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矿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讨

2024-05-23

普洱市矿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讨(精选5篇)

普洱市矿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讨 篇1

一、普洱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 普洱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绿色农业、生态立市”的总体目标以及建设普洱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战略, 加大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扶持力度, 先后出台了《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普洱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普洱市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 并从2012年起每年拿出不少于3000万元和不少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林下经济科技研发、庄园、重点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建设, 2013年拿出专项资金590万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2014年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再获中央财政项目资助资金25万元, 成为今年普洱市级社会团体中获得中央财政项目支持的唯一机构。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 普洱市高原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 2014年1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1亿元, 同比增长5.4%, 农民人均收入2514元, 同比增长1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二、普洱市金融力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围绕生态立市, 绿色发展, 普洱市金融机构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平台, 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作为工作重点, 着力提高涉农信贷服务水平, 人民银行分支行也不断完善涉农信贷投入优惠政策, 对涉农金融机构执行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 加大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 实施“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激励机制,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信贷投入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作用逐步增强。2009年以来, 银行机构涉农贷款已连续4年实现“贷款增量不低于、增速不低于贷款平均增速”的“两个不低于”目标。至2014年4月末, 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09.3亿元, 同比增加38亿元, 增长22.2%, 新增涉农贷款15.2亿元, 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个百分点。

(一) 金融助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稳步发展

自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以来, 普洱市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得到快速发展, 成效明显, 截至2014年3月末, 全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0.1亿元, 其中2007至2012年余额连续六年保持全省第一。普洱中支按照“全面铺开、重点推进”的原则, 合理确定林权抵押贷款重点推进县 (区) , 发挥普洱市林业金融服务联席会议作用, 加强与林业等部门的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 积极推进重点县的示范带动作用。3月末, 6个重点推进县 (思茅区、宁洱、景东、镇沅、澜沧、孟连) 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5.2亿元, 占全市的75.6%;林农贷款余额4.4亿元, 同比增加1.4亿元。

(二) 金融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既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他主体又发挥着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截止2014年4月末, 涉农企业贷款余额82.7亿元, 其中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61.8亿元, 同比增长16.7%, 贷款重点支持了天士力、龙生茶业集团、爱伲农牧集团、云南大唐汉方制药、北归咖啡、佳浩集团、高山生物农业等农业龙头骨干企业, 扶持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2013年天士力、澜沧古茶、普洱茶集团、普洱茶厂、佳浩集团、爱伲农牧集团等企业销售收入上亿元, 其中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云南茶行业的领军企业, 着力打造茶产业世界级品牌“帝泊洱”。

(三) 金融助推林下经济较快发展

近年来, 普洱市金融机构持续深化林业金融服务, 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围绕林下种植业、林间立体养殖业和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业, 珍稀名贵树种套种, 持续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了一批中药材、林果、林产品加工、竹产业生产基地建设, 并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林农大户、大中型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林业多种经营主体, 扶持建设一批山地畜牧业、林产品基地、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发展, 并取得明显成效。至2014年4月末, 普洱市金融机构向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97.3亿元, 同比增加16.9亿元, 增长21.1个百分点, 其中农户农林牧渔业贷款50.6亿元, 同比增长27.2%;茶、林、咖啡、烟草、蚕桑、橡胶、生物药业贷款余额64.8亿元, 同比新增10.3亿元, 增长18.9个百分点。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 普洱市形成了以“林 (竹) 浆纸为龙头, 林板、林化为两翼, 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 林下资源开发为特色”的新格局, 且思茅区已成为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四) 金融助推庄园经济发展

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 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 普洱市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庄园经济发展, 2014年4月末, 全市茶、咖啡企业贷款余额为23.8亿元, 同比增长41.7%, 1~4月累计发放茶、咖啡企业贷款9.2亿元。在银行业机构的信贷扶持下, 普洱市涌现了一批现代化的绿色庄园, 如:柏联普洱茶庄园, 根据不同地域, 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生产出了多元化的茶产品系列, 形成了差异化优势, 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爱伲咖啡庄园在现有曼中田咖啡园基础上新建雨林咖啡示范基地, 咖啡品种基因库、咖啡文化博物馆、咖啡体验馆、休闲度假酒店, 主打爱伲咖啡庄园品牌和咖啡庄园文化的建设。

(五) 金融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目前, 普洱市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961个, 其中, 种植业1481个、养殖业304个、其他行业176个, 入社成员6.03万人, 带动农户13万余户。银行业机构结合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 切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其贷款模式主要以间接贷款为主, 即通过向成员个人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等, 间接为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至2014年4月末, 全市个人涉农贷款余额107.2亿元, 同比增加10.2亿元, 增长24.2%, 其中农户贷款余额87.7亿元, 同比增长21.6%;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0.6亿元。如:高山茶园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扶持并发放贷款200万元, 目前该合作社茶叶种植面积达2.5万亩, 发展茶农500余户, 2013年茶农年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 带动周边村寨700多户2800多人脱贫致富, 成为普洱市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之一。

