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2024-06-26

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评价(精选12篇)

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1

在大学期间,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自我价值不断的努力。然而日益激烈竟争的社会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单单的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只有成为一个综合性复合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在大学期间,我认真的学习自己的专科专业,挖掘自己的最大潜力,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同时也获得了他们的认同。在求学期间, 学而知不足是我学习、工作取得进步的动力,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国际社会。

在英语学习上,我坚持阅读英文报刊,提高自己的科普知识和阅读能力。同时我还自学了office,3DMAX,等日常应用软件。学习之余,我坚持参加各种体育协会,是自己的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让自己更好的投入学习当中去。

对于自己的思想品德,我也积极的学习马列主义,让自己向党靠拢,同时认识到自己最大的缺点是率直,冲动。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

同时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2012年应届信息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使我不畏困难,善于思考,但年轻也意味着阅历浅,更需要虚心向学。

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2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

高血压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简称慢病) 中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50% 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高血压有关; 如果高血压发病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将很难遏制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态势[1]。慢病自我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的慢病干预方式[2]。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强调患者在管理自己所患疾病方面的责任,激发个人潜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高血压患者的有效管理。本研究利用自我管理方法开展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并评价其干预效果,为推进高血压自我管理在全市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研究现场,各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自愿报名并符合纳入标准者即可参加。纳入标准: ( 1) 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 2) 长期居住在社区的当地居民; ( 3) 意识清楚且生活自理者; ( 4) 配合程度较高。排除标准: ( 1) 患有肿瘤,且近半年内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者; ( 2) 有意识障碍的病人; ( 3) 存在可能导致参加者不依从及失访情况者。共纳入310 人为管理组,同时按照与管理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因素相似的原则在与管理组不同社区中设立对照组380 人。

1. 2 干预方法及内容

1.2.1成立小组

成立自我管理小组,由慢性病防治专家、社区医护人员、高血压患者及患者家属等组成。

1.2.2专业指导下的小组活动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共包含8 次不同主题的活动,循序渐进,专家定期指导、考核活动效果。8 次活动主题依次讲述高血压病与自我管理概述、血压监测、急性和慢性并发症、饮食调节、健康运动、高血压合理用药、处理负面情绪与掌握沟通技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次活动用时1. 5 ~ 2 h,活动形式突出“专家指导”、“患者互助”、“共同参与”、“自我管理”的原则。

1.2.3问卷调查、体格检查

干预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经过1 年的干预,采用同基线调查相同的调查问卷二次调查,评价效果。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个人一般人口学特征、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关行为、自我管理相关指标等,同时检查血压、血糖及血脂等生理指标。

1.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pidata 3. 1 建立数据库,双人双机录入,运用SPSS 16. 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整理核查数据库,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 1 管理组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基本信息比较

经过1 年的干预,管理组失访14 人,对照组失访18 人。干预前对管理组和对照组基本信息进行比较,从表1 可以看出,管理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中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遗传史、家庭年收入均无差异。

2. 2 干预前后管理组与对照组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得分、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全部回答正确率、控制高血压5 条措施全部答出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管理组定期检测血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干预后,管理组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 管理组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 管理组4 条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全部回答正确率及每条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 管理组5 条控制高血压的措施全部答出的正确率及每条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详见表2。

2. 3 干预前后管理组与对照组高血压危险行为比较分析

干预前,管理组与对照组在吸烟、饮酒、精神紧张、高盐饮食等高血压危险行为的形成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干预后,管理组吸烟、饮酒、精神紧张、高盐饮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但两组在中等体力活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3。

2. 4 干预前后管理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管理比较分析

干预前,管理组与对照组在规律测血压、经常和医生交流病情、规范合理用药及血糖控制是否理想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干预后,管理组中92. 2% 的研究对象能规律测血压、88. 2% 的研究对象能经常与医生交流病情、78. 0% 的研究对象能规范化合理用药,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 0% 、71. 8% 和47. 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4。

2. 5 干预前后血压、血糖及血脂控制效果分析

干预前管理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血压控制理想率、空腹血糖( FBG) 、饭后血糖( PBG)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干预后管理组血压控制理想率高于对照组( P <0. 05) ,管理组FBG、TG均低于对照组( P <0. 05) 。详见表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与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疾病,因此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国内外很多研究证实,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不仅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形成健康行为,更对于患者增强自我效能有重要作用[3,4]。由慢病防治专家将高血压自我管理知识传授给患者,提高患者高血压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促使其改变自身高血压相关危险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激发个人能动性,依靠自己解决高血压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躯体和情绪方面的问题;与社区医护人员加强交流与沟通,相互理解与尊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从而能有效控制高血压[5,6]。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对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高血压控制措施的知晓率较低,同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8],说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高血压宣教工作不到位,民众缺乏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等知识。干预后,管理组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践证明,自我管理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因素的知晓率有助于高血压的防控。干预前两组在高血压相关行为的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除中等体力活动形成率外,管理组高血压危险行为的形成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随着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提高,患者逐渐改变高血压相关危险行为,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10,11]。但同时发现,干预后管理组与对照组在中等体力活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民众普遍缺乏体育锻炼,尤其是中等体力活动范畴。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要鼓励群众多运动,吃动两平衡才能促进健康。另外研究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高血压患者所提高的知识、态度水平尚未完全转化为健康行为,因此,健康行为的形成存在一定的难度[12]。

