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2024-09-08

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共8篇)

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篇1

段光勋

2006新会计准则体系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含实施新准则的其它公司)已经实施一年有余,不仅得到了国际上对中国会计商业语言的认可和赞同,而且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也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节省了部分上市成本。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最大特色是,取消了过去分行业的会计核算体系,给予了企业在国家财会法规、会计准则指导下自行组织会计核算的自主权。习惯了按照行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的部分财务人员,也正因为这个特色,使得部分财务人员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时,对一般的帐务处理感到迷茫、困惑甚至无所适从。笔者拟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对新会计准则下房地产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作如下探讨。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定义与特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不仅包括企业一定时期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也包括按照工资薪金的一定比例计算并计入成本费用的其他相关支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以及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

从上述可以看出,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与原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比较类似,但是又不完全一致,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1、职工薪酬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真正实现了趋同,改变了我国50多年的“工资核算”传统模式。

2、职工薪酬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括了工资薪金,而且还将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纳入其中。

3、核算内容上,现在的“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比原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科目的核算内容更广泛。

4、会计处理上,“应付职工薪酬”的帐务处理是一个全新的模式,与原会计制度相比是一种颠覆性的变化。比如,过去规定“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列入“管理费用”科目;而新准则规定,凡是职工薪酬的组成内容,均应根据受益对象分配到相关的成本费用科目。

5、信息披露上,统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二、总分类账户的设置及明细核算的组织

(一)总分类账户的设置

为了准确核算职工薪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以及财政部“财会〔2006〕18号”规定,企业应该设置“应付职工薪酬”总分类账户。它是一个集合分配账户,借方记录各项职工薪酬(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的实际发生额,贷方记录按照受益对象分配的金额,本账户一般说来无余额。

如为贷方余额,反映期末尚未支付的职工薪酬,这时“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就是负债类账户,而不是集合分配账户。

1、本账户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在本科目核算。

2、本账户可按“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进行明细核算。

3、企业发生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社保费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2)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3)企业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4)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5)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6)企业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7)在行权日,企业以现金与职工结算股份支付,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8)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的,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还应结转产成品的成本。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4、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开发间接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2)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3)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4)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5)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6)无偿向职工提供住房、车辆等资产使用的,按应其计提的折旧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7)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职工薪酬的,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8)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每期应支付的租金,借记“管理费用” 、“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9)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股份支付准则确定的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10)在可行权日之后,根据股份支付准则确定的金额,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本科目。

(11)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明细核算的组织

一般说来,企业应该设置以下“应付职工薪酬”的明细科目:

1、工资薪金:是指按照规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具体范围参见1990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2、职工福利费: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精神,主要包括:

1)企业内设的职工食堂、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设施,其固定资产折旧及维修保养费用,以及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人工费用。

2)企业向职工发放的住房补贴、住房提租补贴和住房困难补助,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周转房的折旧、租金、维护等支出,以及与职工住房相关的其他补贴和补助。

3)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4)其他以实物和非实物形态支付职工的零星福利支出,如丧葬补助费、抚恤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误餐费、午餐费或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及救济费、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节日慰问费、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外费用等。

对于前累积计提但尚未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以后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先冲减以前年度的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在按规定在限额内扣除。

为了核算便利,可以将上一年职工福利费的实际开支水平结合本年计划,测算本年的福利费开支比例(如:5%或8%)。每月可以按照预先测算的福利费比例计提计入职工薪酬,年末根据实际开支额,调整原预提数。

3、员工保险费:根据国家规定,企业为职工个人支付的各种社会保险费。如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企业为员工缴纳的各种商业保险,应该属于职工薪酬的范围,也在本项目核算。

4、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中心为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给工会组织的工会经费,现行政策明确在工资薪金总额2%(含)内的,准在所得税前扣除予以扣除。

6、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用于职工个人的教育培训费用,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在职工工资总额2.5%(含)以内的,准予在所得税前据实扣除。

7、非货币性福利:是指企业以非货币性形式(发放实物或提供资产免费使用等)为职工提供的福利支出。

8、辞退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9、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如股票期权等。

三、核算举例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5月发生如下所述有关“应付职工薪酬”的经济业务,其主要帐务处理为:

