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教学体系

2024-08-22

新教育教学体系(精选12篇)

新教育教学体系 篇1

今天的新课堂教育强调以人为本, 把重视人, 理解人, 尊重人, 爱护人, 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学校也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所以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 教师应发挥表扬的作用, 使学生体会教育带来的快乐, 从而愿意学习。但教育也不能没有“惩罚”,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曾受到批评, 那他将来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 可以改变一个人, 使他一生受益, 将一个人引向成功。其实不管表扬还是批评, 只要用“心”就好, 耐心, 爱心, 关心和信心。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有一些体会想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和探讨。

管理要有张有弛。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时期, 学生有自己的身心特点, 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所以严格的教育会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 但是溺爱、放任不管也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 不对学生严格要求, 学生成不了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对于学生的过失, 我们应实事求是地看待、分析、引导。对犯错误的学生在不损害其身心健康的前题下, 可以施以惩戒的教育方法, 对学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应该是合理的。但把握一个“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处理方式也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对于学生个别小错误我们可以视而不见, 或一笑了之, 让他们自己去认识和反省, 这样或许效果比正面批评更好。而对于个别扰乱教学秩序、破坏课堂纪律、干扰老师授课、屡教不改者, 影响学生学习的现象, 如果不闻不问, 虽然可能得到少数学生的好感, 得到这个老师“不干涉学生自由”的称许, 但却损害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那如何去管, 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例如我们可以用目光和微笑给予提示, 如果不起作用可以点名提示, 但不必在课堂上去处理这件事情, 应该在课后单独处理这件事情。课后也不要直接批评, 而采用迂回的战术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 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让他感同身受的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在课堂上当堂处理这件事一是不耽误多数同学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在大庭广众之下, 毫不留情地去批评学生肯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或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要让学生改正错误, 就必须要让学生有所醒悟, 有改过自新的要求和愿望, 而只有作耐心细致的启发教育, 关心学生, 唤起学生的自尊心, 才能启发学生反省悔悟的心。

教学要教而有方。教书育人, 这是我们份内的事。我们不但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所以良好的愿望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正确的方法是教育学生的关键。我主张教育不管采用谈心式、探讨式还是论辩式, 只要用心就好, 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更应该去关心他们, 关心生活, 学习和情感。例如对于差生, 不要把他从你身边推出去教育, 而应用爱心接纳他们, 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 抓住教育的时机, 有情有理有力有度。学生特别需要我们那慈祥温和的笑容, 文雅亲切的话语, 善解人意的目光。对于坏学生, 他们不是一天变坏的, 要相信他的本质是好的, 他也有脆弱的一面, 我们不防去寻找他脆弱的一面, 找找问题的根源, 找他多谈几次, 去了解一下他的想法, 关心一下他的生活和情感, 谈谈问题的危害, 以朋友的身份去推心置腹的探讨一下问题, 去发现他的长处, 他的过人之处, 相信他也有比别人好的一面, 他也会改过自新。所以不要对差学生和坏学生动不动就请家长。我们适当的时候求得家长的配合是必要的, 但把问题推给家长, 借家长之手来惩罚学生, 我不太赞成。这样做不但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 而且也会适得其反。因为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 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 需要我们用心接纳, 耐心开导, 真心关心。

中国有句老话“严师出高徒”。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但是, “严”必须有度。“严”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 所以它不能伤害学生的身体, 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在教学和管理中态度要又软又硬, 凡事都要以商量的态度尊重和照顾学生的情感, 但还要让他们按照你的要求去完成。例如, 今天体育老师请假让你替一节课, 早早就让课代表通知了学生, 可是你刚进教师就有少数同学嚷嚷:“上体育, 上体育……”。好吧, 尊重学生的意见, 你去带他们上体育课?还是狠狠的骂他们一顿呢?首先你要肯定的告诉他们不可以, 并说明理由。然后用小故事或小幽默快乐进入你的课堂, 让他们快乐的接受。所以处理的语气要又柔又刚, 教师语气柔和是拉近师生距离的重要手段, 但是语气始终如此, 也会让学生抓只你的心态, 无论怎样, 你也就那样。不防适时适地的来一下刚的, 给学生以警示和调教。所以适当的, 慈爱的、善意的批评和惩罚也是必不可少的, 它也是一种爱的教育。只有学生打心眼里认同你, 佩服你, 喜欢你, 你的教学才会成功。

我们的教育要亲和、融洽与和谐统一, 教学需要我们对学生有爱心, 耐心, 关心, 对自己也要有信心。在课堂上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学习, 一起畅谈理想;在课间我们一起娱乐, 一起做游戏;在生活上要给他们帮助和鼓励, 达到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意识到我们对他们的理解, 明白教师是他们可以信赖的“好朋友”。相信只要有“心”我们会做的更好。它是一种文明, 是一种艺术, 也是一种文化, 更是一种爱的教育, “新”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 (北京) , 2004年第2期.

[2]耿涓涓.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02年.

[3]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 2004年.

[4]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 2004.10.

