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国旗下讲话稿

2024-08-20

心理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国旗下讲话稿(通用12篇)

心理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国旗下讲话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晨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我,给心灵一片阳光。 本周是我校确定的首届“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周”的由来要从“心理健康日”说起,本周的5月2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日。“5 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青少年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5月25日当周就是“心理健康周”。我校首届“心理健康周”期间,将组织心理知识宣传,召开心理班会,邀请心理专家讲座等系列活动,以推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老师们、同学们,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绝对健康的人应该是没有的,今天的你可能非常有安全感、幸福感,明天的你可能就会遇到让你很不安全的烦心事……所以要使自己的心理更多地处于健康状态,我们就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关爱自己。 我爱我,首先是要悦纳自己。心理学家指出,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自信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有很大的不同。自信的人经常会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能干的人;自卑的人恰恰相反。人们的许多痛苦,往往来自于不接纳自己。据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中有15.3%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的相貌、体形;38.7%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的学习状况;15.9%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的健康;15.8%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的性格……

中国达人秀,选秀达人刘伟,因为电击失去了双臂,但他顽强乐观,19岁时学习用脚趾弹钢琴,让人钦佩,更难得的是他的乐观和阳光,笑容那么灿烂!活得真精彩!悦纳自己,简而言之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怨天尤人,从容、坦然地面对一切。

我爱我,还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及时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莫名的惆怅和迷惘,难耐的焦虑、压抑和孤独,因为考试失败的伤心;因为老师的批评而委屈;因为同学的误解而难过……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消极情绪。所以关注自己的情绪,学会及时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就显得很重要。

我爱我,还需要常说谢谢。当我们经常说谢谢的时候,这不仅给别人一种彬彬有礼的感觉,更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你看,有那么多人为我服务,那么人关心我,那么多人帮助我,那么多人给我提供方便……同时,当我们向别人说谢谢的时候,对方会有被尊重、被肯定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积极人际交往的催化剂。当我们对父母说谢谢的时候,我们懂得了父母的工作的艰辛;当我们对老师说谢谢的时候,我们明白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当我们对同学说谢谢的时候,我们记住了同学的帮助与关爱……当我们常说谢谢的时候,我们就等于把生活中很多的“理所当然”变为了“我真幸福”……

最后祝愿全体师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阳光的心态,快乐幸福的人生!525,我爱我,给心灵一片阳光,让我们快乐成长!

谢谢!

看过心理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国旗下讲话稿的人还看了:

心理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国旗下讲话稿 篇2

一、构建和谐校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 教职工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职工的付出与努力, 和谐校园的建设, 教职工的主体作用不可忽视, 教职工健康的心理可以使校园充满活力、焕发士气、团结友爱、安定有序, 不健康的心理可以使校园气氛紧张、士气低沉、自私冷漠、混乱失衡。

2. 维护教职工心理健康是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 维护教职工心理健康,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是新时期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拓宽工会工作思路, 改进工会工作方式方法上有了创新性的举措, 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当前教职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 面对压力形成的心理紧张和焦虑

现代社会里, 高校教职工要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 在主观上教职工自我塑造的“完人意识”过重。

2. 工作劳累造成的人际关系淡漠和自我认识偏颇

由于高校扩招, 教师数聚增, 师生比例扩大, 教职工的工作负荷越来越大,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使得高校教职工筋疲力尽, 产生工作疲劳。

三、发挥教育培训作用, 维护教职工心理健康

加强高校心理辅助工作力度,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及时排除教师存在的心理障碍系统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通过对心理健康、心理素质的分析, 心理学知识的传授, 对教师中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进行集中辅导, 采用讲授、讨论、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 全面系统地训练教师的心理素质。

1. 关注教职工的各种需要,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工会应关心教职工的工作、生活状况, 充分了解教职工的各种需要, 尽量满足教职工的合理要求, 切实为教职工排忧解难。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讲座, 让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更充分的了解。主动维护教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 维护教职工心理健康, 提供人文关怀, 重视心理疏导, 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教职工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校工会可以结合学校实际, 多渠道、多形式、有计划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让教职工认识到拥有健康的心理与拥有健康的身体同样重要。建立教职工心理健康档案, 及时掌握教职工心理发展状况, 了解教职工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教职工的心理问题, 以便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

3. 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与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校园文化是影响教师发展的重要的外部环境, 充分利用好校园广播, 宣传栏等宣传媒体宣传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 学校社团也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的节目, 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以此来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 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激发教师的参与兴趣, 在校园里营造关心教师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教育, 搭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让每位教职工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用人文关怀感动教职工。

4. 开展丰富文化生活活动, 陶冶教师的精神文化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同时, 最主要的是发挥教师的内因作用, 加强自我锻炼努力提高自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教育归根结底都是要转变成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 树立起主体意识。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 内化为教师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以促进其自身发展和人格完善。学校工会应鼓励教职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组织教职工外出考察活动, 引导教职工通过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来放松心情, 陶冶情操。这不仅是教职工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同时也是教师心理自我调适, 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阮文杰.当代教师心理健康驾驭的探讨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 (4) .

