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同伴互助的方法

2024-06-19

教师同伴互助的方法(通用9篇)

教师同伴互助的方法 篇1

【摘要】: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教师必须通过专业发展更新自己的专业结构和内容。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之一的同伴互助有助于教师把培训获得的知识、技能向课堂及教学行为的转化。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指的是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形成“研究共同体”,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合作与发展。教师同伴互助通过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专业行动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同伴互助 分享 自我反思 教师专业发展

【正文】:教师同伴指导是指教师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在一起工作,通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课例研究,特别是有系统的教室观察与反馈等形式,学习并彼此分享新的知识,改进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新时代,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而教师同伴指导,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策略,是一个“为教师所有”、“为教师参与”及“为教师所享”的过程。从众多学校的实践经验来看,教师的专业发展源于学校的教学实践的不断磨练之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到学校现场和教学活动中去观察、分析、了解、掌握具体的教学问题。其直接的意义在于教师掌握某种新的教学技术和策略,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同伴指导具有培育教师中的以合作和探究为核心的文化的潜力。这种文化既是专业特性的表现,也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教师同伴指导无论对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还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教师同伴合作的目的与价值、参与主体及相互关系、合作的内容、方式及指导活动的核心探讨问题来进行观点阐述。

一、目的与价值

同伴合作是一个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为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而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它鼓励教师之间以合作的方式互助互学,并为彼此提供持续性的指导,包括反馈性建议、分享专业知识和实践智慧等,合作开展行动研究等。因此,从同伴合作的内在价值来看,首先,它有利于个教师关注自身教学实践问题,唤起自我反思的意识,从而自觉、自主地寻求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次,通过同伴合作,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力,教师效力的改善与提高,受益的第一个对象就是学生;再次,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在价值给学校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同伴互助倡导合作的氛围有助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性同事关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契机。

二、参与主体/对象及其相互关系

在同伴合作中,教师是活动的主体,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问题组织活动,遵循自愿的原则,参与对象一般是两人搭档式或三人及以上组成的同伴合作小组。教师合作对象由教师自行选择或是学校安排的有组织的选择,可以与相同学

科的教师或跨年级、跨学科选择搭档,其层次可以涉及新教师、老教师;专家教师、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等,甚至也可以是校外的专家作为教师的“同伴”进行合作。

在这种组合方式中,教师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单干”转变为合作,主要体现在:首先,合作对象的选择以自愿为原则,学校负责协调,使教师之间形成真正的“伙伴关系”,促使教师在合作的环境中感到轻松自如,具有安全感,从而保证合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创造空间。其次,合作的方式是平等的,不存在科层制现象。也就是说,教师在参与合作之前,至少在观念上排除了年龄、教龄、教学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身份、职务等上下级的差别。因而教师在开展互助活动时,各方互惠互利地展开对话,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三、合作内容及互助方式

在同伴合作活动中,合作内容因合作小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两人搭档的合作小组可根据被指导教师自身的要求,和伙伴教师一起确定合作活动的内容;而三人及以上的合作小组则由小组成员共同决定。但不管怎样,合作的内容可以主要围绕着以促进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学业成就提高、改善教学实践问题等问题来展开。而合作活动开展的方式则多种多样,两人搭档中“最常见的模型是共同计划、课堂观察、跟进反馈三个环节中构成的一个循环过程,其中课堂观察是核心环节,需要一些专门的技术支持。”互助小组通常是通过共同研讨与交流来完成,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实践反思和业务素养的提高。

四、同伴合作的表现形式

教师开展同伴合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依照开展同伴合作属性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按参与主题人数来分,同伴合作可分为教师“一对一式的互助”和“小组互助”。“一对一式的互助”又可分为同辈教师的组合和不同辈教师组合两种。前者是指同一水平教师(如教龄相同)或同一层级教师(教相同的学科)之间的组合,常见于有经验教师或优秀教师中;后者主要是指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或校外专家等的组合,多见于职初教师中。“小组互助”指的是三位或三位以上教师组成小组,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心得,共同探讨教学中所面临的困惑或挑战,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提高。

按目的的明确性分为有特定目的参与和无特定目的参与。

按指导风格分为:照镜子式指导、合作式指导和专家式指导。

按内容的侧重点来分,同伴合作可分为技术性合作、同事式合作/认知性合作、挑战性合作等。

下面例举同伴互助合作的一些具体实施形式:

(1)集体备课――整合大家的智慧,分享合作的快乐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备课通常被认定为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主要是发扬集体协作精神,实行以年级组为单位、以同科目为小组的集体备课,在业务学习中提出集体备课的要求:三备、四定、五明确。三备主要是指备课标、备学生、备教法,四定是指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五明确是指明确知识点、基本能力训练点、知识迁移的基本结合点及重点和难点。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题,以新理念指导教学, 一学期内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都要承担一次中心发言人的任务, 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集思广益 ,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然后由一人主教,教研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次进行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积极营造“随堂听课,人人听课,听人人课”的氛围。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或教导主任可深入年级组,参与年级组的集体备课,了解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对教材、教法的钻研程度。通过集体智慧的凝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2)以优带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曾听一位校长这样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我会回答说,我是在被别人指导尤其是在指导别人中成长起来的。”那位校长的经验是:你在付出的同时也在得到。也许你会从徒弟那里达到启发,也许你会从自我加压、自我学习和反思中有所收获。我们深知,人是在指导中自觉并迅速成长起来的。因此,学校科努力搭建教育教学骨干展示自我、发挥示范作用的平台,采取 “以优带新”、“以老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牵动整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新教师分配到工作岗位上,首先要承担新教师“亮相课”,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各学科教师要细心听课,认真评课,在肯定优点的`同时,针对不足给予指导性的建议,让新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学校在开学初还可为青年教师安排指导老师,要求他们互相听课、互相观摩,开展教学咨询、教学指导。学期末,青年教师作汇报课。老教师、优秀教师把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给新教师,新教师用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影响老教师,这样互补,扬长避短,新老教师共同进步,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很有帮助。

