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魅力教师的修炼有感(共12篇)
读魅力教师的修炼有感 篇1
读《魅力教师的修炼》有感 ——浅谈如何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
乌江中心小学 徐淑敏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周成平教授主编的《魅力教师的修炼——100个优秀教师魅力修炼心得》一书,该书分别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学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沟通魅力、和反思魅力等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全面提升教师魅力,从而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该书结合新课程教学的趋势,汇集了全国100多位优秀教师的智慧和经验。读了此书之后感受颇多,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提升,当今的教学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教学的主体能不能参与教学,参与的效果如何,越来越取决于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魅力。
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教师该如何修炼成有魅力的教师呢?
从“修炼”二字中,就可以看出其艰巨性,就好比孙悟空在八卦炉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一样,是要历经诸多风雨,历尽无数煎熬的。无论是人格修炼、学识修炼、语言修炼,还是教学修炼,等等,都得日日行之,坚持不懈,虽九死亦不改其行;困难愈多,愈要坚持,读书愈久,其香自来。经过阅读,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每天要反思一下自己
天充实。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并不是某些教师的专利。我们的自己如果能用自己真诚的“情”、真诚的“爱”去献给孩子,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去征服孩子,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喜欢学习,那么同样可以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三、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 新世纪的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这种朝气,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师应该更懂得美、追求美、体现美。讲究外在的美、仪表的美、风度美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四、教师语言要有亲和力 一名有魅力的教师,他能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亲近感,能走进学生心灵。他能学会洞察孩子的变化,懂得呵护孩子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孩子,会发现孩子的亮点,长处和不足。他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孩子,去亲近孩子,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孩子。不会因为学生是“差生”而袖手旁观的,去批评他,指责他,而是会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能尊重那些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尽管他也会批评,但至少不会体罚和污辱学生的,而是很婉转地让学生接受,以致于学生心服口服。
人们都说: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
读魅力教师的修炼有感 篇2
第一是信心。宋老师一路行走, 一路历练, 信心渐长。在增加教师自信心的同时, 宋老师也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信心, 且不乏灵心妙思。你看, 在习作评改方面, 宋老师采用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逐项加分制, 这种“排骨缝里找肉丝”的做法引领学生带着一双赏识的眼睛看待作文, 从而于潜移默化中带着孩子们从学会欣赏到学习作文, 也于不知不觉中树立了孩子们的习作信心。在习作发表方面, 宋老师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让孩子们的习作拥有一群读者。当孩子的习作得到了关注, 得到了真诚的回应, 我想孩子定能体验到习作的快乐, 找到习作的自信。
第二是童心。书中《理解儿童的理解》一文, 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敬佩宋老师对儿童的理解与尊重。《蒲公英》这篇课文, 我先后教学过三次, 但次次都是引导孩子肯定一个否定另外两个, 并教育孩子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我戴着成人的有色眼镜自然而然地这样想, 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们会怎么想, 也不了解孩子们的审美心理特点。今天看来, 孩子们的那一份善良, 那些许灵性就这样被我一点一滴地泯灭了。
宋老师对童心的理解与珍视也体现在他对童漫作文的开创上。开始我并不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漫画, 但在《童漫作文:作文教学的生长点》一文中, 我找到了答案。原来, 儿童漫画的幽默特质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与审美特点。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 他们古灵精怪, 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而儿童漫画中那种意想不到的新奇感, 那种似乎不可能却又可能的生活情趣, 那份童稚的意境, 正好契合了孩子的天性。我想, 正因为宋老师了解孩子的喜好, 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最大程度地了解他们, 并帮助学生, 引导学生。
第三是爱心。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 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 爱这一职业, 爱自己的岗位, 爱每一位学生。宋老师的一句“‘爱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虽然教学近二十年了, 但自己依然会在“怒目相视”“和颜悦色”中徘徊, 教育工作中的幸福感受得颇少。宋老师的那则151个字的学生日记, 也让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说老实话, 我可不想让自己“怒目相视”的形象出现在孩子们的日记中。看来, 自己必须再去净化心灵, 寻找一些途径去获得心灵的平和。
魅力教师的一本“修炼经” 篇3
一、魅力教师一生不懈的修能:勤读多思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要成为一个魅力型教师,不妨以此为鉴,做好如下方面:
1.横坐标:勤读——学养的积累