[2]管敏.我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及其对策思考[R].华中师范大学.

[3]张莎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4]张景莹.大学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心理健康 篇3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师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左海燕(1977-),女,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体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学、心理学。(陕西渭南714000)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4-0061-02

一、教育信息化与心理健康的内涵及关系

(一)教育信息化与心理健康的内涵

教育信息化概念的提出与

20世纪

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

兴建密切相关。1993年

9月,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正式提出国

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

Internet为核心的

综合化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

别是把

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

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

要途径,由此产生了教育信息化这一术语。它是指在现代教育

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

现代信息来促进教育的各个环节的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

化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信息环境的建设和完善、教育

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信息化政策、法规、标

准化和管理评估等,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偏废,否则就不能称教

育信息化。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个体心理在

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它不

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同时,心理健康是以较高的主客观认

知水平、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为核心,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功能,

充分发挥内在潜能与动力,在各种行为反应中能积极而适度表

现和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健全心理状态。总的来说,心理健康

是指个体与内外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协调和均衡状态。

(二)教育信息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当今的信息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改变人们的日常交往方

式,同时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许多负面影响。据有些心理

学家统计,20世纪初,城市居民尚有

70%的时间用于面对面地

交往,但是,到

20世纪末,城市居民

70%的时间都用在面对媒体

信息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只有把对方的信息变成带

有自身感觉的直观体验,才能达到真正的互相了解。但是,当使

用计算机作为交往媒介的时候,交往的双方必然会存在许多与

实际不吻合的主观感受。除此之外,同一家庭成员可能生活在

不同的主流文化和生活时尚中,从而就会产生和加剧新时期中

人员的代沟现象,使生活在当代信息环境中的青年在遇到诸多

如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选择等方面的困扰时,他们就会缺乏有效

的长辈引导和榜样力量,有些人在某种程度失去自我,丧失主体

性,越来越感觉到自我的知识和体验被这些信息所分离,从而就

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教育信息化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教育信息环境影响教师的权威地位

在当今信息技术普及和大众网络飞速发展的影响下,社会

在无形中已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这使知识在教

师和学生之间处于对称的位置,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获得以前难

以获得的信息,很多知识不再是教师单独享受。对于教师在课

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学生有可能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已经知

晓,这就使得在传统社会教育中的教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教师

不得不从心理上认识到当今网络媒体对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地位

的影响。所以,当今的教师如果不及时在心理上做好积极的应

对就会影响心理健康。

(二)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来适应社会

信息素养是指在国际互联网上信息爆炸的今天,个人应具

备的一些能力,包括辨别和查找适当的信息资源、评价获得信息

的质量、有效组织信息、充分使用信息等的能力。在科技信息高

度发达的时代里,为了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作

为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必须掌握和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因

此,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当今的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

素养,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培养出高信息素养的学生。另外,教

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

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但同时也给教师的职业带来许多新的压

力,教师不仅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工作,而且还要拿

出一部分时间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这对教师心理是一个极

大的挑战。教师如果长期生活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紧张情绪

下,最终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三)教师难以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进行的改革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教育

越来越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信息社会要求教育变革

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冲击着传统教育

模式和理念,进一步促使其进行教育改革。于是,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

[1999]9号)中对教师素质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非常高的

要求,要求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

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尊重学

“要与学生平等相处,

生人格”。任何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冲击

或否定,对广大教师来说要很快接受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有一

定难度。所以,随着信息社会对学校教育要求的日益提高及教

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教师一时难以适应社会对他们提出

的各种要求,再加上大部分教师受教学技能的欠缺和个人专业

素质的发展滞后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最终,这些因素都会对教师

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端正自我认知态度

1.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

看法和根本观点。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人

的心理平衡起到调节、支配作用。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会产生积

极的生活态度,让人性格开朗,内心充满阳光,而消极的人生观

则会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导致内心暗淡,举步维艰,从而影响

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人们一旦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就能

树立崇高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种种困难,不被矛盾和

困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能以社会和学校的利益为重,不会

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的泥潭而难以自

拔。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也是人们的一种信念。在形形色

色的大千世界中,许多事情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信念

对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

响作用。因此,要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

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自我心理调适。

2.端正自己的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理想是解

决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剂良药,是高校教师进行自我心

理调节的前提。首先,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教育实践和教育关

系的根本看法,是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和教育功效的核心

理念。教育价值观对于整个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直接影响

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影响教育的规划、结构、布局和

体制,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一种价值观正确与

否,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否推进社会的进步与

发展。其次,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是一种知识质量观,以学生掌握

知识多少、深浅来评价教育质量的高低。这种知识质量观根深

蒂固,不但存在于办学者的思想中,而且存在于社会的传统文化

观念中,如不树立适应新形势的全新教育质量观,学校的教育教

学质量很难提高。最后,师生平等观是教师最应该关注的,也是

教师应该端正的观念。在传统的观念中,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

地位,教师讲的所有知识,学生只能全部接受和认同,否则就会

受到教师的不同程度的体罚,这是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旧

观念。作为现代教师应该树立一种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

的人格和尊严,理智、宽容地对待学生,本着对学生全面负责的

态度,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这就意味着树立正确的师生平等

观,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爱和宽容精神对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至关重要。

