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复习一

2024-09-04

第四单元复习一(精选8篇)

第四单元复习一 篇1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一、板题示标

1、同学们,你们成为一名小学生已经三个月了,在这三个月里,你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掌握了很多的本领。这节课,咱们就利用你们学过的知识进行一场“知识擂台”大比拼,好吗?好,给自己加一下油吧!

2、今天,老师要考察的就是第四单元的知识。看老师板书:(第四单元复习)当然,还要考察哪个小组坐姿和写字姿势最标准,这样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对第四单元的一类字、二类字和语文园地四的内容进行梳理复习,对一类字做到四会,对二类字的读音准确掌握。(2)运用多种形式反馈学习情况。(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要进行四场比赛,(一)先进行第一场比赛:比背诵课文。

1、复习《比一比》。a指名看图背诵

b齐背课文。

c回忆课文重点内容。这篇课文中有一对反义词,谁能说出,大—()多--()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反义词吗?大屏幕出示:前--()来--()左-()远--()高-()黑-()

d复习量词:一(头)牛 一(只)猫 一(只)鸟杏子 一(个)苹果 一(个)桃

一(只)鸭子 枣,你在生活中还知道哪些量词? 2复习《自选市场》 a看图齐背课文

b回忆重点,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真多,有((),还有()。3复习《菜园里》。a男女比赛背诵课文。

b菜园里的蔬菜都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

(豆角)青青细又长,(黄瓜)身穿绿衣裳。

一(堆)),有 一(颗)

(茄子)高高打灯笼,(萝卜)地下捉迷藏。(辣椒)长个尖尖嘴,(南瓜)越老皮越黄。

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4复习《日月明》 a指名背诵课文。

b本课中的这些字叫什么字?(会意字)说一说这节课的会意字。明 鲜 尘 尖 灭 男 休 看 林 森 从 众

它们都有哪些字组成?

师小节:课文及其重点同学们学的不错,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

(二)比一比我会认识的字。1 自由认读生词。2 同桌比赛认读。3 开火车读。

4 通过我会摘气球的游戏考察学生。

同学们我会认的字读的真棒。下面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

(三)比一比我会写的字,要做到四会。

1 一起书空我会写的字,并组词。2 指名书空组词。3 摘苹果的游戏巩固生字。

(四)第四场比赛,当堂练习。练习题见课件。1 学生自由练习。2 老师纠正。3 学生改正。

老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真棒,完成了这节的学习目标。

三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复习

比一比

自选商场

菜园里

日月明

第四单元复习一 篇2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过去式单元的复习课, 由于本单元在前一段时间已经学过,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导入复习、练熟词句、交际运用、巩固提高四个阶段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过去式的句型,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 基本目标

(1) 词汇:能较好的掌握本单元过去式的动词词组:took the pictures, climbed mountains...

(2) 句型: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What did you do?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并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2. 能力及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过去所做的事情, 并借此增进学生之间的友好感情。

3.本课时为单元复习课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磁带、词卡、幻灯片演示。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StepⅠ:导入复习

1.Let’s chant. (五年级下册P2)

T:I often do housework on the weekend.And I usually take pictures too.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Can you ask him/her?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 (通过chant, 引出一般现在时态句子并对话练习)

2.T:Look at the phrases.Can you read them? (练习一般时态词组take the picture...)

3.T:You know, I often take the pictures on the weekend.Look!Last weekend, I tookthe picture.Is it beautiful? (拿出卡片, 领读take the pictures, took the pictures) Can you spell take?And took? (板书take, took) I often clean the windows.Last weekend, Icleaned the windows. (引导学生把所列词组用一般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一般现在时态句型的对话练习导入到过去时态知识的复习。教师运用句型Ioften take the pictures on the weekend.和Last weekend, I took the picture.的鲜明对比再次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理解了过去时态的意义, 通俗易懂, 为后进生的知识掌握和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提高做了有效的铺垫。

StepⅡ:练熟词句

1.T:Next, Let’s play a game.I say the verbs.You say the past tense. (通过教师说动词, 学生说动词过去式来巩固单词的过去式。)

2.T:Take out your paper.Finish the Exercises 1.Let’s check. (落实书面练习)

3.T:Let’s chant. (六年级下册P41.) Can you read them? (引出本课重点句Where did you go?What did you do?How did you go?) “

