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案例

2024-09-22

音乐欣赏案例(精选12篇)

音乐欣赏案例 篇1

感悟文化 激活音乐

——“春节序曲”欣赏课案例及反思

一.案例背景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音乐是一种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部音乐文既是音乐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正如歌剧大师瓦格纳所说:“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音乐教学不仅是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春节序曲”是浙教版第12册中的欣赏曲目,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所写的《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序曲”乐曲以传统节日春节为题,表现了人们在过春节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整首乐曲洋溢着浓浓的民族气息,因此,在欣赏这首乐曲时,我从秧歌入手,然后导入春节,以秧歌的思维和春节那欢天喜地的锣鼓声来分析和感受这首乐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作品。二.案例描述

“春节序曲”是以秧歌的思维创作而成的,因此,我在导入这一课时,从我国北方特有的民间歌舞——秧歌开始说起:

1.师:你们知道上个世纪我国的老百姓跳的是怎样的街舞吗?——秧歌 2.让生观看一段秧歌表演并跟随音乐尝试着表演秧歌(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红绸,扇子等道具)——通过观看和实践让学生对秧歌这一民间歌舞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营造了一个喜气洋洋的氛围。

3.师介绍秧歌: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秧歌的表演形式分“过街”,“大场”,“小场”三部分,过街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按音乐节奏表演的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大场是热烈火红的大型集体舞,能变化出各种复杂的队形,小场是两三个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戏,秧歌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大场,中间穿插小场。

3.师:大家想想这样的一个敲锣打鼓,歌舞欢腾的情景通常会出现在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春节

让学生说说传统节日春节,并引出春节序曲 4.聆听“春节序曲”,说说乐曲可分为几个乐段?

有了刚才秧歌的介绍,学生很自然的得出乐曲的结构: 过街——引子

大场(大型集体舞)——第一乐段(热烈欢腾地)

小场(小型舞蹈,歌舞小戏)——第二乐段(抒情优美地)大场(大型集体舞)——第三乐段(高潮 更加地热烈欢腾)这正是秧歌表演的形式!三.案例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着从文化这一角度入手,通过介绍民族文化来感受民族音乐,这样通过音乐与文化的结合首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秧歌——春节——欣赏春节序曲,从我国民族文化的介绍到音乐的聆听,水道渠成,学生在整个欣赏过程中既有了音乐知识的掌握也有了音乐情感的体验。其次在对乐曲的欣赏过程中,我通过对秧歌以及传统节日春节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了音乐的情绪和场景,这样当他们在聆听春节序曲的时候,很自然的分析出乐曲的曲式结构,掌握乐曲的情绪,并能很好的理解作曲家的意图,了解音乐为什么这样发展,充分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音乐文化,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更多的深沉内在的东西,而不是悬浮在音乐的表面,通过文化激活了音乐。最后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也掌握了跟音乐相关的音乐文化,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一种文化,就让我们在音乐的教学中一起感悟这一独特的文化吧!

音乐欣赏案例 篇2

第一, 学会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掌握歌曲的基本风格特点, 体验与表现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内涵。第二, 通过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得好》、壮族民歌《什么水面打跟斗》的欣赏, 让学生了解西南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 感受与体验其音乐风格。第三, 能够用《什么水面打跟斗》的旋律为自己的家乡创编歌词并歌唱。

二教学内容

第一, 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第二, 欣赏《五月蝉虫唱的好》、《什么水面打跟斗》, 让学生了解西南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 体验音乐风格。第三, 用《什么水面打跟斗》的旋律为自己家乡进行歌词的创编并演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难点:参与音乐创编与实践。

四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八年级学生, 在歌曲的演唱上, 虽然能够较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与内涵, 并喜欢歌唱。但由于变声期的嗓音条件, 在演唱的水平与表现能力上却有所不足。在音乐作品的听赏方面, 他们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老师适当的启发与引领下, 能较好地把握与理解作品的节奏、风格、情绪、情境等特点,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

五设计的环节与作用

我所设计的环节为激趣导入——歌曲学唱——感受鉴赏——创新拓展互动四步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们接触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 并通过音乐创编与实践活动深化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感受与体验。

六设计环节中所用到的资源及手段

第一, 在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衬字“啊哩哩”处拍手或者打击乐器, 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第二, 壮族民歌风格的对歌《什么水面打跟斗》。感受壮族人民充满生活情趣的对歌场景, 并进行填词创编活动。

七教材分析

《西南风情》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琳琅满目, 多姿多彩, 但在有限的一两节课内, 不可能把西南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讲得面面俱到, 因此, 我认为本单元的内容在备课时应该重新整合,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突出教学重难点, 进行教学。如本节课我以欣赏教学为重点, 又以西南的歌曲演唱为辅, 多方位、多层次地让学生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八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几首歌曲, 请大家听一听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学生聆听回答。

2. 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导言: (1)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具有西南音乐风格特点的新民歌《爱我中华》, 请同学们说出歌曲具有的西南音乐特点到底体现在哪里? (学生回答) (2) 再次欣赏, 歌曲表达了各民族兄弟姐妹怎样的共同心声?音乐情绪如何? (学生回答) (3) 欣赏, 让学生说出歌曲中都出现了哪几种演唱形式? (学生回答) (4) 音乐活动:师生共同演唱《爱我中华》 (方法:教师领唱, 学生合唱) 。

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1) 简介作品。 (2) 聆听、感受乐曲的情绪和葫芦丝音色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 感受乐曲情绪和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 (3) 再次聆听, 感受乐曲的结构 (乐曲分几部分) 。 (4) 活动:让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孔雀舞的基本动作 (让学生活动起来) 。

欣赏乐曲《上茶山》: (1) 学生看书自学有“花灯”的形式特点, 教师加以简单介绍。 (2) 聆听乐曲, 感受乐曲情绪和花灯调的特点。 (3) 聆听乐曲, 让学生通过感受乐曲听出主奏乐器及主题。 (4) 音乐活动:跟随乐曲模仿乐器演奏姿势 (通过模仿演奏,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其能更好地体验乐曲) 。

3. 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了西南的音乐风情, 相信大家对西南的音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让我们通过音乐多了解多彩的西南, 感受那里特有的民族音乐。

九教学反思

为了让同学们的目光投向中国西南这片神奇的土地, 关注新世纪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西部大开发建设, 我选用《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来进行教学, 以深情的笔触和优美的旋律向人们发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呼唤。

在歌曲教学中, 我采用激趣导入——歌曲学唱——感受鉴赏——创新拓展互动四步教学模式。首先, 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一段《山歌好比春江水》的视频,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并且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接着引出课题——《西南风情》。通过聆听、思考、讨论、练唱等环节。在歌曲的演唱处理上, 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逐步提高演唱的要求, 从正确演唱到有感情地, 注意力度、情绪的表达, 再到音色处理、改变演唱形式等方面, 这样的设计是想通过不同的要求慢慢提高学生演唱的水平。欣赏侗族大歌、壮族对歌, 使学生对西南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以《什么水面打跟斗》的曲调填词, 为自己的家乡创编歌词。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篇3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断音练习短促而富有弹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祖国印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们想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来迎接圣诞节的到来,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也想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很好听,我早就想学唱了。”……,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着热切的向往。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铃儿响叮当》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补充歌曲,尽管是首补充歌曲,但我对这些补充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过几天就是圣诞节,虽然是西方人的節日,但我们也有理由来与世人共同庆祝一番,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预先来庆祝圣诞节。”“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扮演圣诞老人,有的学生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案例分析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在这堂音乐课上,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单从预设的教案来看,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可是,从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活泼生动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这堂课是适合学生们的。