3.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教师是当

今社会最具开放性的职业,其工作需要接受许多人乃至整个社

会的检查或监督,这些人或社会团体均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

有评价的权利和责任,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也是众口不一。面对

外界众说纷纭的评判,教师会对自己的认知评价产生神经过敏

性焦虑,因此,高职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努力去控制感性的自

我,着力发展理性的自我。同时,由于个体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

识和客观的评价,也就能够客观地看待别人的不足,接纳并理解

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社会中的缺憾也能泰然处之,这种心态非

常有利于心理健康。

(二)及时调整情绪状态

1.放松训练。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可

以采用放松训练的方法,该方法是教师缓解和降低自己心理压

力的常用方法。这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包括听音乐、户外运

动、旅游等活动,可以用来舒缓紧张情绪,调节身心健康。研究

表明,健康有益的锻炼可以达到消除压力反应中产生的有害化

学物质、分散自身的注意力、消耗自身体能、释放消极情绪的效

果,尤其是比较激烈的带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拳击、球类)能够

使人们从情感和身体的应激反应中放松下来,从而促进心理健

康的发展。

2.情绪宣泄及控制。情绪控制是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

动调控。教师应学会控制工作中的消极情绪,不带着情绪进教

室,更不能发泄在学生身上,而要学会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宣泄不

良情绪。情绪的控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延迟发泄。当

处于情绪极端时,对自己说“等一分钟再发泄”,等心情平静下来

时再想这件事,最终会发现自己的情绪波动是没有必要的。其

次,自我反省。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

应是否合理、适度,自己的言辞行为是否过激,和自己常态下比

较或许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表现失态。如果调整得当,能够化消

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主动的情绪,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

3.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首先,学会时间管理技巧。时间

管理技巧可使生活、工作更有效率,避免过度负荷,具体包括对

时间进行组织和预算、将目标按优先次序进行区分、限定建立一

个现实可行的时间表、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给自己等。每天给

自己留出更多一些时间来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明天的工作和生

活。其次,正确取舍,学会放弃。一个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都是不会达到十全十美的。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个人

的大部分需要是不会满足的,关键是看自己如何面对。有些人

的烦恼或不愉快都是由于对一时难以实现的目标不能毅然割舍

而造成的,由此引起的挫折和压力往往来自于对事情结果过高

的追求。要有一颗平常心,学会淡泊名利,这就需要做到正确取

舍,学会放弃。

总之,在当今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

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

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宽容精神对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至关

重要。

[参考文献]

[1]邓华安.教育信息化与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5(5).

[2]张豪锋,张水潮.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邬效林.试论信息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1(8).

[4]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6).

[5]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祝智庭.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哲学观透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国旗下讲话稿 篇4

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共同构成我们迎接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人们常常把心理疾病同思想问题混为一谈,许多心理疾病被当成是思想认识问题去解决,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

那么什么是心理呢 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是人,便有心理,便会产生心理疾病,而中国人却往往不愿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因为观念中,我们常把“心理疾病”同“人品”等同起来,发现有人产生了“心理疾病”,便会骂人家是“神经病”.错之,错之;缪之千里.而在美国,一个成功者身边总有两个人,一个是律师,一个是心理学家.可见美国人是很重视心理问题的.

我国现在也非常重视心理问.特别是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国家教育部就下达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文件.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早在就建成开放了……本期学校把心理咨询室又迁到了办公楼一楼靠南,两头的第一间房子,这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度重视的.

心理疾病既然称之为疾病,便具有生理疾病的一般特点,即普遍性,传染性,可治愈性和复发性.

1,普遍性:《中国青年报》曾搞了一份关于心理健康的调查:承认最近自己心理状况不佳的比例相当高,如焦虑,头痛,失眠,对人敌视,猜疑,嫉妒,自卑,烦躁,悲观等.我们所面对的现代社会是高速度,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它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在社会压力日益增大,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的心理疾病也必然会愈益严重.

2,传染性:我曾在“特长班”跟学习优秀的同学开会时问到:现在学习较忙,较累,作业量也大,考试又多,你们烦吗 他们说不烦呀,我们都在“比着干”呢!而在普通班中则不然,叫苦的,说难的,比较多,一个一个的都“烦”着呵!对比之下说明情绪,心理是有传染性的,良好的心理会极大的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反之不良的心理会极大的降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特别引人注目的,而一生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老师,由于长期受孩子们活泼向上的心理影响,许多人虽已到中年,老年,但仍童心未泯,充满朝气.

3,可治愈性:心理疾病按程度可分三个层次:最轻的是心理障碍,心理脆弱;严重的便发展为精神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怖症,忧郁症,神经衰弱等;再严重就是精神失常.

既然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病,当然就是可以治愈的.心理健康是一种能力,当然同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在理论的指导下培养的.这种病的高发病率年龄段有一特点,即棱形分布,孩子(幼童阶段),由于没有什么大的挫折,压力,可以说没有多少心理疾病.青少年学生中,据资料有40%-50%的人有心理问题.