在继续教育培训和外出学习的安排上尽量以年轻教师为主,平时多安排他们讲课,多与他们交流,给与更多的鼓励和指导,使他们接纳、吸收新知识,改造更新知识结构,尽快适应新课改带来的时代需求。通过努力,不少教师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教学能手、学校骨干教师。

(3)研讨疑难―――问出真谛,讲出精彩

新课程实施中教研倡导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要求加强教师间的交往、互动和合作,让教师在专业争论中畅谈自己的思想观点,在理念碰撞中发现别人的真知灼见,在深度会谈中找出阻碍团队进步的消极因素,依靠集体智慧来加以解决。为此,年级组成员积极探讨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指引教师平等对话,精诚协作,相互促进,让教师畅谈自己教学教研的心得、感想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获、体会和经验。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全员参与,广泛开展,每一位教师都勇敢地走到台上,走进同行,让自己的心智得到熏陶与洗礼,让每一个人的智慧都找到了用武之地,更有了一次次探讨、研究的旅行。疑难者问出了真谛,回答者讲出了精彩。他们互相配合、互相撞击,形成了强大的教育科研力量,教师们思考出了许多深层次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加上自己的一些见解、体会,与本组教师共同分享。经验与知识不再是封闭的一池水,而成了一股股交融奔流的小溪。

(4)课题研究――学习中研究,研究中成长

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每个教研组申报本组三年研究课题,指定课题负责人,每个教师根据教研组三年研究课题申报个人的小课题,做到“人人参与课题、人人研究课题”。要求每个课题都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成果,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风气。研究的专题仍然以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产生的困惑为主,如《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变的探索与研究》等。小课题的研究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服务于课堂。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中,不追求课题级别和成果获奖等次,只是鼓励教师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发挥个人智慧,集体力量攻克难关。

五、同伴指导活动的核心探讨

教师同伴指导的模式通常是上述多种活动形式的组合,其最典型的模式是合作备课、课堂观察和反馈所构成的一个过程。下面就教师同伴指导活动的核心部分――课堂观察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可以将整个教学观察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1.预备会议

通常在课堂教学观察实施之前,教师同伴指导的参与者需要实施会议。其目的在于:建立参与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教师同伴指导是非评价性的,特别强调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观察前的会议为教师参与者的沟通和互动提供一个机会;协商确定观察的目的与规划,观察能否有效,取决于是否有明确的观察焦点和计划,而观察能否对教师的教学改善产生促进作用,则在限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焦点、观察计划与教师发展需求的迫切性。因此观察前参与各方的协商尤为重要。

观察预备会议应完成下列任务:被观察教师陈述教学目标,并介绍班级、教学内容各方面的情况;确定教师对教学改善的关注所在,被观察教师提出观察重点,经由与观察者的协商,确定观察焦点,明确观察内容,并将之以可观察行为来表示;同伴指导小组的成员通过讨论与协商,最终定出最适宜的教学观察时间、地点与需要进行的次数,同时需要的各方对所运用的话语,包括概念、等级等含义达成共识;此外,还要选择或设计教室观察的工具,从某种角度说,教室观察方法也就是信息记录方法,教师小组成员在观察预备会议中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背景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记录方式,或者也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自行设计教学观察表。

2.课堂观察

课堂教学观察也称为教学观察,或称为教室观察,即观察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事先决定的观察工具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记录。观察时间通常是一节完整的课,但在预定的观察点比较小时,比如观察的目的只指向于教师的某一具体的技能时,观察时间也可以更短。

这一环节的主要活动是观察记录。必须明确。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观察后的反馈会议的专业对话提供事实或素材。因此,在课堂观察过程中,观察工具的运用非常重要,它能帮助观察者有效地、完整地、准确地记录课堂教学事件。教学设备中有众多的课堂教学观察工具,包括的定量的和定性的,前者如编码体系、等级量表与项目清单,后者如叙述体系、图式记录和电子记录,都可以用于教师观察。但重要的是在校方提供了这些教学研究设备的前提下,观察者必须掌握这类辅助工具的运用技术,因为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运用这类工具的技术。

3.反馈会议

反馈会议通常以观察者要求教学者进行反思会议。观察者提出诸如“你的课好在什么地方?达到了哪些目标?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之类的问题,帮助教学者进行自我反思。然后观察者将在观察中收集到的资料呈现出来,与被观察者一起进行分析、讨论,共同生成改进建议和措施。这一过程就是反馈的过程,在众多的教师同伴指导的项目中,这一环节被看成是教师同伴指导的最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必须记住教师同伴指导是非评价性的,参与者的讨论只以所收集的资料为依据,只围绕所观察到的教学事实,不应带上个人偏见对被观察者作出判断或评价。