音乐案例 篇4

音乐学科教学和方法改革的案例

单位:登封市大冶镇第一初级中学 姓名:刘素娟

联系电话:***

音乐学科教学和方法改革的案例

小学音乐教育施教的对象是儿童。从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来讲,小学阶段正是实施音乐教育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充分运用音乐教育的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等特征来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使他们成为心灵美好的一代新人。小学音乐教师也许可以说是第一位把孩子领进音乐艺术殿堂的人。每个儿童都具有一定的音乐潜能。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尚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中用形象的图片、教具、音乐或多媒体创造一个形象的情景来激发学生感知音乐语言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对较为抽象的音乐表现形式难以理解。因此,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音乐教学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相近或一致的情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案例过程:

上课铃响了,我让学生倾听着音乐走进教室,同学们情绪很高兴。(我提前已经制作好了有关大自然中声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对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很喜爱音乐。

接着我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声音。启发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了什么声音。同学们个个举起小手,睁着回答。

生:有风声 生:青蛙的叫声 生:有雷声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想不想去呢? 生:想

师:有一个“快乐”团要带着小朋友旅行,看!火车来了,小朋友上车吧。我出示多媒体课件:火车开了。

师:大森林到了。(出示多媒体课件:教材中大森林的声音,还有这组声音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

师:雷公公发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里躲躲吧。(出示多媒体课件:有关整个下雨过程)。这一下子更吸引同学们了,他们个个伸长脖子,有的跑到前面来,瞪大了好奇的眼睛使劲地看着屏幕,唯恐漏掉什么。

趁着他们兴趣正浓,师: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声音不一样。

师:下面我们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先由老师范唱或听录音。然后跟着教师学唱。教师里立刻响起了悠扬的歌声,师生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中,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唱出了优美的旋律。

之后,师: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你看他们正冲着你们灿烂地笑呢!(师生再次同唱,感受歌曲整体效果。)接着让学生创造声音。

师:雨后的空气真清新,我们到外面做游戏吧。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声音,怎么来回报呢?看,我们的身边有树叶、树枝等。能不能用身边的食物创造声音呢?(让学生围圈对坐)(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其创造的声音和别人的不一样)

生:老师你听(学生从身边寻找声音并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用两三种声音连接一起能表现一个简单的内容。比如:脚步声、开门声、喝水声,好像是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打开门、口渴了咕噜咕噜喝水的情景。你能不能从从身边找出几种声音,再把里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学生这下更热闹了,立即开始了行动。这些故事是学生通过音乐创造而出来的声音,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培养和鼓励创造精神,是新课标体现。

师:观察身边的食物,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今天同学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大自然,一定是件愉快的事情,虽然很累,收获却很大,最后,就让我们把一段精彩的舞蹈献给大自然,(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愉快的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出教室。案例分析:

新课标重视音乐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自信心。孩子们由于其心理年龄的特点,对直观食物的感受和音响比较深刻。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喜爱音乐课,感受到音乐的美,并且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绪,光靠老师的讲解以及磁带的聆听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够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呢,除了教师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外,我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来说,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配合课堂环节,有效地加入多媒体内容,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效果,培养孩子们热爱音乐的兴趣,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有很好的作用,由于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把音乐的情感与艺术形象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美的氛围和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这节音乐欣赏课中,由于多媒体的有效应用,使孩子们充分直观地感受到了下雨时的情景,并通过分段倾听和媒体动画的不同表现,使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有利于孩子们更好的划分音乐段落。美丽的动画,结合了音乐和图片,可以使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喜爱音乐课,逐渐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要能正确运用。运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运用不当则会事与愿违。在音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音乐学科的特点,严格遵循使用多媒体的原则,做到使用得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实现多媒体与音乐教学的最佳整合。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使零乱的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深入体验音乐情境,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虽然多媒体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要真正发挥其作用,不能只图热闹而使用多媒体,一定要恰到好处。不能喧宾夺主,只图表面热闹;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多媒体的应用应注意实效性。课件的形式要为教学的内容服务,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其实效性。必须找准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不能喜新厌旧,忽视其它媒体;手段为目标服务,多媒体的应用应注意合理性。电脑是什么都能做,但不是什么都非得让电脑来做。多媒体教学虽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不能忽视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其他媒体。只有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才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

音乐教学案例 篇5

《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民歌,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并且以形象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告诫人们“小鸟飞去不回来,青春一去不复返。”,是一首非常富于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以下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课件: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新疆走走吧![课件:欣赏并简介新疆风土人情]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课件:欣赏《青春舞曲》]

二、学唱歌曲:

1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字正”才能“腔圆”。

2教师范唱并讲解与欣赏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民歌的演变和二度创作] 3学生轻声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用非连音唱法] 4再次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乐情绪和拍子的韵律感。

三、拓展阶段

①提问:有哪位同学能表演一些新疆的舞蹈动作?大家还知道哪些新疆民歌?

②介绍歌曲整编者王洛宾先生事迹及其主要作品,并欣赏。

③思考:《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告诫人们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表演:以小组形式创作,并能合理运用音乐室的一些打击乐器。

四、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五、下课礼仪:

学生在《青春舞曲》音乐声中走出教室。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环节是想让学生上台参与舞蹈,但是发现在执教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学生都似乎是因为真的不太会,而不上台来。全班的气氛有一些僵持。后来我想可能农村的孩子平时也不怎么会跳舞,又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所以我也就没有让他们上台来表演,而是给他们看了一段新疆特点的的舞蹈动作,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他们很感兴趣,只是条件有限,很少接触。但请他们运用打击乐器小组合作唱歌时,气氛又恢复高涨,都纷纷举手主动要求上来表演。

回到办公室后,我又仔细的回想了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什么整节课学生的情绪都很高涨,就是到了跳舞这一环节的时候,气氛一下沉了下去,我在想能不能有一种方法能把孩子们的情绪继续调动起来。

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为有两点需要改进,第一,孩子们上了初中以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是很敏感的,也很要面子,很多孩子认为上台跳舞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如果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十分生硬的请某一个学生上台来表演,势必会伤害到她的自尊心。我想是不是可以用一种游戏的形式或集体舞的形式,让大家都参与其中,如果让大家都动起来的话,这种羞涩感会少很多。第二,舞蹈训练过程,是学生对舞蹈艺术发生兴趣,理解并掌握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一抬臂,一举足都需要老师做示范,有时光示范也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耐心讲解,所以要有一套与其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毕竟农村孩子在小学里就很少接受舞蹈训练,他们想跳但不会跳,那么在教新疆舞时,可以先给孩子们播放一下新疆舞的视频片段,这样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可以引导他们在座位上模仿做出相应的动作。同时可以说一下新疆舞的特点如:音乐活泼,跳跃,节奏欢快,表现新疆人民为在篝火旁欢快舞蹈的场面,我们舞蹈时,动作要舒展、有力,情绪上要热情、奔放。然后再让他们集体出来律动,这样他们更容易投入完成我的教学,可能教室里有点乱。但我感觉音乐课就得让他们放松愉快的上课。

音乐教学案例 篇6

快乐音乐之小班音乐欣赏活动的策略研究案例

案例的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提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它告诉我们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展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用音乐特有的美感去感染幼儿,让幼儿随着音乐快乐的舞动起来,通过视听、律动、表演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让幼儿在自主的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和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和力度,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音乐的美。这样的音乐欣赏才是对幼儿有益的,才是真正有效的,结合小班幼儿爱说、好动的特点,及此阶段幼儿感受音乐的特点和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如何让幼儿初步理解和表现简单的游戏内容和情感,让幼儿能跟着音乐快快乐乐地做游戏及体验参与游戏活动的快乐。本学期我对此方面做了一下探索。

案例描述

小班音乐活动:大象和小鸟

小班音乐游戏《大象和小鸟》问题一:应怎样设计游戏规则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何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充分被尊重的感觉?

