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减值论文

2024-07-28

金融资产减值论文(精选8篇)

金融资产减值论文 篇1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确认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6、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

7、发行方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尝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8、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

9、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金融资产减值论文 篇2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 引起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直至今日仍未彻底摆脱, 这也使金融工具问题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之一, 2009年11月5日IASB发布金融工具项目第二阶段的《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的征求意见稿, 针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提出采用预期损失模型核算金融资产的减值。然而, 征求意见稿仍存在许多可行性欠佳的缺点;2011年1月31日, IASB和FASB在收到反馈意见的基础上, 联合发布了IASB征求意见稿的补充文件《金融工具:减值》, 旨在进一步完善这一新的减值方法。IASB补充文件包括了一项建议单独列报和披露要求的附录, 建议取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IAS 39) 。有关建议一旦最终定稿, 将适用于所有债务工具 (例如,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和债务证券) 。FASB尚未讨论列报和披露要求。

本文针对IASB提倡的新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探究, 并就金融减值准则的最新发展对我国的影响提出几点建议。

二、对征求意见稿的解读与评析

(一) 对征求意见稿的解读

该征求意见稿适用于所有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 并描述了由基于预计现金流量方法的金融资产新计量原则所支持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目标。

根据建议的计量原则,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或金融资产组合) 的初始账面金额, 应以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基础, 并考虑对未来信用损失的预期来确定。在初始确认后, 主体必须在每个计量日对预计现金流量的估计进行修正。任何由此产生的对金融工具账面金额的调整应计入损益。

同“已发生损失法”相比, “预计损失法”在初始计量时, 就根据扣除了该金融资产存续期间预期信用损失的现金流来确定实际利率, 避免了损失实际发生前利息的高估, 并在后续计量中, 通过对预计现金流量的不断修正, 充分反映了信用风险的变化。

征求意见稿同时建议采用全面的列报和披露要求, 以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评价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的财务影响及金融资产的质量 (包括信用风险) 。如果得到采用, 鉴于预期将令财务体系 (尤其是在金融服务业) 发生重大变更, 预计损失模型将导致重大成本和实施期延长。

(二) 对征求意见稿的评析

征求意见稿提出采用预期损失模型核算金融资产减值, 有其可取之处, 也有其缺陷与不足。在此, 本文就预期损失模型的缺陷进行评析。预期损失模型在初始计量时, 对金融资产存续期的信用损失进行估计, 将预期发生的损失提前计入损益, 这减缓了损失真正发生时的巨大冲击, 其顺周期效应比已发生模型要更加的平缓, 但预期损失模型也存在着各方面的缺陷。

1. 预期损失模型对减缓顺周期效应的作用有限。

最初提出预期损失模型, 主要是针对金融危机中, 原模型暴露出的顺周期效应问题而展开的。但是事实上, 预期损失模型只具有缓解顺周期效应的作用, 逆周期调节难以实现。如果对预期损失的初始计量真实发生了, 则不用对减值损失追加确认, 但一旦需要重新修正, 该模型甚至会加剧报告主体的财务波动。也就是说, 同已发生模型相比, 预期损失模型对系统性风险引发的预期改变的反应程度可能更具有顺周期效应, 这就与IASB改革减值模型的初衷相背离。

2. 预期损失模型与传统会计确认和计量基础不符。

该模型是对未来信用损失进行提前确认, 而目前的会计原则要求是, 只有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才计入当期损益。另外, 会计准则目标是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如果对尚未发生的信用损失提前确认减值准备, 那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旦预期损失模型被应用, 传统会计概念将面临严峻挑战。

3. 预期损失模型的不确定性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更高的职业判断。

较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 预期损失模型不再需要客观依据来支持减值, 而未来预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这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金融减值问题时, 要具有更高的职业判断, 因为其主观判断更容易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 这种不确定性也增加了企业通过调整和管理预期达到操纵利润目的的可能性。