(六) 创新信贷产品和方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入活力

近年来, 普洱市在农村金融产品设计、经营管理方式、扩大质押物范围、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积极作用正在逐步显现。目前, 我市逐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农行、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为辅, 多层次、多渠道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 为支持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结合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 积极扩大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覆盖面, 大力拓展集体林权抵押贷款, 农村特殊群体创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 如:农村党员创业贷款、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妇女贷款、法人客户 (农户) 林权抵押贷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 在“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等新型支农模式的基础上, 推出了诸如扶贫贴息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连带共同保证贷款、以耕地指标出让收益为还款来源的贷款、蚕茧质押贷款、石斛企业联保贷, “惠农卡”、“贷免扶补”等多个新型涉农信贷品牌。截至3月末, 纳入重点监测的“林权抵押贷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19项农村金融创新产品贷款余额合计67.7亿元, 受益农户和企业分别达到6.9万户和494户。二是积极探索农业龙头企业仓单、应收账款等抵 (质) 押担保贷款,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种植、收购、价格、销售各个环节提供结算、信贷、国际业务、理财、电子商务、个人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 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三是利用“中小企业金融超市”平台, 深入辖区县、乡 (镇) 、村, 进行现场金融政策宣讲和业务推介。此外, 普洱中支积极开展涉农信贷政策效果评估工作, 督导金融机构更好的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创新。

三、多重因素桎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一) 相关政策制度及扶持力度有待完善和加强

目前, 农业部门分担机制仍不健全, 制约金融机构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农村土地等产权的物权界定和保护还不完善, 主管部门也尚未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的抵押担保作出明确的规定, 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缺乏政策依据和标准, 不利于业务开展。

(二)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础薄弱, 制约金融对其进一步支持

一是林下经济存在总量小、布局散、层次低、投入少、产业链短等问题, 仍处于“大资源、小产业”, “大市场、小生产”的状态, 缺乏总体发展规划, 转化率差, 品牌培育滞后, 产业竞争力弱, 长期与短期利益、生态与经济效益、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二是合作社组建形式单一, 规模偏小。当前, 普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存在着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自身经济实力不强, 原始资金积累少, 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依靠政府指导和扶持组建起来, 信息来源和传递绝大多数依靠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 对市场信息的把握能力及自我发展意识较差, 合作组织之间缺乏必要的再联合, 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使融资条件不足, 制约了金融对其进一步的支持。

(三) 贷款抵押难问题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信贷资金的能力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的限制,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不能作为担保物, 而对于各类农村生产主体来说, 土地是其主要的资产, 加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大部分资产是农村产权, 土地、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主要产权无法实现确权, 不能达到金融担保抵押权的要求。调查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供抵押资产主要集中在农机具、活体畜禽、仓储物等, 而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接受这些财产为抵押物, 加之农业贷款风险大, 信用主体信息资源建设跟不上,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贷大额资金的投入, 因此信贷资金仍然以小额农贷、联保贷款、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等传统信贷产品为主, 这种分散、小额的信贷模式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 不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完整的信用评级体系

目前普洱市已对农户、农村企业建立了信用评级体系, 但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缺少完整的信用评级标准, 缺乏完整的信用评价体系。普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 规模小、实力弱、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偏低, 目前金融机构还没有针对合作社设专门的评级敞口, 只按照一般公司法人进行评级, 但由于合作社在资产规模、净资产、销售收入、盈利能力等方面与一般的公司制企业差距较大, 按照一般公司类型客户风险敞口进行评级, 评级普遍偏低, 难以符合现行的准入条件。据调查, 普洱市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961个, 而在2013年在征信记录中以合作社为主体的贷款余额仅有23笔, 余额仅为0.44亿元。

(五) 支农贷款利率偏高, 农业生产成本加大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 信贷市场仍然是“买方市场”, 均采取上浮利率。调查显示, 全市涉农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50%, 其中以农村信用社上浮幅度最大, 由于借款利率较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成本相应上升, 当银行资金不能满足的情况下靠自筹及民间借贷, 使其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加大。

(六) 资金需求规模、信贷品种和贷款期限与农村实际需求不匹配

涉农贷款主体由过去一家一户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组织转变, 资金需求规模不断提升;发展现代农业和规模农业要求较大的初始投资, 传统的“春放秋收”短期融资方式正向中长期、跨年度、可循环融资方式转变。以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为例, 其融资周期通常在5~10年, 甚至长达20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现代化金融服务需求强烈, 以往的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已经不能满足其融资需求。而普洱市涉农机构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多以短期为主, 最长3年, 授信额度相对较小, 并以传统信贷产品为主, 这与农村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等产业化经营不匹配。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多层面扶持及配合

(一) 完善相关政策是构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度体系的先决条件

目前, 国家已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及措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框架已见雏形, 但有些环节还需细化, 诸如尽快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定标准并出台支持政策,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的抵押担保作出明确的政策界定, 加快推进相关产权颁证进度, 督促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相关产权交易流转平台等, 还需进一步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念和内涵、认定标准、发展目标、推进措施, 形成扶持其发展的稳定、持续和长效机制。

(二) 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需加力

1.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更为灵活的信贷政策。

一是继续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 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范围, 探索抵押林木购买保险模式和抵押监管机制, 开展观赏苗木、经济林木抵押贷款业务;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 全面落实贴息省级配套资金, 逐步扩大林业贴息贷款规模。二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经营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化资金需求, 对种植粮食类新型经营主体, 尝试开展农机具抵押、存货抵押、大额订单质押、涉农直补资金担保、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等业务;对种植经济作物类新型经营主体, 探索蔬菜大棚抵押、现金流抵押、林权抵押等金融产品;对畜禽养殖类新型经营主体, 探索创新厂房抵押、畜禽产品抵押、水域滩涂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对产业化程度高的新型经营主体, 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供应链金融服务, 对资信情况良好、资金周转量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放信用贷款。三是根据实际生产经营周期, 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灵活设定贷款约期和还款方式, 满足现代化农业和规模农业发展需要。

