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4-11-09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共11篇)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 篇1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

石阡县第三高级中学 冯榜全

过去我们在教学中总认为讲得越细,学生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领着学生走,他们总可以少走些弯路。但是恰恰是这样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坏习惯,什么东西都等着老师来讲,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低,往往一个问题问下去,很多学生毫无反应,只是呆呆地看着老师,等着正确答案的揭晓。等到实际运用的时候,学生不会思辨,考试时老师没讲过的、平时没做过的题就不知会做了,普遍出现“二一学生”,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思考。

江苏洋思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效。在我们的高中物理课堂中,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否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我正在尝试和实践。

“先学后教”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自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教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在生生、师生、互动中,集思广益学习新知。“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尝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每节课的基本结构一般有三个主要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环节。

先学环节

这个环节包括三项内容:板书课题,揭示目标,布置自学任务,自学指导。

1、导入上课以后,教师先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或由回顾旧知导入,或由启发思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揭示目标,简称“示标”。教学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先学”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同样看书、练习,结果优秀生看懂了、做对了,后进生没有看懂、做错了;“后教”时,“学生教学生”,即做对了的优秀生帮助做错了的后进生更正,并且讲清“为什么”,这样后进生的问题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就当堂基本得到解决,同时,优秀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当堂所学的知识又加深了理解,达到集思广益,共同进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自学指导

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指导不当,就会无序、无效 在学生开始自学时,教师要巡视、关注,尤其要关注后进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专注地自学,没有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如果有学生遇到困难举手求助,老师要马上给以帮助,当然,不能干扰其他学生学习。“后教”环节

一、生生合作,更正、交流讨论

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之后就及时转入检测。检测的目的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检测的方法,一般以练习为主,这样更容易暴露问题。教师检测的内容就是学生自学的内容。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情呢?教师在检测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把培优补差落实到课堂上。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教师只让优秀生回答,那就会掩盖问题,后进生的问题就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很好解决。

当堂检测检测时要精心设计检测题。检测题实际上就是例题的变形,其题型、难度应与例题相当,题量不宜过大,一般以一至二道为宜。检测题要紧扣教材,尤其要用好课后题。课后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例题类似的难度较小的题,这类题可以当检测题用;另一类是综合性较强的、需要联系和运用过去学过的旧知识才能做的题,这类题可以作为当堂训练的作业用。检测是进入后教的前提或桥梁。“后教”并不全是教师讲,而是教师指导之下的“兵教兵”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它可以分为两步:一是更正,二是讨论。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包括错误的思路、方法、不良习惯等等,并给以及时矫正。

二、教师讲

1、补充:教材上不足的,学生理解不全面的教师要适当补充。

2、更正:学生理解有错误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错误思路、原因给于分析、更正、指导。

3、点评:教师的点评主要起五方面的作用:

一是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老师来解决。二是扩展学生的思路,给学生提出多种解题的思路,扩展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三是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内在的规律和逻辑线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四是就学生回答问题的不良方式和习惯做出指导、矫正,尤其是要针对影响学生今后发展的问题作精当点评。

4、归纳总结:不要就题讲题,一题一题地讲,而要一类一类地讲,一步一步地讲,由个别到一般,即由这一道题或几道题归纳出理论知识,总结出解题步骤或规律,再指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 篇2

课改转眼十四年了, 全国各地举行了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改革展示课, 但却很少有老师展示作文教学改革课的———因为作文课如何上, 确实是颇具争议的事, 而要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得到明显的变化, 那可能性几乎是零, 哪一个敢在众人面前展示虽有目标却根本不能实现的作文教学的课堂呢?

我们以为, 解决作文难的根本之道首先是找到根源之所在。作文难的根由是什么?我们以为是学生的作文权未能真正回归———不是学生不会作文, 不是学生不能写好作文, 而是我们的教师没有放开手脚, 让学生真正自主作文;而是我们的教师用各种各样的要求束缚着学生自由作文, 让学生“戴着镣铐写作文”;此时, 不是学生在写作文, 而是教师在写作文, 只是借助学生之手写作而已, 或者表面是学生在作文, 实质上还是学生在教师的支配下作文, 学生完全失去了作文的主动权。一句话, 学生作文不好的根本原因就是, 学生的作文权不属于自己, 属于老师———老师指导审题, 老师朗读范文, 老师帮助选材, 老师提醒立意, 老师协助构思, 老师提供用词, 老师独自评析, 老师拼命修正———这样的作文是学生的作文吗?这样做出来的作文还有学生味道吗?

