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精选8篇)
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 篇1
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
——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人:陆 吉 昌
确恋爱观
学号:0940202219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调查时间:2010年5月24日
调查对象:江苏科技大学大二在校生
调查目的:深入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树立正
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
——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学校园内的恋爱现象越来越普遍,恋爱成为大学校园内一个热门的话题。爱情是人类美好和神圣的情感,在人生中,它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恋爱问题也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之一。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学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渐渐已经从现象发展成了一种潮流。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在性心理发展上,走过了性疏远期和性接近期,进入了恋爱期,对情感的需求大大增强了,这是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的恋爱现象是自然的、正常的、无可指责的。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恋爱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是相当多的。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偏离不仅会对学生学业产生影响,也会对其一生产生影响。
大学生的恋爱已成为了重要的热点问题和现象,也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一项很多人选择的“选修课”。大学对大学生们来说,是他们初次步入的社会,是他们经历人生、积累经 验、体会生活的一段时间。大学生们会在大学期间经历以前从未经历的种种情况,独立生活的考验,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人际关系的交往,这些种种都在不断挑战着他们,而其中,恋爱交往更是不可不谈的话题。在大学校园里,你随处便可看见成双成对的情侣挽手并肩漫步的画面,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恋爱已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大学生恋爱观是什么?”“大学生恋爱对其成长有无益处?”“大学生应当如何经营好爱情与学业?”这些有关恋爱观问题自然备受社会关注。
那么,何为恋爱观?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已长大成人,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中,但是,恋爱毕竟是到大学后才真正开始的接触、经历的,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并不十分成熟,并且具有差异化大、打破传统思想习惯的表现。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现状,我们开展了“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通过发调查问卷的的方式来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恋爱状况等问题。由于问卷存在瑕疵,调查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但也如实反映了一些问题。下面是我们的调查问卷以及调查结果。
1.您现在的恋爱状态是?()
A.正在恋爱中
B.曾经有过恋爱的经历
C.处于观望阶段,一旦有了合适的也可以考虑
D.不准备在大学阶段谈恋爱
2.对于大学生是否应该恋爱,您持的态度是?()
A.应该,不能错过青春年华
B.不应该。谈恋爱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
C.顺其自然,重要的是有没有缘分3.您认为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什么?()
A.丰富生活,精神寄托
B.周围同学的影响,弥补空虚
C.在生活和学习上找到好伴侣
D.积累经验,体验人生
4.如果您要选择或已有恋人,您最看重对方的?()
A.自身修养,气质品味
B.是否与自己志趣相投,喜欢自己 C.看其发展潜力
D.其家庭和经济条件
5.邂逅您喜欢的人时,您会主动追求吗?()
A.会大胆主动追求
B.会有所暗示
C.觉得不好意思,静而观之
D.可能会在追求我的人中选择
6.对待周围的情侣,您的感受是?()
A.这是正常现象
B.随便他们,这不关我的事
C.在公共场合下会感到不舒服
D.十分羡慕
7.如果恋爱和学业发生冲突,您会如何选择?()
A.学业为重,爱情次之
B.学业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C.尽量能游离其中
D.不好说
8.您觉得恋爱的底线行为是?()
A.一般身体接触
B.约会时接吻
C.性爱关系
D.同住关系
9.您认为毕业后,您会和恋人继续保持关系或结婚吗?()
A.会,我们是很认真的 B.不会,现在就出现了摩擦
C.顺其自然吧
D.没有明确的态度
10.如果您失恋了,您会?()
A.疯狂购物与大吃大喝发泄
B.坦然面对,不会太有情绪
C.一段时间会伤心,不会马上恋爱
D.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再次恋爱
调查结果:
1、A 33.3% B 20.8% C 29.2% D 16.7%
2、A 14.6% B 27.1% C 52.1% D 4.16%
3、A 16.7% B 22.9% C 43.75% D 16.7%
4、A 27.1% B 50.0% C 16.7% D 4.16%
5、A 31.25% B 41.6% C 29.2% D 10.4%
6、A 33.3% B 45.8% C 10.4% D 8.3%
7、A 25.0% B 39.6% C 20.8% D 14.6%
8、A 18.75% B 27.1% C 37.5% D 16.7%
9、A 20.8% B 16.7% C 50% D 12.5%
10、A 8.33% B 35.4% C 35.4% D 18.75%
经过对学生们问卷的调查、整理与分析,总体来看,当今大学生恋爱观表现为以下几各方面:
一、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恋爱情况较为普遍。根据调查,有尽50%的学生表示曾在大学期间谈过恋爱,其中有不少人表示谈过不止一次恋爱;并且多半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可以谈恋爱,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仍应以学习为主,不应该把精力放在恋爱上,恋爱在大学中应予以禁止。
二、当今大学生恋爱在对象的选择的标准上,呈现各自不一的表现,学生们各自关注不一。在大学生中,虽然有越来越来注重对象外表的现象,但是绝大部分还是更注重人品道德、性格志趣等内在品质,当然也有少部分只看重对方家世及金钱。
三、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恋爱往往短暂,很少特别长久。根据调查,有80%以上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便分手,各奔前程,另寻他人结婚生子。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工作后仍坚持恋爱关系并最终结婚。
四、当代大学生所希望的相爱方式多种多样,向往一见钟情的学生不占少数。恋爱的观念在发生变化,70%的同学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会主动追求或有所暗示。
五、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恋爱呈现跟风状态,恋爱心态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表现为见周遭其他同学纷纷坠入爱河便也有希望谈恋爱的想法,无论遇不遇见心仪的对象。带着“为恋爱而恋爱,觉得恋爱有面子”想法的人占不少部分。
六、当代大学生大学期间异地恋现象增多。经过调查,有20%以上的学生表示,正在进行异地恋,对象绝大多是都是以往高中或初中的同学。异地恋的大学生纷纷表示,虽然分隔两地的确给恋爱带来很大不便,两人也为此发生过不少问题,但是却都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能和对方走下去,有个完满结局。纵观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相关状况,看出了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不同寻常,也可以对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窥见一二。但我们不禁会奇怪,为何大学生恋爱观会呈现这种状态,是何种因素导致其恋爱观的形成? 经过调查,应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明显,西方文化的大幅度渗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与国民全面接触,不断深入。而大学生则是信息接触面最广,最易接受新事物的人群,因此大学生们在接触西方书籍、影视剧的同时,也深受西方恋爱观影响,其中“开放、热情、随性、性开放”的西方恋爱观对大学生影响最深。如此一来,中国传统的儒家保守、内敛的恋爱观便渐渐被打破,大学生的恋爱观自然越见开放。
二、现代社会传媒声势浩大,媒体将当代恋爱观传递给大学生。由于媒体的高速发展,网络、影视剧、书刊铺天盖地,大学生们拓展业余文化生活,自然会大量接触传播媒介。而现今,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影视剧、书籍层出不穷,尤其是浪漫偶像剧日渐增多;而网络更是发展迅猛,其上对恋爱的观点千奇百怪,声声不绝于耳。如此的媒体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又怎能不受其影响?
