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2024-09-27

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共8篇)

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篇1

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深入理解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体系和历史作用;了解卢梭和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所体现的人文内涵;了解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的创始人,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印发的相关资料,围绕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这一问题,通过老师讲述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伴随着启蒙运动的高涨,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这一思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启蒙运动的反叛,因为正当理性高昂之时,它指出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通过了解这些,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凡事都不可走极端,否则定会出现与其不

三、重点和重点

重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卢梭、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及其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作用。

难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

四、学情分析

五、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

六、课前准备

七、课时安

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导入:

引导学生浏览图画,配合阅读文字内容,解决两个问题:

.从图画中可以提取哪些信息?

2.说明什么问题?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的发展、法国社会的现状四个方面分析了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理性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的。

从17世纪的欧洲发生的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理性时代到来的条件。2.启蒙运动的核心、主要内容、性质。

核心:理性主义。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启蒙运动的内容。

3.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4.启蒙运动的概况。

补充说明:启蒙运动于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

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本目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提出问题:法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有何异同点?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启蒙运动从法国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启蒙运动的发展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建议教师用师生讨论、学生主讲的方法,完成本目的教学。

.启蒙思想的扩展:

2.启蒙运动的影响。教材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第一,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第二,启蒙运动的实际指导意义: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同时,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第三,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二、预习内容

一、启蒙运动

、背景:

政治: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以及绝对君主专制政治的形成

经济:到17-18世纪

发展,为运动提供经济基础;

的开辟;

科学:

兴起。启蒙思想家从新兴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2、核心:

3、性质:

运动

4、过程:

时期

人物

著作

主要观点

兴起英国

霍布斯

洛克

高潮

法国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百科全书派

扩展德意志

康德

5、影响: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识记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

重点和难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习过程

一、兴起条件:

【探究学习】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有哪些?

主要内容:、抨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味,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2、核心:

3、性质:

【探究学习】完成下列表格

三、英、法、德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时期

国别

思想家

主要著作

思想主张

兴起世纪

英国

霍布斯

洛克

《政府论》

高潮世纪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社会契约论》

狄德罗

扩展18世纪

德国

康德

四、影响、它破除了人们对

2、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法国、北美)

3、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学思之窗】: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点

(三)反思总结

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每位思想家的主张及特点:

思想家

相似点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当堂检测、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2、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下面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彼特拉克一一以“人学”对抗“神学”

B.康德——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c.卢梭——倡导“人民主权”学说

D.狄德罗——宣扬科学与理性

4、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A.君主制

B。君主专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5、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久前,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

A.《论法的精神》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独立宣言》

课后练习与提高、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A.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B。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的色彩

c.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D。与封建势力妥协

2、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的突出特点是()

A.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B。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c.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D。给天主教会以摧毁性打击

3、人们由举起人文精神的旗帜到进入理性时代,其根本原因是()

A.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

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

c.仁人志士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D。人文主义自身的魅力

4、启蒙运动中,最早提出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立国家的是()

A.霍布斯

B。孟德斯鸠

c。洛克

D。卢梭

5、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启蒙运动相比,相同之处不包括()

A.初兴之时都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

B。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解放运动

c.都具有反封建斗争的性质

D。在运动中其思想潮流发生了变化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三.“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

——《路德选集》

材料四.“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请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篇2

本单元是《Go for it》七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其核心话题是谈论人的外表形象(looks),教材内容围绕着描述人的外貌特点展开,让学生学会谈论人的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因此‘talking about people’s looks’是教学重点。

本节课是第7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内容围绕着描述人的外貌特点展开,让学生学会谈论人的身高、体重、身材、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由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通过交换对不同人物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

课堂实录:

当轻快的上课铃声响起,我开始了上课。这是一堂人物外貌的描述课,所以我用了触摸你的身体部分的游戏“touch……game”开始引入新课。

目的有两个:(1)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检查描述五官的英语单词是否都能记住。便于开展活动时扫除学生的语言障碍,因为这些单词与人物外貌相关连,这样引入就能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为下一步活动做好铺垫。

接下来我挑选了几个有不同体型特征的学生说。

先利用图片展示进行新单词句型的引入,让学生熟悉。再按发型,身高,体重的类别进行口头练习以免混淆,重点强调容易混淆的句型。如:She is of medium height.You are of medium build.He has short hair.I have two big eyes.She has a small face.etc.加深记忆.接着要求其他同学描述三位外貌典型的同学,再小组练习。这样更形象,更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再按发型,身高,体重的类别练习以免混淆。当我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老师时,学生们十分激动,想着能用英语描述自己的老师了,他们特别高兴。此时的气氛很活跃。

这样完整地描述人的外表是为后面能安排、完成任务做铺垫,同时能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老师随时调控。

这个猜人游戏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他人的描述,去发现别人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辨别能力,同时可活跃课堂气氛。

这是一项任务活动,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家人、朋友及喜爱的明星,增添他人对自己的了解。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自己最喜爱的电影、足球明星,在小组里轮流进行描述。然后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资源共享,教师选派几名学生在讲台上用投影仪进行展示。(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发展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设计这个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学有所用,想象设计一下自己30岁的样子,并画出来,同时当学生做汇报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写出描述外貌的句子。使课堂别开生面,乐趣横生。同时培养了学生听力、口语及写作能力。

由于学生对前面知识掌握得不错,再学习并处理书上的知识,就非常容易,学生学得得心应手,同时让学生整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此处格言的安排是为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德,不以貌取人。

通过以上几步的语言输入练习,让学生再进一步创造性地活用所学语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后反思:

从教20多年,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我的英语课该怎样上才能让学生觉得不枯燥,并能学好知识?是天天拿着教材教呢?还是把生活及其他学科内容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感受,去体会,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生活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作为语言学习初始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是初一新教材第7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内容围绕着描述人的外貌特点展开,让学生学会谈论人的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通过交换对不同人物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所以这堂课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并辅助于TPR(全身反映教学法)、情景交际教学法和猜谜活动等任务环来实施的。

以下是本节课的闪光点:

第一、直观的图片信息:初一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所定,对形象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尤其对新新人类更是喜欢。就这个特点,我精选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图片。就本课的教学内容描述人物的发型与身材,比如:高个———姚明;矮个———潘长江;中等个———周星驰;胖的———猪八戒;瘦的———孙悟空;中等身材———唐僧等等。让学生一看就能明白这些单词的含义。那么他们说起来也就琅琅上口了。

