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方法》的读后感(共14篇)
《有效教学方法》的读后感 篇1
利用寒假的休息时间,我阅读了加里鲍里奇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实用工具书,它给予了我们行动指南,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帮助我们解答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更促使我们反思然后改进。本书用了大量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案例,告诉我只有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才能使自己成为有效教师。
我觉得老师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都非常重要。
一、在一节课上,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教师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时把内容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某些知识,甚至有相当广度,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可以的。但是,漫无目的地讲故事、炫耀知识、东拉西扯,做那些与实现目标无关的事,应予以否定,对学生也同样,教师要及时发觉并纠正学生努力完成任务。
二、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读后感《《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三、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当教师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课后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找资料来解决等方法。
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与芒用讲授法,不如用小组讨论
五、教师在上课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言语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大方、清楚,如果教师的表达富有感情、动人,那么效果就更好,在讲到一些重要的内容时,教师表达的速度要放慢,有些字、句不妨重复陈述一遍,表达的不同知识点之间最好有停顿,留些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应同样要求学生表达清晰,让全班学生听清楚,表达要避免自顾自地独白,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抓住学生的思惟和情感,使教师的思想和情感与学生沟通。
六、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速度自然,课堂秩序好。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才干,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做到组织严密。
七、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理论联系实际,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有效教师。
《有效教学方法》的读后感 篇2
一、现在备课存在的问题
1. 备课教案流于形势
每个学校对教案的书写和形势都做了一定的要求, 不知何时书写教案成了教师的负担, 我们经常是上课之后补了一份备课, 以便应付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要不就是利用手里的教案书抄写, 或者抄写老教案, 抄其他教师的。一到学校检查教案时, 许多教师便努力地补抄教案。教师在上课前都是凭着自己已有的经验, 翻翻课本大体了解教学内容, 上课凭临场发挥。这便让我们的课堂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不能很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2. 电脑书写教案完全取代传统手写教案
随着社会对教学投入的不断加大, 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 计算机在现代教育中被广泛应用。教师在备课时用计算机制作电子教案, 使用演示文稿、幻灯片或是投影设备进行教学。由于电子教案具有开放性, 在为教师提供资源共享的同时, 也增加很多教师的惰性, 利用已有的资源完全替自己备课, 备课丝毫体现不出自己的特点, 课堂教学缺少创新性。
3. 集体备课表面化
目前集体备课的形式化严重, 每月都有几次教研活动, 大家在一起可以相互了解, 但不知何时变味了, 现在就只剩下以吃喝闲聊为主题, 在变着法儿地玩形式。有时教研组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拼贴成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 实现教师“自我解放”, 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 并谓之“资源共享”, 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 窃为集体所有, 美其名曰“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 同组教师上课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 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 一样的题, 一样的过程, 一样的调, 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 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 照本宣科, 毫无以本班学生为主体的特色备课。
二、提高备课有效性的方法
1. 备课教案注重实用性
教师备课就是为备而能用, 不能让备与教相脱离。要把备课定位在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也有利于学, 让学生学得快, 学得扎实,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备教学目标的制定, 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备教学过程, 根据目标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制定好每一块的学习目标, 做到心中有数。让我 (下转第21页) (上接第20页) 们的备课成为实用的、高效的、有利于教师自身发专业发展的有效预设。
2. 充分合理的应用电脑教案资源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可以用电子教案来授课, 但要切忌“教材搬家”, 应着重体现教学思想、方法, 发挥传统教案不具有的特点, 对抽象的知识点用音视频、动画加以表现。而CAI课件是一种辅助性教学软件, 用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一般不能用来授课。电子教案主要是用来授课使用的, 而CAI课件则是一种教学辅助系统, 因其具有强大的交互性, 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个性化学习。对于电子教案与传统教案的关系, 二者没有孰重孰轻, 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根据教学的需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根据教学的需要综合利用。
3. 重视集体备课,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集体备课只是备课的一种形式, 发挥集体优势对各年龄段的教师都大有益处。备课理应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 是本组教师静下心来, 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 突破和分解难点, 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体现课改精神的一种备课形式。集体备课应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在大同的基础上求异,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我们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写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备课, 集体备课只能解决一节课中“粗枝大叶”的问题, 具体的细枝末节还得靠教师本人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自己的“教情”“精耕细作”。建议教师在集体备课后能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创造性的再修改, 加工, 完善, 提升, 有的放矢地组织有效教学,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
《有效教学方法》的读后感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读后活动 多样性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134-02