2. 切实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 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一是在征信系统的基础上, 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实现向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覆盖和延伸, 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信用评定范围, 将等级评定结果纳入企业征信数据库, 作为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的主要标准, 提高授信额度, 重点支持发展层次高、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信用状况佳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推行“链式”服务模式, 以在产业链处于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为抓手, 着眼于龙头企业带动下的整个产业链, 积极探索和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服务模式, 以点带面, 在服务好龙头企业的同时, 为其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批量化、集中式金融服务;积极研究和拓展订单农业、农超对接等新兴产业模式下的金融服务模式。

3. 以政府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为契机, 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普洱市矿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讨 篇2

促科学发展

——普洱市孟连县勐马镇党委事迹材料

勐马镇位于孟连县西南部,是一个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主,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乡镇,国境线长73.88公里,国土面积530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118个村民小组,有7731户28295人。全镇共有1个党委,6个党总支部,39个党支部,106个党小组,732名党员。“7.19”事件后,勐马镇党委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教育活动的开展,团结带领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抓住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在加强班子建设上出实招,在夯实基层基础上出举措,在服务群众上出机制,在改革发展上出重拳,促进全镇经济发展、边防巩固、社会和谐。

加强班子建设出实招。一是强化镇党委班子建设。针对“7.19”事件暴露出的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市委、县委及时对镇党委书记进行了调整,先后选派了两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县委常委任勐马镇党委书记,并抓住镇党委换届的契机,充实班子力量,优化班子结构。日常工作中,着重在学习、团结、民主三个方面

下功夫,制定了党政领导班子学习、议事等制度,定期召开班子会议、“中心组学习”会议等,组织领导班子学习党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切实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驾驭工作实践的能力。二是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先后下派6名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优秀年青干部到矛盾集中、情况复杂的芒海村和勐啊村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和副书记;对作用发挥不明显、失去公信力的8名村组干部进行调整。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级班子明显加强,同时,实现4名村完小校长和8名片警当选村党组织副书记,3名村完小校长当选村委会副主任。三是抓好大学生“村官”和新农队员队伍建设。制定了《勐马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管理办法(暂行)》和《勐马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三年来,县下派新农村指导员29人,大学生“村官”10人,在镇党委的积极争取下,矛盾集中、情况复杂的芒海村、勐啊村分别增派2至3名指导员。

夯实基层基础出举措。一是调整组织设置。针对“7.19”事件暴露出的基层组织设置不合理、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把辖区内的9家企业31个专业队1157户4130人纳入当地村委会统一管理,并采取属地与企业双重管理,兼顾后方群众所在村党组织参与的“2+1”村企联建管理方式,加

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管理。将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勐马、勐啊等5个村党支部调整为村党总支,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村民小组、企业、单位独立建立党支部,对不具备条件的采取联合组建的方式组建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和党员工作全覆盖。按照“抓支部、建协会、带农户、促增收”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行“支部+协会”的党建模式,组织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镇有橡胶面积11.1万亩,茶叶面积2.1万亩,咖啡面积1.5万亩,人均占有绿色经济作物达6亩;在8个村建立了4个橡胶协会、3个茶叶协会、2个蔬菜协会和1个咖啡协会,产业协会覆盖了全镇27家企业。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力度,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把符合条件的非党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吸收为党员。2008年以来,发展党员192名,其中,参与“7.19”事件的559名群众中,有16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全镇在2009年实现消除“党员空白村民小组”的基础上,2010年实现了村委会干部和村民小组长80%以上是党员的目标。认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2010年,全镇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培训班3期39人次,镇级培训1期38人次,村级培训46期5486人次。扎实开展农村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制定了《勐马镇农村无职务党

员设岗定责制度》,设立了科技示范岗、维护稳定岗、文明创建岗等17个岗位。三是推进阵地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功能完善,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镇8个村均完成了组织活动场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卫生室、农村“党员书屋”、党员服务点和农民服务点的建设,8个村均配有电脑,5个村可以上网,书屋中有党建、科技、种养殖技术等各类藏书20000余册,实现了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作用发挥有舞台的目标,不断提高为党员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另外,把活动场所建设逐步向党员在10名以上的村民小组延伸,全镇118个村民小组中87个建有活动室,占86%;党员在10人以上的7个村民小组实现活动场所全覆盖。充分利用活动场所、远教点和服务点在广大党员群众中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三会一课”等活动,积极组织学习杨善洲、刀会祥同志先进事迹,坚持用社会主义理想教育各族群众,筑牢党在边疆的思想阵地。

服务联系群众出机制。一是创新为民服务机制。“7.19”事件后,勐马镇探索出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方法,“助村帮组促和谐”工程,即以镇领导包村,干部职工包组帮组的方式,协助村“两委”,帮助“村民小组”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孟连县委推行的“一线工作

