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语言艺术

2024-07-22

领导语言艺术(共12篇)

领导语言艺术 篇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因此, 人们常说“语言就是力量”。而公关语言艺术则比一般语言表达更胜一筹, 是领导干部须臾离不开的传播、沟通工具。凡是掌握了公关语言艺术的领导干部, 都能在交际场合迅速与公众建立友好关系, 并善于保持这种关系;在正常的活动中能运用公关语言艺术制造融洽的气氛推动宾主间的交流;在特殊的情况下能沉着自如地摆脱困境和应付尴尬局面, 从而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要努力掌握和运用公关语言艺术。

一、公关语言艺术在行政领导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 公关语言艺术有利于沟通取得最佳效果

美国一些管理学家曾在社会调查中对领导者提问:“你每天耗时最多的是什么工作?”被调查者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回答:“沟通、协调工作。”通过调查他们得出结论, 领导者每天至少要用60%的时间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那么, 领导者靠什么与各方面沟通、协调呢?当然是语言。领导干部只有运用公关语言艺术与公众沟通、协调, 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公关语言传递的是公关信息, 它是为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服务的。通过公关语言信息, 可以传递各种消息、观念、态度和情感等内容。例如, 介绍党政机关的组织概况, 公布党政机关解决民生不足的新举措, 向公众输入某种情感, 等等。这些沟通都有利于加强党政机关与公众的联系, 有利于塑造党政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 公关语言艺术有利于在政务活动中协调公众关系

在政务活动中, 领导干部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被动局面或尴尬场面。这时如能巧妙运用公关语言艺术, 便可以一种愉快的方式使交往对象获得精神上、心理上的快感, 化紧张不安为轻松和谐, 有助于缩短彼此距离, 协调交往双方的关系。

古今中外这类经典事例不胜枚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英国首相丘吉尔到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 要求美国参战抗击德国法西斯。丘吉尔受到热情款待, 并被安排住进白宫。一天早晨, 丘吉尔正躺在浴盆里, 抽着特大号的雪茄。门突然开了, 罗斯福走了进来。丘吉尔大腹便便, 肚子露出水面。两人都甚感窘迫。丘吉尔扔掉雪茄, 说道:“总统先生, 我这个英国首相在您面前可真是一点也没有隐瞒。”说罢两人哈哈大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公关语言艺术是使政务活动摆脱尴尬局面的“疏通剂”。

(三) 公关语言艺术有利于在领导活动中协调公众关系

公关的重要目的是转变公众的态度, 引导公众的行为。这正是公关语言艺术的重要功能, 也是运用公关语言艺术的效果。这里关键是要摸清对方的真实情况, 找到缩小双方观点距离的语言艺术。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将领张自忠屡建战功, 被委任为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 但他吸毒成癖, 致使全军上行下效, 影响了战斗力。1939年李宗仁去张部视察时, 曾劝其戒毒。张也曾当众销毁烟具, 焚烧烟土, 但后来还是难敌鸦片的诱惑。爱国人士胡秋原先生与张自忠私交甚厚, 深为张的健康和33集团军的军风忧虑, 于是便请周恩来想办法劝张自忠戒毒。周恩来得知胡秋原的来意, 沉思片刻之后, 托胡秋原带了两样东西给张自忠———一张中国地图, 图上标有侵华日军的蚕食情况, 还有被八路军缴获的显示皇军“赫赫战果”的照片。张自忠目睹这两物, 神色大变, 激动地对胡秋原说:“值此国难当头, 余身为军人, 还这样吞云吐雾, 致使军营风气日下, 我还算个人吗?”从那以后, 张自忠就再也没有吸过毒, 直到为国捐躯。

像张自忠这样名噪一时、立有大功、手握重权的人, 其自尊心非一般人可比, 一般的劝谏办法是难以奏效的。针对张自忠爱国爱民、痛恨敌人的心理特点, 周恩来巧妙地运用了公关的非言语艺术, 即借物抒情, 以情感人, 达到了任何语言都达不到的效果。

二、公关语言艺术的策略

(一) 循循善诱法

习近平同志曾对新闻媒体说:“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不会说话, 主要表现在:与新时代群众说话, 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 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 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 给顶了回去。”习近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些领导干部不懂得公关语言艺术的突出表现。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一缺点, 除了要注意讲话的内容能使人听懂外, 关键还要掌握循循善诱法。

领导干部与公众见面后, 要善问。善问等于与对象打开了话题。而要把话题引向深入, 就需要善诱。循循善诱, 即有步骤地、耐心地引导对方深思, 要诱得得当、巧妙, 使对方心悦诚服。在善诱的同时, 还要注意以信任的态度, 不断鼓动激励对方的讲话情绪, 以礼诱之, 以情导之, 最终达到极为融洽的地步。

(二) 因人而异法

领导干部每天都要与群众沟通, 与上下级沟通。沟通的实质就是交流信息, 相互说服对方, 形成共识。这就要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第一, 与群众沟通时, 平等交流, 讲大众语言。所谓平等交流, 就是领导干部不要居高临下, 讲起话来盛气凌人。即使有不同看法, 也要以理服人, 而不能自以为是, 仗势欺人, 以权压人。所谓讲大众语言, 就是讲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

群众的语言是生动的, 也是鲜活的, 领导干部要注意向群众学习, 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跟群众交流。切忌讲官话、大话、套话、空话, 也不要长篇大论, 把非常简单的道理绕来绕去。否则, 不讲群众还明白, 越讲群众越糊涂, 这样既降低了领导干部自己的威信, 也容易与群众产生隔阂, 影响工作。

第二, 与同级和同事的沟通要体现主动、体谅和谦让。所谓主动, 就是先采取动作或策略。如先给自己和同事乃至同级部门创造交流和相互了解的机会, 先主动地帮助他人, 主动地为其他部门提供合作和支持等。所谓体谅, 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不足, 从他人的角度看他人, 从他人的角度看自己, 学会理解他人的难处。所谓谦让, 就是对那些参加工作时间比自己长、任职资格比自己老的同志要始终在言语和态度上保持谦虚和礼让。当同事之间、平级之间遇到不同意见, 一定要充分摆事实、讲道理, 如果真是自己的认识脱离了实际, 或者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甚至错误, 就要勇于面对、敢于承认。在交流过程中, 面对不同观点的碰撞, 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是要有虚心听人讲话和接受正确意见的胸怀和度量。

第三, 与上级沟通要把握好分寸。请示和汇报是与上级领导进行沟通的主要渠道。在请示或汇报时, 我们应注意首先仔细聆听领导的指示, 把握领导的意图。回答领导的问话和向领导询问时, 要做到准备充分且语言明确、简洁、果断。不要纠缠不清, 也不要啰嗦。总之, 与上级领导进行语言沟通时, 要尊重而不吹捧, 请示而不依赖, 主动而不越权。更不要反复讨论已经明确了的问题, 以免耽误时间降低效率, 引起领导的反感。

第四, 与不同性格的人沟通在语言风格和谈话内容上要有不同的侧重。与简约型性格的人进行语言沟通时, 要简明扼要, 干脆利落, 不拖泥带水, 不拐弯抹角, 无关紧要的话少说, 直截了当, 开门见山;与互动型性格的人进行语言沟通时, 要让对方参与进来, 注意充分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倡议, 谈话最好采用商量的口吻, 在讨论中达成共识;与内敛型性格的人进行语言沟通时, 可以适当增加拉家常的时间, 等对方比较放松的时候, 再切入实质性的话题。

总之, 仔细揣摩每个人的不同性格, 并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区别对待、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 就会获得较好的沟通效果。

(三) 名人效应法

在公关活动中, 时常会遇到, 一时之间很难用言辞说服对方的情况, 尤其是有求于对方时。这时不妨采用名人效应法, 邀请对对方有较大影响力、说服力的朋友来充当“代言人”, 由“代言人”来劝导。这样, 双方的信誉度都会得到提升, 利于消除分歧、解决问题。例如, 前面讲到的爱国人士胡秋原请周恩来规劝张自忠戒烟, 就是典型的名人效应法。

(四) 设置“陷阱”法

领导干部在行政领导活动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对象。如果像对待常人那样直接陈述自己的意见, 一般很难达到目的。对于这些人, 既要有耐心, 更要讲究对策, 可运用设置“陷阱”法。领导干部可就对方的看法和观点, 设置“陷阱”, 引导对方暴露其自相矛盾之处, 以此来否定对方的看法和观点, 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运用设置“陷阱”法, 关键是对不足要精心设置。设计什么样的不足, 放在什么时候提出, 都必须非常巧妙地围绕你的核心目的进行。这种策略虽然在语言技巧上有一定难度, 但用得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借题发挥法