二、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理解和区分高音和低音的音色特点。

2.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并大胆根据音乐创编动作,丰富音乐形象。

3.在有秩序的游戏中体会合作游戏的愉快。活动重、难点:能用动作表现大象和小鸟的特征。

三、活动准备

(一)实物准备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案例 篇7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以前学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声乐体裁的内容之一, 即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这是产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根据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而区分的。所以, 课堂上要多让学生聆听音乐, 启发学生感受音乐传达出的情感, 通过合作探究来分辨出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不同的艺术特色, 并通过欣赏歌曲理解声乐体裁划分的相对性。由于溧水是刚刚由县划区, 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还没达到市区的水平, 因此我挑选了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群众歌曲, 让学生演唱并体会群众歌曲的艺术特色, 也能从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材分析:《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这一课, 我觉得书中提供的某些材料, 容易引起歧义。例如, 《我爱你, 中国》, 开头演唱技巧难度大, 学生会认为是艺术歌曲。但中间副歌部分的旋律又是大家十分熟悉的, 甚至在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所以, 对于本课的教学, 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歌唱祖国》以及非常著名的艺术歌曲舒伯特的《魔王》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第一课时: 《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

教学目标:

1. 能认真聆听《歌唱祖国》《魔王》这两首声乐作品, 感受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不同艺术特色, 能够简述他们的含义。

2. 能够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唱祖国》;能积极参与《魔王》的表演、讨论等互动活动, 加深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理解, 提高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并在创作中培养学生创编表演的能力。

3.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音乐与诗歌交融后, 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 并且能够区分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

教学重难点:能够感知音乐特点, 体会到音乐与诗歌交融后效果, 并且能够区分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小提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 学生有序进入教室, 准备上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整学生上课的心情, 营造氛围, 同时也是为新课的导入做铺垫。

二、感受与体验“朗诵———配乐朗诵———歌唱”

1. 请学生朗诵《水调歌头》片段, 并让他们自我评价。

2. 评价之后发现感情不够投入, 开始试着配乐朗诵, 并让学生进行评价。

3. 学生齐唱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 并选择自己最喜欢哪个版本, 说出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朗诵→配乐朗诵→演唱”这三次表演中, 亲自体会到当音乐与诗歌交融后的效果是:更能调动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 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 令人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沉浸在音乐与诗歌的氛围中。

三、《歌唱祖国》的聆听讨论及演唱

1. 打出《歌唱祖国》的歌词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歌词选自那首歌曲?

生:歌唱祖国

师:我们可以看出来, 一首好的诗歌, 它也是一首优秀的歌词。

设计意图:从歌词入手, 再引入歌曲, 紧紧围绕“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这个课题。

2. 欣赏歌曲, 并讨论歌曲的音乐特点 ( 演唱形式, 旋律、调式、速度、节奏等方面)

3. 带着情感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亲自体验歌曲, 演唱歌曲, 为“群众歌曲”的引入, 埋下伏笔。

4. 群众歌曲特点的讨论与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唱祖国》的聆听、讨论及演唱, 引出同学们对群众歌曲特点的思考, 显得不突兀, 也能使学生更易理解群众歌曲。

四、《魔王》的聆听、讨论及表演

1. 歌曲引入

教师用小提琴演奏舒伯特《摇篮曲》, 让学生说出曲名及作者。

设计意图:在本单元之前, 学生已经了解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几位音乐家, 设计用小提琴演奏《摇篮曲》, 可以复习之前音乐课的学习, 也能提高学生聆听的注意力, 同时也是对之后课的内容作铺垫

2. 歌曲的简要介绍

3. 聆听音乐, 分4组讨论

问题1:简要概括诗歌的内容。

问题2:每个人物各用什么样的语气演唱?

设计意图:由于这是一首艺术歌曲, 比较难以理解, 所以让学生分组带着问题思考。使学生由被动欣赏变为主动欣赏。同时, 问题1和问题2是为下面角色扮演打下基础。

问题3:演唱形式、伴奏乐器是什么?

问题4:伴奏音乐的描绘了什么? 低音旋律又在模仿什么声音?

设计意图:问题3、问题4, 是为了让学生在深刻体会到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地位, 在无形中体会到艺术歌曲的魅力。

4. 角色朗诵表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角色表演, 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并从中获得乐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课堂气氛显得生动、活泼、热烈。

5. 艺术歌曲的讲解

五、教学评价

聆听4首音乐片段:《教我如何不想他》《和未来有约》《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的太阳》, 辨别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

六、拓展———为诗歌配乐

师:这里有两首诗, 一首是古诗, 一首是现代诗, 请同学们, 聆听音乐片段, 为这两首诗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为诗歌配乐, 让学生了解到背景音乐的选择, 要符合诗歌的表现内容, 不是随意搭配。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小结

师:诗是心灵之歌, 歌是诗意的结晶。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 也使诗歌所表达的形象更为绚丽多彩。更能使人们在抒发情感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寻找一些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八、教学反思

在进行对教材的开发过程中, 我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 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音乐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 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 不能忽略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地突显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于是我在此次教学中, 设计了“听一听”“演一演”和“做一做”三大板块, 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旋律模唱、歌曲配乐等教学活动,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积极思考和创作。

中国音乐综艺节目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音乐综艺节目 创新 悬念 大众心理

2012年夏天,《中国好声音》红遍了大江南北。2013年年初,《我是歌手》又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盛宴。据央视索福瑞收视数据显示,《我是歌手》2013年2月15日第五期节目的全国网收视再次问鼎全国第一。与此同时,城市网也以收视率2.11%、收视份额8.37%拿下了全国第一。无论是从受众、媒体的反响,还是从官方权威数据来看,《我是歌手》都是继《中国好声音》之后的又一巨大成功。

一、节目模式分析

1、购买海外版权,将其本土化

《中国好声音》由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公司购买下荷兰音乐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的中国版权后制作而成,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的制播分离。而《我是歌手》则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顶级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节目团队在借鉴原灯光、舞美、节目包装等元素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实情进行大胆和大手笔的创新改革,以专业的音乐水准、认真的音乐态度以及开创性的节目形态,高标准打造全新的歌唱竞技类节目。

2、整合营销。吸引关注

芒果台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整合营销。节目播出前,七条概念宣传片在湖南卫视多个时段滚动播出并在各大网站进行病毒式传播。“非实力唱将,此地危险,非天籁歌喉,无立锥之地”的剽悍宣传语在前期就吸引了广大受众的眼球。每期节目前后,又有许多新闻报道出炉,话题极具争议性。线上线下炒作,持续的事件营销,让节目热度经久不息。

3、独特的创新,反其道而行

自2004年《超级女声》红火以后,娱乐创收的鲶鱼效应也在各省级卫视中纷纷显现。各种草根选秀节目充斥荧屏,主打讲故事、煽情牌,让一夜成名的美梦成为现实。就在跟风现象正盛、节目类型雷同、娱乐元素饱和、观众审美疲乏的情况下,《我是歌手》反其道而行之,将一贯由专家评委审判草根选手的选秀节目进行了大逆转,把生杀大权第一次交至普通观众手中,闪光灯下被宠坏了的专业歌手站上风口浪尖,也来品尝一把淘汰出局的滋味。由500名经过严格筛选的观众组成的“知音听审团”投票决定选手排名、去留。正如参赛歌手沙宝亮所言,“这是真歌手才敢来的舞台,如果所有的人都会唱,都能唱,要我们这些专业的歌手做什么。”比起很多电视台明星选秀节目良莠不齐的阵容,湖南卫视的确是铆足了劲儿,兼顾了各路流派、台风、唱腔,简约的舞台着实上演了一场无比奢华的听觉盛宴。于歌手而言,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实力切磋;于观众而言,是纯粹的音乐对决。《我是歌手》总导演洪涛认为,“关注音乐本身,真实的力量起到撼动人心的作用,不编故事而是崇尚实力,会让大家认认真真关注节目本身——这是市场的趋势。”在操作上,洪涛用简单几个字来总结这档节目——“用全景纪实大片的方式表现音乐。”大腕云集的真唱,殿堂级乐队的伴奏,8台机位同时录播,来自5个不同年代的500名听审,无论从视觉和听觉都与以往的选秀差异明显。节目组还善打心理牌,选择各个年龄段的歌手,演唱经典怀旧、通俗歌曲,扩大了节目的受众群。