故写作权回归, 才是解决作文难写、难教的根本之道。

怎样才能让写作权得以真正回归呢?“先学后教, 二次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操作

1.“先学”:学生自我先做作文。

(1) 布置作文:教师进课堂, 提出作文要求, 发作文纸。

(2) 自我作文:学生根据作文要求, 自我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用语, 现场作文;教师不作任何的指导、揭示、干扰, 同时依据本次作文要求撰写下水文。

(3) 收取作文:全体学生 (做完和没有做的) 上交作文纸。

2.“后教”:学生彼此析评作文。

(1) 通阅作文:教师通阅 (非通批, 不必批改) 学生作文, 找出好、中、差三类典型作文。

(2) 通读作文:教师通读三类典型作文。

(3) 自评作文:教师给足时间, 每一个学生自我评分、评析所听作文。要求:①写下来。②从两方面评析, 一是分数;二是理由。

(4) 互评作文:学生彼此交流、表达作文评析意见。

3.“二次训练”:学生自我批修作文。

通过同学的“互评”, 大家对本次作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 于是依据大家评析的作文要求, 学生个体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析、修正。

(1) 师批阅作文。学生批修后, 交上作文, 老师给以评批。

(2) 分类处置。对于仍没有改观的习作, 教师进行面批; 特好的, 可以发表的, 同样面批, 再作修改, 使之完善, 在修改中进一步提升文章内涵, 提高作文能力———这也是实施分层教学。

(二) “先学后教, 二次训练”的特点

通过上面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先学后教, 二次训练”作文教学法确实做到了把作文权还给了学生, 学生真正成为了自己作文的主人———自己在审题, 自己在选材, 自己在立意, 自己在构思, 自己在遣词造句, 自己在评价, 自己修正———作文权得到了回归。

这种作文教学法具有下面三个显著特点:

1.真实。

“虚假”是当今中学生作文最大的弊端, 严重危害着学生的做人与语文素养的提升。而“先学后教, 二次训练”却将作文教学直指“真实”, 迫使学生作文“真实”———不“真实”的作文无从立足。①作文过程是真实的;②作文内容是真实的;③教师导评是真实的。

2.有序。

“有序”是做好任何工作的要求。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先学后教, 二次训练”充分体现了“有序”的特点, 使作文教学更加符合认知规律, 更能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更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学生在“有序”的作文中获得作文的快乐与长进:①符合认知规律的序;②符合写作规律的序;③符合师生出场的序。

3.高效。

“先学后教, 二次训练”很好地解决了作文难、难作文、作文低效与无效的现象, 使作文教学找到了有用的抓手, 使作文教学变得高效起来:①全程高效;②全员高效;③全面高效。

通过以上分析, 显见, “先学后教, 二次训练”充分体现了“少教多学”“少讲多写”的课改思想, 把学生置于作文的首位, 把学生作为作文的中心, 真正全面还作文权———包括了审题权、立意权、选材权、构思权、批改权、评析权、重作权等等权利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成为了作文人, 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与提高。

“先学后教, 二次训练”作文教学法不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且对于教师作文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 教师要写下水文, 要给学生恰当的示范与榜样, 无疑, 这促进了教师本身作文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 因为教师不指导了, 这样教师就面临更为复杂的学生作文状况, 这就促进教师必须更加认真地观察、精准地剖析、有效地策划整个作文教学过程, 特别是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问题的引导、分析、评价, 显然, 这也对教师作文能力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在“先学后教, 二次训练”作文教学实践中, 必须充分认识、理解下面几个重要问题, 这是习作权回归的思想基础, 也是进行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

(一) 不对学生进行作前指导, 学生能作文吗?

现在, 作文教学的程序通常是“作前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阅—作后评讲”。在这样的作文程式教学之下, 学生确实是能够作文的, 而且作文可能不离题, 不偏题, 甚至可以得高分, 有所创新。但是这样做的一个根本问题, 学生“自主作文”没有落到实处, 还是在教师的作文教学的“阴影”下作文, 学生的文章说到底或多或少是教师的“影子”, 是教师思想的“翻版”。

显然, 我们这样进行作文改革之后, 学生确实成了作文的主人, 作文权确实得到了回归, 但“学生能作文吗”“能做好作文吗”等等问题就出现了。

1.作文是一个单元的综合训练, 一般安排在几篇讲读课文之后。学生在讲读课上, 已经欣赏了范文, 学到了写作方面的诸多技巧, 现在的任务就是把“所学”变为“所用”, 实现“学以致用”。因此, 在学生作文训练时, 表面不进行传统意义上的“作前指导”, 而实际上已经进行了“作前指导”———阅读课的学习就是作前指导, 学生习作训练已然成为讲读课的实践课———一上课就投影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 之后, 就让学生写作, 其间, 老师不干预, 不指导, 只是巡视, 督促。这种做法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把习作权交给学生”的思想, 更主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写出各种形式的“放胆文”“创新文”, 是对学生学习了一个单元后的写作知识的全面检测。

2.在学生作文之前, 教师需用心教好本单元阅读文章, 并组织学生大量阅读与本单元相关的类作文。所谓类作文, 就是只布置阅读要求相似的文章———同体文、同法文、同旨文、同人文等等, 但不涉及具体的作文题目。

3.学生中考、高考是完全封闭的, 是拿到作文题后, 即必须去做, 没有人去教、去导, 完全靠自己。这就是“平时如战时, 战时如平时”, 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战斗力, 减少考时作文的紧张度———我们每次作文不都是考试作文吗?如果遇到学生不动笔, 怎么办?仍不指导, 给一个0分。要让他自己分析, 让其他同学分析, 找到根本原因, 从思想上解决作文不会写、不能写的问题, 不是作文题目难写, 而是态度造成的。到最后, 仍必须要写。

(二) 学生能自批、互批作文吗?

