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2024-12-02

政治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共9篇)

政治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篇1

多因素结合,多主体联动,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

江西省安远县第二中学 廖章华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省的高中思想政治也已经实施新课改,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政治课教师都在为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着不懈的探索。那么怎样才能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么样才能使政治课充满魅力呢?怎样才能提高政治课的课堂效率,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政治课的乐趣,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真正统一,是我们所有政治教师的理想追求。新课程的改革,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我们必须探讨的重要话题。以下是笔者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多因结合主体联动 提升实效

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发展,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实现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政治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一位政治教师永恒的追求。本人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政治课堂要实现有效教学,与教师课前的有效备课、课堂中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采取有效的教法等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多因素结合

1有效的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因素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有效备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理解课标。课标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要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根据课标的要求制定三维教学目标。②研究教材。新课改实行一纲多本,这对我们备教材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根据课标对教材进行取舍,由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③熟悉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在课前充分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身心特点,走进学生的心里,找出学生的兴奋点,备出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④在此基础上设计教案、课件等。可以这么说,能够备出这样的课,是学生能轻松掌握所授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的根本因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名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要善于把学生的间接兴趣引导到事物或行动本身所引起的直接兴趣上。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营造一个师生合作、生生互动、宽松民主、积极主动的教学氛围,才能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

重视课堂导入。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应简洁有力,提纲挈领,直奔中心,并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因此,就政治课教学而言,如果一堂课老师能设计出诸如小品导入、故事导入、设疑导入、新闻导入、讨论导入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则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精心设计提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都是问号。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这样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思想政治课就会越上越活,就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其更主动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有效的教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老师的教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的学,学生的参与是师生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因此,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教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多表扬、多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喜欢自己,从而喜欢自己上的课等等。而更常用的是巧妙创设新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创设情景的方法也很多,如:创设问题悬念、角色扮演、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案例、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场景以及前沿科学中学生感兴趣的资料等等,都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方法。不过,情景的创设不管多有趣、多新颖,但不能离开一个原则:要紧扣教学内容。

2、让政治课堂充满时政魅力

时事政治即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政治课结合时政教育,能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那么如何让时事政治与课堂巧妙地结合呢?

首先,.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

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以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的开场白能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结合时事政治进行讨论学习

时事政治中蕴藏了许多理论知识,要去挖掘,不能完全靠教师,而主要是靠学生,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时政材料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

4.3要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实现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重视:①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应明确分工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以达到相互启迪的效果。②精心选择合作、探究内容。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学生对这些问题可能会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则运用一般的方法难以奏效,这就需要运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③加强对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要游离于学生之外,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策略,让他们逐步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时,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抗挫能力,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争论与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二、多主体联动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能力。政治课程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其具有较强的时事性,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不断适应变化的形势,提高自身能力。首先,要加强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能够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要备学生,即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学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和方案。再次,应时刻注意时事热点,这也是与政治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的,政治内容相对来说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如果只是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死记硬背,只会事得其反,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充分关心时政,并能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第四,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及借助于教学媒体及工具进行教学的技能,加强计算机与网络的学习,力求做到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信息和资料,为做好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问的。而要解决课堂有效性的问题,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学会方法,体验情感。因此,一堂政治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合理有效地开展了探究活动。近年来,政治教师们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观,自主、合作、探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尝试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虽然教师们尽力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想在新课程下的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来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但现实与设想往往是有距离的。

一、让政治课堂充满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

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其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它能反映一个教师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等。教师为学生所接纳,具有人格魅力,关键在于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师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与学生关系的好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和火种。

教师对待学生要真诚热情、宽容、富于同情心。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教师以诚待人,会在可以信赖的学生之间架起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并肩携手,合作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学科的内容以理论为依据,道理深刻又抽象。因而很多人把政治当成教条,对政治老师更是敬而远之。其实诙谐幽默的笑话、寓意深刻的故事更为他们所陶醉,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首先要做到:风趣幽默,寓庄于谐。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譬如:学习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时,可以利用傻瓜吃馒头的故事:傻瓜连吃了六个馒头不饱,吃完第七个饱了,恍然大悟:早知吃这个馒头会饱,何必浪费前面的六个呢?