4.T:Please read and write them twice!Who’d like to write on the blackboard.a

(借学生活动板书重点句) 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good.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和书面练习的方式, 进一步巩固重点词句以达到熟练掌握, 并为下一阶段的交际运用作好了充分准备。

StepⅢ交际运用

1.T:Look!I took another picture on my holiday.Would you like to ask me some questions? (展示教师出去游玩的照片, 引导学生用Where?What?How?提问。)

2.T:Did you have a holiday?Please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运用重点句, 做对话练习)

3.T:Just now, We reviewed and practiced the words and sentences.Next, let’s do the Exercises 2 and Exercises 3.

设计意图

教师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主动向老师发问提问, 进而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自由对话练习。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思考的欲望,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StepⅣ巩固提高

1.Exercises 2:Listen to the tape, write“T”or“F”。

(听录音, 判断正误) Check!

2.Exercises 3: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choose the answers.

(阅读对话, 选择正确答案) Check!

3. (板书简笔画) Look at the pictures.It’s you.Can you talk about your holiday.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write yourholiday on the paper. (看图说话, 并书面表达。) Check!

4.How many stars did you get? (课堂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Exercises 2 and Exercises 3对学生进行了听音判断和阅读选择的训练, 培养了学生的听音判断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通过看图进行书面表达, 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运用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StepⅥ家庭作业

1.Finish the activity book of unit 4.

2.Please write a letter about your last holiday to your friends.

设计意图

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 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 把课堂语言能力的提高延伸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板书设计Revision Unit 4 My holiday

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How did you go?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复习一 篇3

【网络构建】

【核心讲解】

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内涵: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世界观原理:①相互区别:第一,性质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第二,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相互联系:第一,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第二,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2)方法论意义: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①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②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要求: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四、发展的概念

1.发展的普遍性

(1)表现: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原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五、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前途光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道路曲折——新事物战胜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方法论意义

(1)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六、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方法论意义

(1)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

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作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①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②方法论要求: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①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②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③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b.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c.意义: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endprint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③方法论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八、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要求:①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③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要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九、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

(1)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征:①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1)观点: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事物的变化。

(2)特点:或简单地肯定一切,或简单地否定一切。

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创新意识

(1)理论依据:①辩证的否定观。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具体要求:①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②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考向预测】

一、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联系的统一整体,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哲学性质的问题。坚持“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和社会的关系,用系统优化的观点看问题。以此为背景,考查联系的观点是高考出题的重要方向。

二、发展具有普遍性,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从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的“到20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促进小康社会的建成。以此为背景,考查唯物辩证法中关于发展的观点,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

三、美与丑、善与恶……2013年有太多的道德追问

从哲学上看,道德的冲突是矛盾的具体体现。对道德的追问,体现出矛盾的对立性,也预示着社会道德的发展,彰显着矛盾的转化。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运用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社会等各种现象及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是高考中常见的切入角度。

四、辩证的否定是有肯定、有否定,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的因素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善于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同时,对待传统文化还要有创新意识,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在高考中,通常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和《生活与哲学》知识考查“传统文化”这一知识点。

【备考建议】

本单元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从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么样的”。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全面观、矛盾观。

高考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很多,难度较大,命题主要集中在联系的特点、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矛盾分析法、辩证的否定观和创新的作用等方面。命题趋势呈现“一不变、三上升”的特点。“一不变”就是将矛盾作为重点考查对象不变;“三上升”就是对系统优化方法、发展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的考查呈上升趋势。试题主要以寓言、漫画和自然科技及文化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考中,要从整体上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理解联系、发展、矛盾、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世界;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必须要树立创新意识;创造条件推动矛盾双方的转变,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实现更好的发展。endprint

备考时,要狠抓常考知识点,对每一具体的辩证法原理既要表述准确、理解全面,又要联系社会热点,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等方面的热点,尝试用哲学原理解读热点材料,从而提高能力、举一反三。

综合知识四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网络构建】

【核心讲解】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含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①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从性质上说,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①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③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含义: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地位与作用:①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②作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四、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的价值:①含义: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②特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③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①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②实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性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表现: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五、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客观依据

(1)原因: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求: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1)表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意义: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endprint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2)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1)表现: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就不同。

