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使用论文

2024-10-06

同伴使用论文(共7篇)

同伴使用论文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同伴影响抵抗和风险决策对青少年问题网络使用的预测效应, 为早期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高危人群及制定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广州和沈阳两市分别抽取5所和3所初中。每所初中选取初一年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其随访调查12个月。采用同伴影响抵抗问卷 (RPIS) 和风险决策问卷 (YDMQ) 评价青少年同伴影响抵抗和风险决策水平及其对问题网络使用的影响。结果 基线调查2 103名青少年, 问题网络使用发生率为14.3%。1 a后随访1 853名, 失访率为11.9%。新发PIU为307名 (16.6%) , 持续PIU为150名 (8.1%) , 116名 (6.3%) 青少年在基线时报告PIU, 1 a随访后报告无PIU (终止组) 。与对照组相比, PIU新发组和持续组风险决策得分高、同伴影响抵抗得分低 (P值均<0.01) 。Logistic回归模型中控制基线PIU、性别、地区、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后, 风险决策高、同伴影响抵抗低均是随访PIU和新发PIU的危险性预测因素 (B值分别为0.904, 0.650, 0.936, 0.741, P值均<0.01) , 同伴影响抵抗高是PIU中止的保护性预测因素 (B=-0.625, P<0.05) 。结论 同伴影响抵抗能力较差和风险决策较高的青少年可作为健康危害行为早期筛查和干预的重点人群。

关键词:精神卫生,因特网,预测,随访研究,青少年

自1996年Young首次报道了问题网络使用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PIU) 造成严重社会心理问题的个案后, 青少年PIU行为相关研究在2000年后迅速发展。尽管针对青少年PIU行为开展了大量持久的健康教育干预行动, PIU的发生率较高仍是近20 a来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PIU尚没有明确定义, 多数学者认为PIU个体在决策过程中表现出不计后果的“短视”现象并追求高风险, 可能是一种成瘾性行为[2]。Sun等[3]采用爱荷华赌博任务 (Iowa Gambling Task) 发现PIU大学生决策能力受损, 且受损程度与其网络成瘾行为呈正相关。Pawlikowski等[4]发现网络游戏成瘾者更倾向做出冒险和不利的选择。

人类多数冒险行为发生于一定的环境背景中, 当青少年的同伴对某种冒险行为评价很高时, 会潜在诱导青少年倾向更多的冒险行为[5]。近年来研究发现, 青少年危险行为, 甚至违法犯罪行为通常以团体/群体的形式出现, 同伴影响 (peer influence) 可作为一种动机线索降低青少年认知控制[6]。

本课题探讨风险决策倾向与低同伴影响抵抗对青少年PIU的预测效应, 研究结果可为早期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高危人群及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客观研究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本研究是“儿童青少年发育与健康队列研究”的随访资料。2012年10月, 在沈阳和广州两地区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共抽取8所初中 (广州5所、沈阳3所) 。每所初中选择初一年级全体学生, 向学生和父母发送调查流程和知情同意书, 提交知情同意书受试学生在学校填写问卷。12个月后, 再次填写问卷。问卷为无记名方式, 每位受试对象有特定编码, 以保证随访资料能有效衔接。基线调查问卷共2 103份, 男生1 081名, 女生1 022名, 平均年龄 (12. 75±0. 75) 岁。1 a后随访1 853名, 男生938名, 女生915名, 失访率为11.9%。

1. 2 研究内容

1. 2. 1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居住地、年龄、父母文化程度、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结构。

1. 2. 2问题网络使用根据国内对日常网络游戏过度使用的界定[7]和国外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的调查结果[8], 将每日网络使用时间≥3 h定义为PIU。

1. 2. 3同伴影响抵抗采用Steingberg等编制的同伴影响抵抗问卷 (Resistance to Peer Influence Scale, RPIS) [9], 评价青少年独立与同伴交往的程度。该问卷有10种不同的同伴交往情境, 每种交往情境有2种相反的交往模式 (分别是“顺从同伴的影响”和“拒绝同伴的影响”) , 青少年选择其中一种交往模型, 并评价与自身的符合程度 (1 = 完全符合;2 = 大部分符合;3 = 大部分不符合;4 = 完全不符合) 。每种交往情境的所有条目得分相加除于总条目数, 即为RPIS得分;得分越低, 表明对同伴影响抵抗越低。以同伴影响抵抗问卷得分小于2.4界定值为同伴影响抵抗低组, 大于3.0界定值为高组, 介于2.5 ~2.9中间为中等组。1. 2. 4青少年风险决策采用Ford等编制的青少年风险决策问卷 (Youth Decision-Making Questionnaire, YDMQ) [10]评价研究对象风险决策能力。该问卷包括5种风险决策的情境, 分别为“允许朋友带毒品到家中参加派对”“与朋友一起偷车”“为朋友提供考试答案”“在商店顺手牵羊”和“为参加演唱会逃课”。每种决策情境含有3种不同的假设结局: (1) 无任何不良后果; (2) 可能会有不良后果; (3) 肯定会有不良后果。

