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现场管理相关知识

2024-10-23

35现场管理相关知识(通用8篇)

35现场管理相关知识 篇1

2016年导游资格证现场考试商丘古城景点相关知识题

导游词虽然是导游资格证考试中的重点,但并不是全部,更不是主导。在导游资格证现场考试中,考官会根据你的景点讲述内容提问2道景点知识题。以下是商丘古城旅游区景点相关知识题:

1、商丘古城有几项世界唯一?

答: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遗址。

2、商丘古城为什么只开7座门,东北门不开呢?

答:因为东北为“艮”,为“山”,为“五鬼”。这是一座“鬼门”。再看内城。内城的西门与东门不相冲。

3、商丘古城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答:商丘古城按照古代风水理论修建,具有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三大特点。

4、我国古代四大书院分别是哪几个?位于商丘古城的是哪个?

答: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白鹿洞书院,其中应天书院位于商丘古城。

5、商丘古城中现存河南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是?

答:归德府文庙坐落在商丘古城闹市,位于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老校区院内,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555年至1559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此讲学,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此修建了文庙。前有畔池,并立有范仲淹的塑像。

从以上我们可以得知,既然是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词中的景点知识问题,当然是万变不离其宗,很多的内容在导游词中有所涉及。但是,宏鹏教育老师提醒如果考生们将一切精力全部投入在导游词中,是不妥当的,毕竟除此之外,还有导游规范及业务题需要考生现场解答,处理不了应急问题,一样是不会获得考官们的认可。

35现场管理相关知识 篇2

1 产品开发知识的重用现状

目前, 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运用的知识主要来源于领域专家知识获取、成熟产品实例总结和产品数据库知识挖掘, 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知识 (如结构方案设计和详细工程设计) 、制造工艺知识 (如产品工艺方案和零部件工艺过程) 和生产操作知识 (如加工、装配、处理和检验等具体操作的方法、工具、设备、步骤、参数、规范以及实践经验、窍门等) , 通常是针对具体使用部门一次性地建立支持产品开发过程的知识库, 供产品设计人员、工艺规划人员及现场操作人员选用和借鉴, 知识库中的产品开发知识一般是静态的、各个知识库之间是独立的。产品开发过程中, 由于部门之间的分工, 产品的设计和工艺规划分别由设计部门和工艺部门完成, 生产部门根据产品和工艺设计的结果, 按照生产计划组织生产, 重点关心当前产品的制造质量和进度, 虽然在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过程中不同部门 (如市场部门、设计部门、工艺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和采购部门等) 在制造现场要针对产品制造、检验和调试等环节进行大量的协调, 但包括试制在内的制造现场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和手段, 只满足于现场质量问题的解决, 而没有进行知识的收集和分类, 没有实现产品开发过程的知识闭环管理。其后果是, 一方面, 制造现场的知识随着新产品开发过程结束而流失于知识库之外, 无法重用;另一方面, 产品知识库难以随着新产品开发案例的增加和产品系列开发过程的推进而不断扩充和更新。

2 现场制造知识的内容及作用

产品制造现场知识, 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知识、工艺知识和操作知识, 以冲压模具为例, 设计知识包括模具结构方案, 各种功能机构和系统, 模架类型, 零件的材料、性能、结构、形状、尺寸与公差, 凸凹模间隙, 标准件选用等;工艺知识包括自制零件的加工处理、装配连接、检测调试等工艺过程和方法, 操作知识包括工作零件和辅助零件的机械加工、特种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操作, 装配和连接操作, 几何尺寸和理化性能检验操作, 模具安装调试操作等。制造现场不但完成零件制造和产品装配, 而且进行安装调试, 可以全面地验证产品的功能、性能对设计要求的符合性, 以及产品的生产性和经济性, 在产品制造现场要对不满足设计要求和不符合工艺性的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进行的协调、改进和处理, 直到获得合理可行的工程方案, 其方法和结果是生产一线最直接、最宝贵的产品研制知识, 不但给出了经过验证的合理解决方案, 而且记录了不合理的方案及其原因, 可以看作是一种新产品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进化过程。其中合理的方案可以为以后新产品开发借鉴;而不合理的方案可以作为禁忌,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试错, 针对产品设计对象 (如结构设计、系统设计、零件设计、部件装配工艺、零件加工工艺, 特定工序操作等) 建立最终合理方案和之前的不合理方案之间的关联, 可以使产品开发人员在借鉴成熟的设计方案时, 深刻理解所选择案例的原因, 达到既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这部分知识对于经验不足的产品开发人员非常关键, 可以减少设计和工艺上的不合理和差错的发生, 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3 现场制造知识的管理和重用

为了有效地重用制造现场知识, 减少试制和试验成本, 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 需要将现场制造知识纳入产品开发知识库之中, 并且在知识库建立之处就规划产品制造现场知识的添加和维护的接口工具, 方便后续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制造现场知识的入库。其具体方法为:现场制造人员提交协调、改进和处理记录;产品开发相关人员 (如方案设计人员、零件设计人员、工艺规划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等) 总结归纳, 形成产品开发知识;知识库维护人员根据知识的分类属性自动编码, 并添加至知识库系统。其中产品开发知识组织方法如下:将产品开发知识按照层次划分为产品、部件 (如导向装置、压料装置、出件装置等) 、零件 (如成形零件和各类辅助零件) 和结构要素 (如孔、槽、筋、圆角、表面等) ;将产品开发知识按照使用过程划分为设计知识、工艺知识和操作知识;将产品开发知识按照产品类型 (如冲切模具、弯曲模具、成形模具等) 和系列 (如冲切模具可以按照凸凹模形状和尺寸细分) 进行归类, 从以上三个维度进行产品开发知识的组织, 定义每个维度的属性, 并赋予每个属性值以特定的编码。这样, 一则知识根据其三个维度的属性值对应一个特定的编码, 便于产品知识的计算机存储和检索。

4 结论

新产品开发中制造现场知识是产品开发过程的自然增值, 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 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产品开发知识是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的提升的关键。

摘要:知识管理和重用是企业加速新产品开发和提升产品开发能力的关键环节, 分析了目前产品开发知识的管理和使用状况, 提出了产品开发过程中制造现场知识的重要性, 以及制造现场知识的内容、分类、组织和管理方法, 为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制造现场知识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产品开发,知识管理,制造现场

参考文献

[1]Van A, Joan E.Valid knowledge for the professional design of large and complex design processes[J].Design Studies, 2005, 26 (04) :379-404.

[2]刘晓冰, 杨春立, 孙伟.产品设计知识库建立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3, 9 (08) :621-625.

强化审计现场管理的相关思路 篇3

一、强化审计现场管理的有效路径

(一)编制科学的审计方案。把现场管理的关口前移至审前调查阶段,重视审前调查,编制科学的审计方案。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必须从审计现场管理的源头抓起,加强审前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现场工作开始前,召开业务会对审计实施方案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对未成熟的方案要重新修改直至通过。让实施方案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审计工作中,依据方案,结合实际,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真正调查研究,避免审计过程中审计重点与工作方向出现偏差。

(二)严格现场取证程序。审计证据是影响和决定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是审计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审计证据质量主要体现在客观性、充分性、合法性、相关性、目标性五个方面。在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审计证据要足以支持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中揭示的问题,其资料的简繁要依据信息含量和价值大小处理,在保证证据质量的前提下,突出对重要事项的取证,有针对性的收集、归档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二是规范审计取证的方法。为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在采用审核、观察、监盘等审计方法时,由于取证的要求不同,所收集的审计证据也不相同,应分别加以明确规定,以规范审计取证行为;三是恰当处理和评价审计证据。应要求证据的提供者进行签名或盖章,无法获取签名盖章的证据,要了解原因,并在底稿中注明原因和日期。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考虑证据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