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下自己知识权威者的架子,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在引导下能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师生间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自由表达。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巧妙地处理,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设疑提问,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这个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互动平台上,在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质疑思维,明辨是非,提高能力,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的统一。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新的时期,我们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要求“教师采用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可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一定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这就必然改变以往的教师单向传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团结合作精神,达到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组织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思维实践能力

1.开展研究性学习

即由学生自选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结合所学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资料的查找、学生间的研讨、教师的辅导等完成研究性的学习。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布置了研究性课题,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最后写出结题报告,受到领导的好评。

2.撰写小论文

政治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紧跟时代。“照本宣科”对政治学科而言是自掘坟墓,因此必须加强时事政策的教育。为此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看报刊杂志,阅读新闻,如《中国青年报》《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然后结合课本的有关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热点问题,并将其以小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新课改并不是让教师从幕前退到幕后,使教学彻底从“以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更不是让课堂教学一下子从“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流于表面上的热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我教育,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政治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篇2

一、构建和谐民主的氛围

良好互动的形成需要建立在一个相对开放、民主、轻松的氛围之内, 传统严肃、刻板的课堂环境以及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显然不利于互动的形成。 传统的政治课堂为了保证教学节奏和目标的实现, 常常十分重视预设, 而忽略生成, 任何的活动教师都希望把它控制在一定的框架或者程序之下, 这样一来, 就会大大挤压学生发挥的空间, 从而使得整个学习氛围都十分地封闭、刻板。 为此, 要想实现良好的互动, 努力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非常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调开放和发挥,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想法, 对学生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和保护, 让课堂变成了一个学生探究发现的场所。 同时,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适当放低“ 姿态”, 努力与学生打成一片, 让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 在这个和谐民主的氛围之下, 良好的互动就会不知不觉形成了。

二、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动因, 在政治课堂上, 如果希望学生主动地参与互动, 教师就要努力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趣味性, 一旦学生感兴趣, 接下来的互动就会顺利成长的铺展开来。 由于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类学科, 很多时候的教学活动都要依靠教师的语言媒介进行讲解, 因此, 教师的用语技巧就成为了教学是否有趣的非常关键的因素。 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只会照本宣读, 学生无论如何都很难产生兴趣。 如果教师在选择教学语言的时候能够多花些心思, 选择一些比较有趣的语言表达形式, 例如, 比喻、夸张等, 瞬间就会让整堂课的气质发生转变。 例如, 我在给学生讲解“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并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个知识点时, 如果教师只是按照字面意思给学生一一解释, 整个过程都会显得十分枯燥无聊, 并且由于这个知识点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很多学生往往难以对这个知识点理解吃透。 为此, 我决定采用比喻的方式来解释, 将人的大脑比喻成一个加工厂, 在这个人脑加工厂中, 有厂房、设备, 有产品原材料, 其中原材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感性认知, 而厂房、设备的作用就是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加工, 然后生产出“ 理性认知”这一加工厂的产品。 通过这种比喻, 学生马上就理解了感性认知、 理性认知、 思维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 这种新鲜直观的比喻方式也让课堂学习活动显得有趣的多。 在教师生动的语言感染下, 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与教师的互动变得更加频繁起来。

三、以问题情景激活思维

师生互动有效实现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思维的活跃度, 互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考探究的过程, 学生的思维越活跃, 互动越能出效果。 因此, 在政治课堂上, 努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课堂上, 围绕着问题来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情景, 通过情景来触发学生的灵感, 带动学生的思维, 这样一来, 互动就会在问题中有效展开。 例如, 我在给学生讲到“ 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时, 就给学生设置了这样几个生活场景: ( 1) 下雪以后, 菜市场里的很多蔬菜价格都涨了很多; ( 2) 前几年, 大蒜价格持续上涨, 导致很多菜农大面积种植大蒜, 结果现在大蒜的价格持续下降, 很多菜农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 3) 每当换季的时候, 商场里各种反季衣服都会出现很大的折扣; ( 4) 一入寒冬, 各种暖气产品在南方都供不应求, 销路很好, 而在北方, 人们对暖气产品却十分冷淡; ( 5) 2003 年的“ 非典”的爆发, 导致口罩、消毒水等产品一夜火爆, 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思考一下, 以上几个场景中包含了哪些影响价格的因素在其中? 以上这个教学案例中, 就是将问题放在了各种情景之下, 使得思考问题变成了对真实情景或者现象的探究和思考, 这样一来, 思考就会变得有趣的多。 在情景感染下, 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了积极的探究和思考, 从而顺利地实现了师生的有效互动。

