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长谈异地高考推进情况

2024-10-21

江苏省教育厅长谈异地高考推进情况(共5篇)

江苏省教育厅长谈异地高考推进情况 篇1

推进异地高考改革 实现教育公平

背景:在推进教育公平中,异地高考改革成为关注焦点。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异地高考改革能否成为破冰之举值得思考。

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公平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维护13亿人民福祉的民心工程。在推进教育公平中,异地高考改革成为焦点。高考是目前大部分学生享受高等教育的必经之路,更是农村子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它理应体现公平、公正,事实上,高考正饱受非议。郴州人事考试网。从高考的异地、异卷、异分,到考生需原籍参考,高考的差异化政策已将其推向风口浪尖。有人说差异化的高考政策会加剧高考移民,会使部分教育大城市出现人口聚集而制约城市协调发展,更会引发更大的教育不公平。也有人说差异化政策恰恰是保障了落后教育地区学生的就学公平,是目前维护高等教育公平的较好方式,相反,“一刀切”的高考政策会助长应试教育的风气。高考政策虽然饱受非议,而我们要拨开迷雾,探寻高考差异化政策,力求实事求是推进教育公平。高考之所以出现差异化政策从根本上来说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而产生的教育资源获取机会的非均等。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分类既有教育部直属的985、211大学,也有地方所属院校,而教育部直属大学是考生心中的优质高校,自然学生会趋之若鹜,而中国优质大学又有多少?当蛋糕并未做大时,再有合理方式分配“偌大”蛋糕,总会出现食不果腹,正因如此,现有条件下,只能通过差异化政策将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给少数学生,即高考与户籍挂钩。

所谓“一子错满盘皆落索”,落实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削弱差异化政策的良方,但在现有财政资金有限情况下,政府不可能像撒胡椒面一样将教育资金公平分配,而只能聚集资源扶优,靠财政资金投入解决异地高考、实现公平显然缺乏可行性。因此,在此种状况,可退而求其次,探索建立“统一测试+高校自主招生”的考试招生体系,即所有学生不分户籍选择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学校结合统一测试成绩、考生中学成绩、考生所在地区教育因素综合评价,进行录取,这不但实现考生当地考试,也可能校正不均衡问题。

当然,推进这一思路还需通过建立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现代大学制度来解决。这也说明异地高考绝非单纯的解决政策的差异化,而是教育的整体改革。异地高考改革乃教育改革的破冰之举,可以实现教育公平,保障受教育权利。

江苏省教育厅长谈异地高考推进情况 篇2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异地高考会缓解教育不公平”。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几个定义。我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定义“异地高考”是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动所在地参加高考的政策,而非投机取巧的“高考移民”们。而“教育公平”则指我国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可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以及结果公平。我国当下正在强力推行的“异地高考”新政策,无疑在改革的力度与紧迫性上肯定了“异地高考”的必要性及优越性。下面我将从教育的三大公平上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起点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因城镇与农村,教育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等差距上.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流动人口涌向城镇成为城市所必需的劳动力,那么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自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这个城市建设者的组成部分,流动人口子女理应享有与户籍地子女同样的平等受教育权利,而不是因高考问题增添留守儿童的缺失亲情教育问题.现行的异地高考政策针对流动人口子女所设的门槛也在一步步贴近他们合法利益的同时防备了高考移民的投机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的起点不公平.其次,过程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配臵上的不公平。无论是优秀教师的配臵,亦或是教育资源的组合对比京沪中西部地区都落后很多。教育配臵的总量是一定的,如何分蛋糕则是每一个人关心的问题。我们不能按照户籍对学生进行区分对待,也应注意避免“家长贡献度”去区别对待学生,加剧社会分层断裂。从社会和谐的角度上考虑,我们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政策去遏制既得利益者的“特权”,且出于对流动人口这个弱势群体的保护进行教育改革。在对待进城务工人员这个庞大群体的利益上,异地高考政策有助于缓解教育的过程不公平。最后,结果不公平主要体现在现行教育的成功机会不公平上.由于京沪的高校集中亦或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考保护政策都致使其成为所谓的“高考洼地”,相对于其他中部地区如河南,山东等高考大省都突显的极其不平衡。就如“北大”被戏称为“北京人大学”一样,许多高校录取百分比相对于其他省市甚至达到百倍。“异地高考”允许流动人口子女参加流动所在地高考,让进城务工子女也参与到竞争中享受同等福利则是缓解这种不公平的第一步。蛋糕是一定的,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重新分配是为了更好的趋近于教育公平。

