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艺术》读后感(共10篇)
《领导的艺术》读后感 篇1
沙克尔顿的领导艺术读后感
悠途商学院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一扇思考的大门。作为策划小组组长,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年读过的一本书《沙克尔顿的领导艺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全球销量10万册。
写在前面
这样的一个雨夜,一杯茶,一段沙克尔顿历险的视频,我完全沉静下来,用心感受着视频中强烈的视觉冲击,慷慨激昂的音乐,笃定而铿锵有力的旁白,跌宕起伏的真实情节,与主人公沙克尔顿同进退,扣人心弦。恍惚间,我仿佛穿越到惊涛骇浪中的船上,与团队一起向着目标与肆虐的狂风暴雨搏斗;恍惚间,我就是那第28个船员,追随沙克尔顿出生入死,荣辱与共;恍惚间,我就是沙克尔顿,带着自己的团队,勇闯夺命岛;恍惚间,我收获了团队信任,勇气,荣誉;恍惚间,我带领团队再次起航,不管前方路途如何坎坷,我与团队有着必胜的信念。视频中,我被深深的感动,当沙克尔顿出发寻求救援100多天后,所有的队员才全部获救。沙克尔顿留给待救援船员的字条内容与船员对沙克尔顿的信任口述出奇的一致,深深的感动了我。“我一定回来救你们;如果我没有回来,说明我已经尽力了”VS“你一定会回来救我们,如果你没有回来,我们知道你已经尽力了”。沙克尔顿横跨南极大陆的传奇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
引发思考
这本书《沙克尔顿的领导艺术》是结合领导力和团队协助两个方面审视故事,启发我更多的思考。
作为领导者从极地的探险家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什么样的关键点是能够促使我们的组织从优秀到卓越?
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环境变化下,沙克尔顿能带给我们那些思考?
令人生疑的招募广告
带着思考,我翻开书,沙克尔顿跃然纸上,把我带入了100多年前的最传奇,最感动人心,最值得思考的事件中,九死一生。199月5日,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率领英国皇家横跨南极洲的探险队,从南大洋的南乔治亚岛起航,此次探险的目标是:首次完成徒步横跨南极大陆的壮举。我相信沙克尔顿的经历的艰苦和挫折超出我们的想象。沙克尔顿绝境重生历时2年,经历外部自然环境和内部冲突危机的重重考验,他在绝境中展现的领导力对于今天的领导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是什么促使人们为了英国伦敦一则令人生疑的广告,自告奋勇?
“诚聘男性船员参与危险旅程,报酬低,天气寒冷,数月不见天日,危险不断,不确定是否能安全返回。如若成功,则将获得荣誉和赞誉”。数以千计的勇士前来报名。沙克尔顿选择了符合他要求的26个伙伴,性情各异,专业背景也不相同,有教授,渔民,木匠,年龄最大的57岁。
共启愿景
我相信勇士们首先是认同沙克尔顿描绘的愿景和清晰的目标:横跨南极大陆这个壮举!这不正是我们领导力模型中的共启愿景。其次,沙克尔顿家族价值观是Fortintudine Vincimus(意为:坚毅必胜)。在19,作为探险家,沙克尔顿就名扬不列颠,在一次南极的探险中,因体力衰竭和食品短缺,他被迫返航,途中他展现了特殊的品质,将最后一块饼干递给了同行的弗兰克瓦尔德。由信任所带来的价值无可限量,大家以加入这个团队为荣,我信任他,多么简单的选择。
沙克尔顿做充足的准备,并以自己家族的座右铭选择了一艘三桅船,命名为:坚韧号!带领探险队起航了。他以身作则,满怀激情,获得了每个团队成员的信任。坚韧号承载着整个团队的希望,向着目标前进。这个途中,他们不断的挑战现状,通过各种尝试和冒险,不断获取小小的成功,在实践中学习,前进。通过书中,如下时间概要历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点。
20xx年1月19日,“坚韧号”被困冰中,队员们全力开冰,在船上过冬。比以往更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20xx年7月,坚韧号侧倾,水无情的涌向船中,木质船身和探险队员的安全感开始崩溃。
20xx年10月27日,坚韧号沉入海里。队员们开始在浮冰上露营。出现分歧,出现所谓“一个人的**”,木匠发出抗议。沙克尔顿平息纷争,探险继续。
20xx年4月9日,浮冰化开,探险队在沙克尔顿的带领下踏上稳固的地面。
20xx年5月10日,沙克尔顿带领救援船寻求南乔治亚岛的救援。用了3天3夜翻越冰川。
以上时间历程,很难想象“坚韧号”沉没,给整个探险队带来的冲击,探险队饱受打击。从一个故事的观众角度来看,此时坚韧号的象征意义不亚于沙克尔顿本身,坚韧号作为载体,承载着整个团队的目标与希望,也是大家返回的重要工具,没有比他的沉没让整个团队进退维谷。整个团队陷入一个绝境,怎样才能使众人行?他通过建立信任和增进关系来促进协作。通过增强每个团队成员的自主意识和发展能力来增强他人的实力。比如“一个人暴动”中的木匠,就创新式的打造了救援船,让沙克尔顿有机会,寻求外部救援,才具备了故事结尾的全部团员获救的大结局。
挑战现状
同时,整个历程也传递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无论面对什么困境,引领组织的领导者需要牢记最终目标,及长期的,战略性的目标。集中精力实现短期目标,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于重要的短期目标,确保组织的生命力得到保障。正如坚韧号的沉没,沙克尔顿及时调整了组织的士气及短期目标,凝聚力量,引领组织走出困境。树立了可见的,象征和个人榜样。正如,他语气坚定的指出,与最终的生还相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毫无价值,现在我们要返回家了。他的各种个性化的激励,在这个遇到困境的团队中至关重要。
回到现实里,什么样的关键点是能够促使我们的组织居安思危,从优秀到卓越?这个时候,我也想起了一组数据和几个个案例。有数据显示,世界500强企业能够成功保留500强席位的平均年数已经从1935年的90年变成了20xx年的,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高正无忧,我们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危机意识。可能我们现在是处于“坚韧号”这艘大船上,但是外部环境早已不是那个风和日丽的南大洋。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应对?