课堂观察是教师同伴指导的核心似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观察就是教师同伴指导的全部。实际上,只要强调反馈的教师同伴指导是有缺陷的,因为如果没有共同的教学准备,那么无论观察和反馈做得有多好,教师同伴指导都是不完整的;更为严重的是只关注观察和反馈可能会削弱教师之间的合作。因此,教师同伴指导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阶段。

总之,教师同伴合作是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为直接目的,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为旨趣,以平等的对话方式而展开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分享知识,相互提供支持;为提高教学技能学习新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而相互帮助,提供反馈意见。它有助于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改善教学。对我国的教育、教研活动中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故,教师同伴指导在我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其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朱宁波等 《教育科学》 “校本教研中的教室同伴互助” 第10期

2、王坦 《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学苑出版社

3、皇甫全 《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同伴互助的方法 篇2

前段时间我上了一节市级公开课, 为了上好这节课, 我前前后后花了三个星期时间。期间碰到要做什么事, 我能推迟则推迟, “一切等这节课结束了再说”。三周磨一“剑”, 虽谈不上光芒四射, 但比平时耀眼许多。欢天喜地之后, 我开始汗颜。为什么平时我做不到让学生喜欢每一节课?我经常有改变现状的念头, 可是改变总在下一次。为什么?拿这次公开课来说, 为了上好它, 我投入了三周的时间 (包括周末) , 除必须完成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日常事务外, 其余的时间和精力都在想怎么上好这节课, 都在为它忙碌着。如果每节课都要这样付出, 那我就没有时间做其它事。但这是不现实的, 推迟做某些事是有时间底线的, 而且遇到事情特别多的时候, 不可能所有的事都推迟。除了教学任务, 很多教师还担任了班主任, 大大小小要处理的事情很多。

怎么办?一方面想上好每节课, 上得精彩, 让师生产生教与学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又因为纷繁琐碎的事, 教师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只能流于应付。

当我听到同伴互助这个词, 竟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于是我满心欢喜地去了解它, 揣摩它, 实践它。

三周准备一节课, 学生喜欢我高兴, 但是, 高兴之余又有些沉重:什么时候能够把“家常课”上成“公开课”呢?时间不够, 就需要苦干和巧干结合。于是, 我尝试“多元互助”的备课方式, 感受了“多层双赢”。

一、多元互助:高效备课的秘诀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之一, 区别于过去那种“教师个人的行动研究”。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指的是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 开放自己, 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 形成“研究共同体”, 共同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成长。

1. 小组备课———集体智慧共生的平台

开展教育科研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集体备课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它使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融入研究的元素, 教学岗位变成了进修与提高的乐园。集体备课既能协调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又能为教师解决疑难问题, 为其相互了解教学风格、共同进步提供了平台。 (1) 同时它还能使教育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 集中教师的智慧, 减轻教师的负担,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具体操作起来可以这样:使用同一教材的教师们先讨论好各人分工负责一个或若干个单元的教学。从单词到语法到文章等各方面, 每个教学流程都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展示出来, 一目了然, 并且围绕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在上这个单元之前, 负责的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设计思路、备课时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拿出来集体讨论, 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典型的教学问题, 然后大家针对问题谈自己的想法。 (2) 每个班的学生特点不同, 教师们可分析这种集思广益的教学设计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分别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当然, 任课教师可在课前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 并清楚调整的依据。

集体备课不是让教师变“懒”, 而是使教师有机会把课做“精”。虽然花在教学上的总时长并不会缩短, 但教师们可以在提高合作能力的同时开阔眼界, 互相取长补短, 同时仍能保留自己的个性特点, 使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锻炼, 专业水准有所提升。也许教师处理教材的某些地方的时间少了, 不需要到处找材料, 不需要事必躬亲就有了所需要的教学思路和辅助课件, 但上课的效果却更好了。老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好课, 而不是忙忙碌碌却平平庸庸。因为集体备课, 老师们的互相“依赖性”增强, 这促使大家要安排固定的时间坐下来好好沟通和讨论, 把教育科研落到实处, 并从中得到“实惠”。

想想集体备课的好处, 也许我们会很兴奋, 但真正实施时要做好“不怕麻烦”的准备, 毕竟原来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是好是坏自己承担, 现在变成了大家的事, 你既可以享受别人的“劳动果实”, 又可以为别人奉上“美味佳肴”。另外, 集体备课需要教师们定期交流, 这会给教师个人的安排带来一定的麻烦, 需要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克服困难。

2. 课例讨论———集体智慧聚焦的方式

课例研究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所进行的种种活动, 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课例是课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 是教师学习和反思的载体。如果说集体备课强调的是课前的“备”, 则课例研究的范围更广, 不仅有课前的活动, 而且有课中、课后的活动, 它所关注的不仅是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 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