[5]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新教育教学体系 篇2

——全县教育工作观摩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漳县三岔镇许家门小学 杨建波

12月4日至5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全县教育工作观摩交流会议。我们组观摩了新寺中学、新寺幼儿园、四族小学、武阳东校、县幼儿园、三岔小学、县一中等十二所学校。这次观摩交流活动,给我感触很深,启发很大,随着交流活动的不断推进,我对全县教育形成的陈旧的、固有的看法发生了塌方式的变化。我县教育的变化让人震惊、欣喜,也深刻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同时也产生了强劲的工作驱动力。现将观摩的体会与思考总结如下:

一、全县幼教已经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教育生态边缘效应。在县幼儿园观摩交流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化建设和师资培训,文化建设和师资培训是幼儿园办院的高度和深度,也是具备培训动能的前提。成玲院长带头主创校歌,阐释了幼教工作的特点和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教师风格。园刊《育苗》是教师工作心得交流的平台,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师德建设的主阵地,刊载的文章都是教师的心声,是思想的火花,心灵的涓流。《育苗》是县幼儿园教师耕耘的苗圃。里面百花齐放,飘荡着教师的执着、奉献和对工作技能的深度思考。在幼儿园,我深深地感触到学校文化的内涵和文化建设的功能性及重要性。

文化建设本身就是对教师最好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又促进文化建设。县幼儿园把文化建设和教师的培训衔接、渗透对接的非常完美。文化建设和幼儿教育相结合,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中饱含着文化建设。不论是教师的手工制作、画、书法,还是孩子们的手工制作、石头画,都阐释着文化与教育的辩证关系,这是县幼儿园自身发展从平台已完全进入生态化,这是文化建设与教育功能的生态链接。形成了良好的群体动力关系。

在观摩交流的过程中,成园长介绍幼儿园对全县新招聘的40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两个月的地毯式培训,这40位新培训的幼儿园教师将被分到基层幼儿园作为基层幼儿园的主力教师。幼儿园在全县幼儿教师的培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培训交流,形成了边缘动态。通过交流,我感受到我县幼儿教育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层面,发展势头良好。

二、我县教育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态已经形成。

在我们小学组参观新寺中学、武阳东小、武阳西小、县幼儿园、漳县一中、三岔小学等十二所学校都根据《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建设了音乐教室、美术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武阳西小、武阳东小都安排了解说员说明各功能的基本情况和开展活动所取得的效应,并且有师生开展活动,参加观摩的教师从听、看、问等不同方式、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了解,使我深刻感受到我县教育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态效应的育人作用。

学校抓好音乐、体育、美术、卫生、综合实践、科技活动等功能室建设及教学器材设备基本配备,为学生提供课内外动手实践活动场所和设施设备,这有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

观摩各学校已逐步将各功能室管理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范畴,建立和完善管理与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趋于规范化、科学化。功能室的功能性已经显现,各功能室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相应的学科环境文化氛围,科学调配、合理配置。这一点在县

幼儿园、武阳东小表现得尤为突出。

武阳西小、三、学校教育教学生态体系逐渐形成,教学模式和学校教育特色已经显现。

漳县一中的“勤思”教育,武阳东小的“希望”教育体系和“四动参与式”教学模式,武阳西小的“阳光”教育等,让我感受到学校的校长研究的不光是教育技术层面的内容,而是挖掘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教育的特色体系,我县的教育管理跃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例如,武阳东小“希望”教育体系的提出和实施是校长带领下的教师团队对工作的总结和长时间思考的积淀的结果,这是有效性的课堂实践的成果,并具有学校特色和推广价值,证明了学校鲜明的主题性的教育价值观已经形成。

这次观摩的多个学校以“勤、思、心、爱、助、诚、智、真、善”为教育的价值观目标,体现我县教育从知识技能的培养上升到人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关于人的发展的更高目标上来,与国家课程总体目标相对接,与新时期创新性人才的社会需求相对接。按照教育节律的正常运转安排教学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质量将会提升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层面上来,我县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势头已经形成。

四、教育的后勤支持与保障系统逐步完善。

这次观摩过程中,参加观摩的教师分别在新寺中心小学、三岔小学、县一中就餐,我感受到我县的后勤保障工作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1、学校后勤工作硬件建设的难点得已突破。我县借助灾后重建和薄改项目建设契机,规模较大的学校都建起了一流的食堂,给学生提供卫生营养的膳食,后勤人员都能热情周到的服务,食堂卫生整洁干净。

2、食堂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食堂管理制度建设精细,学校安全、学生营养等所有后勤保障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形成科学的长效机制,后勤保障的整体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

3、食堂注重饮食文化的建设。各校食堂布局布置都呈现“文化”理念和“育人”宗旨,漳县一中体现的更为突出。学校食堂注重文明礼貌和饮食文化,使学生在吃、住、洗等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受到教育,食堂用人性服务和文明环境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食堂文化的价值所在。我们相信,有目前这样一个良好的后勤工作的局面,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全县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县的学校后勤保障工作一定会再创新业绩,在上新台阶。

五、我校今后发展的规划和工作重点。

在观摩交流过程中,我在观摩中思考比较我校的不足和短板,也思考着我校的特色教育主题,观摩结束回到学校,我把观摩情况及感受和我校教师进行交流,并制定出今后一段时间学校发展的规划和工作重点。

1、拟定以“田园”为主题的学校教育特色。陈旧的教育体系将会受到外力的冲击,课堂教育教学生活化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学校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把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开展教育活动,即课程生活化。对课程应从学生生活的角度去体验、感受和经历,要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做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课程观的理念。

我校地处距县城西七公里处的许家门村,这里有质朴憨厚的民风,又具有城镇边缘化的文化意识,有广阔的田野,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田园耕作文明交相互补。

以新课程观为理论依据,结合我校农村田园实际,我校确立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教育价值体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围绕“田园”教育制定相应的教育结构体系,进一步加强“田园”教育的特色化建设。

2、确定近期学校工作重点。

(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每天集体学习不少于四十分钟。(2)通过网络加强名师课堂的观摩与学习,每周一节。(3)推进每学期“一师一优”课工作。(4)每位每学年完成微型课题研究一个。(5)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教育教学更加科学化。

我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构建教育生态体系,教育教学纵深发展 ——全县教育工作观摩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杨建波

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探讨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求异思维