(三)做好审计组人员的分工及现场调度,加强审计现场组织管理。根据总体审计目标,把所有审计事项进行合理的分解组合,充分考虑审计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分配其适当的审计任务。对重要审计事项能够迅速集合处于分散状态的个体共同开展审计工作,对不再作为重点审计的事项,及时分配审计人员到其他岗位,达到及时协同、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开展审计业务的目的。这一过程主要在于审计组长的领导,审计组长要切实做好组织领导,布置工作,督促落实,指导其他审计组成员审计检查、收集证据、沟通协调等工作: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如何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成果,以及如何调动审计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强化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化管理。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以保证审计质量为目标,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编制工作底稿时,应遵循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要求,做到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

(五)强化审计现场沟通管理。审计现场的沟通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审计组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现代化审计现场每个审计人员的工作按照各自分工进行审计是相对独立的,但他们又组成一个审计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计活动,某个审计人员发现的线索对于另外一个审计人员的工作也许至关重要,有些事项的审查本身又需要相关事项的审查结果进行印证。这就要求在审计现场有一个信息交流系统和氛围,并有一个组织者来确保这些有用的信息得到沟通,定期召开审计组现场业务例会和审计组与分管领导碰头业务会议是解决信息传递与沟通的有效途径。例如,陕西省审计厅每月第四周召开审计业务会议,由厅主管领导、办公室、法制处、计划统计处、审理稽核处、审计业务处、监察室主要负责人和审计组长组成的会议成员,遵循简明、效率和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事项详细汇报和研究,这一制度保证了审计信息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审计人员在遵守职业道德原则的前提下,注意与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人员的沟通协调。沟通可以采取询问、座谈等不同方式,要避免生硬的态度和不文明的语言,学习换位思考,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尽可能的使其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避免被审计单位出现某些抵制审计的情绪。在审计交换意见阶段,审计人员要认真研究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反馈意见。

(六)加强审计现场信息管理。一是加强对审计信息认识的管理,重视审计信息对国民经济宏观决策的作用;二是加强对获取与开发审计信息的能力与效率的管理,按照专业标准、综合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等技术快速准确获取审计信息;三是加强储存与处理审计信息管理,把审计信息的储存与处理的技术、方法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管理;四是加强反馈审计信息管理,突出审计信息反馈的能力与效率,使审计信息能有效的为社会各方面服务;五是加强审计信息载体的管理,要求对审计现场全过程的各种工作进行记录记载,包括审计计划、审计通知、审计工作方案、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结论、审计建议、审计报告等文件资料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保管,为评价审计工作质量、总结审计工作和日后的年度审计提供使用依据。

(七)做好审计现场考核管理。注意审计现场的学习和审计人员的培训管理。加强审计现场考核,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审计人员执法行为的考核;二是对审计组阶段工作的考核:三是对项目审计进度的考核;四是对项目审计工作质量的考核。开展现场审计考核管理可以采用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两种方式,将考核成果录入成果考核登记表,与年度目标责任挂钩。

二、强化审计现场管理的机制保障

(一)“人”的保障:加大审计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培养精通审计业务、掌握审计发展规律、熟练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高层次、高技能审计人才。培养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的判断能力及执业经验,还要有较高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能力。审计机关要以职业能力建设为目标,坚持实务培训与理论培训相结合,专业职称与提高学历教育相结合,参审实践锻炼与脱产培训学习相结合,办班培训与联网培训相结合,着力完善学习培训教育的扶持、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开展各种业务学习培训和研讨活动的力度,重点加强财政、投资(工程)、绩效、经济责任和计算机审计等专业培训。同时,注重审前学习培训,做好开展审计现场一L:作前的知识准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领域)背景、市场状况、经营规模、行业法规、组织结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体系,以及绩效状况等。

(二)“法”的保障:建立健全审计现场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完善不规范的制度,创新审计现场管理制度。其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现场会议制度、现场组织调度制度、现场查证制度、现场进度控制制度、现场工作职责制度、回避制度、适时跟踪检查制度、现场总结考核制度、现场保密制度、现场信息管理制度等等,要逐步进入制度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规范审计基础工作包括规范审计方案的制定程序、审计测试取证技术、审计工作底稿、规范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程序等,要确保不随意调整和更改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

(三)“技”的保障:改进和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审计现场管理方式方法,利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现场管理水平。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把现代科学技术和审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审计现场工作效率。积极推广运用“金审工程”,审计机关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等现代技术、方法、手段,实施审计监督和审计工作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利用信息化系统连通审计机关内部、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政府各部门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有效网络通信,开发满足审计业务需要的应用软件和信息资源系统,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借助AO和OA交互系统,审计组上报现场审计资料,包括审计取证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简报及其他有关资料等,规定每个项目阶段性上报信息的次数,充分发挥AO和OA系统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这些便于审计组所在部门领导和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及时掌握审计动态,掌握现场工作与进度控制,对于促进审计人员强化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增强责任感有重要意义。

35现场管理相关知识 篇4

1.安全管理:10查;3级安全教育;4不放过;3定原则;2.两类危险源的辨识;一类,危险物质的存在;二类,防范措施;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 安全生产检查评分表:

3.安全管理保证项目6项;1)安全生产责任制; 2)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 3)安全技术交底; 4)安全检查; 5)安全教育; 6)应急救援.4.文明施工保证项目6项: 1)现场围挡、2)封闭管理、3)施工场地、4)管理、5)现场办公与宿舍、6)现场防火.一般项目:治安综合治理、施工现场标牌、生活设施、保健急救、社区服务11项内容;

5.脚手架检查评分表:保证项目6项;1)施工方案;2)立杆基础;3)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4)杆件间距与剪刀撑;5)脚手板与防护栏杆;6)交底与验收.6.模板工程安全检查评分表保证项目5项;1)施工方案、2)支架稳定、3)立柱基础、4)施工荷载、5)交底与验收.7.基坑工程检查评分表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包括:施工方案、临边防护、基坑支护及支撑拆除、基坑降排水、坑边荷载。

8.高处作业检查评分表检查评定项目包括: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临边防护、洞口防护、通道口防护、攀登作业、悬空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物料平台、悬挑式钢平台。9.物料提升机检查评分表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安全装置、防护设施、附墙架与缆风绳、钢丝绳、安拆、验收与使用。

10.对有保证项目的检查评分表,当保证项目全数检查,其中有一项不得分,该表为0分;优良-80,合格70-80,不合格小于70; 11.基坑周边堆放,距2m高1.5;基坑监测包括支护结构的监测和周围环境的监测,1,2,3级基坑的规定;10M;7-10M;7M以上;最大位移5-8-10CM;最大沉降3-6-10CM;

12.脚手架: 1).底座高于自然50mm,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 2).检查验收 a)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 b)每搭设10-13m高度或3-5步后 c)作业层加荷载前 d)达到设计高度后或遇有6级以上大风雨雪天气 e)停业超过1个月; 3).双排脚手架预防侧向倒塌: a)接触地面加垫板,不能用砖块或者脆性材料 b)加纵横向扫地杆,纵向-内侧;横向在纵向下方;高200MM;c)高度小于24M,在端部设连续剪刀撑,间隔15米加连续的剪刀撑;大于24M,满布剪刀撑;设刚性连墙件与墙体可靠连接,小于24M柔性连墙件;小于50M,3步3跨;大于50M,2步3跨;立杆最后一步可以搭接.长度1M,2个扣件固定;水平搭接3个扣件固定;

13.模板施工:钢模板超过15m,安设避雷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Ω,有抗风的临时加固措施;

14.输电线路下施工,有隔离防护措施;模板支撑:做垫板,做扫地杆,加剪刀撑,侧向加斜支撑;

15.吊装工程:十不吊,混凝土预制构件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75%;吊装作业使用行灯照明,电压不得超过36V 16.洞口防护要求:洞口必须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防护设施;电梯口必须设防护栏杆,电梯井每2层最多10m设1道安全网;落地洞口,加装开关式、工具式或固定式的防护门,网格间距不大于375px,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窗口低于2000px,加设1.2m高的临时栏杆;

