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可持续发展

2024-06-27

矿业可持续发展(精选12篇)

矿业可持续发展 篇1

新汶矿业集团是一家以国有资产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以煤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9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86位。近年来, 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 从企业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发展的实际出发, 持续创新提升企业文化, 增强了企业的创新力、形象力和核心竞争力, 推动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新矿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中国企业管理文化创新奖、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首批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被命名为全国煤炭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持续创新, 动态发展, 企业文化梯次上升

在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中, 新汶矿业集团深切地体会到, 动态创新性应当是先进企业文化固有的精神品质, 只有与时俱进、持续创新, 企业文化才能保持先进性, 发挥引领和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1、应时而变坚持一主多元。

近年来, 乘着全国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 新矿集团从以煤为主发展到煤电化为主导的多种产业共同发展, 从囿于泰莱老区发展到走出齐鲁、跨出国门, 产业布局、发展地域、企业规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各权属单位特别是新建企业的产业领域、历史背景、规模特点、区域环境、地位作用等都不尽相同, 既要保持集团文化的统一性, 又不能一刀切、一个方, 因此必须从具体实际出发。基于此, 新矿提出了“一主多元、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 “一主”为体, 即保持集团母文化的统一性;“多元”为用, 即尊重权属单位子文化的差异性。“一主多元”强调“和而不同”, 实现了统一框架下的百花齐放。

新矿董事长、党委书记郎庆田为先进模范颁奖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新矿坚持以统一的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和企业标识规范集团文化, 保持统一性。同时做到两个延伸:一是从省内本部向省外新区延伸, 通过输出老区文化, 推进新区的企业文化建设;二是从煤炭文化向非煤延伸, 扩大企业文化的辐射面, 打造非煤文化品牌。各权属企业在统一性指导下, 立足各自实际, 展示个性空间, 培育和创造出了特色文化。

2、机制保障实现持续提升。

新矿坚持把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运行机制作为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 以实施企业文化评价为载体, 着力打造自我完善、持续提升、梯次上升的企业文化持续发展机制。

企业文化的特征和属性决定了对它不可能全部定量判断, 但是, 这并不是说无法对企业文化做出准确的评判。新矿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实施了企业文化评价。一是评价的内容, 涵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 主要评价三个方面:先进性评价, 分析考量企业文化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是否能为员工认同和凝聚人心、激发力量, 并最终体现在企业发展上、落脚在安全生产经营指标上;适应性评价, 不仅对现有的文化内容进行评价, 而且对企业文化与时代特点、地域环境等的适应融合进行评价, 特别是对一些新建企业文化的环境、条件等进行分析, 提出对策;成长性评价, 不仅对企业文化的现实进行评价, 而且分析其是否具有随着企业发展和形势变化不断成长、提升的能力和空间。二是评价的方式, 自我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由各权属单位按照评价的具体内容, 自我进行评价;专家评价由专家组深入各单位调研, 综合企业经营发展、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环境改造、职工素质等数据材料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 综合评定得出评价结果, 反馈各单位。三是结合企业文化评价, 运用举办企业文化成果展览、组织现场观摩、媒体集中宣传等形式, 将评价中发现的成功经验、做法等进行成果展示, 达到借鉴交流、互学互促、共同提高的目的。

紧扣发展, 突出重点,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新矿始终坚持紧扣发展中心, 在管理、安全、学习三项重点文化上重点攻关、取得突破, 打造了企业竞争新优势。

1、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企业管理。

新矿将市场价值引入企业管理, 培育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文化。可以由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 通过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充分放权给权属单位,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竞争性, 从而取得更高的效率与效益;核心资源则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 发挥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 实行了资产经营“一个责任制”, 党委系统“一个巡视”, 安全、经济“两个评价”, 资金、煤销、供应“三集中”管理, 成本预算、人力资源、项目建设“三统一”管理。在培育企业经济实力、技术创新力、品牌影响力等竞合能力的基础上, 运用资本运营、输出管理技术、核心技术产业化、文化品牌整合等手段进行竞合, 有效占有外部资源, 实现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2、以生命管理文化推动安全发展。

新矿在科学总结企业安全生产经验教训、辩证分析构成安全生产力要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安全生产本质上是生命管理”的新理念。从劳动者角度, “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 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从劳动资料角度, 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对于提升安全系数至关重要, 珍惜设备生命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从劳动对象角度, 只有坚持“以安全为前提、视资源为生命”, 才能尽可能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在“生命管理”理念指引下, 新矿建立了安全文化生命年轮模型, 其内涵是以“生命”为核心, “安全与发展”为次层级, “生命三论”, 安全八观, 五大安全管理规律, 十大安全管理法为支撑, 以“生命管理”打造本质安全的生产环境, 把人、设备、资源的生命有机联系起来, 形成了以“安全开采、科学开采、经济开采”为原则, 以安全评价体系为基础, 以市场化安全管理为手段, 以“科技兴安”战略为保障的“生命管理”运行体系。

新矿集团民族音乐会

3、以学习文化引领观念转变、素质提升。

长期以来, 新矿一直把学习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 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观念的转变, 新思想、新理念很重要的是在学习中来。坚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单位 (矿井) 、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区队和争当学习型个人“五创一争”活动, 利用参与式群众自我教育法、搭建“培训平台”等, 让员工人人进课堂、个个当学生, 年度内每名员工都能得到学习培训的机会。集团公司被命名为“山东省创建学习型企业示范基地”。特别是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组织员工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相关材料和《别让观念毁了你》等书籍, 把是否牢固树立了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否拥有了科学发展的能力, 作为是否真正解放思想的评判标准, 促进了干部员工思想的不断解放, 推进了企业的科学发展。

能量释放, 魅力彰显, 文化力激活生产力

新矿使企业文化建设贯穿、落脚改革发展全过程, 使文化力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实现了“形象与效益同步增长, 文化与经济并肩齐飞”。

1、先进文化带来高速度, 经济实力快速增长。

集团按照“做强做大煤炭主业、优化提升非煤企业”的战略思路, 加快了企业发展步伐。在产业上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为主导, 建材、机械制造、冶金、物流贸易、轻工、房地产等多个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地域上依托老区、链接新区, 发展省内、辐射省外。目前, 全集团在国内9个省区拥有各类煤矿68个, 设计产能1.12亿吨/年, 地质储量280.81亿吨。从2010年开始, 新矿集团煤炭产能将以每年千万吨规模递增, 未来将形成山东、新疆、内蒙三大煤炭基地, 2015年煤炭产量可达1亿吨, 销售收入可达1000亿元, 努力建成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国际化的能化大企业集团。

2、先进文化造就大品牌, 资源整合步伐坚实。

按照“商者无域、经营无边”的理念, 新矿集团把文化品牌输出作为整合外部资源的“推进剂”、“加速器”, 不断拓展延伸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采取收购、兼并、参股等多种形式, 在省内外整合占有了一批煤炭资源。截至目前, 新矿在省内外占有煤炭资源储量达到313亿吨, 形成了千里矿业大开发格局。走出去整合资源, 增强了企业的市场话语权, 新矿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空前强大, 企业后发优势日益显现。

3、先进文化培育新理念, 实现科学和谐发展。

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引导树立了科学发展的理念, 推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新矿按照“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的思路, 通过一系列循环经济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延伸以煤为主的产业链条, 相继催生了煤炭地下气化、水泥旋窑余热发电、矸石发电、矸石制砖、造纸废液制备水煤浆、矿井水综合利用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 形成了五大产业链, 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有机统一。

矿业可持续发展 篇2

介绍了我国矿业城市的概况,分析了当前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探讨了矿业城市矿产资源耗竭、矿业城市消亡、城矿同步发展等规律;介绍了优势延伸、优势互补、优势组合及优势再造等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4种模式.

作 者:赵纪新 陆兆华 赵景柱 马欣 作者单位:赵纪新,陆兆华(中国矿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恢复生态学研究所,北京,100083)

赵景柱,马欣(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用市场加快邵阳矿业发展 篇3

近三年来邵阳找矿成绩斐然:煤炭增加储量近2亿吨,使邵阳煤炭保有储量增长一倍以上;铁矿找矿取得突破,在雪峰山麓探明铁储量两亿吨以上;通过整装勘查有望探明一个国家级战略矿产的大型钨矿。此外,金、铅锌、锑、煤层气、放射性矿产等,在找矿方面均有进展,油气、页岩气、地热在找矿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目前,邵阳市矿业经济占全市国内总产值10%以上,新邵、邵阳、邵东都是矿业经济大县,煤、锰、锑等矿种的开采利用形成了初级产业链条。剔除建筑用砂、石、粘土类矿山,全市有各类矿山210多个。

矿业经济属于资源型经济,具有发展快、自主性强的特点,对于后发地区的发展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形成共识共谋发展

依靠本地资源加快发展是各地发展的成功之道,有许多经验也有教训值得借鉴。矿业发展既带来财富也存在环境、安全方面的隐患。在严厉的责任追究下,很多人会明哲保身,不愿也不敢亮出发展矿业的旗帜。有的人错误理解“宁愿发展慢一点,也不要带血的GDP”这句话,对发展矿业禁若寒蝉。所以,发展经济既要有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还要有趟地雷阵的勇气。既然矿产资源的优势是实在的,就要大胆地引导发展,积极稳妥抓好安全生产,好比江浙人吃河豚既得鱼之鲜还避鱼之害,因此要有胆识。

