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作品阅读感悟

2024-07-04

陈独秀作品阅读感悟(精选9篇)

陈独秀作品阅读感悟 篇1

,全诗由登山而兴慨,生动地勾勒出独秀峰的奇特,确为“性灵”佳作。本文由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独秀峰原文:

独秀峰(1)

袁枚

来龙去脉(2)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3)。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4)焉。

独秀峰字词解释:

(1)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2)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

(3)南斗:星宿名,在南天。

(4)伤:妨碍。

独秀峰翻译:

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耸入云,直插南斗星。桂林山水本来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几百级台阶拾级而上到达巅峰,尽览全城风光,但见轻雾弥漫,碧波荡漾。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感伤!

激发阅读兴趣 感悟阅读之美 篇2

一、将课内阅读和名著导读结合起来——感悟名著之美

课内阅读是对教材所选文章的分析、解读,通过解读学生可以把握文章主旨以及艺术表现手法。课内的选文是依据新课标要求精选出来的优秀篇章,内容充实、广博,形式多样,既有深厚的古典文化意蕴,又有昂扬蓬勃的时代气息,还附有许多基础知识和拓展性、开放性训练,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但是课本容量毕竟有限,不能将学生渴望了解的信息、知识完全涵盖,因此,可以以教育部推荐阅读的名著作为突破口推荐给学生。在推荐上述作品的时候,可以注意与教材的配合。如,学习《边城》介绍完整的作品,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介绍《红楼梦》,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推荐《水浒传》,学习《咬文嚼字》推荐朱光潜的美学著作《谈美书简》。这样既完成了教材“名著导读”部分的任务,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名著之美。

二、将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结合起来——感悟传承之美

现在的学生思维灵活,视野开阔,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更容易接受各种时尚的新词语、新文化,但对古典却知之甚少,对充满之乎者也的古文厌烦,毫无阅读兴趣可言。其实,现代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渗透了古典意蕴和情思,现代文明对古代文化继承与传扬需要通过仔细比较深入体会的,单纯的读古典作品或是现代作品都很难体会到他们之间那种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所以,在阅读古典诗文时,精选一些联系比较紧密的现代作品让学生对比阅读,是一种让学生体会这种传承关系的好方法。在学习苏轼黄州时期千古绝唱《赤壁赋》一文和《定风波》一诗时,我让学生在余秋雨的《东坡突围》中顿悟苏轼由最初的痛苦抑郁走向洒脱旷达的艰难历程。学习李清照的词,我选取学生优秀作文《孤独中的美神》,让学生体会李清照这位才女金兵南渡前后的感情变化。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比较,体味到文化上的传承之美。

三、将阅读与励志结合起来,感悟生命之美

高中生课业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经常会被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课外阅读不是消遣,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心理素质,人的一生总要面对许多困难、挫折,所以,怎样培养学生面对困难,面对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只是一味说教是起不了多大作用,而许多课外书中就有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相信读过书的人都被他顽强的毅力所感动,《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毁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奋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取经的故事,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光辉画面。这些课外书的阅读,学生能从作品人物身上吸取力量,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相信这些优秀书籍对于培养一个学生坚强的心理素质是相当有益的。

四、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体会写作之美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也就是说,学生之所以写作能力差,是因为未能真正从阅读中获取有价值的写作技巧信息。因此,我们要把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写作贯穿于阅读中。一方面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素材。写作中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学生的材料积累太少,明显暴露出论据缺乏的问题。因此,在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通过阅读摘录名人事例及名言警句;另一方面在阅读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优秀议论文,结合通俗、易仿的典型的高考优秀作文,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密切结合起来,通过解读文本,学生从范文的语言、议论文知识、结构安排以及文章的写作技巧方面着重品味学习,进而运用到写作,以读导写,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总之,将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其中就有几条是建议教师让学生多阅读,“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身不可磨灭的痕迹。”所以阅读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各种类型的阅读实践活动,用新鲜广博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用新颖独特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深入独到的见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全面地感到阅读的种种乐趣,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的品位,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以及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陈独秀之死 篇3

陈独秀之死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CwM^ci 罗学蓬Fn 千秋功过,世人评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独领风骚的陈独秀,在中共历史上功过是非的评价,也因时而异。本文披露陈独秀被捕入狱后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片断。!//

1932年10月15,陈独秀没有想到,他被共产党开除党籍之后,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为此,《世界日报》刊登一幅漫画:主人公是受尽皮肉之苦的陈独秀——共产党一拳把他打伤了,国民党两拳把他打昏了。nN/(-“

1932年12月8日,世界著名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给蒋介石拍来电报:陈独秀是东方的文曲星,而不是扫帚星,更不是囚徒,请求给予释放。24

被誉为“世界20世纪的三大哲学家”也相继给蒋介石拍来恳求电。特别是英国人伯特兰.罗素、美国人约翰.杜威更是陈词灼热,对陈独秀一片爱心。o$l:Bt

可蒋介石却无动于衷。蒋介石说:“陈独秀虽已被共党排除,但亦是共党之鼻祖,危害民国,未戒组织社团闹事之病。”在中山公园,蒋介石被记者团团围住,问及陈独秀事件,他说:“独秀虽已非共党之首领,然近年共产党杀人放火,独秀乃始作俑者,故不可不明正典刑。” xFG}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p‘&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x_Dc

一 b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P

1932年,在周家嘴路的一条弄堂底部,陈独秀仍在深夜奋笔疾书,吟诗骂世。突然,整个弄堂一片漆黑——停电了!陈独秀叹道:“中国的现实就像眼下的光景,漆黑一团!。e%kB”

他拿根蜡烛正想点燃,突然几道手电光同时向他射来。接着,沉重的铁铐锁住了他的双手。M6

陈独秀眼睛一瞥:“原来是你谢少珊出卖了我?!”说着,狠狠向谢的脸上吐了口唾沫。*%>he

谢少珊是“左派反对派”中央常委的秘书,曾经鞍前马后跟着陈独秀,备受陈独秀的赏识。c6X8

陈独秀在租界看守所见到了彭述之等几位被捕的党委。彭说:“该如何是好呀?”“怕什么,我独秀已蹲了三次监狱。共产党人,命大!”当时,各地的电报雪片似的飞到国民党中央,义愤地提出“查办处决”的意见。有单位发的—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广东省党部,以及许多军队的师党部和地方的县党部;还有个人发的——湖南清乡司令何键、新疆省主席金树仁……他们陈词激烈,把陈独秀视为千古罪人,不杀不解心头之恨。d{m‘VN

中共中央苏区持什么态度呢?《红色中华报》第37期写道:“取消派领袖亦跑不了——陈独秀在上海被捕,彭述之也在内——蒋介石不一定念其反共有功,网开一面,许以不死;或者还会因祸得福,做几天蒋家官僚呢!”报纸刊登的内容也有例外的声援。《先锋报》第4期写道:“起来!起来!援救中国革命领袖陈独秀。”文章说:“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同时,又是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者,他那艰苦卓绝为无产阶 t,_ 级斗争的精神之伟大,他那为中国革命斗争之不可磨灭的伟绩,只要知道中国共产党的人都没有不知道的。在革命的阵营中他是伟大的领袖;在军阀、官僚、资产阶级……等反革命的眼中,是他们唯一的死敌。这次他之被捕,并不是历史上的例外,乃是阶级斗争中之事实上难免的。” X+kpD

10月19日晚,上海火车站紧急戒严。陈独秀等要犯在无数武装军警的监视下,押到南京。*0Hi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gEdEb

二 dI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r*o

半月前、陈独秀与夫人潘兰珍因吵嘴,一赌气,让夫人悻悻地回到浦东娘家,才幸免双双被捕。J/GTb

纺纱女工潘兰珍与陈独秀已共同生活了两年多,但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就是陈独秀。平时只管叫他“李老头”。她年仅24岁,比独秀的大儿子小10岁。她与枯瘦的陈独秀站在一起,你只会相信她是陈独秀的女儿。[SqT

陈独秀被捕后,她与娘家人整日谈论不休。她甚至说:“陈独秀太自傲了,这回免不了杀头!”潘兰珍的父亲从街上买回一张报纸打开一看:“陈独秀已押到南京受审。”下面是陈独秀的照片。,@L;

潘兰珍见到照片,一下子惊呆了:“原来陈独秀就是我老公!”不日,潘兰珍启程到南京。!