著名特级教师陈日亮认为:“教师的知识管道中没有丰满的‘水,精神体内没有充盈的‘血,他的思想和语言就不免干涸,迟早要陷入生存困境。”诚然,要给学生喝“新鲜水”,自己就得是“长流水”。一个魅力型教师,就应该是一个随时随地的阅读者。对此,笔者在工作中坚持做好“二读一写”,即一是经常翻阅跟专业相关的书;二是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另外,笔者还经常利用微博,记录教学中的“微感悟”。总之,通过读书积累学养,固然不可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改变生命的宽度。把自己定位于这样的横坐标中,就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书本,不断积累教学智慧,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
2.纵坐标:多思——经验的加增
一个魅力型教师,不光是一个随时随地的阅读者,也应是一个随时随地的思考者。笔者认为,要成为一个魅力型教师,就需要努力做一个经常思考的教师:一要思考教材。独立自主备课,挖掘教材的真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平等对话;二要思考学生。了解学生真正需要“学什么”从而确定“教什么”,一节课下来要使学生真正能学到点“什么”;三要思考教法。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方法,实实在在上出该学科的“本色”;四要思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逐步培养起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魅力教师提升学生素养的关键:行为世范
张伯苓认为“正人者,必先正己;要教育学生,必先要教育自己”。做一位魅力型教师,尤其要重视“身教重于言传”的力量。教师需在自身工作中,体现出自身在思想修养和语言行为习惯方面能给学生以示范的“本色”。要增添自身的魅力,笔者认为还要留意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要重视个别指导
很多老师都会说“有问题来问我好了”,但课后真正来问的学生又有多少,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按兵不动”。对此,教师需主动出击,重视对个别学生的指导,把自身的“诚意”亮给学生。从“难弄”的学生抓起、从“静默”的学生抓起、从“后进”的学生抓起,以一种平等、民主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光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2.要重视准确规范
笔者深信,一个魅力型教师,他(她)不管是书写教案,还是发短信,都会字斟句酌,明白省净;他(她)的教学语言也会是准确简练,板书、批改作业的字迹更会是工整清晰,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此,做一个魅力型的教师,笔者以为应具备以下意识:其一,提升认识。不断提升对语言的规范意识,并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第二,严格律己。教师要在朗读、讲话时都要注意做到发音正确,特别是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读音,并在板书与批改作业时带头写好规范汉字。第三,不断学习。必须静下心来多读书、多思考,在不断历练中形成习惯,化为自觉。
三、魅力教师科学教授的正道:遵循规律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任何一门科学都是讲究规律的,为此,一个魅力型的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上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去做。
1.加强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笔者以为,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重在“养成”与“自学”。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应引领学生“养成”诸如预习、默写、画图、演算等习惯,然后逐步发展为“自学”的习惯,即“老师不用说,我也知道下一步怎么做”。通过这样,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学习方法逐步掌握,学习习惯逐步熟练,最后学习意识逐步增强。总之,习惯的养成总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通过平时严格的基本训练,从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开始,从天天要落实的常规抓起。
2.向学科的教学名家学习
一个追求自我专业发展的教师,定会从书本上获取自身发展的力量,很多时候,阅看并学习一些教学名家的教学案例或实录,就成为自身发展的“快速通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定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魅力。但也要注意,向学科的教学名家学习,主要是学习和感悟其教育理念,而不是照搬其方法;在工作中,更多地应是结合实际,有选择地继承。同时,还应加强自身的教育科研修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而真正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3.坚持自我的反思与总结
一个魅力型教师,他(她)的成长必然经历过“风吹雨淋”,要想在自身业务上小有所成,坚持自我的教学反思与总结非常重要。也许一堂课中只有那“精彩的一分钟”,也许45分钟内只有那“精彩的一问”,甚或是自己的批作业时突然悟到了点什么,千万不要放走这“一丝一毫”的灵感,抓住它吧!记录在你的博客中的,可以写长点;记录在你的微博中,可以写短点;记录在你的笔记本中,可以随意点。总之,一定要去做!这是我们成长的轨迹,这是我们职业的收获!
以上粗浅地谈了一下自身对“魅力教师”的理解,抛砖引玉,以求专家指正。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中学)
读《教师20项修炼》有感 篇4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教师20项修炼》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的20项修炼》这本名著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化了整整10年的时间才写完。这本书提出了引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细节入手,里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我细读了这本书,使人受益匪浅,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总觉得应该用一生的时间去精读这本书。
当我读到书中的第一篇《修炼教师》时,我的内心深有感触,他讲述一个平时打扮朴素、穿着简单、非常不修边幅的中学老师,在一次上公开课的时候,她把自己打扮得简洁、庄重、明快得体,把平时很长的大褂换成了合体的短上衣,再系上一根亮丽的小丝巾,发型也整整齐,整个人透着一股令人愉悦的精气神,给学生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整堂课气氛活跃,效果特好。我想:我们幼儿园的.老师面对的对象是孩子,孩子一定更喜欢漂亮、青春的老师。假如孩子看到自己的老师整天把自己打扮得死气沉沉,孩子的心情也不会豁然开朗。
读《小学数学教师5项修炼》有感 篇5
原创: 黄少锋 兰衍局名师工作室
作者简介
李 玲 玲
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厦门市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兼职教研员。追求“愉悦、简约、厚实”的教学风格,致力于培养“让孩子带得走的能力”。提出“学会自学、学会画图、学会讲数学故事”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喜欢课堂,课堂也得到孩子们的喜欢。喜欢教学、读书、记录、研讨的教师生活。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想要成长,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呢?