对矿产资源的开发要有全局意识。矿产资源的分布不分行政区域,发展矿业必须遵循其规律和特点,不能在领导发展上固步自封、划地为牢。要抓好主要优势矿种的勘探、开发,规划好集约开发,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进行整装勘探、集约利用,切实抓好整合,形成开发活力。各级要有牢固的守土有责的观念,坚决打击非法开采,肃清违法开采,为矿业经济发展营造优良环境。

矿业经济发展要有长远眼光。矿业经济有着内在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优先矿种的勘察、开发计划,要制定促进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发展矿业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综合考虑、统筹发展。在发展方向上要促进对国民经济有支撑作用的矿种、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矿种的勘察开发,在发展先后上要先大后小、先主后次、统筹布局,在发展长远上要勘察、开发、储备三者相宜,留有后劲,确保持续发展。

同时,要用市场和管理双重观念来谋发展。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属性决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履行公共职能,还要充当所有权人的角色,通过市场经营手段确保升值,具有经营职能。要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综合管理”的思路谋划矿业发展的蓝图。

理清思路稳步实施

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是发展矿业的基础。当前邵阳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着乱、散、差的问题。“乱”,非法开采屡禁不止,特别是非法采锰、采锑、采炭质页岩,打击一下停顿一下、过后卷土重来,有的地方被挖得千疮百孔,整治部门疲惫不堪。合法矿山争抢资源不惜超深越界,安全隐患多,矿山纠纷不断,有的甚至酿成安全事故。“散”,就是矿山规模小、矿种结构不合理,不能形成集约效益。全市900多个矿山开采砂石的将近700个,中型以上矿山不到20个。“差”,就是效益差,不仅仅是开采成本高,能说明开采水平的回采率、贫化率、选矿率都比较低;大多数矿山是卖原矿,对地方的经济贡献不高;有的矿山频发地质灾害,给国家和群众造成损失。特别是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连续开展了整顿规范专项行动。先是煤矿得到了整顿整合,全面进行了生产技术改造,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整合解决一矿多开的问题;非煤矿山也在进行整顿规范。解决好非法开采、超深越界、乱采滥挖、一矿多开等问题,前两项主要按照《湖南省违反矿产资源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后两项通过行政和技术相结合的手段稳步推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是长期的经常性工作,必须克服厌战、疲劳情绪,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期机制,确保矿业秩序健康持续好转,为矿业快速高效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抓大控小”是加快矿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邵阳大矿少,共伴生矿多,小矿多,主要矿种不仅单一也数量少,是制约矿业发展的因素。首先要解决砂、石、粘土矿泛滥的问题。河道采砂问题正在开展专项整治,对石料、粘土矿考虑重新布局,每县布设2-3个百万吨以上的大矿,再按行政区域每个乡镇布设1个规模在50万吨以下石料、粘土(或页岩)矿,解决民用所需,将700个矿压缩到400个以内,并且严格实行规模控制。其次是通过引进矿业集团,分矿种对小矿进行收购、重组、控股等方式的组合,实行分散开采、集中选冶。依托牛马司煤矿和宝庆电厂,组建煤焦集团和煤电集团;依托新龙矿业组建锑、铅锌采、选、治生产集团,依托华菱集团洞口铁矿组建铁矿集团;对金矿、石膏矿、钨矿、锰矿等都以灵活的方式促进联合,变“小”为“大”。在此基础上,加强矿山边深部找矿扩增储量,壮大集团的实力。

培育探矿权、采矿权市场,按照市场方式配置资源是加快矿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靠市场推动,矿业经济同样如此。两权市场无疑是矿业市场的首端。当前我国的两权市场建设主要是从反腐败的目的出发来进行,偏重于透明、公正,怎样与市场对接还没有触及。

两权市场不是孤立的,它与矿产品市场息息相关。首先要分析研究矿产品供需走势,适时推出市场所需的、紧缺的矿种,保证两权价值的保值增值,两权投放问题更多的是市场认知程度问题。其次要深刻认识两权不同的市场特性。探矿权归根到底是期货,要有期货市场的特点,强调它的时效性、风险性,在管理上应从严控制延期。采矿权应增加储量的级别,加大可信度。三是要建立二级市场。目前对转让环节控制太严不利于市场建设,应当减少程序和环节。进一步推动矿产品抵押贷款,探索小矿担保融资的渠道。四是建立市场网络。根据两权管理的特点,建立起市级中心市场和县级市场两级网络,中心市场经营主要矿种,主要矿种以外的由县级市场经营,发挥两级市场的积极性。

加强地质找矿、增加资源储备是加快矿业发展的保证。邵阳地质工作程度低,建国以来只做过小比例尺地质填图、物化探扫面、局部重力及粗略的极少数矿种普查。近几年对煤、铁、锑、钨的探矿表明,邵阳矿产资源的潜力优势巨大,为加快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地质找矿机制正由国家单一投资转化为国家、个人双向投资机制,其机制改革还在创新。

邵阳应从破解找矿难题入手,加大争取基础地质工作国家投资的力度,争取油气普查、旅游地质普查、水文地质普查等基础项目立项实施;同时筹措资金,联合企业,实行商业跟进,把优势资源储备起来掌握在政府手里,从现在开始要着手筹备政府控股的探矿公司。这方面我省郴州市走在了前面,市政府投资的矿权公司已经储备了几家矿山,价值数亿。其次要高度关注煤田勘探和整装勘探。当前邵阳境内国家投资的勘探项目主要有武冈煤炭勘探、放射性矿产勘探、钨多金属整装勘探、铅锌多金属整装勘探、铁矿普查等,对这些项目要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做好地方相关工作,争取尽快转化为采矿权进行投资开发,造福地方。

(作者系邵阳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夯实矿山地质基础—发展绿色矿业 篇4

一直以来, 因为我国的幅员辽阔和地质结构的特点, 决定了我国是矿业资源的储备大国和开采大国。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的矿物总开采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 而各种珍稀的矿物的贮备量则居世界第一, 是名符其实的矿产资源大国。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的加快, 我国的矿业开采也迅速的发展起来, 在短短的几十年间, 矿业的发展已经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矿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根据权威资料显示, 我国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之高是非常惊人的, 尤其是一次能源和工业原材料, 大部分都来自于矿业的开采, 对于生活领域来说, 虽然没有上述两项的比重高, 但是三分之二的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和居民用水也都来自于矿产资源, 所以矿产资源以及采矿业对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程度可想而知, 说采矿业决定了大部分的社会发展的资源一点也不为过。

第二, 采矿业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我国的经济增长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 这是与采矿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尤其是一些以矿业发展为主的城市, 这些年的良好的经济增长更是验证了以上观点。

第三, 矿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的城市化的推进。我们可以看到, 一些新兴的矿业城市, 在开采矿产资源前仍处于相对落后的农业发展水平, 采矿业的发展有效的加快了这些城市的发展, 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的整体的城市化进程。

第四, 矿业发展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即矿业城市的周围辐射圈的发展。虽然采矿业依靠的是丰富的矿产资源, 但是在发展党的过程中, 离不开大量的人力和技术的使用, 这也就使得字采矿业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劳动者和技术工作者, 不仅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也使得周边的经济环境有所改善。

第五, 中国矿业的发展为世界发展做出了贡献。上文中我们曾提到, 我国作为矿业开采大国和矿产资源的储备大国, 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就解决了中国的广大的人口的发展资源和资料问题, 为世界的稳定和和平作出了贡献。

但是随着我国与世界的发展的接轨, 各种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革, 我国的矿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我们要随时的调整我国的矿业的发展策略, 以适应新的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人们越来越注重在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保护, 也越来越注重对于能源的合理利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 所以更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考虑国家的基本国情, 制定相关的政策, 来优化我国的矿业的发展。我们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开采方式, 提高我国的矿业开采的水平。同时在与国际的交流和融合的方面, 要引进和学习国际上的先机的管理制度和方式, 结合我国的矿业发展的实际, 以达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因为在实践中, 我们发现我国还存在着很多开采中的问题:一是一些单位的偷采乱挖现象。这种违规操作不仅是不符合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的, 还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二是工程地质问题。一些相关的开采前的地质工作的不完善, 也会造成一定的开采事故, 所以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三是有毒、有害气体问题。由于地质的复杂性, 导致在开采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有害的气体, 也要求我们在勘探阶段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四是地质环境评价问题。基于以上四点, 我们要想避免在开采过程中的一系列环境破坏问题, 就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2 对于我国的矿业发展的建议

2.1 科技创新是动力

任何行业和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 所以, 对于采矿业的发展, 我们也要加快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尤其是在选择采矿方法上, 我们要细化和加强各种不同的矿质的甄别和筛选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加快科技创新, 引进先进的技术。