新課改强调,课程设计与开展要结合学生兴趣,从其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其体验、实践、参与,在不断的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阅读作为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其读后活动更是检测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能力迁移、拓展的大好时机。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实现拓展是我们要探究的课题。读后活动的引入能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的机会,让其在回顾巩固中培养综合语用能力,实现阅读效果的优化。下面,笔者就读后活动的设计问题、原则以及具体运用谈谈自身看法,相互交流。
一、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偏离教学目标。阅读是语言输入的过程,读后活动设计是为促进语言输出,帮助学生扩大交流范围。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和主题内容,引导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运用、交流,充分发挥语言作用。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单纯为了课堂气氛开展活动,所依据的主题与文本毫不相干,相当于“另起炉灶”,严重违反了读后活动深化主题、巩固运用的原则,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活动效果几乎没有。
(二)超出认知水平。一般情况下,学生具备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发展水平,就是完全掌握的知识、经验形成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读后活动本身就是拓展性活动,对于学生能力有引导性作用,在设计时要严格把控难度,根据“最近发展区”实施,让学生在巩固的同时能有所提升。然而,有些教师为了提升效果,就揠苗助长,设计的活动过于“开放”,以致学生完成不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缺乏有效评价。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设计与评价,积极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其融入参与,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取成功体验,进一步认识自己,建立学习自信,最终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乐于花很多时间、精力设计活动,但鲜少去评价,即便是评价也是很简单的,流于形式,无形中造成了评价的低效能现象,学生无法获得明确的信息,调整自身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效果。
二、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为保障活动效果,在设计时要紧扣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活动服务于单元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深化认知,加强记忆,在趣味体验中优化阅读效果。读后活动过后,能得到阅读启发,自主建立目标积极实施,在完成的过程中能自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实现能力提升,让阅读学习更具实效,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的引导下有效阅读,促进自我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读后活动的设计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让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在持续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搭建语言,使用语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为了实现这一点,在活动设计中要突出主体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学生生活,结合其兴趣设计,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二是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经验,为其提供合适的语言平台,促进其运用、发挥。
(三)拓展性原则。读后活动的作用很多,不仅是检验阅读效果,巩固课堂知识,促进学生记忆、掌握,更多的是借助活动锻炼其综合语用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深远学习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体现拓展性原则时不能忽略实际情况,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现有教学内容拓展,让学生在合理、有效的活动中发展能力,实现阅读提升。
三、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运用策略
基于以上理论,在设计读后活动时教师应结合实际灵活一些,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自主融入,又能营造轻松氛围,提高阅读教学实效,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一)立足文本,促进运用。文本是教学的依据,对读后活动的设计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师偏离文本随意设计,就会让教学失去停靠点,学生所得也无所依托。鉴于这一点,教师就要立足文本反复钻研,利用教材这个可再生资源寻找设计的切入口,让学生在引导下灵活运用。
比如,在讲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4 Unit 2的Project Making a speech about sport中的第一篇文章时,里面含有四个小标题:(1)How does a sport enter the Olympics?(2)Which ones are out?(3)Which ones are in?(4)Which ones are still trying?在针对四个问题讲解文本时,笔者发现第四部分涉及武术申请加入奥运会的信息,学生对此会有兴趣。于是,笔者以此为切入点,设计了讨论话题: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Wushu to join the Olympic Games?鼓励学生结合认知思考交流。
讨论活动的设计和文本阅读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不仅能让学生运用文本语言进行表述,灵活学习,还能借助问题培养其开放性思维,在阅读后举一反三,拓展迁移。
(二)搭建支架,突破提升。在设计读后活动时教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已有的积累能否为输出做好支持和铺垫?二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应对阅读活动中的困难?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对活动开展有直接影响,为了确保顺利进行,教师在活动中要适当搭建支架,帮助学生,让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突破自我。
比如,在讲牛津高中英语 Module 10 Unit 1 Project中的 A gift for the future时,考虑到这是一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报道,表达、结构方面值得借鉴,笔者设计了一个相关的仿写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一个环境保护的段落写作。任务还没布置完,学生就开始“叫苦”,觉得很难完成,预料到这一点,笔者就明示在写作之前笔者会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等到学生安静下来,笔者就让他们重回 Project 文本,划出 5个文中表达高级的句子,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构造。大多数学生找出了这一句:“One possibl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now being discussed i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笔者觉得很不错,经过这样的分析积累,无形之中就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让他们在之后的写作中能自由发挥,实现突破。
(三)丰富形式,激发热情。在实施中,形式多样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热情,让他们在趣味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收获更多。在考虑形式的同时也要关注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效,避免本末倒置的问题。
1.情境模拟。文本阅读结束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想象了文本情境,一度融入其中。抓住这一点,就可以设计模拟活动,让学生深入情境扮演文本角色,在深化理解的同时培养思维意识,发展表达能力。比如,在讲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2 Unit 1 的 Reading 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时,笔者要求学生回顾文本内容,联想当时情境,模拟电视采访,还原阅读。
A fifteen-year-old boy named Justin Foster…To find out what happened,were invited…to our program today.
This is …This is…Welcome to the program.
