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生命叙事

2024-10-22

新教育实验生命叙事(共8篇)

新教育实验生命叙事 篇1

说真心话,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在颤抖。暮然回首,1989年,当时尚不满19岁的我告别xx师范专科学院,怀揣着忐忑、憧憬和坚毅走进了初中语文的课堂,岁月飘忽,我曾一往情深在三尺讲台激情耕耘八年,也曾欣然品味辛勤付出后的甘甜,但也曾满怀不舍告别杏坛十多年,十年磨一剑,炉火更纯清,而我却整整缺失了十多年,当从内地来到深圳再次踌躇满志重返三尺讲坛时,我发现,自己已经被重重地拍在了“沙滩”上,然而正因为对语文有情,正因为对课堂有爱,既然选择了前方,又何必论成败,一往无前、风雨兼程才是我应有的语文教学情怀。

很喜欢儒雅语文的创始人王崧舟说过的一段话“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事业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教授也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语文大师们的话,在为我指明专业发展方向的同时,也让我茅塞顿开,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性、灵性、活性和诗性”的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课堂,我不敢妄谈自己具有什么教学风格,只想在这里倾诉一下自己一直以来的语文教学追求,那就是着力打造生命的课堂,把开发生命的潜能、拓展智慧的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提升人的生命境界、完善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作为自己语文教学永恒的价值追求。

那么何为生命的课堂呢?我以为生命课堂既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也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以师生共同的生命活动与生命交往为基础,以师生的共同发展和生命价值弘扬为目标,开展人与人之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智慧、文化、审美以及生活等交流活动的课堂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生命性应当是课堂的本质属性,是教学的基点、依托与目标。生命课堂由智慧的课堂、文化的课堂、审美的课堂、生活的课堂所构成。

智慧的课堂

生命课堂首先是灵动智慧的课堂,是课前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引发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成长的课堂。我们知道我们的语文课堂的核心是人,学生是再发现知识的生命体,教师是再创造知识的生命体,课程是承载知识的生命体。课堂教学,就是激发这学生、教师、课程三个生命体各自的智慧,相互作用并共同发展的智慧融合过程,是生命智慧的提升过程,是生命价值的体现过程,这是教育的本质之所在,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质,增长生命智慧的教学就是语文课堂返璞归真的根本途径。智慧的语文课堂包含巧妙处理教材的智慧、课堂导入的智慧、精心设计问题的智慧、精确点评的智慧等。

难忘4月19日,当时创校仅8个月的坪山实验学校有幸邀请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语文“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创造者余映潮老师莅临我校开展教学视导,余映潮老师一上午连听了四节语文课----我校温益凡老师执教的《口技》、姜京老师执教的《画家与牧童》、洪军老师执教的《凡卡》以及我执教的《安塞腰鼓》。因为当时我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具体负责组织此次活动,要考虑安排的事项很多,但是想到能够如此近距离地在大师面前挑战自我、锤炼自我,我还是毅然服从学校行政会的安排,亲自上课。下午,面向坪山区全体初中语文老师,余映潮老师对四节课进行点评,余映潮先生肯定亮点、指出不足、提供方案,娓娓道来、有理有据、细致入微,尽显了余映潮老师对语文教师的关爱、对语文教学的挚爱。余映潮老师认为温益凡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个人沉稳、平静,有条有理驾驭课堂教学进程,但下一步应避免碎问碎答,余映潮老师对姜京老师得体到位的语言教学给予肯定,但同时也指出年轻的教师,在教学思路的勾勒上要注意“切分”两字;余映潮老师认为洪军老师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讲究教学技巧,但今后要注意体现文体教学特色。余映潮老师指出我执教的《安塞腰鼓》很好地设置了教学情景,课堂内容整合清晰,是一篇深得语文设计奥妙的课,但应进一步形成重要的教学技巧:选点精读;在后来的专题讲座中,余映潮老师感慨颇深地指出“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是读出课文的味道,这种功夫的历练伴随着我们一生的语文教学,教学思路清晰是所有语文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第一反映,提问精粹实在是所有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第一反映,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习得语言、积累知识、训练能力。如果教学之中不能深入文本,这些任务都可能难以完成;阅读教学的创意之中必须考虑能力训练;艺术的教学设计给课堂教学增智、增美、增趣、增力;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受磨练,得以成长”。现在想想,当时我的课之所以能得到较高评价,正是因为我深入研读了《安塞腰鼓》,把握了文本的核心价值,从学生阅读的原点走进文本,较为巧妙地处理了文本;在导入时,采用了视频导入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教师和文本间迅速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教学设计时,整个教学以“读”串联,由浅入深设置了五个板块,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在铿锵的鼓点中、在宏大的场景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追求,因此才较好地彰显出本节课堂“焕发人性光芒,点燃智慧明灯”的特点。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引导学生个性阅读文本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充满智慧的。古人有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同一个文本,不同的人因为知识结构、视野认识、情感体验不同,从中咀嚼的营养也不同,正所谓:一轮皓月当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

文化的课堂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悉:语文是折射中华文明的一滴水珠,应该从这谁注重,让学生体悟到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文化的课堂生是命课堂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文化教育具有“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价值。知启于识的积累,慧源于文化的积淀。

文化的课堂就是一种创造高品位语文教学艺术文化的课堂。它是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行为等的总和。文化的课堂就是将课堂变为学生心灵对话、情感交流的舞台,变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奇迹、开发潜能的园地;它是学生走向未来的一段旅程、是师生生活中一段具有生命意义、焕发生命活力的人生体验的经历;文化的课堂就是将课堂学变为学生愉悦成长和充满阳光的地方,能唤醒学生生命的意识、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炬;它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暖的怀抱,让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它用知识激活思维,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让生命的质量不断得到提升。我以为文化课堂的建构包括了:高雅的精神风貌、祥和的心理状态、严谨的思维方式、高尚的价值追求等基本要素。

20,我曾经写过一篇论文《让对话在语文课堂中自由飞扬》,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要让教学过程成为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有效过程,让对话在语文课堂中自由飞扬。而对话主要有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自我对话。”在论文中我叙述了自己执教《皇帝的新装》时的一个片段,在一连串的课堂提问与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对于故事中人物的分析已渐近尾声——那种传统的结果即将得出。我问:“这则故事中,我们最该学习的是谁?”原本以为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孩子”,谁曾料想,回答的声音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孩子”与“骗子”,而且所占人数还不相上下。我着实吃了一惊,转而欣喜万分,心想:“这不刚好顺水推舟嘛。”于是故意问:“怎么办,现在你们出现了不同意见,该听谁的呢?”这下课堂炸开了锅,“我们对,听我们的”这样的嚷嚷声此起彼伏。“好,我们来个即兴辩论赛,看谁的理由充分。找理由,从故事中找理由。”我的话还没说完,一只只手都已高高地举起,有的索性站了起来。让学生自由地发言,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直抒胸臆的勇气与胆量,奠定了语文课堂自由的基调,刺激了学生语文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能力、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正是因为平等的对话,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现自我,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一直以来我一直在着力营造“以人为本,和谐互动”语文课堂文化,一直期待自己的语文课堂能具有“高雅的精神风貌、祥和的心理状态、严谨的思维方式和高尚的价值追求”。

审美的课堂

美是人类的永恒主题,是人的本性和存在方式。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能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灵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一直以来,我以为, 审美的课堂是生命课堂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审美作为生命的最高需要,是生命超越与升华的见证,它通过对最直接的生命活动——审美活动的开展,直达生命的本源,可从根本上对生命存在加以影响和引导,使生命中的那些不受理性控制的因素能够符合理性的要求,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趋动。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那么,语文学科因其自身特点, 是最具审美性的学科之一。语文课堂更应是一首诗,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是诗意,语文的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语文课堂作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从来都是诗意的、美丽的,学生正应该通过这些具体而生动的语文学习活动来获得“美的熏陶”“诗情的感染”和“诗心的锻造”。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审美的课堂呢?我以为可以通过“精读佳作以发现美、设置情景以体验美、品读语言以感受美、恰当方式表达美”等环节来完成。