记得有一部外国电视剧《英俊少年》中有一首歌是这样的:“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随着年龄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是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小,社会阅历浅,常不能很好地进行心理调整,以至于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这阶段,同学们的周记中,言谈里反映学习压力过大,与父母的矛盾,同学相处的烦恼等的话题是特别多的.

到了大学,虽有了文化知识,但仍然缺少社会阅历,心理问题变的更加严峻,有一句说得好:“精神世界越丰富,在现实生活中就越悲痛;精神世界越高尚,在现实生活中反而变得愈加不幸!”

到了老龄,由于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一般的人生挫折是很难击倒他们的,他们可以很好的进行心理调整.

所以人们常说:儿童美在天真,青年美在朝气,老年美在洒脱.

尽管多数有心理疾病的人可以随年龄的增长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治自愈,但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仍是势在必行的.

4,复发性:潮起潮落,冬去春来,花开花谢,日月穿行,生生万物都在循环往复的变化中.人的情绪也不例外,波澜起伏,时好时坏.只要人与外界接触,便总会有种植凰,心理上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某一个心理疾病治愈了,一但有了适合的条件,便又会复发.

那么当代中学生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呢

①,闭锁和不信任心理.

由于现在一些中小学生家长总认为他们的孩子比较幼稚,较少肯定他们的见解,还有些不大和谐的家庭,使孩子得不到家庭必要的温暖和关怀,也有的是家庭对于子女漠不关心,从小对孩子缺少耐心和爱抚,生活上飘忽不定,使孩子对家庭失去依恋,产生不信任感;加之学生负担较重,缺少交流机会,使同学间相互了解不够多,不够深,而实行自我封闭,甚至以有色眼镜看待人和社会以及周围事物.

②,压抑和畏惧心理

由于有些家长教育要求严而不当,动辄批评,打骂,惩罚;有些因学校教育方法的问题,(教师不讲究方式方法,个别的甚至讽刺,挖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使部分较差的学生产生了自卑感,产生了心理压抑和心理畏惧.他们性情抑郁,喜欢独处,上课干坐,下课一声不吭,甚至连上学也是因害怕教师和家长不得已而为之.

③,情绪时涨时落

中学生较重感情,充满热情和激情,容易感情冲动,而感情又极易波动,激动时兴高采烈,气馁时垂头丧气.这种“急风怒涛”式的两极状态,是一种失调的缺乏自控力的情绪表现.

④,放纵心理

由于家长有较高的地位,较多的钱财,较大的社交能力,认为学历,职业都无所谓,对孩子的今后总有办法安排,这就容易使他们滋长“放纵心理”.

⑤,依赖心理和意志脆弱

由于社会生活的日益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关怀备至,成了孩子各方面的保姆,缺乏自立能力以及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

⑥,自我中心倾向

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出现了一部分只知“受爱”而不知“授爱”的学生,他们只求别人关心自己,而当别人有困难时,却表现出冷漠.一切事情为自己考虑,以“我”为中心,心地自私.

这些心理问题是我们健康成长道路上的严重阻碍.我们怎样搬掉这些“绊脚石”呢 请去心理咨询吧,那里可以为们解忧排难,王 恬老师与你共同创造快乐.同学们也可以上我邮箱发信给我或写信给我,我会替你保密并及时给你回信.同时希望同学们都把“心理咨询室”也就是“快乐创造室”当我们的快乐之家,多提建议.例:讲座,小报…

同学们,“大浪淘沙”是社会演进和人生长河永恒不变的规律,“不相信眼泪”已成为许多人追求的励志口号.同学们要努力培养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这些都是一个人迎接未来社会必备的优良心理素质.具备了这些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心理健康的国旗下讲话稿 篇5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第一、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和世界观,既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立场坚定。我们刚刚进行完的期中考试,无论成绩如何,你是否有收获?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一次成绩,而在于对自己的超越。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更不要放弃,只要拥有正确的理想目标,不断调整心态,超越自我,就一定能够成功。

第二、满意的心境

满意的心境源于正确的认识,一个人要做到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在别人的评价中既不会被赞扬、鼓励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能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对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第三、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

第四、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

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中学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需要说明的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健康心理。

国旗下的讲话 心理健康 篇6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让青春挥洒正能量 让欢乐洋溢职教园》。为什么要关注、倡导正能量呢?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两只小猫汤姆和托比长大了,发现自己有影子,这让他们感到很抓狂。“影子真讨厌!我们一定要摆脱它”。然而好像并没有那么简单,无论白天、月夜,好像影子从未真正离去。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方法是,迎着阳光洒来的地方向前大步走,影子就被甩在身后;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同学们,影子对于小猫,就如同困扰已久的心理问题对于我们自己。面对成长中的烦恼,你准备采用汤姆的方法还是托比的方法呢?