第二、合理利用生活资源,使教学“生活化”。图片的信息直观,现实的资源就更为形象。本课要求学生能描述他人的外貌。那么让他们来描述周围同学、老师的长相,岂不更贴近生活实际,同时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便于学生们长久的记忆。

第三、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动口动手。首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喜好才能找到让他们动口动手的关键。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所喜欢、所崇拜的明星。以此为切入口,我在任务环活动中,设计了三个任务:(1)“猜朋友”;(2)谈论自己喜欢的明星;(3)设计绘画自己将来的形象,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竞争,每个任务都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因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急于知道最终结果的心情,在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努力表现自己,做到最好。三个任务所侧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要求也各有不同,他们分别侧重训练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把任务活动放在小组中进行,还可以解决“大班额”难于操练的难题,学生在小组中有更多的时间来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通过这项活动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第四、发挥多学科知识渗透的作用,巩固所学内容。这一节课要求学生能描述他人的外貌。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听、说能力。如何把听说能力融为一体,并且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同时还能锻炼写的能力呢?何不让他们想象一下当他们30岁的时候自己长什么样,一边描述一边画出自己的肖像。这样利用美术知识来巩固本节内容,学习的形式也多样了,岂不更好?

第五、重视情感教育。在人际交往中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爱好,增进情谊。在现实生活中不犯以貌取人的错误。那么我们老师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讲解图时,我就侧重强调人物虽然有美丑,但是他们却都有自己的特长,都能在各自的领域成就一番事业,让学生明白人不可貌相。如讲到潘长江,我就提到He is short and heavy, but he acts very well.He is very popular with people.同时在结束课时我增添了谚语,再次强调不要以貌取人,人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第7课 中心明确与不知所云 篇3

所谓“中心明确”,包括两方面意思。首先要求作者明白自己的“立意”, 即明确“为什么写”和“写什么”。这个“意”又叫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记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或歌颂,或批评;议论类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对某个问题所持的鲜明态度,或赞成,或反对。

其次是能让读者清晰明白而確定无误的在文中找到作品的主旨句。而这种主旨句往往是通过“画龙点睛”的句子来呈现的,即在文章的关键处,言简意赅地点明写作要旨。

这样的句子往往多是议论性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见识和学养,凝聚着作者的个性化感悟和人生智慧。

【样题分析】

(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

本题审题不难,分析角度也不难,但根据材料意图明确立意就不太容易了。

材料包含的话题是“文品与人品的关系”。古人一般认为“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样按照今人的理解就是“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而元好问确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意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可以看出古人对文品和人品关系的认识也是观点不一的,各说各的理,这说明有关话题其实就没有定论。

古人认识尚且如此,这个话题距离学生生活又相对较远,所以难以确定立意是肯定的。

这时需要考生掌握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并展开联想,如果掌握三个以上的典型事例就足以让自己来做出准确地判断,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例如,司马迁遭受宫刑,仍发愤著书,不隐恶,不虚美,写出了史家之绝唱,光照后人;李白抱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认识态度,写出惊风雨泣鬼神的优美诗篇,传颂千古;还有岳飞、文天祥、鲁迅等。

但历史上“颜文不一”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时常可见。写出“细雨窗纱,深巷清晨卖杏花”的阮大铖,其品格为人所不齿,众所周知。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戏剧、诗词都是精彩纷呈、广为人知,但其本人又是以小气而出名。甚至我们文学历史上很多著名人物都有无法言说的一面,如白居易、苏轼等。今天新闻上不也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吗?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文彩可观,然而他们自己的行为恰恰与自己的言论背道而驰。

有诸多事例支撑才能确定立意。如果没有事例支撑,简单地选取角度立意就写不下去。

【高分捷径】

清代文学理论家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这里的“主脑”就是指立意,李渔把“立意”称作主脑,足见立意的重要性。所以高考作文不但要有立意,而且要有明确的立意。

怎样做到“中心明确”呢?

1. 筛选、概括材料。

意在笔先,加强审题。动笔之前先确立材料的中心,找出这个材料所包含的人和事,并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楚“想说什么”。高考作文所给的题目或材料常常存在多个角度,考生尽可能多地逐个角度思考,看看这个材料“都能说什么”。然后选取某一个最熟悉或最引人注意的角度立意,然后问自己:我想告诉别人这个材料在说什么?这就大致确定了一个中心,紧紧围绕着它深化思考,还要注意行文中途不被替换。

2. 拓展联想,强化认识。

通过分析材料,明确了它在说什么。然后由材料出发进行联想,材料中的人或事触动了我对生活中某些人或事的回忆,或者是一些感情的起伏波澜,或者是一些道理的深刻感悟,又促使人产生一种想反映事物、表达感受的念头。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我想要告诉别人什么”,先前朦胧的感觉就会明确、突出起来,一篇文章的主题就这样诞生了。因此,整个立意过程是:材料是主题的种子,生活是主题的土壤,联想是主题的关键,正确表达是主题的果实。

中心确立以后,就要围绕中心取材。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片段都必须为中心服务,受中心的节制。

3. 完整、准确表达。

①表述完整。

如果用一个句子来表达主题的话,这个句子应该是一个很完整的肯定句,而且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明确地表达出一个道理。如:过程的意义大于结果;没有心愿是人生最大的遗憾;约束过多影响孩子的成长等。

特别是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它是对所议论的问题(论题)所指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不同于论题,论题是所论述的话题,如:一步和一生、深沉的爱、理想的脚步等,就分别是一个论题。而论点: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不用疑问句、否定句。如“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是一个疑问句;“我不认为宽容是人必备的优秀品质”是一个否定句,都不适合做中心论点。

②位置恰当。

立意一旦确定,放在文中恰当的位置,能够一目了然、引人注意,也会显得更加明确。

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一般使用开门见或卒章显志的方法。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如朱自清先生写《绿》开篇就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文约辞简,情感鲜明。所谓“卒章显志”,就是经过了文章主体的记叙和描写,在篇末进行精当的议论和抒情,以此点出事件的意义。如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经过叙事之后,在篇末点明主题: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解决它们,最后就会战胜巨大的困难,取得胜利。

议论类文章,一般要将中心论点放在文章开头、各分论点放在段首旗帜鲜明地摆出来。

如毛泽东同志写《改造我们的学习》开篇写道:“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言简意赅,观点明确。