1、10日,根据人力资源部提供的《职工工资明细表》显示:本月应发工资薪金总额120万元(其中:公司行政管理人员30万元、甲开发项目部35万元、乙开发项目部40万元、自建办公楼人员5万元、销售部10万元),财务部扣除应该代扣的个人所得税1万元、个人应该承担的社保费住房公积金18.1万元以及出差借款0.9万元后,本月实际应该支付的金额为100万元。出纳人员开出转账支票100万元,通过开户银行转款到职工的工资卡。

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篇2

企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服务, 在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之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和提供给职工的配偶、子女及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这里的职工, 包括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未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 如董事、监事会人员;与企业未订立劳动合同、未被企业任命但为企业提供了类似服务的人员等。按照《企业职工薪酬准则》的规定, 职工薪酬内容从时间范围上看, 包括企业因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产生的所有义务;从项目内容上看, 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各种保险费, 含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及各种商业性保险费等;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其他与职工提供服务的相关支出等。企业对职工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的范围, 但该内容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加以规范。

二、企业职工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一) 企业职工薪酬的确认

企业职工薪酬应按货币性职工薪酬与非货币性职工薪酬区分国家有统一规定的职工薪酬和国家无统一规定的职工薪酬分别予以确认。 (1) 对国家有统一规定的职工薪酬, 应按国家规定的计提基础和比例按期计提, 如应向社会保险机构缴付的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等;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应向总工会缴付的工会经费;另外还有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 (2) 对国家未规定计提基础和比例的职工薪酬, 企业应根据历史资料, 考虑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确认, 并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根据职工薪酬的实际发生金额对预计金额进行调整。 (3) 对非货币性职工薪酬, 企业应以提供非货币性资产的形式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用企业自产产品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 应按产品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确认为职工薪酬;用外购商品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 应按外购商品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确认为职工薪酬;用企业自有固定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非货币性福利, 应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确认为职工薪酬;用企业租赁资产 (如租赁的房屋) 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非货币性福利, 应按实际支付的租金数额确认为职工薪酬。

(二) 企业职工薪酬的计量

企业职工薪酬的计量方法有一般计量方法和特殊计量方法两种。 (1) 一般计量方法。一般计量方法是指职工薪酬按应付金额或实付金额进行计量的方法, 如职工工资、奖金、津补贴等按职工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劳动工时和工资标准计算的应付金额;职工福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和各种社会保险费, 应按职工工资和一定比例计算的应付金额;非货币性福利, 按提供商品或资产的成本加相关税费计量, 或按实际支付的租金金额计量。 (2) 特殊计量方法。即对特殊的职工薪酬采用例外的计量方法, 如辞退福利的计量。对于职工无选择权的辞退福利, 应根据辞退计划的辞退职工人数和每个职位的辞退补偿额计算确定;对于职工自愿接受裁减建议的辞退福利, 应按预计接受裁减建议职工人数和每个职位辞退补偿金额计算确定;部分款项推迟到1年以后支付的辞退福利, 应按辞退福利的现值计量。

三、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一) 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首先应设置总账科目。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用于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支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包括非货币性福利, 外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等。本科目借方记录实际已支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贷方记录应支付给职工的薪酬, 期末金额一般在贷方, 反映企业在期末应付未付给职工各种薪酬的累计实际余额。其次应设置明细科目。应在“应付职工薪酬”总账科目下设置“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

(二) 主要账务处理

第一, 企业按规定实际发放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2) 支付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缴付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3) 支付职工非货币性福利

(4) 在行权日, 以现金与职工结算股份支付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5)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支付职工补偿

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第二, 企业职工薪酬分配的账务处理。企业职工薪酬分配应按照职工提供服务的对象和用途进行:

(1) 生产、管理和销售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 应分别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期末分配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有关明细账户

(2) 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 在期末分配时借:在建工程

研发支出

贷:应付职工薪酬——有关明细账户

(3) 以非货币性资产支付的职工薪酬, 包括以自产产品、外购材料、固定资产、租赁资产等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 按规定计算的价值。期末分配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4)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期末分配时

借:管理费用——辞退福利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5) 以现金与职工结算的股份支付的分配