正处于青春期的各位同学们,到了即将成年的年龄阶段,多多少少可能面临着一些困惑,或对自己身体某些部分的发展感到不适应、不满意,或觉得复杂的人际关系很难处理,或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感到难以控制,或不敢为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我想,如果我们像托比一样纠结、躲避,就会让人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心理发展也可能停滞不前。

此时,如果我们做出像小猫汤姆一样的选择,给自己注入正能量,鼓励自己去直面困难,困难可能就会变得微乎其微了,你也会发现自己将更有解决问题的力量。也就是说,如果青春期一定有些阵痛,与其花精力躲避或挣扎,不如找准方向、悦纳自我、大步向前。

令我欢欣鼓舞的是,我们身边绝大多数同学一直都在分享着自己的正能量。每天早晨的校门口,大家分享着朝气蓬勃;在作业本中分享着学会知识的微成功;在篮球比赛中分享着团结的力量;在微心愿卡片上分享着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果放慢脚步,仔细观察身边的每一人每一物,瞬间会觉得这洋溢校园的正能量,正感染者每一位老师和同学,让我们有动力去应对任何困难,朝着阳光大步向前!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为了让同学们更进一步感受正能量,让职教的校园成为青春阳光的归宿,我们精心准备了第十届心理活动周。今天起,全校的老师们将开始认领同学们的微心愿卡,让关爱洒满校园;明天,每位同学都将收到一张“感恩明信片”,这是我们从60多份“感恩正能量”明信片中精选的5张印制而成,希望大家能将这份最贴心的感恩之情,送去给帮助过你的人;周三,各班精心策划的心理主题班团活动将缤纷呈现;中午,来自各班的40位同学还将在半小时内挑战8000片多米诺骨牌,联手创造职教又一个本校吉尼斯记录;周四下午第八节课,青春阳光社的同学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心理剧展演;周五中午,22位同学将合力创作一副十米长墙绘,为职教校园再添一缕阳光。同时,各班也可以在学校ftp上下载优秀心理书刊、电影,并通过微信“镇海职教青春阳光”学习心理知识。

同学们,这么多精彩纷呈的心理活动,期待着大家关注、参与。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活动周内收获属于自己的欢乐,更希望大家都积极展现自己,把自己的正能量传播给别人,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让我们的未来更阳光!

关于高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篇7

一、高职教师心理健康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发展, 很多高职院校由中职学校升格而成。办学体制的改革, 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每一位高职教师带来了压力与挑战。压力若得不到正确化解, 就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其主要表现为:遭受挫折后, 丧失理智, 直接对使其受挫的目标发动攻击或迁怒于学生;受挫后, 采取与其职业、地位、年龄极不相称的简单粗暴或幼稚可笑的方式处理问题;固执己见, 听不进别人的建议;过分压抑内心的愤怒与不满, 无动于衷;患得患失, 畏缩不前, 乃至放弃原有的追求目标。

二、高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 社会角色压力。高职教师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播者, 又是科研成果的创造者;既是学生的领导者, 又是学校领导的管理对象;既是班级的管理者, 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与家长、领导、同行接触, 又要处理生活中的多种人际关系。具备高度的自我调控和角色转换能力才能扮演好多重角色, 这是导致高职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另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 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 其权威意识日渐失落, 这种失落感也会使高职教师产生心理压力。

(2) 工作压力。一方面, 高职教育在不断发展, 这要求高职教师不断学习, 持续“充电”。另一方面, 高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普遍主动性较弱, 积极性不高, 教师教学难度较大。另外, 人事制度改革、竞争上岗所造成的职业危机感, 考核评优、职务、职称晋升不顺利所导致的挫折感, 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和评估等, 都给教师带来种种有形和无形的精神压力。

(3) 教师自身心理压力。因职业特点, 教师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家长, 社交范围比较狭小, 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定势。另外, 忽略个性、能力等自身条件的限制, 自我认知偏差和期望值过高, 一旦期望值不能实现, 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此外, 能力素质如果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育改革, 也会产生压力。不良的人际关系和家庭问题也对教师压力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三、改进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建议与对策

(1) 尊师重教,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社会要进一步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对高职教师进行合理的评价, 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形成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2) 完善学校管理, 优化学校环境。首先, 各级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 深入教学第一线, 不断改进领导方式;要针对教职工的心理需求, 实实在在为他们排忧解难。其次, 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提高教师高职化水平。第三, 实行人性化管理。要致力于建设一个充满平等、团结、温暖气息的学校环境。第四, 应建立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的考评体系,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校文化。最后, 要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 不断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

(3) 加强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首先, 高职院校应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帮助教师认识和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提高教师积极主动的应对能力, 力争将压力控制在适度范围。其次, 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效能感, 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勇敢面对现实, 及时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 主动寻求缓解压力的措施。再次, 要指导教师客观分析自己, 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特长、角色目标等, 不断调整个人定位, 不强迫自己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最后, 高职教师应自觉学习心理卫生知识, 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摘要: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是心理负荷最重的社会群体之一。关注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 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育功能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高职教师,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董巍, 封冰, 宋晓霞.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成就动机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1) :66.

