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铁路运输现状对比分析

2024-09-05

中外铁路运输现状对比分析(共8篇)

中外铁路运输现状对比分析 篇1

中外铁路运输现状对比分析

在中国,近年来铁路运输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铁路在近13年内共完成了7次提速,每一次的提速都昭示铁路的发展。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开始第六次提速,提速在京哈,京沪,京九,京广,陇海,浙赣,兰新,广深,胶济等干线开展,这次提速使我国时速120公里以上的铁路里程从1.6万公里增加到2.2万公里。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事件,也关系到国计民生。而后自2009年4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这就是在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之后,铁道部再次对列车运行图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即第七次提速。在这次调整后,我国铁路客运能力将提高10.6%以上,部分城市之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将大幅压缩。这次新图将有一批动车组投入运用,同时,铁道部还集中采购了25G客车3000辆,投入这次新图运用。我国的铁路业一向面对了这样几个困境:

第一,旅客买票难。众所周知在我国每逢春运,较长的节假日等一些客流量高峰时期,火车运输的情况就相当为难,可以从新闻上,广播,网络等各种途径看到或听到关于客流量的情况,譬如某某火车站的客流量有创历史新高,为多少你年来之最,某某火车站滞留旅客多少人,就拿身边的例子来说,在我们所就读的大学里,每年寒暑假同学们如果不提前十天去买票,那么面临的后果很是让人沮丧,不但票的队伍长,回家的日子也是必被延后很久。第二,乘车难。据一个列车员亲口说,一节火车厢在春运时期超载2到3倍是很正常的事。学生、农民工在这是都汇集到一起回家过年,加之带的东西又多。正在火车上很难找到立锥之地。

第三,货车要车皮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他们眼中,铁路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只被认为是承担客运任务,而没有想到火车运输在货物方面的巨大作,尤其是在我国,由于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匀,所以煤运、铁运、木材等的运输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铁路运输。例如大秦线就是一条很典型的煤运专线,货运是铁轮运输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项目,它们的作用不亚于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没有了充足的铁路运输供给。造成的结果将不堪估计。造成以上这些困境的原因如下:

第一,我国铁路运营里程极少,铁路网人均密度在世界上排名第116位,在134个有铁路的国家中排名116位,也就是倒数19位。具体来说,人均占有量仅为5.7厘米,为美国的1/4,瑞典的1/3。按面积计算,每平方公里只有77.51公里,仅为印度的40.4%,世界排名第73位。

第二,铁路运输压力大。我国铁路里程仅占世界里程的6.5%,然而却完成了世界客货周转总量的1/4以上,其中客运量为27.3%,货运量的24.8%。如此超负荷的运输量对铁路部门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第三,铁路机车、客车、货车承担负荷远超于国际水平,平均每年完成的换算成周转量为1.47亿吨公里/,是美国机车负荷率的1.62倍,俄罗斯的2.45倍,日本的3.2倍,法国的6.12,德国的6.68倍。这种情况的结果是机车的严重消耗,可运营周期短,市场回报低,继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运输量中,客运量为1381.32万人每台,是法国的4.89倍,德国的4.05倍,日本的1.86倍。铁路运输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绩为人共睹,但成绩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第四.落后的营销机制,也使各铁路局开拓市场受到制约。一些单位的营销机构只是原有生产型机构的翻版,职能虚化,市场调查、产品开发、运力配量等环节衔接不紧密,营销

部门和运输部门、综合部门的配合不协调,激励措施不完善,职工缺乏开拓市场的压力与动力,”官商习气”和”衙门作风”不变,客车虚,,列车员依然感觉轻松,行李车空驶,行包工作人员也不着急,日常调度指挥众有货没车,有车没货的现象也是由发生,久而久之,给铁路运输造成巨大干扰。

虽然我国的铁路运输面对着种种问题,但是在不断地发展及完善中,问题可以慢慢的得到解决。目前我国主要的铁路类上市公司PE、PB值已高出国际平均水平,与亚洲国家的估值水平也较为接近。考虑到我国铁路刚刚进入大建设时期,相应公司的业绩将会在未来几年逐步体现,我们可以“看好”铁路行业及相关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第一,大规模铁路建设加速推进

对比“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建议,交通运输中的各个子行业在政策支持力度的排名上发生了较大变化,铁路成为最优先扶持的行业。“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建设里程目标是: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复线、电化率均达到45%以上,快速客运网总规模达到20000公里以上,煤炭通道总能力达到18亿吨,西部路网总规模达到35000公里,形成覆盖全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第二,专用设备及配件业高度景气

铁路大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而这将主要用于铁路线固定设施的投资、铁路装备的投资以及铁路运输,其中铁路装备可分为铁路专用设备及配件制造、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以及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庞大的投资规模,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们比较看好铁路装备业和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前景,而铁路固定设施的建设由于行业竞争比较激烈,毛利率较低,难以给相关公司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在铁路装备业中,铁路专用设备及配件业的行业景气度最高。从销售收入增速看,2006年以来铁路专用设备及配件业的销售收入增速已经超过机车车辆配件和机车整车。从毛利率水平看,铁路专用设备及配件业在20%左右,而机车车辆配件业的毛利率水平只有16%,机车整车毛利率水平则在10%左右。

第三, 借资本市场融资不可避免

铁道部目前扮演着资产拥有者和行业管理者以及铁路运输服务提供者的双重角色。而要解决我国铁路发展投资长期不足的问题,必须深化改革,消除社会资本进入铁路的障碍,拓宽铁路融资渠道,走“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改革道路。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我国的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就取得了重大突破。统计数据显示,到2006年底,结合新线建设,新组建的由铁路、地方政府、战略投资者组成的合资铁路公司达到26家,总里程约7000公里。全年发行铁路建设债券400亿元。利用资本市场,以存量换增量,扩大融资规模已成为铁路融资的一种主要方式。铁道部在2006年的工作总结中就明确表示要推动大秦、广深、铁龙三个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继续推进新的股份制改造项目。从目前这种发展趋势看,铁道部通过资产注入等方式利用已上市的铁路公司募集更多的铁路建设资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与中国铁路业的发展有很大区别的美国的铁路业的发展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的新的认识。

美国自1971年起,铁路公司实行客货分营,铁路公司总体上区分为客运铁路公司和货运铁路公司两大类,国家客运铁路公司(Amtrak)是美国惟一的城间客运铁路公司。货运铁路公司绝大部分为私人所有,是美国铁路的主体。美国地面运输委员会基于收入将货运铁路公司分为三类:按1991年价格指数调整后的年营业收入2.5亿美元或以上的铁路运输公司为I级铁路;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2.5亿美元的铁路运输公司为II级铁路(也称地区铁路);年营业收入2000万或低于2000万美元的铁路运输公司(也称地方铁路或短线铁路),以及所有从事集疏运/枢纽服务的公司(无论营业收入多少)为III级铁路。2007年,美国有7家I级铁路公司,分别是:伯灵顿北方圣太菲铁路公司(BNSF)、切西滨海铁路公司(CSXT)、大干线铁路公司(GTC)、堪萨斯城南方铁路公司(KCS)、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NS)、苏线铁路公司(SOO)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UP)。其中,大干线铁路公司(GTC)和苏线铁路公司(SOO)分别是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和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的美国子公司。此外,还有556家II级和III级铁路公司

美国的行业监管体系也与国内有不同。目前,美国政府的铁路监管机构主要是地面运输委员会和联邦铁路署,分别行使经济管制和非经济管制职能。地面运输委员会设在运输部内,但与运输部没有直接隶属关系,与运输部其他机构也没有直接业务关系,它是一个具有司法裁决职能和管制职能的准独立经济监管机构。地面运输委员会对铁路的主要裁决和管制职能包括:解决货运铁路运价与服务争议,审批铁路兼并、线路建设、线路收购以及线路的废弃等事宜。

美国铁路旅客运输发展与改善举措:

1.旅客运输现状

美国客运铁路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在与公路、航空的激烈竞争中,城间客运铁路已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和盈利能力,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目前Amtrak城间客运铁路市场份额仅为0.1%。