17.火灾防范: 1)施工组织设计应含有消防安全方案及防火设施布置平面图,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公安监督机关审批或备案。2)电焊工、气焊工要有操作证和动火证;配备看火人员和灭火器具;动火前,要清除周围的易燃、可燃物,必要时采取隔离等措施;作业后必须确认无火源隐患方可离去。动火证当日有效并按规定开具,动火地点变换,要重新办理动火证手续。

18.易燃材料露天仓库四周内,应有宽度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作为消防通道,通道上禁止堆放障碍物。气瓶与明火距离10m,氧气瓶与乙炔瓶在室温下,安全距离5m;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瓶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小于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30m。乙炔瓶和氧气瓶之间的存放距离不得小于2m,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得小于5m

19.在城区范围施工: 1).在开工前15日向所在地环保部门登记; 2).现场污水在市政管理部门签署污水排放许可证,申领《临时排水许可证》,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经沉淀后二次使用或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100人食堂设置隔油池; 4).爆破打桩,按规定报告申请批准,将作业计划、影响范围、向有关居民和单位通报说明,取得协作和配合; 5).防止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应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6).对施工机械的噪声(建筑场地70-55)和振动扰民,应有相应的措施予以控制;居民抗议,排专人协商安抚,给予适当经济补偿;

20.施工现场封闭管理,大门2个;门口设门卫室,四周封闭围挡,一般路段1.8m,市区主要路段2.5m;消防通道4m;防尘,主要道路要硬化;暴露的土方,固化覆盖绿化

21.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4节1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在建筑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修、拆除和废弃物处理);指新建、扩建、改建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办公楼、商场和旅馆;分3个等级,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再利用率大于30%,临时用电照度不超过最低照度20%;发展趋势:控制碳排量。22.布置临时房屋:尽量用可拆除的活动房屋;屋内净高2.4m,通道宽度0.9m,每宿舍不得超过16人;

23.施工现场配电: 3级配电系统: 1)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TN-S接零保护,二级漏电保护; 2)分配电箱到开关箱30m;3)开关箱到设备5m,不能有接头;要一箱一机一闸一漏电一锁;4)隧道、人防工程、高温、有到点灰尘或灯具距离地面高度小于2.5m,使用36v;5)潮湿、易触电的照明使用24v;6)特别潮湿、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的照明电源电源12v; 24.总用水量(Q)计算:

网格化管理相关知识 篇5

1、什么是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直接表现为管理单元的细化实质是针对现行管理制度弊端开展的一次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机制创新是按照转变领导方式、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要求推进人、财、物、权、责全面下沉、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的制度再造。其核心是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差异化职责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促进条块融合、联动负责形成社区村管理、社区村服务与社区村自治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治理结构实现政府职责特别是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在基层的有效落实。

2、为什么要推行网格化管理

建立网格化管理就是要解决条块职责不清的问题通过差异化职责促进条块融合通过组团式下沉强化基层力量推进管理方式从“被动处置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转变从“事后执法”向“源头管理服务”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履责向常态化、制度化履责转变从体制机制上保证政府各项职责全覆盖、无缝隙落实。

3、网格化管理的构架是什么

概括起来就是要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两个原则细划三级网格搭建四级平台形成五级联动。明确“一个目标”就是要努力营造稳定、有序、和谐的发展环境和群众生活环境。

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原则。就是在不改变现有乡镇办、职能部门管理体制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资源下沉工作力量按照“一岗多责、一人多能一人负责、多人协同”和“简单、高效、易操作”的工作要求设计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网格化管理切实可行、简单易行、长期执行。二是坚持“条块融合、职责明确、联动负责、逐级问责”的原则。就是要围绕政府职责特别是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落实整合乡镇办、职能部门和群众自治等方面的力量明确乡镇办属地管理、职能部门依法行政、驻村工作队协助管理的责任界限以差异化职责促进条块融合以网格化管理促进上下联动形成逐级负责、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落实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细划“三级网格”以乡镇办为单元划分乡镇办、村社区和村组楼院、街区三级网格围绕政府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落实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对每级网格进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形成乡镇办、职能部门、驻村工作队三个责任主体协同联动、密切配合、共同担责的工作格局。搭建“四级平台”即建立市、县市区、乡镇办、村社区四级联网的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每一级平台既是一个基层信息数据平台也是一个工作指挥、处置、监督平台

按照“统一受理、分级处置、跟踪督查、评价奖惩”的原则对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按照职责范围实行逐级发现、逐级办理、逐级报告确保各类问题“应发现尽发现应处置尽处置”。

形成“五级联动”即实行市委常委分包县市区、县市区领导分包乡镇办、乡镇办领导分包村社区、机关干部下沉到村组片区制度推进各级各部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花、物往基层用、权往基层放、劲往基层使”。

4、“十落实十重在”的内容是什么

一要落实准确把握新机制精神实际情况重在明白目的的意义。要加强学习真正弄清建立长效机制工作与以往干部下基层开展驻村活动的根本区别破除“一般工作”“一项工作”“一时帮扶”的思想误区从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网格化管理根本目的是要通过自上而下、重心下移建立起市、县、乡“三位一体”推进基层工作的体系实现权力下放、人员下放、管理下放改变条块分割状况拆除工作棚架现象。

二要落实政府职责融入网格化管理情况重在条块融合。通过条块融合网格化管理各司其职去除空白点消除盲点实现无缝对接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管理网络建立“网格覆盖、条块融合、职责明确、联动负责、逐级问责”的基层工作推进机制。

三要落实新机制阶段性重点工作完成情况重在排查化解。当前网格化管理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六个重点领域矛盾问题集中排查治理工作。5月底前六项重点工作要全部排查一遍集中力量进行化解处理。除此之外要紧密结合当前工作重点对事关本地区长远发展的具有带动性、全局性的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充实网格工作内容通过网格作用的发挥重点突破、重点解决、重点推进。

四要落实“三个三分之一”的到位情况重点在重心下沉。按照“三个三分之一”要求真正实现重心下沉才能做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都在基层做到防患于未然消灭问题在萌芽状态。五要落实驻村社区群众工作队纳入乡镇办统一管理的情况重在形成合力。在群众工作队管理问题上要严格落实好乡镇办通管机制群众工作队要接受所在乡镇办的统一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参与网格建设、管理和绩效考核推动所在乡镇办全面发展。

六要落实驻村社区群众工作队的职责履行情况重在主动履职。群众工作队按照“长期、对口、分片、蹲点、联户、负责面”的联系分包体制派驻群众工作队联乡驻村开展工作。一个单位蹲的点是一个村社区工作范围是整个乡镇办面上的工作。工作队对本单位工作在联系区域的全面落实负直接责任对联系乡镇办的工作负连带责任。各县市区、乡镇办党委、政府对本辖区工作负主体责任。

七要落实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对接情况重在不棚架。按照三级网格、二级网格、一级网格的双向工作流程逐级办理、逐级报告确保各类问题及时处置形成上下联动即时解决问题机制。

八要落实解决问题的措施到位情况重在扎实有效。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建立台账分类研究落实责任集中力量进行整治化解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有治理计划和具体处置措施要做到分类指导、科学谋略重在效果。

九要落实解决推诿扯皮的措施到位情况重在逐级问责。通过强化条块融合、网格管理一岗多责、差异职责解决推诿扯皮确保落实到位努力解决最后“一公里”落地难的问题。

十要落实奖惩考核措施的研究制订情况重在不断提升。根据差异化职责情况以履职情况为基本依据进一步研究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奖惩考核措施不断健全完善奖惩考核体系推动新机制不断提升实现规范化运行。使网格化管理真正成为培养干部、历练干部、选拔使用干部的主渠道推动新机制的规范有效运行。

5、排查的六个重点领域矛盾问题是什么

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筑、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基层组织建设六个重点领域矛盾问题集中排查治理。

6、“三位一体”推进基层工作机制

郑州市着眼于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强化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着力构建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组织万名干部蹲基层建立市、县、乡三级与基层农村社区长期、对口、分片联系帮扶机制。