三、大学生恋爱观易受旁人影响。大学生初入社会,社会经验不足,人生阅历浅,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恋爱又是首次接触的大事,自然会想听他人的意见,观察他人的行为,这样他们的恋爱观易受周围同学、家人言语、行为的影响。因此,大学生们见到纷纷恋爱的同学,见到他人爱情的甜蜜自然也会跟风恋爱。
综上,我们看到了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结果,并分析出了其中的原因,为了大学生的更好发展,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大学生针对大学期间的恋爱,应当端正恋爱态度、恋爱冬季,避免莽撞冲动行事。应避免跟风恋爱,不应见到周围其他同学恋爱便也争先恐后坠入爱河。恋爱是寻找未来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纵然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应当更加注重内在的人品道德。大学生应当明白,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
二、大学生应正确认识恋爱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仍然是学生,是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时期,因此大学生仍然应该以学业为主,仍应该为学业、为将来的事业而努力和奋斗。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不应将过多的时间、心思仅仅花在谈情说爱上,更不能为了一时的浪漫、惬意而荒废学业,那样只会因小失大,追悔莫及。但如若处理好爱情、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对学业及事业起到不小的推动促进作用。
三、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要正确对待恋爱,并认识到什么样的恋爱观才是正确的,避免受他人以及媒体不正确观点的误导。
四、大学生自身应当培养爱的能力。迎接爱的能力应当锻炼,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以免错失良机。而拒绝爱的能力的培养更加不可忽视,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
五、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恋爱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大学生恋爱遇见失败与挫折时,应当正视现实,换位思考,多替对方想想。切忌一蹶不振,要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
六、学校、家长应当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多多关注大学生恋爱,学校应当开设恋爱观的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经过此次的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恋爱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他们充满活力,他们朝气蓬勃,他们爱意满满、暖人心怀,正如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一样,繁荣而迅速。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当今大学生恋爱观的确存在不少问题,这是影响他们恋爱道路以及事业、人生的障碍。大学生们想要健康成长,在今后的人生有所作为并获得幸福的爱情、婚姻及家庭,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端正恋爱观,让正确健康的恋爱观指导恋爱。这样,才能推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拥有最终的幸福!
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 篇2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恋爱观调查
在校就读的大学生恋爱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恋爱问题处理不当, 会影响大学生心理, 目前, 现行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制度中允许大学生在上学期间恋爱结婚, 然而, 作为大学生本人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他们希望学校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1.2005年中国大学生恋爱状况[2]
2.2007年, 对高职的学生作了一次小范围 (500名学生) 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460份, 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2%, 调查对象中, 男生201名, 女生259名。
(1) 调查表明大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 在接受调查的460名同学中, 有101名谈过或者正在谈着恋爱, 占总比例的22%。大学生们认为, 在日常生活中与异性交往相当重要, 对自己的社交能力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 58.9%的同学有要好的异性朋友。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8.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在校谈恋爱对学习没有负面影响, 大部分同学认为, 大学生恋爱, 是应该予以正确引导和控制的, 他们认为, 大学生在思想上仍然没有完全成熟, 在多数的情况下, 行为仍然为情感所支配, 在对大学生恋爱原因的分析中, 有69.2%的同学选择感情的需要, 没有太多理智上的思考, 大学生恋爱在相当程度上是感性行为, 这一点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反映得更为明显。在对恋爱目的的调查中, 90.2%的同学表示是为了追求真爱, 也有一部分同学是为了追求体验和自我满足。
(2) 调查结果表明, 只有12.9%的同学谈恋爱是为了打发时间, 他们认为, 大学生恋爱有多方面的原因, 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说法“大学中因为无聊而去谈恋爱打发时间”是不正确的。
(3) 调查还显示, 大学生恋爱只是即时的行为, 而缺少责任意识, 不能清楚地认识恋爱中双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很少以婚姻期望为基础, 只有27%的人选择恋爱是为了将来能够在一起, 但这并不说明大学生的恋爱是没有真实感情的, 只是恋爱双方的感情会随着自身的发展和成熟而变得更具理性。
(4) 调查中, 71.2%的同学表示希望校方进行正确恋爱观的引导教育, 建议学校加强异性交往的教育, 希望能限制恋人们在公开场合做过分亲密的动作, 理解和尊重同学和异性的友谊, 多组织一些男女生交流活动, 多开展一些讲座, 普及性教育等等。
校园中的恋爱现象及原因
恋爱、结婚和建立家庭是人生需要经历的阶段, 而两性相爱, 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许多大学生则把恋爱视为大学生活的一个主题。但每个人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 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 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人的社会性是人性的现实表现, 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大学生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 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处于青春期中后期的大学生, 生理机能基本成熟, 精力充沛、渴望交往异性。入学前, 男女双方虽有对异性的向往, 但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涉, 青春的骚动被压抑着, 不敢释放。入学后, 学校没有了禁令, 家长无法直接干涉, 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大学生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 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到具体体现。有些学生认为大学里没谈过恋爱, 十分可惜, 让其他同学笑话, 大学生活不完整, 追赶潮流, 把它作为一场爱情实验, 在学生中, 有很多人持有恋爱实验论。另外, 许多大学生进入高校后, 学习的紧张感没有了, 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降低了, 失去奋斗目标与前进的动力;有些学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 出现了理想真空地带, 表现为混日子, 得过且过。有些大学生谈恋爱纯粹是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做崇的结果, 看到别人出双入对, 心里难以保持平衡, 随大流, 赶紧找一个, 以满足虚荣心。有些大学生心中苦闷, 又缺乏知心朋友, 想找个伴儿来玩, 打发时间, 为了充实课余生活, 排除寂寞, 填补空虚, 玩恋爱在这一群体中, 已经演变成为标有时尚注脚的游戏。他们只重视恋爱过程, 轻视恋爱结果。