议论类文章也有卒章显志的,但考虑到高考的特殊性,不主张使用这种方法。

如:(2013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立意第一步先概括材料的中心。材料里面有很多词语给我们提供理解的思路:人迹罕至、山洞、蝴蝶、安静地栖息、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美丽的精灵、退到深处、小小蜡烛、巨大影响。概括大意:人的小小举动对蝴蝶的栖息产生巨大的影响。提炼话题:环境与生存、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第二步要展开联想。人的行为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例很多,如:

从蜡烛与环境的关系来看,“点燃了几支蜡烛”是探险者无意间所做出的虽小却有破坏性的行为,可以直接联想到自然气候中的蝴蝶效应,或联想到人们无意间的小举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或联想到人们的小陋习甚至小恶无意间影响到了我们的社会风气、国家形象。

从探险者和环境的关系来看,由探险到人迹罕至的山洞而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可联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要过度开发,人对自然常怀敬畏之心。

从探险者与蝴蝶的关系来看,由爱蝴蝶(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就不要不自觉地伤害它(点燃了几支蜡烛),可联想到对所爱的人(如儿女、学生、情人等),要有理性,要讲究方法,要学会尊重,而不要无心伤害人。

第三步在选好角度的情况下,做出明确表达。如:人应该对环境留下一段敬畏又适当的距离;(某人的)一个小小举动,让我心中的蝶,向爱的深处飞去,等等。

【写作误区】

1. 没有抓住材料重点,立意偏颇。

在上例中,从蝴蝶的特性来看,它喜欢“人迹罕至的山洞”,当环境被人类的脚步声干扰,被蜡烛的光和烟污染,便离开原地,“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寻找更适宜的环境。由此联想到那些热爱和追求宁静生活的人(如隐逸之士),写静的境界、静的美、静的智慧(如善于保全自己)等,都有些偏颇。如果抓住题目中“小小的蜡烛”就说“细节决定成败”也是同样的错误。

2. 立意表述不完整,或多重立意。

表述不完整的错误一般是把话题当主题。如前文2015年高考浙江作文题,把作文的主题或论点定为“文品和人品”“高雅和脱俗”,就是不完整的表述,这样的表述只能当作文标题。

另一种要注意的情况就是,尽管考生在两个角度之下,都有丰富的事例,也只能选取一个方面,不能面面俱到、模棱两可。如果立意為“有时我们能从文品看见一个伟大作家的人品,有时在一定的作者身上文品与人品却没有必然的关系”,这样就出现了多重立意,这种立意就不够明确集中。

3. 人云亦云,立意陈旧。

这种情况主要是提炼话题之后,照搬别人的观点。造成主题(中心论点)作文材料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不仅显得陈旧,更是跑偏的一种表现。

还以2013年高考江苏卷为例,看到人与自然这个话题,就想到“人的全部智慧来自于大自然”“人是自然之子”,虽然立意本身不错,但照抄别人的观点,与本题材料没太大联系。

【模拟练习】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京报近日报道,京津冀三地多条相通相连的公路“断头路”却在边界处隔断了,影响了三地之间的协同发展。据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统计,仅在河北境内,通往京津两地的“断头路”,总里程就达2300公里。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势下,“断头路”成为各方议论的焦点。有人说“断头路”就断在最后一公里;有人说“断头路”断在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有人说“断头路”断在地域、行政之间的壁垒……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7课初识画图教学设计 篇4

第7课初识画图教学设计

东海县石榴中心小学赵芬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

1、教材分析:

《初识“画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上册中第7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选择了windows xp自带的“画图”程序作为实现这一要求的平台。课文内容包括启动“画图”、认识“画图”、退出“画图”及“实践园”“知识屋”“探究园”“讨论访”“成果蓝”。其中启动“画图”部分介绍了怎样启动“画图”程序;认识“画图”部分讲解了“画图”窗口的结构组成。主要应让学生了解“画图”窗口特有的组成部分。如工具箱、颜料盒、画图区等。教学中可以结合“实践园”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对工具箱中各种工具名称的印象。各种工具的作用,这里并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些工具在画图区进行尝试性的操作。以便进一步了解各种工具,体验画图的乐趣。

教材中调整画图区的大小这一知识是作为“知识屋”呈现的,但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强调这一知识点,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是十分有益的。

退出“画图”部分讲述了怎样退出“画图”程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P35页中的“探究园”进行探究,然后教师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从而让学生掌握正确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是:

1、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2、“画图”窗口特有的组成部分。

3、设置画纸(图像尺寸)的大小。

2、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掌握了windows xp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上机操作训练已经具有用键盘和鼠标操作的windows xp技能。在此基础上,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画图”程序的初步认知教学。这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扩充信息知识,拓展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又能有效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教学、技能培养、情感教育三位一体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对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进入“画图”窗口的基本步骤;认识和理解“画图”窗口的外观结构组成,能说出窗口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初步了解工具箱内各种绘图工具名称;理解“画图”程序的启动和退出方法以及设置图形尺寸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过程中了解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兴趣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2、“画图”窗口特有的组成部分。

3、如何根据需要设定画纸的大小。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及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优秀绘画作品等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成果蓝记录表。

【教学构思】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源于实践,总是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并通过实践检验和提高认识。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又是认知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由于学生年龄小。兴趣与注意力难于集中持久保持,同时本课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与技能性高度集成,紧密结合,实践操作占主要地位。因此教学时拟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和途径实现教学目标:

1、注重兴趣诱导,促进学生兴趣与注意力的集中、保持和持久;

2、抓住学生兴趣与教学目标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望,将知识融入到“说一说”、“比一比”“练一练”、“画一画”活动中,从而逐步完成“实践园”、“探究园”、“讨论访”、“知识屋”、“|成果篮”。展示学生作品并充分给予肯定和鼓励,给每个学生以重要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自信与信心,促进学生学习;

4、通过引导观察,优化自学指导,教师示范演示与讲解,以目标引导,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学生手、脑、口、眼多种感官互动与协调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知识,优化思维品质,激发增强学生探索兴趣与实践精神,切实有效地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那么平时同学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铅笔)画在什么上的呢?(纸上)同学们:老师告诉你在电脑中同样能画出漂亮的图画,你相信吗?(疑惑)同学们看,(出示课件:美丽的家园图画)这一幅《美丽的家园》就是用电脑画出来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计算机画出比这更漂亮的图画呢?

学生回答:想!