4、完美的舞台,艺术的效果

《我是歌手》栏目组力邀全国最具实力的七位“音乐大国手”共同参与,配置了全国最顶级的演唱会现场音响设备,启用了世界顶级乐队、音响、调音师、灯光师,使受众享受到绝无仅有的超震撼豪华演出。

5、巧设悬念,剪辑精妙

首期节目中,每个参赛歌手都不知道其余歌手是谁,节目组对他们出入演播室也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另外,由于这500位听审对音乐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票选结果无法预测,这更增加了比赛的紧张程度。而替代淘汰歌手上来的未知新晋歌手又为节目增添了神秘感。比赛之外,《我是歌手》在内容编排上对半加入了参赛明星的心路历程全记录,由此将充满神秘感的明星瞬间拉回到普通人的境遇——赛前的忐忑,对细节的苛求,排练时的失误,观战时的复杂心理,成功卫冕时隐藏不住的狂喜和放松,离开擂台时的不舍和失落——这样一种静观的记录,有意拉近了观众和明星的距离,弱化了比赛本身的机械竞技,恰如其分地增补了节目的情感元素,达成了一种技艺和精神的中和。观众不仅仅是“刽子手”,亦是明星重新被锻造的见证者。

6、主持人扮经纪人,增加节目看点

节目中还有一个特别环节,就是湖南卫视的7位主持人组成的经纪团队。这七位经纪人的工作就是在歌手比赛期间,分别拿出各自的看家本事为自己的歌手说话、争夺资源、选歌等等。七位“经纪人”的欢乐出场调节了节目的紧张气氛,同时也让刚从舞台上下来,紧张未消的歌手们释放出来。如果演唱完就立刻投票,宣布排名,别说歌手,就连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会看得喘不过气。

二、节目成功的启示

1、在这个电视节目同质化严重的时代,能够抓住大众心理,迎合大众口味是电视节目胜利的王道。一味地跟风、模仿、因循,最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唯有大胆创新,做出差异化的节目才能引领潮流,走在发展的前列。后选秀时代,媒体需要探寻节目模式的蓝海地带,借助“全球在地化”的节目制作趋势,引进国外优秀的节目模式,将其中国化,甚至在借鉴的基础上打造出中国创造的原创精品。

2、台网联动激活电视和网络两部分受众人群已经被电视节目所重视。这次《我是歌手》亦如《中国好声音》一样在微博上引起很大反响。从2012年《中国好声音》火爆荧屏后,社交媒体传播逐渐成为电视节目口碑传播的一个绝佳途径。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应当顺应三网融合的发展大势,借助融合的春风旗开得胜。

3、后期剪辑和制作也是影响外购节目模式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节目的叙事结构和节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期创造出来的。通过后期剪辑,将那些看似不重要但是有看点的花絮,按照中国观众视觉习惯的戏剧冲突和节奏进行组合、创新,讲述背后的精彩。这样的悬念设置,直接引导出预测、评论等话题内容,而这正是社交媒体传播的热点。

4、有《中国好声音》全国巡演落寞的前车之鉴,在声声赞叹《我是歌手》的同时,我们也不妨早作提防,避免其成为第二个“一人一首成名曲”的实验室,进而借助搭积木式的演唱会求取金钱的回馈,这是应当警钟长鸣的误区之一。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篇9

案例名称:《草原牧歌》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中心小学

作者:陈少娜

联系电话:85185814

《草原牧歌》教学案例 年级:六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万马奔腾>>

2、表演<<银杯>>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理念:

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的前提。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引趣”上作了些安排:把握好音乐主线,让学生跟着感觉走,始终保持对音乐课的浓厚兴趣。适当的师生互动,把理性的音乐欣赏和非音乐因素的“趣味”结合起来,表现了师生在共同的活动中感受和提高教学的新理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由蒙古族特有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和演唱蒙古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银杯》并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欣赏、表现等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感受和走进蒙古音乐。教学重、难点:

1、聆听马头琴演奏的乐曲《万马奔腾》。

2答课前了解的蒙古)

3、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银杯》。、气息的把握、唱准前倚音、下滑音、连音。教学准备: 课件一套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画面播放蒙古风光mtv,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自我感受)。、提问:同学们知道刚才听到、看到的音乐画面是哪里吗?(指生回、欣赏一段蒙古民间风俗场景。

(1)播放一段蒙古民间风俗场景,让学生们谈感受。

(2)看了刚才画面,同学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音

乐悠长,舞蹈的动作热情奔放,赛马摔跤的场面扣人心弦)

二、走进蒙古音乐

(一)马头琴

1、播放〈〈万马奔腾〉〉,设问:从这段音乐中, 感受到什么?(乐器音色很特别,想到在大草原上很多匹马在奔驰的场面)。

2、介绍马头琴:(课件)

(1)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

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2)音色深沉、粗犷、激昂。常用于独奏、民歌说唱的伴

奏。

(3)演奏姿势:坐姿、音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

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

3、简单介绍马头琴的故事。

4、再次聆听《万马奔腾》,边聆听边表演音乐。

(1)观察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

(2)同学们聆听《万马奔腾》,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到音

乐中来,可以做骑马的动作,可以做演奏马头琴的动作。

5、讨论:从刚才的参与音乐表演中,你体会到什么?(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二)、蒙古舞蹈

1、导入: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乐器,体现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而舞蹈在蒙古人的生活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请欣赏这段蒙古舞蹈《欢乐草原》。

2、介绍蒙古舞特点:节奏明快、舞步轻捷、舞姿多遵循“手在舞,腰在扭,眼跟手,脚步稳”的特色。舞姿风格热情奔放、朴实刚健、自娱性很强。

3、学跳简单的舞蹈动作,如硬肩、跟步等。

4、谈体会及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蒙古族的拉弦乐器——马头琴和蒙古族的舞蹈,你能谈谈蒙古族音乐、舞蹈给你的印象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再做补充小结)

(三)、歌曲:

1、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蒙古族民歌。看看你

又有什么新的体验。

2、聆听歌曲〈〈银杯〉〉,体会蒙古族民歌的特色。

(1)学生聆听歌曲〈〈银杯〉〉。

(2)设问:

a你聆听歌曲后有什么感受?

b这首歌曲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比如节奏、音高、旋律线的疏密)?

c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可以从歌词方面进行思考)。

(3)学生讨论后回答:旋律悠长、音高起伏较大,情绪

比较欢快、热烈。蒙古人在请客时唱的歌曲。

3、教师总结:

〈〈银杯〉〉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 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高唱宴歌,载歌载舞以示对宾客的盛情。歌词内容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这首歌曲旋律悠扬、音高起伏较大,中速,在音乐上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

4、体会歌曲感情,学唱〈〈银杯〉〉。

(1)教师表演歌曲,让学生在心里默唱。

(2)解释蒙古族同胞唱酒歌时的风俗习惯。在敬酒、唱

酒歌时,要把酒杯举至头顶;客人要恭敬地接过酒

杯并把酒喝干。

(3)教师弹唱,学生放声跟唱(两遍,要求学生唱准

音高、节奏)

(4)教师指导、练习歌唱时的呼吸、前倚音、下滑音、连音。

(5)教师伴奏,学生齐唱,(两遍,要求学生唱出欢快、3由教师总结评论。)

