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

2024-11-12

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精选8篇)

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 篇1

语文教学与能力培养

南城县一中游本遥

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当然是毫无异议的。但究竟通过什么途径,或者说采取什么手段来提高呢?我认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综合分析力。只有通过培养这些具体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记忆力,对于学习各门科学知识,从事任何有益的工作都至关重要。“读”、“写”之间,记忆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的记忆力,虽然与素质关系很大,但主要还是靠平时的培养训练。中小学生年龄小,思想较单纯,脑子灵,这阶段记住的知识往往终生难忘。同时,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也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比如识字,区别形、声、义,复述、背诵课文等,都是锻炼记忆力的好办法,因此语文教师应抓紧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不论分散识字也好,集中识字也好,都要想办法让学生尽快地记住这些字,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我曾做过一个调查:中等资质的学生,在思想集中、弄清文章脉络的情况下,对于一千字左右的范文,象朱自清的《春》,大多读至十几遍就能背诵了。在此基础上,能否提高一步,逐渐减少读书遍数,仍然达到背诵。根据我平时训练证明,千字左右的短文,读三至五遍即能成诵者屡见不鲜,有些写得精彩的片断,往往是课讲完后,学生稍加复习,即可背诵。抄写课文也是重要的训练,因为抄写一遍,对于记忆而言,不亚于读十遍所获得的效果。这说明,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某种训练,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的。

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因循守旧。据说,人脑的功能相当于一台1014的电子计算机,可以贮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从这个意义讲,人的大脑就象一个“超级记忆银行”。青少年记忆力尤甚,14-20岁之间是最高峰。所以只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切合实际地按照高难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也是可以办到的。另外,由于人类知识总量每隔七至十年要翻一番,光靠脑力记忆仍然显得不够,因此,教会学生编索引,制卡片,列提纲,做笔记等,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一些指导,也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茅盾先生曾说过:“故为初学者设想,凡技巧上诸问题(包括所谓‘练字’在内)固然不可不下一番苦功夫,但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在观察力的养成。“我以为这话十分正确。我们教学,不能让学生死啃书本,而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热爱生活,洞察大自然的奥秘,诸如鸟兽虫鱼,山色湖光,日月星辰等等,以期有所醒悟,有所发现,从而把书本知识和客观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学生作文写得具体、形象、生动,就要教育学生留心各种事物,多看看,切忌浮光掠影,熟视无睹。比如观察人物,除了注意看他的衣着、行装、一般容貌,还应着力捕捉他的喜怒哀乐的变化,尤其是注意他“心灵之窗”的眼睛,他的动作、神态。又此如观察现象,应注意观察现象的“全过程”,每一细微演化过程均应心领神会,牢记心头。

语文课堂教学,务必注意形象性,不能光讲字、词、句,也应恰如其份地绘生绘色地形象的讲述。如讲鲁迅的《祝福》,我引导学生注意小说三次集中地描写祥林嫂的外貌,并指出每一次的外貌描写的不同,特别注意点明祥林嫂“眼神”的变化:开头是“顺着眼”,继之是虽然仍“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再次是“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待捐门槛回来,“眼光也分外有神”,受了晴天霹雳地一击之后,“眼睛窈陷下去”被鲁四爷赶出门之后,临死前“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转,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讲到这里,我喉咙哽咽着,学生也禁不住流下泪来,眼里充满着对祥林嫂的同情,对封建制度残酷迫害劳动妇女的愤懑。再如讲刘坚的《草地晚餐》,在对课文中写到朱总司令身穿什么,脚穿什么,背什么,拄着什么,脸上的皱纹怎样等作过一般的分析之后,我特别提醒同学注意:“棍子的两头已经磨得溜光圆滑”这句话,问同学们:“朱总司令的这根棍子为什么会‘溜光圆滑’呢?”学生答:“因为‘长途跋涉。”问:“总司令为什么要‘拄’棍子呢?”答:“总司令年纪大。总司令没有骑马。”讲到这里,朱总司令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大形象就俨然屹立在师生面前,崇敬、爱戴之情不觉油然而生。

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也应如此。不久前,我们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我先布置写《校运动会上》的作文,并嘱咐学生仔细观察,开始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写。后来由于学生仔细地进行了观察,这次作文普遍比较满意,其中,有的还颇具特色:“在投铅球的地方……一个同学走上来,拿起铅球,抬起胳膊,将铅球举到右耳边,然后作投掷的起动,身子慢慢地往右斜,突然用脚一蹬,身子向前俯冲,奋力一掷,铅球流星一般飞向远处,伴随着人们的喝采声,重重地砸在前方坚硬的泥土上,在那儿留下了大半个铅球印痕的小坑。当裁判员报过成绩后,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段文字之所以写得比较好,就是得力观察。对每一个动作不但看得仔细,还看出了人的精神风貌。足见,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了,文章就大体上写好了一半。

想象可以认为是智力的升华。人们常说,作家、诗人是富于想象的。其实,研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又何尝不要丰富的想象力?大则宏观世界,小则微观世界,都必须赖于科学的推断,都需要想象。就写作而论,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无不需要想象。所谓塑造人物,所谓体验,设身处地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性格等等,都无不从生活实际出发而凭借于想象。