为使“自改和互改”要求落到实处, “先学后教, 二次训练”作文教学法中“后教”本质内涵就是把自批和互批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批和互批中得到作文的提升。但学生能很好地进行自批、互批吗?

1.到了初中, 必须把自批和互批权给学生, 因为作文最终是自己批改出来的, 而不是教师批改出来的, 只有经过自己的批改, 学生才能具备批改的水平与能力;对于少数学生则必须另当处理。

2.因初中与小学作文毕竟有所不同, 所以, 老师在平时作文中, 要适时指导学生进行自批与互批, 特别是讲清其意义———作文是自己批改出来的, 不是老师批改出来的;要用典型引路、示范———从学生作文中找出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文章进行复印, 先让学生批改, 再交流, 最后让教师引导、比较、点拨, 在实践中掌握自批与互批方法, 最终使学生训练有素———从哪些方面, 用什么符号, 如何批得到位。

3.把自批、互批当作课题来做, 经常组织学生写自批、互批心得, 总结自己收获, 吸取他人成果。

(三) 应用“先学后教, 二次训练”作文教学法, 学生作文 时间够吗?

现在, 很多老师都认为仅用一堂课时间让学生作文是不够的, 但又局限于课时, 于是, 通常的做法是课后让学生作文, 到第二天学生确实都完成了, 而且完成得很好。试问, 这样做出来的作文是学生自己的作文吗?我们不排除有学生自己作的文章, 但你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作文吗?此其一问题;学生是用多长时间完成的作文, 是规定时间吗?不排除有学生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 但并非所有学生都是, 这种情况应该是大多数, 在正式的考试中, 学生作文时间谁来保证足够充分呢?此其二问题;学生课后不仅要完成作文, 作文时间又绝对超过一节课, 在减负的今天, 学生的课外作业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一个半小时, 时间从哪里来呢?此其三问题。我们之所以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间因素。

那怎么办?把作文一定要纳入课堂中来, 提高课堂作文的效率。时间够吗?当然够, 而且是能更好地利用时间, 让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虽然传统的“作前指导”有利于学生不犯错, 似乎学生作文很顺当, 但这不是学生自己所得, 是教师所教的结果。而现在, 却不行了, 一是没有指导, 直接做文, 实际就是在考试, 必须在45分钟内完成作文, 不管多难, 不管是不是做过, 都必须完成, 这就让学生精力集中, 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 这就迫使着学生抓紧时间, 这也就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四) 不激发学生兴趣, 直接让学生写作, 学生会乐意作 文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是, 很多人以为, 学生课堂作文必须从激趣开始, 只有激发了学生写作情趣, 学生作文思路才能打开。这种想法是好的, 但非长远之计, 激趣应该着眼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之中, 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获得文本的思想与内涵, 从而起写作的欲望, 而如果单靠要写作时的所谓激趣, 对学生只是“杯水车薪”, 根本起不到作用, 即使起到一点作用, 也不能长久。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 需要影响行为。只有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是自己的事, 是对自己有益的事, 是自己内在发展的必需, 是自己的内在的心理需求, 写作才能真正调动情趣, 这样的作文才富有实效。而这种内需的培养, 功在平时。“先学后教, 二次训练”就是将内需工作做在了平时, 每一次作文皆然, 在阅读的基础上作文, 在作文时没有任何指导, 没有教师的任何激趣, 一切凭自己, 一切凭平时, 没有任何的作文的指望, 那么, 学生就会形成自觉的习惯, 如此, 学生到了作文课堂就会自觉地投入到作文之中去, 不再为作文而心烦, 我们的教师也不必为每一次作文的所谓“激趣”而大伤脑筋———因为“训练成习惯, 习惯成自然”了。

浅议“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探索 篇3

关键词:“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G632.4

在我国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顺序深受传统的五段式教学的影响,形成了深人人心的“先教后学”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一复习旧课一讲授新课一巩固复习一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在合适的条件下实施,无疑会提高教师单位时间内大规模授课的教学效益,但是,久而久之,易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得相对积极主动,学生变得消极被动,失去了作为学习主体应有的学习热晴、学习潜能、学习责任、学习方法和学习质量,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克服“先教后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国学者根据学生的现实晴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一、“先学后教”的解读

“先学后教”首先是“教”与“学”在顺序上的一种变化,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力,让学生从教师的知识灌输中解脱出来,带着问题去听课、去思考,使教师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效果。其次,“先学后教”实现了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学生由过去课堂上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求知者、由过去教学中的客体转变为教学中的主体、由过去知识的记忆者转变为知识的思考者。教师由过去课堂上的主体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由过去学生学习的命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由严格执行教材的“机械师”转变为“针对学生问题,把握教学规律”的“谋士”。最后,“先学后教”更是一种教学思想的转变,将启发式教学思想引人实际教学中,以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以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动力,以求知的动力促使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以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彻底释放学生的学习潜力。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先学后教”引起的教学改变显然与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理念不谋而合,值得在教学中推广与借鉴。

二、“先学后教”的理性审视

“先学后教”是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几十年的实验与研究摸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提出、应用及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向纵深方向改革,改变了我国实际教学照搬西方教学模式的窘境。

