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之我见

2024-11-07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之我见(共11篇)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1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之我见

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

曹友军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追求,更是一套教学策略和方法。如何充分预设课堂教学准备,多元整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情境课堂,进而促使考试与教改和谐统一,是历史课教学的方向所在。这种探索和实践,不仅实际提升了历史教学的课堂质量,更促成了学生个体的素质养成。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最关注的问题。学生是课堂教学之本,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而教师的教学风格无疑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大亮点。贯穿历史教学的学生学习兴趣、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多媒体以及网络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都将一一展现。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风格 新课程主张有效教学,余文森教授曾说过:“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如果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应是当之无愧的有效教学。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有效教学是对这种劳动的实效性要求。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创设有效的教学设计、运用生动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思维能力。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现仅就历史有效教学谈一下我的看法。

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严谨构建。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讲述深入浅出,学生学习卓有实效,一节历史课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那么,怎样设计好一节课呢?

设计之初,要先考虑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对于学生:首先,要先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阅读文本,因为文本是学生获取知识之源。再次,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尝试分析错误及时做学习总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时,应注意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质疑,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能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项知识真正发生兴趣时,他将会千方百计调动自己的潜在智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了,才会会学、学好历史。“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出发点。所以,在情境教学中,要重视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问题是历史情境创设的核心概念,必须蕴含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意义建构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易激发学生思考兴趣,促使学生真正读进书中去。当学生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并引发学生意识中的认知矛盾激化时,思维的火花就此产生了。同时,教师提问必须处理好真假问题。学生不需思索张嘴即答的是假问题,真问题是有效提问,需要学生不止于翻翻书,还要颇费周折,仔细思索方可答出。从这个意义上说,情境教学必须蕴含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意义建构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好的一节历史课,不仅学生受益,而且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愉悦。当历史课成为师生的一种期盼,我想,上课于我们已经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

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深入骨髓。课程专家赵亚夫先生说,以往凡是把历史讲得不深不透的教师,都是因为学科功底不好的缘故。试想

如果课堂教学的引领者不熟悉教学内容,又如何能上出高水平的课呢?教师使用教材,必须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适当地拓宽,像教材有关内容的顺延、史料的补充、理论的深化等等。但教师心中必须明确课堂几十分钟需要精挑细选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学生有效的学的教学效果。历史课要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强大内驱力。事实上,比起其他学科而言,历史学科具备着许多点燃学生求知火焰的优势。没有生命的历史课堂是呆板的,死气沉沉的。故设计问题要尽可能新颖、灵活,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激趣课堂,为教学的展开铺垫良好的基础,让教学进入最佳的状态,当代知名学者许纪霖说:“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

对于教学方法:对不同年级的历史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大环境对学科考试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方法的选择要注意考虑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电子白板教学就可以通过选择各种教学方法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并能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占据绝对优势,它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改变了“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走向视听相结合的现代化的高效率的历史课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了最佳的历史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了解的是过去的、已经不复存在的历史场景,历史不能重演,也不能在实验室中再现,更不能通过实验去感知。加之多媒体授课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清晰的图象信息、丰富的声音素材、形象生动的动态演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其最大的能动性。网络游戏对于历史教学也有一定的益处。它提供的是一个近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教师要在了解网络游戏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适量游戏,利用网络游戏积极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中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网络游戏强调团队合作、自主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性格。在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适时、适量地进行游戏,还是利大于弊的。其次,对于历史教育教学来说,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而这三个基本方面,在一些网络游戏中都可以找到一定的契合点。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阅读技能、编制图表的技能、解释表述技能、问题解决等。而网络游戏在这些方面也有体现。当然,通过网络游戏提高学生能力是以教师正确地引导为前提的。

皮亚杰从心理发生学的角度指出,“认知活动发动了游戏,游戏又回过来加强认知活动。”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于乐,游于艺”。中外先哲们都强调了游戏活动对学习的重要性。而新课程改革也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教学活动的互动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网络游戏的“诱人魅力”正是需要历史教师学习的。

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扮演游戏管理者的角色,他们不直接参与到学生(玩家)的探索性学习过程中,但却要制定探索过程的规则,回答探索过程中的一些常识性问题,通过暗示性引导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其关键点在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何使学生真正融入其中。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互动性进一步加强。

对于教学风格: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经验设计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和各自的性格、经历等有很大的关系,反映到教学上,展示出来的风采和教学设计也会是精彩纷呈,风格各异。但不管是哪一种风格,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学生喜欢的,并能达到高效的课堂知识传授,就是好方法。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递生命的气息。”教师用激情点燃兴趣,用思想引领观念,用心灵感染生命;每个学生都用心感悟历史,用情学习历史,用理体察历史。相信我们的有效教学之路会越走越宽敞!