三个案例:在20世纪80年代,一个是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安迪。格鲁夫,在计算机记忆芯片领域,因为价格因素被日本挤出市场,日本人成功,因特尔损失。73亿美金的情况下,带领微软致力于微处理器的制造,调动各种资源辅助,为英特尔未来发展打下基础,成就了今天的微软。
另一个案例是,20世纪90年代,IBM董事局兼首席执行官郭士纳的领导下,IBM从濒临死亡的边缘开始转型,转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重新设计IBM核心流程的战略计划,谁说大象不能起舞?在建立了“以满足客户需要为核心的重要思想上,业务效率大幅提升,直接带来了70亿美金的盈利。
还有一个国内企业的案例: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和网络技术催生了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增长点,生态文明也孕育着新的能源体系,国内百亿级能源零售企业,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就提出了2个充满”忧患“的提问:随时受到资源制约的新奥,后卖什么?经营权合同到期后的新奥,30年后干什么?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竞争态势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差异化,对新奥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迫切要求新奥转向为市场为导向,客户驱动的能源企业。新奥于20xx年启动了以客户为中心,重新定义市场体系的建设咨询项目,落地战略任务。以项目组的形式,分阶段完成短期目标。从”单打独斗“转向”军团作战“。
以上三个案例,无不提醒我们。未来之路,充满了未知,变化,风险,模糊,不确定等等因素。一个优秀的企业更要居安思危,主动的.面对挑战。从组织的管理者到执行团队,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和激励人心将是一个组织不断突破自我,从优秀到卓越的关键。我庆幸这也正是我们的企业文化。
回归现实
回到我们的企业,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环境变化下,沙克尔顿能带给我们那些思考?我们企业的愿景是成为西南地区领先的油品零售企业,我们的愿景怀有远大的理想,希望成为行业的领导者。这也是我们全体同仁所认同的。我们作为船员,要做出怎样的努力?我想,这是看完本书,留给我们的一道思考题。仅仅思考是不够的,我们的企业已经开始新贝学院,晨曦领导力,悠途商学院,已经付能团队,进行全方位的进行人才梯队式的建设。守护者联盟,绿盟项目,为我们保驾护航,关键时候,任何的组合,我们都可以有所担当,只为了这个愿景的实现。因为我们深知,随时技术革命,政策变化,业务模式的转变,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冲击,以及我们的竞争对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我们需要抓住其中致胜的关键。这是需要我们团队中的每个人目标一致,共同努力。
经过634天的劫后余生,沙克尔顿带领团队横跨南极大陆的探险之旅结束。中间,体现了整个团队非凡的领导力和协助精神,客服了许多无法逾越的障碍。能留给我们探讨的话题是许多的。仅希望我的分享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分享,只因为我们都选择志在卓越!
《领导的艺术》读后感 篇2
一、以领导管理的用人艺术作为人力资源优化的指导思想
第一, 人力资源工作的管理思路。把“唯才是举、择才善用”作为企业领导管理企业的人才理念, 以企业总体的发展思路规划作为依据, 把企业机构改革作为契机, 以实现管理企业与社会的共赢。
第二, 工作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企业领导要逐渐建立起高效, 热情, 吃苦耐劳的工作风气, 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 有效的配置现有人力资源, 提高企业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管理者还应当加强企业人力资源活力, 时刻保持适宜的流动性。一方面, 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加强培训和学历的力度和机会;另一方面, 树立集中人力资源观, 加大开发和利用外部人力资源的力度。充足的人才总量和高素质人才的供给及储备, 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以及更替有序化人才资源, 能最终实现人才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二、利用领导管理手段健全人才管理体系
(一) 实施人才引进工程。
1、积极对外宣传公司形象, 提高企业感召人才的能力。
通过各种公共渠道和媒体向外部大力推介我们的企业形象, 倡导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对外树立良好的公司企业形象, 使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被广大社会人才资源认可, 本企业的经营理念被接受, 为企业吸收人才。
2、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是企业吸引人才的关键。
企业要逐渐改掉以往的陈旧发展套路, 抛弃粗放式经营, 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 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可以提高, 福利待遇可以更好, 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积极性,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的核心, 高素质员工作为企业的根本, 推进重点工程有序的实施, 建立起一支高效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同时, 遵循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录用原则, 不断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创造优良的工作氛围, 高度调动各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用人才来保障本公司的全面发展, 用有利于员工的制度来发展员工潜力和职业生涯, 实现人才、企业的双赢。
3、创新人才引进方式, 充分利用各类人才调动方式。
领导管理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渠来吸引和招纳人才,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短期聘用, 兼职顾问、调入定居、借聘和返聘等方式, 或着是项目招聘、联合攻关、客座专家、协议服务等渠道, 引进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4、设立人才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 加强对该类人才的吸引力。
5、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工作要更有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有关高校的联系和合作, 使更多的知识型专业人才进入到企业中来;制定和实施专项培育计划, 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来留住人才。
(二) 实施人才凝聚工程。
1、创建良好氛围。在企业中弘扬艰苦奋斗, 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 加大对标兵楷模的宣传力度和奖励力度, 利用政府政策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在公司内部营造出尊重人才、相信人才, 发展人才, 崇尚创新的氛围, 增强人才在企业的地位。
2、培育富有个性的人才文化, 继承和发扬本企业传统的人才观念, 构筑公平公正, 唯才是用的竞争机制, 强力遏制歪风邪气。同时,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提倡以身作则、关心职员, 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科学高效的管理作风, 提倡积极向上, 团结协作团队精神, 建立文明、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进而构筑有个性的企业人才文化。
3、改善企业员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加大对企业内部生态文化的建设, 根据企业人才的不同需求, 调整和改善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注重物质环境的改善, 关注精神环境的优化。另外, 管理要注重人才的人格倾向和个人选择, 构筑一个友好、宽容、尊重的良好人际, 全面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一创新机制为立足点, 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1、人才选拔的根本原则是择优。
按照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企业要始终把公开、公正、竞争、择优作为人才录用的根本原则, 继续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法。建立良好的人才观, 一边要使现有人才资源更有活力, 一边还要引进优秀人才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
2、建立的人才培养机制要适合社会的需要, 满足各类人才的特点。
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必定是吸收了各种人才, 根据不同层次, 不同特点的人才确定不同的职业方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方法, 需要使人才们能够有效的驾驭市场, 能够后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来, 适应国际社会的需要, 这就必须建立起外向型培养机制;要着力提高专业型技术人才的科研水平、学术水平, 从而培养出在相应领域具有先进水平的专家型人才。不断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 采用各种不同的培训方法做到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当然在注重人才工作能力培养的同时, 决不能忽视政治素质的提高,