(一)“先学后教”模式的理论问题

“先学后教”是“学”与“教”在教学顺序上的改变,但我们不能狭隘地认为“先学”只有“学”,“后教”只有“教”,形成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错误认识,导致“教学分离”现象的发生。如何避免“教学分离”现象的发生,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合一”,具体做法是:“教学是一件事,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学”与“教”的成分,比如,面对那些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多讲一些,而对那些成绩优异、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则要鼓励他们多进行自学。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是人们通过实践总结得到的,所引起的改革也是自下而上的,缺乏理论的构建与论证,其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从哲学层面对教与学关系的研究看,我们至今仍然不能确定究竟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至于影响人们判断的因素的研究也仍然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

(二)“先学后教”模式的实践问题

1.教学模式化现象严重

许多学校直接套用 “先学后教”模式,“几乎所有实验课题组的教学都按照自学—汇报—后教的程序开展,使教师成为机械的操作师” ;学生成绩不升反降,教师工作事倍功半,导致学校教学改革寸步难行,教师与家长谈“改革”色变。不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背景与经历而采取划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可能使教学陷人单一的、缺乏特色与艺术的行为中。总而言之,教学的模式化在应对环境的复杂性与教学的创新性方面难以有所作为。

2.实施对象缺乏针对性

首先,“先学后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科。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是以讲授为主,即先教后学。其次,“先学后教”也不一定适合一门学科的所有内容,语文课对一些名篇佳作的赏析往往还是运用“先教后学”更适合。最后,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初一主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期;从初二到高一,则是逻辑思维培养的阶段,但这时期还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倾向于经验型逻辑思维。

三、反思及建议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需要继续深化,同时,我们还需要积极吸取教育学、心理学及方法论的研究成果,拓宽研究理论来源的渠道,丰富理论研究的方法。作为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者的一线教师应该加深对“先学后教”的认识,“先学后教”只是众多符合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不要对其“神化”。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为其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平台与“再学习”的机会,学者与专家要及时对教师进行指导,纠正当前存在的问题,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成学校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总之,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注意结合最新的教育理论、信息技术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注意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教学思想、理论与经验,注重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的通力合作与及时交流,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期望。

参考文献:

[1]韩立福.“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和“先学后导”的教学思维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篇4

第一环节“出示学习目标”

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和方面: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目标的主体都是教师,是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在这三个方面要达到的某个标准。这个标准其实也是最低标准。其中“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有形的,可以直接评价的,很便以操作的。而“

2、过程与方法”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则是无形的,很难以进行直接评价。对教师来说如此,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只需要把“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学习目标”,这样非常便于学生检验看自己是否达到或完成的“学习目标”。

第二环节“指导学生自学”

“自学指导”的内容要具体,自学方法要明确,除了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以外,教师设置的检测题也非常具体。因为这是让学生看的,所以措辞非常适合学生阅读,也非常便于学生跟着去操作。

第三环节“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此环节的学习有三种形式:一是个人独立自学;二是采用“兵教兵”,对于独立自学有一定困难的可以和同桌或前后的同学进行讨论解疑;三是对于前面两种形式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的学生或不愿意请教其他同学的学生可以举手请教老师以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环节“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演板或回答问题主要针对中差生,以便最大限度的暴露问题 第五环节“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

此环节是整节课的重点环节,从学生自由更正,各抒己见到他们互相讨论到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应用都留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在“后教”这个环节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哪些需要教师点拨?二是教师都讲些什么?

其实前面的环节进行的都是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而这个环节则是“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特别是数学课,教师一定要在此环节突出数学课本身的特点,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否则,本节数学课就失去了数学课的精髓,这也是区别应试教育的显著的特征。

第六环节“当堂训练”

作业的布置要紧扣上课新学习的内容,难度不能太大,一般课后的习题就可以了。此环节的时间应该留10分钟左右。具体根据内容的难易灵活掌握。

总体来说,永威中学教学模式中,课堂是非常高效的。

首先,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先学”到“当堂训练”贯穿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一直在学、在讨论、在练习„„。

其次,教师的教只在第五环节的后一部分体现,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显得重点非常突出,学生注意力很集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再次,在同样的一节课的时间内,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还留了一部分时间完成课后的习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 篇5

专探中心校根据教研室“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评价表,要求全体教师采用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人人都会学,人人都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基本步骤如下:(1)揭示教学目标

揭示教学目标,就是指教师要在学生自学之前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而且可以在接下来的自学活动中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力求简明扼要,层次清晰,不仅要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还要有方法辅导、德育渗透,心理疏导等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方面的要求。(2)自学前的指导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学生自学前的指导一定要具体、明确,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心中有数,才能在自学的过程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效率。(3)自学

“自学”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4)后教

“后教”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人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教师在“后教”阶段要做到三个“明确”:

一是要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主要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倾向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内容。

二是要明确教的方式。我们推行的“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他学生可以对这位同学的讲解提出疑问,或者进行相互的讨论,老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并对学生讨论未决的问题进行点拨、更正和补充。

三是要明确教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5)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就是指教师课堂上要留出不小于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练习和作业,练习的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练习的形式则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

