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艺术与权术的区别

2024-09-28

领导艺术与权术的区别(通用6篇)

领导艺术与权术的区别 篇1

领导艺术与权术

一、从“权变”衍生出两种不同的果实

什么是权术?《辞海》中说,“权”为权宜、权变,即衡量是非轻重,以因事制宜。“术”为手段、策略、方法、心术。权术就是权变艺术。从其本意而言,权术最初并无贬义,它是因人、因事、因时而变通办法、灵活处理的手段,是一种智术。

战国时期的韩非基于人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论,把君臣之间看成是一种“上下一日百战”的关系,而臣又是君民之间的中间环节,是君主治民的重要工具。他主张“明主治吏不治民”,为了巩固君权、贯彻法令和加强吏治,都需要“术”。他主张“抱法处势”,认为“法、术皆帝王不可一无之具”。韩非给“术”下过一个定义:“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入主所执也。”从这种观点出发,历代的权术家们凭借强权玩弄权术,或以言废法,以言代法,个人利益和个人意志至上,不容忍任何有损于自己利益和权威的行为;或仗势欺人,以势压人,耍弄鬼蜮伎俩,阴谋瓦解对立面,排除异己,清除障碍;或培植心腹敌视部属和同僚,实行特务统治,动辄使用包括生杀权在内的种种残酷手段,了结对方的政治生命乃至身家性命。

在西方,权术这个概念最先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对之加以系统化。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一书中说:“君主要像狮子一般凶猛,狐狸一样狡猾;要运用权术,用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操纵臣民,用伪诈骗民众。”他认为“不能有任何正义与邪恶、仁慈与残忍、光荣与耻辱的顾虑阻止我们采取行动”。他这套被称为“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权术论”,其核心思想就是“政治无道德”,“不说假话成不了政治家”。几百年来,剥削阶级政客们一直把它当成争权夺利、愚民治民的行为准则而如法炮制。每每处于社会交替及权力变更时期,权术便更加猖狂地滥施淫威,顺我者存,逆我者亡。权术是一把血淋淋的刀。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竞选中,权术同样扮演了肮脏、丑恶的不光彩角色,充当了抬高自己、排斥异己的急先锋。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毫不掩饰地说:“要当政治家,首先要是一个成功的政客。在一般情况下,诡计多端、爱慕虚荣和装聋作哑是令人讨厌的习性,然而对领袖人物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赤裸裸地表明玩弄权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是一种顽症或通病,当然也就为尼克松自己在“水门事件”的行为做了合理的诠释。

可见,权术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始终扮演着“假、恶、丑”的社会角色,承担了为统治阶级尽忠、尽责、尽能的历史使命。权术对民众而言,意味着残酷、欺骗、愚弄和背信弃义。大权术家无不是大阴谋家。现代意义的权术专指统治阶级依仗权势而玩弄的计谋和手段,关于权术的说教也真正成为了“厚黑学”或“肮脏的科学”。权术已经从最初无所谓善恶的智谋之果,蜕变成了毒瘤,成为假、恶、丑的化身。

要正确认识领导艺术的内涵,就要准确地把握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领导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其一,完整的领导科学就其本身而言,应该是科学与艺术的“合金”。有人说,在整个领导活动中,实践上是三分科学七分艺术,学习上是七分科学三分艺术。这个比方是否妥当先不必深究。在领导工作中,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却是不容置疑的,但这也并不说明二者没有区别。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个时期的工作中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种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凡科学都是可以用数学工具来描述的,艺术则不然,永远不能数学化。这是二者之间的一个重大差别。正如钱学森所说:“领导艺术是一种离开数学领域的才能,它能从大量的复杂关系中判断出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所谓“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就是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比如,毛泽东同志讲的“牵牛鼻子”的艺术,“弹钢琴”的艺术等。

其二,领导艺术是创新性的领导方式或方法。创新性的标志是“运用之妙”。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有一段极为精辟的论述:“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产品„„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这里虽然是就战争而论,但却准确而深刻地指出了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聪明”、“才能”,即指领导者的创新素质。“客观情况”即指领导艺术的现实基础,就是要把领导艺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是领导者对客观情况的认识过程和结果,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及时”、“恰当”是领导者

基于“审时度势”基础上的处置方法,所谓“巧妙”就巧在“及时”和“恰当”上。这样就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深刻揭示了领导艺术的能动性、灵活性、创新性、有效性特征,揭示了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之间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即领导艺术是科学领导方法的具体运用,科学领导方法则是领导艺术的归纳和总结,领导艺术生动直观,领导方法指导性强,两者从本质上都符合规律性。这也正是一些学者将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统称为领导方法艺术的理由。

其三,领导艺术依赖于领导者的素质和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科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同一工作难题由不同的领导者来处置,表现出来的领导艺术风格不尽相同,这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是一个道理。同时,领导艺术来自于领导实践,又被领导实践检验。列宁说:“管理的艺术并不是人们生来就有的,而是从经验中来。”领导艺术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中成功的、有效的,才能称其为领导艺术。