具体操作起来可以这样:在上一节课之前, 主讲人与同伴共同研究教学内容, 讨论教学设计;上课时同伴听课, 观察课堂并进行实录, 包括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个步骤和学生的表现和反应, 如果来不及记下每个细节, 就可以利用课堂录像回头再逐步详细记录;课后, 团队里的所有教师分头与该班学生访谈, 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 得出结论。然后大家一起仔细分析本节课, 如教师的课堂语言、组织方式、教学行为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还存在些什么问题, 需要怎样改进。接下来, 仍旧由第一节课的教师在另一个班主讲同一课题, 重复上面的活动, 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进行第三次讲课与分析, 得出结论。在做课例研究的时候, 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可以围绕教学的一个方面 (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进行研究。

课例研究改变了教师“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局面, 为教师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毕竟个人的视野有限, 而且还有“不知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现象, “一直这样, 习以为常了, 不觉得这是问题”或“知道这是问题, 但不知怎样改变”。在研究的团队里, 不管是主讲人还是同伴, 大家都处于平等的地位, 可以在心态平和、气氛和谐的状态下进行探讨和研究, “矛头”指向问题不对人, 这有助于强化友好合作交流, 开发差异资源, 推动团队所有成员的共同进步。通过多次反复对同一课进行“打磨”, 能深入地就某个问题进行研究, 克服“蜻蜓点水式”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弊端。

要提高课例研究的实效, 教师需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专家的引领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有意识地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 花时间花心思去琢磨、推敲, 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志同道合的同伴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实践共同体, “我帮你, 你帮我, 大家帮大家”, 保持开放的头脑, 从同伴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中受到启发 (3) 。

3. 资源共享———集体智慧生成的沃土

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积累一些资料, 有自己撰写、制作的, 有搜集、整理别人的, 其中很多资料可以在不同学科、不同班级间通用。教研组或学校可以建立资源库, 让教师把可以共享的资料放在公共区域, 需要的教师可以自由取用, 网络的开发和应用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资源共享丰富了教师团队总的资源储备, 既集中了各人的智慧和才干, 又节省了大家的时间, 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二、多层“双赢”, 同伴合作的效果

1. 学校与教师“双赢”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 学校品质的提升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伴互助促使教师们立足于本校校情、学情, 立足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问题, 开展教与学的研究, 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教学效果, 因此能大大推动学校的发展。反之, 学校的发展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 良好的研讨氛围会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同伴互助的队伍中, 对于教师的成长大有好处。学校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 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条件和氛围。学校应该“以人为本”, 管理的基础是依靠, 依靠的基础是培养, 培养的关键是学习。

2. 教师与教师“双赢”

就像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一样, 教师之间存在竞争, 但更多的应该是合作。通过同伴互助, 教师们能避开个人力量有限的劣势, 借助他人的智慧和群体的力量, 共同解决一个或多个教学问题, 从中学习、研究改进教学的方法。每位教师都是参与者, 也都是受益者。教师会在与同伴的互助合作中,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尝到其中的“甜头”后, 教师们会用更多的激情去实施同伴互助, 用更多的真诚去维护同伴互助, 用更丰富、厚实的思想和行动去回馈同伴互助。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一下, 我们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换一下, 我们都有了两种思想。

3. 学生与教师“双赢”

学生发展需要优质教育资源, 教师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力量。当教师群体把教学、课堂、学生当作共同的研究对象细细琢磨, 不断从实践中提炼经验, 教育、教学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学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自于成功的教学, 目睹自己的努力给学生带来帮助, 体会到自己教学方法的改进给课堂带来活力,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让教师们快乐、满足呢?

结语

教师发展维系着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 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只要教师们善于发现, 善于学习, 善于合作, 群策群力, 就一定能有大的收获, 实现多种“双赢”。

参考文献

[1]吴永军.校本教学研究设计:教师教学研究设计指南[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洁.课例研究: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修[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23) .

教师同伴互助的方法 篇3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同伴互助;有效性

项目名称:初中语文教师有效开展同伴互助的方式方法研究,项目编号:XBJY1203,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2012年校本教研专项课题

中图分类号:G451

引言: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开展同伴互助的具体教學办法有很多种,包括自主反思、同伴互助、教学竞赛等等方法。这也有利于教师专业的以后发展。

一、教师同伴互助教学方式的含义

两个或多个教师之间展开的关于专业发展方向、教育策略计划等方法,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保持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的这一过程,就是教师同伴互助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教师开展同伴互助教学方式的好处

教师在个人反思教学实践以及实施新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存在不足,比如考虑事物不全面、解决问题不能多角度探索;在实施新的教学计划中,一个人的厉害过于单薄,缺乏操作性或动力等等问题。

教育问题从来都不是简单思考然后实施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必须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理论基础,然后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创新,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和具体方法。如果教师在自我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开展同伴互助的方式,那么以上问题可以得到比较显著的解决。

教师的同伴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以此为教师提供支持,并且给予多种看法做参考,考虑的问题越全面,得出的解决方案就越正确。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和同伴之间可以互相吸收、互相学习,促进自身的能力提升,满足新时期下学生和学校对自己的要求。在教师实施新的教学方式时,其同伴会给予支持和帮助,并且以旁观者的角度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方便及时改正。这样的方式凝结大家的力量和智慧,避免一个人自我反思时产生的不足。

三、国内外相关教育模式的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教师同伴互助及其专业发展关系的研究,国内一些专家给出的结论是:教师同伴互助这种模式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且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并且在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问题上均有明显的提升,促进教师个人和集体的共同成长。

关于教师公办互助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同的专家学者给出的看法各不相同。还有一些教授认为,教师同伴互助方式可以划分成四种基本模式:

①.教学活动模式。包括教师讲座式、教师比赛式、教学开放式等等;

②.互动交流模式。包括教师导师式、交流经验式、博客论坛式等等;

③.课例引导模式。包括特色示范式、共同上课式、集体备课式等等;

④.课题推动模式。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提出“同伴互助”的概念,到现在已经有了四十多年的研究历史。多国经济把这种模式投入实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经过对外国教育学的分析,得出结论是外国对教师同伴互助的围观层次进行深刻研究。比如教师同伴的形式、标准、原则、含义、存在的问题等等。

2.1 教师同伴互助的前提条件

美国学者Hyman对教师同伴互助的前提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教师同伴互助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①.有互相帮助的能力;

②.双方要有想改变教育方式的想法;

③.像其他领域的工人一样,善于用技能来提升自己专业素质;

④.善于倾听、采纳同伴的建议;

⑤.彼此真诚相待,并积极引导对方向对的方向改变;

⑥.同伴可以是其他教师同伴;

⑦.教师要具备观察和解释课堂讨论之类的概念框架活动;

⑧.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现状;

⑨.学校要对这种方式提供支持,不管这种方式会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国外的研究人员对教师在同伴互助专业发展、教学质量等方面非常重视,现在还在深化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资料的分析,发现以前的人多在宏观角度来研究这种教学方式,比如政府的政策或学校的政策等等。相比之下,教师个人反而对这种教学模式研究比较少,几乎没有教师个人研究教师同伴互助的文献,甚至连骨干教师都没有。

四、发展教师同伴互助的具体策略

对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发展教师同伴互助主要发展以下方面:

(1)进德教育

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教书育人”,这就是教师的“进德修业”,要先学会读书,热爱读书,然后阅读高质量的书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进德修业”还有一层意思是要把握一切机会、创造机会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有意识的将自己的工作联系到生活甚至生命中。

(2)自主反思

反思,就是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和总结,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及时改正。

(3)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最好是分成小组讨论和教学观摩,这样有助于解决科学教育方面的问题,也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成长。

(4)专家引领

教师同伴互助只靠教师之间的交流是不够的,专家教授的带动和领头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专家引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老带新;二是学术讲座。

教师公办互助教育方式能充分发挥人多智慧广的好处,同伴们的积极参与和帮助是实现同伴互助的重要保证,同伴互相活动的气氛也要靠同伴之间的相互尊重来支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个模式的长处,为提升教育效率而出一份力。提高教师同伴互助的效率是条艰难的道路,以后的路还很长,这一路上光靠教师本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珍珍. 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性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 李春武, 朱丽艳. 基于网络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探索[J]. 化学教育, 2011, 32(12):53-55.

同伴互助小结 篇4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的教师生涯第一学期已接近尾声,看似漫长的半年时间就在匆匆忙忙的学与教中一闪而过,在本学期 “见习教师同伴互助学习联合体”活动中,我与同组的张莉莉老师结成了互助同伴。我们一起积极主动地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方法、分享教学心得。

一、教学思想共进步

我和张老师在开学初共同商讨、安排读书计划,共同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每月学习一本教育专著,并互相督促检查,互相谈理解谈认识,共同分享着我们在学习中的收获。同时,共同探讨与分享教师的职业理想、教书育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等教育思想观念,加强师德修养,强化职业意识。通过这些图书的学习让我深切体会到师德的重要性,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对学生身心、道德都有指引作用的老师。

二、教学质效共提高

积极按照备课组长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工作,提前一周的备课量,从最初的备课本、备教材、备教法逐渐到备学生,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与研讨。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总结梳理课堂教学基本经验,逐步规范课堂教学。对于每一节课不管是谁先上,上完后我们都会及时反馈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备课中不妥的地方,让下面要上课的老师做及时的调整,规避问题。并及时做好课后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我明白听课是新教师快速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只要时间允许我们都会积极的去听对方的课,提出教学建议,好的地方互相学习,不妥的地方互相提出改善的方法。张老师也会时常给我说一些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也会分享我所接触到的教学方法。我们互相听课、评课和磨课,通过一学期的同伴互助学习我们已逐步树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水平。增强了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张老师开了一节区级公开课,新教师的我也开了校内公开课,作为同伴的我们共同携手向前。

三、博才众长共成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张老师作为一个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各方面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同时,作为新教师的我虽然经验不足,但会提出各种新鲜的想法。因此,我们经常共同探讨解决各种问题:当课本上的教学情境不太适合本班的教学时我们会共同商量着选取更适合的教学情境、当遇到作业上较难讲解的题目时我们会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当出现班级管理中棘手的问题时我们会共商对策...同时,我们还会互相协助分析学生情况。

同伴互助心得体会 篇5

本学期,我与施老师结为“同伴互助”,在这学期里我们能按照学校要求制订互帮计划,全身心教书育人,潜心教育研究,在教学实际中,探索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习为同伴互助夯实基础

在制订互帮计划时我们每人给自己一个任务——本学期里至少学习一本教育书籍,并互相督促检查。而这学期又推行了新课标(修订稿),围绕这个课标学习,我们互相谈理解谈认识,共同分享着我们在学习中的收获。

