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2024-08-29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共8篇)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篇1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

1、色觉三原色理论

2、声源定位

3、平均诱发电位

4、图象识别理论

5、海马

6、长时程压抑(LTP)

7、焦虑

8、生物钟

9、脑干内睡眠诱导区

10、长时记忆

11.自发电位 12.视杆细胞 13.单相动作电位 14.轴丘

15.联想集学习16.敏感化

17.平均诱发电位 18.生物反馈 19.海马损毁 20.老年性痴呆

二、判断题()1.疼痛是人类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2.神经化学损伤是属于脑损伤法。

()3.味蕾不是由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

()4.精神分裂症不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生理反应异常。()5.饱食中枢位于下丘脑腹内侧核。

()6.WHO建议的正常体重级别范围是18.5~24.9 kg/m

2。()7.下丘脑某些细胞特别是视前区细胞是感受渗透性渴的。()8.情绪和动机在性爱过程中没有调节控制作用。()9.经典性条件反射是非联合型学习。

()10.前额皮质和外侧顶下区都与工作记忆无关。

()11.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物基础科学。

()12.将大电极刺入大的神经细胞体内记录单个神经元放电叫突触后电位。()13.椭圆囊和球状囊感受旋转加减速运动。

()14.躯体痛温觉是通过脊髓丘脑侧束向中枢传送的。()15.视前区的内侧核在雄性的性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16.黑质纹状体束的损毁可以产生不食和不饮的症状。()17.吸入二氧化碳能抑制呼吸中枢

()18.人的左大脑皮质布劳卡氏区损伤的病人不能写字与阅读,听不懂话。()19.有些儿童具有不正常的智商,同时很难学会读书称作不能阅读症。()20.左脑在语言功能方面占优势,右脑在加工空间信息方面占优势。

三、单选择题()

1、采用6-羟多巴胺损毁脑组织结构属于下列那一种脑损毁术?

A.吸出法 B.热烙 C.电损毁法 D.药物损毁法

()

2、常和电记录配合起来使用的一种辨认某种神经递质受体的方法是

A.微离子透入法 B.免疫学技术 C.药物应用 D.放射性示踪物

()

3、促进糖原形成和贮存的是下列那一种激素? A.胰岛素 B.高血糖素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

4、视锥细胞色素最敏感的波长是499 nm, 其光谱是 A.兰色 B.绿色 C.黄绿色 D.红色

()

5、下列哪个神经核团损毁会有时产生厌食,有时产生过食。A.外侧下丘脑 B.腹内侧下丘脑 C.纹状体 D.杏仁核()

6、在蛙心灌流的实验中滴加下列哪种液体能引起心肌兴奋? A.氯化钠 B.氯化钾 C.氯化钙 D.乙酰胆碱()

7、视网膜上仅有视锥细胞的部位是在 A.视神经盘 B.黄斑 C.中央凹 D.视网膜视部()

8、神经元轴突脉冲式的膜电位提高,即膜内外电位差的升高是 A.去极化 B.超级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

9、神经细胞在不同区域生长成具有区域特点的神经元称其为

A.细胞增殖 B.细胞分化 C.细胞迁移 D.神经元死亡

()

10、在清醒兴奋状态下出现的脑电波是

A.α波 B.β波 C.γ波 D.δ波

四、填空题

1、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____而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脑损伤法、刺激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视皮层功能构筑与视觉信息平行处理有①视皮层分区,②初级视皮层神经元感受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络皮层与知觉包括颞叶联合皮层在__________和视知觉中的作用,顶叶联合皮层在____________和视知觉中的作用。

5、学习记忆的分子基础包括①cAMP和CRER在学习记忆中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代谢性mGluR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

6、神经调质是指神经多肽自_____________释放后,对效应 细胞不起直接信息传递作用,而是控制突触前末梢__________ _____或突触后成分对递质反应。

7、语言活动的神经基础有①脑内特化语言区,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③脑内语言系统,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语言能力的遗传性。

8、PaPez的情绪环路说重要环节由__________主管着情感行为的表达。扣带皮质对下丘脑的影响主要通过海马和_______来实现,而下丘脑则通过丘脑前核回过来影响扣带回皮质的活动。

9、情绪生理反应测定项目有①心率,②血压,③血容量,④__________,⑤ _________,⑥皮肤电。

10、随意运动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指向____________的运动,需经过反复练习才能逐渐完善和熟练掌握,下意识顺利完成每个具 体动作,形成____________。

11、随意运动脑控制模型的主要内容有①________________形成并发布运动命令,②小脑组织制定抛射性运动的程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监督、评价和调整运动的功能。

12、人类的性反应周期包括兴奋期、_________、_________和消退期。

13、人类睡眠时相具有两种不同状态:①__________分为1、2、3、4期,②____________。

14、睡眠卫生应注意①卧室空气流通;②被褥干净;③_______________;④睡前到空气新鲜地方散步或温水擦身洗脚;⑤睡前不服用兴奋药物;⑥躺在床上不要集中精力思考;⑦枕头合适,脱掉外衣;⑧____________________。

15、科学家就睡眠对记忆的影响提出了三种理论:①衰减理论、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16.追踪神经通路包含以下三种新技术:① ___________________,②氨基酸自体放射摄影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最近几年测量视锥细胞感光色素部分证实赫尔姆霍茨解释的__________,而不是赫林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高频刺激引起的最大波动在基底膜底部,此处______________,听弦短;低频刺激引起的最大波动在耳蜗_______,此处基底膜宽,听弦长。

19.人们将视线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为了在头动的时候使视网膜的物象仍然保持在中央小凹中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

20.静脉注射_________________能影响尿的生成而引起尿量增加,电刺激____________则引起尿量减少。

21.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主要是从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 __________________,③收养子女的研究。

22.心理学家提出要使过去的经验能够回忆,需要通过三个过程,即编码、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3.正常人左右大脑半球信息加工的不同表现在①听觉加工的差别,②视觉加工的差别,③对_____________的差别,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差别。

24.比记忆过程更为复杂的______________,如思维活动,可能要涉及到更多脑区的__________________。

25.了解人类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活动的神经机制,无疑是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五、简答题:

1.脑神经的构成与机能。2.人类睡眠的情况。

3.人类语言与鸟类鸣叫的比较。

4.蛙类心室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的实验结果说明心肌的哪些生理特性? 5.如何正确使用高倍(×400)显微镜观察分离的神经细胞?

六、理论题

1.试述注意的神经网络的生理学过程。2.简述听觉传导路。

3.陈述性记忆与非陈述性记忆的神经回路。4.大脑左右半球的思维功能有哪些? 5.试述情绪活动的生化调节和脑电变化。

6.试述感觉信息加工的原理。

7.简述运动的学习与运动的脑机制的概念模型。8.叙述情绪的理论和脑机制。

9.试述学习和记忆的神经机制,以及记忆形成的神经化学过程。生理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红、绿、蓝三种锥体细胞色素光谱吸收曲线较一致(1分)——吸收峰分别在波长为570nm、537nm、445nm左右。(1分)2.指听觉系统对声源方位的判断,(1分)某一方位发出的声音到达两耳时便有时间差和强度差。(1分)3.分成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和慢波动,(1分)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观察记录诱发电位。(1分)4.模板匹配理论、(1分)原型匹配理论、精灵识别模型等。(1分)5.位于侧脑室内侧,经嗅皮层Ⅾ海马Ⅾ穹隆Ⅾ丘脑,(1分)感觉体验进行加工转为记忆贮存关键部位。(1分)6.指突触传递效率长时程降低,(1分)记录最早的是小脑的LTD在运动学习功能中占重要地位。(1分)7.以情绪异常为主的神经症反应,有某些突发性诱因,(1分)抗焦虑药物缓解或治疗焦虑。(1分)8.视交叉上核(1分)在昼夜节律转换中起生物钟作用。(1分)9.位于脑桥中央与延髓尾侧之间脑区,(1分)包括中缝核、孤束核、蓝斑及网状结构背内侧一些神经元。(1分)10.信息是由短时记忆信息(1分)经过某种特别努力转化而来。(1分)11.没有特殊刺激时(1分)记录到的脑电位。(1分)12.含有视紫红质,由视蛋白和视黄醛构成,(1分)视黄醛由视黄醇即维生素A合成,感受弱光。(1分)13.将两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麻醉或损伤,(1分)动作电位只通过一个电极引导产生一个方向的电位偏转。(1分)14.神经细胞的轴突起端处没有尼氏小体。

15.多层次或多因素联系的复杂的行为,(1分)是针对一系列刺激的连续反应如人类语言学习。(1分)16.当一种反应习惯化之后,如果给一强刺激能使随后的习惯化刺激再引起反应。(1分)使感

+ 2+觉神经元突触前膜内释放cAMP将K通道关闭,同时打开Ca 通道。(1分)17.通过计算机将重复刺激时引起的脑电图累加后处理所显示出的诱发电位,(1分)含有N1 和P1 两种成分。(1分)18.实验室中训练被试利用自身发出的信号(1分)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自主系统活动。(1分)19.造成病人遗忘症更多的是回忆的困难(1分)而非完全不能形成记忆。(1分)20.丧失记忆,生活不能自理,(1分)在衰老人的大脑皮质和海马中出现神经原纤维的缠结和斑块。(1分)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对 12.错 13.错 14.对 15.对 16.对 17.错 18.错 19.错 20.对