二、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不同价值追求

其实,识别领导艺术与权术并不难,根本点就在于其是追求真、善、美还是追求假、恶、丑。一是理论依据的真与假。领导艺术以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为指导,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为基础,以无产阶级革命家高超的领导艺术实践经验为借鉴,结合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变化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总结和升华,成为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权术则以剥削阶级专制统治理论和运权统御术为指导,以唯心诡辩论和历史唯心论为理论来源,成为诈骗术。二是服务对象的众与寡。领导艺术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希望能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以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和执政水平,以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能力,使之为革命和建设多作贡献。权术为少数人专权服务,见不得阳光。统治者或专权者私自总结出来的运权、治人、御臣之术都秘而不宣,害怕这些权谋被民众所识破和掌握,更恐惧志士仁人起而防之,从而威胁自己的权威。三是运用手段的善与恶。权术是向恶的。它只讲目的,不讲手段;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只要利益,不要良知。它或奴颜婢膝,或盛气凌人,或阳奉阴违,或软硬兼施。在权术家们看来,法律、道德、理性只不过是制止政敌实施破坏行为的工具。领导艺术则是遵循领导科学的基本原则,为解决疑难问题而采取的机动灵活但又合乎道德、法律规范的措施及技巧,力求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四是表现形式的明与暗。权术是怕见阳光的阴谋、暗算、专断、冷枪暗箭,它表现出来的狡猾、伪善和诈术是其假、恶、丑的“遮羞布”;领导艺术则力求形式与本质的统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总是为了增强“透明度”,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其中的真、善、美,受到艺术魅力的感染和影响,发现领导艺术的创造力本质。

五是实现目的的美与丑。权术为统治者或专权者所运用,其目的是为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或者为了造就一批为自己尽忠尽孝的御用官僚或亲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任人唯亲,排除异己。领导艺术的运用,则是为了有效解决革命和建设、改革和发展当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我们也讲用人艺术,但注重的是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其目的在于治事,在于推进改革和发展。六是历史评价的褒与贬。玩弄权术者沉溺于搞阴谋诡计,玩弄民众的感情,毁坏政治谋略的名声,损害健康政治的肌体。权术对于一切善良和正直的人们来说,意味着灾害和悲剧。领导艺术的传播和运用,则会给人们以智慧的技巧和便利的武器去解决复杂问题。二者的历史褒贬评价一目了然。必须指出的是,当玩弄权术者以“权变艺术”的假面目出现的时候÷正是领导艺术同权术在“权变”这个接合部激烈交锋的时刻。权术往往以“权变”的形式掩盖其假、恶、丑的嘴脸。假如我们撇开本质只关注形式,就很容易在领导实践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把权术当成领导艺术,或离开科学性来谈“变”的艺术性,使领导艺术滑至权术的泥潭。

领导艺术与权术的区别 篇2

广义上,权术指政治实践中的行为主体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采取的一些计谋、策略、以及手段的总和;狭义上的权术则是指审时度势,因事制宜而采取的一些必要措施。在古代,“权”的原意是指衡器及其称量行为,“权”的特点是根据不同的重量随时移动秤锤以保持平衡,所以又有“权,然后知轻重”之说。因此,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权术的本意无非是指一种灵活运用的谋略、手段而己。由于权术的“用武之地”主要是集中在政治实践中,所以通常讲的“权术”往往被理解成为政治斗争中的阴险伎俩,而权术更被冠以“政治权术”等称号,其实这是比较片面的。在政治实践中,权术多数伴随权力的争斗而产生,并且和夺取、维护政权等功利性目的相联系,功利性、目的性强是政治实践中权术的首要特点。但在现实生活中,更应该抛弃原有的思想偏好,更为全面客观地认识权术,不仅要关注权术的狭义上的意义,更要认识理解权术的宽泛意义。

所谓道德,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用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的一些无形的约束,通常情况下没有确定、明确的条文性规定,所约定的范围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道德没有像法律那样的强制制约力。在政治实践中的道德,即是政治道德,“它主要是指为了实现和维护一定的政治理想与政治秩序,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政治活动的合理、合宜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从政者道德品质的总和。”[1]所以政治道德与权术相比,则主要是对政治实践的参与者的一种道义性的要求。

由此可见,政治实践中的权术与道德都是为了达到政治理想与政治秩序的至高境界不可或缺的条件,只不过权术所侧重的是现实手段的功利性运用,而道德则是一种合乎正义、至善的政治理想。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理解,正确运用权术,坚持一定政治道德,以内在的术实现内心的德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长期占据我国封建社会传统思想主流的儒家泛道德主义过分看重道德,把权术看作是与道德规范根本不相容的,“有道则无权,道失则权作”。在这种崇德的意识形态中,“仁”、“义”、“礼”、“智”、“信”等个人的道德成分被看成是政治实践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与其要求不一致的种种行为和手段只能受到谴责和禁锢,因此权术长期以来是受到压抑的。