2.近年改善举措

(1)改善公司内部管理

2002年以来,Amtrak进行了一系列内部改革,包括重组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退出邮件与快递运营,集中于核心的客运业务等。Amtrak将全部业务划分为5个战略业务领域:①Amtrak自有基础设施管理;②东北走廊运营;③州走廊运营;④长途列车运营;⑤辅业,包括房地产、商业、通勤服务等。Amtrak围绕5个战略业务领域组织战略规划、提交财务报告。对于财务和法律服务等,Amtrak集中管理,不划分到具体的业务领域中。

(2)加强客运营销

Amtrak,使用“收入管理”方法来确定执行的票价,以确保公司从市场需求中获取最大的收入。即利用一个类似于航空定票系统的计算机预订系统,对每趟车长达230天的客票预订期分阶段进行预订和剩余能力分析和预测,越接近发车日,分段间隔越短,随时根据客流情况确定实行哪一档票价。Amtrak采取了灵活的票价优惠措施,既有针对特定时间、旅行次数、团体购买的商业折扣,又有针对老人、小孩、学生、军人、残疾人等的福利折扣。Amtrak发展了多样化的售票渠道,包括车站售票处、呼叫中心、自动售票机、网上订票系

统等。旅客可以在Amtrak公司网站订票,同时Amtrak还针对国际旅游代理商、国内和国际包价旅游承办商等开发了Amtrak RailAgent和Amtrak Tour RailAgent网上订票系统。Amtrak还举办各种市场营销活动,扩大客运铁路的影响力。例如,2008年5月10日举办了“国家列车日”活动,吸引全国上万人参加。

(3)提高客运服务水平

目前,Amtrak73%的车站(发送旅客人数占Amtrak总发送人数的94%)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Amtrak正按照美国残疾人法要求,对其服务的527个车站中的481个进行改造,以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出行需要。Amtrak计划在东北走廊 ACela高速列车上安装无线宽带(WiFi)因特网,旅客将能够在高速列车上上网,接收电子邮件,预计2010财年第二季度将可以开通使用。Amtrak力图通过提供此项服务提高Acela高速列车的竞争力,吸引客流,增加收入。此外,Amtrak还打算在东北走廊的Regional等列车上开通WiFi。

(4)加快信息化建设

Amtrak现有的许多信息化系统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影响了公司运营效率,限制了增长潜力。为改变这一状况,Amtrak制定了信息化建设计划,主要包括4个信息化改造项目:整合主要的运营、财务和人力资源业务流程的战略资产管理项目;下一代订票系统和电子售票项目;Amtrak信息现代化项目,应用企业数据仓库等现代技术对原有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改造;信息基础设施改造项目。

美国铁路货物运输发展与改善举措

1.货物运输现状

美国铁路以货运为主。美国国土辽阔,矿产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尤其是煤炭运输量大的特点,为货运铁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货运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近年来货运铁路市场份额在40%左右。2007年,美国货运铁路完成货运量22.6亿吨,实现货运收入568亿美元。煤炭是美国铁路运输最主要的货物品类。2007年,I级铁路煤运量占总运量的比例为43.8%。铁路是汽车的主要运送工具,美国生产的汽车中约有70%都是通过铁路运输的。

美国铁路在大宗货物长途重载运输方面一直占有巨大优势。20世纪60年代,美国铁路开始发展重载运输,主要是在货运专线上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美国铁路煤炭运量中约有95%是利用单元列车运输的。2007年,平均每辆运煤货车载重113.6吨。以总重吨公里计算,保德里弗盆地的联合线是美国最繁忙、运输密度最高的货运铁路线。BNSF和UP两家铁路公司在联合线上开行煤炭列车。煤炭列车总重可达1.9万吨。2007年,联合线煤炭运量为

3.59亿吨。多式联运已成为美国铁路增长最快的货运业务。1980~2007年,多式联运运量由300万拖车和集装箱增加到1200多万拖车和集装箱。集装箱运输是铁路多式联运的主要运输方式。2007年,I级铁路集装箱运量为943万箱,占I级铁路多式联运总运量的78.4%。美国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已进入重载运输的领域——用载重113吨的凹底平车装运双层集装箱,由4台机车牵引,列车总重近万吨。

2.近年改善举措

(1)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运输能力

货运铁路公司采取了三方面措施提高运输能力。一是持续对基础设施和设备投资,确保铁路为客户提供安全、高质量和经济的运输服务。1980~2007年,美国货运铁路对机车、货车、线路、桥梁、隧道及其他基础设施投资约4200亿美元。二是减少货物停留时间和作业次数,提高机车车辆日车英里,提高运营效率。2006年第四季度与2005年第四季度相比,BNSF机车日车英里数提高了2%,产生的运营效率的提高相当于增加了大约125台机车。同期,BNSF货车日车英里数提高了近9%,相当于增加了7600辆货车。三是研发并应用新技术。2006年BNSF研发了列车管理与调度系统(TMDS),在其沃思堡调度中心使用。TMDS是最新的列车调度与货运管理系统,利用TMDS,BNSF可以整合各种确保运营安全的技术。UP公司开发出客户存货管理系统(CIMS),利用CIMS,可以在不扩能的情况下,提高枢纽通过量,减少枢纽内的车辆数,从而避免拥堵、提高服务可靠性。

(2)实施大客户战略

美国I级铁路的营销工作一直奉行“二八原则”,即80%的业务来自20%的客户,对大客户予以特别关注。切西滨海铁路公司(CSXT)通过为大客户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来获取利润,并运用电子商务、合作合营等方式,力争把小客户发展为大客户。在对大客户的运输合同定价管理中,美国I级铁路公司对营销部门进行了充分的授权。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UP)的市场和销售部门在所有职能部门中规模最大,分别联系煤炭、化工、粮食、集装箱等大客户行业的企业,该部门员工一半以上是营销人员,他们负责及时地联系客户,了解客户需求,与客户商谈服务和运价。

(3)重视公司之间的协作

I级铁路公司之间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制定联合运价、共享运输资源、协调运营组织,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2006年10月,CSXT公司与BNSF公司就连接加利福尼亚与亚特兰大、夏洛特以及美国东南部其他地区之间的多式联运走廊运营达成合作协议。2007年2月以来,双层集装箱列车开始在这条走廊上每天往返于西海岸和东南部之间。I级铁路公司还与短线铁路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依靠小公司灵活、低成本的优势为自己集疏运量,实现双赢。2008年,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NS)提出建设“帝国连接线”铁路走廊项目,与纽约10家短线铁路公司合作,将短途卡车运量转移到铁路上来。该项目允许参与的短线铁路公司营销 NS公司Southern Tier干线和支线多余的铁路运量。

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量的不断增加,现有的铁路网运输能力已不能满足未来运输需求。铁路网建设投资成为当前美国铁路发展的重要问题。PPP(公私合营)模式是当前美国铁路网建设重要的融资模式。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的背景下,政府对城间客运铁路发展的重视也日益增加。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铁路走廊、城间客运铁路建设投资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美国城间客运铁路经营长期亏损,为改善经营绩效,Amtrak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对我国客运铁路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主要城市及城市带的轨道交通发展方兴未艾,铁路应积极融入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实现干线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

重载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大大提高了美国货运铁路的运输组织效率,满足了美国大宗长途货物运输和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使货运铁路牢固确立了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地位。我国铁路应借鉴美国铁路经验,加快发展重载和集装箱运输,通过运输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不

断增强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铁路发展虽然慢于欧美等国,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不难看出,随着不断的学习创新,我国铁路的发展正在慢慢的走向巅峰。

中外铁路运输现状对比分析 篇2

随着网络教育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的热点已从单纯的信息化建设转变到教育数据挖掘中来。如何利用各类学习管理系统中存储的海量学习者信息及学习过程数据,使其转变成特定的信息为教学提供优化和决策服务,成为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的内容。2004年“智能导师系统”的出现在教育街掀起一股数据挖掘的新浪潮。2005年Romero,C等针对Moodle学习平台的日志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挖掘方法生成实时数据报告,并利用学生行为数据建立预测模型,成为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数据进行学习者行为分析的经典范例。2007年Romero&Ventrua等名针对教育数据挖掘归纳出了5类分析方法。这些研究都为“学习分析”这一理念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针对学习分析的概念,不同的学术机构给出了不同的理解,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推进组织E-DUCAUSE认为:学习分析是使用大量数据建立模型,用以预测干预学生学习过程和成绩。NMC新媒体联盟也在2011年“地平线项目”(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Horizon Project)提出:学习分析集成了一系列数据整合及分析技术,通过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绩效和进展情况,用以修订教学、课程及评估。直至第一届学习和知识分析国际大会于2011 年在加拿大召开,学术界最终给出了学习分析的定义:学习分析通过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关于学习者及其学习过程数据,了解并优化学习发生的情境。具体而言,学习分析就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进行跟踪记录,做出分析,由此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预测、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不断干预学习,以期提高学习者绩效的技术。