参考文献: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关福元译,商务出版社,1993年。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2

目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 很多高中历史课堂都引入了幻灯片和投影设备, 重现历史画面, 给学生带来听觉和视觉的享受, 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 最大程度地支持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 但是, 由于教学资源有限, 不可能每一节历史课都用到先进的教学技术装备, 这就使得教学有效性受限,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因此, 高中历史课堂要想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需要高中历史教师不断去探索和研究。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反思和想法。

一、历史教学结合史实资料, 重现历史画面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以历史教材为出发点, 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基本史实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和兴趣, 再辅助历史教师提供的课外延伸史实, 加深高中生对历史的印象,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 给现实生活提供借鉴。高中教学节奏很快, 由于面对高考的压力, 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一般很少, 这样就要求学生能够抓住课堂时间, 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史实资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源, 高中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去图书馆借阅一些跟历史课程有关的资料进行阅读, 增加历史观念, 提高对历史的重视程度。 同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高中历史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势在必行, 通过投影, 播放史实资料或者宣传片, 给学生还原历史, 重现历史画面, 对于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 增加记忆能力, 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运用讨论式教学法, 提升历史课堂效率

很多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还沿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高中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历史教师为了确保课堂秩序, 在历史教学中创新力度不够, 教学效果不明显。通过新课改的深入, 要求高中历史课堂要成为民主、独立、高效的课堂。 对于历史的学习, 首先要有钻研的信心和探索的决心, 虽然我国现在已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但是学习成绩还是作为评判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 历史课要增加学生互相讨论的时间和机会, 教师抛出历史考试的考点或者热点问题, 让学生自由讨论, 最后提出答案。 学生通过讨论, 能够加深印象,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课堂需要的是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无法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求, 也无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三、讲课与练习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中历史作为高考文科综合考试的一部分, 在考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份额。 历史教学要把握好讲课与练习协调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试题练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增加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 历史简答题在考试中有很重要的比重, 历史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考试热点, 多锻炼学生的简答能力。 练, 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进行练习是为了巩固所学历史知识, 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查找学习中的疏漏, 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高中生的理解能力不同, 学习方法也各有千秋,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具有很强的连贯性, 与初中历史密不可分, 学生在学习时要多开动脑筋, 将学到的知识连成线, 在考试中就会运用自如。

四、重视情感教学, 发挥历史育人功能

构建和谐有爱的历史课堂一直是高中历史教学追求的目标, 历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 将历史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圣殿。 同时, 注重情感交流, 与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成为朋友, 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情感教学, 有利于满足高中生的情感需求, 缓和课堂氛围, 保障教学进度。 通过情感教育, 促进高中生个人成长和健康发展, 为其成为情感丰富的主体做铺垫。 俗话说, 读史使人明智, 意思就是说历史具有育人功能, 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 不仅可以借鉴古人的经验, 还可以感悟先辈的智慧。 高中历史注重概念化, 对比初中历史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的时候, 必须以课本为依托, 理清学习思路,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根据教师教学的节奏, 提高自身能力。

综上所述, 高中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 而是需要历史教师和学生的多方努力与合作, 寻找适合课堂教学的策略, 提高创新能力, 将创新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 针对高中历史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与其他历史教师进行探讨, 找出适合高中生学习的最佳方案, 不搞题海战术, 真正减轻高中生课业负担。

我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一直以来都是兢兢业业的, 对待学生和蔼可亲、互相尊重,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 同时, 我也会及时更新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 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自身学习, 提高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 将最新、最全的历史知识带给学生, 发扬教学民主、和谐的风格, 使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我相信通过不懈努力, 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历史教师。

参考文献

[1]黄少锋.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 (5) .

[2]付振会.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J].高考:综合版, 2012 (12) .

[3]阮周青.浅谈高中历史有效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版, 2010 (1) .

[4]谢荣辉.关于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J].考试:教研版, 2012 (4) .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72-1

一、课堂要吸引学生

1.讲求课堂语言艺术。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尽量生动、形象、风趣、富于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语速和语调,不能“堂堂一种腔、课课一个调”,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何谈兴趣和热情。

在此,笔者列举自己在人民版必修一《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一课教学中的几个实例:

在介绍《南京条约》的内容时,笔者将开放通商口岸比作在中国这扇封闭的大门上开孔,外国商品随之大量涌入,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经济结构;将割让香港岛比作是从祖国母亲身上割肉,中国的领土完整从此遭到破坏,这样的描述更为形象,学生更容易感同身受。

在讲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笔者采用控诉性的语言和悲愤的语调进行描述,通过这种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多样。