一、可异中求新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可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阅读教学中可结合课文让学生说说和课文不同的方法和想法。教学《曹冲称象》一文,可让学生说说是否还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教学《捞铁牛》一课时,说说有没有比怀丙更好的办法等等。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求异后的求同,让学生说说这么多方法中,结合课文中的实际情况,哪一种最好及原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写人所未写,敢说人所未说,力求选材与众不同,构思标新立异等。

二、可想中求新

"想"即想像,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丰富的想像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像还是创造想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

①扩想:就是对教材文旬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加以扩充。如《记金华双龙洞》一文在描写"双龙"后,作者写道:"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像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物名目有四十多。"教师可利用这一概述句,让学生进行扩想,写出一种石钟乳和石笋的奇异样子。

②续想:有的课文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可让学生写续想像作文。如教学《粜米》、《凡卡》等文后,以《粜米之后》、《凡卡寄信之后》为题说话、写作。

③联想:联想是由此物想到某一点相关的彼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连贯的思想片断连接在一个思维链条上。联想往往是创造发明的开端。为此,我一是利用教材学联想。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中要求学生深入挖掘,大胆联想,结合现实,开展评说。然后,要求学生写"读《落花生》所想到的",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举一个实例来说明什么样的人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二是指导学生打比方。打比方需要联想,比喻新奇巧妙需要有一定的创造能力。三是开放课堂搞创新。结合一年一度的科技月活动,要学生结合现实事,寻找联想物,动手搞创新,学写小设想等。

④改想:利用有的课文的特殊性,在不变原意的前提下,变换课文的叙述方法。如把《渡船》的第四自然段的陈述句改成围绕中心能表达人物身份以及神态动作的对话形式;把常识性课文《太阳》,改成童话式的《太阳和地球的对话》等。

⑤假想: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事,凭借想像来假设情况。如学了《海底世界》《富饶的西沙群岛》之后,联系课外阅读、影视,让学生写《海底世界漫游记》、《海底探宝》等假想作文。教师要抓住课文及课外能触发学生展开假想的诱导物,步步引发,务使"假"得有理,"想"得有据。

⑥反想:有的课文,教师可让学生"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思维来一个急转弯,从而以反衬正。如学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后,教师可提问:如果董存瑞不舍身没有把暗堡炸掉,那又会怎么样呢?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没炸掉的后果:成百的战士倒下牺牲;隆化的敌人还将耀武扬威;人民还要受苦受难……

⑦补想:课文中有许多"空白"之处,教师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补想。如《丰碑》一课中,将军在得知被冻死的是军需处长时,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当中留下了将军由愕然、沉痛转为自豪、崇敬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教学时,可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补一补当时将军的心理活动,并体会作者为什么不写上的原因。

⑧推理:这是一种在严密的逻辑事理指导下的想像。它要求学生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到现象想到结果等。如《蜜蜂引路》、《找骆驼》等文是对学生进行推想的很好的载体。

三、可疑中求新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见。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后的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创新素质。

四、可破中求新

即突破定势,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如教学《小猴子下山》时,在批评小猴子做事不专一、三心二意的同时,可让学生说说小猴子如果最后捉到小白兔,它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从而另辟蹊径,使老课生"新意",让学生认识到小猴子的永不满足、积极进取是可取的。又如:寓言《买椟还珠》的寓意是:看待一件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而应抓实质,要防止受蒙骗。无疑,这时正确的,已形成定势。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定势,产生新的认识,可进~步启发学生:假如你是一位商品生产者,你很想使自己的产品畅销,你会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发?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除了要质量好外,还必须要包装好,才能更多地吸引顾客。"等等。

五、可作中求新

"作"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和升华,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作"字上下功夫,设计那些既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包含创新成分的作业题,可使学生一举两得。如在教学《青蛙的眼睛》一文后,教师设计了如下三题:①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了启示,发明了(),用它()。②人们还从()得到启示,发明了(),用它()。③我觉得还可以从()得到启示,来发明(),用它来()。

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探究 篇4

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 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 发现“新”现象, 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 归纳出物质呈现该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长远发展看, 中学阶段的教育不应只重视传授知识, 而应从终身教育和继续学习的视角出发, 应更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育要着眼于未来, 重视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新教育正是能体现这一目标, 为了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活动。为此, 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创新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 才能激发其创新潜能, 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如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 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 方才起到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另外, 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 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 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的敢于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 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两种形式:1.让学生带着问题学——老师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自学寻找答案;或者,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验室, 走向资料室, 通过努力,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2.学生自学教材, 提出问题, 由老师解答, 两者互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归纳、综合、筛选出带有共性、富有创新价值的问题进行探讨、回答, 给出最佳答案, 并注重启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化学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教学中, 注重对教材的社会功能、人文精神的挖掘, 更有助于创新教育。众所周知, 中国古代史中涉及的四大发明, 其中有两项就是化学方面的成就, 火药和造纸术的发明,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随着社会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社会化, 现代化学正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生存环境和社会文化, 可以说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和化学知识, 在化学教学中可结合化学知识向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 树立社会责任感与义务的自觉性, 增强环保意识, 造福后代子孙。

四、开展科技活动, 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 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 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现有条件, 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 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 拓宽知识面, 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新教育教学体系 篇5

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广西省

靖西市

靖西中学

黄雄杰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在生源素质差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在管理中切实做到细化量化教育教学过程,就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键 词:细化

量化

过程

我校是一所县级的重点中学,经过多年努力奋斗,2007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确定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尽管如此,近几年来,随着三所市级重点高中不断扩大招生,直接导致我校生源质量不断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使我校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不出现滑坡,难度越来越大,更不要说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了,但当地的老百姓、社会各界和党委政府对学校的期望值很高,他们不但不愿看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出现滑坡,更希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能继续逐年提高,这无形中给我校办学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不出现滑坡,并努力做到稳中有升,我们决定从细化、量化教育教学过程入手,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科学管理,明确目标。

