当建立以及完善推广服务体系,保障农业科技推广的通道畅通,同时进一步完善城乡机构,使得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能够得到机构管理和指导。
2.加强推广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工作
建设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关键在于人才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管理机制和优良工作环境。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创建良好工作环境,做好农业科研人才的培养工作。政府结合当地一些主导产业进行特色经营,有组织、有计划安排人员深造,实现基层推广队伍服务人员科技知识更新以及素质提高。
3.创新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模式
根据实际推广工作调查了解到,部分地区农民学习新技术积极性不高原因是服务人员工作模式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无法满足农民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因此,服务人员应当转变思维以及创新推广模式,促使农业科技能够得到真正推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围绕当地特色产业,从农民自身要求出发,引导农民转变思维,主动参与到创新技术学习中来。第二,改变农业技术培训模式,实行培训式教学,让农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参与到实践中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接轨。
4.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
第一,明确服务机构定位,创新运行机制。政府应当建立集科技研发、教育及推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在机构定位上,应当充分考虑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实际的发展需求。革新推广服务体系,应当创建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机制,并以行政手段作为辅助。第二,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农业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及时有效开展,信息传递速度影响着农业发展成效以及农民增收。所以,应当完善科技服务推广平台,建立信息化农业公共服务平台,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发展步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本人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应当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创新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以及加强推广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6
今年1-9月种植业、畜牧业、农业产业化企业存在问题及对采措施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运行情况。今年1-9月我区农业继续呈负增长趋势,农业增加值1-9月农业增加值985万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1-9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518233万元。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收入2130万元。根据我区实际,归纳起来,第一产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运行。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成为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
二、产业的链条不长,两头发展不够,特别是连接农户的机制上,还没有解决好利益分配机制。
三、龙头企业资金,仍然紧张,对龙头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四、生产的低水平、低标准、低档次问题严重,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
五、企业自主配置资源,合理的利用生产要素上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机制。
六、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编低,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有待进一步发展。
七、农业科技成果的利用,转化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1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种新的外部环境支持体系。为此建议如下方向:
1、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基地建设
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关键。要在继续落实对重点龙头企业扶持资金、贴息等政策的同时,尽快研究扶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增加对基地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检测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2、探讨支持龙头企业的有效形式
目前,金融部门都制定了扶持龙头企业专门政策,并安排了专门的扶持资金,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企业还没有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要积极探讨支持龙头企业的有效形式运作机制,形成支持产业化经营的合力。
3、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是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要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开展合作,创新研发的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给予加大。
4、搭建形式的综合服务平台
龙头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资金融通、基地建设等方面各有优势,要组织开展龙头企业之间的对接活动,促进龙头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5、深入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贯机制
现阶段龙头企业规模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在规范定单形式,稳定合同形式,鼓励合作与服从形式的同时,对那些同基地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真正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予以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同农户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
6、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篇7
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
在以往的研究中, 往往是单一学科多, 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些诸多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涉及的不多。因此, 需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 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特别是要素之间的藕合规律, 结构的优化设计, 科学的分类体系, 客观的评价方法等方面。这种研究应当建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 必须跨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 应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台, 需要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需要建立生态农业自身的理论体系并不断使之更趋于完善。
