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为我导航(人教版教学论文)

2024-10-13

新理念为我导航(人教版教学论文)(精选4篇)

新理念为我导航(人教版教学论文) 篇1

新理念为我导航

我读了《小学语文课程实验与探索》这本书,很受启发。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学习新理念,更要在课堂上实践新理念,深入理解新理念。

理念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六年级上学期开展的庆元旦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大快人心。第一项,成语接龙。男女对赛,赢队加分。那场面,那激情,相当热烈。第二项,写纸条送祝福。学生收到的祝福有:“希望你越长越漂亮,美如鲜花”。笑声一片。此外,还有“元旦快乐”,“学习进步”、“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等。大家念着各自收到的祝福,真是不亦乐乎。第三项,下棋比赛。这回学生拿出了全身招数。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看,军棋、象棋、跳棋、五子棋等,两人一帮,三人一伙,五人一团,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神采飞扬,欢呼声、喝彩声接连不断。冠军相继产生。那节课,学生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尊严,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希望。除此之外,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我也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感恩。

理念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要想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开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创新课堂,遵循好新课程理念,用好新教材,探索新课型,不断“充电”,不断实践,为之倾心,为之创造。如我在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让学生收集各种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写了奥运征文,办了奥运手抄报,开展了“奥运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征集奥运会标语等,增强了学生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理念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我校自实施开放教学以来,课堂动了,学生活了。课堂成了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成了教育创新的平台,师生共同点燃灵感,激发创新,积聚智慧。课堂成了教师人生的舞台,学生成长的平台,学生们拥有了一片灿烂的阳光,一片自由翱翔的空间。

理念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也是课程改革中最基本的理念。由于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始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运动会上,有雄风夺冠的喝彩;六一节,有观众热烈的掌声;书法、征文、母亲贺卡、故事大赛等也屡屡夺魁;学习成绩上了一个大台阶。所教班级曾获市、县、乡先进班集体,受到了各级领导、老师、学生和社会的一直好评。

我相信:只要我们事事用心,时时开心,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一定会永葆青春。

[新理念为我导航(人教版教学论文)]

新理念为我导航(人教版教学论文) 篇2

一、教材内容详略的处理

新教材主要由大字正文、小字、阅读材料、课堂活动等几部分组成。在这些内容的处理上, 各人的方法不一, 但是绝不能一碗水端平, 否则与使用老教材就没有区别了。在正常情况下, 正文大字是核心, 小字、阅读材料是补充, 课堂活动为巩固 (或者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所有的教学要围绕正文大字进行。如:欧洲西部的农业, 都知道以畜牧业为主, 那么欧洲的农业发展怎么样?大字没有说明, 但是在P62 (1) “阅读材料”有不错的补充。我在教学时, 请全班学生朗读了这一段文字。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 (喜欢大声阅读文字) , 因而既起到了提神的作用, 又使他们了解了欧洲西部国家发达的农业的表现 (采用的主要模式、结构、市场化、专门化等) , 他们又是如何处理畜牧业和种植业发展的关系的, 与我国在农业上的差异及原因。重点放在畜牧业发达上, 这些作为重要的补充, 学生最感兴趣了, 因而增强了对发达国家农业和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的认识。在这里我建议各位教师根据所擅长的内容可以在不同的部分补充“正文”中没有的内容, “课程标准”是总指导, 但也不能处处都补充, 处理成老教材的翻版, 既没有必要, 又没有那么多课时来完成。既要突出重点, 又要使选学内容对学生有用, 使学生感兴趣, 能作为“枯燥正文”的强力调剂, 有利于“重点”的学习。