①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拉近教学与学生的距离。比如,在学习人民版必修三《百家争鸣》一课时,为更好地展示春秋战国时期争芳斗艳的局面,笔者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分别代表当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学派,布置各小组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通力合作,准备台词,推举代表,上台表达本学派对事物、对社会的看法和主张,并与其他学派进行辩难。然后,请同学扮演当时诸侯国的君主,由他来选择自己有可能会采用哪家思想,并阐述理由。通过这种角色扮演,课堂气氛更为活跃,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各学派主张的不同,同时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②借助多媒体手段,让教学更加丰富生动。如在学习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中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内容时,教材中虽然有对各种字体特点的文字描述,但对学生而言,总不是那么直观形象,很难把握。此时,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媒体展示不同字体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更好地去区分辨别。在学习必修三专题八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时,教师可以选择播放其中的代表作品,让学生享受一次音乐的盛宴。

3.教学要贴近生活。历史教学不仅要关注过去的历史,更要关照现实的生活,只有赋予历史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和现实的紧密联系,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渐渐对历史失去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民版必修一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时,教师可与当前中日钓鱼岛之争联系起来,回顾钓鱼岛问题的由来,让学生用史实来驳斥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论。在学习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发展》一课时,对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自己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明显不足,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影响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认同自己在课堂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为此,广大教师应着眼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使自己从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与合作者,变教师唱戏、学生听戏为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让学生通过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获得情感的体验,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以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八第一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为例,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平铺直叙,先阐述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再按教材内容分别介绍浪漫主义文学、音乐、美术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但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除了了解了几个人物和作品外,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体验方面没有得到任何锻炼,而且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比较沉闷。因此,笔者在讲述本课前,将学生分为浪漫主义文学、音乐和美术三个小组,布置各小组学生合作搜集本组的相关资料。到学习本课时,笔者让各小组学生派代表将搜集到的成果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学生上台后,除介绍了背景、代表人物和作品外,有的还朗诵了文学作品的片段并加以分析、播放了音乐作品并对其背景进行解释、展示了美术作品并对其画面予以说明,每位学生讲完后,其他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整个课堂焕发着勃勃生机,远胜于教师的独角戏。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精彩。

最后,教师要加强学习指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代表教师成为看客和听众,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会学习,提高课堂参与的效果。

三、打造人性化课堂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之我见 篇4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提问的有效性;再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和正确的提问内容,让学生能够掌握英语学习和认知的基本规律;最后要通过提问有效性的提高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自我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

提高学生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改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力求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让学生能够与教师成为朋友,在这种融洽关系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态度来进行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提问有效性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学生能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之中逐渐地形式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的提问会越来越有针对性,教师通过学生所提出的这些问题能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上的调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难点进行攻破。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兴趣对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非常关键,在浓厚的兴趣作用下,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样学生的学习会变得非常轻松。而对于提问式的学习方式,兴趣的作用同样十分关键,教师为学生营造的融洽的教学氛围只是我们开展提问式教学的外在因素,并不能对学生提问有效性的提高起到一个根本性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内在因素,在兴趣的驱使之下,再结合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提问会逐渐增多,提问的方式也会越来越正确,提问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切实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有了兴趣的支持,学生的提问积极性也会随之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活跃程度也会随之提高。例如,在课堂开始的前5分钟我们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趣味性十足的英语小故事,让学生在欣赏故事之余带着对故事的基本印象开始即将开始的课程,在课程内容中我们要加强与课前故事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故事的结局以及其中的精彩之处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课堂学习中自行找出自己所提出问题的答案。

三、遵循认知规律,提高学生提问的科学性

在设计课堂提问教学过程的时候,我们不能单纯地从自身教学的.角度出发,因为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从很大程度上讲是一个以学生为主角的教学过程,因此在问题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我们遵循这个阶段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等因素,为学生设计出适当的提问内容。另外,在课堂整体环节设计的时候要充分保证学生提问的空间和时间,空间既不能过大,否则学生会难以自我把握,也不能过小,否则学生能够进行提问的内容就非常的有限,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同时在时间的安排上也是如此,合理的时间能够有效保证课堂发展在教师的掌控之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效应。

四、转变学生角色,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提问教学中教师最为关键也是意义最大的环节就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提问和解决问题,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的作用,为学生做好引导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自主实践、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这不但对学生在目前高中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同样也是意义非凡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学生兴趣浓厚的英语类影片或是读物等等,让学生自行根据这些内容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将学生的问题汇总起来分类处理,对于学生能够自行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或者是借助教材内容来引申解决。而对于难度较大,学生凭借自身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完全接管过来,通过自己的带动作用来逐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提问的有效性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整体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提问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完善。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并为学生做好引导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提问能力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钱荣根。浅谈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提问[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4)。

[2]马小云。浅析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技巧[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0(08)。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高级中学)

★ 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的思考

★ 记者提问范文

★ 英语课堂师生关系考察报告

★ 幼儿英语课堂教案设计

★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 高中教学设计

★ 面试提问准备

★ 学会提问 读后感

★ 学会提问读后感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5

摘要: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面对信息社会到来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历史这门古老学科也应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走在时代的潮头。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它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思维;怎样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效整合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同时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也要注意科学性、互动性、实效性。关键词: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优势