作为古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充分吸取商鞅的变法思想、慎到的“势”以及申不害的“术”的思想主张,并加以取舍发挥,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学说。韩非的权术理论完全建立在他的人性观上面,对于这两者的关系韩非有过简明扼要的论述:“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2]韩非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是人性本恶的性恶论,这是从荀子的性恶说进一步发展而来的。韩非在荀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人性的主要特点是:1、贪生怕死;2、趋利避害;3、好逸恶劳;4、自私自利;5、欺软怕硬;6、党同伐异。[3]从总体上来看,韩非的人性观是比较消极的。韩非眼中的世界是一个人人自危、弱肉强食、毫无真情的世界。个体要生存就必须与他人“交易”,而参与“交易”其中的他人又是不可靠的。韩非所指的权术涵盖了人事任免、监督考察等多方面内容,从本质上讲应该是法的具体化实施。“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也,此人主之所执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4]由此看来,韩非将“权术”的制定和执行较好地联系在一起,并将“术”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在实际的政治实践中,权术往往超越法而居于更为重要的地位。具体而言,韩非关于权术的论述大致有:

1、人都不可信。韩非认为人皆有“自为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皆出于“计数”,因此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建立起完全信任的关系,即使父母、妻妾、儿女、兄弟也是如此。“乱之所生六也:主母、后姬、子姓、弟兄、大臣、显贵。”[2]2、深藏不露,保持神秘以此来对待人的叵测之心。“函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6]只有这样才可在复杂的政治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3、蔑视道德。“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4、鼓励告密。5、不择手段“势不足以化则除之。……赏之誉之不劝,罚之毁之不畏,四者加焉不变,则除之。”6、严罚慎赏,等等。

总之,韩非的权术思想是建立在“人都贪生怕死,好利恶害”的性恶论的基础上的,他根据人性的弱点,立出对应之策,以赏利诱,以刑禁害,这也正是韩非权术理论的高明之处。

与韩非相比,马基雅维利生活在15世纪的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所有的好人不是惨遭杀害就是被放逐或受各种折磨,而那些最不道德的人却飞黄腾达。”有过政治经验的马基雅维利立足于政治现实提出了“政治无道德”、“目的修正手段”等一系列权术思想。他从人性论出发,指出人性自私是人所共有的一种自然倾向,追求自己的快乐和物质利益生活、满足自己的欲望是任何时代、任何民族所追求的原动力。然而,生活在现世中的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总要受到一定的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人只能采取虚假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和心机是“飞黄腾达”的必备手段。马基雅维利正是据此提出了所谓的“政治无道德”理论:

在政治实践中把政治与道德分开,政治上只有成功与失败,谈不上道德。对于个人来说,具有美德固然是需要的、有益的,但是对于政治目的和国家利益来讲,人们必须随时准备把自己的美德变成恶德,转变的前提是恶德有利于国家或者自身的利益。马基雅维利的目的论又指出:目的是唯一的,手段从属于目的。只要目的正当,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同样,不论用什么手段,只要达到目的就是好的,不能因为手段的恶而影响目的的善。他认为,政治上许多好的正当的目的,只有用恶的手段才能达到成功,所以成功就意味着不择手段。马基雅维利的这种无道德的权术理论在他的著作《君主论》中得到了详细阐述。

同韩非子一样,马基雅维利在政治无道德、目的决定论的基础上也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权术理论:1、不要名誉。他认为名誉为身外之物,人们没必要过分重视它,作为一个统治者更不应该重视名誉,否则就会造成“为善而得恶果”。2、以残酷替代仁慈。他认为“君主应被人看作残暴的而不是仁慈的,应为人爱又为人所惧,但这二者难以兼得。因此,与其为人所爱不如为人所恨,因为人性是恶的,是忘恩负义的,他们不会感激你的仁爱,而且人们觉得冒犯一个自己所爱戴的人要比冒犯一个自己所畏俱的人较少顾忌”。3、放弃诚信。他认为“人们没有必要守信用,当原先的诺言不利于自己时,可以毁掉誓约,因为别人同样不守信用。否则,你就会失败。要取得胜利,就必须不守信义,不择手段。”4、要避免引起人们的憎恨和轻视。马氏认为“君主要不被人憎恨,首先要避免两件事:“贪婪、霸占臣民的财产和妇女。这两件事特别使君主受到憎恨。”5、不要慷慨,要吝啬。马氏认为“保持慷慨之名,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豪侈性质,以致于常常把自己的财力耗尽。”