有效互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教学工程, 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和技巧的把握。 作为教师, 我们就是要做到这些协调工作, 并通过教学技巧的使用来推动互动的产生和互动质量的提升。 一旦有效的互动实现了, 接下来的一些素质教育目标也会顺利实现。

摘要:在课堂上, 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决定了教学活动的素质化程度, 以及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就从如何实现有效师生互动为题, 简单进行了一些策略和方法的阐述。

关键词:政治课堂,师生互动,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笑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技巧[J].考试周刊, 2012年15期

[2]刘鑫.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年

[3]汤娟.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3年

政治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篇3

一、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初中生如果对某一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来说,要精心的备课,尤其是课堂导入环节,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升课堂参与度,达到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也要注重把握中学生的心理,充分“备学生”,因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如教学《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一课,我在导入新课时,先给学生播放了非法网吧的视频:

九年级学生小泽发现,在他们学校周围有几家非法经营的网吧。一些同学在课余时间经常泡在那里打游戏或聊天,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他们中有的精神萎靡不振,成绩明显下降,有的还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动作,在现实生活中去殴打同学。小泽拨打市长热线反映了这一情况。不久,这些非法经营的网吧就被取缔了。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如何看待小泽的做法,怎样评价小泽的行为?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找学生明确和展示。然后,教师进行归纳,以此来引入新课:作为国家的主人,关心国家的事,参与国家管理,依法行使监督权,既是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表现,也是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因为,我们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在黑板上板书“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

这样的课堂导入,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最终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尝试多元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中学政治教师来说,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校内外有利条件和资源,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尝试多元教学,而不是传统的“满堂灌”,这样才可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和教学来唤醒学生,来激发学生,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在尝试多元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选择如讨论、表演等形式,以此来调动每个学生,促使其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也可以尝试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如,我在教学《诚信是金》时,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老人搭车意外死亡,子女拒车主赔偿感动网友”的视频:

前不久,一位普通农妇刘女士在骑电动三轮车赶集的归途中,遇到同村76岁的李老太太及其孙女步行回村,遂热心搭载她们坐“顺风车”。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三人均受伤,其中李老太太伤情最重,经抢救无效去世。出于愧疚,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经济赔偿,而李老太太家属四次坚决拒绝。刘女士说:“如果不是我好心办坏事,老太太就不会走得这么早,无论花多少钱都必须补偿!”李老太太家属则说:“我们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我引导学生:这则时事体现了什么道理?让学生进行讨论,找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共同明确:1、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扶危助困、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勇于担当与实事求是的诚信精神;2、让我们重拾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社会传统。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兴趣高涨。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设置课堂情境,先是为学生播放课件,讲述经典故事《九色鹿》第一节,然后提问:如果你是那个溺水者,答应了恩人九色鹿的事,你会怎么做?学生会说:“会履行诺言。”然后我进行课堂小结:我们答应了别人的事,对别人做出承诺,就一定要努力去履约。这反映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是一种良好的品质。这种品质是什么?以此来引出诚信的含义。

可以说,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给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音乐和动画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产生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课堂更加丰富、生动,可以拓展学习领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教师自身的修养,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这也对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小的思想政治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进行完美衔接和结合,这也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政治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篇4

昌岗东路小学 罗丽苑

【摘要】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艺术教育功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他学科可以代替的,所以重视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最终达到学习歌曲的目标,同时老师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关键词】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

