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谐性

2024-07-26

语言和谐性(共8篇)

语言和谐性 篇1

建设和谐社会是时代的主旋律,和谐语言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的和谐性,语言学家有过精辟的论述。王希杰先生指出:“一个句式的好坏,孤立地看有时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只有放到它所隶属的那个整体中去,只有结合交际的目的、环境、对象等因素,才能说好道坏。”他举了一个经典的例子:“1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2人民英雄纪念穿越小说网 http://碑矗立在广场中央”,孤立地看说不出好坏来。放到下列句子中就各得所宜,都好:

(1)广场东边是历史博物馆,广场西边是人民大会堂,1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2)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在广场的两边遥遥相对,2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央。

“如果两者交换一下位置,就都不好了。”用我们的话来说,如果1和2交换位置,那么1和2就分别与其“左邻右舍”在句式上不谐调了。王先生得出结论:“所以,写作者不仅要看看每个句子本身是否通顺,还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搭配关系。”也就是说,要注意句子的和谐相处、协调一致。

古人写诗作词很讲究音韵和谐,因为“韵谐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懂得了这一美学原则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理解词语。《墨子》上有一段话:“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之朝。龙生庙,大哭乎市。”清代训诂学家根据对称谐调的原则,由“大哭乎市”对勘出“龙生庙”当是“龙生于庙”;又由“龙生于庙”对勘出“大哭乎市”当是“犬哭乎市”。反之,就有可能影响对词语的理解。谢灵运的诗《登池上楼》云:“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其中的“塘”是堤岸的意思,《说文新附》:“塘:堤也。”那么,“池塘”和“园柳”正好是偏正结构相对,工整和谐。而1999年7月17日的《中华读书报》有一篇题为《说诗中的草》的文章,把前一句解释为“池塘中生出新绿的春草”。(《汉语大词典》也作此解,例证也是此句诗。)把“池塘”理解成了现在通行的并列结构,就与下句的偏正结构“园柳”不和谐了。这是不懂得古人写诗讲究对称美造成的。现代作家的写作很讲究语言的和谐美。巴金的小说《军长的心》中有这样几句话:

“我回到军部那个土屋顶、土墙壁的客房里,上海的通讯员点燃了洋烛,又送来了热菜。”

最后一句原稿为“送了热菜来”,这显然与上句“点燃了洋烛”不协调,结构上欠对称,于是作了改动。眼下有些人说话、作文不注意语言的和谐性,常常造成语言表达的不顺畅。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词与词之间的不和谐。这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节的不和谐。多数情况是该用双音节词却用成了单音节词从而造成音节的不和谐。例如:

(1)消费者面对垄断行业时的权利是多么的贫乏,权利质量是多么的低。(2006、7、25《文摘周报》2版)

(2)这次遭遇超过了我的底线,哪怕只此一次,也足以让站在闹市中的我,瞬间感觉天特别灰,脚步特别沉重。(2006、10、10《文摘周报》6版)

(3)无论是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都必须确凿无误,否则会导致错误成片面的结论,(蓝天出版社《现代广告写作》119页,1995年)

例(1)中的单音节词“低”与前句的双音节词“贫乏”不协调,当改为“低下”;(2)中的“天”和“灰”与后句的“脚步”和“沉重”也不协调,当换成“天空”和“灰暗”;同理,(3)中的“成”也要换成双音词“形成”,念起来才和谐上口。

该用单音节词却用成了双音节词也会造成音节的不和谐。例如:

(4)实名制确实会在某些方面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公权力机关的任何举措都应该经得起权力行使正当性的质问……。(2006、12、5《文摘周报》2版)

“公权力机关”最好换成“公权机关”。因为,“公权机关的任何举措”,定语和中心词都是四字格短语,念起来琅琅上口,音韵和谐。

2、并列义词语(并列项)的不和谐。联合结构要求其并列项的结构功能、语义范畴等相同,否则就不协调。看下面的例子:

(1)被抢时黑灯瞎火,辨不清长相,张士良于是乱指一气,抓了十来人,审问、禁闭、受罚,其中不乏冤屈者。(2006、3、24《文摘周报》8版)

(2)作为职业成功的标志,金钱对白领新生代来说相当重要,但他们更愿意以工资提升、职位、安全感和晋升来换取更多的闲暇时间和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2004、11、29《文摘周报》14版)

(3)许多年前,席慕蓉画素描,重重的云彩下,树木拖出长长的影子,空间广阔而诗意。(2006、8、29《文摘周报》2版)

例(1)中的“审问、禁闭”是从造反派组织的角度说的,而“受罚”是从受害人角度说的,并列在一起不谐调,因此,“受罚”当

改为“处罚”。(2)中的“工资提升”和“晋升”是动词性短语,而“职位”和“安全感”是名词性单位,四者并列不谐调,应改为功能相同的并列项。将“工资提升、职位、安全感和晋升”改为“工资提升、安全感的提高和晋升”(3)中的“诗意”是名词,与形容词“广阔”并列不协调,应改为“诗意隽永”。

3、叙述角度的不和谐。复句中分句与分穿越小说网 http://句之间叙述的角度要一致,否则就不和谐。例如:

(1)3月16日,北京海定区技术监督局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开展3、15维权服务,现场咨询各种有关电脑的真假识别方法。(2001、3、17《中国消费者报》2版图片新闻)

(2)(南京一位女硕士把学校告上法庭,她的理由是:)读书期间,未得到导师任何学术上的指点,根本就没尽到对研究生的培养责任,致使自己没有达到真正的研究生水平……(2004、11、1《文摘周报》2版)

例(1)中的“咨询”是个内向动词,意思是带着疑难问题向有关的专家或技术部门求教。如:就梨子树栽培问题我咨询了几位果树专家。根据复句分句主语承前省的原则,这两句主语相同。(1)是站在北京海定区技术监督局的角度说话,而“现场咨询……”又是站在求助者的角度说话,显然两句角度不一致:后分句等于说主体“北京海定区技术监督局”向隐含的客体求助者“现场咨询各种有关电脑的真假识别方法”,岂不搞反了方向!欲保持两句角度一致,“咨询”应该换成外向动词“解答”。如要保留“咨询”,话就要这样说:许多求助者现场向技术监督局的专家咨询了“各种有关电脑的真假识别方法”。(2)的第一句是从一位女硕士的角度说的,主语可以承前省去;而最后两句却是从导师的角度说的,显然,角度不一致(偷换了角度)。应该在第二句之前添加主语“导师”,方能明确角度(行为主体)。

4、语义搭配上的不和谐。词语在语义上既要能搭配,又要均衡,否则就不和谐。2006、9、22《文摘周报》第8版有篇文章《漂亮脸蛋的商业秘密》这样开头:“在官方网站上,sk-it甚至被称为‘神仙水’。”连词“甚至”表示在前面意思之后再推进一层,而它的前面缺乏必要的铺垫,以致它显得很突兀,语义失衡(向后倾斜)。须在它的前面添加必要的句子(“……被称为……甚至被称为……”),以保持前后语义均衡。又如:

(1)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共有800多万以上的结石病患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及沉重的经济负担。(2003、2、24《文摘周报》3版)

(2)海伦有个荣誉称号,就是美国文化教育类最高成就奖“金钥匙”奖最年轻的获得者。(2005、10、28《文摘周报》11版)

例(1)是个复句,后分句的主语承前省去,然而省略的主语“结石病患者”与谓语“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及沉重的经济负担”在语义上不能搭配,应该添加真正的主语“结石病”。(2)的主语“荣誉称号”与宾语“……获得者”,语义上不能搭配,原句可改成复句的形式:“海伦有个荣誉称号,就是美国文化教育类最高成就奖“金钥匙”奖,她是最年轻的获得者。”也可改作单句的形式:“海伦是美国文化教育类最高成就奖‘金钥匙’奖的最年轻的获得者。”

5、称谓的不和谐。称谓词之间也要和谐相处,切不可搞“拉郎配”。请看下面的例句:

(1)尽管(教授们)带上“长”之后,时间没了,看书的心情也不见了,可是学术地位却是见风看涨。各种学术头衔都会纷纷落到你的头上。(2005、11、22《文摘周报》2版)

(2)新加坡经济专家认为,高价油对该国经济增长影响不大。(2005、5《汉语学习》普及版53页)

例(1)中的面称“你”与背称“教授们”不协调,当换成背称“他们”。(2)是新加坡的专家在谈看法,涉及到自己国家时就应该用“本(国)”,而不能用他称“该(国)”,这是客体称谓与主体称谓不协调。

其次,表现在句与句的不和谐。有些句子单独看,是通顺的,但与其左邻右舍在句式上不和谐。主要是复句中分句的句型一般要求同类,主谓句配主谓句,非主谓句配非主谓句,否则就不谐调。看例句:

(1)他在1999年提出转移脂肪会危害人的健康时,连很多专家还将信将疑,现在却是连普通人都知道的常识。(2005、1(上)《百科知识》40页)

(2)由于《反垄断法》的重要职能,因而执法机构的确定,毫无疑问牵动了多个部门的“神经”。(2005、11、22《文摘周报》2版)

例(1)中的最后一句是个缺主语的判断句,与前一句的主谓句不谐调,因此,应改为主谓句“现在连普通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常识”。(2)中的“由于《反垄断法》的重要职能”在单句中可以说,但用于因果复句就是个不合格的分句了,因为没有动词性成分,与其后的分句不谐调,因此,应改为“由于《反垄断法》具有重要职能”。

有的分句本身就站不住,与其左邻右舍就更不和谐了。例如:

(3)要是这两种(控制痛风病的药)都耐药了,怎么办?而那时候生命仍然活着,你就只能尿毒症、肾衰竭,就要透析。(2006、2、7《文摘周报》3版)

(4)他引导动物们的健康,动物们引导他走向正常。(2005、12、2《文摘周报》6版)

例(1)是个并列复句,然“只能尿毒症、肾衰竭”说不通,因为副词“只能”修饰动词性成分,如:只能读专科、只能任副职。而“尿毒症、肾衰竭”均为病名,不能受“只能”修饰,可改为“只能得(患)尿毒症、肾衰竭”,方能与后分句协调一致。(2)中的第一句也站不住,因为“引导”后常动词性的主谓结构,如:引导我们走向胜利、引导部队过河。而“动物们的健康”是个名词性结构,不符合兼语句的要求,应改为“他引导动物们追求健康”,方与后一句协调一致。

第三,所用词语与语境不和谐。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什么样的语境就要用什么样的词语,切不可“乱来”。2005、8、23的《文摘周报》第6版《人生》栏有篇文章叫《棉质女人》,叙述的是一位贤妻良母。可是文章这样写道:“这是一个极平庸的女人,我对华平日里的念叨有些不能理解:这就是华时常挂在嘴边的温柔贤惠的娇妻?”“平庸”是个贬义词,应该用褒义词“平凡”或中性词“平常”。又如:

(1)我们(按:指姜昆等演员)多么筋疲力尽的时候,也得要强打精神,向对你欢呼的人们呲牙咧嘴,微笑(上海人民出版社《笑面人生》263页)。

(2)另一位同学人缘极好,面孔和蔼可亲的样子,给人好感,他虽然具有做大事的野心,但是,在他初出校门的时候,却到基层实干。(《成功的口才艺术》216页,农村读物出版社,2002年)

例(1)中的“呲(cī)牙咧嘴”当为“龇(zī)牙咧嘴”,《现代汉语词典》注有两个意思:“(1)形容凶狠的样子;(2)形容疼痛难忍的样子。”前一个意思是贬义用法,后一个意思是中性用法。无论是哪个意思,用来形容姜昆都不协调。(2)中的“野心”是个贬义词,与语境不协调,应改为褒义词“雄心壮志”。

在遣词造句时,褒义词或贬义词的相互配伍也要协调一致。请看例句:

(3)看来《现汉》的做法,有点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味道,或者说近乎“光荣的孤立”。(2002、8《咬文嚼字》31页)

“标新立异”是个贬义词,与褒义词“独树一帜”配伍不协调。

语言和谐性 篇2

“和谐”词语的运用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也是语言创新的体现。“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生活愿景。“和谐”一词也登上了流行语排行榜。2007年的“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在常规的“综合类、国内时政类、国际时政类、经济类、教育类、科技类、社会生活类、文化娱乐类”外, 新增了“奥运专题、金融专题、构建和谐社会专题、民生专题”, 凸显了2007年的生活主题和特色。 (1) 语言交流中的和谐程度是衡量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标志。和谐语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而新闻人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和谐语言传播的重要窗口。因此从和谐语言的角度探讨新闻人的语言特点具有现实意义。

理论基础

海德格尔指出:“语言是存在的家, 在它的住处住着人。”不同的礼貌是语言不同发展阶段在空间的体现。我们在研究中主要依据的语言理论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Grice的合作原则。把人们的交际行为系统地归纳为规律的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哲学教授格莱斯 (H.P.Grice) , 他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讲座《逻辑与会话》中论述了“合作原则”。其部分内容以“logic&conversation”和“further conversation”为题, 先后发表于1975年和1978年。他认为, 人们正常的语言交流不是一系列毫无联系之话语的组合, 说话人是相互合作的。格莱斯在1967年的讲座中提出了会话含义说的大概框架, 认为对话双方或者多方为了实现交流的目的, 共同遵守一个原则, 使自己的话语符合各方目的, 他在Logic and Conversation一文中称这一原则为“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合作原则共有4条准则 (maxims) :

1.量准则 (Maxim of Quantity) :a.所说之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b.所说之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质准则 (Maxim of Quality) :努力说真话。a.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b.不要说证据不足的话。

3.关系准则 (Maxim of Relation) :要有关联, 即要切题。

4.方式准则 (Maxim of Manner) :要明白清楚。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c.简明扼要;d.井井有条。

格莱斯所说的“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 依靠的不是对语法规则的熟练掌握, 而是对各种语境 (context) 因素的综合考虑和推理能力的合理应用。正如Fauconnie (1997) 指出的那样:“语言表达形式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确切地说, 它有一种意义潜能, 只有在完整的话语和情境中意义音、词法、语法等角度) 出发去研究人们的交流, 而是从语言之外, 即从语言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实际运用中去进行分析。

格莱斯在阐释合作原则内涵时指出:“遵守合作原则和准则在以下意义上是理智的 (reasonable) , 对于任何关切会话/交流之核心目标 (如提供和接收信息, 影响他人和被他人影响) 的人, 在给定环境下, 人们必然期待他有兴趣参与话语交换 (talk exchange) 。而这种交换只有被认定符合合作原则和准则时才是有益的。” (2) 语用学者把礼貌看做是格莱斯会话含义的一个方面。有效的语言交流需要双方有礼貌地合作。

Leech的礼貌原则。为了弥补和拯救合作原则的不足, Leech (1983) 提出了礼貌原则, 解释了合作原则所不能解释的人们表达意图是语言的间接性。具体如下:1.得体准则 (tact maxim) :尽量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让别人得益。2.慷慨准则 (generosity maxim) :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3.赞誉准则 (approbation maxim) :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4.谦虚准则 (modesty maxim) :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赞誉别人。5.一致准则 (agreement maxim) :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双方一致。6.同情准则 (sympathy maxim) :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人们在语言交流中自然要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以有利于实现交际效果。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在给《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5) 》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提出要“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的理念, 他说:“如果将与语言相关的各种活动称为‘语言生活’的话, 语言的学习与教育、语言在各种场合各个领域的开发应用等, 便都可以归入语言生活的范畴。语言生活的质量, 决定着个人的生活质量, 语言生活的和谐, 关乎社会的和谐, 甚至关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礼貌与合作是和谐发展的前提。

新闻人的语言特点

老师语言特点。李宇明曾问白岩松, 教育部的新闻发言人应该是什么样子, 白岩松说应该像老师吧。李宇明认同此观点:“是的, 社会从不把教育部当衙门, 把教育官员当做教师看, 期待教育部的新闻发言人有点‘夫子气’, 有文化涵养, 没有官腔。”也许正是这样, 在称呼中经常有新闻人也被称作“老师”。

如在《新闻发言人的语言问题: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有五次选用“李老师”, 两次称呼“李司长”。这也许是新闻人青睐于用“老师”称呼自己。“老师”称呼赋予了新闻人更多的角色任务和责任, 同时赋予了新闻人的老师语言特征。

又如2011年1月15日晚上10:00, 安徽卫视, 《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 (嘉宾宋世雄接受主持人鲁豫采访) ……

宋世雄:我这一生和体育战线有缘, 第二有一个好老伴, 第三有一个好老师, 正是这样, 我今天才能和鲁豫老师并坐。

该例中把主持人称为老师。其依据可能是说话者认为称呼“老师”比官衔与职业称谓显得更礼貌, 更显尊重、尊敬, 更加抬高听话者的身份。也许因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 无论你地位多高、权势多大, 都曾经受过老师的熏陶, 所以有时用“老师”意味着赋予新闻人语言传递的榜样性特征, 也赋予新闻人学识渊博、道德高尚、言传身教的责任。李宇明在2010年接受访谈时指出了传媒的两大责任, 一是为社会提供语言样板, 因为传媒语言是社会榜样;二是大众传媒在创造新的语体, 在创造语言的新规范。老师是榜样语言和规范语言的传播者, 所以新闻人具有老师的语言特点也在情理之中。

礼貌语言特点。遵守礼貌原则是实现交际成果的基本条件, 而礼貌语言是人们和谐相处、成功交流的桥梁。礼貌语言是伴随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遵守礼貌原则是新闻人的言语准则。下面一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蔡:新闻发言人 (4) 回答记者挑衅性的问题时或反驳时, 该怎么把握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李:还是要坚持礼貌原则, “有理不在声高”。即使在记者挑衅的时候, 也要不失风度, 不能学老太太骂街。新闻发言人不管什么场合, 遇到什么情况, 都要坚持礼貌原则, 坚持合作原则, 其具体表现应该仔细研究。比如, 怎么打招呼, 怎样评定新闻发布的信息量和信息的真实性…… (《新闻发言人的语言问题———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教授访谈录》)

新闻发言人要坚持礼貌原则, 新闻人如记者、主持人在语言交际中也一样要遵守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顾平 (2008) 提出和谐语言六原则 (尊重原则、平等原则、无伤原则、礼貌原则、得体原则、合作原则) 中的一个原则。

普通话语言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 国家语委制定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 提出“八五”期间首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推广普通话”, 并且要求“必须大力推行, 积极普及, 逐步提高, 在深度和广度上要上一个新台阶”。1994年国家教委和语委制定颁发了《师范院校普通话工作评估指导标准》和《城镇中小学普及普通话工作评估指导标准》, 这标志着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开始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阶段, 要求我们统筹好普通话和方言, 规范汉字和繁体字、异体字之间的关系, 统筹兼顾。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 包括促进普通话和方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外语之间的和谐。主要就是建设以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为主体的和谐语言生活, 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推普宣传周活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同时通过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等多种途径, 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冯广艺在《语言和谐论》中指出,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方言是共同语的社会地域变体。在营造多语共存的建和谐语言生活,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在2007年提出的并确定为第十届“推普周”的宣传主题。新闻媒体肩负宣传和推广普通话的重任时刻不能放松。

蔡:您觉得语言在新闻发言人工作上的地位如何?

李:相当重要。新闻发言人这个职业应当属于语言职业, 其职责就是把部门的思想用语言表达给大众。……因为普通话是我国法定的通用语言, 而且用母语发布新闻, 有很多优势。使用母语时, 主要思考的是内容, 而使用其他语言, 哪怕是很熟悉的语言, 都需要考虑语言本身的问题, 这就分散注意力, 影响新闻发布的质量。

普通话是新闻人的一个显著特点。从1998年起, 每年9月都会有普通话推广周, 2010年9月已举办了十三届普通话推广周活动。在普通话推广的过程中老师和新闻人起到了重要的榜样作用。

结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和”文化:和睦、和善、和解、和为贵、和平发展、和气生财。“和”是建立在不同和多样化的基础上的, “君子和而不同”。在和谐语言观指导下考察新闻人语言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谐语言建设中研究新闻人的语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李宇明在回答访谈时指出“对新闻发言人语言的研究相当不够, 应该大量采集新闻发布会的语料, 考察新闻发言人语言运用情况, 怎么用词, 有什么样的风格, 遵从了哪些语言使用原则等”。从不同角度关注新闻语言工作者是我们每个新闻人和语言研究者共同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冯广艺:《语言和谐论》,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

[2].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工作简报》, 第19期 (总第404期) , 2009年6月8日。

[3].李宇明:《不断完善语言文字规范体系》,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中国教育报》, 2007年11月22日。

[4].李宇明:《当前语言生活的问题与对策:在第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5].刘全花:《礼貌原则与跨文化教学》, 《中州大学学报》, 2010 (1) 。

[6].刘全花:《刍议赵本山小品语言》, 《新闻爱好者》, 2010 (8) 。

[7].刘全花:《营造高校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 《中国校外教育》, 2010 (3) 。