2 国际学习分析研究文献分析

2.1 文献选择方法

本文研究共搜集2010年至20115年4月间中英文文献110篇进行文献分析。其中中文文献来源于万方数据库,首先以“题名和关键词”一栏精确搜索“大数据”,并且”题名”一栏精确搜索“学习分析”为条件,共获得2010-2015 年32 篇期刊文献;其中无关性文献1 篇;其次以“题名”一栏精确搜索“学习分析”后选择“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分类下文献,2010-2015年共搜到77篇期刊文献;其中无关性文献38篇;交叉比对以上两次搜索结果,共整理出49篇与本课题相关的中文文献,其中核心期刊32 篇。英文文献方面,以“Learning Analytics”为关键词通过Google scholar进行检索,在结果中选择2010-2015年间被引用次数大于十次文章共61篇。

2.2 文献年度发表数量统计分析

学习分析相关文献分布图见图1所示。从2010年“学习分析”类文献开始出现,至2012 年文献数量开始激增,并一路呈上升趋势。对中文文献而言,2012年才出现对学习分析这一领域的文献,略滞后于国际水平,但文献数量也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对英文文献而言,2012 年后出现大于10 篇的高引用次数的高水平文章。因为本研究仅选取引用次数大于十次的国外文献,而国内文献为所有文献。所以从总体数量水平来看,国外文献的数量大大多于国内文献数量。

2.3 期刊来源统计分析

文献的发表期刊及数量如表1所示,本文所分析中文文献中远程教育杂志发表6篇、中国电化教育发表6篇、开放教育研究发表4篇、现代教育技术发表5篇,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发表3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 篇,其他23 篇文献分别发表在19 种杂志上。英文文献方面Journal of Learning Analyt-ics 28 篇,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5 篇,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各3篇,其他19篇文献分别发表在15种刊物上。

从杂志分类来看,110 篇期刊分别发表在32 种教育类杂志,10 种信息技术类杂志,2 种综合类杂志上。其中在教育类杂志中包含远程教育类杂志6种,高等教育类杂志6种,成人教育类杂志2种,职业教育类杂志2种,基础教育类杂志1种。

2.4 作者所在研究机构及地区分析

本研究将所分析文献第一作者研究机构进行了分类,发现90%文献均来自于高校,仅10%的文献来源于政府机构,研究所,独立实验室、中小学和企业。其中从事信息管理科学研究8名,教育学研究33 名,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34名,教育技术学33名,其他学科(商学、新闻传播、医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11名。

从地域分布而言,外文文献作者最集中于美国18名、英国14名和加拿大12名,其他文献作者分布在欧洲、澳洲等9个国家,中文文献作者主要集中于上海10 名,吉林9 名,北京8 名。与发表时间做对比发现,国际上学习分析研究最初来源于美、英两国学者,而国内此类文献最早出现在2012,2013 年间,文献作者主要来源于北京及上海地区。而后随着学习分析技术被更多名认识与了解,越来越多地区的研究者投入对其研究中,例如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开始进行学习分析的研究,并发表多篇文献。

2.5 研究主题分析

参照理解学习和知识分析国际大会的主题,将文献研究方向分为10类。学习分析数据获取研究、分析算法研究、应用案例研究、框架模型研究、数据可视化研究、介绍及综述、组件及系统研究、MOOC研究。

如表2所示,其中研究学习分析领域文献研究最热门三类为介绍及综述类24 篇,占总文献的21.8%;学习分析框架模型研究论文为22篇,占20%;理论及方法研究19篇,占17.2%;本文分析的文献中应用案例研究为14 篇文献,应用领域涉及高等教育(10篇)、K12教育(1篇)、社区教育(2篇)和企业培训(1篇)。 其中在文献中提到运用学习分析技术对所应用学科产生积极影响的有8 篇,表示学习分析技术无法提供帮助的为1篇。通过在某学科实践某种学习分析方法,发现其不足并加以改进的论文为3篇。

2.6 研究数据来源分析

学习分析数据来源对研究的准确性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经过对本文收集的110篇国内外论文进行归类整理,有58篇论文中提到了数据来源。本文将数据来源分为网络学习环境数据,如移动学习系统、学习管理平台、网络课程平台等产生的数据;网络社会环境数据,包括社交网络、短信邮件、包括可穿戴设备等提供的数据;线下环境数据,包括课堂学习中考试评价、作业提交、问题回答等线下活动中所产生的数据,具体统计数据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文文献中引入数据来源的文章略低于国外。就数据来源而言,中外文献基本已不再单一使用线下环境数据,仅1篇中文文献使用了线下问卷调查的形式作为数据来源。从线上数据分析,国外文献已有相当部分除使用如在学习平台、在线教学平台此类网络学习环境之外,还引入了如社区数据、网络社交网络数据、可携带设备数据等此类网络社会环境数据进行学习分析。而中文文献仍然以网络学习环境数据为主,而网络社会环境数据涉及较少,说明我国学习分析现阶段数据仍以线上学习数据为主,数据来源较为单一,网络社会环境数据搜集较为困难。

3 学习分析研究现状

3.1研究不断深入,学习分析发展线路明晰

从年度发表信息统计可以看出,学习分析一词从2010 年前后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它的出现常常伴随着教育数据挖掘、数据挖掘、学术分析和智慧学习等词汇。在出现伊始,人们主要讨论的话题为理论居多,探讨主要集中在其定义、来源、及模型探索中,2011年,学习分析的触角开始触及到从具体的学习平台数据或聊天对话中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如英国开放大学在2011 年发表的“Learning analytics to identify exploratory dia-logue within synchronous text chat”一文中,通过同步某个演讲主题的聊天文字信息,对其中谈到索性对话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而2012 年,学习分析研究成为世界关注的研究主题。该领域吸引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理论和教育信息管理领域的重点关注,研究成果多在教育学的重点刊物上发表。2012年的普渡大学信号灯系统是学习分析领域标志性成功案例,关于学习分析研究也开始更倾向于学习分析技术、知识建模和表征方面。在这一时期,各类关于学习分析的数据建模、信息系统,平台架构各类案例分析不断涌现,在这一时期,针对各类平台,如Moodle、Sakai、Blackboard、Moocs的学习分析技术大量被研究。直至2014 年,学习分析领域在开始出现另一种声音,研究者开始对之前所提出的一些模型,框架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Learning Analyt-ics for Online Discussions”中就对学习分析中学生在线讨论的一套理论框架进行实践验证,发现其负面影响。研究者开始关注自动化,个性化反馈帮助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学习分析数据获得及隐私性问题也被广泛研究。至2015 年,对于单一系统的分析已成熟,而通用性模型及算法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研究者所关注。如知识媒体中心在国际学习分析大会上发表的“Ana-lyzing the Main Path of Knowledge Evolution and Contributor Roles in an Open Learning Community”一文中德国知识媒体研究中心介绍了他们研究的方法在多个系统中的应用。

3.2 融入前沿应用,捕捉多方精细化数据源

早在2011 年,Panlo Blikstein在文中已经谈及通过电子邮件内容分析及计算机对可穿戴设备的活动捕捉作为数据来源,在2012年普渡大学的信号灯系统中,研究人员运用人口特征,个人学术经历,个人努力因子及学习系统等多维数据进行学习分析。2014 年瑞士研究者在”Classroom Social Signal Analysis”一文中建立了一种监测系统,通过视频摄像头捕捉课堂学生动作,分析课堂行为和学生成绩的关系。此类学习分析数据来源以非局限于学习管理系统、学籍系统、学生基本信息等,也融入了非学习环境下的各类行为痕迹数据。通过非学习环境与学习环境下的数据相结合,学习分析来源的丰富性也提高了分析的精准性。随着Wifi技术,社交网络和触控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崛起,各类移动平台的数据也逐渐成为学习分析的新维度。

