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模具的认识范文

2024-07-18

对模具的认识范文(共9篇)

对模具的认识范文 篇1

外汇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所发行的货币,具有两大特点:国际通用和能自由兑换

所有的外汇经营构成了外汇市场

外汇赢利的方式是通过汇率的涨跌来决定的汇率又是主权国家的中央银行公布的货币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外汇交易是指同时买入一对货币组合中的一种货币而卖出另一种货币的外汇交易方式。国际市场上各种货币相互间的货币波动频繁,且以货币对形式交易。

货币对是指两组货币组合在一起。

全球外汇交易中,美元的交易额占86%,美元是目前国际外汇市场最主要的外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各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包括黄金与各种货币,但其中最主要的储备资产任然是美元。

2.全球的主要贸易品几乎都以美元计价。

3.大多数的国际贸易是以美元进行交易。

4.绝大多数的国际性债务工具是以美元计价。

5.在国际间旅行时,美元往往是最普遍被接受的货币。

6.几乎每一种货币都是以美元表示价值。

7.当国际间发生危机事件,资金希望寻求避风港时,美元通常是第一个被考虑的对象。

8.美元区的情况决定世界范围利率的发展。

外汇交易市场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透明度较高,由于交易量巨大,主力资金对市场汇率变化的影响能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对汇率波动的基本面分析来看,能够起到较大影响的通常是由各国政府公布的重要数据,高级政府官员的讲话,或者国际组织发布的消息。

外汇交易市场没有固定的地点,没有中心交易所,所有的交易都是在银行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世界上的任何金融机构,政府或个人每天24小时随时都能参与交易。

外汇与股票市场一样,任何活跃的市场都有不少的经纪商,仅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客户代洽外汇买卖的汇兑商定,在买主与卖主之间,拉拢撮合,透过外汇经纪人的接洽,直接或间接买卖。外汇经纪商及经纪人,本身并不承担外汇交易的盈亏风险,其从事中介工作的代价为收取佣金,外汇经纪人因熟悉市场外汇供需情形,消息及图表的分析,以及汇率变化涨跌及买卖程序,故投资人也乐于采用。

外汇与股票的区别

外汇有许多股市比不上的优点

1.股市只能在白天的特定时段内交易,一般为早9:30到下午3:30。如果有工作那么时间上就有了很多的不便。而外汇保证金交易则每周5天,全天24小时均可以进行交易,可以在业余时间投入到保证金交易中。即使在炒股,晚上仍然可以投资于外汇。

2.股市中有成百上千种股票,那么选股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汇市中,货币组合非常有限,这可以使精力集中于这几个货币组合,并很快抓住他们的脉动。

3.股市的交易量比汇市小很多,而且数以千万计的非职业的投资者影响市场的正常运做,使预测市场的运动变得更难。而汇市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也包括很多大的参与者,银行、投资基金、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所以,无论多少个人投资者参与到汇市,对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4.股市的另一个缺点就是在熊市时,投资者无法作为,只能被套。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绝大多数投资者都能获利,但是经济发展是交替的,当发展被衰退所代替时,投资者只能持仓不动。而在汇市,无论经济是发展还是衰退,投资者都可以获利,这完全归功于外汇保证金的作空机制。

5.股市的资金投入是100%,也就是投入多少只能卖多少钱的股票,而汇市有资金杠杆,能把投入资金放大100—500倍,使获利大大提高。

投资有风险,但是风险本身没有大小,只是看自己把控风险的能力大小,把控风险的能力大风险就小,把控风险的能力小风险就大了。

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方向的把握,涨跌决定了输赢。

2.买进卖出的时机决定输赢的多少。

外汇优势

1、成交量大,市场透明度高 全球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达4万亿美元,如此大的市场不存在庄家,且外汇投资的对象是国家经济,数据和新闻都是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的;

2、杠杆灵活,交易成本轻 可调节的杠杆比例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3、双向交易,获利不受市况所限 外汇交易可做多,可做空,无论熊市牛市,只要市场行情波动均有机会获利;

4、T+0交易,24小时市场 全球7x24小时不间断的外汇市场,不同于股票,外汇是T+0交易,随时可买卖;

5、风险可控,可预设止损和限价点 通过设置止损和限价点,可以帮助交易者及时控制亏损或锁定获利;

6、交易迅速,即时成交无需等待 在通常的市况下,所有订单都可以在指定的价位或者指定的范围内即时成交

开展工作计划

通过对外汇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从各个渠道寻找客户,然后通过学习的知识给予客户全方位的辅导和培训,让客户能最快速度的上手。

对模具的认识范文 篇2

1 研究方案

采用有限元软件DEFORM-2DTM对挤压过程进行模拟。考虑到对称性及计算速度等问题,取1/2作为模拟对象。模拟过程中,坯料初始网格有20000个四节点四面体等参元组成。通过圆环的热压缩试验可知,摩擦因子取0.3,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

1.冲头2.凹模3.芯模4.芯模

实验材料为7075铝合金,坯料尺寸为准50×50mm,挤压速度为1mm/s,挤压温度为435℃,挤压比为9.8,挤压模半锥角分别为45°、60°、90°、100°。

2 变形场及应力分析

图2为挤压过程中筒内平均应力场分布及变形行为对比。

从图2(a)、(b)可以看出,当半锥角为45°、60°的挤压时,筒内平均应力场沿模口方向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分布。当半锥角为90°时,如图2(c)所示,平均应力场除沿模口方向呈梯度分布外,凹模底角部区域也存在一个与模口应力场分布方向相反的平均应力场,且向着角部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半锥角的增加,当半锥角为100°时,如图2(d)所示,筒内平均应力场沿模口及凹模角部区域的两向分布范围显著扩大。同时,由网格变形可以看出,随着半锥角的增加,筒内塑性变形区的范围逐渐缩小,靠近凹模侧壁和底角部金属变形流动越困难,直至出现死区,由此可知,随着半锥角的增加,筒内金属的变形和流动都变得不均匀。

