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024-10-16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共13篇)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1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结构体现问题探究的四个阶段,一,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提出问题”,二,教师组织“活动推进”,学生“自主探究”,三,教师“点拨互动”,学生“建构结论”,四,教师“联系生活”提问引导,学生“拓展应用”科学知识。整个教学结构明确,思路清晰。(7分)

2、体现学生是探究主体的课程理念,学生课堂活动时间至少20分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参与面大。(7分)

3、教师语言规范准确,实验操作规范科学,引导自然恰当,指导有效到位,无知识性错误。教师非语言行为有利于教学。(7分)

4、教师提问有效,理答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认真倾听,引导学生模糊或错误的认识,肯定精彩之处,对课堂生成能准确把握及时引导。参与到学生探究活动中。(7分)

5、教学材料的选择典型有效,材料的数量充足,材料呈现时机自然恰当,多媒体的使用能帮助到学生探究、理解。(7分)

6、学生学习状态积极主动,情绪饱满,敢于发言,质疑有根据,有所发现,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7分)

7、在小组活动中,愿意合作交流,每个学生都承担探究任务,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在合作的同时,有自己的独立思考。(7分)

8、探究活动中,学生猜想有根据,探究方法灵活多样,方案严谨,观察细致,记录客观。(7分)

9、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探究自由轻松,师生、生生互动,语言流向多维。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提出问题”阶段,学生对问题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自主探究”阶段,学生能投入,“建构结论”阶段,学生有顿悟,有发现时的喜悦,“拓展应用”阶段,学生有自信。(7分)

10、学生有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学生思维发展脉络清晰。(7分)

11、根据课标要求,运用多样化评价形式、工具、方法,对教学目标达成度进行检测和评价。

当堂检测内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合格率达到90%以上(10分); 80%以上学生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能够用习得方法(原理)解决问题(10分),在人文与科学精神方面学生有不同程度的体验(10分)。用备课中设计的教学评价来检测。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2

一、从语文本体方面来说

1. 注重课本能力的评价。语文有其特有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是语文课程自身的基本任务。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表现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等。其实课堂教学评价要在“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两方面下功夫。即,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评价。

2.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文教育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看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二是看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

3. 注重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评价。良好的个性是指良好的性格和气质。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教师在课堂评价时应注重这两方面的评价。

4. 注重习惯与方法的评价。习惯指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读书看报、观察积累、阅读、质疑问难和使用工具书等习惯。方法是指通过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使学生自己“悟”出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方法,这是反映学生对语文学习规律的掌握程度。

二、从学生主体方面来说

1. 评价学生的群体参与。首先,要看是否全员参与学习。从人数上看,如果课堂上只是一两名或三五名优生不时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样的课不是一节好课。其次,要看参与学习的质量。这里指的是反对那种形式主义、表面热热闹闹的虚假主体性,反对那种在课文的表层徘徊,语言和思维水平低下的肤浅主体性。

2.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兴趣上,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索然无趣,就不能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评价要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基点,调动学生满怀兴趣地深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教材内容固有的乐趣。

3. 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才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途径。

4. 评价自学能力。学生能否在课堂上自学,要看教师能否解放思想,想方设法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要舍得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不走过场,真心实意放开手脚去自学。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按科学的方法进行自学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从教师主导方面来说

1. 评价教材处理能力。任何一种教材都有它的编写目的和编写体系,落实到每一册、每一单元或每篇课文都有着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评价首先要看教师对教材(每篇课文)是否有透彻的理解,所设立的教学目的、要求是否与《课程标准》相符合,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2. 评价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主要看三个方面。一看教师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看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打好语文基础,形成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看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看教学是否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

3. 评价教师的基本素质。这里的素质是“狭义”的素质,主要表现为“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外在”的素质包括读、写、算、画。内在的素质主要看课堂调控能力是否能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恰当地引导自学,正确地处理突发情况等。

4. 评价差异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以往的评价重点是评价教师的“教”,而不是评价学生的“学”,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评价也应转到以评价学生的“学”为重点上来。上述评价内容,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宽泛的相容性。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3