热情的音乐特点)。(6)学生分成两组,配合敬酒、喝酒动作唱歌。

三、体验蒙古音乐、学习蒙族问候语:你好吗?你好。、分组创作表演,模拟在蒙古包中宴请亲朋。要求:按照蒙古族人民的风俗和礼节,相互问候并唱酒歌〈〈银 杯〉〉。、小组表演。(在小组表演之后,先由学生相互评价优点和不足,再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蒙古族代表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和演

唱了〈〈银杯〉〉这首风俗性宴歌,对蒙古族音乐有了一些了解。比如,它特有的音乐风格和舞蹈动作等等,从而使其综合性、多角度地表现了蒙古族音乐的魅力。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今天学习的只是祖国众多民族音乐中的一种,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就能

欣赏到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体会到各民族音乐的精神。

五、下课礼仪

学生在〈〈银杯〉〉的音乐声中下课。

教学分析:

针对学生对蒙古音乐了解较少,在教学设计上,运用了听、看、议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奠定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教学反思:

本教案试图从蒙古音乐入手,探讨与感受蒙古音乐中有本民族特色的弦乐、舞蹈、歌曲以及它们的艺术魅力。让学生通过课前查找有关“蒙古”的资料,使其知道除了课堂以外,还可以从多渠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材料,使之形成自我寻找答案、自我构建知识的意识;继而在课堂上不断地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使学生在欣赏、想象、表达、模仿、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能力。本课例力图激发学生对“蒙古音乐”的兴趣以及进一步了解蒙古音乐文化的愿望,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乐趣和回味,符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领域。

第一,感受与鉴赏。从课前热身的蒙古音乐到蒙古文化的 了解都是基于学生自身对蒙古的印象,目的是让课的序幕在一种学生纯自然感受上拉开的,而并非老师强加上去的,老师的角色只是

个引导者。

第二,体验与表现。音乐源自于生活,课的开始借用影像片段将同学们的视线、听觉逐渐拉向传统的蒙古音乐。课的主线是蒙古弦乐、舞蹈和歌曲,通过学生欣赏、模仿、表演等来完成,让他们觉得原来遥不可及的音乐与自己的距离如此贴近。

第三、实践与创造。对于学生们的创作与表演,不求完美精细,但求投入开心,使他们体会到真正的蒙古音乐特点。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篇10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案例

孟丹2014年9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视、听、唱、表演等多角度感受歌曲雄壮、神气的进行曲风格,体会歌曲刻画的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通过模拟入队仪式,激发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少先队员及对红领巾的热爱之情。

知识目标:

1、了解歌词大意,熟练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简单复习少先队知识、了解队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技能目标:

1、通过欣赏,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2、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表演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欣赏歌曲第一段,感受、体验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难点:

感受歌曲中表现的少先队员骄傲、喜悦、勇敢、坚定等不同的情绪,并用歌声和舞蹈进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红领巾 课件队旗队徽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红领巾)

问:我们为什么要戴红领巾呢,你知道红领巾的意义吗?(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是少先队员的象征,从我们入队的那天起,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都要配戴红领巾。)

问:作为少先队员你们知道队歌是哪一首歌曲吗?

(二)新课教学

1、出示简谱(课件)

2、介绍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周郁辉,曲作者是寄明,这是两位作家1962年为电影《英雄小八路》创作的主题歌,原名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1978年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这首歌曲定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电影的片段。

3、欣赏电影《英雄小八路》

4、教师讲述电影的内容梗概及歌曲的创作背景。

5、再次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那种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激发学生热爱少先队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6、这首歌曲给人们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7、带着饱满的情绪跟随多媒体演唱,边走边唱。

8、处理歌曲情绪

休止符处要干脆利落,才能表现出少先队员的坚定信心,英勇果断。后面的“向着胜利勇敢前进”三次重复要分清层次,层层递进将整首歌曲推向了高潮,演唱时要表现出少先队员刚毅的信念,情绪要饱满。

(三)了解队史

1、这首歌曲我们在什么时候经常演唱?

2、出示课件,了解队史,队旗,队徽。

3、模拟入队仪式,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激发爱国情感。第一项:出旗

第二项:佩戴红领巾

①出示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②学生互系红领巾、行队礼。

第三项:齐唱队歌

第四项:退旗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入队仪式,使学生在演唱当中再次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同时又一次激发学生对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的渴望,同时抒发爱国情感。

(四)总结

做有心人 写好音乐教学案例 篇11

一、关注音乐教学案例的特点

在实践中不少音乐教师把音乐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或教案与教学案例混为一谈,也分不清课堂实录与教学案例有何不同,更不重视课后教学反思在教学案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首先要关注音乐教学案例的特点。

1.音乐教学案例与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的区别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它的思维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音乐教学案例则以记录音乐教学事件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音乐教学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它的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音乐教学案例与音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音乐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音乐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它是音乐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准备的材料;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音乐教学过程的反映与反思。音乐教学案例与音乐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音乐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音乐教学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

二、关注音乐教学案例的撰写

音乐教学案例是对真实典型教育事件的描写和反思性的解读,是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具有内涵的偶发事件,可以是一个音乐教学片断,或者是一个冲突事件,也可以是一个主题式的音乐教学过程,还可以是对音乐教育法规的思考等。从结构上看,音乐教学案例和其他的教育教学案例一样没有统一的格式,但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标题、引言、背景、过程描述和反思。

撰写音乐教学案例首先要了解教学背景,认真观察音乐教学过程,通过课后访谈形式进行调查和研究,同时对现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撰写音乐教学案例。写好音乐教学案例不仅要知道教学案例写作的一般步骤、写作方法、写作要求,还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音乐教师要养成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老师终身受益。”教学日记是教师在一定方法和记录方式的基础上,运用日记记录的书面形式,对自己的教学生活、思想等进行自我记录或反思。只要我们做有心人,不断地把音乐课堂中的“精彩”记录下来,把教育教学中的“真实”保存起来,坚持撰写教学日记,可以促进自我快速成长。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经常会令人深思。通过撰写教学随笔,可以帮助音乐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可以更新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内化,完成从教学实践者到教学研究者的转变。

2.音乐教师要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案例材料

音乐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纯真的孩子,每天发生的事情是不可复制的。我们要尊重事件的真实性、典型性和冲突性(疑难问题)。因为是教师的亲身经历,更能引发读者情感激荡。我们把问题寓于事件之中,事件承载特定问题,规律藏于问题之后,同时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有指导作用。

3.音乐教师要学会写作教学案例

每篇音乐教学案例都应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关系到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处理方法等,可以说主题就是案例的灵魂。因此设计主题就要有新意、要有独特见解、独家发现。音乐教学案例的写作和记叙文有许多共同之处: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事件,这些要素构成一定的情节。和记叙文写作不同的是,案例中要加入分析与反思,分析与反思是撰写案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剖析隐藏于教育事件后面的观念、思想和规律的具体环节,是教育事件的理性分析、感悟。通过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案例中事件的意义和价值,问题解决的途径或方法、改进的意见,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音乐教学案例研究是非常适合一线音乐教师的教育科研方法。对于开展音乐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音乐教师长期坚持撰写音乐教学案例,必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音乐欣赏案例 篇12

唱片、演出、演艺经纪、在线音乐、无线音乐等五个基本行业构成了中国音乐产业和音乐文化传播事业的主体, 也是音乐传播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这几者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互融互利, 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及音乐传播专业的就业系统。本文针对每个行业均选取了相关个案, 重点调查了相关企业的业务部门、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以及相关职责, 力图在看似庞杂的产业体系之中分析并总结出具有共通性质的业务类型, 并以此为依据理顺音乐传播专业的培养观念和教学模式 (调查详情请见附录) 。共通的业务类型可概括总结为如下十个方面:音乐市场开拓与调查;音乐产品研发;音乐市场培育;音乐产品与活动策划;艺人经纪;音乐版权洽谈;音乐产品及活动监制;音乐市场营销与推广;媒介运用;媒体宣传。这些具体环节构成了音乐产业中的核心业务类型, 亦即唱片、演出、数字音乐等行业的共通之处。