见到陈独秀,两人抱头痛哭。“你为什么不给我讲你的真实姓名!”“为了你,也为了我!”“你是什么人?”“好了,我不过是你所爱的男人!”小别胜于新婚,二人竟亲密得忘记了这是监狱。2H}#lz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4fOxz‘

1932年10月第四次被捕,是叛徒出卖。先是托派中央开会,被叛徒出卖,五个常委全被逮捕,陈独秀因病未去,得免于难。托派是个小团体,这次被捕12人,从此一蹶不振。陈独秀已被叛徒盯住,不久也被捕了,并被引渡给国民政府。陈被解往南京时,“酣睡达旦,若平居之无事者然“。与陈独秀共同北伐过的何应钦,现为军政部长,同陈进行了一次半谈话半审问式的见面。报载,何走后,青年军人竟围着索要墨宝,陈欣然书数纸。其中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陈独秀被捕,尽管他已被中共开除,仍是当时爆炸性新闻。许多报纸大字标题,有的还有社论。只是他第一次被捕时,全国一片抗议和营救声。这次却是要求当局宽大处理,刀下留人。《申报》刊出蔡元培、柳亚子、杨杏佛、林语堂、潘光旦、董仁坚、全增嘏、朱少屏合署的《快邮代电》;傅斯年发表《陈独秀案》一文,说政府决无在今日“杀这个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之理!”蒋梦麟、刘复、周作人、陶履恭、钱玄同、沈兼士等12人致电张静江、陈果夫说情;胡适、翁文灏、罗文干、柏烈武等或致电蒋介石或私下奔走,以求从宽处理。国民党将陈独秀交司法审判,拘押在江宁地方法院看守所,管理不像监狱那样严格,又享有优待,居室宽敞,饮食正常,让探望,可通信。他年轻的夫人潘兰珍,在秘密同住中已同居两年,尚不知他是大名鼎鼎的陈独秀。她文化不高却具胆识,不仅前往探视,更迁居南京陪伺,甚至同宿狱中。这一对老夫少妻,相濡以沫,相伴终生。qJg!?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r@X 三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wh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rV-“B

蒋介石得知陈独秀押到了南京,一夜未合眼。他召见部下何应钦问:“如何处置此事?”何应钦说:“半谈宣言半询问。” kKF$.10月25日,陈独秀被接到军政部会客厅。C6xSN

何应钦正襟危坐,漫不经心地拿出曾在北伐前国共第一次合作时签定的《两党领袖联合宣言》,送到陈独秀的手中。陈独秀是两党联合的发起者,也是签字人。L

何应钦说:“合作,合作,现在仍需要合作!”陈独秀把“宣言”掷到一边,吼道:“不合作的是你们!”“先生不要发火。不知你老兄与赣鄂等省的暴动有无关系?”“毫无关系。”“好好,这就好!”何应钦毫无所获地走了。随后,他急忙前去与蒋介石、陈立夫等人研究了陈独秀的“罪证”,决定对陈独秀公开审判。&hq7

既然公开审判,就得请辩护律师。陈说,我是一个穷错大,没钱。消息传出,章士钊、张耀曾、董康、郑毓秀、彭望邺、吴之屏、汪有龄、郭蔚然等名律师都自告奋勇愿做义务辩护人,这在中国法制史上实属罕见。陈决定只请老友章士钊、彭望邺两个律师。1933年2月,陈独秀自撰《辩护状》脱稿,约4000余字.观点鲜明,结构严谨,精悍锋利,气势雄健。OixxiH

这期间,陈独秀虽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但仍是比较自由的。可以跟一些社会名流随便交谈和通信。蔡元培、胡适等不少享有声望的人士纷纷为他推荐辩护律师,但陈独秀却一一谢绝了。19O

这天,章士钊气喘吁吁跑来找陈独秀。陈独秀一跺脚,对传信人吼道:“不见!”章士钊曾是陈独秀的密友,本世纪初,两人携手合办过《国民日报》,在日本办过《甲寅》杂志。陈独秀不止一次对人说:“从事政治活动,我与章士钊属于黄”“金搭档!”可是,后来章士钊就任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和教育总长,参与“三一八”案,对学生进行血腥镇压,陈独秀奋笔给章士钊写下绝交信:“你与残暴为伍,我与你绝交!”原来,“不见”是如此原因。但是,章士钊是全国著名的大律师,通晓当局的法律,他的辩护常常让人目瞪口呆,哑口无言。JvUR

章士钊不顾一切地冲进看守所,劈头就讲:“为何不见?为兄辩护,只尽义务,不收铜板!”陈独秀讲道:“倘若弃暗投明,我欢迎你这样来为我辩护!”“章士钊说:“世事沧桑,后人自有公论。为今之计,兄当争取早日获释才是。”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z;D”

四 `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XcN=;

1933年的4月15日、16日、20日,是全世界新闻媒介异常活跃的日子。“陈彭案”在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庭相继三次开审。由苏州来的胡善称和朱分别担任审判长和检察官。!8x~#

起诉书早在3个月前就准备好了。它与陈独秀的辩诉状同时罢笔。|W;

第一次开庭,法庭内外一片寂静。起诉人振振有词地念道:被告陈独秀,系安徽省怀宁人,初在日本东京大学读书。于前清宣统元、二年(1909 1910年)间,曾一度回国从事著作。光复后,又往日本继续求学。至民国四年(1915年)回到上海,在《青年报》当主笔……民国十一年(1992年)赴莫斯科,回国后,被派为共党总秘书,直接受莫斯科命令,指挥各地党的活动。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因国民党清共,共党失败,第三国 v 际以被告执行组织不力,将其总秘书开除。彼时共党内部分裂为二:一为斯大林派,又名干部派;二为托洛斯基派。被告就是后一派的首席。bee

被告纠集一班开除党籍者,若彭述之、王子平、宋逢春等,在上海组织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团体。GU:4

起诉人说:“这团体分头活动,组织危害民国的集合,又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文字叛国”指的是陈独秀主编的《校内生活》和《火花》两种杂志。“所有危害民国的行动及宣传,由陈独秀操纵。(证据第24号、证据第5号、证据第7号)”总共12种证据。无疑,陈独秀“触犯了《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M

起诉人最后提高嗓门说:“证据确凿,自应令其负责。” :|

陈独秀态度安闲,若无其事。他把法庭人员当做他的学生一样,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听了那堂“课”的年轻人,对陈独秀那浓重的安庆乡音,倍感亲切:“予行年五十有五矣,弱冠以来,反抗清帝,反抗北洋军阀,反抗封建思想,反抗帝国主又,奔走呼号,以谋改造中国者,于今30余年。” *lA

法庭,死一般的寂静。唯有陈独秀的陈词,像珠落玉盘,撞击着人们的灵魂。cXH

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起诉人的问题,而是指责蒋介石“吸尽人民脂膏以养兵,挟全国军队以搜刮人民,屠杀异己……大小无冠之王,到处擅作威福,法律只以制裁小民,文武高官俱在议亲议贵之列。其对共产党人,杀之囚之,犹以为未足,更师袁世凯之故智,使之自首告密,此不足消灭真正共产党人,只以破灭廉耻弃国人耳。” ?/

陈独秀那朗读古文般抑扬顿挫的声调,震荡着人们的听觉:“蒋介石对日本侵占东三省,采取不抵抗主义,甚至驯羊般的跪倒在日本人之前媚颜投降,宁至全国沦亡,亦不容人有异词,家有异说。‘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竟成国民党之金科玉律。d|3MD

儿皇帝将重见于今日,不亦哀乎?”旁听席上,人们纷纷议论,皆说陈独秀“言之有理!”审判长胡善称显然听出了“言之有理”,他站起来吼道:“不得喧哗,要上下一致,精诚团结!”转而对陈独秀讲道:“你不得有鼓动之词!”“你刚才讲到团结,”陈独秀说,“这是一个非常好听的名词。不过我总觉得,骑马的要和马讲团结,不然,马是不会赞成的。它会说,你压在我身上,你相当舒服,我要被你鞭打,还要跑;跑得浑身臭汗还嫌慢。这种团结,我敬谢不敏。” 43O!*h

