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分层作业设计(精选9篇)
小学生分层作业设计 篇1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太平孙家小学:侯亚妮
通过我们集体研读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知道了“不同的人在学数学,但得到发展的发展是不相同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老师教学生,为啥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作业分层”做了大胆尝试。做为数学老师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书面作业,如果容易点的,基础好的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而对于基础差点的一节课都难完成。如果作业难度大点吧,基础好,有能力的学生是感兴趣了,肯花心思了,就会比谁能得到正确解答了,但这种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特别是班中的学困生来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是错,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成绩肯定一蹶不振,这样肯定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基本理念中首先就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是这样进行分层作业设计的:
一、必做题
⒈基础题: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4×7=()7×6=()
口诀:()口诀:()
5×7=()7×3=()
口诀:()口诀:()⒉巩固题:填上合适的数。
()×7=42 7×()=3
5()×4=28 7×()=49
二、选做题
1:想一想,能填几?
7×5+7=7×()7×7-7=7×()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必做题即可,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又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分层作业:
一、必做题 ⒈看谁算得都对。
4×8+23 54÷9×8 3×6÷2
⒉春游时,同学们排队射气球,3人一排,站3排,共击破18个气球,平均每人射中几个气球?
⒊宣传牌上左边有4棵树,右边也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
二、选做题
智慧宫里的魔术师把一根长16米的彩带,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都断开了,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这样做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
小学生分层作业设计 篇2
一、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划分层次
在分层布置作业之前,首先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基础知识、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把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A组是优等生,B组是中等生,C组是“学困生”。编排座位时,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需要教师时刻提点,故而让C组学生坐在教师的视线经常关注的地方。并让其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的优等生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教师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在施教时才能有的放矢。为消除分层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上,可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清分层的好处,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二、尊重个体差异,作业体现层次性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较强的作业,以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教学时,笔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了以下的作业。
C组作业 :
1. 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小时打 3.6 千字,5 小时完成。如果每小时打 4.5 千字,几小时能打完这部书稿?
2. 小丁开车走一段山路,去时每小时行驶80千米,2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用了2.5小时,返回时小丁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 一辆汽车 3 小时可行驶 270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车几小时可行驶 630 千米?
B组作业 :
1. 制作一批零件,甲单独完成要8小时,已知甲、乙的工作效率比是4:3,那么乙单独完成要多长时间?
2. 解放军某部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天走35千米,12天到达目的地,实际每天多走5千米,实际几天到达目的地?A组作业 :
1. 发电厂运来一批煤,计划每天用30吨,12天用完,实际每天节约5吨煤,实际比计划多用多少天?
2. 一段木料,锯3段需要9分钟,如果锯6段需要多少分钟?
实践证明,这样的作业既能调动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等生和“学困生”,同时还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有利于作业质量的提高。
三、定期评价,及时调整层次
对于学生,按照知识结构的不同分层后,并不是永恒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当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业,通过几次的评价,及时了解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以及在学习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尝试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层次流动。对于已经达标的学生,让他们升入高一层,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使其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寻求更大的发展;对于退步较大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降级处理,同时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予他们帮助和辅导,使之达标。