法”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将全镇划分为107个民情责任区,派出各级民情责任人310名,挂钩联系村民小组118个,联系农户1550户,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情责任体系。截止目前,各级领导干部共走访农户3231户13100人次,接听民情电话291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45件,投入资金337万元,解决了一批教育、卫生、交通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警民联系服务机制。在全镇设立村级警民联系点8个,建立社会治安联防队10支180余人,设立勐马、勐啊两个公安执勤点,派驻公安民警14名。按照“一尊重、二熟悉、三服务、四落实、五勤动、六渗入、七到户”的七步工作法要求,积极开展综治维稳、禁毒防艾、矛盾纠纷调处、打击违法犯罪等活动,维护边疆和谐稳定。三是健全完善关爱机制。将全镇60周岁以上的108名农村党员全部纳入关爱对象和城乡临时救助范围。以“七.一”、“春节”等节日为契机,深入开展看望慰问活动,为老党员和困难群众解决一些生活、生产上的实际困难,不断提高党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推进改革发展出重拳。坚持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突出问题,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实施“助村帮组促和谐”工程和“兴边富民送温暖”工程,采取稳妥和有效举措,举全镇之力,组织人

普洱市白酒市场调研报告 篇3

一.市场竞争资讯

产品k/a价零售价酒店价备注

国庆32度小曲清香型400ml外盒商标大红色金色外边包装售价30元

老包装国庆32°小曲清香型400mL售价10元

新包装白瓶国庆33°小曲清香型400mL售价15元

红香米酒(珍品白酒)为大红色,500ml 价60元

二.市场消费特征

1.主流产品及其主流价位(酒店价)

老国庆酒32°度小曲清香型400ml

新包装白瓶国庆33°度小曲清香型400mL

国庆32°度小曲清香型400ml外盒商标大红色金色外边包装

2.普洱市场整体以江城地产酒为主,比重达60%—70%,单价在15元以内的主流白酒主要为国庆酒;国庆酒价位领先优势。

3.中档白酒以32度—52度为主,高档酒以50度—52度为主,400ml装白酒占据白酒销量得35%左右。新国庆今年在酒精度上引入33度得概念,市场反映较好。小曲清香型为主流香型,对包装、颜色讲究不多,几乎都是光瓶包装,以玻璃瓶为主。

4.普洱白酒消费水平较高,朋友家庭之间宴请以26元价位居多,国庆酒在该价位耕耘七八年时间,凭借小曲清香型口感和较好得酒质,占据该价位80%左右得市场份额。政务、商务宴请以30精品盒装居多,该价位近两年发展势头较好。

5.普洱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白酒消费呈现不同得消费特点。人口构成比例中以工人为主,因此在该区以低档国庆酒、景谷老酒玉香、纯米酒销售最多。高档酒店、饭店以商务、地产、党政机关为主,因此白酒消费色彩和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国庆32度小曲清香型450ml。红香米酒(珍品白酒)500ml 销售最多;而且在该区消费者对价格关注小一些,主流产品价格都比其它区域多10—20元。中档饭店、夜市摊以商业为主,中下低收入人口比较多,因此外来白酒如景谷老酒玉香、纯米酒、天溪紫谷酒等都选择以中档饭店,夜市摊作为突破口。

6.普洱10—30元白酒,比重在40%左右;40—60元白酒比重在30%左右,88—108比重在20%左右。

三.市场渠道特征

A.普洱市主要渠道为夜市摊、饭店、大型卖场、便利店;名烟名酒店开始兴起。

B.大兴量贩、天生祥超市、沃尔玛等连锁店卖场中高档酒销售较好;国庆酒以10—15元不同等价格按照店面装修档次不同在夜市位,饭店中销量极大。

C.普洱市餐饮渠道发达,大型酒店10多家,中型酒店20多家,其它酒店50多家,而且大型酒店都是以筹办婚宴经营为主。

d.大型卖场进场费在1.5—3万/店,堆头费在1万左右每月。各品牌都是长期上促销员,促销员平均工资在800—900。

e.新兴起的名烟名酒店、便利店对利润要求较高,零售30左右的利润要求在12元左右;零售60的利润要求在8元左右。

f.批发市场主要有厂家直接配送或代理批发部直接批发、其中普洱市场有100多家酒水批发商,以中低档白酒为主,主要辐射普洱市郊河周边县区,也有部分回流市区销售。

四.品牌分析

国庆系列

国庆酒厂研制开发的“国庆牌”系列白酒就是一种代表民族特色、民族品牌的白酒。口味基于小曲清香型的改良口味。酒体晶莹透亮、清香纯正、淡雅柔和、入口清甜、回味甘甜爽净;传承优化了小曲白酒的风格;结合地域工艺的改良,特别是优质山体岩层山泉水体及原生态的反渗透过滤工艺褪去酒体的火气辛,使之入口更柔和顺畅,后期结合当地独特的地理地质特性高山土藏(独特的土层结构和地气地磁特性),成就酒体丰满厚重、回味甘甜爽净的超凡品质。主要产品有“国庆牌”--国庆白酒、新雨酒、好雨酒、云江村白酒等从32度到52度不同酒精度、不同档次、不同口味的系列白酒。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国庆酒成功原因分析如下:

a:价格定位比较好,回避了激烈的竞争,在新的价位空间进行市场推广,通过低价格高开瓶费的形式,得到了服务员的大力支持;

b:1992年开始生产瓶装酒时,所有的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瓶装酒的名称和商标就应该叫“国庆”,响亮、大气又好记,而且产品卖到哪里都让人想起是国庆酒厂的产品。

国庆酒在取得比较大的成功背后,面临严重的窜货、假酒、团购酒回流市场销售、公司动荡等因素困惑。总而言之,国庆酒取得了短期成功,后期如何发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其它品牌

红香米酒销售还行,但是在普洱整体销售还没有形成气候;景谷林苑酒厂生产的“纯米酒”,拥有4个不同包装产品,主要渠道为商超、个别夜市摊。因为与国庆偏离太大,没有办法分享纯米酒的品牌资源,市场推广比较失败。

