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意识(共13篇)
科技意识 篇1
谈科技期刊编辑的读者意识
若想使科技期刊得到应有的回报,使更多的`读者(作者)受益,就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就要有市场,但市场是由读者(作者)来决定的.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科技期刊编辑读者意识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作 者:刘翠玲 宋文平边莉 左文述 作者单位:刘翠玲,边莉,左文述(《肿瘤防治杂志》社,250117,济南市济兖路440号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内)
宋文平(山东艺术学院,250014,济南市文化东路91号)
刊 名: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年,卷(期):16(1)分类号:G25关键词:科技期刊 期刊编辑 读者意识 读者 作者
科技意识 篇2
目前, 科技场馆的教育功能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国外主要通过改变传统的科技场馆建设模式, 提供一个“真实”环境, 让使用者体验到科技的价值。我国关于科技场馆科技教育功能的研究起步较晚, 主要研究增设各类活动形式, 尤其是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竞赛, 以促进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例如, 从科技场馆能提高公民科技意识这一意义上对活动形式、资源开发、资源配置等进行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 以科技场馆作为学习背景的学生科技意识形成的实证研究尚少, 甚至是空白。因此, 研究试图从学生参与科技场馆活动的反应出发, 探索科技场馆活动如何影响中学生的科技意识的形成。
一研究的问题和策略
科技场馆作为一种科技文化呈现形式如何促进中小学生的科技意识的形成,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对于儿童的心智的发展, 许多研究者都有相应的探索。在众多的儿童心智发展理论中,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方法对探索儿童科技意识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维果茨基认为, 人并不是直接获得知识的, 而是通过“中介工具”的作用间接实现的。社会文化因素便是具有启动作用的中介工具。根据这个观念, 儿童在科学知识乃至科技意识方面的发展必定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换言之, 中小学生周围的科学与技术环境可能对他们学习科学与技术、获得科技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另外, 维果茨基学派也相信, 儿童的学习通过活动建立起了“意识与活动统一”, 即使外部的干预因素通过活动实现“内化”, 获得了他们心智的切实发展。在这个内化的过程中, 儿童情感、动机便是促成社会文化有效“介入”学习的动因。正如维果茨基所指出的:“你想号召儿童去从事某种活动之前, 你要让儿童对该活动感兴趣, 关心儿童对该活动所必需的全部力量。”根据这个观念, 中小学生的科技意识应该是通过他们的体验活动获得对科学和技术本质认识的内化。而且, 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动机和情感, 以促成这个内化的有效实现。
维果茨基的“中介”概念不仅阐明了儿童文化发展的一般发生法则, 即内化机制 (1) ;也阐释了“中介”作为连接外部世界和儿童的内心世界的桥梁促使儿童的思维和意识发展的关键性, 强调了“内化”是外部世界和儿童内在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 这些理论的成果正是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出发点。
科技场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环境, 如何建构这种环境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意愿、拓展对科学和技术的认知、形成科技意识?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主要包括, 调查科技场馆活动对学生的求知欲、科学技术的兴趣、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探索如何提高科技场馆在促进中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和体验内化、形成科学技术意识方面的功效。因此, 本研究采用了以下的分析探索模式, 见图1。
综上所述,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科技场馆的文化呈现方式、学生参与活动等科技的外部环境的分析, 调查学生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下对科学和技术的感知、理解和信念等因素, 将调查信息进行量化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策略, 探讨科技场馆在中学生科技意识形成中的功用。
二调查的实施与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的样本选择了上海市的一所中学的6、7、8年级的学生。学生由学校的老师在三个年级中随机抽取。共发出190份问卷, 回收185份, 其中5份因缺少学生背景信息和部分作答的信息而作废, 因此有效问卷共180份 (男95份, 女85份) , 有效率为97.3%, 达到研究要求。
问卷设计是以科技场馆活动为背景, 深入地了解儿童的科技意识。因此, 根据本课题对“科技意识”的定义, 即在不完全理解相关的科学和技术的理论状况下, 学生所形成的对科学与技术的认识和情感而设计问卷。问卷由学生最喜欢的科技场馆文化 (活动的类型、科技作品展示、作品的学科内容) 、学生参与科技场馆活动的意愿 (如学生参加的期望、参加的情感) 和学生参与活动的实际情况 (学生参加的次数、参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体验后对自我科技意识提升情况的评价与解释) 三部分构成, 共19题 (不包含学生基本信息) , 其中包括16道单项选择题和3道开放性试题, 例如题5你希望一学期可以参观几次科技作品展?A.1次;B.2次;C.3次;D.3次以上。
采用SPSS和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 并依据“分析的探索模式”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包括三个部分: (1) 科技场馆文化的呈现形式与学生科技认知的差异; (2) 科技场馆活动的实际情况与学生期望的差异; (3) 科技场馆活动性与学生科技意识内化的差异。
第一, 我们调查了科技场馆文化的呈现形式与学生科技感知之间的关系。根据调查, 上海科技场馆有三种呈现形式比较突出: (1) 活动的类型; (2) 科技作品展示; (3) 作品的学科内容。这三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吸引学生, 进而刺激学生的感官、情感和认知。从2010版的《上海科普资源状况》调查结果中看到, 2009年各种科普活动形式次数最多的依次是:科技讲座、青年科技兴趣小组、科技竞赛、科技展览、科技夏令营等。从中反映了上述三种类型也是科普教育中最为主要的呈现形式。