二、课堂活动的处理

之所以把课堂活动单独提出, 因为它是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可或缺。这里的活动题实际上是课堂研究, 并不要求学生一一去亲身体验, 大多数是模拟体验或者读图分析等。如:欧洲西部“繁荣的旅游业”活动题要求学生模拟一次暑假欧洲旅行, 请你设计好旅游路线, 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 描述可能见到的景点 (可以补充课本中没提到的景点) 。这种活动题难度不大, 学生可以单独完成, 也可以三四个或各组学生合作完成, 思考或讨论几分钟后请各组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 从不同角度比较, 如:路线最合理、景点最全、内容最丰富等。一方面增强对欧洲旅游业的认识, 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实践的能力。那些真正需要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题, 没有时间都搞, 一学期有一两个就可以了, 不宜太多。如:P108, 活动2“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关于北极的报道、图片, 举办一个有北极地区环境保护与利用的小型展览会”, 通过全班或者全年级学生努力一学期搞两次很不错, 相当于综合实践课, 还可以分别把学生带出去体验参观、旅游等。它是增加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我的大学同学中有不少就是因为学习地理能够游山玩水才报考的地理系, 中学学生同样会为此而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框架 (体系) 的处理

新教材的体系已经削弱了, 但是还是存在的, “教师用书”的内容提示中都有比较详细的结构说明, 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在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 但是不要求按部就班把它教授给学生, 许多内容已经弱化, 过多了, 学生似懂非懂, 反而弱化了重点内容, 因而务必在教学中重点突出, 适当地体现框架。如“中东”的教学结构:

如果教师能吃透上面的结构 (体系) , 在教学中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哪里是重点内容, 哪里需要一般学习, 一目了然。无论教材怎么改, 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一本详细帐”。

四、开放性内容的处理

新教材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开放性试题的出现和比重的加大, 各个学校学生的层次不同, 应该因材施教, 必要时提供范例作为参考, 强化训练, 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弥补个人能力有限的缺点。如:P11亚洲的“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请你把他们的因果关系填在框图中, 并为亚洲的发展出谋划策。学生个人能力有限, 可以通过全体讨论得出:①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②利用科学技术, 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③退耕还林, 保持水土;④植树造林, 防治土地沙漠化;⑤政府适当调控, 政策性迁移居民以保持生态;⑥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相似内容还有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 以及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的解决, 等等。我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上较差, 死记的掌握得很好, 开放性试题只能靠平时的掌握, 生搬硬套一些, 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开放试题的讨论学习, 有助于学生打开思维, 培养思考的习惯。答题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 只有回答的有道理, 就给予肯定, 并鼓励学生更积极地思维, 该需要讨论的不能因为怕花时间或怕费事而省略, 这种多花一节课, 比他们背上好几节课都管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 联系实际是解决他们缺乏能动性的最好出路。

五、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新教材只提供了“标准”, 具体内容深浅的实施还是各个教师自己设计, 由于此时的学生已经存在差异了, 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讲究, 力求从易到难, 兼顾到各个阶段的学生, 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就可以够到”, 逐层推进, 使每个人都有收获。如:P7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加纳进出口资料问题:①图显示加纳主要出口产品有哪些?②靠该类产品赚取外汇, 对国家有利与否?为什么?③加纳主要的进口产品有哪些?④依赖其他国家供应该类产品的弊端是什么?⑤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可以说①、③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 ②、④的问题需要一点能力了, ⑤的问题要求更高了。这就是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设计的, 简单问题可以全班范围内抽查, 要求高点的可以通过举手的同学完成。

六、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

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参与, 中学正常情况下每班有50—60人, 甚至更多, 学生参与了, 课堂秩序还能保持吗?这是对教师课堂管理的严峻挑战。我听了不少的公开课, 多数课堂采用的是4—5人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 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由于是公开课, 几乎每一节可都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 没外来教师听课的情况下, 恐怕没一人能保证 (包括淮中) 课堂能够顺利进行, 所以教学中课堂管理尤为重要, 可以说谁在注重学生参与过程中抓住了课堂管理, 谁就是课堂教学的成功者。事实证明我所带的九个班级中, 在教学管理比较好的, 能够做到收放自如的几个班级一直是成绩最好的几个班级。

七、课堂的组织形式

新教材讲求的是实用性、参与性。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要能够体现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惯用形式:前5分钟请学生演讲 (内容与本周所学地理知识相关) , 同时请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 三、五分钟提问总结上节所学, 重点的阅读材料请同学朗读 (小组为单位、班级为单位等) 、部分不耽误教学时间的内容可以通过相声、小品的形式学习。 (如:美国的移民:将学生分为四组, 每组分别代表、黑人、华人、印第安人和白人, 让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文字描述设置情景, 扮演不同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使学生对有色人种在美国受到种种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一直使用多媒体教学 (自己课余时间制作, 但生动的画面不多, 还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 , 充分发挥其容量大、内容生动的特点。课堂活动安排在适当的地方教学, 有时作为总结, 有时作为内容的铺垫。最后使用部分重点试题作为结束。关于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结合实际是最佳选择, 检验的唯一标准当然就是效果。

