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态度(共9篇)
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态度 篇1
武汉民企进高校摆摊设点 对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奖励
怀揣创业激情和梦想,手拿好项目或好创意,却苦于经验缺乏、资金短缺,创业梦想始终只是梦想,创业之路更是充满坎坷,怎么办?武汉民企异口同声作答:“我来帮你!”
近日,武汉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连同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学院以及武汉工程大学等5所高校,共同签订了建立大学生创业辅导站的协议书,聘请涂亿万等15名武汉知名民营企业家和刘宏达等10位高校有关负责人担任创业辅导站辅导员,并在武汉大禹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等15家民营企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
创业辅导站和创业实习基地成立后,武汉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家在高校进行创业辅导,开办创业大讲堂,举办以企业命名的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开展创业培训,与大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参观、实习、挂职锻炼。
为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辅导站、创业实习基地的作用,做到宣传创业精神,传授创业技能,提供创业服务,切实把统一战线助推全民创业工作做出成效,切实保证民营企业家帮助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工作,使学校满意,学生受益。武汉市工商联副主席刘善明还对辅导站提出了三大要求:要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创业辅导站要积极开展活动,探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和方式,对大学生开展的创业设计大赛和创业活动予以重点关注和重点支持,帮助他们孵化成长,使之成为大学生可以依靠和信赖的“创业之家”;民营企业家更要担当社会责任,利用自身实践、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武汉智能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百步亭集团总裁王波等民营企业家还捐资10余万元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对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奖励,激发了众多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态度 篇2
一直以来,拓展训练都被认为对参与者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它在个人心理挑战、团队凝聚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也在实践中一次次被验证[4]。在拓展训练走进高校课程日趋成熟的今天,该文希望通过对参与拓展训练大学生锻炼态度和自我效能的跟踪测量,关注其主观态度的变化,探究拓展训练对学生锻炼态度、自我效能的实际影响,以期为今后高校拓展训练的心理研究提供帮助。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2013级某班学生41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30人,年龄18.78±0.725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拓展训练、运动心理、心理测量方法等文献,获取相关知识,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 心理测量法
(1)研究工具
锻炼态度量表,采用毛荣建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该量表由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8个分量表组成,共70题。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分数越高,锻炼态度越好。问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数在0.64~0.89之间,量表可信度高[5]。
自我效能问卷采用德国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该量表在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已至少被翻译成25种语言。该文用到的中文版的GSES最早由张建新和Schwarzer于1995年在香港大学生中使用,在国内使用较为成熟并已经有中国大学生常模标准。中文版GSES有10个题目组成,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由于是单纬量表,计分由10个项目总分除以10计算平均分数[6]。
(2)研究过程
由于学校课程设计,该班同学有一学期的拓展训练课程,将在课程开始之初发放两份问卷进行心理测量,在三个月后对其进行重测。问卷发放采用标准指导用语,当场发放并回收。两次施测各发放问卷42份,回收42份,有效问卷41份,有效率97.6%。后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注:* P<0.5,**P<0.1,***P<0.01
2 实验前后学生锻炼态度、自我效能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实验前后学生自我效能、锻炼态度各维度得分的T检验后发现(见表1)。学生的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得分实验后高于实验前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行为习惯得分实验后高于实验前且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01)。这表明,拓展训练对学生锻炼态度的改善有着积极意义,特别是对学生行为意向、习惯、控制感方面改善效果明显。在观察自我效能得分变化后发现,施测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有所增高,但不具备统计学显著差异。这说明,拓展训练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意义并不十分突出。
行为习惯反映的是个体能视锻炼活动为一种需要,形成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学生能够通过拓展训练养成一种锻炼习惯并能自觉参与其中,这对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无疑是积极的。行为意向反映了个体是否有参与运动锻炼的打算,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参与锻炼并付出努力。拓展训练趣味、新颖的项目设置打开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新认知,他们在一次次的体验过程中学会参与、学会分享。在快乐和融洽的氛围中培养了积极的锻炼兴趣。而控制感得分反映出个体对运动难易程度的知觉以及参与锻炼是否有着自己的自主权。由于拓展项目的设置对所有学生都是全新的、未知的,这就避免了以往因运动能力影响参与度的问题。其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又能让大家融入到项目、团队中,这些都是以往传统体育课程所不能给予的。
自我效能反映出的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感觉。学生在经过拓展训练课程后,并没有明显显示出对自身能力掌控的提升,回顾其原因,这多半因为拓展课程对身体素质和技能的要求相对弱些,学生并不能通过拓展项目对个人能力和运动潜能有一完全的认知。这提示我们在今后拓展课程设计上增加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培养考核。
3 不同性别学生实验前后锻炼态度、自我效能的差异分析
在对实验前后男女生锻炼态度和自我效能得分T检验后发现(见表2),男女生在行为习惯得分上均提升明显(P<0.05)。此外,男生在行为意向得分提高也效果显著(P<0.05)。整体观测,男生提升幅度优于女生。男生性格较女生更加开朗、活泼,新颖趣味的项目更容易激发男孩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望,从而能投入更多的热情参与其中,其参加运动锻炼的兴趣也更加高涨。
自我效能方面,虽然男女生自我效能得分变化都不具统计学显著差异,但通过与我国大学生常模标准对比(男2.69女2.55)[7],女生经过一学期拓展后自我效能得分已从低于常模达到了常模标准,这点与以往不同性别对比研究中女生自我效能、自信心得分低的结论是相悖的[8]。这多是由于女生性格更加细腻、敏感,在完成项目挑战后所形成的积极心境更加持久而明显。
4 研究结论
(1)拓展训练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对其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得分提升效果显著。
(2)男生较女生相比,经过拓展训练后其锻炼态度提升更为明显。
(3)拓展训练对大学生整体自我效能的提升不具统计学显著意义,但单一观察女同学的自我效能得分提升较为明显。
5 结语
