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自然灾害整理讲诉

2024-05-14

常见自然灾害整理讲诉

常见自然灾害整理讲诉 篇1

关键词:重庆,土地开发整理,自然要素,地貌,土壤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般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 (农田防护工程, 拆迁工程和沃土工程等) 。因为地域分异规律的存在, 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等是有差异的, 而这些因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生产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方向,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必须遵循当地的自然规律, 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析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影响因素, 是该区域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的基础。

1 自然条件

1.1 区域地形地貌

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山地区, 市域内存在各个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渝东南川鄂湘黔隆褶带, 渝西川中裙带, 向构造的渝南川黔南北构造带和渝东北大巴山弧形褶皱断裂带。各构造体系由不同的岩层组合, 差异性很大的构造特征和发生、发育规律, 塑造了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其特征:一是地势起伏大, 层次地貌不明。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 最高的大巴山鄂岭海拔2796.8m, 其余大多在1500m以下, 西部地势低.大多为300~400m的丘陵;二是地貌造型各异, 以山地、丘陵为主。全市地貌类型分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 台地, 平坝八大类, 其中以山地面积最大, 占全市幅员面积的72.85%。三是地貌形态组合的地区分异明显。华蓉山——巴岳山以西为丘陵地貌:华蓉山至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北部为大巴山中山山地;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属巫山大娄山山区。四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 喀斯特地貌大量集中分布, 地下和地表喀斯特形态发育均佳。在北斜条形山山地中发育了渝东地区特有的喀斯特槽谷奇观。在东部和东南部的喀斯特山区分布着典别的石林、峰林、洼地、浅丘、落水洞、溶洞、暗河、峡谷等喀斯特景观。

全市地貌虽然以山地为主, 但以海拔高程分布而论, 大多数海拔在适宜作物二熟到三熟制的800m以内, 其中海拔在500m以下的面积31785km2, 占幅员面积的35.61%, 500~800m面积20921km2, 占25.42%, 800~1200m面积16795km2, 占20.40%, 海拔1200m以上的面积12815km2, 仅占幅员面积的15.57%。

1.2 地形地貌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影响分析

地形地貌是影响土地开发整理的主导因素, 其通过土壤、气候、水文的再分布影响着土地资源的类型及特征, 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地势起伏, 地面坡度和坡向特征, 因而有了特征各异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地表通过对热量、水分的再分配制约着农林牧用地的分布及利用方式。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通过在不同地形地貌区布置相应的工程, 改变热量、水分等的再分配, 进而影响土地利用方式, 地形地貌不同所布置的工程类型和数量也不相同。

地貌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的再分配来影响土地平整工程内容, 如在平坝区土层通常较深厚, 一般不会考虑爆破改土工程, 而在喀斯特地区, 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 平坝田土少, 早坡地多, 受特殊的地表溶蚀形态影响, 乱石缝地在坡耕地中比重较大, 在该地类中掺杂相当数量的石碓, 石包、牛背石和卧牛引, 土层浅薄, 这类石漠化坡耕地就需要取石还土, 炸石造地;另外在进行坡改梯工程中, 虽然修筑水平梯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但同时也应考虑工程量和投资来选择适宜的梯田形式。通过对重庆市忠县复兴等7个 (乡) 镇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对比, 修筑水平梯田与隔坡式梯田投资比例与地面坡度呈正相关性, 坡度较陡时, 修筑水平梯田的平均每亩投资甚至高山修筑隔坡式梯田近1倍。因此, 考虑到工程量以及资金投入, 一般坡度较陡的山地区坡改梯以坡式梯田和隔坡梯田为主, 坡度较缓中低丘陵区尽量修筑成水平梯田。

在农田水利工程方面, 地貌类型主要通过对水资源的再分配决定区域农田灌溉和排水的主要问题以及农田水利工程布设。在地势稍平缓浅丘干坝地区, 土地利用以水田为主, 该区灌溉水滋通常比较丰富, 只需配套相应灌溉渠系即可, 灌溉形式以提灌和坑塘蓄水为主。在山地和丘陵区旱地比例大, 农田水利重点解决旱地灌溉和排水, 由于该地貌区提水困难, 通常修筑小型塘堰和蓄水池来解决旱地的灌溉。平坝区在布置渠系时, 干渠多沿等高线布置, 支渠垂直等高线布置, 在山区, 丘陵区由于地形比较复杂, 岗冲交错, 起伏强烈。坡度较陡, 河床切割较深, 比降铰大, 耕地分散, 以旱地为主, 且位置较高, 一般需要从河流上游引水灌溉。干渠一般沿灌区上部边缘布置, 大体上和等高线平行, 支渠沿两边的分水岭布置。

在其他工程方面, 山地区由于山高坡陡, 且坡面较长, 为防止地表径流破坏作用的扩大, 在长斜坡上应每隔一定距离布置拦山堰和截水沟, 来保护农田、防止沟头前进井可起到蓄积地表径流的作用。另外, 地势切割较大地区还要适当考虑沟道治理工程, 如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