记得一次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进行课外阅读赏析,当时我们一起赏析的是《陆地上的船长》,在阅读之前我告诉学生“鲁迅先生认为:悲剧就是要以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悲愤感来感动读者、观众的心,激发他们强烈的爱憎情。谢志强的《陆地上的船长》就是一部典型悲剧性的小说,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同时又让人扼腕叹息。这是一种崇高美,也是一种悲壮美。”我要求我的学生 “精读佳作以发现美”。有人说孩子是最善于发现美的。通过一番师生共同精读,我的学生让我颇为欣慰。他们认为《陆地上的船长》一文,至少具备了三个特点。一是标题矛盾生趣。文章的题目就如一个人的名字,总是寄托着作者(父母)的某种期望;题目又如文章的眼睛,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一篇好的文章,我们总能从题目中读到许多的信息。一篇优秀的作品,首先必须具备优秀的题目。本文的题目“陆地上的船长”,就是矛盾生趣。陆地本无水,无水自然无船,无船何须写船长?陆地上的船长有什么好写的?可是作者匠心独具,从独特的角度刻画了船长这个形象。这个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二是人物个性鲜明。小说塑造了一个执着于理想、忠于职守的失败者形象——疯子船长。船长热爱自己的事业一如热爱自己的生命。你看“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喊:起锚,出航! ” 他“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这些神态、语言和外貌描写,无不体现了船长对自己职业的喜爱。船长爱船胜过爱自己。当船舱进水,水泵被淹时,船长有条不紊娴熟地指挥着大家抢救船只。可是一切无济于事,大家只好纷纷弃船而逃,但是船长却选择了和沉船在一起。船长的职责就是要和航船在一起,这是疯子船长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职责和信念都没有了,生命不过是一个空壳!可怜、可敬的船长啊,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职责的全部内涵。面对无法抗拒的灾难,不会有人去苛责船长,可是职责和热爱折磨着船长——他疯了,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职责而疯狂!这是何等的敬业精神!在船长疯态行为的背后,我们认识了一个伟大而崇高的灵魂!读到了一个悲剧英雄的情怀!三是主题深刻隽永。小说震撼人心,更是令人深思。世俗总是以成败论英雄,我们习惯于把鲜花送给成功者。这种功利主义的气息弥漫于我们的生活中。可是现实并不是每一个执着于理想的人都能获得成功和鲜花。如何看待这些理想之船触礁的执着不幸者?小说给了我们深思和启示:当很多人以嘲讽和怜悯的眼光来看待这位疯船长时,文中的“我”却怀着崇敬和同情。这是“我”的内心呼唤,也是作者的呐喊——给执着奋斗的失败者以应有的尊敬和理解,他们也是英雄!英雄成其为英雄不是因为某件事情的成功,而是因为其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精神。小说着意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诠释了英雄的含义。今天我之所以详细的记载了我的学生发现的“美”,是因为此时此刻我依然为这些孩子而心潮澎湃。

生活的课堂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率上说是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由此表明,生活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教育只有和生活结合才能成为教育。

学生的学校生活主要在课堂,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园地。课堂教学既是师生的教学活动过程,也是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精神生活空间,是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扩展学生精神生活空间,让学生体验现实,感悟生活的真谛,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学生的生活是势在必行。

建构生活的课堂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重塑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让师生的互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对生活的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产生勃勃的生机和充满交往的乐趣;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彻底的开放,使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使教学在开放的过程中,显示人的创造和自由发展,关注人在课堂生活中的生长以及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从而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它包括了规范生活课堂的内容、丰富生活课堂的形式、增加课堂生活的元素等内容。

记得在和学生学完《香菱学诗》后,我问学生在《红楼梦》中,你喜欢哪个人物,不想很多学生回答是“王熙凤”,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他们说喜欢王熙凤的“辣”,下一节课正好是写作课,我要就学生用自己的笔描写“凤辣子”的形象,然而学生竞表现不佳,在失望之余,我分析了原因,尽管凤辣子以“辣”出名,但毕竟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已在与生活的脱节中成了一朵枯萎的花——毫无所用!于是,我想不写凤姐了,写一写熟悉的人吧。毕竟学生还是有些生活的经历的。着力点依旧是“辣”要求学生“在你熟悉的人里面,你觉得谁最辣?学习曹雪芹,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服饰等,写几句话来表现他(她)的辣。”

情况似乎好了一点。

“闹哄哄的教室,因老师的出现顿时鸦雀无声。只见老师眉毛紧锁,盯着我们的眼神如电,让我们心惊胆战。”

“妈妈跟凤姐有得一拼,骂起人来声如洪钟,发起火来凶如豹子。”“我的同桌也挺‘辣’的,深邃的眼神有无限的智慧,紧缩的眉毛似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思路好像是宽了,笔下之言也有了并不空洞之意。但细看,老师令人恐怖,妈妈凶如恶煞,同伴目空一切,这表象的“辣”非但没有了色香味,且歪曲了“辣”的深刻内涵啊!展开想去,学生习作中存在的“负面”倾向,绝不是一个个象,或者牢骚满腹,或者凭空想象,究其根源,是缺乏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引,缺少对生活细腻深入的观察。而这种倾向,往往又容易麻痹在所谓“真实”的假象中。这需要师者及时的提醒、点醒、拨正!再细细想想,莫说“凤辣子”的形象百年难遇,就是学生的生活里真有类似的人,也是一个需要仰视才能得其神韵的人物形象,与学生的生活、思维还是相去甚远,写起来自然不真切。课堂还是要有生活的源头活水。设计再三修改:

写一写你熟悉的某个人。只抓住一个方面来写,比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通过你的描写表现他的特点。

就如折翼的鸟儿重新插上了翅膀,学生的思维顿时翱翔在了广阔的天地:

瞧瞧我班的小“辣子”:圆眼睛,双眼皮,瓜子脸,红嘴唇。身材娇小,步履轻盈。笑声就是她的名片。安静的午休,大家正静默看书,远处出来一阵清脆的“咯咯咯”的声音——这就是小“辣子”发生的信号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与凤辣子比起来,是毫不逊色啊!

我的弟弟鲁歌,我称之为“格鲁派”,意思就是“格外的粗鲁”。这不,家里的两只猫在抢鱼吃了,“格鲁派”一见,马上跨步上前,左手一伸,居然加入了“抢食”的队伍。只见他手脚并用,踢开这只猫,挡住那只猫,把那条鱼牢牢地握在手中。我想:难道他也想吃鱼?不料,这“格鲁派”却把那条脏兮兮的鱼硬生生分成两截,分别扔到两只猫前面!

老师的话音刚说完,只见“何急躁”就急不可耐地大吼一声:“我来!”如平地一声雷,把大家的眼睛齐刷刷地吸引到他身上。瞧,他“撑”地一下站起来,红扑扑的脸上挂着满满的自信,圆溜溜的眼睛放着智慧的光芒。老师似乎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嘴巴一张,放鞭炮似得把课文读了一遍。老师微笑地看着他,轻轻地说一声:“我的要求是——背诵。”话音刚落,“何急躁”还没合拢的嘴又张大成了圆形,那满意的笑容慢慢凝结成滑稽的“?”。“啊!背诵啊,我可不会!”顿时,全班笑成一片。

这一次的描写,人物的形象是生活的,形象的描写是立体的,立体的文字是有温度的、可触摸的、活灵活现的。学生的心灵如鸽子在飞翔,情感如小溪在歌唱,思维如火苗正兴旺,人性如旋律般飞扬。一个小小的改动,竟能有如此的成效,让我始料不及——只不过离生活近一点,却打开了一方丰盈的世界。语文与生活的相通交融,真正触及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在生活的牵针引线中,语言在与思维的聚合中碰撞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灿烂的智慧火花。难怪叶圣陶说,生活如同泉眼,语文如同溪水。惟有泉眼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才会自然而活泼地流个不停。我领悟了:语文课堂,一定还学生一口生活的泉眼。