三.单选择题

1.D 2.A 3.A 4.A 5.D 6.C 7.C 8.B 9.B 10.C 四.填空题

1.脑,心理现象 2.电记录法,生物化学分析法 3.③视皮层功能柱的种类,④视觉信息处理系统 4.听知觉,触知觉 5.②NMDA受体在记忆中的作用,③α-CaMKII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6.轴突末梢,递质释放量 7.②语言活动与大脑功能一侧化,④语言信息处理的神经模型,8.下丘脑,穹隆 9.④肌电,⑤脑电,10.一定目标,运动技能 11.①联络皮层,③大脑皮层运动区 12.持续期、高潮期 13.①慢波睡眠,②快波睡眠 14.②睡前保持安静,⑧注意睡眠姿势 15.②干扰理论、③巩固理论。16.溃变轴突研究,辣根 过氧化酶研究。17.三色假说,相反过程假说。18.基底膜窄,顶部 19.快速跳动的眼运动,前庭动眼反射。20.葡萄糖(或速尿),迷走神经。21.家谱的研究,双生子的研究。22.巩固,提取。23.情绪认识,分析和整体认知方面 24.心理过程,神经元线路。25.思维,意识。五.简答题

1.Ⅰ.嗅神经(嗅觉),Ⅱ.视神经(视觉),Ⅲ.动眼神经(除上斜肌和外直肌外一切眼肌),(1分)Ⅳ.滑车神经(上斜肌),Ⅴ.三叉神经(颌肌和面部、牙齿感觉),Ⅵ.外展神经(外直肌),(1分)Ⅶ.面神经(面肌、颌下腺、舌下腺,舌、腭感觉),Ⅷ.位听神经(耳蜗、前庭),Ⅸ.舌咽神经(舌后,咽肌及感觉),(1分)Ⅹ.迷走神经(内脏),Ⅺ.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斜方肌),Ⅻ.舌下神经(舌肌)。(1分)2.年轻成人的整个睡眠时间为6-8小时,由慢波睡眠90-120分钟与异相快波睡眠20-30分钟构成的睡眠周期循环4-5次。(1分)其慢波睡眠期间心率、呼吸减慢,大脑血流减少;(1分)骨骼肌姿势紧张逐渐下降,激素分泌多,大脑皮质放电下降和有时相性,感觉引起电位大。(1分)而在异相快波睡眠期间则相反。(1分)3.人类语言右利手的人说话是由大脑左半球控制的,人类思维离不开语言,人类能用清晰而多变的音节和一定规则

文法组成词为单位的语言。(1分)由第二信号系统即有关语言的脑机制知识多。而某些鸟唱歌也由左半球单侧控制的。但鸟的鸣叫变化是极其有限的,如警报、声明占有地等,无法与人类丰富语言相比拟;(1分)有的鸟只能学习本种鸟的歌声,学人说话,人类能学习各种语言,能创造新词汇和语句来表达新颖的思想;(1分)鸟用鸣管唱歌,控制中枢在上纹状体,而人类用声带发音,控制中枢在大脑皮质。(1分)

2+ 4.心肌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并有较长的不应期。平台期Ca缓慢持续内流。(1分)

+绝对不应期几乎占据整个收缩期,分为0期去极化Na快速内流,复极化分为1、2、3、4期。(1分)在心室收缩期给以任何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在心室舒张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称为期外收缩。(1分)当静脉窦传来自动节律性恰好落在期外收缩的收缩期时,心室不发生反应,在期外收缩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1分)5.①调节双筒显微镜目镜(10×)的瞳距。(1分)②调节低倍物镜(4×)。③调节反光镜对好光线。(1分)④放置切片并调节物镜台到位。⑤粗调对光看清楚切片内容。(1分)⑥依次调节高倍物镜(×400)。⑦细调对光看清楚切片内容。(1分)六.理论题

1.①警觉网络:上行NA系统的功能、上行DA系统的功能、上行5-HT系统的功能、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1.5分)②定向网络:顶叶、中脑上丘和丘脑枕核;(1.5分)③执行网络:额叶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1.5分)注意生理学过程:注意产生方式是一种定向反射,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负启动的反转和注意功能。(1.5分)2.①一级神经元:螺旋神经节中双极细胞;(1.5分)②耳蜗核发出神经纤维大部分交叉对侧,小部分不交叉到同侧上橄榄核;(1.5分)③外侧丘系;(1.5分)④内侧膝状体发出神经纤维经听放射到达大脑皮质颞叶听区。(1.5分)

3.①大脑皮层V1ⅮV2,V3,V4ⅬⅮ边缘系统(内侧颞叶,内侧丘脑,腹内侧额叶)ⅬⅮ基底前脑胆碱

能系统(3分)②大脑皮层Ⅾ运动系统Ⅼ┐

│Ⅽ└Ⅾ尾核Ⅾ苍白球

│└──丘脑Ⅼ┘ Ⅽ

└──Ⅾ边缘系统Ⅾ伏隔核

└─ⅮVTP(3分)4.左半球: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以及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1.5分)它具有语言(包括书写)的、理念的、分析的、连续的和计算的能力。(1.5分)右半球: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1分)对事物进行单项处理而不是数理的排列。(1分)具有音乐、绘画、综合的几何—空间鉴别能力。(1分)5.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与情绪变化有密切关系。(1分)去甲肾上腺素(NA)能影响焦虑。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一起参与应急反应。(1分)5-羟色胺(5-HT)在CNS含量过高或过低都能引起精神障碍。(1分)内啡肽也影响情绪反应。(1分)②α节律变化直接反应着丘脑—皮质的功能状态。(1分)θ节律变化反应着边缘系统-新皮层的功能状态。(1分)6.①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代表或表示冲击到机体身上的刺激称之为编码。(1分)感觉信息可用几种方式以全或无动作电位来编码,以神经冲动频率、节奏、串长等编码。(2分)②有许多感受器当刺激持续时表现出逐渐失去敏感性的现象称为感觉适应。(1分)③当一种刺激均匀地分布在一个感觉区域上是,常感觉到在边界处刺激最强称侧抑制。(2分)④感觉系统通过信息遏抑而在许多刺激中突出哪些重要变化。(1分)7.①前庭动眼反射中半规管的传入和动眼的运动神经元放电模式之间有直接、固有的联系。(1分)②新的中枢预制程序的形成过程和动作的控制转换也是比较快的。(1分)神经生理学家康许伯的理论模型:

①神经系统可以用多种方式产生运动,有大脑皮质顶叶、颞叶和枕叶联络区指令脊髓运动神经元以完成肌肉的舒缩运动与协调。(2分)②预先计划不完备,在执行中由各个脑区发挥不同的作用即功能分工,以指挥小脑制定抛射式快速运动和基底神经节控制圆滑的或渐进的慢动作之类。(3分)8.①詹姆斯-兰格理论:强烈的情绪和骨骼肌的活动以及自主神经系控制的活动实际上是分不开的。(1分)②坎农-巴德理论:不同情绪应当有不同的内脏活动变化,而同样内脏活动的变化也可能有不同的情绪。(1分)③情绪的认知理论:每个人以刺激性质、周围情境和他们的认识来解释所引起的内脏活动。(1分)脑机制:

①大脑皮质对情绪反应的抑制作用。(1分)②皮质下结构边缘系统对情绪行为中的功能起推动作用。(1分)③Papez环的情绪线路模型包括下丘脑、乳头体、前丘脑、扣带回皮质,杏仁核和隔区。(2分)④麦克连的三层系统论即:脑干,边缘系统及大脑皮质。(1分)9.学习和记忆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普遍机能:

①突触前和突触后的兴奋反应。(1分)②突触的结构改变。(1分)③靠神经元单位的活动,以及提高或降低突触效能。(1分)④在单个神经元中可能有记忆形成。(1分)感觉记忆阶段历时很短,使最初的电反应短暂地复活而得以保持。(1分)+短期记忆:K 传导变化所产生的神经元超级化,约10-30分钟;(1分)++中期记忆:Na-K 泵活动改变所产生的超级化有关,约30-90分钟;(1分)长期记忆:蛋白质的合成,约数天之久。(1分)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2

一、名词解释

1、色觉对立机制理论

2、灵长类外侧膝状体

3、间脑

4、长时程增强(LTP)

5、神经递质

6、心身疾病

7、睡眠对记忆的巩固理论

8、演绎推理

9、短时记忆

10、颞叶

11.诱发电位 12.视锥细胞 13.注意

14.双相动作电位 15.闰盘 16.习惯化 17.基底神经节 18.情绪

19.科尔萨科夫综合症 20.割裂脑

二、判断题()

1、机体进行旋转变速运动时,刺激三个半规管的感受细胞。()

2、计算机断层现象技术对脑探测获取脑高级功能活动动态三维图像。()

3、嗅觉感受器不是位于上鼻道及嗅中隔后上部的嗅上皮。

()

4、氯丙嗪阻断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的化学物质,治疗精神分裂症。()

5、摄食中枢位于下丘脑腹外侧核。

()

6、肥胖引起II型糖尿病、机体耗氧量增加、睡眠-呼吸紊乱。

()

7、终止饮水的先头信号产生与胃和十二指肠无关。

()

8、性兴奋的唤起不是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等各种感官综合发挥作用过程。()

9、非联合学习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学习。

()

