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框架式建设规划

2024-09-13

幼儿园框架式建设规划(共7篇)

幼儿园框架式建设规划 篇1

甲方(委托方):_________

乙方(服务方):_________

鉴于:公安部《关于加强旅馆业治安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有关旅馆业治安管理和公安部关于贯彻执行《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标准的通知》的要求;乙方拥有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及相应的硬件支持系统及服务;甲方对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采集及管理的需要。协议双方一致同意:

1.定义

1.1 旅业系统或系统指_________市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后台系统和前台系统。

1.2 后台系统指安装在市局中心系统内的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公安局后台部分,其设备组成详见附件。

1.3 前台系统指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旅店前台部分,其设备组成详见附件。

1.4 软件指_________(企业定义)。

1.5 软件技术资料包括但不限于:a.源程序清单;b.不少于2份载有源程序和目标程序的磁盘;c.系统说明书、技术报告(含功能、编制依据、计算方法、教学模型、框图等);d.用户手册、使用说明;e.测试报告。

1.6 系统联调指_________(企业定义)。

1.7 _________市指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省_________市。

1.8 市局指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省_________局。

1.9 市局中心系统指_________。

2.服务地点

2.1 _________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宾馆、饭店、旅馆和招待所等旅业单位。

2.2 _________市公安局的有关单位。

3.服务内容

3.1 建立旅业系统公安后台系统。

3.2 在_________市范围内的各旅馆业单位建立前台系统,并联入市局网络中心,实现住宿登记信息的定时、实时传输。

3.3 对旅店数据录入人员和参与系统运行管理的公安干警的技术培训。

3.4 对系统进行日常运行维护。

4.费用收取

4.1 前台系统费用

4.1.1 前台系统经费由各旅业单位自筹,甲方代乙方收取款项后统一存入乙方开设的专门帐户。

4.1.2 乙方的收费标准

4.1.2.1 考虑_________市的实际情况,为扩大系统的推广应用,每套全部费用最高限价_________元人民币。

4.1.2.2 每套总价为_________元人民币,包括:a.硬件设备费;b.系统软件费;c.安装调试费等。

4.1.2.3 每一旅业单位录入人员的操作培训费为最高每人不超过_________元人民币。

4.1.2.4 每一旅业单位应支付的维修服务费由乙方与旅业单位商定,但应不低于_________元人民币每月,该维修服务费由甲方代乙方按年一次性收取。

4.1.3 甲方代乙方收取的款项,应存入乙方下列专项帐户:_________。

4.2 后台费用

4.2.1 乙方自行支付市局中心系统设备的费用。

4.2.2 甲方下属各分局和派出所所需设备的费用由甲方支付。

5.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5.1 免费使用本协议第4.2.1条所及由乙方负责建设和投资之后台系统及设备。

5.2 监督乙方与旅业单位签署之合同及其履约情况。

5.3 提出系统需求。

5.4 提供本条下述乙方所需的有关资料:a.甲方现有技术力量和市局中心系统设备配置情况。b.甲方辖区内使用前台系统的数量、安装计划、步骤、安装时间、旅业单位的详细资料(包括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所辖派出所)。

5.5 代乙方收取前述第4.1.1条所及之前台系统经费及第4.1.2.4条所及之维修服务费,并存入乙方开设之专门帐户。

5.6 指派专人协助乙方开展工作,为乙方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5.7 组织干警进行系统应用的技术培训,协助乙方组织旅业单位录入操作人员培训。

5.8 组织系统联调的后台系统部分。

5.9 负责系统验收。

6.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6.1 按照甲方要求建设旅业系统。

6.2 提供已通过公安部检测的全套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前、后台软件。

6.3 保证附件2所列设备的质量符合旅业使用要求。

6.4 按照本协议第4.1.2各款所述之标准与各旅业单位签订《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合同》。

6.5 按照系统的建设进度要求,按时完成前台系统的安装、调试。

6.6 投入本协议第4.2.1所及之系统所需的设备资金。

6.7 先安装部分后台系统设备以保障系统的正常开通。

6.8 有权根据系统应用的发展,逐步添置后台系统设备,但不得影响系统的开通、使用。

6.9 完成后台系统软件的安装,并配合甲方进行系统联调。

6.10 组织并实施前台系统录入操作人员的操作培训。

6.11 提供售后服务。

6.12 按照本协议第4.1条及其它有关约定收取前台系统维护费及培训费。

6.13 组建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培训维护机构,并负责前后台系统的长期维护及后台系统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6.14 系统安装完毕并投入正常运行后,向甲方提供相关的软件技术资料。

7.系统的建设实施进度

7.1 _________,开始前后台系统的实施与建设,具体实施计划由双方另行协商规定。

8.软件技术标准

8.1 软件应按照公安部《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标准的通知》(公通字[1999]100号)文件要求,通过公安部指定检测机构的检测,其功能应符合公安部《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标准的通知》要求的功能。