7、三个三分之一

市直、县直部门主要领导每年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调研、指导本单位开展群众工作领导班子每年有三分之一成员带队深入基层机关干部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成员参与基层群众工作。

8、条块融合在“条”上发挥各级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统一指挥、协调、监督的功能整合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常态化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在“块”上以乡镇办为单元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辖区单位及城管员、协管员、巡防队员、社区保安等协管力量以及村组长、楼院长、街区长、联户代表、共产党员、志愿者等群众自治力量共同组成“条主业、块用人”条块融合式综合服务管理队伍。日常社会事务以属地管理为主职能部门按照对口业务配合执法。特殊情况下乡镇办可请求上级党委、政府派遣职能部门集中执法乡镇办做好配合工作。

9、差异化职责

按照“责、权、事相统一”和“依法依规、权责对等、任务明确、无缝衔接、高效有序”原则进一步明晰乡镇办基层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和群众工作队各层面应承担的差异化责任形成各有明显差异又相互联系的工作职责。

10、三大工作机制

即市级领导班子工作运行机制市委市政府日常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督查考核机制。

11、三大工作平台 即新型城镇化推进平台“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平台城市管理提升工程平台。

12、构建“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拆除工作棚架推动工作落实建立一个“责任、有序、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营造一个“稳定、有序、和谐”的发展环境为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13、如何准确把握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创新点

一是自上而下重心下移。

二是上下联动职责差异。

三是条块融合网格管理。

四是明确责任量化到人。

五是跟踪考核奖罚分明。六是持续求进完善提升。

14、“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的运行机制 

15、一建立人、地、物、情、事、组织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机制。按照“集中采集、动态更新、信息共享”的原则全面收集村社区内人口、自然、区划、建筑、驻区单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信息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录入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

二建立排查梳理、发现反映、解决反馈问题机制。乡镇办综合服务管理队伍坚持走访、巡查制度及时排查、协调解决辖区内各类问题超出职责范围的事项逐级向上级报告。村社区召开民情分析会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分类落实责任人办理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办理情况。

三完善“长期对口、蹲点联户、分片负责”的联系分包机制。市直部门派出群众工作队长期对口联系乡镇办协助乡镇办开展工作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其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并负责落实本单位业务工作部署。群众工作队蹲点到村社区工作范围覆盖整个乡镇办对所联系地方全面工作负连带责任。

四深化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机制。在村社区网格管理中每户选出一名家庭代表然后从若干家庭代表中选出一名联户代表参与基层管理和服务。职能部门和乡镇办下派网格工作人员要加强与联户代表的联系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处方管理办法》相关知识 篇6

一、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

1.处方书写规范常考知识点:

(1)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2)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3)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4)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二、处方权的获得

1.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可以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2.试用期人员开具处方,应当经所在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

3.进修医师由接收进修的医疗机构对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认定后授予相应的处方权。

三、处方的开具

1.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2.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3.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4.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

四、处方的调剂

1.药师应当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2.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1)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2)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3)剂量、用法的正确性;

(4)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5)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6)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7)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3.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五、处方的保管与监督

1.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35现场管理相关知识 篇7

南方电网35kV±200 Mvar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 (STATCOM) 装置是目前国际上投入运行容量最大和直挂电压等级最高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1]。系统采取包括与站内固定电容器组配合进行稳态调压和非线性增益暂态电压控制, 以及线路功率反馈附加阻尼控制的综合控制策略[2]。主要用于解决广东地区因负荷急剧变化和长距离输电线功率激增所导致的电网电压稳定问题;也用于抵御由于短路、不对称等故障造成的电网风险。

迄今为止, STATCOM应用实例极少, 现场设计与应用经验不足[3];国内外缺乏可供参考的用于链式STATCOM阀的专业标准和试验方法[4]。与静止无功补偿器 (SVC) 和以往STATCOM相比[5,6,7], 南方电网STATCOM装置直挂电压为35kV, 容量为±2×100 Mvar, 并且首次采用了电子注入增强门极晶体管 (IEGT) , 频率提高到250Hz;因而, 需要对其控制、监控、保护、冷却等进行实验检验。此外, 南方电网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交直流并联混合运行的超高压、远距离、大容量、网内顶级输变电技术门类齐全的互联电网, 独特的运行背景使南方电网链式STATCOM装置现场调试和试运行无先例可循。因而, 南方电网STATCOM装置正式运行前的现场调试和试运行意义重大。

南方电网STATCOM现场调试和试运行试验于2011年8月顺利结束, 历时14d。系统当月投入运行。系统调试和试运行共10个大项28个试验项目[1]。本文对其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为今后设计更高电压、更大容量的STATCOM提供参考。验证暂态动作逻辑和无功功率输出特性的人工短路试验已有专文[8]论述, 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1 试验简介

1.1 试验目的

南方电网STATCOM装置与已有STATCOM的差别和运行环境使其需要进行规避可能的运行风险、保证项目实施的现场测试与试运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STATCOM装置:①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对稳态和暂态无功功率的控制功能, 以及稳定电压的功能;②主要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国标及技术规范书要求;③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情况;④为今后运行和检修提供依据, 积累经验;⑤在检验是否达到设计功能的同时, 检验各种保护功能, 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为今后高压大容量STATCOM的产业化生产和性能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实际数据。

1.2 试验内容

南方电网链式STATCOM稳态现场调试与试运行主要项目有:①以确认STATCOM启停逻辑、紧急停止控制逻辑、远方/就地启动功能正常与否为目的的启停试验;②以确认STATCOM是否按照设定值输出无功功率为目的的恒无功试验;③以验证STATCOM是否按电压—电流特性曲线输出为目的的220kV和500kV电压控制模式试验;④以确认STATCOM与站内固定补偿全投/全切协调控制逻辑为目的的设备配合控制试验。

动态性能运行试验在稳态试验基础上进行, 主要包括:①以验证STATCOM电压控制模式和定无功控制模式下动态响应特性为目的的动态性能试验, 包括220kV电压控制、500kV电压控制和定无功控制3种模式下的STATCOM动态响应特性;②以确定双套STATCOM协调功能为目的的协调控制试验, 包括220kV电压控制、500kV电压控制和无功控制3种控制模式下的双套STATCOM协调功能;③以检验每套STATCOM输出额定容量±100 Mvar内运行情况为目的的运行范围试验;④以检验换流链的冗余状况为目的的冗余试验;⑤以检验不同稳态运行情况下因过热使STATCOM元件和材料受影响情况的温升试验;⑥检查STATCOM远方控制功能是否正常以及能否按中调指令进行控制和正确输出的远方控制模式试验。

所有试验依据国家和企业的相关标准 (详见附录A) 进行。

1.3 试验条件

为了安全可靠, 南方电网链式STATCOM所有试验都要求220kV母线电压处于225~235kV, 500kV母线电压处于520~535kV。启停试验包括2套STATCOM (1号和2号) 的正常启/停、紧急停止和远方/就地启动试验, 输出无功功率限制为±5 Mvar。动态特性试验输出无功功率限制为±40 Mvar。运行范围试验和热运行试验中每套STATCOM输出无功功率限制为±100 Mvar。电压控制模式双套STATCOM协调试验输出无功功率限制为±40 Mvar;运行范围试验和热运行试验每套输出无功功率限制为±100 Mvar。远方控制模式试验要求监控系统无告警SER, 系统运行平稳, 无异常电压波动;220kV功能正常。

2 启停试验

启动和停止是35kV±200 Mvar链式STATCOM的重要操作, 为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避免频繁启停操作对装置造成的损坏和对电力系统的冲击, 对启动和停止设定了严格的操作逻辑。装置设计了分级操作权限管理, 启动操作首先必须输入相应权限操作人员的密码;否则, 系统判断权限不符, 拒绝执行此操作。系统同时对操作步骤和数据进行正确性校验, 出现错误, 将拒绝执行操作, 并进行告警。