3 应力应变分区

塑性加工过程中材料的变形和流动不仅与其加载方式有关,还与变形金属所受应力状态及附近的应力场、边界条件等有关。不同挤压过程中金属变形流动的深入分区模型及各变形区内的应力应变简图,如图3所示。其中,A、F为刚性区,B、C、D、G为塑性区,E为难变形的死区。

由图3可以看出,当半锥角为45°的挤压时,不仅筒内塑性区的范围较大,即使是离模口一定的距离范围内,金属仍能发生塑性变形。且随着半锥角的增大,筒内塑性区的范围不断缩小,其轮廓形状也逐渐由弧形变成近似平行于模底面形状,且离挤压模出口处可发生塑性变形的金属范围也显著减小,并同时在凹模底角部形成难变形死区。

在不同挤压过程中各变形区内材料的应力应变分布,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在不同挤压过程中,塑性区内的应力状态虽然都是压应力,但是其主方向有所不同。同时,各变形区内的应变类型也有很大差异,B、C两区为伸长类应变,D、G区为压缩类应变。由图可以得知,当半锥角为45°时,塑性区内材料的应变类型都是拉伸类。而随着半锥角的增加,塑性区内靠近凹模侧壁的部分,逐渐形成应变类型为压缩类的D区,同时在凹模底角部出现死区。当半锥角为100°时,塑性区内的D区消失,但此时死区的范围最大。

4 结论

(1)随着芯模半模角的增大,凹模底角部死区的范围显著地扩大,挤压过程中金属变形流动的不均匀性也显著增大;

(2)由分析可知,随着半锥角增大,塑性区的范围也发生改变,与应力对应的应变类型也发生改变。因此可知,模具半锥角是通过改变筒内应力应变的分布关系进而影响挤压过程中金属变形流动行为。

参考文献

[1]Duan X J,Sheppard T.Simulation and control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hot extrusion of hard aluminium alloys[J].Mater Sci Eng A,2003,351(1-2):282-292.

对模具的认识范文 篇3

关键词:模具制造;数控加工;特点;应用

我国模具制造业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为其制造提供了基本保障。根据相关统计发现,模具制造中应用数控加工技术已经并不罕见,在工艺品、汽车配件、家用电器等方面应用广泛。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塑料产品制造有90%以上均需要使用模具来完成制作,通过将材料成型加工实现产品的组合,模具在制造业中地位重要。数控加工技术能够完成精度高、形状复杂、品种多遍的加工,但也存在生产批量小(受产品更新换代影响)、专业性强的局限性。目前精密模具的制作中,数控加工技术无法替代,是模具精度的保障。本文以数控加工技术为主线,研究了其在模具制造中的作用。

一、模具数控加工的特点

(一)精度高。模具的制造必须确保模具符合设计精度要求,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对误差需严格把控,否则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体积数据不匹配而影響使用效果。正常情况下,在高精度的模具加工制造时是根据产品状态将范围控制在10%-20%,精度越高,制作过程中溢料可能性越低。模具制造精度越高,在制造完成后越容易脱模,可保障产品表面具有较高的光洁度。

(二)专业性高。使用模具加工具有较高的加工效率,尤其表现在单件产品的生产方面。一套模具可长时间生产数量较大的产品,但相对而言模具零件也具有较强的专用性。随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对于某一产品而言,使用模具加工往往在生产几套之后可能会转向为小批量或单件生产。

(三)系统性强。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尤其是对于较复杂的产品,其精度的控制、产品的组装都需要多个步骤共同完成,每一个步骤均需要专业性的模具。模具的组成是根据产品设计与规划来设定的,而且对于某一产品的制造,模具的设定通常处于同一生产线。因此在设计模具前需综合考虑产品的特点以及模具之间的制约关系,确保模具使用的有效性。

二、模具制造中数控加工的应用

(一)两者间关系。现阶段,模具的制造与加工需通过数控技术来完成,这决定了模具是否能够达到精度要求。在以往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技术的落后性,模具的生产效率以及质量均有所欠缺。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具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在精度上更符合设计要求。因此产品成型后,表面光洁度更优,且各部分契合程度更高。数控加工有许多方式,例如数控磨削加工、数控车削加工、数控线切割、数控电火花加工、数控铣加工等等,在具体的模具制造过程中可根据模具特点、技术要求、具体用途、工艺难度、制造要求、精度要求等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

(二)数控方式的选择。在选择合理的数控加工技术前,首先需系统性分析模具的那边类别以及加工要求,从而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以提升加工效率、控制加工成本、保障加工精度为最终目标。例如对模具的型孔、型腔加工时,可通过数控电火花成型方式完成加工:若产品对模具的精度要求较高,或模具具有几何曲面特征,则可使用数据磨削加工方式;对于带有曲面的模具或外形轮廓相对复杂的模具而言,在数控加工时可采用压铸模、注塑模等数控线加工方式:对于存在旋转状态的模具可采用车锥面、车孔、车外圆等数控车削加工模式:对于形态较复杂或存在异常、细微要求的模具可采用数控线切割方式。

(三)数控技术的发展。模具的零件加工是制作整套模具的重要工序,产品精度受到模具精度影响,直接决定了产品的使用性能。传统加工工艺中,模具的制造采用人工或简单机械,在精度及效率上远不及数控设备。随着模具数控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应用令模具在精度上有了很大提升,且在制作工艺上逐渐升级为智能化、集约化模式。传统制作过程中,工件的重复装夹会产生精度误差,但目前现代模具加工中已经可应用五轴加工中心。换言之,现代化的模具数控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传统技术上的难题已经基本解决,目前性能的提升主要依靠设计以及工艺分析两方面,对模具加工的过程、步骤完美规划,确保零件制造高精度化。