(四) 完善人力资源构架, 有类别地分配好各类人才。
1、合理挑选管理者。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是合理的选拔和使用管理者。管理者的外在表现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职工的工作态度, 管理者必须能够做到既驾驭现实又适应将来发展的需要, 他们应具有如下品质:模范表率, 这也就表示管理者得树立榜样。自己首先要是一个办事高效, 勤劳奉献的员工。这样员工们才实施管理者的号令。认识自我, 管理者首先要自律, 然后再律人。他们必须认清自己的盲点, 控制自己的情绪,
2、合理使用管理者。
要提高管理者的办事效率就得不断的给管理者充电, 经常性的培训, 增加新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对管理者进行日常工作性质相似的训练, 培训的原则是“用什么, 学什么;缺什么, 补什么”, 并且要对管理者培训后的工作进行性检查, 使培训的方法得到合理的改进。
3、合理引导管理知识分子。
企业的文化形象、科技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主体是在企业的管理层形成后出现的。因而要加大对知识分子的管理, 合理引导知识分子: (1) 任何时候知识分子都重于资金, 要做到尊重相信知识分子的力量:知识分子的用心工作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2) 将每个不同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知识用各种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流程或资讯系统, 或者通过申请成为企业的专利或商标, 就能够把知识变为有价值的企业资本, 进而有效地发散到企业中的员工身上; (3) 企业组织应鼓励员工多使用知识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 把这作为运用与管理知识资源时最重要的理念, 只是一味的政权夺位, 而没有实际运用知识资源, 这是不对的。为此必须用知识分享来进行知识的管理, 员工与管理阶层, 普通员工与技术性员工之间都要分享我们的知识资源, 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领导管理手段的用人艺术
(一) 适才而用, 积极培养。
观望目前的就业形势, 优秀人才就业的观念, 他们也越来越注重的是自身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而不仅仅是优越的薪酬。只有适才而用公司企业才能想高效运作, 留得住优秀的人才。培养人才的力度要加大。通过绩效考评、工作分析, 调动职位和提升等各种手段, 根据每个人的个性、能力的特点, 合理地分配工作, 做到扬长避短,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做到合理用才, 就最大化的发挥人才的优势, 要实现人才与岗位相符合, 这是公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地方。尤其是管理层人员, 更要及时了解员工的各种动态, 充分发掘员工的工作能力, 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 把员工安排到能发挥其最大价值的工作岗位, 这就实现了企业效益与员工自身归属感同事得到满足。
(二) 塑造学习型组织架构,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以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企业要把自身企业文化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相同的文化概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 在建设优秀文化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吸引员工、号召员工, 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员工自主管理, 自觉工作, 把企业当做自己的, 忠诚度和归属感就会增加。企业还得建设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学习团队, 是有核心企业价值、工作信心和工作使命组成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带动员工们共同实现目标。从管理学角度来看,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也应该是由企业独特的、难模仿的具有最高价值的人力资源要素所组成。在组织中充分利用企业文化, 团队之间开展互助学习员工能够经常实际操练, 提升企业组织的应变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还要加强培养员工的沟通协调能力, 应变能力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三) 完善激励机制, 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有效结合。
企业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使员工能从工作本身获得激励;有机会参与管理, 增加员工的荣誉感、集体感;对企业紧缺人才和优秀人才坚持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原则;用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营造有利于企业团队成长的机制。
《领导的艺术》读后感 篇3
你所在的组织需要一个战略性的资源分配计划,需要压缩预算、削减人力支出,需要一个方向,明确应该跟进的项目、在什么时间段内完成。对于这个问题,你已经和老板讨论过很多次,但由于某些原因,组织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因此,你是否做好了准备?从现在的角色——技术专家、高绩效员工、良好人际关系的员工——飞跃到引人注目、赢得更高回报的高效领导人角色?本书阐述了如何进行这样的飞跃。
在此书中,作者帮助你培养平衡的、有亲和力的、热情的领导风格,并将这种做法称之为“向上管理”。这种领导风格适用于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要求他们影响老板、同事和下属——他们都会因为你的积极投入与奉献而受到影响。向上管理就是要培养这些多数人都敬佩和欣赏的品质,例如正直、能量、同理心、恢复力、大局思考,这些经典的领导力品质有助于处于组织任何级别上的人快速向上发展。
此书讲述了许多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讲述他们如何施展自己的才能、能量、影响力从而取得伟大的成就,包括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巴拉克·奥巴马、登珠峰第一人埃德蒙·希拉里爵士、美国著名演员保罗·纽曼等。
作者:John Baldoni
《领导的艺术》读后感 篇4
<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由华夏出版社引进于1997年出第一版,已印刷多次.作者约翰・科特生于1939年,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世界知名的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权威.他曾两度荣获颇具声誉的麦肯西基金会“哈佛商学院最佳文章”奖.
作 者:封新建 肖云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刊 名:今日科技 英文刊名:TODAY SCIENCE 年,卷(期):2001 “”(7) 分类号: 关键词:★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制胜法宝
★ 竞争的力量作文
★ 企业转型期的竞争情报机会
★ 现代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
★ 企业标语口号的力量
★ 《潜伏》对企业竞争情报的一点启示
★ 现代企业统计信息质量论文
★ 现代企业秘书与传媒效应
★ 名牌战略--现代企业铸造成功的选择
领导讲话的艺术 篇5
简洁精炼,就是指讲话要多肯定、少模糊,多要求、少议论,说一不二,树立起新政权威严公正、取信于民的形象,可谓掷地有声,令人不敢不从。讲话之前,一定要明确就什么问题而讲,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讲,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要求等。确定了主题,就要围绕主题选材,与主题无关的词汇、语句,即使再优美、再精彩,也要坚决舍弃,一些常识性或即时性的意思大家都懂,就没必要在讲话中重复。如果讲一些似是而非、可有可无和漫无边际、人家已讲了若干遍的陈言套话,除了令人生厌外,还会窒息人们的思想,与时代主题格格不入,对推进工作也是极为不利。
质朴、自然,就是尽量使用大众化语言,不用冷僻字。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历来提倡写文章、作报告要通俗易懂,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他们讲话的语言亲切自然,生动活泼,朴实无华,说理清晰,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领导口才艺术的锻炼 篇6
1、 讲话要有内涵
领导的发言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形象,一个有内涵的领导说出来的话经得起推敲,可以得到下属信服。布置工作的时候说话要有逻辑,可以分成一二三点说明;开会的时候说话要有感染力,能跳动大家的情。内涵需要培养,领导的口才可以体现在学识方面,越成功的人眼界就越广、看过的书和人就越多,想要训练好的口才就必须要有渊博的学识。
2、 学会驾驭心情