有效教学就是一定是充分重视教学过程的教学,是教师充满教育机智的创造性教学,是教学结果既有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又有有效生成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课前预案不过是课程实施的起点,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使课程实施由“执行预案”走向师生“互动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能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所取得教学效果,以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增强教学实践的能力和效果。强调教学过程的有效,关注执行预设方案与课堂生成,师生互动及教师反思。

一、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学者教授认为:课堂有效教学要建立在充分的课前准备基础上,教师备课务必做到“钻研”和“设计”。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所作的精心安排,教学设计最能体现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学设计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册第二课中《美丽的朝霞》的教学目标时,依据第二课歌颂清晨的美丽景色,启示学生对光阴的珍惜这一总体目标,我通过制定强弱处理、感受三拍子的动律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朝景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

3、根据课堂的目标制定环节目标。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二、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如在花城版第四册《有个洋娃娃》一课中,教师在处理歌曲环节中,让学生表演歌词“哎呀,哎呀,价钱太贵了”。同学们积极的分组讨论,大胆的上台表演,参与兴趣浓厚,课堂气氛也推向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完成可歌曲处理这一目标,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还包括教师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环节。由于音乐教师教授的班级比较多,针对不同班级学生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音乐教师应具备灵活调整教学环节的良好素质。如在不同的几个班上花城版第四册《美丽的朝霞》一课时,教师就对每个班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做了不同的调整。对乐感较好、表现力的较强的班加强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对于好动、学习兴趣浓的班级增加了画旋律线的游戏环节;对于乐感稍弱、接受较慢的班级则采取了“三拍子组词”、“红星评比”等的游戏激励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总之,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因材施教,并从教学目标入手,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我校“有效教学”模式研讨活动的讨论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设计花城版第二册《十个小印第安》这课时,教师以“十个小朋友”的游戏方式引入后又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带着学生“来到印第安部落”,接着课件中出现一所印第安房子,通过寻找“芝麻 2 开门的暗语”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终达到学习歌曲的目标。整堂课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玩的不亦乐乎、学的更是轻松惬意。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和发展:

1、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插图、观察荧屏自主深入课堂学习。

2、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说感受、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

3、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节奏创作、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就如在2010年下学期本人承担学区教研公开课中二年级《歌唱早晨》一课中孩子积极参与戴头饰表演雄鸡吹起早晨的号角,气氛活跃,孩子们一小组为单位创编其他动作。可以看出孩子们的乐学、好学,有效的游戏活动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五、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

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反思与总结,我认为,问题的设计要有效,提问的方式要有效,当然,有效的提问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高效。下面我就结合平时课堂中的一些教学经历,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通常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是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提问的方式,在问题提出以前,先不要急于把学生叫起来,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给全体学生留出一定得思考空间,然后再进行检查,让所有的学生都思考。反之,如果叫起一位同学,再提问题,那么剩下的学生就等着看这位同学的了,而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就不乐观了。因此,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才是有效地提问。

2、提问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音乐是一门激发想象的艺术,如果教师在提问时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这首音乐好听吗?”那么学生就只会根据老师的提问,顺着教师的思路机械地考虑问题,他们的答案也是很单一。相反,如果教师在提问时给学生思考空间,3 如:“通过音乐,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便可以从欣赏的音乐中、画面中、甚至在所欣赏乐曲的音乐要素或画面时所想到的一些问题等等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主动性。

3、提问是要深入浅出。

在音乐课堂上,当学生欣赏完一首歌曲时,老师就问“歌曲好听吗?想学吗?”学生就机械的回答,“好听,想学”,这样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没有意义,这样的提问方式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很被动。但是如果听完歌曲后,老师问:“这首歌曲让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就比较广了,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多方面的感觉。一旦学生谈到“歌曲好听”时,教师就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好听在哪儿?为什么好听?”这样问题就又有了一定的深度,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向更深层次去考虑问题,同时把学生思维引导到歌曲上来,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不知不觉对歌曲进行了分析:如节奏欢快,歌词好听等,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政治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篇5