方法

问题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师生的交流工具及评价工具。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的优势

1、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能让多媒体功能全部展现出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如讲授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用大银幕播放电影《鸦片战争》的相关片断。这样做,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凝重的历史情境,而且能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理解当时林则徐用海水、石灰来销烟的方法,较之传统教学法,效果更加到位。

二、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教学难点,要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取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益,突破教学难点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难点,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比如: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而战争的尾声——日本和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让学生了解战争全过程,仅仅让他们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所需了解的战争片段进行思考、研究,那么,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海战役、平壤战役、与日本签定不平等条约等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同时,借助课件交互功能,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动态演示历史战争的具体过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过程”时,制作一个Flash课件,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按钮,战船就会沿着预先设计好的路线走下去,并且会在每一个重要战场闪烁和模拟爆炸声。这样,真实而动态的演示过程就能让学生很容易掌握战争的具体过程,从而突破难点。

三、强化思维力度,提高记忆效果

心理学认为,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它通过剪辑的电影电视画面与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它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例如讲述 “朝鲜战争”内容时可播放资料片《抗美援朝战争》,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形象、新颖,在充分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时,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概念。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方法

1、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一节课的开头,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就得看教师在导入这一环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古代埃及》这课时,教师首先利用首页向学生展示的是多幅古代埃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图片,由此导入新课,学生看后心潮起伏,学习的激情早已包容在教师设计新颖的开讲教学之中。在输入情感信息方面,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过去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

2、创设问题情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可以引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要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比如讲埃及金字塔时,在网站的思考园中,让学生通过对金字塔的建造方法以及监工残酷对待奴隶等三幅图片进行观察分析,说明其反映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浏览网页(含超链接)主动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尤其是挖掘静态图片后的动态信息,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3、崇尚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全员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只有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一切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要以师生合作为基础,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形成乐学氛围,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形成以小组教学为重点,学生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养成了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对疑惑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三、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资源的科学性

历史学科有其科学性、真实性。网络资源的运用要有选择性和准确性,千万要避免一些不真实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资源的引用和使用,否则就是误人子弟!

2、教学流程的互动性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结构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当堂学习任务,而且还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有助于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新时代素质教育的主旨不谋而合。

小学版画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6

摘 要:版画是具有独特制作工艺的一种艺术,与其他美术形式相比,其创造性和艺术性是其他美术形式无法取代的。因此,在小学版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团体精神的培养,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小学版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版画;想象力;动手能力;有效性

小学版画之所以在众多美术形式中大受欢迎,就是因为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够让那些善于思考的学生有所得,更容易被吸引进入,全身心投入,甚至很多大人也喜欢这项艺术。笔者撰写本文目的在于让这项艺术形式真正作用于小学美术,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以下是笔者对小学版画教学的浅显理解和分析。

一、版画的起源和内涵

版画起源于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是我国美术艺术中的重要门类。我国古代的版画多以木刻为主,也包含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等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版画的形式和制作过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主要的版画类型多是用刀或者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等上面雕刻。对于小学生来说,美术中的版画形式较简单,便于他们实际操作,主要应用吹塑纸、木版、KT板等材料,然后,借助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水印、粉印、油印等表现出来。版画的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满足课标要求。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版画艺术教学

1.以兴趣促进版画学习,培养学生审美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版画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深度挖掘版画特点,激发学生对版画艺术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美的欣赏往往来自于视觉的体验。因此,美术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版画作品,在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版画中寻找小鸟、蝴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版画中观察人物的外貌特点、表情,想象和挖掘与其相关的故事等。充分调动孩子们对版画学习的求知欲望,为接下来的版画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新花布,新衣裳》时,可以将其改编成综合版画课,老师提前为学生整理和播放一些少数民族服饰的视频,在介绍服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简单的色彩和图案知识,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不断挖掘尝试,比如搜集树叶、水果等,剪切之后刷上颜料,印到纸上,做出各种花布的效果。我们班级有位学生还奇思妙想用橡皮去雕刻花型,然后像印章一样使用,后来,还在班级中掀起了一阵模仿的热潮。这既是教学之外的收获,也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

2.阶梯式教学,提高版画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年龄段不同,学习接受和理解版画的能力也不同。为了提高版画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教师主要应以激发兴趣为主,如《手印、指印变变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手来进行拓印画,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就涂在手指上,然后印在白纸上,这种有趣的拓印符合学生爱玩的心理,为学生初步认识版画打下伏笔;中年级的版画教学目的是认识版画,了解版画的表现形式,感受版画的肌理美,这个版画学习阶段多以纸板画为主要形式,可以是教师拟题或学生自己确定题材,充分发挥想象,用粗铅笔在吹塑纸上用力刻画,刻出画稿的主要轮廓,最后把拓印纸与吹塑纸对应夹好进行涂色拓印。高年级版画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木刻版画创作,要求学生学会用手中的手工刀细致雕琢,倡导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与物象之间的联系,并基于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材料创作版画,可以是人物、动物,也可以是校园生活,充分发掘学生身上的艺术潜能。不同年级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全面发展,了解和收获的才会更多。