(2)处理办法:①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持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③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六、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③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正确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人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2.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1)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2)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理想的作用: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从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向预测】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结合党的十八大等社会热点进行考查

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方向与任务,习近平到深圳和广东视察、重走邓小平南巡路线,李克强“用改革红利激发内需潜力”的讲话,这些都可能成为高考试题的切入点,同学们要给予足够重视。

三、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罗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其人生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四、结合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考查

在高考中,很容易以此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结合《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考查开展这些活动的理论依据、重大文化意义以及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等知识点。

【备考建议】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践出发,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知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社会发展方面,集中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二是在关注民生方面,集中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三是结合模范人物的事迹,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命题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从具体原理切入,紧扣社会热点,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复习一 篇4

2、能听写下列词语:

跟从 园长 园丁 凉快 重量 因为 笑脸 阳光 可是 石头 办法

找朋友 许多 别人 到处 那边 哪边 哪里 吓跑 再见 再会 大象

对象 好像 做作业 点头 照片 为什么 害怕 光明 别处

3、形近词组词:许( ) 量( ) 为( ) 石( )

午( ) 重( ) 办( ) 右( )

4、音近词组词:多( ) 因( ) 阳( )象( )

都( ) 音( ) 样( )像( )

做( ) 坐( ) 那( ) 到( ) 在( )

作( ) 座( ) 哪( ) 倒( ) 再( )

5、照样子说一说:

例:我最喜欢( )

( )最( )。

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 ),到处( )。

例: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 )渐渐( )。

例: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 )一边( )一边( )。

例: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

( )像( )。

6、多音字: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篇5

一.单元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二.教学过程:

(一)师: 温故而知心也。今天,我们一起来重温旧梦。

(出示复习目标。)生:

读3点目标。

师 :本单元课文的题目是什么?

生: 13课《钓鱼的启示 》

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5课《落花生》

16课《珍珠鸟》

师: 同学们的记忆力真不错。请问,这四篇课文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 : 生活中的启示。

(二)1.师:

那就让我们奔向广场,去找回启示。

师:

快速翻到62页,边找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边跟老师读:星罗棋布 大喜过望

垂头丧气 心灵手巧 源源不断 与众不同 络绎不绝

师: 请关上书,你们能将这些词语领会家吗? 生 :(在作业本上填写。)师 :(课件出示)生(对照检查)。

师: 让我们来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抽生回答)生:(齐读)

师: 你是如何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抽生回答)生:(齐读)。

2.师 : 哟,广场上卖花生的不少,我们就去品尝《落花生》吧。师: 谁写的《落花生》? 生 : 许地山

师: 对,那就请翻到67页资料袋,齐读

师: 能听写66页带生字的词语吗?(老师念,学生写,再交换批改)师: 请男生读第十段并对比填空。(位置 外表 印象)

3.师 :花生尝得差不多了,我们来欣赏《珍珠鸟》 生:(开火车读70页带二类生字的词语)师: 知道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生 :(填空。读)

师(抽生读课文最后两段 抽生填空)

4.师 : 同学们表现真不错,老师领大家去钓诱人的鱼儿。请翻到61页。齐读生字词。再听写

(诱饵 鱼鳃 告诫 沮丧)生 :(写在作业本上,互相批改)师 : 本课的主要内容(抽生填空,学生齐读)师 : 我们一起来熟悉三句话。出示PPT(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 第二,()。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理解:这句话中的“是与非”是指(),“实践”是说人们去(),我认为“实践起来却很难”是因为()师:

再来看看“我”的心情如何?

生:

(填空

得意

急切

乞求 依依不舍)

(三)师:

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真棒。愿意完成一点作业吗?请背诵日积月累。世上无难事…… 生:(齐背诵日积月累)

高三语文 第四单元复习示例 篇6

第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

一、目标点击

本单元学习的四篇课文,一篇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三篇节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它的人物传记,善于把主要事件和细节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文笔生动,感情浓厚。《史记》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影响深远,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学习本单元,要理解课本的思想内容,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进而品味《史记》的语言。同时要结合已学过的作品,参考有关资料,阅读《语文读本》中所选的《史记》里的文章,以便对《史记》有更多的了解。