STATCOM设计的启动顺序为:水冷系统首先启动;启动后, 水冷系统进行自检, 确定运行无误后, 发出允许合闸信号。接到这一经过适当延时的信号后, 系统允许进行直流电容充电操作。充电结束, 设备进行全系统自检, 一切逻辑正常, 无任何故障信号, 系统才允许进行断路器的合闸操作。在这一过程中, 发现任何故障或逻辑错误, 系统均拒绝执行操作, 并报出相应的告警信息。

2.1 正常启停试验

链式STATCOM利用多电平、多重化和PWM移相技术, 可有效抑制并消除直流电容电压方波序列叠加的交流输出中的低次谐波, 较高次的调制边际谐波含量很低, 对电网几乎没有影响, 试验只需考虑本身的电压耐受能力。STATCOM直挂35kV, 每套容量为100 Mvar, 若阀组故障或触发回路异常造成输出异常, 则存在电压超限风险。试验前, 要确认设备状态和试验条件均满足调试要求;确认母线电压符合试验要求。模拟电压合闸信号, 对STATCOM预充电, 充电和自检结束后, 检查合闸允许信号是否正确发出。

试验将其中一台STATCOM处于热备用状态, 另一台处于冷备用状态;系统控制柜“远方/就地”把手切换到“远方 (STATCOM后台监控) ”。然后, 对STATCOM进行阀组电容充电操作。假设功率器件为理想开关, STATCOM阀组解锁前的等效电路如图1 (a) 所示。解锁的过渡过程可以用图1 (b) 所示电路进行仿真。

环电流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A, B, k均为待定系数。

代入南方电网35kV±200 Mvar链式STATCOM的实际数据为:

启动前检查, 确认阀组无异常, 模块直流电压平衡;再次确认母线电压、STATCOM控制模式、无功功率设定值一切无误后, 接入母线, 运行STATCOM。2个STATCOM试验方法和步骤完全相同。

设置最小输出, 实测STATCOM空载启动电流及其放大波形如附录B图B1所示。空载启动电流波形显示, 启动有一个冲击电流, 随即衰减, 最大幅值为18A, 持续时间约3.4s。设置STATCOM定无功控制输出为-40Mvar时的启动电流波形见附录B图B2。试验结果表明:STATCOM启停逻辑正确;可空载或负载启动。

STATCOM远方/就地启动试验方法与正常启动相同。

为了避免STATCOM输出突然变化可能对系统产生的冲击, 通信、监控、保护等性能检测试验尽可能在STATCOM启停试验的中间 (输出为0) 进行。系统控制柜、装置控制柜、脉冲柜、单元主控板之间通信检查正常无误后, 可通过断掉任一路光纤来检验监控系统报警信息的正确性。同样的检测还有系统监控柜与水冷系统通信。阀组单元通信、阀组单元电容、阀组单元电源、阀组单元IEGT等故障保护逻辑检查:通过断开通信、电容压力传感器、电源状态、IEGT状态反馈的光纤进行检验。STATCOM过流、欠压、过压等保护逻辑检查:通过改变保护值设置的方法进行检验。同样方法检测的报警还有:进出阀和阀厅的温度、进阀和缓冲罐以及主泵进口和补气电磁阀的压力、缓冲罐和补水泵的液位、冷却水的电导率和流量、电动三通阀和各组风机开启温度等。

例如:为了检验STATCOM保护情况, 试验断开系统控制柜的一个开关, 系统出现告警“系统控制柜, 电源2缺失”, STATCOM保持正常运行;在就地后台监控上, 修改STATCOM欠压保护定值超过直挂电压 (38kV) , STATCOM闭锁, 系统报故障“装置控制柜, CA相欠压”和“系统控制柜, 装置控制柜01脉冲闭锁”, 说明系统保护正常。STATCOM闭锁波形见附录B图B3。

直流侧电压平衡对STATCOM安全运行以及性能均具有重要意义[9,10], 试运行时, 可通过监视屏观察, 直接获取电容电压的各模块直流电压。STATCOM空载解锁前后三相链接电容电压如图2所示。表1给出了STATCOM空载解锁前后的三相直流电压, 其中Umax, Umin, Uavg分别表示最大、最小、平均直流电压。解锁前, 三相中模块直流电压与平均直流电压的最大偏差为60V。解锁后, 三相中模块直流电压与平均电压的最大偏差为50V。由图2和表1可以看出, 解锁后各模块直流电压基本平衡, 表明STATCOM各模块直流电压静态平衡很好。解锁前后三相换相链直流电压与平均直流电压的最大偏差分别为130V和50V, 相对误差分别为0.26%和0.07%。

南方电网链式STATCOM系统的各项试验每次都要进行启动和停止操作, 整个调试结束, 共计进行了近30次的启停试验, 证明了启停逻辑的正确性。

2.2 紧急停止试验

紧急停止试验的目的是确认STATCOM紧急停止控制逻辑正确与否。为了避免无功功率突变对系统电压的冲击, 试验限制在无功功率输出为较小范围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手动按下紧急停运按钮, STATCOM紧急停运, 系统报警“系统控制柜, 系统急停”。无功功率输出为0, STATCOM恢复到热备用状态。STATCOM紧急闭锁波形见附录B图B4。系统在进行各种保护时, 首先也是紧急闭锁保护。试验结果表明:STATCOM紧急闭锁逻辑正确。紧急停运在运行时应慎用。

3 运行试验

3.1 定无功控制试验

定无功控制是STATCOM的一种稳态运行模式。定无功控制与定电压控制2种模式不能同时存在, 设计的两者切换可以平滑过渡, 不会引起瞬时无功冲击。STATCOM装置响应速度快, 设计的各参考量全部采用基于瞬时值的计算方法。定无功控制的无功计算也采用瞬时值计算方法, 不仅适用于正弦波, 也适用于非正弦波和任何过渡过程情况。通过计算出的瞬时无功功率, 定无功控制利用闭环比例—积分 (PI) 调节器, 使STATCOM输出的无功功率等于给定值。

STATCOM定无功控制试验在控制器上设定后自动进行。为了保证控制电压能力, 试验预留50%无功储备, 输出的无功功率限定最大为50 Mvar。输出设置为:10 Mvar→20 Mvar→40 Mvar→50 Mvar→30 Mvar→10 Mvar→-20 Mvar→-40 Mvar→-50 Mvar→-30 Mvar→-10 Mvar→停止;平均间隔约6 min。表2为1号和2号STATCOM设置输出与实际输出的试验数据。

阀组实际输出Qout与设置输出Qset的相对误差定义为:

由表2数据可计算出2套STATCOM的输出的无功功率平均误差分别为0.645%和1.516%;输出的容性无功功率平均误差分别为0.438%和1%, 最大误差分别为1%和2%;输出的感性无功功率平均误差分别为0.867%和2.067%, 最大误差分别为2%和4%。

图3给出了其中一个STATCOM输出设置为10, 20, 40, 50 Mvar时的环内无功电流波形。2套阀组进行完全相同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STATCOM完全达到稳定运行时的输出。值得指出的是, STATCOM输出的无功功率较小时, 环内无功电流中的谐波相对较大。

图4为STATCOM无功功率输出变化时的500kV和220kV母线电压 (分别以U500和U220表示) 的变化曲线。无功功率输出升降和性质变化时的电流波形见附录B图B5。其中, 输出由10 Mvar改至-20Mvar, 可以看做是10Mvar减至0和0减至-20 Mvar的2次调解。

试验结果表明:①恒无功控制模式下, 增降容输出稳定;②调节速率为2.5 Mvar/s时, 过渡平稳;③恒无功控制模式下, 增加或减少20 Mvar, 系统在35ms内完成输出调节。