9.验收标准和方式

9.1 在后台系统安装调试结束、前台系统安装10家、乙方跟踪运行10日后,甲方应派员对系统进行验收。

9.2 验收标准

按本产品的企业标准和软件功能清单验收。

9.3 验收方式

9.3.1 采取随机选点(一般选8-10个具有代表性的旅业单位)的方法,在甲方所在地验收。

9.3.2 对分期实施的地区,只对首批安装的系统进行验收。对首批验收合格后新增的用户,不再进行验收工作,即视为验收合格。

9.4 验收合格后7日内,甲方应签发验收合格证给乙方。如验收不合格,双方应委派代表共同检查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在规定时间内(该时间视具体情形由双方另行商定)由责任方自行解决。

10.售后服务

11.保密条款

11.1 协议双方保证,基于本协议从另一方获得标有秘密或专有标记的信息或在合作过程中从另一方获取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技术、商业或者管理等方面,应当对之保密。在本协议有效期内或本协议履行完毕之后,任何一方不得利用这些知识或信息,不得向他人披露。

11.2 对能以文件证明属下列信息的,不承担保密责任:a.从第三方合法得到的信息;b.在执行本协议时已公开的信息或在不违背本协议规定下公开的信息;c.受让方自行获取或开发的,且没有利用出让方的保密信息;d.经同意可以向第三方披露的信息。

11.3 双方同意,其所属员工和附属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

11.4 双方同意,在本协议终止后,自最后一次信息披露之日起五年以内,上述的保密义务依然有效。

11.5 双方应当视彼此之间的商业关系为机密,未经另一方书面同意,一方不得将这种商业关系披露给第三方。

11.6 法律、司法判决规定的必须披露的信息,不受本协议第11条的限制。

12.不可抗力

就不能或延迟履行本协议之下的义务(支付款项除外),各方对本协议约定的责任或作出的承诺因下列原因而免除:战争、内战、罢工、停工、禁运、联合抵制、军事或颠覆政权、革命、外地入侵、**、国民骚乱、暴徒的暴力或破坏等行为,且双方在此同意本协议中约定的日期或期限进行延长。

不可抗力亦包括超出要求以不可抗力免责一方之合理控制的事件。不可抗力的情形应当是不能预见的,或能预见但经合理的努力后仍不得避免。不可抗力必须是发生在协议签订之后,并阻碍了主张不可抗力一方履行本协议约定的义务。

13.期限或终止

13.1 本协议经双方签字后生效。其终止期限为旅业系统建设完毕之时。除第13.2条所做规定外,第10条定义的售后服务,第11条定义的保密责任,将在本协议终止后仍然有效。

13.2 基于重要的原因,任何一方均有权终止本协议。该重要原因为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的实质义务,且在考虑了各种特别情形及双方利益的情况下,其违约程度已使守约方不能指望违约方正常终止履行本协议。

13.3 终止本协议的通知应以挂号邮件送达。如果此通知及时邮寄,则推定为及时送达。

14.其他事项

14.1 对本协议的任何修改补充,附属协议及工作程序之改变,当由双方以书面形式共同制定。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4.2 如果本协议之任何条款的一部分为无效或失去效力或不得履行,则其从本协议中排除。本协议继续有效并在法律的最大范围内得以执行。

14.3 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本协议下的权利及义务整体或部分让与给第三人。

14.4 本协议并不形成双方之间的合伙、代理或合资关系。

14.5 对他方违约或其过错责任追究权利的放弃并不能被认作是放弃对其后续违约行为责任追究权利的放弃,一方延迟行使权利亦不得被视为放弃其权利。

14.6 本协议包括下列的附件构成双方之间的整体协议,并取代所有以前口头或书面的协议以及以前有关本项目的所有备案通讯资料。

14.7 本协议中的条款标题及目录,只为引用上的方便,并不影响条款的解释或组成。

14.8 本协议由以下《附件》补充,后者是本协议的组成部分_________。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幼儿园框架式建设规划 篇2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主题式课程体系;实践;建构

一、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意义和存在问题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段的孩子进行的保育和教育,其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其最根本的目的即为培养儿童对音乐的美感体会,所以综合来说,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大致上有两大重要意义:一是在音乐的教育与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独特的教化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质内涵,进而推进社会优良道德风气的形成;二是借用幼儿先天纯净、美好的心灵实感,在其启蒙阶段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与学习,从而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有音乐修养的人才,

为高素质的艺术公民打基础。

就目前情况来说,幼儿园音乐教师整体素质并非较高,因此存在一些教师音乐教学能力良莠不齐、教学方法略微失当、教学模式过于老套和教学理念固化传统等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幼儿的音乐学习,同时,幼儿自身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音乐体验水平较低,所以在学习时也呈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因而造成幼儿音乐教育难有成效,反而易出现某些反面问题,造成幼儿音乐教育难以正常开展。