不少领导很容易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并且发泄到员工头上,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把负面情绪表露出来的话会引起员工的不满,让公司氛围变得很僵。所以领导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开会的时候谈工作,任何私人的情绪不要带上来,或者是对某个员工不满,在谈其他事的时候也不要直说,你说出来的话代表着公司。
3、 鼓励多一些
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但我想说的是不论你是哪种类型的领导都要学会鼓励你的员工,他们是公司的基层人员,都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你可以在开会时赞扬某个人或者团队,这样大家才会劲往一处使。一个好的领导要会运用口才激发、引导、鼓励员工。
领导的口才很重要,但是得不到重视,想要成为被拥护的领导就必须训练自己的口才,让语言成为你的软管理。
领导干部作报告的技巧
①充分准备,熟悉讲稿。不管是自拟的报告稿还是秘书根据领导意图拟的报告稿,报告人事前必须字字句句认认真真读两三遍,除了在内容和形式等大的方面从严把关之外,对容易读错的字,陌生的人名地名术语,拗口的句子等要特别注意,保证读准读熟说流利。
②清晰流畅,语速适中。作报告最好用普通话,或者用大多数听众熟悉的本土话。大小标题和重要的句子可以适当重复;使听众句句听得清,思路理得清,重点记得清。
③庄重自然,精神奕奕。既不能嘻戏轻浮,又不能声色俱厉,拿腔调摆架子。身强力壮的中青年干部最好站着作报告。
④根据讲稿,又不拘泥于讲稿。除了重要会议上的正式报告(如向人大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必须一字不掉地照稿宣读之外,一般应该“讲”报告,而不是“读”报告。报告人按照讲稿或提纲的层次结构,灵活自如地讲述,可以根据听众的反馈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对讲稿作些增删补释。如举例,可以按讲稿举,也可在现场信手拈来举;听众不很明白,可以多举两例,大家已不言而喻可以少举例和不举例。
⑤注意反馈,交流感情。作报告切忌埋头照读不理听众,即使是照本宣读的正式报告,报告人也要不时抬起头来扫视全场,用目光和表情与听众交流感情(如同电视新闻播音员那样),可以适当有一些手势,但不宜过多和过大(不能象演戏那样)。要及时根据听众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报告,如后座的听众听不清,音量要放大一些,听众对某些难点莫名其妙,应作些解说等。还要注意与主席台的其他领导同志示意交流,让他们有适当的插话机会,使报告人与听众,台上和台下融为一体,使整个会场气氛活跃起来。
领导干部工作口语的类型
领导干部为开展工作而进行口语表达时,因工作的目的、性质、内容的不同,所使用的口语也各有不同的特色和要求,主要有商讨性的口语、阐发性的口语、鼓动性的口语、批评性的口语、指令性的口语、慰问性的口语、悼念性的口语等七类。
领导干部演讲语言
领导干部的演讲语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语言要新鲜,不讲套话、空话。
②语言要准确,不讲大话、假话。语言的准确性来自思维的精确性,只有想得明白,思考得周密,才能讲得准确,讲得恰如其分;要根据不同的听众,挑选精当的语词,运用尽可能严密的逻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信口开河或泛泛而谈是不会抓住听众的。
③语言要通俗,尽量使用人人都懂的,有地方特色的群众语言,反映群众的感情、呼声、心愿和脉搏跳动的心里话,象一些口头语、成语、顺口溜等等。群众语言讲起来琅琅上口,容易使人接受,能够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④语言要简炼,不讲抽象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啰嗦,抽象。一般要注意3点:
a.是去掉口头语和多余的叹词,如“这个”、“那个”、“反正”之类的口头语或“嗯”、“啊”之类的叹词;
b.是去掉多余的话,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不要拉拉扯扯地讲半天。
c.是避免重复。演讲时为了强调某一点,有时需要重复,但非重点的地方不能重复。
d.语速要恰当,不要拿腔拿调、不要在不该停的地方停顿,以免造成误会。
浅谈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 篇7
1) 提高协调艺术。领导干部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与上级、同级、下级、群众搞好沟通,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还要讲究方式方法。一要思路清晰。协调每一件事情, 都要根据协调的内容和要求, 把握基本点, 确定原则界限, 制定行动计划, 提前研究协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做到抓住重点, 分清主次, 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同时, 也要承认差异, 照顾个性,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努力取得各方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使其愉快地接受协调。二要真心实意。不论是横向协调, 还是纵向协调, 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以诚待人, 真心实意。要开诚布公, 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不打小算盘, 不耍小聪明, 增强可信度、亲切感。要平等待人, 不打官腔, 不说空话。三要实事求是。领导干部在协调问题时, 一定要按原则和程序办事。有些同志为了搞好协调, 想方设法拉关系、套近乎, 以求增进感情, 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好。虽然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协调工作, 但决不能为了追求“好人缘”, 而不去触及矛盾、解决问题。
2) 提高谈话艺术。谈话是领导干部做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也是一门重要的领导艺术。运用好谈话艺术, 不仅可以了解情况, 沟通思想, 交换意见, 还可以畅通言路, 集思广益, 凝聚人心, 增进友谊。一要以情感人。“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态度诚恳, 亲切交心, 是谈好话的重要前提。要用尊重、关心、爱护对方的深厚感情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 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消除对方的思想顾虑。避免高高在上, 官话连篇, 盛气凌人, 使对方产生抵触心里。二要注意时机。选择恰当时机, 是保证谈话效果的重要条件。比如, 某个职工责任心不强, 工作出现失误, 应及时与之谈话, 帮助分析原因, 使之吸取教训。但如果是某个职工与同事吵架, 就应该进行“冷处理”, 待其情绪稳定后, 再进行教育帮助, 切忌“火上浇油”, 激化矛盾。三要有针对性。谈话要因人而异, “对症下药”。对象不同, 谈话的内容、方式、语言也应有所不同。要对所谈对象的思想状况、工作表现、脾气性格、家庭情况有所了解, 找准谈话的切入点, 掌握谈话的主动权, 增强谈话的针对性, 确保谈话效果。
3) 提高开会艺术。开会是协调解决问题和沟通情况的一种方法, 能否把会开好是衡量领导干部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实际工作中, 有的领导干部确实不太会开会。有些单位的主要领导召开党委会不知道有哪些程序和要求, 把党委会开成了工作例会。提高会议质量。一要明确开会的目的。会议是传递信息、沟通情况、协调关系、布置任务、交流思想的一个重要渠道。开会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如果背离了这一目的, 会议就开的没有任何意义, 白白浪费大家的时间。二要明确开会的内容。不同性质的会议, 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讲会议有三类:第一类是政策性会议, 包括为决策而开的咨询性会议、制定政策的决定性会议等, 这类会议一定要发扬民主, 集思广益, 不能搞“一言堂”。第二类是执行性会议, 包括为决策组织实施、布置任务、分配工作的协调性会议, 这类会议目的明确, 要议而有决。第三类是礼仪性会议, 包括庆祝会、表彰会等, 这类会议气氛要热烈, 立意要高, 口号要响。三要明确会议程序。不管开什么会, 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会议预案制定、会议文件准备、后勤服务准备、会议通知和会前检查等。会议期间, 主持人要注意把握节奏。领导讲话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语言通畅、言简意赅。切实做到会议开始准时, 会议主题明确, 议程安排紧凑, 参加人员适当, 会议发言紧扣中心, 领导讲话简洁明了, 会议议题议而必决。同时, 要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开会是一个大学问, 会开的质量怎么样, 就看你对这个问题把握的怎么样。领导干部不仅参加会, 还要组织开会, 要把问题弄清楚, 这样会议质量、效果才会更好。
4) 提高激励艺术。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们内在的创造力, 提高工作效率。正确的激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错误的激励会产生画蛇添足的负面影响。一要选择恰当的激励方式。激励的手段有很多, 既有正激励, 又有负激励;既有物质激励, 又有精神激励。具体用哪种手段更有效, 要视情况而定, 做到因人而异, 有的放矢。有的职工偏爱于精神的富足, 有的则偏重于经济上的奖励, 有的注重继续教育和个人能力的释放, 有的则希望在重大决策和管理事务中发挥作用。对优秀员工, 要善于赏其所好, 满足其未被满足的要求, 激发其未被开发的潜能, 以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二要选择恰当的激励时机。在激励的时机选择上, 要把握火候, 做到恰到好处, 在员工最需要的时候, 及时给予激励。比如, 大多数人犯错之后, 往往会表现出某种悔悟之意, 这种悔悟是员工知错改错的好苗头, 此时也是进行激励的好时机。三要把握好激励的程度。根据员工能力的不同, 分层进行激励, 如果激励过渡, 给员工的期望值过高, 一旦预期的许诺无法实现, 就会失望、沮丧, 甚至丧失信心, 会影响员工的发展。不要无节制的激励, 这样会使下属产生自满和浮躁情绪, 达不到变压力为动力的效果。同时注意不要只激励做大事的, 而忽视做小事的, 否则会让普通员工萌发干小事没出息的想法, 出现小事无人干的现象, 严重影响单位长远发展。