3.3 深度融入教学,应用多面开花

学习分析经过多年研究,通过各种学习分析技术已经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应用。利用工具,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各类学习数据,如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学习绩效等,通过这些数据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轨迹,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撑。从学生角度而言,学习分析技术渗透更为广泛,主要分为:a)自我学习评估工具,如马里兰大学的课程管理工具可用于反馈学习过程信息,帮助学生判断目前的学习状况。b)自我学习策略分析工具,如美国的knew-ton平台,通过采集学生信息,自动评估学生能力,针对个体给出个性化学习规划。c)自我学习监控工具,如英国哥伦比亚的研究者利用SNAPP对学习论坛进行分析,通过可视化图形对学生学习行为相对位置进行描述。d)学习预警干预系统,如普渡大学信号灯系统,通过此系统实时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发现潜在危险及时发出预警实施干预。

4 我国学习分析研究趋势展望

4.1 加快理论研究步伐赶追国际水平

从中文文献与英文文献的对比可看出,2012年开始关于学习分析的中文论文开始出现,趋势为逐年上升。但是介绍和综述的文章居多。包括针对历届学习分析会议的剖析、学习分析著名学者的访谈、中国学习分析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的研究等此类基础性理论研究,而对于学习分析模型及学习分析系统架构研究在2014年之后才开始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对于学习分析的标准化通用算法和模型研究,学习分析数据获取,可视化研究,隐私问题等方面的涉及不多。由此可见,中国在学习分析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跟国际水平还有差距。但也不可否认,通过多年研究,我国学习分析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花燕锋在《基于MOOCs的多元同心学习分析模型构建》一文中提出的多元同心分析模型在MOOC平台的使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马晓玲在《学习分析系统构建研究》一文中,也开始着手研究建立我国的学习分析统一系统架构。

4.2 加强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综合平台的信息互通。

就我国目前研究来看,研究数据来源基本为单一平台,如MOOC、Moodle或学校自己学习平台数据,运用多维数据进行分析的文献较少。姜强在《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自适应在线学习分析模型及实现》一文中提出利用社交网络、微信朋友圈等多维数据建立学习分析模型。但数据采集零散性较高,准确性低。目前,我国信息化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但是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在教育领域急需打通各校信息孤岛,并结合社区信息,医保信息网等建立一个基础信息平台,由此提供完整且准确的数据来源。

4.3 侧重实践,加强应用性研究

目前,一些针对学习分析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学习热分析分析视角下的远程教学交互分析案例研究》中谈及将学习分析技术运用于网络教学中的案例。《学习分析视角下的个性化学习平台研究》一文中以小学为例介绍一种学习分析个性化平台。但相对于国际文献,仍有许多片面之处,而教育与学习分析的深度应用必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5 结束语

中外老年图书市场现状对比分析 篇3

摘 要:当前,我国出版业在“十二五”政策规划下,在全体出版人的努力下各方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其中“老年人图书”这一块市场仍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作为拥有1.7亿老年人的“老龄化”国家,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为老年人出版的出版物却是少之又少。主要通过查询整理资料、分析多方意见及整合各种数据,从而客观并全面深入地透视国内外老年图书市场现状,了解国外成熟市场的先进经验,旨在为推动我国老年人图书市场的发展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老年图书;市场现状;国内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84-02

一、我国老年图书市场现状分析

为能够全面整体的认识我国老年图书市场现状进行,以下主要从出版社以及图书市场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描述分析。

(一)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以老年人和老龄工作者为主要读者群的综合性专业出版社,它的成立无疑是我国老年图书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不仅是老年读者能够更多地享有围绕他们所想所需出版的图书,也能够大力推进老年出版市场的架构完善与资源整合,为老年出版物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目前华龄出版社主要出版老年文化与医疗类的图书。

除此,其他出版社很少有出版过老年图书,即使有,也未曾形成响当当的图书品牌,同时也因为我国老年图书消费者数量少且不稳定,老年图书市场的不成熟,商机不明显,再也没有专门的老年人出版社出现。虽然各种开发老年图书市场潜力的研究和论文一直没有中断,但出版人和出版界似乎对这一领域还没有展开重点攻势。

(二)图书市场

根据统计数据可见,老年图书出版种类数量在这十年间稳步增长,特别是医疗保健类图书作为传统类别上的老年图书出版数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计算机”类的图书却在2008年开始增长迅速一度有赶超之势,体现出老年人对于计算机这类信息技术的好奇与兴趣。同时“娱乐休闲”类图书也从以前单一的书画指导图书逐渐增加了摄影、音乐、舞蹈、旅游等多种类型。而“其他”中所包含的老年人生活指导、心理指导等类型图书同样也丰富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类别的图书已经不能再满足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了,他们对于计算机、旅游、教育等图书也产生了需求。而出版市场则紧跟需求,一些新兴种类的老年图书应运而生。这些图书一般内容较简单,文字更通俗易懂,使得老年人能够快速理解掌握知识。

被认为老年人喜欢阅读的历史文化与养生保健类图书在2005、2006年都掀起了出版购买热潮,先后有易中天热、于丹热,以及各种养生专家热,但是这也没有为老年出版市场带来很大冲击,从表中可以看出,医学养生类图书一直保持缓慢的稳步增长态势,而历史文化图书的统计数据则为零。这类的图书因为目标市场大,目标读者年龄层次广,并没有针对老年阅读群体出版特定的版本。

除了在内容的编排上更适合老年人阅读学习之外,老年图书的装帧排版方式也在慢慢改进。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利于老年人阅读的大字本图书开始出现。例如2000年华龄出版社针对老年人出版了大字本图书,包括《家庭养花技巧》、《饮茶养生》等大字本图书。但由于大字本图示制作成本较高,目前市场上的此类图书并不多见。

在我国,老年图书市场一直存在着“政府重视,多方呼吁,出版业有心无力”以致市场一直不温不火的问题。虽然在各方努力下老年图书市场在近十年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一定发展,但是相对于我国年出版图书约30万种的数量来说显得十分渺小,而面对我国1.2亿老年人口的庞大数字更是微乎其微。老年读物的出版虽说在不断更新,但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与服务的创新不够,难以激发老年读者的消费兴趣,老年读物市场潜力仍有待进一步开发。

二、外国老年图书市场现状分析

(一)美国

美国老年图书市场相较于我国显得成熟得多。据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2.8%。较为明显的老龄化问题使得其针对老年人的政策机制都发展得较为完善,老年出版业的发展也较为成熟。

据某项调查显示,美国民众举出因视力不好而产生的最严重问题时,有25%反映不能阅读用标准字体印刷的图书、报纸和杂志。于是美国大字号出版物在近十年来异军突起,在低迷的图书市场表现亮眼,各大出版社都有针对老年人开发的大字号读物。例如“西蒙&舒斯特”出版社推出以畅销书为重点的大字号读物;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个人保健系列”大字号图书。而哈珀·科林斯出版社主要的市场营销手段是向书、电台、电视台、印刷厂和老年人媒体提供图书宣传册,另外还组织签名售书活动。多种措施并举,使大字本这个具有很大潜力的新市场在美国得到了有力的开发。

在出版商大力开拓市场的同时,书店也不甘落后。伯斯克斯发行公司在网上展开大字号图书销售业务,进军保健和医学类网站。亚马逊网上书店早在1996年就发表了一篇题为“大字号图书搜索”的文章。它还将搜索机制综合成多种书目网页,这样任何浏览该网页的人都可以找到通向大字号畅销读物的网页。”在美国,还有专门针对老年人开设的老年书店,如著名的巴诺老年书店。店内陈列的都是老年人所喜爱的大字号图书,店员也是老年人。

(二)英国

在英国,老年读物市场同样不乏亮点。就老年期刊市场来说,其平均每年每人拥有的杂志数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英国经济发达,强大的经济基础为其精神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三大发行公司、三大发行总经销商和五万多家报刊零售商主宰的期刊市场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每年都有几百种杂志入市、退市。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中,能够长期存活的杂志往往都有着准确的市场定位、丰富的市场经验、充实而贴近目标群体的杂志内容。例如英国著名老年杂志Saga所属集团在1929年就进入了老年期刊市场。在2011年上半年公布的英国百大杂志排行榜中,Saga杂志以617 411册的发行量占据了排行榜第10位。

