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薪酬准则

2024-09-16

职工薪酬准则(共12篇)

职工薪酬准则 篇1

一、新会计准则对职工薪酬的确认详解

(一) 核算的内涵增加了

同以往“工资”的定义相比, 新准则对有关职工薪酬内容和范围的界定更加明确, 且内涵大为扩展, 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也包括了以往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 (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 , 还新增了辞退福利等职工薪酬形式。准则中的定义涵盖了企业职工薪酬的各种形式, 不仅有直接的, 还有间接的;有货币性的, 还有非货币性的;有显性的, 还有隐性的, 囊括了几乎所有与获得职工提供服务相关的费用。

(二) 核算的原则更加严格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 职工薪酬的其他部分全部计入当期费用。新准则对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统一, 明确规定职工薪酬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务关系给予的补偿外, 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进行分配, 没有受益对象的方才确认为当期费用, 即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 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 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成本或开发无形资产成本。除上述之外的其他职工薪酬, 计入当期损益。

(三) 确认计量方面更加明确

职工薪酬的核算离不开确认和计量, 新准则规定, 在职工薪酬的确认方面, 要从货币性的薪酬、非货币性的薪酬和辞退福利等不同形式的薪酬入手计量。

1、对于货币性的薪酬, 在确定应付职工薪酬和应当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时, 企业需区分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关于具有明确计提标准的职工薪酬。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项目,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 包括以下薪酬项目:一是“五险一金”, 即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企业应按照国务院、所在地政府或年金计划规定的标准, 计量应付职工薪酬义务和应相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二是应向工会部门缴纳的工会经费。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 按照职工工资总额2%的计提标准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工会经费) 义务金额和应相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三是职工的教育经费。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 按照职工工资总额1.5%的计提标准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教育经费) 义务金额和应相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 按照职工工资总额2.5%的计提标准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教育经费。

关于没有明确计提标准的职工薪酬。对于国家 (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职工薪酬, 企业应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自身实际情况, 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和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

2、对于非货币性薪酬的会计处理。

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的, 根据受益对象, 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 一方面, 计入成本费用, 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另一方面, 冲减应付职工薪酬, 并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 其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

企业以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企业以外购的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 应该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 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金额。

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 应当根据受益原则, 将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的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租赁住房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租赁住房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 应根据受益对象, 将每月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的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3、辞退福利, 企业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严格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 合理预计并确定辞退福利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

4、其他形式的职工薪酬。企业可能对各种原因产生的缺勤进行补偿, 比如年休假、生病、短期伤残、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等。根据带薪权利能否结转下期使用, 带薪缺勤可以分为两类。其一, 非累积带薪缺勤, 是指带薪权利不能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 即如果当期权利没有行使完, 就予以取消, 并且职工在离开企业时对未使用的权利无权获得现金支付。其二, 累积带薪缺勤, 是指带薪权利可以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 如果本期的权利没有用完, 可以在未来期间使用。当职工提供了服务从而增加了其享有的未来带薪缺勤的权利时, 企业就产生了一项义务, 应当予以确认和计量, 并按照带薪缺勤计划予以支付。

为了鼓励职工长期留在企业提供服务, 有的企业可能制定利润分享和奖金计划, 规定当职工在企业工作了特定年限后, 能够享有按照企业净利润的一定比例计算的奖金, 如果职工在企业工作到特定期末, 其提供的服务就会增加企业应付职工薪酬金额, 尽管企业没有支付这类奖金的法定义务, 但是如果有支付此类奖金的惯例, 或者说企业除了支付奖金外没有其他现实的选择, 这样的计划就使企业产生了一项推定义务。

二、新准则下职工薪酬的意义

明确了企业职工薪酬的核算范畴, 解决了近年来热议的部分行业员工高额福利财务核算数出多门的问题。在原准则下, 通过应付福利费甚至其他应付款等变通处理, 就可以使人工成本在账面看起来并不是很高。而新准则下把几乎所有与职工有关的支出均纳入一个统一的科目核算, 使以前分散在各个科目的人工成本得到集中反映, 将使企业的实际人工成本更加透明、一目了然。

(二) 增强了企业之间人工成本的可比性, 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越来越多, 而制约因素也越来越多, 其中由于我国原来的人工成本计量的会计核算特色, 人工成本成为中国绝大部分反倾销案调查的主要内容。新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更加全面反映企业支付的人工成本与费用。将几乎所有的职工薪酬按受益对象处理, 改变了以前只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根据受益对象核算, 而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及无形资产研发过程中发生的人工成本一律计入当期费用的做法, 有助于企业正确核算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 从而提供更为可靠的成本等信息。

能更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的构成。由于信息披露制度的强制要求, 有利于政府部门如统计、国资监管、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及时获得企业公开数据。通过对企业人工成本明细构成数据分析, 通过类似发布行业工资水平信息, 可引导优秀人才到国家鼓励的行业。

三、新准则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应付给职工的薪酬, 企业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总账户, 进行总分类核算。在总账户下分别设置“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新准则规范了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佣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 将为职工支付的各类社会保险费用, 按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 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用, 有别于以往的全部费用化处理方式。企业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福利费等, 不再设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也不在“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账户核算, 均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并且提供了对于辞退补偿等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

四、信息披露

对于报告期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职工薪酬,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企业期末应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包括: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费,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及其计算依据;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其他职工薪酬等。

五、对新准则职工薪酬的几点建议

新准则对有关职工薪酬内容和范围的界定更加明确, 且内涵大为扩展, 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也包括了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 (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 。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疗机构人员的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等等项目。笔者认为, 其中的职工医药费应取消。因为职工薪酬中已经包括了医疗保险费, 医疗保险费是由职工、单位和国家按照一定的缴费比例, 三方共同出资而形成的只能用于医疗补偿的保险费。当参保职工因病就诊时, 可以从中获得部分或全部的报销。也就是说, 职工的医药费在就诊时已经报销, 因此, 在福利费中列支的该项应取消;将非独立法人和非对外营利的职工医院、浴室和食堂餐饮 (包括自制餐饮和外包餐饮) 等后勤单元的收支净额在此项中列支;会计处理中职工福利费按实际列支, 年末清算结零。对于首次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出现的职工福利费期初余额, 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调整留存收益。

建议对辞退补偿作为预计负债的使用加以严格定义和限制, 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企业很有可能将为可能发生的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而产生现金流出, 否则不能作为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确凿证据可定义为企业与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组织已达成正式的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计划或协议。

建议增加对于企业预计支付待退休和退养人员等职工薪酬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即企业与职工协议停止其服务, 但并未解除劳动关系直至职工法定退休, 企业承诺按期支付给这部分职工在停止服务日至法定退休日这一期间内的每期工资, 并为其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此项职工薪酬已构成企业预计负债应予以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若企业已提取专项款项, 可作为一项基金按《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年金》进行单独核算。

建议规范非货币福利的计量, 虽然准则明确规定了非货币福利属于职工薪酬的一部分, 但是如何确定非货币福利的价值没有统一的标准, 会给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带来困难。因此, 要想更加规范非货币福利的计量, 必须统一计量标准, 才能达到恰当规范非货币福利的会计处理。

建议增加新型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规范。如带薪休假作为一种新型的职工薪酬形式已逐步在企业中运用。带薪休假可分为非累积的带薪休假和累积的带薪休假。对于非累积的带薪休假 (如产假等) , 由于权利和义务不能结转到下期, 故会计上可不作处理。而对于可累积的带薪休假, 由于权利和义务可以结转到下期, 如果有确凿证据证明企业很有可能因职工放弃带薪休假而产生现金流出, 则应确认为负债, 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 2008.

[3]胡博.职工薪酬核算浅探[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8.

[4]张志红.新会计准则下的职工薪酬会计处理方法[J].经营与管理, 2008 (6) .