学生的问卷调查则显示, 学生对科技场馆不同的活动类型表达了不同的兴趣和体验热情。 (1) 学生最想参加的科技活动类型依次是:科技作品展 (32.22%) 、夏令营活动 (31.67%) 、科技竞赛 (19.45%) 、科技讲座或科学知识培训班 (8.33%) 、其他 (6.11%) 、多选 (2.22%) 。 (2) 最能获得学生喜爱的科技作品展示形式依次是:以实验的形式展示 (自己亲身实践) (53.33%) , 多媒体形式展示 (录像、电影、3D) (28.89%) , 以直接呈现的形式展示 (实物、图书、展板、挂图) (11.67%) 等。其中28.89%选择“多媒体形式展示”的学生中有约10%的学生精确地表明自己钟爱的是通过电影 (包括3D) 形式展示科技作品。 (3) 最能获得学生喜爱的科技作品内容依次是:生物学 (35.56%) 、科技应用 (31.67%) 、地球学和天体物理学 (24.44%) 、其他 (7.22%) 、无 (1.11%) 。另外, 不同性别对作品内容的兴趣也存在显著性差异[χ2 (6, n=180) =29.523, P<0.001], 差异主要在于男生更喜爱科技应用作品, 女生更喜欢生物学作品。
从学生所表达的兴趣和参与状况可以看出, 学生更倾向于参加自己喜欢的科技活动, 而且现代技术的呈现模式更受青睐。同时还发现传统的信息呈现形式, 讲座或授课式的科学技术信息介绍方式还是学生接受科技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
第二, 我们调查了科技场馆活动的实际情况与学生期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有85%左右的学生期望每学期参加科技场馆活动的次数在2次及以上, 且有40%的男生期望每学期参加的次数在3次以上。实际上, 参加科技场馆活动次数在3次以上的学生人数仅有28.89%。并且越往高年级多次参加活动的人数就越少, 特别是中三年级只参加了一次活动的人数比例超过了45%, 见图2。进一步对不同活动次数的人数与期望参加的人数进行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 χ2 (16, n=180) =1.987E2, P<0.001, 不同活动次数实际参加的人数与期望参加的人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期望没有实现。
研究进一步调查了学生对无法经常参加科技场馆活动的解释。调查显示, 有63.89%的学生是因为学习紧张 (作业多没时间或要补习功课或参加辅导班) ;有30.60%的学生有其他爱好或者不喜欢参加科技场馆活动, 尤其是中一和中三两个年级学生有其他爱好的分别占年级人数的42%~48%, 见图3。
另外, 学生对参加科技场馆活动意愿的解释也包含了对科技场馆呈现方式的要求。调查显示, 科技场馆活动能促使69.45%的学生产生积极参加的意愿, 24.44%的学生参与意愿一般, 6.11%的学生不太想或者不想参加这样的活动。而学生参与科技场馆活动的主要原因有:“好玩, 对此比较好奇 (37.22%) ”、“可以增长我的知识, 有助于学习 (37.22%) ”、“可以放松一下, 就当休假 (17.22%) ”、“学校老师或家长让我来的 (6.11%) ”等。同时, 使用相关系数分析得知, α=0.043, 即性别与学生参与的意愿之间具有相关性, 主要表现在男生参加的热情要稍高于女生的热情。
这些数据反映了大部分学生具有参加科技场馆活动的意愿, 但受限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例如, 学生对科技场馆活动选择的自主性、对科技活动的兴趣以及日常学校活动的影响等都包含在学生的解释中。
最后, 我们调查了科技场馆活动性与学生科技意识内化的关系。研究试图通过学生参加科技活动过程的行为表现以及活动体验后的评价来考查学生科技意识或他们对科技的感知。该部分调查由问卷的开放性问题回答所构成。按照学生回答所描述的行为表现, 研究者将其解构和分类 (见表1) 。结果发现, 处在兴趣阶段 (包括感知觉的行为活动26.11%、触动好奇心31.67%和问题激活2.22%) 的学生人数为60%, 简单思考与交流为22.78%;然而, 能引发内在思维方式变化 (即深入思考与内化) 的仅占了17.22%。数据表明, 科技场馆文化很大程度上能引起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 但在促使学生内在思维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上, 其成效相对较弱。
除了对学生活动的行为表现进行调查, 学生活动后的评价也是了解学生科技意识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结果显示, 有62.2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大部分, 甚至全部看懂或听懂科技内容, 21.67%的学生只能懂一点点, 还有15%的懂少许, 其他的为不懂。在学生评价科技场馆活动对自己科技意识发展的影响时, 约40%的学生认为, 科技场馆活动能提升科技意识但是效果不大;48.33%的学生认为能有效提高科技意识;其余的则认为不能或者不知道。进一步对“科技场馆活动不能有效地提升科技意识的原因”进行分析, 学生的解释主要有:学校还没有学过这些知识 (12.22%) 、与我们的学习没有联系 (7.78%) 、只是看看学不到什么 (18.89%) 、可以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25%) 。学生的解释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科技场馆活动与自己校内学习的知识衔接的关系;另一类是对科技场馆活动与学生兴趣的关系。
上述分析表明, 目前科技场馆文化虽然能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与情感, 却不能十分有效地引起学生思维上对科技知识产生积极的认识。
三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的调查分析, 一些研究结论值得关注。科技场馆文化的不同呈现形式可以影响学生对科技的感知、兴趣、体验欲望的变化, 这可能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关联。根据维果茨基的观念,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由外及内的, 那么, 科技场馆中所呈现的科技活动可能更大程度地激活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参与和体验这些活动可能将对学生感知科技有更大的作用。
另外, 学生参加科技场馆活动受到学校课程安排的限制。从学生的解释中可以看出, 所谓学习紧张意味着, 学校的教学安排限制了学生更多地参与科技场馆活动的时间。近年来, 科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成果已经清楚地表明, 科技活动是学生获得科学和技术深层次理解的重要途径。因此, 科技场馆活动设计应该体现现代科技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 使其更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科技意识的提升, 当然科技作品呈现形式还应关注科学和技术性质的体现, 进而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内在兴趣。