3.2 电压—电流斜率特性试验

试验前, 确认220kV和500kV母线电压及其他试验条件符合要求, 操作逻辑与定无功试验相同。

试验期间, 除了防范与恒无功控制试验相同的风险外, 还应该注意定220kV (500kV) 电压控制试验时, 可能导致的500kV (220kV) 电压越限。

220kV电压控制模式电流斜率取3%。通过投切电容器和电抗器改变系统电压, 观察STATCOM无功输出和220kV电压变化情况。试验中, 取电压—电流斜率为2%时, 无功功率输出出现了幅值小于3 Mvar的波动。斜率恢复3%后, 输出恢复正常。因此, 应注意STATCOM运行期间不能随意更改电压—电流斜率。图5是目标电压分别为231.5kV和231kV时STATCOM随电容器 (40 Mvar) 和电抗器 (45 Mvar) 投切变化的无功功率输出和220kV母线电压曲线, 其中“C+”和“C-”分别表示投入和切除电容器, “L+”和“L-”分别表示投入和切除电抗器。

STATCOM的500kV电压控制模式试验电流斜率同样取3%。通过投切电容器或电抗器改变系统电压, 观察无功功率输出和500kV电压情况。图6是目标电压分别为524 kV和525 kV时STATCOM随电容器和电抗器投切变化的无功功率输出和500kV电压曲线。500kV电压控制模式下投切一组电容器和电抗器时的STATCOM无功功率输出实测曲线见附录B图B6。

试验结果表明:STATCOM的220kV电压—电流斜率特性功能正常。投入和切除电容器或电抗器时, STATCOM过渡平稳, 无冲击, 并能在20ms内完成调节。

由图4—图6可以看出, 由于南方电网交直流混合运行的特殊性, STATCOM无法同时兼顾500kV和220kV这2条母线电压。建议再增加一套STATCOM, 分别对2条母线进行专项补偿。

4 动态特性试验

快速的动态无功响应是STATCOM区别于其他无功补偿装置的重要性能指标, 也是充分发挥装置效用的前提[11]。STATCOM动态特性试验分为220kV和500kV动态特性试验。

STATCOM电压阶跃无功试验采用定电压或定无功控制模式, 通过修改电压或无功参考值进行, 存在参考值修改错误或者控制逻辑失效引起的无功突变, 造成500kV和220kV母线电压剧变, 发生电压严重越限甚至崩溃的风险。试验控制位置为“就地”。设专人监督定值输入和控制模式修改。确认站内电容和电抗器的投运状态和可用情况, 并留有一定无功裕度。确保一套STATCOM完成停运后, 再进行另一套试验。试验前, 向当值调度确认电压控制目标值和无功限幅, 根据系统实际情况, 酌情修改电压初始控制值。电压较高时, 目标电压值初始设定为实际电压值, 使STATCOM输出近似为0, 然后降低目标电压值测试动态响应;电压较低时则提高目标电压值测试动态响应。阶跃变化从小到大, 通过小阶跃试验分析对系统的影响, 确保后面大的阶跃试验的可靠性。每步操作时间间隔应保证电压平稳后再进行下一步。

注意观察电网220kV和500kV母线电压值, 下限分别为225kV和520kV, 上限分别为235kV和535kV。

1) 电压超上限, 若STATCOM输出容性无功功率, 立即停止STATCOM, 通过站内无功设备调节电压;若STATCOM输出感性无功功率且小于-20 Mvar, 先投入站内电抗, 然后再停止STATCOM。

2) 电压超下限, 若STATCOM输出感性无功功率, 立即停止STATCOM, 通过站内无功设备调节电压;若STATCOM输出容性无功功率且大于20 Mvar, 先投入站内电容, 然后停止STATCOM。

4.1 220kV动态特性试验

确认STATCOM定电压控制模式, 选择控制对象为220kV母线电压, 设定控制目标为230kV, 斜率为3%;无功功率输出限幅为±40 Mvar。

运行1号STATCOM。初始系统220kV母线电压为230.6kV, 500kV母线电压为524.2kV, 无功功率输出为-16.5 Mvar。采用变更控制目标电压的方法, 将220kV母线电压分别施加-1, 3, -2kV等不同的阶跃变化, 观察220kV和500kV母线电压变化情况以及STATCOM无功功率输出。然后, 点击监控界面“停止”命令, 停止1号STATCOM, 使1号STATCOM处于热备用。

电压控制误差计算如下:

式中:Uset为设定目标电压;U为实际电压。

220kV母线电压施加-1kV的阶跃变化时电压控制误差为0.61%;施加3kV时为0.39%;施加-2kV时为0.30%。其中, 施加1kV阶跃变化时电压控制误差增大的原因是STATCOM无功功率输出已经达到限幅。

附录B图B7是200kV母线电压施加3kV和施加-2kV不同阶跃电压变化时的STATCOM无功电流曲线。220kV参考电压从229kV升至232kV时, 输出无功电流在2 ms内跟踪上无功电流参考值。试验结果表明:STATCOM的220kV电压控制动态特性符合设计技术指标。

4.2 500kV动态特性试验

500kV定电压控制模式动态特性试验与220kV动态特性试验操作程序相同, 控制目标为530 kV, 斜率为3%, 无功功率输出限幅为±40 Mvar。

初始系统220 kV母线电压为231.5 kV, 500kV母线电压为524.9kV, 无功功率输出为39.9 Mvar。采用变更控制目标电压的方法, 将500kV母线电压分别施加-5, 1, 3kV等不同的阶跃变化, 观察220kV母线电压、500kV母线电压、无功功率输出。

500kV母线电压施加-0.5kV阶跃变化时的电压控制误差为0.02%;施加1kV时为0.15%;施加3kV时为0.72%。其中, 施加3kV阶跃变化时电压控制误差增大的原因是STATCOM无功功率输出已经达到限幅。

500kV母线电压施加-5kV和3kV不同阶跃变化时的STATCOM无功电流曲线见附录B图B8。结果表明:500kV参考电压从530kV下降至525kV时, 输出无功电流在2ms内跟踪上无功电流参考值。STATCOM的500kV电压控制动态特性符合设计技术指标。

4.3 与固定补偿投切协调控制试验

试验控制器参数设定:220kV母线电压控制为230kV;500 kV母线电压控制为525.5 kV;以220kV母线电压为跟踪控制电压量, 斜率参数为3%。

全部电容器组投入, 结果输出限幅经60s延时由±40 Mvar变为-40~100 Mvar, 并显示信息。退出一组电容器, 结果输出限幅经60s延时, 恢复原限幅。同样, 全部电抗器投入, 输出限幅经60s延时由±40 Mvar变为-100~40 Mvar, 并显示信息。退出一组电抗器, 输出限幅经60s延时, 恢复原限幅。2组STATCOM试验结果完全相同。

4.4 定无功模式动态特性试验

试验STATCOM输出无功功率限制为±40 Mvar。

参数定值按要求设定, 选择定无功控制模式, 定无功设定为-20 Mvar, 修改无功功率输出为阶跃输出, 运行STATCOM。系统初始220kV母线电压为230.7kV, 500kV母线电压为524.3kV, 无功功率输出为-19.8 Mvar。

在不同目标母线电压下, 按图7试验输出策略设置, 分别修改参考无功功率值为不同设置, 观察220kV和500kV母线电压, 以及无功功率输出。施加不同阶跃设置时STATCOM输出的无功电流曲线见附录B图B9。

无功功率输出误差如式 (5) 所示, 平均误差为0.86%, 最大误差为1.50%。

定无功模式动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STATCOM无功指令从-40 Mvar到40 Mvar变化时, 实际无功电流在5 ms内跟踪上无功电流参考值。

5 双套协调控制试验

南方电网35kV±200 Mvar链式STATCOM采用以往STATCOM所没有的双三角结构, 因而双套协调控制试验也为其独有。双三角结构:一个STATCOM出现故障时可以降容继续运行;协调试验可以互补, 对电网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5.1 220kV电压控制模式双套协调试验

试验检验220 kV电压控制模式下, 双套STATCOM采用不等容和等容运行方式, 配合电容器组投切的220kV电压控制性能。参数定值按要求设定, 2套STATCOM无功输出限幅为±40 Mvar。图8为设定目标电压为233kV时双套STATCOM采用不等容和等容运行方式配合电容器组投入退出的220kV和500kV母线电压变化曲线。A, C, E为40 Mvar电容器组投入点, B, D, F为电容器组退出点。由图8可以看出, 220kV母线电压向目标电压233kV逐步逼近。