职工薪酬准则 篇2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首次对职工薪酬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系统的规范,随之职工薪酬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处理的方法和信息披露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进而导致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都将产生影响。新会计准则站在报表使用者角度,使会计信息核算内容更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而不只是站在会计人员的角度——只是要求会计人员好算、简单。新准则《职工薪酬》中属于非货币性福利的内容,满足了报表使用者的需要。本文通过对职工薪酬新准则与以往旧准则的比较,在特点、确认和计量、范围、会计处理、信息披露等方面来作对比分析,进而阐述两者的差异之处,并进一步论证了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发展的巨大帮助。

一、新会计准则职工薪酬的概念及确认

(一)职工薪酬的概念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二)职工薪酬的确认

1、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或劳务成本。(2)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3)除上述(1)和(2)之外的其他职工薪酬,确认为当期费用。

2、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按照上述1的口径处理。

3、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的核算。

二、新旧会计准则职工薪酬的内容及核算方法的差异

(一)理念上的差异

新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职工薪酬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也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对职工薪酬所表达的理念。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职工追求报酬最大化,这是国际公认的法则。以往,我们只承认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避谈职工追求报酬最大化,对职工倡导的是奉献。过去,对职工报酬的理解比较狭隘,只是将职工报酬理解为工资和福利,所以,旧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职工薪酬的用语和概念。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职工薪酬的术语和概念,与旧企业会计准则相比,这并不是简单的对职工报酬用词的改变,而是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变化。比如,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制定、归纳和颁布职工薪酬,也就是首次在一个准则中系统地、全面的规范了企业和职工的各种有关雇佣的支付关系,而旧的会计准则只是零星的分散在有关准则中。

(二)内容上的差异

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职工薪酬的范围,即包括什么和不包括什么,这是旧的企业会计准则所没有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所定义的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以及辞退福利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共计八项内容。同时明确了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职工的薪酬由工资和福利以及其他报酬构成。职工的工资是指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是指企业所提取或耗费的职工福利费,这两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差别。但对企业“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归属认定则不同,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其认定为职工薪酬,而旧企业会计准则将其认定为职工福利。这不仅是归属的改变,而是本质上的改变。如属职工薪酬,其所有权、支配权属于职工;如属职工福利,其所有权及支配权属于企业。更为重要的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增加了两个新的福利项目,即辞退福利和其他福利。以前,对于企业与职工协议停止服务而没有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的报酬支付没有统一标准,新企业会计准则则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即企业应按期支付职工从停止服务日起至退休日止的工资及各项保险费用。企业辞退员工,应给予一定的补偿,即辞退福利。以上两项职工福利费用支出,也归入职工薪酬。

(三)核算方法上的差异

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会计分录的借方按照领取薪酬的职工所提供服务的受益部门,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职工薪酬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辞退福利只计入当期费用),贷方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 为负债。具体如下:应由生产产品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成本;应由产品和在建工程负担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费用。而原制度则是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他职工薪酬则全部计入当期费用。

(四)其他相关规定的主要差异

其一,原制度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核算不算完整,不准确,比较分散;《新准则》则界定了完整的企业人工成本概念和范围,同时《新准则》注重薪酬的本质,多方位、多角度地规范了职工薪酬的内容。

其二,原制度对许多非货币性福利都没有纳入职工薪酬核算,《新准则》将非货币性福利全部纳入职工薪酬,并规定了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

其三,原制度没有辞退福利这个概念,而《新准则》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规定了辞退计划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为一项预计负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记入当期费用,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因根据辞退计划提供辞退福利所承担的义务情况。

三、职工薪酬披露的差异

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明确规范了职工薪酬披露的范围和内容,这一点也是旧会计准则所没有的。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表附注中披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信息,包括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应当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及其计算依据;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其他职工薪酬等六项具体内容。另外,因自愿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补偿标准等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披露。

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与原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比较类似,但是又不完全一致,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1、职工薪酬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改变了我国50多年的“工资核算”传统模式。

2、职工薪酬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括了工资薪金,而且还将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纳入其中。

3、核算内容上,现在的“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比原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科目的核算内容更广泛。

4、会计处理上,“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是一个全新的模式,与原会计制度相比是一种颠覆性的变化。比如,过去规定“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 3 费”列入“管理费用”科目;而新准则规定,凡是职工薪酬的组成内容,均应根据受益对象分配到相关的成本费用科目。

5、信息披露上,统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如此系统、全面、具体的规定职工薪酬的信息披露,也反映了新会计准则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及对职工相对雇主处于弱势地位的认可和保护。

四、结后语

以上仅是在总体上就职工薪酬在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中规范不同的对比分析,具体的细节差异还有许多。除了对以上这些差异的充分的理解和领会之外,对所有其他的差异的理解和领会,都会对企业在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具有很大帮助。我认为主要可体现在:

职工薪酬准则 篇3

关键词:新准则;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094-02

職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与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这里所指的职工包括三类人员:一是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二是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三是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由企业订立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

一、职工薪酬涵盖的内容

职工薪酬包括以下内容: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是指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构成工资总额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劳动报酬、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2职工福利费。主要是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工或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内设医务室、职工浴室、理发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机构人员的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国务院、各地方政府或企业年金计划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包括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企业以购买商业保险的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属于企业提供的职工薪酬,应当按职工薪酬的原则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养老保险是我国企业提供给职工离职后福利的主要形式,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社会统筹与职工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是补充养老保险;第三个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属于职工个人的行为,与企业无关,不属于职工薪酬核算的范围。无论支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还是补充养老保险费,企业都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规定标准计提,按照收益对象进行分配,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4住房周转金。是企业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交存的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了改善职工文化生活、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用于开展工会活动及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支出。

6非货币性福利。是指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无偿使用自己拥有的资产或租赁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如提供给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使用的住房等,免费为职工提供诸如医疗保健的服务或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一定补贴的商品或服务,如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职工出售住房。

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是指由于分离办社会职能、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施重组、改组计划、职工不能胜任等原因,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的补偿建议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所指的辞退福利。

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是指除上述七种薪酬以外的其他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薪酬。如企业提供给职工以权益形式结算的认股权、以现金形式结算但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的现金股票增值权。

总之,从薪酬的涵盖时间和支付形式来看,职工薪酬包括企业在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给予的所有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从薪酬的支付对象来看,职工薪酬包括支付给职工本人或其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如支付给因公伤亡职工的配偶、子女或被赡养人的抚恤金。

二、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1确认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收益对象分别按以下情况处理:

(1)应有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生产产品、提供劳务中的直接生产人员和直接提供劳务服务人员发生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但非正常消耗的直接生产人员和直接提供劳务人员的职工薪酬应当在发生却认为当期损益。

(2)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或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职工薪酬,能否计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取决于相关资产的成本确定原则。如企业在研究阶段发生的职工薪酬不能计入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在开发阶段发生的职工薪酬,符合无形资产资本化条件的,应计入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

(3)其他职工薪酬,计人当期损益。除直接生产人员、直接提供劳务人员、建造固定资产人员、开发无形资产人员以外的职工,包括公司总部管理人员、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人员相关的职工薪酬,因难以确定直接对应的收益对象,均应当在发生时记入相关损益。

2计量

(1)货币性职工薪酬的计量。对于货币性薪酬,在确定应付职工薪酬和应当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时,企业应当区分两种情况:①具有明确计提标准的货币薪酬,企业应当按规定的计提标准,计量企业应当承担的职工薪酬义务和it#L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包括:A“五险一金”。对于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所在地政府或企业年金计划规定的标准计量应付职工薪酬义务和应相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B.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和1.5%计量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义务金额和应相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根据国家规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5%计量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教育经费。按照明确标准计算确定应承担的职工薪酬义务后.再根据收益对象计人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费用。②没有明确计提标准的货币性薪酬。对于国家没有明确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职工薪