江苏省教育厅长谈异地高考推进情况 篇3

7月5日下午,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透露,最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要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国务院已同意,将适时发布。据统计,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有1260.9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的有936.74万人。(7月7日《河南商报》)

异地高考(微博),喊了这么多年,终于从务虚时代进入实质推进了!异地高考的另一只靴子落地,确实是一大利好消息,使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待时机成熟时,试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异地参加高考的承诺见诸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且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连续就学的年限来确定具体方案,这一顶层设计对异地高考带来诸多挑战的应对,逐步实现“全国一盘棋”,值得期待。

异地高考从胎动到获批,民间人士的呼声与实践功不可没。去年,福建晋江一家民营学校的校长,为了能让外地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会考,不顾旅途劳顿,多次来往四川重庆等地,说服外地教育部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仅实现了跨省的异地会考,而且还探索跨省异地高考这一“世纪难题”。民间对异地高考之热,让人们看到了改革的民意基础与破冰的希望所在。而媒体与网络关于“异地高考时间表”的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也是推动异地高考从动议到酝酿再到形成的强音。

不能不提的是,去年10月24日,包括北京大学(微博)、清华大学(微博)等高校的专家在内的15名公民联名向总理写建议书,提请国务院审查并修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呼吁取消有关“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的规定。这份将近6000字的建议书将异地高考这一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再次推向风口浪尖,成了公众热议和决策层关注的焦点。他们认为,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导致随父母迁入城市就学的学生无法在学籍所在地报名,剥夺了随迁子女和本地户籍的学生一样参加高考并获得录取的平等机会。显然,他们的声音汇集了民众的呼声,破解异地高考不缺动力,缺的是制度呼应。

然而,要理性看待异地高考获批,因为教育公平仍在路上。近日,一段被称为《高考天问》的视频在网络爆红,在很短的.时间内,该视频被迅速转发了114900多次,引发评论19513条。之所以能火,是因为这一期的湖南卫视节目在一个“对”的时间里说了一个“对”的话题。高考时节说高考,说腻了状元再整“一串辣椒”,味道很好!其中有一段中是这样诘问的:“北大、清华、复旦(微博)、人大(微博)等等,这些知名高等学府,历来都是学生们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学生们甘愿为此而学习到油尽灯枯,然而视频中一组对比数据则表明,北京学生考进北大的几率是安徽考生的41倍,是广东考生的37.5倍,是贵州考生的35.4倍、是河南考生的28倍!上海考生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的53倍,是山东考生的274倍,是内蒙古考生的288倍!地方保护主义再一次让人绝望。”无法核实引用数据的真实性,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却是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江苏省教育厅长谈异地高考推进情况 篇4

又到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3月29日,是随迁子女家长代表每月向教育部递交公开信的时候。

今天,这些称呼自己为“教育公平志愿者”的家长们,在向教育部信访部门提交的材料中,多了一封申请书,这封申请书的申请事项为“申请就‘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方案’举行行政许可听证会”。

“我们希望教育部在制定政策时,能够信息公开,异地高考这样重大的公共政策,需要政策涉及到的各方利益代表方都能够参与其中。”有家长代表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希望教育部“能开先河”

“我们想把这个关于听证的申请递交给教育部,希望在教育部出台政策之前能够举办这样一场听证会。”一位家长代表在介绍此举的初衷时如是说。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表示,年内教育部将出台指导意见,十个月内各地区将具体出台实施办法。与之同时,有分管此事的副部长也表态,“第一要保护既得利益”、“既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

“教育部的立场也是不公正的,说‘第一要保护既得利益’,既然它已经站在既得利益的一方,那么我们这些人的权利谁来保护呢?”上述家长代表如是说。

“教育公平志愿者”代表对本报记者表示,除了再一次强调基本的理念,即为所有公民提供不分户籍、不分贫富、不分地位的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升学考试机会,户籍与学籍分开,以学籍为主要条件;还明晰了相应的政策门槛。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应作为最先开放人口流动的大型城市,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的需求更为迫切,“确保以上城市随迁子女于能够在就读地参加高考”。

此后,对于“教育公平志愿者”提出的要求,教育部并没有予以回应。

于是,家长们想到要通过《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促使教育部召开听证会,公开介绍整个政策的制定过程。