一时,旁听席轰然大笑。Y

胡善称说:“讲你的辩诉,马与本案无关!”“好,言归正传。”陈独秀足足讲了近两小时。}z^

陈独秀的《辩护状》成了脍炙人口的佳作。上海沪江大学、苏州东吴大学均选为法学系的教材。1

审判共三天,旁听席上连过道都站满了人。审判时,陈独秀慷慨答问,被告成了原告。现略举一二例子如下: D]H[(审判长问:“你认识那几个被捕的人? *

陈答:“党内情形,我不能报告,我只能说政治意见。谁是共产党,这是政府侦探的责任,我不能做政府的侦探。”(旁听席上一片笑声)+rK

问:“何以要打倒政府?” Qcj|

答:“这是事实,不否认。至于理由,可以分三点简单说明之。

一、现在国民党政治是剌刀政治,人民无发言权,即党员恐亦无发言权,不合民主政治原则。

二、中国人民已穷至极点,军阀官僚只知集中金钱,存于帝国主义银行,人民则穷困到无饭吃,此为高丽亡国时现象。

三、全国人民主张抗日,政府则步步退让。……根据以上三点,人民即有反抗此违背民主主义与无民权实质政府之义务。5y7*

问:“托派和斯大林派(指中共)主张虽有不同,但都主张打倒国民政府和无产阶级专政,是一样的目的,都是共产,都是危害民国。” k"

答:我只承认反对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却不承认危害民国。政府并非国家,反对政府,并非危害国家。“ v

陈抗辩之后,老友章士钊律师为他辩护:“……托派多一人,即斯大林派少一人,斯大林派少一人,则江西红军少一人,如斯辗转为用,谓托派与国民党取犄角之势以清共也,托派有功于国民党也。……” Iq

接着,大律师章士钊为陈独秀辩护。其词5000余言,侧重法理,逻辑性很强。条条针对审判长的讯词,逐一辩驳。其中说:“孙中山开宗明义之言曰:‘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大同主义。’又云:‘国民党既是赞成三民主义,便不应该反对共产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基上,陈独秀非以鼓吹共产主义而可治罪!”章士钊最后说:“湛然无据,应请审判长依据法文,谕知无罪,以保全读书种子,尊重言论自由,属守法律之精神,省释无辜之系罗,实为公德两便。” aYF

听完辩词,陈独秀当庭声明:“章律师的辩护,只代表他自己。我的政治主张,要以我的辩护词为准。”!`aA

台下一片唏嘘:“多么崇高的革命家!”一周后,“陈彭”二人均被判有期徒刑13年。i=SgX

消息传到中央苏区,《红色中华报》第77期报道说:“托陈取消派向国民党法庭讨饶!”“所以保住了性命,而且很快便要在国民党的‘皇恩浩荡’下得以大赦,以至起用,大做其官咧!”五陈独秀在所有政治犯中属于高级囚犯,因而得到了特殊的待遇。他一人住一间牢房,并得以修缮。两个大书架搬进他的牢房,他可以随心读书写作。a^~Z-

一年过去,国民党最高法院做出终审裁决,改判陈独秀和彭述之各为有期徒刑8年。陈独秀说:“我对国民党无功,何以减去5年?”陈独秀在牢房兼书房里来回踱着方步,百思不得其解,未露一丝喜悦之情。而真正高兴的是他的夫人潘兰珍。5Ius7C

陈被押解江苏省第一模范监狱,俗称老虎桥监狱。陈还是得到一点优待,一个人住一间牢房。但不准探监、看书、看报。陈绝食斗争:“你们执行恶法,我拚老命也要抗议。”典狱长说:“恶法胜于无法”。陈说:“恶法就要打倒。”终于取消了三不准。#mE

陈在1919年就写过:“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他在狱中每月要花费100元,除药费26元外,就是买书。《独秀文存》印了3.2万部,版税很快花光。全靠友人接济,章士钊接济最多。仍很穷,一次狱卒为他买了三个铜板的辣酱,他竟瞪着眼睛埋怨:“ 买一个铜子就够了,怎么买这么多!”他是个爱书胜过性命的人,宁肯中止服药也要买书。蒋梦麟、胡适之都不断送书。他在狱中又新学会了德文;他以惊人的毅力,惊人的勤奋,写了好几本他一生喜爱的有深厚造诣的音韵学和文字学方面的书;他学识渊博,国学根底深厚,且擅长旧体诗,曾以七言绝句写出大型叙事组诗《金粉泪》,针砭党国时政,诉说民间疾苦,喜笑怒骂官僚丑态,酣畅歌颂抗日英雄,堪称史诗佳品(现有多种版 F[py[ 本发行,原稿藏中共一大纪念馆);他写了两章自传《实庵自传》,是用几个真实故事串联而成,情节细致奇特,笔调幽默诙谐,发表后轰动文坛,无愧为传记文学的瑰宝。(可惜因忙于抗日宣传未能写完)WV

他在狱中,前往探视有资料可查者约五六十人。老友刘海粟1933年从欧洲回国,在监狱见面,谈笑风生。刘对陈说:“你伟大!”陈说:“你伟大!敢画模特儿,和封建势力斗。”刘向陈索字留念,陈命笔赠刘一副对子: ]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3dO7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8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

刘11月从黄山归来,再去探监,以最偏爱的《古松图》与陈共赏,陈触景生情,为画题诗: _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by

黄山孤松,不孤而孤,孤而不孤。CI

孤与不孤,各有其景,各有其图。-[hb.T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3‘!o

狱中,在潘兰珍的协助下,他的著作一部一部地面世:《中国古代有复声字母说》、《连语类编》、《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荀子韵表及考释》、《屈宋韵表及考释》、《晋吕静韵集目》、《广韵东冬钟江中之古韵考》、《识字初阶》、《实庵字说》,还有大量短篇论文如《干支为字母说》、《道家概论》和《老子考略》。VR&1

最后,“西安事变”的消息让陈独秀终止了写作。他对潘兰珍说:“ 共产党有望了!”一时间,夫妇俩高兴得手舞足蹈。陈独秀一生大笑大怒,从未流过眼泪,这回他泪流不止。

他要求喝酒。`oUiV

片刻,酒送来了。头两杯敬献烈士,又两杯敬献他那倒在蒋介石屠刀下的两个儿子延年、乔年。e.b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为了国忧家仇,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好不凄 惨呀,他蒋介石整死我也不投降!”说着痛哭不止。

潘女士劝他。他说:“我是高兴,我是高兴呀!蒋介石这个独夫,此次难逃活命了!他定然难逃活命了!”“蒋介石回来了!而且是活着回来!”10多天后的一个晚上,潘女士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对陈独秀讲道,“这独夫命真大!”陈独秀耷拉着头,沉重地说:“知道了,听外面的爆竹声,响彻南京城,看来,蒋介石的统治是稳固的,不像我们分析的那样脆弱!”这夜,陈独秀彻夜难眠。U~

1937年8月13日,是上海的末日,也是日本人拉开轰炸南京帷幕的日子。、这一天,是日军蹂躏南京的开始,也是陈独秀牢狱生涯的结束。也可以说,炮火给江南带来灾难,却给陈独秀带来了幸运。在闷雷般的炮火声中,牢房坍塌了,所有看守人员如鸟兽散。此时,国民党政府对陈独秀提出释放的两个条件:

一、有人保释;

二、本人具悔过书。陈独秀面对炮火,哈哈大笑:“我宁炸死狱中,也不悔过!”陈独秀拒不签字。s

次日,国民党疲于奔命,政治犯统统释放,来接陈独秀的是他的三儿子陈松年,他比潘兰珍小两岁。(j/}

是夜,日机夜袭南京,陈独秀蹲过的牢房落了枚炸弹,被夷为平地。zmK(佟涵空间)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Hq

革命和独立思考的硬骨头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v[1

人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或者说个性。陈独秀,或者说他犟,说他咧;他祖父打他从来不哭,说他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章士钊说他回头之草不啮;汪孟邹说他无法无天;胡适说他终身的反对派;郑超麟说他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鲁迅说他大门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对里面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静尘说他忠于人,忠于事,忠于他自己的意志和思想;陈中凡说他表面冷淡,实则富于热情;毛泽东说他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他自己说他自己:不怕打,不怕杀,只怕人对我哭,尤其妇人哭;我愿意说极正确的话,也愿意说极错误的话,绝不愿说不对又不错的话;我只注重我自己的独立思想,不迁就任何人的意见……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指使,自作主张,自负责任。v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67lj‘

这就是陈独秀,他四次坐牢不屈;后来坚不接受国民党经济支助,穷病客死江津,也有他这些因素。$jZ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Oo]

中华读书报:蒋介石曾支付陈独秀的安葬费 Scd ?诗三百论苑--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