10、疼痛是人类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

()11.做脑组织的神经解剖学检查包括固定、切片、染色三个步骤。

()12.大脑皮质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丘脑。()13.壶腹嵴感受的是直线加减速运动。()14.薄束、楔束传导的是躯体、四肢的本体感觉。()15.雌鼠在前下丘脑损伤之后就会丧失常态的生殖行为。

()16.下丘脑未定区不参与控制第二性饮水的机制。()17.吸入氮气或缺氧能够抑制呼吸运动。()18.韦尼克氏失语症病人说话没困难,但言语杂乱无章,无任何意思。()19.额叶损伤的病人情绪表现十分不稳定,表现为狂欢和得意。()20.顶叶皮质损伤症状有知觉缺陷,视觉定位障碍。

三、单选择题

()

1、观察动物延迟反应期间皮质或脑的深层结构中某神经元放电模式属于

A.感觉刺激引起脑电 B.行为脑电变化C.学习脑电 D.短时记忆神经元

()

2、垂体前叶分泌的哪一种激素是刺激机体生长的? A.促甲状腺激素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卵泡刺激素 D.生长激素

()

3、视束的纤维大部分终止于

A.外侧膝状体 B.内侧膝状体 C.中脑上丘 D.中脑下丘

()

4、音调知觉决定于基底膜的波动最大地点称作 A.地点理论 B.齐发理论 C.双重理论 D.傅立叶分析

()

5、频率在8~12 Hz之间较大幅度波动的а节律是在人类睡眠的什么阶段出现? A.睡眠阶段1 B.睡眠阶段2 C.睡眠阶段3 D.睡眠阶段4()

6、采取下列哪种措施能引起家兔动脉血压的升高?

A.刺激迷走神经 B.滴加NE C.刺激减压神经 D.滴加ACh()

7、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部位是在

A.黄斑 B.视神经盘 C.视网膜视部 D.中央凹

()

8、神经元在不活动时的电位变化称作

A.局部电位 B.神经冲动 C.静息电位 D.动作电位()

9、人体深睡条件下出现的脑电波是

A.α波 B.β波 C.δ波 D.θ波

()

10、位于突触后膜上的是

A.突触泡 B.粒线体 C.受体座 D.突触间隙

四、填空题

1.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____________、信息科学和__________之间的边缘学科。

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遗传学技术与________________。3.外侧膝状体在视觉信息平行处理中的作用有①on-中心和off-中心通道,②X、Y和W通道,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空间频率通道,⑥运动方向信息通道,⑦颜色信息通道。

4.知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5.视知觉理论有①视像形成的多步骤整合学说,②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6.记忆障碍分为:①记忆增强,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记忆虚构。

7.听觉系统传入的情绪性信息加工的神经通路是________________和内膝体核外侧部Ⅾ初级听皮层和听觉联合皮层Ⅾ投射到____________的基底外侧核,参与情绪性学习。

8.情绪生理反应的表现有①身体运动和表情肌的活动,②____ 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9.抑郁症有五个方面特征:①悲哀、冷漠心境;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睡眠、食欲和性欲丧失;⑤活动水平上的变化常表现为易激动。

10.运动是由于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作用于身体的有关部位(通常是骨骼)而产生的。收缩时使一个关节向同一个方向转动如 屈曲的各块肌肉称为_________,而在收缩时使这个关节向相反 方向转动(如伸直)的肌肉被称为_________。

11.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控制通过①脊髓内部_________________ 对运动的控制,②脑干和大脑皮层对运动的控制,③小脑和_______________对运动功能的调节。

12.血液中的饱信号有三个理论模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温度恒定说。13.性行为的神经激素调控机制分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脑与激素的协调作用。

14.睡眠的功能:①保护性作用即__________________,消除疲劳、保存能量;②促进激素分泌和________________;③对记忆的巩固作 用。

15.睡眠障碍常见的有①_________、②发作性嗜睡症、③_______ ___________。16.人体活脑的研究方法有: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正电子放射层描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7.大脑皮质的新皮质上有几个区域功能联系比较确定,如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皮质,中央后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枕叶的视觉皮质,以及颞横回的___________________。18.视网膜的______________区的视锥细胞密度最大,没有视杆细胞。视网膜有一血管进入的地方,没有光感受细胞,被称为_______。

19.在前庭动眼反射中,反射是由半规管的传入直接控制,中间无程序线路。在通过小脑系统的调整中,改变的是前庭传入,______________和动眼的______________之间的突出传递的效率。

20.对离体肠管滴加 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兴奋,而滴加 ________ _________则促使其抑制。

21.控制睡眠的神经机制理论有两种观点:①把睡眠看作一种消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之故;②把睡眠看作一种积极过程,是抑制中枢活

动控制醒中枢的结果,造成脑干________________活动降低。

22.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化学研究,①认为脑的代谢过程发生故障,脑中____ _____神经递质的过多或不足,②脑代谢过程中产生不正常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大脑皮质垂直切面在显微镜下可见到分为Ⅰ分子层,Ⅱ外颗粒层,Ⅲ 中型锥体细胞层,Ⅳ__________,Ⅴ__________,Ⅵ梭形细胞层。24.平均诱发电位含有前期成分和后期成分,前者如N1是由刺激性质决定 的,称____________;后者如P300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称内因的过程。

25.高级心理过程指的是对复杂事物的认知或理解,或进行__________,以及人类用语言来表达的各种__________。

五、简答题

1.自主神经的构成与机能 2.脑内控制摄食的系统

3.睡眠和觉醒的神经化学控制

4.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对离体小肠电活动有何影响?为什么? 5.如何正确使用Doctor—95超级实验站观察生理学系列教学软件神经干动作电位?

六、理论题

1.试述注意的神经生物学理论。2.简述声音频率分析及编码、强度分析及音色分析。3.工作记忆系统与运动性学习记忆的神经回路。4.比较思维互补说与大脑回路说。5.人类觉醒与睡眠的神经机制。

6.试将激素和神经系统通讯加以比较。7.简述生殖行为的神经和激素的机制。8.学习与记忆的类型和记忆过程。9.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生理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 一.名词解释

1.黄和蓝称为对比色或互补色。(1分)红和绿互为对比色,白和黑互为对比色。(1分)2.背侧四层(3、4、5、6层)为小细胞层,(1分)腹侧两层(1、2层)为大细胞层。(1分)

3.丘脑前核、丘脑背内侧核和下丘脑乳头体,(1分)参与加工认识记忆。(1分)

4.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生穿通纤维时,在海马齿状回记录出细胞外诱发反应。(1分)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1分)

5.参与突触传递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1分)如乙酰胆碱(Ach)。(1分)

6.又称心理生理疾病,起因、发展和治疗均受心理因素影响。(1分)分为植物性神经系统障碍、代谢和内分泌障碍以及过敏性疾病。(1分)

7.学习后脑内进行某些神经生物学过程(1分)使短时记忆转换为长时记忆而贮存下来。(1分)

8.搜寻反例语义过程,(1分)与大脑右半球活动有关。(1分)

9.短时的、容量有限的、其内容(1分)需在脑内不断反复加强的记忆。(1分)10.颞叶参与学习记忆过程,(1分)贮存陈述性记忆重要作用。(1分)11.有意识的活动(1分)所引起的脑电位变化。(1分)12.每一种视锥细胞只含有红、绿或蓝光三种感光色素中一种,(1分)感受强光和辨色。(1分)13.动物能觉察信号的警戒或机警状态,(1分)从许多竞争传人中选择某种感觉输入的过程。(1分)14.将两个引导电极分别置于正常完整神经干表面,(1分)可引导出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偏转的动作电位。(1分)15.两个心肌细胞连接处构成,(1分)低电阻。(1分)16.非联想式学习,(1分)表现为对经常出现的熟悉刺激的反应减弱或消失。(1分)17.由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杏仁核构成,(1分)参与控制运动和情绪行为。(1分)18.指的是人们经验到愉快、悲伤、恐惧、热爱等等的意识状态,(1分)常是一种激动的和强烈的情感状态,同时伴有许多生理变化和特殊的感觉。(1分)19.由于酗酒(1分)造成维生素B1严重缺乏。(1分)20.对少数患频发性严重癜痫病者,(1分)切断连接两半球皮质的胼胝体。(1分)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对 12.错 13.错 14.对 15.对 16.错 17.错 18.对 19.对 20.错

三.单选择题

1.D 2.D 3.A 4.A 5.A 6.B 7.B 8.C 9.C 10.C 四.填空题

1.心理学,神经科学 2.脑立体定位技术,脑成像技术 3.③左右眼信息通道,④方位敏感性信息通道 4.自然匹配原则,恒常性 5.②神经元同步放电假说,③图像识别理论 6.②记忆减退,③记忆错误 7.内膝体核内侧部,杏仁核 8.激素的变化,内脏功能变化 9.②消极自我概念,③回避他人期望,10.协同肌,拮抗肌 11.下运动神经元,基底神经节 12.葡萄糖恒定说,脂肪恒定说 13.①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②激素的作用 14.适应生存需要,脑的发育作用 15.①失眠症、③睡眠异常。

16.计算机轴断层摄像术,核磁共振扫描 17.躯体感觉皮质,听觉皮质 18.中央小凹,盲点 19.前庭核,运动神经元 20.乙酰胆碱(或组胺),肾上腺素(或阿托品)21.感觉通路传递疲劳,网状结构 22.多巴胺,精神病原(或精神分裂病毒)23.内颗粒层,大锥体细胞层(节细胞层)24.外因的过程,内在的过程 25.思维的过程,意识活动 五.简答题