二、在互相听课中共同改进教学方法。

1.听课:在教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途径就是听课。每次听课后,我们都及时的向对方指出授课中的亮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而对方也总能认真地总结,之后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通过比较、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讨论:要想教学技能与方法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讨论、交流是有效的方法。我和她以及其他同学科教师经常在一起进行研讨,有时候还进行一些简单的模拟,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样解决,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课上的更精彩,可以说随时随地的交流方法心得,得出了很多好的想法。

3.研究教材:钻研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之一,虽然这学期我们并没有在同一个年级授课,但是我们也能共同研究教材,除了利用教研时间坐在一起以外,其它时间也随时交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时我们也通过共同听某一位老师的课而进行共同探讨教材等。

三、用课题研究带动同伴互助

围绕本学期的课题我们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集体攻关。例如,在上个学年中我和她围绕着如何开展小组合作进行了研究,这学期中我们继续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初步摸索了一些开展小组合作的技巧。所以,我感觉用课题研究带动同伴互助,激发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产生内在的学习与研究的动力需要,形成了问题意识,让我们逐步走入“研究型”教师行列。

四、相互汲取班级管理经验: 施老师曾多年担任过班主任工作,并取得杰出的成绩,所以我们也经常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班级管理经验,交换意见,特别是今年我所接任的这个班级在初一的时候是她所任教的,她对班上的同学比较了解,所以我经常与其探讨班级个别学生的情况,总结出好的班级管理经验。也为我们在导教活动中提供了好的经验。

总之,同伴互助结对对于我们两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很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彼此都给予对方很多帮助和建议,也使我们在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我们彼此都获益匪浅。

我深深的体会到:给予是一种收获,分享也是快乐!

“趣味语文”同伴互助学习小组 篇6

互助学习小组的形式,通过在小组活动中发挥每个青少年在不同领域的学习特长,取长补短,互帮互助,从而提升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解决、朋辈协作、沟通交流等各方面能力。

2015年2月4日到6日,为了提升社区青少年语文学习积极性,培养青少年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助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善社会服务中心联合江村社区举办了“趣味语文”同伴互助学习小组活动。

学习小组活动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趣味课堂,设置“我们拼了”,“成语擂台”,“汉语听写能手”,“谁是故事王”等环节。第二部分知识面拓展,包括参观消防科技馆及古龙酱文化园等环节。

活动一开始,同学们根据社工的引导分成了8个小组,通过激烈的探讨,纷纷选出了小组组长,取队名以及团队口号。当社工报到每一组时,每组成员齐呼队名和口号,都不干示弱,希望能够在本次活动中发挥出团队最好的水平。在社工介绍本次活动主要环节后,每个小组立刻开始“排兵布阵”,但如何可以让自己的小组可以发挥最大的优势呢?这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难处。社工引导同学们需要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这样才可以发挥团队最大的力量。此后,小组成员们开始讨论各自在语文学习中各自擅长的部分,根据活动环节,安排小组成员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做代表,其余组员齐心协助。通过“我们拼(音)了””成语擂台”“汉语听写能手”,“谁是故事王”等几个环节的趣味比拼,每个小组都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最终第七组以微弱的优势取得了最佳团队奖。

此外,本次活动还将课堂内外相结合,参观消防科技馆,模拟逃生技巧,了解消防知识;游古龙酱文化园,亲手制作酱油,了解酱油制作过程。拓展知识面,提升学习动机。

教师同伴互助的方法 篇7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合作式学习的融合性研究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 要遵循言语交际的心理规律, 进行语言听、说、读、写的相关训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言语的形成过程是先由感知再到生成的, 学生在对言语进行听、读的感知过程中, 进行内在的转化, 这种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即为语言知识的“内化”, 然后, 学生在感知言语的过程中再用说或写的方式, 加以外在的显现表达, 即为语言知识的“外化”。

在语言形成的教学过程中, 离不开合作、互助的学习平台, 在这一合作、互助的平台之下, 可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合作式学习的融合, 它与我国的现行教育理念相符合, 与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相契合, 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意义和作用。小学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 它对于奠定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引导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互助式教学非常好地解决了学生孤立的学习状态, 使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关系中, 体会到与人共处的益处, 提高学生的语文思想和情感体验。

二、合作式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剖析

1.合作式小学语文教学, 是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进程

语文文本的阅读和练习, 对于小学生的文字练习和运用具有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在现代新教育理念的整合下, 小学语文引入了多种教学方法, 如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讲读法等, 这些新型教学方法的引用, 转变了小学语文教学旧有模式, 创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氛围, 与语文学科发展相符合。

2.合作式小学语文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同伴关系的资源是非常珍贵而丰富的资源, 教师要利用这一有效的资源,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同伴关系, 提高小学生的社交技能, 学会同伴之间的换位思考与理解, 增强交往的深度和广度。

3.合作式小学语文教学提升教师的素养

在合作、互助式的小学语文课堂上, 同伴之间的竞争与互动是同时存在的,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 达成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 在相互帮助的前提下完成语文任务, 在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实践的平台上, 提升自我素养。