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初探 篇3
一、作业量分层,做到充公练习和自由发展的有机统一
1.控制后进生的作业量,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
以学习古诗为例,后进生在背诵之前必须认真地把诗句、诗意,带点词义,诗文中心抄写一遍,然后让他们逐项背诵给与自己结对的优等生听,最后才能默写。如果默写情况不尽人意,还得回头重新有针对性地进行第2轮背诵与默写。相对于优等生而言,其作业量较多,教师的再批改等工作量也须多付出,但为了后进生能扎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这些作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教师的耐心付出也是应该和值得的。
2.优等生减少作业量,给予自由发展的空间
优等生对教材知识领会掌握较快,解答相应的基础性作业游刃有余。因此,教师要适当减少他们做基础性练习的量,使他们从简单作业的机械练习中解放出来,拥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去做一些融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高智力题。也以学古诗为例,对于优等生不必布置抄写诗句的书面作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背诵,直接默写即可,如有错误,则自己有针对性地抄写。对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自觉地去练习一些源于基础,利于智力进一步开发的难题,如诗句所展现景象图的描绘、诗意的详细描述等。
3.至于中等生的作业量,则介于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
仍以学古诗为例,中等生必须抄写诗句原文,而诗意、带点词义及诗文中心这三项,则可以自由选择,但最终也必须以能完成全默写出为标准。若掌握不够理想,则必须对症下药,重点纠错,直至完全掌握为止。
二、作业难度分层,做到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造目标的统一
1.后进生降低难度,确保完成基础目标
作业难度降低,使之指向基础目标,后进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如学了《征友启事》一文,可以布置“抄写生字新词和摘录两则启事的内容”的作业给后进生,这些作业难度较小,易找易做,后进生通过完成作业就会感觉自己完成了目标任务,就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2.中等生保持难度,努力完成发展目标
布置这类学生的作业时须注意作业应有一定的难度,使他们在确保达成基础目标的同时,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如学完《征友启事》一文,可以布置“抄写生字新词和有感情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大家听”的作业给中等生做,其中“抄写生字新词”的量只须后进生的一半即可。
3.优等生增加难度,努力实现创造目标
布置这类学生的作业时就要给他们增加难度,促使他们在较高的知识平台上发展。如学了《征友启事》一文,可以布置“根据情节,写写《我的好朋友》”的作业,要求他们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归还”作业自主权,做到作业内容与学生个体实际的统一
1.“归还”后进生基础性作业权,使之满意自我
后进生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弱些,解题能力也相应弱些。因此,教师应适当给以引导,逐渐引领他们学会自我布置作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例如,学了某一篇课文后,可引导他们自己选择和设计一些基础性很强的题型,诸如“火眼金睛”(改错别字)、“对号入座”(看拼音写词语)、“调音室”(多音字练习)、“荟萃园”(佳句摘录)等。这些标题新颖的练习题,让后进生在“够得着”的作业平台上自由设计,自由解答,他们就会兴致盎然,积极性高涨。
2.“归还”中等生发展性作业权,使之挑战自我
中等生的潜力很大,因此教师应引导他们自己设计一些发展型的作业。例如,学了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配上插图,写上自己的理解。像这样的赏析型、想象型作业,较有利于中等生提高对文本的感悟能力,有利于他们自我挖掘潜力,有利于他们挑战自我的智力水平,从而迈向优等生的行列。
3.“归还”优等生创造性作业权,使之超越自我
由于优等生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多做一些创造型作业。如学习了“能说会道”中关于环保调查的内容后,可以引导优等生围绕这一主题,编辑一张图文并茂的小报,内容既要有环保知识,又要有环保体会文,还要有环保调的详细统计表。这样一张内容丰富的小报,需要优等生去大量收集资料,广泛开展调查访问,潜心撰写体会,精心编辑设计报面。这一过程,较好地培养了优等考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乃至创造精神,使他们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迈向更高的“超我”境界。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把握好各类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控好学生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归还学生一定的作业自主权,学生们就会摆脱传统应试型作业的桎梏,走上快乐作业之旅程,就会在作业中找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成为学业和心理的成功者。
参考文献:
[1]肖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小学生分层作业设计 篇4
西坡小学 李向东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其界定
1.课题提出背景: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作业布置,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教
辅用书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题型,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
作式的机械模仿,还有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其实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
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深深地体会到设计作业一刀切,弊多利少,如果作业肤浅,优等生能力难以培养,如果作
业有深度,学困生就难以解答,很难长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我们必
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
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不应
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
足的心理体验。
2.课题概念界定:
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
分层,然后设计作业时,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
智能多元与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教学
内容相关的教学手段或教学媒体,因此在作业分层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智能设计不同优势的呈现方式,如:趣味性、自主性、生活性、实践性、人文性等数学作业内容。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
1.研究目标:
⑴、在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实践,研究教师布置学生的尺度,能够控制学生作业的量、难度,从而让作业起到真正的效果,既巩固学生知识,又能进行教师教学的补救。
⑵、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知
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及难,层层递进,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
2.研究内容:
⑴、分层作业的操作模式研究。如何在教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班级学生多的情况下有效
地实施好分层作业,让作业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⑵、分层作业的内容研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分层作业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基
础练习题,基本的计算训练,作业量稍多,但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针对C组的学生;灵活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上进
行小综合,作业量适中,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主要针对B、C两组的学生;综合提高题:作业量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展,主要针对A组的学生。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设计这样一道练习:一个农民收得8立方米的玉米,他想用一块长
6.28米,宽1.57米的长方形竹席,在院子里围一个简易的粮囤装这些玉米。怎样才能装下这些玉米?请你帮助他设计几种围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C组的学生可能有围成方形、B组的学生可能还有圆柱形、A组的学生还可能会有半圆柱形等。这样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3.研究措施:
⑴、文献研究法:学习与课题相关的已有研究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
⑵、行动研究法:关注学生对数学作业分层后的反应,抓住作业设计中实际问题,提出假设,逐步发现作业分层设计的规律并掌握方法,提高作业分层练习的效率。
⑶、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措施的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时间:
步骤:
(一)准备阶段: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二)实践阶段:依据研究方案,组织开展作业设计模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预期成果:
美术分层作业设计 篇5
张眉青
柳江县第二小学
美术作业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整个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但在传统的作业观下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过分强调“熟能生巧”的误区;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题;作业形式、内容呆板单调、冰冷无情,是一些纯粹的数和形的舞台。美术作业的设计直接反映着教学实效。传统的以画为主的学习方式,形式太单一。可通过对小学美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4个方面来对美术作业进行设计,让学生自主发挥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基于此,凸显新课程理念,进行作业改革,让学生的作业体现科学性和对学生的发展起作用是每个教师应该做的。现谈谈新课程下我的美术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分层作业——让作业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新课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1、作业量的分层设计。根据目标层次和学生层次,制定对应的分层练习题,鼓励绘画态度认真、技能掌握较快的学生向高层目标发展,调动积极性。设计每个学生作业学分制,在学生自主作业、自愿达成的基础上,能自主完成比自己原有的更高层次的作业,可以“加分”予以鼓励。
2、作业难度分层设计。确定基础、发展、创新三级目标,要求不同能力的学生认真实现本级目标。C层学生作业应以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为主;B层学生作业应以个性发展为主;A层学生为提高创新。这样可使A、B、C三层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三个级别的作业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去完成,一级的内容就可以算是基本完成本课的重点,二级内容完成了本课的难点,三级就是对于个别学生的拔高设置。这样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不管美术水平的高低,他们都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要求,根据要求完成符合自己实际表现的作品。在利用作业要求让学生给自己的作品打上星星,看看自己的的作品得到了几颗星,然后在让同学互相的评一评,通过这样的设置,促使了美术课教学目标在每位学生身上都得到了掌握和练习。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作品的成就感,自己的创造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主要的是让他们能对美术作业有了自信心,也增加了对美术课的兴趣。
3、完成作业时间分层。美术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在教学“乘上大船游世界”前布置作业如下:在《乘上大船游世界》这一课教学中,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涉及认知、实践、情感的分层预习建议,让学生邀请家长一同到学校附近的船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把了解到的船的各种类型、基本结构和用途记录下来。进行船模的制作或者尝试彩纸彩泥的手工船制作。在船文化博物馆中,体验视觉感应前进中的船,思考如何画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