二、关于幼儿园音乐主题式课程建设的设想

1.幼儿园音乐主题式活动的概念及实践依据

简单来说,幼儿园音乐主题式活动即指,以某一阶段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成长特点为基础,确定某一教学主题及教育重点内容,再围绕主题或结合主题内容去迎合幼儿学习兴趣,选择与教学主题关系紧密的教材,从而组织音乐活动和音乐教学的过程即可以称为幼儿园音乐主题式课程。比如幼儿音乐常提出的“春天”“色彩”等即为常见的主题样式,接着将主题作为活动的实践依据,为幼儿园音乐主题式课程建设做准备。

2.幼儿园音乐主题式课程所要达成的目标

关于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所要达成的目标,可以从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两方面进行制订,从而达到音乐活动课程的最终目标。

一般来说,短期目标所限定的时间较短,可以具体到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季,甚至每一学期的音乐课程,企图将音乐主题式所达成的目标分置到每一节课堂内容中,将分解的目标重新组合为最终目标,达到最后的课程目的。长期目标通俗来说,就是其所拉的战线较长,不急于一时一地的短期目标达成,而是所进行的音乐教育活动均是累积,在最后时刻直接涌发最终的目标愿

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厚积薄发”。

3.幼儿园音乐主题式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流程及遵循原则

幼儿园音乐主题式课程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和主题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必须贯穿整个课程,并且还要考虑到音乐知识的衔接性和音乐内容层次的逐步提高的内容,所以在幼儿园教学的三年时间里,老师可以合理安排每一学年的课程,充分考虑到时间跨度、知识衔接和幼儿成长特点等因素,从而划分板块进行教学,多选择一些自然、生活、情感方面的音乐主题,让幼儿在音乐学习中达到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和发展,

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对音乐的喜爱。

结合一般的教学课程流程来说,幼儿园音乐主题式课程也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大重要板块,但所分管的内容有所不一样。其一,课前板块,分为老师课前准备和学生课前准备,老师需要提前设定主题、制订课程目标和创设教学资源与环境三部分,

学生则需要提前预习学习内容,准备学习中所用的道具等物件。

其二,课中板块,需要老师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服务好每一环节,包括课时设计、组织形式、课前导学、课上讲授和课堂互动等环节,最后结束课堂教学。其三,课后板块,则需要老师进行课堂总结和课堂评价,包括对教学主题、教学流程和教学成果等内容的评价,便于得出最真实、准确地课堂评价成效。

三、关于幼儿园音乐主题式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笔者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一书,选择其中《敲门》一节课程内容,进行实践研究,研究整体结果如下:

1.设计思路

爸爸妈妈是孩子们最亲密的人,所以他们的声音、动作等都是孩子们熟悉的。本活动通过听门铃声猜谁来了,听录音猜是谁说话等生活中的细节来感受爸爸妈妈的关爱之情。通过表演的表现方式,大胆表现我能为父母做的小事、喜欢和父母一起做的事等,表达我对家人的爱,初步了解小主人的待客之礼。

2.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大胆表达爱爸爸、妈妈等的情感。

(2)关注生活细节中渗融的惦念、关爱之情。感受体验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

3.准备

操作图、装扮物、门铃、录音。

4.过程

(1)妈妈来敲门

①宝宝一人呆在家,很想谁来敲门?

②门铃响了,会是谁来了?

③妈妈回来你会说什么?怎么做?(个别表演)

④学说完整句。

(2)爸爸来敲门

①我和妈妈在一起,总想谁来敲门?

②爸爸回来你会说什么?怎么做?你希望爸爸回来做什么?

③完整欣赏儿歌

(3)还有谁来敲门

①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还希望谁来敲门?

②有客人来你家,你会怎么接待客人?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幼儿园音乐主题式的课程体系构建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对于幼儿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希望以上个人见解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个性化导学构式框架和程式 篇3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与实践,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针对我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重点,初步形成了“激发兴趣、读、画、标、思四字预习法”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进行实施的:

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每节课都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对学生少批评多表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主学习语文是快乐的。

二、教给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四字预习法

四字预习法即“读、画、标、思”:读即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和课文,尽量不读破句子;画即画出生字和新词,看看字形,想想意思;标即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思即思考课文后有关内容,主要指思考题。在交流时谈谈自己的预习所获,让小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创建并给予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平台

小学生自主性学习需要平台和空间,教师就要想法设法为小学生创建自主性学习和展交的平台,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性学习、交流展示,努力营造自主、开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四、诱导并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在课堂上基本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

1、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

2、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3、培养坚持阅读、积累、勤于动笔的习惯;

4、培养合作交流学习的习惯。

框架式教学的特征及实施策略分析 篇4

[关键词] 框架式教学;初中数学;基本特征;实施策略

所谓“框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简而繁地完成一个主题框架的学习之后,自然过渡到学习下一个主题框架,前后主题之间的衔接或是立足于原主题的某一侧面建构新的框架,或是在更大主题体系下的相关框架,抑或是由原主题发展衍生的新框架,整体上让学生的学习表现为循环上升的过程.