2. 部分大学生陷入虚幻的爱情中——网恋
上网聊天是大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中, 将自己深藏的, 不愿告诉家长、老师或同学的秘密展现给对方, 当觉得彼此很投机的时候, 便会慢慢喜欢对方, 从而形成网恋。网恋作为一种精神恋爱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网恋不当带给大学生的危害也是明显的, 首先, 大学生网恋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增加学生在情感上的随意性、空想性、虚伪性, 降低爱情的崇高性和他们的责任感。其次, 大学生沉溺于网恋会造成身心的伤害, 甚至荒废学业。更可怕的是, 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网恋”从事违法活动, 一些大学生因此上当受骗。
3.恋爱观念日益开放, 传统道德观念淡化
当前社会上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 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 网上的世界正处于无栅栏状态, 黄色的信息随处可看;另外, 大学生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 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两性观, 追求感官刺激作为与异性交往的原因与目的。男女同学合伙在校外租房同居已屡见不鲜。他们坚持只要曾经拥有,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真心相爱, 就无须指责”, 传统的贞操观念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逐渐淡化。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 避免在恋爱问题上处理不当。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爱情与人生的关系
爱情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 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 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 甚至是没有意义的。有人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 奉行爱情至上主义, 沉湎于感情缠绵之中。这样的恋爱观, 很容易导致对人生目标的误解, 这对需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上的大学生来说危害尤大。真正的爱情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体现着人的自然和社会的双重需要, 并通过生活而获得充实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 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 处理好恋爱关系, 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 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
2. 正确处理学业和爱情的关系
罗素说:为了爱情而牺牲事业是愚蠢的, 但为了事业而完全牺牲爱情同样是愚蠢。作为学生要把学业放在首要位置, 爱情必须是建立在事业的基础上的。大学生应该把爱情看成是生活的一个侧面, 而不是全部, 事业和爱情的双成功才是你成功的全部, 要抓住大学宝贵的时间, 学好自己的专业, 锻炼能力, 在事业上付出自己艰辛的劳动和汗水, 现在多给学习一点时间, 以后你才有更多的时间留给那最美的恋爱季节, 成为最幸福的人。
3. 遵守恋爱道德
遵从恋爱道德, 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去维护真正的爱情, 这是保持爱情长久的秘密所在。
(1) 恋人间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现, 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 如果把对方当做自己的附庸, 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 都是对爱情实质的曲解。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是平等的, 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 放纵自己的情感或者对对方予以束缚或强迫, 都不符合恋爱的道德要求。大学生谈恋爱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对方。[4]
(2) 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 是爱情本质的体现。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 就要自觉地为对方承担责任。责任的担当, 不是单纯的“在我心中只有你”的反复吟唱, 而是需要见诸行动的自觉, 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爱情是风雨中共同撑起的一把伞, 是暮色里急切盼归的一种情, 是寒夜灯影下的温暖的一杯茶……
(3) 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 又举止得体, 相互尊重, 而绝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恋人在公共场所出入, 要遵守社会公德, 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恋人独处, 也要讲文明、讲道德。[5]
4. 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由于社会、家庭个人等原因, 在恋爱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从心理角度来看, 失恋可以说是大学生最严重的挫折之一, 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如难堪、羞辱、失落、悲伤、孤独、虚无、绝望和报复等。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出转移, 容易导致失恋者忧郁、自卑的情怀, 严重者甚至采取报复乃至自杀等方式来排解心中的瘀结。[6]一个心里健康的大学生应积极地面对失恋, 尽快摆脱失恋带来的精神痛苦。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 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 失恋不失态, 失恋不失志。天涯何处无芳草, 莫愁前路无知己。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 另一扉幸福之门却在你面前洞开了。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 要树立起科学的恋爱观念, 正确地认识爱情与人生、爱情与学业等关系, 有责任创造新型的, 符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爱情方式和行为, 这样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 使恋爱双方都能获得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和美的享受。这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家庭的幸福, 对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对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繁荣发展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索格飞等, 《中日大学生恋爱关系中的性文化情节比较》, 《中国青年研究》, 2008年第1期.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4][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 篇3
我国的应试教育培养了很多会读书和会考试的人才,在培养这些人才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对人才情商的开发,有很多大学生在碰到感情问题时不会理智、果断地处理,有些甚至因为感情的挫折和失败给心理造成很大的阴影,给人生留下许多的遗憾,同时也给自己未来的家庭造成了许多无形的伤害,因此及时地引导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恋爱观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广州市某医学院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5个班发放调查表;调查表为自行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爱情的理解、恋爱的态度、失恋、恋爱性行为、对树立正确恋爱观引导的需求等几个方面。调查表采用无记名填写,集中发放并当场回收。共发放350份,收回317份。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谈恋爱的愿望。在调查中,当问到如果被异性追求而又不是很了解对方时,有72.9%的学生认为要先了解了再说;有18%的学生回答会不留任何余地的拒绝;还有3.5%的同学觉得要先接受,再了解。而对于在读大学期间是否会谈恋爱的问题,有57.7%的学生认为要靠缘分;37.9%的学生已经在谈恋爱;只有2.5%的学生持不赞成的观点。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渴望谈恋爱的愿望强烈,但还是比较理智。