同时,教师还要加强版画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比如,组织学生给父母做一幅版画,给自己的好朋友做一幅版画,并且亲手送给对方,这样,他们就会带着情感,用心地完成作品,而且赠送的那一刻更是令人感动,印象深刻。

3.版画教学,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版画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绘画和制作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比如版画创作的小组合作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一幅版画,每个人既要单独完成自己的方寸之间,又要兼顾作品的整体性,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让版画学习成为快乐的过程。

总之,小学版画教学看似是一项很简单的教学,也貌似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在真正实践教学时,我们会发现其教学意义的重大。为了实现版画的有效性教学,美术教师不仅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更要丰富版画的教学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推进版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参考文献:

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之我见 篇7

一、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

1. 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孕含的“生活”内容, 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

人教社新教材的内容, 显得更加亲切、丰满和人文化, 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立体化的历史, 丰富生活常识。比如七年纪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基本属于社会史范畴, 介绍了宋人衣食住行乐五大方面的内容, 看似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去上千年, 没啥联系, 教师只要引导得法, 让学生与我们今天的年俗文化联系起来, 学生很快就能与现代习俗做比较, 找异同, 寻沿革, 讲看法, 课堂很快就能”活”起来。“日常存在”促使他们观察思考, 新掌握的生活常识既让学生有收获成就, 又传扬了民族习俗, 正合新课标的要求,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2. 发掘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

寻找历史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 帮助学生知古鉴今, 拓展思维, 追寻事物发展的规律。如学习八年级中国史《伟大的历史转折》中“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这一目内容时, 我用多媒体显示“文革”中‘人斗人’的几张图片, 提出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这种现象?经过讨论, 学生认识到健全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我又联系到新疆发生的“3·14”和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 通过画片的展示, 让学生分析其性质。学生认为他们的行为是违法的, 手段是不正当的, 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从他们的话语、表情中, 我感到了他们的是非观明确, 法律意识增强, 学习兴趣大增。

二、讲求教学过程的趣味化, 为历史教学增添“情”“趣”。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它要求我们教师都应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使教学更具有合作性、探究性、开放性,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提高教学的实效。

1. 导入趣味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历史教学中一个新颖有趣的导入, 可以象磁铁一样, 紧紧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把学生带入思维的兴奋之门, 对于新课的讲授很有帮助。如讲述《美国南北战争》, 我用多媒体显示华盛顿、林肯图像和一段文字:2000年2月, 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最新排名, 结果, 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三位总统占据前三位, 猜一猜, 林肯和华盛顿的实际排名怎样?你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林肯在美国人民心中地位如此崇高呢?用猜谜式方法, 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 以此引起他们的兴趣、好奇, 进而萌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讲授。

2. 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历史教学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这种探究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 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如学习《难忘九一八》一课, 其中西安事变中张杨抓到蒋介石以后, 让学生讨论是杀还是不杀?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得出当时共产党为什么不杀蒋介石的理由, 是以民族利益为重的, 更加深刻认识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学生讨论让学习更加有趣, 学得更有效率, 所以, 教师设置问题时一定要联系教学内容把握最恰当的, 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反映?做到有效, 有趣。

3. 结语巧设疑点, 诱发学生无限想象。

历史教学,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制造悬念、突显疑点也是我的惯用手法。比如在《辛亥革命》一课的结语中, 我这样点设疑点:辛亥革命虽然有它的局限性, 但它毕竟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讨论一下, 那么,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看看那些搞复辟倒退的人是怎样一种可耻的下场你就会明白这个问题。这样引发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让课堂生成更多的思考。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为历史教学增添“异彩”。

1. 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实物、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教

学, 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 增强对历史的真实感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适时适度地插入故事。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材的具体内容, 适时适度地插入一些历史故事, 如讲鸦片战争时, 我就插入了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 不仅使个别正在走神的学生收回了思想, 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们在嘲笑清朝将领愚昧无知的同时, 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3. 巧妙运用对联、诗歌。

如学习《辛亥革命》, 介绍袁世凯时, 我引用了时人专为袁世凯写的两副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暗含王八、无耻) ,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暗含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学生通过对对联的理解加深了对袁世凯的认识, 为他的所作所为感到羞耻。

总之, 历史教学我们要是能巧设教学情境, 扎实的做好以上的教学细节, 相信大家的教学都会更有实效。

摘要: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讲求教学过程的趣味化, 为历史教学增添“情“”趣”;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为历史教学增添“异彩”。