在等待期内的各资产负债表日, 按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在行权日之后, 按当期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 借或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或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6)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应付职工薪酬的内涵及其会计处理 篇3

[关键词]职工薪酬;五险一金;辞退福利;非货币性福利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35-02

企业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企业发放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即职工薪酬,职工薪酬的核算范围、核算方法,核算制度的完善与否对于企业以及企业的职工都有着重要影响。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范了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概念及核算范围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概念: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养老、失业、生育等这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非货币性福利等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义务。从广义上来说,职工薪酬是职工对企业投入劳动所获得的报酬,也是企业成本费用。这里的“职工”包括三类人员:一是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二是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三是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

(二)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范围。职工薪酬,包括企业为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具体范围如下: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其中,养老保险费,包括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以购买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也属于职工薪酬。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企业拥有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

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内涵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赋予了“应付职工薪酬”新的内涵。

(一)规范了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佣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而以往则是分散在其他准则中零星的涉及规范。

(二)明确定义了职工薪酬的内容,即是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以及辞退福利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共计八项内容,同时明确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从而将职工薪酬的范围扩展到以下内容:在职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薪酬,提供给职工本人、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以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的保险待遇。

(三)明确的把“五险一金”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纳入应付职工薪酬核算范围。

(四)职工薪酬义务的确认是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不是款项应付或实际支付期间。

(五)引入了辞退福利的概念,并规范了其确认和计量原则。

(六)规定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本账户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取消“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账户。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后不再计提应付福利费。不允许企业计提应付福利费并不是禁止企业发放福利,只是要求企业发放的福利费不再通过应付福利费核算,而是直接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同时,发放职工福利标准不再是14%,而是根据企业效益或成本承受能力实施福利计划。

三、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一)传统货币性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

工资、奖金、津贴、支付家属药费等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性薪酬,其业务处理相对简单,只是将原来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账户换成“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即可。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但辞退福利除外。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账户;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在建工程”账户。应由产品和在建工程负担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

例1:甲公司发生工资薪酬情况为: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发生工资薪酬费用为3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职工薪酬费用10000元,行政管理部门人员职工薪酬费用20000元。费用分配处理为: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30000

制造费用10000

管理费用2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60000

(二)计提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

计量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有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该按照国家标准计提。如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国家统一规定了计提比例,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如职工福利费等国家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根据历史经验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时,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时,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例2:根据国家规定,甲企业本月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共64800元,其中,应计入生产成本为44000元,应计入制造费用的是10000元,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10800元。其会计处理为

借:生产成本44000

制造费用10000

管理费用108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64800

(三)非货币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向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应当分情况处理:

1.企业以其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或商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1)企业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实际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确认收入并计算相关税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同时结转用作非货币性福利的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将企业拥有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同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3.企业支付租金租赁住房等资产提供给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四)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为保障职工权益,企业与其职工提前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当给予的经济补偿属于企业法定义务。新准则要求: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1)在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职工没有选择继续在职的权利,应当根据计划条款规定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和每一位职位的辞退补偿等计提辞退福利,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科目。

(2)在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对于职工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应当按照或有事项准则预计将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的职工数量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计提辞退福利。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预计负债——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科目。

例3:将满足辞退条件的车间员工的辞退补偿费用6.3万元作为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损益。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63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63000

当上述职工薪酬以银行存款或现金实际支付时,冲回预计负债:

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63000

贷:银行存款63000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2006.2.15.

[2]《初级会计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1.

[3]《非货币性职工薪酬会计处理浅析》:《财会通讯》2008年第7期.

[4]刘凯旋.《应付职工薪酬的内涵及会计核算》《财会月刊》2008年第1期.