以上三类分层预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然后把预习的书面材料和尝试的作品带到课堂,通过三方面预习内容相互的探讨补充和对知识的归纳,将会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长此以往,随着学生学习的积累、学习内容的增加和课外活动探究发现的深入,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思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枯燥的作业布置变成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乐趣。学生不仅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还在生活的感悟中进行学习、创作,这样学生在玩中学才会有激情,学生的创作才会精彩。
二、融情入景——让作业点燃学生做作业的热情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情趣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而教育心理学也已证实,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由于他们好奇心强,求胜心强,所以在作业中添加一些趣味,融入情景,能吸引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完成,抓住这一特点,把作业融于生动的情景中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主动接受作业,并点燃做作业的热情。【案例】 例如:我设计的《鱼儿游游》教学分层简易目标是: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有关热带鱼的知识,能完成一至两个热带鱼基本型的造型临摹。分层基本目标是:认识热带鱼的特点,能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心中美丽的热带鱼。分层难度目标是:利用面的组合来表现热带鱼的身体图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任务,突显学习行为的主动性和目标的明确性。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弱点在哪个层次,然后加强练习,以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在日常美术教学中,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可以类似像这样把备课内容结合知识点分出难易层次,在作业的三项任务中找寻课程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那么无形中使学生明确每课的学习内容和自己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真正从每一节课的作业里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来进行学习,如此将更加有效的推动学生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思考】 教学中我以情境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竭力创设一个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谜语、动画角色、范画欣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地用美术形式表达鱼的形象。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在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更多教育:比如说:要保护鲨鱼、保护海洋、保护大自然。总之,本课我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顺利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学生也能够根据教师的教学顺利的完成了本课的作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积极评价,促进了学生的个性的形成,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让作业立足课本、服务生活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我们的美术作业也应贯穿在大量美术实践中,要让学生少做题,多动手,多实践,多运用,在大量的美术实践中让知识得到升华。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使学生在“行”中求知。在设计作业时,树立开放的美术教学观念,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美术、做美术、用美术,让作业回归“学生主体”,回归“生活实践”,真正符合新课标“美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学生用具体的美术知识,去研究生活、服务生活,体现其生活化的一面,让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这样的作业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到生活中有美术。【案例】 在上一年级《走进大自然》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具体名称却不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引导学生寻寻找找,观察校园里都有哪些颜色?说说你喜欢哪些颜色?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校园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你能不能把刚刚说到的这些美丽的颜色从你的水彩笔中找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逐个说出色彩的名称,让学生自己动手找找相应的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部分不认识的颜色很快便记住了。【思考】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我利用课件带领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不同的美,直观地呈现大自然的不同侧面,加深学生对大自然 的感受。本课运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传递信息,甚至提前布置“实地感受”的活动来走近大自然。希望在本课的学习后,当学生读到一段优美的文字时,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当学生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时,能够闻到画中花的香味„„,总之,当孩子们闭上眼睛也能感到美的存在时,他们就学会了欣赏美。
小学生分层作业设计 篇6
府谷县第二初级中学 张玉娥
一、对分层教学的认识