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比如我教陆定一的《老山界》,讲到写得最精彩处,作者一连用了若干个“象”字句来描写红军夜宿的所见所闻所感:“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等,教师津津乐道,满以为学生能够掌握这种写法,于是便布置学生仿照这种格式来一段“写景”,不料同学们竟面面相觑,虽经苦心孤诣,也象老糠里榨油,“逼”不出来了。后来,我在评讲《校运会上》这篇作文时,有意将事先从学生习作中集录的“象”字句介绍给同学,诸如运动员在竞赛场上,“一个个象猛虎下山,似蛟龙出海”啦,“象子弹一样‘嗖’地飞出老远”啦,“象离弦的箭风驰电掣地向前猛冲”啦,“象脱僵的野马,飞快地跑到终点”啦,“象轻巧灵活的小燕飞越竹竿”啦等等,学生听了深受启发。这次效果就迥然不同了!不久,我在批改习作《国庆见闻》时,发现有不少写得好的“象”字句。如“天蓝得象水晶玻璃般透明”,街市上“欢乐的人群象织布的梭子一样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人来人往,声音喧哗,真象炸开的油锅一样沸腾”,“蔚蓝的天幕,撒满了群星,初升的圆月,象一盘水银斜挂在东天”,“一排排的街灯,象群星闪烁,把个大街照得如同白昼”等等,好词佳句,纷至沓来,使人由衷地感到喜悦。

为了便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我觉得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敝开思路,放胆作文。对学生的习作,不应因为强调“写真实”而过于挑剔,更不应动辄批评指责。事实上,不允许想象加工的纯粹自然主义的“照相式”的作品是很少存在的,何况学生习作呢。即使学生习作中的某些细节看来不够真实,甚至近于荒唐,也不用大惊小怪,加以诱导就是了。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轻易折断青少年想象的翅膀,那是犯罪的。

综合、分析力,实际属于逻辑思维力。认识需要深化,完成“感性──理性”的“质”的飞跃,就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力。由此即彼,由表及里,弃旧图新,透过现象看本质,都要进行综合分析。青少年理应正确地运用大脑进行判断,推理,从而不断地提出问题,获得正确的结论。可是现在有些学生,读了一篇课文,却常常不知说了些什么,不能提纲挈领地了其大意,简单的是非题、选择题大体上还可以,问题复杂一点就觉得脑力不顶用。有些学生思想僵化,遇问题不易拿定主意,茫茫然不知所措,或者看问题易走极端,等等。凡此种种,都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力?最近读了我省特级教师潘凤湘的教学经验介绍,似乎觉得有章可循。潘凤湘老师有志于语文教学改革二十多年,摸索出一套成功的.“八步读书法”。“八步读书法”,主旨在于教育学生“不动笔,不读书”,指导学生按一定的读书步骤读书,通过大量的“句、层、节”的练习,逐步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等于交给了学生一种猎取知识的武器。毫无疑问,“八步读书法”的许多环节对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力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我在“移植”潘凤湘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感到棘手了。主要是由于师、生水平都存在差异,似乎暂时还不敢撒手让学生自学,于是采取了一种“过渡”的形式。这等于先给学生一根“拐棍”,待学生“走稳”之后,再撒手不迟。略述于后:

对于一般阅读课文,宜根据教学目的先拟出一个“阅读提纲”;“阅读提纲”包括字、词、句的知识,包括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阅读提纲”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主要供学生预习、思考和讨论。如阅读峻青《瑞雪图》一课,我就拟了这样一个提纲:

一、什么叫‘瑞雪’?

二、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气候是怎样骤然变冷的?

四、第三自然段一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五、第四自然段怎么写下雪?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只写看到的行吗?六、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文章怎样从远到近?从“静”到“动”地描写雪景?

七、文章怎样写人的活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八、文章结尾一句表现了什么感情?

九、怎样理解袭、骤然、凛冽、纷纷扬扬、彤云密布、簌簌落落、万籁俱寂、白茫茫、粉装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五光十色、咯吱咯吱等词语?这些词语对描写“瑞雪图”有什么作用?你能用这些词造句吗?

十、文章哪几处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摘下这些比喻句?

十一、你能用几百字描写一种自然景色吗?试试看?

这种“过渡”方法,经过实践,表明有下列优点:一是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比以前仔细了;二是人人动脑动手动口,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少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三是教师在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之后,只要稍加评点,无需喋喋不休地讲解了;四是学生通过有趣的争论,学得更主动,掌握的知识也更牢固了,不仅能提高综合、分析力,对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都是有益的。当然,这样做也有难处,备课花的时间更多了,准备的内容更广泛了,对少数学生的思想工作也更细了。但只要能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教师还是舍得花力气的。

总之,语文课应成为广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课。衡量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在于他讲了多少课书,而在于他讲这些课书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什么“能力”。有了“能力”,则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识字,学生能熟练地查字典,遇到生字即能习惯地查字典,这就比课堂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强多了。正如叶圣陶同志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如果每堂课,教师都能精心设计,让学生有所得,尤其在“能力”上得到训练,有所提高,那未,天长日久,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万能“钥匙”,任何知识宝库的大门都将在学生面前洞开了。

抚州地区文教局教研室编

《教学研究》1981年4月

第4期(总第24期)

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 篇2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基础。现代软件测试与传统的软件测试不一样,它是贯穿软件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从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代码开发,一直到最后测试、验收和维护),涉及各种软件开发技术、应用技术以及测试技术,覆盖软件各种应用领域(如桌面软件、网络应用、信息系统、电子服务、嵌入式系统、数字娱乐等),面临不同的专业领域知识,所要求的投入与软件开发相比规模同等甚至更高。另外,软件测试是一项需具备较强专业技术、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工作,软件测试人员除了需要有一定的软件测试实践经验外,必须要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全面的技术能力、各种测试工具的使用能力、敢想敢干的创新能力,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出色的沟通能力等专业素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测试人才需要经过严格系统化的专业培养,并且在专业培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软件测试专业化的特殊要求,强调软件测试人员的工程实践能力。

目前,很多高等学校仅仅是在计算机专业或软件工程专业中设置一些软件测试课程,还没有提高到软件测试专业化人才培养这个层面。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率先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将能力培养作为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提出了“用工具,促能力”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软件测试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最终建立通过学习和使用软件测试工具进行软件测试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用工具,促能力”的教学理念