……
这样,学生就能在模拟情境中不断加深对文本的认知,进而转化到运用中,体现在表达上,有效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实现交流范围的拓展。
2.写作拓展。所谓“读写结合”,就是输入输出的交替过程,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前者是后者的素材库,后者是前者的积累过程,相辅相成。鉴于这一点,可以在读后活动中将两者整合,借助阅读培养写作,促进语言的运用。
比如在讲高中牛津英语 Module 10 Unit 3 的 Reading A ids today 时,笔者依据文本创设情境:“Nkosi Johnson is an African boy with AIDS. His dream is to go to school. When he was nine years old,his mother sent him to a school,but because of AIDS was rejected.”要求学生自主拟题,写一篇小短文。写作的唯一要求是根据情境展开,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尽情抒发内心所感,达到读后感悟的目的。
总之,读后活动的设计是促进高中英语阅读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帮助学生回顾总结,加深印象,扎实语言积累,还能培养他们读后反思的习惯,借助二次学习掌握阅读技巧,提升能力。在设计时,要立足文本,结合学生兴趣,充分做到“以生为本”,促进活动的顺利展开,提高阅读课堂实效。
【參考文献】
[1]林才回.高中英语阅读读后活动设计的问题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11)
[2]郑玉贵.加强体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有效性[J].中学生英语,2016(4)
《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4
刘建良
初看这本书觉得应该和其他书的理论差不多的泛泛而谈,随着自己阅读的深入,感觉这本书其实很不错的,有法可学,有经可取。读了这本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而这本书尤如在我从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尤其是对我这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而言,的确是受益多多。
“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精彩的语言创设情境”,本书中谈到的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很深。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在众多渴求知识的目光里,老师是他们眼中的一盏灯,任何语言及表情都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的、幽默、宽容的气氛,教师的身体语言必不可少。教师的身体语言即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教学情境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情境的表现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精彩、恰当的表情和动作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起来。英语是语言教学,英语教学更需要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配合。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去。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每次上课前我都仔仔细细地阅读教材,严格按照教材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教案设计。但是还是看到学生的作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说,备课备课,原来并不容易。
1.理解用好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编写者是从一个普遍适用的角度去规划编排体系和呈现形式的,对于不同的地区资源、不同的学生状况、不同的教学个性,肯定不是最适合的。因此,首先要有这样一种态度:尊重、理解并用好教材,这是备好课的前提,在尊重基础上发挥与创造,在理解基础上补充与改变,这是备好课的需要。确定重点,找准难点并精心设计教学策略,是备课的重心所在,稍有偏离就可能导致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2.了解学生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们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关于这个方面要谢谢师傅和有经验的老师们,对于不同知识接受能力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比如一些简单的字词问题,就设计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来回答,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而难度大的问题,就要叫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回答,用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培养。
3.准确定格自我。备课必须以自己能依此上好课为前提。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个性品质、思维品质以及经历、经验都自有特点,生搬硬套或盲目仿效必将事与愿违,教师必须有一个完整和清晰的自我认识,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形成适合自己的风格,进而发挥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作用。比如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讲起来就会有不同的风格,记得部里曾经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每个老师对教材不同的解读,加上独特的个人风格,让一节课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4.重视课后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批判性的眼光和建设性的思维重新审视教学流程,从理论的高度重新认识一些教学现象,明优缺知得失,谋求改进提高。
5.不忘育人关怀。课堂是学生成就道德的一块园地,让学生在学好知识、增进能力的同时,收获理想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备课的重要方面。备课中,我们要根据知识点和课堂情境特点有意设计,有机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篇5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正因为自己缺乏经验,更要从各方面充实自我。而由加里.鲍里奇所著的《有效教学方法》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基于一项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此书能够帮助教师做好准备,以迎接挑战。本书展现了一些较有效的教学实例,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这些有效教学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希望的是有效教学,本书则提出一个观点,有效教学是指有效教师的有效教学。首先是存在于有效教师所使用和遵循的教学常规,这些常规与学生的学习的有效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其次是有效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学习材料、学习环境出发,自觉地运用不同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所阐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去达到学生学习的有效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在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之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于是着重阅读了书中对于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这一节,收获颇丰。五种关键行为分别是指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学生投入以及学生成功率。
1、清晰授课: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看过书之后知道自己要做到清晰授课还有差距。分析自己所写的教案,发现由于对教材的灵活掌握程度还存在欠缺以及对学生水平的了解较少,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够丰富,没有很好地
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等方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多利用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2、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题。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课堂里安排的活动和提供的材料要力求多样化。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不对或者是是不是的问题,而多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或者思考性的问题。