1.植物性神经分成交感神经(T1~12, L1~3脊髓侧角,借白、灰交通支与交感神经节相连。节前纤维: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肾上腺素能神经。)(1.5分)和副交感神经(头端为脑神经核与脊髓骶部S2~4 侧角。节前纤维与节后纤维均是胆碱能神经。)(1.5分)功能: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等。(1分)2.下丘脑中含有饥中枢位于外侧下丘脑(LH),促进摄食和提高体内食源的调动和利用率;(1分)饱中枢位于腹内侧下丘脑(VMH), 抑制摄食和提高体内食源的储藏和保留,(1分)记录外侧下丘脑区与腹内侧下丘脑区的单个神经元放电,其中一个区域的细胞兴奋能使另一个区域的细胞抑制,(1分)用电刺激或注射胰岛素或葡萄糖的办法都可以得到这种结果。(1分)3.睡眠是由于中缝核中含有5-羟色胺(5-HT)的神经元强直性地抑制了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 黑质的)的醒系统引起的。(1.5分)慢波睡眠和REM睡眠的交替是由中缝核和蓝斑(受中缝核尾部影响)交互作用产生的;(1分)觉醒是由于蓝斑的前部含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强直性地抑制了中缝核中含有5-羟色胺的神经元引起的。(1.5分)4.乙酰胆碱使离体小肠电活动加强,类似迷走神经末梢的刺激作用,(1分)是乙酰胆碱递质与小肠平滑肌上的M型受体相结合;(1分)而肾上腺素和阿托品使离体小肠电活动减弱,类似内脏大神经的作用机制。(1分)肾上腺素与小肠平滑肌上的α型受体结合,而阿托品则是阻断α型受体的作用。(1分)5.①打开电脑Doctor-95;(1分)②点击鼠标进入生理实验教学系统;(0.5分)③点击神经干AP模;(0.5分)④点击双相标记;(0.5分)⑤再点击演示,出现双相动作电位,神经干有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电流显示从-90Ⅾ+90。(0.5分)⑥点击单相标记;(0.5分)⑦再点击演示,出现单相动作电位,神经干有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电流显示从-90Ⅾ0。(0.5分)6.植物性神经分成交感神经(T1~12, L1~3脊髓侧角,借白、灰交通支与交感神经节相连。节前纤维: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肾上腺素能神经。)(1.5分)和副交感神经(头端为脑神经核与脊髓骶部S2~4 侧角。节前纤维与节后纤维均是胆碱能神经。)(1.5分)功能: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等。(1分)7.下丘脑中含有饥中枢位于外侧下丘脑(LH),促进摄食和提高体内食源的调动和利用率;(1分)饱中枢位于腹内侧下丘脑(VMH), 抑制摄食和提高体内食源的储藏和保留,(1分)记录外侧下丘脑区与腹内侧下丘脑区的单个神经元放电,其中一个区域的细胞兴奋能使另一个区域的细胞抑制,(1分)用电刺激或注射胰岛素或葡萄糖的办法都可以得到这种结果。(1分)8.睡眠是由于中缝核中含有5-羟色胺(5-HT)的神经元强直性地抑制了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 黑质的)的醒系统引起的。(1.5分)慢波睡眠和REM睡眠的交替是由中缝核和蓝斑(受中缝核尾部影响)交互作用产生的;(1分)觉醒是由于蓝斑的前部含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强直性地抑制了中缝核中含有5-羟色胺的神经元引起的。(1.5分)9.乙酰胆碱使离体小肠电活动加强,类似迷走神经末梢的刺激作用,(1分)是乙酰胆碱递质与小肠平滑肌上的M型受体相结合;(1分)而肾上腺素和阿托品使离体小肠电活动减弱,类似内脏大神经的作用机制。(1分)肾上腺素与小肠平滑肌上的α型受体结合,而阿托品则是阻断α型受体的作用。(1分)六.理论题

1.①形状识别中选择性注意的神经解剖模型,(1.5分)

②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1.5分)③神经活动过程双重模型,(1.5分)④神经元活动匹配理论。(1.5分)

2.①声音频率的听神经编码,(1分)包括部位原则与频率原则;(1分)②频率分析中枢机 理是精确分析(1分);③兴奋单元的阈值高低、总数多少、神经冲动频率高低;(1分)④频率自动分析机制;(1分)⑤特征分析机制。(1分)

3.①前额叶皮层主沟区管理空间工作记忆;前额叶皮层下凸部管理物体或相貌工作记忆。(2分)

②CS信息(声音信号)Ⅾ对侧脑干核团(桥核)Ⅾ发出苔状纤维Ⅾ同侧小脑中位核与小脑皮层浦肯野氏细胞(2分)

US信息Ⅾ对侧下橄榄核Ⅾ发出爬行纤维Ⅾ同侧小脑皮层与中位核Ⅾ对侧红核Ⅾ红核脊髓束Ⅾ运动神经元(2分)

4.①右半球形象思维活动善于提出解决新问题的各种尝试;(1分)左半球抽象思维善于按一定程序有效地解决已知的问题,两者利用各自优势相互补充,才使大脑的思维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1分)

②各种思维方式与神经回路的构成方式有关;(1分)有神经元按集中原则排列连接,与抽象思维有关;(1分)神经元按辐射原则排列连接,与联想思维有关;(1分)神经元回路突然接近,与灵感思维有关。(1分)

5.①维持觉醒状态的神经化学机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属乙酰胆碱递质系统。(1.5分)

②睡眠的神经机制Ⅾ 脑干睡眠诱导区位于脑桥中央与延髓尾侧之间;(1.5分)

↘ 睡眠与中枢递质即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

和多巴胺(DA);(1.5分)

↘ 视交叉上核在昼夜节律转换中的生物钟作用。(1.5分)6.不同点:激素系统:

① 比做广播系统,许多内分泌信息传播到全身,被特殊受体的细胞检取。(0.5分)② 激素传送慢,以秒计算。(0.5分)③ 以模拟式的渐变。(0.5分)

④ 不能任意命令内分泌系统增加或减少激素分泌。(0.5分)⑤ 传送距离远。(0.5分)

神经系统:

① 像电话系统,信息从固定神经线路上传送到目的地。(0.5分)② 传送迅速,以毫秒计算。(0.5分)③ 以数字式的全或无脉冲。(0.5分)

④ 随意做任何动作以反应内、外刺激。(0.5分)⑤ 传送距离近。(0.5分)

相同点:①传送化学物质(0.5分)②释放神经递质(0.5分)③有些生化物质既是神经递质,又是激素(0.5分)④与受体分子发生作用(0.5分)⑤第二信使都是cAMP(1分)

7.(1)神经机制:

(1)雄性脊髓动物的性反射 ①胯部前推,阴茎半勃起 ②强烈的射精 ③保持勃起和射精。(1分)

(2)雌性脊髓动物的性反射,雌性动物阴部受到刺激时也有反射性的交媾行为的反应。(1分)

(3)视前区内侧核在雄性的性行为中起重要作用。(1分)

(4)雌二醇注入某些啮齿动物的下丘脑促进雌性的性行为。(1分)2)激素机制:

雄激素在生殖器官和脑的神经元线路形成中起组织作用,(1分)并在已形成的神经线路的反应器官基础上促进性行为激活,(1分)还维持神经元线路和其他器官对激素影响的敏感性。(1分)

8.学习的类型: ① 经典条件作用(1分)② 手段的条件作用(1分)③ 联想集的学习(1分)④ 印记(1分)记忆的类型:

① 瞬息记忆(0.5分)② 短期记忆(0.5分)③ 中间长度记忆(1分)④ 长期记忆(1分)

记忆的过程:编码、巩固和提取。(1分)

9.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1分)

左半球:语言的,拼音的,(1分)顺序的,分析的,(1分)命题的逻辑性,个别时间分析的节奏性。(1分)

右半球:非语言的,全盘的,(1分)综合的,完形的,(1分)形状知觉的空间和旋律。(1分)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篇2

专家与新手不同, 专家不但获得知识, 而且能熟练提取与具体任务相关的知识。用认知科学家的话来说, 专家的知识是“条件化的”——它包括对有用的情景的具体要求 (simon, 1980;Glaser, 1992) 。条件化知识的概念对课程设计、教学和有效学习评估的实施有启示意义。

帮助学生掌握适用条件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去解决应用题。如果设计恰当, 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会何时、何地和为什么使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 (Bransford, 1979) 。

二、学生学习现状

有的学生可以解决一大堆习题, 但却不能把知识条件化,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问题出自何章, 故能自动应用这些信息去取舍相关的概念和规则。有时, 那些认为自己的作业做很好且相信自己是在学习的学生, 在面对测试中的那些随机呈现的、无具体出处而是从整本书中提取的问题时, 感到十分愕然, 无从入手。

三、随机情境式习题教学

教师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 使学生通过在不同情境下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 总结出解题规律, 获得认识上的飞跃, 以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这就是“随机情境式习题教学”。它可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 呈现情境, 随机进入——向学生呈现所学知识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形式, 使学生认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

2. 思维训练, 协作学习——随机情境式教学涉及的教学内容通常比较复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时应该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3. 效果评价, 及时反馈——自评和互评主要是评价是否了解和掌握了问题内在的性质和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重新设计一个新情境问题, 让学生练习, 考查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应用条件!