框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1. 整体性

框架式教学最为根本的特征是基础性,无论是框架的搭建,还是目标的设定,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以整体性为设计原则. “框架”是从问题情境与广泛知识中提炼而来的基本结构,反映着知识的体系性;教学过程则是由框架循环推进的建构活动;教学结果体现为学生知识结构的整体性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些都是整体性特征的体现. 整体性最为深刻的表现是教学系统论的层次性、开放性和非线性,这些特点赋予了框架式教学灵活、有效、变通且更具创造性的特质.

2. 反思性

框架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反思,杜威指出,反思是针对某问题展开的反复而严肃的持续深思. 框架式教学的反思性体现在其“多反复”的原则上. 所谓“多反复”就是指在相同的主题框架内进行多次学习,这可以是对相同内容进行单一重复,以便增强知识与技能的熟练程度;也可以是以多样化的方式对相同内容进行重复,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理解知识的普遍性,训练思维的多样化. 一般来讲,“多反复”的前一种理解应该包含在第二种理解之中,因此框架教学的“多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该侧重于反思.

3. 高速度

无论是对基本框架进行掌握,还是学习者的思维过程,亦或是一般化的教学流程,框架式教学都强调进展的高速度. 高速度教學并非是仓促地进行灌输或不断反复,更不是忽视学生的理解水平快速推进教学进程. 框架式教学理论中的高速度,是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点燃,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极其活跃,记忆极其迅速;同时教学过程和内容不断以新的视角进行切换,新的知识和方法交替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有效避免单调重复.

4. 生成性

新课程强调生成性的课堂,框架式教学的生成性既可以理解为其自身的生成效力,也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生成力. 框架教学的框架是一组能够生成丰富知识的命题,是一种带有适应性的命题体系,因此生成效力是评价框架优秀程度的基本标准. 优秀的框架应该在这一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 此外,框架为教学的生成提供了基本构架,也为教学预留了生成的空间.

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框架式教学的策略

1. 细致地解构教材

教学设计是一堂课高效推进的基础所在,那么初中数学课堂如何进行设计呢?传统的理念是选择一些例题,让学生反复训练、熟能生巧即可. 这一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正确的教学设计应该是立足于学情分析,并充分解构教材进而实现设计,而解构教材的过程就是在细致研读的过程中探求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这一工作是常态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也正是框架式教学实施的第一步骤. 解构教材的任务包括剖析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涉及哪些数学知识,教材中知识结构的设计目的,体现出怎样的数学思想.

例如,苏科版“勾股定理”一节,其教材的内容主要由两方面组成:①勾股定理的认识;②运用勾股定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这两部分内容被分成四个模块有序展开:教材以一张邮票的图样设计(如图1)进行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随后教材安排了探究活动与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教材又提供简单的问题,安排学生对定理进行使用,进而推进知识的内化. 这节课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转换法

“勾股定理”的导入环节从邮票设计取材,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观察并思考,将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转换为正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渗透着转换法的思想. 此外,在比较正方形面积关系时,学生又能发现其中的“割补技巧”,将大小数量没有直接关系的正方形转换为若干个小正方形进行对比,这是一种化整为零的转换思想.

(2)数形结合

探究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将围绕这一探究重点进行交流和讨论,最终得出勾股定理的相关认识.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先由图形出发,再由数到形,最后由图形联系到数量关系,整个过程需要学生细致观察、大胆联想、踊跃交流,进而深刻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方程思想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即知识的运用环节,教材提供一个直角三角形,要求学生已知两条边求解第三边,这一问题的解决就是要求学生从勾股定理出发,结合已知条件构建方程进行求解. 在知识运用环节,学生应该能够从生活出发,在原始数学问题中提炼出直角三角形的模型,进而运用有关规律解决问题.

2. 注重学生对“完整性”学习以及“反复性”思维的体验

正如前文所述,整体性是框架教学的特点,这一特点就初中数学而言有着两方面含义:一是数学知识建构过程的完整性,教师切忌在学生没有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时就仓促进行习题练习;二是数学知识的完整性,这里指的是涵盖数学语言、符号语言以及图像表征在内的系统化认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深刻反思中体会知识的完整性.