工程实践能力是计算机专业,特别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要求之一。计算机技术或软件工程技术涉及到大量的知识内容,包含各种开发和应用技术,覆盖许多应用领域,需要有很强工程实践能力。对于我们在校的本科学生,由于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在学习,缺乏实际项目经历。如果按照传统的课堂传授理论知识的方法进行教学,辅助一般的实验,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

为此,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要求在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和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配套的课程设计,独立的实践课程,以及小学期的集中实训等),并特别在软件测试课程的实践教学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用工具,促能力”进行软件测试人才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该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要求学生熟练地使用各种软件测试工具,来掌握软件测试相关知识、技术、方法和管理流程,提高软件测试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软件测试的专业化水平。

熟练地使用软件测试工具能带来如下好处:

1)提高工作效率。

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很大(据统计,测试会占用到40%的开发时间;一些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软件,甚至会占到60%);另外,测试中的许多操作是重复的、非智力性的和非创造性的,但要求准确细致。最后,那些固定的、重复性的工作,可以由测试工具来完成,这样就使得测试人员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计划测试过程,设计测试用例,使测试进行的更加完善。

2)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手工测试常会犯一些人为错误。为此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工具的特点是能保证测试的准确性,防止人为疏忽造成的错误。

3)有些测试很难开展,必须使用工具(如性能测试等)。

测试工具可以执行一些手工难于执行,或者是无法执行的测试。这是因为软件测试工作相当复杂,要求非常严格,很多测试在手工测试环境是无法完成的。

4)测试工具很好地保证测试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软件工程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管理,软件测试同样也是将管理放在第一位。

5)测试工具体现了先进的测试思想、方法和技术。

掌握并熟练地使用软件测试工具,能够快速和有效地掌握或巩固所学的软件测试的思想、方法和技术;运用软件测试工具开展软件测试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解决软件测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软件测试的实战能力。

事实上,“用工具,促能力”的教学理念非常适合在工程化要求较高的软件工程核心课程中进行示范,予以推广。

2 探索软件测试人才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我们在“用工具,促能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对以软件测试人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确定了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的知识体系以及学习和使用软件测试工具进行软件测试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课程大纲,从而建立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及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我们这里所说的软件测试人才能力培养新模式主要是指我们在对软件工程本科学生的软件测试能力培养过程中,强调“用工具,促能力”的教学理念,以开源软件测试工具为基础,结合精选的教学案例,大胆地将测试工具的掌握和测试工具的应用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强化学生软件测试专业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软件测试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实践教学的新模式,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充分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通过软件

软件杂志欢迎推荐投稿:http://www.ccomsoft.com/

·30·

测试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参与实践的兴趣,对软件测试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运用工具解决测试项目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2.1 软件测试人才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

软件测试人才培养专业性强,人员素质高,这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地对软件测试课程体系进行论证,并按照软件测试人才能力培养新模式的要求制定出教学大纲。目前,学院在软件测试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分三个层次:理论课程—软件测试,实践课程—软件测试课程设计,创新学分—软件协同测试。贯穿这三个层次的主线是软件测试工具,即通过软件测试工具在不同软件测试项目中的使用,强化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并按照工具使用流程要求,培养学生专业职业素质。

2.2 基于开源软件的软件测试实验室建设

软件测试课程对工程实践要求极高,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极强,因此软件测试实验室的建设,软件测试工具的配备除了支撑教学外,还是“用工具,促能力”教学理念的贯彻和通过学习和使用软件测试工具进行软件测试人才能力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最重要的保证。

考虑到软件测试贯穿软件工程整个软件生命周期,涉及各种软件开发技术、应用技术以及测试技术,覆盖软件各种应用领域,需要用到多种测试技术、方法和测试类型。因此要建设能够让学生或受训人员全面参与这些实验或实践的软件测试实验室,特别是全面配置商用软件测试工具,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除一次性投入满足数十位学生同时上机进行实验或实践的要求外,经常性的升级维护费用就会让条件优越的高校或培训机构难以承受,更不要说大多数条件不优越的高等院校。另外,如果完全依靠商用软件测试工具开展软件测试的实践教学,除了面太窄、投入太高外,我们很难推广和普及在这方面取得的实践教学成果。

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主流的开源软件测试工具为基础,进行软件测试实验室建设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覆盖软件测试的各个阶段和各种类型,保证了国内许多院校在办学条件不足,实验教学经费有限,无法全方位引进商用软件测试工具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很好地开设软件测试实践类课程。

实际上,我们在软件测试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一直是要求学生使用开源测试工具。这是因为:

(1)开源测试工具的使用,特别是测试环境的建立,能够促使学生接触各种开源工具,如操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页面开发语言、绘图、邮件等,培养他们搭建平台的综合能力。

(2)采用开源测试工具搭建测试环境开展测试工作,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测试原理,提高学习兴趣。

(3)学生通过使用开源测试工具,除了完成课程设计所规定的测试任务外,还能够清楚地了解这些测试工具对测试技术和测试方法的支持以及这些工具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尝试自己动手改进这些测试工具。

2.3 软件测试课程配套的教材建设

为使教学理念真正得到贯彻,能力培养模式真正得到实施,必须解决与之配套的教材问题。为此,我们编写了《软件测试大学教程》、《软件测试实验指导教程》以及《嵌入式软件测试实用技术》3本教材。这3本教材不仅是课程的配套教材,而且还是软件测试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及改革等成果的最终表现,也是软件测试能力培养新模式实施的基石。《软件测试大学教程》已被北京市教委推荐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待评审);另外,《软件测试实验指导教程》全面介绍了支持各种软件测试类型的开源软件测试工具的主要功能、应用流程及实际案例,涉及到测试管理、缺陷管理、代码分析、单元测试、系统测试、性能测试以及软件综合评测等重要实践内容。该教材配套有近1GB内容的DVD光盘,光盘中存放有覆盖软件测试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大量开源软件测试工具及配套的实践教学案例,保证了国内许多院校在办学条件不足,实验教学经费有限,无法全方位引进商用软件测试工具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学习和推广我们的教学成果;最后,学术专著《嵌入式软件测试实用技术》对软件工程应用领域嵌入式软件的测试活动开展提供了专业支持。