四、随机情境式教学案例——《圆周运动复习》

1. 呈现情境, 随机进入

教师:有些同学做题时, 这个题还没有彻底弄明白, 也不会举一反三, 就又去做别的题了。每见到一个题, 总是“似曾相识”, 可做题来又“似会非会”。究其原因, 与同学们解题时“就事论事”而没有把握这一类题的规律不无关系。解决的办法是建立自己的“错题集”, 总结归类不同情境下的同一类题型。例如, 汽车过拱型桥时对桥的压力问题的解题规律, 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境进入同一问题:

(1) 司机为了能控制驾驶汽车,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一定要大于零, 在高速公路上所建的立交桥顶部可看作一个圆弧。若某高架立交桥顶部圆弧半径为160m, 则汽车通过顶部的速度大小应限制在多少以内?

(2) 请计算近地面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

(3) 深圳欢乐谷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圆轨道上运行, 游客却不会掉下来 (如图甲) 。我们把这种情况抽象为图乙的模型:弧形轨道的下端与竖直圆轨道相接, 使小球从弧形轨道上的一定高度由静止滚下, 小球进入圆轨道下端后沿圆轨道运动。实验发现, 只要大于一定值, 小球就可以顺利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而不掉下。如果已知圆轨道的半径为, 过山车至少要以多大速度通过圆轨道最高点, 才可使游客沿圆轨道运动而不掉下来。不考虑一切阻力。 (g取10m/s2)

2. 思维训练, 协作学习

教师:对于问题 (1) 求汽车过拱型桥时对桥无压力的最大速度, 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运动方程如何?比一比哪位同学能够最快速求出该速度?

学生:它的研究对象是汽车, 运动方程是, 解得汽车的最大速度是。

教师:对于问题 (2) 和问题 (3) , 虽然它们提出的问题的角度不同, 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互不相干的问题, 实际上它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下面请各小组讨论一下, 这三个题的解题规律是什么?反映出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代表:通过分析计算我们得出结论, 这三个问题都是关于做圆周运动物体, 只有重力充当向心力, 其运动方程都是, 解得速度都是。可见, 解题贵在抓住问题的本质, 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3. 效果评价, 及时反馈

教师:杂技演员表演“水流星”, 在长为1.6 m的细绳的一端, 系一个总质量为m=0.5kg的盛水容器, 以绳的一端为圆心, 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如图所示, 若“水流星”通过最高点的速度为v=4m/s, 则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1) “水流星”通过最高点时, 有水从容器中流出

(2) “水流星”通过最高点时, 绳的张力及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均为零

(3) “水流星”通过最高点时,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不受力的作用

(4) 绳的张力变化范围为0≤T≤30N

教师:这个题目与前面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略。

五、教学反思

随机情境式习题教学符合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 教学环节中包含有情境、协作、交流和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这也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理想学习环境应该包含的基本要素。学习的有效性关键是促使知识的条件化, 随机情境式习题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会何时、何地和为什么使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

摘要:随机情境式习题教学符合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 教学环节中包含有情境、协作、交流和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这也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理想学习环境应该包含的基本要素。学习的有效性关键是促使知识的条件化, 随机情境式习题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会何时、何地和为什么使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

关键词:随机情境式,习题教学,知识条件化

参考文献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篇3

【关键词】生长素 生理作用 两重性

一、教学分析

通过复习上一节《生长素的发现》,学生已经从三个方面整体把握了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复习目标是让学生能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

二、教学流程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图一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与植物不同器官的关系

1.1比较曲线A、B、C对应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敏感程度,强化规律,敏感程度大小依次为根>芽>茎。

1.2三条曲线均呈现规律:生长素浓度较低时,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生长素浓度较高时,对植物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1.3曲线A’、B’、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根、芽、茎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横坐标以上各点,生长素对各个器官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横坐标以下各点,则均表现为抑制作用。

1.4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生长素浓度大于最适浓度范围的生理意义,两个方面:横坐标以上各点是促进作用减弱,而横坐标以下各点是抑制作用。

1.5理解并强化记忆图中六个点A、B、C、A’、B’、C’的生理学意义。近几年高考题中图像题尤其热门,要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的将图中所捕获的信息转化成文字的能力,并能够由此进行知识的迁移。

2.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2.1两重性的定义:一般的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结合图一,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会应用。

2.2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例子:

2.2.1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图二

2.2.1.1生长素浓度分析:结合图一,对芽来说促进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0,10-8Mol/L),侧芽受抑制,则生长素浓度浓度应大于10-4 Mol/L,强调侧芽的生长受抑制,不是促进作用减弱。

2.2.1.2产生的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得顶芽的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顶芽的生长,而离顶芽越近的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越多,抑制作用越强。

2.2.1.3应用:解除顶端优势:如教材中提到的棉花摘心,番茄生长的打顶,可以促进侧枝发育,获得更多的果实。

2.2.2根的向地性:

图三

2.2.2.1生长素浓度分析:结合图三,一株水平放置的植物,其A、B称为远地侧,A’、B’称为近地侧,生长素浓度B’>B,A’>A,并且B’>B>A’>A。

2.2.2.2产生原因:受重力因素的影响,植物的根尖、芽尖部位可以发生横向运输,让学生体会生长素在根尖、芽尖等部位在受到单一刺激时(如水平放置的植物重力因素的影响,受单侧光的影响等),发生的运输方式。因此植物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A’点浓度高,抑制生长,其余各点生长素对植物均为促进作用。

(二)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1.生长素类似物:

1.1定义:与生长素生理作用相似的化合物(强调不是植物体本身产生的 ,而是人工合成的,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1.2常见的种类:NAA、2,4-D等

1.3应用:

1.3.1获得无子果实:

无子番茄,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在去雄的雌蕊柱头上,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性状不能遗传。

无籽西瓜:原理为染色体变异,由于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性状是可以遗传的。让学生严格区分原理、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变化、是否可以遗传。

1.3.2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1.3.3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1.3.4促进结实

1.3.5高浓度的生长素作为除草剂

2.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1实验材料的要求——枝条:

2.1.1带有一定的幼芽可以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1.2带有较多的叶片,其蒸腾作用较强,体内水分失水过多,不利于生根。

2.2处理枝条的方法:

2.2.1 浸泡法:把枝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

2.2.2沾蘸法:把枝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

2.3实验中的变量

自变量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因变量扦插枝条生根的数目

无关变量枝条的长度、枝条长势情况,处理时的温度等

(三)练习题

1.分析这部分知识在近四年高考中的走势:

2007年至2010年,考察必修三的知识内容逐年递增,2007年这部分内容共占24分,2008年占25分,2009年占32分,2010年32分,近两年考察植物生命活动考题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为重点内容,让学生重视复习这部分内容的复习。

2.让学生开阔视野,列出几个典型的高考题

⑴2010年第30题(9分)

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a)如图甲,。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請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_____。[来源:]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 ,从图乙中可查到与 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 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 。请预测 与 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____。

此题考察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这个实验给学生和教师一个意外,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教师领学生复习时,更要注重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训练,只有在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命题出现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知识,才能达成知识迁移的这一目标。

(2)2008年28题(7分)

在用生长素促进某植物枝条生根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枝条生根情况不一,分析其原因,认为可能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及相关研究中的观察指标和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

此题源于本节课中的探究实验,要求学生根据题意拟定相关的研究课题,本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的分析,体现新课程理念中对探究实验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多关注教材中的实验,并让学生总结各个实验中的变量和设计实验题目。

(四)课堂小结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3.练习高考试题

4.归纳总结提升规律

8 发展心理学复习题 篇4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一类理论问题。

2、研究个体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特征。

3、研究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与教育对策。

二、试述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一个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质依赖于另一个因素。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如RH溶血病、苯丙酮尿症。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不同的心理或行为,不同的年龄阶段,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大小也不同。

三、简述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对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直接影响的有两个因素:

(1)西方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

①捷克的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从人的本性出发,把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分为四个年龄阶段:

幼儿期――出生到6岁,迅速的身体成长和感觉器官的发展;

童年期――从6岁到12岁,记忆力和想象力连同它们的执行器官语言和手的发展;

少年期――从12岁到18岁,思维的更高发展;

青年期――从18岁到24岁,意志的发展和保持和谐的能力。

②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 ③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

④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⑤德国的教育家福禄贝尔

(2)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儿童心理科学研究的真正奠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霍尔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广泛运用问卷法。

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

(3)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3、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我国最早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1892-1982)

发展心理学在中国诞生和发展已近百年历史,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1)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

(2)研究中国人心理发展特有的和重要的现象,也就是揭示在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下心理发展的特点。

(3)探讨发展心理学中的理论问题。

(4)在研究方法上的改造与创新,积极寻求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研究方法。

四、举例说说纵向研究、横向研究的优缺点

1、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索其发展状况。

优点:这种方法省时、省精力。

缺点:并不能反映个体在其自然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多少带有人为拼凑起来的性质。

2、纵向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组)个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年龄)上反复地进行观测,从而取得相继年龄上的变化资料。

优点:它取得的资料是同一个或同一组个体的发展规律,因此可以更确切地揭示人的心理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期

缺点:研究时间拖得太长,研究对象常常流失,样本不能始终保持完整;同一被试反复测验容易产生练习、学习效应。

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进行研究,以期探讨人类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六、举例说明发展的含义与性质

1、广义的发展是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整个变化过程,生理上包括身体的生长发育、体质的增强或衰退,心理上包括认识变化完善、个性方面的变化完善。

2、发展的性质:

(1)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间断性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举例:儿童语言的发展。