用了整整五个小时写下以上的文字,我竟没有回首重读的勇气,此时我才深深感受到何为底气不足,但正如有人所言:一位老师钟情于自己的事业,他会全身心投入。矢志于语文教学和改革的人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汲取先进的教学理论,博采众家之长,他一定会形成自己语文教学的鲜明主张,他一定会构建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他一定会借助这种风格把语文教学演绎得丰富多彩、富有韵味,他一定会以自己的语文教学个性魅力把孩子们引进语文的殿堂,并在这个殿堂里登堂入室,渐入佳境。我期待有一天我有勇气喃喃自语:我的教学风格是生命的课堂。

新教育实验生命叙事 篇2

数据新闻 是基于数据的获取、挖掘、分析、叙事并进行可视化呈现的新闻报道方式,其核心是用数据来报道新闻。当提取的数据跟内容主题不吻合时,这个数据可视化的呈现是无效的;当选用的一套数据难以构成跟主题相符的完整叙事逻辑时,这个数据新闻报道是生硬的。要让一个数据新闻产品能真正实现让用户简明易懂地通过数据获取新闻,引用数据的规范和数据表达的逻辑主题的统一,是重要的一环。

一、数据的选择要权威,图例图注的呈现要准确

数据新闻可视化需要用大量数据来解读新闻和传达观点,作为严肃的新闻报道,被引用的数据必须注明出处,且来源需要权威可靠。一般来说,政府部门是权威数据的主要来源,如果数据来源于社会调查机构,则需要考量它的影响力和样本量等是否值得引用。

网易新媒体实验室一开始在制作数据可视化专题《PX项目在中国》时,并没有给每个数据都添加来源,只是突出展示了重要数据来佐证观点。比如在展现“PX项目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时,对“无公开投产年份”“和未见相关批复”的城市没有进行标注,事实上造成了某些信息的缺失和整体逻辑表达的不完整。同时,不同跨度的年份进行等比的年份绘制,属于信息呈现不对称。我们在进行第二版制作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修改。就效果而言,相对于直接铺开重点数据信息,完整和严谨的信息更容易凸显数据趋势,且这样的趋势不是“编辑去告诉用户的”而是通过严谨数据“用户自行感受和判断的”。

相反,非权威性的数据或者数据比例展示不当、数据单位缺失会带来用户对新闻观点真实性的怀疑。

二、数据的选用尽量新近,且跟叙事主题统一

新闻强调时效性,新近且全面的数据在表现上更具说服力。同时,我们在选用数据时尤其注意数据的时效与叙事主题的统一。在数据可视化专题《失衡的中国网费与网速》中,我们引用了中国工信部网站、《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选用了截止到2014年的全国各省网民人数、网民增速和网民普及率,信息量大且新,能更好地说明目前中国各省区互联网人口规模、网民普及率和增速的现状。

除了最近一年度的数据能更好地描绘最新情况外,我们也从报告中去掉了“移动电话使用人数分布”、“手机网民的分布”等与这一页的叙事主题关系度很弱的数据信息,仅保留为“规模”、“普及率”、“增速”的各省分布相关的数据,与这一幅图想传达的“在沿海省市,网民人口比例超6成,增速加快”的主题相吻合。

三、多组数据构建成一个图,需分别标明来源

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我们最先找到的是各类数量大、内容杂的初始数据,这时就要进行“数据清洗”,即从不同来源的数据中抽取我们需要的部分,进行统计分析,重新整合为一组新的多重维度的数据。这样构成的多维度图表,综合了不同衡量标准下的数据,体现出新的关联。相应的,每组数据都需要在图中分别标明来源和时间。

数据可视化专题《PX项目在中国》中,网易新媒体实验室用三个维度的数据共同展示PX产能较高的省份与年产能、投产时间的关系。左侧将省份按照“GDP”从高到低排序,中间按照“PX年产能”从大到小排序,右侧则是按“投产年份”从早到晚排序,中间饼图是该省多个PX项目的产能分布。这三个维度的数据,其来源和呈现信息的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网易新媒体实验室在标注上特别注明GDP的截止年限,年产能的定义,年份上若“无公开投产时间”亦加以标注,确保多维度的数据呈现时也能保证每个数据有据可考、信息准确。

四、数据的叙事层次推进,符合主题逻辑演绎

数据新闻要求编辑将新闻思维和数据的良好使用相结合,用数据为受众诠释新闻、叙述这组数据的新意义。就H5形态的数据新闻可视化专题而言,每一页中数据所传达的信息,必定要和每页想要表达的观点所吻合。整体上,各部分的数据逻辑推进也要和观点逻辑推进保持相一致。

比如,在“PX世界产能过剩,中国供不应求”这个小标题下,我们挑选了多维度数据来支撑想表达的小标题逻辑,数据所展现的直观趋势和小观点相吻合。用户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从2009年到2013年,PX的产量折线逐年递增,PX的需求量折线递增趋势明显,而中国的PX自给率却是在逐年下降。即使没看到标题,用户根据数据也可轻易理解到“中国PX供不应求”这个层面。

在数据可视化专题《失衡的中国网费与网速》中,我们把每页的小观点抽离出来放在一起,也可以看到完整的逻辑演绎。

封面是“ 失衡的中国 网费和网速”,内文的逻辑呈现包括以 下六点 :1 . 中国网速 落后世界,仅上海一地略高于世界平 均水平 ;2 . 网费遥遥 领先他国,宽带资费占人均GDP比重大;3.接受高网费低网速的中国网民规模10年间不断扩大;4.尤其在沿海省市 , 网民人口 比例已超6成,增速加快;5.与规模化递增的网络人 口相反 ,通信基建增速放缓;6.总理注意到这个问题,工信部承诺大幅提网速降网费。

叙事逻辑 从中国网速 落后世界 切入,谈到网费却领先他国。继而提到中国庞大的网民人口、普及率和增速,说明网络几成生活必需品,网速和资费对每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接着延伸至通信基建的行业的发展现状,称与规模化递增的网络人口不协调的是通信基建增速放缓。最后落在新闻李克强总理注意到网速、网费和通信基建相对落后的问题后,工信部承诺大幅提网速降网费的新闻。整个数据新闻产品的逻辑结构,也是一个新闻专题的报道逻辑。

五、颜色、形状、大小的不同区分多维度逻辑

为了保证信息量和逻辑顺畅,数据可视化专题往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同时呈现多维度信息。网易新媒体实验室在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尝试中,把单一的时间、人数、速度、高度、面积等数据维度,进行重新组合和叠加,生成一个具有多维度信息的图表。这就要求新闻编辑用不同的方式帮助用户理清维度,清楚明了地划分数据信息。除了用文字区分,颜色和图例是我们常用的区分复杂多维逻辑关系的方式。

比如,在“PX项目纠纷发生时间与当地人均GDP、城市人口关系图”这页中,我们用圆圈的大小表示“PX项目纠纷地人口多少”,用圆圈的不同颜色对应图例中不同的“PX项目纠纷处理结果”。同时增加传统坐标轴,纵坐标用人均GDP数值来体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横坐标说明各次纠纷发生的时间。整张图看下来,用户先注意到色块内的城市,然后即可顺着坐标轴、颜色、图例了解到纠纷时间、纠纷地发展水平、纠纷处理结果等信息。看起来直观且有延伸性。

同样,在专题《失衡的中国网费与网速》中,表现近年中国网民规模趋势时也用到了类似的方法。(如图)

六、数据展示的主要信息或趋势需和主题吻合

不论是偏向内容呈现的信息可视化还是专注数据逻辑演绎的数据可视化,呈现给用户的内容都要和整个新闻产品想要传达的核心观点相吻合。在封面这一留给用户“第一印象”的重要地方,简洁有力的体现出主题和暗喻想表达内容的可视化设计亦十分重要。

比如专题 《中国十 年撤侨路 》在封面就体现出中国和历年撤侨国家的联系,专题《失衡的中国网费与网速》的封面用天平的形式表现出网费和网速不平衡的现状,让用户对主题一目了然。