马基雅维利的这种“政治高于道德”、“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权术思想虽被以后的众多思想家们所谴责、批判,但是他所提出的一整套具体的权术思想却真正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于伦理学的完整学科,并且给了人们一个思考政治问题的独特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政治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知在政治范畴中的权术与道德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提及的权术与道德是有很大不同的,生活中我们追求的是人性的和谐与完善,而政治实践中所追求的目标却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因此用生活的标准来衡量政治追求的目标所得出的结论当然是片面的。结合对韩非与马基雅维利权术思想的分析,就权术与道德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政治中权术的首要目的是夺取或维护政治权力,它是政治斗争中常用的手段与方式。由于它直接与政治目标相联系,所以功利性强是权术的首要特点。道德则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步演化出来的一些行为准则,政治中的道德也主要是从道义的角度对人的行为提出的要求,它虽然不与政治目标直接相联系,但却对政治目标的实现起着延缓或促进的作用。其次,在功利性的促进下,作为实现政治目标手段的权术,往往表现出灵活多变、有违常理的特点。诚如韩非所言,他认为“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因此现实中使用的权术往往是变化莫测、有违常理的。这种超出人们习惯与常态的逻辑思维方式恰恰正是权术发挥作用的内部机制。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合乎正义的政治理想和行为规范,因此,不能也没有必要表现出变化莫测的特征。最后,不论是权术还是道德,其最终目的应该是一致的。权术主要从防恶、制恶的角度出发考虑政治问题,而道德则看重规范和教化的作用。但不论方式如何,实现一定的公平与正义的政治理想和政治秩序则是二者的共同目标。

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我国有着悠久的政治传统,历代帝王和大臣在政治实践中都积累了非常丰富和宝贵的政治经验,这其中既包括儒家所倡导的德治理论,也包括如法家韩非所倡导的、与意大利马基雅维利等杰出思想家相通的权术思想。但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今天所讲的权术已经不再仅仅包含获取、巩固权力的谋略、手段,同时还包括了如何正确而科学地使用政府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努力提高行政管理的感召力和管理效率;注重实效,积极发挥领导的艺术,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等新的内容。我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整个社会处于激烈的转型时期,如何建设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步伐,韩非和马基雅维利等杰出思想家,他们精深的思想对于我们国家的建设,对于政府行政人员的成长,或许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楚平、王泽伟:《政治道德及传统政治道德的创造性转化》,理论探索,2004(5).

[2][5]陈奇猷:《韩非子集解·八经》.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3]熊育兰、刘斌:《韩非政治权术思想初探》,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 (5).

[4]陈奇猷:《韩非子集解·定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论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篇3

姓名:饶铭土

学号:6302111027

班级:药学112班

摘要:领导与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明显的区别,而且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更加突出。准确地区别二者的特征,对做好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领导;管理;管理学

在论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之前,我们还是先来分别理解一下领导、管理及领导者、管理者吧。

领导: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利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领导工作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职权和领带行为。

领导的本质是影响。领导者通过影响被领导者的判断标准,进而统一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动。领导通过影响的方式,实现大同。——《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

管理: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括4个含义:

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

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

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

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管理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或规定、规范、标准、法规等);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找出差距;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再次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从上,我们很容易看出,领导与管理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领导的本质是影响,而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要很好的区别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我们还是先来初步了解一下领导与管理之间的联系吧。

从领导与管理的定义之中,我们不难看出,领导与管理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认为管理和领导这两个概念是互相包含的:

1、领导是管理的一个职能(领导职能)但管理的其他职能不属于领导。

2、领导工作既包括管理行为,也包括业务行为。

所以说两者可以是两个相交的圆,而交集就是他们之间的联系。在这个交集中主要有以下两个“元素”

1、最终目的一致

不论是管理还是领导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来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我理解,领导是先制定目标,然后进行激励被领导者活动,管理则为了目标进行一系列管理活动,虽然两者在认清目标后所做的任务不同,但是无可否认,两者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要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2、行动一致

在企业中,领导的任务是需要确立目标、远景规划和执行方法,管理进一步设计完成任务的具体事项,将现有的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具体管理方式达到领导所制定的目标。之后,领导再依据任务完成情况通过激励、鼓舞的方式使被领导者对组织目标进一步支持与理解。在这一循环过程中,领导与管理相互完善、相互补充、统一行动,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对于领导和管理的区别,约翰.科特是这样说的:“领导是用来做什么的?是用来构建一个远景和策略的,是用来协调、拟定策略和协调相关人士的,他要排除障碍,要提升员工的能力,以实现远景。什么是管理?管理不仅仅是上面的这些东西,管理是运用计划、预算、组织、人事、控制以及问题来解决、维持既有的体系。”

领导者和管理者有着如下区别:

1、在工作范围方面:首先从领导者方面来说,领导者提供的是方向性的东西,需要从宏观上把握组织的发展方向,为组织制定长期规划,而且要时刻思考如何打破固有秩序,不断创新,通过进行创新型活动来进行组织变革。领导者要解决的是本组织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同时还要对组织的未来进行一定程度的预见,总的来说,其工作要具有概括性、创新性、前瞻性。其次从管理者方面来说,管理者要做的是具体化的东西,需要在已有规划指导下做好细部工作,为组织日常工作做出贡献,管理者要研究的不是变革,而是如何维持目前良好状态并使之稳定保持,因此有时管理者会进行一些重复性的工作,管理者对待问题不需要过分追本溯源,他们要做的是将已出现的问题很好的解决,总体来说,其工作具有具体性、重复性、现实性。

2、在自身素质方面,不同的工作也对他们提出了不同的素质要求。

(1)就像许多文章中提到的那样,领导者在活动中主要运用的是个人魅力,好的 领导者用个人魅力影响其下属,使他们愿意去听从领导者,愿意遵照领导者说的去做,而管理者似乎更倾向于运用组织上赋予的权力去做事,管理者用权力树立威严,让下级“惧怕”,不得不听从其指挥,按其指示去做事。