2.对爱情的理解。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是人类最微妙、最美好的感情,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不一样。有11.7%的学生认爱情说不清道不明,糊里糊涂,跟着感觉走;有70.3%的学生认为爱情要在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互相欣赏和倾慕;只有3.2%的学生认为爱情是有功利性质的,要考虑很多因素。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爱情的理解趋向感性和理想化,也相对单纯;而对于爱情是否一定要在友情的基础上升华,有63.4%的同学认为只要觉得合适就行,不一定要在友情的基础上升华;33.4%的同学认为应该在友情的基础上升华。恋爱之前交往的时间也在缩短,交往一年以下就确定恋爱关系的占47.6%,交往一年以上的只占14.2%,这说明大部分同学的爱情观已经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自主性强、但也有点轻率。
3.恋爱对学习的影响和恋爱的态度。在恋爱对学习有无影响这个问题上,有73.8%的学生认为恋爱产生的影响难以确定;只有11.7%的学生认为恋爱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如果不能理解爱情的真谛,恋爱初期带给人的迷恋、向往会负面影响到学业,只有理解了爱情,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才会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对于恋爱的态度问题,有39.7%的同学认为会共同努力、把爱情坚持到底;有48.9%的同学会顺其自然;也有2.2%的同学认为有了更好的就换。大学时代的爱情虽然相对纯洁,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总是要面临许多考验,尤其将来走上社会以后,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和许多未知数,大学时代美好的爱情可能最终也只能顺其自然吧,这是许多同学无奈的选择。
4.对失恋的认识。对于失恋,有73.2%的学生认为失恋以后会采取措施自我调整,转移注意力,以后有机会再找;有7.3%的同学要想方设法去报复;还有3.2%的同学认为自己会迅速地再找一个,也有1.6%的同学会选择自杀。失恋对感情的影响,有25.2%的同学认为有影响,暂时有点影响的占50.8%,也有4.1%的同学认为失恋对自己几乎没有影响。这些数据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失恋有比较充分的认识,态度积极,但也难以避免有些同学认为失恋没什么大不了的,从而把爱情当成儿戏。
5.对恋爱性行为的态度。可以接受大学生谈恋爱时发生性关系的35.6%,40.4%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接受,10.4%的同学认为自己能够理智地控制,无所谓的占10.1%。受社会文化和各种宣传媒体的影响,大学生的性观念比较开放。对于为什么会发生性关系,有11.7%的同学认为是生理冲动,还有68.8%的同学认为主要是因为非常爱对方,有0.3%的同学认为是与别人攀比,3.2%的同学认为这是理性地选择,打算将来和他走在一起。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把性对象和结婚对象是分开来考虑的。“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是很多大学生心态的真实写照。
6.对未来在一起的信心。大学时谈恋爱,将来是否一定会“有情人终成眷属”呢?84.2%的同学都认为不一定。的确,大学时谈恋爱将来会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问题。能否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或者虽在同一城市,当周围环境发生改变时,心态是否会改变呢?因为前途未卜,所以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将来是否能在一起信心不足。可见大学时代的大部分恋爱显得不够成熟。
7.对高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需求。认为高校有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占78.3%,没有必要的占11.0%,无所谓的占10.7%。随着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异性的好奇,盼望爱情,渴望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形式,但由于从小成长、教育环境的相对单调,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尤其是面对日渐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很多大学生对在校期间是否要谈恋爱,或者谈恋爱时持一个什么态度,把握什么分寸、出现了恋爱危机时如何解决等问题一直比较困惑。虽然恋爱没有标准答案,但学校可以从宏观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机械的理性说教,避免用一些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可多举一些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多分析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内心世界,让学生能够从这些生动鲜活的例子和人物个性中领悟到不同性格和不同成长背景的人适合的爱情可能是不一样的;只有适合自己的爱情才是幸福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理解爱情和幸福的真谛,分析和了解自己的性格。一个人如果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幸福,了解了自己以及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他也就懂得了如何去恋爱。
真爱是无条件的,真爱可以让人获得力量,真爱的两人在一起会有家的踏实、宁静、亲人般温暖的感觉。北京市教委近日公布了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拟设一门名为“幸福——从学会恋爱开始”的恋爱必修课。哈佛大学近年来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他认为: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幸福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生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恋爱。由此可见,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人文关怀,更细致地关心大学生内心的感情世界,正面引导学生“表达爱、接受爱、拒绝爱、维系爱和放手爱”,这样他们未来的人生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加快乐,生活得更加幸福。
大学生恋爱观分析调查报告 篇4
时下,只要你步入大学校园,便能目睹成双成对的青年情侣在公开场合卿卿我我,旁若无人,让老一辈的人暗自皱眉。大学时期的恋爱往往十分高调,爱情无疑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生活组成部分之一。然而,恋爱又恰恰是许多大学生生活中问题最严重的部分,忙于恋爱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 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首先要调查他们的恋爱观,并分析错误的恋爱观。
调查方法:
1.网上问卷
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并在网上发布,通过号召大家填写问卷(此次发布网上问卷限制了IP地址,因此仅征集190份有效问卷),然后把大家的答案经过分类,汇总,统计,分析。2.访谈
采访了4个不同情况的大学生,通过采访他们的恋爱经历及身边人的恋爱情况,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调查内容:大学生的性别、年级、恋爱状况、选择恋人的标准、恋爱对自身影响以及对同居、性行为的看法、还有婚姻观等等。
调查时间:2011年6月10日——2011年6月20日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接受调查人多数为本校学生,少量是外校学生,其中男生占30%,女生70%。接受调查大一到大四的学生比例分别是74%、12%、12%、1%;男女比例相差较大,调查对象分步年级分布不均匀,这与我们学院女多男少有关,也是因为调查小组成员是女生、邀请来填写问卷的好友也是女生居多,对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有负面影响,可能结果会与实际有一定偏差。