3、任务导向:我觉得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教师三言两语,简洁而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利用有趣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指导教学。
4、学生投入。限制分散注意力机会,使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操作、思考和探寻等。
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把60%-70%的时间,用在能给学生带来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的任务上,尤其是在讲解式和传授式教学中。
《有效教学方法》的读后感 篇6
——教师的知识储备既要专又要博
汉沽管理区第一中学刘军山
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比如说,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教师的学识、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的责任心、教师在教学上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等。我今天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谈我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的认识。
一、教师应该成为他所教学科领域的专家
按照初中教师的特点,我们应当把我们专业知识的深度定位在大学本科层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就达到了本科层次。其实,要真正达到本科学术层次,毕业后不经过三年五年边工作边学习的刻苦深造,我们在本科学来的那些知识也就随着年复一年、忙忙碌碌的教学生涯慢慢地还给了我们的老师,最后只剩下很多老师感叹过的“叫什么就是什么水平”的那一点点看家本领了。理想的做法是,应该把本科或大专毕业参加工作视为学习的新起点,一方面把大学学过的知识重温一遍,巩固住,并在此基础上把它们消化,变成自己的营养;另一方面就是把涉及初中、高中的专业知识向横向拓宽,越宽越好,越宽我们使用起来就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就是成语“深入浅出”的道理。只有知识深入到一定程度,当然这个深还同时
包含着宽,我们才能在传授知识的时候用浅显的语言,用学生能理解的知识,在学生丝毫没有感到学习新知识的情况下就把知识学会了而且会应用了。现在有很多老师抱怨有些课不好讲,难度太大,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其实,这就是教师自身知识储备既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深度也没有拓宽到应该达到的宽度的典型表现。教师知识的储备用一碗水、一桶水、一缸水或是一条河的水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我们在哪一个学术层次上,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在哪个层次上。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成为我们所教学科的学术专家,小学有小学的专家层次,初中有初中的专家层次,高中有高中的专家层次------,所谓的专家层次就是我上面谈过的知识深度真正达到本科层次,知识的宽度达到最大化,这是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保障。
二、教师的知识储备除了深和宽之外还要博
教师知识储备的深度和宽度是教好学的必要条件和基本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只具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就能胜任教学工作,就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一位教师的非专业性知识也是优秀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必备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我们教师的非专业性知识一定要广博。可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位教师的专业知识真正钻研到一定深度和宽度的话,那他的课外知识一定是很广博的,因为他一定是一位爱读书的人,而且个人的兴趣会十分广泛。一位爱学习的教师总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时代在变化,知识在更新,新人、新事、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吸取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只有这样我们
教师才能在课上传授知识,在课下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根据当时即时情景的需要恰到好处地、自然而然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丰富了趣闻、增进了师生感情,使学生愿意听你的课、愿意跟你交流、愿意向你吐露心声。。。
教学无小事。老师们可以想一想,对于正在增长知识的初中生来讲有什么知识没有用呢?要想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在他们感受不到困难的情况下把知识领悟、学懂并且能够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知识储备必需既要专又要博。有的教师可能会有疑问:一位教师知识的深度也有、宽度也够、课外知识也丰富,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没有终身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他能教好书、育好人吗?但我要反问的是: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没有终身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他又怎么可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钻研得足够深、足够宽,又怎么可能利用点滴的时间去博览群书,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呢?
《有效教学方法》的读后感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构建,教学效能,浅析
数学学科是高中阶段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分支之一,同时也是学习对象必修的学科之一. 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知识学科,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放置在学习对象良好学习能力以及思想品质的锤炼和培树之上. 在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一词,其内容和含义发生了革新和变化,更多的将学习对象的学习技能和素养培养作为衡量和评判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尺”. 课堂有效教学构建的方向,与新课改提出的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形成了高度的融合和一致. 笔者以为,有效课堂教学架构的设置,应始终遵循和按照新课标“学生主体核心,能力培养第一要义”的目标和原则. 鉴于以上认知和体味,本人现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所得,粗浅分析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的构建.
一、教学活动进程贯穿双边互动活动
教育实践学指出,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学生学习探知数学知识的过程,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和融入了双边互动的实践进程. 实践证明,“孤掌难鸣”,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独立运动”,难以实现预定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缺少的就是教师和学生深入互动的实践环节. 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建构有效教学体系,就必须运用发展的观点,运动的理念,将教学活动贯穿进双边互动的特性,开展的教学活动要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谈、沟通、探讨等活动形式,呈现在教学活动实施之中,让教师和学生在深入沟通、深刻讨论、有效辨析的双边教学活动中,主导和主体特性得以显著呈现,能力和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如“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新知教学活动构建时,教师结合本节课知识点的内容要义,为保证新知讲授活动的效果,教师将学生引入新知讲解之中,采用交流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高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指数的取值范围,学生指出,指数可以取有理数,教师实时向学生指出,指数为无理数时,ax也是实数,因此,可以将指数范围扩充为实数范围. 此时,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得到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在上述新知讲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互动交流和生生之间合作讨论的双边学习形式,将高中学生深入引导到教学之中,高中生更加深入地融入渗透其中,同时,主体能动特性得以有效运用,让高中生对新知内容认识更加深刻,保证了新知教学效能.