作者简介:

银行会计核算办法_职工薪酬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行的职工薪酬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及对应的应用指南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职工薪酬,是指我行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员工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以及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第二章 确认原则

第三条

与我行相关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职工薪酬,计入当期业务及管理费用。

第四条

在建工程过程中发生的我行相关人员的职工薪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累计,待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转入固定资产。

第五条 针对于我行的软件系统外购或者开发时所产生的职工薪酬的确认,应参见《XX银行无形资产核算办法》相关规定。

第六条 因我行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确认为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职工薪酬:

我行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并即将实行;

 我行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第七条 对于内部退休的员工,由于这部分职工不再为我行带来经济利益,我行应于职工内退的当月,将依据内退协议未来需支付给内退员工的相关支出,确认为当期业务及管理费用。

第三章 核算办法及账务处理

第八条 我行计提应付职工薪酬时,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对各职工项目进行计提。其中包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

对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我行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例如:我行设立的用于员工的日常医疗报销和大病医疗报销的补充医疗保险金,按照每季职工工资总额的4%于季末计提,作为福利费计入业务及管理费。

第九条 对于在职员工为我行工作所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在会计末一年以后给付的,我行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应付职工薪酬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业务及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与其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按照未折现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业务及管理费用。

第十条 我行以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核算应计入业务及管理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第十一条 我行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将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当期损益中的业务及管理费科目进行核算,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第十二条 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当期损益中的业务及管理费用科目进行核算,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第十三条 我行辞退员工时,应严格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并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

对于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应当按照辞退计划条款规定的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标准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我行对于自愿接受裁减的建议,应当预计将会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的职工数量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标准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付款时间超过一年的辞退福利,我行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第十四条 对于内退的员工,我行应将自职工内退次月至正常退休日期间,我行拟支付的内退人员工资和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费用,采用恰当的折现率折现后,将折现额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计入当期业务及管理费用。

于资产负债表日,我行应对该折现额进行复核,因估算假设变化及福利标准调整等因素引起的差异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并相应调 整资产负债表内所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

第十五条 应付职工薪酬计提的具体账务处理

(一)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借:业务及管理费用――职工薪酬/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向职工支付应付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其他应付款

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借:其他应付款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 支付相关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划转补充医疗保险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

(二)无偿向职工提供住房等固定资产使用的

借:业务及管理费用――职工薪酬/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月折 旧额)

贷: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借: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三)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

借:业务及管理费用――职工薪酬/在建工程(租金)贷:应付职工薪酬(租金)

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

(四)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或内退人员福利

借:业务及管理费用――职工薪酬 贷:应付职工薪酬

支付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职工的补偿或内退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XX银行会计部制定并负责解释。

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篇5

第一条为了规范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短期薪酬具体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

带薪缺勤,是指企业支付工资或提供补偿的职工缺勤,包括年休假、病假、短期伤残、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等。利润分享计划,是指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与职工达成的基于利润或其他经营成果提供薪酬的协议。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第三条本准则所称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

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属于职工的范畴,包括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

第四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企业年金基金,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二)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第二章短期薪酬

第五条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

第六条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当在实际发生时根据实际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职工福利费为非货币性福利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第七条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按规定提取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规定的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计算确定相应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相应负债,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第八条带薪缺勤分为累积带薪缺勤和非累积带薪缺勤。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企业应当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

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缺勤权利可以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可以在未来期间使用。

非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缺勤权利不能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将予以取消,并且职工离开企业时也无权获得现金支付。

第九条利润分享计划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确认相关的应付职工薪酬:

(一)企业因过去事项导致现在具有支付职工薪酬的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

(二)因利润分享计划所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义务金额能够可靠估计。属于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视为义务金额能够可靠估计:

1.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前企业已确定应支付的薪酬金额。2.该短期利润分享计划的正式条款中包括确定薪酬金额的方式。3.过去的惯例为企业确定推定义务金额提供了明显证据。第十条职工只有在企业工作一段特定期间才能分享利润的,企业在计量利润分享计划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时,应当反映职工因离职而无法享受利润分享计划福利的可能性。

如果企业在职工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的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不需要全部支付利润分享计划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该利润分享计划应当适用本准则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离职后福利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离职后福利计划,是指企业与职工就离职后福利达成的协议,或者企业为向职工提供离职后福利制定的规章或办法等。其中,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根据设定提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根据设定提存计划,预期不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支付全部应缴存金额的,企业应当参照本准则第十五条规定的折现率,将全部应缴存金额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第十三条企业对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通常包括下列四个步骤:

(一)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采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和财务变量等做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第十五条规定的折现率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二)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企业应当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其中,资产上限,是指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对设定受益计划缴存资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