(1)通过查阅文献,当前对拓展训练的心理关注甚少,本研究仅从锻炼态度和自我效能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索,拓展训练除了以往普遍认知的对凝聚力、心理挑战有帮助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还有何积极意义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发掘。
(2)从研究中发现,拓展训练有益于大学生的锻炼态度的提高。在传统体育课中适时引入拓展游戏,不仅增加了课程趣味性,而且对学生锻炼习惯、锻炼意向的养成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从参训学生心理变化中也能循迹拓展课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缺陷,期望以后的拓展训练能与多学科教研结合,不断改进完善。
摘要:近些年,拓展训练已从社会培训走进了大学课程,新颖、独特的项目设计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为进一步完善拓展训练的心理研究,该文运用心理量表对参与拓展训练的学生锻炼态度和自我效能进行了跟踪测量。统计后发现:1经拓展课程后,学生行为意向和控制感得分提升效果显著(P<0.05),行为习惯得分提升效果非常显著(P<0.01)。2男生较女生锻炼态度得分提升明显,女生自我效能得分提升更为显著。
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态度 篇3
摘要: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连年激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自主创业就是一条新的路,如何才能走好这条路呢?创新创业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71-01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更了解企业的构成,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把学生引入正确的创业道路。在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积极创业的精神能够让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有效的就业,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解社会的关键步骤,也能让他们掌握一些生活技能。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不需要社会负担,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并且开展创业教育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依赖心理进行治疗,增强他们的社会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稳定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不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缺乏合理热衔接等。可喜的是,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从试点高校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设置上在两种基本作法,一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只对特定专业学生开设。二是作为公开选修课,以全部学生作为开设对象。从中不难看出,大多数都是以开选修课的方式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本上没有列入必修课程,从而很难期望取得教育成效。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材的选用缺乏适用性,教学方式、方法也普遍较为单一。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然而在我国各高校中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还十分缺乏。目前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科教学的教师, 由于“学院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在接受短期的相关知识培训学习后就为学生授课,往往流于理论讲解, 缺乏实际经验,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学术化, 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另一类则是担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他们在具体指导实践中主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应聘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基本谈不上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工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虽然政府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规定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一定期限内免交相关行政费用,但相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有限,难以起到较大作用;二是资金支持方面,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和科研实验设施较差,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方面的支持很有限,学生实际获得资金资助的比例不高。三是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由于各高校普遍面临的条件和场地的限制,很难建立适合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基地,加之校企合作方面的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只能“纸上谈兵”,很难取得实效。
三、高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一)搭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平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1.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的有效途径,并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体系。此外在竞赛过程中还可以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趣,增强青年学生的创业主动性。
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共青团通过组织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创业内驱力。在高年级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业、就业、创业、事业”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创业培训,锻炼其执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有效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教学要积极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作用。
首先,专业教学的内容不能拘泥于书本,要紧跟时代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和扩充。专业教师要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将专业技术前沿的动向和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专业教学所采用的项目、案例和载体要来自于真实的生产实践,专业教师要跟踪新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把生产一线正在使用和短期将推广的技术以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引进课程教学中。
其次,教学方式要灵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集体讨论式”等,借助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手段,引入师生互动的平台,使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逐步向学生中心、实践中心、能力中心转移。
参考文献:
[1]张玉教,郑琳娜,于涛.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0(4).
[2]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
[3]谭力文,曹文祥,宋晟欣.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11).