传统的大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大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出发点并不是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等生“吃不饱”,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学困生“难消化”,在“困进”的怪圈中愈陷愈深,无力自拔,导致他们(无论“优等生”还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而感到课堂是那么的乏味,进而厌恶数学,厌恶老师,厌恶课堂、厌恶学习,导致整个教学活动混乱、课堂效率差的严重后果。
而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通过我们的实践。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过去一些学生视学习数学为苦役,视学校为拘留所,视教师为陌路,一见到老师,把头一扭就过去了。原因何在?我们对这些学生太漠视了。分层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关注每一位学生,你关注他了,他心里很清楚,怎么会不尊重你呢?现在有的老师说 “一些老大难学生,见了老师都一脸灿烂”。是啊!基础差的他们被冷落得太久了,不少孩子整天心灰意懒,低着头,但通过分层学习,那些难得考好的学生也能在基础知识竞赛中获奖。他能不高兴吗?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原则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法”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在分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了下列原则的使用:
1、相近性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2、模糊性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
3、最近发展区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应使学生跳一跳,才可够到苹果为宜。
4、整体与个体原则:教学内容的合与分,对学生的“放”与“扶”,以及课外的分层辅导都就遵守这个原则。
5、调控性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控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
6、激励性原则: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性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我们的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并不是分好班、差班,而是①原班级建制不变;②原任教师及班主任不变;③原班同学不变;④大纲教材的目标不变。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①智力因素;②前一阶段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状况和学习能力;③心理素质;④学习习惯、方法;⑤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初步分为三个层次:A层—各方面能力较差,学习上困难大或能力一般,但又消极厌学的学生约占全班的20%;B层—各方面情况中等的学生约占全班的60%;C层—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好的学生约占全班的20%。
在编排座位时,我们不是对学生的座位固定。有高矮个时的座位;有复式教学时的分层座位;有互帮互助时的学习小组座位(一般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一段时间后学生进步了个人可申请调整分组。
在对学生分层实践中,我们充分的感受到对每一个学生,教师都要以爱动其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只有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诚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在为他好。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分层教育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2、备课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最好能设立A、B、C三级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中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因式分解”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简单的因式分解,应用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解决因式分解简单的问题。
不同目标要求:
A层:理解简单的因式分解,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应用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解决因式分解简单的问题。
B层:理解简单的因式分解,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应用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因式分解问题。
C层:能将因式分解的知识与不等式的知识、方程、函数的知识结合起来,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3、教学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高、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A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A、B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与“学困生”交朋友,使他们抛弃胆怯和怕错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包括错误),增强自信心。变要我学又不知道怎么学为我要学,主动地学。对这部分学生可以集中先讲或小组讲,再模仿练。总之,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对于C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C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平时的课堂中我们的授课形式是多样的。全体参与的课占主导,既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又不能让A层学生知识有人为的断层。复式课的授课是一个补充。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同时练习不同层次的练习,评讲与练习交错进行。既不浪费时间又可各取所需,一举三得。这种形式在复习巩固课和初三的二、三轮复习中我们常用。老师讲综合题能掌握的人不多,但几个问题又有不同的层次,学生能听做到那一层就到哪一层,讲下面的你就复习基础题。充分发挥了45分钟的效益。
在大面积实验中我们还采用了“走班”的教学形式。即几个平行班的文化课教师配合。课调成一样,把几个班同层的学生临时编到一个班实施辅导教学。由于大体上处于同一层次便于教学和训练,充分利用了时间和最大限度的发展训练。