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3

一、班级管理实现自我突破

我校现行的就业素质培养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学生素质课堂模式下,班主任要转变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在班主任的协助下实现学生班级管理的自我突破。

1.班级团队组建遵循小组自治的原则,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由竞聘而出,接受班主任领导。班级文化建设,小组群策群力。“开营破冰”,融入集体;“阳光伙伴”,凝聚同心;“信任背摔”,珍惜友情;“风雨人生路”,学会感恩……班级建设,文化先行。在制定班名、班呼、班徽、班歌的基础上,各小组量身定制小组组名、组训,彰显小组文化特色。2012级客户信息服务专业一班的班名是“同心共创”,班呼是“团结一心,共创辉煌”,班歌是“我的未来不是梦”;2013级客户信息服务专业三班的小组组名是“追梦组”,组训是“坚持现在,圆梦未来” ……通过教室内外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一种和谐奋进的气氛。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自我管理班级的喜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要的是,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凸显出来,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大大提高。

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理解他们、关心他们。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要让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点滴进步并且及时给予表扬,每周抽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交流总结自己的得失。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确实学习进步了,能力提高了。在教育管理中,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关注心灵、引领成长,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良师益友。

二、自主课堂实现自我提升

针对企业对客户信息服务专业的学生就业要求比较高的现状,语文教学内容要重在突出实用性,提高学生专业适应的基本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班组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根据客服专业的特点,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文学鉴赏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种种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现代文阅读训练所安排的课文,教师可以灵活选取适合课文特点及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例如教授《好雪片片》一文,教师可以将它变为朗读比赛加课本剧排演课。应用文的阅读与写作是最令学生头痛的,在讲这类文章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应聘信时,请学生和老师一起在网上搜索一批名人应聘时的佳作,然后在班上进行模拟招聘。听说训练方面,要介绍如何礼貌、准确听话;如何分析说话人说话的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懂话中寓意;如何礼貌作出响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每节课的前三分钟由一位同学自拟题目演讲,并由学生点评。一学期下来,每位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并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实践历练实现自我飞跃

学校呼叫实训平台为学生从一名普通的客服人员成长为一个团队的基层管理者——班组长搭建了实践平台,促进自我快速成长。如何在众多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班组长的职位,班组长竞选演讲至关重要。适逢校企合作项目运营——携程会籍赠送的实训外呼项目,语文课堂搬进实训平台,变身为“班组长竞选演讲课”。这时,学生与项目主管的沟通非常重要,制作优质的PPT也必不可少,内容涉及演讲的题目、本人情况、对班组长职位的认识、任职后的计划、任职后的目标及目标达成的方式和时间等。确定候选人,准备资料,确定主题,锤炼语言,掌握技巧,仪容仪表,制作PPT,均由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完成。竞聘环节,有人慷慨陈词,有人娓娓陈述,有人切中要害,有人泛泛而谈……师生共同点评演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4

入校以后进入学校学生管理委员会、义教爱心社、精英实践社锻炼之后留任义教爱心社外联部,任外联部部长,从08年至今为我们班生活委员在频繁的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中培养了自己稳重的性格,较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几年的寒暑假我在勉县政府信访局实习,在达博教育做市场专员,在乐百氏做兼职促销员,并且利用学校地理位置优势做小生意,主营女生饰品,大学期间在纵横拓展培训参加过3次潜能开发培训。

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5

本人为人极富亲和力,对酒店管理专业拥有浓厚的兴趣,赋有创新意识,对待工作有热情,协调组织力强。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的掌握了餐饮连锁管理,管理学等有关理论;熟悉工作常用礼仪;对酒店服务有一定的经验。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组织能力和宣传能力强,在校期间,工作和学习受到老师和领导的一致肯定。

在大学三年,一直担任班级的生活委员,多次组织过班级活动,平时 认真细心、责任心强、敢于负责,稳重、诚信、热情、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团对协作精神强,勇于拚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同时愿以抖擞执着的精神、积极敬业的态度投入工作。

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6

1 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 (Paul Zurkowski) 于1974年提出, 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1992年“信息素养”一词正式被ERIC数据库纳入索引词典, 标志着信息素养教育得到确认。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信息素养主要包括3个方面, 即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技术知识、信息能力。笔者认为这3个方面构成了金字塔型结构, 如图1所示。

信息素养作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和促进因素, 它是所有学科、所有学习环境、所有教育水平所共有的。拥有信息素养不仅能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扩展研究, 而且还能使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2 贵州商专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研究如何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更好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笔者以贵州商专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 进行了面谈访问式调查。调查问卷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基本情况;学生信息意识情况;学生信息能力情况;学生信息道德情况。问卷项目构成见表1。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 收回有效答卷100份, 通过调查, 我们对现阶段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进行总结。

2.1 学生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面谈访问法进行, 对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样本选取容量如表2所示。

2.2 学生信息意识情况分析

信息意识是衡量信息素养水平的前提, 信息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人们利用信息的程度和效果。从调查结果看, 一般学生的信息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在被调查者中, 当有信息需求时, 70%的同学能主动去查找, 对于如何获得相关信息, 获取信息的途径的调查过程中, 69%的同学表示比较清楚, 且同学知道获取新信息的渠道有很多, 不仅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 通过人与人的沟通, 查阅书籍、报刊、电子读物、广播、影视资料等都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 98%的同学能够认识到准确的信息和综合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我校学生具备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生信息意识较强。