本书作者结合自身从普通老师成长为全国名师的教育教学经历,以案例式的方式展现她20多年的数学教学智慧,提炼出名师成长的5项修炼:读懂孩子、理解数学、有效研究、追随智者、全面学习。
本书是一线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必备书,也可以作为数学教师培训用书。
第1项:读懂孩子
“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保证和基础,不仅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对于教师的成长也大有裨益。
一名好的数学教师,应该是能够读懂学生,从学生立场出发看待知识,进行教育的,这就要求我们把读懂孩子作为首要的一项修炼,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既要蹲下来,又要看得远。
第2项:理解数学
数学是什么?小学数学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数学是让人越学越聪明的学科,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是既“有营养”又“好吃”的美餐。这样的回答就够了吗?不,远远不够。也许,对这两个问题的追求永远不可能有完美的答案,但就在追问并用实践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我们离真正的答案更近了一些。
第3项:有效研究
什么是研究?什么是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做而且能做的研究?孔凡哲教授说:“我们要做‘顶天立地’的研究。”于伟教授说:“深入地思考就是在做研究。”研究,能让我们收获更多的职业幸福。
第4项:追随智者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需要睿智、机智、理智、明智、大智、徳智。追随智者是一线教师快速成长的关键和要点,其本质、核心在于“主动寻找专业引领”。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正是这些智者,用他们的经验、智慧,在失落的时候给予鼓励,在迷茫的时候给予点拨,在成长之时给予喝彩。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停下脚步,并走得更好。
第5项:全面学习
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与呼吸一样重要而有自然的事情,因为学习是教师精神成长的必经之路。学习,可以带来教师视野的融合、带来人生经验的增长。一位善于学习的教师,一定会深谙为师之道:教师的微笑、耐心和睿智,永远是孩子心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读后反思
读着玲玲老师的书中文章,如《陪着你们长大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多量出一些好孩子》、《今天你给了学生什么面孔》、《别急,慢慢来》,《多还孩子一点自由》……原来文章中的孩子是那么的熟悉,这不就是我们教的孩子嘛?原来孩子们都是一样的。
这学期由于工作调动原因我加入一所新学校,和我一样新加入的是我班那42名外来务工子女,我是他们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在孩子们第一天进校园前,就将教室打扫的干净整洁,布置板报,将书本包装成礼物,手牵手带着他们逛校园,让他们喜欢来学校学习;我在教室后面墙壁上贴满孩子优秀的手抄报,数字书写等作品,与孩子们一起欣赏这些优秀作品,让他们的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我在图书角放满适合孩子们读的绘本、图书,跟孩子们一起看书,然后分享读书心得,在不知不觉中养成阅读的习惯;我给孩子们上整理课,手把手的教孩子们如何整理书包,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愿意花两节课让班上每一位孩子上台发表自己班干部竞选演讲稿,因为我觉得敢展现自己很重要。虽然我班孩子相对于其他班孩子好动,没有其他班孩子安静,但我相信孩子成长需要时间,而我要做的是把握他们走的方向不偏离轨迹。我要和孩子们成为朋友,让孩子们喜欢我和像我一样喜欢数学;我要孩子们的童年里有我和数学,我的生活里是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充满欢声笑语。让孩子们愉快的学习数学,不是我教授了孩子多少知识,孩子们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们自发的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其实这是第二次读这本书,去年4月时读过一遍,犹记得读后我还在遗憾,遗憾对当时的孩子很多方面都没做好,之后虽然不断调整对待那些孩子的态度与方法,但书中的内容却渐渐淡忘,现再重温一遍,发现它其实已经在影响着我。这也许就是阅读的魅力吧!
读魅力教师的修炼有感 篇6
----读《教育魅力》之有感
品读完于漪老师的《教育魅力》这本书,让我陷入沉沉是思考。全书由“时代呼唤现代教师具有教育魅力”导入,从全面分析世界、中国、上海的教育发展的态势入手,以史实为经,以当代国内外研究文献为纬,向我们读者展示了教师教育魅力究竟为何与何为的宏大画面。同时,通过对小、初、高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数据揭示当下问题,剖析其原因,提出相关建议,帮助我们青年教师穿越职业迷茫,为我们的成长指明方向。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是,高端访谈时王澜教授说过的一句话:“教师的事业始终是对人的一生负责任的事业。”和调研结果表明的结论:“教师最吸引学生的不是表面的东西,而是从教师骨子里焕发出来的感染人的人格魅力”。这两句话让我深深的感触到教育事业的神圣与庄严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19世纪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讲过,在教育工作当中,一切是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的,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它只能是从教师的活的人格源泉当中来。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基本精神面貌的体现。生命的品位、灵魂的境界都取决于人格。教师的人格既含有该群体共有的普遍性的心理特征,又包括每位教师个体所别具的风格和气韵。前者是教师人格的基本构成,具有稳定性,后者是教师人格的独特构成,具有特殊性和个性化倾向,两者合成了教师鲜明而又丰富的人格魅力。人格赋予了教师个体生命以鲜明的本我色彩,对于有很强可塑性的中学生来说,将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其个性的形成。由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基于拔萃的人格构成而升华起来的,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不容低估。通过对于漪老师《教育魅力》一书的品读,个人认为最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重视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发展的以下几点作用:
一、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激励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教师丰富的知识、高昂的理想、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激励的力量来自适宜的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一种动力,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当学生仅仅为了通过升学考试而学习,其动力来自个体生命的外部,是一种游离与于心灵需求的外部动力。而教师崇高理想和敬业精神作用于客体学生,通过内化吸收,可以转变为一种洋溢在胸中的内驱激情,就能常保于求学与发展所必备的内部动力,从而形成心灵渴求与外在行为的统一。在这种学习类型的转化中,教师的人格魅力起到了激发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这种因师生日常相处而对学生的心灵所显示出来的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作用,比课堂上人生观教育所运用的语言更富有魅力。教师的人格好比一部好书或一部好的电影,其潜在的人格力量可以影响一个集体或某个人的一生。