针对以上产业共通的业务类型, 可以进一步看出音乐产业所需人才的跨界交叉能力, 以及音乐传播专业培养的跨学科性。这种跨学科性并非字面上“音乐学”与“传播学”的简单相加, 而是学科肌理上一种更为复杂的多元构成。总体来说可以涉及以下七方面:音乐与新闻传播相结合;音乐与商业管理相结合;音乐与市场营销相结合;音乐与文化创意相结合;音乐与新媒体科技相结合;音乐与版权法规相结合;音乐与跨文化交流相结合。通过上述的就业市场概述, 我们也可以看出人才培养和专业精神的统一。

一、“音乐资讯观”的培养

“音乐资讯观”的培养是体察行业动态的基本前提, 是当代音乐生活观念形成的基础, 是交流过程中一种“谈资”的积累, 是日后成功进入音乐传播行业的基本保障。音乐资讯所涉内容广泛, 具有极强的当代感和即时性, 更侧重于音乐表演、唱片、市场, 甚至艺人八卦等当代音乐传播事件。音乐资讯表面看来庞杂无序, 但横向上可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三个大方面把握。古典音乐资讯可涉及:国际知名乐团和音乐家动态、国外演出近况、国外音乐厅要闻、古典音乐唱片鉴赏和市场等;流行音乐资讯可涉及:国内外流行歌手和乐队近闻、音乐现场讯息、MV发布、单曲和唱片发行、唱片公司运营等;传统音乐资讯可涉及:传统音乐商业演出近况、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家、传统音乐保护政策及申遗动态、传统音乐的跨文化交流等。与此同时, 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里, 海量的音乐资讯蕴涵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则, 对这些规则的认识和掌握对学生就业也大有裨益, 如对音乐新闻“话题制造”的理解和运用, 是打开音乐大众传播大门的一把钥匙。

对于音乐新闻资讯观念的培养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既可推荐选修新闻传播类课程,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音乐类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则和特点, 也可以在西方音乐、中国音乐、世界音乐等音乐类教学体系中, 补充相关音乐资讯, 突出讲授内容的当代性和资讯性。还可以结合个人兴趣, 推荐学生日常浏览大量音乐资讯网站, 积极参与网站的互动群体, 比如通过“豆瓣同城”了解北京的演出和文化活动信息, 通过“音乐节网”了解相关的音乐节信息等。

二、“音乐品味”的全力塑造

所谓的“音乐品味” (Taste) , 不是一般意义的“音乐素养”, 也不是注重通融识见、博雅情怀的“通识教育”, 而是一种比普通受众欣赏水平更为多元、更为丰富的音乐价值体系, 是一种能够领航某群体音乐趣味的评判标准。如果说“素养”是“音乐品味”形成的前提、过程以及基础, 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构成, 那么“音乐品味”就是迈向个体趣味与个性化审美的塑造, 并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动态化特征。“音乐品味”发端并融化于精英文化、传统文化、非主流文化、主流文化、时尚文化、娱乐文化等各个文化类型之中, 音乐传播专业学生的最高目标是能够自如地融入和跳出这些文化并塑造相应品味, 并至少能够成功地形成一两种高于一般受众的“音乐品味”, 同时能够将其外化于语言和文字。

这种“音乐品味”的塑造是建立在大量唱片聆听与音乐现场参与的基础之上的, 并且需要一种开阔的、多元的、国际化、前沿的理论视野做为有力的支撑。因而, 在音乐品味的培养和打造过程中, 不能完全照搬音乐史学、欣赏教学的模式, 应在音乐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基础上, 强化以唱片专辑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建构和聆听经验的积累。对于流行音乐唱片, 应在聆听的基础上, 逐一完善风格、类型、厂牌、歌手、编曲人等音乐信息, 在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理解不同专辑的关系, 建立完善的流行音乐知识体系。对于西洋古典音乐的品味塑造, 则应在了解作品、作曲家、体裁的基础上, 重点强化对指挥家、演奏家、乐团、唱片公司等当代表演信息的积累, 比较不同的唱片版本, 将古典音乐注入当代性、动态性的理解。与此同时, 鼓励和带领学生参与和体验各类音乐节、室内流行音乐表演的现场, 观看古典音乐、传统音乐的现场演出, 以期获取音乐表演、舞台设计、互动方式等方面的现场观看经验。

三、“媒体平台”的理解和运用

音乐传播, 特别是大众音乐传播的本质也就是媒介的传播, 因而对各类媒介的了解、掌握和自如运用, 是该专业学生就业后的一项重要知识技能, 也是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传播”专业的一项重要办学特色。对媒介的学习和认识不仅停留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上, 还应充分理解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探索各种新媒体产品传播音乐的独特方式, 这对于是否能挖掘到音乐市场的第一桶金、形成音乐市场的竞争力尤为重要。在对各类媒体的认识和理解的理论基础之上, 如能初步了解和掌握各类媒介产品的制作技术, 则对毕业后的就业与工作实践大有裨益, 具体有如网页设计、MV拍摄、手机视频制作、广播节目片花制作等。

实现自如运用媒介最好的方式就是创建和打造自身的媒体平台。在纸质出版物方面, 中国传媒大学先行一步, 创立了国内第一部与业界联系密切的系列理论出版物——《音乐传播》。与此同时, 打造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实习实践以及整个专业的品牌树立同样至关重要, 应以“北大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为样板, 形成以网站为中心, 融微博、贴吧、“豆瓣”为一体的整合性媒体平台。这种媒体平台的打造并非一己之力, 而是要群策群力, 形成个人、班级、系、学院和学校的层层递进、互相支持的网络媒体结构, 让音乐传播的各类知识、资讯和评论自如地流动于各级结构之中, 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树立专业与个人品牌。

四、“音乐圈”和“传媒圈”的概念及融入能力的初步培养

进入一种行业, 就意味着进入一种群体, 并遵循一种更小范围的社会规则, 社会学称其为“场域”, 俗语叫“圈子”。“圈子”的概念对于音乐传媒这个行业来说尤为明显, 仅就“音乐圈”而言, 就可以继续分为古典乐坛、流行音乐圈以及各类民间音乐群体、学院派等。流行音乐圈则可再细分为主流流行音乐圈、摇滚音乐圈、民谣音乐圈、爵士音乐圈、电子音乐圈等, 每个音乐类型的圈子都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受众群体、领袖人物和行业规则。培养学生“音乐圈”的意识和初步融入的能力, 能够让他们接触到书本上无法获取的行业知识, 积累与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人脉关系, 为日后进入相关行业打下基础。

在“音乐圈”融入的途径和方法上, 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认清不同群体的利弊, 以健康的、安全的、学习的心态有效融入, 反对本末倒置的“混圈子”。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上, 应采取开门办学的思路, 开设“音乐传媒大讲堂”, 将音乐产业的业界精英分期分批地请到校园中来,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极大程度地开拓学生视野, 使之与产业前沿和动态相接轨, 也能成为学生融入相关群体的有效途径。与此效果类似的途径还有“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音乐产业高峰论坛”等相关会议的举办。此外, 微博、“豆瓣”、音乐网刊、相关QQ群等社交网络体系也是融入相关群体的便捷途径。