4. 预期损失模型提高了操作的复杂性, 实施成本过大。

该模型要求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时收集或获取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资产的历史损失数据或评级信息, 而在实践操作中, 预期损失模型会受到历史数据缺乏、模型不足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同时利率市场化程度、贷款定价模式等外部市场环境也限制了新模型的实施。现实操作的复杂性使得其与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复杂性的改革目的相背离。此外, 预期损失模型还会增加更多的操作成本, 比如开发系统的费用、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费用、报告主体工作量增大的成本等。

三、对增补意见稿的解读与评析

针对预期损失模型操作上的复杂性与解决顺周期效应的局限性, IASB和FASB于2011年1月31日联合发布了增补意见稿, 对原意见稿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增补意见稿融合了两大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减值方案, 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减值方法, 体现出会计与金融监管折中调和的特征。

(一) 对增补意见稿的解读

1. 增补意见稿仅适用于在开放式投资组合中管理的资产。

IASB和FASB认为此类投资组合在应用减值模型时最具挑战性。但是, 补充文件同时要求利益相关方就对单个项目或封闭式投资组合应用有关建议所产生的潜在问题提供反馈意见。IASB和FASB将在随后处理封闭式投资组合和单项资产时考虑该反馈意见。

2. 根据管理层对金融资产现金流量可收回性的预期, 对“可收回账”与“呆账”进行了区分。

如果主体针对某项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目标从向债务人收取合同付款额变为收回全部或部分金融资产, 则该资产将转至“呆账”。“可收回账”中资产的存续期预计损失将随时间的推移而确认, 转至“呆账”中资产的存续期预计损失将立即计入损益。

3.

新的减值方法要求主体作出跨越不同时期的损失估计, 这可能导致有必要对相关流程和系统进行调整。

4.

IASB和FASB明确, 存续期预计信用损失的估计应考虑所有可获得的内部和外部信息, 包括历史数据、当前经济状况以及对未来事件和未来经济指标的可靠预测。对未来状况的估计应与当前可获得的信息及管理层的内部预测相一致。预计信用损失的估计应至少在每个报告日进行更新。

5.

信用损失准备将作为单独的费用单列项目在损益中列报, 而不是作为利息收入的扣减列报。

6.

补充文件有关减值的考虑事项并未涉及短期应收款;短期应收款将作为收入确认项目的一部分进行探讨。

(二) 对增补意见稿的评析

增补意见稿对原意见稿中的减值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如放弃整合实际利率, 但采用的多种资产减值方法依然很复杂。在实际经营中, 资产经常在“好”、“坏”账户之间发生迁徙, 有时作为好资产在组合中减值, 有时作为坏资产进行单个减值, 减值准备要不断进行调整变更, 操作更加繁杂。对于“时间比例法”中的年金法, 由于需要采用折现方法摊销预期损失, IASB也认为银行具备成熟的计量系统才能实施。“未来可预测期”的估计主观性和专业性都很强, 仅仅靠会计人员是无法完成的。

四、预期损失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一) 预期损失模型的实施会加剧我国各报告主体的财务波动

我国长期贷款的比重较高, 由于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动, 信贷资产存续期内面临的预期损失修订可能性将较高。而一旦预期需要重新修订, 其对报告主体的财务影响将十分明显。

(二) 内外部市场完善度欠佳, 新模型实施困难

预期损失模型中, 损失的确认计算是基于历史资料和外部资料的, 而对于我国的金融机构来说, 不太可能具备运用该模型所需要的信贷损失等相关历史资料, 因为预期信贷损失是基于整个经济周期对贷款期限内的信贷损失的估计。也就是说, 我国现有内部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 不具备新模型实施所需的条件。