2.3 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情况分析

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 不仅体现学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 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由于这个指标是一个硬性指标, 没办法通过问卷调查对该项指标进行分析, 所以笔者选择了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近几年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的通过率作为佐证进行相关分析, 如表3所示。

通过表3可以看出,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基本稳定, 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属于中上水平。

2.4 学生信息能力情况分析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高专学生的信息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 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收集信息, 对信息进行评价, 形成批判性思维, 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软件工具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分类, 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整理、存储, 并通过网络传递给别人, 以提高学习效率, 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调查发现, 93%的学生会主动通过各种媒体来了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信息;但在信息检索过程中, 约有54%的同学不能准确提取检索词, 因此不能够检索到所需的相关有效信息;对于收集到的信息, 被调查同学中仅有8%表示会分类整理, 42%的同学表示视信息的重要程度会对较重要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有14%的同学表示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对于如何判断所收集信息的准确性, 18.61%的同学主要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 27.71%的同学则根据信息来源的权威性进行判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同学的信息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2.5 学生信息道德情况分析

信息伦理道德问题通常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方面。调查发现, 25%的同学对于所搜集到的信息都是直接复制粘贴使用, 对于所引用的文献, 4%的同学表示不会对此做出任何标注;对于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有78%的同学表示不太了解;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盗版光盘和盗版书, 有69%的同学表示会经常购买。

由此可见, 我校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

3 构建贵州商专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3.1 构建贵州商专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2005年, 我国北京高校信息素养研究会推出自己的信息素养标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 本文借鉴了该指标体系, 并采用层次分析法, 构建了我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4所示) 。

3.2 贵州商专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教会学生“做人与做事”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贵阳市尚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 在1947年建校初提出“尚信塑品, 致用立身”的校训,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是我们学生的立身之本, 历经60余年办学历程, 学生以专业对口、实践性强、素质好、上手快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上手快”就是对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最佳肯定, 他们在工作中更容易进入角色。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相对于本科学生来说, 专科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弱, 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强, 对信息源的探索程度不高, 不利于他们长远的发展, 也就决定他们必然要坚持终身学习, 因此, 学会如何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素养作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和促进因素, 是所有学科、学习环境、教育水平所共有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能力, 就知道如何进行学习, 如何组织知识, 如何寻找制定决策所需的信息并能利用信息。

3.3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测试

学生信息素养测试具体内容见表5。

4 结束语

信息素养的培养其实渗透在各学科专业的教育过程中, 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通过调查得知, 我校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知识扎实, 但学生的信息能力薄弱。

很多高校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交付给图书馆, 但笔者认为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单靠图书馆的努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开始我校也在这方面做了较早的尝试,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都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并在以后的学期设置了文献检索技术课程, 实践表明这样做还不够, 同学希望在学校中能够强化该项技能, 帮助学生成为优秀的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张晓菲.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及其培育[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 .

[2]宋连友, 祝明慧.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和课程整合的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 .

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7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就业 对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型专业,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深入研究并解决各类社会系统中的信息管理问题。目前全国约有500多所高校开设了此类专业,每年为社会培养约数万信管的毕业生。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中,每年都有部分的信管学生对就业比较迷茫,对未来没有认知,这种迷茫可能会持续整个大学期间,学生最常见的问题是“毕业之后可以干什么”,“信管的计算机不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管理好像也不精,经济学也不知道可以干什么”等。不仅是学生有这种问题,学校、社会也对该专业有一定的疑惑,有些学校将该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而有些学校却将该专业设置在计算机学院,说明该专业的定位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社会对信管专业的认可度也需要提升。对于这些问题,作为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恰当的引导。

一、加强专业教育

信管专业有它的优势,它是一个交叉型专业,信管的学生可以适应多种工作岗位。在目前社会需求中,复合型人才受到很大程度的欢迎,能够做到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经过一定的社会培育,这样的人才,潜力是很大的。同时,它的一些专业知识,又是其他专业不具备的,比如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等。

信管专业也有它的劣势,这种劣势主要体现在交叉型专业的各类知识普遍不是太精太专。这样的劣势对于一些同学的需求是明显的。但是每个专业都有其自身的特色,这就要求学校提炼专业特色,加强专业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去自主学习,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二、改变就业观念

社会的就业竞争在加剧,就业压力也逐渐变大,大学生也不是原来的天之骄子,大学生应该要转变观念,向一个就业人转变。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预计100万以上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是教育结构与产业需求间的突出矛盾,部分地区、行业、专业教育存在过热、大量人才扎堆现象。大学生们要转变就业观念,不能一味地贪念高薪、名企、有派头的企业或职位,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做好最基本的工作,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而是学校提供大环境,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各类资源,结合自身的兴趣及发展目标,自主的学习相关知识,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一些信管的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感兴趣,他们在校期间通过信管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引导,自主的学习,参加国家的软件与计算机行业的资格考试,通过获取软考的证书,增加自己在计算机行业的就业竞争力。另外有些学生在校期间就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市场营销的活动,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知识,在就业的时候竞争力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些学生竞争力都是信管专业的培养范畴,都是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引导来实现的。

四、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企业获得优秀技术人才,零距离顶岗就业员工的需要。信管专业应该大力发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实现零距离,免培训的就业。比如说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加某企业的ERP实施,通过这种合作,一些同学受到了项目训练,同时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这种做法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都是有很大的益处的。

总的来说,信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是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的,他们就业渠道多,择业范围广,只要学生能够摆正好自己的位置,端正好就业心态,是能够在就业大潮中获取一席之地的。

【参考文献】

[1]薛伟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3):66-69.