在矿产的开采的最初的阶段是矿产资源的位置的确定, 这就要求我们准确的定位, 否则后续的各种开采工作的开展就会受到阻碍。所以, 我们要加强在寻找矿源的阶段的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以便准确的定位和定量。并据此做好各种相关的开采准备和可能预见的各种事故的预防, 另外, 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我们预防各种生产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尤其是关水文地质方面的自然灾害。自然因素是影响矿业发展的安全作业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可是最不可控的因素, 但是加强对于水文和地质方面的监控, 可以有效的降低各种事故的发生率。

2.2 建设绿色矿山, 发展绿色矿业是我国矿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虽然目前我国的矿业发展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仍然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因为矿业发展的关系重大, 导致了各种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的方面都是非常的严重的。尤其是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 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因为管理上的不合理和疏忽, 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此, 通过我国的业内同仁的不断探索, 我们认识到, 要想实现我国矿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必须坚持绿色矿业发展的方向。

早在2010年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 李克强副总理就已经指出相关的理念, 他指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我国必须要加强对矿业资源的调整和改革力度,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 实现我国矿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尤其是在全世界的资源和能源的紧张的情况下, 我们更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的关系, 要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 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去追逐经济利益。这也是绿色矿业的基本的发展理念。

矿山作为我国的矿业发展的对象和基础, 必须要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我们要想开展绿色矿业, 也必须从矿山入手, 因努力的建设好绿色矿山, 这样也就实现了矿业的绿色发展的一半。由于我国的矿山的数量众多, 且情况复杂, 导致了形式和所有制的不统一。这些矿业企业的形式的不同, 也就导致了其对于矿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不同, 也就直接的决定了开展绿色矿山的难易程度的不同。

这种情况下, 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大对于矿山的绿色改革的力度, 在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 认识到我国的矿山改造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并据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这个过程中, 要遵循的原则有, 针对不同的矿山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 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总之, 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是我国的矿业改革的第一步, 也是我国的矿业改革的基础, 做好矿山的转型, 我们才能顺利的开展绿色矿业。

2.3 建设绿色矿山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与社区和谐

当前我国矿业发展存在的另一个主要的矛盾就是, 要和谐的处理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因为矿山属于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其各自改造和开发活动都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类居住环境造成一定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开发矿山的时候, 要注意考量各自开采行为和活动的后果。要尽量的减少对于周围的环境的不利影响甚至危害。我们要处理好人类和自然以及矿山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只有稳定和保持了三者之间的和谐状态, 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矿山的和谐发展。

另外, 绿色矿山建设对促进国际矿业共同发展作用深远。矿业国际化是世界矿业发展的总趋势。节约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发展绿色矿业, 是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这将更加有利于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矿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也更加有利于推进“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针的贯彻实施, 促进世界各国矿业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建设绿色矿山是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

建设绿色矿山, 就要立足于我国国情、矿情的实际, 为更好的解决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资源开发与环境的矛盾等一系列人与社会、人与资源、人与自然矛盾提供全新思维和最有效途径, 是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在矿业领域的充分体现。

2.4 建设绿色矿山是转变矿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当前,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经营发展矿业经济的老路, 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绿色矿山建设以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及矿山环境生态化为要求, 以实现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标, 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 推进矿业走节约、清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是矿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2007年,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正式提出“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目标, 2008年中国矿业循环经济论坛上, 中国矿业联合会与州家矿山企业、行业协会, 共同发布了《绿色矿业公约》。在此基础上, 国土资源部2009年下发了《关于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意见的复函》, 委托中国矿业联合会开展“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随后, 中国矿业联合会组织制订了《绿色矿山暂行管理办法》、《绿色矿山基本条件》、《绿色矿山申报表》等相关文件资料。2010年, 国土资源部正式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 随之, 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起来。

3 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内容

建设绿色矿山, 发展绿色矿业, 其实质内容是以节约资源、充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与最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资源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土地复垦、安全生产、社区和谐和企业文化等方面。

依法办矿和安全生产是绿色矿山建设的前提条件。资源利用、保护环境与社区和谐是绿色矿山建设的工作核心。企业文化和规范管理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手段。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土地复垦是绿色矿山建设的保障措施。

3.1 发展绿色矿业, 建设绿色矿山的基本原则

3.1.1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绿色矿业发展道路。

3.1.2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加强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 大力改善矿山生产生活环境, 建设和谐社区。

3.1.3 坚持科技进步与创新, 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

实施科学办矿、科技兴矿, 开展节能减排, 实施清洁生产, 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3.1.4 坚持依法管理和开发矿产资源

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法》等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坚持依法办矿,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矿山企业制度建设和行业自律, 提高矿山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企业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2 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基本措施

发展绿色矿业, 建设绿色矿山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需要矿山企业的共同努力。为使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得以健康开展下去, 应坚持并采取以下基本措施:

3.2.1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协会促进作用

政府部门要按照《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的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目标要求, 做好政策引导、规划落实、监督检查。

发展绿色矿业, 关键在矿山企业, 企业是主体。一是企业要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二是制订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并坚决落实;三是要加大投入,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工艺与装备, 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减少环境污染, 实现安全生产;四是要处理好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 重视和发挥社区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建设和谐社区。

充分发挥各级矿业行业协会的协调和促进作用十分重要。发挥中国矿业联合会及各级矿业行业协会的优势作用, 加强对不同类型矿山的调研工作, 及时反映矿山企业的需求, 做好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

3.2.2 制定绿色矿山建设规划, 促进绿色矿业稳步发展

在各级国土资源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矿山企业应认真研究制定绿色矿山建设规划, 明确发展绿色矿业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工程安排和保障措施。绿色矿山建设规划要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与矿山企业发展战略、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充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紧密结合起来。

3.2.3 协调配合, 认真开展好绿色矿山评审与命名工作

开展绿色矿山评审与命名工作, 充分发挥典型样板的模范带动作用, 是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按照《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国土资源部有关文件要求, 绿色矿山建设及绿色矿山评选与命名工作由国土资源部规划主管部门主持指导, 由中国矿业联合会配合并具体实施。各省 (市、区) 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应由国土资源规划主管部门负责主持指导, 各省 (市、区) 矿业协会 (联合会) 积极配合做好工作。

3.2.4 研究出台相关鼓励支持政策

为了更好地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开展,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都先后出台支持绿色矿山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

3.2.5 大力加强宣传工作, 积极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要结合《绿色矿业公约》和围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加大推进绿色矿业的舆论宣传, 提高全民认识,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支持力度。特别要加强对“绿色矿山”企业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与推广, 使全国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矿业可持续发展 篇5

我国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析

详细分析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出了我国矿业城市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内涵,系统分析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结构和模式,结合我国矿业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提出我国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及其建议.

作 者:王亚飞 宋瑛 谢光喜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贸易及行政学院,重庆,400044刊 名:有色设备英文刊名:NON-FERROUS METALLURGICAL EQUIPMENT年,卷(期):“”(6)分类号:F299.21关键词:矿业城市 可持续发展 系统 途径

科学发展观助南桐矿业不断跨越 篇6

大力实施五大工程

围绕主业图发展

公司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新井建设、高产高效、延深扩能、职能移交五大工程,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煤炭主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

实施结构调整工程。公司通过近3年的努力,投资7000万元成功完成了产品品种结构调整。公司两座洗选厂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重介浮法选煤工艺,年洗选加工能力达到了240万吨,年可生产高附加值的甲精产品产量超过了100万吨,超过总销量的50%,成为重庆市唯一消灭了原混煤直销的大型煤炭企业,基本形成了以甲精为拳头产品和效益产品的格局。同时,通过两座洗选厂洗选加工,实现了原煤100%入洗,100%回收,100%变成商品煤对外销售,这在全国都是最高的水平。仅成功实施精煤战略这一项,企业在不增产量的情况下每年就增收上亿元。

实施新井建设工程。从2006年起在3年之内公司要完成前些年所欠的掘进总进尺、保护层面积、瓦斯抽放量等生产后劲补欠任务,全面实施保护层的深孔预裂爆破技术,从根本上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威胁,为实现矿区的长治久安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公司煤炭生产跨省(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企业长远发展有了坚实基础。

实施高产高效工程。按照重煤集团公司规划和矿业公司“十一五”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公司将大力推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2006年公司先后投资了4000万元,在红岩煤矿和南桐煤矿上了两个高档普采工作面,提高了矿井机械化水平,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从今年起至2010年公司还将在现有矿井上4套机采。

实施延深扩能工程。“十一五”期间,公司将完成6个矿井水平延深工作,搞好4个矿井技改扩能工作,使公司现有矿井的年生产能力由目前200万吨/年提高到2010年的300万吨/年以上。

实施职能移交工程。根据国家关于剥离移交企业举办社会服务职能的精神,公司完成了整个民用供水系统和供气系统移交万盛自来水公司与渝川燃气公司的工作;公司目前正在借助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总预算1.7亿多元,总建筑面积214692.97m2煤苑居住小区建设,并与矿区地面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改善矿容矿貌以及员工居住条件。

着力打造五个品牌,做强辅业增效益。公司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通过打造煤矸利用品牌、医疗整合品牌、房产开发品牌、旅游休闲品牌、机制加工品牌,使电力、医疗、房产、旅游、机制等非煤产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创出一条多元投资,企业跨行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新路。