上述教材的出版及使用,能够使我们的教学理念真正得到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得到落实,教学新模式真正得到实施,实践教学的探索及改革有据可查,有迹可循。

2.4 软件测试精品课程的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够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学理念的宣传和教学模式的普及与推广,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软件测试课程自2009年评为北京工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以来,一直在努力开展精品课程相关内容的建设,积极申报北京市精品课程。通过近几年的软件测试精品课程建设,很好地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实践教学理念的宣传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普及与推广。

软件测试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1)在整个本科和工程硕士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实验和实践环节整体配套和优化的教学改革;

(2)重视基础理论,采用案例驱动式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与工程能力的培养;

(3)密切软件开发技术及测试技术应用最新动态,设计实践教学案例,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4)将软件测试课程理论教学与软件测试课程设计、软件协同测试等实践教学和创新学分整体考虑,努力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软件测试人才的要求;

(5)为使软件测试课程达到既定目标,开展了配套的教材建

·31·

设。

总之,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全生命周期软件测试概念、软件质量分析手段、现代软件测试技术、主流测试工具应用以及典型应用测试方法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软件测试的各种原理、方法和技术,并能够选择合适的软件测试工具进行相关测试。这些举措为培养学生今后成为高素质、专业化的软件测试人才打下很好的基础,许多学生毕业后在IT企业能够很好地从事软件测试工作。

软件测试精品课程网站是按照北京市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要求建设的。网上发布的内容除了课程概况、课程内容、练习作业、教学课件、参考资料以及全程录像。由于软件测试课程包含有实践性教学,因此本网站包括实践教学指导等。除此之外,本网站还包括软件测试课程全面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思路、方案和成果。可以说,本网站内容完整、资源丰富,其成果具有可示范性和可推广性。

软件测试课程建设得到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该公司将本课程作为优秀学术成果(超星名师讲坛——超星学术视频)进行了全程的录像和系统的整理,部分录像资源可在超星网上观看或下载,网址是:http://video.chaoxing.com/playvideo.aspx?id=31475。另外,超星公司已授权我们可将本课程的完整学术视频放在学校精品课程网站上,使教师和学生共享其资源。

3 软件测试人才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

软件测试课程在不同的院校其设置是不一样(如理论课或理论课+实验课,学时、学分等)的,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在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计划中将软件测试课程设为专业必修课,其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课及实验课(课程设计)两部分。理论课32学时,16周完成,每周2学时,最后参加学校考试周的闭卷考试。课程设计是期末小学期2周集中进行,共60学时。

3.1 课程设置情况

软件测试课程自2005年开设以来,就依据“用工具,促能力”的教学理念开展本文所提到的软件测试人才能力培养的新模式进行教学,讲授了8轮次,学习人数达500多人。

无论是软件测试理论课实验、软件测试课程设计,还是创新学分——软件协同测试,都是以软件测试工具为核心,结合精心设计的测试案例,使学生从测试需求、测试环境建立、测试策略、测试技术应用、测试用例设计与执行、测试结果分析,以及缺陷跟踪管理与测试报告文档撰写等方面完成实验内容和课程设计内容。

3.1.1 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的实验大纲

软件测试理论课中安排了6个学时的实验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每部分内容2学时):代码静态检测、Java单元测试Junit、Gtk+界面测试。

3.1.2 软件测试课程设计大纲

软件测试课程设计按照《软件测试实验指导教程》开设了

软件杂志欢迎推荐投稿:http://www.ccomsoft.com/6大类型的软件测试项目,每个类型的测试项目要求学生同时使用主流的开源测试工具,体会先进和成熟的软件测试技术,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类型1:以测试过程管理为主,实验重点是缺陷管理、测试管理以及缺陷管理与测试管理的集成。涉及到的开源工具主要有Mantis、Bugzilla、Testlink、Testopia等。

类型2:以程序的静态分析为主,实验内容是程序理解、代码静态分析。涉及到的开源工具主要有Oink,Eclipse PTP/CDT,以及分析Java代码的多种工具(如Findbugs、PMD、Checkstyle、Valgrind、Prefast等)。

类型3:以单元测试为主,实验内容是基于支持测试驱动开发(TDD)的单元测试框架x Unit的C/C++功能测试和C/C++及Java的覆盖测试。涉及到的开源工具主要有Cpp Unit、Ecl Emma、Gcov等。

类型4:以图形界面测试为主,基于单元测试框架对Java GUI进行测试,对网页进行测试。涉及到的开源工具主要有JFCUnit、Http Unit、JWeb Unit等。

类型5:以性能测试为主,除了继续在单元测试框架的基础上对Java应用进行单元性能测试外,重点是对Web应用系统进行整体的性能测试。涉及到的开源工具主要有p-unit、JMeter、Web Load等。

类型6:以软件综合评测为主,对南京大学的EASTT工具进行综合应用(可辅助使用Panorama++试用版),全面了解软件评测的思想、方法和要求。

软件测试课程设计的考核内容包括:建立测试环境,运行测试工具,编写测试例子,加载被测程序,执行测试用例,分析测试结果,撰写测试总结报告(报告字数不少于1万字),最后登台汇报(PPT演讲)。

通过撰写报告和登台PPT汇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归纳总结、论文撰写、多媒体制作以及登台演讲能力。