4、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我们平时的练习要求:A层学生基础题全做全练,中档题选做;B层学生基础题大部分做,中档题必做,难题选做;C层学生基础、中档题选做,难题必做。有效的调控了作业量和完成的可能性。
5、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精心编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成绩不好的学生(A层)以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以模仿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如课本中的练习题以及补充习题中的基础题,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成绩中等(B层)学生,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难度以例题的简单变式,一、二个知识点的小综合为主,除做基本题外,还做个别中档题,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成绩较好的学生(C层)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运用,从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培养考虑,除课本基础题外,还应解决一些诸如想一想之类的问题,在平时通过小黑板或墙报出一些探索性,开放性,讨论型的思考题让他们来解,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数学才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学无止境。总之,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作业我们是使用活页作业纸的形式,目的是使选题符合需要。为此我们要求A、B、C三层作业都要有,题量一般为6:3:1,题前标示级别便于选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完自己层次内的题和以下层次的题。同时对B、C层次的学生提出了基础题完成时间和质上的要求。要速度快、正确率高。作业全批全改。
课外我们主要使用补充习题和同步导学上作业。补充习题难度较低为B层学生作业。同步导学为C层学生的主要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C层批改辅导B层,B层批改辅导A层。一方面减轻了教师过重的负担另外也是对学生的锻炼和提高,帮人纠错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提醒。集中的问题可集体讲评,反复训练。
6、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的识知水平,知识基础,接受能力都不一样,不能用同一张试卷去定“终身”。因此,要达到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一一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提高整体水平,没有分层测试是不行的。分层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或A、B卷;或基础题和选做题等。基础题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做,而分层题是指同一大题出三个层次不同、难度不同、分数一样的题目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从而使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可以尝试到高分的乐趣,进而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优生又可避免因常得高分而产生自满情绪。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测有课堂检测和单元测验,课堂检测一般采用问答的形式,出现问题及时矫正;单元测验一般采用试卷检测,命题可以确定基本目标题100分(适合完成一类教学目标的学生),再加上两个层次的附加题,分别为20分和30分(完成二类教学目标的学生再答20分附加题,完成三类教学目标的学生再答30分附加题)。通过目标检测,及时掌握目标完成情况,再通过课后分层辅导巩固所学知识。
7、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A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囚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8、课外分层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篇7
一、学生分层设计
为应对新课改的发展形式,我校进行了长时间的课题研究活动,终于找到符合我校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分层作业的设计模式。在具体实施前要调查学生个体情况,依据其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学习小组;其中,A层学生学习成绩好、学习态度积极、基础知识较强。B层学生学习态度较A层差一些、学习成绩中等、基础知识也相对较弱。C层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恶劣,而且课程基础知识弱。分层工作由学生自己选择,以此来保护部分学生自尊心;通过这种分组形式让学生对自身合理定位,既能明白自己的基础情况,同时也能知道其他同学的相应情况,有利于其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二、作业分层设计
1. 根据作业题型难易程度进行分层设计。
比如,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这篇课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作业设计时,对A层学习小组学生可主要布置同异分母混合加减法,像“1/2+1/3-1/3”,“1/3+1/5-1/4”等程度相对较难些的作业题目,提升学生数学运算思维;对其中成绩较好学生还可采用时间限制,加强运算速度锻炼。对B层学习小组学生可布置异分母运算,像“3/5+2/3”,“4/7+1/2”等,提升学生的灵活运算水准。C层学习小组学生可布置同分母运算,像“5/6+1/6”“4/5+1/5”等作业类型,以此来加强其基础知识能力。由此来对不同层次学习小组的学生进行对应能力的加强,保证其在各自原有水平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促进其数学知识能力不断向上发展。
2. 按掌握不同程度的知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后,教师可向学生布置及时的练习,对这一部分的练习,应多设计课堂练习,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同时也应布置课外作业。下面主要以B层学生练习为例,设计其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
如:(1)平地上有一棵树,高为5米,两次观察地面上的影子,分别是阳光与地面成45°时、阳光与地面呈30°时,请问第二次观察到的影子比第一次长多少米呢?
(2)如下图所示,某货站传送货物的平面示意图,已知原传送带的长度为4米,为了能够有效提高传输的安全性,减小传送带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使45°减小到30°,那新传送带的长度是多少米呢?若在货物着地点C的左边留出2米的通道,请问距离B点4米的货物QPMN是否需要挪走呢?