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篇8

关键词:高中历史 有效性 课堂教学 策略 创新能力

高中历史是一门具有丰富的理论、宽阔的外延、极强综合性的学科,并且高中历史具有鲜明的主题性和模块化,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时,要充分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高中历史教学要以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为出发点,牢固历史教学目标,以素质教育为依托,真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给学生带来最具权威性的历史资料。历史教材往往是对历史知识的压缩和提炼,在学习高中历史时,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能够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渊博的历史知识,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

目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很多高中历史课堂都引入了幻灯片和投影设备,重现历史画面,给学生带来听觉和视觉的享受,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最大程度地支持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但是,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不可能每一节历史课都用到先进的教学技术装备,这就使得教学有效性受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因此,高中历史课堂要想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高中历史教师不断去探索和研究。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反思和想法。

一、历史教学结合史实资料,重现历史画面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以历史教材为出发点,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基本史实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和兴趣,再辅助历史教师提供的课外延伸史实,加深高中生对历史的印象,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给现实生活提供借鉴。高中教学节奏很快,由于面对高考的压力,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一般很少,这样就要求学生能够抓住课堂时间,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史实资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源,高中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去图书馆借阅一些跟历史课程有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增加历史观念,提高对历史的重视程度。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高中历史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势在必行,通过投影,播放史实资料或者宣传片,给学生还原历史,重现历史画面,对于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增加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提升历史课堂效率

很多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还沿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高中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历史教师为了确保课堂秩序,在历史教学中创新力度不够,教学效果不明显。通过新课改的深入,要求高中历史课堂要成为民主、独立、高效的课堂。对于历史的学习,首先要有钻研的信心和探索的决心,虽然我国现在已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学习成绩还是作为评判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历史课要增加学生互相讨论的时间和机会,教师抛出历史考试的考点或者热点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最后提出答案。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加深印象,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中课堂需要的是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无法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三、讲课与练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中历史作为高考文科综合考试的一部分,在考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份额。历史教学要把握好讲课与练习协调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试题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加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历史简答题在考试中有很重要的比重,历史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考试热点,多锻炼学生的简答能力。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练习是为了巩固所学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查找学习中的疏漏,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方法。高中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学习方法也各有千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历史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与初中历史密不可分,学生在学习时要多开动脑筋,将学到的知识连成线,在考试中就会运用自如。

四、重视情感教学,发挥历史育人功能

构建和谐有爱的历史课堂一直是高中历史教学追求的目标,历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将历史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圣殿。同时,注重情感交流,与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成为朋友,而不是上下级关系。情感教学,有利于满足高中生的情感需求,缓和课堂氛围,保障教学进度。通过情感教育,促进高中生个人成长和健康发展,为其成为情感丰富的主体做铺垫。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意思就是说历史具有育人功能,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不仅可以借鉴古人的经验,还可以感悟先辈的智慧。高中历史注重概念化,对比初中历史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的时候,必须以课本为依托,理清学习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教师教学的节奏,提高自身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而是需要历史教师和学生的多方努力与合作,寻找适合课堂教学的策略,提高创新能力,将创新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针对高中历史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现状,在实际教学中我会与其他历史教师进行探讨,找出适合高中生学习的最佳方案,不搞题海战术,真正减轻高中生课业负担。

我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一直以来都是兢兢业业的,对待学生和蔼可亲、互相尊重,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同时,我也会及时更新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自身学习,提高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将最新、最全的历史知识带给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和谐的风格,使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我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历史教师。

参考文献:

[1]黄少锋.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5).

[2]付振会.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J].高考:综合版,2012(12).

[3]阮周青.浅谈高中历史有效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版,2010(1).

[4]谢荣辉.关于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J].考试:教研版,2012(4).

[5]薛伟红.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

高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9

这一届学生即将毕业,回顾自己这三年的作文教学,个人觉得,高中写作教学要抓好四个方面:一是要引导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广泛的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要有一个科学、高效的写作体系;三是要进行及时针对性地讲评;四是要督促学生养成勤于练笔和反复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除了生活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源头。相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阅读对学生写作的贡献不亚于生活。一个学生没有丰富的阅读量,写的文章总会给人干巴巴的感觉。没有阅读,写作就如同无源之水。因此,要想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必须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高中语文老师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至于原因,高中语文老师和其他关注此事的人都很清楚,在此不作赘述。但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此事;二是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介绍、推荐一些书目和文章。包括一些经典的作品,也可以是当代的一些名家名作。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迟子健的《雾月牛栏》《清水洗尘》《伤怀之美》,鲍鹏山的《天纵圣贤》等。当然,也可以推荐一些期刊,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创新作文》《独唱团》等。三是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读书交流会上,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书或文章,并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把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社写