青少年需要对每一种不同的假设结局作出自己的选择, 分别为1 (肯定不会) ~4 (肯定会) 。5种情境得分的平均值计为风险决策得分, 得分越高, 提示风险决策越高。以青少年风险决策问卷得分小于界定值为风险决策低组, 大于界定值为高组, 中间为中等组。根据基线和随访PIU情况, 将青少年PIU行为划分为4组, 即新发组 (基线没有、随访出现) 、持续组 (基线和随访都有) 、中止组 (基线有、随访没有) 和对照组 (基线和随访都没有) 。

1. 3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 0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多元方差分析评价不同PIU分组风险决策与同伴影响抵抗得分的比较。用Logistic回归模型 (Forward法) 探讨同伴影响抵抗和风险决策不同等级与青少年总PIU、PIU新发和PIU中止的关联。采用Baron等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建立回归方程[11], 检验风险决策与PIU之间的关系是否以同伴影响抵抗为中介,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失访情况1 a后随访, 失访率在同伴影响抵抗、风险决策等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5. 422, 0. 789, P值均 > 0. 05) 。父亲和母亲文化水平为“小学以下”青少年失访率高于父母文化水平为“中学和大学以上”同伴 (χ2值分别为6. 994, 7. 968, P值均 <0.05) 。

2. 2青少年问题网络使用情况基线时PIU报告率为14.3%, 随访1 a后PIU报告率增加至21. 7%, 其中新发PIU为307名 (16.6%) , PIU持续组为150名 (8.1%) , 116名 (6. 3%) 青少年在基线时报告PIU, 1a后随访报告无PIU ( 终止组) 。广州地区青少年PIU报告率 (37.0%) 显著高于沈阳青少年 (17.9%) 。

由表1可见, 男生、广州地区、父亲文化水平低、母亲文化水平低、风险决策高、同伴影响抵抗能力低的青少年, 基线和随访PIU报告率均高于相应对照组青少年 (P值均 <0.05) 。

2. 3不同PIU分组风险决策与同伴影响抵抗得分的比较由表2可知, 不同PIU分组青少年风险决策和同伴影响抵抗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23. 198, 17. 517, P值均 < 0. 01) 。与对照组相比, PIU新发组和持续组风险决策得分高、同伴影响抵抗得分低。PIU新发组青少年风险决策得分高于中止组, 而同伴影响抵抗得分低于持续组。持续组和中止组同伴影响抵抗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P值均 <0.05) 。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P <0.05, **P <0.01。

注:a 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与新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与中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 与持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4风险决策与同伴影响抵抗对 PIU 的预测效应

由表3可见, 对随访PIU的Logistic回归模型1表明, 基线报告PIU、男生、广州地区、父亲和母亲文化水平低是随访报告PIU的危险因素。模型2控制了上述因素后, 风险决策高、同伴影响抵抗低仍是随访PIU的危险因素 (P值均 <0.05) 。

对新发PIU进行的回归模型1表明, 父亲文化水平高是保护因素, 而广州地区、家庭经济水平较高是危险因素。模型2控制了上述因素后, 风险决策高、同伴影响抵抗低仍是新发PIU风险的危险因素 (P值均< 0. 05) 。

对PIU中止组进行的回归模型1表明, 广州地区、父亲文化水平中等是危险因素。模型2控制父亲文化水平因素后, 同伴影响抵抗高是PIU中止的保护因素 (P <0.05) 。

2. 5同伴影响抵抗对风险决策与PIU关联的中介效应首先, 以风险决策为预测变量、PIU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二步以风险决策为预测变量、同伴影响抵抗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三步, 以风险决策、同伴影响抵抗为预测变量, PIU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由表4可见, 同伴影响抵抗在风险决策与PIU之间中介效应显著, 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9.1%。

注:* P <0. 05, **P <0. 01。

注:**P <0.01;y 随访 PIU, x 冒险决策得分, w 同伴影响抵抗得分。

3 讨论

本研究是一项以学校为基础的随访研究, 探讨风险决策、同伴影响抵抗与PIU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初中生PIU报告率, 随访1 a后从14.3%上升至21.7%, 其中新发PIU达到16. 6%, PIU持续率8.1%。Bélanger等[8]在“瑞士多中心青少年健康研究”中调查结果表明, 7. 3% 的16 ~20岁高中生报告每日网络使用≥3 h。Kormas等[12]对866名希腊青少年进行调查显示, 潜在PIU的报告率为19.4%。国内学者对广东[13]、上海[14]、安徽[15]、济南[16]初中生报道PIU检出率分别为12.2%, 10.4%, 8.1%和7.9%, 低于本研究结果, 主要原因是多数研究采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Young制定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诊断标准[17]。

青少年成瘾行为与冒险 (risk-taking) 和决策 (decision making) 密不可分[18]。从童年末期到成年早期, 青少年更多地需要依靠自己对潜在风险进行判断, 学会规避风险。本研究基于“儿童青少年发育与健康队列研究”, 在青少年期身心发育的背景下, 发现风险决策高是青少年新发PIU的危险因素。目前PIU本质还存在争议, 但越来越多的观点将其归为一种行为成瘾。Ko等[19]发展的诊断标准认为, PIU的核心症状与物质依赖 (substance dependence) 和病理性赌博 (pathological gambling) 有着共同的神经心理学机制, 而物质滥用和病理性赌博个体普遍存在风险决策能力受损。Ko等[20]开展的实证研究也提示网络成瘾大学生具有冒险决策倾向, 寻求新奇刺激和高奖赏, 参与冒险行为不考虑后果等特点。