强力推进五项建设

科学发展创和谐

公司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强力推进人才队伍、基层基础、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内外环境建设,为公司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公司2010年前人才建设的总目标为: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实现增量800人,形成2000人的规模;培养专业骨干500人,其中高精尖人才200人;储备中、高层管理后备人才300人。近几年来,公司通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引进大中专毕业生258名,其中矿山类专业人才达170名。对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新到企业工作的大中专生给予优厚的待遇,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同时,还十分重视对在职在岗的各级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养,通过与重庆大学、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联合办班、订单式委托培养、定向委培、选送优秀骨干进修、鼓励优秀员工参加继续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3年来已选送了530名员工到大专院校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南桐矿业公司人事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管理制度;认真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人事人才信息网络数据库;坚持开展后备干部考核调整工作,坚持选送后备干部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教育,建立起稳定的后备干部队伍。

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大力开展以“班子建设优、安全生产优、思想工作优、民主管理优、经济指标优”为主要内容的“五优”区队建设活动,强化和规范基层管理。加强基层区队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工作责任制,确保员工队伍稳定。着力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建立以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员工培训体系,对新进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强制培训,全面开展师带徒活动;对特殊工种人员坚持持证上岗,每年开展一次轮训;对普通员工通过四级培训基地以及技术大练兵、同工种业务竞赛等方式进行练兵培训,以全面促进员工自觉学技术提技能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按照集团公司“三统一”、“两放开”总体部署,在着力对原有企业文化资源进行评估和整合的基础上,制定了公司2006年至2010年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构筑起“战略、文化、品牌”三位一体的具有矿区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框架,以文化指导战略,以文化打造品牌,确立以文化为中心的企业发展新思路;运用企业文化尤其是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把企业尽快推上精细、规范、民主的现代化管理轨道,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握牢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权。特别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突出、深化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员工安全生产自律行为,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向“我会安全”转变,努力创建精神文明建设新品牌。

推进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批采矿工程、通风安全、地质测量等专业领军型人才,使其成为企业技术创新骨干力量;积极与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冒顶、煤层自燃发火以及矿井突水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起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建立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突出科技人才的中长期激励;研究制定在年度或任期考核体系中设置技术、管理等创新特别奖励政策,加强对自主创新工作引导和激励,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公司南桐煤矿薄煤层大倾角防突工作面应用高档普采工艺开创了全国记录,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的低透气性煤层深孔预裂爆破治理瓦斯项目取得成功,为重庆地区瓦斯治理闯出了一条科技之路。

推进内外环境建设。坚持政策导向,改善工农关系,着力共谋发展,参与地区建设,构建和谐的周边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员工群众,解决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的内部环境,重点要利用好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资金,改善员工居住环境;积极推动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主线的矿井安全生产环境建设,巩固公司近几年来较好的安全发展态势,确保员工和企业生命财产安全;以文明单位、文明示范小区建设为载体,把各种协会组织或非正式群体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使广大员工工作有安全感,生活有舒适感。

(作者系重庆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全国煤炭行业首批高级职业经理人,高级采矿工程师,重庆大学EMBA研究生,曾获重庆市2005年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2006年重庆市十大首席信息官、重庆市十佳知识型员工和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以及2006年全国知识型员工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

矿业可持续发展 篇7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主流, 经济的全球化会促进矿业的全球化, 但是由于全球矿产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单独一个国家或地区无法实现矿产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分配, 只有国际化才能实现矿产资源最佳配置。矿业经济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动全球矿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 全球矿业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全球化, 一方面表现为矿业资源加速从矿业资本输出国向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流动;另一方面, 掀起了矿业企业兼并整合的浪潮。矿业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为:像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的跨国勘探、开发, 矿产品跨国加工和销售, 矿业公司跨国购并和上市, 矿业资金跨国流动, 大型矿产勘查和开发项目多国多家公司联合投资以及矿业信息国际共享。

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 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开采矿产资源所带来的矿业环境保护, 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 企业大力进行技术革新, 做到严格管理和执法, 以提高矿山环境保护整体水平。

2我国矿业经济的特点

目前我国矿业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二元结构”, “二元结构”中的一元是“国有大矿”, 国有大矿的起点比较高, 但近些年来发展速度比较慢。通过分析可以得知, 目前国有大矿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社会负担沉重, 税费负担过高, 煤矿国有体制改革较为落后, 最终获得的经济效益低下, 因此国有大矿的发展发展缓慢。

其中“二元结构”一元是“乡镇小矿”, 它的起点比较低, 但是近些年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依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技术陈旧, 管理不科学, 投入不够, 后备资源短缺, 可称之为“难以为继”。“国有大矿”和“乡镇小矿”之间存在着非良性的竞争, 而乡镇小矿凭借劳动对资本的极限式替代, 使其在竞争中具有低成本优势;反之国有大矿则有着高成本劣势, 竞争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 在乡镇小矿退出历史舞台之前, 将会导致一些国有大矿被迫关闭、破产。双方竞争会使我国矿业经济出现激烈的振荡, 虽然现在矿业经济发展势头较好,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得矿业经济总体表现为生产能力总体下降趋势的波动, 最终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任其发展和自发的调节, 我国要付出矿业经济振荡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的高昂代价。现在的发展是以两者整合为主, 目前山西等一些煤炭大省准备整合小型的煤矿, 使得煤炭的发展进入正常化、规范化, 同时可以进行绿色发展矿业经济。当然经过振荡之后, 两个单元会走向结合, 重新塑造中国矿业经济结构, 再走向正常的发展之路。

3我国矿业经济仍需宏观调控

中国矿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宏观调控, 一种较好的联合的方式是以“国有大矿”为核心企业, 以使得“国有大矿”与“乡镇小矿”的联合, 以其他国有矿业企业和乡镇矿业企业为紧密程度不等的成员企业, 组建以地域关联, 以矿种关联为基础, 以产权联结为纽带的矿业企业集团。

在联合之后的矿业集团的内核心企业, 这样可以使得紧密层企业、半紧密层企业及松散层企业的内部, 实现“在非关键工艺环节”劳动力合理充分替代资本, 而发展成新的二元结构矿业经济模式。在联合后的矿业企业集团内部, 可以通过集中选冶、加工, 将先进技术和资本含量高的机械设备集中配置。

4树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已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其中有些专家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 称为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象征, 因此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高效率地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了新思路。坚持可持续发展需要强调满足当前的需要, 同时又不以减少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为基础。

矿产资源的节约型、高效率开采是矿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和保证, 因此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并且确定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与此同时, 中国企业也到国外投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取得新成效, 使得这些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矿业可持续发展 篇8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更倾向于低碳经济的竞争, 即环保、节能、低排放、可持续的经济竞争[1]。矿业是指提供矿产资源保障的地质勘查业和提供矿产资源原料的矿产业, 而低碳型矿业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因此, 如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低碳型矿业, 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及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2]。部分学者对低碳经济背景下相关产业的转型进行了研究。如余新华等提出发展低碳型农业的措施, 但只是发展低碳型农业的一部分, 还需深入研究[3];杨继贤等探讨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的发展趋势及煤炭企业发展的相应对策[4], 但仅重点讲述了煤的发展情况, 未涉及其他能源;龚兴祥针对整个中国的矿业发展, 论述了目前矿业发展的问题及发展低碳型矿业的措施[5], 但针对性不强。低碳型矿业发展措施应结合特定区域特点, 因地制宜。目前, 以省域为尺度的低碳型矿业研究还较少。

云南作为矿业大省, 矿业在云南省年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已达到30%—40%[6], 并已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之一, 对促进云南省的消费需求、创造就业机会和发展相关产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云南省矿业的发展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与低碳经济理念相悖, 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在总结低碳经济特征的基础上, 以省域为尺度分析云南省矿业的现状, 针对云南低碳型矿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以期为云南省低碳型矿业的转型提供参考意见。

2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发展低碳型矿业的必要性

2.1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一词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共同保护全球气候的背景下提出的, 围绕二氧化碳 (CO2) 减排问题而出现。1997年《京都协议书》指出, CO2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 占70%。此外, 还包括甲烷 (CH4) 、氧化亚氮 (N2O) 、氢氟碳化物 (HFCS) 、全氟碳化物 (PFCS) 、六氟化硫 (SF6)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始系统讨论低碳经济;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 率先在政府文件中提出“低碳经济”概念[7]。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 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即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2.2 发展低碳型矿业的必要性