三、合作、互助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

1.确立语文教学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识字或习作课堂上, 教师要采用合作式的教学策略, 其首要的关键点在于确立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设计不同的目标, 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例如,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轻扣诗歌大门》中《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 采用合作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篇诗歌的大意, 并诵读诗歌, 还要根据学生理解的水平进行如下目标设计: (1) 自主寻找参考资料, 进行合作式学习, 并完成教师预习的作业任务; (2) 要求学生体会诗歌中的借景抒情、遣词用句的巧妙之处; (3) 要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赏识作者的思想感悟; (4) 让学生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 自创一曲小词。学生在合理的目标设定下, 可以进行知识学习的合作式讨论和交流, 进行相关诗歌的联系与归纳, 体现出顺势而导的感情融入和合作的高效。

2.进行合理的分组, 完成特定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采用随机分配法和随机分层法, 对学生进行分组, 并选取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 如两两配对法, 可以用于小学语文的朗读、简单对话、作业互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 进行相互的纠正和互评互改。又如, 专家组阅读法, 可以让学生明晰文章的段落, 清楚文章的内容含义。在人教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中, 可以将文章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段落, 进行学生的分组合作式学习, 并在各季节的专家组中进行交流, 完成语文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综合。

总之, 小学语文的合作、互助式学习可以营造出民主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过程中, 激发出语文课文学习兴趣, 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由传统的教师单向教授转为双向的师生互动式教学, 这种新型教学关系的构建, 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方法的构建, 对小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思维、探究语文内涵具有重大的改革意义。在这一教学新理念之下,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有效提高, 在互帮互助式、合作式的学习状态下, 师生关系得以融洽, 技能得以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

参考文献

教师同伴互助的方法 篇8

【关键词】同伴互助 高校英语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同伴互助模式最早产生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前后教师培训工作日渐受重视。70年代研究表明,仅10%教师将在专业培训中习得的教学技能和策略用于教学实践,新知识迁移率很低。80年代以前,教育者认为教师专业培训就是在学者、专家引领下学习新教育理论,再返回学校的实践。该时期,有关教师如何掌握和应用新教学策略的研究很少,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是失败的,教学效果改善甚微。80年代初,美国学者乔伊斯和肖尔斯首先提出“同伴互助”概念,认为改变早期教师培训模式的设计和组织方法有助于教师将培训内容迁移到教学实践中,过去将教师培训低效归咎于教师自身是错误的。他们假设,教师需要一些持续的帮助和反馈才能在教室里应用新教学策略和方法。在随后研究中验证了这一假设,并证实了同伴互助的效果:教师可以与同事或同伴保持互相信任和依赖关系,共同规划教学活动、提供反馈意见和分享经验,拥有“同伴互助者”的教师比独自工作的教师更善于运用新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实践中发现,相对于管理层和学生的教师评价而言,同伴的评价更有助于改善教师自我教学行为。乔伊斯和肖尔斯建议学校让教师组织和参与同伴互助小组,使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彼此支持和共同成长。他们大胆提出假设并给出相应验证,使该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等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与高校师资力量有着密切关系,现在美国高校教师职前、职后及后来成长等一系列过程都会用该模式。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对于学校和高等教育发展何等重要。

高校担负着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重任。高校教师是实现这一任务的主力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要保障措施之一,高校教师只有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培育出高质量人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种最有效方式, “同伴互助”是最快捷、持久、现实的一种方式。在“同伴互助”时,通过倾听他人分析、与他人思想碰撞,使每位教师受到启发和提示,思路跳出原先狭隘圈子,获得对问题和经验更深刻、准确、全面的认识,使自己的经验和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加速自身专业成长。

“同伴互助”引入我国后,主要被中小学采纳,同行教师对彼此所讲授内容比较熟悉,整个操作过程省时省力。而高校中的专业划分细、教师专业性强,有些活动难以展开。但高校一些相近的专业课和公共课则完全可引入“同伴互助”活动,如高校英语教师:他们教学工作、课程设置、课程进展、教学对象基本相同,都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与专业课教师较少的学科相比,大学英语教师可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同伴互助式学习,这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发展策略。

我国教师专业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模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培训。受高校间独立发展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限,培训效果不明显。就我国的现状而言,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还需更加丰富的形式。所谓的“专业”不是把所教“学科内容”,而是把教师“教育行动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作为专业发展的一种策略,教师“同伴互助”是一个以教师为实践主体“为教师所有”“为教师所参与”“为教师所享有”的过程。“同伴互助”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对话、探究、合作。高校英语教师的“同伴互助”指英语教师在发展与成长的过程中,提升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将教育活动与教育行动完美结合,达到寓教育于专业的过程。日常的备课、上课、课后讨论、教学反思和日志交流,可以用声像纪录,进行交流、学习、反思和进步,使教师真正达到在专业生涯中不断成长与发展,而不是学科内容的简单重复。

我国的研究现状:一方面,“同伴互助”理论性研究已形成较密集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受某些因素制约,已有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内容和问题维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局限性。理论研究方面:周芳元《同伴互助式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同伴互助培训模式现实意义、开展形式及注意事项;张慧珍、段艳丽《同伴互助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同伴互助两种形式及可以解决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张亚珍《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同伴互助》对同伴互助的产生发展和高校教师实施同伴互助的必要性及特征三方面进行描述;朱舜丰、王珺《浅谈教师同伴互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指出了高校进行同伴互助的特点、作用,要求学校从制度层面予以支持。实证研究方面:主要有陈蔚《从胜任到优秀—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用问卷对某高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进行调查,得出同伴互助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张萍《教师同伴互助的校本研究模式研究》指出初中教师同伴互助的目标、特点、组织结构和实施过程等;周三红《同伴互助视域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探究》旨在探究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同伴互助过程;袁志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同伴互助研究》从作用、模式、理念三方面入手对高校实施同伴互助提供了一些可操作性建议。