基于叙事的幼儿生命教育实施之路 篇3

关键词 叙事 叙事课程 幼儿生命教育

叙事学自产生以来便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门学科,叙事学的普遍应用是源于人们对故事影响力的认可。在幼儿教育领域,叙事占据着独特且重要的地位。叙事广泛地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活动之中,它是幼儿最亲密的伙伴,幼儿学于故事、乐于故事、成长于故事。幼儿叙事研究工作者苏珊·恩杰说“我们听过的故事、我们讲的故事,会决定我们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故事在幼儿的生命世界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因此,笔者认为叙事或许可以为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之路提供新的视角。

一、叙事之内涵

(一)叙事是生命经验讲述和传达的重要途径

故事与生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故事承载生命、记录生命、表现生命、传播并激发生命。叙事产生于生命表达的需要,生命亦因叙事得以记录和延续。生命叙事是人类叙事的永恒话题,在生命叙事中生命得以复演和共鸣。生命叙事是指叙事主体表达自己在生命成长中对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体验和潜意识的价值指向,它包括叙事主体自己的生命经历、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同时也包含自己对他人的生命经历、生活经验、生命追求和感悟等。

(二)叙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思维模式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实:幼儿喜欢故事。但幼儿为什么喜欢故事?幼儿与故事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实际上,故事不仅是幼儿亲密的童年玩伴,更是幼儿理解生命世界的独特方式,幼儿以故事的形式组织经验并理解周围的世界,这就是布鲁纳提出的“叙事智能理论”。布鲁纳认为叙事思维是人类获得和建构意义的主要途径,儿童的智能中就具有这种叙事性的结构。在儿童认识周围世界,获取各种不同信息的时候,他们把周围所有的事物都联系起来,从相互关系的方位去把握它们,儿童联系周围世界的方式就是“叙事”。

二、叙事:幼儿生命教育实施的新思路

(一)以幼儿叙事为起点,关注幼儿的生命成长需求

幼儿生活在故事的世界,他们学于故事、乐于故事、成长与故事。幼儿不仅喜歡听故事还喜欢讲故事。幼儿讲故事的范围很广,从与父母的简短对话,到包含人物、情节和细节的事件叙事。幼儿讲的故事有时并不完整,因此成人很少有耐心倾听并记录他们的故事。实际上幼儿的只言片语就是他们内在生命经验的外化和组织、探寻生命经验的过程。幼儿心理学家华丽·琼菲(Wallace Chafe)说“对我而言,叙事是内在行为的外显,就像内心的窗户一样”。发展心理学家阿利莎·马可贝(Allyssa McCabe)也认为从孩子说的故事中可以了解他们的思考。

(二)以文本叙事为载体,充分利用丰富的幼儿文学资源

“我们的树会死么?” 弗雷迪问。“总有一天树也会死的。不过还有比树更强的,那就是生命。生命永远都在,我们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死了会到哪儿去呢?”“没有人知道,这是个大秘密!”“春天的时候,我们会回来吗?”

“我们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但是生命会回来。”

节选自《一片叶子落下来》

这段故事选自儿童文学故事《一片叶子落下来》,故事包含着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思考,这样的命题我们无法直接传递给幼儿,然而通过故事却能让幼儿潜移默化的接受关于生命的哲理。文学故事是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这是因为文学故事是作者所看所听所经历的事件,因此它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体验和多元的生命价值观;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领域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出现了专门以生命为命题的作品。幼儿文学中覆盖着形形色色的生命知识、生命情感和生命体验,如《一片叶子落下来》《世界为谁而存在》《活过一百万次的猫》《爷爷变成了幽灵》《獾的礼物》等。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也经常使用幼儿故事作为教学载体。然而,很多故事类教学关注的是故事中的知识,教师运用故事的目的是将其中的知识或观念传递给幼儿,而忽视了故事本身的作用。教师在使用生命叙事的儿童文学作品时,应当关注故事本身,让幼儿感受故事、参与进故事并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做到从故事中来到故事中去,让幼儿通过体验和参与故事主动地构建生命知识观和价值观。

(三)以师幼共叙为主要渠道,在生命教育的现场启迪并激发生命

师幼共叙是指教师和幼儿围绕故事或事件共同展开的叙事活动。叙事活动与一般的讨论活动、谈话活动不同,叙事是连续的、有情节的、有高潮和冲突点的。这就要求教师与幼儿在生命教学中的交流不是零散的、而是连贯的,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情节性的,不是平淡无奇的、而是有高潮和矛盾的。所谓连贯性是指教学目标的层层递进和关联性,这是组织叙事教学的关键。所谓情节性是指课程设计的叙事线索,线索来自故事或幼儿的生活,叙事线索是串联活动、实现教学叙事性的核心因素。所谓高潮和矛盾是指叙事性教学的戏剧性和趣味性,基兰伊根在《教学:作为故事讲述的方法》中指出,矛盾和冲突是故事吸引读者的核心也是故事化教学吸引幼儿的必要因素。另外,师生共叙的形式除了叙述、讨论、讲故事的言语形式以外,还有角色扮演、艺术表达等形式。

参考文献:

[1]刘慧.(2006).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中国德育

[2]绍子华.(2007).生命叙事:生命的姿态与精神的出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金莉莉.(2006).儿童文学叙事中的权利与对话——一个后经典叙事学视角的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李芳,朱家雄.(2006).幼儿生命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5]刘斌志.(2011).论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施.教育评论

[6]布鲁纳.(2006).故事的形成——法律文学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

生命叙事作文 篇4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的在我头顶上那个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抓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他挣扎着,极力鼓起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渴望让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掉进了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栽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恒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浪费它。一切由我掌控,我必须对我自己负责。

即使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叙事作文 篇2

它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可在那年,它却永远的离我而去了,那画面我依稀还记得。

那年,我六岁,懂事的我在大人们眼里是个乖孩子。那天,我过六岁生日,我很开心,可是在这年里,我没见爸爸的身影,爸爸一直都是讲信用的人,他说过在这天会给我一个惊喜。可是,一天过了,都没见爸爸的身影,直到晚上,切蛋糕时,一阵敲门声从门那儿传来”咚咚咚,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后我便跑去开门,”嘎吱“门开后,爸爸抱着一个纸箱走进来。我没有理爸爸,在一边生气着,爸爸过来,不停的逗我笑,我还是嘟着嘴,不张理爸爸,爸爸便把只想抱过来,打开盖后,我转过头去看,呀!是一只雪白色的小狗。爸爸知道我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原来这天,爸爸去找了好多地方,才找得这只可爱的雪白色小狗,爸爸说:”爸爸不是答应过你,今天要给你一个惊喜的吗?你看!喜欢吗?“我连忙点点头,然后跳起来,搂着爸爸的脖子,不禁的说谢谢。

爸爸把小狗抱起来,放在我的怀抱里,小狗一直在发抖,我害怕了,连忙问爸爸,爸爸说它是因为不熟悉这个新环境感到害怕,我呵呵呵的笑了起来,我把它抱在沙发上,和它说起悄悄话来。我告诉它,今天是我的生日,它就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我又告诉它,从此,它就是我家的一员,它拥有一新名字:小白,因为它的毛发是雪白色的,所以我们就叫它小白。它似乎听懂了我的话,我切了一块蛋糕给它,它狼吞虎咽的吃了下去,他吃完后小鼻子上还有几粒残渣呢!它不再对这个家感到生疏了,渐渐的习惯了这一切。在那天,我便有了一个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一年过去了,我长大了一岁,小白也是,在我七岁,小白一岁的生日里,我们很快乐。那天,我们把奶油沾下来涂在大家的脸上,小白也加入了我们这个游戏里,我向小白的鼻子进攻了,中招!小白的鼻子变成了白色,像一个小丑一样。小白也不赖,它用它的双脚,沾上奶油,便向我进攻,它用它的后脚站立起来,便用前脚向我衣服进攻,不一会儿,我的衣服就变成五花八门的了,那天,它一岁了,仅仅一岁。我们很快乐,因为有彼此。