[4]邓淇中,周志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
[5]张月.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思考.《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25(3)
作者简介:
袁媛(199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读,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
刘丽(1978-),女,汉族,宁夏银川人,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讲师。
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范文] 篇4
张广通
学院:理学院 班级:信计112学号:2011121241 手机:*** 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因为大学生属于高级知识人群,并且经过多年的教育以及背负着社会的种种期望,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
现在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其中的含义是很丰富的,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扶持、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由于大学扩招引起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创业形式实现就业,这部分大学生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特点,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对应的社会经验,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和社会稳定等的历史使命。在高校扩招之后越来越多大学生走出校门的同时,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一个社会新问题。
大学生创业主要有哪些优势和弊端:
一、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1.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2.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必定会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3.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矗4.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二、大学生创业的弊端
1.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2.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学生对市尝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
3.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4.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大学生创业需注意的五大风险
风险一:项目选择太盲目
大学生创业时如果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只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决定投资方向,甚至仅凭一时心血来潮做决定,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实力较弱,选择启动资金不多、人手配备要求不高的项目,从小本经营做起比较适宜。
风险二:缺乏创业技能
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眼高手低,当创业计划转变为实际操作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创业无异于纸上谈兵。一方面,大学生应去企业打工或实习,积累相关的管理和营销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创业培训,积累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风险三:融资渠道单一
如果没有广阔的融资渠道,创业计划只能是一纸空谈。除了银行贷款、自筹资金、民间借贷等传统方式外,还可以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等融资渠道。风险四:社会资源贫乏
企业创建、市场开拓、产品推介等工作都需要调动社会资源,大学生在这方面会感到非常吃力。平时应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扩大自己人际交往的范围。创业前,可以先到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一段时间,通过这个平台,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累人脉。风险五:管理过于随意
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及思考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市场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说到创业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现代的苹果创始者乔布斯,他在学业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出来创业,建立了苹果公司,还有我们的微软天才比尔盖茨,高中都没有上完就出去创业,成为了世界首富。但是他们是唯一的,也是幸运的,创业并没有那么简单。对于现阶段我们的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并且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也特别小,而且大学生创业需要自己来承担相当大的风险,社会并没有给大学生一个优惠的创业政策,也没有任何完善的措施来帮助大学生,所以即使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和经营环境,但也有很多人选择放弃自己创业。还有许多大学生选择自己创业是被迫的,本身并没有热情去投入到自己创业的方面,往往是在就业压力下被动选择,这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就是有很多高校对于学生实践并不是特别重视,每天上不完的理论课,使大学生在学校犹如一个空壳,没有实践能力没有思想,成为一个低头族,每天空幻想。要想大学生创业真正实现起来,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如下培养。
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大学生要想真正的实现创业,首先要从大学生本身改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将我们所学习的创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我们创业的能力和动力。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再就是一些外在的因素,例如促使学校可以安排一些校外的培训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要沉迷于手机及网络游戏,再就是学校增加一些和创业有关的课程,增加一些专业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辅导,平时多举办一些创业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增加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兴趣。我针对我们学校的现状,发现了一个商机,有一次我问了一个喜欢芭蕾舞的人为什么喜欢芭蕾舞?她说她喜欢踮起脚的感觉,世界都在她眼前。对,踮起脚的感觉是很好,当我们穿上能带你滑翔的冰刀鞋时的感觉呢?是不是更好,冬季大多数学生没有冰刀,因此我考虑在冰场租冰刀。对于冰刀它就是装在冰鞋底下的钢制刀状物,有球刀,跑刀和花样刀三种。
三、结论风险分析与创业建议
做每一个创业都是有风险的,起先可能不被大多数学生所熟知,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你的创业,也可能我的宣传力度不够,得不到广大学生的重视,知名度没有就不可能有买家,再就是有可能,有一部分竞争者的出现,加大了行业间的竞争,导致了狼多肉少的现状,使我们的收益减少,竞争者突然增多,利益共享会导致收益减少,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止我作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所以大学生创业同时也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还有政府的帮扶作用,如果国家和社会都大力支持,学校还重点培养,那么我国就不会每年都重复着今年有多少失业的学生,今年就业率有多么紧张,就不会出现在应聘现场人挨人、人挤人的现象,同时也会推动我们国家的经济飞速的发展,所以对此我对现在的大学生提供了以下几点意见。
1.要有强烈的危机感
高中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到了大学就好了,但是你不要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轻松了。真正的竞争还没有开始。大学只不过是人生大竞争的前奏。我们都学过一句话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没有强烈的危机感,大学生活就不会有计划,有收获,很快就会过去,就会影响大到走上社会的就业和生存问题,所以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一定要知道和牢记这样几件事情:首先,对于现在的基本国情来看,如果你还不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狼多肉少的局面会使我们毕业后手足无措,其次就是,未来的社会和成长只有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大学生拥有顽强的意志和相当的厉害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才能应对各种未知的困难和挫折。最后,你要记住大学生远不如以前那么吃香了,本科生遍地都是,研究生都随处可见了,甚至不如中专和技校生好找工作,所以我们要先有创业意识,先下手抢占先机,俗话说笨鸟先飞嘛!