酬,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自身实际情况,计算确定应付职工薪酬金额和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

(2)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的计量。企业向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职工薪酬,应当分别情况处理:①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企业应当按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其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以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②将拥有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或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应当根据收益对象,将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人相关资产或费用,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收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或成本费用,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收益对象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3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1)辞退福利的確认。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的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①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②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2)辞退福利的计量。因辞退计划中职工有无选择权而有所不同:①对于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应当根据计划条款规定的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集体应付职工薪酬。②对于自愿接受裁减建议,因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根据预计的职工数量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③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实施完毕,但补偿款项超过一年支付的辞退计划,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的辞退福利金额,该项金额与实际支付的辞退福利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以后各期实际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计入财务费用。在账务处理上,确认因辞退福利产生的预计负债时,借记“管理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科目;各期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职工薪酬准则运用释疑 篇4

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职工出售住房

职工薪酬准则应用指南指出: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这里所说的“无偿提供”理应包括企业以补偿后价格向职工出售商品。当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职工出售住房时, 其出售价款与成本的差额就应视为一种非货币性福利, 按照企业各期预计补贴金额, 确认企业应承担的薪酬义务, 并根据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针对这一业务的规范问题, 财政部会计司在其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有具体案例说明。

例:20×8年5月, 乙公司购买了100套全新的公寓拟以优惠价格向职工出售, 该公司共有100名职工, 其中80名为直接生产人员, 20名为公司总部管理人员。乙公司拟向直接生产人员出售的住房平均每套购买价为100万元, 向职工出售的价格为每套80万元;拟向管理人员出售的住房平均每套购买价为180万元, 向职工出售的价格为每套150万元。假定该100名职工均在20×8年度陆续购买了公司出售的住房, 售房协议规定, 职工在取得住房后必须在公司服务15年。

乙公司出售住房时的会计处理:借:银行存款94 000 000, 长期待摊费用22 000 000;贷:固定资产116 000 000。

出售住房后的每年, 乙公司按直线法在15年内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借:生产成本1 066 667, 管理费用400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1 466 667。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1 466 667;贷:长期待摊费用1 466 667。

针对该案例的会计处理笔者有如下疑问:

首先, 在企业已明确要将所购住房以低价出售给职工作为福利条件下进行的房屋采购, 是否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呢?《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简称“固定资产准则”) 第三条:固定资产, 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第二十一条: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予以终止确认: (1) 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2) 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显而易见, 在企业为职工谋求福利而购买住房时, 很难保证该资产必须先在企业内使用一段时间, 且“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因为企业既不可能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而去苛求使用该房产, 更不能毫无意义地占有住房一个会计年度而后再发放给职工居住。所以, 企业为以低于成本价格向职工出售而购入住房时, 将所购住房记入“固定资产”账户是缺少相应理论支撑的, 不妥帖。更何况固定资产准则第二十一条要求对“处于处置状态”的固定资产应终止确认, 从企业购入直到以低价出售给职工的全过程中该住房都处于处置状态, “固定资产”账户使用的合理性就更令人疑虑了。

其次, 即使退一步讲, 我们认可购入住房时记入“固定资产”账户是合理的, 那么企业在向职工出售该住房时与固定资产其他处置方式 (如转让、报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 有实质性差异吗?当企业将住房出售给职工时, 该房屋的所有权就会发生转移。当然, 企业在出售住房时可能会就服务年限等问题与职工签订对其行为起限制、约束的合同。在得到非货币性福利后, 若职工违约须向企业缴纳相应金额的补偿, 但这不应妨碍该项房产“主要风险与报酬已转移”这一既定事实。所以, 企业向职工低价出售购入住房时应与其他转让、报废等处置方式作同一会计处理, 即使用“固定资产清理”这一过渡性账户。然而,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该住房在出售给职工时并未通过过渡性账户核算, 而是将与该住房有关账户的余额通过反向处理予以直接抵销, 令人不解。

笔者建议, 当企业欲以低价出售住房给职工而购入房产时, 可以先将其记入“其他非流动性资产———非货币性福利住房”账户, 这样既可免去对购入资产在确认上的纷争, 也可避免针对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及其计提折旧的繁琐处理;向职工低价出售房产时, 可以直接反向冲销相应账户, 差额先记入“长期待摊费用”账户, 再根据服务年限分期记入“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如果因特殊原因而改变部分福利性住房用途, 也可以再从“其他非流动性资产———非货币性福利住房”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二、独立董事被纳入职工范畴

职工薪酬准则第二条:职工薪酬, 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在相应指南中进一步明确了职工的范围:职工, 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 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 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任命的人员, 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显而易见, 该准则所指职工是涵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成员的, 其报酬自然属于职工薪酬核算范围。这不禁令人感到疑惑:要淡化独立董事服务的特殊性吗?

2001年8月, 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2006年6月30日前, 董事会成员中应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 在2003年6月30日前, 董事会成员中应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2004年9月, 证监会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 进一步肯定并完善了独立董事制度。在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 就是期望通过这种制度来解决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缺乏制约的问题, 从社会价值方面来约束企业行为;希望通过独立的第三方代表中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但长期以来,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一直被各方诟病, 在这种情况下, 再从准则的高度将独立董事的报酬与其他职工报酬不加区分、一概而论地纳入企业职工薪酬范围, 用同一标准规范, 实在不妥, 至少在制度形式上就没有维护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笔者认为, 鉴于独立董事提供服务的特殊性, 应单独规范独立董事的报酬问题, 至少要从准则行文层面积极维护独立董事在人格、经济利益、产生程序、行权等方面的独立性, 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股份支付不适用职工薪酬准则

职工薪酬准则第三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二) 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 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为什么不能在职工薪酬准则中加以规范呢?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第二条:股份支付, 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从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劳务而授予权益工具角度来看, 并未超越职工薪酬准则所规范的“企业为获得职工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的范围。并且, 对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具体处理时所采用的负债账户, 就是“应付职工薪酬”。所以, 仅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业务规范来看, 两个准则并未显示出应有的协调性, 令人生惑。进一步讲, 无论是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还是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计量方法不同, 这与着眼于福利分配规范的职工薪酬准则并不产生对抗。所以, 将对职工进行股份支付的处理排除在职工薪酬准则规范之外, 有碍于该准则的完整性, 降低了其运用价值。

笔者建议, 将针对职工进行股份支付的业务处理纳入职工薪酬准则, 统一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来核算。对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只在行权时再将“应付职工薪酬”转入“资本公积”或“股本”中, 这样有利于“应付职工薪酬”账户信息的完整。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职工薪酬准则 篇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职工薪酬不包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下列职工薪酬中,不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计入成本费用的是(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职工薪酬的列报必须遵循列报原则,在资产负债表中职工薪酬通过以下哪个科目列报(应付职工薪酬)。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累积带薪休假的是(年休假)。

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下列事项中,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的是(支付离退休人员工资)。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职工薪酬的是(职工出差报销的火车票)。

企业在专利技术研究阶段发生的职工薪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非货币性薪酬主要为非货币性福利,通常不包括的内容有(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个人所得税,贷记的会计科目是(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下列关于职工的范围表述正确的是(职工包括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

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应当(计入存货成本或劳务成本)。

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职工补偿而发生的职工薪酬,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管理费用)。

被辞退职工虽然不能再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辞退福利应当记入资产成本,而不应该作为当期损益。(预计负债)

职工薪酬中的非货币性福利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计入成本费用。(正确)

辞退福利应全部计入当期产品成本。(错误)

住房公积金不属于职工薪酬。(错误)

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错误)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收益对象分别计入成本费用。(错误)

辞退福利预计负债与实际发生金额相差较大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差额较大的原因。(正确)

职工薪酬义务的确认是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不是款项应付或实际支付期间。(正确)

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正确)

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错误)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不属于职工薪酬的范围,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错误)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基于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正确)