甘建军

盱眙职教集团你综合艺术系

摘 要:面对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去上好每一堂课,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更加有针对性,更富有效率,作者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提出要努力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尝试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有效课堂,教学改革

在新课程实施中,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无疑是广大教师们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笔者现就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萦。

一、努力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将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使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他们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氛围,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二、积极尝试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革。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第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演练法、研讨教学法及情感体验教学法都可以尝试。

三、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政治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忽视研究学法。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师归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通过课程改革既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又迫切需要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学科发展规律,要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身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实践作好充分准备。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四、注重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作为教师要端正价值观,言行一致,以师德感染学生。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担负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双重职责。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教师自身平时的一言一行,通过教师的思想、学识和品德行为,通过良好的班集体建设,使学生“尊其师、信其言、行其道”,引导学生对价值观念和价值行为产生体验,激发情感,使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产生爱好和兴趣,对不正确的价值观产生鄙视和憎恶。发挥教师的主体、示范、榜样作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还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利用课堂独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注意寻找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结合点,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要发挥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必须努力探索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展开教学,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利用有效问题,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一个充满诱惑的氛围,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达到在价值探究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

此外,对教师的授课要富有激情,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学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活动往往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每一节好课,首先就要求教师能以十分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并且让自己的学生受到这种激情的感染,使学生从教师那丰富的神态、有力的语句中得到一种力量。青少年学生的情绪、情感正处于急剧发展时期,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一旦触发,容易引起共鸣。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能量,从而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因而,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世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满足其情感需要,则必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高中政治有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6

今年暑假我们再次参加了高中政治继续教育,今年的主题是有效课堂评价,通过学习我认为一节高质量的政治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标准评价。

第一、高中政治应该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价格变动的影响”时联系当前房价过高与市场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新课程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加强教学互动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政治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篇7

一、认真研读教材、精心备课是高效教学的前提

时政性是政治学科的独有特点之一, 这要求我们的备课素材要比其他学科更丰富。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想实现有效、高效, 至少要做到如下三点。

1.对教材进行二次整合, 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

精选、整合教学内容应注意以下两点。

(1) 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是整合教材的依据。

课程标准是课改理念的集中体现, 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 了解课标的基本精神, 从而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体会课标蕴含的教学理念, 从而掌握教材渗透的学科思想、方法, 把握教材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每一位政治教师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教材才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提供可能。

(2) 教材的二次整合必须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教材是教学的最重要课程资源, 但不是唯一的, 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高效的课堂教学绝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 而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 教师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 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再度开发”, 删减、补充、延伸教材, 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首先, 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 或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对教材中的一些过时的、脱离学生现实生活的知识点, 进行改进和补充, 使之更好地为教学、学生服务。

其次, 要有大胆创新的精神, 敢于突破思维定势, 尤其要摆脱旧教材、旧教法对教师特别是老教师的束缚, 不能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如时事政策、影视作品、网络信息、班级活动、地方特色等资源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 对教材进行二次整合的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使学生学得有成效、有收获。

2.按照新课程理念, 了解学生。

不断探索、把握高中阶段学生发展的规律, 根据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 紧紧抓住影响他们政治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确定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但要有合适的内容, 还要有合适的方法, 把政治课的德育教育和知识性、趣味性统一起来,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3.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高中政治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确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 才能提高目标实现的有效度。

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要落实在过程中, 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与技能, 又学会方法, 增加体验,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此教师要做到:教学策略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 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教学过程体现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 即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师要根据教学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 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的教学中, 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注意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 讲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和谐性与整合性, 明确对各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 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操作性、测量性。

二、着力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实现三维目标的核心1.打破“一言堂”模式, 实现有效“讲授”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传统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 几十年来高中政治课教材的内容和政治课教师讲授方式一直存在说教式的成人化倾向, 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实际,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这一直为学生所诟病。因此, 近年来, 有些政治教师力图改革教学方式, 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教学, 以大量的图片、声音效果、视频刺激学生的感官,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 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革, “讲授”仍然作为政治课“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而长久存在。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但是并不完全排斥教师的“讲授”, 而是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教学与学生的“活动—体验—表现”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围绕学生这一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改变“一言堂”的习惯做法, 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2.创新教学模式, 搭建有效教学的平台。