要想通过电脑画画,就要使用图形处理工具软件。windows xp中的“画图”就是一个易学好用、功能较强的图形处理工具软件。利用它我们就可以进行图形的绘制、编辑或打印,并能进行多种效果处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画图”。[从课件中出示标题:第七课初识“画图”]通过学习,同学们要学会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能说出窗口各组成部分的名称;会根据需要,设定画纸的尺寸大小。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阅读目标

二、目标驱动,导学达标

(一)、导学启动“画图”

1)

自学引导。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记事本”,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启动“记事本”的方法。

生:演示

师:我们能不能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结合课本32页中启动“画图”操作过程,自己在电脑上动手试一试呢?

生:尝试操作

2)

学生探究:请同桌根据刚才的操作过程,相互讨论交流“怎样启动‘画图’?”互说启动“启动‘画图’”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3)

实践操作:现在老师想请部分同学上来教教老师,如何启动“画图”程序。其他同学做评委,看看我们上来的同学是不是合格的小老师。

生:实践操作。

4)师质疑补正,演示小结:(1)质疑:谁来说说自己是怎样操作的?(学生口述操作方法)。(2)师演示与小结:启动“画图”程序的方法是用鼠标双击WINDOWS XP 桌面上“画图”程序的快捷启动图标。如果桌面上没有“画图”程序的快捷启动图标,那么就需要同学们首先单击桌面“任务栏”左端的“开始”按钮,然后移动鼠标指针,依次指向“程序”、“附件”、“画图”,最后点击鼠标左键单击“画图”选项。

(二)认知“画图”窗口的组成。

1)

观察思考:(1)出示课件中的“画图”窗口,引导学生观察“画图”窗口并思考:“画图”窗口中有没有我们已经认识的部分?它们分别是什么?

(2)出示课件“画图”窗口的组成标题及窗口指示图。师:同学们请你们说出窗口中我们已经认识和了解的组成部分的名称。(生答:“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滚动条„„”)

2)观察对比,导学新知: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32---34页上的知识和屏幕中打开的“图画窗口”界面,认真仔细观察对比,看看“画图”窗口中我们还不认识和了解的部分是哪些知识?(教师引导观察,对比与点拨。)

3)质疑释惑、精讲导学。(1)提问:“画图”窗口由哪几部分组成?(请学生口述“画图”窗口的组成。)(2)教师借助“‘画图’窗口的组成及各部分名称”指示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并概述介绍画图窗口的界面组成:“画图”窗口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颜料盒”、“前景色”、“背景色”、“画图区”、“滚动条”、“状态栏”九个组成部分

4)生操作实践,完成课本33页实践园中的练习。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画图”窗口的九大成员。可刚才课本33页实践园中的朋友们告诉我,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了,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好,我们现在就一起去认识新朋友。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走进实践园后,要很快从“画图”窗口的工具箱中知道每个朋友的名字。同学们可以自己探究,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探秘新朋友的名字。最后的结果是告诉老师,所有朋友的名字叫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们能做到吗?(生:能做到。)好,探秘开始。(师提示:我们可以借助鼠标指针去认识新朋友。)

生交流汇报:实践园中第一个朋友的名字叫“橡皮/彩色橡皮擦”。我是这样探究到的:“我把鼠标指针指向橡皮图标,指针的下方就出现了橡皮图标的名字。”

师小结:刚才所有同学的回答都很好。通过探究我们都认识了工具箱中的新朋友。我们把鼠标指针指向工具箱中的每一个图标,在指针的下方就出现了图标的名字。

(三)导学绘图前的准备

(1)提示任务,学生阅读观察

师:提问:同学们,如果你想画画,你知道怎样根据需要设置或指定画纸(画布)的大小吗?好,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观察课本第33---34页中课文的“知识屋”部分的操作步骤和指示图。[出示课件:绘图前的准备标题和指示图]

(2)交流汇报,反馈自学:组织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互说设置需要大小的画纸的操作步骤,然后指定学生口述操作步骤。

(3)师补正小结,示范演示:教师补正归纳,演示讲解设置画纸尺寸的操作。

(4)操作实践:学生完成指定大小的画纸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导学:退出“画图”

(1)提示探究:提示学生阅读观察课本第34—35页中

3、退出“画图”的操作方法与指示图,并根据学过的“窗口的关闭”的方法探究退出“画图”的操作方法。

[出示课件:

4、退出“画图”的标题和指示图]

(2)师演示操作,讲解归纳:退出“画图”的操作方法:单击“标题栏”右端的“关闭”按钮。在文档修改后未作保存时退出“画图”将出现提示是否保存文档的对话框,如果单击“否”按钮,就是不保存文档并退出“画图”;如果单击“是”按钮,系统将弹出“另存为”对话框,然后指定文档存放位置和文件名,最后单击“保存”按钮。如果单击“取消”按钮,就取消退出“画图”的操作。

(3)操作实践:学生完成退出“画图”的操作。

三、知识梳理,小结评价

1、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完成成果蓝记录表。通过学习,这节课你发现(学会)了什么?以上发现是我通过(1)自学(2)小组合作(3)______获得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对_________________还存在疑问,想做进一步的了解。

2、总结激励。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不少知识。但是要想在计算机中画出一副美丽的图画,还有许多知识需要同学们进一步学习。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以后一定能使用计算机画出非常漂亮的图画来的。

四、目标检测,巩固技能

1、学生启动“画图”程序,并对照“画图”窗口说一说“画图”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2、将画纸大小(图像尺寸)设置为宽650像素,高450像素,然后退出“画图”程序。

?