例如“负数”一课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包括以下环节:

环节一,实例列举,为学生提供“低于零度的温度表示”“地下室的楼层标记”等;

环节二,学生从实例中提炼负数的含义;

环节三,教师提供实际问题,比如“收支”“亏损”等,让学生回归现实,认识负数的存在.

点评:上述教学过程将教学重心放在“理解负数意义”这一知识点上,学生显然会获得一定的认知,但笔者却认为上述过程只是完成知识的传递,学生的体验过程有所缺失.

依据框架教学的有关理念,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经历下面一些思考,由此促成学生对认知过程形成更为完整的体验.

思考一: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上述问题的背景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自主整理,课堂上再组织讨论.

问题一:在引入“负数”前,人们遇到了哪些困惑?

问题二:引入负数时,人们有着怎样的思考?

问题三:请你列举生活中负数的存在.

三个问题让学生从历史回归现实,经历了负数的产生过程,同时让他们明确数学概念的得出是源于认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生活的需要.

思考二:如何有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仅有正数就无法表述问题,进而形成产生负数的需求?

如果前一项思考可以认为是古人的情感,那么思考二则是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

思考三:应该提供怎样的问题和实例,才能有效启发学生顺其自然地形成“负数”的概念?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组织引例,进而寻找学生思维上的生长点,有效发展本课的核心概念.

思考四:怎样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负数的语言来讨论和交流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数学教学要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思考二到思考四都是有关引例的选择问题,即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例如,阅卷中扣分和加分就非常贴近学生的经验,结合这样的例子,学生自然会形成思维,即“考卷上如何来表示扣分?”由此,“负数”的呈现就非常自然,但是学生思维不会因此而束缚,他们会进一步思考:“生活中还存在负数吗?”“什么是负数?”“我们为什么需要负数?”……

结语

优秀的框架建构和学生的认知体系并不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发现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协作来完成. 框架式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和经验,同时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启发下,由学生切实体验建构的过程,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幼儿园框架式建设规划 篇5

摘要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是以最短的流程、最快的速度、最少的费用传输高质量的信息。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平台应由共用信息平台、基础信息平台和作业信息平台构成。为了实现物流园区的高效运营,应采用合适的共用信息平台建设方式,在规划建设时注意与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实现不同程度的有机对接、与园区各物流信息系统有机结合、长远目标的先进性与阶段性目标的实用性有机结合。

关键词物流园区;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物流园区是多个物流实体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物流服务与管理设施的集结点。从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看,物流园区实物空间的占位作用在逐步退化,而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作用在逐步强化,现代物流逐渐趋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以网络为平台、供应链为主体、电子商务为手段,构筑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正在成为物流园区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的目标定位

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以最短的流程、最快的速度、最少的费用传输高质量的信息。其目标定位:一是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及协作:二是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并优化供应链;三是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在线交易,实现电子商务。其具体目标为:(1)建立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数据交换提供基础设施;(2)引导相关物流企业的信息建设,接人共用信息平台系统;(3)完善行业管理部门相关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提供行业管理的信息支撑手段,提高行业管理水平;(4)提高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效率,使这些作业环节更省力、更合理;(5)使用户订货适时、准确,尽可能不使用户所需的订货断档;(6)保证订货、出货、配送信息畅通无阻;(7)使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二、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平台框架体系构建

物流信息系统平台规划的关键是构建信息平台的体系框架,并对其进行技术分解,确定各系统之间的衔接要求,明确信息组织方案等。根据信息属性和可实现的技术方法,物流信息平台由共用信息平台、基础信息平台和作业信息平台3部分组成,其中共用信息平台是中心。从服务性质上来看,共用信息平台是广义的,基础信息平台是局部的(园区内物流企业),作业信息平台是针对某一具体物流企业的;共用信息平台服务于基础信息平台和作业信息平台,而基础信息平台和作业信息平台的企业相关数据信息又服务于共用信息平台,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共用信息平台

物流共用信息平台以其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等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力支撑,其作用是:保证货物运送的准时性;货物与车辆跟踪,提高交货的可靠性;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性;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企业直接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利用其庞大的资料库以及开放性的商务功能,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交流、发布、业务交易、决策支持等的信息化管理,是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共用信息平台由各基础功能系统组成,通过基础功能系统实现与交通、运输等管理部门信息分系统,与港口、铁路、机场及其他物流园区等物流枢纽信息系统,与银行、保险等服务机构信息系统,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构成共用信息平台系统。共用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基础功能系统为参与者各方提供一种信息沟通的技术手段,建立一套完整的共用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系统,支持物流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对共用信息平台的需求,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应层次上的信息等。物流共用信息平台是一个面向物流行业、各个企业的综合性特大物流电子商务社区,它提出面向企业和用户服务的虚拟电子交易市场和管理咨询的经营理念,以各行业的供应链交易和咨询管理为中心,涵盖各行业的制造、商贸、服务成员,既为企业提供行业信息、交易平台,又为各会员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信息,实现在线交易等。