2.我们对未来要有明确的目标
目标就是我们航海时的灯塔,就是我前行是的指南针,就是我们动力的源泉。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就没有压力。现在许多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能得到什么,现在需要做什么,学什么,怎么学。有不少学生说起目标,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这就是你理想的大学的吗,难道我们真的要成为21世纪的低头族吗?想要成为一个被人唾弃的手机族吗?今日事今日毕,每天都要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哪怕小到今天少玩一个小时手机,你要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我们每一天的进步都会让你将来无悔的过后半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大学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给自己一个目标,给青春一个动力。没有任何一个航海家会畏惧大风大浪,没有任何人一个创业者会畏惧前方荆棘,锁定目标你就是下一个赢家。
3.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机会
浙商精神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篇6
——浙商精神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浙商3.0就是第三代浙商的意思,如果说以鲁冠球,宗庆后为代表的浙商我们称之为浙商1.0,而以马云,陈天桥为代表的浙商是浙商2.0,那么我们这些处于浙江的大学生就是浙商3.0的候选人。
卡尔·马克思是这样描述犹太人“在他们的眼里,整个大地都是交易所;在这块土地上,他们除了要比自己的邻居富有以外,没有别的使命;生意控制了他们的全部思想,一种生意换成另一种生意,是他们唯一的休息;即使他们偶而没有考虑自己的生意,那也是想探听一下别人的生意做得怎样?”如果我们把描述的主角换成中国的浙商,同样会有入木三分的效果。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浙商也许是中国最热衷于交易的一群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热情得以在一代代浙商中薪火相传,从未间断。当我们对晋商和徽商的追寻只能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时,浙商却仍在接连不断地上演活着的传奇。
勤奋务实的创业 浙商精神被人概括成“四千”: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
勇于开拓的开放精神、敢于自我纠正的包容精神、捕捉市场优势的思变精神和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这些不具地域性和时间性的浙商精神本质内涵是永恒的。
我们生在浙江,长在浙江,我们感受到了浙商的富有,我们继承了浙江人敢于创业的精神,但我们能真正成为浙商的第三代吗?
想当年,浙商在武林广场熊熊燃烧的大火中打响了浙江的诚信牌,曾一度遭遇过诚信危机的浙江商人,在市场经济初期一路摸爬滚打中,更加珍惜诚信的品质,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能一直流传下去。依靠市场而不是依靠“市长”发展起来的浙商,成为全国诚信度最好的商人,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一部分人却渐渐地缺失了这最基本的为商准则。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商人逐利重利就像成熟的苹果会往地下掉一样自然。但在逐利的过程中,“浙商精神”意味着“重义”,讲究诚信,关注产品的品质和细节。从这个角度讲,有人评价道他们在很多场合“在商却不言商”的做法,可以说是商人中的君子。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又做了什么呢?浮躁风浮夸风盛行,有部分大学生甚至在创业中丢失了浙商的“君子”之风,一味的注重利益,山寨货、水货层出不穷.在我们过去的印象里,“浙商”的成功在实干兴邦,勤勉致富。而今,我们认为实干精神已然无法涵盖“浙商”的全部,“浙商精神”意味着低调做人、高调成事的行事作风,“浙商精神”在继承和融合的过程中,发展了更多的优良品质。而我们大学生在创业中又出现了什么呢? “低调做事,高调做人“甚至”高调做人,不做事情“。
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态度 篇7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一) 就业期望值过高。
从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已经从“天之骄子”变为“大众化劳动力”, 然而十几年的学校教育的成本太高, 高额的学费对于困难学生和家长来说是极为沉重的负担, 因此, 贫困大学生及其家长都期望毕业后能够“走出农村”, 找到一份薪水较高、地域较好、单位性质相对稳定的工作。但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却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 更多的毕业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只能进入社会的一般岗位或者边远地区就业。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的差距, 成为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
(二) 家庭经济条件受到限制。
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化发展越来越深入, 大学生就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 大学毕业生必然要制作精美的简历、打造良好的个人形象、频繁参与各种跨地域甚至跨省市的招聘会。而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来实现。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经济条件限制, 往往无法获得与其他学生相等的机会。
(三) 综合素质欠缺。
由于教育经历和家庭背景的差异, 许多贫困大学生在入学时的知识面比如英语能力、计算机水平、文体特长等方面比较薄弱。笔者了解到不少贫困大学生在入学前甚至没用过电脑、U盘等物品。在大学期间, 大多数贫困大学生更加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反而忽略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际交流等方面, 贫困大学生往往缺乏自信, 不善言谈, 同时又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很少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从不主动担任学生干部, 往往失去很多锻炼自我、获得认可的机会。这些都阻碍了他们能力的培养。由于综合能力的欠缺, 该群体学生往往容易表现出自卑、消极、悲观的心态, 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 社会关系薄弱。
在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下, 不少家庭都是各尽所能、各显神通, 为子女的就业寻求各种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对于毕业生就业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简单, 很多都是来自农村、山区、偏远地区家庭, 他们在社会上所能获得的帮助极少。在自身能力无法做到突出的情况下, 获得理想就业岗位的机会要比家庭背景好、社会关系多的学生少得多。
二、勤工助学在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在大学阶段通过各种途径循序渐进培养的, 在这个过程中, 勤工助学作为一种全方位、多类型的实践活动, 对大学生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一) 勤工助学与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大学生通过参加勤工助学, 走出校园、深入社会, 便于深刻地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尽管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巨大进步, 但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 地区发展还不平衡, 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社会各项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从而使得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对人才、对知识的需求, 主动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1]。当代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 而通过勤工助学, 通过切身的社会实践可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 勤工助学对于学业的保障, 促进了学生顺利地就业创业。