要求同桌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操作。

教学拓展

1、(完成课本33页探究园中的练习。)尝试使用工具箱中的不同工具,并注意观察工具箱下方的工具状态选择器的变化。

第7课 多变的形状 教学设计 篇5

1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获得绘制直线、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的知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漂亮的教学楼的设计任务。单就内容而言,电脑绘画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本节课主要应用了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和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画图”程序中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等工具;2)熟悉配合使用shift键的技巧;3)认识撤销和重做菜单,以及保存文件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学会用“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画规则的图形;2)能用“撤销”来更正错误;3)学会把文件保存在默认文件夹中

3、情感目标:1)激发并提高学生热爱自己学校的感情;2)学会善于欣赏别人作品中的优点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6课已经学习了手绘工具的使用,比如铅笔、喷枪等,已经对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有了一定的概念,通过知识的迁移,学习本课规则图形工具的使用就比较容易了。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1、直线、矩形、圆角矩形、椭圆的绘制方法;

2、文件的保存。难点:

1、Shift键的辅助应用;

2、保存绘画成果到默认的文件夹中。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小小设计师

师导入:一起来看看(演示自己学校教学大楼的照片)大家觉得我们学校的教学楼造得怎么样? 这些都是建筑师们的杰作,他们为我们设计了这样整齐、漂亮的教学楼,真是好样的。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回建筑设计师,设计设计我们自已的教学楼啊? 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建筑设计师!今天,咱们就用画图当中的几个工具,来帮我们设计漂亮的教学楼吧!【设计意图: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通过欣赏自己学校的照片,引出设计整齐的的教学楼,从学生熟知的事物来引入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活动2【讲授】小小练兵场

1、看一看,比一比谁的眼力好

请同学们来观察一幅教学楼的图画,之后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考考大家的眼里和记忆力。教师操作:出示完整的教学楼轮廓图;学生观察:完整的教学楼轮廓图

提问:请问你看到了几种图形?(板书:直线、长方形“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学生有可能说不出圆角矩形,老师简单介绍一下圆角矩形。谁能找到它吗?虽然它看起来长得像矩形,但因为它的角是圆的,所以叫圆角矩形。)

2、找一找

再次出示教学楼轮廓图,师提问:你知道这些线条和图形分别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画?学生在画图工具箱中找出相应的绘制工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直线线条、矩形、椭圆、圆角矩形的时候有一个思考,梳理认识:不同的线条和图形要选择相应的工具来进行。提示、激发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学好今天的新内容。】

3、画一画 1)尝试练习:选择一种喜欢的图形用相应的工具,画一画。学生练习。

练习反馈,预设反馈(广播)

师:请问你在练习的时侯,遇到了什么困难?

学生反馈1:我想把线都画的笔直笔直,可是画多了,就很容易出现歪歪扭扭的.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预设:学生知道,让学生演示操作。学生不知道,看老师变,老师演示用SHIFT键可以把直线画得很直。

课件出示SHIFT键在键盘上的什么位置。

(板书技巧1:当按住shift,再画直线就很直了)

【设计意图: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铺垫,提高学习效率。】

2)师:请同学们结合shift键来画一画矩形、椭圆和圆角矩形,看看图形和直接画有什么变化?

技巧2:当按住shift,再画椭圆就变成了正圆。(板书)技巧3:当按住shift,再画矩形就变成了正方形(板书)

学生反馈2:我发现同学们一样使用直线工具,但画出来的线条,却是有粗有细,这是怎么回事呢?(直线粗细)怎么选择线条粗细?学生演示或教师演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学重点,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准备,才能把旧知迁移到新知的探究上。】

师引导你能画出边线粗细不一样的这些图形吗?

3)出示任务2:用SHIFT键和线条的选择变一变形状。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活动3【练习】设计整齐的教学楼

1、师导入: 给出三个范例,学生设计,出示任务三:设计漂亮的教学楼。让学生利用直线和这三个工具画一画范例中整齐的教学楼。在画的时候提示学生注意板书上的三个技巧。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学以致用。】

2、画错了 不要紧

提问:如果你在绘画时出现了这种没有画好的情况,怎么办呢?(找一副有缺陷的图片)画错后,还有改正的机会。(讨论“撤消”操作与“重复”操作有什么不同)

3、保存自己的画

引导:完成的作品当然要保存下来,这样我们的心血才不会白费了。

教师演示“文件-保存”,弹出对话框后:这可是你当上设计师的第一件作品名啊,可不简单啊、同学快保存自已的作品吧,应该怎么取文件名? 学生思考文件名怎么取文件名,并将自己的教学楼保存为学号+姓名的格式保存下来,并上传作业。

活动4【活动】反馈评价,小结延伸

1、优秀设计师的评比,组内评出最优秀设计师,奖励一张小小设计师的名片。

2、师小结:看着自已满意的设计作品,仅仅用了画图中的直线、矩形、椭圆、和圆角矩形工具,就设计了一幢整齐的教学楼,同学们,我们学得不错啊!相信大家如果学了更多的工具,掌握这些工具的小小技巧,加上我们的创意,一定会设计出更漂亮的教学大楼,一定做成为一名更出色的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学生在作品展示中,相互评价,各抒己见。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作品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教师、同学们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感。】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课本上p19还有两幅很有趣的画,大家可以选一幅来描画下来,对了,画之前要看仔细观察哦(有哪些形状,用哪些工具,技巧是什么?)。小朋友们可以在课后来进行绘画。活动6【活动】板书设计

直线 技巧1:当按住shift,再画直线就很直了 椭圆 技巧2:当按住shift,再画椭圆就变成了正圆

第7课 感受双字符键 教学设计 篇6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双符号键和上档字符;知道shift功能键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输入上档字符,掌握组合键的操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字符图案,进一步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这学期是他们刚接触打字,在前几节课已经学过了键盘一家以及上、中、下排键。大多数学生已经对键盘有了基本的认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输入上档字符

教学难点:字符图案的创意设计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新课导入

1.师:青青草原羊村里的小羊们最近学习了键盘一家之后对打字十分感兴趣,也学会了网上和朋友聊天,可是今天,聪明的喜羊羊也遇到了难题,同学们可以帮帮它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喜羊羊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吧!展示喜羊羊的难题(PPT展示一个字符表情):这个表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各抒己见)2.师:同学们的想象能力真丰富,那么这个表情是怎么用键盘敲击出来的呢?你们想不想和喜羊羊一起来学习这个技能呢?今天就让老师带领着大家进入符号的神奇国度,探究一下如何用键盘来画出形象生动的表情和图案。揭示课题:《感受双符号键》(板书)活动2【讲授】

(二)认识双符号键

1.认一认(PPT演示用键盘符号键制作的几个表情)师:同学们,请你们来认一认,这几个表情是用什么符号组成的呢? 学生讨论

(请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师:这些符号你能在键盘上找到吗?(PPT出示键盘图)(请找到的学生上台来指一指)2.探一探

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强!那么你发现这些键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有两个字符(教师加以引导)师:非常聪明,那么跟他们一样一个键上有两个字符的键还有吗?请你找一找。学生活动:找到主键盘区中的“双符号键”。师:大家找到了几个这样的键呢? 学生:21个。