2.基础信息平台

通过园内物流企业的接入和园区获取的物流需求信息的抽取,构成物流基础信息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为园内物流企业的接人提供技术支持,向相应数据库抽取服务于物流企业的相关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并提供信息共享功能;抽取园内物流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为政府的物流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物流基础信息平台是对园内物流企业进行行业管理和信息服‘务的平台,通过物流企业的接入,实现园内物流企业的统一管理和服务物流园区(或相应机构):搜集、处理、储存信息,再通过基础信息平台向园内物流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园内物流企业通过基础信息平台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3.作业信息平台

物流作业信息平台主要是向园内物流企业提供一个完整的生产作业平台,以满足物流企业完成生产过程的各项功能需求。设置物流作业信息平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自建信息网络系统的物流企业的需求,以减少重复建设,提高中心信息网络系统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具体被租用的物流作业信息平台以虚拟网的形式寄存于物流园区中心信息网络系统,共享中心信息网络系统资源。企业租用作业信息平台时,不承担“共享协议”之外的任何责任和义务,与有独立信息网络系统的企业具有同等的待遇,企业的生产经营、日常管理及相应数据信息的保存,以完全独立的形式存在于物流园区的中心信息网络系统。作业信息平台由多个分系统组成,其主要的分系统有: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货贷管理信息系统,条形码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射频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结算管理信息系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三、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平台规划建设对策

1.共用信息平台建设方式

共用信息平台建设方式有两种:一是政府投资、企业化运作,这种方式是政府建设物流园区共用信息平台,通过租赁等方式转让经营权给商业企业,共用信息平台由商业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进行商业化运作;二是企业投资、企业化运作,这种方式下共用信息平台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并按照一定的协议由企业来管理和经营。

2.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建设应注意3个“有机结合”

第一,与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实现不同程度的有机对接。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用户包括当地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物流

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企业、客户企业和一般的公众用户,从时间上又可分为永久性客户、长期固定性客户、短期流动性客户和一次性客户。由于不同用户对物流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对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也不一致。由于物流园区用户存在着层次多、范围广、需求各异、变化快等特点,物流园区信息平台不仅通过共用信息平台为各相关部门提供基本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场所,也为不同用户提供了不同的接入方式和接人权限。如对长期固定客户企业,可以直接将该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或Intranet或Extranet与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将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直接作为该客户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的向外延伸;而对仅有一次性需求的用户来说,则只需向其提供最基本的需求信息发布、公共信息查询等公共功能即可。

第二,与物流园区内的各种物流信息系统有机结合。由于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除了涉及各个物流企业间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外,更涉及多个物流枢纽、物流环节、物流企业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和部门。在物流过程中,信息的流动是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进行的,物流系统必须实现跨地区的信息实时传输、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分布处理和集中处理的结合、多个异地局域网连接等功能。Internet和Web365JT技术的出现为物流平台提供了基于Internet的Browse/Server系统结构模式。

在物流信息系统规划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处理好物流信息平台与其他现有信息平台之间的交互和标准统一,对已在实际应用的各种单一功能的物流软件系统提出有机整合的具体方案;另一方面,必须为物流园区企业用户提供一个规范化的、可递进开发的框架和标准。为增强系统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高度符合高聚合、低耦合的模块设计原理,使各功能模块具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不同的物流企业可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选择、搭配、扩充各模块,再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深度开发和功能整合,并实现多种模块叠加式升级能力。

第三,长远目标先进性与阶段目标实用性实现有机结合。区域性物流园区的建设关系到一个地区今后几十年物流业的发展,以及整体经济发展的后劲与速度,所以物流园区规划的长远目标应有一定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超前,二是技术适当超前。思想与管理模式的超前是发展的根本,技术的适当超前是发展的保证。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新技术层出不穷,如果不适当超前,很可能建好以后就落后了,而且会使后来介入的企业遇到很大的技术障碍,也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升级。目前物流企业应用GIS和GPS技术还不多,但引进该技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是几年后企业发展的趋势,所以在规划期间就要考虑到这种明显的后期需求。

会计学专业课程群建设框架研究 篇6

关键词:课程群;课程群建设;主要对策

课程建设作为学校重要基础建设之一,近年来一直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并且其建设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大,从侧重数量的扩大到侧重质量的提高,从单门课程向多门课程转移,由此引发了课程群的建设。课程群是为改变目前教育领域学科门类过多、过细的现状而提出的课程改革措施,以培养学生为主线,以课程的逻辑关系为纽带,对性质相同或是相近的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建设,让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从而培养出会计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课程群建设框架的构建思路

国家“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推动了学校课程的全面优化整合,而高校自身对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是使课程群的框架有了初步发展,有了自己发展的基本思路。