虽然初步的调查结论还需要深入探索, 但是初步的结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首先, 科技场馆呈现方式的建构应体现中小学生的兴趣和喜好, 使学生能在有目的设计的科技背景中感知和体验科技的性质及其价值。如采用实验、多媒体等动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更容易获得体验。其次, 科技场馆的设计要适当地考虑学校科学和技术课程的安排, 重视对学生在该活动的引导,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使他们的科技意识获得发展。比如, 完善科普知识讲解系统、增设网络模拟系统等, 使学生在科技场馆的学习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上海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中心编.上海科普资源状况 (2010版) [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1
[2]葫芦岛市科学技术协会.2007年葫芦岛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R].2009
[3]胥彦玲、何丹、吴晨生.国外科技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科普研究, 2010 (2)
[4]卢光华等.基于J2EE与AJAX的交互式虚拟科技馆系统的体系架构[J].全国首届数字 (虚拟) 科技馆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 2007:61~67
[5]王玉梅.新世纪科技馆发展模式[J].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
[6]王顺禄.让星光洒在更多青少年身上[J].科协论坛, 2005 (7) :47
[7]邵杰.科学与艺术在科技馆展览设计中的体现[J].科协论坛, 2006 (1)
[8]史子新.浅议科技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风, 2012 (3)
老板应有科技意识 篇3
一是科技时代意识。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一旦谁拥有科技优势,谁就有可能拥有军事优势、经济优势,甚至政治优势。为了使中华民族能够赢得这种优势,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的民营企业家无疑应当努力振奋精神,自觉承担起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时代重任。
二是科技首位意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资料(资产)的投入、劳动总量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应用。这三个要素中,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已经高达60%~80%,在个别行业中甚至达到了100%。面对这种形势,民营企业家务必破除各种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大力强化科技首位意识,努力将企业建设的各项工作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坚持让科学技术唱主角,使科技兴企落到实处。
三是科技人才意识。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企业竞争,说到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要想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立稳脚跟,实现自身的超常发展,就丝毫也离不开发挥科技人员的重要作用。
四是科技创新意识。所谓开发市场的涵义,首先便是指要开发出新的消费领域。用户是上帝,已不仅仅是顺应顾客的口味,而是积极为其设计、创造出新的需求。鉴此,民营企业家就不能把自己的认识和行为简单地局限在原有技术的改造上,而是必须进行革命性的科技创新。
五是科技投入意识。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从根本上来看科技投入是产出最高的投入。作为企业家,就必须把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技术进步中去,牢固树立科技投入意识,自觉向产品开发和科技创新领域倾斜。
六是科技法律意识。为了尽快融入国际经济潮流,加速与世界经济的对接,我国科技立法也已明显提速,科技法制体系正在日趋完善。作为现代企业家,首先必须带头遵守科技法,运用科技法,要坚决杜绝在科技领域中的一切违法侵权行为。
七是科技群体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学科和技术相互渗透,彼此交叉,形成了大量边缘科学。面对这一现实,企业家要想进行正确的选择,就必须不断地强化和树立科技群体意识,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八是科技参与意识。主要包括企业家的自我参与和鼓励员工参与两层含义。前者将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后者将强化广大科技人员及职工的科技动机和科技行为。
科技意识 篇4
一、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科技文化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1.适应当代科技文化深刻变革的需要。从广义上说,科学技术属于社会文化系统。科技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以特有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法、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等。随着当代由于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态退化、无性生殖、能源枯竭、网络犯罪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凸显,对科技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科技文化形成了广泛影响,主要包括人文主义科技观、绿色科技观、理性化科技观等。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反对科学至上论和万能论,要求全面看待科技的作用,特别要对科技的负面作用加以限制和克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到来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确立,通过提高人们包括高职学生的科技文化意识,促使他们在科技学习和运用过程中进行人文思考,避免科技应用活动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这对于我国走科学文明的经济发展道路、探索高科技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诞生以来.就与现代生产中的科学技术应用密切相关。高职学生主要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生产与管理活动,随着企事业单位生产系统科技含量的日益增长,高职学生作为先进科技的掌握者、传播者,需要在运用科技知识的同时,了解和掌握现代科技文化反思和批判的主旨和意向,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承担起科技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