二、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 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份, 这些成份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 在鱼塘中养鸭子, 就要考虑鸭子的品种、饲养数量, 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大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 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 而是简单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 往往不一定能保证取得成功。在目前的生态农业实践中, 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
三、政策方面也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生态农业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而政府的支持, 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 还有许多要完善的地方。
四、农产品价格较低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
相对于比较贫困地区的人口来说, 食物安全保障可能更为重要;而相对于那些境况较好的农民来说, 较高的经济效益, 可能会成为刺激他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动力。
五、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服务与技术是同等重要的。但目前, 有待建立更完善有效的服务体系。例如信货服务对于许多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 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对于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来说, 盈利可能往往是在项目实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 在这种情况下, 信货服务自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 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 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另外, 尽管激励机制是必要的, 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 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行动。想要动员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 能力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至今, 并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 对于基层农民来说, 很少得到高水正的倍训与学习机会。
六、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但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 促进经济的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因为在一些地方, 仅仅依靠种植业的发展, 难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中国加入WTO之后, 既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也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 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其中, 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从另一个方面看, 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据估计, 到2030年前后, 中国人口将达16亿, 土地资源相对短缺, 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 而人口在继续增加,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也必须通过在生态农业中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来实现。
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8
【关键词】中职农业专业 课堂教学 问题与对策
对于中职阶段,农业专业的学习是中职教育中农业专业学科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越来越难的知识点,有的学生难免不适应学习深度的增加,必然会出现相应的对农业专业知识点厌烦的情况,因而,就会存在一定数量的学生,他们课堂上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也逐渐的落后,这也是现阶段的中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从当下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这些课堂存在的问题的形成不仅仅是在整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大环境的作用,更有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而就学生自己而言,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消退的形成成因复杂:个人天赋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他们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的学习环境相关。
一、中职农业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学习深度在相关方面受到家庭教育的因素,面对现在的社会,总有一部分家庭出现的不和睦现象,尤其是现在的家长,一般受教育因素的限制,或者是对于孩子上学方面出现的分歧,对于专业性的学习认识不充足,过多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干预,学生心里方面受到重要影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出现对学习兴趣不浓,课堂上积性不高,容易形成不正常的学习举动。例如,学习三心二意,漫无目的,死学等等,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里,进而出现厌学与生活、缺乏学习的安全感。
2、授课方式的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
授课教师授课的方式一般都是按照传统的讲课方式,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实践或者是空间。同时,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因人而异,有些学生由于在中职之前就已经出现对农业专业相关知识认识不清,教学中没能很好的辅导学生深入学习,解题思维杂乱,教育的水平也就决定了在中职阶段的基础,在后续的中职农业专业学习中就会较为吃力,长此以往,学生对农业专业学习出现不如意、厌学的现象,使他们逐渐的丧失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还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学习,逐渐成为缺乏坚强的恒心和毅力的“学困生”。
3、教师教育与教学制度使得课堂没有保障
而事实上,对于农村的中职教育,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在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上没有紧跟教育的发展,总有一部分地区的教师教学没有结合教育的相关制度实行,并且教学设施的短缺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接受并掌握所学知识的学生,这些学生没有被照顾全面,进而出现农业专业知识的“消化不良”,逐渐的跟不上课堂教学等现象;也正是这样的忽视,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学生对于农业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教学制度的改革,不断的切合实际进行教学成为的当下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二、中职农业专业课堂的发展策略探析