二、要点回顾

《报任安书》这封信中司马迁自述了创作《史记》的原因,展现了司马迁的伟大人格,表现了“幽而发愤”、“自陈己志”的主题。信中还表明记载三千余年历史的目的是“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阐述了他的荣辱观和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隐忍苟活,只为完成《史记》,内心的波澜,显示了他的不屈的斗争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封信表面是回答朋友的要求,实际是借题发挥,抒发胸中块垒,交代了忍辱创作的原因,表明了“弃小义雪大耻”的思想。

为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文主要采用了迂回曲折的章法结构。在欲尽处停顿蓄势,在宜伸处又作停留,不一气泻尽,使文章跌宕起伏,耐人寻味。另外,为了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致,这封信所用语言是极其动人的。如描写自己的处境:“肠一日而九,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那种无限痛苦跃然纸上,令人倍感凄渗。文中用大量排比句,有的以两句、三句为一组,有的以五句、六句为一组,甚至竟有一连用九句的,来表达情感。最有气势的是“四不辱”、“六不辱”:“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等,表达的思想的一气贯下。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颇和蔺相如,一个是富有沙场经验的宿将,一个是智勇双全的外交家,为了保卫赵国,在军事和外交上作出了贡献。文章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廉、蔺两人之间的矛盾。通过矛盾冲突,展示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同时,反映了在秦强赵弱的形势下,赵国君臣配合,外交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军事上严密戒备,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本文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蔺相如本是门客,在和氏璧的去留难定的矛盾尖锐时刻,被推荐出来。“完璧归赵”是蔺相如只是在秦国完成的,为此,他经历了两个回合的尖锐斗争。第一回合,他后发制人,临机应变,突出地显示了他的智谋。第二回合,舌战强敌,临危不惧,突出地显示了他的以勇气。“渑池之会”,他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针锋相对,使赵国取得了外交胜利。“负荆请罪”是在国内的矛盾,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多次避免与廉颇冲突,表现出以国为重,不计私仇的精神。文中着力描写了蔺相如,对廉颇深谋远虑、忠心为国、勇于改过则简略带过。

《屈原列传》通过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不幸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相攸关,赞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也处处流露出作者郁郁不平之气和“悲其志”的叹惋。本文表现了品格高尚,富有才干,忠君爱国的屈原在黑暗腐败的政治环境下,一再被罢黜放逐,忠心一片,无处可表,只能愤恨而亡的悲剧,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司马迁对杰出人才不幸遭遇的愤慨。

本文把写人物的生平事迹与评价人物的品格情操结合在一起,因此,这篇传记中叙议结合,穿插的议论占全篇一半。开篇叙事,强调屈原的才干。但屈原生活的政治环境恶劣,满心的悲愤,而作《离骚》。对于《离骚》,司马迁主要采用了议论的手法评价了它的作者屈原,展现了屈原在方正与邪曲的斗争中的鲜明立场和不懈的斗争精神以及正道直行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屈原高超的艺术素养。这些议论不仅塑造了政治家屈原的形象,而且塑造了文学家屈原的形象。接着,历叙了楚国一系列失败,司马迁通过议论点明这些失败都是排斥屈原的.恶果,屈原个人的遭遇关联着楚国的安危。最后,写屈原行吟泽畔,与渔父的对话,表明了屈原的耿介不阿的操守,可以说,夹叙夹议的手法使屈原的形象得到较好展示。

《信陵君窃符救赵》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表现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急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信陵君的仁义的谦逊,文章里具体写的是他亲迎侯赢,他的“下士”是希望“得士”,而“得士”,也是希望“士为国用”。另外,秦国围赵,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信陵君深明大义,冒了极大危险,夺得兵权,击退强秦,保卫了赵、魏的安全,这表明他急人之困的大无畏精神和远见卓识。

本文着力刻画了信陵君的形象。首先,他“仁而下士”并“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文章详写了他亲自结交侯嬴这件事。信陵君听说侯嬴贤,就往请,后为他置酒宴宾,亲自驾车去接,侯生直坐尊位,信陵君执辔愈恭;侯生要他枉道访友,他便引车入市;侯生令他久立市中,信陵君颜色愈和,色终不变;宴会上,遍赞宾客,并为寿侯生前。这些表明了信陵君思才如渴、慧眼识贤、仁而下士的品质。其次,他有着急人之难、救人之危、爱民如子的仁爱思想。秦围邯郸,无以求赵,便计不独生,决心与赵俱死;当侯生为他策划救赵,估计要杀晋鄙时,难过得掉泪;矫杀晋鄙后,则下令“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军中,史归;独子无兄弟,归养。”这些都表现了信陵君的仁爱。