一、历史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建构的标准

1.是否有利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历史教学内容的科学处理建构的根本的出发点

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历史教育的重心和核心应是以塑造学生人格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和人文素质为目的的。教者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建构,使学生对感受体会历史现象中的种种宏阔与平凡,残酷与美好,体悟为人做事,存身立世的基本道理,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生命热爱生命,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唯有成功培养、提高学生个体的人文素质,方能使之具备对国家的使命感,对社会的责任感。

2.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是历史教学内容的科学处理建构契入点

高中历史知识,统摄古今,含赅中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战争等诸多方面,内容丰富。但现实是学生普遍对历史课缺乏兴趣,学生之所以对历史课不感兴趣,是因为对知识的枯燥记忆,对相关知识结论的呆板严肃的厌倦。教者可以充分运用教本以外众多课程资源,如文字资料、影视资料、文物遗迹等等,尽量使历史教学内容的处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再加之教者的或雅或俗、幽默生动的语言,从多方位对学生进行丰富的信息刺激,使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更加丰富,这样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状态下、高雅的氛围中,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兴趣的成功激发,也有利于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知识体系的整合建构。

3.是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历史教学内容的科学处理建构支撑点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经验或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获得经验或体验,就必需尊重提升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就必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所以教者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处理,以便于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让学生逐步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为自身的历史学习和探索服务,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同时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一定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这是新课程观倡导的理念,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到主动式、探究式的转变。学生在主动的和创造性的利用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的同时还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获得、筛选信息,如何从相关信息中归纳出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东西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往往是以教者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处理为前提的。

4.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及相关考试要求,是历史教学内容的科学处理建构的基本的参照点

通过各种基础性和选拔性的测试要求,表面上好像与新课改的目标要求互为矛盾,是对立的,但在对立的同时也是统一的。历史学科的课标及相关考试要求,主要涉及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该掌握的基础性的经典知识,及要形成具备相关能力和素质。教者要学会在针尖上跳舞,尽量把对立的矛盾转化统一。把经典性的基础知识,通过相应的科学处理建构整合,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完善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历史教学内容的建构是否科学的评价方法

评价历史教学内容的建构是否科学,落脚点是以上述几点为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所采用的方法一定要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上述几点标准是否达成,一定要能够真实全面地体现学生知识与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生成的结果,也要反映其生成的过程。

具体的评价方法,根据一定考察内容和对象,采用相应的有效可行的方法。①对知识和能力的考察:测验考试法;活动法。如辩论、作业、演讲、知识竞赛、制作历史图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诸多方面,这既可以反映学习结果,也可以反映历史教学内容是否科学有效。②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及人文素质的评价,可以通过家庭、教师的观察,对学生学习生活过程的观察,并对此形成一定的结论,这也是一种评价的方法。例如一次有关历史问题的辩论赛,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历史思维水平可以从中体现出来,可以体现学生知识能力方面形成的效果如何,同时也可以体现出学生一定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如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③对学生历史学习过程评价方法,上面讲的观察法仍然是一个重要方法,家庭、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历史学习过程的行为、态度、合作意识中的表现加以记录,形成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成效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其他的还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方法。具体的评价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评价结果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历史教学内容和处理重构是否科学。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4

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课程标准和教学原则,用科学的、客观的方法,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评估,有利于获得反馈信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和控制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

1.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符合大纲的规定,教学目的明确、具体,切合学生实际。

2.教材组织处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关键准确,知识点全面;注意教材的系统性、连贯性、思想性和新旧知识之间衔接、过渡、联系;符合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基础知识教学: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对文章的分析、原理的论证方法,提出过程及其反映的思想方法的讲述应清晰、准确,能揭示内在的联系,所举事例典型、恰当。

4.能力培养:基本技能训练,既要注重量,更应注重质;能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练习和运用;学生能消化并运用当堂教学内容。

5.教学方法:教法选择得当,富有启发性;注意从发展角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把读、讲、议、练合理地结合起来。

6.上课基本功:语言准确生动,逻辑性强,通俗易懂,说普通话,声音洪亮;板书有计划、完整、简练、工整,脉络清楚;教态自然亲切,严肃端庄;教具运用正确规范。

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5

1.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判断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1)应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4)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语文学科的特点。