最后是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同时设计的作业低起点,多层次,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多种形式,照顾所有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以上只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具体到不同课程和不同课的类型,这一模式的结构和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始终遵循着两条线:一条是学生的自学和练习,这是明线;另一条是教师的适时的和必要的指导,这是暗线。再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色还体现在它对于“学”、“教”、“练”三者的交叉的、循环的、整体的时间安排上,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双向融合,真正把教学过程变为学习自己获得信息、掌握技能、形成态度的过程。这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都是极为有益的。

《穷人》教学设计 先学后教 篇6

步云中心小学江萍华

2017.10 【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词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描写、人物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桑娜的心理活动和渔夫的话。【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描写、人物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齐读课题

1.《穷人》的作者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穷人》这篇课文向我们描述了两个不幸的家庭:渔夫家和西蒙家。我们一起回顾课文,描述一下这两个家庭的不幸。

2.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不幸,他们就叫—— 生读课题:穷人。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是啊,这两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课文通篇没有一个“穷”字,但是让我们感到“穷”无处不在,这就是大师经典作品的魅力!但是,如果这篇文章只让你读出了一个“穷”字,那就是托尔斯泰改写的失败,穷人身上不只有穷啊,那穷人身上到底还有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穷人》近距离地了解桑娜和渔夫。

(一)走进桑娜。读课文,勾画出有关描写桑娜的语句。自己先做好相应的批注,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并且做好汇报。

出示句子一:“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1)讨论:“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和“非这样做不可”是有矛盾的,桑娜为什么会这样矛盾?

(2)桑娜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心跳的这么厉害? 教师引读:

当她想到自己的五个孩子以后将会更可怜,她的心——

当他想到丈夫将会更加辛苦,自己也会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她的心—— 当她想到那两个蜷缩在母亲身边的孩子的时候,她的心——

过渡: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的桑娜依然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盼着自己那生死未卜的丈夫时,又想了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二: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了?„„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个段落,并划记最能体现桑娜内心感受的词语。(2)你知道忐忑不安的意思吗?

(3)这一段描写,把桑娜内心的忐忑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这一段心理描写,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4)她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5)对啊,桑娜的心潮就如屋外的海一样“汹涌澎湃”,她为自己的这种做法感到“心惊肉跳”。她是那样“忐忑不安”。你能试着读出桑娜这种复杂的感情吗?(6)读了这一段,有哪一个字会让你眼眶一热,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体会“揍”。(7)你们能用宁愿——也不——说一句话吗?

(三)走进渔夫

1.就在桑娜担心怎么向丈夫开口时,门突然开了,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的渔网回来了,桑娜到底对丈夫说了些什么?渔夫又有什么反应呢?(1)选择两个小组分角色朗读渔夫与桑娜的对话。

(2)本来焦急盼望丈夫归来的桑娜终于盼回了丈夫,此刻应该有千言万语对丈夫说,但在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桑娜沉默了)

(3)对话中几次写到沉默?并联系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2.刚才,我们在体会桑娜品质时,抓住了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段。那么,要体会渔夫的品质,你认为应该抓住哪个段落来体会呢?

出示句子一: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抓住渔夫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感受渔夫的品质。2.议议: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

3说说: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最后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 4.体会“熬”字

小结:是啊,渔夫完全清楚收养这两个孩子意味着什么,但是,他愿意。这一对穷人,为了照顾别人的孩子,他们一个愿意挨揍,一个愿意熬受苦难。读到这里,我们的内心肯定腾起一股崇敬之情。此刻你还觉得他们穷吗?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三、名言小结,升华情感。

正如托尔斯泰说:爱和善就是真实的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课件出示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结合这句话,结合这个故事,我们再来看看桑娜和渔夫的精神生活。他们的物质生活是贫穷的,但他们拥有爱和善,他们在底层生活挣扎时,仍不忘用自己的爱和善去温暖他人,用自己的爱和善成就自己精神的高尚。

2.再读这句话,我们发现,他们虽穷,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回顾课文,总结写法。

课文学到这里,让我们再回味一下列夫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没有一个穷字,然而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穷人的贫苦和困苦,全文没有一个美字,文章却赞美了桑娜和渔夫美好的心灵,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让我们不得不 佩服这位文学大师的高明。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他的高明之处。

(文章用了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表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五、精炼反馈,学习语用

文章写到这里戛然而止,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结合老师提供的场景续写一个片段。写的时候注意结合本课描写人物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记录员做好相应的记录。1.桑娜拉开帐子,渔夫……

2.邻居安德娜看见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她找来了桑娜…… 3.西蒙的两个孩子第二天醒了,发现自己在邻居阿姨桑娜的家里……

4.第二天,桑娜的五个孩子发现自己家里多了邻居家的两个孩子有点不解…… 5.渔夫第二天起得更早了,天气依然不好,海上依旧是波涛汹涌……

【板书设计】

9、穷人

桑娜勤劳善良渔夫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 篇7

一、建构背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 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 许多学校的实验教学均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更有少数学校仍然采用“教师讲实验, 学生直接抄写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填鸭式的实验教学方式, 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为此, 我们应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着力体现“学”的线索, 呈现“学”的过程, 扩展“学”的空间, 使课堂自主、开放、高效。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教学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效结合,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教学策略, 大力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理念