法律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8

在学习方面,我觉得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学习是无比重要的,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修养。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涵养,作为千千万万当代大学生的其中一位,我时刻记得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无论是课内的知识还是课外的知识,我都会以一种虚心的态度去学习。

在生活方面,我同样以一种虚心向学的姿态,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在与很多同学接触的这三年时间里,我也懂得了很多生活的乐趣,我们一起谈笑风生,快乐无比。我们相互帮助,不让哪个同学落单。这些,都让我感到家一般的温暖,让我学会了感恩。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喜欢利用假期时间,去做一些兼职。我觉得,校园只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缩影,要真正的得到历练,我们还必须走出校园,走向真正的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方可历练自己。学会吃苦,学会容忍,学会微笑,学会谦让。这样的我们才能立足于社会的不败之地。

三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一个历练的平台。三年的所有事情,都是我以后回首可见的瑰宝。我衷心的感谢我的大学给我的所有。

法律专业学生自我评价二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现在已经是写自我鉴定的时候了。走出大学校门,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在找到工作后的试用期里,没有感觉到大学给我带来了什么,没有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原因也许我们寻找的对比对象是跟自己同事成长的同学、比自己跟老练的同事;要么是自己急于求成的心态是自己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其实,把四年前的自己跟现在的自己作一比较,我发现自己变化很大,收获很多。

最重要的,我的人格有了升华。总之,我觉得生活的升华是人格升华的基础。今后我会一直从生活的细节做起,做个会生活的人。

法律专业学生自我评价三

法律就像是秘密武器,有法在的天下就安全多了。在大学的四年里,本人学习了法理学、中国法制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国家的主要法律法规,理解和把握法律规则背后的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并能运用法学理论,方法和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书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本人积极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和社团的工作,从事了大到组织策划晚会、小到文秘接电话的工作,积累了很多了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我认为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合作能力的学习更为重要。

在平时的实践努力中,我感觉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工作经验,虽然以前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从中我的到的是很多做事的原则和处事的经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做事也变得成熟稳重了。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做事认真负责,有团队合作精神,还有较好的交际能力。

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9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上市公司要将自身的内部控制状况以信息的方式定期披露给市场投资者,以助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价。21世纪以来,国外上市公司的丑闻事件层出不穷,从安然事件到巴林银行等等,这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提出了质问。因此,2002年,美国颁布了著名的萨班斯法案,使得内部控制信息从自由披露转为强制披露。2009年,国内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颁布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可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正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现状

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主要是从2009年开始,当然,早期一些上市公司也开始对自身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从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现状分析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数量不断增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近年来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快速增加的时间段主要是在2009年以后的这段时间里。从对沪深两市2007年至2012年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报告发布数量来看,在这6年的时间里,沪深两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报告发布的上市公司数量从200多家增加到1500多家,增加了7倍多。同时,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阶段来看,主要集中在2009年以后,这主要是因为2009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使得国内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数量不断增加。

(二)自我评价报告内容较为丰富

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包括了内部控制的工作情况、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声明以及存在的内容控制缺陷及整改等等。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各种各样,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显得形成虚设。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要情况进行了披露,并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二是根据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等五方面要素,对内部控制的大致情况进行了披露;三是上述两者的结合。

(三)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缺陷较少

虽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作出了相应的要求,但从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看,真正披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数量非常少。截至2012年底,仅仅只有160多家上市公司在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了自身的缺陷,这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不到。因此,虽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定期披露,但披露的真实性却有待考验。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积极性不高

尽管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所规定的,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在2008年至2010年的时间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数量仅仅只有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40%左右,这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较为排斥,这主要是担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后对公司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融资和投资。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證券市场主要是以中小投资者为主,这些群体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相对较少,这使得从外部需求而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未有效统一

尽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其信息披露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的,但从具体执行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五花八门,并没有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相关要求执行。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执行细则未能够颁布,这使得上市公司在制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无法做到有据可依。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体不够明确

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是由审计委员会所实施,并且由董事会出具相应的评价报告。但是,从上市公司自我评价的具体执行情况来看,各上市公司的执行情况个不一样。一些上市公司将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定为董事会和管理层;一些上市公司认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应由董事会、独立董事以及监事会共同出具;甚至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在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并未披露相应的责任主体。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体是关系到上市公司所出具报告的责任所属,若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得到明确,那么在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而造成的风险事故时就无法做到三公原则。

三、解决对策

鉴于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所存在的这几方面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与建议:

第一,建立激励制度,促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从强制性转为自愿性。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趋势而言,自愿性披露是大势所趋,因此,国内监管部门和自律组织应当从建立激励机制的角度来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自愿性。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措施来鼓励上市公司如实、充分、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例如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适当的宣传,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以便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筹资。

第二,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报告的统一性。要加强培训和学习,在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审计鉴证等应遵循的原则、标准等方面形成共识。同时,从监管部门角度而言,应尽快出台相应的解释公告或应用指南,以厘清实务中易混淆的部分。

第三,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上市公司要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以及各高管人员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方面各自的职责,内部控制评价属于企业董事会自我评价,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慧文,顾镇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估[J].会计之友,2013(4):58-62.

[2]胡慧娟,胡细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分析——来自湖北上市公司数据[J].财会通讯,2013(18):94-98.