(2)在正常的条件下,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而且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如儿童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是按照两条法则进行的:头尾法则(自上而下)和远近法则(自中心而边缘)。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不的组织系统发展的速度不一样,也表现在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如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展速度不一样。(4)发展具有差异性,一个正常的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上、最终到达的水平上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是千差万别的。(5)发展存在关键期。

关键期:在动物早期生命中有一个很短暂的时间对某一特定刺激或对象可以形成一种永久性的铭记。关键期理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理论依据。

七、教育与发展的关系(皮亚杰、维果斯基)

1、皮亚杰“略为超前”的理论观点

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不象动物那样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而是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信息,如果新信息与已有经验过分同一,则不能促进心理发展;

如果输入的新信息与已有经验毫无共同之处,就会使同化与顺应无法实现,也不能促进心理发展;只有当新信息与已有经验既有一致又有一点不一致,才容易造成已有认知结构与信息的不平衡,从而引起好奇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心理得到发展。

2、维果斯基关于“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观点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智力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由于教学,使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清除这种差异。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1、自然成熟论

代表人物:格赛尔(A.Gesell,1880-196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主要观点: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强调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身心的发展变化是受机体内部的因素,即生物基因固有的程序所制约。外部环境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发展本身的自然成熟程序。

格赛尔的理论来源:著名的双生子实验。

2、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1856-1939)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发展理论

人格的结构成份由三部分组成:伊底、自我、超我伊底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和基本的欲望组成。自我介于现实世界于伊底之间,从伊底中发展起来,遵循现实原则,能参考现实来调节伊底。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

(2)人格发展的五阶段(1)口唇期(0-1岁)满足吮吸的需要。

(2)肛门期(1-3岁)对幼儿来说形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

(3)前生殖器期(3-6岁)在这个阶段出现了恋父恋母情节,儿童形成性别角色的时期。

(4)潜伏期(6-11岁)最大的特点是对性缺乏兴趣

(5)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

2、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第一阶段:信任感对怀疑感(0-2岁)

第二阶段:自主性对羞怯或疑惑(2-4岁)

第三阶段:主动性对内疚(4-7岁)

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7-12岁)

第五阶段: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12-18岁

第六阶段: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第七阶段: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

第八阶段:完善感对失望(老年期)

(1)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主要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入学以后,教学以及各种日益复杂的新的实践活动向儿童提出了多中多样的新要求,这就促使儿童逐渐运用抽象概念进行思维,促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始从一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小学儿童思维的这种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整个小学阶段,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要经历很长过程。小学儿童的思维同时具有着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的成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年级高低以及不同性质的智力活动而变化。正因为如此,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才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同时,达到这样的思维活动水平,也离不开直接的和感性的经验。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2)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是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三四年级。有关研究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转折点在何时实现,主要取决于教育的效果。在着重抓了思维的智力品质的教学影响下,儿童在三年级就可实现数的概括能力的飞跃,而在教学不甚得法的控制班里,则到五年级才实现数的概括能力的飞跃。可见,这个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有一定伸缩性,是可以变化的,可以提前或挪后,可以加快或延缓。在小学儿童思维发展中,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假如适当地挖掘,这个潜力能变为他们巨大的能力因素。

(3)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研究指出,9-11岁儿童在进行左右概念的初步的抽象思维时,就已经萌发了辨证思维。在对小学儿童辨证思维的萌芽过程的一项系统研究也指出:10—11岁儿童已基本能认知关系概念的辨证属性,并已开始想言语抽象概括水平过渡。已能进行初步的辨证思维,但这种思维是自发的、朴素的,还未形成系统的辨证思维结构。进一步的研究也证实了小学儿童的辨证思维的这一发展趋势,并提出不同的辨证思维形式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小学儿童的辨证概念的发展优于辨证判断和辨证推理的发展。

(4)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表现为个体发展的差异和思维对象的差异。在小学教学实验中可以看到这种不平衡性。虽然数学和语文教材是按照同一实验目标和要求编写的,但在算术教材学习中,有些学生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概括水平,而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中,其概括能力有的仍能达到较高水平,有的则不理想,还有的属较差水平。相反亦是。

根据我国韩进之等人的研究,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不是直线的、匀速的,既有上升时期,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1)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时期,这是因为学校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儿童对自己的认识;

(2)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3)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又处于第二个上升学时期,原因是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使自我意识更加深刻。

1、随着年龄增长,情绪生活的冲动性逐渐克服。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增加、境遇性逐渐减少。

3、在情绪发展过程中表情的手段不断改进。

4、人的情绪生活逐渐社会化:从生理需要的满足过渡到社会需要的满足,情绪动机从直接刺激物到语言刺激、行为范例、社会评价等,高级情绪感的发展。

(1)对抗性条件作用:是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2)系统脱敏法:前提:一个人在愉快时身体是放松的,即不紧张的身体状态,而害性的时候身体是紧张的,一个人要克服害怕,首先要学会放松身体。(3)榜样:社会学习理论家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和模仿

榜样的情绪克服害怕的消极情绪。

(4)说明理由

(5)帮助儿童获得应付他所害怕的对象或情境的信心和方法。

(6)预防害怕的发生。

理智反应表现为:学生在遭受挫折后,能采取积极进取态度和妥善的处理方法,通过调整目标等反应来对付挫折。

非理智反应表现为:学生采取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愤怒、焦虑、自卑、抑郁等对待挫折。(1)自卑型 ;(2)攻击型 ;(3)焦虑型 ;(4)逃避型 ;(5)嫉妒型。教育对策:

1、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认知观:

(1)使学生认识到,某些挫折情境是客观存在的。

(2)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的两重性,挫折给人以打击,但同时也会催人奋起,使人变得成熟,从中得到磨练。

(3)使学生认识到,遭受挫折时,不要长时间地盯住它不放,失败这件事不能忘记,但挫折的痛苦应当很快丢掉。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篇5

第九章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

卡侬提出情绪丘脑学说,认为大脑皮层对丘脑的功能存在着抑制作用。

帕帕兹和麦克林提出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认为大脑边缘皮层、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

帕帕兹认为在边缘系统结构中,从海马经穹窿、乳头体、丘脑前核和扣带回,再回到海马的环路(帕帕兹环路),对情绪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环路中,下丘脑与情绪的表现有关,而扣带回与新皮层的联系和情绪体验更为密切。麦克林认为海马和颞叶皮层在情绪的体验中更重要。

关于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心理学经典理论,我们按其形成的历史时期不同,分别介绍了詹姆士-兰格理论、卡侬的丘脑学说、巴甫洛夫的皮层机能动力定型理论、林斯莱的情绪激活学说、帕帕兹-麦克林的边缘系统理论和塞里的应激学说,与这些理论形成的同时,还有许多著名的经典实验,对情绪生理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如假怒实验、怒叫反应和自我刺激实验等。

什么是假怒?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猫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弓腰、竖毛、咆哮、嘶叫和张牙舞爪等。这些行为缺乏指向性,很难说动物伴有怒的内心体验,所以将这种动物的行为表现称作“假怒”。实验证明只要手术破坏边缘皮层、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解除,下丘脑机能亢进就会出现“假怒”。

我国生理学家卢于道和朱鹤年于1937年电刺激脑中枢,发现猫能发出呻吟的声音。1952年他们又深入研究了猫中脑的怒叫中枢。

下丘脑、隔区、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前额皮层和颞叶皮层等均是情绪过程的重要脑中枢。

新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在情绪过程中的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答:下丘脑受着高级中枢的双重调节作用,既有兴奋性调节,又有抑制性调节。一些古老的脑结构,如隔区和皮层内侧杏仁核等结构以抑制性调节为主,新皮层和基外侧杏仁核,则以兴奋性调节为主。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篇6

第八章 本能与动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饥、饱感的脑结构:

近年来,对饱中枢的精细研究所积累的科学事实表明,具有这种生理功能的脑结构并不是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的旁室核具有饱中枢的作用。下丘脑穹窿柱周围区也具有饱效应。

50-60年代提出经典饥饿中枢(下丘脑外侧区)和饱中枢(下丘脑腹内侧核),现在认为与饥、饱感有关的脑结构主要是下丘脑的外侧区、旁室核和围穹窿区。

性行为:下丘脑的前部存在一个脑高级的雄性性行为中枢,它位于内侧视前区,称为性两形核。在雌性动物中,脑内高级性中枢位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除了雄性动物的性两形核和雌性动物下丘脑的腹内侧核之外,两性动物的性行为还受更高级的脑中枢调节,颞叶皮层在性对象的识别和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颞叶损伤的人或动物均表现出严重的性功能异常。

防御、攻击行为类型:

母性攻击行为与保护自身的生存无关,而是一种保存和延续种族的本能行为。哺乳期的动物为保护幼仔不受外来者的侵害,以猛烈地攻击驱逐外来者。

杀幼行为是将幼仔杀死的行为。杀幼行为也是对种族延续有利的行为,这是由于雄性动物只有杀掉哺乳中的幼仔,才能使雌性动物较早地摆脱哺乳期而重新受孕。雌性动物的杀幼行为可能与幼仔多、过于拥挤或哺乳能力所不及而引起的。母动物总是选择最弱小仔动物除掉以保证有强壮的后代延续种族。