(四)模具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及PLC技术不断发展为数控加工技术的革新打下坚实基础。当前数控机床的自动控制均采用PLC技术,其程序的编织及处理均由电脑操作完成,简单的编程也可以手工输入,但产品的精度检测还需由电子技术来完成,可见现代数控技术容纳了当前众多前沿尖端技术。此外,为顺应社会需求,各大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也增添PLC数控操作内容。掌握好机床各项操作技能、计算机自动化技能及软件编程等技能是现代模具制造师不可或缺的技能于职业要求。当然,不同类别产品的加工工艺技能也十分重要。

结束语: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现代模具正朝着复杂化、精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在发展趋势方面,首先应对精度有所保障,其次需在制作成本上加以控制,达到客户生产速度快且性价比高的要求。模具制造效率与质量离不开数控技术的高精度加工与高速加工,相信未来在模具核心部件的加工上也会更多地采用数控加工技术与设备来完成。总之,数控加工技术对模具制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精度、复杂性与制造效率上作用明显。

对模具的认识范文 篇4

【摘要】小学生对待作文的畏惧心里,源于作文教学的单调古板,不会变通,趣味索然。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有待认识,作文教学的策略有待改进。

【关键词】误区 策略习作 指导

当前,小学生们在作文课堂上无助的眼神和无力举起的笔,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挣扎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五大误区:

1、无主动性。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下学期,语文教材安排了十四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分别是:写人、写一种动物等,仅此而己,很多严谨的语文教师严格按照这十四次作文任务进行作文教学,殊不知,做得越好,就越有可能固步自封。可以说,被动地学作文,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极有可能陷入作文教学的泥沼和围城。

2、无目的性。也有教师看出这些作文教材的局限性。他们高举旗帜,冲出作文围城,却面对茫茫荒野,不知何去何从。是呀,不训练那指定教材,训练什么?是另选作文教材,还是自编教材,这是很让人举棋不定的,是很折磨人的。

3、无趣味性。其实,从学生角度看,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对写作文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兴趣。而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没有趣味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不会高涨的。

4、无力性。或者称为无支撑力。我们知道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非作文因素。比如字词掌握、写字、标点、卷面等等。很多教师重视了对学生作文审题能力、作文方法运用能力、用词造句能力的训练,而对那些非作文因素往往无能为力。没有了这些支撑点,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架构在沙盘之上,很容易坍塌,作文成绩自然就很难得以提升了。

5、无效性。或者它是微效性,肤浅性,不深入性。很多老师好不容易选好一个作文训练题目,进行了精心批阅,针对性指导,精心比谰,认真评讲,却也仅止于此,一次作文训练宣告结束。

二、小学高年级有效作文教学的八个策略:

1、知识性。一名高年级学生,是需要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写好作文的。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从幼儿园、低年级、中年级的学习循序渐进地来增长见识的。我就尝试了以下两种读写方法:(1)每天三读。选一些美文,让学生早起大声朗读一段美文。傍晚十分钟轻读一篇佳作。晚上入睡前就着床头灯看一会儿精美的文字。(2)每周一记。每周来让学生看几篇好文章,不局限于小学生作文选,儿童文学、世界名著、中国作品、卡通画作均可涉猎。只看作文选容易偏食,应该让学生从自己兴趣的书籍出发,扩大到相近的方面,乃至更广,“五谷杂粮”都是作文的维生素呀。我的学生多年来坚持做这一点,并为一这方式取名作“采蜜本”。这一方式得到家长支持,一个家长在儿子笔记本上书写:“蜜蜂采蜜,我采佳句”,以勉励孩子,试试几周,相信孩子的知识悟性会得到提高。

2、素材性。作文是需要材料来建构的,材料从哪里来,上面说的阅读是一个途径吧,阅读积累到的相似的素材能构成我们的写作选用素材。但是真正的大素材库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要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也要让家长认识到这一点。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值得我们去辨识,去观察,去回忆。做生活的有心人,自然会记下许多素材于脑于心。

3、趣味性。这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儿。小学生对待作文的畏惧心里,源于作文教学的单调古板,不会变通,趣味索然。为了增强小学生作文课的趣味性,很重要的做法是:(1)注意语言的幽默性。(2)与孩子聊天走进课堂。(3)课堂是自由的。每次习作我总会选择一两个聊天话题,通过聊天揭晓写作任务。如,在指导学生写一种动物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一)聊天、激发情趣,明确训练要求

1、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交了哪些朋友?

2、除了这些人以外,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吗?(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禽野兽)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当像看待老朋友一样,与它们和谐、友好地相处,甚至还要保护它们。

3、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对于它,你知道些什么。

(二)师作小结

只要是你喜爱的,或者你感兴趣的动物,你都可以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去了解它,去爱护它。

(三)师生互动,描摹观察体验 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

选择你喜爱的一种动物,把它的外形简要画下来,你画的动物有什么特点,能介绍一下吗?(要注意动物的特征,可以采用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4、示范性。小学生写作文,从模仿开始,是一个正确的途径。所以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念范文,确实对学生具有示范性。

5、方法性。很多语文专家希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不要讲过多的作文方法,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不要讲“比喻”“夸张”一类的术语给学生听。我的做法是将比较深奥的术语、方法,用自己的理解消化后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说给学生听,尽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手中有法,心里不慌,学生们更加轻松地驾驭方法,应对各种类型的作文题,是方法让他们信心十足。

6、互动性。如果认为作文就是学生一个人的事,过分强调独立作文,学生会觉得非常寂寞,这是很糟糕的。不要让学生觉得,对于他们的作文,家长无能为力,老师高高在上,同学退避三舍。大家都爱莫能助。互动会带来新鲜感,会带来乐趣,带来竞争意识,产生好强心理,产生写好作文的推动力。比喻说,我在讲评某篇习作时,是这样的:

(1)让学生阅读批改过的习作,思考为什么这么批这么改,不明白的互相请教。

(2)读几段有毛病的习作,共同评议,找出毛病,进行修改。学生反省自己的习作是否也有这种毛病。

(3)读几篇优秀习作,共同评议,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反省自己的习作能否也运用上这些优点。