随访研究发现, 同伴影响抵抗低是新发PIU风险的危险因素, 而同伴影响抵抗高是PIU中止的保护因素。进一步通过中介变量的检验发现, 同伴影响抵抗在风险决策与PIU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约20%。提示风险决策通过青少年对同伴影响抵抗能力影响PIU的发生。高风险决策的青少年中, 对同伴影响抵抗能力较低的个体难以抵抗同伴不良行为的影响, 进一步增加PIU风险。从一个依赖父母的儿童向独立自主的成人转变的过程中, 同伴对青少年行为的塑造发挥着显著作用。然而, 源自同伴的影响并非都是正面的。根据社会发展模型, 当青少年与不良同伴密切交往时, 通过同伴模范、模仿和压力, 易形成多种不健康行为, 包括PIU[21]。多项研究提示同伴关系不良 (deviant peer affiliation) 在PIU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2]。杨励等[23]发现, 同伴中有网络游戏成瘾者会显著增加四 ~ 六年级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

本研究结果提示, 青少年PIU可能受到神经生物学进程和环境背景的双重影响。“风险决策缺陷 - 同伴影响抵抗”这一神经生物学因素与认知行为学特质的整合, 共同增加了PIU风险。本研究结果可为预防或减少青少年PIU发生拓展学校健康教育之外的干预策略, 也丰富了当前我国青少年PIU研究现状和研究领域, 为早期发现青少年PIU高危人群及制定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客观研究依据。

同伴使用论文 篇2

鉴于计算机网络对学生引起的巨大动力,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二语写作课堂教学中。计算机网络不再仅仅用于文字处理工作, 也用于师生之间进行课堂或课外讨论, 以及通过电子邮件等各种网络形式进行同伴反馈等教学活动。这些方面已经成为二语写作课堂教学的研究热点, 同时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也肯定了网络教学对学生学习外语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 在以上众多研究中, 关于对比在写作课堂中传统同伴反馈方式和电子同伴反馈方式的研究目前较少。本文就这一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记录和分析了二语学生在进行传统同伴反馈和电子同伴反馈过程中所发生的情况, 并据此分析电子同伴反馈是否能够成为同伴反馈过程中的有效工具之一。本研究主要着手下列几个研究问题:

1. 学生们对传统和电子的同伴反馈的态度是什么?

2. 对于电子同伴反馈, 学生们需要哪些培训?

三、实验设计

本研究的受试对象为32个就读于贵州大学英语专业的三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为英语专业高级写作课程。在该课程期间, 所有的受试对象参与了传统同伴反馈和电子同伴反馈两种反馈方式, 并完成一项关于他们对这两种反馈方式的问卷调查。

32个受试学生被分为16组, 每两个学生组成一个反馈小组。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两种同伴反馈方式的态度, 其中有5组学生被挑选出来作近距离的观察分析。5组中, 有两组学生英语语言程度较低, 三组学生英语语言程度较好。

四、同伴反馈培训

根据以往对同伴反馈过程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同伴反馈进行之前给予学生充分的培训是保证他们能够有效完成同伴反馈的必要条件之一 (Berg, 1999;Hacker, 1996;Mangelsdorf, 1992;Min, 2006;Stanley, 1992) 。因此, 为了使受试学生更好地了解怎样进行两种同伴反馈活动, 以及怎样在电脑上使用电子同伴反馈软件, 保证调查数据的有效性, 我们制订了详细的、循序渐进的同伴反馈培训步骤。

五、数据收集

根据上述研究问题, 我们对挑选出的5对受试学生所进行的两种同伴反馈进行录音和电子存档以作数据分析。随后, 所有受试者完成对同伴反馈方式的问卷调查。

六、结果

我们对挑选出的5对受试者的传统同伴反馈和电子同伴同伴反馈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问到学生更喜欢哪种反馈模式时, 32个受试者中, 有10个受试者更喜欢传统的面对面同伴反馈方式, 17个受试者更喜欢电子同伴反馈方式, 5个受试者表示不知道。

根据对学生使用的反馈模式和问卷调查的结果, 我们还发现由于受试学生们对电脑熟练程度的不同, 针对一些对电脑掌握不熟练的学生, 网络电子同伴反馈的培训还应该包括基本电脑技巧和文字处理技巧的培训, 增强学生对于网络软件的熟悉度和文字处理速度, 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能提供更多的电子反馈数量, 从而让网络电子同伴反馈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 保证学生所提供的电子反馈的质量。

七、结语

虽然传统的面对面同伴反馈方式被广泛地运用到合作性写作课堂里, 但是电子同伴反馈方式能够成为一种新兴的写作同伴反馈方式, 并逐渐广泛运用在英语学习课堂中 (Cai, 2007;Gong, 2007) 。为了更全面地衡量电子同伴反馈方式的价值, 我们的研究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受试者, 需要探讨电子同伴反馈对学生作文修改的影响, 以及更具体的评分标准。