2.提升高职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需要。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体系中根据实用性要求,强化一线操作技术的教学和训练,但是在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上缺乏深度。这就需要根据科技文化的层次,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科技文化是在科技发展的历程中积淀而成的关于科技精神本性的理论形态。科技文化的结构层次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层面的科技文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改善和进步联系最直接、最密切。高职学生接触的科技应用知识和技能,就属于物质文化。物质层面的科技文化是指人类实践活动的物化对象,具体体现在由科技进步所不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就、科研仪器、生产设备等方面,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科技价值的科技发明与科技,特别是重要生产工具的开发,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状况,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影响。我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人生价值取向在今天还有深刻影响。高职学生专业意识薄弱、学习动力不强,与此有莫大关系。通过了解物质层面科技文化的重要社会价值,能激发高职学生学好专业、精益求精地钻研技术的自觉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价值。
3.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质量建设的指导文件精神,高职院校在加强专业科技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联系学生的专业学科属性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要,开展相应内容的科技文化教育,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文属性。当前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是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不能是一般化的人文知识,而要以学校专业建设为基础,融合前沿科技文化动向,打造高职特色校园科技文化,培育学生的科技道德品质,形成学校品牌实力和影响力。作为科技应用和传播的专门机构,高职院校要大力营造科学氛围,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风气,树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在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上,突出科学论证和理性选择,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加科技文化的含量,在学校的各项评比检查中突出科技文化特色,形成全体师生员工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勇于批判和反思、与时俱进的良好文化氛围,达到科技兴校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科技文化意识教育的内容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科技文化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化素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文化素养是一个人的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综合表现。它要求高职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能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用科学思想来思考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自觉用科学精神来塑造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1.开展必备的科技知识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强调“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这是适应高职院校学制缩短、学生基础薄弱的状况提出的教育方案。但就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高职院校不能满足于这一原则,而要在现有的条件下,积极创造条件弥补由此带来的科技背景知识储备不足等缺陷,进行科学史和科学观知识拓展教育。在科学发展史上,有一些思想至今还有启发意义。我国古代的自然观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世界的统一性和人对世界整体的归属性,对遏制当代环境危机大右捭益。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丌始对自然界分门别类地研究,从而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门类,应当对这些门类的大概线索进行梳理,以满足高职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科技文化需求。如哥白尼的日心说极大地动摇西方封建迷信的宗教世界观;18世纪下半叶以后,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一系列重大科学成就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近现代世界科技革命加速推进,蒸汽革命开创了工业革命时代,电力和内燃机革命促进了生产领域的新变革;核能的开发与运用开辟了人类获取能源的新途径,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揭开了开发和扩展智能革命新的篇章等。这些都是高职学生应当了解的科技常识。应当注意的是,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对基础知识的教育要紧密结合实践应用来进行,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2.开展基本的科技思想教育。高职学生在了解基本科技知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上升到科技思想和科技方法的层面,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思维模式,这对于高职学生成长为创新型实用人才有着积极意义。