2.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

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避免传统教教材的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2)学习环境的创设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

(3)应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

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体现这一特点:

(1)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教学。

(2)教师能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

(3)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活动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的语言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抓住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以及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4)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享受体验成功的愉悦。

(5)课堂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4.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就是教学效果的检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1)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

(2)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良好个性的形成。(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需要说明的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只是从几个大的维度着手,更重要的是种评价思想。它从宏观层面,从课堂教学的共性出发,对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标准 篇6

(一)、教师教态大方、自然,精神饱满;

(二)、有教案或电子课件,备课充分;

(三)、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适当;

(四)、教学重点突出,难点讲清;

(五)、理论联系实际,举例典型;

(六)、教学法得当,时间安排合理,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好;

(七)、语言准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八)、板书得当或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九)、课堂纪律良好,课堂气氛活跃;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解读 篇7

那么, 一堂语文课完成下来, 对这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优秀、良好, 还是合格、不合格?应该有一套评价标准。下面就优秀课的标准, 稍作解读。

一. 教学理念

教师要熟悉新课程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的最新理念强调,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主体互动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并尊重彼此的主体性。师生之间和学生彼此之间是一种主体性关系。因此, 高中语文课堂要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有积极学习的情感。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而不做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人唱主角, 要走出话语霸权, 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对话关系,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 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具体;2、定位准确, 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3、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安排;4、体现三维目标 (在设置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 也能够设置相关学生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发展的目标) 。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认真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 明确其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 确定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 把握住目标间的隶属关系。语文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 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语文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 语文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高尚完善人格的养成、全面素质的提高。

体现在教案所确定的目标中没有空话套话。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融合。如:在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时, 可分为: (一) 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 能力训练点: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 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

1、教与学内容科学 (深度、广度合适, 容量适当) , 教材处理适宜;2、教学重点突出, 难点处理得当;达成目标的过程分析能够紧扣重难点进行;3、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落实和培养;4、内容符合学科特点, 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因此,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教材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教材的理念。尤其是现今的新课标教材, 必修课程五个模块, 选修课程五个系列, 如果语文教师机械地“教教材”, 那要教到猴年马月?语文教师要能够根据目标需要对教材进行删减、重组、整合、扩展或延伸, 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 “用教材去教”, 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教师对教学内容及重点进行浓缩, 不求面面俱到;对于一些复杂深刻、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教师要能抓住关键, 选准突破口, 化难为易, 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教学, 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是个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从“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理解入手, 设计出一个个问题:1、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 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2、孟子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3、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很容易回答出第一个问题, 然后, 教师作如下引导: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疑问, 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举出战场上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情况。根据逃走距离的远近, 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反问——“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进一步诱使梁惠王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观点的话:“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孟子早已设好的“圈套”, 所以, 孟子说, “王知如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这时, 教师再抛出关键的一问:4、对“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如何理解?这时学生小组讨论后有如下答案: (1) 说明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都好, 但孟子却指出魏国的政策虽然好一些, 但与邻国相比, 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2)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打比方, 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3) 梁惠王的移民移粟的措施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 实质上没有区别, 只是形式数量上不同。

这样,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善用比喻论证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安排科学合理, 层次清楚, 环节紧凑, 活动转换自然、妥当,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注意调整和控制教学过程;2、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3、建立积极的师生交往, 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设师生对话的氛围;4、教与学方法的选用符合内容需要,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能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要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要, 不断改进教学计划, 在师生的互动中即兴创造, 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在民主、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主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要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 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多样的学习组织形式, 如与同桌组成的二人小组、四人小组、自愿组合的学习小组、优劣互补的学习小组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下完成讨论与交流。

不同的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 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 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 首先要把握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 要选择和运用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的语文知识时, 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其次,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把握好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议论文多采用讲授法, 而重在过程探索性的知识内容则采用多媒体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而“名著导读”《论语》则可以采用百家讲坛式的专题讲座法。