根据现有的科学事实,下丘脑是防御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它的不同区影响着不同类型的防御、攻击行为。杏仁核、隔区等边缘系统对下丘脑的这一功能进行着调节与控制。对于情绪性攻击行为而言,杏仁核发生兴奋性调节作用,隔区产生抑制性调节作用;对于捕食攻击行为而言,杏仁核实现着抑制性调节作用。

人的一生1/3的时间用于睡眠。

简述人类睡眠分哪几种?特点是什么?答:人类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在慢波睡眠中,脑电活动以慢波为主,脑电活动的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平行,从入睡期至深睡期,脑电活动逐渐变慢并伴随着逐渐加深的行为变化,表现为肌张力逐渐减弱,呼吸节律和心率逐渐变慢。在异相睡眠中,脑电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分离,脑电活动类似慢波睡眠的入睡期,以肌张力为代表的行为变化却比深睡期还深,肌张力完全丧失,还伴有快速眼动现象和桥脑-膝状体-枕叶PGO波周期性高幅放电等特殊变化。异相睡眠又常称为快速眼动睡眠。这种类型的睡眠与做梦的关系比慢波睡眠更为密切。

睡眠一期(入睡期),行为上安静困倦开始进入睡眠状态,清醒安静状态下的脑电活动(以8-13次/秒的α节律为主)。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在慢波睡眠的四期。

在异相睡眠中,最有特征的行为变化是眼球快速运动,约每分钟60次左右,与异相睡眠相应,眼电现象显著加强,在桥脑、外侧膝状体和枕叶皮层中可记录到周期性的高幅放电现象,称之为PGO波。从异相睡眠中唤醒后,80%以上的人声称正在做梦,尚可陈述梦境的故事情节,形象生动以视觉变换为主。

人的每夜睡眠大约由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交替变换4-6个周期所组成,平均每个周期历时80-90分钟,包括20-30分钟异相睡眠和约60分钟的慢波睡眠。成人入睡后,必须先经过慢波睡眠1-4期和4-2期的顺序变化后,才能进入第一次异相睡眠。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次更替一个周期,异相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长。所以,后半夜睡眠中,异相睡眠时间的比例增大。

睡眠功能:休息和从疲劳中恢复是睡眠的重要功能之一,从更积极的意义上理解,睡眠还有促进生长发育、易化学习、形成记忆等多种功能

脑干网状结构在睡眠与觉醒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用什么实验做的?

1937年著名生理学家布瑞莫建立了猫的孤立脑标本和孤立头标本。前者在中脑四叠体的上丘和下丘之间横断猫脑,此后猫陷入永久睡眠状态;后者在脊髓和延脑之间横断猫脑,则猫保持正常的睡眠与觉醒周期。他以此证明在延脑至中脑的脑干中,存在着调节睡眠与觉醒的脑中枢。

孤立脑和孤立头标本会出现哪些现象?说明什么?

脑干以上横断脑(孤立脑标本),动物陷入永久睡眠状态,脑干中间横断脑(桥脑中部模断),动物70-90%时间处于觉醒状态;脑干下位横断脑(孤立头标本),动物维持正常的睡眠与觉醒周期。脑干上部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对维持觉醒状态起重要作用;桥脑下部的网状结构对睡眠起重要作用;脑干上部与下部的网状结构相互作用维持正常的睡眠与觉醒周期。

对睡眠机制的现代认识又增加了什么?

70年代以来对睡眠机制的研究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科学事实,证明脑内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结构,其生理、生化过程的维持与转换对睡眠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慢波睡眠来说,关键性脑结构是缝际核、孤束核和视前区、前脑基底部;对于异相睡眠,关键性脑结构是桥脑大细胞区、蓝斑中小细胞、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和延脑网状大细胞核等许多脑结构。与睡眠有关的化学物质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胆碱类神经递质和多肽,特别是诱导睡眠肽和γ-氨基丁酸受体蛋白质。

视前区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之前的部分,视交叉上核是生物钟的“起搏点”,对慢波睡眠至关重要。

异相睡眠中哪些是开细胞、哪些是闭细胞?

桥脑大细胞视为异相睡眠的开关细胞。△□与将蓝斑中这种小细胞称为异相睡眠的“闭细胞”。

心理学研究新趋势:积极心理学 篇7

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 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1997年Seligman就任APA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 随后, 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 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2、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在20世纪末的10年中, 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对于心理疾患的预防, 在对于预防的研究中, 研究者们发现, 对于抵御心理疾患起缓冲作用的是人类的力量:坚韧、人际关系、技能、创造力、勇气、乐观、信仰、希望、未来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 等等, 因此, 积极心理学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 探索人类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 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的复杂行为, 其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 激发人的活力, 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 并探索人的健康与发展途径。因此, 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 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 并探索如何增强人性中的积极层面, 帮助人们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己, 这将是更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事情。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一经提出, 就受到了广泛地关注。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近况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主要涉及: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快乐、乐观、士气、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情绪平衡、兴高采烈, 等等, 即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人格特征, 同时, 对积极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

1、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对于积极情绪, B. L. Fredrick (1998) 提出了拓延构建理论, 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 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 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的能力, 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 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当前, 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 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 都成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当然, 积极情绪并不是完全分离的, 众多积极情绪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如Susan E. (2000) 曾对7个被试的多种积极情绪进行了连续98个晚上的持续追踪, 结果发现积极情绪间存在着一致的同步关系:体验到任何一种积极情绪的同时也都体验到其它的积极情。

2、积极人格特征的塑造

塑造积极的人格特征, 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 积极心理学要培养和造就健康人格, 个体的人格优势会渗透人的整个生活空间, 产生长期的影响。这种研究的共同要素是积极人格、自我决定论、自尊、自我组织、自我定向、适应、智慧、成熟的防御、创造性和才能。

3、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在保持生理健康上有很大意义。积极的情绪状态 (乐观) 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 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Taylor等人发现, 对于感染AIDS疾病的人, 乐观者病理症状晚出现, 生存期也长, 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 在康复锻炼中表现得更好。而消极的人会使ALD症状更早出现。Taylor的研究思路对于预防和改善行为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

Salovery等学者也讨论了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关系。他们研究发现, 对于情绪和身体健康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负面情绪是如何导致疾病的, 而没有关心积极的情绪如何增进健康。由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呈负相关, 他们认为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将会有预防上和治疗上的效果。他们所讨论的研究包括了情感对生理和免疫系统的直接影响, 这里, 既有直接效果进人体免疫系统发展, 也有间接效果增强心理统摄、社会资源利用、健康行为促进。他们的研究证实了乐观与希望能够有效的增进健康。

三、积极心理学研究意义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和探索人的积极品质, 这既是对人性的尊重和颂扬, 更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性反思。积极心理学通过对传统心理学的人的“机器”“动物”隐喻的反动, 高扬人性的积极性、建设性, 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人性的理性复归。积极心理学既吸收了科学主义心理学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又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与心理观取向。尽管它对传统心理学存在批判, 但不同于后现代心理学的无情颠覆:其批判主要集中于研究对象、内容和价值观层面, 相对于批判, 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似乎更倾向于对消极心理学的反思和纠偏, 强调汲取现代主义心理学两种对立文化取向中各自的精华。积极心理学的这些突出特点是其一经产生便受到广泛关注和迅速传播的根本原因。

正如任何新兴事物在其产生初期存在着不完善一样, 积极心理学也存在着自身问题。

首先, 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所引发的问题。如:幸福感、快乐或幸福生活与价值观念错综复杂地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将幸福、快乐作为其社会的首要的目的。Myers在对有关的研究中认为:促进幸福的要素之一是宗教信仰, 此外两个要素分别是经济、收入的增长和亲密的人际关系。但对于享受生活等价值观念来说, 西方社会文化就比东方文化更加以强调, 而东方的社会文化就比西方更强调社会承认等价值观念。可以说, 人们怎样来创造生活是受到其社会文化限制的, 那么, 哪些东西是人们应该追求和重视的, 将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面临的一个问题。

其次, 不能将幸福、快乐看成是终点, 它们只是在对有意义活动的追求过程中的副产物。当把自我实现当作是一个终点、一个目标时, 那么自我实现是不可能达到的。这个问题已涉及到积极心理学存在的必要性, 亟待积极心理学工作者给予理论和实际研究的回答。

四、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积极心理学是在对消极心理学的反思中产生的, Seligman指出心理学有三项使命:一是研究消极心理, 治疗精神疾病, 二是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有意义, 三是鉴别和培养天才。他认为, 过去的消极心理学只担负了前一种使命, 积极心理学要把心理学应该担负的三项使命全部担负起来。从这个标准来看, 年轻的积极心理学确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 要拓展和深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第一, 在积极理学现有的三个基本领域中, 研究最多的是积极情绪体验, 而且积极情绪体验中又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多, 同时幸福主题本身仍然存在众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就目前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领域来说, 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 都远不及它所批判的“限制了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消极心理学研究的领域。这说明, 积极心理学还有众多的方面、众多的领域需要积极心理学工作者去开拓。第二, 积极的人格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 但对积极的人格特征的研究可以说刚刚起步, 有许多方面还没有涉及, 在这方面需要多花时间与精力。第三个方向应该注意到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与社会背景的联系性, 必须把人的素质和行为纳入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考察。

其次, 要发展积极心理学研究技术。积极心理学不仅需要良好的愿望、信念、激情, 它更应该也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考虑到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源头——人本主心理学, 虽然对壁垒森严的临床心理学和行为主义提出了挑战, 为心理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但由于没有实证科学的积累而限制了其的应用与发展。积极心理学家已经把那些原本在消极心理学模式下的研究, 如实验, 测量, 应用, 转到积极心理学的模式上来了。但积极心理学已经提出, 且有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分庭抗礼, 甚至取而代之之势。这可能意味着, 积极心理学仅仅满足于传统心理学的现有的客观方法可能是不够的, 要完成自己的使命, 就有必要提出不同于传统的方法论, 要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处理文化变量的无能是对传统心理学最严厉的批评之一, 而接纳了其研究方法的积极心理学到目前为止, 并没有拿出什么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法。作为一个新的心理学思潮, 创立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五、总结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是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理论结构与补充, 但要完善积极心理学思想, 建构积极心理学体系, 发展积极心理学技术, 促进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还需要有一段时间, 因为积极心理学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阶段, 试图对它作出全面的评价还为时过早。积极心理学的崛起, 使得心理学家能够采取更加开放的姿态, 并把注意力转移到人的潜能、动机、能力、幸福、希望等积极品质上来, 为心理学乃至整个社会, 提供了以新的方法看待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 积极心理学势必会对现代心理学产生积极影响, 也必将推动心理学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Sheldon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 (3) :216-217.