师:(PPT出示双符号键分布图)这些键上有两个字符的键,我们给它们一个名字,叫“双符号键”。3.小结

师:双符号键有上下两档字符,分别为上档字符和下档字符。活动3【活动】

(三)输入上档字符

1.试一试

师:既然认识了双符号键,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小试一下牛刀吧!任务一:输入符号表情“︿-︿”(打开写字板)学生操作

师:同学们在操作的时候有没有碰到问题呢? 学生:想输入“︿-︿”,却出现“6-6”,这是为什么呢? 师:有没有同学能解答这个问题?(参照书本,如有学生能解答则让学生回答,如没有则教师解答。)如果想输入“上档字符”应该先按下shift键不动,再击相应的符号键。学生再次操作完成输入

2.总结(PPT演示):如果想输入的是下档符号,只需直接按键;如果需输入的是上档符号,那么我们需要按下shift键不松手,然后按下符号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练一练

打开写字板,输入下面这些字符

任务二:!@ # % ︿ & *(+ } _ “< > ? 活动4【活动】

(四)字符表心情

1.师:在网络上,人们经常用字母和符号的组合来表达心情。(PPT展示)为了推动环保,共建绿色家园,村长想叫小羊们一起参与到植树活动中,以下是它们的对话,你能把它们的对话内容补充完整吗? 任务三:给对话添加合适的字符表情

村长: 为了推动环保,共建绿色家园,我们一起植树吧!小羊们:好!________ 沸羊羊:推动环保这么有意义,我一定支持呢!________ 喜羊羊:沸羊羊,你在干什么? ________ 沸羊羊:还用说,当然是在推动“直”树啦!喜羊羊:…… ________

2.师:字符表情真是活灵活现呢,字符除了可以制作出一些可爱的表情,还可以制作出一些其它图案呢。(PPT展示字符图案)学生欣赏

师:你能设计一个图案吗? 任务四:请你设计一个字符图案,并加以解释。活动5【活动】

(五)小结

1、今天我们主要学了什么内容?

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条件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虽然为欧洲殖民者开 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培养了学生运用辩正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开辟新航路既需要物质、科技条件更需要决心和勇气,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风险意识 【学习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学习难点】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关系。

【使用说明】由各学习小组组长带领大家按时完成;认真书写,认真审题,注意规范。

【自主学习】

一、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奇缺,严重地制约了资本的积累。当时欧洲使用的货币主要是金币,黄金又是重要的装饰品,是财富的象征,所以人们对它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欧洲每年的黄金开采量却非常有限。

材料二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兴起,占领了巴尔干、小亚及克里米亚等地,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不仅加紧扩张,进行海盗劫掠,而且对过往商品征收苛税。因而,从这时起运抵欧洲的商品,数量大减,价格昂贵,一般商品的价格提高八倍至十倍。

材料三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

材料四 “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做到一切。有了黄金,可以把灵魂送上天堂”。

——哥伦布

材料五 15世纪末期,欧洲已经形成比较强大的民族国家,如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任何事业都可以在国家的赞助下进行。当时的天文地理知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古希腊地理学家的地圆学说日益流行,在航海方面,欧洲的造船技术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国发明的罗盘针在欧洲已经得到了应用,在大海中航行可以不迷失方向,这使远程航海成为可能。同时在欧洲出现了一批敢于冒险的航海家和赞助者。

材料六 他在年轻时就多次参加航海活动,通过阅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和与长期从事远程航行的航海家们的接触,他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

材料七 十字军东征的失败、基督诞生地和陵墓所在地落入异教徒之手,特别是伊斯兰教的迅速发展和面临土耳其人的威胁,激起了西欧人强烈的宗教情绪。为了弘扬和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为了联合东方蒙古帝国的大汗以便夹击土耳其人的战略企图,是促使西欧民族国家支持哥伦布西航“前往中国”的重要原因。哥伦布本人也是个狂热的督基教信徒,他自认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他在探寻新航路的始终,一直渗透着浓厚的宗教情绪。当时,人文主义的思潮,激励了西欧个人的进取精神,也推动了向海外发展、传播和扩大基督教影响,特别是探寻新航路和从事冒险事业。

◆探究点:◆

1、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西欧 的发展(物质基础)。

(2)航海、技术进步和武器装备的改进

(3)知识的进步,特别是人们开始相信 学说。(4)和 王室的支持。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 的发展和 的出现,要求扩大对外市场。(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对 的需求量大增,《 》起了鼓动作用。

(3)商路不畅: 控制东西方通商要道,造成商业危机。(4)强化王权: 西欧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5)精神动力:热衷于传播

。◆(谈一谈):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具备了怎样的条件,你才能够远洋航行呢?

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欧洲航海家身上体现的是什么精神?对你有何启示?

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1)对西欧:引发了商业革命。一是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作为欧亚大陆一端的西欧开始崛起;二是欧洲的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 转移到。同时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欧洲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但美洲 和 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人 的场所,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4)对亚洲(最初):欧洲殖民者最初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对全球:全球逐渐形成了以 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 开始走向。◆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永乐三年六月,命和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造大舶,修44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

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有哪些主要不同?

提示: 时间 目的 意义

材料二:在菲律宾的麦克坦岛上有一块双面碑,正面写着“菲律宾土著人抵抗欧洲人入侵,在此击毙其统帅麦哲伦”;背面写着“麦哲伦与菲律宾土著人激战,受伤后身亡于此。后来,其部下继续西航,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你心目中的麦哲伦是航海英雄?是殖民强盗?还是人类进步的先驱?请为麦哲伦撰写一则碑文(限30字以内)

【视野拓展】

1、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

2、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是所谓的“价格革命”。其表现是: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甚至流入奥斯曼帝国。在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时,它所经过的地方必然发生以下现象: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大约上升了四倍。

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由于价格革命的影响,受到严重损害的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另一部分是城乡的雇佣工人。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农。他们既能够更廉价地购买劳动力,又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因此,价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达标测试】

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是

A.《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流传

B.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欧洲君主强化王权的目的 D.基督教会为了传教

2、以下关于地理大发现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到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迪亚士

B.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C.16世纪初,人类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所有大陆 D.世界上最早从海路到达印度的航海家是的达伽马

3、以下不属于西班牙支持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机的是 A.为了传播基督教 B.为了加强王权

C.为了获取东方的侈奢品

D.为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积累大量的资本

4、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城市兴盛的先后顺序是

①威尼斯、佛罗伦萨②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③伦敦④里斯本、塞维尔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5、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归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引自《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引自《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引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请回答:

⑴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⑵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和三看,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⑶根据材料,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公平贸易”