心理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国旗下讲话稿 篇8

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一、职业环境因素

教师是一种多应激的职业,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既承受着外在期望的压力,又面对内在的角色冲突,加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及职业的低创性,使教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从古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到当今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无不体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然而在当今多变的社会里,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无形中更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如果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顺利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很难同时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心理保健医生等的工作。教师一般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可是现实中的成就感不会像其他职业那么明显,这就会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等,长时间的心理压力导致身心的疲惫状态。

二、工作环境因素

这包括教学情境、学校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管理学生的困难已成为形成教师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尤其近几年,学生的问题行为日益严重,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处理学生的问题。此外,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偏颇。如以各种“率”作为检验教师工作成效的标准,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不科学,奖励与批评机制不健全,各种考核、评比增多等等,大大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如果学校的工作安排对教师个人的兴趣、能力、专长等考虑不够,造成大才小用、通才专用、专才杂用、用非所学、舍长就短及“无用武之地”等,都容易使教师产生挫折感。

三、个人因素

教师的个人期望值、能力、情绪的稳定、人格特征、认识水平等都会直接影响其心理的健康。比如个体的人格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行为方式,对自我个性认识不够、调节不当都会产生心理问题。另外,青年教师的恋爱、交友,中老年教师的夫妻关系不和谐、家庭重大生活事件或子女教育问题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四、文化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轨、高新科技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客观现实来看,学校竞争的激烈、下岗的威胁、家庭的不稳定、冲突和失败的体验日益增加等,都会给教师造成不堪重负的心理压力。从主观上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生活的期望值愈来愈高,攀比心理日益严重。一些教师缺乏抵挡社会不良风气诱惑的抵抗力,一味求利、求稳、求闲,不重视情感教学。由于不善于应用或不会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他们变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制造者,同时,自身的心理也受到很大伤害。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观

对学校教育而言,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对教师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有可能更好地通过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影响除了有意的教育途径外,尚有无意的影响这一途径。教师对学生漫不经心的一句话,有时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反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中的第一位的影响因素。因此,教师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规律和理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强化师德

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将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称之为教师的职业理想,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生往往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其著作的扉页上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师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三、期望适度

一位优秀的教师肯定认为:“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这种期望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就是教师的信念,教师的教育观念或信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他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即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他们的知觉、判断,而这些又影响他们的课堂行为,并最终导致不同的教育效果。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教育的成效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或信念,来自其自我效能感。

四、优化知识结构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教师的知识可视为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分为四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其一,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其二,文化知识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们更应强调“文理相融”,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爆炸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们的需要。

其三,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其四,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这是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可以具体分为: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关于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以上四方面的知识既能相互影响、制约,也可相互促进和提高。

五、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大方面:

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

二是对自己实际活动进行有意识地监察、评价和反馈;

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地自我控制。

对此,《中国教育报》记者曾采访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21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

林教授回答:“是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

问:“什么样的教师可称为优秀教师?”

答:“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

六、调整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可从六方面来衡量:一是教学行为的明确性;二是多样性,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积极性手段是否有效;三是任务取向,看课堂上所有活动是否围绕教学任务而进行;四是富有启发性,启而得法;五是参与性;六是及时评估教学效果,即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教师掌握学生心态,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一、加强自我教育

主要在于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提高、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及自我价值实现。心理学研究发现,尽管许多人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他们或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这两方面都会使人丧失适合自我发展与成功的机会。教师的心理健康只有在教师生活过程中,通过自己与学生、与家长、与教育管理者、与专家们的共同努力,才能维护与增进。具体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优良的意志品质及正确的教育观;要勇于克服困难,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有效的情感;采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积极防止脑力过度疲劳,加强脑的营养;学会进行心理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心态,培养广泛的兴趣,完善自己;还要注意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对挫折的耐受能力。教师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二、组织教师培训

补上心理素质这一课,需要教师自己重视,也需要学校领导、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心理素质培训。培训的内容一是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二是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三是教师心理训练。

所谓教师心理训练是指,用心理学的专门方法影响教师的心理状态,使其形成教师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教师心理训练包括:感知训练、表象训练、思维训练、情感训练、意志训练、注意训练、个性训练(敏感性训练、角色训练、抗挫折训练)等。教师的心理健康训练有身心逆转、良性心理环境、心理卫生调节、心理暗示、心理恢复等方式。

教师的心理培训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其中主要方法有三类:一是他人训练(心理学专家运用心理训练手段对教师进行训练)和自我训练(教师自己学会心理调节技术,在他人监护下,对自己的心理状态逐步达到控制自如的程度);二是有形训练(具体直观的手段)和无形训练(通过多种活动和交往训练);三是专门训练(脱产)和非专门训练(在职)。广大在职教师应在掌握技术的前提下,进行自我训练、无形训练和非专门性训练。

三、教育行政性支持

学校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肩负培养未来建设者的重任,而教师就是完成这种重任的实施者。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是学校全面工作的负责人,既要对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负责,也要对教师成长提高负责。因此,校长应是教师的教师,就教师的心理健康来说,校长就是健康员、监督员和调节员。

教育行政机构是教育政策、制度、法规的制定部门,是教育的直接传递者。因此,教育行政机构一定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遵循心理健康规律,为教师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条件。

四、专家指导

专家指导是指,个体在无能力解决自己心理问题时,求助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孰能无感呢?这种“情与感”在一定限度内个人是能把握的,然而一旦有些问题超过了个人能力限度,尤其是产生了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求助于专家的指导并进行有效地处理解决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这些问题上容易走人误区。由于教师的角色特征及职业特点,往往自视清高,无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讳疾忌医,这些做法是不正确的。在专家指导下,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及有关心理卫生保健活动应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形成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期望有余,而关心不足。把教师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视为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别人;视为园丁,桃李满天下。所有这些都表明教师的伟大与职业的崇高。然而,教师毕竟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产生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心理健康周国旗下讲话稿 篇9

大家好!