3.1.3 软件协同测试创新学分大纲

软件协同测试创新学分实践课程主要是由教师布置具体的较大型软件测试项目,模拟多人异地得测试活动,让学生体验软件测试各个阶段进行协同的关键要素。包括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结果收集以及测试资源和测试过程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协同要求,学生通过协同分工完成整个课程任务,并在测试实践中总结方法,创新性的提出软件协同测试的解决方案。

3.2 实践效果

基于“用工具,促能力”的教学理念下的软件测试人才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在内容组织上做到了既能够调动学生专业兴趣,使其感到软件测试的实用性和挑战性,又加强了学生软件测试的实际动手能力。软件测试课程以主流的开源软件测试工具应用为基础,以实战能力培养为目的,易于教师开展软件测试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而且学生对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反映非常好,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非常高,学生经过实践后收获非常大、能力提高非常快,学生为实践收集或设计的案例非常丰富,部分学生撰写的实践总结报告水平也非常高。另外,学生结合分组实践内容的安排,进行针对性地软件测试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以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时间和兴趣选择相关的实践内容进行自学和实践,进一步地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打基础。

企业对我们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认可。北京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软件测试人才培养(如软件测试培训、实训及实习)、软件测试科研、软件协同测试平台建设以及嵌入式软件测试等基础建设方面开展合作。

2009年,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所获得的北京市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其建设内容主要是软件工程及其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及其学生的能力培养。按照什么样的理念和模式开展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软件测试课程“用工具,促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在该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软件测试人才能力培养模式做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和回答。

4 结束语

目前计算机学院或软件学院学生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一直是高等院校计算机人才或软件人才培养的一个“短板”,一直缺少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因此,开展软件测试人才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及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对于这项工作,有关专家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认为:软件测试人才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和新模式强调软件测试工具使用的重要性,同时重视教学实验成本和教学的灵活性,所有实验和实践活动的内容组织均以开源软件测试工具为主。通过实际测试项目的开展和工具的使用,能够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技术和流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这种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具有示范性和推广性。

参考文献

[1]柳永坡.让软件测试实验和实训课程轻松地走进高校或培训机构——介绍《软件测试实验指导教程》[J].计算机教育,2010(13):158.

[2]柳永坡.软件测试大学教程:软件测试课程专业教材[J].计算机教育,2010(12):158.

[3]蔡建平.开源软件测试实践教学方案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1(6):103-108.

[4]蔡建平.软件测试大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9.

[5]蔡建平.软件测试实验指导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1.

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 篇3

[关键词]读写结合写作测试;新课程标准;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引言

二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国内外大型英语测试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在20世纪写作测试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模式:间接写作模式、直接写作测试和案卷写作模式。大规模写作考试中采用最多的是即席限时的直接写作测试,这种测试的构念效度和真实性受到研究者不同程度的质疑。直接作文测试割裂了阅读和写作的联系,极易将英语写作教学导入误区。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综合写作测试模式应运而生。自2007年起,广东省高考英语试题开始采用读写结合写作测试。

二、读写任务的二语习得理论基础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输入的语言材料以略高于学生现有语言水平为宜。但是后来研究发现,仅仅输入是不够的。Swain指出,仅仅依赖可理解性输入不足以使语言学习者流利地使用语言,二语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语言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还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出,读写任务正是将输入和输出结合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读写任务与阅读写作技能

读写结合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一篇或数篇文章的基础上,完成梗概,自由写作。首先学习者阅读源文,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建构主义认为,读写任务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建构意义的过程。阅读和写作相互影响,不仅仅是阅读和写作的简单相加。阅读是进行读写任务的第一步,读写任务中的阅读理解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理解,Gray将篇章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字面意思理解、文字隐含意义理解和批判阅读理解。读写任务需要进行批判性阅读,需要学生充分理解源文,抓住源文主旨,然后将源文中对某事物的观点和自己的背景知识进行对比,进一步确定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写作主题。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参考源文,将源文中观点和自己观点在写作中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篇章。写作中通常使用三个策略:组织、选择和整合。组织指的是在阅读时,测试者为了表达新的意义,利用源文的某些信息,将其组织到自己的篇章中;选择是指为了构建新的意义,测试者对源文中的某些信息进行选择;整合指将自己的观点和源文中的观点进行有效整合。

四、读写结合写作测试与高中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其中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 20世纪90年代,Bachman提出了交际语言测试模式,不仅关注语言的语法规则,更注重语言测试的规则性、得体性和真实性,同时也考查听说读写多种语言技能的综合性。读写结合写作测试充分体现了这种测试理念。

广东省从2007年起开始采用新的高考英语试卷。作文部分共计40分,其中包括读写结合写作任务共计25分。以2010年为例,读写任务要求学生阅读一篇关于家长用金钱鼓励孩子学习的一篇文章。要求首先用三十字概括文章的主题,然后就此现象写约120字的文章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采取读写结合写作任务有以下优点:一是读写结合写作测试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克服了无材料作文中因为学生背景知识不同而对分数造成的偏颇,保证了学生有话可说,更接近于真实交际活动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二是读写结合写作任务构念反映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写作技能目标提出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的总体要求。三是考查了学生的元认知和认知策略的运用,对学习策略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后效作用。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才能应对读写任务对元认知和认知能力的要求。四是单一的写作测试模式极容易将高中写作教学引入“为写而写”的误区,不利于学生整合多渠道信息和资源进行有目的的写作。将读写任务与高中阅读和写作进行教学融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五、结语

读写结合写作测试是为了克服直接写作测试的缺点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测试模式,在综合运用的语境中测量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给学生充分展示语言能力和策略使用的机会,体现了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测试理念。广东省在高考中采用读写结合写作任务,是新形势下对高考测试改革所作出的积极探索。但是读写任务的构念效度、评分员之间的信度以及读写结合写作过程和行为的主要因素等问题仍需要解决。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有助于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高考写作评分体系,而且有助于促进《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P].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Krashen , S. The Input Hypothesis [M] . London : Longman ,1985 :175.