二、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作用
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阳光。”品德养成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对教师的人格魅力而引发的感染力有一种不自主的屈从作用。尤其是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关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一种澄澈明净的美好心境。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是继父母之后的第二影响源,那么他们会自然地将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伴随着师生交往的增多,教师的人格通过特定情境的展现,可以引发学生的心灵感应,进而引起心理感动,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融。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在向学生传达关爱的信息,无声的行动中充满着对学生的期待。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情感个体,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久之,使他们对师长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深厚的归属感,迁移为热爱学习、探求真理的优美情愫。而且,更进一步将教师的这种情感立场上升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而确立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不是用强制的命令,而是通过形象直观的影响,如春雨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三、对学生道德升华的示范作用
青少年学生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这时期,他们需要确立自己的生活坐标,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形象具体,其人格魅力能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的物化模式,最容易成为学生效法的典范。教师那种磊落的襟怀、突破功利羁绊的道德人格,无疑对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其道德行为和渗透其中的道德观念对学生构成了生动的道德主导因素,使学生能够自觉意识到要按照教师所显现的具休可感的道德规范来校正自己的道德观念,进而对自己重新设计。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人格是学生行为的具体参照物,这个参照物要求学生对照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从而把教师的人格力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质。空洞的道德说教能从外部制约学生的道德作为,但不能促使学生对灵魂的自我审视。更不会用活生生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的德行,作出自我调节,恰恰相反,难免会出现时下并不罕见的德育中的逆反心理。《颜氏家训·慕贤》中说:“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汲取了教师的人格力量,学生就会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追随着教师的思想行为轨迹,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地能找到教师作用的印记。
四、对学生意志强化的促进作用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追求成功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学生在认知世界的同时,也在认知教师,教师在诱发学生潜能、倾心将其培养成材的教育过程中昂扬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为达到目的的坚忍意志力,必然会拨动教育对象的心灵之弦,激荡其血肉之躯中的浩浩阳刚之气。生活并不都是鲜花和掌声,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当学生渐渐浮出混浊的岁月,探出头颅睁开清醒的眼睛,更深切地感受到托举生命者的坚强与刚毅,并把对这种意志力的体验化为谋求自立和自觉发展不可摧折的意志,从而在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进程中表现为达到既定的奋斗目标永不气馁、锲而不舍的意志穿透力。一旦教师的意志力成为学生生命中根深蒂固的品质,形成人格的主导力量,不断战胜自己思想中不足和限制,最终超越自己,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安然。
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正如高端访谈一,叶澜教师在回答访谈问题是所说:“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呈现你是谁,学生也在判断你是谁”。人格要靠人格来培养,道德要靠道德来影响,在教育形势不断发展的今天,广大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凸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
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
读魅力教师的修炼有感 篇7
一、邓肯的舞蹈人生
邓肯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作为一个天才的舞蹈家, 她用自如、自然、自由不拘一格的曼妙舞姿征服了整个世界。作为一个叛逆的舞蹈家,她崇尚自然和自由表达美,开创了现代舞的新时代。作为一位伟大的母亲,她饱受丧子之痛,却在自己悲剧的一生中一次次的舞蹈。在她短短的一生中,走遍了她想去的每一个地方,而且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失去过兴趣和爱。她的生活之路时而坎坷不平,时而又鲜花盖地,但不管怎样,她总是迈开那双迷人的脚,目光炯炯地远眺着人们的悲悯,也不会自耽在生活的阴影里。 她仿佛站在群峰之上,虽然不幸事件频频袭来,但她毅然不动,即使在生命行将终结之时,她还是在跳着舞,因为艺术就是她的一切,表现美就是她生存的唯一目的。对邓肯来说,舞蹈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她不能不跳舞,就如我们不能不呼吸一样。舞蹈和生活,对她来说是同一回事。她的舞蹈人生是超凡脱俗的,是燃烧的灿烂之旅,是绝处逢生的大冒险。她赤脚自然随性而舞,诉说着生如夏花的绚烂。
二、追求自然的艺术境界
邓肯的美学思想是美即自然。她强调艺术必须遵循自然法则。 她以一种自由精神和自由法则为主线的全新的舞蹈哲学思想立于现代舞蹈界。她的舞蹈艺术思想始终是追求自然的境界,崇尚自由的舞蹈哲学。邓肯在该书中提到“真正的艺术来自内心,丝毫不需要表面的修饰。”人类自身的存在也是舞蹈的来源,舞蹈运用不同于自然界的独特语言来表现人体的美,反过来,舞蹈又使人体变得更美。人类所有有意识的艺术活动最初都是从发现人体的自然美开始的。大自然无疑是一切艺术的源泉,舞蹈无疑需要运用自然界和谐的、有节奏的动力,但舞蹈家的动作又永远有别于自然界的任何运动。“自然的”舞蹈只能指那种永不违背自然的舞蹈,而决不是自由放任。动作不是舞蹈的目的,只是手段而已。在自然中寻找最美的形体并发现能表现这些形体内在精神的动作,这就是舞蹈家的任务。邓肯认为,舞蹈的目的是要表现人类灵魂中最崇高也是最内在的各种情感,赋予舞姿以某种得自天然的延续性,而大自然的一切就是因为有这种延续性才显得美妙而有活力。舞蹈不是一种消遣, 而是一种宗教,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它并不那样复杂。舞蹈不过是和自然运动保持和谐一致的人体运动,因此学习舞蹈的根本法则就是:研究自然运动。
三、崇尚自由的舞蹈思想