1.财务会计课程群的整合。财务会计的核心课程是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基础会计学是讲基本会计准则所研究的内容,它主要包括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计量属性、会计凭证、复式记账等内容,既关注会计信息的生成,又侧重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会计信息能力。中级财务会计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六大会计要素为依托、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而展开教学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让学生在理解会计信息系统性的基础上,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有关于会计事项进行熟练核算,这对今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是与现有理论和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新会计业务相联系的,既有我国的实际会计业务,也有国外的新会计理论,对研究我国各类企业的特殊经济业务有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综上,课程群体现了知识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在内容的逻辑上也形成了以基础会计理论为指导、以中级财会为依托、以高级财会为目标的相互依托的关系。

2.管理会计课程群的整合。管理会计课程群的内容交叉较多,是管理和会计有机结合的课程。其中,财务管理课程是围绕财务目标,以财务决策为核心,阐述资金的筹集、运用及回收,其目的是为了优化财务状况和提高财务成果。财务分析课程是从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视角来讲授企业过去、评析企业现状以及预测企业的未来,对企业的业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成本会计课程是以产品的成本核算为主线,介绍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成本核算的方法以及成本报表的编制。管理会计课程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本量利为核心,根据提供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提供的数据,规划和控制经营活动。综上,财务管理是财务分析的内容,成本会计为管理会计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为其展开其他业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涉税会计课程群的整合。涉税会计课程群主要包括经济法、税法和纳税筹划。其中经济法主要是介绍经济法的一般原理,包含公司制度、合同制度、税收等知识,意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经济法律的知识,并能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相关经济法律问题。税法主要是介绍税法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税收的征收方法及相对应的计算方法,为以后从事税务或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纳税筹划主要是指纳税筹划的方法及有效模式,要求学生可以依据法律自行筹划。综上,经济法是税法和纳税筹划的基础,纳税筹划是经济法和税法的集中体现。

二、会计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关于课程群建设还处于不断完善期间,所以会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社会对会计人才职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又进入扩招及大众化的情况下。因此,我们针对课程群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有效措施。

1.针对会计课程之间的交叉性,应合理安排会计专业课程先后顺序。正如上文基本思路所说,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是所有课程的基础,所以要将这两门课安排在大一,使它们成为学生日后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平台。而基础会计学由于涉及较多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为了让它们分开来讲述,我们就将其提前安排。而为兼顾基础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的衔接,又必须将经济法、税法等相关法律的课程一齐提前与它们并上,以体现课程内容的逻辑性。

2.针对实践教学能力薄弱的问题,完善会计教学体系。首先,应强化校内的实验环节,包括建立设计性强的实验以及模拟实验或手工模拟实验,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其次,要加强学生与实务界的联系。在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接受学生实习的情况下,学校的教师和校方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采取诸多措施来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业比赛。

参考文献:

[1]程玉民,王维鸿.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2,12(3):58-67.

[2]龙春阳.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1,36(3):12-15.

[3]李亚云.论会计专业主要课程的内容衔接问题[J].考试周刊,

幼儿园框架式建设规划 篇7

关键词:集团文化框架;基层单位文化建设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关系到企业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做好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集团化运作的情况下,由于历史、地域、发展历程的差异,集团内部各基层单位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员工的风俗习惯,文化观念也不尽相同,因此,建设基层单位文化在助推集团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单位文化的概念

基层单位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集团文化下的次属文化。如果说集团文化是指通过经营实践所形成并为集团及各基层单位所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那么基层单位文化就是指集团内各基层单位根据本单位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集团文化是建立在各基层单位个性文化基础上的共性文化,它统率、规定和指导着基层单位文化的建设。基层单位文化是集团文化的有效体现、延伸和细化。基层单位文化建设,是集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每个企业的文化内涵则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这就构成了各基层单位独具特色的文化个性。

如果基层单位完全按照集团文化建设要求,一味简单机械的生搬硬套,忽略地域特点、专业特色,将会造成员工被动、生硬的接受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基层的落地生根也只是摆形式、走过场。相反,如果在传承集团文化理念的同时,结合地域特色,创造特色文化,不但丰富了集团企业文化内涵,而且为集团的企业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之能够更加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基层单位文化建设,从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完整性看,必须不断强化。

二、集团文化与基层单位文化的关系

要开展与加强基层单位文化建设,必须对集团与各基层单位、集团文化与基层单位文化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