在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中,有64%是有过恋爱经历的。其中34%的人初恋发生在16岁以前,12%的人是在大学以后才初恋,其余的初恋都发生在高中阶段。这说明,虽然大家现在没有都在大学中谈恋爱,但是大多数是有过恋爱经历的,也就是早恋。其实早恋不一定是坏事,有时候能对我们的成长和以后的恋爱有很好的启蒙作用,只要正确处理就好。而这些有过恋爱经历的人的恋爱周期为半年以下的占44%,半年到一年的占32%,一年到两年的占15%,两年以上的占24%。出乎我本人的预料是,尽管有过恋爱经历的人占调查总数的大部分,甚至有的有过长期、或多次恋爱经历,但90名被调查者中只有29%的人认为大学时代的恋爱能成功,66%的人都持有怀疑态度地表示“说不定”,还有5%的人认为“大学时代的恋爱不能成功”。这说明很多大学生对于恋爱还很懵懂,甚至很怀疑,他们对大学时期的恋爱并无信心,他们的恋爱观也不像旧时代那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或还有可能是如某些同学说的,恋爱过,所以更明白恋爱的意义,所以更不会轻易的再去做决定。如果被调查者的心态都属于前者的话,他们的恋爱观是很幼稚的,恋情很容易无疾而终。如果被调查者地心态属于后者的话,他们的恋爱观已经很成熟了,考虑比较周到。
事实上只有大约30%的在校生在恋爱中,有10%的人是在过渡期,剩下的60%的人是没有在恋爱,这些没有恋爱的人中有三成是处于“单身,但十分期待恋爱”,其余的都是“不急着找伴侣”。有的说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出现,有的说喜欢简单的单身生活,有的说现在时机不好,等工作以后再做打算。不同的校园环境、不同的家世背景、不同的个人情况会影响形成不同的恋爱观,这些是十分正常的,处理恋爱问题更加深思熟虑的大学生往往有着更成熟的恋爱观,这也确保了他的恋情的稳定。
在恋爱动机上,78%的人是出于“彼此吸引”而恋爱,虽然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都有着正确恋爱心理,可是还是有15%的人是出于“内心空虚”、6%是出于“好奇”、1%是出于其他原因而恋爱。把恋爱当作是解决内心空虚和面子问题的工具,这样对自己和恋人都不会有好的影响。所以大家要从内心了出发,了解自己,不要盲目恋爱。选择对方的依据上面,性格和人品是最被看重的,95%以上的人选择了该项,兴趣相合是第二重要的,68%以上的人选择了该项,外表是第三重要的,50%以上的人选择该项。我们可见大学生选择恋人还是相对纯洁简单的,没有太多的物质色彩。
在谈恋爱对自身影响问题上,28%的同学表示“恋爱令学习、生活更有动力”,2%的同学表示恋爱会导致“两人世界”的出现,从而脱离集体,影响正常的同学交往。;2%的同学表示恋爱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68%的人则表示影响是因人而异。其实心理专家这样说:“青年男女到了一定年龄恋爱、结婚,这是符合青年生长发展规律的。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纯洁的。”所以大学生需保持正确的恋爱观,恋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生活的关系,大学生在生理上面已经成人,在心理方面也要慢慢成熟起来才对,要把恋爱带来的良好心境变为学习的动力。
对于大学生同居、13%的人表示赞成,但表示反对的人高达46%,还有41%的人表示无所谓。而对于婚前性行为,表示“接受,是身心发育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需要”占30%,表示“别人可以,但自己不行”的占27%,表示“不清楚,视情况而定”的占36%,还有少数表示“绝对不能,有违伦理道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还不够成熟,这个群体在恋爱观方面显得很矛盾,既开放包容,又保守自爱。但无论如何,要竖立正确的恋爱观,同居、婚前性行为不能随便,特别是女生,要做到自尊自爱。
个案调查分析: 案例:
1.小Y 大四
男
小Y是一名广州某学院大四学生,他外表并不出众,但个性很好很热情。小Y所读的学校女生较多,而他宿舍的男生外貌比较出色,都交上了女朋友。在这种情况的刺激下,小Y产生了极度渴望恋爱的心理,常常抓住机会和许多女生聊天并希望能与她们进一步发展。虽然这种举动含有玩笑成分,但小Y毫不掩饰地坦白说:“学院有这么多女生,而我大学四年还一直单身,我觉得挺孤单挺失落也挺没面子的,特别是舍友比我优秀让我总有点自卑。就想有个女朋友” 2.小W 大一 女
小W是一名正在加拿大读大一的女生,她是广州人,高二时出国。在小W身上也出现了早恋现象,她在出国前已有7次恋爱经历。在出国后,她发现留学生们处于陌生环境都很容易害怕和寂寞,很多留学生出国不久就与他们本国的留学生谈起恋爱来,中国留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恋情很混乱,换伴侣很勤,而且将经济状况和外貌放在挑对象的第一位。这种环境影响了她,现在她正急着摆脱单身,据小W自述,她对待感情就是“玩的态度”,她挑男朋友主要是看外表。3.小L 大一 女
小L是广州女,现于四川某外语学院读大一。因为远离家乡心里空虚,又因为外语学院“阴盛阳衰”、男朋友很难找的这个问题,她没有经过细致考虑就接受了一名同是广东人的大四师兄的告白。由于年龄比较大且已经走上社会,又是农村人出身经济条件一般,她的男朋友在恋爱不到半年就谈婚论嫁,且仅在某三线城市买了房作为婚房。得知男友的经济拮据和安于平凡后,特别是两人价值观、人生观有差别,小L毅然和男友分手。
从个案表现出的大学生恋爱观中的问题:
(1)早恋现象比较普遍。因为有过早恋经历和多次恋爱经历,导致一些大学生对待恋爱比较随便。
(2)恋爱中的大学生们具有多种错误心理。
急于求成心理——他们的心声是:“大家都在恋爱,我不恋爱就显得不合群,显得我没
有个人魅力。我恋爱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处于恋爱状态”
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特别是女孩们,大学里过上独立生活后,心理会比较脆弱,如果出现男孩对其照顾有加,就容易动心陷入爱河,但这种属于 “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表现了当事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感情易受挫。
功利心理——希望在伴侣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支援,让自己生活过的更舒坦。
游戏人生心理——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交往是为
了打发时间,甚至仅仅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
(3)错误的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引发并形成的恋爱低龄化、过度公开化、高速度进展。感情脆弱,容易破裂。
对大学生竖立正确恋爱观的建议:
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的有机结合。2.摆正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不能因为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
3.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4.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控制好感情,理智行事。
总结:
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 篇5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大学生恋爱也早已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卧谈会”上、餐厅饭桌旁、课间教室里,都常有兴致勃勃的谈论。一些恋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成双成对活动在校园里。爱情是那样独具魅力,令人寻觅和向往。
一、大学生的恋爱现象 1.普遍性较强:
有调查显示,42%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1%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南京大学心理协会的一份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有近99%的人在校期间有过恋爱的经历。2.呈现低年级化:
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而且数量一直在增加。南京一高校的调查统计显示: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谈恋爱的学生在同年级学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0%、40%、60%、80%。3.公开化: 在安静的大学校园里,无论是教室、图书馆、马路上还是在食堂、操场。。。都有大学生谈恋爱的身影,一
双双,一对对,随处可见;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接吻的都习以为常了。4.恋爱动机不端正:
不少同学对恋爱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的态度,而不是以十分严肃的态度对待恋爱。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还有就是学习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6.恋爱表现过于热情奔放。
校园情侣中不乏这样的人,在公开场合下也信奉“爱就让你听见,爱就让你看见”,整日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得常使旁人不得不“非礼勿听,非礼勿视”而退避三舍,许多大学生并不知道改如何去爱,怎样适当地表达爱。