二、教学活动方式渗透能力培养要义
教学活动的整个实施进程,就是培养学习对象技能的训练和提升过程. 教学活动进程中,教学方式的应用,就要时刻为教学预定目标的实现、学习对象学习能力的培树做好“功课”. 近年来,笔者通过高中数学改革纲要的研析,深刻认识到,学习对象的学习能力培养,成为课堂教学永恒不变的“追求”和“职责”. 众所周知,教学方式要为学习能力培养课改要义“助力”. 因此,教师应树立“学生第一,能力至上”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方式的选择上,应该紧扣学习能力培养这一要义,针对高中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教材内容的不同要求,在运用进程中,要与时俱进,把教学方式的应用进程演变为教师有效指引,学生深刻探究的过程,实现教学活动效能与学生学习技能等方面“两不误”,“量提升”.如“向量的坐标运算”考查点“已知向量如果现在知道A,B,C三点之间共线,那么这个k的值是多少?”的案例讲解中,教师根据该考查点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组织高中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方式,高中生探析问题条件认为,本题是考查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提问题条件,思考探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合作讨论认为,根据所学的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内容,可以知道要使A,B,C三点共线,需要满就行,从而可以列出符合问题条件的方程,求出k的值. 教师组织学生动手解答问题,并要求在解题过程中,探析归纳解答此类型问题的方法策略,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归纳指出,解析该问题条件,首要任务就是找寻出符合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内容,然后运用方程思想解答.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数学教师对教学活动方式的运用,要不拘一格,融会贯通,将多样教学方式融合其中.
三、教学活动内容紧扣教材内容要求
教育学指出,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也是教学活动必须遵循和依照的“本”,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其内容设置、方法开展,都为实现教材内容的有效讲授,教材要求的有效告知. 因此,在教学活动内容的设置上,高中数学教师不能脱离教材内容这一“根本”,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应该深刻研析数学教材内容,深入探析数学教材重难点,认清数学教材知识点的“主次”“轻重”,从而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实现所教内容紧扣教材,所教内容凸显重点,提升教学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切合紧贴教学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升华提升,对已有数学内容进行挖掘、加工,形成具有开拓性、拓展性的教学内容,升华整个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方法》的读后感 篇8
【关键词】学习主体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会关注到英语学习各个方面的重点难点,保证教案内容完整,在教学过程也会尽量加大学生的题目训练力度,但如果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学生无法有效的“学”,那么教师的教学还是有效的教学么?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从而打造有效的课堂。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让课堂更加有趣。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乐意去学,是教师应当时时思考的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将英语变成完全的重复性学习,一味的让学生背单词、背语法、背课文,将应用英语变成学生望而却步的枯燥的学习。事实上,英语的学习应该是基于兴趣的,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去了解异域的风土人情、去拓展眼界,让英语成为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的跳板。例如,在学习“Food and drink”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食物,并教他们这些食物的英语表达。而针对教材上的一些西方食物,教师可以对其中几个给他们讲讲是什么样子,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眼界,也给他们留下对外国文化的期待和想象,令他们有动力学好英语,为学习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如果教师在教学当中一味教学,不管学生的听课状态,将学生与教师脱离开来,那么教学的效率可想而知。为此,教师要学会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注重使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令学生注意力时时保持在课堂当中,比如讲一些英语国家中的小笑话,帮他们理解英语语言的思考方式;还可以给学生留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者在课堂上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在英语情境中了解英语用法的表达。
3.引导学生培养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养成好的习惯,对于今后英语学习体系的构建与英语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为此,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时常提醒学生如何正确学习,杜绝不好的学习习惯,为高效学习打好基础。课堂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如何高效的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为课堂高效学习节约精力和时间,学生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在讲课前阅读将要学习的部分,试着理解文章含义,概括文章大意,熟悉难词生词和一些长难句的表达,带着问题去听课,有助于听课效率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跟着教师的扎实前进。课后复习要将学过的单词语法进行记忆,并学会应用,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经典表达,做到张口即来。除了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学生在平时也要养成随手记录积累的好习惯,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词句积累,单词和词组是学习英语的砖石,是提高英语能力的基础,将平时接触到的知识点进行积累,不仅可以节约集中学习的时间,同时,单个记忆也能提高记忆效率,实现高效学习。
二、让学生学到有效内容
1.因材施教更有效。教育讲究因材施教,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接受范围和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在英语教学当中,如何让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十分重要,在一些比较活跃的班级中,教师可以根据他们活跃的特点允许他们对学习场景进行讨论、小组学习等,将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运用到学习中,而一些上课较为沉闷的、讨论效果不佳的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表达自我,充分利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准备教案时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偏难或偏易都不能达到有效教学,因为内容太容易,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认为学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而偏难则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学习心态发生变化,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材施教过程要把握教案的难易程度,使之既能提高学习能力,又不会超出学生接受范围,教学手段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变化,对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的完成学生自己的“学”。
2.举一反三提高能力。英语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会某一场景下的表达,某一单元的单词或语法,而是借教学中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在学习时,完成英语思维的建立以及知识范围的拓展。在学习新的章节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或影片,了解英语国家的日常表达,并在其中找到相关知识,逐步了解英语思维模式,为今后尝试英语表达做铺垫。
三、结束语
教师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帮助他们达到有效的“学”,以及教师要让课堂教学更精彩、更高效,达到有效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立娟.浅析有效教学的涵义与价值——以大冶市还地桥中学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2]杨丽林.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J].好家长.2016(04).