笔者所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的数据调查显示, 有86.7%的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是为了缓解自己大学期间的经济困难,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 每月可以获得200-300元的劳动报酬, 加上国家奖助学金等各类形式的助学金, 经济困难学生每月能够有足够的生活费保障生活。学费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解决, 完全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生活要求, 做到生活上经济的“自立”。这有助于学生减轻思想压力, 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 是学生未来良好就业创业的基础。学生通过参与勤工助学实践, 可以真实地体会参与劳动、管理和获得报酬的过程, 能够更实际地面对以后的就业, 同时, 在确定就业期望值的过程中, 他们能够更多地考虑到自身家庭条件的现实因素和社会需求的实际, 从而确立自己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三) 勤工助学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要是以书本知识为主, 获得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很多理论知识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而勤工助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实践过程, 它可以使大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使所学知识得到检验和发展。同时, 大学生走出书本学习, 参与勤工助学, 乃至于走出校园, 不仅丰富了社会阅历, 而且能够学到社会礼仪、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加强了学生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些能力的提高都符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需求。
(四) 勤工助学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锻炼。
从学校勤工助学管理角度看, 大多数高校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数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上岗需求, 学校会采取岗位招聘面试、召开勤工助学双选会等形式根据“择优录用”的原则来确定各岗位的参与学生, 这就给广大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上岗”的机会, 让他们在校园内就体会就业竞争的压力, 进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 在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 以及工作关系中的压力需要他们去处理和协调, 这对锻炼学生在工作中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有利。很多高校不断提升勤工助学层次, 加大了“助教”、“助研”、“助管”等智力型岗位的开拓, 这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勇于面对困难、接受困难挑战, 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 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另外, 大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劳动也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五)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
勤工助学作为一种较规范的有偿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同的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各岗位的负责人会根据参与学生的工作表现, 对他们进行考核。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真正工作的感觉, 并在参与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 为学生日后适应就业岗位提供经验。勤工助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增强做事的责任心。
(六) 勤工助学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参与学校勤工助学的管理中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等也是学生创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各高校在安排学生勤工助学时, 很多的勤工助学项目如校园超市、校园物业、校园报亭等都是在让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项目负责人作为老板的身份在管理着这些岗位, 从管理到经营, 大大提高了学生创业能力。同时, 不少高校还设立了学生勤工助学创业区, 有意识地用勤工助学的资源鼓励贫困大学生创业。
理论和实践证明: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高校应该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勤工助学工作体系, 逐步提升勤工助学工作的层次, 努力拓宽岗位的设置, 积极保障相关经费的落实, 从而确保勤工助学工作良好开展, 切实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率。
三、勤工助学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的途径
(一) 积极转变勤工助学工作理念。
在组织实施勤工助学工作过程中, 还有不少高校存在将勤工助学仅仅作为贫困生解困的途径的落后管理理念, 大部分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目的也仅仅是作为缓解经济压力的途径, 还没有全面锻炼自我, 提升自身素质和意识。因此, 高校应首先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 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科学规范勤工助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建立健全勤工助学的组织管理机构, 将勤工助学作为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常规工作来抓, 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 关注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积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勤工助学对自己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的帮助, 并使他们在观念上从单纯的在经济上助学, 向“提高素质助发展, 获得能力促就业创业”转变。
(二)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建立勤工助学实践基地。