到黑板上。会后,老师要把学生介绍的书或文章做一个梳理归纳并核实,附上作者、出版社,然后再告知全班学生。四是每周留一节课专门给学生阅读,阅读的内容可以广泛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古今中外的都行,但必须是健康的。阅读地点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图书馆。这节课上,老师既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也要适当监督,不能变成“放羊式”教学。保证学生在忙于学习数理化英等科目的同时,有时间阅读。五是及时表扬优秀者。优秀者可以是读书读得多的,阅读面广的,也可以是写作文时引用很丰富的。另外,老师要坚持这种做法,即使到了高三也不能放弃。

这一工作如果落实到位,学生写的作文肯定不会差。

二、设计科学高效的写作体系

高中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个体系,至少每一学年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这个体系必须科学、高效。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必修阶段时,可以按照教材本身的体例来操作。如高一第一学期主要掌握记叙、描写、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征,选好记叙的角度,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写出波澜;掌握写景的方法技巧;会写抒情散文。高一第二学期主要掌握议论的表达方式。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选择和使用论据、基本的论证方法、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反驳等。高二第一学期巩固议论文的写法。另外,掌握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的四个能力

点:学习写得深刻、充实、有文采、新颖。这部分,老师还得适当补充相关内容,而且每个点可以写两篇作文。

高二第二学期一般已经进入了选修课程的学习。绝大多数学校一般会选择《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材。但是这本教材里没有写作教学。因此,这个学期的写作教学需要老师自己把握好方向,必须要有一个体系,而且这个体系最好还包括高三一年的。换句话说,针对后三个学期的作文教学,老师要有一个整体规划,要制订一个科学、高效的体系。如果考虑高三一轮复习资料上可能有一定的作文复习体系,那么至少高二第二学期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这个体系要跟高三的体系能够衔接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二第二个学期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阶段训练如何拟好标题、如何写好开头、如何写好结尾;第二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阶段)巩固如何写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作文升格、作文审题(初级)。高三这一年是这样设计的:作文审题(高级),重点是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审题;议论文的结构(横向、纵向),重点是如何拟分论点;议论文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符合文体特征,适当巩固记叙文的写法;巩固深化如何写得深刻、丰富、新颖、有文采;全面升格;积累作文素材。

这一体系,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不错。

三、进行及时针对性地讲评

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批改方式,都需要进行及时针对性地讲评。学生作文交上来后一个星期内应该批改完成并进行讲评,否则效果就会打折扣。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必须抓紧时间批阅,这个过程是很辛苦的。讲评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指出典型问题、讨论出正确的审题立意、列举典型的分论点、范文共赏共评或作文升格。在范文共赏共评时,可以采取作者本人朗读或全班印发两种形式,但后一种效果明显好于前一种。作文升格要学生先指出问题,可以叫作者本人回答,也可以叫其他同学回答;然后在旁边修改,并抽查展示,再点评。写一次,及时针对性地讲评一次,学生才会有一定的收获。

四、督促学生养成勤于练笔和反复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学生练出来的。老师指导得再好,批改得再认真都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练习。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害怕写作文。曾有这样的顺口溜:“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总结得确实很有道理。另外,现在的学生普遍吃不起苦,惰性重,文学积淀不够,所以更害怕写作文,更不想写作文。因此,就需要老师的督促。老师可以每两星期布置一篇大作文,每周布置一篇周记,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交,以此来督促学生勤于练笔。当然,对写得好的大加表扬,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勤于练笔,有的学生甚至会养成主动练笔的良好习惯。到那个时候,老师就不需要费很大的劲来做这事了。

在老师整体讲评之后,一般的学生都不太愿意去修改自己的文章,而是丢到一边。而很多老师也是讲评完之后,又开始讲授新的作文知识,布置新的作文题目,学生开始另写作文。这种做法,效果并不显著,会让讲评的内容无法落实。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在考试时写的作文题是他们之前练过的,他们写出的作文跟第一次相比,并没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老师讲评不到位,而是学生在老师讲评完之后并没有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者说老师没有督促学生进行修改。因此,老师在讲评完一次作文之后,最好的做法是要全班学生对照评语修改,修改之后,再交上来,批阅之后再讲评。对于个别写得不好的,要求他再修改,然后要他仔细比对,学生就会在反复的修改中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变得越来越好,写作能力也就无形中提高了。如果第一次升格之后,总体上仍没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以进行第二次升格。作文升格之后,再布置新的作文,如此循环。

做好这样的工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一般会令你满意的。

关于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10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使小学音乐的教学更高效是达到新课改教育目标的热门课题。作为一名当代的音乐教育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总结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483-01

1.让充分的课前准备成为有效教学的基础

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教材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确定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学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诠释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内容有个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2.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现代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格局,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与教师的单向活动方式,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主动的“学”的目标,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3.让恰当的教学方法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