不等容量启动时, 2套STATCOM都有瞬时冲击电流, 而且谐波量较大, 3个周期 (60ms) 后消失。投入一组40 Mvar电容, STATCOM能够立刻响应, 几乎没有任何时延。STATCOM对停止命令可立刻响应。启动和停止前后的220 kV电压和35kV电压波形对比表明, STATCOM输出谐波对35kV电压影响较大, 对220kV电压几乎没有影响。1号STATCOM为主的不等容运行启动、投切电容器和停止的三相输出电流以及220kV和35kV母线电压如附录B图B10所示。2号STATCOM为主的协调试验与之相同。

等容量输出启动和投入一组电容器时的三相输出电流及220 kV和35 kV电压波形见附录B图B11。与不等容启动相同, 等容启动时, 2套STATCOM也都有瞬时冲击电流, 3个周期 (60ms) 后消失。投入一组40 Mvar电容器, STATCOM能够立刻响应, 几乎没有任何时延。对比启动前后的220kV电压和35kV电压波形, 可以看出, STATCOM输出的谐波量较大, 对35kV电压影响较大。

5.2 500kV电压控制模式双套协调试验

试验参数定值按要求设定, 2套STATCOM无功功率输出限幅为±40 Mvar。图9为设定目标电压为530kV时双套STATCOM采用不等容和等容运行配合电容器组投入退出的220kV和500kV母线电压变化曲线。A, B, C, E, G为40 Mvar电容器组投入点, D, F为电容器组退出点。由图9可以看出, 500kV母线电压并没有向530kV目标电压逼近, 但基本维持在其附近不变。这是因为负载波动太大, 在A, B, C这3点连续投入3组40Mvar电容器, 电压才维持稳定。

目标电压为530kV的以1号STATCOM为主的不等容运行时启动、投切电容器和停止的三相输出电流以及220kV和500kV母线电压见附录B图B12;等容量运行时启动和停止的情况见附录B图B13。与目标电压为233kV时的220kV母线电压完全相同, 不再讨论。

5.3 定无功控制模式双套协调试验

该试验目的是确认定无功控制模式双套协调功能。采用定无功控制模式, 不等容量运行以1号STATCOM为主, 设置无功功率为-30 Mvar。

定无功控制模式下的相关实验波形见附录B图B14—图B16。

6 运行范围和热运行试验

试验先设定1号STATCOM输出无功功率为10 Mvar, 2号STATCOM输出无功功率为-10 Mvar。运行2套STATCOM;然后, 1号STATCOM输出无功功率按照10 Mvar步长递增, 2号STATCOM输出无功功率按照10 Mvar步长递减, 同时修改2套STATCOM无功功率输出限幅值, STATCOM的输出无功功率及母线电压情况见附录C表C1。

维持1号STATCOM输出100 Mvar, 2号STATCOM输出-100 Mvar运行2h, 每隔20min对水冷系统的进出水温情况和专用变压器电流进行采集, 结果见附录C表C2。

2套STATCOM满发时的损耗估算如下。

1) 动力电损耗p1:包括阀组和控制系统屏柜用电、水冷动力以及集装箱空调。3号站用电输入电压为380V, 电流为600A, 则

2) 阀组损耗:采用水冷温差、流量计算, 试验过程中, 进出口水温相差3.0℃, 流量约1 360L/min, 每相损耗为:

STATCOM总损耗为:

如果采用8号变压器高低压侧功率计算, 8号主变负载损耗526kW, 空载损耗85.9kW, 试验期间220kV高压侧电流为5A;运行期间, 35kV侧有功功率为1.7 MW, 220 kV侧有功功率为1.9 MW, 变压器损耗为0.2 MW。但此时STATCOM无功功率互相抵消, 流过主变的电流很小, 为5 A。综上, 2套STATCOM满发损耗为1.7 MW。

3) 2套STATCOM满发时损耗为∑P=2.621 8 MW, 损耗率为:

式中:Pe为额定功率。

7 冗余试验

试验如果旁路运行异常, 可能导致输出三相电流不对称。试验设定为恒无功模式, 输出无功功率参考值为10 Mvar。

旁路试验通过断开单元控制板卡电源光纤, 模拟阀组单元故障。第1次模拟阀组单个单元故障试验, 结果表明:STATCOM闭锁成功, 报文信息显示装置控制柜的单元旁路请求, 并且单元旁路成功。约260ms后, STATCOM重启并投入运行。

断开第2个和第3个单元控制板卡电源光纤, 模拟阀组的第2个和第3个单元故障, 观察系统情况。结果表明:第2个单元故障时, STATCOM闭锁成功, 报文信息显示装置控制柜单元请求旁路, 单元旁路成功。约260 ms后, STATCOM重启并投入运行。第3个单元故障时, STATCOM退出运行, 跳闸保护。不同单元故障时STATCOM输出无功电流和电压曲线见附录B图B17和图B18。可以看出, STATCOM冗余功能正常, 符合每相2个单元冗余的设计要求。

8 结语

南方电网35kV±200 Mvar链式STATCOM现场测试与试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35kV±200 Mvar链式STATCOM正常启停和紧急停机逻辑正确;定无功控制模式下, 增降容输出稳定, 过渡平稳, 增加或减少20 Mvar, 35ms内完成输出调节;定电压控制模式下, 投/切电容器或电抗器时, STATCOM过渡平稳, 无冲击, 并在20 ms内完成调节;双套协调控制符合设计要求;通过逐个断开3个单元控制板卡电源光纤, 模拟阀组单元故障, 单元故障个数小于等于冗余数时, STATCOM闭锁和单元旁路成功, 约260 ms后, STATCOM重启成功, 并投入运行;故障单元多于冗余数时, STATCOM退出运行, 跳闸保护;STATCOM冗余功能符合设计要求。2套STATCOM满发时损耗率为1.31%。

现场测试与试运行试验结果也表明:对STATCOM直流侧电压平衡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STATCOM运行不能同时兼顾500 kV和220kV这2条母线电压, STATCOM的双目标优化控制策略需要被重视。STATCOM输出无功功率较小时, 无功电流中的谐波相对较大。采用进一步提高IEGT为功率开关器件频率能够取得更好的电压波形, 减少系统谐波, 但考虑到可能增加装置损耗, 因而最佳频率选取需要深入探讨。2套STATCOM满载运行时损耗较大, 节能运行仍是一个课题。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 (http://aeps.sgepri.sgcc.com.cn/aeps/ch/index.aspx) 。

参考文献

[1]许树楷, 陈名, 傅闯, 等.南方电网±200 Mvar静止同步补偿装置系统调试[J].南方电网技术, 2012, 6 (2) :21-26.XU Shukai, CHEN Ming, FU Chuang, et al.The system commissioning of±200 Mvar STATCOM in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J].Souther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12, 6 (2) :21-26.

[2]李春华, 黄伟雄, 袁志昌, 等.南方电网±200 Mvar链式STATCOM系统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 37 (3) :116 -121.LI Chunhua, HUANG Weixiong, YUAN Zhichang, et al.Systematic control strategies for±200 Mvar cascaded STATCOM in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3, 37 (3) :116-121.

[3]范瑞祥, 吴素农, 孙旻, 等.移动式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的设计与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 (11) :72-76.FAN Ruixiang, WU Sunong, SUN Min, et al.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relocatable distribution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0, 34 (11) :72-76.

[4]杨晓楠, 汤广福, 滕乐天, 等.链式STATCOM高压阀的周期触发和熄灭试验[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30 (16) :10-14.YANG Xiaonan, TANG Guangfu, TENG Letian, et al.Periodic firing and extinction test for valve of chain circuit topology STATCO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6, 30 (16) :10-14.