邓肯自由的舞姿、自然而舞是由心灵召唤而来的,追求个性张扬的邓肯对古典芭蕾舞中那些压制、束缚、僵化的动作程式不满足,她所创作出的舞蹈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对于自由的向往。她坚决抵抗着古典芭蕾舞的冲击,用自己的舞蹈作为革命的武器,反对社会的僵化和虚伪,她的舞蹈是发自于内心的,是自然的、自由的表现,它受制于舞者内心情感的深层体会。《皇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 以自得为功。”如果一个人在外不使身体被事务所劳,在内不让思想有过多的思虑,以恬静快乐为跟本,以悠然自得为目的,形体不易衰老,精神就不易耗散,年寿可达百数之限。灵魂的自由是最崇高也是最内在的。以自然的艺术境界和自由的舞蹈思想为基础展现出了现代舞带给人们独特的艺术魅力。邓肯依靠她自身内在的自然规律自由地、全身心投入到舞蹈,她对现代舞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艺术》杂志社曾评论:“看邓肯小姐跳舞,你的思绪和精神会回到那混沌初开的远古时代,回到这个世界的黎明时刻。那时人类伟大的灵魂在美丽的身体上找到了自己的自由表达; 那时动作与海合二为一;那时女子的胳膊美妙一摆是玫瑰花瓣的开放,而她落在芳草地上的脚则是落叶在地球上轻盈的漂浮。”她的出现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赐,所以,她的死,对于所有观赏过他的舞蹈的人,尤其对于我们这些热爱她的人来说,将是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
读《第五项修炼》有感 篇8
审计1001 韩柏雪 学号2104100107
读完本书才发现著名的水桶效应原来正是《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提出的。《第五项修炼》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它是彼得·圣吉博士是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4000多家企业的调研而创立的一种具有巨大创新意义的理论。由于其创新价值,并由于其已在无数美国企业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引起理论界及企业的浓厚兴趣,在短短几年中,被译成二三十种文字风行全世界,它不仅带动了美国经济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浪潮。这本书被评为“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
下面是我在阅读《第五项修炼》中的几点体会,写下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个人如何在不断地竞争中取得成绩,如何能有效工作完成既定目标,美国的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水桶效应,解答了我已久的疑惑。水桶效应,说的是一只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决定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这就是说一个人或是一个组织,决定和制约其整体水平的往往是它的劣势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太薄弱都有可能导致个人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臵,最终导致失败的恶果。
因此,当面对失利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把水桶装不满水归咎于客观方面这样那样的偶然因素,而是更多的从自身寻找原因,透过事物 1
现象去看本质,勇于揭露和发现影响自身发展的短板,一方面能够消除无味的懊悔,另一方面更能理智和客观地正视问题,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利用好水桶原理就十分重要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修炼,一切从创新开始,建设学习型的组织。
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都以团队合作为中心。指出面对竞争愈来愈烈的环境,调动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方能在林林总总的企业中脱颖而出。这五个修炼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自我超越:这一点是站在个人的角度上说的,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自己。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只有实现自我超越,才能使自己得到最佳发展,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自我超越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从个人追求不断学习为起点,形成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在提高个人素质,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突破自我超越障碍因为这涉及到利益问题,人们脑子里传统组织的概念已经根深蒂固,很少人会谈论它。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
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在打开自己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建立共同理想: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的内在的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学习型团队的共同理想就是利用集体智慧为企业创造效益、为集团谋求发展。
团队学习: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希腊文中“深度汇谈”指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较个人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作为一个部门或驻地办,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共同进步,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
系统思考:系统思考使人由看片段到看整体。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学习型组织很像飞机或电脑等工程上的一项创新,而五项修炼便是这项创新工程中缺一不可的技术。“修炼”的境界并非靠强制力量或威逼利诱以致,而是必须精通整套理论、技巧,进而付诸实行。每习得一项修炼,便更向学习型组织的理想跨进一步。它跟艺术、工程等任何其他的修炼一样,有些人学得比较快,有些人较慢,但是任何人都能够透过演练而熟能生巧。
当然,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特点,书中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读魅力教师的修炼有感 篇9
文/贺弢 原创
上MPA课时,有位老师曾重点推荐此书,买回来在家里放了一年才有时间翻看,初看时挺引人入胜,以为一两天就能看完,结果看了三个星期,基本没看明白什么意思,或许是我缺少管理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时代在飞速发展,曾经引以为傲的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等都成了老古董,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但思想到实践的过程起码三十年,刚好是一代人。
比如在体制内,我们才走完领导崇拜的路程,盲目遵从领导的指示,一心只想贯彻领导意图,无条件的服从上级,美其名曰“首长负责制”。
而有自己独立见解的,想实现新想法的,都是刺头,被时刻提防,百般打压,因为组织不需要这种人,组织需要的是稳定。这种人天生具有颠覆性,很容易影响到旧体系的发展,是组织的天敌。
长久下去,组织就如一滩死水,失去活力,步入衰退,效率低下,内耗严重,严重影响到组织的生存。这时组织内就有变革的力量、有变革的领袖人物顺应潮流,力行改革。