第一, 必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和“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我们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具有无穷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 必须体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教学中, 全过程让学生学, 全过程让学生读, 全过程让学生思, 全过程让学生实践,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一切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制定。

第三, 必须体现“以学评教”的评价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效果是衡量是否是好课的唯一标准, 课堂上能达成学习目标, 形成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是好课。

三、教学管理

1. 出示实验目标

实验前教师应通过投影出示实验目标, 让学生明确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设计学习目标时要做到具体、准确, 语言要简明扼要, 通俗易懂, 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

2. 学生自学

揭示目标后, 教师投影实验指导让学生自学。实验指导一般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等。实验内容要明确, 明确到课本第几页第几行, 让学生一目了然。实验步骤主要依据课本来确定, 课本上未作详细说明的可用投影以友情提醒的形式出示, 在叙述时文字要简洁。通过自学实验指导, 让学生明确实验的内容和实验步骤, 将来做实验时才会心中有数, 从而降低学生的实验难度, 提高学习效率。

3. 学生实验

在自学实验指导后, 学生按照指导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数据, 根据现象和数据进行归纳, 得出实验结论。对于简单的实验, 可以先自学实验指导, 后进行实验;而对于复杂的实验, 可边自学实验指导边实验, 也可以将复杂的实验分成几小块, 多次自学、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观察、巡视, 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 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分类, 为后教做准备。

4. 组织交流

实验后应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和数据、总结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教师只做适时的点拨。在交流实验现象和数据时要让学生说真话, 对于少数学生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合时, 不能“一棍子打死”, 而是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 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 探讨如何改进才能避免这些现象的产生。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归纳, 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和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项素质都得到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 给学生自主、自我的空间, 让学生的个性敢张扬、能张扬,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5. 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指当堂完成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可以是书面作业, 也可以是实验设计。当堂训练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 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最终形成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 通过学生的作业信息的反馈, 可以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 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辅导, 做到心中有数。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 篇8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5分钟)

该环节分复习提问和导入新课两部分。复习提问的主要内容是上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检查学生对上堂课主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迫使学生养成课后要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二是通过提问上堂课中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既可以引入新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铺垫,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导入新课,既可增强知识的系统性,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又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环节:揭示教学目标(2分钟)

该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告诉学生本堂课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按性质可分为思想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通过投影和口头叙述等多种形式来出示教学目标,通过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该达到的思想、能力和知识三方面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课文,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环节:指导学生自学(1分钟)

在本环节中教师交待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环节:学生先学(10分钟)

该环节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结合插图、投影看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二是思考练习题。在教材中,课文叙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图像系统重点突出、类型多样,二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学生在自学中结合插图看课文,以文解图,以图释文,真正实现图文对照、扬长避短,可以帮助学生切实增强读图思维、图文转换和善于观察的学习能力,掌握运用图像的基本技能。练习题主要包括课本中的“活动题”和“阅读材料”等栏目,以及教师列在投影上的知识体系结构中的填空题,学生通过结合插图看课文,这些练习题绝大多数是能够看懂并能独立解决的,教师的讲解反而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把读书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有了思考的余地,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容器。

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完成的难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少数理解性强的知识点,二是理清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结构。对于第一个难点,可以让学生在相应的问题上标上记号,教师进行“教师后教”环节时,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对这些问题去听、去想、去练、去理解,这种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听讲比“囫囵吞枣”式的听讲效果要好得多。对于第二个难点,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将事先整理好的知识体系结构以板书形式列在投影或黑板上,通过列出知识体系结构,可以理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变“死记零散的知识点”为“活学系统的知识网”,这对学生完成自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事先把知识体系结构整理好,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

当然,自学时间是有限的,自学结束后,教师就要以做练习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查,因此学生就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否则就会因做不出教师提的问题而落在别人的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一般的学生只要集中精力,是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学任务的,但是还有少数学生因阅读、识图、分析和理解等能力较差,再加上精力不够集中,学习基础较差,在规定时间内就难以完成自学任务。对于这些学生,就要“笨鸟先飞”,在课下提前对将要学的课文先进行自学,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弥补自己在课堂上的各种不足,并激励其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识图、分析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训练。但在运用过程中并不理想,这些学生的自学效果较差,没有老师的督促很难完成任务。

第五环节:教师后教(12分钟)

在“教师后教”环节中就可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选择最佳的讲练方法。对于学生掌握好的知识点,就略讲、少讲、甚至不讲,学生也可以不练;对于学生掌握差的知识点,就详讲、多讲、讲深讲透,学生也要多练,从而收到良好的讲练效果。该环节重点要做到“精讲”和“多练”两方面。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当堂训练(15分钟)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的回顾与总结,其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该环节,将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串联到一起,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明确重点难点,强调注意事项,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形成纵横交织、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从而起到提纲挈领、构建框架的作用;另外,教师还要将本堂课的教学得失进行总结,在课下写成教后记,以完善和指导今后的历史课堂教学。学生通过自学,对课文和插图掌握的程度如何?课本上的练习题和知识体系结构中的填空题会不会做?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就需要通过“当堂训练”这个环节来完成。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完成该环节,如提问提写、上台填空、上台指图等。在课堂上提问所设计的题目一般要为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能在课本上直接找出答案来,而且要尽量使题目简单明了化。由于在课堂上给了每个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只要按要求认真做了,就应该会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否则就意味着在自学时思想开了小差,没有按要求去做。