借题发挥, 即在对方企图抓住自己弱点进行宣传时, 就对方原来的话题进一步引申, 使话题朝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展开。一般是在重述对方话题, 甚至作进一步引申之后, 突然转折, 循着对方提出的不足, 反口诘问, 迫使对方自己解答。这样可以达到回避难题的目的, 还可以转被动为主动。借题发挥法, 关键在于要抓准不足, 反诘有力, 否则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六) 以退为进法

当说服教育不顺畅甚至陷入僵局时, 领导者可以先绕开话题, 作些适当的让步, 陈述利害。正如古人所言“将欲取之, 必先与之”, 这样往往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春秋时代的齐相晏子最擅长使用这种策略。据《晏子春秋》记载, 齐国有人得罪了齐景公, 景公大怒, 命人将他绑起来, 置于殿下, 召集武士来肢解他, 有敢劝谏的, 定斩不饶。晏子左手按着那人的头, 右手磨着刀, 仰面向齐景公问道:“你知道古代贤明的君主要肢解人时, 从哪里开始下刀吗?”景公顿时明白, 说:“把这人放了吧, 过错在寡人。”晏子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以退为进的策略解救了这个齐国人。

公关语言艺术还有很多, 但是, 它们有共同的要求, 就是使用者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对症下药, 如此必定语出惊人, 收到奇效。

领导语言艺术 篇2

在起草领导讲话稿的过程中,是否能按照讲话稿的特点运用文字和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容易处理好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篇好的讲话稿,应当是既便于读、又便于听的,这个要求就是针对文字和语言而说的。那么什么样的文字和语言才便于读、便于听呢?

一、通俗化

为了语言的通俗化,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化简为繁。一篇领导人讲话,总要阐明一些道理和观点。但是,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认识以推动某项工作,而不是发表学术论文,因此,在谈意义、讲观点时,理论性太强的语言不宜用得过多,现成的概念和观点也没有必要过多的解释。用简练质朴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道理,是撰写讲话稿的一条重要要求。

2.化专为俗。尽管有些会议专业性很强,但是,领导讲话主要是讲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专业性的词汇应当尽量少用,特别是对行业不同、工作性质不同的与会者讲话,行话不宜说的太多。

3.化隐为明。在会上的讲话是一念即过的,听讲的人不能像读文章那样可以反复看几遍,从中抓住重要内容。所以,写讲话稿时应把最重要的话放在最关键的地方说。

4.化长为短。这里所说的长与短,是对讲话的句式和层次而言的。有的同志写稿,习惯用长句子、大段落,几十个字才用一个标点,几篇稿纸也见不到一个自然段,这是写讲话稿所忌讳的。因为,句子和段落太长,读的人和听的人都容易很快就疲劳了,也容易听了后面忘了前面,不得要领。所以,讲话稿的句式短一些,自然段多一些,既可以层次鲜明,也容易让人听清弄懂。

5.化虚为实。讲话稿不宜使用空洞的、华而不实的词句,应尽量给人以实事求是的印象,不要滥用形容词,不要使人产生长而空、卖弄文笔的感觉。

二、形象化

语言的形象化,是一个语言的艺术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逻辑推理和事实印证,是人们说明问题的常用方法。以会议讲话的方式阐述问题,应该尽可能选择后者。恰当地列举有说服力的事例。既便于口语表达,又有利于克服用理论解释理论,用概念解释概念的弊病。举例子一定要做到为观点服务,不能只是罗列现象。

2.打比方。这是使抽象概念变为形象思维的好方法。毛泽东

同志生前的许多讲话中都有这样的范例。他把典型调查比做解剖麻雀,把工作目的和方法的关系比喻为河与桥梁的关系,效果都很好。

3.提问题。在关键的地方,以反话、问答的方式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既能使讲话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促使人们深思,也能加重讲话的语气,使讲话更加生动有力,还能变换讲话的口吻,有助于段落之间的衔接。

4.借词汇。把某些描绘生活现象的词汇随手拈来,用在形容某项工作上,能够增强讲话的生动性。如:把加强班组工作称为“夯实基础” ;把整党补课、巩固成果称为“回头看”等。

5.“抓活鱼”。人民群众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创造的许多俗语、谚语、顺口溜和口头禅等,都非常精妙,像“抓活鱼”一样把他们抓来使用,能给一篇讲话增添许多光彩。

6.添趣味。适当运用幽默、讽刺、含蓄的语言,也是使一篇讲话生动形象的好方法。会议的严肃性不等于只是板起脸孔训人,让深刻的道理恰到好处地寓于风趣的谈笑中,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7.压韵律。做到音节匀称、声调和谐、韵脚自然、节奏明快,能增添讲话的立体感。

三、口语化

做到使讲话稿口语化,要对所使用的文字、词句、标点符号等进行精心的挑选加工,是写出的文稿读起来像平时讲话一样,通顺流畅,语气自然,节奏明快,听起来不含糊、不罗嗦、不吃力。达到文字口语化的要求,可以把握“十不用”的要领。

1.不用“之乎者也”一类的文言虚词。人们在写供人阅读的文章时,恰当地使用一些文言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把这类词句写入讲话稿,读起来文绉绉的很不自然,听着也很别扭,应当尽量不用。

2.不用不常见的生涩冷僻字词。

3.不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严格地说,不规范的简化字是错字,不应该写进任何公文,写进领导人讲话稿既不严肃也容易读错。

4.不用未约定成俗的省略词。

5.不用不常见繁体字和草体字。有些繁体字已经多年不用,有些草体字也不流行,人们偶尔见到会觉得陌生,在讲话稿

中出现这样的字,讲话人就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讲话的连贯性。

6.不用不通俗的土语方言。

7.尽量不用容易听混的同音词。像“全部”与“全不”,“骄傲”与“娇气”,“向前看”与“向钱看”等。每对词的含义不同,读起来音调一样,所以很容易听混。必须同时使用时,可以将其中的一个用同义词换掉,不好换的可以加上一些限制或修饰词,构成一个新的词组,就能使人清楚的区别开来。

8.尽量不用单音节的词。像“但、并、而、故”等副词,在应用文中使用量很大,在讲话稿中偶尔出现一两个对全文影响不大,但是用多了就破坏讲话语气的通顺流畅。因此,在使用这些副词时,应写成两三个字的双音节为好。如“但是、而且、所以”等。

9.不用难于上口的书面用词。像“该厂、愈来、奖掖”等词,人们平时讲话时是不用的,念出来发音不响亮,如果换成“这个厂、越来、奖励”等词,念起来比较自然响亮。

语言修养与语言艺术 篇3

关键词:修养;艺术;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99-01

所谓语言修养,包括“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两个方面。在现代化的大道上,把演讲和口才作为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是人们普遍的共识。语言修养必须做到:文雅、谦和、得体、简洁。教师在做到这些的同时还必须要注意活用语言、讲究艺术。

一、文雅,指说话要文明雅致,不卑不俗

说话文雅是语言净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一种社会公德的表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模范遵守这种超码的法则。可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的教师不注意语言修养,讲出一些不怎么体面甚至令人惊愕的话来。在办公室里说脏话有之。又如,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不出、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等,而遭到教师厉声训斥的现象屡见不鲜。殊不知,这些粗野带刺的话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局面。在这种时候,教师应本着循循善诱的态度,语言要文雅、朴实,要显示出热情和耐心。用眼神或手势等形体语言,采用新颖的语言艺术制止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学生则会心情愉悦,精神放松,思路很快畅通,也才会乐意接受你的教育。你想一想,课堂是学习的净地,是儿童的乐园,怎能允许不礼貌的语言进入呢?