同时, 预期损失模型对外部市场环境的要求也较高, 如利率市场化程度、贷款定价模式等。然而, 我国的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 无法达到预期损失模型对精细化的要求。此外, 国外贷款的定价模式一般围绕基准利率浮动, 如围绕Libor (伦敦同业拆借率) 浮动, 我国虽然加快了利率体系建设, 退出了Shior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率) 这一基准利率, 但长期贷款定价模式基本依据三年期、五年期等不同档次的利率进行定价。可见, 内外部环境的完善度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预期损失模型在我国的运用。

(三) 预期损失模型的实施存在较高的成本

预期损失模型要求报告主体在每个资产负债日重新估计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 并要求披露大量的会计信息, 这都会增加报告主体的操作成本。预期损失模型一旦在我国被采用, 不管是操作复杂性的增加还是信用风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都要求各金融机构投入更大的成本, 大大增加了其财务压力。可见, 就目前我国各方面现状来看, 要在短时间内实施预期损失模型, 具有一定的难度, 即适用性不高。预期损失模型作为新的减值方法, 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其合理性和完善性并未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还需不断修订调整信用损失的预期。此外, 新模型实施成本较大, 很难断定其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目前, 我国各方面力量都在为实现会计准则与国际持续趋同而努力, 就此趋势来看, 未来在我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的可能性很高, 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然而, 考虑到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 若直接采用预期损失模型, 可能会使整个市场陷入混乱, 对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对此, 本文就我国在金融资产减值问题的国际趋同提出以下建议:

1. 改进已发生损失模型, 避免识别滞后性。

金融危机时期, 已发生损失模型对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预期损失模型就是应对金融危机, 为缓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顺周期效应而提出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若不对此滞后性作出反应, 可能会加重金融危机的深度。因此, 可对原有模型进行改进, 如进一步提供识别损失事件发生的操作指南, 避免滞后集中确认贷款损失;进一步规范贷款损失的转回要求和时点等。

2. 加强预期损失模型的操作指引。

国际上采用预期损失模型势在必行, 但该模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I-ASB也对此作出不断的努力, 制定更为简便的操作指引, 旨在简化和完善模型, 以降低其执行成本, 提高其可操作性。我国要实现与国际趋同, 要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进入, 即预期损失模型达到一定的成熟度且内外市场环境得到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IASB, Financial Instruments:Impairment, Supplement to ED/2009/12Financial Instruments:Amortised Cost and Impairment, www.iasb.com, 2011, (1) .

金融资产减值论文 篇3

摘 要 本文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处置的账务处理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处置

金融资产属于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故长期股权投资不会被分类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并且一旦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得转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產。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计量

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后续计量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处置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1.取得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

2.持有时——现金股利和利息

(1)收到买价中包含的股利/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2)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利息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3.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余额(双方向的调整)

(1)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账面余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账面余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处置时

(1)按售价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2)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损失

借:(或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或借)投资收益

例12010年5月,甲公司以1000万元购入乙公司股票1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另支付手续费5万元。2010年6月30日,该股票每股市价为11元;2010年8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每股1元;8月20日,甲公司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至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每股市价为12元,2011年1月3日甲公司以1300万元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假定甲公司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要求:编制上述经纪业务的会计分录(以万元为单位)。

(1)2010年5月取得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 000

投资收益5

贷:银行存款1 005

(2)2010年6 月30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3)2010年8月10日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

借:应收股利100

贷:投资收益100

借:银行存款100

贷:应收股利 100

(4)2010年12月3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

(5)2011年1月3日

借:银行存款1 3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公允价值变动200

投资收益1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贷:投资收益200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计量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后续计量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处置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将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间产生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1.取得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

2.期末计量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4.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例2仍以例1资料为例,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他条件不变,要求:编制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以万元为单位)。

(1)2010年5月取得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 005

贷:银行存款1 005

(2)2010年6月30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95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5

(3)2010年8月10日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

借:应收股利 100

贷:投资收益 100

借:银行存款100

贷:应收股利 100

(4)2010年12月3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

(5)2011年1月3日

借:银行存款1 3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 005

——公允价值变动195

投资收益1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95

贷:投资收益195

三、比较分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处置时的账务处理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为:

1.相同点

(1)取得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按公允价值计量。

(2)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日都按公允价值计量。

(3)处置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都计入投资收益,将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都转入投资收益。

2.不同点

(1)取得时,对交易费用的处理不同。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交易费用冲减投资收益;而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交易费用计入取得成本。

(2)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处置时,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将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间产生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张志凤.会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4]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金融资产涵义论文 篇4

摘 要:随着金融资产相关概念被引入新会计准则,给传统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带来了一些变化,如何准确把握这些变化,是会计账务处理是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笔者结合对新旧准则的解读及多方参考,在此对金融资产的确认提出一点看法。引言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显著变化之一是对金融工具相关概念的引入。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我们以前在旧准则中接触过的,也有真正全新的交易和业务。此外,对于初次接触金融工具的非银行会计人员来说,会计准则和会计指南的规定并不十分详细,理解并准确把握其概念、确认与计量有一定的难度,对于那些对会计不是很熟悉的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难度更大,而且准确理解金融工具的相关概念是关键。由于与金融工具相关的内容较多,笔者在此主要对其形成的金融资产进行分析。金融资产的涵义及分类

2.1金融资产的涵义

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金融资产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流量。尽管金融市场的存在并不是金融资产创造与交易的必要条件,但大多数国家经济中金融资产还是在相应的金融市场上交易的。

2.2金融资产的分类

在1993年最新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从统计目的出发对金融资产作了以下分类:(1)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2)通货和存款;(3)股票以外的证券(包括衍生金融工具);(4)贷款;(5)股票和其他权益;(6)保险专门准备金;(7)应收/其他应收账款。论文网在线

SNA中的金融资产;实际是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记录的这些统计对象所有金融资产和负债。对每一部门来说,资产负债表显示的是该部门为筹集资金发生的金融负债和该部门已经获得的金融资产,它提供了有关一个部门金融手段运用程度及该部门在债权、债务关系中所处地位的双重关系。

一般来说,根据金融资产的经济性质可以将金融资产分为:库存现金(包括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而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则根据对金融资产投资交易的持有意图的不同,将金融资产分为:(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的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确认

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3.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1.1交易性金融资产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主要指期权和期货。但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上述三个条件表明,交易性金融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企业持有的目的是短期性的,即在初次确认时即确定其持有目的是为了短期获利。根据旧准则对长短期的划分,此处的短期也应该是不超过一年(包括一年);

(2)该金融资产具有活跃的市场,其公允价值能够通过活跃市场获取;

根据这两个特征可以看出,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如果仅仅是为了随时通过出售获利,则应当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3.1.2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当金融资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应将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2)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该金融负债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2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不应当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贷款和应收款项。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价。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处理。

根据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持有至到期投资具有以特征:

(1)持有至到期投资是非权益性的投资;

(2)在初次确认时即明确确定一直持有该投资到期才收回,除非有企业不可控制的原因使得企业无法再对该项投资持有至到期,此时应将其重新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该投资到期时收回的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特征可知,旧准则中的长期债权投资中准则持有至债权到期的应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此外,对于到期时间短于1年的投资,如果满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其他条件,也应该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因此,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如果在初次确认时即确定持有至到期,也应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3.3 贷款和应收款项,贷款和应收账款,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不应当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1)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4)因债务人信用恶化以外的原因,使持有方可能难以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投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企业所持证券投资基金或类似基金,不应当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贷款和应收账款的概念明确,确认相对容易。

3.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1)贷款和应收款项。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指南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与前面三类金融资产相比,可出售金融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该资产有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易于取得;

(2)该资产持有限期不定,即企业在初次确认时并不能确定是否在短期内出售以获利,还是长期持有以获利。也就是其持有意图界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