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了,我上学时,它要在家门前坐着,看着我离开,直到在那条小路上没有了我的影子再离开。放学后,它也在家门前坐着,等我回家,它的眼神注视着我上学的那条小路上,直到看着我背着书包出现在那条小路上,它便会冲上来,跳在我的双腿上,要我抱着它回去,它似乎在说:”好想你啊,你终于回来了!“我们习惯了生活中拥有彼此。

又一年过去了,再过五天,我就要满八岁了,而小白就要满两岁了。可是,在那天,他永远的离开我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它永远的离开我了。

那天,我为了我自己的利益,却永远的失去了这个朋友,让它永远的离开我了,对不起,真的对不起。它出家门去玩,回来后,不停的咳嗽,我以为它没事,只是卡住了喉咙,便没那么理会,一会儿,它费力的站立起来,用舌头舔一舔我的脸,便摔倒在地,永远的离开了我,我叫妈妈来,妈妈便不停的给它喂醋喝,可是还是没用,妈妈叫来隔壁邻居叔叔来,叔叔说它吃到了不该吃的药,已经没救了。我抱着它,一直叫它的名字,它却再也起不来了,再也起不来了,再也不能与我一起过生日了。

如今已经20xx年了,小白已经离开了我五年了,不知道它在天边还好吗?它走后,没有谁能陪我谈心了,没有谁能向它一样疼我、爱我了!

生命叙事作文 篇3

时间在流逝,年轮在运转,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我捧起我的相册,去领略过去童年那美好时光,其中有一张照片,总会带给我一种奇妙的感觉,使我终生难忘。

那是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冬天,五岁的我和爸爸妈妈去游玩。虽然是冬季,但大地上到处都是银白色的,好像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水晶宫”。我们的目光停留在一条小河边,河面上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有些人在上面玩耍,我在那时还不知道河水会结冰,并曾有一次目睹了一人掉进了河里,再也没有上岸过。所以我看见河就有一种恐惧感。看着爸爸自由自在地走在冰上,我大惑不解。

“妈妈,叫爸爸快上来,他会淹死的。”我焦急地叫着。“孩子,到冬天,河面会结冰,结了冰,河就像路面一样坚固,走,咱们也上去体验一下。”妈妈说。

“不,不,我会淹死的。”我吓得哭出了声。可是妈妈已经把我抱在了冰上。妈妈灵机一动,说:“孩子,你在这儿别动,我给你拍个照。”“不,不要。”我又哭又叫,可妈妈已经把这一瞬间拍摄了下来。

回家时,妈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把你抱在河上拍照吗?那是因为我要让你知道要有勇气面对现实,这样你才会克服困难。”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在困难面前,我牢记妈妈的告诫,带着那种勇气,走过了六年,我真正体会到了这种勇气的魅力所在。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动力。那种勇气,在我小小的生命里涌动。

生命叙事作文 篇4

当青虫破茧成蝶的时候,那是因为他们的生命航线中安排了破茧这一艰苦航线。

当海龟伸头探路的时候,那是因为他们的生命航线中预定了尝试并躲避敌人的路线。

可是那些无知的人们总是要用自己的好心去干扰他们。好心人拿剪刀剪开茧,可蝶已无力再展翅高飞;好心游客赶走老鹰,可成群的小龟无力再见到自己的父母。

直到后来我们才明白:生命的航线,不能变。

陶潜的生命航线是指向自然,远离世俗的。他的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就能表明。不明的君主改变他的航向,可陶潜只上任不足百天,便辞职归隐。世俗的利欲不适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当他回到自己生命航线时,不免感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不免由衷感叹:“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

陶渊明的生命航线是悠然自得,恬淡自然,不能改变。那我们的生命航线是什么呢?我们也不能变。

生命叙事作文 篇5

生命,就像一朵娇嫩的花,一不小心,这朵生命花就会破碎;生命又像一个遥控器,你可以让生命变得快乐,变得忧郁,变得烦恼……生命是脆弱的,你应该好好呵护它,而不是糟蹋它。

寒假的一天,我跟着小伙伴们蹦蹦跳跳地去一座——已没有人住的房子里玩。那座房子似乎早已没人住了,里边长满了杂草,墙壁残缺不全,而且房子的半边早已长出了参天大树。到了晚上,里面黑茫茫的,我们就会在那儿玩捉迷藏。我们走进房子里,玩起了游戏——捉迷藏。我藏的时候,跑到了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那里几乎都是巨大的石头,一根草都没有。我坐在石头上边等着。忽然间,一棵幼小的,嫩绿的小草引入我的眼帘。小草生长的地方,旁边有几个大石头,有一个大石头正压着它的“身体”,但是它好像并不屈服,努力的生长,似乎要从这堆乱石里探出头来,看一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我被小草这种顽强的精神震撼了!小草虽然小,但它也在努力,从不放弃!

大家在看报纸时,在看新闻联播时,差不多都会看到或听到:某某某又因为这样那样的事自杀了!这样的事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人不经历风雨,怎能遇见彩虹呢?人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有的人遇到挫折时,选择了逃避,而不是面对,当然他(她)最终也不会成功。而有的人,遇见挫折时,选择的不是退缩,而是前进……于是他(她)成功了。难道人都比不上一棵小草吗?小草非常不起眼,但他们的毅力却是惊人的!

我曾经看过一条新闻,一位千万富翁,一夜之间突然破产,就因此忧心忧虑。头发白了,就如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样值得吗?就因为这样的事?我觉得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站起!

如果你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了,那就如同一只缩头乌龟。人就如一棵小草,必须经过风雨,挫折的洗礼,才能走向最终的成就和辉煌!

生命叙事作文 篇6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可以白白的浪费它,也可以好好珍惜它,然而这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当火车到了尽头,只需要一个小时或者一天,那要取决于火车开往的终点。而我们的生命不就像一列火车吗?你想停可以停,想开就可以开,只要吃饱喝足了,还是可以像火车那样行驶。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预料旅途过程中会不会发生意外,现在交通事故可是天天发生的,就像每天有人出现又人死亡,也许明年死神会来临,也许明天。

我们生命是有限的,父母寿命更是有限的。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依靠自己能力活出自己世界,有自己的家庭。有时候我常常想我为什么而活着?为父母为自己?我想每个人内心都会这样问吧,连我自己也会这样。其实,我何尝不是一个悲观主义,遇到点小事就哭哭滴滴的,遇到很多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我都会问自己,为什么而活,自己一个人偷偷在那里哭。爸爸听到了就悄悄进来房间:“女儿,你怎么了,为什么哭了呢?有什么事情不能跟爸爸说呢?说出来才能解决呀,不要活在自己世界里。”顿时我才感觉到自己太自私了,为了自己有不想活的心理,要是爸爸知道该会多伤心啊,父母就我最让他们担心了。

我擦干眼泪,告诉自己无论遇到什么都不会轻易哭泣了,在我有生之年一定不辜负生命给我的价值,好好珍惜父母给我的生命,我不能让父母担心呀。爸爸妈妈,因为有你们,不管发生什么我都要为了你们给了我生命而活。

生命叙事作文 篇7

生命这个字眼,我们都理解它,但是有谁真正的去珍惜、去爱护它呢?有些人认为生命是自己应有的,但是他们都没有想过,如果你失去生命的那一刻,你还会认为自己的生命不是那么的难得可贵吗?

小学一年级的记忆对我们大家来说都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我仍然还能记得小学的一位朋友,虽然现在他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一直都让我记忆犹新!