(4)学生自我修改。(5)小组内相互欣赏佳作。

你想,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阅读了多少篇作文——而且是产生在他们同学当中的作文,不是作文选中被编辑老师改得面目全非的那种所谓的优秀作文——收获该有多大呀,等他们拿回自己的作文,看到了别人的美言,看到了别人的逆耳忠言,对自己的修改是大有裨益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其实应该说“文章不厌百回评”,评是改的前提,纳百家之言后,哪怕只改一次,也是最大地利用了这一次作文训练的资源啊。

7、周期性。在我的作文训练中,每周是都要进行一次作文指导,进行一次作文讲评的。一周一个台阶,循序渐进,是有周次性的,也有周期性。一般说来,我将相近的作文训练项目集中在几周之中,完成训练之后定期测评,再转入下一个专题训练,这样便于学生比对,便于学生掌握专项作文知识与技能,从长远来看,这个周期就更明显了。

8、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性,是对老师、同学提出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的课题。对教师而言,按部就班,过于呆板地执行教学大纲,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任务显然是不够的,每一周的作文训练也不能老调重谈,冷饭生炒。就我而言,很重视一周一个创意,一周一个点子,一周一套方案。这个创新的点子可能是我从用一周时间,从办公走路,到吃饭睡觉冥思苦想出来的,也可能靠某个灵感的闪电击中大脑所致。无论如何,从这种创新点子的产生到完善成一个作文指导教案,都是我很享受的一个过程。对于学生作文中的创新之处,可能是一个手法的恰如其分的运用,可能是一处细节的精妙描写,可能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绝佳过渡,也可能是一个匠心独运的开头、结尾,哪怕是一个能点亮我们读者眼睛的题目,都要予以表扬。这样,学生在作文中,立意会创新,选构会创新,构思会创新,表达会创新„„创新无止境,可以说,创新让学生的作文永远向前。

综上,我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五大误区”与“小学高年级有效作文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谈了我对小学作文尤其是高年级作文教学的一些看法。但愿这些还嫌粗糙,未加以严格理性提炼的个人经验能够给同仁一些思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于永正,我怎样备课,小学语文教师,2006,(1)。

2、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1985。

对模具的认识范文 篇5

身为××厂××车间的主任,对车间本身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还是有着一定的了解的。现我简单阐述一下我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和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1、结合实际,加大对职工安全生产重要性的教育。我车间职工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觉悟不够,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厂部组织厂内相关专业人员,从我厂实际出发,举行意义深刻的教育活动,尽量促使职工能从潜意识上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加大对职工的基础操作水平和检修维护水平的教育。我车间老职工较多,而新设备、新工艺也很多,目前职工的基础操作水平和检修维护水平不够,不能很好的发挥新设备、新工艺的最大优势。同样,错误的操作或者错误的检修也是一种安全隐患。我认为,厂部在组织职工进行全全厂生产工艺培训班时,多相对的组织一些针对各个车间生产工艺的培训课程,让职工对本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3、加大一线车间职工关注度,加快新老交替转换。目前××车间老职工较多,大多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而××车间是一线车间,劳动强度很高,作为老职工,在工作中相对年轻人虽然多了一份经验和成熟,但同时也增加了人身安全隐患。建议厂部从人事角度多考虑考虑,对一线车间多进行一些新老更替,使一线车间能一直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4、加大安全奖的调节作用。对于职工来说,错误的操作习惯

一旦养成,很难纠正,这也是很大的安全隐患。除了加大教育、宣传安全重要性外,必须加大安全奖的调节作用,从职工自身利益上促使其转变观念和习惯,消除安全隐患。结合我厂实际,可以从增加职工安全抵押和加大考核力度两个方面来实现。

5、对于我本身来说,掘弃不安全生产的侥幸心理是最为关键的。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是厂部、车间或者工段的事情,其实它是职工自身最大的福利。在生产工作中,要时刻注重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时刻与“三违”作斗争,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程度的保护自身利益。

对模具的认识范文 篇6

今年7月21日0时30分左右,由于铁路的外部侵害,货4道道口上发生了一起调车员重伤事故,一个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小伙子永远的失去了他的左腿。在痛惜之余,我们也为现场几名小伙子的快速救援而感慨:包扎、止血、找车、与急救中心联系要求浙二医院做好接纳伤员的准备、与110联系车辆闯红灯紧急护送伤员,一切安排得如此有序,用最短的时间为伤者开启了重生之门!人们不禁要问:几名二十岁左右的毛头小伙子,面对血淋淋的现场,何以能做到临危不惧,有条不紊?事后有人问及是谁叫他们这样做的,他们说:是张老师教我们这样做的。

这个案例,至少告诉我们两点:培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生死攸关;针对性的培训能产生针对性的效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优化和获取第一资源的重要途径。

借此机会,我谈几点认识。

一、肯定我们的培训成果。(略)

二、正确认识当前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培训教材不配套。储运公司专业较多,但现有的很多教材纯理论的太多,可实际操作的太少,体系结构也过于死板。具体表现在原理说得多,操作谈的少;文字多,图形化与数据化的东西少。接受培训的职工在学习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学的不用,要用的又学不了。随着设备设施的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更新速度更快,而相关的教材很少,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在安全救生技能、针对作业过程的安全技能等培训方面,针对性强、简洁明了的培训教材就更少了。

2、教育培训缺乏创新意识和针对性。目前我们还没有走出传统的培训方式,不问需求,不选对象,不计成本,不讲实效的情况还很多。缺乏挑战意识,只求完成任务的观念还依然存在,教育培训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和实质性的效果评价。

3、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教师队伍结

构不合理,讲授理论课多,培训现代新知识、新技能的偏少。二是教师本身的知识更新,业务进修和技能培训不够。由于都是兼职教师,平时忙于繁重的工作,很少有继续教育的机会,因而很难按教师的职业特点去提炼能使职工乐意接受的科学授课方式。