二、谦和,指尊重对方,态度诚恳、恭谨,口气和蔼热情,显得委婉贴切

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美的一种优良传统。语言谦和能使师生关系融洽,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和谐,同时谦和也是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只有热情诚恳地和学生进行商量讨论,学生才能从教师谦和的语境中体会到情感,进而引起共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得体,指说话要看对象,看身份,看场合,说的话要合适、生动形象

我们每天给五六十个学生上课,这些学生脾气性格各异,有的开朗,有的内向;学习基础不齐,有好有差;成绩和能力不等,有高有低;毅力和意志有别,有强有弱。情况如此复杂,即使教师只说了那么一句不恰当的话,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如一位同学回答不上问题时,教师生气地说:“你真笨。”不仅使这位自尊心很强的学生丢了面子,受到刺激,而且其他的同学也会因老师说话不得体,以后再发言就有顾虑,惟恐答错也挨训。事实证明,老师的尖刻语言必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由讨厌老师而导致厌恶老师所教的学科,其危害性很大,所以,教师讲话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说话要有分寸,绝不可冷嘲热讽,或信口开河。教师语言可接受性同其得体与否有很大关系。我们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务必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感情变化,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出现在课堂上,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语言既要得体,还要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融教育、知识、趣味于一体,吸引学生。语言具有了幽默感,不但能强化信息反馈,而且加强了教育效果。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它可化深奥为浅显,使人精神放松,令课堂气氛和谐。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教师的水平也能照常发挥。一位老师在教育学生珍惜光阴的活动中,由羡慕学生的学习生活、留恋青年时代到向学生借条红领巾、一只大蝴蝶结,并请一位同学帮她戴上,一句“我年纪变小了,可以和你们一起当小学生了”,再由此转入主题,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懂得为什么要珍惜时间。

这就是说,恰当的比喻、生动的语言能活跃思维、启发联想,通过对某一事物的赞美,可产生学习的迁移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四、简洁,举手投足亲切自然

不仅仅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不讲,即使是属于教学重点方面的内容也不宜去反反复复地讲、颠三倒四地说,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事与愿违。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就那么40分钟,倘若教师讲的过多,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则必然太少,这又怎么能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呢?

体态语言是无声的,对有声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言,能为有声语言增光添色。教师的和蔼可亲,有助于发挥情感效应作用,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和教师说理的可信度。“亲其师,信其道”。正因此,当学生胆怯时,鼓励的语言应丰寓多彩,当学生表现不一般时,肯定的语气也应伴随一些必要手势。例如,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点头、眼神、微笑、挥手等,这些无声胜有声的体态语言同有声语言若是配合默契,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一次在教学一年级加法算式“5+5”时,我把两只手合并在一起,并让同学跟着做,让他们感知到加法的意义,同时知道了计算结果。当然,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时一定要注意适度,讲究体态语言的协调性,不可过分,因为这毕竟不是某种表演。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一项基本功,必须坚持长期的实践锻炼,达到过硬的要求,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为此,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风度,而且在课外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做到字斟句酌,讲究分寸,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自己的语态表现。

总之,语言是一门艺术,掌握语言的艺术也非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乐观的情绪、爽朗的性格。

论领导干部的语言表达艺术 篇4

关键词:领导干部,语言艺术,意义,问题,途径

一、掌握语言表达艺术是领导干部的必备基本功

1.掌握语言表达艺术的必要性是由领导干部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更是贯彻落实者。文件政策的传达、目标任务的布置、措施手段的安排、意见诉求的征集、工作情绪的激发等,都离不开高超的语言技巧和语言艺术,是提高领导能力的必备重要条件。

2.掌握语言表达艺术的程度关乎领导干部的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良好的语言艺术运用,能加深个人在领导心目中的良好印象;提升个人在下属心目中的威信和影响力;提高个人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公信力;在工作中能够增加自信心和感召力,语言艺术运用是领导干部个人收获成功和获得事业发展的法宝。

3.掌握语言表达艺术是领导干部增加个人魅力的有效方式和途径。语言表达贯穿于领导干部的生活和领导活动全过程,是个人思想情感、品行修养、价值观念、观点想法和能力学识的综合体现,领导干部必须注重语言艺术运用,展现个人的人格魅力,给外界留下良好的直观印象,博得公众的接受和认可。

4.掌握语言表达艺术是领导干部与服务管理对象有效沟通的纽带。领导干部在行政公务交流时,既要做到清晰流畅、观点鲜明、严肃谨慎、言简意赅等基本要求,更要适当运用语言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以增加亲和力,拉近干群关系,提高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认可度,通过有效的沟通更好的服务大众百姓。

5.掌握语言表达艺术是提高领导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法宝和媒介。语言艺术应贯穿于领导干部汇报工作、集体讨论、布置任务、安排计划、谈判博弈、说服他人、谈心谈话等各种场合,是促进政策落实、保证行政沟通、加强信息交流、减少执行阻力、了解百姓心声、促进目标达成,提高工作成效的法宝。

二、领导干部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讲话调子过高而不接地气。部分领导干部一旦成为发言主角,就会在不经意间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无意中与倾听对象产生距离感。

2.虚话套话过多而华而不实。部分领导干部讲话时习惯性套用固有的模式,讲主要内容前先面面俱到的感谢一遍各级组织和领导,要么就是我同意谁的看法,我再补充几点,或者我仅代表个人观点等等,大事小事都要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上靠一靠,这种虚化套话连篇的讲话往往让人产生华而不实的感觉。

3.语言过于僵硬而缺乏吸引。个别领导不管是传达精神、布置工作、动员号召、总结发言还是调查走访,都习惯用严肃刻板的念文件式的语速、语气和语调,其出发点可能是为了突出工作的严肃、事情的重要和个人的身份权威,但忽略了倾听者的兴趣和感受,忽略了讲话内容能否使倾听者听进去和记得住。

4.讲话时间太长而空洞无物。个别领导干部在讲话发言时还存在误区,在他们看来,讲话发言时间过于短,内容过于精简,不做到旁征博引就不能引起重视,不能体现领导的个人才华,因此喜欢侃侃而谈,引经据典,到头来弄得是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昏昏欲睡,倾听者更是难以把握住讲话重点和主要意图。

三、提高领导干部语言表达艺术的根本途径

1.提高语言表达艺术要强调道德修养养成。语言是思想的表达,从一个人语言表达的能力水平往往能看出其道德修养的高低,同样,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往往对其语言表达具有重要影响。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心胸开阔、理想远大、言行统一,才能心系党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说的话才能与党保持一致,才能更容易让服务对象接受。

2.提高语言表达艺术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领导干部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注重强调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才能更加深入的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只有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实现科学决策和可持续协调发展,语言表达和语言艺术运用才能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才能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个人言论只有在理论的支持下才能禁得住推敲和考验,才能得民心、顺民意。

3.提高语言表达艺术要注重兴趣爱好培养。领导岗位和职责分工的特殊性,决定着其必然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广泛涉猎不同的知识领域,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虽不能要求都精,但要力争做到都懂。这样,在与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学历人群接触交流时才能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形成共同语言,顺利开展工作。

4.提高语言表达艺术要勤于日常积累锻炼。语言艺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不会一蹴而就,要有一个不断学习、积累和锻炼的过程。语言艺术的养成要来源于生活和群众,领导干部要善于深入基层和群众中去,在体验生活和交流学习中掌握群众语言并进行提炼加工。

5.提高语言表达艺术要有意夯实文字基础。文字是书面语言,是口头语言的基础。领导干部要通过书面语言的提高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艺术。要坚持务实、严谨、勤奋的学风,在文字写作中注意掌握基本语法、修辞运用、逻辑安排等基本技巧,通过多读、多看、多写、多思、多问,达到熟能生巧,在模仿他人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艺术。

参考文献

[1]李敬.再谈领导干部语言表达的艺术[J].人才资源开发,2014(18).

[2]文秀.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J].当代广西,2014(01).