跟领导坐火车的艺术 篇8
当然,不是所有的领导都这么想。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是因为他们想的跟普通人不一样。你想着出差好棒、好热闹,而领导想的都是特复杂的事情:业务发展、人际关系、领导的领导,烦得很,你们最好都躲远点,Leave me alone。所以大家看到的所谓领导架子大多是假象,他们是紧张无助才会显得跟人有距离感。没有什么真正平易近人的领导,你要是赶上了,无非是你赶上了他想平易近人的那个时刻而已。我刚才说我爱跟人交流也是骗你的,其实我也想一个人待着,看书,写东西,有美女搭讪,但那不现实。
十多年前我刚到外企工作的时候,跟美国老板出差,想着尽量跟老板一起走。可是老板总躲着我,坐一个航班要指示秘书安排不要跟我坐在一起。刚知道时我特别紧张,好像做错了什么事,后来发现老板就是这样,不跟任何人坐在一起—那位老板是个快退休、平时对我很好的老太太。
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是,客人来了要到机场接。有一次公司一个级别特高的女高管从美国飞过来访问,我说我亲自去接,被一个级别比我高的老板否决了。他说你别“二”了,人家飞十多个小时过来,蓬头垢面,不一定来得及补妆,让酒店派靠谱的人和车去接吧。他的话我到现在都将信将疑,不接大领导的风险也很大。问题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越是级别高地位高,越怕无意展示自己不光鲜的一面,你要跟领导近距离接触的时候,要等他准备好再说。
现在领导终于准备好了,一起坐火车,他准备听你的表白,跟你唠嗑,这个时候你要注意的是:
不要上来就长篇大论。如果领导跟你不熟,简单介绍自己,不要从自己清朝祖上谈起,想谈这个,一会儿很可能有机会。
开始甩出几个问题,软性的,比如:“您喜欢坐火车吗?坐过印度的火车吗?”等等,不要上来就问“您对我们这个季度的业绩满意吗?”
然后可以问几个跟职业发展有关的问题,比如:“您觉得在一个岗位待多长时间比较好?”“您觉得管理一个中型团队,是亲力亲为,还是大胆放权更重要?” 不要问对公司某个人的评价,不要问领导对你的评价。
再回到家常,聊聊国际政治,社会化媒体,探探领导的爱好。如果领导的喜好是旅游,就谈谈旅游;如果是哲学,就谈谈哲学。如果领导喜欢的你都完全不懂,就谈吃,各地美食,顺道带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个性。比如你喜欢自己烤松饼,做最好吃的西红柿炒鸡蛋。
领导方法、领导艺术 篇9
(领导方法、领导艺术)
1、简述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
【参考答案】
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可分为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两个方面。
(1)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有:
①开调查会。
②解剖麻雀。
③走马看花和下马看花。
④胸中有数和种试验田。
(2)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有:
①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②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
③抓中心环节、“牵牛鼻子”和“弹钢琴”。
④出“安民告示”和典型引路。
⑤抓两头带中间。
2、试述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参考答案】
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思想基础。所谓一切为了群众,主要是指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事事对群众负责,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履行领导职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所谓一切依靠群众,是指坚信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自己能够解放自己,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事事、处处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吸取群众的智慧。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包括三个步骤:
①深入群众,收集群众意见。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归根到底只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如果不深入群众进行调查,就不能制定适合实际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方案。②对群众意见进行加工,形成领导决策。集中群众的意见,不是简单地罗列堆积,而是要经过选择、整理和概括。
③发动群众执行决策并进行检验。这是发动群众执行领导决策并在实践中检验决策是否正确,使其得到修改、充实、提高的过程。
3、试论群众路线基本领导方法的原理。
【参考答案】
群众路线基本领导方法包含三个基本原理:
(1)在如何认识客观世界问题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归根到底是群众的实践,所以,必须相信
群众,依靠群众。
(2)在解决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关系问题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牢固树立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念。社会主义领导者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信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尊重群众的智慧和首创精神。
马克思主义者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同时,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能发挥巨大的作用,都是历史的产物及其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还正确论述了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这就正确指明了社会主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3)在坚持基本领导方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作为基本领导方法组成部分的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反映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人们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新认识,它为唯物辩证法充实了新的内容。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都要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去指导。
4、运用矛盾不平衡理论,说明毛泽东在论述注意工作方法时指出要“学会弹钢琴”,并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
(1)上述两种工作方法强调要学会抓重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强调两点论的同时,又要坚持重点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在许多矛盾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其他矛盾起决定和制约的作用;被制约、被决定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有一方是主要的,另一方是次要的。主要矛盾对于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因而,在一切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分清主次,应集中主要力量抓住并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弹钢琴中的主旋律。切忌平均使用力量,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2)上述两种方法也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协调发展,在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次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并影响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以应主次结合。
(3)“弹钢琴”就不能只是一个指头动,不能只有一个主旋律。如果只有一个指头动,仅有主旋律,没有其他旋律的配合,就不会有优美的音乐。这就要求十个指头都动起来,而且要协调好。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抓住中心工作,也不可忽视其他工作,注意解决好次要矛盾。
5、论述行政方法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在当代,行政方法应力求科学化,即必须采用那些贯穿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规律的行政方法,这对于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是极为重要的。
(2)实现行政方法的科学化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行政方法必须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就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政治学、法学、行为科学等行政管理相关学科和基础学科知识;三是信息论、系统论、模型论等现代自然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对行政管理方法的科学