综合以上出现的中职农业专业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几条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利用教育合力,形成家校相通,开展家庭式课堂
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使得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和习惯。同时开展学生与家长同时学习的方式,这样能形成更好的辅导系统。例如,对于中职教育中农业专业课的学习,家长要做相关的了解,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应的督促。中职农业专业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相当重要,这是中职农业专业的基础。学校更应该做好和家长的沟通交流,针对学生采取相应的辅导措施,尽快使得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在必要的情况下,家长也应该学习相关的知识,以便在家中辅导孩子。家长也应该多和学生谈心,如让学生明白教育对自己以后发展的重要性、多家鼓励,使得学生能够主动认真学习,进而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2、兴趣为导师,生活式引导,把握准确方向
授课教师如果上课的时候带着的是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激情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针对农业专业的教育环境,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注重情景教学,注重学生真正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农业专业中“三农问题”的授课时,课程内容较复杂,牵涉到的知识繁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艰难,因此授课教师应该就学生不会的地方进行讲解,如三农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等,包括根本措施和有效措施。授课教师应该多与这些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哪些地方比较薄弱,探讨适应他们理解的教学方式进行辅导,使得他们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方向上没有偏差,多进行兴趣方面的引导,多加交流,增强他们的信心,真正实现整个班级乃至该地区的整个学习的提高。
3、进行学法指导,因材施教,辅助学生自主学习
在现行的教育基本条件下,加上学习环境的人为因素下,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决定他们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应该的,并且这种指导是长期的,逐步使他们形成正确而科学的学习方式。
例如,对于农业专业的学习,应该注重的是应用性知识的开展性学习。授课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及其笔记的记录、难题理解的方式切入点等。对于一些农业应用性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的农业作业中的应用,授课教师可以开展校园式学习,从实际中告诉农业专业学习与实践结合重要性。比如“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的应用,依托于行业和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训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语
总之,越来越成熟的教学方式一定会为中职生农业专业学习的提高提供更全面的帮助,尽可能的缩短教育上的这种短板,以得到教育改革的巨大成功。同时,这些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实施,希望能得到有效的重视,不断为创造高效课堂和有用人才做基础。
【参考文献】
[1]夏传金,论中职农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农技服务,2016,02
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9
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为依法治农、依法护农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局农业局行政执法机构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打假护农方面所做的工作是有目共睹的,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主要成效是:一是市场管理规范;二是农资质量优良;三是执法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四是农业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但是,农业行政执法也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情况,若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全局。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1、执法装备落后。目前我局行政执法几乎无装备,也就是一个机构几个人,一个证件几十种文书,干工作靠一种原始方式来履行职务,下乡无车辆,宣传无音响,查阅资料无电脑,勘查现场无设备,检验物证外送检测,费时又花钱,执法成本高。
2、执法人员无编制,无工作经费。由于我局农业执法机构组建较晚,所需人员都是内部调剂,没有单列的执法机构人员编制,导致执法队伍有人则无编制,造成队伍不稳定,在工作经费方面,虽然上面一再强调要足额解决执法机构工作经费问题,但我局行政执法经费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执法人员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过去的农业主要以技术服务为主,技术人才不少,现在搞执法就是有一个业务不对口问题,半路出家确有许多困难,从事扫法工作,不具备较高的法律功底是不行的,要想做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就必须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10
——以湖南省石门县为例
漆雅静、渫颖
“增加农业投入,提高项目效益”,是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主旋律。围绕“如何做好国家财政农业项目投资”这一课题,笔者近期到石门县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相关资料表明,2007、2008年国家投入该县的农业项目资金共2亿多元,其中种植5769万元、水利3931万元、林业5254万元、畜牧707万元、公路12272万元。总的来说,这些项目资金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但在调查走访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创新完善农业投入策略,进一步放大农业项目效益。
一、主要问题
1、项目投入结构性矛盾凸显,制约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石门县80%是山区,交通、水利、人饮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任务重。特别是主干道建设比较滞后,省道还没有乡村道好。S303线贯穿12个乡镇区场,是县内一条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可近年来,这条省道已破烂不堪,140公里路要跑六、七个小时,山区的农产品运不出,辣椒、柑橘两毛钱一斤还无人问津。壶瓶山景区的游客日渐稀少,经营极度低迷。群众对此反应强烈,认为地方政府不作为。在现代农业上,柑橘、茶叶等主导产业投入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少,产业优势难以理想发挥。
2、交叉投资、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影响投资效益。当前,项目资金管理部门众多,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资金的有发改、财政、水利、林业、国土、扶贫、交通、民政等十多个部门,不少项目工程因部门投资渠道不同,造成项目交叉投资、重复投资。如沼气池建设,扶贫、能源、水利、林业等部门都有,在部门利益的作用下,谁也不想放弃管理权,容易造成重复统计、多头迎检的现象。加上下达项目时间不
一、补助标准不同,建一个沼气池,有的补800元,有的补1000元,有的补1500元,极易造成群众对政策的误解。又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烟草、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均有项目,由于项目分散,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造成设计施工把关不严,重复、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工程效益相对低下。再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有农业、教育、科技、劳动、组织等部门在开展,从横向上看似乎形成了全社会都在抓的良好局面。但是,几个部门各自为政开展的教育培训,缺乏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容易造成互争生源,重复培训,浪费有限的培训资源。