普洱市白酒生产集中在江城、墨江、景谷等地区,国庆、景谷清等的白酒产量占全市的65%以上,而白酒消费则以普洱市及其他县份场为主,同时四川、贵州等地知名白酒不断抢占普洱白酒市场。

普洱市矿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讨 篇4

一、动产融资的概念及其意义

法律上, 根据物能否移动并且是否因移动而损害其价值为标准, 将物分为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移动后会损害其价值的物, 主要包括土地及其定着物以及建筑物等。动产与不动产相对, 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价值或用途的物, 如库存商品、原材料、产成品等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机器设备、仓单、知识产权等。而动产融资业务则是指企业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动产或权利为质押, 或银行对企业动产或权利进行监管的授信业务。

2007年10月1日, 我国《物权法》的正式实施扩大了动产担保物范围, 打开了动产融资的大门。发展动产担保融资业务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 提供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 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 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而解决融资问题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目前, 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 而担保不足是中小企业信贷受到限制的主要障碍。我国中小企业总资产中大部分是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动产, 不动产资源有限。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曾经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大约有16万亿的资产由于受到法律的限制, 不能用于担保生成信贷资金。中小企业的资产价值70%以上是应收账款和存货。”开展动产担保融资, 扩大了企业可以担保的财产范围, 有助于盘活企业以动产形式存在的沉淀资金, 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二是有利于改善融资担保的结构。我国现行依赖于不动产担保的融资模式, 加剧了担保资源的稀缺程度, 使融资环境更趋紧张。企业高度依赖不动产担保, 房地产成为银行的主要间接资产, 加大了企业和银行的风险。发展动产融资, 可以缓解不动产担保贷款集中产生的影响,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三是有利于提高有效金融供给。动产融资已是国际主流趋势, 发展动产融资可以增加信贷业务品种, 提高有效金融供给, 推动形成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 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普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动产融资业务基本情况

近年来, 普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动产及其他资源, 在创新融资方式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动产融资业务发展较快, 有效支持了当地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一) 开办动产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逐步增加

目前, 辖内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 开展动产融资业务的有8家, 涵盖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机构类型。邮政储蓄银行普洱市分行已设计出动产担保融资产品, 但尚未发生业务。

(二) 动产融资产品不断丰富

当前, 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的动产融资业务既有传统的动产质押以及动产 (如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抵押, 也有一些新的动产融资方式, 如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收费权质押、股权质押、存货质押等。从业务种类来看, 既有动产质押等表内业务, 也有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业务。

(三) 动产融资业务规模稳步扩大

2013年至2015年, 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动产担保贷款年均增速超过了20%, 高于全市贷款余额增长速度。2015年, 共有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发放动产质押 (抵押) 贷款448516万元, 占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数的10.5%, 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质押贷款406400万元、收费权质押贷款28374万元, 存货质押贷款7900万元, 股权质押贷款3725万元。动产担保融资业务日益成为各银行拓展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和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的新途径。

(四) 动产融资质量高于金融机构整体授信资产质量

截至2015年末, 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3.2亿元, 不良率为2.4%, 但开展动产融资业务的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反映, 各银行动产担保融资业务质量普遍较好, 按贷款五级分类划分, 关注类贷款余额1918万元, 其余均为正常类贷款, 无不良贷款, 说明动产融资质量显著高于金融机构整体授信资产质量。

(五) 动产融资业务中传统业务占比高

辖内银行业机构开展动产融资业务所要求的担保物范围虽然涵盖了法律规定的多数动产和权利, 但目前的担保物仍然以企业生产设备、存货、交通运输工具等传统动产为主, 除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发展较快外, 以知识产权、租赁权、供应链等新兴的动产融资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截至2015年末, 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采矿权质押贷款、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质押贷款等业务仍处于空白。

三、普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动产融资业务的创新实践

(一)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实现大跨越

近年来, 普洱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相继开展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 但业务进展一直不太理想。2015年, 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在全国全面推动为契机, 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业务优势和特色, 创新应收账款类型, 争取企业主管部门的支持, 积极引导企业加入平台开展业务。全年在平台登记融资笔数18笔, 融资金额达406400万元, 金额高于2007~2014年总和, 为盘活全市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存量, 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 镇沅县潞伸公路养护有限公司用《镇沅 (国家级贫困县) 农村异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委托代建购买服务合同》项下应收账款核拨金额11.9亿, 向农业发展银行景东县支行申请贷款8亿元, 此模式在云南省贫困地区属于首创。

(二) 率先在云南省开办咖啡仓单质押融资业务

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达75.7万亩, 产量3.99万吨, 总产值12亿元, 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和咖啡交易集散中心。2012年以来, 针对咖啡产业风险大、咖企和咖农有效抵押物不足、保证担保难等实际困难, 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立足地方优势和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良好机遇, 积极探索和创新信贷产品, 着力解决咖啡产业融资难题。2015年初, 面对咖啡价格下跌的行情, 充分利用该云南咖啡交易中心监管仓库在普洱建成的良好条件, 在全省首创咖啡仓单质押融资业务。该业务由云南咖啡交易中心提供标准仓库, 对企业入库产品进行货品价值评估, 检验检疫部门提供检验检疫证明, 银行、云南咖啡交易中心、企业三方签订质押监管协议后, 由银行向咖啡企业发放贷款。该业务一经推出就受到中小咖啡企业的欢迎, 短短1个月即有2家金融机构发放咖啡仓单质押贷款156万元, 既有利于中小咖啡企业规避市场风险, 减轻咖啡价格波动对咖农和企业的冲击, 又为咖啡豆收购企业提供了流动资金支持。