全球及我国矿业发展概况:矿业包括矿产勘查 (找矿) 、开采 (矿山) 、选矿 (选厂) 、冶炼 (冶炼厂) 和加工 (材料厂) 5个环节。选冶过程是产生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2], 加工过程是矿业末梢污染来源。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 2010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再创新高, 达到306亿t, 比2008年 (293亿t) 增长了约5%;煤炭仍是碳排放量最大的来源, 占总量的44%;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高于发展中国家[8]。随着矿业的不断发展, 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与利用, 使CO2的排放量在不断增加, 2010年全球矿业总体上处于快速反弹后的剧烈震荡期[9]。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勘查开发投入增加;矿产品生产快速恢复后增长趋缓;矿产品贸易增长;相关能源原材料价格反复震荡, 铜、金价格创历史新高;资源消耗量大;矿山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矿产资源开采的价值远低于环境价值。目前, 我国矿业发展仍依赖于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早在2005年我国就已成为第一个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个石油电力消费大国, 消耗世界约50%的水泥、35%的铁矿石、20%的氧化铝和铜, 但创造的GDP却仅占世界GDP的4%。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 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同时也会威胁到我国资源、生态和环境安全。2009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343857万t、化学需氧量 (COD) 排放量1277.5万t、工业废气排放总量436064亿m3、SO2排放量2214.4万t、粉尘523.6万t、固体废弃物203943.4万t[10], 发展低碳型矿业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矿业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

发展低碳型矿业的必要性:①减少环境污染需要发展低碳型矿业。矿产资源的开采, 不论是露天开采还是井下开采都会在选矿和冶炼等过程中排放出大量液态、固态和气态废弃物 (“三废”) 。与传统矿业相比, 低碳型矿业能有效减少“三废”的排放量, 改善矿区的环境状况[11]。②实现资源最优利用需要, 发展低碳型矿业。传统矿业发展模式主要以过量消耗资源为依托, 使资源基础被不断削弱, 而低碳型矿业有利于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 减少资源的消耗[12]。③提高环境—经济效益也需要发展低碳型矿业。传统矿业环境成本大、经济效益低, 而低碳型矿业发展可减少“三废”的排放, 同时减少因环境破坏而导致的修复与维护成本, 提高因减少消耗、充分利用资源带来的经济利益[13]。

3 云南发展低碳型矿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3.1 云南矿业概况

云南矿业的主要特点为:①矿产企业多。矿产企业情况见表1[11]。云南省全省矿业职工约有31.90万人, 从业人员达100万人。②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云南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种类丰富, 保有储存量在全国乃至世界矿业城市中都位居前列。云南省主要矿产资源统计见表2[14]。③矿业在云南省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大。2009年云南省有色金属矿业总资产投资826.3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630.5亿元, 利税44.2亿元, 利润16.5亿元[14]。

3.2 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 云南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矿业发展模式, 严重制约了低碳型矿业的发展。主要制约因素[5]有:①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包括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规模结构等。从产业结构看, 云南省矿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结构不合理。云南省现有大型企业12家, 中型企业30家, 小型企业6500家 (表1)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云南省现有有色金属产量达215.8万t[14], 而深加工部分约只为有色金属产量的27%, 其余以金属锭产品出售。三是规模结构不合理。云南省交通便利、开发较早的滇中、滇东地区勘查程度较高, 而滇西勘查程度低, 甚至有空白区;供早期开发利用的铜、铁、锰、煤、磷等勘查程度较高, 近期发现的铅、锌、银、铜、稀土等勘查程度较低[15]。②资源回收率、综合利用率较低。目前, 云南省多数有色金属矿山采矿回收率为60%—70%, 选矿回收率约为70%—80%, 冶炼回收率约为90%—95%, 采、选、冶综合回收率仅为40%—50%;综合利用率平均约为55.8%, 部分不足10%。一些难处理矿物综合回收率多在10%—30%, 如兰坪金鼎锌业公司目前的铅锌矿采、选、冶综合回收率仅为25%[6]。③环境污染严重。全省有色金属在采、选、冶过程中有50%—60%的废渣、废水进入环境。如澜沧江水系的主要支流氵比江, 由于上游兰坪铅锌矿无组织开采、堆放, 使其水质严重恶化, 总铅平均浓度为0.077mg/L, 最高浓度达0.177mg/L;总镉平均浓度为0.0154mg/L, 最高浓度达0.0409mg/L, 严重超标[16]。

4 以低碳经济为导向, 促进云南矿业可持续发展

4.1 优化产业结构

寻求最优开采率:最优开采率是为了保证矿山开采规模与矿产储量规划相适应, 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矿开采不足会影响后续加工, 所以应对原矿开采进行合理预计, 寻求最优开采率, 实现矿业的持续发展[17]。最优开采系统的计算公式为:H=PYt-c (Yt, Xt) -WYt。式中, H为净效益现值;P为资源单位价格;Yt为t时的资源开采量;Xt为t时之前的资源开采量 (存量) ;c (Yt, Xt) 为t时的资源开采量与t时之前的资源开采量 (存量) 的总成本;W为资源开采量变化单位的租金或使用费。

发展矿产资源深加工:深加工指已形成的商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再次制造, 使其更具有经济价值。云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尤其以锌、铅、锡、铜、锗及稀贵金属资源优势非常显著, 产量年年上升但深加工程度较低。如锰矿开发中加工成锰粉的仅为18%左右, 加工成锰铁的约2%, 其余80%的锰矿均以矿石销售[6]。据初步统计, 金属只要加工成常规材料, 即板、棒、管、线、型材即可增值30%—50%, 即100×104元的金属可增值130×104—150×104元, 同样吨位的金属其价值就较高。如果不采用此法, 要达到增加30%—50%的销售收入就要相应增产金属矿产量30%—50%, 这是不容易办到的[18]。

调整企业结构, 加强集约利用程度:①企业内部整合, 走集团化经营道路。可采取以母公司为基础, 以产权关系为纽带, 通过合资、合作或股权投资等方式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独立企业法人联系在一起进行集团化经营。集团化经营能实现资源共享, 节省成本和费用;实现优劣互补, 提升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效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②强强联手, 实现矿业战略合作。强强联手既包括跨行业合作又包括行业内合作。跨行业合作是云南省矿产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有效途径。如昆钢集团与红塔集团联合组建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投资20亿元以期建成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一流的年产400万t铁矿的云南第一铁矿厂。行业内合作可改变云南省地矿企业多, 但分属多个系统的现象。行业内合作以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公司, 共同分担风险, 实现资源、人才、资料、利益共享。如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华西矿产资源有限公司和迪庆藏族自治州投资公司联合勘查开发迪庆普朗铜矿, 打造大型矿业基地。

4.2 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促进资源多元化利用:①改变资源利用的单一性。目前云南省资源利用主要以煤为主, 因此应大力发展油、气等燃料的利用, 并实施“走出去”战略, 充分利用东南亚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及开发可替代的清洁燃料[19]。②“贫富矿”合理搭配利用。一是按时期进行规划。在开采前期、中期对富矿进行开采, 后期对贫矿进行开采。二是按开采量进行规划。规定某一时期的贫、富矿采矿量比例, 同时积极探索鼓励贫矿资源开发利用的鼓励性政策, 研究探索开发利用贫矿资源的投融资新体制、经营管理新机制和有关经济政策。

促进废物资源化:废物资源化是指利用现代综合技术, 使矿业开发过程中的传统废物成为新的资源。废物资源化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从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物质, 如从粉煤灰中提取微量黄金;②使废弃物产生能量, 如利用废弃的煤矸石发电或造气;③将废弃物作为某种替代材料, 直接或间接被利用。据不完全统计, 云南省6家中型以上国有矿山固体废弃物历年累计产生量为35564.8万t, 土壤侵蚀总量为2160万t, 侵蚀面积为11265.1hm2;矿山占用土地总面积为19733.2hm2, 其中占用耕地1344.8hm2、林地1520.3hm2、草地2473.1hm2、其他土地14395hm2[16]。尾矿资源化利用也是实现云南省低碳型矿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尾矿中含有如石英、云母、金属氧化物、贵金属、稀有金属等多种矿物和锌、锰、铜、铁、磷等微量元素[20], 这些资源可通过科技手段达到资源化利用。云南省个旧市是我国最大的锡矿基地, 仅20多个尾矿库中的尾矿就达2亿多t, 其中含锡20多万t、铅200多万t、铁3000多万t[20], 所以尾矿的利用会直接影响到矿业的发展。尾矿利用的主要措施有:回收尾矿中的石英砂, 尾砂可制备胶凝材料, 部分替代水泥, 提高水泥的应用性能[21];对尾矿进行再选、用尾矿做建筑材料或采空区填充料以及开发尾矿综合利用的高附加值产品等[22,23]。

4.3 恢复及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目前很多矿山企业将未经处理的废水、尾矿直接排入河流、水库、湖泊等, 使地表水、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造成了土壤不同程度的盐碱化或酸化,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云南省低碳型矿业的发展[24]。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以植物修复技术为最佳[17], 该技术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和生态环境、不会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 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修复方法。植物修复既可净化空气和水体, 又可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 其原理是利用植物及其根系的微生物代谢活动来吸收、积累或降解和转化环境中的污染物。此外,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相关部门完善法制法规建设。针对严峻的矿业环境现状, 云南应结合本省实际, 在已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基础上, 抓紧制定专门针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同时, 设立专门的矿业环境监督管理部门, 明确责任, 加强矿业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25], 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

4.4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 从源头削减污染物,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要求对各个环节实行全程控制, 以减少资源浪费, 促进资源优化利用, 控制污染的产生[26]。发展低碳型矿业, 清洁生产尤为重要。