三、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提高培训效果。

1、转变观念,从企业生存的高度认识教育培训的现实意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表面上是经济实力的差距,本质上是人才的差距,战略上是教育培训的差距。职工的教育培训就个体而言,事关职工对岗位的胜任度和生命的自我保护能力,就系统而言,事关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的生死存亡。当前,钢铁市场面临巨大的困难,进一步提高职工在降本增效、创新发展、产品质量以及安全保障等各方面的能力,至关重要。这些能力如何来提高,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们的教育培训工作。

2、加强针对性教育培训,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培训效果。通用式、课堂式的教育培训是需要的,但不是我们教育培训的全部。我们要更加注重针对作业过程的针对性教育培训。所以,作为教师,要深入研究作业特点,了解现场作业的关键点,针对这些关键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培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集中授课,可以现场演练,也可以请有经验的老师傅传授一技之长。要让职工明显的感受到:老师教的,就是工作岗位要用的;平时工作做得好的,考试是没有问题的;考试考不出的,平时工作肯定是做不到位的或者难以到位的。我们要关注培训过程,创新培训形式,更要注重培训效果。

3、加强教育培训的基础工作。一是培训教材的选编工作。培训教材是职工学习知识技能的主要工具,也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材料。职工培训教材的选编工作要突破现有模式,一是教材选用上要注重实用、明了、兴趣三个特性。二是自己动手,编修教材。编修教材时,要注意运用自己的案例说明问题。同时把现有的很多针对作业过程的规章制度、工艺规程编入教材之中,把规章制度、工艺规程、技术标准知识化、方法化。这样的教材更能体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更能有的放矢。这是一项要花大力气去抓的教育培训的基础工作。

4、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后的进修学习、课题调研、送外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兼职教师。以不断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有效调整师资队伍的结构,适应职工培训教学发展。

5、研究和细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制,将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真正纳入制度化管理的轨道。

高祝初

对模具的认识范文 篇7

近年来模具工业发展迅速, 目前在陶瓷生产中石膏仍为制作模具的主要材料, 但随着陶瓷工业逐步向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 模具石膏强度低、使用寿命短、质量差的致命弱点越来越突出, 不仅每年要消耗大量的石膏资源和资金, 而且还影响企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如何延长模具石膏的使用寿命是科研工作者和企业的长期研究目标[1]。陶瓷工业对所用的石膏模有特殊的工艺要求:石膏模应有足够高的气孔率、渗水率和毛细血管吮吸能力, 显气孔率一般应在30%~40%;模子的工作表面应光滑, 有均匀的和较好的耐磨性和耐侵蚀能力;模体应有较好的机械强度, 特别是在生产尺寸较大的陶瓷制品和采用压力注浆或自动滚压成形时, 对石膏模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此外, 为了满足大批翻制石膏模的工艺要求, 还希望制模用的半水石膏粉有合适的凝固硬化性能, 通常希望初凝时间不早于6min, 终凝时间不迟于10~15min[3]。

强度的降低直接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生产成本及陶瓷制品的品质, 因此提高石膏模的强度意义重大。聚丙烯纤维是一种防裂合成纤维, 目前在水泥混凝土中被广泛应用, 主要集中在如何用其来提高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制品的抗裂性能、抗冲击性能以及抗徐变应变性能等方面[4,5,6], 而用于增强模型石膏制品的研究比较少。张翼等的研究表明水镁石纤维在水膏比为0.64的条件下, 1.0%是水镁石纤维的最佳添加含量, 此时其提高混凝土强度及韧性效果显著[7]。

本实验借鉴以上思路, 将聚丙烯纤维掺入到模具石膏中, 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为延长模具石膏的使用寿命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1 实验

1.1 原材料

模具石膏为建筑石膏, 由湖北应城玉环石膏公司生产, 其基本性能为:水膏比0.77、初凝时间11min、终凝时间17min、2h抗折强度1.95MPa、干态抗折强度4.53MPa、吸水率39.6%。

聚丙烯纤维由重庆新丝维公司提供, 长度为4mm。

1.2 实验方法

模具石膏性能测试参照QB/T 1640-1992进行, 测定标准稠度需水量时对应的料浆饼径为 (300±5) mm。

聚丙烯纤维先与石膏混合, 分别按纤维掺量0、0.02%、0.04%、0.06%、0.08%、0.1%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搅拌成型, 参照QB/T 1640-1992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分析, 以确定聚丙烯纤维的最佳掺量。

采用TESCAN公司生产的VEGAⅡLMU钨灯丝扫描电镜分析建筑石膏硬化体断面的晶体形貌及石膏基体与聚丙烯纤维的结合情况, 断面经喷金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聚丙烯纤维对模具石膏宏观性能的影响

2.1.1 聚丙烯纤维对模具石膏初终凝时间的影响

聚丙烯纤维对模具石膏初终凝时间的影响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 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 模具石膏的初终凝时间都在逐渐缩短, 但都能满足陶瓷模具石膏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根据实验结果, 在水膏比为0.77的条件下, 聚丙烯纤维会缩短模具石膏的初终凝时间, 聚丙烯纤维的加入量不能过多, 否则将会影响模具石膏的浇筑性能。

2.1.2 聚丙烯纤维对模具石膏抗折强度的影响

聚丙烯纤维对模具石膏抗折强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 随着聚丙烯纤维含量的增加, 模具石膏2h和干态抗折强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加然后缓慢降低, 纤维含量为0.04% (质量分数) 时, 模具石膏2h抗折强度达到最大, 为2.3MPa, 比未添加聚丙烯纤维时的强度增加19.95%;模具石膏干态抗折强度也达到最大, 为5.21MPa, 比未添加聚丙烯纤维时的强度增加15%。