目标是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我们从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就明确该年级的一、二、三本及专科上线总体奋斗目标并分解到各班,扎扎实实从起始年级抓起:一本培养目标:每年级总人数的4%;二本培养目标:每年级总人数的25%;三本培养目标:每年级总人数的45%;每年级专科培养目标:其余全部列为专科培养对象。

每学年各科会考合格率要达96%以上,优秀率要达30%以上。在每学期期末市统考中,各学科教学质量要较上学期有所提高。

明确各年级、各班管理目标。各年级主任要加强年级管理,各年级要努力达到如下目标:月创一类年级,学期创先进年级;每学期末各年级要力争评为先进年级。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各班班级管理要努力达到如下目标:周创红旗班级、月创一类班级、学期创先进班级;每学期各年级先进班级力争达16个班以上。班主任要抓好学生宿舍建设,宿舍管理要达到如下目标:月创合格宿舍、学期创文明宿舍;每学期末每年级文明宿舍力争达30间以上。

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每学期不出重大安全事故、没有严重违纪事件发生(打架斗殴、聚众赌博、集体违纪等)。

明确育人目标。育人目标着眼于“六会一长”(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有特长),形成“六化”德育教育模式(德育要课程化、生活化、情景化、人本化、学科化、三维化(社会、家庭、学校三维一体)。为此,我们改变过去高一年级散、高二年级松、高三年级急的传统式抓法,进一步细化量化目标管理的细节,分段实施,确保高三年级最终目标的圆满完成。明确各年段德育目标。高一年级: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形成优良的班风。高二年级: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效学习方法的寻求,形成浓厚的学风。高三年级:注重学生复习过程的细化,高效应试对策的训练,形成积极的考风。

二、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全校级师生工作、学习的热情。各年级在期末被学校评为先进年级的,由学校给予年级主管副校长、年级正、副主任一定奖励。各班在期末有被学校评为先进班级的,由学校给予该班班主任和该班学生一定奖励。每学年进行优秀年级主任、优秀班住主任评选,被评为优秀年级主任、优秀班主任的由学校进行奖励。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备课组和组长,除了由学校给予奖励外,还由县教研室发给获奖证书。对于会考成绩突出的备课组,该备课组组长和教师除了由学校给予奖励外,还由县教研室发给获奖证书。每学期对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进行奖励。制定《教师考核和评优方案》,对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进行表彰。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每年级前50名由学校发给奖学金;每学年进行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评选,每学期进行文明学生评选;如上级有辅助贫困生项目,优先照顾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三、分层教育,激发潜能

我校的生源无法与市级三所重点高中相提并论,不能像他们一样定位在精英教育上,结合本校学生的生源情况,我们定位于“大众教育”,全体教师都必须树立“大众教育”意识,遵循“因人施教”原则,实施“分层教育、分类推进”方法,张扬学生的各种个性特长,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爱好,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四、团队研究,整合资源

一个人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充分发挥群团意识、集体智慧、整合资源,打好“团体战”,才会取得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效果。各基组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活动要做到“三研究六统一”(三研究:研究课程标准、教法,研究学生心理、学法,研究评价内容、方法。六统一:统一备课要点、统一教材资料、统一质量分析、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练习、统一单元测试)。坚持上好“四课”(每学年新毕业分配的教师人人上合格课,新调入的教师人人上研究课,其余教师人人上公开课,由此推选学科优秀教师上示范课);每课要“五有”(有教案、有说课、有评课、有反思);评课要“五评”(评教学目标、评教学思想、评教学方法、评学生表现、评教学素养)。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教育个性,突显自己的教学特色。感悟他人的教育观念,学习他人的教学艺术,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目的。

五、细化量化过程,落实常规

“细节决定过程,过程决定效益,效益决定生存”。学校对教学过程作了严格的要求:备课要“十一备”(备课标教材、备学生学情、备新课导入、备结构层次、备启发设问、备训练巩固、备课堂语言、备板书设计、备教法活动,备教具演示、备归纳总结);教案编写要“四体二点三性”(四体:体现课标、体现教材、体现学情、体现反思;二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三性:作业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上课要做到“十注重”(注重教师仪表、注重组织教学、注重讲课激情、注重课程整合、注重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注重三维目标、注重学生学法、注重信息反馈、注重激励评价);上自习课时要“四不四有”(四不:不讲课、不坐讲台、不放任自流、不留课外作业;四有:有任务、有指导、有答疑、有学法);批改作业要“两半两面两时”(两半:半批半改;两面:出错多的面改,学困生面改;两时:及时分析、及时订正);检测试卷要“五有”(有精选,有层次,有选作题,有开放性,有明确检测目标);监考“四要四不要”(四要:要认真负责、要杜绝作弊、要严格和蔼、要密封试卷;四不要:不迟到、不分心、不离室、不掉卷)。改卷必须做到准确无误、签名备案、统一入册、试卷分析。总之,只有切实落实好教学常规,才能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六、冷静分析,增添措施

虽然我校是一所县级重点中学,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束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需要我们认真的去面对,冷静的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寻找积极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面对现实,冷静分析。

在学生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束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首先,各年级、各班级中都存在着优生培养的措施还不够具体;优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尤其是一部分优生,竞争意识不强,拼搏精神不够,心理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和失败;还有少数优生谈恋爱影响发展等问题。其次,学困生面太大,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普通班,有的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高考失去了信心;其原因多种多样,有来自家长的、有来自家庭经济困难的、有来自就业压力的、有来自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有来自自身基础差的等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升学上大学的内存动力。再次,学生各科发展不平衡,弱科辅导任务繁重。