[3] 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 s development[A] . S. Gass & C. Madden (eds) .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 . Rowley , MA : Newbury House , 1985 : 235-253.

[4] Kucer, S. The making of mea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s parallel processes. Written Communication, 1985. (2) :317-336.

[5] Gray, W. S. The major aspect of reading. In H. Robinson(ed.), Sequential development of reading ability.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60.

[6] Spivey, N. The Constructivist Metaphor: Reading, Writing and the Making of Meaning [M].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1997.

[7] Bachman, L. F. What does language testing have to offer[ J ]. TESOL Quarterly,1991,(4) : 671 - 704.

[8] 张新玲,曾用强. 高中英语广东卷任务型写作题型—基于效度的验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 (2):26-29.

(责任编辑 史玉英)

小升初语文能力测试题型 篇4

1.用“√”划出下面词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6分)

⒉填全词语,再根据提示分类。(4分)

容光( )发 ( )而谈 神( )奕奕 文质( )

3把诗句补充完整。(2分)

(1)、,一日看尽长安花。 (2) 、,沙暖睡鸳鸯。

4.应用文。(4分)

家住哈尔滨市道外区长春街10号(邮政编码150026)的王明给住在北京市西城区新开胡同67号(邮政编码100035)的姑姑王秀芝写了一封信。请替他写好信封。

5.修改病句。(2分)

①两辆新旧车子,骑起来就是不一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精美。

二、习作。(12分。字数在100,内容10分,卷面书写2分)

题目:记我身边的一件事

答案:

1、略

2、焕 侃侃 采 彬彬

3、春风得意马蹄疾 泥融飞燕子

4、略

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 篇5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情境作文教学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作文时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呢?教学中,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感知情境——积累表象——启发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

一、精心引导学生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要让学生作文时能够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必须引导他们经历从“感知情境”到“描绘情境”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里所言的情境,前一个指的是“实境”,即人、自然与社会;后一个则是“虚境”,是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感情过滤创造出的情形与境界。

描绘情境有赖于丰富的想象,而想象又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记忆表象储备越多,他所展开的想象内容越丰富。由此可见,要描绘情境必须从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开始。

(一)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是中学生感知的直接对象。我训练学生感知事物务求做到两点:

1、感知事物前蓄情于臆,即要求学生在感知事物之前要有一定的情绪准备。无论感知的客体是日月星晨、风雨雷电,还是山河田野、花木鸟兽,抑或是亭台水榭,在感知前要广泛搜集与之相关的名人诗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以及景点介绍。并在反复阅读中受到感染,生发激情。

2、感知事物中融情于物,即要求学生能够调动视、听、味、嗅、触等感官去感知客观事物的色彩、声响、芬芳等各种属性,由此而生览物之情或触景生情等。与此同时,还要学会把自己的情感与意念自然地融入山、水、日、月、花、草、树木之中,让客观事物都染上主观色彩。要善于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创造出情境美。

(二)引导学生注重表象积累。表象是人脑中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印迹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画面)。为了有助于这些“画面”积累,我向学生推荐了几种方法。

1、“画面”描述法。要求学生经常对自己感知或体验到的印象最深的“画面”进行回忆、记忆,然后将“画面”用文字记下来。这种“记”不是机械地说明,而是描述,是能够融会深层之意的描述。

2、绘画或照相法。要求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最有特色的场景、人物勾画出来,然后旁注文字说明。“说明”要尽可能的详细,要将当时令人惊呼感叹,让人怦然心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记下来。储备有大量的诸如此类的记忆表象,一旦“在与某种需要有关的强有力的兴奋中心出现时,这些解体了的暂时神经联系就会按新的体系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形象”。(注:《职业技术教育》1998年第12期第18页。)

表象积累的内容可以是某次活动最感兴趣的画面,也可以是印象最深的人物的音容笑貌。

二、精心策划“小练笔”,训练想象能力

(一)进行再造性想象训练。这种训练,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表象积累,对所供材料进行想象,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材料而又不同于原材料的意念形象。

训练举例:反复诵读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后,驰骋想象,用短文再现当年王维为挚友饯行的情景。学生受到课文插图启发,又从古装影(视)片上获得了表象积累,因此,基本能够完成。有学生写道:

古老的渭城坐落在渭河南岸,有一条驿道穿城而过,大道的两旁客栈与酒馆一间挨着一间。于是这里便成了由长安西行或自西而来长安的人歇脚的好去处。这是一个微雨蒙蒙的早晨,街上空气湿润、柳枝染绿。诗人王维正在此为好友元二送行。王维边为元二斟酒边说:“再干一杯吧!过了阳关就没有老朋友陪你饮酒了。”微醉的元二接过酒一饮而尽,抱拳说了声:“保重!”便拍马而去。王维依依不舍地目送着好友渐渐西去。

中国搜课网 http://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中国搜课网 http://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二)进行扩展性想象训练。此举是让学生根据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在体会原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展开想象,从而使不具体变为具体,无声变为有声,形象更具体,更色彩鲜明。

训练举例:赫耳墨斯笑着问明宙斯和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看到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要求学生刻画出赫耳墨斯得知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时的尴尬神情。

由于受到原材料中“笑着问”和“爱慕虚荣”的启示,学生们大都能够想像出赫耳墨斯的神情。有学生写道:

只听赫耳墨斯“啊”了一声,便目瞪口呆,刚才还在矜持地笑,现在他的脸上比哭还难看,脖子和耳根全红了,他活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

这样以原材料中关键情节为基础而生发想象,传神而又准确地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神情。

(三)进行延伸性想象的训练。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展开创造想象,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向。