2 气候条件

2.1 区域气候

重庆气候处于南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市太阳总辐射在2700~3900兆之间, 日照时数980~1580h, 其中东北部相对较高, 年日照时效l300h以上:市内各地气温南北纬向差异不大, 垂直差异明显, 年平均温度14.0~19.0℃, 午平均最高气温19.3~23.3℃;≥10℃活动积温平坝丘陵地区为5100~6200℃, 山区不足5100℃;无霜期平坝丘陵地区冬暖霜雪少见, 年平均无霜期270~349天, 山区在270天以内。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200mm之间, 南川、綦江和江津一线以南地区, 黔江大部分地区和万州北部地区, 降水量1200~1400mm, 合川, 铜梁和荣吕一线以西地区。不足1000mm;降水强度各地累年最大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150~300mm之间, 降水量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重庆市各地年平均蒸发量为920~1570mm之间, 全市大部分地区最大蒸发量为1100~1700mm, 年最少蒸发量为800~1400mm。重庆市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夏伏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夏早约3~5年—遇, 西部和北部偏重, 伏旱约10年6~8遇, 通常与连晴高温相伴, 中部地区最重;暴雨年平均降2~4场, 年平均暴雨多发区在东北部开县、粱平地区以及东南部黔江、酉阳等地区, 涪陵等中部以及重庆市西部地区暴雨为相对较少区;冰雹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盛夏的山区, 大风和冰雹往往相伴发生, 大风与地形关系密切, 山口河谷地带较多较大。

2.2 气候条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影响分析

气候条件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日照、积温、无霜期、冰冻、湿度、风力、风向、冰雹、河道的水位流量、含沙量, 水质及河道的特征 (如长度、坡度、面积, 流势等) 等。这些都是工程设计时应该考虑的条件。其中降水量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设计的影响最大,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农田水利工程应充分在调查分析整理区域的气候条件进行设计, 如在季节性干旱较严重的地区, 应多兴建水库、堰塘、蓄水池等积蓄工程, 在洪涝灾害, 暴雨频繁的区域, 则应注重配置排洪、排涝工程。在具体的每项分项工程中, 也应根据当地多年的气象资料进行设计, 如在排水、排洪沟的规格就要根据区域降雨强度来设计, 重庆市丘陵区典型排水、洪沟设计排洪流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排水沟设计排洪流量计算:

式中:Q——设计排洪流量 (m3/S) ;

——径流系数;

——平均1h降雨强度 (mm) , 一定排洪标准下的最大暴雨量;

F——排水沟控制的排水面积 (km2) 。

因此, 地区间的降雨强度的差别, 决定排水、排洪沟设计的规格和密度等。

3 土壤条件

3.1 区域土壤

土壤条件包括土壤类型、理化性质、分布状况等。其中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对土地开发整理影响较大。重庆市土壤类型多样, 根据普查全市共有水稻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岩土、新积土、黄棕壤、棕壤、山地草甸土8个大类。

3.2 土壤条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影响分析

各类型土壤具有不同特点, 有着不同的农业生产限制因素,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应针对各土壤类型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采取土壤改良措施。水稻土总体耕作条件好, 但部分水稻土区域由于水利条件差, 致使区域排水不畅。冬水田比例大, 湿害严重, 潜育化突出。因此, 水稻土区土地开发整理主要措施包括维修新建水库、堰塘, 保证水田灌溉水源, 配套灌排设施。紫色土通常硕质含量高, 保水防冲能力弱, 水土流失严重, 从而又使其土层浅薄, 实施土、水、林综合治理, 坡地改梯地, 治理坡面水系兴修蓄水池, 沉沙由、营造农业防护林, 增施有机肥是培肥紫色土的根本途径。对相对贫瘠的黄壤、红壤部分, 需要采取爆破取石、客土工程措施, 增施有机肥来改良土性。

4 地质条件

4.1 水文地质

重庆市地下水分属为两个大的水文地质单元。一个属于四川盆地水文地质区, 另一个属盆周山地水文地质区, 盆地区以孔隙水和岩溶水为主, 盆周山地区以岩溶水为特征。重庆市划归两个水文地质区和四个亚区。

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蓄水深度、流量和涌水量等因素影响着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中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布局和设计, 在地下水水量丰富、易开采的地区, 可采用机井引水方式。机井的位置布设和数量主要是依据单井出水量来确定, 机井的井型主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富水性及地下水埋深等水文地质条件。

4.2 地质灾害

重庆市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 海拔500~2685m的低山、中山占全市面积的75.8%, 低于500米的丘陵占18.2%以上。地质构造复杂, 褶皱强烈, 断裂发育。地层多样, 软弱岩组分布较广。岩石力学性质差异悬殊, 岩溶发育强烈。加之, 本市降雨充沛, 雨量集中, 多暴雨:水文网发育, 江河冲刷、切割强烈。因此, 各类地质灾害发育, 危害严重。重庆市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岩溶塌陷四种。地质灾害由于受地质构造和地貌的控制, 所以具有地域性, 浅丘与平坝地区地质灾害较少, 中, 深丘地质灾害中等, 地质构造复杂褶皱强烈的山区和工程地质条件差的河谷地区地质灾害特别发育, 约占全市地质灾害的90%。河谷地区又主要集中在长江、乌江和嘉陵江河谷两岸, 特别是冲刷岸。

参考文献

[1]施通母普夫 (德) .通过土地整理进行农业地区的重新调整和发展[M].武汉测绘学院编译, 乡村地区土地整理中的技术和程序, 1985.7~10.

上一篇:明新科技大学职工保证书下一篇:小小雨点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