(三)日本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图书之外的方式进行消遣、放松。但不少五六十岁的老年人正在逐渐“回归书本”,相关专家认为,这与日本近年来出版了许多益智读物、适合老年人阅读的出版物有关。

日本人口老龄化对原有图书市场造成了冲击,但同时让人不得不开始注意老年图书市场。人们对于晚年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升高,以“不生病”冠名的图书大批涌入市场。如《不生病的生活方式》一书自2005年7月出版以后至2006年末总销量达到125万册,居于2006年畅销单行本排行中的第5位。此外,日本近年免费杂志创刊活跃,面向老年人的杂志表现也较为活跃:2006年创刊的免费杂志中,面向60岁一代的信息杂志月刊《5L》销售量达30万册。

(四)法国

在法国,读书作为一种业余消遣方式,在各年龄段的状况较为平均,老年人也不例外。在一项调查中显示,2005年,50~69岁的被调查者中,56%都至少读了一本书,70岁以上老年人中也有50%的人每年阅读一本书以上。而在期刊部分,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读者阅读杂志的种数减少,但阅读总量却并未减少,这说明年龄大的读者对杂志的忠诚度较高。而且,读者年龄越大就越喜欢在家里阅读杂志。

整体来讲,经济较为发达,出版业较为繁荣的国家地区,老年图书市场也相对更为成熟。

对于一个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并且拥有1.7亿老年人的“老龄化”国家,我国老年图书市场仍存在着巨大的出版潜力亟待挖掘,需要在政府以及出版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创造社会与经济双重价值,在真正满足我国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同时也成为我国出版业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太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先行,老年人有为又有乐[J].中国社会工作,2011,(5).

[2]李彬.试论银发浪潮下图书出版的新思路[J].科园月刊2010,(5).

[3]安岩.呼唤大字本图书[J].编辑之友2004,(4).

[4]倾心老年图书——常振国纵谈华龄出版社[J].中国老年报2001,(11).

[5]李震宇.发掘老龄化压力背后的老年图书市场商机[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6]赵乾海.取经美国老年书店[J].出版广角,2004,(3).

[7]郝振省.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08版)[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8]国际统计年鉴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2010/

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对比和分析 篇4

经过此次送君贵酒到海口,完成了一次由公路运输改铁路运输,整个过程仔细分析后,发现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存在着优点,也都有缺点,经整理具体分析如下:

铁路运输的优点和缺点分析:

1、铁路运输具有适应性强、运输能力大、可持续运营、不受气候影响等优点。

2、铁路运输费用比公路运输成本要低很多,上次运送海口君贵酒铁路运输要比公路运输费用要少15310元,运输成本降低54.7%。

3、铁路运输需要从本公司转运火车站,需要另行请车,增加了工作量和风险系数。

4、铁路运输涉及到的合作公司多,中间手续较为繁琐。中间涉及到的公司有铁路部门、集装箱公司和物流服务公司,铁路部门出具的发票是以货票形式,包括费用有铁路运费、搬运工小费、治安费、货物保价费、集装箱公司代理费等。

5、铁路运输由于受路线、货站的限制、机动灵活性较差,待运时间比较长。上次运送海口君贵酒从出厂抵达经销商那里需要12天,若不过海从火车发货到到站时间为7天左右,加上待运时间一般为10天左右。

6、铁路运输货物只能抵当地的火车站,需要经销商自提货物,不能做到“门到门”直达运输。

7、铁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费用比较高,运输费用在货物发出后就要结算,不能托欠。

公路运输的优点和缺点分析:

1、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由于公路运输网一般比铁路密度要大十几倍,分布面也广,因此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有”。公路运输在时间方面的机动性也比较大,车辆可随时调度、装运,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对货运量的多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2、公路运输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由于汽车体积较小,中途一般也不需要换装,除了可沿分布较广的路网运行外,还可离开路网深入到工厂企业、城市居民住宅等地,即可以把货物从始发地门口直接运送到目的地门口,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这是其它运输方式无法与公路运输比拟的特点之一。

3、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在中、短途运输中,由于公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中途不需要倒运可以直接将货运达目的地,因此,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其货在途时间较短,运送速度较快。

4、公路运输长途运输成本费用高:长途运输比铁路运输费用要高出一倍甚至更高。

5、公路运输安全系数较低: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像天气、路况及人为等诸多因素对货物运送过程都有安全影响。

中外教育捐赠对比研究 篇5

教育捐赠是慈善捐赠的一种,是捐赠人为资助教育事业,以非赢利性方式自愿、无偿地将其所拥有的财产赠与教育机构管理使用的行为。教育捐赠是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筹集教育经费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我国教育捐赠是一种实现我国教育投入多元化,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教育事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在全社会都有这种共识。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便是一个树人的过程。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各行各业所需的各种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繁荣做出贡献。所以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也说明了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但是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资金支出仍不尽如人意,教育捐赠就成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手段。

在中国,作为一个法制国家,所有的社会行为都会收到法律的监督和管理。但是迄今为止,国家仍未系统的出台过一部用于规范和管理教育捐赠及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法律法规。目前对于教育捐赠的规范散见于下列不同部门的立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以下简称《捐赠法》)——教育捐赠属于公益捐赠的一个种类。《合同法》——教育捐赠行为从法律性质上来说属于赠与合同。《基金会管理办法》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教育捐赠涉及中介管理组织的规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向农村义务教育捐赠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教育捐赠涉及税收优惠政策等法律法规。总的来说除了《捐赠法》外其他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专业性都不是特别强,而且有的立法层次过低,难以为教育捐赠提供强大的法律依据。这样的立法不明确,规范不严谨的情况,使得人们对于教育捐赠的理解和认识一直如同云里雾里,模糊不清,甚至感到陌生和没有安全感。这种情况大大的影响到了大家对于教育捐赠的认同和热情,这就造成了教育捐赠在我国的发展略显不尽如人意。

但是在国外,教育捐赠的事业一直都在蓬勃的发展之中。美国高校社会捐赠制度得以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美国完备的相关慈善的税法体系和政策对教育捐赠事业的支持。尤其是作为捐赠者,在进行慈善捐赠之后可以获得减免税务的优待,这项措施直接影响到了人们对于慈善捐赠的热情。美国法律(无论是联邦法还是州和地方法)有关慈善的税法的规定错综复杂,涉及的条款很多。美国相关慈善的立法原则可以概括为三条:一是支持原则,即通过各种各样的税收减免激励慈善的发展;二是公平原则,即通过设立各种免税标准以实现资源和机会的平等或再分配,至少也要阻止歧视的发生;三是:监督原则,即通过税收机制规范慈善中的信托行为,以及慈善组织与商业或政府机构的边界。美国的税收制度规定,如果慈善捐赠的金额达到一定的限额,作为个人可以减免30%-50%的个人所得税,作为公司可以减免一年内不超过10%的税务金额,同时可以顺延5年的时间。当然美国法律对于教育捐赠的鼓励也是方方面面的,其主要的体现就是对于慈善认定的和税收待遇的各个方面的可操作性。这种可操作性主要表现为:1.捐赠免税法 2.高额遗产税法 3.免税监督法。这样的税务法规促使着人们在缴税与慈善捐赠之间做出选择,而选择的结果当然是毫无疑问的。

高校教育捐赠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教育捐赠募集到的钱款,来为高校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在我国教育款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拨款,而国外的教育款项大部分却是来自于教育捐赠。

让我们叹惋的是我国的教育捐赠收入一直处于持续偏低的发展状况,在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很小。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为14500.74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0449.63亿元,剔除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投入、事业收入及本年实际收取学杂费部分,捐赠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不足1%。这种发展现状,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教育捐赠事业在我国的举步维艰。