“我们在‘两会’时搞了一个研讨会,请了北大法律系的张千帆教授等专家,在会上有人提到了依照《行政许可法》召开听证会的途径。”有参与此事的.学生家长透露。

会后,家长在网络上搜集相关资料,发现此前国内一般都是政府为了涨价召开听证会,还没有举行过这种涉及公共政策制定的听证会。

“我查了一下《行政许可法》,如果这个政策涉及到重大利益什么的,公民有权利申请。当然,如果教育部愿意开这个先河,做一些事情,那就更好了。”上述家长代表如是说。

“上书”依据

记者在“教育公平志愿者”递交的申请书中发现,他们诉求有五点:第一,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政策出台及执行的时间;第二,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考试和录取)资格认定标准;第三,如何保证随迁子女与本地户籍子女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第四,开放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制度,会不会引发“高考移民”的大量出现及如何进行有效控制;第五,开放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制度,会带来城市管理的哪些配套措施改革。

在申请书中,明确提出可以依据《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

比如第十九条规定:“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对此,有行政法专家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认为,公民主体就一个公共政策的制定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要求召开听证会,这个在《行政许可法》里面并没有涉及。

“行政法里面不可能规定这么详细,这个要是将来出台一部《行政程序法》估计会好些,现在没有具体说到,《教育法》里也没有涉及。”应松年如是说。

但是他也强调,公民向行政部门提出意见与诉求是非常正当的一件事情。“这个不一定叫做听证会,就是听取意见吧,这是公民的权利,教育部应该出面听一下这些家长的意见。”

江苏省教育厅长谈异地高考推进情况 篇5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参加高考(微博)的梦想即将成真。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日前在河南高校调研时透露,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制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异地高考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将适时发布。由此,束缚中国考(微博)生多年的“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这一政策将有望得以转变。(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承诺逾两年终实现

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长袁贵仁曾公开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还爽快地表示方案公布时间“用不了十个月”。随后,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又表示该方案将于年内出台。

这种“承诺”,由来已久。事实上,从去年起,教育部官员也多次表示正在制定“异地高考、中考(微博)”方案。袁贵仁早在2011年两会上就曾明确表示,此问题“目前正在加强调研”。去年底,袁贵仁向全国人大(微博)常委会报告时亦明确表示,教育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直至今年初公布的《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仍强调将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承诺”实现前,来自民间的力量仍不断给教育部施压。5月23日,包括北京大学(微博)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内,来自北大、清华(微博)、社科院等单位的15位学者建言国务院、教育部,请求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切实推进教育与社会公平改革”。而去年的10月24日,张千帆等人也曾联署致信国务院,呼吁“废除高考户籍限制”。作为利益直接相关者的大量随迁子女父母,更是通过各种方式呼吁政策转变。

缘何方案出台如此漫长?“工作难度大,需要各方沟通”,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一名学者向南都记者介绍。从2010年年底,国家教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开始就包括“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办法”在内的.高考改革方案进行调研,大量听取了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生家长(微博)等各方意见。(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涉及人员数目庞大是复杂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有2.53亿农民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也随迁进城或在流入地出生,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有1260.9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的有936.74万人。

此外,各地教育水平、高校录取指标差异,也不可忽视。就连杜玉波也坦言,“这个问题很复杂,十几个省分省出题,且课本也不一样。”(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全国统一规划给予地方一定自由

此前,南都记者获悉,教育部已联同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杜玉波的表态,目前这一意见已获国务院通过。

事实上,地方试点已先行一步。今年“两会”前,山东省就率全国之先公布了“异地高考”政策,即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与山东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随后至今,上海、广东、福建、青海等多地先后发布类似政策。而北京、湖南、安徽等地也纷纷表示正在调研,将会出台相关政策。

各地政策有所不同。比如山东和福建仅要求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而上海则要求父母为“引进人才”。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即使全国统一方案出台,各地仍有权限制定结合当地实情的方案。

据杜玉波透露,此意见将会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来确定具体方案。

这就使得不同地区的不同定位、发展,将产生不同的方案,“一刀切”将得以有效避免。一名参与《意见》制定的学者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新通过的《意见》将在全国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给予地方一定的自由空间,即因地制宜。

上一篇:期末家长寄语大全集锦下一篇:成都理工大学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