聚丙烯纤维的抗拉强度大于500 MPa, 弹性模量大于3800MPa, 断裂伸长率为10%~28%。聚丙烯纤维掺入试样后, 纤维与石膏基体主要依靠基体固化收缩的握裹力、物理吸附、电荷引力及扩散的作用而结合[8]。当试样发生破坏时, 施加到石膏基体的作用力能够有效地传递到纤维上, 这几种作用主要在纤维切线方向克服破坏做功, 提高基体达到破坏所需的能量值[9], 从而提高了其抗折强度。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 纤维分布越均匀, 石膏基体强度增加越多, 但纤维掺量越大, 越难分散, 在石膏基体内容易出现若干根纤维无法得到浆料的浸润而缠绕、成团等不均匀分布的现象, 石膏水化硬化后该部位将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降低模具石膏的抗折强度, 因此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 模具石膏2h和干态抗折强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加再缓慢降低。

虽然聚丙烯纤维是一种柔性纤维, 本身的刚度低, 传递荷载的能力差, 但能吸收模具石膏基体受到的冲击能量, 有效减少裂缝的产生, 增强模具石膏基体的连续性, 减小了冲击波被阻断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因而也能提高模具石膏的抗折强度和韧性。

综合上述两种状态下模具石膏抗折强度的变化可以得出, 在水膏比为0.77的条件下, 0.04%是聚丙烯纤维的最佳添加含量, 此时模具石膏2h和干态抗折强度均为最大。

2.1.3 聚丙烯纤维对模具石膏吸水率的影响

聚丙烯纤维对模具石膏吸水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

在陶瓷模具石膏的使用中, 吸水率也是一个重要参数, 它直接影响注浆时的成坯速度。陶瓷模具石膏的显气孔率一般要求在30%~40%。由图3可见, 随着聚丙烯纤维含量的增加, 模具石膏的吸水率在39%~39.7%的范围内小幅度波动。因为聚丙烯纤维是一种憎水材料, 本身不吸水, 纤维掺量的不同, 在石膏基体中的某些区域纤维与石膏结合并不是很紧密, 纤维与石膏基体之间可能会形成渗水通道, 增大了石膏基体中的缺陷量, 从而增加了陶瓷模具石膏基体的孔隙率, 但是聚丙烯纤维的掺入能够在模具石膏内部起填充孔隙的作用从而降低其孔隙率, 所以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对模具石膏的吸水率影响不大。

2.2 聚丙烯纤维对模具石膏形貌的影响

用SEM观察了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对模具石膏晶体形貌的影响, 结果见图4。由图4可以看出, 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对模具石膏本身晶体形貌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显著, 但纤维掺量为0.04% (质量分数) 时, 由图4 (b) 可以看出石膏基体与聚丙烯纤维结合紧密, 就像石膏基体中植入了微细“钢筋”一样增强了模具石膏基体的连续性并有效地限制了模具石膏早期裂缝的产生, 均匀分布在模具石膏中一定数量的纤维有效地减少了模具石膏中气孔的形成, 填补了模具石膏中的非密实部分形成的孔隙, 同时这些为数众多、乱向分布的的纤维也有效降低了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 缓和了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程度, 从而阻止了石膏基体微裂缝的产生和进一步扩展[10], 在宏观上表现为提高了模具石膏2h和干态抗折强度。

因此, 只要适量的纤维均匀分布在石膏基体中并且能够使施加到基体上的力通过纤维-石膏界面传递到纤维上使纤维承受这一部分力, 就可以延长模具石膏裂缝的产生、扩展、开裂到破坏的时间, 从而延长模具石膏的使用寿命。

3 结论

(1) 聚丙烯纤维会缩短模具石膏的初终凝时间, 在水膏比为0.77的条件下, 聚丙烯纤维的加入量不能过大, 否则会影响模具石膏的浇筑性能。

(2) 聚丙烯纤维对模具石膏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 模具石膏2h和干态抗折强度都是先增加然后缓慢降低, 聚丙烯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04%, 此时模具石膏2h和干态抗折强度分别为2.3MPa和5.21MPa。

(3) 聚丙烯纤维对模具石膏的吸水率影响不大。因为纤维掺量不同, 在石膏基体中的某些区域纤维与石膏结合并不是很紧密, 纤维与石膏基体之间可能会形成渗水通道, 增大了石膏基体中的缺陷量, 从而增加了陶瓷模具石膏基体的孔隙率, 但聚丙烯纤维的均匀掺入有效地防止或者减少了模具石膏中气孔的形成, 填补了模具石膏中的非密实部分形成的孔隙, 所以模具石膏的吸水率变化不大, 只在39%~39.7%的范围内小幅度波动。

摘要:在模具石膏中掺入4mm的聚丙烯纤维对其进行改性, 探究聚丙烯纤维对模具石膏的初终凝时间、抗折强度、吸水率的影响。通过SEM观察到当掺入0.04% (质量分数) 聚丙烯纤维时, 纤维与石膏基体结合紧密, 模具石膏2h和干态抗折强度均达到最大。此时其2h抗折强度为2.3MPa, 比未添加聚丙烯纤维时增加19.95%;其干态抗折强度为5.21MPa, 比未添加聚丙烯纤维时增加15%, 显著提高了模具石膏的强度;而凝结时间及吸水率变化不大。

关键词:聚丙烯纤维,陶瓷模具石膏,凝结时间,抗折强度,吸水率

参考文献

[1] Li Qing.Study on preparation, property and application of gypsum mode[D].Chongqing:Chongqing University, 2004李青.模型石膏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4

[2] Wei Guifang, et al.Effect of polycarboxylate superplasticizer and polypropylene fib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ceramic mold gypsum[J].Bull Chinese Ceram Soc, 2012, 31 (6) :1403魏桂芳, 等.聚羧酸减水剂及聚丙烯纤维对陶瓷模具石膏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 2012, 31 (6) :1403

[3] Gong Aimin, Sun Haiyan, Peng Yulin.Experimental study of effect of polypropylene fiber on concrete workability[J].J Build Mater, 2007, 10 (4) :488龚爱民, 孙海燕, 彭玉林.聚丙烯纤维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 2007, 10 (4) :488