三、方法指津

文言文学习须从诵读入手,通过反复的诵读,增强文言语感,体悟人物情感,把握文章的脉络,汲取文章的精髓。诵读不是一般的朗读,须带有一定的情感,运用正确的语调,读出人物的语气和作者的情感。

以《信陵君窃符救赵》第7段为例:此段共有五处对话,其中三处是侯生说的,信陵君和朱亥各说了一处。侯生的第一处说话是分析晋鄙可能的态度,提供处理的办法,读的时候要沉稳从容、铿锵有力,显示出人物此时庄重果决的情态和料事如神的特点。侯生的第二处说话连用两个反问句,这是对“公子泣”的强烈不满,在侯生看来,生死关头,需要的是刚毅果断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婆婆妈妈,作儿女之态,只会坏事,因此读此句时应当用显著的上升语调,语气严肃而带有谴责的意味。侯生最后一处是向信陵君表示自己的必死决心,以坚定信陵君完成大业的信念,语气平缓中带有壮烈,悲怆中透着自豪,但不宜过分的慷慨激昂。

信陵君的一处说话是针对侯嬴责备的说明,语气中既有自我的辩解,又有对侯嬴的敬重,同时还有不想杀晋鄙而又不得不杀的感叹,因此,诵读时当用稍为低沉舒缓的语调。而朱亥的一处说话是对“公子请”的回应,话语中透着“屠夫”的豪爽耿直,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激情,因此,诵读时当用流畅快速的语调,并使用较高的音量。

四、考点例析

[考点]1.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例析]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市椽,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要相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问于燕,宣言日:“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问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史记・田单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D.燕军扰乱奔走。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人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全国高考.试题)

第四单元自测题 篇7

一、基础练兵场 (20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 根据拼音写汉字, 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

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 喜欢鲁迅的深沉冷jùn、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 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juàn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jùn______juàn______绮______睿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读书时, 仿佛置身于生意盎然的春天。指尖一拨弄便已是草长莺飞, 春意撩人。

B.强国之梦, 就是魂牵梦萦的华夏深情!就是中华儿女永远不变的中国梦!

C.青春是可塑的, 它会在珍惜它的人面前无限地伸张, 而在挥霍它的人面前稍纵即逝。

D.校园艺术节当天, 建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 精心演出了一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话剧。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散文, 是一种以描写生活见闻为主的文学样式。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

B.郭沫若的散文诗《白鹭》, 通过对白鹭的描绘与赞颂, 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 而被人忘记了的美”。

C.曾卓评论鲁藜的诗《一个深夜的记忆》, 说这首诗的意境是宁静而深沉的。

D.作文要讲究谋篇布局, 也就是说要精心安排结构。结构的安排, 在下笔之前就应当有一番通盘考虑。

4.下面这首《泥土》是鲁藜的作品, 试揣摩该诗欲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4分)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3年入夏以来, 我国多省发生了严重的旱情, 特别是湖南省遭遇了近1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 人们忧心如焚。右边两幅图, 图一是一个湖南农民在已经完全干裂的田地里走过, 图二是一幅漫画。请仔细读图, 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1) 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图二这幅漫画的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谈谈你从这两幅图中得到的启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精品屋 (40分)

(一) 阅读短诗《未选择的路》, 完成6~7题。 (8分)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 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选自《世界名诗快读》, 岳鑫、张书珩编, 远方出版社2004年)

6.研读全诗, 写出诗歌中“路”的象征意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实际, 说说你对这首诗的主题的理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短文, 完成8~10题。 (12分)

半块年糕

尤添

肚子开始叫的时候, 才只走出一半的山路。

我没发慌, 因为我怀里还揣着半块年糕。

早晨喝的是稀饭, 料定会饿的, 娘把昨天剩下的半块年糕给我带上, 嘱咐我只有这半块, 要等实在走不动时再吃, 吃早了再饿就没法子了。

我越走天越热, 越走腿越软, 越走肚子越空。碰上泉水, 就把肚子灌得胀圆, 心想能顶上一阵, 可不一会儿又都放出来了, 没一点“剩余价值”。手老往怀里摸, 几次要掏出手绢包, 却又忍住了, 吃了, 就没有了。