根据Swaffar (1998) , 本研究表明, “网络对话”是一种混合的交流方式, 它可以激发学生反馈的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了发表反馈的机会, 学生反馈的时间比较不受时间限制。这些电子反馈方式所具有的优点都已经在该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认同。正如Sullivan (1993) 指出, 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合作、商讨、争论提供了论坛。网络也使电子反馈容易存储与分享。我们相信网络电子同伴反馈能够成为学习交流与讨论的论坛, 成为与传统面对面同伴反馈同样有效的同伴反馈方式。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二语学生对电子同伴反馈和传统面对面同伴反馈的看法。该研究通过贵州大学英语专业两个班级的写作课, 让受试学生使用两种同伴反馈方式, 即电子同伴反馈与传统同伴反馈。在研究中, 我们首先对受试学生分别进行传统同伴反馈和电子同伴反馈的培训, 然后对受试学生在两种同伴反馈中所体现的反馈类型进行对比分析, 最后对受试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他们对两种反馈方式的态度和想法。结果发现, 大部分受试学生更喜欢使用电子同伴反馈方式。电子同伴反馈方式是对传统的面对面同伴反馈方式有益的补充, 对学生的二语写作可以起到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子同伴反馈,传统面对面同伴反馈,二语写作,反馈类型

参考文献

[1]Berg, E.C.The effects of trained peer response on ESL students’revision types and writing quality[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999, 8 (3) :215-241.

[2]Mangelsdorf, K.Peerreviewsinthe ESL composition classroom:What do the students think[J].ELT Journal, 1992, 46 (3) :274-284.

[3]Mendonca, C., and Johnson, K.Peer review negotiations:Revision activities in ESL writing instruction[J].TESOL Quarterly, 1994, (28) :745-769.

[4]Min, H.T.The effects of trained peer review on EFL students’revision types and writing quality[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6, 15 (2) :118-141.

[5]Swaffar, J.Language Learning Online: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ESL and L2Computer Classroom[M].Austin, TX:Labyrinth Publications, 1998.

[6]Sullivan, N., &Pratt, E.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ESLwriting environments:A computer-assisted classroom and a traditional oral classroom[J].System, 1996, 29 (4) :491-501.

[7]蔡静.高校网络英语教育同级反馈研究[J].考试周刊, 2007, (5) :12-15.

儿童同伴关系研究 篇3

一、儿童同伴关系的主要理论及作用

(一) 儿童同伴关系的主要理论

同伴关系在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儿童心理学家对同伴关系系统深入地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较早引起关注的是关于儿童同龄群及游伴问题。主要强调儿童在同伴中生活才能健康成长, 指出儿童在和伙伴们相处中, 逐渐懂得了友谊、谦让、互助、合作和竞争, 并从中开始获得成功的社交经验和失败的社交教训。之后, 有人明确提出了儿童同伴关系的概念并系统地论述了儿童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的影响。在关注儿童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之后, 国内着重介绍了一下国外比较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有:由美国早起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首属群体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哈鲁提出的两种不同性质人际关系理论, 他把儿童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分为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在社会化过程中, 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广泛, 等等。

(二) 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

1.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个体在发展早期自然具有的一种心理特征, 在行为上表现为自私、独霸、骄纵、不合作、不分享等, 而同伴交往恰恰需要个体间的合作、共享、同情、互助等积极行为, 这些都是根治儿童自我中心不良倾向的良药, 随着同伴交往活动的进行、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 儿童自我中心的不良特征会逐渐地减弱或消失。

2.增强情感支持。同伴交往是个体发展的一种心理需要, 即使在婴儿期, 个体也总能积极地寻找同龄伙伴。另外, 不同儿童都具有强烈的被同伴接纳和认可的归属需要, 而这种需要只有通过同伴交往才能得到满足。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 使他们在感情上得到同伴的支持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 而且对儿童增强调节自我情感的能力及形成健康的情感都大有好处。

3.促进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发现, 在同伴交往中, 受欢迎儿童比被拒绝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生频率更高, 且成为受欢迎儿童的典型行为特征。库波恩等人研究发现, 友好、发起活动、有幽默感、快乐、热情等与最受欢迎的儿童密切相关。

二、儿童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致力于培养儿童与同伴的和谐关系是每个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和心愿。然而在我国, 儿童同伴交往的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如下:当前在儿童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现阶段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家庭中享有特殊的地位, 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就成为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在与他人冲突时, 他们往往表现的情绪变化过快或过于激烈。其次, 有的孩子在同伴交往过程中表现的较孤僻和任性, 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常常闷闷不乐, 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 不愿让别人接近, 更不会主动地与同伴合作游戏。这些儿童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的现象, 这些不合群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中有哪些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呢?我们知道, 家庭、学校对儿童而言, 是两大社会系统, 儿童的主要抚养人 (主要是父母亲) 和教师是儿童的重要他人。应该说, 这两大支持系统对儿童的同伴关系必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 儿童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在同伴关系中, 直接的作用者和互动者是儿童自己, 因此儿童个体本身的气质、行为特征、社交技能与策略和社会情绪都是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主要因素。下面我就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做一些探讨。