领导语言艺术 篇5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共10题

25分)

1.谦虚自信表达的好会对讲话有增色,谦虚自信表达的不好可能影响讲话的成功度。()

正确

错误

2.道歉语速慢显得诚恳,语速快显得轻飘、不诚恳。()

正确

错误

3.有稿也要“说话”,不能死板念稿;要热情宣读,不能生硬僵冷、言不由衷。()

正确

错误

4.只要抽屉明确、结构严谨,就允许抽屉较乱,不需总结。()

正确

错误

5.“过去、现在、未来”法是即兴演讲的解决方法,但并不是掌握好就能在任何场合体面、从容、成功的讲话。()

正确

错误

6.中国人对《西游记》中团队精神的理解来自于共同的思想道德观念。()

正确

错误

7.模拟演练的重要性是可以训练我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可以培养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正确

错误

8.批评他人时不能只讲道理,要带有个人感情色彩。()

正确

错误

9.对本单位发生过的有意义的事情进行总结,可以形成本单位成员共有的文化背景。()正确

错误

10.实际工作中的讲话,可以采用“三结构”的表达构思。()

正确

错误

第二部分;单选题部分(每题 2.5分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共20题

50分)

1.()表现为演讲者声音流露出一种呼唤人的力量,能够吸引所有在场者。

A.激情

B.磁性

C.力度

D.高音

2.()是把一个结构看成是一个抽屉,讲话时一个抽屉一个抽屉讲,可以使听众听的清楚、明白。

A.抽屉结构

B.抽屉理论

C.单层结构

D.结构理论

3.单层结构是讲话的一种()意识。

A.层次

B.逻辑

C.结构

D.艺术

4.礼节性演讲的 “三结构”可以浓缩成一个小结构,即()

A.祝贺、感谢、希望

B.开始、中间、结尾

C.感谢、祝贺、希望

D.希望、感谢、祝贺

5.在演讲忘词时可以用()的方法来解决。

A.立刻改正 B.将错就错

C.当众道歉

D.当做没有犯错

6.()指对自己管辖的工作有独到见解、深刻认识,人和人之间有简洁清楚的个性化表达,听起来生动形象。

A.语言新颖

B.语言生动

C.语言形象

D.语言详实

7.()是事物关系倒错的揭示,它体现着一个人的才学和智慧。

A.滑稽

B.幽默

C.搞笑

D.反讽

8.单层结构的作用是()

A.使听众听的清楚、明白

B.使演讲者能更好的把握演讲节奏

C.使听众受到演讲的感染

D.使演讲者能说服听众

9.演讲时我们要保持相对的(),把结构讲好,把语言讲清楚,把思想讲明白。

A.激情

B.慎重

C.稳重

D.认真

10.简短讲话和礼节性讲话,可以采用()的表达构思。

A.“过去、现在、未来”法

B.抽屉结构

C.“三结构”

D.单层结构

11.演讲结束前的归纳和总结是一种()效应。

A.总结

B.现实

C.逻辑

D.近因

12.表扬他人时不要说()

A.“很”

B.“非常”

C.“特别”

D.“还是”

13.演讲的性质包括()

A.社会性

B.现实性

C.艺术性

D.综合性

14.精彩的开场白是演讲的()

A.必备的条件

B.呼唤听觉的准备状态

C.目标

D.重点

15.“过去、现在、未来”法 的适用场合包括以下的()

A.生日

B.周年庆典

C.纪念日

D.以上三者

16.在做重要讲话时不使用稿是()的一种表现。

A.胸有成竹

B.思想深邃

C.不负责任

D.能力强

17.每一个部署完成后要()

A.制定下一部署计划表

B.适时讲评

C.进行奖惩

D.进行任务审核

18.演讲要学会“看着表讲话”,即()

A.把握好演讲的时间

B.尽量压缩演讲的时间

C.尽量延长演讲的时间

D.注意佩戴手表是否影响演讲

19.演讲者要把握听众的(),使讲话更具有针对性。

A.思想品德

B.文化背景

C.经济收入

D.兴趣所在

20.()是汇报工作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A.一份事无巨细的工作记录

D.一组核心的、特殊角度统计的数字

B.一篇用词优美的描述性文章

C.一系列相关图片

第三部分;多选题部分(每题 2.5分

有多个正确答案

共10题

25分)

1.描述工作经历时的主要内容有()

A.矛盾冲突

B.解决方法和后果

C.通过这件事情得到的感悟

2.演讲者要考虑听众的()因素,以达到良好衔接的目的。

D.自己犯下的错误 A.经济收入 B.思想品德

C.文化水平

3.非正式演讲包括()

A.新年致词

B.实际工作中的讲话

D.知识结构

C.简短讲话和礼节性讲话

4.简短讲话和礼节性讲话的“三结构”包括()

A.讲外国的事

B.讲眼前的事 D.:年终总结大会

C.讲和眼前的事有密切关系的事,即前因后果

D.讲远端相关的事,使讲话有立体感。远端指相关时间的远、空间距离的远和思想的远

5.抽屉法则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严格的法则,不允许串抽屉

C.宽容的法则,但不允许串抽屉

6.演讲时要讲远端的事,远端指()

A.相关时间的远

B.相关空间距离的远

B.严格的法则,只要抽屉明确、结构严谨,就允许抽屉较乱,但结束时需进行归纳总结

D.宽容的法则,只要抽屉明确、结构严谨,就允许抽屉较乱,但结束时需进行归纳总结

C.相关路程的远

7.批评别人时的步骤有()

A.讲述起因(讲清来龙去脉)

D.相关思想的远

B.准确具体描述事实(警示他人)C.困难和损失(说服力)

8.动员部署的步骤有()

D.提出要求(避免再次发生)

A.做什么——提出目标

B.为何做——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

C.怎么做——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

9.演讲者在演讲前要对()方面有所了解。

A.听讲人数

B.听讲目的

D.谁最好——激励标准和措施

C.听众对所讲事物了解多少

10.自我介绍的内容有()

B.所在单位

C.与大家的关系

D.听众对所讲事物的态度

D.工作的风格特点

积极领导力:卓越的领导艺术 篇6

消费业的赵先生,有着知名企业的经验和优秀的MBA教育背景,当他来到目前就职的这家连锁餐饮店时,也带来了当时麦当劳所有的典范制度——用人的安排、工作流程的设计、优化的制度,刚上任便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赵先生在老板面前赚足了面子。在员工手册中,更多的是诸如擦玻璃是从左到右还是从上到下那样仔细的规定。从月度培训到季度绩效,再到年终考评,所有的管理制度似乎完美无缺。员工很少有人迟到,完成工作也都按时按量,但就是有那么一种说不出的气氛笼罩在赵先生和他的周围。在某分店的一场小火灾中,安保人员发现火情后半夜给很多员工打电话并发送了短信,但是到清晨上班之前,只有分店的2名小领导赶到了现场。赵先生无限酸楚地意识到,他带领的团队是缺乏“人味儿”的。

某制造厂生产副厂长路先生很注重团队管理,不仅严格自律、以身作则,而且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用一套激励方式集合大家一起喊口号,基本上一天不落。几年来,他带领的团队一般都能完成厂里的生产任务。但是,从去年起,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总公司下达了增产目标,路厂长更积极地督促生产,每天晨会更响亮地带头喊口号,却连续两年无论怎样也完不成增长的任务目标。这是一支没有任何错误的团队,但也是一支不在状态、无法有超越之举的团队。路厂长实在不明白,他究竟如何摆脱团队中那种挑不出错误,却又“不在状态”的平淡,激励出一支更加卓越、更有创造力和爆发力的队伍?

中国已经在科技、制造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国家的真正力量所在不是别的,而是人。如果有这样一种管理科学能更加专注于发挥人的优势,中国就等于拥有了无限的资源。

由积极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在2004年首度结合产生的“积极领导力”,是西方专业领域新出现的管理科学。在“领导力”的前面只是加上了“积极”二字,就将管理演变为关于“人味儿”,即创建理解、爱、幸福和快乐的一种科学;也是关于如何让领导者超越一般性的成功,进而达到卓越的一门艺术。

积极领导力

在管理中更加关注“自我实现的人”

从制度管理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无论在西方或者中国,都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发展之路。现代管理方式虽然尽最大可能开始关注人,也关注一些与人相关的诸如激励、沟通等词汇,但是,依然会出现文章开始如赵先生一样关于“人味儿”的困惑。错自然不在制度,或许也不在于管理者没有关注到人,而在于实施制度管理或者人本管理时,是否真正将人作为一个需要“自我实现的人”来予以关注。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升,人类历经了从“经济人”到“自我实现的人”的飞跃性转变——从最初的“认为普通员工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经济的报酬”,转向“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自己的才能,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寻找什么工作对什么人最具有挑战性,最能满足人自我实现的需求。”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公司盖洛普通过对美国30个行业、10 000个业务单位、400多万员工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经常受到认可与表扬的人,他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他们与同事的关系得到了加强;他们更愿意长期留在组织里;他们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更高;他们工作的安全记录更好,且很少发生意外。与之相反,调查结果还显示,员工离职的首要原因并非因为我们通常所认定的工资或晋升问题,而是因为不被赏识。

积极领导力正是带着对人性的上述深度理解和考量,来提醒当代管理者,如何将员工看作“自我实现的人”;又如何将这一观念发展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并真正成为软文化的硬体现。能够满足自我实现的员工队伍才是一支“有人味儿”的队伍,才能体现出发自内心的工作热情、对组织高度的忠诚以及危难时分挺身相助、无私奉献等更高层级的品质。

积极领导力

以“心理资本”向管理发起挑战

一些实现了人本管理的领导者继续在发出困惑的呐喊,正像文章一开始的那位路厂长一样:我关注每一个人,我也以身作则,我还努力实施各种激励措施,为什么我的团队还是绩效平平?我怎样才能塑造一支理想的、有干劲、有热情的卓越团队?