从目前的勤工助学岗位看, 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层次较低, 多停留在劳务型上。这种助学活动虽然能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 但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不大, 与职业发展相去甚远。因此, 学校的管理部门, 应利用多种渠道, 充分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 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不少企业在用工成本提高的前提下, 也希望聘用大学生社会兼职, 既可以缩减用工成本, 也能物色优秀的学生人选, 可以毕业留用。高校资助中心可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合作, 主动了解企业用人信息, 与学生的专业实习相结合, 利用专业实习比较固定的基地和专业上对口的优势, 作为专业实习时间上的补充和延伸, 进行勤工助学的总体策划, 进而达到推进就业的目的[2]。
(三) 抓好勤工助学实施环节, 加强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
近几年, 高校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但许多高校只能通过上课、讲座等形式使就业创业指导停留在大众化阶段。其实不同学生在自身的条件及需求上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因此, 作为就业创业实践的勤工助学环节可以实现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应该作为实现就业创业指导个性化的重要环节, 这样, 就业指导也就更能贴近实际, 更有针对性, 也更能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并及时向用人单位了解勤工助学学生存在的问题, 结合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获得的实际体会,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和不足, 提出建议和帮助, 指导学生进行能力的重新学习和完善, 同时可以对职业规划及时进行调整。
(四) 设立勤工助学创业区, 为学生创业创造条件。
高校在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时, 要努力开拓以学生自主经营、管理的勤工助学岗位, 如在学生生活园区内设立勤工助学生活服务中心 (勤工助学学生超市和勤工助学洗衣房) 和学生文化服务中心 (校园报刊亭和学生书市) 等作为学生勤工助学的基地, 在学校资助中心的指导下, 由学生直接负责对这些设施进行经营、维护和管理。设立勤工助学创业区, 整合校内的资源, 免费对学生开放, 鼓励贫困大学生用招标的方式进行创业, 积极为学生创业提高条件。这些岗位的设立不仅可以服务广大学生, 在校内为学生生活提供便利、满足学生们对各种文化知识及各种文化用品的需求, 还为贫困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今后踏上社会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正确观念, 而且还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 为培养外向型、复合型的新世纪优秀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创业难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其中就业创业能力的不足是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 如何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是实现学生充分就业的途径。而勤工助学则实现了由经济解困向解困与育人并举发展、由贫困生向全体学生发展、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发展、由校内向校外发展、由“输血型”向“造血型”发展的趋势。各高校应积极地推进勤工助学事业的发展, 通过勤工助学全方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努力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俞佳超.高校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 2010, (3) .
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态度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质健康 健康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理论用于指导体育活动对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法,以及营养与体育活动的健康知识。本文通过分析健康体适能的概念、原理与应用,依据健康体适能教育“HELP”整体理念,结合山东某高校体育通识课教学现状,以篮球课和网球课为例,探讨运用健康体适能理论教学指导培养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为价值取向,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教导大学生体育课外如何继续自我学习、自主锻炼身体,如何解决健康生活面临的问题。通过对实验班组和对照班组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态度、健身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有关体育锻炼知识、健身态度和行为对比分析,对健康体适能理论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提高高校体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决策水平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山东某高校2013级和2014级篮球和网球体育通识课的16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组和对照班组男生各45人,实验班组和对照班组女生各35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国内外有关健康体适能基本理论、体育与健康理论教学、体育课程建设等相关书箱与论文。
1.2.2访谈法。对院部领导、相关体育学者与教师进行访谈,对健康体适能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论证。
1.2.3问卷调查法。对实验班组和对照班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知识、态度与行为问卷调查。
1.2.4实验法。实验班组课间和课后进行健康体适能理论教学,对照班组进行常规体育教学。实验日期为2013—2014年第二学期和2014—2015年第一学期,为期32周。
1.2.5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并采用组间比较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健康体适能理论教学效果进行检验。
2.健康体适能理论教学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理论教学实验设计依据张建华等在《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及其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一文中提出健康体适能教育模式以着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发展终身体育目标[1],理论内容参考郎朝春主编的《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2],包括健康体适能概念、原理、组成要素、测评方法、发展体适能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等,以及身体成分与均衡营养、运动处方的制定过程、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等。
通过建立实验班组QQ群,上传健康体适能理论PPT课件,学生下载用于课外分阶段自学,并结合课上解析、讨论、回答,使学生了解提高体适能锻炼水平的原则与方法,科学饮食与营养,掌握运动处方制定原理与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科学锻炼素养,培养积极健身态度和行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3.结果与分析