[3]张艳,张琪.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现状分析[J].会计之友,2013(7):158-161.

[4]周露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3(16):49-53.

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10

自1998年教育部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原有的科技信息等5个专业整合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以下简称为信息管理) 一个专业以来[1],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有几百所院校都开设有信息管理专业, 它们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 将该专业设置在不同的院/系, 并在管理型、技术型、复合型3个方向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作了大量的探索, 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一些学者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定位、培养、发展[2]作了大量的探讨, 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课程体系[3]、实践教学[4]等方面作了一些研究, 从教学理念[5]、培养方式、能力框架[6]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创新, 但更多偏向于定性的分析与评断, 鲜有通过师生访谈和深度调查得到准确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能力培养、学生就业、优化改革等几个方面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描述性分析, 试图探究近几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景气、学生核心竞争力缺乏等表象的深层原因, 为完善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探索。

2 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调查于2010年5月进行, 对象为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 为了保证被调查个体对我系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科特点等有一个尽可能全面的认识, 我们选择了2006级毕业班学生50人 (其中男生28人, 女生22人) 和2007级大三学生50人 (男女生各25人) 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文献查阅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以问卷调查为主, 分网上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形式。网上问卷主要针对2006级在外实习的学生, 纸质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当场填写、当场集中回收的方式, 以保证思考的独立性和调查结果的客观性。个别访谈在调查问卷后进行, 主要是听取被调查对象对有关问题的意见, 并进一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文献查阅贯穿整个调查过程, 从国外10所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到国内30所高校该专业的院系设置和培养特点, 从问题的收集到问卷内容的设计, 从分析方法的选择到模型的构建, 通过期刊网、高等教育网等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信管专业培养模式的大量文献。

整个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 且目标群体定位准确, 调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 信管专业培养模式问卷调查的设计研究

本调查问卷围绕信管专业培养模式这一中心点, 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能力培养、学生就业、优化改革5个方面, 针对大三和大四两个年级分别设计了两套问卷, 每套问卷设置了25个问题。运用SPSS及Excel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合单因素分析方法, 给出分析结果的均值、方差和95%的置信区间, 并进一步得出结论。

3.1 关于培养目标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了解学生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否清晰以及如何定位。

调查结果显示, 认为信息管理专业目标定位模糊的学生占49%;认为定位明确的学生只占5%;46%的同学认为一般。而结合就业情况, 60%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复合型”;认为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术型”的分别占19%和16%;有5%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培养的是“管理型”人才。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信管专业学生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

3.2 关于课程设置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调查学生对本专业开设课程的数量、结构、实践教学环节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时间的满意程度。

调查数据表明, 对于本专业开设的课程数量, 超过半数 (53%) 的同学认为不够。其中2006级与2007级同学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在表1中, 将4个选项 (多、足够、少、太少) 的权重分别设为4、3、2、1, 得出相应的均值、方差和95%置信区间[7]。从表1中两个年级的均值和95%置信区间可以看出:2007级同学倾向于本专业开设课程“足够”, 而2006级倾向于“少”。两者的方差0.547、0.565小于所有学生评价的方差0.737, 表明两个年级群体的意见比较集中, 但有显著的差异, 这可能与当时2007级学生大三阶段课程相当多、2006级学生实习、工作经历等多个因素相关。

对于技术类课程开设的数量, 共计65%的同学认为数量少, 其中认为“少”的占52%, 认为“太少”的占13%。对于课程设置结构, 48%的同学认为本专业技术类课程与经济管理类课程设置的比例结构“不合理”;认为“合理”的仅为8.0%;认为“一般”的为44.0%。对于必修、限选与任选课程比例设置, 认为“合理”的仅为7.0%;认为“一般”的为60.0%;认为“不合理”的为33.0%。可以看出, 信管专业的课程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比较受关注的课程开课时间和顺序方面, 意见比较集中, 71%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开课时间和顺序“不合理”;而认为的“合理”和“一般”的学生只有4%和25%。对于上机实验效果, 认为“不好”的人数占47%;认为“一般”和“好”的比例分别为49%和3%。对于本专业课程的适应性, 43%的学生认为“不能较好适应市场需求”, 只有2%的学生认为“能较好适应市场需求”, 其中06级毕业生占到的比例为0,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课程不能较好适应市场需求。

结合上述课程结构分析, 我们不得不承认: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情况不容乐观, 课程开设时间与顺序等学生关注的问题有待优化与改进。

3.3 关于能力培养

这一部分问题的设计围绕课程设计、第二课堂等实践环节进行。

对于“程序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沙盘模拟大赛”等这些本专业开展的第二课堂的调查结果, 两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比较一致, 11%的学生认为“很好”;14%的学生认为“好”;57%的学生认为“一般”;认为“不好”的占18%。究其原因, 部分同学给出解释为“第二课堂由于资源有限, 覆盖面小, 对小部分同学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但对大多数同学帮助不大”。对于能力提升环节, 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课程设计和课外实践对信管专业学生能力的提高最有帮助。对于学生而言, 本专业最重要的三类专业课程依次为:技术类 (60%) 、管理类 (44%) 、经济类 (24%) ;最重要的3项能力分别为:实践能力 (42%) 、学习能力 (22%) 和创新思维能力 (22%) 。对于最重要的专业技能, 不同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按其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系统开发能力、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信息资源管理能力、系统管理维护能力等, 如图2所示。