由于矿产资源结构的局限性, 云南省矿业很大程度上过分依赖煤炭的使用[16], 所以煤炭的清洁生产对其发展低碳型矿业至关重要。煤炭的清洁生产主要措施有:①提高原煤炭入洗量。入洗量的增加能改善煤的质量, 节省运力, 提高减排效益。②将煤炭转化为天然气。天然气是低碳优质能源, 最终利用率高、排放废气少。③煤基多联产。该方法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且具有长远发展战略方向的新能源概念。以煤气化为龙头, 煤气净化后用于电力、化工产品、供热、供气的联合生产。煤基多联产最大特点是可实现能量、物流量的梯级利用, 如将CO2捕集技术汇入其中, 则基本上可实现“三废”的零排放[27]。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对矿业而论, 低碳型矿业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目前云南矿业是“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基于云南矿业的特点及制约因素的分析, 提出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包括寻求最优开采率、发展矿产资源的深加工、进行企业结构调整、增加集约程度和矿产资源多元化利用、促进废物资源化等。其中, 特别要关注尾矿的资源化利用、矿山生态环境的植物修复和煤炭资源的清洁生产。

云南省矿业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篇9

1、基本概况

云南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经济价值高, 主要产业就涉及矿产资源开采、冶金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十几个产业。 云南省矿业在推动地区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持续、 健康与协调发展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历史上,我国由于特殊时期的特殊矿业政策影响,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无限制、过度滥采的结果导致矿产资源的急剧减少, 使得云南矿业资源逐渐枯竭;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进口矿产资源对本土矿业带来冲击;新型材料以及工艺的发展,增加了矿业产品的替代性, 对矿产品的依赖逐渐减弱等都对矿业产生了冲击; 再加上云南省矿产资源开采时间过长, 部分老矿山面临资源枯竭和新增储备资源不足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长期以矿业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当面临矿业不景气,尤其是矿产资源的后继无力,其地区经济发展逐渐滞后。

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就包括了云南省的个旧和东川区。 两市经济结构的特点都为:支柱产业较为单一、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绝对数量上的职工从事矿业工作,收入有限,贫困面较大;经济模式较为简单,主要是矿业及其相关的矿业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难度较大。 其中2013年个旧市城市居民收入19038元,农民人收入8408元,城镇差距超过一倍。 矿业企业及其附加产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于矿山资源的不断枯竭,下岗分流后再就业难度较大。[1]东川经济基本完全依赖矿业。[2]

2、云南省矿业旅游发展优势

云南省矿业发展水平不高,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由于资源面临枯竭,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力在减弱。 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云南省矿业转型势在必行。 在资源型地区转型中,矿业旅游因其特点突出, 逐渐成为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式之一。 云南省发展矿业旅游主要有以下优势:矿业开采资源丰富,经过数十年发展的云南省矿业具有丰富的类型,基本可以满足各类型游客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各矿区的通达性相对周边地区更为优越;是对传统旅游项目的有益补充,可以进一步完善云南省旅游休闲方式和类型;人力资源条件更为优越,矿区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服务业转型条件好。 尤其是以云南省打造“旅游文化大省”的战略作为支撑,云南省矿业旅游成为转型中最具经济性的转型项目。

二、云南省矿业旅游发展模式

1、矿业博物馆模式

矿业资源博物馆化是矿业旅游资源最为常见的包装方式。 作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可以对具有价值的标本进行搜集、保存、研究、展示和信息传播,是矿业旅游的最佳开发模式。 矿业博物馆既可以保护矿业遗产, 也可以以此为基地, 进一步搜集和研究矿业历史、文物,通过对矿业遗产的展示,给游客以完整的矿业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 如日本“煤都”夕张市,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开发多处教育娱乐设施。 通过场景再现,让旅游者身临其境地感受煤矿生产。 除此以外,夕张还开设了机器人科学馆和动物博物馆,通过吸引力多元化延长游客逗留的时间。 自1990年起,夕张每年组织一次国际电影节,随着影响力的增大,现在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声望的电影节。[3]夕张还着力开发其滑雪业,成为日本有名的滑雪胜地。 云南省个旧现存的多处工业遗址,包括传统的锡作坊、会馆、商号遗址等。 这些资源可以采用博物馆模式进行开发,在保留原资源特点的真实完整性的基础上,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吸引价值的设施、装置重新选址建立综合性的矿业博物馆进行开发。

2、主题公园模式

这种模式立足于现有矿业废弃设施设备,充分保持其建筑、采掘现场的完整与真实,保护、修复并再造矿井废弃景观,通过声光电的综合运用,使得游客身临其境,提供充满现代文化元素的传统矿业生产体验。 既有对矿业生产的再现,对地下奇景的模拟,也有现代的探险休闲娱乐,使游客产生全新体验。

英国的朗达遗产公园 (Rhondda Heritage Park) 是资源枯竭地转型后成功运作的主题公园之一。 为了用方便的交通吸引骑行游客,该公园设计了众多的自行车路线。[4]同时还推出极具包容性,拥有大量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特色美食的内容。 云南省曲靖、 文山等地的一些煤矿山可以借鉴采用这样的开发模式进行开发。 可以考虑将废弃煤矿进行关停封顶,改造成一个“深入地球,行在煤海”的体验主题园,当然游客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游客获得穿行于地球深处的奇妙感受,同时丰富的科普知识可以让游客了解地球的形成构造以及煤炭的形成、煤炭的发掘和开采全过程。

3、综合开发模式

矿业旅游的综合开发模式的特点在于其综合性,不是简单的开发和建设,而是发挥其招揽和辐射作用,使得矿业资源得到全面的开发。 在特定的矿业遗产地建设文化景观、博物馆、游乐园、体育场所、购物中心等服务设施。 在开发中重点体现资源利用的综合性。 开发的矿业旅游资源首先必须真实,其次应该完整,尊重矿业旅游资源的原貌,深入分析各资源要素的利用切合点,综合利用矿业遗产资源。 其次是功能的综合性的矿业旅游地应具备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是综合性的旅游区,提供综合的配套服务。

综合开发模式决定了矿业旅游地必须具备区位优势和便捷交通,同时深厚的历史、民族文化也是该模式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 位于波兰维耶利奇卡(Ovieliczka)的盐矿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维耶利奇卡盐矿位于波兰南部克拉科夫附近, 自公元13世纪开始开采,至今仍在不断挖掘之中。 矿工们逐渐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把岩盐原料雕刻成各种艺术品、祭坛和雕像的传统。 另外,盐矿内还分布了约40个教堂和礼拜堂。 1978年维耶利奇卡盐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盐矿向游客开放了最上层的三层巷道,使其感受到700多年采盐历史;地下博物馆让游客吸收到盐矿的诸多信息;精美艺术品的展示带给游客美学视觉享受;宗教场所则让游客体验到了波兰传统的宗教民俗文化;旅游商品让游客享受到了购物的快乐。 游客还可以在这里亲自观看制盐,甚至亲手实践,寓教于乐。 近几年来该盐矿的接待量逐年上升,每年都超过150万人。[5]

而云南省的东川铜矿始于汉代,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矿山之一,古代和现代开采的矿洞,纵横交错,长达数千公里的矿洞可以通过机车,有“地下万里长城”之称。 几千年的铜采冶留下了丰富的千年铜文化遗存,保存较好的有古炼铜炉遗址、古矿洞、 古铜运栈道、青铜器等,还可以体验进入地层深处触摸地球脉搏的新奇感受,获得一种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错感。 该矿业旅游地的开发应该结合东川摄影家必到之地“红土地”,蒋家沟泥石流景观区与越野胜地,以及当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采用多角度,复合开发的模式加以综合开发。

三、云南矿业旅游的发展对策

1、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强矿业旅游效益

目前, 云南省首批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东川市与个旧市都在矿业旅游方面进行了一些工作,个旧市提出“两山一湖” 建设项目。以阴山项目为中心, 以建设滇南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为目标, 发挥阳山特色游。[1]如东川市的“一红一灰”项目,“一红”:红土地。 “红土印象”一期工程已竣工,二期正在建设。 “一灰”:“中国蒋家沟泥石流地质公园”和“云南东川国家矿山公园”,正在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和申报工作。[6]虽然两市的矿业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由于主要依靠的是政府的投、融资,渠道较为狭窄,资金还比较匮乏。还需要继续加大对矿山本身的投入、 整合,鼓励更多的众筹模式筹措资金,对矿业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摸排和开发, 以加大矿业旅游的影响与收益。同时,政府应为旅游开发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各项法规与制度调动企业积极性,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未来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乱象,最大程度地保证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使得矿业旅游开发能够有序而且高效。 措施和政策。

2、开发矿业旅游要有层次,分批次进行,避免目的地空间相互竞争

目前我国已有的几个矿业旅游项目从开发条件、影响能力来说都还很不足,主要问题是:矿业旅游资源因为开发条件、模式上可创新的地方非常有限,游客对矿业旅游景区的选择很单一,而且具有很强的排斥性,在游览完一个景区后很难再选择类似的景区进行游览。 因此在发展时首先应发展资源重点地区,先进行小范围的实验开发,取得一定的效益后再循序开发,最终实现景区的综合发展。 对于开发内容和项目也应该有一定的区分度,避免重复和同质开发。 同一区域内应选择最有开发潜力、 与当地民族文化结合较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景区进行开发。 对于条件还不成熟的,位置不佳,接待设施条件差的景区则选择不开发或暂缓开发。[7]