(2)“领导者要求做正确的事情,有关于任务的愿望,习惯从外向内看事情,喜欢深入第一线,知道如何做,对生活充满热情,首目标驱动,关注对的事情。管理者要求正确的做事情,知道做什么,有对任务的看法,习惯从里向外看世界,喜欢高高在上,知道说什么,喜欢得过且过,行动保守,受约束驱动”。

(3)领导者积极、大胆,具有拓展创新精神,喜欢讨论且性格随和善于搞好人际关系、安抚员工,认为工作是一种乐趣,对待工作主观性较强,较为随意。管理者相对于领导者而言较为保守、冷静,喜欢守成多于开拓,独立自主性较强,管理层与员工泾渭分明,管理者把工作看作是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工作而工作,工作似乎成为一种负担,对待工作冷静、理智、客观,较少随意性。

(4)一个好的管理者是可以通过学习而培养出的,而好的管理者更倾向于天赋性。

3、在工作侧重点方面:

(1)领导者看重的是结果是否符合他的预计,不过多关注过程,而管理者强调的是完成目标的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偏差。

(2)虽然都对效率和效益有追求,但手段不同。“领导者是通过人与文化的运作,因此是柔和而温暖的;管理者则是以阶层和系统运作为主,所以是刚硬而冷酷的。”

(3)领导者关注人,管理者关注生产;领导者提出问题,管理者解决问题。

(4)“领导者强调‘有机的情感非逻辑’,管理者强调‘机械的效率逻辑’”。

4、在工作方法方面:

(1)领导者工作较为随意,灵活性强,不按常理出牌,工作与领导者个性有很大关系,管理者,管理者以冷酷无情形象示人,把规章奉为信条,更具客观性,因此有时领导者在部属犯错时可以法外开恩,但管理者却遵章办事。

(2)领导者倾向于运用激励,“通过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来达成目的”管理者倾向于运用控制,“按照给定条件和预定的目标,对受控对象施加主动影响”。

综上所述,领导实际上就是鼓励一组人团结一致向一个目标奋斗,也就是说确立一个方向,并把该方向清楚的转达给员工。而管理者他们建立了制度、创立了规则、创建公司运转程序以及确立奖励机制等等。管理者管理的是企业,而不是人,而领导者领导的是人。领导才能就是确立企业的发展方向,管理技巧就是为企业提供一些制度,引导企业走向成功。

营销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篇4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既是人才的竞争,同时又是团队的竞争,组建一支能

征善战的营销团队,才是最具竞争力的。团队,必须要有一个核心,也只能有一个核心,所以,这对营销管理者提出了一个新得考验。有人认为要管理必须靠硬手腕;也有人认为抓好管理靠制度,靠规范,一切照章办事,按规范执行。这些看法,我们都认同,这是管理工作必备的要件。但笔者认为,仅仅做好这些还有些欠缺,我们赞同的观点是:营销主管不仅要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同时更应该是一个好的领导者。管理者与领导者是有区别的。领导者是什么?领导者=管理者+个人魅力。对公司来讲,某人可能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但对员工而言,他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在一个企业里面,经常会出现几个小团队,小团队之间磨擦不断,互相牵制,互相扯皮,进而形成内耗,导致的结果是:效率降低,互相指责,互相推卸责任。在营销中心内部更亦如此。如:销售部门总是指责市场部广告宣传跟不上,力度太小,产品设计的不适应市场,闭门造车;又或者是广告卖点不突出,调动不起来农民的购买欲望等。而市场部反过来又埋怨销售部营销费用是有规定指标的,销售额上不去,无法拨钱进行市场投入等。作为营销主管,碰到类似问题,除了尽一个管理者应尽的责任之外,更应该发挥领导者的魅力。

作为营销主管,笔者认为不应该让下属机械地被动地去工作,而是如何调动下属主动地、积极地、富有激情的去工作。个人魅力的发挥是让业务人员能够将公司的规章制度,转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不是把它当作一种负担,而是心悦诚服地以营销主管为核心,为一个共同目标去拼搏。因此,营销主管在掌管营销中心工作时,是否可以做到核心人物?是否可以使业务人员在市场上遇到再多的困难,都能主动、积极地解决,而不是怨天怨地、大发牢骚呢?是否可以使下属员工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乐趣?——这是一个营销领导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服务意识的确立

公司销售收入要靠业务人员去收回,公司营销费用的投入也靠业务人员去节省。整个营销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市场一线人员的辛勤耕种。

如果从全员营销的角度去看,经营型企业的所有部门运作都是为销售部门服务的。而营销主管应该是为所有市场一线人员和所有与企业合作的客户服务的。服务意识的确立是企业内部运转和营销环境宽松的有力保障。

在内部,营销领导者应明确自己的角色,从各个方面为营销人员服务到位。

1、效率问题——最大的服务

市场竞争瞬息万变,一线业务人员每天都会遇到竞争态势的变化,随时向总部各相关部门,如市场部、客服部或营销决策者传递这样的市场信息,信息处理的不及时,市场机会稍纵即逝。因此,提高公司总部的运作效率,加强市场反应速度是营销领导者对业务人员最大的服务。