[2]张倩, 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 2003 (3) :6-10.

[3]Seligman ME.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 (1) :5-14.

[4]Ruark J.Redefining the Good Life:A New Focu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5]Fredrick B.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 and 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 (3) :218-226.

[6]Engine S.Mapping the meta-domain of discrete positive emotions.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Section B: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2000, 61 (4-B) :2260.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篇8

关键词:硒;水稻;生理功能;代谢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1-0006-03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应量与我国的膳食指南”中, 把硒与蛋白质及几种重要维生素、钙、铁、锌、碘等并列为15种每日膳食必需营养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正常人每日需摄入硒50~200 u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400 ug/d。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13个省市的调查显示,日均硒摄入量为26~32 ug,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最低限量50 ug相差甚远。

人体中硒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因此,食物含硒量直接影响人体硒营养水平,食品和饲料中硒的缺乏或过量,对人畜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土壤—水稻—动物—人体食物链中硒营养问题引起水稻、动物、食品营养学家和环境卫生学家的广泛关注,对硒的研究与应用也逐步深入。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因而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研究表明:硒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稻米品质的提升有良好的改善功能。水稻合理施用硒肥既能增加产量又能改善品质。

1 水稻对硒的吸收代谢机理

1.1 水稻对硒的吸收

水稻通过根系和叶片吸收硒,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土壤施硒或叶面喷施等方法来生产富硒水稻和富硒茶等富硒农产品。对通过外施Se肥(土壤施硒或叶面喷施)生产出的富硒农产品与高硒区天然富硒农产品的含硒蛋白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表明加硒生产的富硒农产品与天然富硒农产品无显著差异。水稻吸收的硒以水溶性含硒有机化合物、可溶性亚硒酸盐和硒酸盐3种形式为主,水稻对不同形态无机硒的吸收率比例大致为Se6+∶Se4+∶Se=

30 000∶400∶1。其中对Se6+的利用率最高,对有机螯合态硒的利用率最低。

水稻吸收的硒主要有SeO32-和SeO42-,水稻对SeO32-和SeO42-的吸收机理不同。SeO42-依赖细胞膜上的硫转运体进入细胞体内,为逆电化学势梯度的需能过程,属于被动吸收,吸收速度和数量均小于主动吸收。水稻吸收SeO32-时不受细胞膜载体的调节,不需要能量,属于主动吸收,吸收过程受呼吸抑制剂(叠氮化合物或二硝基苯酚)或低温抑制。水稻体内转移的硒是SeO42-形态,在转运过程中,SeO32-转化为SeO42-及有机硒化合物,小部分转运到地上部枝叶中,大部分转运到根部。

1.2 硒在水稻体内的代谢

水稻通过根部的硒营养,由木质部输送到叶片的叶绿体中。叶片吸收的硒营养也被转运到叶片的叶绿体中,在叶绿体内被还原成Hse-、Se2-,再生成蛋白质。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有ATP硫酸化酶、NADPH还原酶和GSH还原酶。其中,ATP硫化酶主要起活化硒酸酶的作用,生成硒腺苷磷酸(APSe);在NADPH还原酶和GSH还原酶的作用下,谷胱甘肽-亚硒酸盐还原成硒代二光甘肽(Gs-Se-Gs)、硒代光甘肽(Gs-she)。硒化物和氢硒化物在胱硫醚-γ-合成酶、胱硫醚-β-裂解酶(CBS)和蛋氨酸合成酶(MS)的作用下,最终合成硒代蛋氨酸、硒代半胱氨酸等重要的中间小分子产物。硒代蛋氨酸和硒代半胱氨酸可作为跨膜转运物质参与硒蛋白、硒核糖核酸、硒多糖、硒挥发物等物质的合成。如硒代半胱氨酸(SeCys)可在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MT)的作用下生成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进而被氧化成有机硒氧化物,如半胱氨酸硒氧化物(MeCysSeO)、生成糖或挥发性物质二甲基二硒化物(DMDSe)等。

1.3 硒在水稻体内的形态

水稻吸收的硒经生物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硒,储存在水稻体内。水稻中的有机硒以多种形式存在。硒能以低分子量化合物和高分子量化合物形式存在于水稻体内。小分子形式主要是硒代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如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胱氨酸、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高胱氨酸、硒代蛋氨酸等。以单分子形式存在的硒则包括硒蛋白、含硒核糖核酸、核多糖等。总的来说,水稻体内的无机硒含量较少,只要以Se(Ⅳ)形式存在,大部分为有机硒,占总量的80%以上,以游离态的硒蛋白为主。

2 硒对水稻的生理功能

2.1 硒能刺激水稻生长发育并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对水稻施用适量硒肥,通过减小气孔阻力提高CO2通量,可促进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施用硒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粒数,降低空秕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使水稻产量提高。施用硒肥还能提高稻米中氨基酸的含量,增加蛋白质、糖分、脂肪等品质指标。但过量的硒会使水稻中毒,并抑制其生长。

2.2 硒能促进蛋白质的代谢

水稻中的硒结合于水溶性蛋白上,水稻蛋白是主要富集硒的组分。一般认为硒以2种方式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一是水稻吸收的硒营养进入水稻体内后,可部分取代硫氢基(-SH)中的硫以3种硒代含硫氨基酸(Se-Met,Se-Cys,Cy-Se)的形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减少游离氨基酸中半胱氨酸、蛋氨酸的含量;二是硒作为植物体内一种RNA核糖核酸链的必要组分。现已证实水稻体内确实存在这种具有硒代半胱氨酸残基的tRNA,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氨基酸并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2.3 硒能调控呼吸和光合作用代谢

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硒能增强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和叶绿体电子的传递速率,但在较高浓度时则导致其速率降低。低浓度的硒对水稻呼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硒则抑制其呼吸作用。硒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当硒浓度达到高限时,会对细胞膜和线粒体的结构造成破坏,抑制酶的活性,阻碍呼吸过程的电子传递,降低呼吸强度。硫和硒属于同族元素,其化学性质很相似,如硒也存在-2、0、+4、+6等不同化合价态。植物体内的硫氧还原蛋白和硫铁蛋白在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和叶绿体中酶的激活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体内也存在类似的硒蛋白结构,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中发挥作用。

2.4 硒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

硒有助于叶片内叶绿素的积累和前体5-氨基乙酰丙酸(ALA)的形成,而叶绿素含量的提高有助于水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代谢。硒可以通过带有-SH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和胆色素原脱氨酶(PBGD)两种酶的相互作用,调控植株叶绿素的合成。

2.5 硒能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

在干旱、低温、高温、盐碱等不利的生长环境下,水稻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游离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相应酶系统所清除,也可被GSH-Px所清除。

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是生物体内另外两种活性氧防御酶,而硒具有激活这些酶的作用。硒能显著增强植物组织内GSH-Px活性和提高其含量,使叶片中的丙二醛(MDA)、O2-等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和产生量降低,进而提高水稻清除体内自由基的能力。

2.6 硒能降低大米中的重金属含量

硒对汞的毒害效应有拮抗作用。硒能与汞形成难溶于水的HgSe,降低汞的溶解性,从而降低植物对汞的吸收和转运。

硒能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和积累。硒可缓解镉对水稻的毒害作用,其途径主要有:一是抑制水稻对镉的吸收,降低镉的吸收量;二是抑制镉诱导自由基对水稻植株的伤害;三是参与调控植物螯合肽酶的活性。该酶与重金属离子形成螯合蛋白质,可缓解镉对水稻的毒害,增强水稻对镉的忍耐性。

硒和砷之间有较大的化学亲合力,可在植物体内生成一种较稳定、毒性低的硒-砷复合物,从而减轻砷对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降低砷对水稻的毒害。

在水稻上喷施硒肥,可明显降低稻米中Pd、Cr等重金属的含量,这是由于硒能增强植物的抗氧化性,并与Pd、Cr等重金属元素形成溶解度很低的复合物。

3 结语

在适宜的浓度下,硒能促进水稻生长代谢、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水稻抗逆性、抵抗重金属对水稻的毒害、降低稻米重金属含量,对水稻的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水稻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硒肥,通过食物链系统调节硒的数量、价态和形态,促进硒在食物链中的迁移,以可更好地发挥硒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生物效应。

上一篇:商务英语基础教程下一篇:六一儿童节读后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