本书提出的一些观点,我觉得对现阶段的体制很有借鉴意义。即:万物有灵,世间万物为一体,组织也是具有生命力和学习力的,个人需要与组织共同学习、共同协作、共同修炼,变革需要由下自上推动,而不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组织不是某个人、某些人的组织,而是每个人共同的组织。我觉得,体制内过于提倡领导权威,神化执行力,缺乏一种自下而上的沟通反馈机制和能力,缺乏双向流动和甄别共同愿景的能力。
我们鼓励创新,其实是幌子,我们鼓励的是有目的性创新,讲求的是控制和妥协。
我想未来的理想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生存求得保障,自我得到超越发展,资源得以自由流动。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遁去其一,是为定数,也是变数。
我想这变数,就是我们每一个独特的个体。
读魅力教师的修炼有感 篇10
优秀的思想必须有优秀的推广者-----读德鲁克《自我修炼的经典佳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序言有感
一、关于序言
我读的是德鲁克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自我修炼的经典佳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本书开头请了5个专家或者是知名人士写了序言,我看书的习惯是先看内容再看序言,就如德鲁克所说的“先有自己的见解”,看完之后,觉得真是一本好书,再看序言,却有些不同的感受,自己已在庆幸自己这个习惯,尤其是看到第三个序言,不由想起一句名言:“一个好的思想必须要有好的推广
者”,否则真是害死伟大的思想,往往伟大的思想者必须有伟大的推广者,就如马克思有恩克思,达尔文有赫胥黎一样,相反,一个伟大的思想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传播者,而且是假冒伪劣的传播者,那就不但不能发扬思想的伟大,反而伤害伟大的思想,真是遗憾。下面我来说说我个人对其中三个序言作者的看法。
1、三个序言作者的三种风格
1.善于自作聪明的秘书---张瑞敏的序言
看完张瑞敏的序言,又看了几遍,感觉到张瑞敏是真正的喜爱和实践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并且学以致用,海尔的发展壮大和张瑞敏的管理才华息息相关,张瑞敏敏锐的抓住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并把它应用于自己的管理实践之中,在海尔发展的同时,我们看到了德里克管理思想的光芒,但是,遗憾的是,我个人的感觉本文不是张瑞敏自己本人写的东西,为什么?原因有三个:
1)本文中有一段:“而个人在这个平台上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其自身价值。”而其后又说:“这就是德鲁克说的“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是发生在组织外部”。“而个人在这个平台体现自身价值”和德里克的“组织内部是不会有成果出现”是不是有自相矛盾之说?以张瑞敏自己的丰富的管理经验,应该不会出现这样专业性错误的。
2)本文每一段都自然不自然的应用德鲁克的一段话作为题眼,这是以写文章为工作的秘书习惯,就像在写领导的发言稿,每段话都要有一句或几句上级文件的精神作为支撑点一样。
3)最后一段非常说明问题,“在学习有效性上我的体会是,创新--求是--创新,在以提高学习有效性的目的下去创新,再将创新的成果以求是的态度去探索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并在这个规律的指导下,向更高层次的创新冲刺,以求在不断学习有效性的过程中成为一名卓
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段话,无非就是毛主席的“实践—理论—实践”的变形。也就是35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知道的一句话:“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我猜想,以张瑞敏的阅历和态度,他是不会把这种常识性的东西拿出来贻笑大方的,只有秘书,而且是个年龄不超过35岁的秘书,才会认为只有自己懂点哲学,别人不懂不会,才拿出来卖弄卖弄,也有可能是秘书听见张瑞敏经常这样说,就写出来。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秘书。
1.2表演大师和小品演员的区别-----赵曙明老师序言
这句话是针对赵曙明老师和第三位序言专家詹文明而言的,赵曙明老师,美国加州克莱蒙特研究生院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读了赵老师的序言,感觉井井有条,要害清楚,思路明晰,其中的这段话:“大多数领导学方面的研究还认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天生的,并试图从管理者的素质角度出
发,寻找有效管理者所具有的不同于常人的个人和特质。德鲁克先生从他自己的研究和咨询经历出发,认为没有一个有效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德鲁克认为“组织中的管理者通常会遇到四种情况,而自己基本无法控制。然而每种情况都会像他施加眼里,将工作推向无效,使机构运作不灵: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管理者往往被迫按照老一套方法开展工作;只有当别人使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具有有效性。管理者身处组织之内,但如果他要有效工作,还必须努力认识组织以外的情况”。为应对这些情况,德鲁克认为“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如下的习惯: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视对外界的贡献。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他们自己的优势,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长处。精力
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无疑是德里克思想的精髓,读了这段话,我们再来看德里克的这本书,真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1.3哗众取宠的典型性代表----詹文明先生序言
网上评论现在所谓的专家有几种典型性特征:
1)善于卖弄词藻,只要一鸣惊人,无论是否文不对题、词不达意
2)说话必须浅入深出,尤其要说些大家都听不懂的话,3)必须大夸新名词,而且是大家都没见过的新名词
4)要大量的使用反问句,疑问句,间或插入几个英文、法文单词,以求增加效果
5)说的都是些是是而非的话,好像有道理,就是经不住推敲,细细一想,什么都不是。听众或者读者听过或者读过后,最后发现,这个家伙说了一大通,说的到底是什么?
第三位序言专家詹文明先生非常符合上述特征。
作为一名德鲁克管理资深权威,德鲁克管理研究中心及远流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地区首席顾问,应该对德里克的管理思想是最精熟的,理解得最透彻的,但是,让我们来看看序言里说的是什么:
首先,詹先生在序言开头就上来一段华丽的格言:“ 心智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 心智、格局、视野、命运、未来,都是很打动人心的词语,都是具有震撼力和攻击性的单词炮弹,初初一看,很有气派的样子,可是静下心来一想,这段格言是什么意思?第一句:“ 心智决定视野 ”,好像从小时候起,就知道有句话:见广识多。也知道一句话:站的高,看得远。同时也知道,开启儿童心智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多看、多见、多开阔眼界,视野一广,心智就会提高,这是儿童教育学的常识,从古时候起,司马迁就有游千里之地,以广心胸之说,难道必须心智高,视野才广;还是视野广阔,见的东西多,认识的事物多,于是心智水平就有所提高,这两种方法相比,对于我自己教育我家孩子来说,还是先要开阔视野,多看多见识,而不是依靠提高孩子的心智来开阔视野,不知道詹先生教育自家孩子是不是先用什么方法提高孩子的心智,然后自然就会开阔视野了。后面一句话更看不懂了:“命运决定未来”如果从迷信角度出发,未来人生的走向就是命运的话,那么,用未来人生的走向来决定未来,这真是一个双重虚拟语句啊。如果现在的命运就能决定未来,那么,我们还看书干什么,就地等待未来的到来,不就行啦。真是看不懂。
第二段:“因为未满十四岁时的他,惊觉自己将是一位「旁观者」,亦即以「社会生态学家」自居。”我仔细阅读了不下五遍德鲁克的自传《旁观者》,实在没找到这段话的起因,不知詹先生从何说起?