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②增大行政方法中的科学技术含量。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构建,使行政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只有不断增大行政方法中的科学技术含量,才能使政府管理适应大型、复杂且变化多端的社会。
③注意行政方法的适度。一定的行政方法对应一定的行政对象。好的行政方法如果不顾时间、条件、地点和对象,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必须从行政对象出发,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行政方法。
④注意把企业管理中的先进方法引入到公共行政中。克服官僚主义的最有效办法是采用“企业家精神”,即政府要讲究效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政府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利用业绩数据来确定问题所在。就是说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政府必须重视和利用市场机制,以求得更佳效果。
6、试述在行政管理中如何运用经济方法。
【参考答案】
正确运用经济方法,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即通过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及方针政策,通过各种经济杠杆,实现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引导,推动市场的公平竞争。计划、财政、金融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①计划。针对中央政府行政组织调控能力下降的问题,中央政府应通过法律的、制度的、道德规范的建设来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权威性以及对地方政府的刚性约束机制,形成统一的、畅通的、上下一致的行政组织调控体系,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调控目标和利益达成共识。
②财政。针对国家财力不足,财政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减弱的情况,必须深化财税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加强税收管理,规定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调整财政收入增量的分配关系,逐步改善中央财政状况,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增强中央财政调控经济能力。同时,为了保证地方政府的财政与事权相适应,必须尽快建立比较规范的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
③金融。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方面的改革。因为,从以调控信贷规模和货币发行量为主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不仅取决于金融调控体系自身的改革,还取决于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的改革。深化金融组织体系改革要以产权制度创新为主,内部经营管理相配套,积极促进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规范商业银行行为,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深化金融市场体系改革,需要不断扩大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量,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管理严格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银行同业的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国债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完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通过利率汇率等政策措施,更好地控制货币供求总量、信贷投资规模和进出口总量,并进而影响企业的微观行为。
(2)加强对全体公民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教育。
目前,在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由于教育的滞后,致使一些公民缺乏社会公德,出现了拜金主义、损人利己、投机诈骗等不良行为。在运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时,应注意协调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而且应注意防范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损人利己的奸商行为,尤其应注意加强对全体公民的公德教育,努力促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7、联系实际分析几种常见的行政领导艺术。
【参考答案】
行政领导艺术属于方法论范畴。它是行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行政领导目标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技巧、手段和特殊方法,它是领导者智慧、学识、才能、胆识、经验的综合反映,是领导者的素质、能力在方法上的体现。行政领导艺术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它贯穿于整个行政领导过程和领导活动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形式。但常见的主要有:
(1)授权艺术。授权就是上级授予下级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其在一定范围内有处理问题的自主权。这是行政领导者的分身术和成事术。如果领导者事必躬亲,事无巨细一概包揽,结果只是领导者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授权的原则是:授权留责(行政领导者授权不授责);适度合理授权(不把全部领导权下授,不把同一权力授予两个人,也不将不属于自己的权力授予下属);因事择人,视能授权;逐级授权(授权按行政组织层级节制原则逐级进行,对其所属的直接下级授权);加强授权后的监督控制,防止反向授权(即下级把什么事都往领导头上推)。
(2)用人艺术。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作为领导者,一方面要有宽广的胸襟,不埋没人才,用人不求全责备;另一方面要善于用人。主要原则有:扬长避短,短中见长;待人以诚,取信于人;注重激励,奖罚分明;用养结合,爱护下属等等。
(3)处事艺术。其要求是:领导要干好本职工作,专心致志于本业;不要超越职权,去管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否则,就是空耗时间和精力,耽误自己的工作。另外,还要注意统筹安排。作为领导者,要在复杂的事务和忙乱的工作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抓好关键环节,避免因小失大,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4)驾驭时间的艺术。主要原则是:
①检查时间耗费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时间;
②集中时间抓主要工作,提高时间使用效率;
③精简机构,善于授权;
④开好会议,节省时间;
⑤善于科学地挤时间等等。
8、试从用权、待人、理事三个方面谈谈你对领导艺术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用权的艺术。权力是实施领导的基本条件。每个领导者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领导者的权力可从两方面看,一是组织法定权,二是个人影响权。组织法定权建立在被领导者必须服从的基础之上,个人影响权建立在被领导者自愿接受的基础上。
使用组织法定权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谨慎用权。
②用权要讲求实效。
③要相宜授权。
(2)待人的艺术。
各级各类领导者都处在人际交往的中心点上,每天要同内、外、上、下不同职业、身份、性别、年龄的人打交道,因此掌握待人的艺术,实为领导者的诀窍之上。
①待人的基本态度是以诚待人、尊重对方,切忌虚伪。
②对待上级、下级和同级应有的态度。
a对上级要尊重,但不盲目服从,有时要提出自己的意见。
b对下级时刻要平等相待,决不以领导自居,这是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的原则。
c处理同级关系,友谊是最好的润滑剂,尊重他人,照顾别人的利益,意见上求大同存小异。
③掌握谈判的艺术。
④领导者与广大群众的会见。
领导者同广大群众会见,是领导活动的重要形式,对领导工作和领导者的个人形象影响极大,出席这类大庭广众的场合,要做到态度庄重,风度潇洒,仪表不俗。讲话要有针对性,激发群众的兴趣,紧扣听众的心弦。
⑤要慎重对待许诺。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的人,不可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3)理事的艺术。
所谓理事艺术,主要指领导者掌握处事分寸的各种技巧。
①掌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②掌握抓住中心和统筹全局的辩证统一。
③掌握领导积极性与广大群众积极性的辩证统一。
④掌握明晰性和含糊性的辩证统一。
⑤掌握创造开拓与和谐平衡的辩证统一。
⑥掌握宽与严的辩证统一。
通过以上从用权、待人、理事三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更容易理解领导艺术的重要性。
9、怎样把握领导活动创造开拓与平衡相统一的艺术?