二、大学生恋爱的原因
一些大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大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找依靠”的心理.另外,大学生就是赶恋爱“时尚”。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赶“时尚”还受周围文化环境的影响。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
除此之外,还有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家长担心子女大学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也有的家长认为早结婚早生子早出息,就怂恿子女在校谈恋爱,并在经济上给子支援。更有来自相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家长,尤其是男同学
家长,也是想孩子在学校期间能找个合适的对象回家,不然自家一贫如洗,真毕了业还说不定上哪里找,找到找不到对象都成问题,只要你有能耐你就谈。
三.浅析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
1.大多数学生在经济上依靠父母,缺乏对现实社会真实、深入了解,对未来生活的设计过于乐观,对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大学生的爱情多是海市蜃楼般的美丽虚幻,经不起矛盾和挫折的考验,在现实面前往往以分手收场。
2. 恋爱盲目性较大。大学校园浓厚的恋爱氛围,使一些大学生觉得恋爱是一种“时尚”。他们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成双成对的,就想要自己进行一场不计后果的恋爱,这些人只是盲目地随风而动。
3.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当代大学生恋爱调查分析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 原因 影响
一、导言
鉴于当代大学生在家庭背景、受挫能力及自身心理等方面构成比较复杂,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我们觉得有必要在当代作一个关于大学生恋爱的调查。大学生究竟为什么恋爱?恋爱之后,他(她)们对自己的未来如何看待?他(她)们对性的态度和观点又是如何呢?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南昌航空大学部分在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来对以上问题给予解答,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的相结合的抽样方法抽取出样本总量240名。调查中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13份,有效回收率为88.75%。在被调查者中,有男生88名,占总数的41.3%;女生125名,占总数的58.7%。
三、调查结果分析
1.特点: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恋爱存在以下特点:(1)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个人的认知或行为会不知不觉地迫于所处样体的无形压力,而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人在群体生活中容易出现从众心理。(2)恋爱观念及择偶标准多样化。在对异性的要求上,大学生基本没有了封建时期的“门当户对”以及近代的“才子佳人配”以及少数民族、地域差异等传统择偶观念或者障碍。(3)恋爱观念更加开放,更能包容。在提及同性恋及一夜情等改革开放前谈之变色的问题时,很多大学生表现出理解和包容的心态。这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存在的问题:(1)恋爱缺乏责任感。很多被调查者在谈及恋爱的原因时,回答的是单纯地找个伴。并且对恋爱的将来基本不予考虑,毕业即分手的情况占了大多数。很多恋爱的大学生甚至只是为了积累恋爱经验才开始一段感情。可以想象,本着这个动机的恋爱基础是多么的脆弱,其结果又将是如何。(2)盲目恋爱,无规划及长远考虑。固然,姻缘的到来多数情况下带有偶然性,但是,在决定开始一段感情时,很多大学生却没有决定该如何去经营规划这段感情,爱情的盲目性特点表现得特别明显。
四、问题原因分析
1.恋爱动机:(1)摆脱孤独感。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及各种考试可能会给大学生造成身心上的压力,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压抑,不能很快的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常常会产生孤独感和挫折感,尤其节假日。于是恋爱关系的建立,成为他们消除寂寞,摆脱孤独的一种方式。(2)情感需求。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而在大学期间,这种以前被压抑的情感像火山一样的爆发出来,并且与异性交往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同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所以很多大学生渴望情感需要的满足,恋爱的欲望非常强烈。(3)好奇心理。好奇心理主要是由于生理发育成熟而产生的。在高中阶段,每个人都被禁止谈恋爱,都被教导为了前途而努力。未知的事物总是神秘的,大学校园就为探索这神秘的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于没有经历爱情的大学生来说,恋爱是刺激的,充满着极强的诱惑力。并且大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年龄阶段,所以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去寻找恋爱机会,尝试恋爱。(4)虚荣心理。部分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是一种能力和魅力的象征。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去恋爱,“有人爱”似乎是他们证明自己价值的一种标准,他们认为在大学里如果找不到异性朋友的话,就会被瞧不起,或被认为是无能者,因此,他们会努力去寻找恋爱机会和对象。
2.恋爱规划:(1)对恋爱不重视。在缺乏恋爱经验的同时,很多大学生也不主动寻找相关恋爱知识进行学习。在他们看来,恋爱只是一个旅途中的休憩站,恋爱的对方只是休憩站中相识的过客。他们没有把恋爱当做自己人生中与升学、求职、婚姻同等重要的事件来看待,使得他们在经营爱情时往往不能全身心投入,其结果与影响不难想象。(2)缺乏引导。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恋爱是自己的事情,除了大学生恋爱双方及其同学外,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及亲戚基本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的恋爱。大学生对他们隐瞒的同时,也失去了得到长辈及老师引导的机会。
3.能力缺乏:(1)缺乏迎接爱和拒绝爱的能力。当对异性产生好感时,大学生缺乏一个理性分析判断;当遇到一份突兀的表白时,大
学生缺乏一个合适处理方案。当爱情出现时,逃避不是办法。事实上,这些能力恰恰是一段爱情开始所必须具备的能力。(2)受挫能力。恋爱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遇到挫折时,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看待出现的问题,从而走向极端。轻者会对爱情乃至异性产生心理障碍或者问题,严重者可能走上轻生道路。一朵朵青春之花的凋零是每个关心中国高等教育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3)爱的责任与能力。爱情需要责任,爱情需要用真心去维护和发展。大学生缺乏直面问题的能力,当爱情出现时不能逃避,只能积极面对。
五、对策
1.端正恋爱动机:(1)教育主体的教育:教育主体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家庭与学校就应该对每个大学生进行恋爱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动机和恋爱源头上把好关。(2)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控制与判断。在进入大学的新环境后,每个大学生应该努力培养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和判断力,从而减少通过寻找感情来逃避现实或适应环境的可能。
2.进行恋爱规划:(1)正确看待爱情:每个恋爱的大学生都应该在心中把爱情摆在一个合适的高度。既不能过分轻视,也不能让爱情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前途。(2)多听取父母及老师征求意见:先把自己的恋爱状态告诉长辈,静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可取之处则虚心接受。(3)三思而后行。在想清楚恋爱可能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造成的影响后,再开始一段感情。并且要明白自己在这段感情中的位置和角色。