五、“音乐创意”能力的培养

音乐的创意精神在音乐商品化的语境下孕育而出, 是对工业时代所特有的批量生产和复制模式的一种反拨, 是对古典主义时期手工制造、诗性光芒及原创精神的回望。因而, 音乐创意是音乐的商业性、艺术性、娱乐性的综合体, 是在追求商业利润的基础上提升音乐消费品的审美意味或打造聆听与观演世界的娱乐精神的关键。音乐创意能力是音乐文化产业中的一种综合思维方式, 是链接音乐文化知识和音乐传播的一种实践能力。它包括音乐创意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其中, 音乐创意的发现能力体现了音乐传播者对音乐文化信息的高度敏锐的洞察力, 准确的分析能力是整个音乐创意能力的核心, 解决能力则是在音乐文化传播和创意的基础上合作、研究、处理, 进而解决音乐文化创意中的关键性问题, 并创造出新的音乐文化现象或产品的过程和方法。比如在大型的室外音乐演出活动 (“禅宗少林”、“印象西湖”) 的创意中, 如何发现和寻求更好的方式来整合音乐与现场生态环境、旅游资源, 最大限度地引起音乐消费者进行视觉双方的互动聆听的欲望, 获得完美享受, 是此种音乐文化传播过程中创意的最大亮点, 也是综合运用音乐创意能力的成功典范。

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意能力的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思路:第一, 积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的能力, 如联想思维法、求同求异思维法、正逆向思维法等。第二, “音乐创意”相关课程的设置, 可在重点讲解和分析音乐文化创意成功案例的同时, 分门别类讲解其他艺术形态的创意实践, 如“影视文化创意”和“新闻传媒创意”等, 使学生开阔视野, 触类旁通。第三, 理论联系实践,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重视音乐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 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能力得到大幅度的增强和提高。比如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集思广益, 提出当下各种媒介载体如广播、影视、网络的音乐传播过程中可以体现创意的想法, 形成策划文案, 试荐到相关音乐文化传播公司。

六、各类文本类型的写作能力

在音乐媒介参与传播的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文本类型来支撑音乐传播的有序展开和顺利进行, 它们是音乐传播行为的思想前提和智慧结晶, 是体现个人劳动量和转换财富的基本依据, 更是音乐传播专业学生就业必备的基本能力。在写作能力的培养模式上, 既可以将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效融入到某一课程之中, 如在“流行音乐”、“西方音乐”等课程中培养音乐评论的写作能力, 也可形成以“音乐传播文论写作”为课程名称的教学体系, 在并置比较的观念下, 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 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全方位地培养音乐传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而言, 较为重要的文本类型有七种:

第一, 策划案, 从属于音乐文化产业的整体市场营销思路和模式, 包括音乐市场策划案和音乐活动策划案两种策划形式, 其本质是具有整体性和延续性的音乐商品的广告行为, 目的是使受众群体接受一个音乐文化品牌的文化内涵。

第二, 音乐调查报告, 是对音乐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与市场、受众、产品相关的链条环节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 将调查中收集到的信息材料加以系统整理, 分析研究, 以书面形式体现出的一种文书。它具有写实性、针对性、逻辑性等特点。

第三, 音乐新闻通稿, 是以新闻稿件的方式向相关新闻媒体发布音乐资讯及音乐信息的一种文本形式。

第四, 音乐评论, 这是以书面文字 (或口头语言) 来表达对音乐的褒贬与评价、展望与回顾的一种表述方式。音乐评论的对象通常以音乐唱片、作品及现场演出为主, 也可扩展到对音乐家、音乐风格、流派、音乐书刊的评价, 抑或与音乐相关的其他社会现象。

第五, 广告与海报文案, 指为宣传音乐相关产品而撰写的、公开向受众传递音乐信息的一种文本形式。它是联系音乐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沟通信息的重要环节。

第六, 合同文本, 是一种保障音乐文化传播过程有效、顺利进行的法律文本形式。主要指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结合国家出台的关于音乐文化产业的具体法律法规, 为平衡合同双方的利益而制订出的书面协议。

第七, 学术论文, 是针对音乐传播领域中的学术问题, 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是一种在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创新见解的科学记录, 主要以学位论文的方式展现出来。

七、音乐活动的实践能力

音乐活动的实践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 更是展现传媒音乐人实现音乐创意思维的重要途径。音乐传播专业的实践能力并非针对传统意义下的音乐表演实践, 而是要针对传媒音乐人运用音乐传播的理念和相关知识去组织或者参与的, 与媒介传播相关的音乐实践。音乐活动的实践能力大致体现为策划能力、创意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公关能力、团队意识、口语表达能力等。

对于音乐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用“校内项目”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校内项目”是指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的礼堂、报告厅、剧场、录音棚、体育场、小型活动中心等各类场地, 遵循市场化的音乐传播规则与流程, 组织演出、音乐比赛、音乐文化交流等各种适合校园氛围的音乐实践活动。校内项目既可完全由校内师生自主操作, 也可与校外演出团体、乐队、演艺公司合作, 实施艺人的“校园推广”计划。“校外实习基地”则是直接与相关公司签订实习协定, 形成长期合作的契约关系, 并形成相应的实习评价体系, 有效地整合到学生的奖学金评定中。

总之, 上述的各项能力培养建立在音乐职业市场定性调查的基础之上, 构成了音乐传播专业培养模式的基本特色, 即横向上强调音乐与传媒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纵向上强调从通识教育到专业教育的层次递进。

附录:音乐传播专业的就业市场调查

本调查围绕着唱片、演出、音乐影视传媒、在线音乐、无线音乐等五个行业展开, 针对每个行业选取了相关个案, 采用采访的定性研究方法, 重点调查了某企业的业务部门、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以及相关职责, 力图在看似庞杂的产业体系中, 通过此调查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具有共通性质的业务类型, 并以此为依据理顺音乐传播专业的培养观念和教学模式。

(一) 唱片行业

唱片行业是音乐产业中的传统行业, 但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始形成一些新的产业模式。唱片公司根据规模和市场定位的不同, 机构设置和业务类型会有所差异, 但基本的业务类型涉及艺人挖掘、市场开发、唱片策划、市场培育、艺人包装、唱片制作、版权协调、媒体发布、唱片销售、唱片推广、无线音乐等众多环节。具有比较明确职业概念的岗位有经纪人、企划、企宣、制作人、文案等。

【个案调查】星外星唱片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 是以唱片发行为业务主体的唱片公司。该公司的铺货渠道广泛, 在很多地方设有唱片储存仓库, 比较注意开拓港台市场, 与内地各大唱片公司合作的机会比较多, 自2001年起又将目光注入到内地的原创音乐。该公司基本的业务部门及职能涉及如下:

互联网事业部主要负责网络事务, 如官网维护、微博维护、网络社区建设、与发行事业部配合、非音乐类的投标等。

发行事业部主要负责唱片的销售发行, 即各级零售商的批发、网络新业务 (如与淘宝合作等) 、特殊地点的唱片发售 (便利店、咖啡厅、校园社团等) 、联络现场演出。

音乐事业部分为制作组、设计组、企划组和宣传组。由于星外星以唱片发行为主体, 制作组的规模相对较小;设计组则主要负责唱片封套和内页的设计, 以及引进专辑的简单修改;企划组主要负责专辑销售的文案, 对引进专辑文字内容进行小幅度修改;宣传组负责各类专辑和艺人的宣传工作, 与各类媒体进行合作, 涉及少量的艺人经纪工作。

(采访对象:星外星唱片公司企宣闫迪)

(二) 演出行业

当下的中国演出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 形成以不同类型场地为依托的各种演出经营行业, 根据演出的音乐类型和经营主体, 可以分为音乐厅演出经营、体育场馆演出经营、小众音乐的现场演出经营、音乐节等四个主要方面。

【个案调查】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在国有体制框架内产生, 在国家资金注入和政策支持的前提下, 充分参与市场竞争, 承担公众艺术教育、商业演出、公共文化交流等多项音乐文化传播职能。基本的业务部门及职能涉及如下:

演出部职能为引进国外演出, 包括计划签约、安排演出顺序、完成演出后续工作等。

舞台技术部负责舞台的舞美、灯光、服装、道具、钢琴等硬件支持和舞台监制。

品牌中心分工为文案组、网站建设组、媒体公关组、经营组 (负责唱片、纪念品、印刷品等演出附属品销售) 。

展览部负责音乐和非音乐类艺术品的展示, 促进文化传播, 利用大剧院空间, 营造文化品位, 创造额外利润。

节目制作部主要负责宣传片制作, 包括实况、花絮、排练的采录等。

艺术资料中心负责宣传品的资料搜集、积累原始素材、组织策划音乐普及性讲座等。

艺术交流部负责文化交流、艺术家采访、多语种的翻译工作等等。

市场部主要负责大剧院演出的票务, 包括企业的包场和赞助。

(采访对象:国家大剧院品牌中心文案董珍)

(三) 音乐影视传媒行业

在传媒娱乐空前活跃的时代里, 更多文化传播/传媒公司涌现出来, 融合艺人经纪、唱片制作、影视传媒、演艺交流、无线音乐、版权代理等业务类型为一体, 很多传统的唱片公司和演出公司也挣脱单一的经营模式, 以市场利益最大化为导向, 向综合娱乐行业迈进。

【个案调查】北京美乐文化传播公司

该公司系综合性音乐传媒公司, 曾签约和代理彝人制造、阿木、李健等百余名艺人, 是一家致力于中国原创音乐的推广和发展、唱片制作、艺人经纪、演艺交流的综合性传媒公司。各个主要部门如下:

产品制作部负责制作各类音乐产品及宣传品, 如音乐制作、平面设计 (专辑封面、新歌发布图、宣传PPT等) 、视频制作 (MV制作、事件视频制作、Flash制作等) 。

企划宣传部负责打造自身的媒体平台以及与各类媒体的联络和沟通。分工涉及平面媒体 (新歌发布、乐评、新闻报道等) , 网络媒体 (新歌宣传、MV发布、视频发布、博客维护、微博维护、Flash发布、舞曲发布、新闻通稿、论坛贴、线上活动、排行榜跟踪、网站活动、写真发布、乐评发布、粉丝圈维护、彩铃发布等) , 电台 (排行榜打榜、节目现场访谈及电话连线、音乐节目播送、资讯栏目、电台活动等) , 电视台 (MV栏目、艺人访谈栏目、现场演唱栏目、资讯栏目、颁奖典礼等) , 特定场所宣传 (KTV、校园、运输场所、商业场所) , 公司艺人推广活动 (新闻发布会、歌友会、演唱会) , 企划文案 (新闻稿类、收集准备类、策划类、发布类) 。

演艺经纪部主要业务体现在联系经纪人、新增经纪人、联系演艺公司、活动洽谈、签约活动、演出执行、艺人日常管理等。

版权业务部业务涉及唱片发行版权、音乐无线业务、音乐网络在线广告业务等。

市场合作部主要负责影视合作、艺人代言、广告合作等。

(采访对象:北京美乐文化传播公司企划)

(四) 在线音乐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以唱片行业为主导的传统音乐产业格局发生了质的改变。一方面新兴的音乐网络运营商风声水起, 瓜分了传统音乐网络的大部分份额;另一方面传统的唱片经销商也主动参与并融合到在线音乐运营体系中, 形成一条比过去更为庞大、更为繁复的音乐产业链条。虾米、音悦台、酷我、豆瓣音乐、巨鲸、A8等音乐网站相继崛起, 新浪、网易、百度、谷歌等门户和搜索网站也相继开发音乐产品。

【个案调查1】A8音乐网

该网站是中国最大的原创音乐网站, 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好听的原创歌曲, 支持用户进行免费的音乐上传、音乐分享、互动交流, 提供歌曲免费下载等服务。各个业务部门基本情况如下:

运营部除负责网站所有产品页面技术实现及维护之外, 还主要负责网站日常运营及发展, 包括产品组、内容组和市场推广组。产品组负责网站运营及产品策划;内容组负责日常审听、更新、用户互动、歌曲签约;市场推广组负责网站推广、对外合作、活动营销、广告互换等。

唱片部包括签约组、制作组、宣传组和销售组。签约组负责网站歌曲及市场歌曲签约购买;制作组负责歌曲后期制作、专辑制作;宣传组负责唱片发行、传统渠道推广;销售组负责产品销售。

推广部共有校园渠道、工厂渠道、市场渠道这三个主要渠道。

(采访对象:A8音乐网网络编辑兼推广宣传刘水晴)

【个案调查2】粉丝网

该网站是专门为“粉丝”提供各种服务的专业娱乐网站, 该平台融合了资讯、音频、视频和粉丝群体的综合互动, 以博客、社会关系网络等技术为基本应用。各个业务部门主要职责如下:

技术部职能主要在于实现产品的需求以及系统的安全维护等。

产品部负责结合互联网的趋势, 挖掘粉丝用户的需求, 结合公司战略计划, 挖掘网络产品, 特色产品有“粉丝团”和“小窝”等。

内容部实现粉丝网作为媒体的功能, 实现媒体品牌的存在感与影响力, 还要负责行业关系和社会资源的建立, 配合创收部门实现全年收入目标。

社区中心负责“粉丝团”和“小窝”等线上产品的运营, 解决主要的用户问题, 并组织举办一些特色活动。

销售部主要负责线上和线下的产品, 进行广告售卖。

市场部负责粉丝网整体品牌的推广、宣传和品牌塑造, 配合收入部门完成线上和线下的活动, 满足互动部门对外部资源的需求。

(采访对象:粉丝网内容总监武鹏)

(五) 无线音乐

无线音乐是运用数字化手段, 以计算机为主体而制作的数字音乐的一种, 无线业务的出现进一步延伸了原有的产业链条。其业务是用户利用手机等通信终端, 以SMS、MMS、WAP、IVR、WWW等接入方式获取以音乐为主题的内容的相关业务的总和, 无线音乐业务以无线音乐俱乐部为核心业务, 具体包括现有的彩铃、振铃、无线音乐俱乐部、无线首发、无线音乐搜索以及即将推出的音乐随身听。主要运营商也就是无线音乐服务商。除了移动运营商能在无线音乐产业链上占据主导地位, 唱片公司和各类文化公司也可涉及无线业务。

【个案调查】无线星空音乐有限公司

该公司专注于数字发行领域在无线、互联网、终端、运营商等多渠道的营销推广活动, 力图实现数字音乐版权在信息网络传播领域中的商业价值最大化。各个业务部门基本工作内容如下:

版权部负责整个音源的版权引进, 将所有音源导入版权库, 对有版权的音源产品进行全面管理。其工作中秉承的原则是原创与非原创相结合、自由版权与买断版权相结合、实体唱片和数字发行并重。

数字发行运营部负责音乐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包括运营和营销两个团队。运营团队主要负责版权的对接和授权, 将版权库里面的音乐产品发送给电信、联通等运营商。该部门还可根据客户需求, 完成转授权的业务, 比如向某在线音乐等部门收取一笔版权费用。营销团队主要是负责数字音乐的市场营销, 进行事务性对接, 铺开各类销售渠道, 和全国各省市的电信运营商合作, 并采用区域营销的策略, 制作个性化的合作模式, 如机动营销、移动歌友会等。

制作部负责制作原创歌曲以及合作艺人的新专辑或单曲的制作。

企划宣传部分为宣传和企划两个组。宣传组负责公司原创音乐、合作艺人的新专辑/单曲的网络、电台、电视等领域的宣传工作;企划组负责公司合作艺人的新专辑、MV等的策划以及执行。

上一篇:房屋转让协议简下一篇:党在我心中征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