陈独秀《敬告青年》读书笔记 篇4

1913年陈独秀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当时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经过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应允发行由他主编的《青年杂志》,他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并且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该文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陈独秀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 创刊号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从而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短短数千字就将青年对于社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说得至情至理、淋漓尽致。

他满怀激情地讴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他以进化论的观点,论证“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陈独秀“涕泣陈辞”,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但怎样判断“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巨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里”呢?陈独秀提出了六项标准。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陷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他提出的这六点,总的是向青年人可以做到:民主、科学、人性、理性、改革和开放。我也很同意他提出的这六点,因为,它指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研究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指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弱点,这也更突出了它的呼吁是多么迫切,而且也正如他所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将希望寄托于他们身上也是情理之

中。

但是陈独秀也清晰地看到:“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华其发,泽其容,直其腰,广其膈,非不俨然青年也;及叩其头脑中所涉想,所怀抱,无一不与彼陈腐朽败者为一丘之貉。”就是这样的对社会有着重大责任的青年人,其生理年龄虽处于“青年期”,但是思想却极其的陈腐朽败,完全不符合人们对一个青年人的期待,或者说,根本不配称之为青年人。

其实现在我们当代的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我觉得也可能开始有点向非青年人堕落了。现在有的大学生变得很懒散,生活根本没有激情、严谨意识。如果说进入大学前还有“跨过高考这道坎考入大学”的被动的动力的话,现在的他们已经失去了唯一的动力了,开始变得颓废,放纵,堕落。从以前的上课担心迟到到现在的随意迟到和“专业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心理;从以前的门门功课都争取能考多少就考多少最好考满分到现在的所谓的“及格万岁”;从以前的“考试作弊隐秘化”到现在的“复制粘贴公开化”;从以前的放假即学习到现在的学习也放假;从以前的按时休息到现在的晚上熬夜打游戏、看电影白天上课来补觉,甚至有的人一睡就半天;从以前的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到现在的上课随便讲话,睡觉,吃东西,玩手机、电脑„„许多的许多,难道这就是将来要挑起社会重担的青年人吗?

有很多人都有梦想,只是那些梦想同前人比起来太狭窄,还有多少人会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虽然现在这听起来有点和我们不切实际,但前人已经给我们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也应该努力。我们总喜欢瞻仰先人,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但却有多少人会跟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为什么他们能成功?没有人能够预计到自己的未来,包括伟人自己,但是为什么他们最后却成了伟人。我们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他们。但是没有他们自己的努力他们能够成功吗?他们能够站到世界的顶端吗?今日之中国,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呢?却是表面平静,内里蕴含着很多不明因素。

我们可以没有伟大的理想,但我们起码要对得起生我们,对得起养育我们的父母,养我们的这片土地,不要因为环境的安逸而造就了我们的堕

安庆陈独秀学术研究会 篇5

2013年4月1日,安庆市举行清明祭扫陈独秀墓园活动。市政协、市陈独秀学术研究会、共青团安庆市委、安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庆市第十七中学等单位敬献了花篮。市政协副主席、市陈独秀学术研究会会长鲁德主持祭扫活动,市政协主席张金锐致祭扫词。

2013年3月31日,国务院原副总理回良玉,在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詹夏来、省人大秘书长朱读稳、省政府秘书长邵国荷、市委书记虞爱华、市长魏道明陪同下,到陈独秀墓园参观。回良玉同志对独秀园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公布安庆市陈独秀墓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6月18日,安庆市陈独秀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到李银德应邀到广州参加“中共三大召开9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陈独秀与中共三大》收入会议资料中。

陈独秀的晚年反思 篇6

从辛亥革命时安徽省都督府的秘书长,到风行天下的《新青年》杂志创办人;从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到“五四运动时期总司令”,再到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到第五任最高领导人,这位从皖南名城安庆走出来的读书人曾经叱咤风云,可是晚年却落魄川东江边,寂寞度日。

死后的陈独秀仍然难得安宁。反党、反共产国际、反苏、反革命、汉奸、叛徒……各种罪名被强加于他的头上,几成十恶不赦的罪人,子女备受牵连,唯一的女儿被逼偷渡香港,而后亡命美国。

整整七十年过去了,被歪曲的中国现代史渐渐恢复了本来面目,真实的陈独秀也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多年来戴在陈独秀头上种种不实指责被推翻,十顶帽子摘去九顶,还剩下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一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唐宝林在接受采访时说。

今年73岁的唐宝林是著名的陈独秀研究专家,对陈独秀进行了30年的深入研究。2010年他推出七十多万字的《陈独秀传》,被《亚洲周刊》评为非小说类“十大好书”第二名。

在他看来,“陈独秀一生有两个思想高峰,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二是最后民主见解。陈独秀晚年关于民主的思考,与今天中国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完全一致。”

“陈独秀一代人走了许多弯路,直到晚年才找到了民主政治的道路,”唐宝林先生说,“中国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要坚守民主思想,坚持启蒙价值,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民主进步。”

寂寞的一生

《投资者报》: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一生起伏跌宕,后人评价不一。作为陈独秀的研究专家,您认为陈独秀是什么样的人?

唐宝林:陈独秀首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经历曲折,思想也不断变化,但是他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救国救民的唯一道路是民主主義。所以终其一生,陈独秀是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的目标就是实现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

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自古以来历代统治者(包括皇帝、北洋军阀以及政党的统治)的专制、残暴、腐败、掠夺和愚民政策,以及因此而造成的落后、愚昧、自私、冷血、散漫的国民性,陈独秀一生奋斗和思想却很少找到同情者。因此,他的一生是寂寞的,并且自认是失败的。但是他留下的思想遗产是睿智而有预见性的。不管还要多么漫长的时间,中国最终将走上他指引的民主化道路。

《投资者报》:陈独秀的民主思想是从哪里得来的?

唐宝林:年轻的时候,陈独秀看到中国被列强屡屡入侵,割地赔款,受到强烈刺激。1901年,22岁的陈独秀到日本留学,不是去研究学问,而是寻找“中国为什么衰弱,人民为什么苦难”的答案。当时日本是开放的,既可以看到世界的先进技术,也可以了解世界的先进思想。他在日本接触到了法兰西早期的民主主义,认为非常好。

《投资者报》:当时许多中国留日学生拥护孙中山倡导的革命学说,陈独秀是否也深受革命的影响呢?

唐宝林:陈独秀和革命者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他一直没有加入同盟会,因为他不满意革命党内部的勾心斗角,对于狭隘排满的种族革命,对于革命党只依靠华侨和会党(不依靠国内资产阶级和民众)的做法,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陈独秀既不认同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也不认同梁启超的立宪派,而是独树一帜地提出从改善国民性入手。在他看来,中国国民思想太落后,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养成的奴性思想太严重,最紧迫的是改变国民性。所以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思想界的旗手。

《投资者报》: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陈独秀一直是中国思想界的风云人物,但是为什么“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开始转向实际政治运动,组建共产党,走向一条激进革命的道路呢?

唐宝林: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危机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后发生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在巴黎和会上,战败国德国本来应该将侵占我国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可是却被转给日本,这使中国对西方宣传的民主自由平等产生了怀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列宁政府两次发表声明,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掠夺的权利(事实上并未放弃),受到了中国的欢迎。这些事件改变了包括陈独秀在内的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他们认为苏俄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苏俄的鼓舞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开始组建中国共产党。

《投资者报》:同样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陈独秀的选择完全不同,胡适一直主张温和的改良。

唐宝林:性格决定人的命运。陈独秀属于激进型、跳跃型的,在十月革命以后的世界形势影响下,陈独秀听信列宁的说教,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大多数人民的民主,比资产阶级民主要“高百万倍”,于是迅速转向无产阶级革命。对于陈独秀来说,民主追求并没有改变。可是性格激进的他总是企图找到较快取得成功的道路,对于缓慢的改良主义方法不予重视,在政治革命与思想启蒙之间跳来跳去,最后被激进的革命思想和方法所吸引。他真心地认为无产阶级的专政要高于资产阶级民主,由此步入了列宁主义。

在反对专制统治和改造国民性上,胡适和陈独秀是一致的。可是胡适的性格属于保守型、稳定型的。例如1915年,在美留学生对于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义愤填膺,纷纷集会抗议,胡适非但不与会,反而写了一个便条称:“吾辈远去祖国,爱莫能助,纷扰无益于实际,徒乱求学之心。电函交驰,何裨国难?不如以镇静处之。”胡适在美国留学多年,后来与美国一直保持很密切的联系,对美国的民主制度有近距离的观察和深刻的体会,认定只有欧美民主政治才是中国最好的出路。他抱定国民性不改变则中国永远没有希望的认识,一生主要重视思想学术上的启蒙运动,反对激进躁动,更反对流血的阶级革命,坚持改良主义。

晚年反思

《投资者报》:在领导共产党与托派的革命运动失败后,陈独秀对于斯大林体制有什么样的反思?