[8].顾平:《构建和谐语言的伦理原则》,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 (4) 。

[9].戚雨村:《语用学说略》, 《外国语》, 1988 (4) 。

[10].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语言和谐与价值和谐 篇3

现代社会是否是一个排斥诗意的社会不得而知,但现代社会对诗歌荣誉、诗人地位的取缔已经是事实。如此的话,关于诗歌的话题也就只能在所谓专业化的语境中自说自听——近三十年来,以“现代”、“国际化”为旗号的中国诗人们孜孜以求的,正是“个人”、“私人”和“纯诗”一类的东西,拒斥通俗,反对大众化审美,梦想与众不同的成就和价值,这本身就为诗歌的命运自设了陷阱。

要讨论中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先回答什么是中华诗歌的精神,然后还要回答,这种精神的东西有没有拓展和变化的问题。

我们从现有标本看到的,是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古风、乐府这样一些带有先民原初思维特质的歌咏;看到的是唐宋以来的诗体自觉及形式上的登峰造极。后世的人们,在将早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游离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又被儒道之类的政治文化辖制,成为千年不变的教化工具,即便屡屡出现反抗载道、逃离世俗、解放心灵的冲动,却终归是游戏性质的,在认识上,在精神层面则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古代中国的诗歌,粗朴纯真,感时伤事,但少有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少有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

近世白话文运动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所谓新诗的诞生,但这个诞生的过程却至今都不能说已经结束。就仿佛唐代以后的近体之变,相对于汉魏乐府及更早的诗歌,是又一次诗体的自觉。“新诗”似乎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胡适、徐志摩、郭沫若这样一些典型人物大肆铺陈,为情造文,因时事造文,假思想之名造文,自由体翼然展翅。有人称此处发生了文化的断裂,其实非也。白话文运动也就是汉语的现代化,其功也许可比近代社会历史运动中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表意系统,被空前地大众化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被抹去,民主的曙光已经初现。但诗歌却很快停滞不前,原地踏步,再次脱离了读者大众。原因在于,新诗对体制有解放而无建设,基于语言的音韵节奏等特质的形式生命,涣散为七零八落的长短句,没有了任何抑扬抗坠、顿挫起伏,所谓“内在节奏”的形成也并无章法,诗人们只是率性而为。最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起初的精神动因——与呼唤民主、科学、自由,反对封建专制文化,吁求健康国民性等“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在诗歌中不仅未见光大,反而屡被强加的战祸与社会的癫狂所压制干扰,及至消弭不见了。

离开人的尺度,离开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就会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导致精神探求的迷失、停滞。精神的东西不能继续拓展和变化,主观性的内容不见发育成长,对“人”的认知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帮助,“新诗”要么成为新的载道工具、宣传工具,要么只能作茧自缚,渐渐与时代精神隔离,最容易成为新的文化僵尸。百年间,扔掉了旧式枷锁的新诗人们,就其思想的僵化、意识的荒芜而言,其实仍旧是破衣烂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容而已。

由于上述的未完成状态或曰畸变,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诗人们,的确是没有太多体面可言的。在许多场合,包括在诗歌朗诵会上,他们往往一个个衣冠不整,言谈粗俗,喜欢以流行文化中的“雅痞”装扮亮相。而今天的中国诗歌内容,部分是虚饰浮夸和假正经的,大多数则油腔滑调、玩世不恭,再就是沉迷于另一种形式的雕虫小技——在毫无语感和句法的情况下搬弄文字游戏。今天的诗歌精神苍白不振,情感粗鄙萎靡,与我们固有的民族精神、民族气派是严重脱节的。但在这里我要指出的是,这种脱节,并不仅仅因为内部原因,我们还应看到来自外部的影响,或者说是来自西方的伤害。近现代西方文化中的历史主义和虚无主义,可以说几乎在同时作用于中国的思想历程。历史主义因其在实践领域的挫折和“决定论”污名,加上冷战思维的缘故,已经被作为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而备受冷遇(尤其是在西方),虚无主义的思想则似乎畅通无阻:那些本着清洁精神、寻求出路的怀疑和寻衅姿态,最终都沦为缓解各种精神疾患的鸦片,其作用介乎些微的致幻和深重的腐败之间。

汉语白话文运动的成功是毫无疑问的,但基于白话文的汉语新诗却可能是失败的。因为前者更主要是体现在技艺、技术和应用的层面,后者却与精神的发育和发展有关。二十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文化中瘟疫般的怀疑主义、失败主义和虚无主义,以文学上的现代、后现代浪潮为主调,对原本就丧失了文化自信和原创精神的中国诗歌写作传染最为严重。就诗歌而言,悲剧发生得可能还要更深刻一些:西方文学史、艺术史上的种种极端追求,包括所谓的反文化、艺术终结论,实际上一直都在滋养一种以叛逆为姿态的“文化”。怀疑、幻灭、质询和诘问,在二手思想者和次等的艺术家那里,往往被风格化为一劳永逸的思维模式,几乎所有的人类价值都在戏拟、反讽、遭践踏的对象之列。可以说,中国的新诗,实际上更多地承受了从其他文化中转嫁而来的危机,并进一步转化为内在的危机,越是所谓的先知先觉者,受侵害就越是严重。总体来看,这是从语言到哲学观念——整个精神系统——的一次大面积污染,我们称之为思想文化上的殖民化也不为过。事实上,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许多知识分子,都在经历着类似的被双重异化的苦难,一方面要求诸外来文明中的精神资源,另一方面又要以糊里糊涂“拿来”的东西进行残酷的自我肢解,最终则很可能走向自我否弃。以略萨这个拉丁美洲作家为例,看上去,他的藝术激进姿态不过是学来的,他的政治异见者身份也更像是虚拟的,左翼资产阶级作家可能是最接近他实际的称谓——有一个访谈炫耀式地介绍说,这个人每天早上醒来,都要按朝向、走道和窗户等,确认自己究竟是在马德里、巴黎还是利马的住所里,他的煌煌成就虽已被瑞典的那个知名评奖委员会所肯定,却依然不过是一个西方文化的受害者。

今天中国的诗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企望的也许正是略萨之类作家现在所拥有的那种荣誉,而这必将使他们在背离大地和诗意的歧途上越走越远。

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对市场奇迹的疯狂迷恋,可能正在制造一种新的人类,一种彻头彻尾扬弃了人道主义、济世情怀的冷漠的种群,这个种群显然不再需要什么诗歌。再或者就是,黑格尔所指明的艺术出路——已经完成其使命——就在眼前?无论如何,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的转型,正不幸与上述变化同步。不幸的是,这样的逆向运动,正与中国近现代启蒙者们对理性、科学、自由人格等信念相违背,中国的现代化追求寄寓于文化艺术中的历史精神、人文精神被抽空了。技艺层面的推陈出新和思想层面的误读错解,完全撕裂了诗歌的语言和谐与价值和谐,诗人们离开生民和大地,只在词语和观念的牢笼中唱念做打,在复制的“自我”中陶醉,结果,佯装的疯子怪物竟成了名副其实的疯子怪物。

现在回过头来再讨论,如果我们认为,中国诗歌的确存在现代化的问题,那么就有必要求证清楚,什么是这种现代化的实质。

中国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现代性问题,皆由近代以来的历史危情所催迫,所以可能从来都不存在单纯的文化或诗歌艺术现代化问题。与历史命运、民族解放事业等内容绑定的文化与艺术精神是什么?无论革除腐朽教义、灌注理性文明,还是培育国民精神,与此类任务相关的文化艺术活动或作品,都必定是功利主义的。功利主义的艺术并非一无可取,从歌咏情志、塑造伦理、教化人文、愉悦心灵这些古老的審美特性来看,差不多所有的艺术也都是功利主义的。关键在于,“功利”的价值诉求何在?当我们的文明被外力所摧毁,我们的民族面临存亡危机时,革命家和艺术家们不约而同,都从域外寻求真理,企望用启蒙运动以来的近代西方价值为中国“换血”,以图与列强比肩。这样的现代化之梦,这样的现代化过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现代性悖论,让我们的思想文化精英们常常陷于要以自我否定来建立文化自信的焦虑和矛盾之中。

如此矛盾的历史境遇,同样导致了中国诗歌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内在危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或者是言志载道的自然的歌咏,变成了一种不断向其他标准看齐、用其他价值来衡量的“文体”的挣扎。音韵、格律等体制被放弃后,“自由体”使新诗语言空前解放的同时,也曾经带来过思想、意识形式的解放,但除极少数诗人的作品外,诗体之变(排列方式上的近似),并没能汲取多少外来诗歌中真正的精神力量——对生命自由、人道情怀的高扬,对个性的尊重,对多元价值的宽容,对人类互爱、世界大同理想的表达等等。到今天为止,汉语“现代诗歌”仍不过是不同时期社会潮流的传声筒,或者是一种对特定思想意识形态的“反叛”姿态,诗人们鲜有恒定的价值理想与精神尺度。

意图现代化的中国新诗,并非一场形式革命、文体革命,而在于诗歌对“人”的时时处处的觉察与发现,在于对健康的现代自由人格的追寻塑造,在于对真实地与民族历史命运同步时所感受到的苦难与欣悦的诚挚表达。遗憾的是,有此追求的中国诗人只是凤毛麟角。

由于“现代”是一个与“进步”相联系的词,又是一个与诸多西方“标准”相联系的词,所以,汉语诗歌的现代化过程,一开始就充满了歧义和悖谬。现实功利层面的“进步”诉求,对不断更新技艺的西方偶像们的追赶,使中国的新诗人们劳碌异常却几无收获。北岛等人的早期诗作,即是因人性觉醒而触动了人们的心弦。但是,对人的内在洞察与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无休止抗议是判然有别的,诗歌永远也没有理由被意识形态化,或者是政治化。

规范语言文字构建和谐校园 篇4

——同乐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自评材料

团林小学创建于1983年,位于荆门南20公里,207国道东侧,学校占地面积12500㎡,现今学校共有16个教学班,学生916人,教职工54人。从1993年起,学校坚持抓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被荆门市教委、东宝区教委定为工作示范点,三次为省、市、区教委提供基本功训练经验介绍现场。

近年来,借新课改之感召力,学校坚持以“科研兴校、争创一流”为办学宗旨,积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蓬勃开展。学校先后被评为“荆门市科研30强学校”、“科研型名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和“校本教研先进单位”,年年被评为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我校一直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坚持以搞好校园语言文化建设为抓手,坚持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目标,扎实开展了荆门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创建工作。在创建中,我校狠抓落实,校园里师生使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强烈,气氛浓厚,扎实有效的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现对照《荆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标准》,从组织管理、校园用语用字规范、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宣传科研及特色等四个方面认真自查自评,我校自评得分为88分,其中组织管理:35分,校园用语规范:24分,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21分,宣传科研及特色:8分,达到了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的标准。现就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构,完善制度,保障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开展