第三段原文:“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就个人成长方面来说,即是以「有效性」作为个人工作的目标,再加上「自我控制」,而「自我控制」的有效性即要以资讯交流作为自我管理、自我改善、自我更新及自我发展的工具,进而提升贡献、创造顾客之目的。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历久弥新、自我控制或自我修炼的经典佳作之一,更是厘清观念、启发心智、改变行为、获致卓有成效的有力保证。”
以上这段夹杂英语单词的不文不白的话,实在是对德鲁克的一段讽刺,“即是以「有效性」作为个人工作的目标,再加上「自我控制」,什么叫“再加上”?如此粗俗的语言在一篇科学论文里出现,实在不是一种严谨的作风。
其后,詹先生说道:“所谓「成功无法教,有效可以学」,研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有效秘诀,即在于「行」,因为「行是就行,行就是行」,唯有从决策的系统思维开始启动,先作
问题界定——不在于寻找答案而是问正确的问题,再订定精细的边界条件,寻找三至五个替代可行的方案,然后选择较适当的方案,而不是所谓最佳的方案,并采取行动,贯彻落实,但需要根据反馈机制、现实的情况和不确定的未来作立即而有效的反应,予以适当的调整与修正,力求成果之有效性。
与此同时,将组织的所有资源安排于优先、优后的重大工作上,且物色正确的人选,发挥其长处,以便作重大的贡献,并做好时间资源的分配,以获致卓有成效的成果。
更深层的看,「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长久」,关键则在于「知」,因为力行得以真知,但真知才能力行,也唯有从时间的系统化分析着手,逐一检视自己所花的时间的量、质、值是否有到位?是否真正有生产性?其次,是否有着眼于有效的贡献?个人长处是否能有效发挥?在重大工作的优先、优后次序与资源的分配上是否恰当呢?决策的品质是
否粗糙或存在偏差,因为匆促的决策往往都是错误的决策,唯有不断地检测评估,才能成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虽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担任管理者的大多数人中,高度有效者,殊不多见。为何有才华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并没有领略到才华本身并不等于成就。他们甚至于不晓得,一个人的才华,唯有透过有目的、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能所为有效。”
没有读过德鲁克的著作的人,看到上面这段话,实在是搞不清楚德鲁克到底在书中说的是什么,而我在仔细阅读过德鲁克的书后,我要说:这根本不是德鲁克的思想。
在赵署名先生的序言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德鲁克本书的核心和重点,而在詹先生的这段序言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我们读到的是都是詹文明先生这种莫名其妙的“行是就行,行就是行”的口语,像这种算命先生的口语,竟然在一篇伟大的科学管理论文序言里出
现,真是一种耻辱。
在此三段中,詹文明先生主要想表述德鲁克的什么管理思想呢?我仔细的读了好几遍过后,我还是无法和德鲁克的原著联系起来,詹文明先生的序言,简直就像是一个小学生在临摹《兰亭集序》,而且牛头不对马嘴,我深深的怀疑,詹先生到底读过德鲁克的书没有?
让我们再往下看,詹先生突发奇想、异峰突起,对国际公认的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本人不是一个有效管理者做出论述:“就拿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鲁克,他也可不这样认为自己真正有效!为什么? ”
为什么呢?詹文明先生引用德鲁克的话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真正成就大事,其他的人,就像我一样,或许生活多姿多彩,却白白浪费青春,像富勒和麦克鲁汉这样的人,才可能让他们的使命成真,而我们却兴趣太多,心有旁骛。我后来学到,要有成就,必得在使命感的驱使下「从一而终」,把精力专注在「一
件事」上。富勒在荒野上待了四十年,连一个追随者也没有,然而他还是坚定地为自己的愿景奉献一切。麦克鲁汉却花了二十五年的光阴追逐他的愿景,从不曾退缩。因此,时机成熟时,他们都造成相当的影响。而其他像我们这样有着很多兴趣,而没有单一使命的人,一定会失败,而且对这个世界一点影响力都没有。”
于是,詹先生就得出一个结论:因为德鲁克自己说:“而其他像我们这样有着很多兴趣,而没有单一使命的人,一定会失败,而且对这个世界一点影响力都没有”,所以,德鲁克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到底德鲁克是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世界自有公论,但是作为一个推广德鲁克思想的首席顾问来说,詹先生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然后,詹先生笔锋一转,又回到德鲁克的本书上来,说本书有两个结论,一是什么二是什么,真是瞎子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最后,詹先生提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有两大挑战:“一是人的诚实与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如果一个人在诚实与正直方面有缺失,则足以败事。其次,当今的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关系着组织的生产力,更关系着国家的生产力”,所以:“为此,知识工作者必读熟读的一本经典作品,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有谁?”,既然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面临挑战,那应该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来读这本书,怎么就变成“知识工作者”舍其他书不读来读这本书呢?难道,“知识工作者”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一个概念吗?