3.4 关于就业

这一部分问题的设计围绕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及其在求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在针对2006级的调查问卷中, 在回答“本专业毕业生最大的劣势”这个问题时, 58%的学生认为是“本专业知识面广但课程深度不够”, 占较大比重;22%的学生认为是毕业生“无一技之长”;12%的人认为“市场不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 36%的学生就业于IT企业, 26%的就业于传统企业。需要指出的是, 大多数就业于IT企业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应该定位于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 而多数就业于传统企业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应该定位于经济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 主要是就业于IT企业的学生多从事技术工作, 发现自己的技术能力往往难以达到工作要求, 多数需要学习或培训, 在传统企业工作的学生也有类似原因。这从侧面反映出了上面所说的本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广但课程深度不够”的劣势。

在对“今年本专业的就业形势”的选择中, 只有4%的毕业生选择“今年本专业就业形势良好”;52%的毕业生认为今年本专业就业形势不好或非常糟糕。问卷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就业中的形势不理想的主要原因”的问题, 选项中“缺乏核心竞争力”、“专业定位不准确”、“我校本专业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有差距”占了绝对比重, 其中“缺乏核心竞争力”是不少同学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在问到“大学到目前为止, 你是否考虑过尝试在某一方面着力专攻以掌握一技之长”时, 60%的2007级学生回答“思考过但没有尝试”, 有36%的学生“思考了并在进行”, 只有4%的学生回答没有思考过。由此看来, “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及“无一技长”的劣势并非无法克服, 关键是要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问题, 同时也应考虑授课方式、个人兴趣、专业引导的因素。

3.5 关于优化改革

这部分调查学生对一些改革措施的意见和看法, 收集学生的建议, 为优化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对于“将本专业分为技术和管理两个方向”的提议, 信管专业不少同学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81%的学生认为应该将专业分方向, 但其中认为专业分方向“可行”与“难以实现”的两种意见各接近一半。如果将信息管理专业分为技术和管理两个方向, 56%的2007级学生选择“管理”作为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 34%的学生将“技术”作为职业方向。

本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 所有被调查同学都认为本专业老师应该在专业上引导学生, 88%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老师应该加强这种引导作用。同时“减少招生规模、优化培养方案、突出特色”的措施得到超过七成学生的肯定与赞同。

1.加强实践环节2.加大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课程比例3.提供更多技术性课程4.减少公共基础课程5.减少技术性课程6.增设当前热门管理类课程

对于本专业优化改革的建议, 其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意见主要集中在“加强实践环节”、“提供更多技术性课程”、“增设当前热门管理类课程”3项, 几乎所有学生都赞同“加强实践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 57%的学生同时认为既要“加强实践环节”, 也要“提供更多技术性课程”。可以看出, 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希望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与操作经验。

4 结果讨论和建议

4.1 培育以技术导向为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

调查表明, 信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与该校的学科背景、行业特色及教师的知识结构息息相关。目前信管专业主要呈现工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导向3种培养模式。工商管理模式以清华大学等理工科大学为代表, 这些高校依靠自己强大的理工科基础, 实现技术与经济管理的结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以武汉大学等文科或综合类高校为代表, 这些高校有深厚的信息学、情报学的学科背景。相比较而言, 我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 理工结合, 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结合我系教师计算机与IT的学识与学历背景, 技术导向应成为我校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特色。这点可借鉴上海交大等名校的经验,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窄定位”的原则, 以理工科知识为基础, 以信息科学与经济管理知识为支撑, 以信息技术为导向, 以培养“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为目标。

4.2 期待分方向分模块培养的精细化模式

调查中通过广泛咨询我们发现, 解决“专业特色不突出”、“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分方向培养。具体而言, 可以在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面, 在专业中划“专业”, 即可以按技术标准 (划分为系统分析设计、系统开发与应用、数据库设计与维护、网络及通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等方向) , 或按项目进度标准 (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维护和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利用等方向) , 或按其他标准进行划分, 在专业老师的规划引导下, 由学生依个人兴趣选定自己的主攻方向, 深入学习实践, 最后形成专业内分组培养的模式。分方向阶段应以功能和应用为主导, 从理论授课到项目实践, 分组培养, 协同交流。

针对调查中出现的“必修与选修课结构不合理”、“课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可以根据专业方向, 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 如信息系统分析模块、信息系统开发模块、数据库开发与管理模块、网络应用与管理模块、系统架构与集成模块、IT管理模块等6大模块。每一模块又可进一步细分, 如信息系统开发模块可细分为Java模块、.NET模块、PB模块等, 再根据各模块, 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

4.3 构建系统而有序的专业课程体系

调查中出现的“知识面广而深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课程体系“广而散”, 这一问题要通过课程整合来解决。信息管理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 为达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必须进行课程整合, 这可以分为“学科内整合” (如经济管理类知识的整合或IT类知识的整合) 和“学科外整合” (如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整合) 。专业课的整合要循序渐进, 以知识点为依据, 以点带面, 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如对信息技术这一方向, 可设立如图5所示的课程体系。

4.4 加强专业引导与师生交流

信息管理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很容易引起“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自身定位模糊”这一类问题。作为教师, 应该在学科特点、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加以引导, 除了在入学之初进行专业介绍之外, 在大学4年的不同阶段, 要有所侧重地加以引导。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本专业, 培养系统思维能力与信息能力, 正确选择自己发展方向, 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另一方面通过师生交流的方式, 便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环节、第二课堂的开展, 进而促进专业的建设与良好发展。在形式上有很多种交流的方式, 如各种有益的主题大赛、教师带领的科研团队、系里组织的各种兴趣小组等都可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和热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姜小奇, 徐雨明, 唐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策略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30 (3) :93-95.