(3) 某学生在东西方向的滨海路A处,测得海中灯塔P在北偏东的60°方向上,该学生向东行走400米到B处,并使得灯塔P点在北偏东30°的方向上,请问灯塔P到滨海路的距离是多少呢?
分别选择了三道题来进行课堂及课外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监督学生的练习进程,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堂练习,若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给予指导。同时,对于课外练习,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以上题型是针对B层学生,若该层学生练习起来有困难,则相应向C层调整,若学生掌握比较好,则可向A层练习,实现动态练习。
3. 按目标的不同对同一作业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还是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为例,在学习应用题计算时,如果一道题目包含三个小问题,则可让A组同学全部完成,B组同学只需完成任意的两个,而C组同学则只需完成任意一个即可。例如:在本册教材中学习长方体的体积的这一课程,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体积又与长方形、方形的长和宽有怎样的联系。这样通过一些引导可以得出一系列的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及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这样可以让A组的同学回答上面所有的问题,尽而引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让B组的同学回答长方体有几个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C组的同学试着选择一两个问题回答,看看在他们眼中长方体是什么形状的。
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完成力所能及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有效地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提升及其潜能的开发。
小学生分层作业设计 篇8
关键词:作业设计;分层;自主
作为一名深入在一线的语文老师都知道:作业的完成情况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作业也是检测学生语文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为让各类学生的语文作业达到实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一位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作业设计和布置,其实大有文章可做。一个会教书的老师,他的作业总是能够兼顾当堂所上课的重点知识、难点和发展点,做到对所学和所教的内化、强化、提升和巩固,辅之以必要的拓展和延伸。相反,一个缺乏经验的老师,则会简单地对待作业,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比较迟缓和麻木。如同样布置一篇古诗的背诵,优等生一两遍就可以掌握,而后进生需要反复五六遍才能消除错误,更有的孩子甚至需要十几遍。基础知识尚且这般差距,阅读和写作更是相差甚远。然而,大量照顾后进生的单调重复、机械的低效作业,会浪费了优秀学生的宝贵时间,但如果过于拔高布置作业,学困生又会吃不消,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层自主式作业,体现了差异性(因材施教),区别性(因人而异),自主性(给予选择的权利)。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有短,有粗有瘦。分层自主式作业解决了许多的矛盾,避免了一刀切、大统一、粗线条作业布置造成的厌学倾向,以及可能出现的“吃不饱”的情况。致力于个体化的尊重、包容和解放,基于一切学生的长远发展,更能体现出一种比较开放、灵活的作业设计理念,让不同差异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不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起来效果很好。
打个小比喻,某些胃口不好的学生,他明明只能吃半碗饭,厨师非要他吃一碗饭,结果孩子吃不下,浪费了。即便吃下去,有损脾胃,超过了他的承载力,营养过剩,还导致消化不良。吃进去的食品还是无法吸收,白白浪费了粮食。反之,一个能吃两碗饭的孩子,你每顿只给他吃一碗饭。他胃口大,不够吃,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营养不良,发育自然缓慢。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接受能力,布置有差异、区别化的作业,就是基于精细化的教育原理,更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
比如语文作业设计,在一二年级要求学生看图写话。教师要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在全面了解学情的基础之上,设计出如下的分层作业。要求学困生,只需要写出两三句通顺的话语;中等生,写出五六句以上通顺的话语;尖子生,写出100字左右的话语,有可能的话,把学过的新词汇用进去。学困生课下的时候,发现这个作业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他找到了成就感,建立了信心。在信心的基础上,教师及时鼓励和点拨,强化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或许会写出5句以上。如果,教师当时就安排他也写出一百字的话,孩子根本没有办法达到。他的信心崩溃,失去了底气,最终对看图写话有一种畏惧感。
再如,在某单元的“学习园地”结束后,教师布置积累作业。基础偏差的学生抄写课后的读读写写、日积月累两遍即可;中等生抄写一遍即可;优等生则自己要到图书馆、阅览室或网络上收集、摘抄相关的名言警句,扩大语言储存量。分层自主式作业还可以在形式、内容方面创新和探索。比如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用一个月时间,观察一个种子的发芽过程,写出观察日记。根据学生基础分布,观察日记数量区别对待;学习认识标语时,布置灵活的作业,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收集标语,将看到的标语抄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层次的学生说一说标语有什么特点,第三个层次的学生仿写标语;那些机械、教条的统一化作业,批阅简单,教师工作担子稍轻,可效果很低。比如让学生统一抄写词语多少遍,优秀生觉得乏味、枯燥,没有意思。中等生感觉很痛苦。最后,大多数学生对待此类作业,采取应付的态度。分层自主作业,批阅有难度,可是对学生有促进。从长远看,会减轻教师负担,达到减负增效。
总之,分层自主作业,必须建立在科学、全面分析学情基础上。为了避免中等学生偷懒、尖子生耍滑等现象发生,教师要及时调整,根据日常的单元测试、月考等方式,以及课堂观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实行动态化管理。让孩子们跳一跳摘能够得着的桃子。他们通过努力,摘到了自己的桃子,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倍增,自我意识被唤醒、激发,学习就会主动起来,我们的课堂也就充满了活力,我们的学生也就体验到了成功!