(三)根据本准则第十六条的有关规定,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四)根据本准则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在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下,每一服务期间会增加一个单位的福利权利,并且需对每一个单位单独计量,以形成最终义务。企业应当将福利归属于提供设定受益计划的义务发生的期间。这一期间是指从职工提供服务以获取企业在未来报告期间预计支付的设定受益计划福利开始,至职工的继续服务不会导致这一福利金额显著增加之日为止。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的公式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当职工后续的服务将导致其享有的设定受益计划福利水平显著高于以前时,企业应当按照直线法将累计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分摊确认于职工提供服务而导致企业第一次产生设定受益计划福利义务至职工提供服务不再导致该福利义务显著增加的期间。在确定该归属期间时,不应考虑仅因未来工资水平提高而导致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显著增加的情况。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对所有设定受益计划义务予以折现,包括预期在职工提供服务的报告期间结束后的十二个月内支付的义务。折现时所采用的折现率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

第十六条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确认为下列组成部分:

(一)服务成本,包括当期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和结算利得或损失。其中,当期服务成本,是指职工当期提供服务所导致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额;过去服务成本,是指设定受益计划修改所导致的与以前期间职工服务相关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

(二)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包括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以及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

(三)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

除非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职工福利成本计入资产成本,上述第(一)项和第(二)项应计入当期损益;第(三)项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但企业可以在权益范围内转移这些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

第十七条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包括下列部分:

(一)精算利得或损失,即由于精算假设和经验调整导致之前所计量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

(二)计划资产回报,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三)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第十八条在设定受益计划下,企业应当在下列日期孰早日将过去服务成本确认为当期费用:

(一)修改设定受益计划时。

(二)企业确认相关重组费用或辞退福利时。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在设定受益计划结算时,确认一项结算利得或损失。设定受益计划结算,是指企业为了消除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部分或所有未来义务进行的交易,而不是根据计划条款和所包含的精算假设向职工支付福利。设定受益计划结算利得或损失是下列两项的差额:

(一)在结算日确定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

(二)结算价格,包括转移的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和企业直接发生的与结算相关的支付。第四章辞退福利

第二十条企业向职工提供辞退福利的,应当在下列两者孰早日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一)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

(二)企业确认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并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预期在其确认的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完全支付的,应当适用短期薪酬的相关规定;辞退福利预期在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应当适用本准则关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第二十二条企业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应当适用本准则第十二条关于设定提存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除上述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企业应当适用本准则关于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确认和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在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确认为下列组成部分:

(一)服务成本。

(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三)重新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

为简化相关会计处理,上述项目的总净额应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第二十四条长期残疾福利水平取决于职工提供服务期间长短的,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确认应付长期残疾福利义务,计量时应当考虑长期残疾福利支付的可能性和预期支付的期限;长期残疾福利与职工提供服务期间长短无关的,企业应当在导致职工长期残疾的事件发生的当期确认应付长期残疾福利义务。

第六章披露

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短期职工薪酬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二)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三)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四)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及其计算依据。

(五)依据短期利润分享计划提供的职工薪酬金额及其计算依据。

(六)其他短期薪酬。

第二十六条企业应当披露所设立或参与的设定提存计划的性质、计算缴费金额的公式或依据,当期缴费金额以及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第二十七条企业应当披露与设定受益计划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设定受益计划的特征及与之相关的风险。

(二)设定受益计划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金额及其变动。

(三)设定受益计划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影响。

(四)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所依赖的重大精算假设及有关敏感性分析的结果。第二十八条企业应当披露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所提供辞退福利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第二十九条企业应当披露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性质、金额及其计算依据。第七章衔接规定

第三十条对于本准则施行日存在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辞退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除本准则三十一条规定外,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企业比较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本准则施行之前的信息与本准则要求不一致的,不需要按照本准则的规定进行调整。

第八章附则

应付职工薪酬的 篇6

②未规定获得商品或劳务后职工应提供服务年限

未规定获得商品或劳务后职工应提供服务年限的(表示对职工过去服务的补贴):计入当期损益。

(七)辞退福利(解除劳动关系补偿)的确认和计量

1.辞退福利的涵义

职工薪酬准则规定的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二是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利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