在教师队伍方面,存在着教师流动多,骨干教师少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每年均有部分骨干教师调往市级重点高中或省城高中任教,每年级中没带过毕业班的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大,这给做好常规教学特别是作好高考备考也带来不小难度。

2、增添的措施,狠抓落实。明确要求全校学生都要在校内住宿,都必须参加晚6:30——7:20和晚第四节的学习,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学习时间。

每个班主任要做到六到位——早读(操)、课间操、午读、晚6:30、晚第四节、课外活动到位;做好学生管理,浓化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开好八个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步骤,努力形成合力,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每学期各年级开好年级学生大会,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目标方法、理想前途等问题进行总结和强调。各年级每月召开一到两次的年级任课教师例会,明确年级总体目标、要求;通报近阶段的教育教学情况。各年级开好每周一次的班主任碰头会,通报一周来各班班级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情况;进行交流经验;探讨本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班级工作的总体要求与阶段性的目标和要求;确定适合本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管理的办法与措施。各年级开好每月一次的备课组组长例会,探讨本年级各备课组的协调发展、齐心协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问题,加强教学研究,解读考试大纲,扬长避短,辅优补差,交流备课组活动的经验。各年级开好每月一次的学生代表座谈会(各班好、中、差各2名学生),了解一月来同学们对班级学科教学的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对学生反映意见大的老师个别交换意见、要求尽快调整落实。各年级开好每月一次的学生干部座谈会,交流经验,培训干部,增强班级团队精神,了解各班班级管理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在班主任指导下的学生自治。各年级开好学生心理咨询会或有针对性地举行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各年级每学期开好一次班团干培训会,提高本年级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做到“八加强”,为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①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②加强安全教育。③加强清洁卫生工作。④加强内宿生及外膳学生的管理。⑤加强对违纪学生的教育。⑥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学校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定期开放;每两周对学生分班进行一次心理课教学;班主任及科任教师重视与学生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⑦加强团队精神:各年级教师要同心同德、荣辱与共,强调共同协作,共同发展,不提倡个人英雄。不利于年级团结、有碍于学校发展的话不说;不利于年级团结,有碍于学校发展的事不做。为年级集体成功,为学校的发展而尽自己应尽之责。班级要树立正气,坚决打击歪风邪气,让那些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差、不学习的人在班集体中没有市场;充分发挥团支部、班委会的作用,让学生干部做好班主任的助手;充分发挥科代表的作用,发挥好榜样的带头作用。⑧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与评价。

脚踏实地,扎扎实实,落实好导师制,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针对我校学生整体素质较差的情况,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研 究,决定深入实施导师制,以便能最大限度的去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明确导师的任务一方面是作好学生思想、学习、纪律、生活、理想目标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投入到高考备考中去;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学科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其次,为了实施好这一措施,我们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采取了相应管理和督促检查措施,努力将导师制落实到位。

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 篇6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营造数学创新教育的氛围

(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的创新精神

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每一种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和研究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思维的环境。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节课45分钟,如果这些时间教师还是据为己有,不给学生自主学的时间的话,那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在教学中,学生的想法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只是有些学生不敢说,怕说错出丑,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设问、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表露出来;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和表扬学生能提出问题,包括质疑并提出与书本及教师不同的理解和不同见解、不同思路和不同方法,教给学生一种质疑和想象的勇气,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创新的探索。

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 篇7

纵观21世纪世界各国, 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和科技人才的竞争, 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邓小平同志曾号召:“要善于学习, 更要善于创新”, 江泽民同志也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要求通过创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见创新教育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投入到创新教育的伟大实践中去。

2 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

2.1 创新意识教育

创新意识是由于社会发展和个体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创造动机、意向或愿望。由于学生生理、心理的不断发展, 他们精力充沛、不安于现状, 乐于开拓, 具备了创新的心理基础。然而, 由于个体原认知结构、思维定势及传统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惰化”了。如何“活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到呢?笔者认为, “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以“奇”激。

“奇”是不一般、意想不到的意思。在创新训练中, 墨守成规、平淡无味的问题怎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呢, 好奇心是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推动人们观察事物、形成创新意识的内部动因。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 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 我们应以“奇”激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是学生都知道的事实, 但如果将红色的铜丝放在稀硫酸中长时间加热, 则铜丝变黑、溶液变蓝并放出刺激味气体, 这些现象能不引起学生的好奇吗?而好奇心必然驱动学生主动打破原有认知结构, 产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意识。

(2) 以“驰”激。

激活潜意识的途径很多, 如偶然机会诱发、外部信息刺激等。对学生而言, 最实际的方法莫过于“有劳有逸”、“一张一弛”了。在一定的紧张思考后, 中断思考, 去干别的事情, 使显思维松驰下来, 从而有助于潜意识摆脱显意识的控制。凯库勒不就是由于长期的劳累而进入梦乡, 梦见蛇咬住自己尾巴的故事的启发而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吗?因此, 在学生思考问题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时, 要鼓励他们去散步、玩耍, 或者闭目小憩, 充分松驰下来, 这除了有利于身体健康外, 也许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呢!