在外国而言,现今国外高校募捐的手段之规范,范围之广范,数量之巨大,是历史上任何阶段都不能相比的,募捐已成为国外高校应对经费紧张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以美国为例, 美国高校的慈善捐赠(公司、基金会, 特别是个人、校友)全部用于支持校园的基建、学校的运作和扩大学校基金的规模。根据美国教育资助委员会的报告, 美国用于高等教育的每10美元之中就有近1美元来自慈善捐赠。也就是说, 美国高校界一年约有240亿美元的慈善捐款进账,其中1/4来自校友,其余部分来自公司、慈善基金会和其他个人捐赠款。当然除了美国,日德英法等各国的高校也纷纷认识到了捐赠的重要性, 积极的倡导捐赠, 为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和兴办一流的高校筹措资金。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国外教育捐赠的迅速发展。不得不说这是得益于国外良好的社会风气。在美英等发达国家,人们大多崇尚于基督教,基督教义的慈善观念深深影响着人们对于慈善事业的重视。同时富人阶层对于慈善事业的热衷也促成了这种社会风气的风靡,于是教育捐赠的发展就有了合适的温床。优良的社会风气,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为教育捐赠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样蓬勃的发展必定会有许多优势、特点、可取之处。国外的高校对于高校基金会的筹办和运作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这对于我们在规范国内教育捐赠的范畴和明细教育捐赠的规范上都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借鉴作用的。

1.捐赠机构规范化

规范化对于每个行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捐赠同样适用。捐赠机构的规范化既能增强高校的理财功能,又可以推动高校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明智之举。

2.捐赠目标细分化

国外的院校在对于捐赠目标的细分化就是一大亮点。目标细分化就是对于捐赠目标进行行之有效的细致分解,这不仅仅对于捐赠者来说可以更加清楚的明白自己所做的贡献,同时也能够使得受捐赠的院校、院系更加明确自己的任务和义务。一所高校的捐赠目标从总体上来看,往往会显的十分庞大,只要分解得当,大目标就可以转化为中目标,中目标又可以转化为小目标,这样对于目标的实现就显得更加容易和清晰。

3.捐赠手段多样化

捐赠手段的多样化同样也是加强教育捐赠力度的另一条途经。较为常见的捐赠的手段有现金捐赠、增值证券捐赠、不动产捐赠、不动产所有权捐赠、有形资产捐赠、遗产捐赠、寿险捐赠、信托捐赠等等。捐赠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最常见的是例行募款和大额捐款。多样化的手段多样化的形式都给了捐赠者和受捐赠者更多的机会,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4.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和校友群体建设

对于学生的爱校教育也会使得教育捐赠的,捐助者人群更加广阔和宽泛。在国外学校往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学校的文化和底蕴。这对于以后走出校园的学生们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鞭策着他们努力前行,去拼搏去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国外高校经常会请一些事业有成或做出成绩的校友回校参观、座谈“跟踪财源”;毕业典礼时,力邀各界名人现身说词,这样能够达到提高学校的地位,扩大影响,促使校友和其他慈善人士捐款捐物的目的;尊重捐赠者意愿,给捐赠者某种荣誉是一种很好的募捐手段;而且若考生的直系亲属曾给予母校鼎力支持,可提高该考生的录取机会。

5.强悍的学校实力和国家政策支持

加大高校教育捐赠的力度,也就是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影响力才是教育捐赠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当然不论做什么事情政府的鼓励和政策上的支持总是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校的实力、影响力国家政策的支持都是教育捐赠产业发展的硬件要求。广泛而活跃的社会活动同样可以促使各方人士关注和支持学校的发展建设, 成为一条可取的筹集资金的途径。而上述的这些都是国外教育捐赠产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的方方面面。

通过这些特点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促使教育捐赠事业能够成功的几点重要的条件。

(1)要注重学校形象。一般来说, 办学成绩越是靠前, 声誉越是大, 越是容易获得外界的捐赠。捐赠者一般会选择名气大的高校为对象以扩大自己的名气, 所以办学成绩较好、名声较大的学校就会更加容易得到捐赠。

(2)要制订完善的发展规划。每一位捐款人都会关心捐赠对象未来的发展前景, 学校必须提出完善的发展规划以告诉捐赠者学校需要他的捐赠, 而学校必须证明有能力善用捐赠者的捐赠, 如此才能打动捐赠者的心。让他们放心。安心。(3)要重视校长的领导。美国高校校长的首要任务就是募款, 由此可知校长若领导能力强, 对外关系佳, 就更加容易争取到经费, 这是影响募款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些成功要素都是需要我国各个高校在发展教育捐赠事业的时候需要注意和借鉴的。从上述分析来看,国外在高等教育捐赠方面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涉及面广,且有一定的研究深度,成果也比较明显,还形成了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和评价方法。

高等教育捐赠在我国还是新兴事物,相对来说,我国的国民群众对教育捐赠缺乏全面的认识,捐赠也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在缺乏国家配套政策的支持,缺乏对慈善性、公益性的鼓励政策,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慈善机构和公众对教育捐赠的积极性和热情,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捐赠事业的发展。同时高校的管理制度也不成熟,基金的管理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也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发展。很多高校只重视募集资金,而对资金的运作和管理重视不够,造成目前国内大学捐赠基金名目繁多,但运作不规范和使用不当等矛盾。

通过中外教育捐赠状况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我国高校教育捐赠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除了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以外,制度支持是主要的原因。高等教育捐赠既要靠社会的倡导和个体的能动自觉,也要依靠法律保障和制度安排。制度是实现自由、形成秩序的工具,能够为教育捐赠提供直接的保障。

我国要想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捐赠事业,政府必须在相应的制度建设上有所作为和创新。并且由于中美文化的差异以及国情的不同,国外的很多经验在中国也会有很多行不通的地方。我们如何能够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捐赠制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捐赠制度,应当是当下研究教育捐赠制度的主要任务;如何在我国建立有效的政策来保障教育捐赠的持续进行,如何在我国高校建立规范的社会捐赠管理机构和制度,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捐赠,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也应当是未来高校教育捐赠的主要研究方向。希望可以从这些方向的研究来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我国教育捐赠的现状,促进和加快我国教育捐赠的发展和力度,让教育捐赠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附:表1中国《基金会管理条例》的有关条款分析

试对比中外物业管理维修基金制度 篇6

关键词:专项维修资金、公共维修基金

物业管理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制度,是物业公共维修基金制度。尤其是在住宅小区中,如何很好的使用公共维修基金,已经成为每个业主和物业服务公司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如果使用的不好,会导致业主不满情绪的增加,不利于更好的进行小区的物业服务,也会对物业服务公司的发展形成阻碍。因此,为了形成统一的物业服务专项资金标准,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物业管理条例》指出: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物业或者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的业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维修资金属业主所有,专项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共用部位是指住宅主体承重结构部位(包括基础、内外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户外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等。专项维修资金,由售房单位和购房人共同筹集,所有权归购房人,用于售出住宅楼房公共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

《物业服务收费办法》也指出:物业服务成本或物业服务支出中,不得包括专项维修资金;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应当在征得相关业主、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同意后,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业主所得收益应当主要用于补充专项维修资金,也可以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使用。

在2008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中,对专项维修资金的收取标准重新进行了规定:提高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比例提高到5%-8%,也就是说,首期支付专项维修资金的时候,最多要多支付4%左右。另外,当专项维修资金的余额不足30%时,业主还需要再交纳。不过由于目前具体细则并没有出台,所以有关部门还没有制定出准确的数字来。

而同时,该项制度也对公共维修基金的管理提出了要求:业主大会成立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由所在地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代管;业主大会成立后,业主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通过召开业主大会的方式,经该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2/3的业主同意,由业主大会授权业主委员会负责专项维修资金的日常管理。业主大会可以委托所在地一家商业银行作为专户管理银行,开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在保证维修资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专项维修资金用于购买国债。

同样的,公共维修基金的使用也重新得到了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根据维修和更新、改造项目提出使用建议;没有物业服务企业的,由相关业主提出使用建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列支范围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讨论通过使用建议。

除此之外,新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还删掉了一些原来可以列入公共维修基金的项目:

一、依法应当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承担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更新和改造费用;

二、依法应当由相关单位承担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管线和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费用;

三、应当由当事人承担的因人为损坏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所需的修复费用;

四、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应当由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养护费用。通过这一新规定的实施,我们国家的公共维修基金制度得到了规范化。