综上所述,同伴互助这一模式自从引入我国后,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这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也正从中小学向大学渗透。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虽然高校英语有相对统一的教材、课程设置、内容进度以及教学对象等特殊优势,但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策略却仍然有待研究。这一模式的起源、发展、内容、组织方式、实施,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办法等一系列研究都旨在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本文试通过理论来说明高校英语教师采用这种培训方法的合理与可能之处。未来还可通过实证研究来证实这一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采用问卷、观察和开放式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探讨这一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使用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Eleonora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2003.

[2]罗晓杰.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述评[J]. 教育科学研究,2006(7).

[3]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译.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宋祖荣,王青.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2007.

[5]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评述[J]. 中国教育学刊,2002(5).

[7]岳慧君,高协平.教师教育教学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2010(5).

教师同伴互助的方法 篇9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和学习中。幼儿之间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由于不良的同伴关系不利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及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巧妙采用各种方法正确地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1.“隔岸观火”法

【方法要点】对于一些不亟待解决的冲突,教师可以静观其变,让幼儿自行解决冲突,但要密切关注冲突发展状况,以防幼儿因无法自行解决冲突而引发更大的冲突。

【案例呈现】在一次区角游戏时,朵朵突然在表演区里大哭起来。由于没有孩子来找我“告状”,我便走到相邻的搭建区。一边假装看其他孩子玩积木,一边悄悄地观望表演区内事态的发展。只见晴晴不断地对朵朵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让你摔倒的。”另两个孩子则将晴晴拉到一边说:“不用管她,谁让她来抢绸子的。”“就是,你不来抢就不会摔倒的,都是你自己的错。”晴晴为自己辩解,“我不是故意的,你在我后面,我怎么知道你要来抢我的绸子。”“你还乱串区,是你的不对。”在几名孩子轮番“理论”下。朵朵的哭声越来越小,最后给自己找了个台阶说:“我看你们玩得那么高兴,我也想玩,接下来能让我和你们一起玩吗?”晴晴等几名孩子同意了朵朵的要求。

【案例分析】幼儿往往能以自己的方式化解大部分冲突,他们处理冲突的能力远远超出成人的想象。上述案例中,晴晴等几名幼儿通过给朵朵讲道理——抢绸子、乱串区,让朵朵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化解了冲突,最终大家一起玩。因此,在冲突发生时教师切记不可过早或不合时宜地介入冲突,这不仅会剥夺幼儿自己处理冲突的机会,而且不利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2.“授之以渔”法

【方法要点】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解决冲突的方法,从而逐渐提高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案例呈现】正当孩子们分工搭建“胶州湾小区”时,文文和洋洋突然扭扯在一起。文文说:“我是设计师,谁让你乱搭的?”洋洋说:“我们一起建楼,我也可以搭。”强强喊:“你们不要打了,有事找‘评议员’评理去。”于是文文和洋洋相互拉扯着来到“评议角”。值班的“评议员”让他们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请了“见证人”做了证明后,为他们做出了公正的“评判”。

【案例分析】幼儿冲突防不胜防、时有发生,所有的冲突都由教师解决,会增加幼儿的依赖性,降低或剥夺他们的自主性。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教会幼儿解决冲突的方法。比如,我在班里设立了一个“评议角”,让幼儿轮流当“评议员”以帮助幼儿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他们就到“评议角”里请“评议员”来解决冲突。“评议员”面对不同的冲突要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化解幼儿之间的冲突,从而学会和掌握解决各种冲突的本领。

3.“声东击西”法

【方法要点】在幼儿发生冲突时,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化解冲突。

【案例呈现】在玩沙区里,丽丽、坤坤、辉辉等几名孩子因争抢沙漏而请我主持公道。我对情绪激烈的`丽丽和坤坤说:“你们不是喜欢玩‘寻宝’游戏吗?看,婕婕、青青她们已经寻了好多宝了,你们要不要和老师一起加入他们去!寻宝’呢?”丽丽和坤坤犹豫了一下,就和我一起去玩“寻宝”游戏了。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我没有直接针对幼儿冲突进行处理,而是巧妙地利用了能激发起幼儿兴趣的“寻宝”游戏来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轻松地化解了冲突。此种方法在运用时一定要自然,如果太生硬便会有敷衍幼儿的嫌疑,不仅不会奏效,反而会影响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

4.“自然后果”法

【方法要点】通过让幼儿体验因冲突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教师引导幼儿学会主动规避冲突和化解冲突。

【案例呈现】在大家正准备开始音乐表演活动时,慧慧和月月却因争抢“指挥棒”而发生了冲突。慧慧攥着“指挥棒”的一端说:“这是我先拿到的,我当小指挥。”月月紧握着另一端说:“上次你已经当过指挥了,这次该我了!”由于她俩互不相让,致使表演时间被耽误了许久,招来其他同伴的抱怨。同时,根据班规,她俩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再具有竞选“小指挥”的资格。

上一篇:心内科实习出科考试下一篇:电动自行车发展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