3.培养恋爱能力:(1)承受爱的能力:当异性表示好感时,应先做出判断,并考虑是否与其进行交往。在理智分析之后,勇敢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做好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准备,让自己适应今后有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当然,这也包括拒绝爱的能力:当对追求自己的异性无好感时,应该以合适的态度和口吻拒绝对方。一是要勇敢地说“不”,二是要把握恰当的方式。(2)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当真正接受一份爱时,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经营和呵护,让自己时刻意识到,自己对对方是有责任的。(3)提高恋爱受挫能力:在追求异性或者恋爱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必须要做好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和承受能力。
总之,时代在变化,大学生的恋爱观也在变化。认真做好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既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高校的德育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大学生恋爱观误区分析及教育对策 篇7
(一) 恋爱动机失真。
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 它由恋爱需要引起, 并直接指向恋爱目标。恋爱动机决定着恋爱主体的恋爱目标与恋爱方式的选择。大学生恋爱动机失真的主要成因包括:因寂寞而恋爱、因性而恋爱、因好奇而恋爱。
1. 因寂寞而恋爱
部分大学生觉得文化生活单调, 课余生活枯燥乏味, “三点一线”连成了每天的全部, 再加上家庭的干预比中学时大为减弱, 对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适应性较差, 以致感到孤独无聊、空虚寂寞[1]。因此, 寻求爱情成为填补心灵空虚的需要, 通过恋爱可以寻求精神安慰, 消遣孤独时光。
2. 因性而恋爱
当前社会上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 尤其是当今网络世界处于无栅栏状态, 黄色信息随处可见。在一些“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下, 部分大学生逐渐接受开放的性观念, 把追求感官刺激作为与异性交往的真实目的[1]。
3. 因好奇而恋爱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中后期, 生理机能基本成熟, 心理机能趋于成熟, 精力充沛, 渴望交往异性, 以满足生理上的好奇心[3]。于是, 带着这种好奇的心理, 不少大学生开始恋爱。
(二) 恋爱道德空洞。
在现实生活中, 有的大学生谈恋爱不在乎别人的目光, 不分时间和场合, 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勾肩搭背, 旁若无人, 做出过于亲密的动作。这不仅有损于社会公德和大学生形象, 而且是对纯洁爱情的亵渎。更有甚者受西方“性解放”、“性自由”思想的影响, 恋爱观念开放, 传统道德淡化, 责任意识淡薄, 对三角恋、多角恋和婚前性行为无所顾忌。他们并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去爱对方, 只是为了寻求刺激, 更有甚者是为了玩弄他人。
(三) 恋爱行为失当。
部分大学生在公共场合做出过于亲密的行为, 以显示其爱的甜蜜, 这对校园秩序是个严重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情侣发生性关系, 他们不顾自己的实际经济条件, 在外面租房来维持其同居关系。还有的大学生为了显示其“能力”, 不惜损害对方的感情而“脚踩两只或者多只船”, 玩弄了别人, 也亵渎了自己的心灵。
二、大学生恋爱观误区成因探析
(一) 社会文化的影响。
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 社会整体文化影响着大学校园的局部文化。目前, 大众审美文化正在由追求文化的严肃性向追求文化的“感官快适”方向发展, 迎合的是部分人的某种消费口味。大众审美文化的偏斜和人文精神的失落, 深深震撼着校园文化。社会上流行的许多思潮和不良现象对校园文化环境的冲击和影响, 扭曲了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改变了他们的处世态度和社会行为, 出现诸如回避社会责任、学习动力不足甚至游戏人生、玩世不恭、一味追求感官刺激等不良现象。由于学习生活的艰辛, 他们产生了“生活枯燥、单调、乏味”的感觉。在这种封闭、压抑的精神状态下, 他们容易产生寻找异性朋友、填补空虚的心灵欲求。
(二)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
从性心理的发展特征分析,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性心理已发育成熟, 基本上完成了自我性角色的认同, 有性冲动, 但婚姻受到限制, 又有一定的学习压力。而对这些矛盾, 有些大学生通过性自慰、性梦、性幻想、翻阅有关性知识的书刊方式宣泄性能量。从两性关系上看, 男女同学间的交往机会增多, 有相当一部分男女同学发展了恋爱关系。出于自身性成熟和西方性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对性行为比较宽容, 少数大学生在恋爱时因缺乏对性冲动的自制力而发生性交行为。初涉爱河的大学生往往凭直觉选择对象, 偏重于对异性气质、形象的迷恋, 很少有理性的介入, 自制力往往处于最低水平。性生理发育的成熟和性心理发展的滞后, 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和同异性交往经验、意志的自觉性与果断性发展不完善, 极易导致大学生恋爱道德行为的偏差。
(三) 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滞后。
高校对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滞后, 教育手段、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相对简单, 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的形成。以大学生有关性知识的获得为例, 大学生目前获得科学性教育的途径还很封闭, 甚至根本无法通过正当渠道获得性知识, 致使有的大学生只能通过“非法性诱惑的途径”。大学生对性知识的好奇、渴望与高校性教育及恋爱心理指导的缺失之间形成强烈的矛盾, 加之学校管理制度上的漏洞, 极易导致大学生通过同居、偷看色情录像等非正当途径满足其性好奇。
三、引导大学生文明恋爱的教育对策
(一) 进行婚恋观教育。
学校应在新生入学时对其做好婚恋观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 让大学生明白, 恋爱是走向婚姻和组建家庭的基础, 是一门学问, 不能以不正确的态度来看待, 更不能以不正确的行为来践踏。在问题出现之前, 通过正当的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婚恋观教育, 防患于未然, 引导大学生文明恋爱, 处理好学业与感情的关系。
(二) 加强性知识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性道德。
对性的科学、正确认识是性知识教育的关键。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隐秘、忌讳、敏感的话题, 这种对性的认识误区直接导致学校教育中性知识教育的缺失, 性教育成为极其匮乏但却无人问津的“禁区”。由此, 通过开设性生理课对大学生实施性知识的教育实属当务之急。在性知识教育的同时, 高校还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 使学生懂得“两性有别, 男女平等;异性交往, 互尊互敬;自重自爱, 自力自强”等基本的性道德规范, 自觉抵制不良性刺激的冲击。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生活泼好动, 精力充沛, 思维活跃, 对学校一贯的“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难免厌倦。同时, 大学生也有强烈的与异性交往的需要。学校应在课余时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在满足大学生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同时, 培养其多方面的高雅兴趣, 展示和锻炼自身多方面的能力, 营造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校园氛围。
(四) 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
心理咨询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效果明显, 它可以使学生更愿意袒露心扉, 把自己的实际问题暴露出来。因此, 高校应该利用其人才优势,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 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及时解决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 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和感情, 帮助他们走好大学阶段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朱永平, 王亚南.当前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心理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1, 18 (4) :40-43.