[4] Feng Xia.Experimental research onβmould gypsum enhancement[D].Nanning:Guangxi University, 2007丰霞.β型模具石膏的增强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07

[5] Zhang Yi.Study on enhancement of model performance of gypsum method[D].Wuha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6张翼.增强模型石膏性能方法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6

[6] Singh M, Grag M.Fibre reinforced gypsum binder composite, its microstructure and durability[J].Mater Struct, 2000, 33 (8) :525

[7] Zhang Yi, Zhu Yingbo.Study on performance of gypsum influenced by brucite fiber[J].China Non-metallic Minerals Industry Guide, 2012 (5) :41张翼, 朱赢波.水镁石纤维对模型石膏性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2 (5) :41

[8] Liu Huashi, et al.Study on the strength of gypsum by glass fiber[J].Res Appl Build Mater, 2005 (5) :7柳华实, 等.玻璃纤维增强石膏的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5 (5) :7

[9] Li Guozhong, Gao Zidong, Ma Qingyu.Complex modification of calcined gypsum from FGD with polypropylene fiber and organic emulsion[J].J Building Mater, 2010, 13 (4) :430李国忠, 高子栋, 马庆宇.聚丙烯纤维和有机乳液复合改性脱硫建筑石膏[J].建筑材料学报, 2010, 13 (4) :430

对模具的认识范文 篇8

【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机械运动;控制;灵活运用

1.引言

机械运动贯彻于冲压的全过程,机械运动在冲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冲压工艺运用的过程中,都会伴随有专门的运动机理,而这种运动机理与模具之间息息相关。可以说,无论何种形式的模具其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都是要根据特定的运动机理标准来进行设计,如果模具结构设计的标准能够符合运动机理的要求,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冲压件的质量,而如果模具结构设计的标准不能够满足运动机理的需求吗,则就会使得冲压件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对模具设计中的机械运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障冲压件制作的品质。

2.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概述

在冲压的过程中,会将不同类型的板料以及各种坯料进行有效的分离和变形,从而使得其形成预想中的零件。冲压所利用的工具主要是模具以及冲压设备,冲压的工作原理为利用模具以及冲压设备对板料以及坯料进行压力的施加,使得板料以及坯料出现变形,最后形成尺寸、形状以及性能都符合机械需求的零件。在生产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的设备为立式冲床,而在冲压的过程中,主要的冲压运动方式就是上下运动和相互运动。

就机械运动来说,其贯穿于冲压过程的始终,然而由于机械运动形式的不同,冲压也会有所不同。另外,在不同的冲压中有着不同的机械运动形式而且数量也相对较多,这就决定了在对冲压模具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机械运动间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力,对机械运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障冲压模具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另外,在对冲压模具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依据实际的情况,来对各种类型的机械运动进行操作和管理,从而使得生产的产品能够符合实际的需求。

就冲压的运动情况来说,其中主要采用的运动类型就是上下运动。然而,这种运动形式的应用也需要依据情况而定,在模具中进行斜楔结构以及转销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这些结构都不适宜采用上下运动的方式,因此,需要将这些结构的主运动方式转变为水平运动形式,而且转换一定要在模具中进行,在模具中实现对运动方式的转变。一般而言,在对模具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较为复杂的结构类型,这些结构由于设计复杂,所涉及的内容也较多,因此,需要花费较多的财力以及物力,才能够有效保障模具设计的合理性。虽然,这些复杂结构在成本上相对来说较高,但是其能够对产品的形状以及尺寸都能够进行有效的规定,從而使得生产的零件符合实际的需求,从这点上来说,这些复杂结构也具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3.冲裁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在冲裁工艺中,其所具有的基本运动通常都是将卸料板与板料进行最先接触处理,并将卸料板与板料之间进行压实处理,然后将凸模进行下降,直至其与板料相接处后,停留一会使其充分与板料接触后,然后再将对凸模进行下降处理,最终使得凸模降到凹模中,在下降的过程中,凸模、凹模以及板料之间会因为相对运动的关系,而使得板料出现分离的现象,进而凹模与凸模之间也会出现分离,在利用卸料办将工件或者是产生的废料从凸模上分离出来,在这一些列的运动都结束之后,也就意味着冲裁运动的结束。在冲裁运动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卸料板运动,卸料板运动情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冲裁质量的优劣,因此,需要对卸料板的运动情况进行有效的把控,尽可能的保障其能够先于板料进行接触,然后要注重保障可以更好的进行压实处理,以保障冲裁工件切断面的质量,使得冲裁工件尺寸的精确度可以有效的得到提高,并且保持工件表面的平整度,使得模具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

针对在部分区域具有明显突出情况的冲压件,要想使得其这些冲压件的质量得到保障,就需要在相应的凹模上进行加设压型凸模处理,另外,还要注意为其配置相应的弹簧力,从而使得凹模上所设置的压型凸模可以最先与板料进行接触,提高压实的力度,使得板料实现变形的目的。然后利用虫孔运动对落料进行处理,在这时候,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资金的投入,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取消一个模具,从而保障局部凸起的冲压件能够保证质量。

在一些弯曲冲压件上的孔会对孔位的精确度有着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冲压件,要想使得其孔位的精确度得到有效的保障,就需要对其进行斜楔结构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保障弯曲度,然后在进行冲孔处理,从水平方向出发进行冲孔运动,这样可以使得孔位保持在最佳的位置。