走不动了, 在路边坐下歇歇, 我使劲按住怀里老想往外溜的年糕, 劝它再忍一忍, 待走上前边那个山坡。

【!甲!】!走!!啊!走!, !走!!上!了!山!!坡!。

!又!走!了!!一!会!儿!!, 过!!了!路!边!!那!片!竹!!林!。

!再!走!一!!段!, !前!边!是!!一!块!青!!岩!…!…!

手绢包打开, 抓起年糕要往下吞, 手到嘴边又停住, 耳旁又响起娘的嘱咐:年糕只这半块……

是呀, 就这半块年糕, 且不算大;吃了, 一会儿还会饿, 可最难走的那道山梁还在前边。

我使劲咽口唾沫, 把年糕只放到鼻子下狠狠地闻了闻便又包好揣回怀里, 一直没敢咬一口, 只怕再也忍不住。

本来没了一丝力气, 本来再迈不动一步, 但那没吃一口的年糕却为我添了劲。我的肚子虽是空的, 心里却有底。

半块年糕不断安慰着我:别慌, 往前走。半块年糕不断鼓舞着我:坚持, 往前走。走, 往前走, 终于望见那道山梁。终于走到了梁根, 手绢掏出来, 又放回去。不行, 现在吃了, 上到半梁再饿就没招了。上!我有年糕, 怕什么, 看还能走多远。

【!乙!】!再!!走!一!步!!, 走!!一!步!就!!拿!出!年!!糕!…!…!

!一!步!…!!…!两!步!!…!…!三!!步!…!…!

头昏沉沉的, 身子轻飘飘的, 腿脚软绵绵的……当我实在挤不出一点力气, 一下子瘫倒下去时, 忽然发现我已登上梁顶。

啊, 梁下就是外婆的小村。小村正飘起亲切的炊烟……

颤颤地打开手绢包, 捧住那半块白里透黄的年糕, 我却怎么也舍不得吃了, 不再害怕路远。

空着肚子走了50里山路, 我只有半块年糕———我始终有半块年糕———有了这半块年糕, 我空着肚子走到了外婆家。

捧着半块年糕, 一个12岁的孩子哭了。

(选自《优秀写人记事散文精选》, 顾素华主编, 宁波出版社2008年)

8.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文中画横线的一段属于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9.文中【甲】【乙】两处画波浪线的文字分别写出了“我”怎样的心境和精神状态? (请任选一处回答)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同学认为作者在本文最后一再重复“空着肚子”和“半块年糕”, 语言有点啰唆, 请结合原文, 说说你的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完成11~15题。 (20分)

野地

李汉荣

(1) 野地并不很野, 就在城的郊外。

(2) 在随便什么时辰, 对城市做一次小小的逃亡, 到野地去呼吸, 去想些什么或什么也不想, 就一心一意感受那野地, 是我的一门功课。

(3) 野地有很多树。柳树、松树、槐树, 还有叫不出名字的灌木。……它不仅供给我清新的空气, 也免费让我欣赏鸟儿们的音乐会, 且是专场, 聆听、鼓掌都是我一人。黄鹂的中音, 云雀的高音, 麻雀的低音, 布谷鸟抑扬有度的诗朗诵。报幕的是斑鸠吧, 清清朗朗的几句, 全场顿时寂静;接着出场的是鹦鹉, 不像是学舌, 是野地里自学成才的歌手;路过的燕子也丢下几句清唱, 全场哗然;喜鹊拖着长裙出场了, 它像是不大谦虚也不留情面的音乐评论家:“叽叽喳喳”———它是说“演出很差”?于是众鸟们议论纷纷, 议论一阵就暂归于寂静。奖金是没有的, 午餐补助从古至今就没领过。它们四散开去, 各自找自己的午餐。