《有效教学》读后感 篇9
瓯海职业中专陆伟坚
从参加教学工作以来,还未曾思考过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过。每天自己和其他教师一样家、校两点一线,出出进进,忙忙碌碌,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课堂教学,很少静下心来思考:今天的教学顺利吗?同学们能听懂吗?教学内容学生能接受吗?与生活有联系吗?教学手段学生感兴趣吗?对同学有帮助吗?哪个环节需要调整?本节课的优、缺点是什么…… 无一而足。每天只是机械的,犹如和尚撞钟般,没有技巧、不去思考、不想办法,只要钟响就万事大吉,总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很少与同事交流、切磋教学心得和学生进步情况以及沟通学生的接受状况。自从阅读《有效教学》以后,我就学着在思考,自己的课堂是否有效,给学生布置得作业是否有效,给学生的评价是否有效等。
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一种动态的过程,一种注重全面发展的结果。实际教学中,不管教师教得多么卖力、多么认真、多么精彩、多么生动、多么辛苦,也不管是学生不愿学,还是学不会,或者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一
般认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课堂教学效率越高;在一定的课时内,学习的内容越多,学生的收益越大,课堂教学效率越高。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实施课堂管理并因此造成教学中断、偏离教学内容的闲扯却会占用、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不是有效教学的表现。
有效教学,该怎么做呢?切实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这种理念,从有效益,有效率,有效果几方面安排教学,从学生的发展出发,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同时采用易于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应该是反对形式主义的,诸如教师盲目赶时髦,形式化,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如表面自主,无效合作,随意探究,滥用表扬,盲目综合,无度开放,曲解对话,削弱基础,等等。所以教师的基本修养和基本素质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引导者。那么,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即是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的一点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辅以生动的教学手段。原则上讲,针对每节
课,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但生动的教学手段必不可少。比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时地配以幽默、打趣,或者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适当且适度地把内容引申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区域,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应当被允许的。否则,均应予以否定。
二、教学重点突出,不要纠缠枝节琐碎。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比如,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要求学生课下自行学习。而对那些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大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三、教学内容正确,治学态度要严谨。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或者说是符合主流观点的,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正确,否则,就是教学错误。不要以为教师对某些问题都比学生懂得多,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没有把握,教师可以说:“这个问题提得好,有哪位同学能回答?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咱们可以请教某某老师!”“我想和你们共同学习,好不好?”。
四、教学方法得当,表达手段清晰。教师要“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面对争议性强的问题,讲授不如组织学生讨论。对于学生不熟悉的事物,讲述不如演示来得直观,等等。除了方法得当,教师的普通话教学和书写能力也非常重要,毕竟
流畅的语言结合规范工整的板书,能够更好地促使师生间的思想和情感的“互动”。
《有效教学》读后感 篇10
本书用了大量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案例,告诉我们只有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才能使自己成为有效教师。在将书中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与日常教学对照后,自己有以下的几点体会:
1. 课堂的有效管理
虽然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便自然给学生留下领袖、权威的感觉,但是能否在长期教学过程中赢得学生的喜爱与信任、尊敬与崇拜,则需要教师投入情感与智慧。
首先是建立课堂的规则。开学的第一堂课,做完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会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集,引导学生感受绘画的“趣”和“美”。随后我会下发学习通知书,明确美术学习的工具,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遵守纪律、带齐工具、勤动手脑。
其次是师生合作。我会带领学生整理美术学习材料袋。整理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铅画纸、手工纸、彩色卡纸、宣纸、复写纸、刮蜡纸、皮纸等多种绘画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最后是情感交流。我会带领学生阅读美术书、参观美术教室,告诉学生,本学期我们将学习画画、泥塑、纸工等美术本领,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美好的学习愿景。
有效的课堂管理,还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精心维护和管理,例如真诚的情感交流、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方法的运用等。
2. 明确目标,清晰授课
要想成为有效教师,一定要研究教材、大纲、课程标准,明确课程设置方针、目的,分析单元主题目标,合理设计课时计划。因此,我们必须学习,例如阅读美术学科相关的教学论书籍,了解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学习有效的美术活动设计。然后研究每一册教材,合理制定三维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课时计划是一个系统过程,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样学。备课时,首先要系统把握单元目标(具体的教学目的和目标)。其次要分析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特征,使课时内容、三维目标等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最后是根据既定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完成上述两项后,清晰授课便是落实的环节。清晰授课需要教师口齿清楚,表达准确,使要点易于理解,难点得以有效分解,使学生按逻辑顺序逐步理解概念、方法等。这一切需要教师不断修炼,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涉及情感、态度、组织、经验等方面。
3. 有效的策略,多样化的教学