4.弯曲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在弯曲模具中的机械运动,其运动的步骤主要是先将卸料板与板料之间进行有效的接触,然后再进行压实处理,将凸模下降到板料的位置,与板料之间充分接触之后,再将凸模下降到凹模中,这样就会产生相对运动,在相对运动的影响下,板料就会应运动关系的影响而出现变形弯曲的现象,在这一步骤完成之后,再将凹模与凸模进行分离处理,然后利用已经出现弯曲效果的凹模上的顶杆将弯曲的边推出来,从而就可以结束弯曲运动。卸料板及顶杆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弯曲的质量或生产效率,必须首先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一定要足够,否则弯曲件尺寸精度差,平面度不良;其次,应确保顶杆力足够,以使它顺利地把弯曲件推出,否则弯曲件变形,生产效率低。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些外壳件,如电脑软驱外壳,因其弯曲边较长,弯头与板料间的滑动,在弯曲时,很容易擦出毛屑,材料镀锌层脱落,频繁抛光弯曲冲头效果也不理想。通常的做法是把弯曲冲头镀钛,提高其光洁度和耐磨性。

5.结语

总而言之,机械运动贯穿于冲压过程的始终,其与冲压有着密切的联系。冲压工艺都需要遵照一定的机械运动原理,而这种机械原理与冲压模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能够使得模具设计更加合理,就需要对相关的机械运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冲压件的质量得到提升,另外,为了能够使得产品的尺寸和形状符合实际的需求,就需要对相关的模具工艺运动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模具设计可以更为灵活的应用相关的机械运动。

参考文献

[1]谢云,慈龙尚,龚伟权,何振华.浅谈冲压模具设计中开源性与节流性成本控制[J].物流技术,2010(12).

[2]王晓雷.机械运动控制在冲压模具设计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0).

对模具的认识范文 篇9

我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和观点进行收集归纳与整理,结合物业管理行业特质,作了一点粗浅研究,现将学习笔记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现代服务业

根据2012年1月19日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附录中专业名词和术语的解释,“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特征

有文章将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三高”以及衍生出的“三新”。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与“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其中,新技术是指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服务业运作的信息化平台;新业态是指由于高新技术作用和市场需求影响,不断演化出来的新兴服务业业态,对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提高产业素质和百姓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新方式从宏观上讲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产物,是现代服务业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代价的结果;从微观解释是服务提供者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基础上产生的服务自身的创新。

也有文章把现代服务业概括为“两新五高”,即新服务领域和新服务模式,以及高文化品位、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智力密集、高服务质量。其中,新服务领域指现代服务业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消费性服务业领域,形成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新服务模式指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的新服务业态。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社会趋势

科技部专项规划从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创新发展态势初步显现,科技创新环境明显优化等三方面分析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已经形成。并指出,21世纪以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入由“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经济”主导转变的新阶段,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积极抢占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使得基于信息网络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国际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呈现出细分化、国际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四、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是物业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些年,作为服务业的物业管理在我国呈现加速发展势头,但总体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劳动密集型和简单服务提供者的现状,限制了行业发展,决定了物业服务企业的经济运营和盈利空间十分狭窄,服务内容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引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开创全新商业模式,致力于提高物业服务的技术含量、增值服务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从粗放型传统服务业向集约型现代服务业的转变,是物业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初步成效

近些年来,一些城市和企业在物业管理转型升级上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构建的基于CTI技术支撑,覆盖全市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962121呼叫平台,集中了受理、派单、处置、回访、督办、统计分析六大功能,为整合行业资源、完善行业监管起到了快捷聚散功能;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的“绿色物业管理导则”,促进行业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改造和行为引导,有效降低各类运行能耗,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致力于构建节能低碳生活社区的物业管理活动。长城物业通过四年努力,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业主报修远程客户关系系统和企业内部管理远程控制系统,直接管控23个城市300多个项目,加快了物业管理向“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的升级。绿城物业从服务内容向提供全方面生活服务转型,服务模式向“咨询、全委、代管”并重转型,服务周期向为建筑产品和业主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拓展了物业服务的价值内涵与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了业主的幸福感,进一步营造了和谐社区氛围。上置物业依托网络电子商务技术,联合众多致力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知名企业,以全新电子信息方式,为客户及业主提供精细、便捷的衣、食、住、行、医、教、娱等方面星级服务,打造一站式、立体化、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生活享受。

正如上海同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翁国强在“注入现代元素,推进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一文中指出的:实践证明,导入现代科学技术元素,将服务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是增强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正在对传统物业服务产生着深刻的革命性影响。

六、推进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陈耀忠认为,在物业管理创新服务方式方面,当前初露端倪的,通过物业服务关键价值创造过程的云物业服务或是未来现代物业管理发展方向之一。

翁国强提出,要改造和提升传统物业服务业,必须充分利用并整合行业社会服务、企业和业主三类资源,集中一批有发展愿景、有系统需求思路、有一定经济支撑的企业,开发出包括客户服务、物业服务、设备设施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辅助决策等模块,同时衍生社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具有开放性的物业管理系统。任何企业均可采取租赁方式“加盟”,以达到提升管理水平,扩展服务内容的目的。

宁波银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屠赛利提出企业需做好“四个转变”:经营理念向现代服务转变,发展模式向多元化转变,服务内容向个性化转变,企业特点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狮城怡安(上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新指出,在向现代服务业的升级中,行业主体结构将通过联合重组,向品牌化、集约化发展,以实现综合规模效益。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争夺将日益激烈,高端技术的运用将进一步加快。

浙江省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现场会从服务对象、产业体系、服务业态、经营方式、产业规模上强调了加快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的“五个转变”。提出要全面构建“业务完备、服务优质、竞争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物业服务业体系。

国家科技部提出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是系统规划,统筹推进;二是市场牵引,政府推动;三是模式创新,技术支撑;四是因地制宜,突出

特色。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开艳有关服务业升级途径的五点归纳,适用于物业管理。一是通过市场深化,奠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雄厚市场基础;二是通过现代技术运用及服务创新,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技术基础;三是拓展服务辐射空间,使服务价值链向外延伸;四是通过网络化架构,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基础,向连锁化、联盟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形成网络型组织结构;五是通过主动接受国际服务业的转移,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上一篇:幼儿教师的辞职报告下一篇:描写新年的古诗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