经过两个学期健康体适能理论在篮球课堂和网球课堂上10分钟教学和学生课下自学,并通过理论与健身方法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验,为检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对大学生健身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效果,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健身知识、态度与行为的问卷调查。
3.1健身知识掌握与应用程度调查比较
科学的健身知识是培养科学健身观的理论基础,具备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可指导自己和他人进行科学锻炼。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在实验组中可指导自己和他人进行锻炼的提高了31.25%,对照组提高了7.5%;可应付自身锻炼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提高了30%;不能指导自身锻炼的实验组降低了61.25%,对照组降低了37.50%。实验组在健身知识掌握与应用程度方面的提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身知识掌握与应用程度对比统计
3.2体育锻炼态度调查比较
态度决定状态。体育锻炼态度是否积极决定着体育锻炼过程中的状态。有些学生对体育活动存在偏见,其中包括对体育课地位、作用、内容、形式及对体育教师的偏见,认为体育课没有其他课程重要,甚至可有可无。体育活动就是跑跑步、做做操、玩玩球,没有什么其他作用,对学生不正确的体育态度要加以改变。体育态度转变包括方向和强度两个方面。体育态度从消极转向积极,是方向上的转变;从较积极转向很积极,是强度上的转变。方向上的转变与强度上的转变密切相关。从一个极端转变到另一个极端,既是方向上的转变,又是强度上的转变,而且表明强度上的变化很大。实验组被调查者中,在积极的基础上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的提高了17.50%,对照组提高了11.25%;由一般转为积极的提高了17.50%,对照组提高了5.0%;积极没有变化和一般没有变化的实验组分别降低了6.25%和28.75%,对照组分别上升了5.0%和下降了20%;组间数据变化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对体育锻炼态度的转变在方向上和强度上的变化都优于对照组(表2)。
表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体育锻炼态度对比统计
3.3周锻炼次数调查比较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看,每周锻炼次数与锻炼效果有直接关系。研究表明在锻炼强度适宜的情况下,每周锻炼三、五次可以获得良好的健身效果。在实验前期调查中,每周不锻炼、每周锻炼1次、每周锻炼两次的合计占62.1%,锻炼次数不达标的占多半以上。通过一年实验教学,实验组中增加两次的占46.25%,对照组中占33.75%;增加三次及以上的实验组中占21.25%,对照组占12.50%;实验组中每周锻炼次数提高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表3)。
表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周锻炼次数情况对比统计
4.结语
当前,大学体育课从内容到形式上仍受竞技体育教育理念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内容的竞技化、体育教学的过程化、体育教学组织的一体化和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标化易导致学生体育健身意识淡薄,自主、科学健身能力弱,不具备健康生活的知识与能力。大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匮乏和对体育健康知识的诉求是健康体适能理论教学实验的主因,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有助于形成体力充沛、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实验表明,健康体适能理论教学对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和情感,影响其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殷恒蝉,钱铭佳,杨铁黎.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及其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01,22(1):69-70.
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态度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心理 家庭环境;麦克思调查
1.背景介绍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的迅猛到来,国务院和教育部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将大学生产业推到新的注意力高地。实际上在《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通过抽样调查26.4万大学毕业生时发现2014届毕业的大学生,约有21万选择创业。根据麦克思调查由2010~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变化趋势可知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上升的趋势下,仍然有部分学生不敢创业或不善于创业。正如我们了解到的,创业并不是无往不利的,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会历尽艰苦,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些难题能否顺利解决决定创业者是否成功创业,而解决难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创业者自身综合心理素质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业者应该具备一定的胆识、魄力和规划人生、制订计划、管理团队的能力。在创业者具备自信、独立自主的心理的情况下更易于培养这些能力,而自信、独立自主的心理受到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环境的影响,下面我们主要就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影响进行分析。
2.大学生创业心理特征
大学生创业心理指大学生开创未来事业所应具备的心理[1]。我们将大学生创业心理特征主要分为“良好的创业心理”和“不良的创业心理”两个部分[2]。
良好的创业心理主要有:(1)自信果断的心理[3]。自信的心理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础,如果一个大学生勇于自主创业,说明他已经具备自信这一心理特征,在创业途中遇到任何问题,只要有自信做基础,相信创业者可以果断地处理问题,自信果断的心理在创业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2)团结合作的心理。大家都明白当一股股微小的力量合在一起形成厚重的凝聚力时是无坚不摧的,我们认为一位创业者更应该具有团结合作心理,我们结交的大学生有很多积极进取的人,作为一名创业者,如果你能团结好这些人,必定会为你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4]。(3)开拓创新、竞争进取的心理。我们处于信息更新极快的互联网时代,在这个信息摸不着、看不见却轻而易举影响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认为作为一名创业者应该把目光放长远,而不应该只看到眼前、固守老的思想,应该开拓创新,学会培养对事物的独到看法。现在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5],作为一名创业者,如果不具备竞争进取的心理,很容易在创业过程中被社会淘汰,相反创业者若具有竞争进取的心理便能时刻提醒自己只有时时充满竞争力,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率,降低被社会淘汰的风险。(4)积极乐观的心理。创业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犹如钻山塞海,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在这个极度焦躁的过程中创业者不仅会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还会受到自己内心的谴责,过多的压力可能会让创业者沮丧、心理崩溃,甚至创业者面对问题不断萌生想要放弃创业的想法,这时候,如果创业者能够用积极乐观的心理处理问题,应对各种不利的局面,创业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状况可能会因此大大减少,增强创业者的信心。