他的名字我也记不清,只记得胖胖的脸,中等的个子。刚开学的时候,她是一位很认真学习的.女孩子,也总是在学习上帮助我。渐渐地她总是请假,不来上学,我很奇怪,但是我也没有问那么多。

有几次升旗的时候,他总是会无缘无故的晕倒,每次都吓得我们心惊胆战。有几次她的奶奶来找老师谈一些关于她的话。渐渐地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她的病情——白血病,我听了以后下的愣住了,眼睛里涌动着泪花,但是我没有哭出来,因为我知道,她是想开心的和我们度过剩下的不多的时间,在知道这件事情后,全班的同学包括老师在内,每天都会和她一起玩,在一起说说笑笑的,看见她那笑脸,我们也就都开心了。

不久,她离开了我们,在我们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在我们知道后吗,所有的人都控制不住泪水,不知怎么泪水像一条河,流了很久……

生命,为什么我们要在生命的结束,才能发现它的可贵呢?为什么不幸运总是回落在”你、我、他”之间呢?小时候的事告诉了我,要珍惜生命,去感悟幸福!

生命叙事作文 篇8

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交通方便了,只要一有空儿,便全家外出游玩,如果不注意交通安全,往往就会出现意外,发生悲剧。

一天,细雨霏霏,陈某与家人一起高高兴兴骑着刚买的新摩托车去走亲戚,尽管摩托车还没有登记上户,驾照也没考取,一家三口仍在摩托车上有说有笑。不想,在一急转弯处,因没叫喇叭,摩托车的速度太快,撞上了一名妇女,妇女腹中还有已6个月的胎儿,由于撞击猛烈,导致妇女与胎儿当场死亡。陈某全家被“请”到了公安局,而陈某的妹妹因怕支付不起巨额赔偿,在事发后第二天,喝农药自尽了。由于对安全的忽视酿成了悲惨的后果,留给人们一次血与泪的教训。

悲剧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一天傍晚时分,天气异常闷热。忽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不一会儿,便下起了倾盆大雨。大街上来往的人急匆匆地走着,川流不息的车辆急速奔驰着。这时,从远处径直开来一辆黑色的小汽车,它像一支离弦的箭,疯狂的奔驰着。然而,就在着电光火石的一瞬间,不幸的事发生了。当时,从街道一旁的小巷中,窜出一辆摩托车,车上坐着父子两个人,正说笑着,也没戴头盔,正好撞上了那辆疯狂的黑色小轿车,霎时,那对坐在摩托车上的父子,因头部撞击严重失血过多而不幸遇难,一起悲惨的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又一次不幸上演了,留给人们的又是一次血与泪的教训。

生命何其宝贵,从古至今,有的人为了保全生命,不惜委曲求全、卑躬屈膝……我们应该把生命看做第一位,失去生命,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只有生命,才能感受人生的精彩,才能无愧此生。

生命叙事作文 篇9

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时间,这就是海伦·凯勒的一句名言。但是我却看见一些富豪,每天生活在吃喝玩乐、纸醉金迷当中,根本不把时间当作生命,不去珍惜时间。我想他们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也就是糟蹋自己的生命,要使生命的每一天充实、有意义,那就得把时间分分秒秒地把握住,就像海伦·凯勒一样,在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情况下,但凭她对时间的珍惜,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创造出了健全人都难以取得的成就。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是闪眼而过,有的人靠自己拼搏,去闯出一番事业,而有的人闲闲散散、一无所成。前者活着有意义,死得重于泰山;后者活得苟且,死得像鸿毛。怎样才能使生活有意义,有价值呢?那就是把生活的每一天当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有些人,当他们年幼、年轻,以至正当盛年的时候,他们总是以为时间相当漫长,生命还正开始,他们把今天做的事推到明天,把现在指到未来。他们在想:时间总是有的,将来再干也一样。就这样时光不知不觉地从身边逝去,自己变得空空一场要是每个人都把生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他就会觉得分分秒秒在不停转动的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呀!他就会醒悟,把分分秒秒捕捉,不再白白浪费掉,使一天天过的有朝气,充满活力,这样才真正显示出这一天的价值,才显示出生命的真实意义!

有的人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但却不知道珍惜这组成的每一天,每一小时,有的人希望生活得有价值,但却不懂得生命的价值是由每一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体现的。为了不至于老大徒伤悲,为了不至于将来懊悔 ,请你抓紧时间的分分秒秒,去做时间的主人,去创造一切。

生命叙事作文 篇10

周末,妈买菜回来,还带了一袋生气勃勃的小麻雀。我好奇地走过去,把手伸进袋里玩弄小麻雀。它们就开始挣扎了,有的扑着翅膀,飞扬起几根羽毛。还有的爪子乱抓,刮得网袋咔咔响。它们绞尽脑汁挣脱袋子,争取自由。

我突然萌发了一个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没办法挣脱袋子,麻雀们还坚持不懈,不肯放弃呢?

麻雀们的生命甚是微小,我们轻易就可以令它们的灵魂归天堂。即使是没有希望,没有办法,麻雀还是不停挣扎!这顽强的生命力使我为之震惊。

小小生物都会有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不像有一些人遇到灾难宁愿坐以待毙,也不愿去寻找生存的机会。我真是为此感到无尽的悲哀。这些巴掌大小的麻雀虽然只有一副小小的躯体,可是,流淌在它们身体里的那股力量却是如此强大,如此坚不可摧。

我不由得又想起了汶川地震时的人们。那次地震里,令我记忆深刻的是那个唱歌的孩子。她用自己的歌声、用自己的智慧为自己争取生存在这个水蓝色星球的机会,从而坚强地活了下来。

看着那些会拼命寻觅生机的人,我受到了很大的感染。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垂头丧气,要努力为自己支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这样才是一个人该有的信念。

我们都有单单属于自己的一颗心脏,都有单单属于自己的一个生命。我们既可以让生命辉煌灿烂,也可以让生命黯淡无味。一切都是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生命叙事作文 篇5

当目光定格在最后一个字眼时,我的心中竟是一片释然,生活在温暖家庭中,我不曾经历过阿廖沙那一场又一场充满恨与怒的家庭分离,也不曾感受过他那一次又一次滴血的内心。而我呢?从来就不曾理解过爸爸妈妈,也从来没想过去学会独立,不曾当心过有一天要独自生活。但是,也许上天不会不顾及苦命人的心,阿廖沙在一场场的黑暗中,从此学会了坚强与独立,而我,也明白了很多。

泰戈尔曾说:“年轻的时候,我的生命犹如一朵鲜花,当和煦的阳光到她的门前乞讨,她便从那富丽繁华中摇落一两片花瓣。丝毫也不觉得有任何损失。如今青春已逝,我的生命犹如一枚坚果,已无物可施,只等候着把自己彻底奉献,连同那甜蜜的重负。”我们还在成长,世界已如同洪水涌进生命,我感到所有的星星在灵魂的夜幕中闪耀,美丽的花儿在身体里正徐徐绽开。而成长的燥动正如一缕熏香在我的心中冉冉升起,《童年》这本书已深掘我内心的需要,安抚那永无静止的生命拍打羽翼时的燥动和拥挤时光的轰鸣。

这个宁静的夜晚,坐在窗前,我似乎明白了许多,生活中,困难中,要学会独立与坚强。假如在经历一切困难下,你学会了阿廖沙的独立与坚强,那人生就不会再孤寂了......