(3)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能是短期持有,也可能长期持有,为了保持计量的一致性,因此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同,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5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关系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规定,按长期股权投资形成方式或来源不同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三类:(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3)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根据投资是否对被投资单位拥有控制及控制的方式或者重大影响分为四类:(1)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2)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的投资;(3)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4)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论文网在线

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式分为两类:(1)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2)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结合前面对金融资产的分析及长期股权投资的不同分类,笔者认为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与金融资产的确认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长期股权投资在初次确认时即能确定将长期持有。笔者认为此处的长期为超过一年的期间;

(2)如果权益性投资目的是出于对被投资者的长期控制、共同控制或者能够施加重大影响,则该项权益性投资无论是否具有活跃市场和公允价值,均应按相关规定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反之持有意图并不是为了控制或重大影响,则应确认为相应的金融资产;

(3)对于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权益性投资也应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反之,对于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权益性投资应当考虑确认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总结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对金融资产的确认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当然,由于笔者经验的不足,本文的分析还有待改进。此外,由于会计准则和相关指南对金融资产确认的相关规定相对比较抽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理解性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准确地理解金融资产及其确认,尽快进一步完善相关指南才是关键。

四川金融资产交易所 篇5

作为四川省加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打造西部金融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川金所始终严格按照“一行两会”、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以自身高效、专业的服务水平和成熟、完善的风控体系,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我们的三大平台功能

一、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1.为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资产交易服务等综合服务;

2.为本地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典当、担保、小贷(互联网小贷除外)等地方金融组织提供资产转让等综合服务 ;

3.立足地方实际,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金融监管领域的优质企业客户有针对性的开展金融资产交易综合服务。

二、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

川金所通过聚合政府有关部门、各类金融和准金融机构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等资金,建立集项目推广发布、投融资顾问咨询、业务模式设计、重组并购顾问、不良资产处置及流转服务、资金项目对接交易及后续跟踪管理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为地方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多种融资支持。

三、不良资产受托处置平台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 篇6

投资收益(损失的话记借方,收益的话记贷方)

同时,如果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减少(即你拿着东西的这段期间东西的价值贬值)的话,需要同时做这个会计分录,反之亦然。

借(或贷):投资收益

贷(或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处置时的投资收益=出售时收到的价款-初始入账金额

知识点讲述到这,接下来大家做题看看理解了吗?

三、小试牛刀

例:甲公司将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全部出售,售价为3000万元,出售前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800万元(其中成本25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3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A、200 B、-200

C、500 D、-500

【公布答案】

C 投资收益=出售时得到的价款—初始入账金额=3000—2500=500

知道答案了,豆哥再跟大家一起列个会计分录:

论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篇7

(一)概念

金融资产是指一切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亦称金融工具或证券,是指单位或个人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金融资产属于资产类,金融资产包括一切提供到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工具。现代市场经济以金融为中心,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的健康、金融工具始终围绕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并广泛应用和不断创新。

(二)分类

1. 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积极影响着会计学,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使会计信息更加客观,避免池金融资产减值存在会计问题。

也就是说虽然都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其中的一部分不是很重要。其原因仅仅是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被计入了所有者权益。同时,不能再重新划分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其他类别的资产项目。

2. 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准确无误、回收金额一致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与贷款和应收款项都要按摊余成本计量,因此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与贷款和应收款项已计提的,即当减值因素不存在时,资产账面价值已经恢复,要有根据该事项发生的情况一致,可以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3. 贷款和应收款项。

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不同的金融市场资产,其主要的差别在于在金融市场上不是是有价格体现的,并且不存在出售或重分类各方的局限性,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市场上要有报价的。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其中的摊余成本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贷款

发生减值时:

同时,

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出售金融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该资产有一定份额市场,公允价值易于取得;

(2)该资产持有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即企业无法准确判断其,短期内收益还是长期内获取收益。金融资产也就是处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