3、项目资金要求地方配套偏多,变相加重了基层负担。国家在核定投资标准时,往往需要地方配套。如山区村道硬化,各级财政每公里补助13万元,而实际上需要20万元左右,每公里资金缺口约7万元,需要由群众自 筹。这两年石门县硬化村级公路800多公里,群众自筹5600多万元,因公路建设部分村不同程度负债。农村安全饮水也存在同样问题,国家项目按每人386元的标准匡算投资,其中国家负担40%,省、市、县、群众各负担15%;市级项目则由市、县财政各负担100元,余下全部由群众自筹。所调查的一处供水工程,设计受益人口650人,建设20个蓄水池,计划总投资25万元,其中投资拨款13万元,群众自筹12万元,还要投工投劳。这极有可能成为新的村级集体负债和农民负担。
4、下达项目分散且时间较迟,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如扶贫等项目资金,一年之中分批下达,大部分九、十月份才到位,有的甚至到了年底,留给工程设计和项目招投标、公示的时间非常有限,乡村建设项目的时间非常紧,难免出现工程赶时间、质量难保证的问题。部分乡村干部反映:资金到位时间迟,导致施工时间集中,极容易出现水泥、技工工资上扬,增加项目建设成本。同时,往往错过了最佳施工时间,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去年,很多水利、公路项目建设期间,遇上了特大冰灾,导致工程建设相当被动,很多项目没能如期完工。
5、上级资金“戴帽”比较多,容易产生新的投入不公。目前,社会资源丰富、人源关系广的村往往比较容易争得项目资金。这种“戴帽”资金,很多是人情项目,随意性强,常常有其名、无其实。不仅难以监管,容易“回流”,而且易造成新的分配不公,影响项目投资的科学性、合理性,群众对此意见较大。对此,今年有一位县人大代表提出了“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三农项目资金投入”的建议,认为项目投入资金存在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如村级道硬化,几百人的村有几公里的国家计划,而几千人的村仅1000多米;几百人的村国家投资建村部,而几千人的村还无办公房。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国家的项目资金再多,无力争取,农民的热点、难点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6、部分上级主管部门“提篮子”,垄断项目设计收费和工程招投标。以水利建设项目为例,一般由上级水利部门下设的公司进行设计,收取的设计管理费用比较高。某总投入900多万元(含自筹400多万元)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设计管理费用达30多万元,占总投入的3%。项目招投标,也是由上级水利部门所属的实体中标,中标后再低价转包,从中牟取利润,造成工程建设实际投入减少,有可能留下质量隐患、工程尾巴。
7、基础设施后续养护机制不够健全,工程效益难以持久发挥。有一位中型水库管理所所长反映,国家投入项目资金,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和部分渠道硬化,但由于管理机制问题,现在水库沟渠清淤扫障困难,连书记、镇长都没得法。所在的水库设计灌溉面积4.5万亩,而实际只能灌溉1.5万亩,灌区沟渠存在严重的“藕节”现象。放水时,水大量浪费不说,还无法到达需要用水的农田。与此类似,村级公路、人饮设施,也存在养护难题,影响工程效益。
二、对策建议
1、继续扩大农业投入。扩大农业投入,是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劲动力和重要保障。现阶段,在投资取向上,国家应向中部农村倾斜,湖南应向湘西北农村倾斜,确保影响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工程早日上马。在基础设施上,应重点安排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路、水利、人饮等项目,公路应优先安排一个区域内的主干道建设,像S303线,应尽早列入国家、省市的规划笼子,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在现代农业上,应适当增加农业保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投入份额,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2、充分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支农资金是一项改革,涉及的部门多,推行的阻力大,需要从上至下。这项工作已进行了相关试点,总的思路是将各种渠道、各个部门的支农资金全面进行统筹安排,从建设区域、项目组合上进行整体布局,把多个小项目集合成大项目,将分散的数额较小的支农资金实行有效整合,捆绑投入。在具体操作上,应以优势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进行水利、公路等资金的整合;以培育新型农民为平台,进行农民培训、科技下乡等资金的整合;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平台,进行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农村沼气等资金的整合。
3、尽量减少项目资金配套。2008年的一号文件要求,“根据不同情况,逐步减少或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指出: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建设项目,逐步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这一政策措施应在农业投入中真正落实到位,让基层摆脱上级投入越多、地方配套越多的困境,增强基层抓公益建设的积极性。对于项目建设资金不足,应通过“一事一议”或农民理事会等形式筹集,不能以文件形式下任务,强行配套。
4、创新项目资金管理方式。在拨款时间上,应加快项目审批速度,减少资金周转环节,大多数项目资金的下拨时间以4至11月为宜,确保工程建设时间充裕。在拨款方式上,应坚持资金封闭运行、物资阳光采购,建立健全县级报账制、集中支付制、政府采购制。在资金分配上,应全面推广资金分配因素法,建立项目备案制度,提高支农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客观公正性。在项目验收上,以暗访形式为主,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支农资金使用总结报告和效益分析制度,采取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与下一年项目和资金安排相挂钩的办法,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5、完善项目资金公示制度。正如美国著名法官布兰蒂斯所说:“公开原则有如太阳,是最佳的防腐剂;有如电灯,是最好的警察。”在上层,要通过政报、网络等形式把项目资金分配情况公布于众,加强社会和基层监督。在乡村,要及时将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公示,做到公开内容完整、公开时间及时、公开地点固定、公开程序严格,防止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6、创新基础设施养护机制。倡导协会运作、村级为主、政府补助的管养模式,确保水利、公路等公益设施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就水利沟渠养护来说,首先要考虑取消水费。因为在取消农特两税和扩大补贴的当前,向群众收取水费成本高、难度大。国家可以考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这一期盼,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取代水费,用于水渠养护。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且可以促进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
作者单位:
【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推荐阅读:
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08-30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08-30
农业保险存在问题07-17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07-07
论县级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06
农业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06-07
浅析规模化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档10-06
边疆县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10-06
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