从古代起,就有无数论述文章品质好坏的理论和作品,但无论何种观点,都指出,一篇文章的“义理、考证、辞章”①是最根本的东西,换句现代的词语来说,就是“逻辑、理论、文采”,从詹先生的这篇序言里,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
对证:
1)
本文从逻辑上说,基本是一塌糊涂,混淆不清,前言不搭后语,读完全篇,我们无法知晓詹先生到底要说些什么,只有一些毫无逻辑联系的名词组合。
2)
本文从理论性来说,一篇序言是对文章的总结和看法,本文总结出的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是什么呢?什么都没有。真是就如《红楼梦》上所说:“你不说还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不读序言还好,读完后对德鲁克的管理思想顿生远离之意,真是明珠暗投。
3)
本文从文采来看,最大的特点是:第一眼看上去,有很多富有爆炸性的词语,但就是经不住推敲,不想还好,一想全是漏洞,我们来看看作者的一些为文:
“ 命运决定未来。”
“因未满十四岁时的他,惊觉自己将是一位「旁观者」,亦即以「社会生态学家」自居”
“ 他宏观的思维与微观的坚持”
“ 行是就行,行就是行”
“ 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长久”
“ 所有资源安排于优先、优后的重大工作上”
“ 就拿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鲁克,他也可不这样认为自己真正有效!为什么?”等等若干,我们只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者只求话语一鸣惊人,不管有无道理。
读《说话的魅力》有感 篇11
这本书的作者刘墉在书中讲了大大小小三十多个说话技巧,大至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的快慢、停顿,还有情绪、声音大小。小至一个字、一个演讲题目、一个声调,一个“喂”都有讲述。而且作者还加了不少幽默元素,使得这本书的趣味性大大增强。
越深入地读这本书,我就越感叹我们中华文化底蕴的深厚,说个话都有如此多的艺术,我们平时说话可真得注意点了。尤其是在演讲的时候、在和大人物对话时,一句不合适的话,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而一句恰到好处的话,往往能出奇制胜,力挽狂澜。所以,尤其是我们现代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学点说话的技巧呢?
合上书,在脑袋里重温一下刚才看的内容,突然发觉这些说话的技巧在之前我几乎一无所知,在和别人说话时,不知触碰了多少“禁区”,给别人造成了多少坏影响。比如说知道一个人的底细,而他又干了一些不好的事,我会直接指出来,闹得对方很尴尬;还有我经常打断别人的话,对方会不会不高兴……想到这里,我感觉出了一身冷汗。
读魅力教师的修炼有感 篇12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修炼,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学校认真组织下,我利用假期的时间,认真学习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这本书。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基本功的修炼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通过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对教育教学常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新修炼的学习,不仅告诉我作为教师如何作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扮好课堂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学习我对教师的基本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我觉得学习真是及时啊,深刻体会到教学基本功的修炼不仅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技能,更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基本功的修炼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的。只有修炼好基本功,才能很好的使用,指导自己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音乐技术基本功
音乐技术基本功实际就是音乐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一个合格音乐教师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说来就是大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几门课程:如声乐,钢琴,舞蹈,合唱与指挥,视唱,练耳,乐理,欣赏,音乐史,教学法……还有层次高一点的和声,曲式,分析,作曲,配器等等音乐理论和技术课程,这对于今天的中小学音乐老师来说,不存在主课和副课,主修和选修的要求了,即使在读书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修的课程今天也不得不补上这些必备的科目。
2..舞台演艺基本功
舞台演艺基本功本来是对职业演艺员的要求,但对于“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应该是必备的,否则“音乐表现能力”这一教学价值教师无法很好地实施。表现是实践性很强地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时间活动中使学生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尽管发达的现代传媒可以把世界上最高最强最好的艺术形象瞬间展现在学生眼前,但学生依然感到遥远,仿佛不是人为的,因为那是电子的,虚拟的,缺乏足够的感染力,没有活生生的人的表演来得亲切和自然,这个重要的教学实施应该是我们音乐老师尽可能的职责,所以音乐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演艺能力,即歌唱表演能力,乐器演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等舞台演艺基本功。
3.教学创造基本功
音乐教师的教学创造基本功我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的,一方面是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实际就是排节目,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中小学音乐老师在学校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排练节目是不可推辞的责任,这件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曾使很多
音乐老师妙笔生花,乐不可言。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被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很久很久。音乐,是具有抽象性,多解性和模糊性的艺术,它的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知识的承载体。在音乐课堂上,一味的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知识训练,不厌其烦的、长时间的讲解乐理知识,要学生记住大量音乐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等。这种做法,极大的损害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老师首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变支配者、管理者为协助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组织、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通过对音乐的创造和再创造(音乐表现)更充分地理解音乐,热爱音乐。例如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作与即兴创造:可以是节奏、旋律的即兴问答、接龙、重组等,也可以是渗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歌曲配节奏,乐句填空,为旋律即兴填词,命题创作、为歌曲、乐曲编配新的演唱、演奏形式及为歌曲、乐曲配伴奏,音乐小制作,为诗歌朗涌选配音乐,为舞蹈表演选配音乐等。在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迅速的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与表达;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说,音乐课中“创造”并不是过分偏重于理论的指导,也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学作曲”,以学生作了多少“曲”作为“创造性”的标志。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本身所具备的创造基本功来完成。
4.音乐制作基本功
音乐教师的音乐制作基本功主要使指电脑音像的制作技术,说起“电脑音乐制作”,在当今社会上,对于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人来讲,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积极影响使有目共睹的。的确,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予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5.文化理论基本功
音乐教师的文化理论基本功主要使指音乐老师的音乐鉴赏能力和与音乐相关的综合文化素养,它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热爱音乐和谈论音乐这个层面,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的文化理论水平起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加强对人文精神的渲染,关注学生的精神、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全方位的关心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的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具备较为完善的人格,也就是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6.课堂教学基本功
【读魅力教师的修炼有感】推荐阅读:
魅力教师的修炼读后感11-03
“魅力教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有感 田悦07-04
教师的魅力08-21
“另类”描写彰显作品魅力——读莫言《食草家族》有感09-22
教师的人格魅力08-25
提升教师的魅力11-06
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07-03
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09-25
教师职业的魅力论文10-12
教师人格魅力的构建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