训练举例:“卖炭翁”的炭被抢,他悲愤交加,离开“宫市”后将向何处去?请续写结尾。

这项训练是以原材料中言犹未尽的情节为起点,要求学生依情定势,合理想象,延伸情节。有的学生接着写:

卖炭翁离开“宫市”后,一路上老泪纵横,他原想卖掉这一车炭,让一家人度过年关,可现在只换回半匹红绡。他不敢再见卧病在床的老母和一群饿得皮包骨头的娃娃。到了村口,他让老牛自个儿拖着空车回家,自己将半匹红绡系在村头干枯的老槐树上,他含恨上吊自尽了。

有的写“卖炭翁”早就恨透了腐朽的朝廷。炭被抢后,他愤然离开宫市,走上了杀富济贫、与朝廷为敌的道路。

两种结果截然不同,但从情节定势看都有发生和发展的可能。因而符合延伸性想象的要求。

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可从对比想象、假设想象、逆反想象等方面进行。

三、精心设计“命题”,指导情境作文

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以及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要求言、行、情融为一体,同步展开进行的作文。要让学生能够写出具体的情境与氛围,教师在命题时应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说话”的氛围和情境;能够触及到他们写作的动情点、兴奋点,使他们很快入情入境;能够唤醒他们沉淀的记忆,迅速搜索头脑中储备的相关内容的信息,引出表象,启发想象。

《情境作文教学与想象能力的培养》一文由中国搜课网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 篇6

一、利用想象,获取灵感。

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像力,特别是缺少创造想象力。写作文,仅写自己观察到的,往往使人觉得有骨无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思路更广阔。没有想象的文章,是干瘪无味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充分利用思维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以此来指导作文。

比如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提几个“这像什么呢?”,“看着这些,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等问题。促使学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由此及彼,塑造形象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满树的桃花开了,啊!这可太美丽了!完全是用香花组成的桃树,一朵朵花就像一朵朵小火苗,在绿叶中,像颗颗闪闪发亮的红星星。”这些描写小作者有重点地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景,这无不显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写出有灵气的好文章,才能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创新想象的翅翼才能在广阔的生活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才能达到广阔的作文境界。

二、善于观察,发展思维。

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灵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的根底厚了,想象与联想才有起飞的基地。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经验贫乏的人,能写出充满活力的文章来。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倡他们写观察日记,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我们引导学生先学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家务活,然后写《记一次家务劳动》,材料果然新颖、鲜活多了。

三、方式多样,培养能力。

陈旧老套的作文题是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枷锁、也是让学生感到作文无话可说的祸根。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因此,作文命题中,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如:《我们班的新鲜事》、《我当上了小老师》、《假如我是校长》、《异想大开》、《我是小小设计师》等题目,来自学生“生活近区”.自然有兴趣,也乐于写。我还时时让学生参与到命题作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学生依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自由、快乐地作文,作文中独特的创新见解也跃然纸上。

除了作文命题,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样化,片断作文,作文填空,连词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编写电视剧等多种形式的作文,使学生如同游戏,兴趣盎然。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又说:“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成为学生作文时追求的一种境界。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日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三国”卡热潮》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会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兴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思创造出

四、注意评价,培养人格

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 篇7

1 高职与培训机构对软件测试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现状

专业能力是人们从事职业或职业活动赖以生存的能力, 在劳动世界中其作用趋于核心地位, 它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 是高职学生特点的集中体现, 也是构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标准的核心内容。[1]目前, 中国的高职教育观主要是知识本位的职业能力观, 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以开展学科课程教育为主。通过对湖北省内及省外几所高职院校定位了软件测试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进行了调研, 笔者发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针对软件测试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比较少, 大多数都只是开设了《软件测试技术》这一门课程, 少数院校把性能测试单独作为一门课程。通过对30余家软件公司的问卷调研, 笔者了解到软件测试技术包括的方面比较广, 企业需求的测试技术主要有手工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易用性测试、安全测试、自动化测试、云端测试与众包测试服务, 还有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专业的移动APP、H5测试。然而, 高职院校只用大约32至68个课时来讲解部分测试技术, 通常就是泛泛地讲授软件工程知识、主流自动化测试软件 (如Quick Test Professional、Load Runner、Test Director等) 等, 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测试能力, 便把软件测试定位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中。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报道, 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测试培训机构有华育国际、安博教育、北大青鸟、达内科技等。其中, 华育国际采用“订单+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软件测试学员的专业能力。华育国际通过与软件企业“点对点”方式, 即签订定向委培协议, 按照企业的需求, 为学生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胜任协议企业里约定的工作岗位。华育国际还通过与某一类企业 (如金融行业、互联网应用等) “点对面”方式, 按照这一类企业的需求来设置培训内容, 安排课程设置。无论采用哪种与企业的合作方式, 其实训在培养方式上, 均是以项目实战为主, 培训学员都有机会参加IT名企的实际测试项目, 掌握规范的软件测试流程, 增加丰富的项目测试经验。安博教育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IT人才教育体系, 通过IT软件测试实训, 协助毕业生在就业之前, 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与测试过程中, 解决软件测试方向学生和软件企业之间需求的错位。北大青鸟的培训策略是通过与高校合作办学来培养软件测试人才。通过课程置换的方式, 北大青鸟将自身职业课程体系的优势与高校的教学优势相结合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达内科技主要推广“远程教育”, 即在全国各地设置培训教学点, 通过网络将达内的课堂引进各个地方, 将拥有国际化大公司工作经验的技术专家和资深工程师通过远程在线的方式共享。达内也在各个高职院校推广这种远程教育模式, 与全国一些高职院校合作, 让高校提供培训场地和学生, 达内提供教学内容和师资,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课程置换”。