唐宝林:大革命失败以后,陈独秀一直坚持反蒋抗日,1932年被投入监狱。在监狱里,他思考了五六年时间,对于斯大林体制有以下三方面的深刻反思。

第一,“没有阶级的独裁,只有个人独裁”。陈独秀说,任何专制独裁,都是领袖个人独裁;任何独裁,都是和残暴、蒙蔽、欺骗、贪污、腐化的官僚政治不能分离的。

第二,“个人独裁的国家不是社会主义。”斯大林自称苏联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可是陈独秀认为,政治上的民主主义与经济上的社会主义是相辅相成的。托派认为,虽然有斯大林的罪恶,但是苏联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他们的口号是“打倒斯大林,保卫苏维埃”。陈独秀则认为,苏联早已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说苏联是社会主义的工人国家,就是在糟蹋社会主义。

第三,斯大林的罪恶是制度造成的。如果不在制度上反对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个斯大林倒了,会有许多斯大林在苏联和别的国家产生出来。

《投资者报》:陈独秀早年就说过,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陈独秀将监狱作为“研究室”,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对照陈独秀去世后的世界变化,人们不能不感叹陈独秀的思想是多么富有预见性。问题是,陈独秀只去过苏联一次,而且是短期逗留,他是如何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的本质的?为什么他能够进行如此深刻的反思呢?

唐宝林:陈独秀不是理论家,他是从自己亲身经历和惨痛体验中得到的教训,进而提出惊世骇俗的思想。

五四之后,陈独秀满腔热忱接受列宁主义,可是中国共产党组建之日起就在共产国际的严格控制下,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共产国际制定的决议。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对国民党的几次屈辱性让步都是共产国际的决定,强加给中国共产党,或者由共产国际代表监督陈独秀执行。陈独秀在斯大林的共产国际控制下受尽屈辱,大革命失败了,责任又推到他身上,把他打成“右倾机会主义者”。亲身经历使他认识到共产国际里没有丝毫民主可言。1934年“基洛夫事件”以后,苏联又开始大清洗,托洛茨基和列宁的其他战友都被斯大林从肉体上无情消灭,陈独秀看到了斯大林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个人独裁及残暴。

nlc202309011819

《投资者报》:可是,陈独秀是怎么了解到大清洗内幕的呢?

唐宝林:国内的报纸都有报道,另外托洛茨基流亡后仍和苏联国内有联系,陈独秀又和托洛茨基有联系,所以他清楚地知道斯大林做的每一项事情。

《投资者报》:从对斯大林体制的反思出发,陈独秀晚年对于民主有哪些深入思考?

唐宝林:陈独秀晚年思考和总结了人类民主发展的历史,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他认为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另一重要动力是经济)。从古代罗马、希腊至今天、明天、后天,民主是每个时代被压迫的大众反对少数特权阶层的旗帜。民主不是某一特殊时代的历史现象,把民主视为资产阶级专利品是最浅薄的见解。换句话说,对于民主的普世性,早在70多年前陈独秀就已经论证过了。

第二,民主是被压迫大众通过斗争得来的,不能靠统治者恩赐。

第三,民主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有具体内容的。资产階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的内容大致相同,只是实施的范围有广狭而已。

《投资者报》:那么,在陈独秀看来,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有哪些区别?

唐宝林:陈独秀对二者进行过对比,总结出四个方面。

第一,在民主国家,国家领导人是各党派——政府党与在野党竞选,由人民选举,开会时有相当的讨论和争辩;专制国家由政府党指定,开会时只举手,没有争辩。

第二,民主国家无法院命令不能捕人杀人,专制国家秘密政治警察可以任意捕人杀人。

第三,民主国家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罢工的自由,专制国家没有言论、出版、集会、罢工的自由。

第四,民主国家反对党合法存在,专制国家不允许存在反对党。陈独秀特别强调反对党自由的重要性,因为如果没有反对党的监督和竞争,一党专政就会无法无天。胡适对陈独秀的这一观点也非常赞赏。

《投资者报》:陈独秀总结的这四条标准,至今仍然是衡量一个国家是民主还是专制的试金石。

唐宝林:陈独秀对民主信仰了一辈子,思考了一辈子,走了一个“之”字形的大弯路。他从反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引进法兰西的民主主义开始,经过误入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最后升华到人民民主主义和全民民主主义。陈独秀关于民主的这些思考,与今天中国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完全一致。他的思考对于今天的中国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急性病”无助于中国的进步

《投资者报》:陈独秀对于中国未来有什么样的构想或预言吗?这些构想或预言有什么价值?

唐宝林:陈独秀晚年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也是德意日法西斯最疯狂的时期,他对战争前途表示悲观。他说,如果法西斯胜利,中国可能做日本殖民地,人类会有一个黑暗时期;如果英美一方胜利,中国会回到战前状态。但是,不管道路多么曲折,他还是坚信中国与世界最后都要走向“人民民主”和“全民民主”的时代。在这个意义上,他还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投资者报》:纵观陈独秀一生,是否可以说民主、科学是他毕生的追求?

唐宝林:陈独秀本质上还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毕生追求的是民主和科学,但是后来的民主与科学与陈独秀所追求的相去甚远。例如,陈独秀追求的民主主要是指人权,而人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个人要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一个是人人都有自由平等的权利。可是,“民主”一度被人歪曲成“资产阶级专利品”,“人民民主”也被“无产阶级专政”所篡改。“科学”更是如此,“科学社会主义”被人歪曲成以暴易暴的暴力革命,“打倒皇帝做皇帝”。如果陈独秀所代表的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民主与科学被歪曲到这种地步,不知道会多么伤心和震惊!

更进一步说,陈独秀追求的是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需要注意的是,强盛的国家,人民不一定幸福,如前纳粹德国、苏联;但人民幸福的国家,则一定是强盛的。

《投资者报》:您怎么评价陈独秀所代表的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的人生经历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

唐宝林:陈独秀所代表的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道路表明,“急性病”无助于中国的进步。与人类所追求的宏大目标的实现所需要的时间相比,一个人的生命只有几十年,太短暂了。陈独秀那一代人对专制势力的严重性和国民启蒙运动的长期性估计不足,以为通过一次两次革命就可以克服,像日本的明治维新那样。在五四启蒙运动时,陈独秀误入列宁主义,继而又误入托洛茨基主义,就是这种急于求成的“急性病”的表现。

我们不能苛求先贤,陈独秀一代人走了许多弯路,直到晚年才找到了民主政治的道路。中国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要坚守民主思想,坚持启蒙价值,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民主进步。民主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能不能坚定地走向民主,也是对国民素质的一种考验。既要坚定不移,又不能性急,要有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奋斗不动摇。否则,还有可能出现新的暴君,使中国倒退回去许多年。殷鉴不远,前人的惨痛教训,中国近代以来为错误道路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千万不要忘记。

绘本阅读感悟 篇7

小三班

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已深入走进我们幼儿园,走近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纯文本阅读的局限。因为绘本图文并茂,画面精美,更符合幼儿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幼儿阶段的孩子阅读。它还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拓孩子的想象空间,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绘本阅读,开辟了孩子阅读的新空间,让孩子快乐阅读!