2.辞退福利的确认

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1)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

(2)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提示】辞退福利产生的预计负债予以确认时,不是记入“预计负债”科目,而是记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辞退福利的计量

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实施完毕、但补偿款项超过一年支付的辞退计划,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的辞退福利金额,该项金额与实际应支付的辞退福利款项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以后各期实际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计入财务费用。应付辞退福利款金额与其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以不予折现。

(1)确认因辞退福利产生的预计负债时

借:管理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2)各期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财务费用

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篇7

一、职工薪酬的会计和税务差异的处理原则

对于两者规定的差异, 企业应遵循的处理原则为:企业在会计处理时,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确认、计量标准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一致的, 不得调整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企业在计算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时,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一致的, 应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 按税法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 准予扣除。

税法对职工薪酬适用的是实际发生原则。一般不以企业提取数, 而以实际发生发放、支出的数据为准作为基数, 在税法允许的扣除标准以内的,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可以根据实际支出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 不得扣除。由于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上的一系列限制性规定, 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薪酬, 与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产生的差额,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允许再税前扣除, 不形成《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所指的暂时性差异, 但必须在发生当期进行纳税调整。不论是资本化的, 还是费用化的职工薪酬, 在实际发生的当期均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对象。只有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职工薪酬构成资产的税务成本, 可在以后期间按税法的规定, 以计提折旧或费用摊销的方式予以税前列支。

二、职工薪酬的会计和税法处理上的主要差异

计量职工薪酬时, 国家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 应该按照国家的标准计提。国家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 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 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时, 企业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如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时, 企业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时, 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这一类内容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上口径基本相同, 扩大了工资全额税前扣除的范围。

2.职工福利费, 主要是尚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的医疗费用、职工因功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 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实施后, 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 2007年已经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当予以冲回。截至2006年12月31日, 应付福利费账面余额 (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余额) 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上市公司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1) 余额为赤字的, 转入2007年年初未分配利润, 由此造成年初未分配利润出现负数的, 依次以任意公积金和法定公积金弥补, 仍不足弥补的, 以2007年及以后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弥补。 (2) 余额为结余的, 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 待结余使用完毕后, 再按照修订的《企业财务通则》执行。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 准予扣除。”税法上改变了以前计提列支的办法, 按规定据实列支, 超过税法规定允许列支的部分调整应纳税所得税。实施条例继续维持了职工福利费扣除标准, 但由于计税工资已经放开, 实施条例将“计税工资总额”调整为“工资薪金总额”, 扣除额也就相应提高。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有关保险的税前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准予扣除。企业为投资者或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 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 准予扣除。”第三十六条规定:“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 企业为投资者或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 不得扣除。”税法强调的依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的可以税前扣除, 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税前扣除。

4.住房公积金,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等规定精神, 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 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税中扣除。最高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 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关规定执行。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 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 计征个人所得税。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和1.5%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义务金额和应相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 计算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教育经费。按照明确标准计算确定应承担的职工薪酬义务后, 再根据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费用。

企业所得税法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 准予扣除。”第四十二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6.非货币性福利,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原则上作为劳动报酬计入工资薪金所得扣除, 不符合规定的可作为福利费项目税法处理。

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给职工的一次性补偿金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规定, 企业支付的一次性补偿和生活补助等符合批复规定, 原则上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税法上对费用的税前扣除原则为据实扣除原则, 因此对企业确认的职工可能选择继续在岗形成预计负债而计入费用的金额不允许税前扣除。

摘要:文章阐述职工薪酬的会计和税务差异的处理原则, 分析研究职工薪酬的会计和税法处理上的主要差异。

关键词:职工薪酬,会计,税务,差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讲解.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篇8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职工薪酬 会计核算

2006 年2 月15 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 项基本准则和38 项详细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变化明显的一个方面是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新准则是首次在一个准则中系统地规范了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佣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比拟原会计轨制,主要有以下一些变化。