五.教师素质

1、教学语言规范, 教学内容表述准确、生动有感染力, 民主平等;2、善于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思维活动, 开放性和感染力强。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 精练、准确, 幽默、富有启发性, 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 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质疑的教学气氛。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 发表见解。教师是否有意识地自觉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思维的活动, 这是课堂评价的重要方面。

总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 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 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 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 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3].《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浅析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 质量评价 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04-01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界定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工作评价目的,运用相关的评价方法对课堂教学工作具体内容所作的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们倾向于将评价标准具体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特征的各级评价指标体系,即人们常称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只有确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才有统一的尺度,统一评价思想、协调评价活动才有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评价标准的评价活动就会因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导致评价结论因人而异,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很好地对被评对象作出真正的价值判断。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为改进课堂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说,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其实就是一种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活动。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并以此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为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提供线索和依据。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有助于教师规范教学活动

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根据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确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展开,也是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规范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确立无疑为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起着积极作用。

三、现行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忽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现行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指标的设置上,大部分是按照要素分解法对构成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分解形成的,如,把课堂教学要素分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特色等。这种做法比较容易操作和实际运用,但容易造成重教轻学生的局面,教师往往过分于关注知识性目标的达成,教师过分与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拥有的主体地位被忽略,而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忽视学生的实际收获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主要还是以教师为评价对象的,而学生的学习结果重视不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操作中,对教学技巧的过分重视,已经导致了教师过分追求表现教学技巧而忽视学生学习效果,从而使一些课成为戏台上的“花拳绣腿”,中看而不中用。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在重视教师的教学技巧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评价标准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

目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在运用方面更多的是以奖惩性为目的,即把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与对教师的奖惩结合起来,是静态的一次性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这种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级的评价方式既不能考察教师教学行为过程的测定值和学生学习成果测定值之间的相关因素,也没有捕捉到教师教学行为的状态性信息和学生学习行为的输出信息,很难达到促进教学的效果。

(四)评价方法重实证轻人文

分析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运用方法是二次量化的形式。比如,以要素分解法形成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其一级指标包括若干因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建立评价表时就是先按一定的权重给每一个因素赋值,然后确定各因素的等级,评价者根据标准进行打分。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几乎很科学、客观和公正,但其实质并不能给教师带来什么帮助,教师从数字里并不能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评价也不能起到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这种唯技术至上的评价方式,使原本生动的课堂教学评价变成了一个机械、死板的过程。

四、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1.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体最优发展,因此,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使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这也是构建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的根本目标。

2.应体现先进的教学观念。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出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教学观念,体现出与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化,以及终身学习与个性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学观。

(二)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体现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可以使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认可和接受。要使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达到有效性的要求,应做到(1)体现整体教学目的。(2)体现课堂教学规律。(3)体现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

(三)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水平的高低,又是和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创造性努力分不开的。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每一节课都是丰富复杂的综合体,它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只能是开放性的,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下一定的余地,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体现不同特点的评价标准。

五、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首要任务是改变传统思想、建立新的教育评价理念,为此,首先要明了师生的角色定位,建立现代教学质量评价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现代课堂教学则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发展,把课堂教学看做是学生展现其生命价值的过程,教学过程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全方面的发展。同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应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出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生是评价的出发点。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他只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师主要的职责是提供给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结合点,学习的过程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去。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该依据学生的学来确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主要应看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评价的关注点是学生学习活动及效果。应通过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性质及其在其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结合,评价应在注重学生课堂学习活动、学习过程质性评价的同时,关注学生全面性目标的达成状况,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志军. 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9.