为什么?就因为现代管理学从诞生之初就将管理者的视角冷酷地锁定于“解决问题”。这一目标使管理者虽然关注了人,但他们是以消极防范的思想为出发点。他们的激励方式,诸如常见的全勤奖励、晨会鼓动等,从形式和内核来看都是建立在防范业绩下滑、督促问题员工等消极目标上的。所以,他们在时刻扮演着问题评判人或拯救者的角色,而员工则是被评判者或是旁观者。管理者总是疲于补漏,而员工们总是偿非所愿、牢骚满腹,各类问题似乎永远层出不穷,即使勉强消除了问题之后,管理者所期待的诸如愿景、卓越、出色等依然显得遥不可及。

幸而在1998年出现了积极心理学,将矛头直指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里格曼第一次发出呼吁,我们是时候应关注“人们对在哪里”。他对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15 000名员工中的1 100位进行了一项历时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积极的员工销售额比消极的员工高88%,消极员工的缺勤率是积极员工的3倍。

随后诞生的积极领导力,正是为了助力管理者能打出更高、更美的弧线球这一卓越目标。积极领导力不再关注组织中已有的问题或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它意在告诉管理者如何关注于开发职场人积极的“心理资本”,这是一种积极的、可测量的、可开发的、与工作绩效有关的、状态类的个体心理优势。在我们的实证研究里,发现心理资本高的人对工作的满意度基本上是心理资本低的人对工作满意度的2倍,而活力则是后者的5倍,忠诚度更是后者的9倍左右。心理资本的高回报可见一斑。拥有积极心态的人在工作场所中,更能够打开思路、探索世界,对新观念和其他人抱有好奇心。因此,积极的人易于建立一些重要的资源,包括工作资源和人脉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源又会进一步给我们带来好心情。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良性循环会让我们不断学到新知识和新技术,交到新朋友,自我感觉到越来越卓越,越来越幸福,高回报自然而来。

积极领导力

第一次使中西方管理学多角度融合

由于中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中国管理学和西方现代管理学一直迥然有别。直至今日,中国的管理学发展都不得不在借鉴西方各种管理思想的同时,如履薄冰地担忧着如何与中国国情和国人特点紧密结合。以至于我们在看一些纯粹西方的管理学译著时,总感觉有关概念对于中国人而言显得过于“狭义”,或者探讨方向不完全契合。而诞生于积极心理学基础之上的积极领导力,从萌生伊始就闪耀出东西方管理艺术不谋而合的文化精髓。如积极领导力中的积极氛围,其核心思想在于培育同理心、宽容、感恩的企业氛围;与此相似,在被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者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中,一句“君子以厚德载物”更是震古烁今、千载不衰,从历代王侯到伟人毛泽东,再到如今的清华校训,无不以此为准、敬贤重士。又如,积极领导力中的积极关系在于关注员工的优势,注重扬长避短,以便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互相支持的能量网络。与此交相辉映,《中庸》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到调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间这些重要人际关系的中庸之道,在于“三达德”,即智、仁、勇,其所倡导的积极品德可以相互通达,从而达到天下和合的理想境界。

积极领导力是这样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的管理需求相融合的:它从管理者的品德修养、自我提升方面,第一次弥补了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相对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修己”上的不足。它从领导艺术、团队协作、员工队伍建设等方面,第一次与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中的“安人”策略互为完善。它所强调的应重视员工心理资本的积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宽松环境,第一次与中国现实意义下的“定邦”需求互为衔接。积极领导力和中国式管理风格的契合度,体现在这一管理理念的高度柔性化,以及与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观念的多角度融合上。这是21世纪中西方管理学发展的共同趋势。

积极领导力主要聚焦于在管理中发掘人类的积极品质,激发人的积极心理活动,它可以让领导者超越一般性的成功,进而达到卓越的效能与正向结果。密歇根大学的Kim Cameron教授将积极领导力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积极氛围,即在企业里培育出激情、感恩、宽恕的氛围;二是积极关系,即关注员工的优势而非劣势,注重扬长避短,以便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互相支持的能量网络。三是积极沟通,即强调乐观、支持性的沟通,更佳地完成意义的传递和理解;四是注重积极意义,即关注个人幸福与企业目标的连接,重视个人价值及归属感。

一个头衔或职务并不能自动创造出一个好的领导者。美国当代杰出的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大师沃伦·班尼斯说“领导力就像美,它难以定义,但当你看到时,你就知道。”那么,不妨这么说,积极领导力是一门提升美的艺术。

(作者单位: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优化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艺术 篇7

一、用生活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真烂漫、好动、好奇, 他们的年龄特征及其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永远是从疑问与兴趣开始的。要想让小学生安心、有耐心、快乐地在教室里坐满40分钟, 并在这段时间里学到知识, 教师需要下番苦功、动足脑筋才行。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语言时, 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与其他学科相通的趣味性现象, 将问题生活化,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语言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活跃课堂气氛, 活跃学生的思维。

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语文教学语言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准确、精炼,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 在不同的时间、场合, 应该用不同的语气、节奏讲话。一般来说, 面对低年级的学生, 教师的语气应更柔和、更通俗、更富有童趣;面对高年级的学生, 教师的语言应更简练、更富有哲理, 语言的节奏可适当地快一些。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 所以教师要具有足够的教学机智, 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 及时调整语速、基调、音量、节奏和语气等, 使教师的语言能被学生理解, 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教, 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其教学语言就应该含蓄不露, 耐人寻味, 发人深思, 达到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 对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这三种类型的学生, 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 要做到面面俱到, 深入浅出, 明白易懂。这样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 不使一名学生掉队。针对学困生, 教师要更多地使用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 使学生在一种积极、和谐的语言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三、运用修辞的方法设计语文教学语言

因为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有意注意时间太短, 所以听课效率常常不高。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借助一些修辞手法, 让教学语言变得生动起来, 以此来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 提高听课效率。教学语言是“加工了的口语”, 教师在授课时, 应在口语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肯定、疑问、反问等不同的语气, 运用双关、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 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典故、格言、成语、诗词、谚语、歇后语和外来词等引入课堂。这样, 不仅可以使教学语言避免平白直叙, 调节气氛, 增加学生听课的兴趣, 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的新奇多趣。语文教师要知道, 语言的风趣诙谐也是调控课堂气氛和增加亲和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从领导管理看领导的用人艺术 篇8

一、以领导管理的用人艺术作为人力资源优化的指导思想

第一, 人力资源工作的管理思路。把“唯才是举、择才善用”作为企业领导管理企业的人才理念, 以企业总体的发展思路规划作为依据, 把企业机构改革作为契机, 以实现管理企业与社会的共赢。

第二, 工作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企业领导要逐渐建立起高效, 热情, 吃苦耐劳的工作风气, 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 有效的配置现有人力资源, 提高企业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管理者还应当加强企业人力资源活力, 时刻保持适宜的流动性。一方面, 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加强培训和学历的力度和机会;另一方面, 树立集中人力资源观, 加大开发和利用外部人力资源的力度。充足的人才总量和高素质人才的供给及储备, 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以及更替有序化人才资源, 能最终实现人才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二、利用领导管理手段健全人才管理体系

(一) 实施人才引进工程。

1、积极对外宣传公司形象, 提高企业感召人才的能力。

通过各种公共渠道和媒体向外部大力推介我们的企业形象, 倡导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对外树立良好的公司企业形象, 使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被广大社会人才资源认可, 本企业的经营理念被接受, 为企业吸收人才。

2、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是企业吸引人才的关键。

企业要逐渐改掉以往的陈旧发展套路, 抛弃粗放式经营, 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 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可以提高, 福利待遇可以更好, 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积极性,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的核心, 高素质员工作为企业的根本, 推进重点工程有序的实施, 建立起一支高效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同时, 遵循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录用原则, 不断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创造优良的工作氛围, 高度调动各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用人才来保障本公司的全面发展, 用有利于员工的制度来发展员工潜力和职业生涯, 实现人才、企业的双赢。

3、创新人才引进方式, 充分利用各类人才调动方式。

领导管理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渠来吸引和招纳人才,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短期聘用, 兼职顾问、调入定居、借聘和返聘等方式, 或着是项目招聘、联合攻关、客座专家、协议服务等渠道, 引进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4、设立人才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 加强对该类人才的吸引力。