[3]魏玲, 张铁柱, 李长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12 (16) :109-111.

[4]钱进, 叶飞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现代情报, 2009, 29 (8) :199-202.

[5]卢志平, 陈朝晖.主动实践理念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现代情报, 2009, 29 (4) :186-190.

[6]于丽娟.基于能力框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5) :360-362.

土木建筑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11

思想方面,本人能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政治上我要求进步,在校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学习方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座右铭。大学四年,作为土建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工程师,我始终是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特别是通过系统的专业课学习,我初步掌握了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工作方面,我积极参加校内各项活动,曾参加学生会工作,通过这些活动使我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我也明白知识必须运用到实践中的道理。大学期间,我利用假期期间到建筑工地,设计院等单位实习,使自己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寒冬来”这是我第一天到部队连长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两年的军营生活丰富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革命精神贯穿于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和严谨的生活作风中,坚定的政治信仰,过硬的军事素质,踏实的工作使我在部队期间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和表彰。这是对我地工作和能力的充分肯定。

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12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也被称为管理自我评估、控制和风险自我评估、经营活动自我评估, 是指企业内部为实现目标、控制风险而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实施自我评估的方法。为了规范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 我国开始建立起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的制度。

2006年6月和9月,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颁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8年5月,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 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础上,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也相继出台。我国对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要求从自愿性披露到强制性披露。这些规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混乱性, 但是由于这些规范存在漏洞、监管力度不足、企业动力不足等原因, 还是有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财务舞弊的现象。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研究目标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内部控制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经颁布了六年, 三大指引也实施了四年了, 但是现在上市公司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且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为了研究这些问题, 本文采取等距抽样的方法, 选取了沪深两市的100家上市公司, 对100家上市公司的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分析, 主要从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情况、详细程度、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搜集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数量比较多, 沪深两市有超过2 500家上市公司。如果将所有上市公司都作为研究对象, 难度会比较大, 所以本文采取等距抽样方法抽取样本。沪市大概有960家上市公司, 按照股票代码每隔24家上市公司选取一个样本, 剔除一些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公司, 总共抽取40家上市公司。深市大概有1 600家上市公司, 按照股票代码每隔24家上市公司选取一个样本, 剔除一些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公司, 总共抽取60家上市公司。把这100家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由于是研究一般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现状, 为了使样本所得结论准确性更高, 所以本文在选择样本的时候有选择地排除了以下上市公司: (1) 银行、金融类上市公司。因为银行、金融类上市公司一般对年报要求是比较高的, 在披露的时候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所以这会影响最后的研究结果。 (2) ST类上市公司。这类上市公司有一定的特殊性, 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 所以也把这类公司剔除掉。

本文数据来自巨潮资讯网、中国上市公司咨询网、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 通过统计、手工计算等方法得出。

(三)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现状

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数量分析 (数据见表1) 。

横向比较沪深两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比重数据可以看出, 在2007~2013年间深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比例一直是大于或等于沪市的。深市在2010年达到100%的时候沪市才有45.0%的上市公司选择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所以说深市的上市公司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情况大大优于沪市。这可能与近几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严格监管信息披露、定期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价并公布结果、加强对董事会秘书的培训等措施有关。而一些专家所做的研究中也得出相似结论: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要高。

纵向比较, 沪深两市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比例都在不断上升。深市从2010年开始所有上市公司都出具了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而沪市上市公司从2011年开始, 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比例也在大幅度上升, 到2013年已经达到100%。在2010年以前, 可能由于上市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并且相关机构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不太严格, 以至于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而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大指引的颁布及有效落实, 使深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比重达到100%。

2.2013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详细程度情况分析 (数据见表2) 。

从表2中可以看出, 沪市32.5%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完善、详细的, 55%的上市公司是有较完善、详细的披露的;深市20%的上市公司的披露也是完善且详细的, 70%的上市公司的披露也比较完善、详细。所以大多数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的披露都是比较完善、详细的, 只有一小部分上市公司的披露比较简单。有超过80%的上市公司的披露比较有效的, 这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大指引的实施是分不开的。而从这两张表中也可以看出, 深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中信息的披露情况比沪市的要好一些。

3.2013年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的依据分析。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 在沪市抽取的40个样本中, 有37家上市公司选择了《企业内部控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容控制监管要求作为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依据, 所占比例达到了92.5%。在深市抽取的60个样本中, 有54家上市公司是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容控制监管要求为依据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 占比90%;剩下10%的公司选择了其他不同的规范作为依据。

通过了解其他研究结论可知, 在2009年之前, 上市公司所选择的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的依据是比较混乱的, 选择的方法是比较多的, 没有统一的依据。这是由于各种法律法规不协调, 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所以上市公司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信息披露的现象很严重。但是在2008年5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后, 有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选择《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为依据进行信息披露, 并且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说明上市公司对该规范有比较高的认可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依据没有严格的规定, 所以也有一小部分上市公司选择其他依据作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的标准, 这些公司往往会选择有利于自己公司的信息进行披露。