近年来,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积极开展推广普通话和文字规范化工作,并使之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

1.成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由肖锋同志任组长,王学显、陆桂英、曾林、廖文生、丁其宏同志任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执行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曾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具体由教务处组织实施。学校已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工作中,做到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同考核。

2.健全工作机构。领导小组下设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小组,由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各班语文老师担任推普辅导员,各班的推普员为宣传和监督员,形成了一条线管理、多点配合的管理网络,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逐层深入,收到实效。

3.定期召开会议。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会上认真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仔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把问题上报给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重新拿出对策,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建立工作制度。制度中规定:所有专任教师必须持普通话登记证书上岗,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从事语文学科教学的教师必须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学校刊物、橱窗、墙报、校训、班训、标语牌匾以及校园网、校内通知、布告栏等必须使用规范汉字,教师板书、阅卷、批改作业用字规范,各内集会、大型活动的主持人发言用语规范,教师校园用语规范,与家长交流用语规范。

5.建立评价机制。学校把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常规管理,纳入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列为教师考核、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

一。在“教师为主、全员参与、教学为主、全面渗透”的原则指导下,制订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总体规划,开展科学、生动、有序、有效的“双推”工作。

二、立足教学,关注师生,营造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

规范办学一直是我们坚守的原则。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我们也严格按上级语委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在积极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保障了“双推”工作的顺利进行。

1.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形成共识

在校园里,我们设立醒目的“人人都说普通话,个个都写规范字”、“说好普通话,热爱我中华”等永久性标牌。教室门上印制“请讲普通话”、校内经常悬挂“说普通话,做文明人”等标语。在校园的板报开辟语言文字宣传专栏。提倡学生订阅《小学生拼音报》、《语言文字报》等报刊杂志。少先队大队部充分利用晨会、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推广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义。各年级召开以“说

普通话,写规范字”为主题的班队会,把推普工作与少先队工作结合起来,为师生多途径说普通话创造条件。学校印发《致学生家长的倡议书》,共同构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环境。队员们走向街头,设立推普宣传站,发放宣传资料;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宣传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2.常抓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水平

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为此学校有计划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和规范字训练。除了不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外,学校还统一购买普通话培训书籍、磁带发放到教师手中,供老师自学和练习使用。我校现有教职员工54名,普通话应测人数54人,除4人外,其余50人普通话已达国家标准,达标率为92.6%。

3.加强过程监管,落实工作制度

对于教师,学校要求他们要以身作则,说话、写字时时刻刻为学生做表率。学校加强了检查监督的力度,查堂时,除了要检查教师讲普通话的情况,还要检查教师使用规范字的情况,查教案时,要检查教师使用规范字情况。此外,学校还随时抽查教师的作业批改,问卷调查教师平时与学生谈话时使用普通话情况。对于学生,要求在课堂、课间和校外都用普通话进行交谈。少先队大队部和各班都建立了“普通话监督小组”,设立了“普通话监督员”,并把学生讲普通话的情况作为评选优秀学生和示范班级的重要依据,同时大力表彰“推普小标兵”。在使用规范字方面则要求学生作业书写工整,不写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三、活动引领,主题渗透,建设语言文字规范化校园

除了将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类容以外,我校还注重在主题活动中熏陶人、培养人,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1.开展了“咬文嚼字”评比活动。学校发动全体学生对老师的语言和用字规范情况进行大侦察,每发现一处就给班级加一分,并评选查错别字优秀班集体和查错别字优秀选手。一时间里,学校掀起了侦察热,学校的每处标语、教师的作业批改、板书和语言都成为了孩子们乐于研究的对象。通过此项活动,学校的校园用字更加规范了,老师们说起话来、批改起作业来也认真细致多了。

2.举行了“我爱读书”朗诵比赛。2009年10月,我校举行了“我爱读书”朗诵比赛。大赛分为班级初赛和学校复赛。一时间,学校掀起了读书热、朗诵热,家

长也掀起了指导孩子读书热,规范用语由单纯的口号变得可操作、易接受、具体化、生动化。孩子们在活动中增强了兴趣,普通话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原来那参差不齐的局面在慢慢地消除,家长的素质也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3.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主题演讲活动,使普通话的训练更深入,更有意义。通过每一次演讲比赛,我校培养了一大批发音准、语感强的学生,并让这些学生成为了各个班的“普通话小标兵”,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养成说一口标准普通话的习惯。另外,学校利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站时间,加大宣传力度,让“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4.开展了“啄木鸟在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规范社会用字,我校组织了“啄木鸟在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走上了街头,走进了商店,检查门店招牌、宣传牌、广告等用语用字,并把检查到的错别字整理成集,报告给了主管部门,在主管部门的干预下,那些错字得以改正。这项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写规范字、说普通话的意识,净化了祖国的文字。

5.开展了“写规范字”比赛活动。我校每年都要举行“写规范字”比赛活动,比赛分教师组和学生组,教师组比赛项目有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学生组比赛项目有铅笔字、钢笔字。通过比赛活动,提高了广大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升了师生的整体素质。

6.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的“双推”活动。为宣传和发动广大市民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我校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的“双推”活动,学生把“双推”宣传单带回家,他们的父母在宣传单上郑重签名。通过活动,不少家长能够做到写规范字,与外地人交流的时候说普通话,与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普通话。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首先,我校有4名年龄偏大的教师普通话尚未达标,下一步要继续参加培训,力争实现学校教师全体达标。其次,语言文字工作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计划安排、条例要求,但仍然是以宣传、教育、建设为主,经常性检查监督不够。

今后我们将重点从以下方面采取整改措施:第一,逐步完善语言文字工作中的检查评估机制,定期检查调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工作落在实处;第二,加强用字规范化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开设

专题讲座,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广播、宣传栏及语言文字工作网页)登载播出相关文稿及节目。

企业文化与和谐性社会 篇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是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人口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建立和谐性社会则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等各方面积极的参与和支持。乡镇企业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河北省徐水县大午集团作为当地的大型科技型民营企业,以科技支撑,以人为本,私营企业不姓私为其企业文化的核心,并以传统的儒家思想,当代法治思想,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三者结合作为公司的治厂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加速了当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能体现企业价值观念的文化指导思想和与之相对应的规范化制度等等的总称,或者说,企业文化就是统领企业经营思想的一切理念。具体的说,它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工作作风,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这种理念是企业独有的,是不可模仿的,它体现了企业的个性,正如人的个性一样,而正是这种企业个性才塑造了企业都有的经营能力,也培植了企业坚强的内部凝聚力。企业的文化影响企业的市场观念,经营行为。影响企业员工对于事业的态度,甚至影响到企业发展的外部经营环境。

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看,似乎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因素。资金的多少,技术的高低,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精明的决策,往往依托于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系统,它具有自我内聚,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延续等独特的功能。企业文化通过改变员工的就有价值观念,培育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依存关系,是个人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与整个组织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此激发出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不断发展深化,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就会继续推动企业本身的发展。而进一步来讲,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周边地区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河北徐水的大午集团,其企业文化以科技支撑,以人为本,并且提出私营企业不姓私的经营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首先,科技支撑,以人为本。大午集团自创办以来,就采用“外招内培”的方法,加大科技投入。建厂之初,公司派学员到石家庄饲料研究所学习饲料生产技术,到河北畜牧兽医研究所学习蓄禽解剖化验技术,到河北农大学习蓄禽养殖技术,并多次组织公司主要干部参加河北大学哲学系的公关培训班。从1992年起,集团公司就到大中专院校招收人才,现已有6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来集团就业,成为公司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多年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育具有“大午”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倡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勤勤恳恳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公司以传统的儒家思想,当代法治思想,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三者结合作为公司的治厂思想。公司创建了敬儒祠,教育干部员工,让:温,良,恭,俭,让;信:仁,义,礼,智,信,在大午集团形成了一种孝敬老人,助人为乐的祥和气氛。公司要求大午人在为人处事,业务交往中不卑不亢,公正公平。遵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处理矛盾,解决问题不是站在大午集团的立场上,而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甚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去看,去解决问题。其次,私营企业不姓私。自1992年,集团总裁就提出:私营企业不姓私,私营企业只是一种生产经营方式,创造的是社会财富。要求公司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不做致富型,生活型的人,要做事业型的人。提倡领导干部敢于承担责任,谁负责谁就是老板。教育全体员工,有权有钱只能体现人生富贵,不能体现人生价值。体现人生价值的是劳动,是知识,是奉献。集团的指导思想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发展为]目标,以共同富裕为归宿。1994年-1995年,先后捐资助教10万元;1996年,给贫困山区捐送4万元的供水设备;投资30十万帮助易县金坡村脱贫;1997年以来,先后投资160多万元修筑了长约10华里水泥路,直接受益的有十几个村庄。正是这样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带动了该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于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在国家积极倡导构建和谐性社会的大环境之下。

(二)和谐性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任务。这是从我国社会经济实际出发的,是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我国社会中,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部分,因此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成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要素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在社会系统相对简单,同质性很强的农村社会主要表现在经济和文化两种要素之上。农村和谐社会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和谐,农村文化和谐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和谐。经济和谐是指不同的利益群体能得到恰如其分的,有所差别的,最低是能保证其生存和发展的回报;文化和谐是指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念能被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可;经济与文化的和谐是指经济与文化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共同促进社会成员的福祉。显然,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构建和谐农村经济和和谐农村文化。而目前,城乡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差距,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比较落后,农业生产力较低。而农村文化的发展更加落后,农村文化的供给与需求有着极大的矛盾,而且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又有着一定的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又有着一定的冲突。因此和谐农村经济和和谐农村文化的构建,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合作。在农村,乡镇企业不仅具有一定的财力和物力,而且其组成人员多由周边村民构成,由此,其带动作用可以辐射到村镇之中,甚至带到更广大地区,从而加快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脚步。而影响周边经济与文化的最重要和持久的则依托于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其指导下,不仅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更有利于文化建设。