职工薪酬,是指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既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也包括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正确)

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活动和职工培训,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错误)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记入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正确)

养老保险费,包括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正确)

以购买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不属于职工薪酬。(错误)

辞退福利应全部计入当期产品成本。(错误)

对于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应付职工薪酬折现后的金额记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与其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以按照未折现金额记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正确)

辞退工作一般应当在一年内实施完毕,但因付款程序等原因使部分款项推迟至一年后支付的,应于一年后实际支付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错误)

因自愿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补偿标准等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披露。(正确)

被辞退职工虽然不能再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辞退福利应当记入资产成本,而不应该作为当期损益。(错误)

职工薪酬准则 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视角;特点;职工薪酬;运用

一、前言

基于有效推进国内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职工薪酬内容会计处理,维持同国际财务报告相关会计准则一致趋同状态的目的,财政部在2014年初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关于职工薪酬的内容加以修订和完善,并提出新准则需于2014年7月初在全国所有省份全面执行的要求。随着新准则的逐渐完善并提出新的执行要求,国内企业怎样才能更好地认识新政策与制度规定,并熟练地运用于自身内部发展环境,通过探究新会计准则发生的新变化,为企业更好地运用职工薪酬提供积极的参考意义。

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内容

1.定义层面

《新准则》对企业职工的薪酬内容做出了明确的划分和定义,即职工薪酬涵盖工资、奖金、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以及工会经费与职工教育经费等在内的总共八大内容,同时提出了不涵盖股份形式的薪酬与企业年金的内容,这属于《新准则》关于职工薪酬范围的内容。

2.范围层面

薪酬内容层面:《新准则》同传统的会计制度进行对比,在规定职工薪酬的范围方面更加丰富化。职工的薪酬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工资,一般津贴以及奖金等,也包括各项基本的社会保险,尤其是在福利内容方面,增加了辞退福利,享受带薪休假等新内容,不断满足推进社会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要求。职工范围层面:不仅包括和企业监理在在合同上的全体员工,而且也涵盖了未形成明文规定的劳动合同关系,但是属于经过企业正式任命范围的员工。另外关于极具争议话题的劳务派遣内容,此次新准则也给予了明确的规定,指出为企业提供相关所需的服务或者是提供同内部员工趋向一致的服务的人员均可纳入职工的范围,这样的规定保护了大批经过劳务社会中介机构向企业提供大量服务的,而不是与企业直接建立劳务合同关系的人员。薪酬使用层面:使用范围得到更加深入的延伸和拓展,企业根据相应的制度规定以及合同要求为内部职工相关收益人员所提供的福利内容也属于薪酬的使用范围。此次新会计准则的修订内容还明确提出关于离职员工相关的福利作何处理的内容,随着企业职工薪酬影响的人员范围出现扩大之势,企业必须相应增加对损益成本或者是产品成本的计算。

3.会计处理层面

新会计准则经过全面的修订后,对薪酬费用具体的归集内容与类别给予了全面的阐述,会计处理的原则得到不断的规范。 这主要体现在明确了内部职工为企业所提供或创造的增值内容均归入会计处理范围,将职工能够提供的实际存在的全部短期薪酬均视为负债,且将其划入当期损益范围;而过去大部分的薪酬则是划为当期费用。另外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期间,会计处理需证实为负债,按照受益人计入同期费用或者是资产成本中,应当从生产产品以及提供劳务形成的职工薪酬中,将其计进存货成本;应由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以及无形资产负荷的职工薪酬,计进建设固定资产或者是无形资产的总成本中等。而传统的会计处理办法是除掉工资、福利以及各项津贴根据受益人计进资产与成本或者是当期总费用外,其余所有职工的薪酬则是均计进当期费用。二是列举了关于福利费方面的会计处理方法。《新准则》按照职工提供的不同服务内容所受益人展开计算,将其认定成应给付职工福利的具体负债,然后计进相关成本与资产或者是当期费用。此外针对职工的福利费用需按照实际发生的具体数额为准,将其划入当期损益,针对福利费的计量可首先选择公允价值,其次选择成本计量以确保会计处理的灵活操作性。

三、新会计准则视角下职工薪酬的运用

同其他年度发布新的会计准则比较,2014年修订的准则内容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延伸和跨越,增加了离职福利以及带薪缺勤等企业福利,根据这些内容的变化企业在应付职工薪酬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面主要以部分新增加内容在给付薪酬的应用作相关介绍。

一是离职福利方面职工的应给付薪酬。在会计准则新修订的内容上,重点详述了职工离职后的相关福利,主要包括设定提存计划同设定受益计划这两大类。其中前者通常在职工同企业建立起相应的协议关系,其离职之后的薪酬主要是由专门的基金会全权负责,其概念与养老金相似,也就是根据相关法律要求缴纳费用,到其离职之后可享受由企业支付赔偿的待遇。后者是指除上述内容外的离职后的相关福利。受益计划主要是指通过契约性或者是商业性的方式完善养老支付等相关的福利计划。例如部分企业规定职工到退休年龄后可享受每月企业提供的额外1000元;或指定职工到退休年龄后可得到一套具体的具有长期使用权的老年公寓等。

二是带薪缺勤方面职工的应给付薪酬。企业应该当职工处于在职期间且为企业内部提供多重服务时,根据其今后享有关于带薪缺陷的某项权利,对该职工带薪缺勤相应的薪酬给予有效的确认和累积,且应按照累积的没有行使的权利所变化的预期给付的实际金额计量;应当根据职工在会计期间实际出现的缺勤状况以及非累积的带薪缺勤状况计量相应的职工薪酬。针对非累积的带薪休假项目,例如婚假或是产假等,因为权力同义务的关系无法进行结转下期,所以会计不作相应处理;针对可累积的带薪休假项目,因为权力同义务的关系可以结转下期,按照下年度预计总休假天数大于带薪休假天数所对应的基本工资应划为负债,计进资产成本项目或者是当期费用;用现金补偿职工未按照计划使用所积累的带薪休假天数时,冲减掉已经计提的负债,所得差额计进当期损益。举个例子,某企业关于累积的带薪缺勤相关制度明确提出,所有职工每年能够拥有五个工作日天数的带薪病假,假如没有使用的病假只能够往后结转1年,大于1年未使用的相关权利则需作废,职工辞职不可获取相关的现金赔偿。

四、执行新会计准则相关制度要求,企业经营层面抑或发生的变化

由于新的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薪酬的定义趋于明显,影响范围更加扩大,这直接就加大了会计监管的力度,强化会计规范的严密性,直接使得企业能够自主界定与操控的范围与空间变小了,这也使得产品计入成本相对增加,这对于推进会计核算流程趋向国际化无疑是有利的。针对按照新的会计准则相关标准进行相应的会计操作与执行的企业,会选择相应会计处理方式,这对企业而言多少会受到影响,尤其是针对收益计划不知作何会计处理的相关企业,其产生的影响较大。

过去的会计准则未对这方面内容的会计处理做出相应的规定,未构建起针对这类职工福利的确认常规机制,而新的会计准则把类似的内容全部涵盖在内,构建起确认职工福利相关事项的常态化运行机制,所以大部分未得到确认及计量的报表外部职工的福利负债被划进表内,这于有些国有企业的报表制定会造成直接的影响。

五、结束语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财政部关于企业会计准则所作的新的修订内容,是以国内企业的发展现状为基础,对企业完善各自的会计处理制度体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所以企业应在新会计准则执行的过程与时俱进和国家实施的进程保持一致,对自身的会计制度给予相应的完善以期推进关于职工薪酬会计处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贺琼.浅析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4,7(12):115-116.

[2]李玲.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J].太原科技,2010,7(08):124-132.