参考文献:
小学生分层作业设计 篇9
朱雅菲
一、化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措施
1.作业难度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将作业难度分为三个层次:A类:全体学生必做题,要求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能了解、辨认、描述、区分、举例、比较,达到“知其然”;B类:要求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能理解、说明判断分类归纳、解释,达到“知其所以然。C类: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及原理运用到新情境中解决问题,达到“应用自如”。2.作业类型分层
苏教版教材中设置“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等栏目,旨在创造多样化的课堂模式,因此作业设计考同样要跟上步伐,改变形式单
一、主要以书面作业为能主的题型,在常规作业的基础上补充整理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形式,让学生有“说一说”到“查一查”、“做一做”、“试一试”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是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化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笔者以苏教版化学2专题2第三单元中“化学电源”的课时作业为例,谈谈具体的分层作业设计。1.常规性作业
A类: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若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D>C>A>B B.D>A>B>C C.D>B>A>C D.B>A>D>C B类:根据反应:Fe+Cu2+ == Cu+ Fe2+ 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可能是银或石墨
B.电子从铁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 C.Y是硝酸银溶液
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 C类: 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
分层意图:这三题考察的知识范围和难度螺旋上升。第1题最基础,只要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即可,为判断正负极材料作铺垫。第2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反应。第3题 将原电池原理考查的背景复杂化,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2.整理性作业
A类:查阅资料,找一找在通讯、交通、医学等领域还用到哪些新型化学电源,它们具体的用途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有哪些优点和缺陷?
B类:请根据你查阅到的这几种化学电源,尝试找出它们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C类:在获取电池反应的基础上,请尝试写出以上几种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分层意图:本题考查了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旨在拓展学生视野,同时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第1题只需要学生做好整理和归纳,较为简单。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所查阅的资料提取有用信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第3题要求学生将资料提供的信息转化为化学原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3.实践性作业
A类:拆解一节5号干电池,寻找电极和电解质材料。
B类:请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制作一个或几个能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池?请写出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步骤与同学们分享。
C类:请根据自己制作的几种电池,对比发光二极管的亮暗,分析电池电流强度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层意图:本题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笔者认为在常规作业的基础上增设整理题、实践题等题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作业真正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以及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值得思考的是,分层作业实施后,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要随之变化,如何建立一套符合我们学校学情的评价机制,是我们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附录:(部分作业的完成情况)整理性作业
A类:查阅资料,找一找在通讯、交通、医学等领域还用到哪些新型化学电源,它们具体的用途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有哪些优点和缺陷?
B类:请根据你查阅到的这几种化学电源,尝试找出它们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C类:在获取电池反应的基础上,请尝试写出以上几种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1.干电池及其应用
干电池也叫一次电池,指的是电池中的反应物质在进行一次电化学反应放电后就无法再次使用,它的总反应式为Zn+2MnO2+2NH+4=2Zn2++Mn2O3+2NH3+H2O。常见的干电池有锌锰干电池、锌汞电池、镁锰干电池等。2.蓄电池及其应用
蓄电池可分为酸性铅蓄电池和碱性蓄电池两种。(1)酸性铅蓄电池是由一组充满海绵状金属铅的铅锑合金格板做负极,由另一组充满二氧化铅的铅锑合金格板做正极,两组格板相间浸泡在电解质稀硫酸中,其总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其具有充放电可逆性好、放电电流大、稳定持续、价格低廉等优点,常用作汽车和柴油机车的启动电源,坑道、矿山和潜艇的动力电源,以及变电站的备用电源。(2)碱性蓄电池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充电电池,它的体积、电压和干电池差异不大,并且携带方便,相对来说它的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得多,使用得当可以反复充放电上千次,但价格比较贵。因其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所以名为碱性蓄电池。3.锂离子电池及其应用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就是指其充放电原理。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而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到达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这里所说的电池容量就是放电容量。如果把锂离子电池形象地比喻为一把摇椅,摇椅的两端为电池的两极,而锂离子就像优秀的运动员,在摇椅的两端来回奔跑。所以,专家们又给了锂离子电池一个俏皮的名字摇椅式电池。(高一3 王唯一)
(高一2 王贝贝)
实践性作业
A类:拆解废旧电池,寻找电极和电解质材料。
B类:请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制作一个或几个能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池?请写出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步骤与同学们分享。
C类:请根据自己制作的几种电池,对比发光二极管的亮暗,分析电池电流强度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高一2 陆思瑶)(高一3 王雨飞)
(高一3 王涵)
【小学生分层作业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几点反思09-06
小学英语分层作业分析11-11
小学作业设计06-25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07-18
小学语文创新作业设计07-03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08-27
小学语文作业有效设计09-06
小学英语有效作业设计08-27
小学英语创新作业设计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