⑴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旧商路受阻;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篇8

第7课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一、教材分析

1、编辑指导思想(1)编写意图

一直以来,蕴含着浓浓乡情、健康、率真而质朴的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风采,展现着从古到今、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信念。特别是在工业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民间艺术中所体现的、永久不变的生活主题,带有一方特色的表现形式,祈盼吉祥美好的朴素情怀,早已凝结成深挚的民族情结,融化成恢弘的民族气派,为身处社会变革中的人们,存留着一块温暖而博大的心灵家园对于目前的中学生来说,应该把了解、学习民间艺术,发扬、传播民族文化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民间美术,作为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民间美术在造型上体现了古拙、大气与灵秀的特点;在色彩上则突出了热烈、质朴与纯真的特质。通过学习研究民间美术中色彩的表现形式与内涵,是引导学生探究民间艺术之路的良好途径。

(2)版面内容与设计理念

本课的版面内容,主要由文字,不同民族、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和学习建议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文字部分是对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式、方法、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概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而占大量篇幅的图片部分则是对以上内容的直观展现,体现出美术教材强凋视觉感受的特点。通过南北方各具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对民间美术,特别是民间美术中生动绚烂的色彩搭配有一个强烈的感知印象,这就为更深入地探究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形式手法、文化内涵,打下了认知上的基础。

另外,这些图片内容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学习建议结合起来,根据各地教学的实际情况,创建有地方特色的、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学习建议中的“收集一件民间工艺品,分析它的色彩搭配特点”是从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目的三方面提出要求,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探究性,这和以往教学中学生主要依赖教师讲述的行为表现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各地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庙会、地方文化活动、喜庆节日、乡村集市等时机,指导学生广泛参与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学习建议中的第二条建议:“用民间色彩对比的手法彩绘画盘,并和同学进行交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属“设计〃应用”范畴),要做到这一点,势必要对学习主题有更全面、更深层的理解,它是对“教”与“学”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一建议可以根据各地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的物质条件灵活应用?尽可能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地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具体实施方法可以参考“教学设计”一项)。

2、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

①通过挂饰、玩具、风筝、剪纸、面具、刺绣、织锦七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民间美术特有的美感,增强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色彩搭配是构成民间美术热烈、质朴、纯真、自由的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②通过图片并结合简要的文字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强烈对比的手法,从而形成了民间美术特有的装饰风格。通过“学习建议2”引导学生具体学习这一色彩搭配方法。

③通过图片展示与文字评述,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认识民间生活的环境、状态以及老百姓的追求与信仰,是形成民间美术色彩搭配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现象、大胆提炼归纳的装饰风格的基础,从而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2)隐性内容与目标

①课本中选登的每一幅民间美术作品,都包含着一个民间风俗,一个地域风情,一个健康、美好的愿望。教师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深入研究,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浓浓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终将化作民族情结,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成为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②通过“教学建议1”,配合教师合理的引导,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③通过“教学建议2”,营造一个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明确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2)教学难点:

具体了解民间美术作品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的。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设计一:

(1)通过庙会、节庆、集市等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撷取当地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作为范例,师生共同研究与之有关的民俗风情、民间故事,并以此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因地制宜,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主题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2)通过范例,结合课本图片,教师指导学生集体探讨民间美术作品的特征及对作品中色彩搭配的感受(对本课主题的感知与印象)。(符合认知规律,并能培养主动发现的“眼睛”、主动“思考”的心灵。)

(3)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个色彩搭配实验,用画笔提取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与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对比,通过研究与分析,总结出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和手法。例如:以山西民间玩具布老虎为实验,首先将布老虎造型中的所有颜色都提取出来,然后再对这些颜色进行纯度、冷暖、色相、面积、虚实等方面的分析,最终得出符合事实情况的结论——民间玩具布老虎的色彩搭配手法是采用了两组互补色的对比关系:红与绿,蓝与黄,但表现各不同。一组为大面积的黄和小面积的蓝;另一组为大面积但分散的红和小面积的但集中的绿。通过实验分析,举一反三,逐步掌握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对本课主题的理解与掌握)。(对比可以加强直观感受力,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4)教师给学生提供有关古代“五彩”和年画、泥人的“点套”、“着彩”的口诀,配合实际作品,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中不同的色彩搭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加深理解,提高认识,指导运用。)(5)师生共同拟定一个表现主题,如: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方法,布臵一个“中国新年”;搜集一些具有地方风格的民间美术作品,搞一个“乡俗吸引朋友来”的展览;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方法,设计一个具有乡土风格的纪念品,进行创作练习等。通过以上活动,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用于实际生活中,并从中感受审美创造的乐趣(对本课主题的应用与创造)。(用情境引发情感,用情感引发表现。培养艺术表达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设计二:

(1)教师为学生设定一个学习目标:为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作一份贡献。具体的要求是: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制作主题为“民间的色彩,民族风”的民间美术作品展览的展板、录像、幻灯片等。所选作品可以是搜集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或自己临摹、仿做及创作的具有民间美术风格的作品,但最终的展览要做到形象生动、图文并茂。

(用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发学习愿望,用主题限定学习范围与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2)教师为学生提供研究主题内容的途径,包括:①通过研究专业书籍、采访民间艺人、在庙会与节日场所搜集作品、上网查询与下载资料等。②对学生研究主题的方式提出建议,如:通过个体或集体研究。③提供多种研究方法供学生参考,如:搜集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规律、聘请民间艺人(风筝、剪纸、泥塑、面塑艺人均可)具体演示色彩搭配方法、进行色彩搭配实验等。(拓展学习途径,尊重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选择。鼓励学生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方法的实践与应用。)(3)设计制作以“民间的色彩,民族风”为主题的展板、录像、幻灯片等,并力求做到使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特点、手法、风格、内涵都得到具体而直观的展现。(在应用知识的同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并使所学知识内化成艺术表现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4)结果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将以上制作成品进行集中展示;请来专家、学校师生、民间艺人或本班同学分成评论小组,对展示成果进行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的评论。(鼓励学以致用,鼓励个性表现,鼓励审美创造。强化民间文化的“承传意识”,培养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

2、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丰富教学材料,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对突破教学重、难点会有帮助。(2)在教学中加人情感方面的引导,会增强学生对学习主题的兴趣,加深对主题内涵方面的理解。(3)对比自然真实的物象与装饰风格的作品的不同色彩体现,可以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评价

本课的教学评价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是评价的重心。因此,在具体操作时,一定要联系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必要时,可以采取对学生分层评价的方法。

1、对学习主题是否有兴趣,是否愿意收藏一件民间美术作品?