(4) 林子的外面长满了草, 招引来三五头牛或七八只羊。牛有黑有黄, 羊一律的白。羊口细, 总是走在前面选那嫩的草, 那么认真地咀嚼着, 像小学生第一次完成作业。我抚摸一只小羊的犄角, 它做出抵我的样子, 眼睛里却是异常的天真温良, 它是在和我开玩笑, 那抵过来的角, 握在手里热乎乎的。它一动不动地让我握着, 我们彼此交换着体温和爱怜。我顺手递给它一株三叶草, 又握了握它的角, 说了一声“好孩子”, 却再也说不出下面的话, 因为我忽然想起了我穿过的那件羊皮袄。我觉得我对不起这些可爱又可怜的羊, 它们是多么纯真的孩子啊。正想着, 那头大黑牛走过来, 它埋头吃草, 就像我埋头写诗, 都是物我两忘的境界。一个小土坎它却爬得很吃力, 我这才发现它是怀孕的母亲, 脖颈上有明显淤着血的疤痕, 怀孕期间它仍在负重拉犁?我走过去, 急忙牵起缰绳拉它一把。它上来了, 感激地望着我, 我看见了它眼角的泪痕, 我向它点点头, 示意它快些吃草, 祝福它身体健康、分娩顺利, 一路平安。我的心里多少有点苦涩, 贴近哪一种生命, 都觉得它们很美丽, 也很苦涩。我终止了我的联想。我看见, 远处那黑牛, 仍不时地抬起头望我……

(5) 野地的边缘有一小块瓜菜地。包包菜一层一层包着自己内心的秘密, 像一位诗人耐心地保存着自己最初的手稿。芹菜仍如古代那么质朴, 青青布衣, 是平民的样子, 也是平民的好菜。红萝卜, 通红的小手仍在霜地里找啊找啊, 在黑的泥土里它总能找到那么鲜红的颜色。南瓜不动声色地圆满着自己, 据说南瓜在夜晚长得最快, 特别是在月夜, 那么它一定是照着月亮的样子设计着自己, 它把月光里的好情绪都酿成内心里的糖。西瓜像枕头, 却无人来枕它做梦。我就睡在这枕头上, 果然睡着了, 梦见我也变成了一个西瓜, 在大街上乱滚, 差点碰上了钢铁和刀子, 于是我又返回到野地。我掐一掐自己, 想尝尝, 却感到了痛, 于是我醒来, 看见西瓜们仍然自己枕着自己酣睡。

(6) 这时, 我隐隐听见了水声, 野地的前方是一条河, 我看见它微微露出的脊背, 白花花的脊背, 它摸着黑赶路。是子夜了, 月亮悄悄地升起来, 月光把野地镀成银色。星子们把各种几何图案拼写在天上。地上有几处小水洼, 临摹着天上的图案, 也不注意收藏, 风吹来, 就揉碎了。恰有几片云小跑着去找月亮, 月亮也小跑着躲那些云, 云比月亮跑得快, 月亮终于被遮住了。

(7) 星光照看着野地, 有些暗, 但很静, 偶尔传出几声蝈蝈叫, 我能听出它们的雌雄……

(选自《李汉荣诗文选:与天地精神往来》, 李汉荣著, 华艺出版社2001年, 有删节)

11.阅读全文, 将描写野地的四幅画面补充完整。 (4分)

鸟儿们的音乐会→____________→瓜菜地里的联想→_______________

12.说说下列加点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 在随便什么时辰, 对城市做一次小小的逃亡, 到野地去呼吸, 去想些什么或什么也不想, 就一心一意感受那野地, 是我的一门功课。 ()

(2) 贴近哪一种生命, 都觉得它们很美丽, 也很苦涩。 ()

13.模仿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另一种植物为写作对象写一句话。要求:运用联想的方式,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堂研讨时, 李明同学提出了疑问:“《野地》最后一段文字与 (3) ~ (5) 段描写的情境氛围似乎不一致。可以删除吗?”假如你是本班的语文课代表, 你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 说说作者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4分)

【甲】我走过去, 急忙牵起缰绳拉它一把。它上来了, 感激地望着我, 我看见了它眼角的泪痕, 我向它点点头, 示意它快些吃草, 祝福它身体健康、分娩顺利, 一路平安。我的心里多少有点苦涩, 贴近哪一种生命, 都觉得它们很美丽, 也很苦涩。

【乙】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 重新安静下来, 它伏在蛋上, 眼睛紧紧盯着我们, 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 使我不由想起了冯至深情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 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

(乙文选自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 (40分)