2、培训——最好的服务

任何一个企业,赋予员工最大的福利,并不是金钱,而是学习环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营销人员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营销人员?如何帮助合作伙伴提升业绩,实现三赢?这是营销领导者对业务人员最好的服务。

3、快乐——最高的服务

快乐的人象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忧伤的人象月亮,初一和十五不一样。作为营销领导者,有责任让属下员工快乐的工作,这是管理者所做不到的。营造快乐的工作氛围,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学习的乐趣,让我们的营销人员每天都能快乐地与客户见面,快乐地帮助合作伙伴做好分销,快乐地做好合作伙伴的营销顾问,将这种快乐的情绪带给合作伙伴,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增进合作的感情。从而保持营销团队的旺盛斗志,这是营销领导者给予的最高服务。

对外部,营销领导者应该是所有合作伙伴最大的服务员,做好合作伙伴的售后服务,是营销领导者应尽的职责。及时处理合作伙伴在合作过程中提出的各种合理要求:如财务对帐、技术指导、运输破损、季后退货等。与客户的合作过程中,除了纯粹的生意关系之外,还应该有感情的合作,信息的合作。公司内部,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快速反应系统,建立与客户情感沟通的帐户,建立与客户信息共享的平台,使整个营销系统树立为客户服务的意识。让客户舒心的感觉:啊,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如果做到这些,营销领导者外部的公共关系才算疏通到位。

·强化执行力

领导艺术与权术的区别 篇5

1、平遥推光漆器和福州脱胎漆器的历史概述

在《史书》中记载:“赵简子漆智伯头为饮器”的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晋地。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漆器就有所发展;北魏时期,髹漆工艺高超。而平遥推光漆器始于唐朝开元年间。在明清时期,山西商贾活跃全国,平遥推光漆器在明清达到鼎盛时期;光绪之后,平遥推光漆器逐步走向衰败;直到1958年,任茂林成立平遥推光漆器厂,平遥推光漆器为堆鼓描金罩漆的金碧山水和青绿山水屏风的家具,全国闻名。此时,平遥推光漆器广销往欧、美、东南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平遥推光漆器又一个鼎盛的时期。

1975年,在福州市北郊所发现的南宋黄昇墓中出土了7件漆器,福州漆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福州脱胎漆器却开始于清朝时期的乾隆年间,清代髹漆艺人沈绍安潜心研制恢复了失传已久的夹纻(脱胎)技法。光绪年间,沈绍安的子孙沈正镐和沈正恂又创作出很多脱胎漆器进贡朝廷,慈溪大为喜爱,钦赐官职。在1898年,沈正恂陆续参加了国外的博览会,获得了头等金牌,这段时期是福州脱胎漆器的鼎盛时期。民国初年,国内军阀混战,福州脱胎漆器产业才逐渐萧条。建国后,福州脱胎漆器才逐步复苏,福州著名漆器艺人李芝卿归纳了漆器的装饰技法,并对其有所创新。

2、平遥推光漆器和福州脱胎漆器的艺术表现

2、1平遥推光漆器的艺术表现

平遥推光漆器起源于唐朝开元期间,经过历代山西人的传承与创新,是山西人智慧和审美的结晶。平遥推光漆器最著名的工艺特点主要有“手掌推光”“堆鼓罩漆”“描金彩绘”。平遥推光漆器中的“手掌推光”技艺使漆面手感细腻,光滑如镜。“堆鼓罩漆”的工艺最具地方特色,这项工艺立体感强,层次分明,金碧辉煌,很适合表现山水楼阁。平遥推光漆器中的“描金彩绘”是常见的工艺形式,这使平遥推光漆器上所绘的人物、花鸟、山水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形神具备。

平遥推光漆器的造型设计并不丰富多彩,器型单一。平遥推光漆器具有实用性的工艺品,造型古朴,主要延续了明清时期的一些器型。在器型上一成不变,大都是传统的古板的器型,缺少现代的元素,缺少创新。

平遥推光漆器的髹饰纹样取材广泛、种类繁多,主要以植物动物、山水楼阁、文字为主。髹饰纹样中植物动物类所占的比例较多。在色彩上,底漆多以墨黑、霞红、杏黄为主,配以图案物体的固有色。在表现手法上多以写实、写意风格为主,但也有将写实写意相结合的风格。总的来说,平遥推光漆器大多都采用传统的髹饰纹样,虽有一些与现代相结合新的纹样创作,但还是缺乏创新性,过于传统。

2、2福州脱胎漆器的艺术表现

福州脱胎漆器自从清代发展以来,由福州历代漆艺艺人不断改革创新,使福州脱胎漆器在各类艺术品中独树一帜。福州脱胎漆器主要的工艺特点有质地坚实轻巧、髹饰技法繁多、色泽光亮如镜。福州脱胎漆器最大的特点是“轻”,这取决于它独特的脱胎技法,而它的“巧”取决于脱胎漆器的造型可以自由设计。福州脱胎漆器多样的髹饰技法也是它的一大特色,多样的髹饰方法使漆器表面鲜艳华丽,满目琳琅。