2、如果对学习主题抱有偏见(如:认为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很“土”),是否能通过积极学习改变偏见,将偏见变为积极的认识。

3、能否说出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特点和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仿制,—件美术作品装扮生活。

4、能否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方法进行创作,并能说出创作中的每一步骤的思路和想法。

5、能否对学习结果进行综合性的展示(制作展板、幻灯片、录像等)?

四、相关资料

1、民间艺术: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区分的艺术分类的一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民间艺术泛指活跃于民间的美术、工艺、曲艺、杂技、戏法等各种艺术形式。狭义的民间艺术特指民间美术与工艺,也可略称为“民艺”。

2、陕西凤翔彩塑泥玩具(挂虎、花牛):陕西风翔彩塑泥玩具,相传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传统泥玩具老虎挂片、坐虎、狮子、卧牛、花牛、小狗等,经大红、大绿施彩后形成强烈对比和艳丽的装饰效果。另外,老虎玩具还采用了意念的装饰手法,固有色和斑纹都被改变成红色的牡丹和莲花,耳朵夸张成鸟的翅膀,并用铁丝装上莲花和贵子的彩塑的小附件。把虎玩具放在爱子身边,既可爱又神威,具有一种安全感。

3、风筝:文献所载,古代风筝被用于军事(测量距离、传递消息等),直至唐代以后,风筝的功能才开始转向娱乐方面。到了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当时,风筝已成为普通的儿童玩具。元代放风筝在民间已成为习俗。明清时期是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其形制、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及放飞的技术均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在装饰上,多吸收了工笔画的技法,重彩涂抹,勾画精到,并注意色彩的块面关系,也有用写意手法来描绘的。近代,由于风俗民情及群众审美观念的影响,各地风筝在造型、扎制、装饰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

4、北京风筝(沙燕):北京风筝,扎制精巧,造型匀称,彩绘典雅,式样众多。基本形式有硬翅、软翅、排子、长串和桶形五种,其中沙燕属硬翅风筝。据《春风采风志》载:“常行沙燕,一尺以至丈二,折竹结架,作燕飞式,纸糊,绘青蓝色……顺风放起,儿童追逐,以泄内之积热,盖有所取意也……”

5、剪纸(狮子滚绣球):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距今已有 1500年的历史。作为民间装饰艺术,剪纸在四时八节的民俗活动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广大的农村,剪纸的作者主要是妇女。她们将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将自然景物加以提炼、概括,组成一幅幅图案,用来美化生活。民间剪纸的样式与生活的实际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用来张贴的有窗花、烟格子、灯笼花等;用来摆衬的有喜花、礼花、烛台花等;用来刺绣的有鞋花、帽花、背带花;用来印染的有印版花(蓝印花布)等。河北蔚县的剪纸以窗花著称。其表现形式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素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题材有戏曲人物、花草虫鱼、走兽等一些吉祥谐音的物象。其构图饱满,色彩鲜艳、造型生动,风格粗细适中,于整洁华美之中寓有灵活绵密的特点。

6、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年画是中国美术中的一种传统绘画形式,因主要在农历新年(春节)时张贴,以迎祥祉,故称年画。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题材内容看,年画表现的多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说、故事、神话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民间艺人有“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占利,才能和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的要诀。从形式特点看,构图饱满,形象完整,色彩艳丽,体裁多样。天津杨柳青年画是北方年画的代表,其特点是构图丰满、笔法匀整、色彩鲜艳。人物的头脸衣饰多用铅粉、金粉晕染,风格华美,别具一格。

7、刺绣(苗族刺绣):刺绣又名针绣、扎花,俗称绣花。据《尚书》载,早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汉代时,刺绣已达到很高水平,唐宋盛行,明清再度复兴。贵州黔东南是我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这些居住在清水江流域的三十多支苗族,各村寨里都有一些能剪、能绣、能画的苗家妇女。苗族是一个讲究衣饰的民族,很早以前就以刺绣来装饰服饰。衣饰—卜的绣花图案多为古祥动植物造型,其中还有大量有特色的苗族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吉祥形象,这里有蝴蝶妈妈、人祖姜央,以及神话传说中的苗龙、龙狗等,而这些都是民间古老信仰意识的产物。苗族刺绣小的吉祥神话形象,造型夸张,色彩艳丽而义热烈,充满质朴盎然的情趣,表现出独特、强烈的民族特点和审美境界。

8、织锦(壮族织锦、土家族织锦的装饰性色彩):织锦是用精炼过的熟丝作原料,染色后织造的。织锦在处理色块和色彩搭配时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如一个平面色块?可以根据色彩需要分成若干的小色块或穿插不同的小色线,这种方法有利于色彩的呼应和变化,产生整色块的平衡与协凋的艺术效果。另外,织锦在配色时合理地利用色彩的明度、冷暖,面积的对比,故使织锦中的图案与底布对比时产生色块的前进与后退、强与弱的变化,突出了主体纹样或图案中的主要色块,收到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的艺术效果。这也正是织锦在形式上的抽象性和趣味性。

9、民间玩具(老虎枕):民间玩具是指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供儿童游戏的道具,多为劳动者的业余之作,有着显著的地域特点

虎枕是一种既可以给小儿嬉戏,又可以当枕头的实用型玩具,在北方各地农村广为流传,多以色布缝制成形。其中,山西的虎枕玲珑美观、色彩艳丽、做工讲究。

10.民间美术中的“五彩”:专指青、赤、黄、白、黑五色。占代以五色为正色,认为: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寅,这种观念,对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影响很大。

11、年画“点套”口诀:软靠硬,色不愣(大红、深绿、深蓝、黑谓硬色,淡灰、天蓝、粉红、粉绿、淡黄谓软色)。黑靠紫,臭狗屎。红靠黄,亮晃晃。分青绿,人品细。要想俏,带点孝。要想精,带点青。文相软,武相硬,断国孝,三蓝黑。女红,妇黄,寡青,老褐。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以上口诀因为体现了配色的共同规律,因此不仅适用于年画的色彩搭配,还适用于其他民间美术的制作。

参考资料:

《中国民间美术词典》张道一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风筝》王鸿勋、徐淑燕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小学生愤怒情绪下一篇:市民文明学校学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