(一)集团与基层单位的关系

无论是市场成长模式还是行政组合模式组建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都应该是整个企业集团的核心,犹如舰队的旗舰,引领这支舰队的航向和目标;基层单位都应该是整个企业集团的一支,犹如舰队的单舰,必须服从旗舰的引领、服务舰队的航行;集团公司会根据各个基层单位与其重要性、关联度等因素,从资本控制型、战略控制型、人事控制型、文化导向型等主要集团管理模式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模式对其进行管控,力求将各个基层单位与集团公司打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集团文化与基层单位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应当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集团文化和基层单位文化应当是这个企业文化有机系统整体的两个方面。集团文化和基层单位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集团文化是共性和主文化,具有统一性、规定性、导向性和包容性,决定着基层单位文化的方向和目标;基层单位是整个企业集团的一支,基层单位文化必须服从、服务于集团文化,是个性和亚文化,具有独特性、适应性、服从性、多样性,必须反映集团公司的文化特征,统一于集团公司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视觉识别系统之内,不能与之

冲突。

同时,集团文化要包容互补基层单位文化,鼓励基层单位文化在坚持集团文化的共性的基础上,主动结合实际,突出各自特点,开展工作创新,建设具有各自特色、富有个性的基层单位文化,从而实现集团文化与基层单位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集团文化体系如果是树干,那么各基层单位文化就是这棵大树上的枝叶,只有枝繁叶茂,这棵大树才能茁壮成长。

三、基层单位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无论基层单位与集团公司的管理模式是哪一种,基层单位文化建设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工程,必须通过文化载体,对基层单位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及物质层面进行统一、规范、协同地管控与建设。

(一)坚决抓好共性建设

企业集团文化建设中,集团公司的核心理念、行为风格和企业标识这三个方面必须在各基层单位得到切实贯彻和落实,即通过核心理念、行为规范和企业标识的“三统一”,来体现集团文化的共性。这一点是各类基层单位较容易做到的,也是必须做

到的。

1.核心理念的统一。集团的核心理念包含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等,是集团的文化内核,这些理念解决了集团的存在意义、发展方向、价值取向和思想境界,是集团生存、发展的战略理念和行动纲领,是集团内各个基层单位都必须信奉和坚持的。核心理念的统一是集团文化共性和统一性的最核心和最终体现。

2.行为风格的统一。行为风格是指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和礼仪准则,是企业员工的职业标准和行为指南。不同的企业行为风格差异很大(有的强调稳健慎重,有的强调迅速果断;有的强调个性张扬,有的强调内敛含蓄),但都是在核心理念的指引下产生和形成的。集团公司对核心理念的统一必然带来行为风格的统一和协调一致。行为风格的统一是集团文化共性和统一性的最直接表现。

3.企业标识的统一。企业标识是企业对外形象的统一展示和反映,主要包括集团标、集团旗、广告、办公用品的统一格式、正确使用等内容。企业标识是文化的最外层表现,不同的颜色、图形、制式都是映衬和揭示着员工的内心思想和行为风格。所以,文化的统一还必须表现在企业标识的统一。企业标识的统一是集团文化共性的最外显表现。

(二)审慎抓好个性建设

历史渊源、地域分布、组织背景是形成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是会在某个企业的文化上刻下深深的烙印,显现在员工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行为风格、工作习惯上。对基层单位文化的历史个性、地域个性和背景个性进行抹杀和遏制是不明智和不现实的,应该允许这些个性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各基层文化在接受集团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要审慎地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好基层单位文化的个性建设。

1.要准确定位。基层单位文化必须对自己的文化个性进行准确定位:必须坚持集团文化的共性,必须符合集团整体的经营战略要求,必须兼顾历史、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必须慎重考虑自身历史渊源、地域分布、组织背景的特性差别,必须是核心部分一致下的文化外延拓展。

2.要有所不为。基层单位文化在准确定位、系统研究还不足时,进行文化个性建设要勇于“三”不为:不妄为——另起炉灶,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不乱为——违反集团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致血脉掐断;不盲为——断章取义、不知深浅的打造所谓的文化工程。

3.要有所为。基层文化要善于坚持共性,找准切入点,大胆的就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挖掘、并提炼成亮点,真正地有所为:善于小处着手,从日常工作的好习惯等以小而见大的方面挖掘;善于细处着眼,从普通理念的完善、细化方面考虑;善于缺处进入,从集团文化还没有涉及到、而基层单位又迫切需要的方面提炼;善于实用为先,立足实际、讲究实效,从实际执行、实际操作的工作需要中去开拓。

4.要认真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对企业及员工影响深远。要端正态度、全员参与、认真操作、科学求证。如在理念设计上要体现“三好”——“好识、好记、好用”;在特色挖掘上要突出“三性”——“原创性、自有性、独特性”;在传播应用上要实现“三化”——“具体化、操作化、实用化”等等,真正使基层单位文化突显出独具个性的文化魅力和底蕴,不断地丰富集团文化的内涵。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作用之大,所带来的效益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基层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不断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建设的飞速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志军.母子公司管理控制研究.

[2]李青.推进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

上一篇:六年级英语上总复习下一篇:与奶奶告别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