不良创业心理主要有:(1)容易气馁的心理。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长期享受着社会各界带来的关注,他们见多识广、博学多识,是有激情、有理想的群体,在步入社会,创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失败感会让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导致面对问题时容易气馁,产生自我挫败感。(2)信念淡漠、金钱至上的心理。现在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稍有成就便忘乎所以,忘记自己当初创业的初衷,一切均以金钱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创业的信念在金钱的影响下越来越淡漠,执行力在小有成就面前越来越差,这种心理会增加创业中途失败的可能性。(3)自负、狂妄的心理。自负狂妄自古以来被告诫是不能拥有的心理,对于一般人而言,若有自负和狂妄,想必也难成大器,更何况创业中的大学生,创业本身就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需要创业者对自身能力的限度有很清楚的了解,将自身能力发挥到极限,若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没有对自身的清楚认识,在自己的认识中将能力夸大很多倍,这对创业者来说是不值得认可的地方。(4)胆怯自卑、患得患失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胆怯自卑的人做事情往往是容易失败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6],创业同样适用于这个道理。创业者如果胆小,则有可能失去创业过程中最宝贵的机会。创业者胆大心细、敢想敢做,会在无形中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而患得患失的心理在创业道路上对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一道障碍,如果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会使自己痛苦不堪。对于患得患失的人,就如哲学家叔本华指出的,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创业过程中切不可有这种心理,只有团结好团队,才能在创业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创业发挥最大价值。
无论是良好的创业心理还是不良的创业心理的形成,都依赖于环境因素的培养。我们将环境因素主要分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大部分,下文将主要分析家庭环境对创业心理的影响。
3.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影响的分析
根据我们所做的调查报告,取样500人,其中90.2%的人支持大学生创业,69%的人表示条件合适时会创业,50.4%的人认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影响所占比重为50%,30%的人表示由家庭接触到大学生创业知识,并且47.8%的表示如果家庭里有亲人创业成功,自己会在其影响下选择自主创业。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如果大学生选择创业而家庭成员不予支持,创业者此刻心中一定十分苦闷,在创业过程中一定会背负更大的压力,各种烦闷之苦无人诉说,久而久之,使创业者对自己丧失信心,在解决问题上患得患失,无形中使创业几率提高。相反如果大学生创业得到家人的支持,并且在创业过程中积极与家人沟通,有烦闷或者苦恼与家人诉说,会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控制,处于平稳的情绪中解决问题会更顺畅。此刻家庭在创业者心中就是一道无形的盾牌,为创业者提供心理上的保护,给创业者带来勇气,使其在创业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创业初期创业者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是再正常不过的,如果选择走成为“人上人”的道路,那么必须时刻准备处于“苦中苦”的环境中。大学生创业的结果要么失败,要么成功。如果创业失败了,创业者会苦恼、烦躁甚至抑郁,极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走向堕落的深渊。但是如果创业得到家庭的认可与支持,在失败的情况下,创业者有家庭做后盾,在家人的安慰、支持与理解下,所有苦难极有可能大事化小事,失败带来的挫败感终会成为过眼云烟。家庭可以给创业者最温暖的保护,在这层保护下,创业者会打开心扉,诉说烦恼与苦闷,最终家人会帮助创业者走出创业失败的阴霾,使创业者重新点燃追求理想的火苗。如果创业成功,想必对创业者来说是最好的,付出得到回报,历经磨难之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与家人分享成功的喜悦的那一刻,大概是人生中最欢喜的一瞬间,创业成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倘若没有家庭的支持,创业者可能连第一步也不敢迈出去,创业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面对失败时用平常心对待,才能成为创业这条路上真正的胜者[7]。
4.因家庭环境所引起大学生创业心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由我们的分析可知,家庭环境对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8]。相反,如果我们不好好处理这个诱导环境,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很可能朝我们预想的反方向发展。
以下四点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1)由于家庭不好的原因,部分大学生过度自卑,畏首畏尾,不敢创业;(2)由于家庭环境太过于优越,部分大学生过于张扬,甚至追求不切实际的梦想,不肯脚踏实地做事,一味追求名利,在创业中迷失自我,最后创业以失败告终;(3)家里长辈经常告诫我们要学以致用,使得部分大学生担心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创业方向不对口,不能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以至于大部分学生不肯抛弃这一顾虑勇敢地走上创业的道路;(4)部分学生在家庭的过分庇护下,丧失自己的追求,太过于依赖家庭这一诱导环境,导致心理适应能力太差,创业意志容易动摇。
以下是我们提出的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1)高校应当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并且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力度;(2)家庭应及时给予学生物质、精神方面的支持,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坚实的后盾,加大创业信心;(3)政府应当加大力度宣传创业知识,并且在法律与经济方面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4)家庭应经常和学生交流,获取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正确的指引。
【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态度】推荐阅读: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11-11
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浅析10-18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08-17
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创业10-21
对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就业创业问题的看法10-13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08-21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09-19
现代信息传媒对大学生影响05-10
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意义09-11
论理想对大学生的影响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