社会不断发展, 新形势、新课改对政治课教学的提出新要求, 政治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尤其迫在眉睫。教师要实现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的更新, 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教育思想要在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教育改革的平台上实现, 高中政治学科教师必须研究教学模式, 构建符合校情、师情、生情的教学模式, 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 完成课程任务, 实现课程目标。政治课教学模式应随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和完善。这对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3.精心打造趣味政治课堂。

(1) 把握时代脉搏是实现趣味课堂的突破口。

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就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很多中学生不喜欢政治课, 尤其是理科生, 但他们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却都情有独钟。如果能在教学中“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 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与此同时,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就有限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而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 轻松愉快地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书本知识, 从而达到我们的预期教学目的和要求。从天下事引起理论, 寓理论于天下事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得到启迪和教益。

(2) 积累生活素材是实现趣味课堂的基础。

中学生不同于大学生, 他们受年龄较小、知识结构单一、社会阅历较浅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如果教师用纯粹的专业知识教育他们, 那只能使他们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精心创设的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还可以以恰当而巧妙地引用诗文、谚语、歌曲、漫画等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使学生沉浸在喜悦和享受之中。当然我们在选择事例时, 还要注意事例的趣味性、针对性。没有趣味性将与愉快教学宗旨背道而驰, 牵强附会将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4..提高内容活动化的实效。

新课程强调课堂学生活动, 但在现实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活动表面化、形式化的现象,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不到要求, 为此教师要做到:首先, 要优化设计教学活动:内容上———围绕重难点和值得探究的问题展开活动;方式上———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时机上———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其次, 要有合理的活动程序:活动前———要有目标、有准备;活动中———时间要有保障,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充分;活动后———要有总结、有评价。最后, 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有活动无内容的“走过场”;二是为活动而活动的“讲热闹”。

浅谈如何实现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 篇8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习中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问和考虑的。”课堂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也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如何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的有效教学,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位思想政治教师都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第一要素,合理、准确的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依据,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系统分析综合考虑各种教学要素。首先要从“为什么教,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是以“教什么,学什么”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再次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来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即解决“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依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着力点从传统的知识习得、技能的训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正如美国教育学者加涅所提出的“为学习设计教学”。

二、科学、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的体现。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思想政治课新课改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亮点。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应讲究科学性,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1. 认清内容标准的行为主体。思想政治新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的特征,它不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了课程内容,在必修课四大模块内容的设计上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展示了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的风貌,而且还谋求了教师、学生双重行为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对教师提出了较之原课程标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教师合理选择科学知识作支撑,合理运用与课程教学有关的各种资源,合理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方能成功地引领学生获得合乎内容目标要求的过程性与结果性学习成效。

2. 整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教师在内容设计时要注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与课外材料的关系,根据教学的需要,增补或删减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选取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为学生所熟悉、能理解的、可挖掘的学习材料,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科学的选择内容,创新的设计教学是准备,而选择合乎实际的教学策略是关键。

1. 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其实质是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教师必须以教育教学效果作为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应坚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状况出发,遵循学生学习规律,通过创设情境,改善方法使教材内容为学生理解内化,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建构意义,这就是启发式教学行为。由此,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高度重视活动教学。思想政治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合作学习。只有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为使活动教学收到实效,教师应发挥诱导、疏导、引导、指导等“主导”作用,善于评点学生有价值的创新观点和看法,并及时向外扩展、延伸具有科学价值的观点,以取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 采用灵活教学方法。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及教材的呈现方式,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诸如: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教学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四、实施师生情感交流的互动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教与学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不是教和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与学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矛盾运动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的情感交融过程。

1. 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本质特性。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倡导的是探究学习,创造性思考,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但这个“动”不是表面的课堂气氛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教师在“动”的过程中由管理者转向了指导者。教师的教学设计一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归纳、类比、思考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要充分利用好师生互动的有效载体——提问,教师创设充满趣味、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寻求解问题的方法。