[5]刘文华, 姜齐荣, 梁旭, 等.±20Mvar STATCOM的工业现场测试及试运行[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0, 24 (23) :43-46.LIU Wenhua, JIANG Qirong, LIANG Xu, et al.Field test and operation of±20Mvar STATCO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0, 24 (23) :43-46.

[6]高凯, 黄华, 邹彬, 等.上海西郊变电站STATCOM的性能测试及试运行情况[J].电力设备, 2007, 8 (7) :27-30.GAO Kai, HUANG Hua, ZOU Bin, et al.Performance test and trial operation of STATCOM in west suburb substation in Shanghai[J].Electrical Equipment, 2007, 8 (7) :27-30.

[7]魏文辉, 刘文华, 滕乐天, 等.±50Mvar链式STATCOM稳态特性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 28 (3) :28-31.WEI Wenhui, LIU Wenhua, TENG Letian, et al.Steady state study of±50Mvar STATCOM with chain-circuit topology[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4, 28 (3) :28-31.

[8]李春华, 张永康, 王永源, 等.南方电网±200 Mvar静止同步补偿器人工短路试验及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 37 (4) :125-129.LI Chunhua, ZHANG Yongkang, WANG Yongyuan, et al.Artificial short circuit test and analysis of 200Mvar STATCOM in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3, 37 (4) :125-129.

[9]WEI Wenhui, TENG Letian, LIU Wenhua, et al.Balancing control for DC capacitors voltage of STATCOM based on cascade multilevel inverter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in Chinese) , 2004, 28 (7) :4-9.

[10]胡应宏, 任佳佳, 王建赜, 等.级联STATCOM阀组直流侧电压不平衡现象及原因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 35 (21) :96-100.HU Yinghong, REN Jiajia, WANG Jianze, et al.Analysis of voltage unbalance phenomenon and causes in cluster DC link of cascaded H-bridge STATCO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1, 35 (21) :96-100.

35现场管理相关知识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现场;措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工程质量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工程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质量受施工环境、气候因素、材料设备、人员管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比一般的工业产品质量更难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好材料设备的把关,严格控制好各个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

1.安全、质量与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

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三大板块,三者在内容上有很多互相重叠的部门,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在ISO9000规定的质量体系中也涉及也不少安全方面的规定,同样在对于提高产品安全性做出规定的ISO9004也对重视产品质量问题,减少产品质量责任事故提出了相关的要求。由此可见,要想使得一项建筑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要做好安全、质量与生产之间的协调,将工程的质量控制管理与安全管理、施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构成

一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与检验质量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对于工程整体的质量都至关重要。其中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环节,因其不确定性与多变性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由于偶然性因素造成的材料质量问题、施工微小偏差等都会影响施工质量,但是这一类的质量问题往往不大,在各施工工序的控制范围之内。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偏差就是异常性偏差,是由于操作者不按技术规程或施工程序施工、材料材质尺寸不合格、作业环境不符合工艺要求、施工工艺编制不合理、检测器具不符合规范要求等原因造成的。这一类原因凭借一定的手段和经验完全可以发现和避免,但同时也是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一类因素对工程的质量有明显性的干扰。因此,要想控制好工程施工的质量必须对这一类因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制定合理的措施,消除这些因素。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在施工现场的有关措施

1.做好人员管理,消除质量隐患

要做好由上到下的人员管理,每一个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要合理安排各道工序的施工,认真落实施工工艺,组织好各项分工程的质量监测工作,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对于其他的检查工作还要做好辅助、监督工作。施工人员是工程的具体建设者,他们的职业技能与素质直接关系着施工的质量,在施工之前要严格审查施工队的资质、技能是否符合工程的要求,只有符合标准的施工队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对以施工人员为主的作业层要挨个审查其从业资格,施工过程中严格对工程质量按照操作工艺自检,出现质量问题的及时返工直到合格为止。制定一项科学的人员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发放奖金福利、晋级、惩罚。最后,要有效发挥质检员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规模大覆盖面广,对于施工人员的直接控制往往不到位,那么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呢,就需要质检人员对于工程进行及时的检测。对于不按规程和技术交底施工的坚决返工,对于不服管理的责令其停工,对于质量低劣的追究到具体责任人。这样全方位对人员进行管理,管理者与质检人员双向监督,全面避免施工过程中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

2.做好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

材料设备是一个工程的基础,材料的质量也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如果材料与设备已经出现了问题,那么施工工序控制的再好也无济于事。因此,企业应该针对材料设备制定专门的质量控制制度,对于所有工程涉及到的材料与设备进行严格的检验与控制,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对于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不仅要检查出厂合格证明、厂家批号、材料检验单、权威部门的检验证明,还要对材料的型号、尺寸、颜色等进行人工检查,抽取材料样品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检测其成分、性能。所有的检测程序都合格的材料才能投入使用,一旦有指标不合规立刻清出施工现场。工程中使用的所有设备部分由建筑公司负责购买,部分由施工方提供。对两个来源的施工设备都要做好严格的监控,仔细检查设备的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与维护说明书,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与维护说明来使用设备。施工过程中还要定期对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进行质量检测,防止出现故障影响工程质量。

3.强化结构工程管理

建筑工程的结构工程主要有砌砖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两项,二者都是工程建设的基础部分,对于工程的质量有着決定性的影响。首先进入施工现场的砖要保证符合质量标准,码垛堆放。施工过程中严禁干砖上墙,优先采用三一砌筑法和挤浆砌筑法,保证砂浆砌体施工质量。砖砌体转角处和纵横墙角处应同时砌筑或留斜槎。对于抗震设防6?、7?的地区,墙体拉结筋的进墙长度为1m,间距小于等于500,末端应有90?的弯钩,其他地区也要符合相应的标准。施工时要在拉筋末端做上明显的标记,方便质检人员检查。构造柱必须与圈梁连接,相交的节点使用的密柱的箍筋,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小于1/6高或450mm。在楼房顶层两端的各两间长度内,为了防止出现顶层温度裂缝,纵横墙每500mm高设两根φ6mm通长钢筋,钢筋水泥砂浆砌筑。也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方式对于墙体易裂缝部位进行加固。

混凝土结构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另一个要点,首先要控制好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的质量,然后要确定一个满足设计要求与施工要求还兼具经济合理性的混凝土配合比例,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混凝土水泥的用量和水的水灰比。在浇筑前要要编制专门的施工方案,注意混凝土的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器材储备,施工缝的留置部位,认真做好模版支撑系统稳定性的检查。浇筑的时候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流程,在其终凝前进行二次震动,减少其内部的裂缝与气孔,提高骨料之间的连接力与抗拉强度。完成之后,及时去除板面上的水分。浇筑完成后,注意混凝土的保温工作,防止因为温差过大而出现裂缝现象。一旦出现塌陷需要休整,必须经甲、乙双方的质检员检查认可后进行。

4.做好楼板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监督工作

楼板安装工程不仅要做好文字记录还要配备相应的吊装平面图,控制好进入施工现场的多孔板质量,吊装时尽量使用隔层灌缝的施工程序,禁止在板缝内填塞碎砖和水泥纸袋,灌缝时最好采用工具式吊模。对于施工用的多孔板等材料不得随意在其上打洞或更改长短尺寸。

5.强化装饰工程的质量监督共组

装饰工程前对与前期工程没有一些大的技术问题,但是更强调细节的质量控制。内、外墙抹灰时,应尽量将基理层清理干净,所有的门窗、预埋件应安装好,抹灰时应该按照具体的施工工艺进行,要多遍成活不得一遍成活。窗台、雨篷等突出墙体的部分要做好排雨水设计,上做流水坡,下做滴水线。墙面上的电开关四周要做套装处理,不得仅仅用碎瓷砖贴缝。

总之,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管理人员要秉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观念,从人员管理切入,做好材料设备控制、具体的施工过程控制和质量的检测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整体的施工有序、高效,建造出优良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吕杰.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监控要点[J].安徽建筑.2012(05)

[2]方超.浅析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程质量控制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

[3]李淑艳.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

上一篇:学素描作文300字下一篇:海的味道我知道(科普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