5、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工作要更有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有关高校的联系和合作, 使更多的知识型专业人才进入到企业中来;制定和实施专项培育计划, 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来留住人才。

(二) 实施人才凝聚工程。

1、创建良好氛围。在企业中弘扬艰苦奋斗, 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 加大对标兵楷模的宣传力度和奖励力度, 利用政府政策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在公司内部营造出尊重人才、相信人才, 发展人才, 崇尚创新的氛围, 增强人才在企业的地位。

2、培育富有个性的人才文化, 继承和发扬本企业传统的人才观念, 构筑公平公正, 唯才是用的竞争机制, 强力遏制歪风邪气。同时,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提倡以身作则、关心职员, 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科学高效的管理作风, 提倡积极向上, 团结协作团队精神, 建立文明、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进而构筑有个性的企业人才文化。

3、改善企业员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加大对企业内部生态文化的建设, 根据企业人才的不同需求, 调整和改善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注重物质环境的改善, 关注精神环境的优化。另外, 管理要注重人才的人格倾向和个人选择, 构筑一个友好、宽容、尊重的良好人际, 全面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一创新机制为立足点, 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1、人才选拔的根本原则是择优。

按照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企业要始终把公开、公正、竞争、择优作为人才录用的根本原则, 继续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法。建立良好的人才观, 一边要使现有人才资源更有活力, 一边还要引进优秀人才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

2、建立的人才培养机制要适合社会的需要, 满足各类人才的特点。

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必定是吸收了各种人才, 根据不同层次, 不同特点的人才确定不同的职业方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方法, 需要使人才们能够有效的驾驭市场, 能够后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来, 适应国际社会的需要, 这就必须建立起外向型培养机制;要着力提高专业型技术人才的科研水平、学术水平, 从而培养出在相应领域具有先进水平的专家型人才。不断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 采用各种不同的培训方法做到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当然在注重人才工作能力培养的同时, 决不能忽视政治素质的提高,

(四) 完善人力资源构架, 有类别地分配好各类人才。

1、合理挑选管理者。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是合理的选拔和使用管理者。管理者的外在表现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职工的工作态度, 管理者必须能够做到既驾驭现实又适应将来发展的需要, 他们应具有如下品质:模范表率, 这也就表示管理者得树立榜样。自己首先要是一个办事高效, 勤劳奉献的员工。这样员工们才实施管理者的号令。认识自我, 管理者首先要自律, 然后再律人。他们必须认清自己的盲点, 控制自己的情绪,

2、合理使用管理者。

要提高管理者的办事效率就得不断的给管理者充电, 经常性的培训, 增加新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对管理者进行日常工作性质相似的训练, 培训的原则是“用什么, 学什么;缺什么, 补什么”, 并且要对管理者培训后的工作进行性检查, 使培训的方法得到合理的改进。

3、合理引导管理知识分子。

企业的文化形象、科技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主体是在企业的管理层形成后出现的。因而要加大对知识分子的管理, 合理引导知识分子: (1) 任何时候知识分子都重于资金, 要做到尊重相信知识分子的力量:知识分子的用心工作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2) 将每个不同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知识用各种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流程或资讯系统, 或者通过申请成为企业的专利或商标, 就能够把知识变为有价值的企业资本, 进而有效地发散到企业中的员工身上; (3) 企业组织应鼓励员工多使用知识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 把这作为运用与管理知识资源时最重要的理念, 只是一味的政权夺位, 而没有实际运用知识资源, 这是不对的。为此必须用知识分享来进行知识的管理, 员工与管理阶层, 普通员工与技术性员工之间都要分享我们的知识资源, 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领导管理手段的用人艺术

(一) 适才而用, 积极培养。

观望目前的就业形势, 优秀人才就业的观念, 他们也越来越注重的是自身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而不仅仅是优越的薪酬。只有适才而用公司企业才能想高效运作, 留得住优秀的人才。培养人才的力度要加大。通过绩效考评、工作分析, 调动职位和提升等各种手段, 根据每个人的个性、能力的特点, 合理地分配工作, 做到扬长避短,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做到合理用才, 就最大化的发挥人才的优势, 要实现人才与岗位相符合, 这是公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地方。尤其是管理层人员, 更要及时了解员工的各种动态, 充分发掘员工的工作能力, 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 把员工安排到能发挥其最大价值的工作岗位, 这就实现了企业效益与员工自身归属感同事得到满足。

(二) 塑造学习型组织架构,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以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企业要把自身企业文化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相同的文化概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 在建设优秀文化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吸引员工、号召员工, 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员工自主管理, 自觉工作, 把企业当做自己的, 忠诚度和归属感就会增加。企业还得建设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学习团队, 是有核心企业价值、工作信心和工作使命组成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带动员工们共同实现目标。从管理学角度来看,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也应该是由企业独特的、难模仿的具有最高价值的人力资源要素所组成。在组织中充分利用企业文化, 团队之间开展互助学习员工能够经常实际操练, 提升企业组织的应变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还要加强培养员工的沟通协调能力, 应变能力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三) 完善激励机制, 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有效结合。

企业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使员工能从工作本身获得激励;有机会参与管理, 增加员工的荣誉感、集体感;对企业紧缺人才和优秀人才坚持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原则;用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营造有利于企业团队成长的机制。

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 篇9

开局先圆后方

开局即领导刚开始走马上任。这时即使自己有不少抱负,但要经过熟悉情况进入角色才能付诸实施。正确的开局用人艺术应是先圆后方,着眼于人际沟通,着力于调查研究,增进相互了解,逐步在领导活动中扩大用人权的使用,由圆而方。

进局外圆内方

进局是指开局过后,领导者要改变或发展前任留下的局面,形成自己用人风格的领导过程。这时的用人艺术是:在继承和模仿中融入己见,在容忍中纠错。亦即对于前任领导的用人弊端既要有宽宏的肚量,又不能循旧而求稳定;对前任领导的成功用人之道,要继承和发扬,通过兴利除弊来形成自己的用人之道,这就叫做外圆内方。“关系型”的领导迁就现在的局面,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缺乏原则和个性,属于外圆内圆的用人方式;“急功型”的领导过分地突出自己,急功近利,立足未稳便对人一味地从原则到原则,属于外方内方的用人方式。

中局人方我圆

中局是指进局过后,领导可以而且应该站在源头,以开拓和创新的用人气概做出自己贡献的时期。这个时期要讲究人方我圆的用人艺术。这种用人艺术关键之处在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主意用干部。主意出得好,用人用得好,就可以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图主动去开拓和创新,领导只是适当介入,着重从旁观察、支持和制约,并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

定局上圆下方

领导一旦通过中局形成自己的格局之后,领导活动就相对稳定,这时候以维持自己的领导格局与开拓创新兼顾为宜,以把握总体局面,这就是定局时期。这时期的用人艺术为上圆下方。因为,在我国的领导体制中,一般垂直的领导活动多于横向的协同工作,任务和目标向下逐层分解,因而,领导用人也要考虑上级的要求和意图,不能完全自行其是。应该把自己在用人方面的开拓与创新也纳入上级领导的范畴之中,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这就是上圆。所谓下方,是指领导在这一时期的用人必须坚持原则,排除各种制约因素,只要自己认准了的,就应当坚持到底,而不应畏缩不前。

科学语言的定法与艺术语言的活法 篇10

理性思维运用科学语言载体, 将特定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规律性联系表现在由语言形式来形成的概念、判断、推理中, 达到获得对客观事物科学认识的目的。因此, 科学语言表现出准确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在获得真知的推动下, 理性思维意义上的感觉也具有科学性, 要求它反馈给人们的信息符合被感觉物的全部真实, 因此使科学语言排除了个人感情和情绪的因素。

非理性思维运用艺术语言, 不仅将主体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规律性联系通过所形成的表象或表象组合体现出来, 而且在表象中展开艺术想象, 反过来对表象进行再创造。所以艺术语言具有描写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如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名作《商山早行》:

晨动起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其中三四两句中只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它们所表示的语意内涵都很模糊, 也没有明确的词语标明各个词或词组间的语法或逻辑上的联系, 因而接受者就有发挥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在表达者提供的物象世界中, 依据自己不同的经验和感受对其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 这个运用了列锦修辞格的艺术语言就像电影“蒙太奇”一样, 使不同的接受者在头脑中分别勾勒出不同的山中晨景图。