[2]施小平. 关于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思考[J ].广州大学学报,2014.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9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保证。为了使我市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有一个“路标”,使课堂教学尽快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特修定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望广大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再提改进意见。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态评价课堂教学,即以“学”评“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基本功情况,具体表现在学生课堂中呈现的参与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操作说明(-)参与交往及思维状态状态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交往的课堂,就谈不上是有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既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又要为每个学生创设能够充分参与学习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知识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对象。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

(1)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平等。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能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对于每个学生提出或回答的每一个问题,无论对错,都能够得到同样的尊重与正确的回应;每个人在集体中都能感受到别人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没有出现个别学生被冷落、歧视、讽刺、讥笑的现象。

(2)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全员、全程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方式感到兴奋、愉悦,上课时注意力始终比较集中,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能保持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只通过少数学生的发言来维持师生之间的交往。

(3)课堂上有丰富、和谐、多向、有效的信息交流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任务,有合理的分工和愉快的合作,有表达个人意见、展示个人才能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充分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感觉器官,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整个学习进程活而不乱、紧张有序。(4)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教材之间围绕学习目标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讨论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在分析讨论中大胆质疑,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层次、有条理的展开,不出现偏离学习目标,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造成无效学习的现象。

(5)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提出问题

课堂上出现了适当的疑难情境,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类比、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借助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习新知识。

(6)有的学生能出色地参与“教”的活动,课堂上出现了生动有效地“兵教兵”场面

这里指课堂上出现了较高水平的参与状态,有的学生能够在对所学知识内化的基础上,充当“小先生”参与“教”的活动,课堂上出现了生动有效地“兵教兵”场面。

(二)学习达成状态

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积极思考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高,课容量适当、知识掌握好,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1)90%以上的学生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见解,踊跃发言,认真读书、书写或做实验

学生总体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见解,踊跃发言,认真读书、书写或做实验,学习方法得当,完成课堂练习。

(2)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必要的基础知识,每个学生都能用不同的方式再现所学的基础知识

一节课下来,与上课前相比学生有了变化,基本掌握了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知识,每个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不同程度的再现所学的基础知识。

(3)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训练,90%以上的学生按要求完成了基本训练(实验)内容

为巩固所学知识,课堂上对学生的训练体现了分层要求,90%以上的学生按教学目标要求当堂完成了基本的训练(实验)内容,形成了一定的技能。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其他方式、方法对所学知识以及蕴涵其中的思想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梳理、归纳、表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问题,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5)课堂上学困学生得到了适当的帮助,有所进步

课堂上学困学生得到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发表见解、板演、提出问题的机会,学习动机被有效的激发,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进步愿望。

(6)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课已完成,意未尽的感人场面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生命的涌动与激情,焕发了活力,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喜悦和成功的体验——感到自己“行”,出现了没学够,下课后还不愿离去的现象。

(三)教师行为状态

教师的基本素质、基本功情况是通过课堂教学行为展现出来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行为决定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1)语言准确、生动、简洁,贴近学生实际 课堂上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认真推敲,尽量缩短讲解的时间,像读题、读课文等能让学生做的事情要尽量激发学生自主完成,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洁,贴近学生,不出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枯燥乏味的现象。

(2)板书简洁工整,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具和学具 教师的板书应该是为了展示知识线索,使学生便于回顾整节课的内容,使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教师板书过多也是浪费课堂时间的因素之一,所以板书要简洁、工整、科学合理;现代教育技术永远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辅助工具,它不能代替教师合理的板书,现代教育技术及直观教具、学具的使用要有实效。(3)专业知识扎实,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及实验操作的过程准确无误

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有灵活处理知识的能力,上课时在知识的讲解、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分析以及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无科学性错误。实验操作及指导准确无误。

(4)三维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合理,能结合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

教师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确立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三维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处理、情境创设及过程设计构思合理,能结合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

(5)了解学生,课容量及难度适当,基本体现分层教学要求,灵活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教师了解学生,课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到位,课容量及难度安排适当,能够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基本体现分层教学要求,正确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活用教案,灵活处理问题。

(6)课堂教学体现课题研究及校本教研过程及成果,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好。

地理教学评价标准 篇10

地理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能正确解读地理课标的陈述结构、分析课标要求。

2.全面、适切,“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符合学生实际。

3.表述明确、可测,采用行为目标方式。

4.体现层次性、差异性,重点、难点准确。

二、教学内容设计

5.能对比和分析各种版本教材,把握教学的广度和难度。

6.能把握使用教材的特点,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有效。

7.重视构建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

8.突出人地关系、注重空间关系等,体现地理特色。

三、教学策略设计

9.能体现基本课堂教学结构所隐含的认知规律。

10.课堂交往方式多样,合作、竞争和个体化活动和谐统一。

11.强调学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2.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特征。