(四)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中的问题

由于所选样本数量有限, 从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看, 在选择的100家上市公司里, 所有上市公司被出具了标准审计报告, 没有出现有问题的上市公司。但是截至4月28日, 40家会计师事务所共为1 069家上市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其中, 沪市主板687家, 深市主板331家, 中小企业板47家, 创业板4家。

从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看, 1 038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标准审计报告, 所占比例为97.10%, 25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6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否定意见审计报告。被出具了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6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上海家化、西部矿业、北大荒、五洲交通、大有能源和泰达股份。

从表5中6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审计报告比较情况来看, 有一部分公司能够将自身的内部控制缺陷反映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 并积极进行调整、改正;一些公司即使发现了内部控制问题同时也进行了披露, 但是没有进行整改工作。也有一些公司没能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法律法规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格式等方面的规定上存在差异, 规范的不统一让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信息可比性较差, 这也使一些公司在进行信息披露的时候会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一面, 而利用规范的不统一避免自己的缺陷。

第二, 内部控制作为有助于企业达到自身规定的经营目标的一项活动, 有些公司并没有给予重视, 态度消极, 甚至有些公司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评价等方面只是走个过场, 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也只是形式主义, 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

第三, 许多公司的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 尤其是将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有机结合的能力还不够, 在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缺陷认定标准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充分性也有待加强。

第四, 在内部控制执行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责任机制不够完善, 在监管方面也没有相关的监管规程, 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标准比较模糊, 操作性比较低。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的建议

1.协调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统一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标准。

目前, 我国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多,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概念、控制要素、评价主体、对自我评价报告是否需要鉴证的规定都不一致。法律法规的不一致让上市公司有理由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及详细程度不一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从前面的数据可知, 目前由于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的依据不统一, 虽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让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标准相对统一,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选择其他依据以便将对自身有利的信息进行披露。这种不统一的标准将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依据出现差异, 存在差异的评价依据往往会使信息使用者不能准确获取与上市公司相关的有效信息, 以致无法做出判断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

鉴于这种情况, 相关部门应该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础上, 对内部控制概念、控制要素、评价主体、自我评价报告是否需要鉴证等内容进行统一规定, 并且将之前各法律法规的不协调之处进行删减。协调统一的法律法规是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的最低要求, 这也能为上市公司本身的内部控制活动及相关部门的监管提供保障。只有出台协调统一的法律法规, 上市公司才能达到提高经营效率的效果, 合理规避经营风险的经营目的。

2.统一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及格式。

财政部分别于2012年2月23日和9月24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的通知》 (财会[2012]3号) 和《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2号的通知》 (财会[2012]18号) , 制定了较为详尽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参考格式,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混乱。但是这只是参考格式并不是强制性要求, 所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在内容和格式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统一。

针对这种情况,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及格式做出统一的规定, 这不仅便于市场的监管, 也让信息使用者可以快速获取有利信息。

3.加大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目前来说, 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还存在不少问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既然对外公布, 就必须接受必要的监督和约束, 这样才能保证可信度。目前, 还很少听说有上市公司因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而受到处罚的。虽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及执行情况必须经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并单独出具审计报告, 但是审计报告披露内容与自我评价报告关联性不强, 审计报告并未就自我评价报告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作出评价。

所以需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责任机制, 要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各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监管内容等。另外要有完善的惩罚制度, 对于那些没有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公司进行惩罚, 增加其违规成本。

4.上市公司内部要建立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和披露相关信息的有效机制。

第一, 上市公司要建立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上市公司要注意与控股股东保持相对独立的关系;要真正发挥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 防止独立董事不独立的情况发生;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管作用。

第二, 要认真组建内部控制评价小组, 明确职责分工。在设置内部机构时, 管理层既要考虑工作的实际需要, 也要考虑内部控制的需求, 使机构设置既精炼又合理。因此, 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要有整体规划。上市公司在组建内部控制评价小组时, 对人员的选择尤其关键。在选择人员的时候, 首先应该考虑专业胜任能力, 可以考虑吸收熟悉各部门业务的人员参加, 并且要执行回避制度。在内部控制评价小组组建完成后应该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 避免管理混乱, 以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 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由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来说还不够成熟, 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及规范出台更新的速度也比较快, 所以加强对公司员工的专业培训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公司员工熟悉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能够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掌握相应的技能。同时对高级管理人员, 也应当通过培训不断充实他们的知识, 使其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 掌握内部控制的有关信息。公司可以请在内部控制方面比较专业的人士到公司开展讲座或者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形成一种全员参与支持的习惯。这样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都是有益的。

摘要:自2006年我国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从自愿性披露到强制性披露以来,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在逐步提高。本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取沪深两市10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对其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分析, 并且将2013年被出具了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6家上市公司的内控自评报告和审计报告进行比较, 以评价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 .陈蕾.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强制披露述评——英国的经验与启示.财会月刊, 2005;30

[2] .池国华, 朱俊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研究与改进建议——基于2008年深市A股公司的数据分析.科学决策, 2009;12

[3] .宋道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研究.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4] .周桂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建议措施.上海商业, 2013;5

[5] .陈丽蓉, 朱艺琳.试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财会月刊, 2009;24

[6] .陈吉东.如何实施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财会月刊, 2007;35

[7] .冯晓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现状.财会月刊, 2013;7

[8]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的通知.财会[2012]3号, 2012-02-23

[9]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2号的通知.财会[2012]18号, 2012-09-24

上一篇:短的励志名言个性签名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与快乐同在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