(3) 以“疑”激。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从创新意义上说, 有疑才有创新意识, 才有创新的开始。“疑”其实就是质疑, 就提是出问题。而问题的提出, 需要一定层次的训练。首先是教师示范, 如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提出“排在前面的金属都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吗?”从而激发学生求新的意识;其次是“授之以渔”, 即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对立提问、反向提问、类比提问、比较提问、“异常”提问等等;最后是自主提问。达到这一境界的学生, 其创新意识基本形成, 而且随着所提问题的逐一解决, 创新意识会愈发地强烈。

2.2 创新精神教育

(1) 激发创新热情。

创新热情是随着创新者对新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体验。它一旦与创新意识结合, 就会形成稳定的创新动机, 发挥其强大的动力作用,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 能激发创新热情的素材非常丰富。例如, 讲碳酸钠时, 介绍侯氏制碱法在现代工业发展中的地位, 使学生产生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以维勒打破“生命力论”、门捷列夫创立元素周期表等外国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激发作为中国人不甘人后的责任感;通过参观化肥厂、硫酸厂、氧气厂, 进行工业生产调查, 使学生认识到, 守旧就会落后, 落后就会挨打。面对充满挑战性的未来, 只有创新, 不断地创新才有进步和希望。

(2) 培养创新勇气。

创新需要勇气和胆魄。敢不敢怀疑他人的成果, 敢不敢打破传统观念, 敢不敢向权威挑战、标新立异, 也就是有没有创新勇气和胆魄, 将直接影响创新成果的产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勇气, 首先要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教师要勇于承认学生指出的错误, 使他们不要畏惧权威;注意提出问题的层次性, 由浅入深, 使他们不再畏惧困难。其次要消除他们的羞怯心理。有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少, 人前羞于讲话, 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发言会受到别人的讥笑。因此, 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各抒己见的自由、民主的气氛, 要鼓励、甚至“强迫”他们提出或回答问题。久而久之, 羞怯心理定会消除, 胆量就会越来越大。三是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勇气源于自信, 缺少勇气, 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挫败与否定。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 用心呵护创新的幼苗, 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 坚决克服讽刺、挖苦以及其他有损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语言和行为。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创新的勇气。

2.3 创新能力教育

(1) 夯实基础知识。

知识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成果和手段, 是创新的基础。夯实基础知识不是空谈, 它需要教与学双方面的科学化、合作化。教师要转变观念, 避免“填鸭式”教学,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地位, 改变“你讲我听”、“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消化理解、主动探索、灵活运用, 优化对知识的存储加工方式, 不断完善学习品质。

(2) 熟练基本技能。

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动做技能的练习通常是指“动口、动手”训练。例如, 实验技能的练习不能只靠教师的演示, 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可以把操作权交给学生。实验室是训练学生实验技能的最佳场所,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定期开放实验室为一种很好的做法。

智力技能的练习也就是“动脑”训练。练习中, 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例如, 在掌握了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之后, 再引导他们去发现、确定有机合物合成路线的不同方法——正推法和逆推法;再如, 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指导他们如何分析、归纳、综合, 建立知识网络, 形成知识系统, 从而很好地储存于头脑之中。

(3) 融合多门学科知识。

纵观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创新历程, 我们不难发现, 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创新成果,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能把本专业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融合。

化学学科中的许多知识、方法与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密切联系着, 例如, 晶体结构与立体几何, 利用压强原理进行实验设计等。所以, 教师要加强“融合”意识, 尽可能把与化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引到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 在不断创新的时代大潮中, 作为创新教育者, 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贺善侃.“非理性”哲学范畴的内涵及二重性之我见[J].哲学动态, 1999 (9) .

新教育教学体系 篇8

一实现教研室建设的新突破, 充分发挥教研室职能

教研室是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重大教学决策的“参谋部”, 是广大基层学校教学研究的服务中心。教研室建设至关重要, 一方面, 加大教研室建设力度, 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倾斜。另一方面, 要求教研员转变职能, 服务基层, 要做到“五重”“五有”“五能”“五会”。

具体要求是: (1) 重学习, 有一个崭新的教育理念, 能把握准课改方向, 会联系实际创造性工作。 (2) 重实践, 有一定数量的论文调查报告, 能撰文总结, 会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 重深入, 有一定的业务素质, 精通一门学科, 能组织教研, 会说、评、议课, 指导和引导教师钻研、反思和探讨。 (4) 重参与, 有自己确立的联系校和专题, 能抓住典型, 会组织、推广经验。 (5) 重分析, 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 能根据教学特点, 会研究问题, 提出整改意见。

二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大幅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所蕴涵的先进教育理念能否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围绕“更新教育理念,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主题, 在教师中开展课堂教学“学、研、赛”活动。

第一阶段, 学习提高阶段, 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具体要求: (1) 各校要组织骨干精心筛选, 编印一些辅导资料, 供教师参阅。 (2) 学校要认真组织好学习, 每周集体学习不少于2小时, 个人自学不少于1小时, 各校可结合校本培训、校本教研, 渗透先进教育理念。 (3) 教师人人要有读书笔记, 各校要规定一定的笔记数量, 指定一定的必读篇目, 定期检查评比。 (4) 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理论、变观念、转角色”读书竞赛, 各校可举办读书报告会、演讲会、心得体会交流会, 促使教师学有所思, 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

第二阶段, 研究探讨阶段, 引领教师走进新理念。具体要求: (1) 研究分析目前课堂教学现状, 认识到问题和不足, 提出意向性课题,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在讨论、争论、辩论中达成共识。 (2) 安排专题讲座、与专家对话、听评课活动、分组讨论等内容。

通过对话、交流、展示, 教师不仅加深了对新课念的理解, 而且学会了分析教学中优势与不足的方法, 为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 实践应用阶段, 指导教师实践新理念。具体要求: (1) 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课堂教学达标评优竞赛, 要求教师人人登台亮相, 讲好达标课。 (2) 学校要组织领导听课、同科教师听课, 组成专家评议组制订一节好课的标准,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类分等量化评估。 (3) 在层层赛讲的基础上, 选出本校课堂教学效益高、改革力度大、学生负担轻、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 组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

通过听课、评课、讲座、观摩等形式,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进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 在个体反思与群体反思中, 引发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的思考, 对自身教学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 对课堂中的问题及时反省, 不断用新的理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实现学校班子建设和管理的新突破, 全面推动教学管理上档次