(三)大午集团对于构建当地和谐性社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大午集团在当地的构建和谐性社会的进程中可以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大午集团的目标是追求共同富裕,信奉儒家思想,提倡善待人生。每年大午集团委派代表对贫困户,长寿老人进行慰问。员工信赖大午集团,而且受到良好的教育,由此员工的精神面貌良好,乐于助人,这是企业文化使得员工素质得到了提高。而员工又是周围村镇的人,于是这种良好风气被带到村里去,使文明之风遍及乡里。邻里之间骂街,打架等事件减少。甚至周围村镇盗窃事件也减少,当然这也主要是因为,村民来大午集团上班,经济收入提高。可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企业文化的熏陶,大午教员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在一开始就对员工灌输好的思想,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有良好作用,进而对于本地区的和谐氛围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二,大午集团为社会发展的直接带动作用方面。2005年6月24号徐水报,徐水电视台报道,大午集团将4000只雏鸡(价值约3万元)送给府山乡。府山乡是山区,水浇地少,农民经济收入少,生活艰难,近年来该地农民开始养鸡,但是由于今年鸡苗价格上涨,农民支付不起,于是恳求大午集团支持。最后,大午集团免费提供鸡苗,而且提供技术人员,将养鸡技术传授给村民,帮助其渡过难关。如此的例子举不胜举,在河北省异县,大午集团帮助他们建立加油站。还有河北省白岭的井比较深,一个村仅有一个井,农民吃水极度困难,大午集团知情后,本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向其免费提供压力管(价值3万元);另有,为支持教育职业,大午集团为翟庄中学修建操场,进行校舍维修。除了本省之外,大午集团帮助河南一个县建葡萄基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直接项目,资金,技术的支持给本省以及外省遇到困难的地区提供了及时的帮助,体现了大午集团在协调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追求各地区之间和谐,为构建本地区乃至全社会的和谐起到的积极作用。

第三,大午集团与外界交往方面。大午集团推广产业项目,目的是带动中国养鸡产业的全面发展。例如,大午集团进行多次免费大型培训。创建大午技校养鸡联盟,面向全国范围,囊括8省自治区,大午集团报销车费,且提供住宿。所有费用需约10万左右,皆由大午集团出资。而针对徐水县,大午集团创建农村科教信息通讯,相关技术人员针对具体问题,如疾病,预防等方面问题制成报纸形式免费发给农民;另外免费为河北农业大学提供实习基地。大午集团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更注重整个产业的发展状况,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无私的帮助,这正是其企业文化的指引作用,的和谐长生积极影响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四:实践证明,改造老村庄,建立新社区,是建立农村和谐性社区的有效载体和现实途径。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积极引导,统一筹划,分步实施,使农村新型社区真正成为农民的聚焦点,农村和谐社会的支撑点,现代文明的闪光点。与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服务的强化,一批农村新型社区脱颖而出,这些农村社区,有优美的黄荆,现代的住宅,有完备的设施,由合作商店,有医疗诊所,有健身设备,与幼托园地,有治安保卫,又民事调解等,可以说城镇社区有的,农村社区也有了,是我们看到了农村城镇化的雏形。有的已经建立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区。

第五:和谐性社会的建立,更需要民主化的推行。大午集团在经营管理方面,以私营企业不姓私为理念。借鉴君主立宪制原则,规定凡普通工人5年以上工龄,业务员一年以上工龄,技术人员3年以上工龄均有资格参加选举与被选举董事的资格。同时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权三权分立。拥有所有权,有权任免董事长,总经理,其本人目前任监事;总经理有经营权,董事长有决策权无经营权。这与现在其他的私营企业不同,一般私营企业总经理受董事长的制约,这样容易造成一人独断,容易导致错误发生。而在大午集团,总经理很少受其他干涉,发展空间较大。这是借鉴英、美、日君主立宪制的思想,避免这一带创业,下一代不具有能力,则会导致富不过三代的结果,从而毁了整个企业。如果的子孙有能力,他们依旧可以参加竞选。而如果他们没有能力管理企业,则可以作监事,得到1-3倍于员工的工资。在这种民主化气氛的感召下,很多职工,尤其是年轻人充满信心去竞选董事,从而提高对企业的热情参与意识。

第六:大午集团在提高建设自身企业文化的同时,也对周边村镇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以增强村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大午庄园以占地30亩的公园为起点,自然,古朴,文明三者相结合。国防教育园陈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赠送的坦克和大炮,战功辉煌,声名显赫,让人直观了解历史国防知识;敬儒祠和五千年画展前后呼应,典雅古朴,显示着企业丰厚的文化底蕴;瑶池和民俗画展雅俗共赏,重现古朴的民俗民风。农村文化建设仅仅靠政府是不够的,应该充分调动社会,企业,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农村文化建设多元化。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老思路,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农村文化市场,鼓励农民个人办文化,单位办文化,提高农村文化的供给能力。大午集团在此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

第七:在教育方面,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教育差距和农村教育状况落后时农村文化发展的瓶颈。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和和农村教育的落后使广大农村地区信息闭塞,农民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阻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因此,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使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大午集团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1998年,大午集团投资创办了大午中学,到2001年已经发展成集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体育艺术部位一体,全日制寄宿,全封闭管理的学校。而且见效的原则是贫民化的贵族学校,指各项收费费用比较低,而软硬件设施则力争贵族化,达到高水平。

而早在1994年4月,公司本着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原则,采用企业联办形式,投资50多万与徐水县教育局共同创办了大午技校。技校按需施教,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实用人才,服务农村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为办学宗旨,本着实用,实效,实际的原则,按照“公司+技校+农户”的模式,实施免费教学。常年开办种植,养殖,公关礼仪等培训班,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近百期,培训省内外学员上万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目前大午集团还在筹划建立大学的相关事宜,与加拿大方面正在协调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午大学即将建成,将进一步增强本地区的教育力量,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综上所述,大午集团以其优秀的企业文化构建当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及影响。其起到的积极的带动作用,为农村建立和谐性社会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健康和谐的企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和保证,是时代赋予企业的神圣使命和重要的社会责任。

打造企业先进的精神文化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铁路企业服务对象来自天南地北,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服务水平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文明诚信的社会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铁路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职工牢固树立起“旅客货主是上帝,优质服务是天职”的理念,变管理旅客货主为服务旅客货主,将人性化服务、精细化服务、亲情化服务融入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把旅客货主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培育职工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爱岗敬业的道德观念,为广大旅客货主营造一种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和谐环境。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经过全体职工认同信守的理想目标、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是通过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表现出来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共同理念与行为规范。企业精神能够形成一种强烈的核心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能够激励企业员工齐心协力地实现企业目标,把企业的共同理想变为工作的具体实践。铁路企业要围绕经营管理的总体目标塑造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诚实守信的敬业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让这些企业精神深入职工心中,化作职工的行动准则,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培育一种“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振兴”的共同价值观,使企业精神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

培育企业先进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和谐企业应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制度健全的企业,是活力迸发的企业。培育先进的制度文化,必须调整职工接受制度的文化心态,缩短贯彻执行制度的差距,发挥制度文化对职工群众的约束力。

铁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铁路企业文化通过员工服务来传播。规范服务行为,强化路风监督,是营造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和谐环境的保证。作为铁路企业,应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确保路风工作持续稳定,把以车以票谋私、野蛮待客以及乱收费、乱加价等惯性路风问题作为整治重点,严肃查处损害旅客利益和铁路形象的行为,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建设服务文化的基点,正路风树形象。深入开展“树标塑形”活动,打造铁路诚信服务品牌,营造广大群众与铁路企业之间团结祥和、亲善互敬的旅行服务环境。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公开服务承诺,公布服务投诉电话,虚心接受群众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把真诚沟通作为纽带,营造阳光服务、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才的发现、培训、锻炼提供“绿色通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因此,企业要把学习型组织建设作为素质教育制度长抓不懈,为职工搭建成才平台。要建立干部素质提高制度,着眼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重点提高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正确决策和管理打下基础;建立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编制培训计划,对职工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应知应会培训,促进职工知识结构的更新;建立技术练兵制度,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为职工提供岗位成才平台。

建设企业先进的物质文化

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铁路企业要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围绕发展目标,实施品牌战略、营销战略、人才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时刻牢记旅客货主至上的理念,打造符合旅客货主需求,适合企业发展的列车品牌,服务品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设施的科技含量,满足旅客货主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打造一批让旅客货主满意的品牌列车,培养一批让旅客货主耳熟能详的服务标兵,扩张品牌认知范围,让铁路企业的服务形成一种文化烙印打动旅客货主,营造一种旅客货主与铁路企业良性互动、互相支撑的和谐氛围。实施营销战略。一切以市场为核心,根据市场变化,拓展营销空间。建立完善的铁路企业市场分析预测机制,随时根据运输市场变化,调整营销策略。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步的经营思想、简便快捷的运输方式,搞好营销工作,使每次营销都成为树立自己形象的宣传活动;每一次服务都成为展现形象的活动舞台,从而不断增加铁路运输市场份额。提高协调配合能力。加强铁路各个环节的密切合作,确保为旅客货主提供高速度、高质量的运输产品,靠综合实力占有运输市场,满足运输需求,推动企业发展。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培养铁路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为人才展示作为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靠政策吸引人才,靠待遇吸引人才,靠实力吸引人力,发挥人才的创造潜能,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作为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单位,企业的发展与繁荣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说,企业的发展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安定。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新型生产力,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的文化力将成为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一个现代化的企业组织,是否拥有优秀的文化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力量,将决定企业在新时代下的生存空间,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兴盛衰微。所以说,现代企业只有着力培育以人本思想为价值取向的企业文化,只有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只有切实履行起应尽的社会职责与使命,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生产力,从而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和社会角逐中永葆活力、永续发展。

一、“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核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企业创立的基础在于人,存在的关键在于人,发展的根本也在于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企业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中,人是最具能动性也是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企业文化建设要始终贯彻遵循“人本”思想,要充分重视人的因素,要紧密依靠员工和顾客办好企业,做到抓人心、促人和,保发展。

1、对员工要做到真诚关怀与严格管理的统一。企业员工是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建设者和发展者。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企业宗旨、制度建设,还是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行为准则都要确立人的中心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爱来经营,对员工给予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尊重,这是对人本管理最好的注解。企业要切切实实把员工当作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不但要全面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民主管理权利、家庭生活条件,也要给员工提供进修培训机会和事业成长空间,保证员工是企业建设生力军的地位。使广大干部职工融入在比学习,比工作,比干劲,比业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团结,共同进步,互相宽容,互不计较的情感之中,从而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产生很好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这种凝聚力和归属感反过来又可以转换成强大的战斗力,推动企业发展。张家港华达塑料公司注重发挥员工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要求员工每天写工作日记,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解决办法一一记录下来,不定期进行交流,对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不但培养了员工爱思考、勤钻研的好习惯,还为企业的生产管理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但要把倡导的企业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在做到关心员工成长、尊重员工需求的同时,企业要从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及激励措施上,全面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和敬业精神。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企业的管理要严格执行制度第一、制度高于老板、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那些不断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素质的员工,企业要给予更多的尊重、关心和回报;而对那些甘于现状、不思进取特别是缺乏敬业精神的员工,则必须综合运用经济、制度、契约、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种手段,催其奋起;而对那些严重丧失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完全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员工,则必须坚决按制度处置。不如此也不能建立并巩固“人尽其能,才尽其用”的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的发展大计就会成为泡影。