我是心脏启动心理学会会长李宇。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从心起步,健康成长》。

如果我问你“你健康吗?”你一定要说“我当然健康。看,我没事!”但是,“很好”只能说明你身体健康。事实上,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不仅身体健康,心理也健康。众所周知,一个心里有假丑的人,再强壮的体质,也不会因为心理不健康而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以我身边的一些同学为例。他们经常想着玩手机和电脑,很少去想自己该做什么。作为一名中学生,他不担心学习,总是过着悠闲的生活。他心中没有崇高的理想。我觉得他至少不是一个快乐的中学生。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是什么样的?

首先,我们要有正确的生活态度。

有正确生活态度的人,对身边的事情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有远大的理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自己的阶级也很敬业,很负责。

其次,心理健康的学生有一个满意的心态。

他们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长相,节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被别人的评论包围,不会被表扬和表扬冲昏头脑,不会被批评和指责所困扰。他们可以从别人的评论中学到有用的东西。他们既不傲慢也不自卑。他们总是信守诺言,友好地欢迎人们。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有客观全面的评价,所以总是很满足,很开心。

第三,心理健康的学生人际关系和谐。

他们能体谅父母的亲情,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尊重老师的恩情,所以永远是爱而不是恨。当我们的人际关系和谐时,我们的心情自然会是珍妮弗,我们的心理也会处于健康的状态。

最后,心理健康的学生,人格好,人格统一。

他们不追求怪异的发型、另类的服装和不寻常的举止。他们可以自信但不傲慢,热情但不轻浮,坚韧但不固执,礼貌但不虚伪,勇敢但不鲁莽,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同学们,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学会关注自己,不仅要关注自己的身体成长,还要关注自己的精神成长。只有内心健康,才能积极乐观的生活,才能真正的健康成长。记得在去年的运动会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作为班长,我站在队伍的最前面,面对着我们位置前面的评委,双腿开始发抖。但是因为心理课的帮助,我试着通过观察自己的呼吸来让自己平静下来,我在心里坚定的相信自己。终于,我做到了。我带领同学完成了比赛。即使当时很害怕,但我看到了紧张。我与紧张和谐相处,紧张成了我的朋友。它成了一种力量,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件事,让我知道心理学可以用在生活的很多地方,心理学就是生活。

为了保护我们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我们必须给它“多浇水”、“多施肥”、“多除草”。这样,我们的“小灵魂树”才能健康成长为“参天大树”。心脏开始是为了帮助学生关心他们心中的小树而创建的。位于智行大厦二楼,那里有一条温暖的心理走廊,尽头是“前程似锦,又一村”的心起点心理房。到了那里,你会觉得轻松愉快,走进心理室,感觉温暖如家,心理老师像朋友一样亲切。走下楼梯,我们可以看到广阔的天空,一张白色的沙发,柔软的枕头和安静的书架。这是我们心中的港湾。邀请你分享快乐,也可以分享困惑。让我们敞开心扉,创造美好生活,从内心出发,让心灵蓬勃成长。

国旗下的讲话--关注心理健康 篇10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关注心理健康,演绎美丽人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第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是人类第一财富,健康中有一半是心理健康。”换句话说,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身体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就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那么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是不是就等同于精神病呢,事实上,心理不健康是心理功能正常状态下存在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就像感冒一样普遍,有些心理素质好的人有了心理问题自己可以解决,就像身体素质好的人不会经常生病一样;而精神病就像是癌症晚期,是心理问题累积成的心理异常状态。只要我们很好的处理像感冒这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烦恼,后果就不会那么严重。

第二,为什么要重视心理健康?

这里,我用一个心理寓言故事加以说明:

一棵苹果树,终于到了结果的时候。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只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又只得到1个。它想到去年只获得10%,今年却得到20%!翻了一番,心里感到非常平衡。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有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这颗苹果树太过于关注一时的得失,影响了一生的成长与发展,这正是因为它没有一颗健康的心灵,没有正确处理好成长中的困惑。所以,只有当我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只有当我们学会正确地对待心理问题时,才会发现那些阻碍我们成长的力量是可以微弱到忽略不计的。千万不要像苹果树那样去处理心理问题,因为一颗健康的心灵告诉我们,这些都只是暂时的阴霾,等风雨过后,我们必定会看到美丽的彩虹。

第三,如何做到心理健康?