浅析《职工薪酬》新准则的实施 篇7

1《职工薪酬》新准则实施的意义

1.1 使企业对职工薪酬的定义及其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认定

新准则中职工薪酬的定义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职工薪酬》将企业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义务, 全部纳入职工薪酬的范围, 但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 对职工的股份支付本质上也属于职工薪酬, 由相关准则进行规范。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职工薪酬, 也包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和各类社会保险, 还增加了辞退福利等新的职工薪酬形式。另外, 新准则还明确指出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适用于其他会计准则。

1.2 使企业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更加统一规范

企业以往对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只能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定, 且对于不同的职工薪酬项目, 账务处理原则不一致, 令人费解。而新准则有了明确规定, 要求企业设置“应付职工薪酬”账户, 用以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并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辞退福利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1.3 企业信息披露更为详细

《职工薪酬》中全面、系统地提出了职工薪酬相关信息披露的要求, 不仅规范了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以及上述项目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还要求企业披露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以及其他职工薪酬。同时指出因自愿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补偿标准等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披露。

1.4 带来企业会计处理方法的新变化

1.4.1 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

在进行会计处理时, 会计分录的借方按照领取薪酬的职工所提供服务的受益部门, 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职工薪酬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 (辞退福利只计入当期费用) , 贷方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

1.4.2 职工福利费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

企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可以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 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进行计算, 确认为应付职工福利的负债, 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用。由于新准则要求按福利费实际发生额列支, 与税收规定不一致时, 应作纳税调整, 年末账户余额清算结零。

1.4.3 辞退福利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

对于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而可能发生的补偿, 原制度要求在发生时据实列支, 新准则要求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 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 同时计入当期费用:其一, 企业已经制订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 并即将实施。其二, 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2《职工薪酬》新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的影响

《职工薪酬》新准则以及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的《劳动合同法》, 都对劳动者职工及职工薪酬进行了特别的诠注, 认为新准则、新法规对职工薪酬产生了以下影响:

2.1 有利于企业充分体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劳动合同法》从不同角度对职工薪酬进行了系统、完整的规范, 特别是“辞退福利”和“辞退补偿”分别出现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劳动合同法》中, 真正体现了我国立法以人为本的思想。研发人员职工薪酬解决了原来研发人员的工资标准与企业利润之间的矛盾。而职工薪酬准则信息披露要求有利于政府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劳动者薪酬水平, 制定更多有利于劳动者的宏观调控政策。新准则的这一规定首先可以鼓励内涵式发展, 大大减轻科技创新企业的绩效考核压力。目前特大型和大型国资集团的上市公司研发经费投入日益增加, 职工薪酬新准则将极大调动企业家增加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其次, 有利于引导投资方向, 鼓励投资者投资高科技行业的上市公司。职工薪酬新准则将极大地提高国家鼓励的高科技如软件、信息产业类的上市公司盈利水平, 有利于充分吸引和利用各种资本来发展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

2.2 有助于全面反映企业人工成本,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新准则把凡是由于职工提供服务而支付的报酬以及相关费用都统一到职工薪酬的范畴, 并在统一的负债科目“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 这就把以前可能躲躲藏藏的东西都暴露出来, 而且还有可能涉及到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首先, 企业职工薪酬更加阳光化。明确了企业职工薪酬的核算范畴, 解决了近年来热议的部分行业员工高额福利财务核算数出多门的问题。新准则下把几乎所有与职工有关的支出均纳入一个统一的科目核算, 使企业的实际人工成本更加透明、一目了然。

其次, 增强了企业之间人工成本的可比性, 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新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更加全面反映企业支付的人工成本与费用。将几乎所有的职工薪酬按受益对象处理, 而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及无形资产研发过程中发生的人工成本一律计入当期费用的做法, 有助于企业正确核算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 从而提供更为可靠的成本等信息。

2.3 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人为调节计提比例来调节利润

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利润操纵的空间, 取消了福利费的计提比例要求, 由企业掌握。这将使企业有可能人为调节计提比例来调节利润, 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一定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正式建立。职工薪酬会计准则是整个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又是与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业务密切相关的一项准则, 新准则规范了职工薪酬的定义、确认、计量和披露, 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有助于会计人员全面、系统地理解有关职工薪酬的内容及其确认、计量和披露要求, 对于提高相关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决策有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雅敏.从“工资福利费”到“职工薪酬”[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10) :36-37.

[2]路建英.新会计准则下的职工薪酬[J].今日科苑, 2008 (1) :18-19.

[3]陆亚维.对新准则中职工薪酬核算的再认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2) :59-60.

[4]姜海涛.新准则下应付职工薪酬及福利费的核算[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 :48-49.

[5]万颀钧.刍议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J].财会月刊, 2007 (12) :47-49.

浅析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 篇8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主要规范了短期职工薪酬和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实施至今已逾5年,对于规范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加强企业职工薪酬相关信息的披露,以及保护企业职工权益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企业向职工提供福利的形式不断丰富,尤其是离职后福利计划日益发展,对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辞退福利,并明确规定离职后的福利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进行确认和计量,对设定受益计划的具体会计处理也做了明确的规定。这些都规范了对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减少了企业对于计提职工薪酬的可操作性。

二、职工薪酬的含义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短期薪酬具体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其中,带薪缺勤,是指企业支付工资或提供补偿的职工缺勤,包括年休假、病假、短期伤残、婚嫁、产假、丧假、探亲假等;利润分享计划,是指企业与职工达成的基于利润或其他经营成果提供薪酬的协议。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三、现行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现行准则对于规范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加强企业职工薪酬相关信息的披露,以及保护企业职工权益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关于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规范尚不完整,导致会计实务中离职后福利适用的会计政策、披露的内容等都有所不一致,这客观上亟需根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企业职工薪酬制度的发展,完善职工薪酬准则;二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及相关的应用指南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与购买劳务支出的区分、长期辞退计划导致的应付职工薪酬的估计和折现、企业内退职工的工资薪金调整等,需要对准则的相关规定予以补充说明,以提高准则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准则的正文过于原则,只规范了职工薪酬的定义,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基本原则,关于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辞退福利等的确认与计量的具体规定散见于准则的应用指南和讲解中,需要对准则、应用指南和讲解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充实和完善准则。

四、新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职工薪酬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并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会计司借鉴修订后《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中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起草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征求意见稿)》。

新准则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辞退福利,充实和明确了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有关规定,修订后的准则将适用于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涵盖了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以外的各类职工薪酬。

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充实了离职后福利的内容,新增了关于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规范

现行准则没有提出离职后福利的类别,除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和企业年金外,没有关于离职后福利的相关规范。而且会计处理也比较单一,借方按照职工提供服务的对象,进行费用或相关资产的确认,贷方为应付职工薪酬。这种简单的会计处理方法,也是因为具体的情况而产生的,在前几年,我国的职工离职后的福利,主要就是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这些对于职工的基本保障,每年的计提比例,国家都有具体规定,所以,用这样的会计处理方式方便企业也方便监管部门。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与各国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企业间人力资源的竞争也很激烈,为了留住人才,也为了提高居民整体的生活质量,企业给予职工的福利也越来越多,而且各式各样,这时需要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来真正实现会计的真实性原则,征求意见稿增设“离职后福利”一章,区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这样就对企业职工的福利有了明确的界定,方便企业在职工薪酬方面的改进,也有利于监管部门的监督。其中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纳固定的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的支付义务;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由于设定受益计划都按现值计算,这样比较适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同时,也可以减少企业为了对当期利润进行调节而在离职后福利方面作文章的可能。

(二)充实了关于短期薪酬会计处理规范,将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失业保险调整至离职后福利中