2、做到奉顾客为上帝和视员工为基石的统一。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得到更多的回头客,许多企业都信奉这样的理念——顾客是上帝,所以一般来说他们比较注重顾客的需求调查或市场调查。但在了解把握顾客的需求之后,顾客的这些需求能否满足以及如何满足,关键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执行能力。如果员工的素质能力达不到顾客的要求或员工的能力领域与顾客的需求领域不相符,则顾客的需求无从满足。很显然,企业内部员工不去努力工作,即使营销部门对顾客的需求把握十分到位,也是不能真正落实所谓顾客是上帝的经营理念的。欲把顾客作上帝,首先必把员工当上帝。重视员工的意识和需求、重视员工的创新精神和价值,才能让员工释放出而不是被挤出自己的能量。企业必须认真调查员工的需求,企业管理部门和领导人员,必须竭力了解其员工的所思所想、痛苦与欢乐之所在,必须真正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透彻地把握员工的事业追求与人生目标,然后根据员工的这些动机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建设共同价值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只有当企业与员工凝成这样的利益共同体时,上上下下才会齐心协力最大限度地去满足顾客需求,并进而求得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和谐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追求。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处在“经济人”的位置,追求利润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这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是构成社会这个有机整体的基本单元,企业也是“社会人”,企业运行必须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必须为了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从操作层面来说,企业不但要实现企业内部的整体和谐有序,同时要积极推进企业外部环境的和谐融洽。

1、全面实现企业内部建设的和谐有序。“和谐”既是一种伦理道德,也是一项管理准则。企业内部的和谐主要包括三个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均衡发展。主要指企业文化的表层(公司微标、厂歌、商标、器具、厂区环境、员工行为等)、中层(企业的制度、规章、典型事件及人际关系等)、深层(企业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等各要素应该达到同步发展、同生俱荣的高度一致。二是企业的各项发展战略协调统一。主要指产品扩张和延伸战略、组织结构优化战略、市场渗透和市场推广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等应该互相适应、互相促进,而不能自相冲突、互为抵触。三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运筹有序。主要指生产组织、工艺流程、技术创新、资金运作、人员调配、激励薪酬等应该协调运转、管理统一,而不能互不配套、以致于产生“一加一小于一”的“桶板效应”。张家港易华塑料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努力追求企业经营的规范、有序、和谐。让员工参与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制订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完善职代会、工会、董事会、监事会工作制度,并在人财物管理机制和产供销运行体系方面不断加以调整和修订,使其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企业还提出了“易华为员工的幸福而发展,员工为易华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口号用以激励员工。正是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规范和谐,易华公司以每年40%增幅迅速发展养大,自营出口几年来一直居国内同行第一。

2、广泛促进企业外部环境的和谐融洽。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发展是息息相关、同生共荣,企业之间竞争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地为了战胜对手,而是体现出明显的竞争合作性。各企业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在为对方创造价值。如何看待股东、顾客、公众的利益,如何处理这些利益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这就要求企业不管是与供货商还是与销售商之间,不管是与政府还是与百姓之间、都要与相关各方建立不同程度的利益共同体。对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企业都应在保持自身效益的同时,尽量为其增加利益和价值。企业不能通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来欺骗顾客,不能随意铺张浪费、跑冒滴漏来浪费有限社会资源,不能乱排“三废”、污染环境来损害公众健康,这样倒头来是自食其果、自取灭亡。南京冠生园公司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新月饼,“冠生园陈馅”事件使冠生园品牌和月饼行业遭受重创。前不久,郑州光明山盟乳业公司把过期奶重新加工再出售,杭州光明公司推迟标注牛奶生产日期也被媒体曝光,“回产奶”和“早产奶”事件使得光明这全国乳业一线品牌产生空前公众信任危机。这些具有警示作用的反面案例值得企业引以为鉴。

三、“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

“一个好的企业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还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是福特汽车公司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比尔•福特常说的话。这句话道出了企业不但要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更应以社会价值的最优化作为企业的最终追求。我们知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现代企业要想在社会发展中具备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拥有更多的矢志不渝的忠诚用户,企业就必须认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职责与使命。

1、企业必须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企业的最基本职能,也是企业存在的最大价值。企业提供给市场的产品必须是高性价比的,能为顾客带来更多功效,同时企业还要为社会节约投资,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保证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始终以圈钱为其核心价值观,把消费者的利益抛到一边,那么,这个企业形成不了“百年老店”,也不会成长为“钻天白杨”。企业要确保常盛不衰,就必须以自身的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坚持诚信经营,确保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通过提高性价比和个性化服务,让客户和消费者买得轻松、用得放心。华尔润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品种与规格最为齐全的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公司始终以优质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以诚信声誉赢得市场空间,公司97年即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02年通过国家安全玻璃认证和澳大利亚产品认证,03年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质量免检证书,04年通过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正是高品质的产品和完善服务,使得公司玻璃产销总量连续7年列国内同行业之首。

2、企业应充分认识所肩负的社会职责和公共使命。一个企业在现代社会里到底以什么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首要准则,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企业作为经济组织,争取利润最优化应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工作中心。追求利润最优化就是在最大限度地在保证环境、资源和社会效益前提下所达到的最大化利润,也就是说,企业的利润追求和社会的发展繁荣应是一种和谐共振,应是一种双赢互补,而不是一种冲突和纷争。企业在经济效益追求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要作出优先选择,当鱼与熊掌不得兼得之时,这时就要求企业具备远大的战略眼光,以社会效益优先,为国家振兴、民族兴旺尽自己更多的义务。张家港的骏马集团这几年发展迅速,致富起来的企业积极还报社会,先后在四川、陕西等地投资建立数所骏马希望小学(计划共建10所)。企业同时积极扶持地方文化建设,资助成立张家港骏马少儿合唱团,并广泛赞助开展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在全社会树立起了良好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要素,企业文化建设其实是一项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工作,他取决于企业核心的关注和支持、企业员工的通力配合和有力的制度保证。儒学经典《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达到了和谐状态,则天地万物各安其位,并能生生不息。企业是经济社会的细胞,企业不和谐,社会就难以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文化建设,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来倡导和培植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丰富多彩、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使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企业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企业文化整体发展了,社会才会体现出科学、进步、和谐与文明。只有经济实体长期处于稳定发展状态,社会才会安定。

和谐企业有助于社会的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和谐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只有和谐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进而达到小康社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依靠各行各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企业更为重要。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细胞,聚集着大量的员工,大型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企业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企业目前还存在着很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下岗失业问题,拖欠工资问题,歇业停产问题,兼并转让问题等等,有些甚至直接导致矛盾激化,员工集体上访,给政府和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的因素。

所以说企业是社会性组织,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企业稳定发展靠文化

要让企业达到和谐,这是个历史性课题。一方面,这不仅仅是企业个体内部的事情,因为企业本身是一个经济实体,事实存在各种风险。产权结构、产品状况、市场前景、企业管理等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做好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确保企业有公平、公正的环境来降低企业的风险;做好公益事业如扶贫救弱,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保险,环境保护等等。另一方面,这确和企业自身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有很多原因来自企业内部,从而导致不稳定和不和谐。企业发展实现不了良性循环。

世界500强大企业告诉我们:企业要稳定发展,重要的不是资本与技术而是文化。企业只有具备了优秀的文化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才能构建稳定的基石。

什么是企业文化?目前还没的完整的定义,但大家比较明确的是: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体现的微观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突出表现在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等反映企业素质的方面。企业文化是一个无形的东西,但可以通过企业形象、人文关系、生产方式感受和触摸到,它具有传承性和前瞻性,它是企业的血脉和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是缔造企业组织框架,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精神支持和强大动力;是实现企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可靠保证。

我国的一些优秀企业十分懂得这一点。朗讯集团在创建初期就提出,企业文化比黃金还要珍贵;青岛海尔集团创建的“海尔模式”强调了文化与制度的密切结合;西安杨森总裁十分明白“文化是魂”,在20年的发展中,员工若是结婚、生孩子、过生日,老总都要亲自问候。用他自己的话说:交流与沟通很重要,我也要分享大家的快乐。三九集团的“特色文化”、大庆公司的“大庆精神”等等,都是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很好例子。创建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不仅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物质基础,而且也创造了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所以只有将企业文化建设好才能加快和谐社会的到来。

必须指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相对滞后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然而这些企业的文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依靠资本、设备等资源以粗放型发展为主,依靠科技、文化发展的居少。由于企业文化发展的滞后性,一方面制约了经济的长久以展,另一方面造成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新的矛盾冲突。在此历史阶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十分英明和必要。

构建和谐社会,就经济而言,就是要从粗放型逐步转向集约型,要依靠文化,靠管理、靠科技来治理企业;就社会而言,只有构建和谐社会才能解决许多历史、社会问题,引导我国向稳定正确的方向发展。

领导者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历史性重大任务,也是一项十分繁重、细致、艰巨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目前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培育企业文化。虽然从媒体反映,整个社会对企业文化已经开始重视起来了,但如何培育、发展、创新企业文化,其方法比较少,还有一些是纸上谈兵:说什么要解决“文化与管理”二张皮的问题;要让员工自觉遵守的问题等等。

当前,要发展企业文化,首先要抓企业领导层的认识和素质,也就是说要抓“老板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国成千上万家企业是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内改革开放政策双重大好形势下形成的,许多企业负责人还来不及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而且他们自身的素质又影响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深度和进程。因此,对成千上万位老总、经理、厂长进行有系统的培训,是当前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性任务。这既可以说是补课,也可以说是时代的要求。只有把广大企业领导素质提高了,才有能力去培育企业文化,有能力去处理企业、员工之间的各种矛盾,保证企业的文明状态,从而保证和谐社会的早日实现。

培训老板,发展老板文化,这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建设。但目前来说其认识、条件还没有形成,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努力。

其一,人们的意识还没有到位。在衡量一个企业时习惯是看企业的规模,企业的经济指标,很少关心企业的文化。评介一位老总时总是看权势,看来头,很少看其知识、能力。这种重表面轻实质,忽视文化的习惯性思维由来已久,反映了社会的荣辱观谈漠、畸形。

其二,教材缺乏。目前市场上经济学、营销学、管理学的书籍不少,但还没有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系列资料工具,用以专门介绍如何培育企业文化,什么是为企之道,等等。