注释

新理念为我导航(人教版教学论文) 篇3

關键词:小学体育;教育观念;转变角色

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说:“儿童最自然和最自由的形式就是游戏,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对周围世界进行更全面、更快速的认知。”相关实践也表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为学生引入游戏,能够使学生情绪高涨,并且是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效果最为有效的渠道。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全身心、忘我地投入到活动中。通过游戏教学,小学生可以全身心放松,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自身特征,从内心激发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此外,通过游戏教学,还可以使小学生在玩耍中便掌握了体育知识和技巧。下面,笔者就思考人教版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一、更新教学观念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积极的小学体育教学手段,深受人们喜爱。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对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满足。学校可以通过招聘新教师或加强教师培训的方式来使教师转变自身的观念。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下意识地转变自身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陈旧教学理念,形成有趣、丰富、科学、合理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这样能够为创新和推广体育游戏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转变角色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坚持人本思想和理念,尊重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将自己看做是课堂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以及互动者,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小学生做游戏,积极观察和了解学生心理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比如,在教授学生关于球类运动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拍球游戏,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中,扮演组员的角色,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探讨拍球的技巧,比如组织学生对墙拍球,通过对墙拍球来使学生对球熟悉,并且掌握拍球的技巧和手感。教师在活跃、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自己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也从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更掌握了拍球的技巧。

三、塑造丰富多样的课堂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太过封闭和单一,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强调学生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学生心理需求,导致学生产生疲惫心理和厌学心理。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可以在快乐中学习体育知识。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在设计游戏的时候,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心理诉求,坚持寓教于乐。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轻松、欢乐的体育课堂,使小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喜欢体育课程,爱上体育锻炼。

四、兼顾每名学生

在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考虑,比如,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心理、爱好、兴趣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要综合考虑整个班级的秩序和整体性,还要对小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充分考虑。设计出男生和女生都喜欢的游戏,还要设计出适合弱体质女生玩的游戏。比如反应游戏和语言游戏等等。这样可以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充分参与到体育课堂中,而非观望。这样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激发了小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兴趣,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从本质上激发了小学生体育训练积极性,更提升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因如此,考虑每一名小学生个体差异性,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开展体育游戏教学,能够增强小学生体质,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使小学生身心愉快。正因如此,体育游戏教学与一般教学方法不同,通过游戏教学,小学生的身体活动可以与智力活动有机结合,游戏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体育锻炼的方式。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为小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小学生可以得到身心放松和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基本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庄绪华,葛长春.浅析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J].当代体育科技,2015(03):44-45.

[2]吴琦.基于美国SPARK课程理念的小学体育教学实施效果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3]邬文柳.算术类体育游戏对开发小学生算术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的实验性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

新理念为我导航(人教版教学论文)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查找有关香港的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读通、读顺、读出感情。(2)小组内分工,查找有关香港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题激趣。

1、展示香港美景的图片,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2、情景导学: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那里有颗“东方之珠”——香港。根据你课前查找的有关香港的资料,你能用一句话简单介绍香港吗?

(学生交流)

3、这颗美丽的“东方之珠”却被英国殖民者霸占了,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才回到祖国的怀抱。今天,让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夜晚那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

(板书课文题目:最后一分钟)

4、解题: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最后一分钟”具体指哪一分钟?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含义?