“脱胎”技艺的产生使福州脱胎漆器的造型千变万化,形态多样。福州传统的脱胎漆器器型主要有各式花瓶、茶具、果盘等。福州脱胎漆器的器型可以自由设计,造型灵活。一些艺术家、各大高校学生尝试设计制作各种富有创新的脱胎漆器器型,将传统的漆器造型与当代艺术相结合。

福州脱胎漆器的髹饰纹样也丰富多彩,艳丽夺目,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具象和抽象的髹饰纹样。具象的`髹饰纹样在色彩上,底漆多以墨黑、霞红为主,配以纹样固有色,还带有金银斑驳的色彩。在表现手法上多为写实的风格。抽象的髹饰纹样通过运用各种媒介,制作出各种各样抽象的纹样机理。自然形成的各色斑纹与金银铝箔的光泽相结合,在色彩上明艳华丽,斑驳夺目。

3、平遥推光漆器和福州脱胎漆器艺术表现的比较

在总体上来讲,平遥推光漆器与福州脱胎漆器都有其独特的工艺、精湛的技艺以及精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在漆器的造型设计方面,福州的脱胎漆器在造型设计上更上一筹。平遥推光漆器造型过于单一,很难适应现代审美观。但平遥推光漆器的器型却更具实用性。福州脱胎漆器可以自由造型,艺术家、各个高校的学生对脱胎漆器的造型不断创新,使福州脱胎漆器的造型千变万化,更有艺术感。福州脱胎漆器在造型设计上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福州脱胎漆器虽然在造型设计上更新颖,但缺乏实用性。当前,福州脱胎漆器主要是作为装饰品和艺术品,用于观赏的较多。在造型设计方面,平遥推光漆器应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采纳现代家具造型中的精华,将现代的造型与传统技艺相结合,使平遥推光漆器与现代审美观相联系,这样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福州脱胎漆器应在不断创新的同时,设计一些生活中常用物品的造型,让脱胎漆器更具有实用性。只有实用性与装饰性共存,才能更容易被大众所喜爱。

在漆器的髹饰纹样方面,平遥推光漆器和福州脱胎漆器都很好地传承了传统的髹饰技艺与纹样,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与发展。平遥推光漆器在髹饰纹样方面更具有民俗感。髹饰纹样大都延续了明代的髹饰纹样,在此基础上也有一些纹样上的创新,但有些髹饰纹样缺乏艺术感,髹饰纹样大都偏于写实。而福州脱胎漆器的髹饰纹样比平遥脱掉漆器的髹饰纹样更为多样,除了传统的髹饰纹样之外,抽象的不规则的髹饰纹样各具特色,更具艺术感。福州各个艺术家以及高校学生的漆器作品上的髹饰纹样,主要根据器型的形状来设计纹样,设计出的纹样与器型的机构相结合,使其更具有构成感和艺术感。这使福州脱胎漆器注入了新的元素,与现代审美更为贴近。

4、结语

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区别 篇6

摘要: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区别主要是围绕他们的侧重点不同来展开论述的。领导者主要对于企业未来前景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改革创新;而管理者主要对于企业现状的维持和执行制度对员工、团队、场所的管理的。然而两者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的。

关键词:领导者管理者区别联系

一、领导者侧重未来,即纵向发展,管理者侧重当前,即横向发展。

领导者负责的是全面、全方位的未来策划,因此,领导者更多的注重纵向发展,把希望放在未来;而管理者则是执行领导者的战略部署,按步按点去实施管理。在实施管理中,管理者的使命是不断地将每一步每一点横向尽最大努力地创造业绩、创造效益,从而创造最大利润。例如一家跨国公司懂事长(领导者)负责亚洲各个国家的电子产品贸易,而一名CEO(管理者)负责中国电子产品分公司的管理,这名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搞好中国市场,为公司在中国的市场里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和利润了。因此,一个管理者和一个领导者它们的任务决定了一个只能注重横向发展,一个只能注重纵向发展。优秀的领导者是不断地向前看,用自己的专业眼光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而管理者则要在每一个停留的点上尽最大的努力去将该点横向延伸,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从而完成自己的任务和使命。

二、领导者和管理者处理问题的着眼点不同。

由于领导者的任务是负责全局发展,因此需要凡事从全局出发权衡利弊;而管理者负责局部管理,凡事只需从局部考虑问题。例如一个领导者主要负责产品的开发研制、成本核算,通过大致的市场预测为整体价格定位和确定整体的销售目标等;而管理者则负责当地市场的调查、销售以及根据当地消费水平的高低对产品进行二次定位等。可以说领导者是抽象的,务虚者;管理者是具体的,务实者。所以,领导者处理每个问题,都必须谨慎面对,必须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去权衡利弊,相对来说,管理者就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有时只需按照管理的制度去执行就行了。