(三) 稳步发展汽车合格证质押货款

近年来, 普洱市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汽车合格证质押贷款, 。汽车经销商申请贷款时, 只需提交贷款申请和汽车合格证原件即可获得贷款, 手续简便。还款方面, 经销商既可以在车辆销售后, 用同价以上新的汽车合格证换取质押合格证, 贷款到期一次性还款, 也可以在车辆销售后, 交存相当于同价值车款后换取对应汽车合格证, 贷款到期后, 归还剩余贷款。2015年, 普洱市金融机构发放汽车合格证质押贷款900余万元, 受益中小企业8户 (次) 。

(四) 收费权质押贷款业务发展迅速

近年来, 普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收费权质押担保贷款业务从无到有, 日益成为重要的动产融资业务品种, 2015年共发放贷款28374万元, 受益中小企业32户 (次) 。分领域看, 收费权质押贷款从单一投向水力发电企业, 逐步扩展到新能源发电、高速公路、城市供水等领域的中小行业, 有力地支持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四、普洱市动产融资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统一、高效的动产融资担保登记系统

建立统一、高效的动产担保登记制度是建立现代担保物权制度的重要基础。据调查, 普洱市金融机构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正是动产担保登记制度不统一, 如下图所示, 根据《物权法》、《担保法》以及其他规定, 动产担保登记分散在多个部门, 可能会出现重复抵押 (质押) 担保或因不能登记而无法进行担保的问题。此外, 登记事项复杂、程序繁琐, 要求提供的资料过多, 导致登记时间长、难度大;登记部门的审查责任不明确, 多数部门进行实质性审查, 严重影响登记效率;登记收费标准不统一, 既有按件收取的, 也有按主债权金额收取的, 还存在强制评估等搭车收费现象;登记系统电子化水平低, 部门之间的登记信息相互分割, 查询困难, 对动产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增加了信贷交易成本, 使得借贷双方的法律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没有起到登记应有的公示效果。

(二) 相关配套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动产可以抵押或者质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十九条规定, “同一财产法定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 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 按照《立法法》规定, 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 当然权属界定亦是如此, 因动产抵押权不以标的物转移为占有设定要件, 动产质押则反之, 银行应该采取以实际占有动产为目的, 以降低交易风险, 但是, 债务人不可就同一标的物设置同样质押权, 若某一权利人实现权利时, 质权和押权同时存在, 则导致二者冲突。此外, 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尚不健全, 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本身存在较大的权利不稳定性, 权利人的权属与权益存在不确定性, 可能导致权属争议, 这种确权风险直接决定了知识产权质押能否成立。此外, 普洱市属于欠发达地区, 现阶段知识产权转让市场小, 产权处分相应也存在较大困难。

(三) 动产价值评估业务滞后

金融机构开展动产融资业务, 一般需要对动产的价值进行准确评估, 以确保贷款金额不超过动产价值, 防范信贷风险。普洱市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缺乏客观、有效、完善的评估市场, 目前仅有的2家评估机构规模普遍较小, 评估抵押品类型较少, 评估力量薄弱, 评估公信力不够, 加之相关行政机关的垄断性规定限制评估市场的发展, 比如对评估费用的收取, 往往采取一定比例的收费方式, 导致评估标的越高, 收费就越高的局面。此外, 在存货担保融资中, 由于原材料比产成品、半成品变现更为容易、与企业经营状况的相关性较低, 因而是比较理想的担保物。普洱市中小企业一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产品中咖啡、普洱茶、林产品等初级产品占比偏高, 作为担保物本来应是优势, 但调查发现, 辖内金融机构反映的主要困难来自于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信息失真, 从而难以确定担保品的变现价值。而且在传统交易模式下, 企业之间合同履约率低, 上下游供货关系得不到有效保障, 压货、断货、货款拖欠和“三角债”问题严重, 这对金融机构开展存货和应收账款融资也是不利的。

(四) 动产担保物权实现程序复杂

国际上担保物权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简化担保物权的实现程序、降低担保物权的实现成本, 这有利于强化债权效力、保证债权实现。在国内, 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复杂、执行时间长、费用高、效果差。据调查, 普洱市金融机构普遍反映动产担保违约案件从提起诉讼到获得判决和执行至少需要1年, 时间过长。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认为司法执行效率低、成本高。担保资产价值的实现不能最大化, 损害了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也挫伤了金融机构开展动产融资业务的积极性, 是影响动产融资业务发展的一大障碍。

(五) 动产融资业务发展层次仍然较低

银行方面, 虽然多数银行已经意识到开展动产融资业务有助于调整自身信贷结构,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发展前景较好, 但在实践中, 银行长期以来依靠不动产的价值表象来防范信贷风险, 对于开办以应收账款回笼及以借款人经济实力和信用水平等作为基础的动产融资业务则顾虑重重。部分银行考虑到动产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 开展此项业务的积极性不高。此外, 作为欠发达地区, 普洱市许多银行机构动产融资知识掌握不足, 对动产融资业务的风险难以把控, 进而不能利用动产融资登记平台创新信贷产品。企业方面, 首先, 应收账款质押等动产融资业务在普洱市起步较晚, 许多企业不了解有关政策规定、要求及操作规程, 从而制约了动产融资业务的推广面。其次, 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为例, 企业除了在办理初期需要一套手续, 每个月还要按照银行要求报送往来账目和对账单等材料, 手续较为繁杂。但全市不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都比较混乱, 财务人员变动也较为频繁, 难以胜任该项工作。此外, 调查中许多中小企业认为, 债务企业作为产品采购方, 掌控了债权企业的产品销售, 对有关债务的付款方式、付款时间、付款金额都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一旦用于应收账款融资, 债务企业将直接向银行付款, 从而丧失这些控制能力, 这就进一步制约了企业的积极性。