2. 生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形式。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生生互动最典型的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其基本流程可归纳为:合作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学生以成对或是成组的方式共同学习、相互帮助。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信息技术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9

作者:转载 发布时间:2014-11-22 点击数:317

[摘要]从有效教学的效率、效果、效益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 善用“迁移”、巧用“共情”、活用“生活”。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迁移策略;共情策略;生活化策略

为了推进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我们需要对当前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 进步或发展。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可以从效率、效果和效益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有效率指的是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学生学的过程和方法是科学的、省时 的;有效果指的是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学生学有所得,并且爱学、会学;有效益指的是教学能充分适应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学生学的东西 有价值、有作用;它们就好比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互相依赖,互相支撑,缺一不可。本文从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信息技术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相应策 略:迁移、共情、生活化。

一、善用“迁移”,提高教学效率

迁移是指一种情境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情境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效教学就是要发挥迁移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将已 经获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态度)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为 迁移而教”的口号并不过时,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切实有效的理念与办法。尤其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很多软件及模块都有一些相似和共性的内容,如果在课 堂教学中重复这些内容,会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而善用迁移,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快速地掌握不断更新的内容,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有 效地增进信息技术学习的效率。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类迁移。1.概念迁移

有些概念和术语出现在不同的软件中,含义其实是相同的,比如Flash、Photoshop、金山画王等软件中“图层”的概念,如果学生已经在其他 软件中完全掌握,教学时就没有必要详细讲解;有些则是有区别的,如Word、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中“模板”的概念,教学时要 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术语在不同的软件中虽然名称不同,但含义其实相差不大,如Word、Frontpage中的“书签”与 Dreamweave,中的“锚点”,无非是叫法不同,教学时只要进行联系,点明即可。2.技能迁移 Windows系统下,遵循着“先选中、后操作”的原则,实现某些功能,即使是在不同的软件中,操作也是相同的。如对象的选中,一般用CTRL或 SHIFT键配合单击可以实现多选;再如对象的复制、移动,一般都能通过剪贴板或按键配合鼠标拖动完成。教师如果能适时进行总结提炼,在新内容的教学中就 可以运用迁移,放手让学生尝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探索的精神。3.方法迁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的软件层出不穷,教学中涉及的软件只能算“冰山一角”。教师不可能把每个软件的使用方法都教给学生,教学时用好迁 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同一系列的软件(如Word、Powerpoint、Excel同属Office系列套装软件)、同一用途的软件(如 Frontpage与Dreamweaver都是网页设计软件),或同一风格的软件(如VB、VFP都是可视化的编程软件),它们的共同点较多,课堂教学 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鉴以往软件使用的经验、方法来学习新的软件。比如,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无非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 设计程序,就像同样的意思是用汉语还是英语表达一样,教学时要紧紧抓住“算法”即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核心,实现迁移。

二、巧用“共情”,改善教学效果

共情是一种能够理解他人问题和情感的能力;它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从本质上缩短沟通双方的心理距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教学依存于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受学生的学习基础、智能水平这样的认知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师生双方情感与心理因素的影响。美国学者瑞 安斯、弗兰德斯、西尔斯等人的研究发现,教师的共情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呈相关性。具有高共情能力的教师能够创建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从而改善学生在 学业上的表现:学生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更容易产生兴趣,更愿意多花时间去学习;学生的行为表现更为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学生的成就更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 堂不应只有程序操作、人机对话,更应有丰富的教学情趣,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达到改善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的共情能 力,具体可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情感表达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中小学生往往是喜欢老师才喜欢他所教的课。然而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小学生中的影响力,可能还远不及语文数学老师,原因 何在?一方面是信息技术课在学校受重视的程度不够,课时较少,教师“副科”心态较重,上完课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导致与学生接触不多、交流不深;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堂上更多的是人机交互,教师与学生的眼神、语言等面对面的交流由于机器的阻碍而变得较少或不流畅,也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信息技术教师 对于这方面的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堂上要发挥主导作用,投入情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注意拉近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多用积极的面部表情与体态语,言语上多对学生表达期望与肯定,及时表扬鼓励,对操作有误的学生耐心点拨,对基础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和谐向上的课 堂氛围。2.情势理解