一、丰富阅读材料,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绘本是幼儿最主要的阅读材料。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我们首先考虑是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要为幼儿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定挑战,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和提高。其次图画书的画面和颜色也是选择的一个因素,颜色应是鲜明的,布局应是简单整齐的.如:《等汽车》《见面》《贪吃的小猪》《小河边》等一些绘本,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呈现在幼儿面前,大大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快乐地阅读、快乐地学习。

二、精彩阅读活动,激发幼儿对绘本的热爱。1.有序开展闻书香活动

结合课题,我班的“闻书香”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每周二的下午我们有计划的开展闻书香活动:《贪吃的小猪》,仔细观察绘本画面,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与想法,了解小猪的心理特点。《小河边》了解问答形式和连锁结合一体的儿歌形式,感受其中反复的韵律美。乐意欣赏观察画面内容,体验儿歌中的幽默和温馨。《等汽车》仔细观察绘本画面,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喜欢阅读,愿意和同伴分享。每一本的精彩故事,让孩子在阅读中得到快乐,让他们有不断读下去的欲望。都能带给孩子们一些认知与感悟。2.大手牵小手,共享阅读乐

十一月中旬启动了第二届阅读节活动之后,我们动员幼儿和家长参加一些精彩的活动。活动一:亲子绘本系列制作——展开想象的翅膀,共绘生动的情节。主题:宝宝的成长故事。家长和孩子一起把宝宝的成长过程用照片和绘画,文字说明的形式表现出来。活动二:亲子运动会时,绘本图书作为礼物发放给每一位小朋友,孩子们把绘本图书带回家里和家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

三、亲子阅读绘本,感受阅读绘本的快乐

每两周一次的亲子阅读,通过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与孩子们交互式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图画书阅读和理解活动中喜欢阅读、学会阅读、陶醉于阅读。

亲子阅读趣事感悟 篇8

历城实验小学 四年级3班58号于正哲家长

阅读是人生成长、思维成熟过程中汲取知识所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在阅读中我们获得了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滋润,明白了人生的哲学和存在的价值。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当孩子爱上阅读,他同时也将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开阔视野、衡量思考,懂得自己和世界。亲子阅读让我们和孩子都受益匪浅,当跟孩子一起阅读时,孩子在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探索新知带来的满足;而我们在陪孩子阅读的同时也重拾童年的美好记忆、体验陪孩子成长所带来的欣喜。

阅读不仅慢慢变成孩子的一种习惯,渐渐融入到了我们的家庭生活中;也成为孩子学以致用的重要认知来源,从传统文化经史子集到自然科学物理现象,通过读书他都能寻求到合理的答案,明白其中的道理。

随着在生活中与孩子共同阅读,也发生了许多令我们惊喜难忘的事情。今年我们利用假期带孩子到南昌游玩。我们站在南昌八一广场上,沉浸在所学的“八一南昌起义”记忆中,并给孩子进行了讲解。孩子饶有兴趣的听完后,突然问道:“爸爸,你会背诵《滕王阁序》吗?”我感到有些突兀,但思考了一下回答道:“我只记得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后来在出租车上,当孩子问出租车司机叔叔滕王阁在什么位置时,我才恍然明白,滕王阁在南昌。看着孩子与出租车司机侃侃而谈“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历史”,回想起出发前孩子翻书查资料的情景,既感到欣慰和自豪,又有些惭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才是读书学习的目的,看着孩子的成长,顿悟孩子有时也是家长的老师。我想这就是亲子阅读的魅力和价值了,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也有所成长和领悟。

陈独秀:龙性岂易驯 篇9

被鲁迅嘲为“焦大”

陈独秀落入罗网,生死莫测,消息不胫而走,惊动了当世不少头面人物,他们纷纷声援,设法营救。酷爱和平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拍了份越洋电报给蒋介石,称赞陈独秀是东方的文曲星,人才难得,请勿以政见歧异而加害。大哲学家罗素、杜威也陈词灼热,以惜才之心恳请国民党当局审慎从事,优容知识界精英。至于国民党高层,一些资深元老更是为陈奔走呼吁。《申报》以头版头条刊出蔡元培、宋庆龄、柳亚子、杨杏佛、林语堂、潘光旦、朱少屏等人合署的《快邮代电》。傅斯年发表《陈独秀案》一文,作出持平之论:“政府以其担负执法及维持社会秩序之责任,决无随便放人之理,同时国民党决无在今日一切反动势力大膨胀中杀这个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之理!”蒋梦麟、刘复、周作人、陶履恭、钱玄同、沈兼士等12人致电张静江、陈果夫,为陈独秀说情。胡适、翁文灏、罗文干、柏烈武等人致电蒋介石,为陈缓颊。另有若干人尝试寻求法律解决的途径,竭力保陈性命。

当然,陈独秀蹲大狱之后,外界也有一些异样的声音,最典型的是鲁迅以何干之的笔名,在《申报•自由谈》上面发表杂文《言论自由的界限》,嘲骂新月社诸君子是《红楼梦》中的焦大。此文也暗讽力争舆论自由的陈独秀与焦大无异。据濮清泉《我所知道的陈独秀》所记:“我问陈独秀,是不是因为鲁迅骂你是焦大,因此你就贬低他呢?(焦大因骂了主子王熙凤,落得吃马粪)他说,我绝不是这样小气的人,他若骂得对,那是应该的,若骂得不对,只好任他去骂,我一生挨人骂者多矣,我从没有计较过。我决不会反骂他是妙玉,鲁迅自己也说,谩骂决不是战斗,我很钦佩他这句话。毁誉一个人,不是当代就能作出定论的,要看天下后世评论如何,还要看大众的看法如何。”许多人主观上臆断,鲁迅是绝不会骂陈独秀的,当初陈是“逼”鲁迅做小说的恩人,后者非常记念,情见于词。但鲁迅写起杂文来最不讲情面,陈独秀入狱难以勾起他的同情心,也是反常之中的正常。

除了文化界有大反响,军界也有人出动。军政部长何应钦去狱中作试探性“谈话”,先绕了个弯子,请陈独秀题字,陈略一沉吟,即题“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何此行目的是劝陈独秀尽快写出一份悔过书,以求主动赎“罪”,见此情形,只好免开尊口,悻悻而退。

蒋介石把磨得锃亮的屠刀又收了回去。本来,他不杀陈独秀不足以消心头之恨,现在受到国内外舆论一波强似一波的压力,迫不得已作出让步,但不可能让得太大,再怎么样,他也不愿放虎归山。蒋介石对新闻界的正式答复归结为两句话,第一句是“陈独秀虽已被共党排除,但亦是共党之鼻祖,危害民国,未戒组织社团闹事之病”,第二句是“独秀虽已非共产党之首领,然近年共党杀人放火,独秀乃始作俑者,故不可不明正典刑”。

陈独秀一生五次东渡日本,三次结婚,四次坐牢。奇就奇在,他的第三位妻子潘兰珍与他同床共寝两年之久,居然不清楚夫君是何方神圣。她平日叫他“李老头”,做梦也想不到他就是名噪天下的陈独秀。直到陈独秀在南京受审,报纸上登出大幅照片,潘兰珍这才认出失踪多日的丈夫“李老头”竟是天字第一号钦犯陈独秀,她简直不敢置信。

章士钊做他的辩护律师

当年,蒋介石剿“匪”心切,在这个节骨眼上抓获陈独秀,题材难得,他一再宣称此案务必严办,因此京沪两地的大律师不敢接这个案子。唯有章士钊自恃在政界与法界多年积蓄的声名,且人脉极广,去蹚这趟“浑水”。章是守旧派的大护法,陈是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按理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前者肯为后者使出浑身解数全力辩护,主要基于彼此在青年时代同气连枝的道义之交,他们曾一同办报纸编杂志(《国民日日报》和《甲寅》杂志),一同为反清大业出生入死。章士钊眼见故友落难,于情于义,他都要出来扛一肩。再说,他的履历明晃晃地摆在那儿,通身毫无赤色嫌疑,且与国民党众元老交谊深厚,他自告奋勇,肯做辩护律师,这无疑是陈独秀的运气。

时隔六十余年,我们稍稍检阅当时的史料,仍能感受到法庭内唇枪舌剑的白热化气氛,感受到陈独秀的狂飙性格,而章士钊倾力一辩,也使四座皆惊。

1933年4月20日,针对“危害民国”的严重控罪,陈独秀怒举舌鞭,奋起还击。他的自辩状中不乏绝妙好词,至今读来,依旧声色壮伟:

予行年五十有五矣,弱冠以来,反抗清帝,反抗北洋军阀,反抗封建思想,反抗帝国主义,奔走呼号,以谋改造中国者,于今三十余年。

……余固无罪,罪在拥护工农大众利益,开罪于国民党而已。予未危害民国,危害民国者,当朝衮衮诸公也。冤狱世代有之,但岂能服天下后世,予身许工农,死不足惜,惟于法理之外,强加予罪,则予一分钟呼吸未停,亦必高声抗议也。法院欲思对内对外保持司法独立之精神,应即宣判予之无罪,并责令政府赔偿予在押期间物质上精神上之损失。