科技思想教育要结合中西方科技发展的主要线索来进行。我国传统的科技思想重视整体思维,用整体和过程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方法,着重研究整体性,把自然界看做是一个有机整体,立足从整体来把握事物及其规律,强调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从科技成果侧重点来看,我国古代科技非常重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很少去思考那些与社会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在西方,古希腊文化的自然观是泛自然主义的,将人类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中世纪后西方的宗教自然观则使人变成了支配自然的主人,造成人和自然的对立,科技工作则根据经验和实验的方法从外界对自然界加以掌握;欧洲大陆哲学家提倡数学演绎等逻辑推理工具,对科学理论形成大有裨益;西方理性逻辑思维传统种孕育了经典力学、电磁理论、相对论、量子粒子理论等科学发现。由于目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基本上不涉及哲学和思维科学,造成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下降。学习和研究西方科学思想中的思维方法等内容,是提高学生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将要面对的封闭化工作单元,需要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因此,高职学生加强科学思想学习,进行思维锻炼,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很有帮助。3.培育初步的科技文化素养。高职院校由于学时紧张,存在重科技而轻人文的教育倾向。同时,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往往也打上了“应用技术”的烙印,重视谈判、礼仪、公文等实用文科知识,甚至将文科知识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高职德育目标来看,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就要从科技文化素养方面加强学生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科技操作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伴随科技革命而产生的理性、规范批判、创新、效率、公平、宽容、作等思想观念,成为推进工盟化发生变革的科技文化因素。科技伦理和科技道德是科技文化的核心层次,是科技发展与应用的重要屏障,促使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抵制危及人类健康和安全的活动。科技道德规范,如普遍性、公有性、无私性及合理怀疑性,体现着科技活动的规律和要求,是科技工作者特有职业道德人格的体现。科学精神是科技文化的升华,是科技工作者在追求真理、科技研发活动中形成发展的一种精神气质。科学精神包括独立开拓意识、思想自由观念、献身真理觉悟等科学人格,还要袁批判求异糖捧,薮繇对权威的盲目迷信。科学精神不仅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大鲍思想理论武器,而且也是促进现代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精神基础。
对高职学生来说,提高科技文化素养,就要在创新性、进取性、灵活性等方面下工夫。先进科技总是在扬弃以往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创新是科技生命力的体现。高职学生在学习和一线工作中要有创新品格,成为创新型人才。科技发展是螺旋上升的过程,科技文化的发展也表现为科学与愚昧迷信斗争的过程。科技文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总的方向是前进的。高职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要坚持进取性,努力适应科技不断进步的步伐。科技文化的思想方法是多元的、开放的,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相互借鉴,共同发展。高职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要有一个“开放的心灵”,灵活高效地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处理各种可能遇到的科技问题。
三、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科技文化意识教育的途径
1.建设高职特色的校本科技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宗旨和办学优势的文化标示与体现,必须立足于校本化设计,在人文景点、校风、校训、语言文字、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方面全面设计策划,要建立相应的标示系统,形成一种良好的科学文化和学术气氛,并体现校本特色。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长,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尤其欠账很多,千校一面,缺乏特色,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社会口碑和办学特色。高职教育以理工科为主体,应当将科技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不能跟着综合性大学的成熟校园文化亦步亦趋。在高职科技文化系统的几个重要标示方面,高职院校的校训选择“真懂真会”“功夫到家”就比“至善”“明德”等更适应高职生的实际,高职院校的校风应当倡导知行统一,而不是片面强调学习分数和升学率。高职校园环境布置上应当结合高职院校的主导专业特色,合理布置人文景点,配备科学史上著名科学家以及工业史上著名实业家的挂图、雕塑,使学生随时受到熏陶和激励,鼓励学生们在学习和实验中培养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并能够在今后的就业和创业实践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和精神力量。
2.进行科技文化的专业课程渗透教育。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科技文化反思和教育是一条简单易行的便捷途径。从可能性上说,虽然高职院校面临着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的问题,但是在现有的学制和学习管理制度下,也不可能做到每节课都满堂灌,相反,在学科教育中把有关科学技术的当代发展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作为引入或者课堂讨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科技道德素质。从现实性上看,我国德育工作者已经在学科德育渗透工作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从教育实践来看,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与学科毫不相干的道德知识显然是行不通的,为高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均达到了较为成熟和稳定水平,它们对教育内容有着自己的选择和看法,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相关内容的科技文化反思比空洞的道德说教更有意义。高职教师作为双师型教育工作者,与社会实践关系密切,也最容易联系实际,提出科学技术引发的现实思考。在具体方法上可以通过具有时代性、生动性、本土化的案例等方式,使专业教育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科技意识 篇5