13.媒体选择与组合体现实效性和先进性。

四、教学评价设计

14.体现对学习的积极评价,并强调标准参照评价。

15.评价内容全面,分层设计,充分运用地理语言。

16.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相结合。

五、整体设计

17.系统、全面、有序、反馈。

六、设计特色

18.考虑教师个人的风格、当地和学生特点,有独创性。

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A、教师表现

一、内容呈现

1.目标呈现明确,并可激起学生学习愿望。

2.内容充分分析和把握,体现知识结构和认知过程,有概括和检查,满足学生需求。

3.充分使用地理(含图表)语言,体现地理特色。

二、组织教学

4.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差异,因材施教。

5.学法指导有效,情境创设合理,组织有序,引导得法。

6.教学民主,尊重、理解、激励学生,师生互动,反馈与调控及时。

7.传统与现代地理媒体、传统与现代地理教学方法匹配、恰当。

B、学生表现

三、学习状态

8.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参与面广,主体地位体现充分。

9.学习方式多样,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现。

10.思维活跃,能质疑问难,充分展现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四、学习效果

11.达到预期的基础、提高、体验等学习目标,有成功体验。

12.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13.思维活动有深度,情感交流充分。

C、整体效果

14.系统、有序,效果明显。

D、特色创新

15.体现教师个人的风格、当地和学生特点,有独创性。

教学反思写什么?

课后用随笔的方式及时记下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和感受,是实现自我反思、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

(1)记录反思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2)记录反思“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汲取的教训。

(3)记录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想及情感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4)记录和反思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5)记再教设计。通过梳理与反思,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科学教学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这种情况依然广泛的存在于很多的初中数学课堂。比较典型的表现是:割裂三维目标、教学内容比较泛化、教学形式呆板、教学层次的低下、不能有效的完成预设教学目标等。这些造成了学生们课堂状态低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减弱,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而且数学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学习能力低下。课堂的教学缺乏活力,学生们的学习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们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虽然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化,但仍是“新瓶装旧酒”,把新课改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的运用到教学中,导致教学的效果仍和以前一样——燥、单调、死板、繁琐。

二、科学组织数学教学的措施

(一)以生为本,组织有效教学内容

教材上的重点内容,需要经过教师对其整理和提炼重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板书反映出来。教师这样把重点内容和知识结构介绍给学生,可以起到节省时间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着明显的弊端,就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课堂知识系统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使用相同的学习材料时,由于个人的知识积累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对知识自行整理会形成不同的结果。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应该考虑课堂上板书的内容,更应该思考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怎么进行指导。教师应该扮演一个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其建构知识系统的角色。

例如:在讲授“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这一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原来我们已经学了关于幂的运算法则(正整数指数运算),现在把指数的范围包括了全体整数,那么以前学习的幂的运算法则还适用吗?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讨论相互补充知识,相互启发思维。以此来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引导其不断的思考,来激活课堂的气氛。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对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定的理论和基本经验。新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很多知识的引入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实现的。所以,在课堂上精心的创设情境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手段。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促进学生解决问题时不断思考,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平面几何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可以折叠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无盖长方体的容积怎样才能达到最大?这样的思考题对于初中的学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充分理解长方体的容积求法,加深其对长方体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对于课本上的定义、公式、法则等内容,应该让学生自己做记号,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教师应该采取措施,多在启发引导,利用初中学生好奇心比较大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准确的阅读。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布置“鸡兔同笼”问题,利用学生迫切想知道正确的答案的心理,引导其在书中寻找答案,认真读书。如果学生看书找不到目标,教师应该给出阅读提纲,引导学生准确的把握知识重点,解决难点,扩展思维。课本上的例题都是为理解和运用新学的概念而设计的,因此学生在阅读时要求学生把课本上的例题都做完,并引导其分析例题中的条件以及使用了哪些概念、法则和公式。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习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对数学的学习能力的独立思考能力。

科学的组织教学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只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一定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江苏教育,2006(9B).