过渡: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这历史性的“最后一分钟”,让我们深情地读——最后一分钟。/ 5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多种方法理解。(方法提示:找近义词法、反义词否定法、词语拆分组合法等。)

(3)默读诗歌,想想诗歌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

2、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3、检测字词学习情况。

读音:“悄、奔、露”是多音字,注意在本课的读音。“髓”是平舌音,读suǐ,不读suí;“刹”与“铸”是翘舌音;“颤抖”的“颤”读chàn,不读zhàn。

字形:交流记忆方法,提示易错。

读词语:倾听、归程、叩问、旗帜、脊梁、刹那、颤抖、硝烟、骨髓、铸进、悄然落地。

理解“叩问、脊梁、骨髓、铸进、悄然落地”等词语的意思。

4、指名分节朗读,并进行评价。教师相机点拨诗歌的叙述顺序。(师总结顺序:时间顺序)

5、导读:让我们再次朗读这四个小节。思考: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迎香港回归看国旗升起今扬眉吐气揭开新篇章)

6、导学:课文题目是“最后一分钟”,请你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四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三、走进历史,激荡情怀。

1、导学: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诗人李小雨为何如此激动,所有中国人民为何如此期盼?让我们先走进香港的历史,了解香港的历史吧!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教师相机点拨搜集与汇报资料的注意点。

3、教师出示经提炼后的必要资料: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5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4、过渡:香港的割让给中华民族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不断努力,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与诗人李小雨一起回顾这段历史吧!

四、诵读诗句,激情感悟。

(一)学习第1小节。

1、导学:还剩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个历经沧桑的孩子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此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就让我们走进第1小节。

点拨读书方法:读书要留有痕迹,一边读一边想,动笔画一画,可以抓住一些词语来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2、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感受。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点拨,出示: ——从“心跳”中体会到了什么?

——“叩问”是什么意思?请展开想象,想象人们会怎样询问。

——“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从“越走越近、最后一分钟”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满怀激情)

3、朗读训练。

教师导读:一百年的企盼,一个世纪的等待,终于走到了“最后一分钟”,怎能不急切?(分组读)

教师激情引读:午夜。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全班读)

(二)学习第2、3小节。/ 5

1、导学:作者把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这一分钟,用生动的诗句描绘成真实的场景,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特区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反复朗读第2小节,并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旗杆”象征着什么?

——从“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你感受到了什么?

——“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教师引问:眼望国旗,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情感复杂,第3小节中哪两个词把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出来了?

4、追问:眼望国旗,作者回想起哪些痛苦的历史?今天又因什么而欢乐?请自由朗读第3小节。

5、学生交流汇报。

(1)作者回想起痛苦的历史,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点拨: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说出自己的理解,表达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真实情感。

A.一纸发黄的旧条约。B.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C.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D.深入骨髓的伤痕。

(2)从“沸腾”这个词中你看到的仅仅是欢乐吗?

6、激情朗读。

师导读:回忆往昔固然痛苦,再看今朝怎不欢乐?请同学们用朗读来展现对诗歌的理解。

7、读写训练。(教师播放交接仪式的录像)

(1)师画外音:当米字旗最后一次在香港的土地上降落,当五星红旗和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升起,飘扬在香港的上空时,你想到了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出示练习:当米字旗最后一次在香港的土地上降落,当五星红旗和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升起,飘扬在香港的上空时,我想到了__________,我想说__________。)/ 5

(2)学生自由表达,抒发情感。(3)学生自由写话,教师组织交流。

(三)学习第4小节。

1、出示:今天的香港。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在回归后的十几年里,香港特区政府和人民在中央人民政府及全国人民的全面支持下,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等困难,保持了香港的高度繁荣与快速发展,继续发挥着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等作用。

2、面对崭新的香港,你想说些什么?把你的祝福凝练成一个词语、一句话。(学生自由表达,教师板书:深情祝福。)

3、导读:让我们捧起书本,把我们对香港的美好祝福读出来。(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

4、学生交流感悟。

5、激情导读:紫荆花不仅是香港的市花,在古代,它还寓意着兄弟间的团结与互助,而且香港的区旗紫荆花旗,寓意香港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当第一面紫荆花旗飘扬在香港的上空时,这个阔别母亲怀抱近一个世纪的孩子回来了。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永载史册的日子——1997年7月1日。再读第4小节。

五、总结全诗,学习写法。

1、总结:“最后一分钟”既是午夜,又是清晨。然而,这仅仅是一个时间名词吗?它是屈辱的结束,是崭新的开始。文章连续四次出现“最后一分钟”,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请同学们记住这种写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上一篇:致战高温忙暑期之全体老师的慰问信参考下一篇:与战争的经典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