1.家庭因素。家庭是儿童主要的生活环境, 也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最基本的执行者。因为人的各种社会目标首先是通过父母传递给儿童的,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也表明父母对儿童社会性交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父母对于儿童社会行为的观念可以预测和揭示儿童期社会接纳和交往行为, 因为父母的教养行为与观念有关:儿童如何获得社会能力, 家庭环境如何创设可以促进儿童的交往, 何时、如何让儿童开始与他人进行交往。基于以上父母对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 我认为父母自身的交往能力、父母对儿童同伴交往的要求、父母的教养观点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教师因素。作为儿童在家庭之外的主要成人交往者和教育者, 教师对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着直接、重大的影响。虽然对教师的影响作用并未取得一致结论, 但笔者认为教师自身的交往能力、教师对同伴交往能力培养所持有的观念、教师是否为儿童创造同伴交往环境, 以及教师平时如何知道儿童与同伴交往等都会影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3.同伴因素。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成人 (父母、教师) 对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是很重要的, 但哈里斯于1995年提出的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则更重视同伴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他认为, 儿童在家庭以外, 总是将自己认同于一个群体, 他们在家庭之外的行为系统是由同伴群体规则决定的, 这对他们今后的个性发展有深远影响。哈吐普认为, 儿童与同伴交往的经历构成了儿童重要的发展环境。在这种环境中, 儿童获得了更广泛的技能、态度和经验, 这些都将会影响到儿童一生的适应性。因此, 同伴对于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远远超过家庭、学校和周围环境。

4.情境与情感因素。不同的交往环境可能会导致儿童不同的同伴交往行为表现。儿童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同伴交往能力高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例如, 在“麦当劳”的装扮游戏中, 装扮营业员的儿童会更加主动地与同伴互动、交流, 表现出比平常更强的交往能力。不同的成长阶段中会遇到很多的困惑与烦恼, 此刻, 就会产生焦虑和紧张。为此, 儿童就可以从同伴交往中得到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 而使他们自己在情感上产生责任感与安全感。他们互相帮助克服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情感与心理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

除了上述外部原因外, 研究者们还探讨了同样制约和影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内部原因, 即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气质与性格、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社会认知水平以及语言能力。

四、教育建议

儿童同伴交往对其社会化的顺利进行、道德品质的发展以及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都会起独特的作用。同伴交往不仅会影响儿童当时的发展, 而且会影响其以后的社会适应, 还可能导致退缩、攻击、逃学等各种社会行为问题。所以, 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极其重要。从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入手, 提出以下几点教育建议:

1.家庭方面。家庭因素是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将家长纳入干预过程, 不仅改变家长的教养观念和行为, 而且通过家长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作用于同伴交往。因此, 促进家长建立合理的教养方式, 提高教育水平, 从而帮助儿童社会交往的发展。

2.改善师幼关系, 提高师幼互动质量。在干预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中, 要将师幼关系的改善置于首要和关键的地位。训练儿童的同伴交往技能和策略, 设计并实施干预活动, 训练儿童同伴接纳所缺少的关键技能, 以改变儿童的社会能力和社交策略。

3.从儿童园外部环境创设上, 通过不同活动中的环境创设促进儿童同伴交往。

(1) 区域活动中的环境创设。区域活动是儿童自选的, 带有小组活动性质的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 儿童的交往能力能够得以表现。因此, 教师要在教室中开设内容丰富的区域活动, 并投放适当的活动材料供儿童交往、探索和创造, 给儿童足够的交往机会。

(2) 主题活动中的环境创设。维果茨基的“合作建构论”使我们得到了重要的启示, 即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我们的主题活动正是依据了维果茨基的相关幼教理论, 所以, 更重视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对培养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要作用。

五、结论

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 尤其是在儿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作用。同伴关系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同伴关系具有行为强化、榜样学习和社会比较的作用, 同伴关系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重要来源。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而不良的同伴关系会使儿童的成长受阻, 并且可能会出现学校适应困难, 甚至成人以后的社会适应困难。因此, 在儿童同伴交往的过程中, 我们要意识到其重要性并结合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为儿童的同伴交往创设良好的环境。

摘要: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容之一, 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同伴因素和情境因素等影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并就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提出四点教育建议。

关键词:儿童,同伴关系,社会化,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郭伯良, 张雷.儿童攻击和同伴关系的相关:20年研究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 2003, (05) .

[2]王燕, 张雷, 刘红云.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自我概念形成中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 2005, (05) .

[3]孙晓军.儿童社会行为、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科研, 2002, (07) .