陈的自辩发挥到了百分之百,章士钊还要愈出愈奇。他先阐明了“反对政府并非危害国家”的法理,继而大谈在真正的民主国家中,“反对党”完全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为增强说服力,他还搬出孙中山的原话,“三民主义即是社会主义,亦即共产主义”,给陈独秀伸脚抬头的余地。章士钊最自鸣得意的辩词在后半部分,他为了开脱被告,竟刻意将陈独秀打扮为国民党的功臣,其巧舌如簧令人拍案叫绝:

……清共而后,独秀虽无自更与国民党提携奋斗,而以己为干部派摒除之故,地位适与国民党最前线之敌为敌,不期而化为缓冲之集团。即以共产党论,托洛茨基派多一人,即斯大林派少一人,斯大林派少一人,即江西红军少一人,如斯辗转,相辅为用。现政府致力于讨共,而独秀已与中共分扬,予意已成掎角之势,乃欢迎之不暇,焉用治罪为?今侦骑四出,罗网大张,必欲使有志之士瘐死狱中,何苦来哉?为保存读书种子,予意不惟不应治罪,且宜使深入学术研究,国家民族实利赖焉。总上理由,本律师要求法院宣判独秀无罪。

作为辩护律师,章士钊趋利避害,把陈独秀描绘成国民党的功臣、三民主义的信徒、鼓吹议会政治的大喇叭和反共的急先锋,真可谓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已让陈独秀的一只脚迈出了监狱之门,赢取了半个自由身。可章士钊万万没想到的是,陈独秀拍案而起,半点不领情,他宁愿坐牢,甚至掉脑袋,也决不摇尾乞怜,自污扒粪。他郑重声明:“章律师之辩护,全系个人意见,至于本人之政治主张,应以本人文件为依据。”

当事人这样一说,章士钊的巧言雄辩便大打折扣了。陈独秀的老朋友、国民党元老柏烈武事后对陈松年说:“你父亲老了还是那个脾气,想当英雄豪杰,好多朋友想在法庭上帮他的忙也帮不上,给他改供词,他还要改正过来。”但陈独秀终赖众好友竭力回护,幸免于死,法庭只判处他13年徒刑,高院终审裁决为8年。相比之下,共产党另一位落职的总书记瞿秋白可就远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于1935年6月18日被国民党三十六军军法处枪杀于福建长汀。临刑前,瞿秋白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酒至半醺,他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嗣后,他自请仰卧受刑,要眼睁睁地看着子弹射向自己的心脏,确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陈案发生后,报界普遍给予陈独秀道义上的支持,并对其知行合一不乏赞词。1932年10月28日的《大公报》即发表过这样的言论:“中国的社会,实在太寂寞了,什么领袖,能够真诚信念,不变节,不改话,言而有信,始终一致的,能找到几个?我们希望大家应该成全陈独秀才对!”所谓成全,当然不是叫陈独秀以身殉道,而是使他重获自由,去做他愿做和当做的事情,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大众。

当年,“陈独秀危害民国案”引起法学界极大关注,由于庭辩異常精彩,章士钊回到上海后,将检察官的起诉书、陈独秀的辩护状、自己代陈独秀辩护的辩护书汇集成册,定名为《陈案书状汇录》,交给与陈氏有密切关系的上海亚东图书社印刷了100多册,分送有关人士。东吴大学法学系一度以此为教材。

“国民党四字经”让蒋介石暴跳如雷

陈独秀因祸得福,在江苏省第一模范监狱(俗称老虎桥监狱)享受到高级政治犯才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他一人住一间大牢房,有一张大书桌,两个大书架,文房四宝齐全,可以安心读书写作。除此之外,年轻的妻子潘兰珍还可以照顾陈独秀的生活起居。坐牢的那几年间,陈独秀的著作接连问世:《中国古代有复声字母说》、《连语类编》、《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荀子韵表及考释》、《屈宋韵表及考释》、《晋吕静韵集目》、《广韵东冬钟江中之古韵考》……还有一些论文如《干支为字母说》、《道家概论》和《老子考略》。他还想研究太平天国史,特意托上海亚东图书社的编辑汪原放带信给胡适,想请胡氏的弟子、专门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罗尔纲去南京谈谈(当然只能在监狱里谈)。胡适则认为“仲甫是有政治偏见的,他研究不得太平天国”,这事也就作罢。陈独秀忙于著述,囚居的日子过得极其充实,若不是1937年底南京监狱被日本侵略军的飞机炸塌,出狱之前,他很可能会著作等身。

大画家刘海粟受蔡元培之托,曾去监狱探望陈独秀。“蔡先生要他在牢房中坚持锻炼身体,从事一些学术研究,不要虚度岁月,社会上许多人正在设法营救他。”陈独秀表示感激,临别依依,他研墨挥毫,赠刘海粟一副对联:“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危气若虹。”早在1919年,陈独秀发表过一篇题为《研究室与监狱》的短文,大发高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将监狱和研究室合而为一,极少有人能够做到,但陈独秀做到了,他一生坐过四次牢,其“高尚优美”还能不登峰造极!

陈独秀是典型的不羁之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特立独行,为所欲为,历来如此。1917年初,北大校长蔡元培力排众议,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蔡元培注重道德教育,曾在教员中发起“进德会”,甲种会员必须恪守“不嫖、不赌、不娶妾”的清规。陈独秀是甲种会员和评议员,却素行不检,常出入八大胡同,吃酒狎妓,难免招致物议,发展到后来,北京一家报纸甚至登出惊爆眼球的消息,说陈独秀常去八大胡同嫖妓宿娼,近日争风吃醋,亲往妓院“打场”(宠妓暗结新欢,原狎客愤而动武之谓),以至于抓伤某妓女下部。这样的丑闻自然对北大教授的整体颜面有损,对“进德会”也是辛辣的讽刺。为此,陈独秀丢掉了北大文科学长的职务。校方仍聘他为教授,给假一年,实际是预留一级自动走人的台阶给他下。此事固然有玷陈独秀的清誉,却无损他的英名。他是飞龙,就算闹出了普通爬虫才会闹出的丑闻,也仍旧是飞龙,不是爬虫。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当时思想界的头号大明星,这样的声誉得来殊为不易。陈独秀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宣传家,他有两大进攻武器:一是讲演,二是写文章。只要有人请他讲演,他总是有求必应,卓识谠论滔滔不绝。他走到哪里,《新青年》就办到哪里。他坐牢五个月,《新青年》就停刊五个月。

陈独秀对国民党素无好感,共产国际要中共集体加入国民党,他抱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认为这种做法无异于“在粪缸中洗澡”,只会沾上一身污秽。他曾创作《国民党四字经》,彻底剥掉了国民党的党皮:

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以党治国,放屁胡说;党化教育,专制余毒。

三民主义,胡说道地;五权宪法,夹七夹八。

建国大纲,官样文章;清党反共,革命送终。

军政时期,官僚运气;宪政时期,遥遥无期。

忠实党员,只要洋钱;恭读遗嘱,阿弥陀佛。

这篇《国民党四字经》见报之后即风传天下,国民党形象扫地,蒋介石还能不暴跳如雷,切齿衔恨?

陈独秀与托洛茨基在某些政见上有不谋而合的地方。1929年11月,他被中共开除出党后,基本上就被定位为顽固不化的托派分子。在上海,陈独秀实际上只能写写文章,今天骂国民党,明天又骂红军。1930年7月1日,他发表《关于所谓“红军”问题》,大骂共产党为“匪”,红军为“寇”。如此左右不逢源,自然是腹背受敌,国共两党都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共产党指责陈独秀和一切中间势力是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应该以主要力量来打击这些妥协的反革命派”。也就是在此期间,国民党司法机关将陈投进监狱,虽未剥夺他的生命,却剥夺了他的自由。陈独秀剑走偏锋,到头来割伤了自己。1938年后,他终于看清托派组织毫无发展前途,遂脱身而去,重又恢复为一位学者,这个身份才是他的本来身份。

董必武拜访过陈独秀,劝他以国家民族为重,抛弃偏见,不再固执,写一个书面检讨,回党工作。陈独秀的答复是:“回党工作,固我所愿,惟书面检讨,碍难遵命。”实际上,陈独秀厌倦了政治,厌倦了争斗,也撂不下面子,放不下架子。