三、领导者追求改革、创新;管理者注重维持现状。

由于领导者旨在发展整体,管理者负责搞好局部,从而导致领导者和管理者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个有所侧重。管理者一般注重维持目前的秩序,利用已建立的制度、法规使其自己管理的范围,按照管理当局的愿望运行,只要不出问题、差错,圆满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就算是不错的管理者了。当然,只能说侧重,优秀的管理者是不会只满足停留在当前状态的。他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检讨自己、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地想方设法提高劳动者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从而谋求更高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利润。领导者大都注重对企业前景的关注,志在改革创新。

因此,管理者一般都被认为是现有制度的守护神,而领导者由于始终走在潮流前为人们指导方向,从而大都成为人们的精神领袖。

四、领导者和管理者岗位要求的专业素质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层次不尽相同。

由于领导者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眼光去观察,去捕捉机遇,从而为企业的发展确定方向,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领导者的职位要求更侧重领导者本身的洞察市场的能力、预测分析能力和统筹大局的能力。而管理者只是运用自己的管理方法去维护当前的秩序或谋求更大的发展就能基本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管理者的职位要求更注重自己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员工——部长——经理——董事长的级别层递过程看,你只有做过了部长才能普级为经理,只有过了优秀经理这一关,你才有资格当上董事长,这里面除了强调经验的重要性之外,还说明了领导者的整体素质要求比管理者更高一个层次。当然我们只能说是从整体素质来讲,而不是说一个领导者肯定就比一个管理者强。总之,领导者讲能力,重策划;管理者讲经验,重执行。

五、领导者和管理者使用的权力基础不尽相同。

我国学者一般将权力定义为:一个人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进而又将权力分成三个组成部分:职位权、专长权、个性权。职位权是法律或制度所赋予的,所以有其强制性,专长权来自于个人拥有的知识和才能,个性权来自于个人品质和心理素质,专长权和个性权缺乏强制性,它们的影响完全出于其被管理或被领导对象的主动的内心认可,我们常说的领导魅力指的就是“专长权和个性权”。领导者和管理者都拥有这三种权力,但两者对三种权力使用的概率不尽相同。领导者一般都靠个性权专长权去真正从心里征服下属,让下属主动地接受自己的思想或主张进而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去完成任务。这种效果远比单独使用职位权好的多,因为主动比被动,积极比消极地去执行任务的效果要好得多。当然,我们不能说,领导者就不需要职位权,一个新来的领导者,他拥有的也只是职位权,他也是靠职位权去让下属去执行工作的。优秀的领导者,他会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并且尽量地和员工打成一片,从而提升并巩固自己的专长权和个性权。因此,领导者只是需要职位权来让下属承认并接受自己的身份作为前提,而在日常执行工作时更多时候是靠专长权和个性权的影响。而管理者则不同,由于他强调的是维持现有的秩序,而维持秩序都是靠制度去执行的,所以他在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直接使用职位权,这样既快捷又方便。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管理者都有了共识:利用职位权时,如果再加上专长权和个性权的影响,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可以说,领导是灵活的,而管理是硬性的,所以很多的领导者给人的感觉都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而大多的管理者给人的印象则是严肃的、不怒而威的。

再来分析和总结一下领导者和管理者之间的相似点:

一、都是善于选人、用人、留人的高手,在用人方面有独到的眼光和经验或主张。

领导者明白,自己提出的改革、创新思想或主张,都需要能力较强、水平较高的人去完成。职位本身就要求他们都必须具备善于选人、用人、留人的专业水平。管理者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有能力的人将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要求贯彻或执行下去,以方便自己管理或达到管理的目的。有的人以“管理者喜欢老实的员工,领导者偏爱有才能有个性的员工”来证明领导者与管理者对员工的态度不同,这是不恰当的。试想一下,总喜欢老实的员工的管理者必然是个无能的管理者,能够偏爱有才能有个性员工的领导者(不是每个领导者都能做到的,现实社会中用人唯亲的领导者数不胜数)必然是个优秀的领导者。用一个无能的管理者例子和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的例子相比,就如坏的与好的相比,一来这种对比本身就没有可比性;二来以点代面,说服力就更脆弱了。如何能说明两者对员工的态度不同呢?要比就要用同样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相比。我想,既然他们都是用人高手,对员工的态度也就不会相差太大,因为他们都会明白:有才能有个性的员工才有更多的利用价值,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优秀的领导者和有才能的管理者都会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只要给他带走微软公司的20多个人,他同样能再营造一个微软公司;伊利公司的首任总经理牛根生也是由于广阔的胸襟而赢来了众多有学有才之士的追随者,在离开了伊利后创立了与伊利公司不相上下的蒙牛公司。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推进事业。唯才是用,则人才济济;知人善任,则人尽其才;人尽其才,则事业兴盛。企业竞争的核心在人才,提升企业效益和品位的关键就是领导者和管理者在选人、用人、留人上动心思、下功夫、做实事。至于他们用什么方法、如何去控制利用有才能、有个性的员工,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咯。

二、两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表达及沟通能力)等。

上一篇:英文版成功的定义下一篇:2018幼儿园师德教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