同伴使用论文 篇4

关键词:农村幼儿,同伴交往,影响因素

1 农村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

1.1 农村幼儿同伴交往首要突出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大多数幼儿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 家长一定程度上的溺爱, 导致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 表现出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调查发现, 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为人处事, 较少关心他人、顾及其他人感受。当自己需要得不到满足或面对矛盾冲突时, 他们往往表现出情绪反应快或过激的特点, 甚至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1.2 幼儿家长的溺爱, 同伴交往愿望较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地区物质条件得到改善, 相应地农村家庭为幼儿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选择, 幼儿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活泼开朗, 但是突然改变环境就判若两人, 不愿意与人交往。家长的过度爱护,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幼儿成长的心理交往需求, 导致同伴交往缺失。受到过度保护的幼儿, 不敢与人交往, 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要求告诉别人, 他们的交往意愿慢慢降低。

1.3 幼儿不合群的心理特征导致同伴交往过程中发生攻击性行为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 幼儿孤僻、任性的性格, 会导致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不合群, 将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有些幼儿会出现攻击性行为。这些幼儿往往表现又比较敏感, 不愿意跟人一起玩耍游戏, 不会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 有时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等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 幼儿可能会形成傲慢、冷漠、暴躁的情绪。

1.4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城市和农村差异显著

调查发现, 城乡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水平不一致, 城市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好于农村。城市和农村在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城市的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 许多孩子已经接受过托班或早教机构的训练学习, 幼儿在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亲社会性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而农村的幼儿只有从上幼儿园开始才接受系统、正式的教育, 无论是语言能力还是社会性发展方面都比城市幼儿缓慢。

1.5 农村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性别存在差异

调查发现, 农村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性别方面, 女孩同伴交往能力要好于男孩。比如:女孩比男孩语言能力发展早、模仿能力突出;女孩亲社会性行为发生频率高于男孩, 较少出现攻击性行为。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 女孩更愿意提出建议, 易于与同伴达成一致;男孩更喜欢让别人服从自己领导, 偏向命令式交往。总之, 农村女孩同伴交往能力较强。

2 农村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2.1 家庭成长环境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

首先, 独生子女家庭生长的幼儿, 在同伴交往过程中, 容易出现交往不够, 喜欢独处, 为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 较少考虑别人;出现交往过度, 攻击性明显、蛮横霸道, 活动中不守规则, 交往中缺乏技能和方法, 不能很好处理冲突和矛盾。其次, 家庭成员的人际交往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父母的人格、情绪等因素都会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产生影响。第三, 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农村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农村家庭幼儿交往能力低于城市幼儿, 农村贫困家庭幼儿需求得不到满足, 就会出现拒绝参加需要有实力参加的集体活动, 影响了正常同伴交往。

2.2 农村幼儿园对幼儿同伴交往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首先, 幼儿园分班制教学组织形式限制了幼儿同伴交往空间的同时, 使得不同年龄同伴交往互动缺失, 混龄班幼儿交往几乎没有;其次, 幼儿园教育资源不均, 农村公办园太少, 幼儿园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普遍存在, 生源配置严重满足不了幼儿活动的需要;第三, 农村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影响幼儿同伴交往, 强调教师的权威性, 忽视幼儿交往的平等性需求, 轻视轻松舒适的交往环境创设。

2.3 幼儿自身对同伴交往发展的影响

幼儿自我意识正萌芽时期, 大多数幼儿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表现。在生活、游戏活动中不服从老师和家长的约束, 在合作合作中, 只考虑自己, 不顾及同伴的感受。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 认知同伴交往理想化, 事事以自我为中心, 要求近乎完美, 不乏存在交往中唯我独尊, 忽视同伴交往的平等交往性原则。

2.4 同伴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

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模仿成人来发展, 也可以从其他方面, 包括向同伴学习, 同伴群体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揭示了同伴群体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同伴群体中群体文化、群体规则的传递, 幼儿可以在学会怎样行事, 怎样认识自己和别人, 从而很好地完成社会性。

3 农村幼儿培养良好同伴交往能力的教育建议

3.1 高度重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

师幼交往活动中, 教师负责发起交往活动, 幼儿往往是被动交往者。同时, 教师对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要不是重视不够, 要不就是对幼儿同伴交往活动做了不恰当地指导介入。而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同伴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没有放手让幼儿自己去交朋友、大胆与同伴交往。成人应该真正地站在幼儿健康成长的角度上, 减少对他们的约束, 让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 学会调整、适应和学习, 形成愉悦的情感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3.2 创设良好的幼儿同伴交往环境

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尽可能地提供混龄班幼儿交往的机会, 打破小、中、大班的班级界限, 幼儿之间可以自由交往。教师对幼儿同伴交往要采取积极的支持态度和适当的知道策略, 幼儿就能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学会主动与人交往、体验交往乐趣, 并且掌握良好的交往策略、积累好的交往经验和技巧, 为日后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家庭中父母要让幼儿敢说、爱说、有机会说, 家中事也都应该让幼儿知道并适宜地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样既可以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 还能够使幼儿学会在同伴交往中怎样合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3 家园合作教育, 共同培养良好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

幼儿园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家庭教育, 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劳动、学习等形式的实践活动, 加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训练, 逐步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 帮助幼儿获得与其相符的同伴交往能力。幼儿园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做好家长培训工作, 积极支持家园合作, 促进家长和幼儿共同成长。鼓励家长支持幼儿同伴交往, 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提供幼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筱泓.浅谈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 2002.1.