遨游生命乐园叙事作文 篇6

夏天,在绿荫如盖的树林里嬉戏,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有成千成百只各种各样的鸟欢快的玩耍,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出一重重叠影;有的落在纤巧的树枝上婉转地啼叫,激起了虫儿狂烈的心,引得它们驻足痴望。缕缕阳光轻柔地穿过树叶,串串“翡翠”在轻风的抚摸下摇摆,像是在炫耀自己的美丽的身姿……

当我陶醉在这迷人的林间时,突然,我发现不远处,有一丝光亮。“咦?哪来的光束?”我想,“先看看再说。”于是,我跑上前去,顺着光娓娓的来到一个树洞前,刚要把头探进去望望,又立刻缩回来,“会不会是妖怪?”我围着树看了又看,还是没有发现什么特异之处。好奇心毕竟胜过了恐惧,我小心的迈出了一步,另一条腿接着也颤颤的接过来。我静静地、小心地走在透明的天蓝色的狭窄小道中,耳朵仔细的捕捉着任何细微的声音,但是什么也没听到。

入口在我眼里越来越小,我的速度也越来越慢。现在,什么五彩的石头、绚丽的亮光,在我眼里,已经不是那么美妙的了―总之,我是不再想看到这么乏味的.东西了。就在这时,我发现洞口忽然变得豁然开朗起来,一个大厅浮现在我眼前。我惊异万分,快步走向大厅门口,左瞧瞧,又看看,突然,一个大熊猫闪过我的视野。接着,又来一个,两个……他们生动的眼睛里都流露着兴奋的神情,双手不停地拍打着,相互之间不停地嬉戏、玩闹,与在孤独寂寞的竹林里吃着干枯的竹子的那些大熊猫有很大的不同。

我怀着好奇的心慢慢地走进去,里面与我想象的更不相同:早已在1882年灭绝了的白臀叶猴却神奇般的再现了,还眨巴眨巴眼睛看看我;1922灭绝的中国犀牛也神气十足地站在那里,时不时地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张着大嘴,像是要统治天下;还有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它们顶着尖尖的犄角,细细的绒毛上仿佛印记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再往里走,一道河流缓缓流过。一个圆圆的鼻孔露了出来。我走近一看,一群白鳍豚突然探出了头,摇摇滑溜溜的尾巴,溅起一层层的水花。接着,它们往水里一扎,便游走了。

到了最后,我看到了挺拔的胡杨,还有屹立在高原上的寂寞红柳……它们刚劲的枝条,永不毁灭的根,还有与流沙战斗中流淌的顽强的生命力……

只剩一面墙了。墙上有一封信,早已不平静的心又增添了几分波动。我小心翼翼地取下来,细细地读着:

致来访者:

因环境的污染,又因人们的捕杀,有多种动植物陆续灭绝。少数灭绝的动植物与濒临灭绝的动植物被带到这里。我诚恳希望人们能真正珍惜您身边的生命!

新教育实验生命叙事 篇7

一、校本教研:提升教育境界

学校组建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选拔了各学科骨干教师, 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 开设了系列校本课程。如《生命如歌》以生命的起源、特征、本质意义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生命哲学的探索为主题,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又如, 《关爱生命》以预防艾滋病、禁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等为主题, 教会学生掌握生存技能、用知识捍卫生命。

班主任是生命教育的主力军, 实验中学不定期地举办生命教育研讨会, 组织班主任进行专题学习和研讨。但生命教育是否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笔者作为校长, 在研讨会上反复强调:“传统教育, 在生命之外寻找教育的基础, 把知识和道德视为教育起点, 使人的发展丧失了生命的根基, 学校教育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教师要把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在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中, 从根本上提升我们的教育境界。要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从而加倍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这是我们开展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以动态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 树立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生命为本的生命教育观, 全力打造生命化课堂。

二、走进心灵:上好主题班会

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分为四个板块:一是生命起源。通过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出生、展现生命的来之不易, 教育学生珍惜、尊重生命;二是生命的本质特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各种特征, 感知生命的顽强, 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三是生命意义。人生是一个大舞台, 让学生明白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方式, 生命的意义在于爱、创造和奉献;四是生命态度。对待生命存在各种不同的态度——珍惜、敬畏、热爱、尊重、呵护、善待、拒绝、放弃、践踏、毁灭等, 班会从正反两方面切入, 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比较中让学生学会取舍, 并将视野扩大到自然界的其他生命, 让学生明白各种生命息息相关, 都需要尊重、关爱。通过系统教育, 使学生对生命中的重大命题形成基本认识, 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此外, 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 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始终贯穿在生命教育各项活动中。

汶川地震后, 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融爱的教育、心理健康及生命教育为一体, 把生命教育活动推向高潮。应《威海晚报》与威海市团市委倡议, 师生共同参与了“与灾区同学共赴心灵之约”活动, 为灾区孩子奉献了一份特殊的爱心。吴珂老师带领学生在《坚强的心》主题班会上写下心灵卡片, 那句句真诚的话语插上爱的翅膀, 飞到灾区儿童的手中。

——无论多么大的风雨, 不要害怕, 让我们从风雨中爬起, 继续努力前进, 当你抬头仰望夜空, 蓝天依旧那么美好, 我们一定会拥有一个绚丽多彩的未来。

——我希望我们可以坚强, 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 我们都要记住两个字“坚强”!你们也要记住, 在你们的身后, 有很多关心你们的人。

——学会坚强, 在困难面前学会不放弃、不低头, 因为我们心连着心, 共度难关。

——你们是坚强的, 你们拥有一颗坚强的心, 我们会伸出爱心之手, 和你们一起共度难关, 你们要知道, 灾区并不是一座孤岛, 我们是心连心的一家……

三、学科教学:全面渗透生命教育

知识捍卫生命, 学习成就理想。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 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成就幸福的学习生活, 是实验中学生命教育的又一着力点。

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生命教育资源, 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方面能够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时、适当的生命教育, 另一方面能够在教学中树立生本学习观, 把学习看做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 在教学研究中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推进生命教育, 通过生命教育促进教学工作, 努力实现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校开设了6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课, 如语文组的《紫藤萝瀑布》, 生物组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政治组的《迈好青春第一步》等, 这些研究课充分挖掘了生命教育的资源, 探寻了生命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赋予了生命教育以新的内涵。

四、家校互动:塑造“感恩的心灵”

爱是生命的推动力, 是生命创造的源泉。通过爱的教育, 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和学会回报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家校互动是威海市实验中学生命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生命教育系列活动中充分借助家长力量, 发挥了广大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重要作用。如生命起源班会后, 部分班级号召学生给母亲写一封信, 了解母亲孕育自己的艰辛, 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有的班级号召父亲给子女写一封关于人生指导的信, 交流有关生命的意义和态度。家长的回信或细腻感人, 充满深情;或深沉睿智、充满理性, 对学校教育既是一种补充又是一种鞭策。有的班级将优秀书信发在班级博客上共享, 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初一·八班家长给女儿的回信中深情地写道:

亲爱的女儿, 看了你的这封信, 妈妈第一次感觉到你真的长大了, 懂事了。孩子, 正像老师所说的那样, 珍爱生命吧!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你问我, 妈妈, 你希望我的人生怎么样?我认真想了想, 孩子——

我希望你不虚度时光, 每天都会主动地寻求收获。

我希望你紧跟老师的引领, 扣开知识的大门。

我希望你展开书籍的风帆, 向文化的海洋进发。

我希望你的成长, 充满各种探究。

我希望你有自己的舞台, 不论这个舞台是展示给你自己的, 还是展示给观众的;不论这些舞台的下面有没有观众, 有没有掌声。

我希望你成功, 我也希望你应该有所失败。那些五颜六色的成功和失败, 会给你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石。

我希望你在成年后,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 能发现许多酸甜苦辣, 却很少发现空白和遗憾。因为时光不能倒流, 所以, 我希望你永远不要虚度时光, 尤其不能虚度你纯真的少年时代。

学校举办亲子交流会, 家长和子女互相倾诉心声。一些学生平常不理解父母的爱, 甚至与父母产生隔阂, 在循循善诱的教育引导下, 学生发生了根本的扭转。生命教育不仅唤醒了学生沉睡在心底的亲情, 也唤醒了学生对同学、对老师、对他人的爱。

陈子:女性生命的叙事 篇8

地点:北京环铁艺术区陈子工作室

对话人:陈子 晏燕

青春期的表述

晏燕(以下简称“晏”):请您先谈一下《往事》系列作品,比如作品取名的缘由。

陈子(以下简称“陈”):《往事》是一个挺偶然的名字。当时我有一批纸,画的时候没特别想要画什么题材,只是尝试在这种纸上画一批跟之前工笔不太一样的画。这批作品画起来整体挺顺畅的,二十几张画在一个月之内就画完了。画完以后福建美术出版社想给这个系列作品出一本画册,他们也觉得这个系列的面貌和之前的不太一样,在讨论名字的时候,他们建议说可不可以叫《往事》,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都是青春期或者是这个时期的女孩子,我觉得《往事》不错,就定了下来,那是2008年5月份。

晏:2008年以后《往事》系列一直有延续吗?