16.阅读下面一段话, 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的路上, 我们一路前行。欢乐时分, 抑或是痛苦时刻, 是父母苦口婆心的叮咛, 是老师语重心长的劝告, 是朋友饱含关切的提醒, 甚至是影视作品中一句普通的台词、网络媒介中一句寻常的留言……让我们顿时醒悟、豁然开朗, 带给我们巨大的勇气和精神力量, 让我们铭记一生。

请以“一句话, 一生随”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以记叙、描写为主, 适当进行抒情和议论; (2) 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内容充实, 表达真情实感; (3)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4) 不少于600字; (5)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基础练兵场

1.峻隽qǐruì2.D 3.A 4.这首诗告诫人们要甘于做普普通通的人, 做实实在在的事, 不要孤芳自赏, 不要自视过高。5. (1) 一个写有“水资源”的水龙头在滴水, 水管却有三处破裂, 在向外流水。 (2) 示例: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二、阅读精品屋

6.“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7.提示:诗人通过叙述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 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 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 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 (意思对即可) 8.插叙交代半块年糕的来历, 为下文写自己在拥有半块年糕的精神支撑下战胜饥饿与疲劳, 空着肚子走完50里山路做铺垫。9.【甲】处形象地写出了“我”虽然饥饿, 但力量尚存, 马不停蹄地快速赶路的情形。【乙】处以短语反复的形式具体表现了“我”在极度饥饿和困乏的状态下, 靠着半块年糕所带来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艰难跋涉的情形。10.示例:作者反复强调“空着肚子”, 突出了“我”的处境之困难;“我只有半块年糕”, 表示年糕数量之少;“我始终有半块年糕”, 表明“我”一直到最后都没有舍得动这半块年糕;而“有了这半块年糕, 我空着肚子走到了外婆家”, 则突出强调了这半块年糕对“我”一路的精神支撑作用。这里通过议论抒发感情, 既点明了题旨, 又突出了“我”超越和战胜了自己后的喜悦、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匠心, 丝毫不会让人感到啰唆。 (意思对即可) 11.与羊、牛的心灵交流;野地的星空和河流。12. (1) 功课:在野地可以什么都不想, 没有尘世的纷扰, 心灵得到净化;从动植物的善良、勤劳的性情受到教益, 得到陶冶。 (2) “美丽”指牛具有善良、勤劳的品质, “苦涩”指怀孕后的牛受到人的驱使被迫劳动而受伤, 引起作者内心的怜悯和同情。13.示例:丝瓜在藤蔓上静静地伸出自己绿色的手臂, 把鹅黄色的小帽戴在头顶, 躲在绿叶后跟泥土妈妈说着悄悄话。14.不可以。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星光下野地的幽静, 收束全文, 营造出野地是“我”的精神家园的意境;同时, 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再次点题;用景物描写结尾, 意境悠远, 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15. (1) 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人与动物情谊相通、和谐相处的情感; (2) 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将牛和鸟当作人来写, 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 (3) 两段文字都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 写出了牛和鸟的神态, 惹人怜爱, 令人同情。

三、文笔展示台

必修二第四单元训练(一) 篇8

1. 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政,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

A. 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B. 俄国新经济政策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家市场才有益于国计民生

2.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 )

A. 辛亥革命 B. 国民革命

C. 解放战争 D. 三大改造

3. 1960年11月,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毛泽东直接组织和指导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进行调研。并在这期间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这些行动表明中共中央( )

A. 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B. 为八字方针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C. 放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速度

D. 坚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 下列历史事件与图所示地区对应准确的是( )

[A][C][D][B]

A. 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大庆油田

B.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D.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5. 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其直接背景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D. “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回升

6. 山西昔阳的“大寨精神”,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经是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作家凌志军在《1978——历史不再徘徊》一书中的第五章标题是:“昔阳到凤阳”。这一标题包含的含义不包括( )

A. 昔阳的“大寨精神”已经辐射到贫困的凤阳

B. 昭示了历经2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已走向尽头

C. 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的变革

D. 凤阳小岗村的星火将成为取代大寨旗帜的烈焰

7.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 )

A. 工业化建设成就

B. “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 改革开放的实践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9.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 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 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10. “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 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 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

C. 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

上一篇:吉林大学物理课件下一篇:经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