章士钊说陈独秀是一匹“回头之草不啮”的“不羁之马”;汪孟邹说他“无法无天”;胡适说他是“终身的反对派”;郑超麟说他“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鲁迅说他“大门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蔡元培说“近代学者人格之美,莫如陈独秀”;静尘说他“忠于人,忠于事,忠于他自己的意志和思想”;陈中凡说他“表面冷淡,实则富于热情”;陈独秀说自己“不怕打,不怕杀,只怕人对我哭,尤其妇人哭”,“我决计不顾忌偏左偏右,绝对力求偏颇,绝对厌弃中庸之道,绝对不说人云亦云豆腐白菜不痛不痒的话,我愿意说极正确的话,也愿意说极错误的话,绝不愿说不对又不错的话;我只注重我自己的独立思想,不迁就任何人的意见……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指使,自作主张,自负责任……我绝对不怕孤立。”陈独秀的《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从维护民权的角度出发,认为民权的价值重于国家的价值,立论极为大胆:亡国“无所惜”,“亡国为奴,何事可怖”,中国人在殖民主义者统治下当亡国奴,也比在当时中国做一个国民好。他在《我之爱国主义》一文中更是痛骂中国国民性之陋劣,民德民力无一不在水平线以下,惟知自侮自伐,他写道:“外人之讥评吾族,而实为吾人不能不俯首承认者。曰好利无耻;曰老大病夫;曰不洁如豕;曰游民乞丐国;曰贿赂为华人通病;曰官吏国;曰黄金崇拜;曰工于诈伪;曰服权力不服公理;曰放纵卑劣;凡此种种,无一而非亡国灭种之资格!又无一而为献身烈士一手一足之所可救治!”他的这些观点必然会招致“诘问叱责”,惹来“宁复为人,何物狂徒”的詈骂。陈独秀曾说:“我毫不顾虑我的意见会在社会中是最少数,少数未必即与真理绝缘,即使是人们所预祝的什么‘光杆’和‘孤家寡人’,于我个人是毫无所损,更无所惭愧。”陈中凡曾赠诗给陈独秀,将他比为桀骜不驯的鸾凤,其诗为:“人方厌狂士,世岂识清尘?且任鸾凤逝,高翔不可驯!”陈独秀并不领情,他更愿将自己比为桀骜不驯的苍龙,请看他的和诗:“悠悠道途上,白发污红尘。沧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谁也无法驯服他,他要独来独往,他要秀出群伦。

陈独秀任性,固执,倔强,亢爽,直率,暴躁,耿介,刚愎。他“言语峻利,好为断制。性狷急不能容人,亦辄不见容于人”,“每当辩论的时候,他会声色俱厉地坚持他个人的主张,倘然有人坚决反对他,他竟会站起身来拂袖而去”。老一辈革命家李达批评陈独秀的作风是“恶霸作风”,“这个家伙要有了权,一定先杀了人以后,再认错”。陈独秀的性格决定了他具有精神的感召力,却缺乏凝聚力;作为理论家他是一流的,但绝对难以胜任政治领袖的角色。

“一代之骄子,当世之怪杰”

陈独秀从事政治数十年,除了在北大过了两年多比较安定的教授生活外,大部分时间都过着亡命的地下生活,颠沛流离,一直是政府通缉名单上的要犯,几次被捕入狱,甚至险遭枪决,这些革命经历损害了他的身心健康。由于长期没有正常的饮食,他患有严重的肠胃病;狱中五年受够精神折磨,出狱后又得了高血压,久治不愈,时或发作,这使他整个人变得干瘦枯黑,唯有他的眼神仍像刺刀一样锐利。

1938年8月初,陈独秀偕夫人潘兰珍从重庆坐小火轮抵达江津,他是应同乡好友、北大旧同事邓仲纯之邀而来的。当时,重庆暴热,不时有飞机轰炸,陈独秀又很不习惯与人应酬,加之战时重庆物价飞腾,居大不易,他想择一清静安全的地方定居下来,好生做些学问。他愿去江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里有不少交情极深的好友,如潘赞化、邓季宣、邓仲纯和何之瑜,其中邓仲纯精于医道,除了能照应陈独秀的生活,还能给他治病。陈独秀到了江津,却不受邓仲纯的夫人欢迎,昔日她领略过陈独秀政治弄潮给邓仲纯带来的风险,也看不惯陈老牛吃嫩草的风流习性,竟不肯接待这对远道而来的夫妇。邓仲纯惧内,但确实够义气,他与老婆大干一仗,没多久硬是把陈独秀和潘兰珍接到家中住下。只是好景不长,他夫人以自杀相威胁,大吵大闹,陈独秀既受屈辱,又颇感尴尬,便离开了邓家。

虎落平阳,龙游浅水,一代大学者、大革命家,竟沦落到这步田地!陈独秀若肯开口,门生弟子,旧雨新知,愿意解囊相助者决不会少,但他是天生的倔脾气,穷死也不伸手向人求助。抗战期间,百业凋敝,他的版税和稿酬为数不多,北大同学会的捐助也是时有时无,即便这样,他仍坚拒各种名义的嗟来之食。据陈独秀老友朱蕴山回忆:“当时陈独秀可怜得很!没有东西吃!”他拿了几只鸭子去看望陈,陈却差点翻脸。至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代理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所赠五千元,以及蒋介石汇给陈独秀的“一笔数目可观的钱”,陈都原封退回。学生罗家伦、傅斯年满怀好意,亲自登门送钱给老师,陈独秀坚决不要,临别时对罗、傅二人说,“你们做你们的大官,发你们的大财,我不要你们的救济”,弄得两位高足弟子十分尴尬。对其他亲友资助的钱物,陈独秀则以条幅、对联、碑文或金石篆刻作为答谢,大家看准了他这种“无功不受禄”的脾气,要接济他时,就先绕一个弯,请他写字破石。朱蕴山对老友陈独秀穷不失义、不食嗟来之食、愈贫穷愈硬朗的性格颇为钦佩,赋诗赞美道:“一瓶一钵蜀西行,久病山中眼塞明。僵死到头终不变,盖棺论定老书生。”

1942年5月13日,包惠僧到石墙院看望陈独秀夫妇。当天,潘兰珍去双石场上割了两斤肉,做了两荤两素,战时难得有此伙食,大家吃得高兴,陈独秀吃到腹胀为止。此后数日,陈独秀胃病发作,病势转沉。唐代诗圣杜甫饿极后因饱餐牛肉而死,陈独秀不幸也因多吃肉食而一病不起,这种悲哀,竟千古相同。

陈独秀一生负气好胜,“奔走社会运动,奔走革命运动,三十余年”,赔掉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的性命,大部分政治生涯却归于失败。精神怫怫不乐,其心境之苦楚可想而知。陈独秀晚景惨淡,皤然老叟,贫病交煎,但并非一事无成,他撰写了一部《小学识字教本》,死后曾在台湾和大陆出版,均获专家好评。当初,商务印书馆已预付两万元稿酬,因陈独秀身份敏感特殊,书稿必须送审。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倒也赏识这部杰作,他的意思是,只需将书名改为“中国文字基本形义”,即可付梓。然而陳独秀颇为恼怒地答复:“一个字都不许动!”他落了陈立夫的面子,此书只得束之高阁了。陈独秀不愧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语言学家,他用科学方法将中国文字重新分类,对若干文字做了独到的研究和新的诠释,使之更加简明易学。最后几年,他还给友人写信近两百封,其中1940年3月2日至1942年5月13日,他给托派朋友所写的六封信和四篇文章,后经胡适编辑写序命名为《陈独秀最后对于民主政治的见解》,在香港出版。书的大意是:“民主主义乃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一种动力”,把“民主主义看做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是“最浅薄的见解”,“现在苏联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专政到反动派,我举双手赞成;但专政到人民,甚至专政到党内……贱视民主之过也”。他认为“斯大林的个人独裁正在代替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专政”。他的这些思考,现在看来无疑是真知灼见。

“以先生之学力,若求高名厚利,与世人争一日长短,将何往而不自得耶?顾乃独甘如此结局!……呜呼先生!满腔热血,洒向空林;一生毅力,无用武地。吾不仅为先生惜,吾将为吾民族哭矣。”王森然先生在《陈独秀先生评传》中发出如此痛切的感慨。他还称赞陈独秀是“一代之骄子,当世之怪杰”。

耐人寻味的是,1942年5月13日,陈独秀卧病在床,正写到《小学识字教本》中的“抛”字,这是他一生中所写的最后一个字。撒手人寰之际,世间的一切恩怨、是非、功过、成败,都要抛弃了。他抛离了充满争斗与烦恼的世界,但历史并没有抛弃他,而是紧紧地拥抱这位光明俊伟的赤子,因为他是20世纪东方的普罗米修斯。

上一篇:关于疫情观后感作文下一篇:纪委XX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