(3)可能有短期投资拥有,也可能是长期投资拥有。

二、金融资产减值论述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

为了我国在国际会计界上有更大的发言权,与国际接轨。金融资产分为四大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分类应是管理层意图的如实表达

(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检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必须有一定的数据表明,金融资产在经营过程中有减值情况时,对其中的减值损失要进行确认。要证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有一定的客观证据,也就是指金融资产初期时实际发生的、对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金融资产,而且企业能够准确判断对该金融资产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比如债务人财务方面出现严重失调、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以及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当这些情况发生时,都可以确认该项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相应计提减值准备。

(三)减值确认的影响因素

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

2. 以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主要包括企业购买国家发行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主要是因为权益工具市场波动比较大,这种投资方式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的地方。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为了出售,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是定位于市场,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出售,如果市场状况差,就会继续持有,不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具有此特征。

计提减值影响的是利润表,正常的公允价值其中发生的变动时,影响的是资产负债表。因此,从核算的角度和对报告的影响角度上看,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不能取代减值的处理。

(二)减值损失的转回

当持有至到期投资确认减值损失后,资产价值已恢复,前提是具备一定的客观依据,与发生损失后的事项有关系,要转回原确认的减值损失,进行当期损益。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的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当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时,应当将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五、对金融资产减值处理的建议

(一)对会计准则进行进一步修改

建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原则,在期末不计提减值准备,随着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计入权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财务部门因为主观判断而采取不同的计量形式,促使各企业之间的财务报告更具有明晰性与可比性。在中国要建立专门的国外会计研究部门,改善和提高会计教育水平,在高校中设置国际会计的课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和适用于中国读者的国际会计学和比较会计学。

(二)提升外部会计环境

应该完善损益表。建议在会计要素中增设“利得”和“损失”两项,以反映企业当期的收益情况。计算企业的净利润及每股收益等信息。同时,应该将利润表改为全面收益表,以强调企业的全面收益,全面地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情况。

(三)提升会计人员和管理层的业务素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前景来看,需要大批财务人才。要想在市场中大显身手,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准、高技能、高品格的专业人才队伍与之相适应。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各项工作信息服务带入了自动化、信息化的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管理层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以便在会计核算中具备准确性。

金融资产减值论文 篇8

摘要:2009年4月,美国修改了Mark-to-Market(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为一些核心金融机构包括花旗银行一季度报表业绩带来正面影响。本文通过论述美国会计准则更改和我国新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并比较两者间的异同后,对金融危机下金融资产价值确认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准则;金融资产;计量确认

今年4月17日,美国金融业的象征花旗集团公布200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当季盈利16亿美元,这是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该公司的最高季度盈利,出乎许多市场人士的预期。尽管该集团首席执行官潘伟迪欣喜地告诉股东与投资者,这是花旗集团18个月以来最漂亮的一份季度报表。但市场似乎并不领情,在公布第一季度大为改善的盈利数字后,花旗银行当天的股价下挫9.0%,其市净率只有0.25,即股价仅为每股资产净值的1/4。原因何在?这就要谈到美国会计准则的更改。

一、美国会计准则的更改(涉及Mark-to-Market的会计准则)

今年4月上旬,美国负责制订会计准则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宣布了三项对Mark-to-Market(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的修改决定,有三项具体内容,在保留以公允价值入账的大原则下,对非正常市况下的处理方式提供了具体指引。

第一项是关于当一个活跃市场并不存在,或是成交价代表贱卖价时,如何决定一项投资工具公允价值的准则。它列出了一系列非正常市况,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当然在此之列。该指引其实给予了报告单位相当灵活处理的空间,由于有关判断含有主观成分,因此它较之前必须以市场成交价(当然在金融危机的推波助澜下可能被严重扭曲)来入账的做法宽松了许多,但争议也I随之而来。