[2]陈冬.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控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2).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篇12

一、重视小学生对科学课的“好奇”兴趣

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奥威尔指出, 科学不只是发生在实验室中的事, 不只是一种知识体系, 更重要的是, 它是人们观察世纪的一种方式。小学生对科学课程, 往往有着很多好奇心。“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 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有关。“好奇”是学生的天性, 他们的头脑中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和见解。因此, 老师要多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榜样, 以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同时, 要放手让学生实践, 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 强调从错误中学习, 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敢于幻想, 大胆实验。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 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 了解科学创造的思维方法。要设法让学生与有成就的创造者、发明家接触, 尽早走上科学研究、创新的道路。例如课堂教学中, 结合科学教学开展有关科技知识小讲座、开展科普知识竞赛、撰写科普小文章、组织科技制作比赛等等, 消除学生对创造发明的神秘感, 使之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要使学生对科学课感兴趣, 得到对个人生活和发展有用的科学知识和能力, 就要在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 因而教材内容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例如如教学《益虫和害虫》只强调把昆虫分为害虫和益虫两大类, 而忽略了昆虫的多样性, 忽视物种对生物链的重要性;我们研究植物, 往往单纯地为了获得植物有关根、茎、叶、花、果方面的事实性知识, 而没有把树作为生命体看待。因此我们所制定的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往往学科味太浓, 教学有失偏剖, 学生不需经过探究的过程, 只要死记硬背也能记住主要教学内容, 然而科学素养并未得到提高。

三、运用探究式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学》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 主要是通过探究式教学,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小学《科学》学科教育工作者的我们,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加强质疑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在一次课堂教学中, 发现教室里的灰尘太大, 湿度不够。恰巧正学到《神奇的水》这课, 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这课以后, 大家根据水的一些优点就可以试着制作一个喷壶, 以后给教室经常洒洒水, 改善我们的学习环境, 大家说好不好?”听我说完以后, 孩子们兴趣盎然, 积极性很高。我一步步和他们学习喷壶的制作方法, 其实制作喷壶的步骤很简单, 但是在这过程中我穿插讲解水的压力的知识, 他们很感兴趣, 也乐意接受。第二节课我去的时候, 大部分都带来了自己的“喷壶” (多是用可乐瓶子做的) , 我还让他们分一些给别的班级使用, 别说他们的成就感有多大。课后我在反思中总结:至于水的压力怎么来的, 或许他们还是一知半解, 但是最主要的是孩子们能利用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教学的真谛。这样创新事例的引入, 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技术因其声形并茂的特点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利的教学手段。它应用到教学中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全过程的作用,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科学作为一门操作性、趣味性、知识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 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科学教学中, 在激发兴趣的同时, 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观察能力, 并可帮助我们突破教学难点, 优化教学全过程。例如:在《人的血液循环》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认识心脏的构造时, 先显示人体内脏器官图, 又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 表现出心脏的构造和跳动的逼真状态, 同时配以逼真的心脏跳动声, 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神经, 通过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 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心脏上, 把一般教学手段难以展示的景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学生在新奇感的支配下专注地观察心脏, 获得对心脏的感性认识。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心脏的跳动进行观察, 让学生从中认识血液流动的动力是心脏的一张一缩的跳动。学生体会到了通过观察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从而培养了学生喜欢观察的习惯。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13

大约三四年前,我在经历了一番“跳槽”的折腾之后,重新回到课堂。面对曾经的出发点和眼前的停泊地,我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而恰在这个时候,一位裤管挽得高高的农民,给了我睿者的指引:

那是一个细雨的午后,这位农民父亲打着土布的雨伞来找他的孩子。这是一堂寻常的语文课,课开始仅有五分钟。我说:“有什么急事,你把孩子叫走吧!”那位父亲连连摇头:“不,让他听完这堂课我再带他走。”于是,这堂课有了一位特殊的听众――一位打着土布雨伞站在教室外边滴雨檐下的父亲;于是,这堂课我上得特别投入,就像一位高超的琴师,在五十多名学生的心弦上拨弄了一曲……