课程背后的同伴教育 篇5

【案例背景】小杨是我们班写作业困难户, 经常忘记记作业或把作业本带回家。写作业时动作磨磨蹭蹭, 明明半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 他要花1个多小时。其原因主要是完成作业的准备不足, 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欠缺。

【案例分析】

一、同伴唤醒———诵诗课程

认知决定行为, 行为决定习惯。我就先从树立小杨对待作业的正确认知开始。小杨生日那天, 按惯例, 班级晨诵的形式自然是生日诵诗。我有意选择了《时间雕刻刀》这首诗歌, 把他的名字嵌入其中, 再把他的照片和诗歌一起做成漂亮的课件, 全班进行诵诗。朗诵之后, 就进入“提善言”环节了, 全班每人写下真诚的祝福及建议送给他。再选几位同学建议进行展示, 如“读《时间雕刻刀》, 发觉你像被一股不努力学习的风刮倒了。但是, 你必须站起来, 不被这股风吹倒。因为你是时间的主人, 所以你要用你的时间去完成作业。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再去玩耍, 这样你一定能成功, 我相信你。”“你知道吗?时间是个公平公正、铁面无私的人。它给大家的时间是一样多的, 你要好好珍惜。作业不是负担, 是为了巩固你一天学到的知识;作业不是恶魔, 它可能是一位老师。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把作业认认真真地完成, 你是最棒的!你要告诉自己, 振作起来, 这样会让你拥有更多自信。”“希望你以后可以用这把刀给自己雕一匹大红马, 丢掉那只乌龟。你做到这些, 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和一颗努力的心。你列一张表格, 上面填写你几点到几点做什么, 每天给自己评分。一周后, 只要累积分数超过一定标准, 奖励自己一下。两个月后, 你会发现大乌龟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匹骏马。加油!只要你做到两个字———自律, 你就可以改掉拖拉。面对困难不气馁, 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加油!我们一起努力!”同伴句句温馨的话语唤醒了小杨, 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二、同伴共读———午读课程

小杨课外知识丰富, 这个优点虽然难能可贵, 但其不写作业的缺点太显而易见了。如何让所有同学愿意与他一组呢?那段时间的午读课程我选择了共读童话书《一百条裙子》, 我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书中人物。孩子们感悟很多, 如“同学之间都是平等的, 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我们要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 关爱别人, 而不能去嘲笑捉弄或者歧视同学。”“即使你深受同学欢迎, 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有正义感。”“当有人成绩不好, 我们也不应该冷漠或歧视他。”这样互相关爱、彼此尊敬的种子在午读课程中播撒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于是我趁热打铁, 下午就启动了分组活动, 分组活动时没有人对组员提出异议, 同学们对共读时达成的“不歧视他人”的班级风气得以发扬。就这样, 同伴舆论就像“道德法庭”, 让曾经排斥小杨的同伴作出了道义上的抉择。

三、同伴互助———啄木鸟经济课程

共读《一百条裙子》之后, 班级完成了同质分层, 异质分组、同伴互助可以开始启动了。借助班级啄木鸟经济课程, 让同伴帮助小杨落实完成作业的行为问题。班级每组有一本《啄木鸟手册》, 上面是小组每天行规考核的量化表, 每做到一项, 小组可以赚到10元班币, 班币用于购买班级活动券或图书等礼品, 每月班币最多的小组将成为金牌小组。小杨组为了在作业这项不丢失班币, 他们商定了帮助小杨的办法, 即一人每天放学前检查他的作业记录情况, 监督他按要求将作业本放进书包;一人负责在家校联系本上记录小杨的在校表现, 与小杨妈妈进行互动, 取得家长配合。针对个人, 每项负责人手中每周都有一张表扬卡, 颁发给最有进步的同学。集够三张表扬卡可获得班级心愿卡一张, 小杨为了可以实现周末玩电脑2小时的心愿, 非常在意作业表扬卡能否得到, 也就自然服从小组的管理了。

四、同伴评价———仪式庆典课程

不久, 小杨这一组就成为了金牌小组。如何用好金牌小组评价结果, 激励小杨在新的起点有更大的进步, 同伴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仪式庆典课程常常使教室这个“生命场”充满活力。我们班的颁奖仪式极其隆重, 有奥斯卡颁奖音乐, 还有颁发喜报、籀园金卡;有颁奖词, 还有获奖者发表感言。这是我当时为他们组撰写的颁奖词:“人心齐、泰山移, 团结就是力量!冠军小组必定拥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追求、超越、勇气, 是冠军小组前行的动力;感恩、信任、和谐, 是冠军小组凝聚的基石。醒目的成绩离不开你们每一个人的拼搏与努力, 智多星小组闪烁的是整体的智慧和光彩。你们, 是最有战斗力的小组;你们, 是追求超越自我的勇士;你们, 书写着啄木鸟班奋进的精神!”仪式庆典的压轴环节就是评选金牌小组中的“正能量”, 由全班每人写出他对你的影响, 粘贴在班级“我是正能量”墙壁上。那一期小杨因作业的巨大进步被小组推选为“正能量”, 墙壁上挂满了同伴对他的评价。

分享同伴经验提高研修实效 篇6

一、多功能的备课组活动

为了更好地通过校本研修来落实上海二期课改精神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以提高校本研修质量为主要抓手,着力加强备课组建设,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作为备课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不断完善备课组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地调整和丰富备课组活动的内容。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不少备课组活动的内容已经有所拓展。