开展“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
主题教育领导小组
根据温教党字(2014)3号文件精神,为促使我校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认清形势,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坚定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信心和决心,纯洁教师队伍,净化育人环境,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经党支部、校委会研究决定,现成立“四个意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史永胜(书记)
副组长:毛吾郎.卡米力(校长)
成员:司马义.艾海提(政教主任)
古丽拜克热(党建干事)
学校“四个意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建办,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树立大局意识,提高服务意识 篇6
一、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中,代表的是政府机关执行公务。办事人员的工作扯皮拖拉、态度粗暴或以权谋私行为,将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机关的工作效能,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维护和发展;直接影响乡机关的对外形象。作为一个直接服务于基层的服务型单位,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就必须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机关工作人员应时刻按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去要求自己,把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二、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改善办事效率低,不讲勤政,不讲效能的问题,将机关效能建设落实到位,加强管理,强化措施,改进工作,完善管理,促进办事效率,提高行政效能,不断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三、认真排查整改,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个基层工作人员,关键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实现由墨守成规向与时俱进的转变,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结合本部门以及自身实际,认真排查反思与加快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找准症结,认清危害,认真加以整改,要形成主动服务的作风,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要做到热情待人,用心办事,明确工作职责,促进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物理教学与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 篇7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 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更加相信科学, 热爱科学, 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 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 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 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 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 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 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 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 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 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 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 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 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 趣味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通过这些实验, 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科技小制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 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 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 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 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教学中科技应用意识的培养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A)—0042—01