陈:其实我挺想再继续画《往事》系列。但因为我画画经常是随着纸质和自己的情绪状态来画,所以这种纸质材料用完了以后,就暂时搁下了;另外,我觉得自己眼睛开始花了,有强烈的危机感,想趁现在眼睛还行,赶紧再画一点比较细的,所以我又回头做比较细的工笔创作,把写意的创作先放放。但还是有冲动想接着延续《往事》系列。因为《往事》可能是一种偶然,也可能是2008、2009年这一段时间人们普遍的怀旧或者是叙述的介入,我觉得是一种创作和时代情境的巧合。可能是因为社会发展的速度太快了,人在这一种快速的运转当中心里总有一种不安,或者是很渴望能够慢一点,可能是出于这些原因,导致人们更多的愿意回望,愿意怀旧,我觉得这种情绪跟这种速度有关系。我自己都搞不清楚,怎么会被那种小孩子、童年、青春期吸引,吸引我去表述。如果是跟着自己的这种经历走的话,我现在可能不应该是画这些题材的年龄,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放不下,可以说我现在完全是被这种情绪牵着,至于技法、材料好像都比较次要。

晏:这种被青春期牵着的情绪大概是从《往事》系列开始的吗?或者更早一点?

陈:我觉得是从2006年我来到北京开始的。与之前生活在比较稳定的环境里相比,来到北京之后充分地感受到一种漂的、不安定的生活状态,就对速度感触比较深了。从2007年到2009年,以前的一些朋友看到我来北京之后的作品,都觉得我的画变化挺大的,其实我觉得画面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一些朋友说我作品中人物的眼神变了,伴随着特别不安的、恐惧的情绪。其实我觉得我没有刻意去追求这种“变化”,我个人认为这与我的生活状态改变有关。

晏:您创作一般会用模特吗?或者有没有生活中的人物原型?

陈:一般没有模特,也没有人物原型。因为如果太跟着模特走之后,自己主观的、内心想表达的东西会受到很多客观呈现在面前的事物的影响。一般我在跟朋友交往或者跟人谈话的时候,他(她)的音容会让我感受到这个人的气息,我不太注重要画准这个人的外形,更希望在跟人的交流或者跟人更多的接触之后,重温他(她)给我的一个印象,把我对他(她)的感觉抽离出来,我注重的是这种感觉,甚至一段时间后我会把接触过的人和事汇总起来找那种感觉,而不是人物留在我脑子里的外貌形象。因为社会和生活会让人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不光是外形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我更感兴趣精神上的。所以我画画的时候,不需要模特,只要把感受、感觉画对就行,我可能更注重我内心里面的那种感触、感觉的东西。

晏:您之前创作《惠安女》系列作品的时候也没有用模特吗?

陈:也没有。《惠安女》这个系列作品,我画的是整个惠安女给我的一种感觉,比如初次看到惠安女的时候,我觉得她们好像是离我们生活特别远的一群人,跟我们不是同时代的人,我想把那种距离感,或者时代久远、地理位置遥远的这种感觉画出来。她们对美特别有感悟,这表现在她们的服饰和她们的生活态度上,在服饰上她们很懂对比,穿的衣服宽的、窄的,繁琐的和简约的搭配在一起,很有形式感。她们那种对美的形式的理解,也对我特别有启发。一开始我还比较跟着客观的感受走,到后来慢慢觉得其实惠安女她们对美的追求挺有想象力,挺开放的,我在画惠安女的时候,慢慢融入自己很多主观的东西,强调她们的那种美。后来别人觉得我画的惠安女和现实中的惠安女有很大距离,但味道对。其实那种距离感正是我想强调的。

写意性意象

晏:《往事》系列相对以前工笔重彩的装饰性,画面中写意性对画面背景“空境”的对话感,以及画面游戏感都很强烈。比如说画面中鱼的意象,由鱼缸中鲜活的鱼,被少女拿在手里的像玩具一样的鱼,飞到空中的鱼,这些意象和这种写意性的处理方式,您是怎么考虑的?

陈:我觉得很多时候人生活在虚实当中,比如说,我喜欢一件事,一个人,实现它,得到他,这是很实在的,但是有的时候你可能只是想并不作为,这就完全成了一种虚的感觉。所以我觉得画里面,比如鱼跑天上了,花又在空中了,都是表达我们生活当中那些虚实的东西:我是可以很实在地让人看到“我”,但实际上可能是人看到的我的外型和我内心里面的那个虚的“我”是不一样的,我就是想表达这么一种虚实的感受。

《往事》里面表现的青春期的女性,或者是更小一些的少女,看到鱼或者花的时候那种惊恐、好奇,都暗指了对性的态度。我觉得当生命走过,回望的时候,在青春期,我们确实对未知的东西很好奇、憧憬,又很不安;慢慢到更年期的时候同样对生命,未知的东西有很多恐惧,但你对这种未知不再是特别兴奋的憧憬了,这时对生命的体会、感悟完全不一样了。我觉得这两个时期都会有很多不安和恐惧在里面。

晏:您的每个系列作品中一般都有花卉,花的意象在您的作品中代表了什么样的含义?

陈:生命。花跟人都是有联系的,因为花特别美,它的美丽又是那么短暂,这种稍纵即逝,是我很想表达的感觉,再加上我表现的又是女性题材,我觉得花就是一个生命的符号,我不想把画面具体设置在某个场景,比如让一个人坐在那儿……而是用一种寓意。花就是生命符号,人和花都是生物,生命的过程其实是一样的。

晏:《往事》系列作品衣服的纹饰也是花,女性衣服上花的纹饰,也能读出一些对青春的暗示。

陈:有这种意思,但在画的时候,不是有意识去做的,画过之后,你再去看,发现很多时候是下意识的。我自己也觉得这些画里面既表现一种特别淡淡的“过去”,渐渐地远了,同时又好像很强烈,所以里面有很多很强烈的色块,就像抽丝一样地漂过去了,散了,同时在你心里留下很多很强烈的东西。

内心的“小惠”

晏:《小惠》这个系列作品中花的意象变得更含蓄了,隐退了。

陈:对,我觉得《小惠》好像有没有花都不是太重要了。其实“小惠”这个名字感觉有点具象,好像是指某个人似的,给人以邻家小孩谁谁谁的那种印象。实际上,我的小名就叫“小惠”,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就是特别熟悉的一段过去。这一批以《小惠》命名的新作,实际上表达的是总缠绕着我的一种感觉,自己的过去、童年以及很多经历过的事情,我对这些已经“过去”的东西有一种强烈又清晰的表达愿望,好像是想把过去了的那些东西更加真实地确定下来似的。

晏:更像是对过往的缩影,是沉淀后更精细的轮廓,而且是表现对这种轮廓的感受?

陈:可能就是那样的,就像舞台上面的追光,主题部分,总会有一束光打在上面,就是那么一种感觉,很强烈的。

晏:从《惠安女》表现女性对美的态度,经过《往事》对青春的回忆,最后回归《小惠》自身,我觉得您的创作是对女性的表现越来越回归到对自身关注的一个过程,比如最初花这种意象,作为女性生命暗示的载体,繁复而充斥画面的盛况,最后到《小惠》,完全被抹掉了,您的表现精力完全放到了表现自身人物形象以及她的情感上。

陈:也许是这样,从关注周围的人到最后慢慢走到自己内心里。因为我觉得画画到最后其实就是把自己找准确,能找到自己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每一次都以为就是它了,但每隔一段你又会觉得它在不远处向你招手……可能这就是寻找—探索—创作的魅力所在吧。

晏:2002年您在中央美院工笔重彩高研班进修,这个学习经历对您创作影响比较大,现在回过头来看,技法对您更确切地说代表着什么呢?

上一篇:科研团队建设方案一下一篇:秘书部第二学期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