五、进一步推动动产融资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 建立集中统一的动产担保登记系统

开展动产担保登记制度改革, 应以建立统一的动产担保登记机构和集中、简便、高效的动产担保登记系统为目标。目前, 天津市对辖区内的动产权属登记公示查询业务进行了统一规范, 为其他地方的试点起到示范作用。为推动统一登记制度建设, 普洱市可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契机, 先行试点, 加强立法部门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联动, 沿循实践推动法规完善的路径, 逐步在地方层面推动相关立法, 探索建立统一的动产担保登记制度;建立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动产担保登记系统, 对除某些特别动产之外的所有类型动产担保物权实行集中登记;除对登记者身份进行实质审查外, 对其余登记信息仅进行形式审查;统一采取按件收费的标准, 降低登记成本;落实登记公示原则, 不对社会公众设置登记信息查询限制。对于动产担保登记部门不统一的问题, 应借鉴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由行政及法律部门进行协调、合作, 推动有关政府部门转变职能, 突破固有的认识, 从实现整个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 进行制度改革和试点。

(二) 完善现行担保法律体系

现行法律体系对抵押、质押品种并未进行明确界定, 欧美国家专门制定了动产担保法律体系, 进一步明确动产管理办法等。我国应借鉴经验, 完善相关立法, 进一步明确法定优先受偿权。在此框架下, 普洱市等可以先行研究制定动产担保融资的风险指引和行业规范, 针对不同的动产融资担保业务制定规范标准的操作流程和细则, 规范商业银行的动产担保融资业务, 引导其科学发展。完善产权制度体系, 构建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等在内的多层次产权价值评估、交易、转让体系, 为企业资产价值确认、担保融资创造条件。

(三) 建立和完善动产评估体系

在市级层面, 通过市政府发文等措施促进动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的发展, 根据行业特征, 研究制定包括行业准入、资质认定、服务收费等方面标准, 建立客观、公正、独立的评估体系, 降低企业动产融资担保的成本。统一价值评估准则, 提高专业化水平, 同时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边界。针对普洱市作为全国普洱茶、咖啡主产区的实际, 推动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云南咖啡交易中心建设, 以电子撮合交易、拍卖交易、投标交易取代传统摊位的分散交易, 以集中竞价取代分散报价, 以远期、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相互补充, 达到发现价格、降低费用、规避风险的目的, 同时通过采取保证金交易方式来消除拖欠、提高交易履约率, 逐步消除担保品的变现价值难以确定的问题。同时, 继续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通过发展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专业化机构, 优化、完善当前信用体系, 促进动产融资健康发展。

(四) 优化担保物权实现机制

为了简化担保物权的实现程序, 《物权法》规定,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的, 首先由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协商实现担保物权;协商不成的, 抵押权人可以不经诉讼, 直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今后, 普洱市要提高动产担保物权的实现效率, 一方面应进一步落实法律规定, 建立和完善银行自行执行机制, 支持银行不完全依靠法院占有和出售动产抵 (质) 押物来实现债权, 使当事人协议处置方式成为实现债权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 法院应扩大司法简易程序、督促程序的适用范围, 提高审判和执行效率, 使银行的权益在实现环节得到充分保护。

(五) 银企合力推动动产融资业务发展

相关配套制度完善后, 推动动产融资发展的关键就是银行和企业了。银行应转变思路, 大力开展动产融资业务创新, 及时制定、完善各类动产融资业务操作流程和管理办法, 加大信贷营销人员业务培训力度, 不断推出适合不同客户的新型动产融资产品。针对全市中小普洱茶企业众多、普洱茶市场交易活跃的实际, 可以借鉴咖啡仓单质押贷款经验, 适时推出普洱茶仓单或存货质押贷款业务。此外, 普洱市矿产资源丰富, 可以探索开展采矿权质押贷款业务, 为中小采矿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企业方面, 应进一步认识到开展动产融资对缓解其融资困境的重大意义, 主动与银行联系, 提出信贷需求, 积极学习动产融资业务知识, 不断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用建设, 努力使自身条件符合银行的准入门槛, 进而获得信贷支持, 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摘要:本课题在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 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降成本”举措切入, 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行所推行的授信方式与中小企业所具备的条件不匹配, 如果能够通过改善银行授信方式, 创新发展动产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能够逐步得到缓解。然后以普洱市为例, 阐述了辖内金融机构开展动产融资业务的基本情况及其创新实践, 深入分析了辖内金融机构开展动产融资业务存在的障碍,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以充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金融角色。

普洱市矿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讨 篇5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中, 共发放1210份调查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1190份。从问卷反馈结果来看, 普洱市整体金融消费环境良好, 银行服务业的整体满意度较好, 但同时金融消费环境建设相对滞后、消费维权能力相对欠缺成为基层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面临的现实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银行营业网点服务环境有所改善