【参考答案】
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之一。但领导要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就要做好协调平衡工作,将开拓创新与平衡前进统一起来。领导活动的目的在于不断改造客观世界,为此就要不断开拓创造,不断地打破旧的平衡,出现新的不平衡。但各种事物各项事业之间,也有个大致协调平衡的要求,即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的要求,如经济发展需要持续、稳定、协调,各类产业的发展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人的社会心理也有大致均衡的要求。所以领导者必须首先重视开拓创造,同时也要促使后进赶先进,使全面工作沿着“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螺旋形轨迹不断向前发展。
10、试述领导经验、领导科学、领导艺术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领导经验与领导科学的关系。
领导经验是领导科学的原始材料和最基础的要素,是领导科学的源泉,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领导科学是从领导经验中概括出来的领导理论知识,理论高于经验,掌握了科学理论,就是掌握了能动的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所以领导科学对领导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领导者如何处理领导经验与领导科学的关系,可以指出以下几点:
①领导者应注重积累领导经验。
②领导者又不能囿于已有的经验,应努力提高自己的领导科学水平,经验是宝贵的,但是它有巨大的局限性,科学比经验有更大的威力。
③领导者还必须从现代社会活动的特点认识掌握领导科学的重要性。
(2)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关系。世纪考试网版权所有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说来:
①它们是领导工作的经验性与理论性的对立统一。领导艺术是对领导科学的创造性发挥,但这属于个人创新成分的领导艺术,既和个人的素质修养有关,又是一种新的经验积累,带有直接现实性的特征,不是人人容易掌握的。领导科学则与此相反,它属于理性范畴,它的原则、方法,都是个人素质修养不同的领导者能学会和掌握的,因此可以说,领导艺术是经验性的领导科学,领导科学是理论性的领导艺术。
②它们是领导工作模式化和非模式化的对立统一。领导科学是可以模式化的东西,相对稳定不易变化。领导艺术要靠领导者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因此领导科学表现为模式化的知识,领导艺术表现为非模式化的技能。领导艺术越发展,非模式化的技能越丰富。领导科学越完善,可供运用的非规范性技能就越发达,就会形成越高级的领导艺术。(3)领导艺术与领导经验的关系。
没有丰富的领导实践经验,要想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是不可能的。但是单有领导经验,不把握活动规律性的知识,领导艺术也就无从谈起。所以领导艺术有经验因素和经验性特色,但它显然高于领导经验,是领导者综合运用领导经验、领导科学的表现。
总结以上三点,可以看出领导经验、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的。
11、试述相宜授权。
【参考答案】
授权是指上级给予下属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其在一定的监督之下,处理问题有相当的自主权。授权是领导者的分身术,是用权的艺术,对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培养锻炼下属干部,更好地完成群体目标,都有很大的作用。领导层次越高,自由的幅度就越宽,酌情处理问题的余地就越大,可能采取的授权范围也越宽广,就更要讲究授权的艺术。
(1)授权原则。主要应掌握以下各点:
①因事择人,视能授权。授权就是要派人去办一定的事,授权没有什么法规限制,完全可以由领导者选择适合办有关事的人而向他授权,所以要因事择人。择人的标准是能,就是看他是否有这方面的专长,有处理该事的能力。授权不是提升职务,所以不必对人作全面考察,只要他能独立胜任该项任务就行。当然选择对象时也要考虑到其他相关因素。只要择人恰当,授权必有好的效果。
②明确权责,适度授权。所谓明确权责,就是向被授权人讲清所授予的权力和责任范围,讲清执行该项任务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被授权人就会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还应向有关人员宣布该项授权,以便有关人员协助被授权人共同完成该项任务。所谓适度就是要分层授权,只向自己的直接下属授权。授权不是将自己的领导权力全部授给某人,而是将有关事项的权力适当分授予若干适合被授权的人;授权不能超出范围,不属于自己权力范围内的事,不能授权;授权一般是一事一授,有关任务完成了就及时收回权力。
③授权留责,监督控制。授权没有卸责的意思,授权以后基本职责还在领导者肩上,出了问题,领导者应勇于承担责任,这样被授权人工作也就能放开手脚。领导者还要支持被授权人的工作,不要授权以后又乱加干涉。但是授权又不等于放任不管,对被授权人的工作,领导者仍需监督控制,以免偏离目标方向,或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
(2)授权的类型。世纪考试网版权所有
①刚性授权,即对所授权力、责任、完成任务的要则、时间,均有明确规定与交代,被授权人必须严格遵守,不得有任何逾越。对一些重大事项宜用这种授权方式。
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篇10
摘要领导作为一个单位、组织、团体或者说一个系统的最高决策者,是服务、责任、职权三位一体的科学活动,也就是说,决策的实施,必须团结一批人才,并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发挥领导用人艺术成为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用人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是实现领导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是领导工作成败的关健,它事关人才流向,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实施。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讲;包括提高三个水平,即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三项权利,即以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为内容的人权;提高三种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一种环境,即平等发展和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这些都需要高超的领导艺术去实现。而要研究用人艺术,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握人才标准和识人、待人之道。关键词领导用人 艺术 领导者 创新型人才 与时俱进 组织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创造性 积极性 识才 领导艺术 领导者的素质
(一)善于识才的艺术用才必先识才,识才是为了更好地用才,在现今的改革大潮中,有很多技术过硬、能 力强、具有管理和开拓精神的人才聚集在我们身边,以期待着领导者的赏识、重用。当然,人才也不尽相同。李逵、张飞是善于冲锋陷阵的人才;林黛玉、薛宝钗是善于手工绣花的人才;“人器过人、好论军计”的马谡是咨询参谋人才。诸葛亮平定南方“七擒孟获”,就是采纳了马谡的“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计谋而取胜的。后来,他带兵打仗痛失街亭,但不能因此而否认马谡是个人才。马谡失街亭,罪在马谡,过在孔明。领导者用人,如果只看其实际经验,只看其政绩,不是什么高超的识才艺术,认识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才是高超的识才艺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早已家喻户晓,从这个典故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萧何识才的过人之处。由古论今,在我国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个领导应该“铁肩担道义,慧眼识英才”,放开眼界发现人才,坚持以马列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全面、发展地考察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考察测评机制,从德、能、勤、绩等方面严格考察,才能正确地识别人、发现人,得到贤能志士。
(二)善于容才的艺术1.容才之长。古语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 各有长处,在用人中,领导者要敢于使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促进。毛泽东同志曾赞扬汉高祖刘邦是“豁达大度,人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之所以能取得天下,主要是敢于起用子房、萧何、韩信等某一方面比自己高明的部下,用其所长,容其之长,善于量才任能和驾驭能臣骁将。萧何月下追韩信、徐庶走马荐诸葛,这些容人之长的典故早已成为千古佳话。而在实践中,有些领导为了使手中的权力成为“永不消失的电波”,十分嫉妒别人之长,害怕部下超越自己,对才华出众者总想贬低、诋毁、压制、打出,搞“武大郎开店”———舍“良材”而用“朽