2高职与培训机构对软件测试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差异性

2.1 培养目标方向性差异

目前, 国内软件测试培训机构的市场主要定位在校待就业学生, 尤其是临近毕业的学生居多, 主要是以线下培训为主。很多软件测试方向的大专生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实力, 在毕业前选择去软件测试职业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培训机构对学生的培训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培养目标是能高薪胜任IT企业软件测试的工作岗位, 在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会强化训练软件企业需要的相关测试技术, 如:手工测试、自动化测试、接口测试等, 培养内容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软件测试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掌握软件开发、软件服务所需的系统基础知识和具备软件开发、测试、技术支持及销售所需系统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较均衡, 但是专业能力不突出;软件测试培训机构比较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但因为受限于培训时间、培训规模、投入资金等因素, 对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力度不足。

2.2 知识传授深度及广度差异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 既有思想道德类、英语类、体育、数学等素质与通识课程, 也有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专业课程, 以及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拓展课程, 课程开设门数一般在28门左右, 还有各种竞赛和团体活动, 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广泛发展, 尤其是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创新与沟通等社会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对学生知识传授的广度比较广, 但对软件测试专业知识传授的深度不够。培训机构由于培训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所以在知识传授的深度上不断强化深入, 培养的人才短期内适应软件测试岗位的各个层次, 但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会有所局限性。

2.3 专业能力提升成效性差异

培训机构通常在3-6个月的短期内, 对学员进行反复训练, 充分强调软件测试专业能力的培养, 培训课程范围窄, 使学员软件测试的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达到企业和社会对功能测试、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接口测试等专业能力的要求, 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具有速成性。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整个学年, 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 成效性提升速度缓慢, 但是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 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4 企业需求传递时效性差异

培训机构是解决大学生和软件企业之间需求错位的桥梁之一。IT培训机构的核心资源是拥有多年软件开发及软件测试实战经验的培训讲师, 他们非常熟悉最新IT技术与动态, 能够按照软件企业的需求来制订培训计划且技术知识传授更新速度快, 使学员在短期内提升专业能力后就能上岗就业, 故传递企业需求时效性高。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周期是3年, 人才培养方案是在第一学期就已经安排好了三年的培养计划, 面对发展迅速的软件技术, 势必造成传递企业需求的时效性低。

3 高职软件测试人才专业能力培养优化建议

经过上述高职与培训机构对软件测试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差异性对比,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优化高职软件测试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

3.1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将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真正对应

课程体系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而为学生设计的所有学习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在软件测试方向的课程体系中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面对软件技术专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优化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 如大学英语应重点强调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育, 使学生具备阅读计算机英文文档、软件产品英文说明书、理解程序BUG英文提示等能力。针对软件测试岗位的实际需求, 将测试方面的专业课程细化为手工测试、具体用哪种测试软件的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接口测试、APP测试、云测试等等。拓展课程的开设应与职业岗位相结合, 如开设软件测试方面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职业素养等课程, 使学生定位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以及掌握择业时的面试技巧。高职院校对软件测试方向学生的专业教育既要保证高职教育的基础性, 也要保证学生对软件测试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因此, 在软件测试方向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要增加专而窄的职业技能课程, 将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真正对应起来。

3.2 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融合, 校企融合互动, 补充专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各个城市的地理优势, 服务区域经济, 以广泛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融合为基础, 联系适合高职院校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培训机构与软件企业进行多元化合作办学构建, 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更大更专业的学习平台。

3.3 强化专业师资队伍, 为软件测试人才专业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专任教师带薪到对口的软件企业全职锻炼至少半年以上的时间;鼓励专任教师多承担各种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学校在聘请公司里有项目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周末到学校来上课时, 要求相应的专任教师也随学生一起来上课学习, 并算作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从而大大鼓励了教师进行自我提升的积极性, 为软件测试人才专业能力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4 总结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指出, 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结构不尽合理, 质量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提升软件测试方向学生的专业能力, 让学生能够一毕业就能上岗, 并且能够上专业对口的岗, 同时也让企业在高职院校中挑选到合适的人才。在对软件测试方向学生教授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尽快跟上软件产业的发展, 缩短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差距, 真正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滢滢.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9) .

[2]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5年中国IT培训机构市场发展状况调研分析[EB/OL]. (2015-10-13)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510/348719.html.

[3]徐国庆, 雷正光.德国职业教育能力开发的教育理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35) .

小学语文课堂与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8

受旧式中国教育的影响,课堂大多是老师在说,学生在听,一旦有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就会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说。也有小学生因为性格十分内向,“胆子小”也不敢说。一节语文课下来,会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一句话都没说。试问,这样的课堂怎么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敢说。敢说是语言表达的开始。我建议老师不要再“严厉地”批评,而应将自己转化为“朋友”的角色,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不再让学生对老师有惧怕感。只要学生敢于开口说,就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提高。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学,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言表达的学习也同样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很多有意义的话题来供学生畅所欲言。当学生有了对语言训练的热情,自然就由被动的说变成主动的说。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可以改编成小话剧,例如,《皇帝的新装》《珍贵的教科书》等都可以改编。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训练当中来,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渐渐对语言表达训练产生兴趣。当他们经历过表演之后,相信语言表达能力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当然,教学也不要过于复杂化。教师也可以直接将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训练计划循序渐进。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平时说话时要注意发音的准确,平翘舌,清晰度;留意自己说话时的语态和语速;强调说话时的逻辑性;每天都去朗读文章等等,为他们建立“三人学习小组”,相互监督,相互纠正。等回到课堂上的时候老师再根据实际情况检查。这样的教学就把能力训练生活化了,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训练,潜移默化地提高。

总之,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有很多值得去探讨的地方。但作为教师一定不能轻视对这方面的教育。语言表达能力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空间,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让他们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从而提高说话水平。

上一篇:个人家装装修简单版的合同下一篇:小学阅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