实行校长岗位目标责任制, 从学习提高、兼课带课、听课指导、常规管理、教育科研、办学质量等方面严格督查, 分层交账。重点中学校长向县四大班子交账, 普通中学校长向教育局交账, 所有校长和班子成员向全体教职工和教代会交账, 并进行民主测评。对优秀校长在教师节给予表彰, 不合格者给予“黄牌警告”。

四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突破, 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首先, 加强师德建设。教师素质, 师德最重要, 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对于不达标的教师, 实行待岗、降格使用等处罚。

其次, 大力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教研工作, 努力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充分利用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 是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必要途径。对于新任教师, 要求跟一名骨干教师结对、拜师学艺, 跟踪听课、跟踪教研、跟踪指导, 并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落实制度, 把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考核的重要内容, 同时, 加大对虚心求教、锐意改革、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的奖励力度, 鼓励青年教师冒尖, 使一批青年新秀脱颖而出。

省、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是教育的宝贵财富, 为确保全县优质资源共享、促使各校学科教师均衡发展, 打通高中教育的信息资源通道, 使广大教师学有方向、教有目标, 临猗县聘请了30名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导师团”, 每学期坚持两次学科校际教研, 每次活动提前定出主题, 针对教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或作观摩课, 或作教材教法辅导, 或由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 答疑解惑, 每次教研结束后, 都要写出本学科下一阶段教学的工作措施、推进目标、教学建议, 形成文字资料, 教研室以教研纪要的形式发文到各校, 这一活动使所有教师互动、互补、互助, 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

五实现监控评估的新突破, 推动质量再上新台阶

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培养 篇9

一、善于设疑启智, 营造创新氛围

教师要善于营造创新教学的氛围, 帮助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 层层递进。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 设计适量地、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 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的答案, 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此类思考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和辩论。这样, 既可以调动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语言内容的积极性, 又可以训练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例如, 在教学有关购物的教学内容时, 在学生学完新课内容后, 笔者就要求他们把不同的服装带到学校, 并分组进行有关购物的表演。学生兴趣盎然, 连平时不爱开口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对话表演。为了避免学生可能会把对话的重点放在价钱的讨论上, 笔者预先给了学生几个重要的

关键词, 如:help, want, for, how about, how much, thank。

这样, 学生就不会偏离主题, 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自立探究, 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英语中有句谚语说:“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英语教师的任务应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 而不仅仅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要注重帮助学生确立其学习的主体意识, 设计最佳的教学环节, 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和创新机会。

首先,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励自我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 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 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其次, 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不断变换教学形式。中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所以, 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和好胜的特点, 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标新立异,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如:放幻灯、听录音、看录像、进行有趣的比赛、表演戏剧等。

再次, 教师要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 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际互动。英语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交际活动, 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笔者注重交际策略的学习和应用, 积极创设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同时, 尽可能地创设虚拟真实情景进行虚拟真实交际。

每节课前, 笔者要求学生进行Duty Report。内容可以是学生自我介绍, 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共同表演一段对话, 形式不限。给了学生自己创造的机会, 他们就会用一定的时间去准备, 不再拘泥于一些简单的句型。

又如, 在教I like...一课时, 学生基本能用I like...句型说出书上给出的几个句子。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这个句型, 笔者便让学生用I like...句型加上以前学过的单词进行造句练习。学生非常喜欢这个练习, 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由于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 他们可以尽自己的全力去学习、去尝试并去创造,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研究表明, 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 能够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的见解, 教师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通过设疑创设情境, 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5A Unit 7一课, 课本的图画中两个主人公手中拿着一些劳动工具, 笔者便问学生:What are they doing?Do you want to know?学生便马上开始猜想, 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认真学习新课内容, 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在课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教师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再进行集体讨论, 集思广益, 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教师也可以用所教知识, 让学生自由地编写新的内容。如学完一篇文章之后,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自己去复述课文。这样, 就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将得以真正展现与提高。

生物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 篇10

一、激发创新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 他就会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 也不陌生。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 让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那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呢?

1.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教师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密切的联系。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自己的思维具有创新性,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新性学习的良好氛围。

2.激发兴趣

创新兴趣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及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挖掘教学内容,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兴趣。

二、重视基础, 开拓认知领域

兴趣是学生发挥创造性能力的前提, 但不等于说有了兴趣就有了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要以丰富的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有时经常靠有关事物的启示, 触发联想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拓宽知识面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讲解要突出重点, 讲题要有变式, 难点突破要有阶梯设计。同时, 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 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鼓励质疑问难, 培养创新品质

创新素质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善于质疑, 没有达尔文对“上帝创造一切”的质疑, 就没有《物种起源》的诞生;没有瓦特对水沸腾时掀动壶盖的现象感到质疑, 就不可能发明蒸汽机;没有牛顿对苹果落地感到好奇, 就不可能有“万有引力定律”的问世。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 对于学生的质疑, 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 让他们敢想敢做、多质疑问难、多学善思。

四、启迪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性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经过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而获得的新的理解甚至独到的见解。只要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且有新颖性、独特性均属于创新性思维范畴。笔者在实际教学中, 从以下几方面启迪学生创新性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1.鼓励、引导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相对于求同思维而言的, 它是指有创见的思维, 也就是通过思维创造性活动, 不仅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 而且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新颖的、超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成果。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它是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 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因此, 在教学中笔者重在开阔学生思路, 启发学生联想, 从各方面、各角度、各层次思考问题, 并在各种结构的比较中, 选择富有创造性的异乎寻常的新构思。

2.启发想象

没有大胆的想象, 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和想象,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分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