3.1 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所预期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它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它影响教学过程的设计,它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它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它决定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可以说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传统的教学目标设定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解决若干个知识点为教学的具体目标,然而这样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接受技能训练,有悖于新课程要关注学习者情感态度,关注学习者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的这一理念。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向上,有一定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能够在音乐中享受到乐趣与喜悦,从中受到启迪。教师应把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审美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变为持久的动力,变为理性的思考,变为主动探究,作为教学的目标。

3.2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文化艺术修养。如我们欣赏歌曲《青藏高原》时,让学生一边聆听教师对歌曲的曲式结构、调式和主题的分析,一边观赏雪山、辽阔的草地等青藏高原独特的美丽风光,以及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藏族歌舞,并倾听通俗优美的旋律。这种知识、想象、音乐的完美结合,令同学们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3.3 有效地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音乐体验。音乐新课标提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有效的教学互动应该包含实践互动、思维互动和情感互动。在音乐教学中,外视、可视、操作性强的音乐活动、表演等实践性活动,因较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被许多教师认为是新课程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法宝经常使用。但是,音乐作品所蕴涵的情感是复杂而含蓄的,并不是一些简单的即兴表演能演绎的,有时不当的表演还会误导学生的情感。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具体学情合理设计的音乐表演、音乐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加深音乐记忆,增强情感表现力,才是有效的互动。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的发展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和活动表演形式来进行教学。

4.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

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通过学习音乐,并把音乐融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延续。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实践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知识观察分析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并在指导学生自己模仿、重新编排、自唱旋律等创作过程中,让学生们在体验美妙音乐的同时,在实践中提高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体验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音乐竞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从而教会学生将音乐融汇到生活当中,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材上引用的史料或者教师找的其他史书上的补充材料来对相关历史学习的主题进行分析和佐证,使得学生历史史料中提升对历史的领悟力,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历史学习的成绩。高中历史教材中常常引用史料来佐证历史世界和历史人物,高考历史教学中也常常引用史料来出题,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历史史料需要很强的古文功底,才试题中有些历史史料的引用完全不明白什么意思。面对这样的情况,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引入历史史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专门就史料教学问题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与建议,新编高中历史教材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史料。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理论

所谓史料,简单来讲,就是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一些证据,史料有助于重现历史的,有助于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同时它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前提。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中学生们理解历史有着比较大的难度,并不能真实的感知历史。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若是将史料运用于教学中,不但能生动形象的还原历史的原貌,让中学生真实的感知历史,主动接受知识,还进一步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找史料,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历史的方法。此种教学方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就有历史教育学家进行开始实践。多年的实践证明,史料教学的方法更符合新课标下的教学,大大缩短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从而能生动清晰的认识并掌握历史知识。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

1.落实史料教学方法,史料教材和试题的编写必不可少

众所周知,课标是编写教材的出发点,而在新课标下,要充分落实好史料教学的方法,则应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对教科书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新的改革,打破以往的編排模式,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养成学生独立学习思考习惯,以突显史料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新的教科书按照历史主题进行编排,每个主题中都应当配有大量的史料信息和史料练习题,同时还应配有史料资料的探究方法和能力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努力做到“史论结合”。同时,经过每一次的教学,教师也做到了史料分类、史料概述、史料转述、作者推断、史料质疑等环节教学,从而形成了模型化的史料教学。不仅如此,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历史试题的编写也在史料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有了新的变化,试题中出现的结构性试题的提供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等,都充分彰显了史料教学的魅力。

由此可见,在新课标要求下,要落实史料教学方法,不仅仅是要把控好教材的编写,还应当把控好考试试题的编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和推进史料教学方法。

2.关注细节,才能让史料教学更具持久力

在史料教学的研究过程中,英国的研究者十分注重细节,从微观着眼,许多论文都是在研究如何让史料教学更具持久力。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中,有作者发现,要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对史料感兴趣,就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应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而在另一方面,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将史料学习的方式方法都教给学生,以便学生可以有效的学习史料知识。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历史资料的浏览和获取系统应运而生,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英国学者还指出,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桥梁,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史料教学中来,积极的分析史料,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史料资料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原始资料”比“二手资料”更为可信,也更能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3.根据学生情况来选择适量的史料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学生的情感的改变和行为变化都会影响到教学有效性,因此,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史料。新课标下的教材,大幅度增加了史料,蕴含了较为丰富的历史信息,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教材里的史料,并且组织学生对这些史料进行有效的研讨。通过对史料典故的仔细讲解,精心设问和引导,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开动脑筋,充分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考能力。当然,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学生需要使用不同的史料教学方式,比如高中生在学习历史时,受教材的篇幅限制,难以提取学习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对原有史料进行讲解的同时,补充那些容易理解的史料,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惠丽.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

[2]王红微.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2(06)

[3]廉旭光.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

【作者简介】

张艳秋,女,1984年6月,籍贯:河北省河间市,工作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铁路一中,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职称:中教二级。

上一篇:香樟树下诗歌下一篇:千年文字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