现行准则没有提出短期薪酬的概念,且许多与之相关的规范性条文分散在应用指南和讲解中。新准则单设一章规范短期薪酬的会计处理,对短期薪酬的具体会计处理要求作了如下修订:一是将现行应用指南和讲解中关于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纳入准则正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带薪缺勤有国家法定节假日、病假、事假、产假、探亲假等,而这些假有的是当年就会用的,而有的并不是当年都要发生,有的公司会对职工没有用的假进行累积而有的不累积。我国以前的会计准则规定的处理方法是在企业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费用或成本,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其实这主要是非累积带薪缺勤,但是忽略了累积带薪缺勤。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了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或费用,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企业应当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成本或费用。二是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实质上向职工提供了离职后福利,属于设定提存计划,将这部分内容调整至离职后福利。这主要是引入离职后福利计划后,对准则内容结构所作的调整,使职工薪酬能更加准确的进行确认。三是企业向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获得时,可以采用成本计量。这主要是解决现行准则中非货币性福利计量不一致的问题,并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

(三)充实了关于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规定

现行准则中提出了关于辞退福利的定义及其会计处理规定,但相对简单,例如,实务中企业向职工提供长期辞退福利的现象比较普遍,现行准则规定了长期辞退福利的折现率如何确定,但对其他变量所造成影响的处理尚未规范。新准则进一步明确了辞退福利与职工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直接相关,要求明确区分辞退福利与离职后福利。同时,在报告期末十二月内不需要支付的辞退福利应适用其他长期福利的有关规定,这为职工内退等长期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更充分的指南。

(四)引入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完整地规范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现行准则中没有提及其他长期职工薪酬,新准则提出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包括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和辞退福利以外的所有职工薪酬。对于不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其确认与计量应适用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主要理由,实务中企业提供的职工薪酬种类繁多,准则无法完全列举,在列举常见的三类职工薪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的基础上,增设“其他长期职工薪酬”有助于囊括实务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职工薪酬,以完整规范与职工薪酬相关的会计处理问题。

五、新准则下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处理的变化

(一)增设“其他长期职工薪酬”

新准则下应付职工薪酬在以前常见的三类职工薪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的基础上,增设“其他长期职工薪酬”,因为在现阶段我国职工的薪酬呈现多样性,比如内退,企业要支付给内退人员工资,但是他却不是正式离职,也不是短期性的薪酬,将其计入其他长期职工薪酬,更能准确的反应企业支付职工薪酬的情况。

(二)将离职后福利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对于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是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根据设定提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企业应当采用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和适当的精算假设,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企业应当对所有设定受益义务予以折现。现在企业为了留住员工,除了为其提取国家规定的职工福利外,还根据自身情况,为职工提取了不同的离职后福利,有的与业绩挂钩,有的与职工的工作年限挂钩,像这些离职后福利,规定采用设定受益计划进行相关科目的确认,使会计科目更易于使用者的理解。但是,由于设定受益计划,需要企业根据设定受益计划确定的公式将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目前准则对于公式还没有统一的规定,一方面缺少标准的监管,另一方面也存在盈余管理的漏洞,增加了企业对于利润的操作。

(三)关于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与计量

新准则要求依据无偏、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以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计量设定受益计划的义务。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企业应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该净资产。其中:资产上限,是指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对设定受益计划缴存资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采用无偏一致性的假设可以便于企业的前后期的比较,也方便企业的计量。每年按增量来确认当期的职工薪酬。对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并与设定受益负债的现值进行抵减,充分运用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同时采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进行计量,所以用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计量设定受益计划的义务,便于两者的比较,然后确认净资产或净负债。因为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会在每年年末确认差额,准则要求根据不同的情况确认为精算利得或损失、计划资产回报、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三部分。这主要是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精算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可能存在资产,资产会产生回报,或者是企业会减少负担的义务,总之不同的原因产生的差额,在权衡成本与收益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记录详细,便于日后的会计记录与分析。

(四)关于设定受益计划的列报

新准则要求区分服务成本、利息净额、重新计量三部分在财务报表中列示。对于列报的要求是要对报表中项目作进一步的说明,或虽然在报表中没有,但会对使用者做出决策产生很大影响的情况,企业都该在列报中作出说明。设定为受益计划的项目,最主要的支出是因为职工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企业支付给职工薪酬,准则将其列报为服务成本。由于采用了累积精算法,并进行了折现,每年都会产生利息,作为对当初折现的调整,准则将其列报为利息净额。采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进行调整,对重新计量进行列报,一方面是与公允价值进行对应,另一反面,采用累积精算法,时间长易产生差错,进行重新计量也是对会计的计量作了检验,以保证其准确性。

新准则要求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资产导致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不允许在之后的会计期间转入至损益。净负债与资产导致的损益,并不是企业真正的损益,因为企业并没有对其进行处置,且在短期内也没有进行处置的意愿。若将其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易造成企业利润的波动,加大企业对利润的操作。其他综合收益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也不允许转入损益,主要是考虑到很多都是由离职后福利或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形成的,其中的很大部分是终身的,期限比较长。但是,我认为,无论他期限有多么长,而且又采用了公允价值进行了调整,在处置时,我们应该把他转入当期损益。更加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

(五)关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和辞退福利

新准则要求参照设定受益计划的相关规定对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予以确认、计量和列报。如上面所分析的一样,因为其期限比较长,采用了折现确认的会计处理方法,更符合相应账户的确认。同时,在原有的科目上多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也便于我们企业对员工薪酬的管理。

新准则对职工薪酬作了进一步的细分和解释,有利于相关部门对职工薪酬的统一监督,也有利用企业对员工薪酬的管理。但是,过于细分的,也加大了企业的工作量,尤其是对于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工作量很大,每年都要计算累积数,还要与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比较,最后确认净资产或净负债。而且,折现率的确认也有很大的主观性。

六、总结

浅析职工薪酬准则的变化及影响 篇9

一、新的职工薪酬准则出台的背景

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薪酬作为保障职工物质生活的根本, 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 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 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大战略任务。所谓和谐就是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 而薪酬正是广大劳动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绩效、薪酬应用方面未能发挥激励作用, 未能认识到绩效、薪酬的良好运用, 会让企业管理者通过有效的薪酬管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完善职工薪酬的核算准则, 对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的职工薪酬准则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重新修订的。

二、新的职工薪酬准则的具体变化

(一) 准则结构和内容的变化

2014年财政部修订的职工薪酬准则, 共八章三十二条, 而原准则是三章八条, 新的职工薪酬准则确定了不少新的定义和概念, 在内容上和之前比较也有很大变化, 它将职工薪酬划分为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四种类型。

(二) 准则概念的变化与延伸

1. 明确了职工范围

除了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外, 职工范围还包括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 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那些向企业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都属于职工的范畴, 而不管其是否与企业订立了劳动合同或由其正式任命。这就明确了此前颇有争议的劳动派遣人员也属于企业的职工。职工范围的重新界定, 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防止企业模糊职工的概念, 保障劳动者应有的合理福利待遇, 同时也防止企业因模糊职工概念, 将其产生的工资费用人为计入当期损益, 使得产品成本偏低、利润也偏低的情况出现。

2. 扩展了职工薪酬的适用内涵

新准则明确提出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 也属于职工薪酬。还将原准则中职工薪酬的大部分核算内容归为短期薪酬, 并在此基础上新增短期带薪缺勤和短期利润分享计划;此外, 将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单独计入辞退福利, 体现它的重要性。

新准则还首次提出离职后福利的概念, 将原在短期薪酬核算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调整到离职后福利类型里核算。离职后福利计划可以根据缴费模式的不同划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目前我国养老金基本上都属于设定提存计划。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加强, 将来会有企业逐步引入设定受益计划, 此次新准则的修订首次引入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和计量方法, 能恰当地反映不同性质离职后福利对企业应承担负债金额的影响, 也保持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新准则还增设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和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是对职工长期福利的一个补充, 使职工薪酬的内容更加完整合理。

3. 核算方面的变化

原准则主要侧重于短期薪酬的核算方法, 新准则对不同类型的职工薪酬提供了具体的确认和计量方法, 在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方面, 着重强调计入负债的, 应为实际应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其中以非货币性资产的形式, 向职工支付的薪酬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