其三,缺乏教育阵地与师资。现在社会上名目繁多的培训可谓多矣,全日制大专院校也都设有成人教育,但大多是考级、考证的学历教学。全国还没有一所“老板学校”专门来培养和提高老板素质,使之成为商业领袖。除了学校,还有社会团体、协会、媒体、网络等都缺乏相应的宣传与报导,商业活动和商业广告倒不少,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却不多。除此以外,师资也是一个问题。

其四、缺乏系统的教学规划与计划。目前用以培训老板的目标、方法、形式、内容尚属空白,建议有关方面可以制订“全面加强企业领导者素质的教学纲要”,让各地方办班授课时参照。

构建和谐社会是21世纪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新工作,我们要把“老板教育”与和谐社会挂起钩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只有经济实体长期处于稳定发展状态,社会才会安定。企业文化整体发展了,社会才会体现出科学、进步、和谐与文明。相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指导下,我国的企业文化会蓬勃发展起来,同经济建设一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坚持“内化于心”主要是将企业文化理念化,即以培育企业核心理念为重点,着力树立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充分体现精神激励、思想启迪、目标引导、理想感召、心智开发、价值追求,以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重要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够赢得竞争、求得生存并能持续发展的本领,既包括企业已经掌握的生产技术和知识产权,也包括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而且比起容易被克隆侵权的生产技术和知识产权来说,企业的精神理念并以此为核心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诸要素中最为持久、最具生命力、也最不易被模仿取代的重要因素。

所以,东方汽轮机厂始终将这项工作放到工厂党政的重要日程,作为对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一件大事来抓。在此期间,厂里坚持集全厂上下和集体智慧之大成,着重把几代东汽人在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中逐渐形成确立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进行了深入总结、系统归纳和高度概括,并按行业竞争态势和形势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了新的提升和定位,从而更加全面系统、集中完整地构建了以“绿色动力、造福人类”的企业宗旨为目标追求,以“求实人和、创新开拓”的企业精神为核心内容,以“诚信至上、合作共嬴”的经营理念,“领先一步、人有我优”的科技理念,“以人为本、效率优先”的管理理念,“持续改进、打造精品”的质量理念,“企业树人、人才兴企”的人才理念,“真诚做人、精心做事”的员工行为准则,以及涵盖终身服务、超值服务、全过程服务要求在内的24小时服务精神等为主体,并能深刻反映企业的经营哲学、管理思想的东汽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确立了以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战略、改革战略、人才战略、产品开发战略、技术创新战略、管理创新战略和质量提高战略体系,以使东汽人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有着更明确的目标、更清晰的思路、更合理的追求和更执着的劲头。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告诉我们,构建内涵丰富的和谐社会,关键是人,关键在人,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最重要的和谐、最基本的和谐。企业文化是做人的工作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企业文化只有为企业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精心建好企业和谐大家庭,才能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人和”动力。

倡导“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为员工成才搭建舞台。该公司的人才理念是“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人才。人才是通过后天的努力造就的,成才的机会均等,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企业是个大舞台,只要有本事,有能力,想干事,人人都能在这个舞台上施展才华。2004年,该公司实行分配制度改革,特人特薪评定面向一线。经采取自下而上层层推荐、公司专家资格推荐委员会初审、总经理办公会审定、全面进行公示,有57名员工每月分别享受500至1500元不等的特殊人才津贴,特别突出的可执行每月3000元至8000元。公司实行特人特薪,是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机制,持续推进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分配关系,适当提高特殊人才的待遇,稳定和激励科研、生产、经营管理骨干的积极尝试,广大员工对此改革的高度关注和普遍欢迎,体现了公司上下对企业第一资源——人才的厚爱。公司还注意加强对员工的各种技能培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就业准入制度,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员工素质。员工的素质高了,市场竞争能力强了,应对改革的心理能力也就强了。有了待遇和技能,员工就吃了定心丸,有了盼头,企业文化理念也就更容易深入人心。

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是企业文化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尊重员工,就是要尊重员工的合法权利,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和劳动成果,要把员工当成主人。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把尊重员工的重点放在开发员工的潜能、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上来,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使员工感到有地位,有作为;理解员工,就是要设身处地的为员工着想,理解员工的想法和看法。作为企业文化工作者,就要多和员工接触,善于换位思考,多沟通,多引导,把员工思想统一到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上来;关心员工,就是要为员工多办好事,多办实事,多为员工排忧解难,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的内容涉及到员工的理想、事业、追求、家庭、健康等方面,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工作者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只要是符合政策而又合情合理的,都要积极给予反映,帮助解决。

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供电行业作为社会公共公益性行业,其企业文化具有自己的行业特色,具体内容有:(一)精神文化:上下同欲、政令畅通,人人快乐工作。做到一位领导就是一个标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组织就是一个堡垒,使员工队伍成为上下同欲、政令畅通的团队。(二)人本文化:以人为本、人尽其才。人是第一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增强企业向心力、亲和力。推行全员竞聘上岗、全员绩效评价、全员终身培训,鼓励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创造力,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三)历史文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继承和发扬“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优良传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光明使者,不辱使命,艰苦奋斗,能打硬仗,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四)经营文化: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企业、员工、社会三大效益。(五)营销文化:效益在我心中、市场在我手中。让电力是安全、经济、环保、洁净、高效的绿色能源的观念深入人心,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推行走出去战略,面向市场,把潜在客户变成现实客户,把现实客户变成满意客户。(六)服务文化:满足客户需求,服务永无止境。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以客为尊,客户至上。优质、方便、规范、快捷。客户满意、政府放心。(七)安全文化: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生产、经济、政治三大安全是头等大事。保证安全是天职,落实责任是本职。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安全管理可控在控,追求零缺陷、零违章、零事故。(八)环境文化: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员工与环境良性互动、和谐共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培育员工“以企为家”的归属感和献身企业的责任感。(九)制度文化:法治透明、有效长效。依法治企,以德治企,法德双治。(十)网络文化:平等开放、文明健康。信息共享,在线管理,在线控制,在线服务。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是一种具有品牌效应的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它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能通过对人的管理,影响生产,影响销售,影响市场,影响消费,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决定企业的命运和发展,是一种作用巨大、潜力无穷的文化生产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从而创造最佳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导向作用。指明企业的发展方向,把企业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企业目标上来。(2)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员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3)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凡事都以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协调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员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相互交流和沟通,对“亚理念”起着消弱、改造的功能,从而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企业处于有序状态,以利平稳而有力的运行。(5)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6)塑造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展示着企业管理风格、经营状况和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

三、企业文化的培育

1、育企业之“本”———企业人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就要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人这个基础之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实现人与企业全面发展。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知人善任,努力做到有求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要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实现人才的多层次协调发展。既要有一支政治清醒、开拓进取、精通经营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也需要有一批业务精湛、创新意识强的技术业务带头人,还需要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敬业奉献的职业人才队伍,更需要造就一批技术精、业务熟、懂管理的复合型骨干群体。

2、铸企业之“魂”———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和各个环节,给人以理想、以信念,给人以鼓励、以荣誉,也给人以约束。培育员工的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南方电网公司努力打造的诸如“上下同欲”、“政令畅通”、“办法总比困难多”、“以绩效为导向的统一价值观”、“人人快乐工作”、“讲原则、重感情”等等理念,已在南网人中潜移默化、落地生根,发挥着协调、鼓励、凝聚人的功能。

3、谋企业之“道”———经营之道确立企业战略目标,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一定的企业机制的建立,又影响人们选择新的价值观念,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

4、塑企业之“形”———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形体,反映企业文化的物化形态。供电企业是一个公益性企业,加强与客户沟通、做到服务到位至关重要。近年来,供电优质服务水平有较大改善,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手段、服务水平逐步规范。尤其在供电紧张形势下,社会对保证供电、提高服务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员工的优质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供电企业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特殊化服务。为此,要进一步健全95598供电服务热线,切实保证供电服务有诺必践;进一步更新经营理念,努力营造“缺电不缺服务,限电不限真诚”的氛围,从而树立和维护供电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到“客户满意,政府放心”。

语言和谐性 篇6

从和谐语言做起-浅谈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高校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形式,是高校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和谐语言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了高校和谐语言建设的几点建议.

作 者:张悦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学院中文系,河北,石家庄刊 名:陕西教育(高教)英文刊名:SHAANXI JIAOYU(GAOJIAO)年,卷(期):“”(11)分类号:G646关键词:和谐语言 和谐社会 高校人才培养

瑜伽的和谐性探究 篇7

一、瑜伽的内涵体现和谐

瑜伽起源于五千年前的古印度, 是梵文YOGA的译音, 最早典出《梨俱吠陀》。古印度人认为:人的欲望发生时, 犹如脱缰野马, 人惟有具备高超的技巧才能予以控制。瑜伽原意具有扼、给牛马上驾具、捆绑、及获得神通力等多种内在相关的含义;其引申的意思就是要用意志力抑制住知觉器官的功能, 抑制住丛生的杂念, 把精神和肉体结合到最佳状态, 把生命和大自然结合到最完美的境界。

在古圣贤帕坦枷利所著的《瑜伽经》中, 瑜伽被准确的定义为“对心的变化的抑制”。这部经典指明了瑜伽的目的和瑜伽的过程, 从最初的意识控制, 到觉悟与解脱。瑜伽的最终目标就是能控制自己, 能驾御肉身感官, 以及能驯服似乎永无休止的内心。感官的集中点就是心意, 能够驾御心意, 即代表能够驾御感官;通过把感官、身体与有意识的呼吸相配合来实现对身体的控制。这些技巧不但对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有益, 也能强化神经系统、内分泌腺体和主要器官的功能, 通过激发人体潜在能量来促进身体健康;将“自我”与“超我”相连通, 从而达到身与心的统一, 人与神的统一, 低级自我与高级自我的统一。瑜伽的最高境界是禅定解脱, 也就是达到心神合一, 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瑜伽练习要求和谐

瑜伽注重身心合一, 是由身体和心理的锻炼, 逐步提高生命潜能的过程。瑜伽练习不是单纯的姿势技巧训练, 而是融道德修持、正确的呼吸、合理的饮食、生活的节律、自我控制、身体功法于一体的和谐统一体。

1. 身、心、灵三者完美结合的终极目标

瑜伽在梵文中是“结合”“一致”的意思, 意味着身心处于稳定、平衡状态。据据《瑜伽焰口施要集》记载:“手结密印, 口诵真言, 意专观想, 房与口协, 日与意符, 意与身会, 三业相应, 故曰瑜伽。”练习瑜伽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身、心、灵三者的完美结合。数千年来, 一代代瑜伽信徒不断发展完善着瑜伽体系, 他们深信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 可以完全控制心智和感情, 以及保持身体健康。据说当瑜伽的修持者在深沉的静坐中进入最深层次时, 就会觉醒人生自性与生命的至善境界, 从而获得个体意识与宇宙意识的结合, 唤醒内在沉睡的能量, 得到最高开悟和最大愉悦。