那么在国外,公共维修基金又有怎样的规定呢? 物业管理经费中建立具有管理特征的大型维修储备基金的做法起源于英国。因此在英国,应急性的工程费用与工程储备性开支,通过建立大型维修储备基金加以解决。建立方式是由物业公司发起,向入住户私募基金的1%~2%,其余的则吸引开发商或金融、保险业投资者出资。

在美国,公共维修资金的管理是完全市场化的操作。业主缴纳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都是由基金公司来负责管理。如果房屋需要维修,就由物业公司报到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到市场上寻找维修公司进行维修。而在资金的闲置期,在留足15%的资金后,可以以借支的方式借给世界银行等大银行,银行要付给基金公司利息。而在新加坡,如果业主无力交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按照物业管理公约的规定,业主的房子就不能进入市场交易,直到你补交了这笔费用为止。

而在新加坡,物业管理资金来源于五个方面:政府补贴;建屋发展局在售屋及租屋中的利润;向业主和租户收取管理费;建屋发展局下设的物业管理处出租商业中心、商务的租金收入及服务收入;物业管理单位开展便民服务等收入。对组屋等住宅的维修资金则主要依靠物业管理费。

在我国香港地区,大型维修改善储备基金包括在管理费中。物业公司要增加管理费时,必须经业主委员会和业主法团同意方可。如果业主法团开会决议否定了新的收支预算案,经理人应视预算管理费总额与上一相同。如果经理人在新的财政开始没有按其大厦公约规定的程序制备收支预算案,则管理费可以有任何增加。如果管理费赤字额巨大,有时会需要大厦全体业主集款一次性填补赤字,或暂挪用管理费押金或储备基金,待管理账户有盈余时再拨回填补。

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我国的物业管理制度还没有很好的完善。不过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摸索,物业管理的有关规定会越来越成熟和充实。

参考文献:

1、《物业管理概论》 张作祥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社区物业管理》 潘茵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3、《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4、《物业管理条例》

最新中外政府信息公开对比分析 篇7

1. 国外信息公开概述。

(1) 美国的信息自由。在国外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中, 美国的《信息自由法案》无疑是一颗最具特色的明星。它将行政机关信息的公开规范化、法制化, 法律的强制力度是其保证信息公开落实的有力武器。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具有高强制性的鲜明特点, 这也是它能够较好地实行和运作的保障。 (2) 英国的信息公开。英国的《信息公开法》的酝酿准备阶段有几点是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和借鉴的。 (1) 民间力量对信息公开法立法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信息公开立法这个复杂的政治经济学过程中, 最不遗余力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是一个名为“信息公开运动”的非政府组织。《医疗报告获得法案》、《环境和安全信息法案》等草案都是由其起草的。 (2) 采用渐进立法方式, 从分散立法过渡到单一法典。 (3) 责任到人, 细节划分的原则。英国的《信息公开法》专门对不同地位的官员获得信息的程序等环节进行了细致划分, 增强了法案的可操作性, 便于各项条例的落实。 (3) 澳大利亚的信息自由。澳大利亚在信息公开方面也是具有显著特色的。它的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是在多元利益集团的互动博弈中逐步形成的。打破深厚保守的文化传统, 积极借鉴外国先进国家的立法, 加之民众的呼声和多种政治力量的推动作用, 积聚了一种“喷薄而出”的气势。 (4) 瑞典的政府信息公开。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国家, 也是一个极度推行自由的国度。政府为了鼓励思想的自由交流和对公众的启蒙, 每个国民都有查阅官方文件的自由。瑞典的信息公开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制度基础, 这也是政府信息公开成熟阶段的典型标志。

2. 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最新动向与发展趋势。

(1) 依托信息技术发展, 突出政府网站建设。美国布什政府对电子政府的建设非常重视, 2001年提出“以公民为中心”的工作服务理念, 并提出三项具体目标: (1) 方便公民与联邦政府实现互动; (2) 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改善其绩效; (3) 改善政府对公民的反馈能力。在这一宏观战略的指导下, 加上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 美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美国“第一政府” (First Gov, 2006年更名为usa.gov) 为例, 链接了2200万个联邦机构的网页, 提供约1000个窗口服务, 公众可以在该门户网站上获取政府信息、办理事务、了解政府项目情况、发送电子邮件给政府官员等。2007年, “第一政府”被雅虎评为世界最有使用价值的50个网站之一。该网站带来的政府运作模式的改变是革命性的, 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层次分明的门户整合、三位一体的服务和四阶段的实施策略。其中, 三位一体的特色格外鲜明, 即分为对公民的在线服务 (online services for citizens) 、对企业的在线服务 (online services for business) 以及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 (online services for governments) 。G2C、G2B和G2G (电子政务的三种形式) 构成了美国电子政府三位一体的服务。英国在政府信息公开的道路上也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最新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其最新的电子政务规定, 英国政府系统与公民、企业、组织之间以及所有的新系统等必须执行e-GIF (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 。在相应的组织上, e-GIF也设立了电子政务领导小组、技术顾问组、协同工作小组、元数据工作小组、政府流程工作小组、政府标准工作小组等, 以有效保障信息的全面合理公开。 (2) 基于EA的政府信息资源规划, 促进信息交流与公开。国外许多国家将企业架构 (EA) 的思想和方法成功运用到政府工作中。例如美国的联邦企业架构框架, 为各级联邦政府机构提供了一个通用方法。其中, 美国财政部的财政企业架构框架、国立学会的标准和技术企业架构模型、美国国防部的企业架构框架等, 都为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政务资源目录编制, 明确信息资源的采集、维护、更新等管理责任部门, 为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发布、查询和定位服务打下基础。

日本政府也成功在政府内部运用了EA的思想, 实现了“三网一库”的电子政府基本框架。 (1) 内网, 主要围绕政府机关内部办公业务, 为政府领导和各部门开展网上办公服务, 为信息交流保驾护航。 (2) 专网, 它以内网为基础, 把政府各部门及上下级政府之间以Intranet (企业内部网) 方式相互连接, 为领导决策和政府工作提供内部信息资源的办公自动化网络。 (3) 外网, 它以因特网为依托, 是推行政务公开, 服务社会公众, 并为政府决策获取外部信息资源的自动化网络。 (4) 一库, 它是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库。即通过“共建”方式把政务信息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收集、筛选、整理、加工后, 可以在政府系统内按照保密要求实现共享的电子数据, 可提供给有权限的用户检索、查询、使用。这样的架构使政务公开、互动沟通、企业服务、规划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更好地促进和协调了政府工作。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发展剖析

1. 国家及各省市政府信息公开最新状况。

2007年4月5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至此我国有了第一部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正式条例。近几年来, 各地方政府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方面也都加快了步伐。

同时, 从1999年开始的中国政府上网工程, 截至2006年底, CN域名总数超过180万, 而在gov.cn下注册的域名总数就有10000个左右。90%的地方政府已经建立了网站, 还逐步实现了网上办公、与公众互动的职能, 提高了办事效率和透明度。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进程中, 各地方政府都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方法, 积极推动信息公开的实施。为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 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山东省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经过全新改版后于2007年10月17日推出。其目标定位是建设服务型政府门户网站, 即建设以用户为中心, 以服务为导向, 以信息公开为基础, 以在线办事和互动交流为主要业务特征, 以提供大量公共服务为标志的易用型政府网站。新华网最新报道, 福建省要求2008年3月底前,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建立和畅通利用政府网站开设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各地的档案馆、公共图书馆必须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或设施, 各级的政府网站上都要开设政府信息公开意见箱, 及时听取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和建议。