情感的表现有两种基本含义:其一是个人情感的直接流露, 更明确地说就是从事着表现行为的人的自我表现。其二则是指某种情感概念地形象性表达, 即表现者对于某种更为广泛的情感的呈现。 (1) 苏珊·朗格在《哲学新解》中提到:“艺术创造过程中, 借用具体真实的情感进行情感概念的抽象, 抽象出的形式便成为情感符号。”她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意味的符号”, “表现着情感经验”。

基于艺术审美思维的艺术语言就是这样一种由情感心理创造的艺术符号。这种艺术符号一方面要宣泄出表达者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体验, 另一方面, 即引起接受者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使传意达情尽可能的圆满。为了实现以上两点, 必须充分发挥主体内在情感流动性的冲击作用, 冲破固有的、局限的语言规范, 创造出变异性的语言形式, 这种变异性通常是艺术语言“立象而尽意”的具体表现。

明天早上, 辛楣和李梅亭吃了几颗疲乏的花生米, 灌了几壶冷淡的茶, 同出门找本地教育机关去了。

———钱钟书《围城》

在这里, 作者创造了一个移就意象。“花生米”和“茶”本是无感知的事物, 由于赵辛楣和李梅亭二人为取汇款找人担保疲惫不堪、遭受冷遇的强烈情绪感受作用, 两者具有了“疲乏”、“冷淡”的情绪感受, 成为富有人的生命情态的有感知的事物。此时此景下既可以是人的身心麻木到无力去感知疲乏和冷淡, 也可以说是“花生米”和“茶”感受到了这种人的情绪状态。移就意象中的物与我浑然一体, 由此来达到艺术语言接受者和发出者的思想感情共鸣:一种人地生疏被人冷淡、求助无门、筋疲力尽的无奈之苦, 一种世态炎凉的人生经验。

琴声恋着红叶,

亲了个永久甜蜜的嘴,

吻得红叶脸红羞怯。

他俩心心相许,

情愿做终生伴侣。

老树枝不肯让红叶

自由地嫁给琴声。

幸亏红叶不守教训,

终于脱离了树枝,

随着琴声的调子

和琴声互相拥抱,

翩跹地乘着秋风,

飘上青天去舞蹈。

——汪静之《恋爱底甜蜜》艺术语言的创造者选取自然

界中常见的“琴声”、“红叶”、“老树枝”三种现象和事物分别赋予它们不同人的动作、心理和情绪, 将物人化, 物与我交融相通, 形成一组比拟意象。“琴声”、“红叶”、“老树枝”分别是执着向往爱情的男子、为爱情专注无悔的女子、阻挠青年人自由恋爱的保守派人物。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用巧妙的方式表现出了三种事物所代表的人物的情感状态, 同时也达到了对自由婚恋的歌颂, 使接受者欣赏到自然景观与自由爱情的和谐、完美统一, 实现创造者与接受者情感上和心理上的交流和融通。领略到诗歌这种艺术语言的魅力。

在那夜晚的树林里,

老虎, 老虎, 熠熠燃烧———

——[英]布莱克《老虎》布莱克的这只“老虎”被他

的艺术语言神秘化、神奇化了。首先, 老虎的是生物特征表现之一是在黑暗的丛林中潜行, 而不是“在那夜晚的树林里熠熠燃烧”。其次, “树林”使得除了老虎以外, 这个地点也不真实。常识中一般用“黑暗”、“阴暗”、“幽暗”等形容词来描绘树林“暗”的特点, 但这里却用“夜晚”这个名词来笼罩整个气氛的沉寂。此地此景下, 这只老虎是作为一种创造物而存在的, 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上帝创造的、具有歹毒心肠的、即将获得统治权利的人物。整首诗就是一幅象征性的图画, 传达出的是诗人超现实的神秘主义色彩。

“科学的目的是知识, 审美的目的是满足。” (2) 艺术语言沿着创造者内心情感发展的脉络走向, 打破语法规则常式和句法结构, 创造出移就意象、比拟意象、象征意象等各种不同的意象, 表现创造者内在的主观情感, 实现对创造者情感的物化和流露, 对接受者审美经验的召唤。

艺术语言的“活法”遵循情感的表现, 它表现的情感是创造者体现并表现的特有的心理内容。此外, 艺术语言生成过程中, 这种情感机制与人的其他心理机制是相辅相成的, 共同完善艺术语言的生成、感知、被接受的过程。

以联想和想象这两种最普遍的心理机制为例。从生理学观点看, 联想是一种暂时的神经联系。通感则是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各种感官互换该官能的感受领域而使五官感觉在感受中互相移位形成的。想象与联想心理机制稍有不同, 它不仅能使接受者回忆起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而且能创造出当前和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创造性想象和再造性想象实际上就是将语言信息转化为形象信息的过程。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告诉我们, 人们的感知痕迹能在刺激物的作用下产生再度兴奋, 而且还能产生当前和过去从未感知过的形象。传统心理学将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关系联想、对比联想, 将想象分为创造性想象和再造性想象。这些心理机制在比喻意象、比拟意象等的创造过程中, 有帮助接受者实现感知与意象重叠融会的作用, 它们与情感心理机制并不矛盾, 相反地, 为情感机制的有效发挥提供了一个良好心理基础, 使接受者在被唤起的重构的意象中, 融注自己已有的审美经验或情感体验, 达到艺术语言创造者与接受者在心理上沟通和情感上的共鸣。这些心理机制同情感共同作用于艺术语言的创造者, 同时也促使语言常法发生变异, 形成从“心”的“活法”。

在科学语言中, 上述心理机制作为人的心理与情感机制是不发生联系的。科学语言的理性逻辑路线决定了它要反映的客观世界在于判断和推理, 不是表情达意, 它是纯理性的或实证的, 因此联想或想象心理机制作用的内容限制在客观、理性的范围内, 加之科学思维的表现形式从本质上来说是排斥主观情感的, 所以, 科学语言的“定法”将情感机制排除在外, 这样科学语言也就无法企及艺术语言从“活法”而蕴藏的丰富情感世界。

综上所述, 艺术语言的“活法”是创造者心理机制与情感相融相通的结果, 它实现了普通心理过程与情感共鸣这一特殊心理过程的统一。科学语言的“定法”始终只能在理性、客观的范围内, 它与情感不接缘。作为语言系统的两翼, 科学语言的“定法”与艺术语言的“活法”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定法”非“死法”, “活法”非“乱法”, 它们有不同的心理生成机制和表现特征。

参考文献

①[美]苏珊·朗格著《情感与形式》, 第12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8月.

②[美]尼尔森·古德曼著《艺术语言》, 第216页,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0年10月.

①[美]苏珊·朗格.刘大基、傅志强等译.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领导艺术在于技巧 篇11

很多企业家无法取得长足的发展,原因在于他们缺乏领导技巧。而更致命的是,他们不懂得反省,处处将过错归咎于他人,责怪他人。

在英文中,“责怪”一词(blame)是“跛足”(be-lame)的缩写。如果领导人“跛足”,就无法与卓越一词相联系。

我个人受到的最好的企业家教育,来自于军队生涯。1965年,我有幸进入了商船学校。1969年毕业之后,作为一名直升飞机驾驶员,在国家海军陆战队工作了将近六年,其间有一年在越南度过。

回首过去的经历,我清楚地看到军事院校的成功之处。我在学校上学期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剃头。平时的便服全都打包寄了回去。我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遵命”。第一次作业就是让我们谨记学校的使命。

尽管学校里,学业课也很重要,但是其地位还是位居领导能力训练之后。就这样,我们学会了如何服从命令和下达命令。学校时刻提醒我们,什么才是第一位的:使命第一,团队第二,个人利益排最后。

作为海军陆战队军官,我们从学校学到了如何带领那些愿意为祖国奉献生命的年轻人投入战斗,同样,我们也时刻愿为祖国效劳。

现在,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从商的成功大都源自于受到的军事化教育。尽管我并非毕业自正规的商业学校,也没有什么MBA头衔,但现在的我,同样能够将那些精明的商业学校毕业生招至麾下。

当然,我并不是认为,每个人都必须上军校或者服兵役才能从商。我只是想说明,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的不同教学侧重点,在从商的路上,是可以互为补充的,也就是说,从商时,你需要学习的不仅仅只是商业技能。

浅谈领导艺术 篇12

关键词:领导,艺术,提高

所谓领导, 就是设定目标, 率领和引导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时境以及其他条件下, 按照一定的计划或方法实现该目标的行为过程。有分工协作必须要有领导。领导是一种方法, 更是一种艺术, 需要不断地顺势而变, 需要不断创新。领导艺术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具有创造性的领导才能、技巧、艺术和方法。领导艺术在履行领导职能、恰当分工、协调管理、提高工作有效性、拓展联系等弹性较大的方面能够体现得很明显。