3、多种开发经营模式并举

对于一些具有一定开发潜力的废弃矿山,可以采用多种渠道招商引资、产权经营权拍卖、合作(合资)经营等模式进行开发。 以盘活资本,提振经济, 带动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多方筹措资金,能够有效缓解云南省矿业地区资金缺口。 多方招商引资能够扩大景区影响,增强经营管理活力,缩短开发周期,以最大限度地推动云南省矿业旅游的发展。 本地还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充分利用矿山现状发掘旅游潜力。 如用声光电等综合多媒体手段,创造身历其境的旅游感受;地下原有的巷道、矿井则可以加以改造,作为井下极限运动的道具;除了矿工文化应该加以包装以外,周边少数民族特色娱乐或游乐项目应加以重视和开发等,以充分利用矿业旅游区的相关资源。[8]

矿业可持续发展 篇10

一、菏泽市小型矿山的发展与变迁

回顾菏泽市小型矿山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 小型矿山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住房建设和城镇建设得以迅速发展, 加上改革开放初期, 乡村领导认识到无工不富, 纷纷上马兴建窑厂和石子机台, 这些都直接促进了砖瓦窑厂、石子场等小型企业的迅速发展。到1998年, 小型矿山数目已较改革前上升一倍多。现在菏泽市各县、区都有几十个砖瓦窑厂, 共占地约8 000余公顷, 巨野小型采石场更是一度突破了50大关。小型矿山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 小型矿山的崛起缓解了我市建材紧张的状况, 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 促进了矿业经济的发展。

菏泽市小型矿山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依据有:

首先, 这种资源条件为小型矿山的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因此, 有计划地发展小型矿山, 引导小型矿山依法科学办矿, 规范化生产, 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是中国的矿情所决定的。

其次, 小型矿山产量已形成一定规模。如果小型矿山的产能消失, 现有大中型矿山的产能难以弥补, 必将加剧菏泽市资源约束的矛盾, 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 小型矿山为农村安排剩余劳动力, 为农民脱贫致富、就地就业提供了出路。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约1 200万农民在小型矿山就业, 菏泽市小型矿山的从业人数也在万人以上, 如果小型矿山消失, 一大批在小型矿山就业的农民“工转农”, 势必给解决三农问题增加难度, 同时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 成为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

最后, 小型矿山的发展, 带动了以矿产为原料的加工业的发展,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我省东部地区的日照、淄博、烟台等地就是伴随着一大批以小型矿山为主体的花岗石矿山陶瓷原料矿山、乃至贵金属矿山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产值高达数百亿元以上。由此可见, 一旦小型矿山消失, 影响的不只是矿业本身, 而是关系到相关行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二、小型矿山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矿业经济的负面影响

小型矿山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 必将制约小型矿山自身的发展和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概括起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矿山规模小、设备简陋。

2006年前, 菏泽市每年因砖瓦窑厂采挖黏土损失耕地都在100公顷左右, 废弃窑坑也由1978年的1 000余公顷达到2006年的5 250公顷, 菏泽市唯一的丘陵地带———巨野核桃园地区更是破坏严重。在这些地区, 许多成片的石灰岩矿山被人为地分割成几十个、面积仅上百平方米的个体采石场。由于规模小、设备简陋, 这些采石场采出的荒料块度一般较小 (0.5m3~2m3) , 荒料率较低 (20%~30%) , 与大型石材矿山的荒料块度 (3m3~5m3) 、荒料率 (40%~50%) 相比, 差距甚大。

2. 从业人员知识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 矿山安全事故频发, 环境污染严重, 违法采矿时有发生, 矿业秩序较乱。

一些地方小型石材矿山违法采矿、破坏植被、污染环境的情况十分严重。

3. 缺乏统筹规划, 管理滞后, 无序开采、无序竞争给行业自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多年来, 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统筹规划, 管理滞后, 小型矿山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大面积、高强度开采黏土资源, 低水平总量扩张, 粗放经营管理, 以牺牲土地资源和地质环境换取低成本的经济效益的发展路子。

目前, 菏泽市小型矿山存在的问题依然是严峻的, 给矿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小型矿山发展的历史来看, 主要是地方政府管理滞后、不到位。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为了发展矿业, 解决矿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 曾经提出“大矿大开, 小矿放开, 有水快流”的指导方针, 造成小型矿山的盲目发展。虽然《矿产资源法》明确规定“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但长期以来, 由于片面强调放开搞活一面, 而忽视管好一面, 加之受利益的驱动、地方保护的影响, 致使小型矿山无序发展、盲目开采的势头难以遏制。

三、小型矿山规范化与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精神, 针对当前小型矿山存在的突出问题, 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对小型矿山提出的新的挑战, 笔者认为, 解决这一问题和挑战的唯一出路是:依法科学办矿、规范开采、集约经营。只有这样, 小型矿山才能走向灿烂的明天, 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1. 制定菏泽市矿产资源规划。

目前, 《菏泽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已编写完成, 该规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对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察、开采、保护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做出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是小型矿山有序发展, 有关部门依法管理和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依据;是防止“小矿乱开”, 制止小型矿山盲目发展和改善小型矿山“小、土、散、乱”状况的重要措施。在该规划中, 对小型矿山的发展提出了明确导向, 包括允许、限制、禁止开采的矿种和矿区;明确关闭淘汰、停产整顿、规范提高矿山企业的标准;小型矿山准入条件和最小开采规模;三废治理和土地复垦指标;矿山安全生产要求等。

2. 制定资源整合方案。

现新一轮《菏泽市矿产资源整合方案》已经完成, 该整合方案针对菏泽市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特点, 结合山东省矿产资源规划原则, 确定矿产资源整合的重点矿种为比较散乱的石灰岩、砖瓦用黏土等。按照菏泽市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及划分原则, 现有矿山分布的密集情况及各矿的生产规模, 须减少矿山数量, 实现资源集约化开采和规模化经营, 拟对区内矿山进行联合或重组, 并将全市矿产资源的开采区域划分为禁止开采区、集中开采区, 并针对菏泽市大部分小型矿山企业为砖瓦黏土矿山确定了利用黄河落淤的整合方针。

菏泽市境内河流众多, 黄河主干流经东明、郓城、鄄城、牡丹区四县区, 其支系及引黄渠道广布全市各县区。每年汛期, 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滚滚东去, 造成河道大量积淤, 河床逐年增高, 给黄河安全带来隐患。但源源不断的淤泥给沿黄砖瓦企业带来了生机, 并为一些将要倒闭的企业找到了新出路, 带来了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后备资源。引黄落淤不仅解决了砖瓦窑厂的资源问题, 而且对疏通水利、保护耕地, 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等大有益处。由此, 菏泽市形成了东明县张集—胡庄、鄄城县凤凰—东店、曹县邵庄、单县南部黄河故道等重点开采区。

3. 治理整顿矿业开发秩序, 调整产业结构。

按照国务院要求, 做好关井压产工作, 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的小型矿山;淘汰资源条件差、回收率低、污染环境、技术落后、安全生产无保障的小型矿山;对依法办矿、资源条件较好、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有发展前景的小型矿山, 通过改造、整合, 做到科学办矿、规范开采、集约经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矿产品加工业, 延长产业链, 提高附加值;发展非矿产业, 实行多种经营,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副 (业) 促主 (业) , 促进矿业经济的良性循环。

4. 制定稳定的矿山政策, 完善法律法规, 改革管理方式。

长期以来, 由于政策的不稳定, 导致小型矿山的盲目发展和民间资本的巨大损失。由于缺乏针对小型矿山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和统一明确的生产管理机构, 使基层矿政管理部门对小型矿山的管理困难重重。

小型矿山管理, 基本上由三大块构成, 即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及相关的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的管理。现行的管理方式是资源、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管理分别由国土资源、安全生产监察、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负责管理。唯独生产管理这一块难以到位。当前, 能否做到资源、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是小型矿山面临的重要问题, 如果处理不好, 将成为制约小型矿山发展的“瓶颈”。

鸡西矿业:新常态下煤企发展路径 篇11

深化改革激活力。当前已步入改革的深水区,也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机遇期。公司成为“独立法人”后,通过下放干部任用权、物资采购权、工资二次分配权,释放改革红利。一个煤矿通过公开招聘17名采掘队长,并撤销掘进科和机运管理科,将生产科、计划科、调度室合并为生产技术部,仅此就减少4名科级干部,一个月节省工资支出5.8万元。通过建立井下材料超市,2015年首季材料费同比下降453万元,原煤完全成本单成同比下降112.01元/吨,比同期减亏4117万元。

主辅分离搞突围。实施主辅分离,借助改革政策支持、实现独立经营、分散突围。公司开展试点,对煤矿辅业进行剥离并成立生活服务公司,2014年下半年月均亏损比上半年减少928万元,2015年首季同比减亏3764万元。对其他煤矿陆续进行主辅分离,从而使煤矿主业轻装上阵、安全高效,辅业独立经营、外闯市场,提高了自我生存能力。