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困难和疑惑。

(1) 历史积淀下来的认识观念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封建意识和观念并没有从我们的脑海中完全抹去, 许多人思想中依然保留着一种“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的以官治民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推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今天已经构成了推进电子政务、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的障碍。 (2) 我们的政府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需进一步加强, 我们需要为百姓提供一个反映问题的有效途径, 而不是运用特权对某些敏感话题进行打压和隐瞒。同时, 许多地方还出现了多头管理的复杂局面, 缺乏协调和原则、规范。 (3) 政府偏重保密, 信息公开缺乏内涵。我们普遍感到现阶段许多不该保密的东西还在保密。比如说地理信息, 从国外都可以搞到高精度的数据, 国内1:10000的资料都还在保密之中。政府掌握的绝大部分信息处于封闭闲置、半封闭半闲置状态。另一方面, 政府提供的信息在内容上也不尽如人意。很多地方政务公开虽声势很大, 但反映的问题不是涉及现实关注的问题, 信息的效用并没有给公众带来实惠和方便。 (4) 各地政府网站发展不平衡。据《经济参考报》2007年10月最新调查显示, 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群众, 都可以通过上政府部门的门户网站查阅到政务公开的信息, 甚至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在网上完成一些原来要跑到政府机关所在地才能办理的事情。然而, 西部地区可能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尽管这些地区政府也建立了相关网站, 但是网站更新滞后, 有的打开后看到的仍是几个月前甚至去年的信息。 (5) 同一系统信息公开参差不齐。每天早上9点至下午5点, 国家发改委的网站上都会有下属司局的动态报道, 而且在每一篇新上网的文字标题后面会加上“NEW”提醒大家关注。可是, 在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的主页上, 竟然还将“2007年1月23日,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2007年全省重点项目计划安排新闻发布会”这条已过时的消息和照片放到最显眼的位置。目前, 中央各部委政府网站信息基本做到了公开、透明, 但是省、市等下属部门网站尚未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由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成长很快, 所以存在信息资源整合、在线服务能力、条例本身、权力分配等诸多难点。

三、对比中外, 启迪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发展前景

1. 相关法令必不可少, 加快政务公开法制化步伐。

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出台了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正式法案, 以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为信息公开的实施保驾护航。而我国在实行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市民旁听政府会议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后, 政府信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告别了“机密”状态, 但我国还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去约束和优化政务信息公开。

2. 减少传统观念的束缚, 加强民众和舆论的推动作用。

中国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的管理作用比西方国家要大得多, 政府的管理方式和国外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管理观念、机构设置、部门职能、权力运行等多方面。由于权力过于集中, 所以需要我们在信息公开的道路上放开手去尝试和挑战, 需要像英国的“信息公开运动”一样的推动力量。同时, 也可借鉴国外将EA与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相融合的理念, 将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 合理处理公开和保密的关系。

在西方的信息公开法案中, 都对可以不公开的信息进行了严格规定, 例如美国还限制了申请保密的程序。这一点是我国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一个瓶颈问题, 所以最直接的办法是进行明确的法律条款规定, 发挥公民的信息公开主体作用, 转变传统“官与民”的等级思想。政府职责与公民权利的正确对应关系的确立, 需要政府和公民双方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马费成等.信息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1) .

[2]桂学文.信息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 2005.

中外铁路运输现状对比分析 篇8

一、前言

在游泳比赛中,如何控制好速度以实现合理的体力分配,对游泳比赛成绩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比赛时的游速有3种安排方法:匀速游、减速游和加速游(负分段游)。综观近年来国内外重大赛事,我们不难发现,在游泳众多项目中,长距离比赛项目,如800、1500米几乎所有的优秀运动员都选择了匀速游。即两头(前100与最后100)快,中间速度保持均匀的体力分配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符合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特点。对这一距离的运动员来说,似乎比赛的最佳游速就是指匀速游完比赛全程。

目前,关于体能分配的研究一般都是对所有距离进行笼统分析。而200米距离(不包含200米混合泳)比赛在游泳比赛中通常被简单地定义为中长距离比赛项目。但由于此距离阶段能量代谢系统处于乳酸及乳酸与有氧混合供能区域,相较于上述长距离项目其体能分配问题更为复杂。在近年来国内外的重大赛事中,许多优秀游泳选手的不同表现也让我们看到了差异。均匀地配速是否也同样是200米游泳比赛项目的最佳选择呢?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中外优秀运动员200米距离比赛成绩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换算比较,就比赛分段速度分配的运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他们赛程体能分配特点与规律,以期为运动员体力分配问题上的困惑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特选取04年雅典奥运会、04年世界杯韩国站游泳比赛与04年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全国冬季游泳锦标赛的中外优秀运动员200米距离比赛的成绩。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200米比赛成绩各分段速度特征分析

表1是世界范围内男子、女子在200米项目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分段成绩。表内大部分成绩取自优秀游泳选手在上届奥运会夺取冠军或创造世界纪录时的体能分配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世界顶尖级运动员采用的仍是均匀的体能分配方式,且第四个50米冲刺段速度有所回升。例如在200米爬泳项目上,I.T的前后程差未超过1.9秒,且表现出了他极强的后程加速能力;而在200米仰泳项目上,K.E之所以能够成功改写该项目的世界纪录,部分地归功于她极佳的体能分配安排(前后程差保持在1.24秒内)。

表2是男子200米项目世界与我国优秀运动员平均分段成绩的比较。在速度分配方面,总体上我国运动员与国外优秀选手不具有明显差异。都是第一个50米最快,第二、三个50m游速基本相同,但比第一个50米慢1.5-3.5s,最后一个50米与前两个50米速度基本相同,且大部分略快一些。

但详细比较我国选手与国外选手200米各分段的前后程差,可发现我国选手普遍在第二个分段,也就是第二个50米速度下降明显。从生理上来说,此阶段正是机体由依靠磷酸原系统供能转化到依靠糖酵解系统供能的过渡阶段。这一发现与本文作者在与国家教练员的访谈中发现的观点有些不同。我国教练员一般认为我国运动员200米分段速度分配的薄弱环节处在第三个50米阶段。建议我国选手应对此阶段的训练有所重视。

一般来说,蝶泳、蛙泳项目比爬泳、仰泳的分段速度相差较大。从表2中可观察到此现象大部分只出现在第二分段中。而在最后一个分段这两种泳式与爬、仰泳相比也有些许不同,即运动员较少出现加速游现象。但我们在典型分段成绩中却看到基本上拔得头筹的顶尖运动员在此阶段都有少许的加速。说明后程有氧能力加强是蝶、蛙泳项目的发展趋势。

(二)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各分段速度系数特征分析

定义一个速度系数指标,即

ES=VS-VA/VA×100%

式中:VS——200米比赛的平均速度

VA——分段的平均速度

ES——速度系数

速度系数是一个无因次系数,由于使用自身的平均速度作为标准,它仅与运动员自身的游进速度有关,因此,速度系数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一个运动员自身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体能分配。可以用VS50指标和VS100指标分别表示每个50米和每个100米游速,那么,EVS50指标和EVS100指标分别表示每个50米和每个100米的速度系数,ES值的大小表示比自身200米平均游速快多少或慢多少。另外,在200米项目中前后两个100米的时间差和速度变化也是反映战术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EVS100-EVS100_2表示前后半程差的百分比。

1、世界200米前三名与中国运动员的速度系数特点比较

通过对中04年雅典奥运会、04年世界杯韩国站游泳比赛与04年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全国冬季游泳锦标赛的中外优秀运动员200米距离比赛的决赛1--3名运动员平均成绩进行统计计算,得出第一、二、三名运动员与中国运动员的速度系数表,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世界前三名运动员与中国运动员的赛--程体能分配安排呈现较一致的趋势。在第一个50米速度系数都较大,这说明决赛运动员在开始阶段均借助出发的优势较快地达到自己个人的最大速度,占据先机。在第二个50米速度系数下降较大。最后一个50米速度系数有少许上升但幅度很小。

详细对比世界前三与中国的体能分配,仍有一定的差别。第一名运动员的前后半程差最大(5.48%),并且在第一个50米速度系数最小(7.23)。但同时,该运动员在第二个50米下降幅度也是最小的(-1.18),第三、四个50米速度系数保持得较好。这说明第一名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力量耐力,速度控制能力较强。因此,前后半程差并不是越小越好,比赛时,运动员根据对手的情况和自己实力,合理分配体力,把前后半程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中国运动员的前后半程差距中与世界前三几乎没有差异,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第二个50米速度系数出现急速下降。此种现象与我们在优秀运动员成绩各分段速度特征的分析中发现的现象是一致的。

四、结论与建议

在200米项目上匀速游仍是大部分顶尖选手采用的体能分配方式,且呈现前后半程速度越平均,游进成绩越好的趋势。少数个别优秀运动员根据自身特点和实战情况,采用减速游完成比赛,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上一篇:微党课ppt我们的坚守下一篇:办公室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