吸引注意、告知学习者目标、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呈现刺激材料、引发期待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为是构成课时计划的骨干,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则是骨干上的血肉。因此要想成为有效教师,必须学习多种教学策略,例如直接教学策略、间接教学策略、提问的策略、认知学习策略等。学习为了实践,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策略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融合,合理恰当的体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例如师生交互、小组合作、各种游戏、比赛、实验、研究等。
4. 巩固学习兴趣、体验成功愉悦
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体验到相互信任和信心,计划和组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因为当教师向学生靠得越近,沟通就变得越为互动,也就有越多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目光交流、声音的变化、身体的移动等。
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还应改注重鼓励和评价。例如对于学生回答的鼓励和表扬,作业的讲解评价等。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帮助学生整理作品集、展示学生作品等也是鼓励、表扬的有效方法。美术学科也应该有测试,包括美术知识和实践操作两方面,测试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小组竞答、书面测试、主题绘画等。
以有效提问促进有效教学的探索 篇11
一、精心设计问题以保证提问的高质量
高质量的课堂一定要保证学生思维的活跃,这样,教师才能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实现轻负高质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关键点设计问题
所谓关键点主要是指学生知识的模糊点、盲点与思维发散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从这些关键点出发,有针对的进行设计。
1.通过模糊点设计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对这些模糊点必须予以澄清。而设计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可设计对比问题使学生在比较中分清是非,也可以设计归谬性问题,让学生不自觉地一步步陷入明显的谬误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指出失误。如教学“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列表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过模糊点进行设问,可以使学生增强分析辨别的能力,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精确性。
2.抓住盲点设计问题。所谓盲点是指在正常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实际运用中又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的问题。盲点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使学生自己发现盲点。如教学“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时,当学生明白:质数、合数的概念后,可以提问学生:1是什么数?部分学生很快回答:1是质数。这时再问:1除了它本身有没有别的约数?学生很快就判断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容易忽视的盲点抠了出来,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的广度。
3.抓住发散点设计问题。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去多途径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数学知识的方法。思维的方向由一点发散出去,不断扩至各种渠道、各个侧面、各个角度,以求问题的灵活解決。
(二)以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
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教师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一定梯度的问题。如,教学“几倍求和”两步应用题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练习:
1.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用大车运了1500千克,用卡车运的是大车的3倍,一共运来化肥多少千克?2.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用卡车运了4500千克,是大车的3倍,卡车比大车多运化肥多少千克?3.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用卡车运了4500千克,是大车的3倍,大车比卡车少运化肥多少千克?
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注重设计好单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设计好问题的序列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二、精心选择方法以保证提问的高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是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的前提。要保证提问的高效率,还必须讲究提问的技法,精心选择提问方法。
(一)用迁移法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结构严谨,系统性强,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要素、相近的问题情境和相似的思维方式,只要找到具有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这种由浅入深,以旧引新的提问方式,称为迁移法,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提问策略之一。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由于学生广泛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了用割补法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策略,所以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解决问题。
1.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能否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3.动手测量数据,填写操作实验报告,找出求一个三角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在运用迁移法提问时,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渗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迁移类推作好充分的铺路搭桥的准备工作,沟通所搭的路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路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策略经验。
(二)用分合法将问题逐个突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然后再综合解决大问题,这种提问方法称为分合法,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提问方法。提问设计的组合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使问题的范围大小、难易繁简情况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如“长方体的认识”,先让每个学生观察所带的长方体纸盒,提问: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怎样的立体可以称为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上列问题并合作交流。
1.长方体有几个特点?2.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找出它们之间有没有完全相同的面,怎样验证?3.长方体有几个棱?找出它们之间有没有完全相同的棱?4.长方体是怎样的立体图形?