课堂提问点名,也要突破传统。传统提问方法的原则是“谁会谁举手,谁举手谁回答”,这样不会的学生不举手也不回答,也就高枕无忧了,这种“会者答,不会者听”的做法表面上看似乎很民主、很符合常理,实际上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和放任自流,使得学生缺乏压力感和竞争意识,养成惰性,不思进取,从而导致回答问题的总是班里几个少数的优等生,对于占绝大多数的中差生则懒于去思考,懒于去举手回答问题。这种提问方法,学生也就有了压力感和竞争意识,总是在想“老师会不会提问到我?”“老师会提问我什么问题?”“我要不会回答老师提的问题怎么办?”等,这样就迫使每个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敢有丝毫马虎,变压力为动力,提高自学效率。提问时,对于那些难度不大的题目,以及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而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归纳的题目,教师就先给学生以提示,或者将题目分解成若干个呈递进关系的小题目,用启发探究的方法进行层层深入提问,以降低题目难度。

综上所述,在历史课堂中积极贯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三主”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自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学习,在课下轻松少作业,有效减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就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把学生真正解放出来。

E-mail:114153580@qq.com

编辑/岳凤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 篇9

一、对“先学后教” 教学模式的认识。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在网上的学习,使我对“先学后教” 教学模式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主要有两个大的基本环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五个,即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看一看,做一做)、后教(议一议)。

(1)、板书课题

三言两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板书课题。(2)、揭示目标

通过投影或小黑板或口述等方式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该准确,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而定,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老师把握,靠老师的形象、情感等渗透进行。

(3)、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投影或小黑板出示。目的是让学生达到四个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

(4)、先学(看一看,做一做)

按照自学指导,学生认真看例题(代替老师讲例题,传授知识),理解例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并思考如何运用,能够做对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5)、后教(议一议)

“议一议”是“兵教兵”,合作学习,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会的学生教学不会的学生,最后教师与学生合作。通过“议一议”这个环节,让学生能解决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达到加深理解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二、应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还要注意:(1)、“先学”阶段

①、备课时要认真细致,不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以及怎么样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因材施教。要明确提出“先学”要求,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

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形成积极探索、总结学习方法的学习习惯。

③、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查的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把问题分清主次,概括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2)、“后教”阶段

①、对学生不会的地方了如指掌,是教的依据。②、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要讲清道理和规律,在揭示规律中让学生举一反三。

③、注重方法指导,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1)、应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养成自学的习惯,养成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应用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必须每一节课都应用,坚持不懈地,让这一教学思想渗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做到坚持、坚持,再坚持——只有不断纠正,没有放弃。

(4)、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熟练掌握,并形成技能。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 篇10

重庆市永川区第六中学校张家瑜

摘要:本文探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实践过程,指出该模式符合现代教学论和哲学理论,符合新课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把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落到了实处,并处理好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初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新课程实施以来,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被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所取代。纵观各种教学模式,虽各具特点,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精髓,那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江苏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而创立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它符合现代教学论和哲学理论,符合新课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把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落到了实处,并处理好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致力于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改变学生“被动消极、死水微澜”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会学、乐学、创学”。在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协作意识、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永不枯竭的发展能力。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优势

第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新课程倡导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把“教”转化为“学”,是“先学后教”的关键,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其核心是学习观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正是这种变革,引发了课堂教学的革命性变化和实质性进步,教师也找到了自己最准确的定位:促进学,即提示学、指导学、组织学、提高学、欣赏学,最终实

现“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教学领域的一场具有实质性的变革,是教育的创新。

第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是培养和打造学生优良素质的重要阵地,我们应该将素质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做到“课堂素质化”,“素质课堂化”。学生的素质包括向上的精神,内在的素养,良好的习惯,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的素质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全过程都在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先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和耐挫精神:“后教”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当堂训练”阶段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竞争意识、时间观念等。这样,应试能力作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被纳入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而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好,其他各方面的素质也很高。

第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先学”时,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研读文本,获得新知识,是创新性学习;研读文本后完成检测练习,是开始运用新知识,也是创新性学习;自己纠错、小组讨论纠错,再当堂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都是创新性学习;最后,每一位学生通过整理学案,完成自我修复,更是创新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第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先学时,学优生、后进生都在根据导学案(学习卷)研读文本、做练习;后教时,通过学优生帮助后进生纠错更正,达到兵教兵、兵练兵的目的;再经过老师的点拨指导,后进生的问题在同学、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当堂基本得到解决,补了差。同时,学优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当堂所学知识又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培优的目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辩证地处理了教和学的关系,把学放在首位;处理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了先和后的关系,是先学。

因此,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把教转化为学,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完成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过程