4. 信息披露的变化

原准则对职工薪酬的披露规定非常简单, 新准则强化了对各种类型职工薪酬的披露方法, 要求企业对各类职工薪酬的性质、金额和计算依据等进行充分披露, 特别是对设定受益计划, 企业应当披露该计划的特征、风险、精算假设、金额变动、敏感性分析等重要信息。

三、职工薪酬准则变化的影响

职工薪酬核算是对企业员工价值的衡量, 也是企业成本费用核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修订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更准确反映企业的人工成本

企业的产品由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 因此人工成本是企业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我国一些企业在人工成本核算方面存在不全面、不真实和不及时等现象, 从而导致产品成本偏低。而我国的出口规模世界第一, 产品在世界各地以价廉物美著称, 但是我国的产品经常在走国际化道路上面临的难题是反倾销, 究其原因是我国产品定价低、成本低。我们的成本真的是如此低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而是很多企业分不清职工薪酬中哪些应该计入产品成本, 哪些应该计入当期损益, 这就导致一些企业为求方便, 笼统的将一部分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的修订, 明确了职工的范围, 扩展了职工薪酬适用内涵, 既有职工直接受益的, 也有间接受益的;有货币性的, 也有非货币性的;有显性的, 也有隐性的。几乎涵盖了所有与获得职工提供服务相关的费用, 使企业对人工成本的核算更加全面, 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国产品成本核算的国际趋同, 为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应对国际反倾销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 提高企业吸引力, 提高劳动效率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对于各行各业而言, 现在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生产力的竞争, 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新准则的修订, 对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 现代优秀企业除了有畅销的产品外, 留住人才也是相当重要的。很多企业现在招工比较困难, 人员流失严重, 除了我国人口红利减少的因素外,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为职工提供的薪酬未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一些企业福利待遇好, 发生的成本费用就高, 如按原职工薪酬准则计算产品成本, 可能没有真实反映产品成本, 与相同类型产品比较不具有可比性和竞争性。新准则的出台, 所有企业都按同一核算口径计算人工与费用, 提供完整可靠的成本信息, 增强企业间人工成本的可比性, 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另外新准则对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和计量做了具体核算规范, 既维护了员工的权利, 也维护企业的利益, 员工可以通过公司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披露信息中了解企业对福利计算的依据, 了解自己是否享受到合理的待遇。像设定受益计划这项新兴的福利计划, 企业如果能真正实施, 那对员工来说是有较强的吸引力, 有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 提高劳动效率, 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综上所述, 职工薪酬准则的修订, 符合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 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趋同, 更全面反映企业的人工成本,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了更加有利的保障。由于新准则广泛应用了折现及精算等知识, 而且有的会计处理相当复杂, 需要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以确保新准则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祝文琪.2014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准则的变化和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15 (04) .

[2]何国祥.实施职工薪酬新准则对企业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04) .

[3]谢瑾.探析职工薪酬准则的变化以及影响[J].现代商业, 2015 (07) .

[4]陈叶珍.职工薪酬会计准则解读及预期影响分析[J].商业会计, 2015 (01) .

新准则下职工薪酬核算的研究 篇10

1 新准则的主要变化

1.1 进一步完善企业短期薪酬的会计核算

在旧准则中并没有关于短期薪酬的概念内容, 只是将其零星地分散于讲解或指南内容中。而在新准则的第二章中则专门针对短期薪酬的会计核算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将旧准则指南与讲解中有关于职工的短期带薪缺勤以及利润分享的计划方案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并且被纳入到了新准则的正文内容中。此外, 由企业为员工所缴纳的养老金以及失业保险等均属于是职工在离开岗位后所应享受到的福利待遇, 因此要将其纳入到提存计划中。企业如若向员工发放非货币性质的福利待遇时要采用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 只有在公允价值无法得出计量结果的情况下才能够应用成本计量。

1.2 首次提出有关于离职后的福利政策

在旧准则中并没有出现有关于职工离职后的福利内容, 除去最基本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企业的年度奖金以外, 便没有其他的离职福利规定。在新准则中则单独设立了有关于离职福利的章节, 并且在其中将提存计划与设定收益计划的内容与要求作出了详细的解读, 同时对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制度作出了详细的规范。

1.3 对原有的福利会计核算进行完善

在旧准则中虽然存在有关于辞退福利的内容, 但是却表现的过于简单。由于在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企业经常会向职工提供长期的辞退福利待遇, 因此有必要对长期辞退福利的折现率以及相关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的规范。在新准则当中明确指出, 企业为职工所提供的辞退福利与职工所做出的服务贡献并无瓜葛, 并且将辞退福利与离职福利的具体内容做出了明确的区分。

1.4 引入了其他类型的长期福利

在旧准则中并不存在有关于职工长期福利的概念, 同现实生活中种类繁多的职工福利难以形成正比。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情况, 新准则中在原有的短期薪酬、辞退福利以及离职福利的基础之上, 又单独增加了长期职工福利的会计核算制度。

2 新准则中职工薪酬总额的具体组成

在新准则中的职工薪酬要远远大于旧准则中的总额范围, 其中, 职工薪酬准则中的“职工”应分为如下的三层含义:首先, 同企业之前签订劳动合同的所有职工, 其中包括全职人员、兼职人员以及临时外聘人员等;其次, 并未同企业之间签订劳动合同, 但却得到企业高管正式任命的职工, 其中包括董事会成员以及监事会成员等;最后, 并未同企业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或得到领导任命, 但是却仍然同其他普通职工一样为企业的经管活动提供服务, 同样也需要被认定是薪酬准则中所指的职工。如今, 为了可以进一步确定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 国家有关部门也专门针对新准则中的工资综合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并且将工资性质以及非工资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其中, 属于是工资性质范围的内容包括如下几点:第一, 职工基本薪资。其中包括非工作时间的工资以及加班费用等。第二, 职工福利薪资。其中包括医疗保险费用、养老保险费用、失业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等。第三, 职工奖金。企业为了能够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专门为职工所设置的额外奖励, 其中包括劳动模范奖、节约奖等。第四, 津贴。企业为了能够对员工所产生的特殊劳动消耗所给予的额外报酬。第五, 补贴。其中包括非货币性福利、辞退补偿等。

3 新准则中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3.1 职工薪酬按照其具体用途和发生地点来进行分配

新准则中的职工薪酬是基于发生地点和用途来进行科学分配的。具体的分配方法如下:借记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管理科目;贷记包括应付薪酬、应付工资科目。与之旧准则中的内容相比较来看, 新准则中的职工薪资分配进一步扩大了渠道范围, 新加入了无形资产成本。

3.2 企业开始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

企业为员工所缴纳的“五险一金”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岗位与工作内容来进行分配, 其中借记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以及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包括应付薪酬、应付保险费等科目。除此之外, 当企业在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或是社会保险时, 借记则包括职工自己的应付费用、应付薪酬、应付保险费等;贷记包括银行存款科目。

3.3 增加“应付福利费”科目

在新准则中, 企业如果将自营的产品作为职工薪酬来进行发放时, 必须要将薪酬产品的实际成本以及销售税金同时归入到职工薪酬的入账金额中, 并且将其分别借记为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销项税科目, 结转成本后, 借记为主营业务收入、贷记为库存商品。除此之外, 企业如果将其他外购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待遇发放给企业职工时, 要根据所购商品的公允价值以及相关的税费来合并计算到成本费用中的职工薪酬金额。如果是企业向职工提供免费住房或其他资产的, 则需要将固定资产所产生的折旧费用纳入到职工薪酬的入账金额中, 而后再分别借记为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最后, 企业会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受益主体来分别计入到其相关的账户中, 借记为相关科目, 贷记为应付福利费科目。