在实施创新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是教会学生坚持分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分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思考、探索, 追求多样性的开放式思维;聚合思维是通过对已有信息的分析、探究, 从中找出一个最佳答案的集中式思维。在创新性思维活动中, 尽可能多地去联想, 提出多种假设或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案。然而, 创新性思维还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 从众多的选择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答案, 或经过检验确定某一种假设, 这就必须经过聚合思维。

创造性思维首先表现在分散思维上, 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 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 并在较短时间内, 准确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方法。然而, 创新思维不仅要求分散, 而且要求聚合。教师应激发学生寻找思维的完整性和简捷化, 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开展生物学科技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新想法、新事物的能力。只有在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才能以主体身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 才会有创新潜能的迸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游刃有余, 是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 篇11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早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这一课题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的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有机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使其为语文学科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改变思考的角度

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2、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二、激发学习主动性,挖掘创新潜能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桎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

1、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不少初中生已经习惯于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的答案不完全一致,不敢说;总怕错,不敢说。久而久之,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能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否则就可能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阅读一篇课文也是这样。比如,在《七根火柴》教学中,教师可这样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家各抒己见:这是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 中国 红军战争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茫茫草地的故事;这是一个无名战士保护和传递七根火柴的故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

2、鼓励质疑问难

突出“思”字,变“学答”为“学问”。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互相解疑。如讲《愚公移山》后,教师肯定愚公移山的积极性,然而学生有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这样不仅使学生触类旁通,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学生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1、典型引路,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关创新的事例俯拾即是。前人先辈的探索精神,令学生钦佩。同样,生活中的小小发明,也能点燃学生心灵创新之火。如一句优美的广告词,也会使学生大开眼界,跃跃欲试。一位教师别开生面地开了一堂广告词欣赏创作课,先引入了一些社会上流行的广告语:“永恒青春,来自步森”“奥柯玛电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想皮肤美白,早晚用大宝”。接着分析广告词与商品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让学生为学校、班级设计形象口号,居然收到许多富有特色的口号。如“××中学,藏龙卧虎,××班级,龙藏虎卧”“一流学校,培养一流学生”等,不一而足。典型引路,富有启发性、鼓动性,给学生以创新的勇气和希望。 

2、教法灵活,引导学生创新 

布鲁纳在《 教育 过程》一书中曾说:“教师不仅仅是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看不到教学妙处及其成功的教师,就见得会促使别人感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倘若教师不愿冒作出假设的风险的话,为什么学生该冒这种风险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因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 自然 而然地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

3、改进教学手段 融入创新教育 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

如何用新教育理念指导小学教学 篇12

一、新理念要求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

现在的教学中, 很多人把“分数”看成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在学校老师看的是学生的分数, 回去后家人也是问的分数, 但是其实我们大家都很明白, 学生的分数高并不一定能力强, 高分低能的学生现在比比皆是。所以, 现在的新教育理念明确要求, 教师在课堂教育中, 要教会学生“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提出质疑问难, 让学生主动探索。课堂教学强调师生间的经验交流, 相互启发, 使之产生更强的探索愿望, 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 “从小学一年级起, 就要鼓励孩子们学习, 在课堂之外学习, 锻炼观察的本领、思考的本领、创造的本领……”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要培养学生从小就要养成独立探索、主动求知的态度和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当然, 我们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既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的时间, 又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的空间。这样, 把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 课堂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从而实现所要求达到的教育的目的。

二、新理念要求课堂教育要学生张扬个性

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作为教师, 我们要及时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学生, 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于他们取得的, 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 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1. 积极创设“动中有节, 乱中有序”的课堂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既不太放任, 也不过于严肃, 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学中, 学校里的规矩很多, 课堂上的规矩更多, 这些所谓的“规矩”把天真烂漫的孩子, 在行为上训练成了循规蹈矩, 导致思维上缺乏创新精神。所以, 现在的课堂提倡让孩子畅想、畅言, 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 任想象驰骋, 任思路纵横, 多种想法涌动、交汇, 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引发创新的潜质。

2. 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重视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在我们的课堂上, 常常会遇到发“怪问”的学生, 不仅一般教师不喜欢, 同学也易产生反感, 认为是“出风头”。但是事实上,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思维的创新呢? 例如, 教师讲到田忌赛马一课时, 一学生突然问: “在如此重大的比赛中, 对手为什么没有发现孙宾、田忌的策略呢?”这个问题体现出了我们现在难得缺乏的“创新意识”, 如果教师报以极大的热情, 根据学生的“怪问”既引导大家进行讨论, 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又保护了这种难能可贵的积极性。从以上这个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 “怪”问就是一颗“创造”的种子, 它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但这颗珍贵而娇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 才会生根发芽, 长大成材。

三、新理念要求课堂教育成为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 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所以, 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 要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形成一种师生互动, 主体共同发展的新型教学观。

学生的学习要全员参与, 全程参与, 这充分说明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互为主体。例如, 在口语交际课《画出你眼中的风景》一课教学中, 老师可以提前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 树叶、布、纸等。先让学生自己随便搭着玩, 然后在适当时机提出一个问题:把这些东西组合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可以组成不同的画, 可以画下来, 看谁想得多? 画的漂亮? 这样, 不仅学生的思维就动起来了, 手动起来了, 思路、方法也多起来了。最后, 小组间互相交流, 并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班级的板报园地上去展示。这样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就会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更多的素材, 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活动的过程, 学生是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思考, 活动中体验, 活动中发展, 而且实现了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使课堂充满了生机, 充满了活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只有努力探索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有意识地把新教育的理念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 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 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真正让每个学生成材!

参考文献

[1]刘宏武.新课程的教学艺术指导[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4.

[2]张承芬, 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邱学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手册[C].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要求培养对策下一篇:交际法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