木”,使才华超群者无职无权,才能平庸者官运亨通,其做法甚是愚蠢,导致误人、误事。
2.容才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历史上凡是有所作为的伟人,多数都能容人之过。战国时秦穆公用败军之将,楚庄王赦盗马之臣绝缨,都属容人之过的典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要求领导者能正确对待一个人的缺点和不足,不能求全责备。用人看主流,用他的一技之长,帮助其改正缺点,使之奋发向上、事业有成。3.容才之仇。这是容才的最高境界,是一种高尚的品德。齐桓公不计管仲一箭之仇,任用管仲为大夫,管理国政而成霸业;魏征在任太子洗马时曾劝李建成杀掉秦王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不仅不计前嫌,还重用魏征。诸如此类的典故很多,同时也告诫我们:领导者容才不仅要容才之长、之过、之仇,还要能容才之短、之功,领导者要有海量容纳人、团结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最大作用,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三)善用能人的艺术笔者认为,能人=创新+求变。他们不以先入为主作为行事的准则,常做自我挑战。他们 不拘
泥于传统的框架,常以新构想注入老方法,时时以他山之石来攻玉,从而借助其他领域的方法来实现创新。他们弹性十足,常常修改目标,即使情况不利于他也会想办法解决,达到真正的“穷则变,变则通”的境界。在实践中,领导者要用能人,首先就要具备一双“慧眼”识能人,能人是有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发现他。韩愈有句名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今,一些领导不仅做不了伯乐,还怨言“天下无马”,孰不知是“有马不能识,不知马也”。其次,要敢于用能人,用好能人。当前有些领导虽然面对众多有能之士,但由于虚荣心和安全感作祟,只愿意任用比自己稍逊一筹的庸人,而不愿用能人,即使用了,也不委以重任,处处排挤,导致能人效应难以发挥。因此,领导者在用人中不仅要有举才之德、容才之量,更要善于用能人,给他们一个最大限度施展才能的空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善于择人的艺术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曾说过: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既然人才资源是如此之重要,那么作为一个领导者就必须有择人艺术。如何能在有效地“知人”并“择人”,笔者认为至少有两点是领导者应该掌握的。首先,领导者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的长处。只关注人才的短处,是很难发现企业所需的合适人才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即这个道理了,一个人即使是“寸”也有“所长”的一面,领导者必须将其发掘出来并加上合理的运用,才算是艺术地“知人”和“择人”。其次,伯乐虽然在“择人”的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毕竟个人精力有限,伯乐再尽心尽力,其相中的人也是有限的。因此,企业更需要的是制定出人才的机制。正如《基业长青》中提到的,领导者应是一位优秀的时钟设计师,而不仅仅是报时者。企业领导者建立和完善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择人”机制,让一匹匹千里马自己亮相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大师、GE前CEO韦尔奇对择人艺术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挑选最好的人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领导者的工作,就是每天把全世界各地最优秀的人才延揽过来。韦尔奇提出了著名的“活力曲线”:一个组织中,必有20%的人是最好的,70%的人是中间状态的,10%的人是最差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曲线,即每个部分所包含的具体人一定是不断变化的。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随时掌握那 20%的动向,并制定相应的机制在70%的“中间者”中发掘出有特长的人才,从而使20%的优秀者不断地得以补充与更新。可见,韦尔奇在择人艺术方面更为注重在制度的保证下,从公司内部发现优秀的员工。
(五)用人不“疑”,但应存“疑”的艺术人常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笔者却提出要存“疑”,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从 文字上似是这样,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是如何驾御人才的问题。当你对一个人的德与才有了相当的了解,认为他适合从事这项工作时,你就应该用而不疑,信任他、支持他,让他大胆地开展工作、充分施展自身才华。但为什么提出用人要存“疑”呢?“疑”是什么概念?这里的“疑”是指必要的约束和监督。首先,用人不疑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用人不疑是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中的做法,即在我国法律、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健全的前提下,被用者德才兼备,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时的用人方法,舍此条件则不存在。其次,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用人不疑是在“现在时”状态下的提法。一个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才能和道德修养会趋向好或坏,而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说,对“未来时”状态下的人的好与坏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后才能得出结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再次,用人不疑不等于绝对信任,更不是放任。因为没有约束的权力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信任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约束和监督是十分明智的。当然,如何处理好疑与不疑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看领导者领导水平的高低了,但只要领导者用人是出于公心,从工作和事业出发,就容易处理好。
(六)放开胆量用人,敢于用年轻人的艺术善于因才施用,是领导者的重要素质和职责。用人之长,越用越长,用人之短,越用 越短。一个单位的领导者,要善于在谋事中育人,在成事中成人。而年轻人则是最富有创造力的,据统计,人的一生中25至45岁是创造力最旺盛的黄金时代,如果不敢重用年轻人,既耽误了他人,同时也
毁了自己。帕金森所说的领导者威信越高、在位时间越长就越难找到接班人的定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一切成功的领导者都敢于重用年轻人,不拘一格降人才,适才适用。尽管年轻人经验不足,但他们未必比资历深的长者知道的少。特别是当人类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沟通日益宽广方便,这正是年轻人大显身手的好时机。领导者更应注意发现、重用有能力、善学习、有业绩的年轻人,坚持“用养结合”,把人才起用于“黄金时期”,放置于“关键岗位”,在使用中保值增值。
(七)坚持“英雄不问出处”的艺术江泽民同志指出:“选拔中青年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陈旧落后的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既要量才而用,又要敢于“破格”,让那些才华出众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我们必须打开识才的视野,破除用才的框框,解除对人才的羁绊。谁勤于学习、敢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有机会崭露头角,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成才的机遇和进取的动力。作为领导者应形成这样的认识:人才产生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既可以从学校中来,更能从实践中来,此谓“英雄不问出处”;对人才的评价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造导弹的专家邓稼先是人才,操作导弹的普通士兵曾蛟也是人才,甚至那些进行通信保障的话务兵、观天量地的测绘兵、调剂膳食的炊事员等,都是制造和发射导弹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各类人才„„人才观越开放、取向越宽泛,我们可用人才的资源就越丰富,对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就越有益。
【《领导的艺术》读后感】推荐阅读:
领导的艺术07-15
领导激励的艺术08-21
谈领导的批评艺术05-21
领导干部的工作艺术10-25
领导者谈话的艺术06-08
向领导汇报工作的艺术08-17
领导者管理时间的艺术09-11
基层领导干部说话的艺术05-17
领导者合理用人的艺术08-29
领导艺术与权术的区别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