第二项是要求当上市公司发表季度和年报时,要在财报中披露其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其计算方法和主要假设。目的是可以让投资者清楚了解估值如何得来。但同时也带来这样一种情况,公允价值是公司根据估值模型所得,估值模型很完美但并非市场价格。

第三项是技术性的,关于如何判断以及作出非临时性减值拨备的改革。它主要针对的是放在可供出售证券和持有至到期证券这两大项下的资产,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作出减值拨备,包含有关减值是否是临时性的、是否较有可能在其价格回升前就要被迫出售等判断在内。有关减值还要再细分为是否出于信贷亏损,其处理也各不相同。

这项改革适用的证券类别包括股票、美国国债和政府机构债券、美国州/市政府债券、外国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商业楼宇MBS和其他债券等。而改革生效时间始于2009年6月15日的企业季报及年报中,最早可于2009年3月15日的季报中执行。

花旗集团今年一季度业绩的大幅改善的原因,既有今年首季在美联储大量提供几乎没有成本的资金和金融海啸过后市场回稳的原因,也有会计准则改革带来的正面影响。有市场人士提出,按估值模型而不是市场价格计算的花旗集团超跌资产有25亿美元。也就是说,按旧会计准则花旗集团一季度也许止亏,但谈不上盈利。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准则将原准则中的长期债券投资按是否持有至到期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计量。第一,初始确认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取得时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第三,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第四,资产负债表日应将该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第五,处置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量。第一,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同时,应当计算确定其实际利率,并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预期存续期间内保持不变。第二,后续计量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本金+(或-)累计摊销的折价(或溢价)-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当期投资收益-当期现金流入(应收利息)。第三,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将所取得的价款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四,企业因持有至到期投资部分出售的金额较大,且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所允许的例外情况,使该投资的剩余部分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企业应当将该投资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贷款和应收款项的计量。第一,金融企业应按贷款发放的本金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一般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债权,通常应按从购货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第二,应按实际利率确认贷款期间的利息收入;实际利率在取得贷款时确定,在该贷款预期存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按合同利率计算利息收入。第三,企业收回或处置贷款和应收款项时,应将取得价款与该贷款和应收款项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第一,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支付的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发放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的,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第二,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第三,处置时,前期因公允价值变动而转入资本公积的部分,应转出至投资损益。

三、两者间的异同及其中的启示

1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普遍认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划分为四类的金融资产,第一类当然以公允价值确认,其他三类的计量也离不开公允价值。同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也做了明确规定: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此次对Mark-to-Market(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的修改决定,同样建立在保留以公允价值入账的大前提下,针对特殊情况而能采用的估值办法。应该讲我们与美国就金融资产使用公允价值确认其价值,从而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据以计提减值准备的基本做法还是普遍认可的。

2对市值计算公允价值的反思。在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之前,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基本只存在两种获取办法:一是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二是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持有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但当金融危机发生,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降低,市场反应过度的时候,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是否依然合理有效,公平交易的条件(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等)是否依然存在。对于这样的特殊情况,我们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予以规定,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则开始了新一步的尝试。

3在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下,对于金融资产的价值确认,审慎与信心哪个更重要?一直以来在会计核算中,审慎是一个原则,按照英国《财务报告原则书》对审慎性的定义:是指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估计判断时所必需的谨慎程度,因此对利得和资产不能多报,对损失和负债不能少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涉及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的有关规定,基本上也是建立在审慎原则基础上的。但审慎性也包含了偏颇的因素,就是它特别警告不得多报利得和资产,但却对少报保持沉默;它特别反对少报损失和负债,但对多报却不置可否。可以说它对眼前困难充满悲观,对未来没有信心。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面对金融危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具体到金融资产的当期价值确认实务中,面对市场普遍信心缺失,活跃市场金融资产报价超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Mark-to-Market(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所做出的修改决定未尝不是提振信心的一种对策。至于市场人士对完美估价模型的担心,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来予以消除。

上一篇:帮扶工作总结及帮扶成效下一篇:初二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