数学是科技发展的基础,而科技的发展也常常带动许多相关数学领域的发展。在高新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取决于其科技发展的水平,而国家的科技水平与青少年的科技意识、科技素质是直接相关的,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学必须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把科技应用意识的培养纳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学科学、用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有科技意识的一代新人。科技应用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科技应用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在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应成为培养学生科技应用意识的主渠道。中学数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它蕴含着诸方面丰富的题材。如:严谨的逻辑推理、丰富的数学思想以及广泛的应用都为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和广阔的前景,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适时地进行阐发和渗透,即可达到目的。具体来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价值,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如:在学习函数最值之后,可立即介绍函数知识的广泛应用:常见的房屋设计面积最大、工厂用料最省等问题就属于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同学们看到了科学的重要价值。时至今日,数学已兼有科学与技术两种品质,这是其他学科所难有的,不能不让学生知道。同时,教学中还应举出反面例子,说明科学仅仅是一种工具,它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以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即具有双重性,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品质。
2. 结合课堂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意识。教学中可选择典型的习题,精心设计、编制成富有启发性的材料,并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追踪科学家的思路,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以及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这应是培养学生科技应用意识的着重点。而激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求解,或许是数学科学研究的一种思维渐进的模式,这种科技方法和意识应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日积月累,对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是有所帮助的。
3. 联系教材介绍数学史料,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特别是利用典型问题,介绍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定理、公式产生的背景和发现过程,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来源,从而启迪学生的科技思维。
二、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意识
数学课外科技活动的选择、排列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融合数学的各分科,密切数学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不但要强调逻辑推理,还要将实用方面置为重点,以便充分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诸现象进行科学地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和水平。
1. 数学竞赛作为一种充斥着现代数学气息的智能角逐,处处体现了数学自身的魅力和美。经过老师适当地引导,使学生投身到竞赛活动中去,将对完善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较强的数学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通过竞赛培训,有些优秀的学生能自如地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并为将来从事科技或其他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2. 科普名著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的人生态度,培养科技意识的有效途径。老师们可向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时间简史》《未来之路》《大趋势》《中国科技史》等一些科普名著和有关科学历史发展的名作,并要求同学们收看、收听科技节目,参观科技展览,以拓宽他们的科技视野。
意识、潜意识与企业文化 篇9
人有所谓的意识和潜意识,一般人学习的时候,都是运用意识的力量,在使用知识的时候,在用“潜意识”.然而,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曾经说过:“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大三万倍以上。”所以,任何的潜能开发,任何的希望要实现,都是依靠你的潜意识。
潜意识指的就是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大又称“右脑意识”、“宇宙意识”,脑内革命作者春山茂雄则称它为“祖先脑”.
如果将人类的整个意识比喻成一座冰山的话,那么浮出水面的部分就是属于显意识的范围,约占意识的5%,换句话说,95% 隐藏在冰山底下的意识就是属于潜意识的力量。
潜意识大师摩菲博士说过:“我们要不断的用充满希望与期待的话,来与潜意识交谈,于是潜意识就会让你的生活状况变得更明朗,让你的希望和期待实现”.
潜意识的六大特征
1.能量巨大:博恩·崔西说:潜意识是显意识力量的3万倍以上。
2.最喜欢带感情色彩的信息。
3.不识真假,直来直去。
4.易受图像刺激。
5.记忆差,需强烈刺激或重复刺激。
6.放松时,最容易进入潜意识。
上述概念,看上去挺复杂,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比如,在你初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你知道自行车向右倾斜的时候,你向右打弯,自行车就不倒了。考|试/大同样,自行车向左倾斜的时候,你向左打弯。这个概念,在你刚刚学的时候,就停留在“意识”层面,当出现倾斜时,你有“意识”的按照概念行事。后来经过反复的练习,你下意识的做出反应,这就是说,你将“意识”层面的概念,变成了“潜意识”的行为。
再例如,本人非常喜欢跳舞,购买了N多的VCD教学盘,按照每一个舞步,看了一遍又一遍,还私下里反复的模仿了几次。但当亲自光临舞场,音乐响起,新学的舞步一个也没有记住,全忘了。为什么?没有将一个动作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部分知识、动作、经验、体会、感知等等没有变成你自己的;就是因为,没有将“意识”,变成“潜意识”.