2. 体位、呼吸、意念紧密结合的练习要求

瑜伽有一套从肉体到精神极其完备的修持方法, 瑜伽修行可以分为8个阶段, 也叫8支分法, 即:约束;戒律;姿势和体位;调息;控制感官;内省;冥想;三昧 (即心神合一, 超脱的境界) 。瑜伽最主要的锻炼形式是体位法, 要求练习者将姿势、呼吸和意念紧密结合。

3. 瑜伽的所有姿势都要配合呼吸来完成

呼吸是生命的基础, 正确的呼吸可以加强全身系统功能、增进健康、增强生命力。而在生活中, 我们的呼吸一般是任意和不规律的, 大多数人呼吸浅短急促, 身体不能吸收足够的能量, 久而久之, 神经系统逐渐受损害, 内分泌系统不能正常起作用, 身体开始丧失力量和活力, 产生经常性的疲劳和沮丧, 最终使体质变得虚弱。瑜伽是一种把呼吸作为练习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的锻炼系统。瑜伽所有的姿势、冥想都要与呼吸配合完成, 在瑜伽练习中, 练习者利用丹田进行腹式深呼吸, 使体内供氧量充足。在深长的呼吸中, 身体逐渐放松, 修习者逐渐把意识集中于全身内外每寸、每分的感觉, 并唤醒身体的机能, 充分感受因姿势的变换时而按压挤推, 时而拉紧松的过程, 以专注的意识力去体验身体酸痛胀麻的变化和舒适感以求最佳效果。同时, 深长的呼吸充分地呼出了二氧化碳, 净化了血液, 及时清理了体内的垃圾与毒素, 培补了生命的元气;练习者的内心也变得更加平和与安静。

4. 瑜伽练习注重意念和身体的自然感觉

练瑜伽就必须要注重感觉, 集中意念, 以最能感受的程度去操作施行。通过调节呼吸使身体紧张有度而不会过度僵硬, 藉由练习体位法, 来充分感受身体随着肢体扭转、折叠、后仰、前弯而得到的按摩、伸展和压挤, 慢慢地让心神沉浸在所做的动作上, 会感觉到肌肉和韧带在伸展, 一点一点地被拉伸, 感觉到肌肉在放松。身体的放松使姿势完成的幅度、角度越来越大, 身体的柔韧性不断增强, 对肢体的支配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5. 身心双修的练习方式

瑜伽修持重视身心双修, 提倡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瑜伽首先要求修持者遵守的逍德规范就是非暴力、真实、不偷盗、节欲、无欲。其次还要求自身的内外净化:外净化为端正行为习惯, 努力美化周围环境;内净化为根绝欲望、愤怒、贪欲、狂乱、迷恋、恶意、嫉妒七种恶习。这样一种可以让身体和精神得到双重锻炼的健身方式, 并不仅仅是每天拿出一段时间来进行体位的训练或冥想, 而且要将瑜伽的思想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选择宁静自然化的生活氛围, 清淡的饮食, 舒缓的音乐, 开朗平和的心境等等。

三、瑜伽精神充满和谐

瑜伽意为“契合至真之道”, 是一种精神实践之学。古老的瑜伽修行者非常重视心灵心态的修炼, 他们认为瑜伽的修炼是一个人一生的工程, 是从内到外的心神整合。实际上, 瑜伽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和养生运动的精神就在于:瑜伽将“自我”与“超我”相连通, 以改造人的灵魂, 增进身心健康。对于古老、科学的瑜伽而言, 它不只是冥想、打坐, 或高难的柔体动作, 而是将精力集中于内心世界, 通过精神活动来引导完善行为。在瑜伽修炼过程中, 修持者逐渐深化自己的内在精神, 从外到内, 从感觉到精神、理性, 而后到意识, 最后把握自我, 同内在的精神融合为一, 达到天人合一。

四、练习瑜伽促进和谐

练习瑜伽不仅能使人回归本我, 还能让人以新的境界感悟自我, 领悟超我。瑜伽冲破了种族、年龄、性别、宗教和信仰的限制, 追求人类的博爱、和平, 使人从一切精神怨恨以及相关的情绪、心理和生理疾病中解脱出来, 达到一种最佳的超脱与和谐状态。

1. 练习瑜伽可以缓解压力, 促进身心和谐

现代生活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使人们心理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 极易导致神经功能失调, 进而诱发各种精神心理疾病。瑜伽冥想是一种调心方法, 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训练, 它是在精神或注意力集中时自然产生的一种状态。通常在练习时, 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时刻, 训练大脑进入一种更高的意识和警觉状态。实践证明:练习瑜伽冥想, 可以通过心理导引, 使人排除环境干扰, 避免不良环境对心理的负作用, 自觉抛弃不应追求的身外之物, 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自然的身体和思想的身体。另外, 各种针对性强的体位法配合绵长的呼吸不仅能够缓解紧张和压力, 还可以减少浮躁, 并通过有序的体液调节, 修复病变和损伤, 增进心理健康, 促进身心和谐。

2. 练习瑜伽可以修炼人性, 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 官场、商场、情场, 场场充满诱惑, 致使许多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瑜伽练习首先就要抵制人的愤怒、贪欲、狂乱、迷恋、恶意、嫉妒六大恶习, 否则, 练习者就无法进入状态。正如瑜伽大师所言:“地狱在哪里?它在充满仇恨、欲望和嫉妒的内心世界;天堂又在哪里?他在充满爱、纯洁和满意的心灵里。”从古到今, 瑜伽都特别强调发展人际情谊, 促进人的和谐, 而且要求彻底冲破种族、年龄、性别、宗教和信念等的限制, 追求人类的博爱、和平等。这种基本理念使瑜伽自始至终坚持非常明确、实际的练习目标, 即使人们从一切精神怨恨以及与之关联的各种精神、心理和生理疾病中解脱出来, 达到一种最佳的“超脱”与和谐状态。在这种平和的心态下所进行的瑜伽练习, 既可以抵御外环境的各种利益的诱惑和不良因素的刺激, 又能够内练品格, 不断提升自我, 让练习者内心充满爱, 并由内向外散发一种愉悦, 使个体更好的适应社会, 和谐社会环境。

3. 练习瑜伽可以回归本我,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 使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体力劳动不断减少, 人类某些器官日渐衰退, 功能日趋减弱。科学研究证明:瑜伽是一项动静因人而异的适度的健身养生运动。瑜伽中的姿势和体位的练习, 可以有效刺激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改善血液循环和激素分泌, 使身体内的废物毒素排除体外。持续的练习更能增强身体柔韧性, 增强肢体的灵敏度。而通过瑜伽呼吸法、冥想和松弛功的练习, 可以安静神经, 平和心态, 使人胸襟开阔, 配上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很容易让练习者心旷神怡,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五、结语

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瑜伽以独特的静心冥想、修身养性来调理身体的各项机能, 通过意识来调整呼吸, 通过肢体的舒展来达到身体的平衡。瑜伽是一种倡导“身心合一”的生命哲理, 是促进人身、心、灵和谐发展的生活哲学。它不仅促进人的身心和谐, 还能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维德.瑜伽健身术[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4.

[2]毛娟.论瑜伽教育的健身育人价值[J].体育学刊.2005 (11) .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音乐是灵性和谐的语言 篇8

音乐会在纯净的莫扎特乐声中开始,巴杜拉一斯科达大师与他的弟子林秋孜合奏一首莫扎特的《二重奏鸣曲》(K381),从演奏完的热烈掌声中可以感受到以挑剔闻名的维也纳观众的认可。紧接着是贝多芬著名的《华尔斯坦奏鸣曲》,林秋孜的演奏第一乐章稍显急促,但有旺盛的生命力,第二乐章平静稳健,第三乐章相较2014年7月4日在森海塞尔上海音乐厅的诠释,也许是音乐厅音响的不同,音乐层次明显有着更鲜活的色彩。

下半场安排了四首肖邦的乐曲。第一首《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Op.18),林秋孜的诠释充分带有维也纳传统圆舞曲的特包,事实上这首圆舞曲也确实是肖邦在维也纳时完成的,当时的肖邦想以此曲证明自己的品位高于维也纳当地流行的施特劳斯圆舞曲。紧接着的两首练习曲Op25No.1和Op.10 N0.12,一静一动,演奏者流畅的技巧,在勃拉姆斯厅极佳的音响效果之下,音量的层次能确实从ppp到ff,音乐性能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最后一首《幻想即兴曲》(Op.66),磅礴的气势恰如其分地与前几首的乐思表现完整统合,充分呈现出肖邦诗人纤敏心灵的丰富琴韵。

音乐会最后压轴的是由林秋孜亲自改编创作的《茉莉花主题幻想曲》。演奏前,她向现场观众宣布,此曲献给恩师巴杜拉-斯科达。虽然茉莉花几乎已是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必唱的一首歌,但钢琴版本并不多见。乐曲以神秘缓慢的东方和弦与中国音乐独具的流水乐声为前奏,烘托出强烈的中国氛围,在此氛围中出现扣人心弦的两段主题乐想,足见林秋孜的巧思与独具风格。紧接着俏皮活泼的第二主题有着民间舞蹈的律动,回旋曲的曲式ABACA,C段为唯美的特具中国美感的咏叹旋律。让人惊喜的是,此段之后的过门出现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雪绒花》(Erdweiss)的旋律,继之主题再现,将《茉莉花》改写成三拍,轻松流畅的主旋律对唱曲式让气氛鲜活起来。最后一次的壮丽主题,让全曲在浩荡的乐声中澎湃结束。

维也纳观众热烈的反应,由林秋孜返场两次再为观众演奏可以得知。两首皆为巴赫的作品,第一首为《c大调前奏曲》,第二首为圣咏曲改编的《耶稣是众人仰望的喜悦》。在巴黎历经恐怖袭击后的两个礼拜,巴赫的音乐更能让人感受到安定与祥和。

这场音乐会让我在场与有荣焉。一是看到华裔演奏家林秋孜能受邀在维也纳一流的勃拉姆斯厅演奏,二是看到满场维也纳观众的热烈喝彩,感受到他们对林秋孜的喜爱与肯定。特别感动人心的是钢琴大师巴杜拉-斯科达与他的爱徒林秋孜之间的互动。正如节目单上起首的那句二十多年前由林秋孜写下,此次由巴杜拉一斯科达大师翻译且深化的话:“音乐是灵性和谐的语言,代代薪传,是人间至美。”

上一篇:售楼小姐经典语句下一篇:怎样制作一份好的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