1.新准则职工薪酬会计核算的主要变化

1.1职工薪酬的定义与其内涵的变化新准则中职工薪酬的定义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新准则中首次明确地定义职工薪酬的内容,它有别于以往的狭义范围,是指广义的报酬,是对现行所有职工福利的一个涵盖和总结。新准则定义的职工薪酬的内容,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补助和补贴等工资类薪酬,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费和期间用度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医疗、失业、住房、工伤、生养保险) 等,更是增加了诸如辞退补偿、带薪休假等职工薪酬形式,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新准则明确职工薪酬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基金。

1.2职工薪酬会计处理的变化新准则规范和明确了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较以往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1.2.1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不同。新准则划定企业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将应付的职工薪酬计入资产、本钱或当期损益。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养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也应当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按照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将应付的职工薪酬计入资产、本钱或当期损益。

1.2.2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方法。新准则中未涉及企业是否提取职工福利费以及提取的详细比例,而在以往的实务操纵中各类企业不尽相同, 有的按工资总额的14 %计提职工福利费并留存余额,有的则按实际列支不留余额。从一定程度上看,新准则趋向于取消提取14 %的比例的划定,职工福利费的列支由企业把握。

1.2.3新增了辞退补偿的会计处理方法。新准则要求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知足下列前提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用度: (1) 企业已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 (2) 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按新准则的划定,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相称于计提了一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预备金,提前将该笔用度列入本钱或用度。

1.3信息表露的变化新准则同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表露原则,首次明确规范了表露的范围和内容。新准则同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表露原则,首次明确规范了表露的范围和内容。新准则划定企业应在报表附注中表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信息,主要包括:

1.3.1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补助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1.3.2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养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1.3.3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1.3.4为职工提供的非货泉性福利,及其计算依據;

1.3.5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1.3.6其他职工薪酬。同时划定,因自愿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目、补偿尺度等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 号——或有事项》予以表露。

2.新准则职工薪酬会计核算的实务处理

职工薪酬是按照其发生地点进行归集,按照用途进行分配的。出产产品的工人、提供劳务的工人、车间治理职员、进行基本建设工程的职员、自创无形资产职员、行政治理职员工资薪酬等,分别通过“出产本钱”、“劳务本钱”、“制造用度”、“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治理用度”账户核算,发生时:借记“出产本钱”、“劳务本钱”、“制造用度”、“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治理用度”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科目。与原应付工资的核算轨制比拟,职工薪酬分配渠道扩大到无形资产本钱。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应当按照职工所在岗位进行分配。分别通过“出产本钱”、“制造用度”、“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治理用度”账户等核算,借记“出产本钱”、“制造用度”、“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治理用度”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保险费”(或“应付职工薪酬——应付住房公积金”) 科目。缴纳各种社会保险用度或住房公积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职工负担部门) 、“应付职工薪酬——应付保险费”(或“应付职工薪酬——应付住房公积金”)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处理类似,分别在“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账户和“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账户中核算。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发放给职工时,应将该产品的本钱及视同销售的税金合并作为应付职工薪酬的入账金额,分别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科目,结转本钱,借“主营业务本钱”,贷“库存商品”。以外购商品作为非货泉性福利提供应职工的,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本钱用度的职工薪酬金额。企业无偿向职工提供住房等资产使用的,应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作为应付职工薪酬的入账金额,分别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受益对象分别计入相关的账户,借记相关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科目。对于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划定,公道预计并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负债,同时计人当期损益。辞退福利的计量因辞退计划中职工有无选择权而有所不同:

(1)对于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应当根据计划条款划定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目、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分别借记“治理用度”等科目,贷记“预计负债———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2)对于自愿接受裁减建议,因接受裁减的职工数目不确定,企业应当参照或有事项的划定。根据预计的职工数目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预计负债) ,分别借记“治理用度”等科目,贷记“预计负债——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3)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实施完毕、但补偿款项超过一年支付的辞退计划,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治理用度的辞退福利金额,该项金额与实际应支付的辞退福利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用度,在以后各期实际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计入财务用度。账务处理上,确认因辞退福利产生的预计负债时,借记“治理用度”、“未确认融资用度”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科目;各期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财务用度”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用度”科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 .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陆明. 对职工薪酬准则会计核算的几点熟悉[J] .贸易会计,2007 (2) :10 - 11.

上一篇:当前拆迁信访工作不稳定因素排查下一篇:夏天真快乐小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