联想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大多书写了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制度和政策等等。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期望全体员工遵守企业的制度和政策,但是,这个制度起初,只是停留在员工的“意识”层面,就像上述例子一样,干起工作来,就全完了,随心所欲。只有当企业文化被反复的强化和同化,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心灵,融入到员工的血液,深入到员工的骨髓里,变成“潜意识”,一个员工就养成了“习惯”,所有员工的“习惯”形成了工作“氛围”,这个氛围就是企业文化,由此一个伟大的组织就诞生了。
由于“潜意识”不识真假,直来直去。这就是说,员工也可以养成好的“潜意识”,也可能养成坏的“潜意识”,关键在于我们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如何将企业文化由“意识”,变成了“潜意识”?由制度变成员工自觉的行为?
韦尔奇曾说过,当企业的员工,在半清醒状态,能够背得出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愿景的时候,企业文化才起作用。
被员工称为“疯子”的王璞总裁,实行的办法是随时考问员工关于企业文化的内容,考|试/大答不出来者,被重点反复的考问,通过把员工也“逼疯”的“疯子”方法,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心灵,融入到员工的血液,深入到员工的骨髓里,变成文化“潜意识”.
海尔和蒙牛通过即使激励尤其是负激励的方式,通过闭环控制的、严谨的制度反复强化,形成了员工企业文化“潜意识”.
您的企业文化“潜意识”打造方法是什么?
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向艺术生成 篇10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人们往往要求创作者必须贯彻自由的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审美道德意识生成在创作中具有特殊性,不是从外面强加给作者的,而应是创作者内在的生命自由意识向艺术的体验性生成.审美意识的体验性生成,是生命的“敞开状态”,道德意识则使创作者处于生命的约束与责任担当状态.所以,从生命本身出发,就可以看到:审美与道德之关系,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生命内在力量的.互相激活的关系.只要寻求生命自由意义上的审美与道德的和谐统一,艺术就能展示出感动人心的伟大力量.
作 者:李咏吟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刊 名:东疆学刊 英文刊名:DONGJIANG JOURNAL 年,卷(期): 21(3) 分类号:B83-0 关键词:审美意识 道德意识 交互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篇11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2)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一实验一观察记录一分析讨论一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一实验验证一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物理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物理教学与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 篇12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 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 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 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更加相信科学, 热爱科学, 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 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 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 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 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 在实际教学中, 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 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 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27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 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 分析原因,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 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 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 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 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课外活动。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磁悬浮实验、设计制作各种报警器、安装收音机、无线电测向接收机等。通过这些实验, 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门铃、各种报警器、收音机, 自制平行光源、针孔照相机、潜望镜、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 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 , 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 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 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 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 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 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举办科技讲座时, 要认真选择材料, 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 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 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 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 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 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 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物理知识的延伸体现在社会调查活动中, 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 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 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 并提出改进意见, 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 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科技意识 篇13
网络无国别,网络无边界,“网络入口就是无形的国门”,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直接关系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必须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和网站主体责任,加强网上信息内容管控,坚决查处违法违规信息和网站以及自媒体账号,坚决封堵政治性有害信息,坚决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我实施渗透破坏活动。
完善知责明责的“责任链”。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是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基础。在全县各乡镇各部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分管副书记和县级部门分管同志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按“一岗双责”要求负领导责任,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守好自己的门、站好自己的岗。把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在乡镇、县级部门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组织体系,确保层层有人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
高举督促考核的“指挥棒”。加强督促考核,是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的有效抓手和“指挥棒”。今年初,苍溪县委与各乡镇、县级各部门签订了《2017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县委宣传部将与相关部门一起,每年组织开展2次专项督查,督查考核结果直接运用到对各乡镇各部门的综合目标绩效考核之中。各乡镇党委、县级各部门党组织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检查考核制度,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代会、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评议。各乡镇党委、县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每半年要向县委专题汇报一次意识形态工作。县委把意识形态工作的实绩表现,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方面,作为干部评价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用好责任追究的“撒手锏”。严格追责问责,是倒逼主体责任落实的关键。不追究责任,再好的制度也会沦为一纸空文。舆论导向出了问题就不是水平能力问题,而是政治立场问题,对导致意识形态工作出现不良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真正使意识形
【科技意识】推荐阅读:
科技意识09-29
科技创新意识08-29
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07-06
加强信息化意识,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努力使科技强警之路更好更快发展07-26
谈增强问题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06-03
纪律意识规矩意识08-27
文本意识与文体意识09-20
大局意识等四个意识05-13
应用意识08-27
意识因素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