教师共情能力的核心是对学生认知、情绪、意图等各方面情况的理解与尊重,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教师从自己的角度而不是教师的角度理解了,这样学生才 能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对教师产生知识信仰。信息技术课的内容由于程序性、操作性很强,如果一味地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会觉得“老套”,容易产生厌 倦感、疲劳感。教师应当“吃透学生”,并根据所教的内容,创设适合当下学生的教学氛围。比如,在教学Powerpoint中“设置动画效果”时,教师精心 设计了导入环节,先播放已经设置了部分动画效果并配以剧情简介的《喜羊羊》演示文稿,一播放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全班的情绪,然后提出问题:你们想 为这个演示文稿设置更为丰富的动画效果吗?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该教学设计的PPT素材来自于《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是部很受青少年欢迎的动画片,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总之,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学设计,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教与 学协调达到最好的效果。3.情境创设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教师共情的重要技巧。中小学生爱玩是天性,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教育游戏,在游戏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得知识。比如,在Powerpoint“设置动画效果”一节,教师借鉴“愤怒的小鸟”游戏情节,在教学时用PPT设计这样的游戏:小鸟出现一小鸟上弹弓一小鸟弹出 一击中绿猪一绿猪消失,将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四种动画方式全部融入到游戏的情境设计中。这样的课堂,学生感觉既生动又很有乐趣,教学效果大大改 善。中小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不管有多难,都喜欢去探究,而对不喜欢的内容,不管老师说有多么重要,他们都“一概拒之”,因此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就显得非常重 要了。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当优先考虑学生感兴趣的、趣味性较强的实例。

三、活用“生活”,产生教学效益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同时,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经验的相 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一方面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建构,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 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是现实的、有用的,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学的效益。所谓教学效益,不是看学生是否学会了或学了多少,而是看 对学生当前或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的实际影响,这是教学活动的价值体现,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活力所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以有如下一些策 略。1.生活类比

信息技术的一些理论或方法往往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比如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两个变量值的交换,为什么要引进中间变量,学生初 学时难于理解。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类比,将两个变量比作两个杯子,而变量的值比作杯子中的饮料,现在要将两个杯子中的饮料互换,怎么办呢?这个问题的解决办 法学生很快就能想出,再用一个空杯子作为中转。借助于这样的类比,有了生活中具体形象的事物依托,于是变量值的交换须引进中间变量就不难理解了。再比如,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很容易混淆,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运用,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生活类比:将对象看作是某个人,那么身高、体重、肤色等就是其属性,吃 饭、睡觉、运动就相当于方法,针对其发生的事情可以看作是事件。2.生活案例

关注教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是构建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的关键所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一为“信息”,二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确定的,而信息是可 以选择的,我们应当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信息处理任务。比如,在课堂上使用学生的照片、学生亲手录制的声音和视频来讲图片、音视频的处理;针对所教 班级学生的某次考试,通过算总分、排名次、统计不同分数段的人数分布等任务,进行Excel的函数、数据分析、图表统计等的教学。这样的教学,由于融入了 生活案例,让学生觉得信息技术是具体的、可亲近的,也让学生发现了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必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产生积极的影响。3.生活应用

学以致用,是学之根本,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只有回溯到现实的生活世界才能显示其应有的意义。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当培养学生的拓展应用能力,强 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展现信息技术的现实魅力。比如,在学完Word制表后,要求学生做一张班级课表供自己使用,座位安排表供班级使用,成绩 记载表供老师使用;节日将至,在课堂上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Office软件制作一张富有个性的节日贺卡,送给师长或同学;用Photoshop 为学校即将举行的某项活动设计海报„„这些信息技术的现实应用,正是教学的效益所在,它能发挥样本示范的作用,反过来也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上一篇:表彰大会主持词稿开场白下一篇:英语老师个人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