[2]吴鲁平, 当代中国青年婚恋、家庭与性观念的变动特点与未来趋势[J].青少年研究, 1999, (12) :19-25.
大学生恋爱态度类型分析 篇8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态度爱情特点
爱情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产物,是人之常情,是人的本性,是性欲使然,是对异性肉体美和精神美的思慕和追求[1]。本研究以加拿大学者Lee提出的爱情色轮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的爱情类型量表对大学生的恋爱态度类型进行初步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采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的爱情类型量表对包头医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次随机抽样中男生比例为50%,女生比例为50%,各年级分别随机抽取60人,男女各30人。
2.本研究属于横向研究并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量问卷根据爱情色轮论所编制。爱情色轮论是加拿大学者Lee提出的,包括六种爱情态度:情欲爱、游戏爱、伴侣爱、现实爱、占有爱、奉献爱[2]。
二、调查结果
调查共发放240份问卷,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60份,其中每个年级男生30份,女生30份,回收问卷236份,有效问卷233份。总回收率98.3%,总有效率98.7%。
包头医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的爱情态度类型人数及比例见下表:
三、分析讨论
1.情欲之爱:是一种最容易发生一见钟情的爱情。从表中可以看出情欲之爱在大一年级男生女生的所有爱情类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情欲之爱的产生仪表美是影响大学生爱情类型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漂亮、潇洒的人更受异性喜欢。仪表美之所以成为男女大学生爱情的影响因素,是因为爱美是人的天性[3]。巴特辛普森效应也向我们说明了一个人好的外貌可以让其他人对其产生其他方面积极的评价,如性格好,聪明,人际关系好等等。
2.游戏之爱: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之爱在男女生里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持游戏之爱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就是为了玩一玩,为了满足各种欲望。游戏之爱的人很多是出于攀比的心理,从众心理,有些人认为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认为别人会瞧不起自己,为没有恋爱而自卑。情境的力量,群体的压力,所形成的无形影响力,引导着每个人的行为。一个屈从于群体,表现出从众行为是因为想被群体接纳和免遭拒绝,遭到拒绝是令人痛苦的[4]。在四个年级中游戏之爱女生总体比例小于男生,这有可能是由于女生受到社会比较严格的道德观念所致,此次调查大学生的恋爱道德性还是比较强的,玩一玩的心态不占多数,游戏之爱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说明大一新生对爱情的理解还不是很深,随着年龄的增长恋爱的德行也随之增加。
3.友情之爱:是一种缓慢发展的爱情,恋爱关系式从友情中慢慢演变而来,相似性在情侣间极为重要。相似性包括年龄、学历、兴趣、爱好等方面,但最终决定恋爱成功与否的因素是态度、观点是否一致性。态度相似是大学生爱情发展的前提,是相互吸引、彼此相爱的基础[5]。友情之爱在大一年级中略显偏低,这有可能是因为大一新生对爱情有一种神秘感,渴望体验爱情,很难从理解爱情的相似性对爱情长久的影响。在大二大三大四中男生和女生的友情之爱呈上升趋势。这有可能是因为随着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和人际交往的扩大使得大学生们逐渐认识到相似性的重要性,从而使自己的爱情观念得到改变。
4.现实之爱:是十分讲求实际的爱情类型。他们会站在现实的角度上,选择最符合条件的情人。这些条件包括家世、学历、能力、未来成就等。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现实之爱在男女生中所占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这种趋势有可能是因为大学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生理和心理的成熟,辨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他们重要的思维形式,就可能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我,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尤其是大三大四学生,面临着毕业工作,在恋爱问题上就更加谨慎,以现实为基础考虑另一半。
5.激情之爱:对情人有强烈的依赖感占有欲。他们的情绪常处在两极化,总为恋爱对方的喜怒哀乐而牵动着。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激情之爱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产生这种原因的可能是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理逐渐成熟,认识到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不是一个人能控制另外一个人。另外一种可能是因为随着大学生恋爱时间的增加以及有些人不止一次恋爱,对恋爱中容易引起矛盾伤害情感的行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互相理解互相谦让,不因一些事情而使自己的情绪变化很大。
6.奉献之爱:这种恋爱者视付出爱情为理所当然,永远把对方的快乐、幸福放在自己的前面,希望爱人一切都好而不求回报。奉献之爱在大一和大四的学生中比例最低,在大二学生中比例最高。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对爱情理解不深,以外貌等外在条件作为恋爱的第一标准,因此两个人由于彼此的不了解,导致很难找到相似性,从而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进而很难发展成奉献之爱。大二学生由于处于大学生活的最稳定的时期,各种生活压力处于最低,对未来充满美好,因此很容易产生奉献之爱。大四时期,由于毕业,工作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会考虑恋爱和事业的关系,认为事业是爱情的基础,很多人把事业放在第一,这也是导致大四学生奉献之爱比例偏低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夏明钊.论爱情与婚姻[J ].1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2]侯玉波.社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张智勇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金盛华.《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推荐阅读: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分析05-22
“大学生恋爱观”主题班会的通讯08-02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的个人心得12-09
大学生恋爱观对人生的影响12-19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01-03
大学生恋爱观教案07-30
大学生谈恋爱的利与弊05-16
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量表11-27
大学生婚姻恋爱观调查06-06
大学生恋爱观调研总结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