随着近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硬件设备和人员配备、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等软硬件两个方面不断增加投入, 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理念, 进一步提升了金融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调查中, 认为银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冷漠的89人, 仅占7.48%, 营业网点服务环境一般的257人, 占21.6%;服务态度热情的585人, 占49.16%, 服务环境好的581人, 占48.82%, 均接近一半。

(二) 银行业机构风险防范意识有所提升

由于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诉纠纷时有发生, 因此近年来银行业机构也主动加大了与金融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据调查, 有72%的居民认为银行服务收费价格公开公示, 清晰明了;当银行工作人员推销理财产品时, 没有过分夸大收益率, 并在购买前详细介绍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三) 银行网点排长队现象时有发生。在银行柜台办理

业务时, 等候时间过长的原因70%的调查对象认为是网点窗口数量少, 20%的认为窗口被VIP客户挤占。欠发达地区消费者习惯到银行柜面办理业务, 但银行网点经常排长队, 尤其在节假日、年终等时段较为突出, 致使消费者浪费大量时间。

(四) 自助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

欠发达地区ATM机具布设较少, 维护不到位, 有694人, 占50%的调查对象曾遭遇过机器出故障、吞卡的情况, 550人, 占40%的调查对象遭遇过没钱可取的情况。

(五) 金融消费者维权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 当与银行发生纠纷时, 25%的居民认为忍了算了, 35%的与银行协商解决, 18%的向银行行政主管部门反映, 有22%的居民向消协或银行客服部门投诉。虽然目前欠发达地区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所提高, 但金融消费者维权知识匮乏, 对自身权利认识不清, 发生纠纷后对权益受损时不能准确判断, 使金融消费者不能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原因分析

(一) 金融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相对匮乏

相对发达地区居民而言, 欠发达地区消费者对金融知识认知度较低, 了解的金融知识主要局限于银行业, 对证券、保险知识知之甚少。即使是银行业务, 除了存款、贷款外, 对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等缺乏了解, 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宣传和交易风险评估, 缺乏准确的判断, 很容易误入金融陷阱、遭遇金融欺诈。

(二) 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与能力不强

欠发达地区金融消费者接受程度低, 一些偏远地区乡镇的村民文化素质较低, 本身对金融消费的定义就不太了解, 在了解金融消费维权方面理解力弱, 接受度低, 而正因如此, 一些居民, 特别是老年人最容易在平时简单的金融消费行为中受到利益的损害。监管机构缺乏对金融消费者的指导和教育, 使得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淡泊, 这也助长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侵权行为。从调查情况看, 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收到的投诉案件不多, 主要原因是群众知晓度不高, 宣传面不够,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理念尚未在民众心中广泛确立。

(三) 缺乏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协调机制

欠发达地区金融消费者对工商部门、“12315”的认知度较高, 很多不知晓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职能和程序, 目前我国“一行三会”按照监管职责都相应组建了各自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构, 但在基层证监、保监没有分支机构, 部分消费者发生纠纷后很多都找当地人民银行, 甚至有些政府信访件也批转人民银行处理, 但人民银行在处理非职责范围的金融消费保护投诉缺乏依据, 没有有效的手段。

(四) 对金融机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监督检查力度

不够。在整个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机制中, 金融机构是重要环节, 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下, 十分容易出现自身不规范经营行为, 金融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权益就被侵犯, 而这些问题往往需要人民银行主动开展现场检查才能发现,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基本上处于等待金融消费者的投诉的状态, 主动出击检查金融机构较少。

(五) 人员素质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

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才起步, 个别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认识还不尽到位, 相关制度机制还不健全, 欠发达地区基层人民银行消费保护机构、专业人员普遍缺乏, 随着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咨询投诉电话的不断推广深入, 金融消费的纠纷投诉日益增多, 在精力和业务知识上均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三、相关建议

随着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的全面推进, 面对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 这就需要人民银行站在维护金融秩序稳定的角度出发, 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有机融合, 切实维护群众在金融消费中的合法权益, 促进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规范操作,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一)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

针对基层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现状, 要重点加强社会宣传, 提升金融消费者素质, 在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时, 应充分收集广大民众的实际需求, 选择与百姓日常金融消费行为关联密切的金融知识进行普及, 或是将抽象金融知识与具体金融消费活动相结合。开展金融知识普及中, 应积极收集群众接纳情况与反馈, 及时发现金融消费者可能存在的误解和疑惑, 进而修正或完善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内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加强金融产品的宣传和专业知识的教育;政府及相关媒体也应搭建宣传教育平台, 为金融机构宣传提供便利。通过多形式、广渠道的常态化宣传, 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法律意识。

(二) 探索灵活多样的金融消费保护协作机制。

一是强化内部整合, 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 在投诉处理和检查监督中加强配合, 共同推进该项工作开展;二是与银监、消费者组织、保险业协会, 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建立金融消费者维权机制, 加强沟通联动, 有效化解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纠纷;三是要与司法部门联动, 探索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非诉解决机制, 落实金融纠纷现行调解、诉调对接、“信息共享, 风险共防”、职能延伸服务等机制, 形成金融纠纷调处合力。

(三) 加强对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

探索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专项检查、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评价方式, 并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融入人民银行综合检查和综合评价;更要擅长运用约见谈话、工作通报、调研座谈、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 致力于此项工作实效的提升。

(四) 加强辖内金融维权队伍建设

上一篇:评估个人气质问卷调研下一篇:Pzf-mm_f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培训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