倒逼管理促扭亏。认真学习徐矿、兖矿、开滦集团的先进经验,大力实施内部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市场规则和管理体系,达到一切经济往来均实行货币结算,对煤矿花钱买煤买道,对辅助厂处花钱买服务。建立加速扭亏激励机制,对超亏严重的煤矿矿长实行问责制,做到“不换思想就换人”,提高管理质量。强力推进材料、电力、工资“三项捆绑”考核。全公司的完成成本单成同比下降50元。干部带头压减工资,取消了副处级以上干部年薪,形成了共渡难关的氛围。

“走出去”开辟新战场。鸡西公司依托国家出台的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政策,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与陕西一家煤矿进行合作,委托经营煤矿和洗煤厂,打造了“走出去”的“名片”。在与域内小煤矿合作委托经营的基础上,目前正与内蒙古等大煤矿进行洽谈,争取三年内委托经营煤炭产量达到1500万吨,并吸纳分流人员500人,提高反哺创效的能力。

政策支持渡难关。鸡西公司作为老国有煤炭企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如政策性破产矿的资金缺口问题、采煤沉陷区治理问题等,使得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更尖锐,解决起来更复杂、更棘手。因此,亟待国家继续出台相应政策,指导、扶持企业更好地轻装上阵,走出低谷,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推进云南矿业发展的思考 篇12

关键词:矿业,发展,思考

0 引言

云南发展矿业的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矿产品类众多, 在云南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云南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很大成绩。随着市场经济化, 矿业产品价格下跌。矿业支柱产业受到了不利影响。为促进云南矿业的有利发展, 必须合理保护资源、稳定矿业发展。

1 云南矿业现状

云南省是一个矿业大省, 有44种固体矿产, 保有资源储量排在全国前五位, 是国家重要的矿产原料基地。矿业在云南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是云南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P、煤、Cu、Pb、Zn、Ag、Au、Sn等为云南重要优势矿产;Fe、Mn、Ti、W、In、Ge为云南重要矿产。

据资料统计, 截止2014年底, 云南全省矿山总数7 683个, 其中:大中型矿山304个 (大型64个、中型240个) , 占3.95%;小型矿山和小矿7 379个, 占96.05%。矿山企业从业人员28.1×104人。开采矿种95种, 采掘矿石量24 516.61×104t (不含天然气、石油和煤层气) 。2014年度全省各类矿山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538.16×108元 (当年价) , 矿产品销售收入373.77×108元, 利润总额44.31×108元。

全省共设置探矿权3 876个, 登记勘查面积72 703.79km2, 年投入勘查经费约70×108元;已设省级发证采矿权1 547个。

目前, 云南省矿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a) 矿山数量多但开采规模小, 矿山规模结构比例不合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 部分矿山资源保障程度不足;

b) 矿业的管理环节多, 部分产业政策之间存在互为要件的圆环现象, 矿山企业在生产前期办理各类证照或要件评审时间过长;

c) 地质勘查有效投入不足, 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低, 矿产勘查投入的有效性低, 地质勘查的投入和产出比例明显偏低。与勘查证载明的勘查程度相比, 大部分探矿权的实际勘查投入与其勘查阶段相比, 投入明显不足;

d) 矿产品价格走低, 矿山开采成本增高, 矿业权人的投资积极性降低。有的矿权人后期勘查实际投资能力不足, 两方面原因导致了全省矿产勘查投入资金大幅下滑, 矿业再次进入低谷期。

2 推进云南矿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1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矿业是一个前缘基础产业, 与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息息相关。云南作为一个矿业大省, 是国家建设重要的原料供应基地, 云南矿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和矿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也是云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矿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是云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的保障。矿业发展应与全省主体功能区划定位相统一, 在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 云南省矿业的发展也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 建设绿色矿山。矿业发展要与促进矿山周边村民的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在提高矿山企业效益的同时, 构建企地和谐模式,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矿产资源开发应与矿产资源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一方面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要与全省矿产资源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结合起来, 同时, 要根据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开发条件及时调整和修编规划。

2.2 发挥云南地质勘查基金在矿业发展中的引领调节作用

在以往全省矿业高增长阶段, 基金发挥了前期引导和拉动作用。在当前市场低迷阶段, 基金要发挥出支持矿山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创新基金投入和利润分成模式, 推动矿山企业发展。

a) 建议调整基金投资范围, 将开采矿山的深部及外围找矿作为基金投资的方向, 如果企业主动审请, 基金可考虑将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作为项目投入的重要方向, 但结算方式需创新。建议按勘查工作费用结算, 如果探获工业矿体, 则由矿山企业全额支付勘查工作经费, 并按基金投资总额的数倍向基金中心支付勘查效益分成;如果探获低品位矿, 勘查工作经费则由矿山企业和基金中心各承担一半;如果未探获矿, 勘查工作经费则由基金核销, 不再按查明资源量评估分成;

b) 由于云南省设置的探矿权数量较多, 勘查证载明的勘查程度多数已达到了详查以上, 但其实际勘查程度多数尚未达到。 (a) 许多有找矿潜力的区域均因矿权设置分割而无法进行全面、深入的勘查,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矿业投资人的投资; (b) 目前大量矿权人存在资金不足现象, 已无力投入进一步的勘查工作, 但前期进行了部分勘查工作, 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因此, 为了云南省矿业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建议将基金项目投资范围扩大到探矿权详查阶段、老矿山的深部和外围找矿上, 发挥基金桥梁作用, 在困难时期支持矿权人投入勘查工作, 推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

2.3 引导建立云南省矿产勘查开发投资公司

从云南近期勘查投入分析, 每年投入的勘查工作经费不少, 但单位矿权区内的地质勘查投入还是不足。勘查工作总体是投入多、产出少。如果继续按现有矿权分散投入方式进行矿山勘查, 其结果是投入的总资金量较多, 但勘查成功的矿山很少, 投入与产出比小, 社会资金浪费较大。

其原因是:每个矿权人为维持现有矿权, 不得不断投入勘查工作, 但投入的力度又不够, 不能很快转入开发, 进退两难。

针对该现状, 建议由政府引导, 成立1个或多个“云南省矿产勘查开发投资公司” (勘查开发一条龙的企业集团) , 以全省专家为技术依托, 在分析各矿权找矿潜力的基础上, 选择有实现找矿突破希望的探矿权, 集中投入, 快速勘查后转入开发。对目前暂时找矿潜力不清的探矿权, 建议先给予一定年限的休眠期, 通过“云南省矿产勘查开发投资公司”对全省矿权区进行优化、整合后实施集中勘查, 将矿权人投入到开采前景较好的矿山中从事开采工作;待后期矿业形势好转后对潜力不清的矿山再投入勘查,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集中勘查经费开展工作, 实现集中资金优先勘查, 避免将矿权人资金投入到不必要的矿权上开展勘查工作, 在矿业低谷期矿权人要抱团取暧, 同舟共济。最大限度提高勘查资金的投入效果, 投入与产出效果。

2.4 调整政策顺序 推进企业自求

云南省现有矿山中, 部分中小型矿山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规范性工作不够、相关手续不全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有的矿山面临倒闭的边缘。对于因不同阶段政策要求不一致, 需补充和完善资料及手续的矿山, 建议考虑历史原因, 在确保矿山安全生产的条件下, 适当放宽补件条件, 允许矿山采用生产自救的办法, 边生产边补充完善相关资料和手续。

2.5 进一步细化政策 减轻企业负担

云南省在细化落实中央政策时, 要注意出台符合本省实际的实施办法。如在制定“土地复垦”方案时, 对高山无植被区的采矿权和地形坡度大于30°的坑采矿山, 要优化土地复垦方案, 尽量减轻矿山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2.6 后置探矿权的出让

从地质工作的属性看, 早期地质找矿工作是一个成功率很低的高风险阶段, 在没有经过基础地质勘查工作前, 勘查区能否找到矿、找到有工业价值的矿还是未知数, 如以这样一个拍卖对象去拍卖, 则加大了勘查投资人的风险。

建议从地质勘查基金中分出一部分经费开展省内矿权空白区前期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 优选出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 由省内地质勘查单位优先开展必要的立项前期地质调查工作, 认为可行的项目, 分批采用招标方式面向省内具有固体矿产乙级以上勘查资质的单位招标确定勘查单位, 开展普查工作。普查工作结束后, 根据取得的勘查成果再采用“招拍挂”的方式出让探矿权, 由企业出资开展后续勘查、开发工作。

如果能采用上述方式管理及推进空白区的找矿工作, 将会有三方面优点:

a) 提高了“招拍挂”项目的勘查成功率, 降低投资人的风险;b) 有利于提高矿产开发的集中度, 不断减少新建矿山的数量;c) 有利于提高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的使用效果和收益率。

3 结语

优化探矿资金, 运用矿产勘查公司的技术优势, 探明矿权, 降低矿权人的投资风险。通过政策倾斜, 进一步降低矿权人的开发成本, 以提高矿权人的积极性,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促进云南矿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参与式管理措施论文下一篇:医院库房会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