在备课组建设的过程中,我校还定期开展备课组组长培训和年级备课组组长例会,备课组组长培训主要是介绍有效开展备课活动的做法,分享各备课组的经验,然后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我校备课组活动的基本规范和功能定位。每学期我校还会召开两次年级备课组组长例会,主要是研究和解决本年级内各学科之间相互整合和相互协调的问题。

二、学术性的教研组活动

近年来,我校实行了“以年级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这样的管理体制在弱化教研组的行政管理功能的同时,强化了教研组的学术研究功能,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课程建设作为教研组的主要职能。通过此次改革,我校教研组的学术研究功能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在教研组活动时,教师们会为了一个学科方面的问题各抒己见,在学术争论中汲取适合自身专业成长的养料。经过两年的实践,我校区级以上公开课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教师参加区教学比赛的获奖人数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数据化的年级部活动

校本研修既要有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研修,还应有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研修。我校每月都有全体教师参加的分析会,各班班主任介绍一个月以来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下个阶段期望解决的主要问题等。期中考试结束后,我校全体教师集体参加年级部的研讨会,并由各年级分管教学和德育的两位副主任汇报半学期以来的主要工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教师代表进行交流,年级部主任提出下阶段的工作思路,最后由校长和书记对年级工作的亮点和问题进行综述。每一次的分析会和研讨会,我校都要求教师用案例和数据说明问题,这样既提高了教师解读数据的能力,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针对性的听课

我校行政部门将规范校本研修活动和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作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这也是校本研修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我校规定,每一个分管教研组的行政干部每月要参加本学科各年级的备课活动一次,每周要听两堂课。行政人员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检验备课组活动的成效和教师的执行情况,通过听课帮助某些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五、专题研讨式的校际交流

同伴学习互动探究创新生成 篇7

关键词:同伴学习,互动探究,创新生成

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主阵地, 教师是关键, 学生是根本。而通过丰富多样的同伴学习和互动探究活动, 是使课堂真正实现高效化的有效途径。我校开展的省规划课题“普通高中问题驱动同伴学习研究”的实践探索, 是以“问题”发现、生成和解决为主线的合作学习, 其“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是以各种有效的活动为平台, 通过教师的示范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实现个体生命的共同成长, 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以此为基础, 营造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学校文化环境, 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素质教育新品牌。

1.问题驱动, 激趣诱导

(1) 注重参与, 系统设计。立足学校实际, 注重师生的广泛参与, 同时进行科学的系统化设计, 才能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在学科教学中, 教师如何应用同伴学习的理论, 指导学生同伴以问题驱动开展合作学习、拓展实践活动是重要的内容。首先, 教师要从学情出发, 有效设计同伴学习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开展和谐融洽的交流。只有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得到培养, 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个性得到张扬, 并得到师生发自内心的掌声和赞叹, 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其次,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经验, 让他们自由地、开放地去通过自读、感悟, 主动地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情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 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开展同伴学习, 进行有效分层、科学分组类型的研究, 思考在课堂中采取哪些有效的同伴互助方式, 通过创设自由、有梯度的思维训练空间, 深层次引导学生开展主体互动、合作探究,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与成长, 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实效,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 内外融合, 对比启发。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以多样化的激趣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以教学 《最后的长春藤叶》一文为例, 可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 启发和引导学生多向思考, 使思维不断走向深入。如可以启发思考这样的问题: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贝尔曼画的, 为什么不是苏艾?苏艾有完成这一片藤叶的可能吗?这样的情境创设与对它的探究, 源于文本而又突破文本, 将学生的思考引向了更广阔的生活, 它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从一个新的层面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辨的活动空间, 对激发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创优情境, 促进生成

(1) 创优情境, 丰富探究。新课程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 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以愉快的求知心境融入课堂, 在学习中成长和发展。课堂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讲台, 也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更是师生合作探究的平台。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也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一堂成功的课, 因素固然很多, 但是学生乐于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能活跃思维, 相互启发, 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启迪智慧、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却是必不可少的。积极创设师生交流、对话的良好氛围和合作平台,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 敢于探究, 善于协作, 努力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体验中形成高效、富有个性的学习策略。在实践中, 教师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创优情境: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能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问题具有层次性, 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问题解决方式具有多样性。要通过设计合作、互动的教学活动, 让教更多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让教学成为师生对话与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质疑、探究中增强学习兴趣, 促进个性发展, 提高综合素养。

(2) 互动提升, 创新生成。互动要以研究问题为中心, 训练学生的多样思维, 不断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不断培养学生对问题、观点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过程中, 多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主动地求得新知识。教师要以精讲精练替代多讲多练, 充分发挥例题、习题的作用, 如适当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 使学生逐步养成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对有共性的问题, 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 提炼解题方法, 总结解题规律, 做到举一反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迁移, 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自然拓展, 重组和升华。以此为基础, 引导学生将思维引向更深、更高, 从而进行创新和创造。

在实践的基础上, 我们初步提炼出“善思精导式”课堂教学操作样式, 其主要流程如图1 所示。

上一篇:苯酐装置下一篇:电信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