1、“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上课伊始就直奔主题,讲解演示,教师只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缺乏生命力,沉闷无趣的,最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只有入境,才能生情”,情境创设,可以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敲门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教学伊始,以激趣导入为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之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精神饱满,充满激情,过渡自然,能感染学生,同时给他们以鼓励,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2、“情境自学”

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课本进行自学。课本中学生能够看懂的基本知识,不要教师教也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学。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内容都可以让学生先学,如通过查字典、翻阅有关资料、通过简单地观察、回忆以前的旧知识等比较简单的方法就容易做到,凡是学生能够处理的问题都让学生自己解决,既能得到成功的快乐,又有了喜悦的体验。节省教学时间,教师是在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组织教学。

3、“合作互学”

“合作互学”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这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和交往的需要,更有助于形成学生学习和交往的技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对子互学、讨论或小组内互帮,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基本达成学习目标。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

4、“展示激学”

“展示激学”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利用学生学习规律和渴望表现的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学习展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力求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首先,“展示激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参与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其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前预习、小组合作、学习竞争等学习活动,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学生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提升领学”

教师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既可以是对本课题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总结,对规律性的问题进行归纳,形成相关的知识链,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是对知识所蕴含的人文哲理进行总结挖掘,引领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使学生在领悟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拓展,促使学生的认识在发现知识变化的规律后再次提升,让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再次提高。参考文献:

[1] 刘丽霞,注重有效教学 营造高效课堂——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理解,教育革新,2011年 11期,34-34

[2] 陈永泉,向课堂要质量——浅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年 9期,65-66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 篇11

【关键词】 有效性;先教后学;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的阵地在课堂,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全面激活教师课堂的教学热情,大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广泛自如地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广泛深入地推进到课堂教学中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激活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第一教学要有重难点和主次。在新课的教学中,将知识一步到位地讲解完全,而若将知识讲得过难过多,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有些知识学生无法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样使得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知识点教师可以在复习课上或习题课中将知识进行加深和拓展,分层次、分步骤地达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知识目标的达成更有效。第二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要有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很多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乐于学习,爱上学习。

二、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教学效果更有效

引导学生乐学、爱学。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浓厚的兴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也说过这么一段话:“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迫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可见,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这将是促进课堂有效教育最直接的方法。因此,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要想方设法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教学,我采取了一些方法激活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化学教学的优势。增加实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或者课外实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各种有趣的实验现象中更乐于知道现象背后的实质。

其次,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习更轻松。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一些已有的信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也能更好地运用知识。如学生对铁生锈的现象有一些认识,教师只须在学生已有的常识中总结归纳就能帮助学生对铁生锈的条件知识的形成。再如,学生对燃烧的条件也有一定的认识,只是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师只需要以此为生成点,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该知识点。

第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教学效率提高,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有些实验现象不清楚的实验,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电脑动画演示以达到教学的需求。再如,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上《金刚石 石墨》一节的教学,他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及结构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点,同时他还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碳单质的发展前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也让情感教育得以升华。最后,教师通过一些其他辅助手段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的引入,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幽默的讲解或深入浅出的讲解,都会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学习。

三、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激活素质教育,更能彰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把课堂教学当作解读新课程理念的平台,把素质教育变成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展现出来,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只有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成绩。

我听了刘丽《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课,这节内容学生较易出错。这节课的内容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她采用了分组抢答的竞争机制复习已学知识,既使学生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也明白了方程式书写配平的道理,同时营造了宽松、热烈的课堂氛围,接着教师通过装有八组写有不同化学式,化学反应条件的袋子,让学生自行拼写化学方程式,然后再由学生展示各组拼写的方程式,带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方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再提出新的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改进,加以评优,最终得到正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整节课学生是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组内合作的方式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的、开放的、研究性的学习机会,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受到了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发展空间,展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育方法的优势。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主动生动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他们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让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被动地接受知识。在以学定教的空间内,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提供的大纲,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难度,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热点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探究的活动;教师则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教师也要注意在实际操作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教学,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学定教”改变学生的学习。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知识的自我形成,这种途径通常是由学生自行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形成学生自有的知识。因为这种发现学习的方法学生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要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学好。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但是要相信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基本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

首先,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提纲。教师在课堂上再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安排教学。这样会让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更有效。笔者曾听过另一位教师讲《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节内容,该老师就是在课外先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然后上课时老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前的预习学案,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知识理解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补充。然后再通过课堂的习题反馈教学的结果,笔者发现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比较好地掌握知识,也能在课堂上当堂就掌握所学知识。再有通过预习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也更有重点。当然,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说,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中,就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路标”,发挥好主导作用,这是学生学得好学得有效的前提。

总之,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实践过程中,成功的地方很多,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是有些学生的自觉性不是那么高,有些教学内容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并鼓励学生要坚持这样的学习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他的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出教师的内涵和魅力,一位教育家说“一堂好课可以打开一扇神奇的窗”。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能得到体现和实现。

【参考文献】

[1] 吴志樵. 素质教育综论[M]. 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

[2] 屠锦红,李如密.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学理分析、价值透视及实践反思[J]. 课程·教材·教法,2013(3).

上一篇:校园世界艾滋病日简报下一篇:马来西亚留学生活:当地消费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