首先,面对问题,不能逃避。一切心理问题都源自对事实的错误认识,来自于那些令我们痛苦的事情。只有选择正确的方法主动去面对,才能防止变成更大的心理问题。

话说有这样两只小猫,为摆脱讨厌的影子用尽各种各样的方法,结果发现,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出现阳光,仍然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影子。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一只小猫选择永远闭着眼睛;另外一只小猫选择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他们在面对心理问题时都选择了逃避,从而变成了更大的问题,产生了令人费解的行为;如果它们选择主动地面向阳光,就永远不会看到阴影!

其次,要有积极的态度。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因为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更为乐观的态度:

虽然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微笑;

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

我们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做自己心灵的主宰,用健康心理乐观生活,书写多彩人生!

浅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篇11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认识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0—0245—02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善。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相对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新兴的事务,很多学校暂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样一个时期,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就尤为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深刻影响着其教育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影响着学生心理及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因而了解我国教师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开展,对于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较多把目光聚焦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模式、原则、途径等方面,但相关的实证研究还较鲜见,而不管是在理论探讨还是实证研究方面,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则较少关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有着最直接的正面接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总会形成一定的知觉与判断,这就使教师更易觉察学生的异常。此外了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开展,绝不是单靠心理学家、心理学教师或是心理咨询工作者所能完成的,而应该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形成共识,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客体,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总会形成独特的看法,他们的这种看法无形中影响着其在教学实践中能否对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否真正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教师的这种教育观念最终也会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因而教师自身是否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应当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的现状概述

1.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含义

综合国内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观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定义。教师的心理健康观首先是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又影响着教师工作的开展,在相互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教育观。因而要给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下完整的定义,要先明确观念和教育观念的含义。而人的认识总是有对错之分,因而观念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由于情绪上的原因,人们有时甚至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观念。教育观念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应该是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知觉、判断,形成一定的认识,并对自己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形成意识,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2.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实证研究概述

这些研究大多从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认识、心理健康标准判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等方面进行的。如,在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方面,对于学生的厌学问题,31.25%的教师视其为差生,15.62%的教师将其视为思想问题;对人际交往中的退缩行为有6.25%的教师认为不算什么,6.95%的教师认为是性格内向,但不认为有多严重;对学生的攻击性有34.37%的教师认为是道德品质差。在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上,教师判定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学习为主的在校行为,如,学习用功,乐于学习,遵守纪律,求知欲望强等;二是以品行为主的在校行为,如,乐于助人,不损人利己,与教师相处融洽等;三是以心理特征为主的个性行为,包括少有逆反心理,乐于交际,不固执己见等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问题上,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意义的认识、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认识、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的认识、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与德育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教师对学校心理咨询的认识。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不仅应该包括教师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认识,还应该包括教师对于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把握、教师对于自己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要有所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专业性、操作性强等特点,所以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能够进行,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考虑到的,也是今后研究所应该注意的。

二、形成积极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

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或存在比较消极的教育观。致使有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纯粹为了应付达标,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消极倾向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别化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和治疗上;第二,医学化倾向,即把学生视为心理有疾病的患者,用诊断病人的量表来测量诊断学生;第三,课程化倾向,即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机械的理解为开设一些具体的课程如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健康课程,或举办一些只是讲座;第四,德育化倾向,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是把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因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应因地制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此外,由于受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育观念的影响,还有部分教师依然没有形成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观,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事,与自己毫无关系,自己最重要的事就是教学。

因而要确定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应该做到:

首先,要提高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认识。这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促进等方面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而要让教师明确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全面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开展,开展的成功与否也影响着学生和自己身心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是基于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上,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体察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具有心理异常。此外,教师还应明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心理特点具有一定的差异,应该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学生潜能开发、人格发展的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其次,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几位心理辅导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学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结合日常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成功的愉悦,合作的愉快等,这样不仅学生的心理得到了健康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能得到提高。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都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常识。使广大教师明确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要求、途径及一般方法。提高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最后,培养正确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需以理论为指导,贯穿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之中;有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而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的效果又影响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的不断调整。因而要培养正确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教师应明确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工作中的职责而非一种教学以外的负担,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辅导和帮助。而学校除了加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也要注意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要通过各种渠道支持教师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

总之,正确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有助于提高教师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On th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VChao

(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Nanjing210046,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ers Concept overview of the status,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perception of teachers,Panduan,and affect the teaching Xing Wei,trying to explain on this basis a more effective mental health on education of teachers so that teachers form a positive manne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ncept

心理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国旗下讲话稿 篇12

我们应知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包括家长在内的其他人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 教师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而深远的。但是, 由于少数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在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就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所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

“教育者应先受教育”, 这是我们做好心育工作永恒不变的理念。因此, 要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面积地科学地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必须建设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对此, 我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1)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定期参加省、市、县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

(2) 建立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学习策略;掌握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

(3) 开展自我评价活动, 教师定期不定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自测, 并不断反思;

(4) 组织全员教师参加市、县举办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 使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和能力不断得到强化。

上一篇:施工劳务费承诺书下一篇:小学操场塑胶跑道人造草坪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