任何一个领导者, 都希望自己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者、有领导能力的领导者。在自己领导的单位里, 令行禁止、群众拥护, 能够激发被领导者的积极性, 使整个单位充溢着蓬勃向上的精神。若达到上述要求, 领导者需要有高度的工作热情, 永不满足现状的心态;有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实干精神。此外, 还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在领导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关系着能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能否集中群众的智慧, 能否把党的方针政策付诸实践。一句话, 它关系着工作的成败。领导艺术不是天生的, 像其他知识一样, 是从实践中得到的。一个人的领导艺术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自己的实践, 即不断总结自己领导工作的得失, 久而久之, 形成了自己的领导艺术。二是学习他人的领导艺术, 就一个人的领导艺术而言, 小部分是自己亲身实践、大部分则是他人总结的领导经验。所以, 领导者提高自己领导艺术水平的最主要的办法, 是善于向他人学习和善于总结自己的工作。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一定经验、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 熟练运用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技巧、方式和才能。领导艺术的含义应当从领导活动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加以完整理解。一方面, 从领导者主观能动性的角度看, 领导艺术体现领导者驾驭领导工作的高超才能;另一方面, 从领导活动作为客观实践活动的角度看, 领导艺术主要表现为丰富多彩的工作技巧和卓有成效的领导方式。这样看来, 领导艺术体现了领导活动主客观两个方面的统一。作为高超的领导技能, 领导艺术体现领导者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创造性的领导方式和技巧, 领导艺术又体现领导工作实践所达到的某种客观艺术境界。

二、领导艺术的本质特性

从领导工作的实践看, 领导艺术具有六个方面的本质特性:

1.领导艺术体现领导者处理各种事件的随机应变能力, 具有随机制宜的特性。这里的随机制宜, 就是说领导者运用领导艺术, 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宜, 根据领导工作的特定需要而采取相对的形式。

2.领导艺术充分体现领导者灵活多变、标新立异、另辟蹊径的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 具有灵活性的特征。领导艺术的这种特性主要表现在, 领导者处理问题时, 不拘陈旧老套, 突破一般性思维的常规惯例, 摆脱原有理论框架和方式方法, 运用新的方式方法, 主动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3.领导艺术体现领导者善于把握事物的分寸, 工作恰如其分, 恰到好处, 因而具有适度性的特点。这就要求领导者处理问题时要善于掌握火候、注意分寸、恰到好处、做到适度, 善于使自己的工作在“过”与“不及”之间见艺术。

4.领导艺术的运用因人而宜, 总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5.领导艺术总是体现领导善于胸怀全局, 综合平衡和处理工作中各方面、各种环节的特性。

6.领导艺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生动活泼, 具有多样化的形式、类别和层次。这种多样性也是领导艺术的本质特性之一。

三、提高领导艺术的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领导干部面临着领导观念、领导知识、领导方法的不断更新和转变, 形势的发展, 迫切要求基层领导干部掌握各类领导艺术技巧, 具备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开创基层领导工作的新局面。怎样提高自身的领导艺术水平, 在工作实践中攀登领导能力的制高点,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这是基层领导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无数事实表明, 领导艺术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杰出的智慧和卓越的能力, 这些是领导者娴熟运用领导艺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因此, 基层领导提高领导艺术水平, 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做起。第一, 要重视在实践中运用和提高领导艺术。第二, 要勤奋学习、更新知识, 形成最佳的知识结构。第三, 要不断增强工作中勇于开拓创新精神, 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三方面是通过实践积累来丰富领导艺术经验, 通过勤奋学习形成领导艺术运用的知识基础, 通过开拓创新培养自身领导艺术修养。

四、提高领导艺术的五种思想习惯

1.知道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领导者应该清楚, 自己掌握支配的时间是很有限的, 他们必须要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工作。

2.有效的领导者要注重外部作用, 把力量用在获取成果上, 而不是工作本身。

3.有效的领导者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他们自己的优势, 他们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优势, 以及形势的优势, 也就是建立在他们能做什么的基础上。他们不把工作建立在弱点上。

4.有效的领导者把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在这些领域里, 优异的工作将产生杰出的成果。他们给自己定出优先考虑的重点, 并坚持重点优先的原则。他们知道, 他们只有将首要的事情先做, 次要的事情不做, 别无选择。否则, 将一事无成。

5.有效的领导者作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 有效的决策常常是根据“不一致的意见”作出的判断, 而不是建立在“统一的看法”基础上的。

五、提高领导艺术的四点认识

1.要统筹兼顾, 努力提高统揽全局的领导艺术

实践告诉我们, 不善于统揽全局, 就不是合格的领导者。要做到统揽全局, 就要善于搞好“三个结合”。

一是要善于把部门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结合起来。部门工作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 否则就是彻头彻尾的胸无大局, 也就违背了统揽全局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个结合, 最重要的就是准确把握部门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的切入点、关键点和兴奋点, 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抓出成效。

二是要善于把上级要求与单位实际结合起来。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必须态度坚决、行动有力、措施过硬。同时, 也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否则, 就会事与愿违, 得不偿失。

三是要善于把事业发展与单位资源有效利用结合起来。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力、财尽其能, 不断推动单位进步。

2.要主次分明, 努力提高突出重点的领导艺术

抓不住重点、甚至大包大揽必然一事无成。要提高突出重点领导艺术, 应当在三个层面上下工夫。首先, 要在总体安排中把握重点。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善于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在总体安排中抓住重点。其次, 要在落实工作中抓住重点。在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和关键人员上, 时时抓住重点工作不放手, 务求落实到位, 取得成效。再次, 要在繁杂工作中突破重点。一般来说, 重点往往也是难点。领导干部要始终把重点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 并善于在繁杂事务中突破难点。

3.要捕捉亮点, 努力提高自主创新的领导艺术

是否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如何, 是体现领导艺术高低的重要方面。

一是既立足当前、又考虑长远。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单位各项工作的最新进展和动态, 通过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从中汲取对本单位有用的东西, 形成新的观点、理论和办法, 使自己始终站在思考的前沿和高端。

二是坚持基层观点。创新的动力在基层, 创新的源泉也在基层。作为领导干部, 只有将来源于基层并服务于基层的东西吃透, 才可能搞好符合实际需要的创新。

三是提倡和鼓励基层创新, 尊重和支持基层的首创精神和首创成果。对基层的创新要热心帮助, 通过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 对创新的组织和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并及时总结、提高。

4.要知人善任, 努力提高催人奋进的领导艺术

一是用人所长, 扬长避短。领导干部就是要善于发现和掌握部属的优点和长处, 在工作中用其所长, 并发扬光大。

二是不断地发现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 用典型的力量推动工作。在工作顺利推进中, 及时鼓励先进, 让先进起到示范作用;在工作发展不平衡时, 更应当总结表扬先进, 激励后进迎头赶上。

三是正人先正己, 率先垂范。领导干部的行为方向往往直接影响着单位干部的行为方向。要用好干部, 首先是领导自己要率先垂范, 用自己的正确言行带动领导干部。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企业人力资源不仅指人员的多少, 还包括人员的素质及其创造力的发挥。拥有一个高素质的团队, 可以使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发挥, 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现代管理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必须讲求用人艺术, 要选好人、用好人、尊重人、发展人, 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 发挥员工的智慧, 增强团队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

行为科学告诉我们, 需要决定动机, 动机产生行为。因此, 激发人的积极性必须研究人的动机、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 除了生理、安全、社交等低层次的需要外, 人们还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因此, 要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必须针对不同员工的不同需要, 研究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在管理实践中, 激励的手段主要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物质激励的形式主要是以合理的薪酬制度奖励高绩效的员工, 在目前的经济和生活条件下, 物质激励仍然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精神激励主要包括表彰与批评、吸引员工参与管理、满足员工的成就感等。

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 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采取恰当的“激励组合”。要注重奖优罚劣, 根据实绩奖罚分明, 公平合理, 做到“赏不可虚施, 罚不可妄加”。同时, 在实施激励时, 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 客观评价员工的行为表现和工作业绩, 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达到激励的目的, 充分实现领导意图。

参考文献

[1]齐永钦.领导科学案例选[K].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2]钱学森.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M].总参谋部、宣传部、政治部编, 2005.

[3]董书城.中国帝王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6.

[4]冯世斌.三国用人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循环数据库下一篇: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