从此,我踏进课堂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堂课是我也是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我和我的学生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当为这堂课的平庸苍白而惭愧,也不应当为这堂课的碌碌无为而悔恨;

从此,我走下讲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今天这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我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

――是的,通常而言,教师的职业感受总是以“苦”为先。但当我们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乃至“照亮”社会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正如叶澜先生所言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据以上述体会,我认为,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从“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前提出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列入以下三项重要内容:

一、课堂是否有师生全部身心的投入

一位语文教师执教《庖丁解牛》时,学生提出有几句话难以理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为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这位老师立即在黑板上写下王国维的三句话来类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第一境界,可和“所见无非牛者”相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界,可和“未尝见全牛也”相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是第三境界,可和“官知止而神欲行”相比。

――其实,课堂教学何尝不需要我们师生“官知止而神欲行”呢!

教师职业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其职业特点,呼唤着教师对教育,尤其是对课堂的全身心投入――投入理想,投入信念,投入人格,投入情感,投入个性,投入热情……也可以说,是投入整个的生命。如果一个教师耐不住寂寞,眼睛盯着窗外,总想跳槽干些什么,专业思想不稳固;如果一个教师不安于清贫,白天讲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晚上却干起“摧眉折腰事金钱”的有偿家教,把骨格都丢了;如果一个教师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教案是“老脚本”,上课是“山海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那他是不可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教师必须要把“职业”看作“事业”,把课堂视为人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才能有生命力的辐射。

同样,作为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主体的学生,也应当把课堂学习看作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这是承前启后的一段经历,这是打下基础的.一段经历,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段经历。在终身教育已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的今天,“学会求知”也好,“学会做人”也好,“学会做事”也好,“学会交往”也好,作为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因此,教师要启发带动学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课堂的蓝色海洋里,如雪白浪花般地自由奔涌。

让我们用敬佩的眼光来看看成都市石室中学李镇西老师以《心灵飞翔的时刻》②为题论述的“最近一节普通的语文课”吧!――“窗外,银杏树金色的叶子在寒风中顽强地燃烧着自己最后的生命;室内,我在给学生朗读路遥的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我和同学们的心灵正和路遥高洁的灵魂一起激荡。此刻,教室里弥散着一种宁静、温馨而又崇高的气氛,每个人仿佛都可以听见其他人心脏的跳动。是的,我们胸膛里的热血正和着主人公青春的激情而汹涌澎湃……”

可以想见,师生在课堂上进入的是怎样一个境界:用“荡胸生层云,决眦鸟归林”来作比,或许并不过分。我想,彼时彼地彼情彼景,教师心里是不会想着职称问题,学生胸中是不会装着午餐排骨的!

值得指出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应有双重人格。首先,他是自然人,具有自然人人格,和所有自然人一样,有属于他自己的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情绪、情感、意志、观念和行为、以及表现这一切的个性化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其次,他不是一般的自然人,他同时又是教育文化的载体,除了自然人人格成份外,还必须包括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目的,作为其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全身心投入课堂的同时,也要适时调控自己,修正自己,让自己处在比平时更充实,更丰富,更准确,更深刻,更自信的高状态中,处在“忘我”的境地。

二、课堂是否有师生情感世界的融通

两千多年前,孔子明确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认为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强调非认知因素“好”和“乐”对于“知”的重要作用。夏丐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者序言中更说过一番发人深思的话:“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未有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确实是这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金钱和权力的冲击,永恒的话题如恋爱、婚姻、家庭、事业等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物质的影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代中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需要交流,需要沟通,需要理解,需要喧泄,需要慰藉,他们把课堂作为情感通道,把老师和同学作为诉求对象,是顺理成章的事。面对生情百态,是弘扬,是容纳,还是抵制;是倡导,是允许,还是反对;是歌颂,是激励,还是鞭挞;是赞许,是默认,还否定;是热情,是温和,还是冷淡;是褒贬,是劝勉,还是告诫……教师总要有一个倾向性,总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在师生精神世界的情感领域力求融通,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饺子日记作文300字下一篇:让垃圾回“家”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