通过学生动手用尺测量、剥离各个面重合比较,找出长方体的面与棱的特点,再归纳学生容易找到大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掌握通过分解、组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数学策略。
三、准确捕捉发问时机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
在知识的关键和本质之处及时提问,可引导启发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实质,把学生带入积极的学习情境之中,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顺利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数学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以科学性和逻辑性为主的,很少考虑兴趣和注意,而数学教师必须在不影响科学性和逻辑性的条件下,考虑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师把握提问时机的立脚点,应主要放在理解教材内容的需要上,务必在下列情况下适时发问:
1.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时;2.新知识引起学生好奇心时;3.学生认知产生冲突时;4,学生理解产生疑惑时;5.认知教材的关键时。
谈有效教学之阅读兴趣的有效激发 篇12
一、教师主动参与阅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自身应加强阅读训练, 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做出示范。在课堂上, 教师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的表情进行朗读, 能把学生凝聚到自己的周围, 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的亲身示范,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个初夏下午的第一节语文课, 天气闷热, 教室里四把吊扇都开到了最大, 学生们享受着徐徐凉风, 无精打采地坐着, 一个个昏昏欲睡, 这个样子怎样上课呢?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灵机一动, 大声地说:“同学们, 老师给大家朗读一段课文。”学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以前可都是我们读给老师听的!我调整一下情绪, 声情并茂地把将要讲的课文《鸟的天堂》的中关于“近看榕树”读了一遍, 学生都被我的朗读吸引住了, 全班一片寂静, 我大声地说:“来点掌声!”学生先是一愣, 接着全班响了热烈的掌声, 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我说:“其实你们可以读得比老师更好的, 让我们一起来。”学生都跃跃欲试, 个个精神饱满地跟老师朗读课文……
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学生学习的第一场所,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牢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要永远怀着爱心进课堂, 面带笑容进课堂, 满怀热忱地组织教学, 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教师的言行举止,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眼神, 都可能影响课堂气氛, 对学生的阅读产生影响。有一位严厉的教师新接了一个班级, 第一次上课, 他定了一个段落让学生朗读, 话音刚落, 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 甚至有个别学生站起来, 还有不少学生大声嚷道:“我, 我, 我……”“我来, 我来……”“我读, 我读……”这位教师眉头一皱, 大声呵斥:“吵什么吵, 还有没有课堂纪律?坐下来举手, 老师点谁谁朗读。”学生吓了一跳, 都愁眉苦脸地低下了头, 坐了下来, 课堂安静了, 教师严厉的目光又把教室巡视了一圈子, 才点了一个学生朗读。接下来的课, 这位教师都不断强调纪律, 严厉要求学生。不久, 教师的威信树立起来了, 可这个本来十分活跃、喜欢阅读的班级却变得一片沉寂……
三、创设竞争情境,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 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学生的特点是争强好胜, 渴望表现自己。因此, 在阅读训练中, 针对学生, 教师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 引入竞争教学模式, 提供竞争机会, 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 以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指定教材内容, 引导学生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男女之间进行阅读比赛, 看看谁读得好。另外结合教材内容,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搞一些课外知识延伸小竞赛, 如朗读、朗诵、演讲、讲故事、猜谜语、背格言警句、介绍名胜古迹等等, 看看谁讲得好。把竞争带入语文课堂, 利用学生好胜不服输的心理年龄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便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竞争中,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四、选择阅读方式,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 阅读分精读和略读, 精读就是重要内容重点读, 是阅读的主体, 精读要“细嚼慢咽”, 要多动脑筋, 要反反复复地读, 加上教师的指导, 让学生独立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 主要靠学生在运用精读文章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 用较快速度进行阅读, 了解大致的内容, 并在读中渐渐学得基本的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 都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许多学生的阅读是“快餐式的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 完全忽略了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句段, 读完后收效甚微。所以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回过头来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再次朗读, 用心体悟, 并学以致用。长此以往, 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大有帮助。
《有效教学》读后感 篇13
《有效教学》读后感
《有效教学》读后感 上城 王彦卓 假期中对<<有效教学>>一书进行了细细阅读,深有体会,我认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是学校推进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教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在遵循双主体互动式这一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先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和相应的教学管理机制。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袒裼裸裎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我们在这里引入有效教学理念旨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据此,我认为: 1、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依据情意原理,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提倡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提倡教学从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提倡研究中考改革和高考改革,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 2、教学要讲求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要从学生整体利益出发,要考虑到学生整体素养的协调发展。提倡为学生节省时间,每个学科应最大限度地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提倡爱护学生身心健康,反对用过分耗费学生时间、精力去换取考试成绩。提倡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反对缺乏针对性地低效教学。提倡适当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给学生充足的知识信息量,反对课堂中“垃圾语言”和无效的教学行为。研究学生知识背景、认知结构,遵循序渐进的原理,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积累过程,是提高效益的基础。 3、教学活动要建立目标反馈机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师和学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和学的活动,可以大大改善教学行为,高效地实现目标。提倡一节课留几分钟给学生答疑或进行小练习、小测验,实施“课堂达标”考查;提倡教师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和阶段测验,然后根据批改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使问题积累起来;提倡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以便分析学习动态,有的放矢地辅导。提倡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测量和落实。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的,如果每一位老师面对学生时,都能进行换位思考,那么教育才有可能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教学》读后感[精选] 篇14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责任心、爱心等,而是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这些都是消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是一种压抑,一种挫伤。现在,很多老师都知道这样不好,但又苦于无处借力,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学习了《有效教学》一书。《有效教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不像一般理论书籍那样深不可测,而是植根于现实教育,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践一个重要问题: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该是学校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其次要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的还比较少。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提到:“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提问贯穿在每天的教学中,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关于有效讲授,书中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究其原因是教师的任务导向不明确。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学习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要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有效教学方法》的读后感】推荐阅读:
《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读后感07-17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读后感05-20
《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09-20
传道 让教学更有效 读后感07-05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08-29
《解读文本,有效教学》读后感(陈柳梅)05-22
课堂有效教学讲座听后感09-28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06-07
《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的学习心得及教学反思09-01
诗歌的有效教学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