3.4 对原有的辞退福利会计进行完善

针对职工的辞退福利, 企业需要严格按照新准则下的职工辞退计划条款中的细则来进行核算, 合理化地预计并且确认出辞退福利所应产生的负债金额, 同时将当事职工的当期损益准确的计算出来。在新准则中, 职工辞退福利的核算需要考虑到职工本身是否具备自主选择权利, 具体表现如下:第一, 针对职工并不具备选择权利的辞退情况, 会计核算人员需要按照新准则中相关计划条款的内容来进行劳动关系解除计划的拟定, 并将具体的职工人数以及每位辞退职工的补偿金额来将具体应付的职工薪酬计算出来, 借记为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为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科目。第二, 针对主动接受裁员或辞退建议, 且无法具体确定裁剪职工数量的情况, 企业需要根据新准则中的规定内容来进行核算。例如, 根据预估的职工数量, 以及每位职工的辞退补偿来计算出应当支付的职工薪酬, 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接触职工劳动关系补偿科目。第三, 针对带有实质性辞退, 职工辞退工作在一年未完成且并没有切实受到超过一年以上补偿款的情况, 企业需要结合适应性较强的折现率, 将职工辞退福利计划以及实际支付金额之间的差额准确的计算出来, 将其认定为是未经确认状态的融资费用, 在今后按期支付福利金额时应将其作为企业的财务费用。除此之外, 当已经确定职工因辞退福利所产生的预计负债金额时, 借记为管理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贷记为辞退福利科目;在针对各期福利款项进行实际支付时, 借记辞退福利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总之, 应付职工薪酬新准则规范了企业职工薪酬的概念、确认、计量和披露, 其准则所发生的变化, 为准确、完整地核算企业人工成本界定了合理可执行的规范基础, 利于企业正确核算产品成本和当期费用。对企业全面反映成本信息、完善成本补偿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顾韧.从国企上市看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J].财会月刊, 2012 (1) .

[2]国家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

[3]赵莹, 李爱琴.关于新准则下职工薪酬核算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2009 (3) .

[4]任继波.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福利会计处理探析[J].2012 (2) .

[5]韦玮.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影响探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6 (02) .

[6]徐丽.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问题的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6 (01) .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篇11

【关键词】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当中的设定收益计划核算比较复杂,不仅存在会计上核算难度,而且计算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一般由精算师测算,具体数值计算原理会计只做了解即可。应付职工薪酬当中的设定收益计划核算共分5步,下面介绍理论和例题解析:

第一步,计算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未来退休领取养老金的进行折现,折到退休时点)。

第二步,将上述现值平均分配到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用上述现值除以工作服务期间数)。

第三步,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第四步,考虑每一期间的利息问题(本期应付职工薪酬计提金额和上期累计应付职工薪酬贾总求得利息),并将该利息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第五步,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主要是指企业不能预计的过高或过低的职工离职比率、提前退休比率、死亡比率、过高或过低的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的增长以及折现率变化等原因,将会导致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精算利得和损失。)

企业应当将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但企业可以在权益范围内转移这些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

甲公司在2015年1月1日设立了一项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并于当日实施。该应付职工薪酬受益计划规定:

(1)甲公司向所有在职员工提供统补充养老金,职工在退休后每年可以额外获得12万元养老金,直至死亡。

(2)职工获得该额外养老金基于开始日起为企业提供服务,而且应当自开始日起一直为公司服务至退休。

为简化起见,假设符合计划的职工为100人,当前平均年龄为40岁,退休年龄为60岁,还可以为企业服务20年。假定在退休前无人离职,退休后平均剩余寿命为15年。假定适用的折现率为10%。并且假定不考虑未来通货膨胀影响等其他因素。

第三步,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就算每一期间的成本费用。456.35/(1+10%)19=74.62,以后期间以此类推计算。

(1)服务第1年年末:

借:管理费用 74.62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74.62

(2)服务第2年年末:

①当期服务成本

借:管理费用 82.08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82.08

第四步,考虑利息(上期末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数乘以利率确定)

借:财务费用 7.46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7.46

③如果企业根据每期确认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提存资金,成立基金,并进行投资。则第1年末的基金金额为74.62万元,假定在第2年的利息收益为7.46万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7.46

贷:财务费用 7.46

服务第3年至第20年,以此类推处理。

第五步,以后期间职工离职比率、提前退休比率、死亡比率、过高或过低的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的增长以及折现率变化等,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和其他综合收益进行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准则分析及预期影响 篇12

财政部对2006年发布的职工薪酬准则进行了全面修订, 并于2014年1月27日印发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财会[2014]8号, 以下简称“新准则”) , 要求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 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不仅包括企业一定时期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也包括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并计入成本费用的其他相关支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以及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

二、应付职工薪酬新旧准则的对比分析

应付职工薪酬新旧准则虽然规定的范围与内容是同样的对象, 但是准则中的具体规则与形式相差不止一点。这里将根据含义、范围与披露三大点来分析新旧准则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含义方面, 关于职工正确定义, 新的应付职工薪酬准则规定以下三种都被承认为职工。第一种, 不论是全职职工、兼职职工、还是临时职工, 一切与企业建立了合同关系的职工都是准则承认的职工;第二种, 虽未与企业确立明确的合同关系, 但是已经被企业任用的职工, 包括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等;第三种, 并未与企业建立确定的合同关系也没有被企业正式任用, 但是经常给企业提供与正式职工同样的劳务工作的人, 包括劳务用工合同人员也就是劳务派遣工。这三种人员都被新准则承认为企业职工。

在范围方面, 相比旧的应付职工薪酬准则, 新准则在薪酬种类和薪酬对象两方面都有所扩大。短期薪酬、离职后的照顾福利、辞退金与其他各种长期的薪酬福利等都被新准则包括在内。旧的薪酬准则只规定对职工本身的直接福利, 新的职工薪酬准则更强调了给职工子女、配偶家人的福利, 从范围上给了企业职工很大的福利空间, 为企业职工的将来做出充分的考虑和照顾。

在披露方面, 企业部分信息的适当披露是企业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更是企业表明受社会各界监督的决心, 有利于建立健康的企业经营环境。新准则指出, 企业要对设定提存计划的确认依据和对应确定的资金数额进行披露、对短期利润计划使用金额和计算原理根据进行披露, 以及对收益计划的设定报表金额数量与其现值核算所依赖的精算假设与敏感度分析结果进行披露。这三方面信息披露工作的加强和完善, 有利于企业信息透明度和安全性的大大提升。

三、职工薪酬确认和计量在新准则中的相关规定

1. 短期薪酬

(1) 基本工资与职工福利。新准则规定, 企业职工的薪酬要根据实际数额的公允价值进行计算, 按照职工进行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计入资产成本或是损益。比如说, 工人薪酬计入生产成本, 车间管理工作人员薪酬计入制造成本, 管理部门薪酬计入管理费用, 在建工程工作人员薪酬计入在建工程等。

(2) 职工保险费用、培养教育费用和工会经费。这些经费的缴纳和计提都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 主要是根据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薪酬总金额来计算。其中缴纳对象都要被列入企业当期损益或是其他相关资产成本中。

(3) 短期带薪缺勤。新准则中规定企业的短期带薪缺勤分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积累带薪缺勤, 这类缺勤指的是职工在休年假等企业统一休假情况, 这时带薪缺勤的权利可以推后使用, 产生的费用算作企业当期损益和相关资产花费中;另一重情况是非累积带薪缺勤, 包括职工由于自身原因而请休的病假、事假等, 这时权利不得推后使用。

(4) 短期内利润分享计划。新准则规定利润分享计划的确认要有明确的条件, 即金额具体数值能够进行准确可靠的估算以及企业因以往的事项有支付职工薪酬的义务, 当金额被确认计入费用后, 就不能作为参与净利润的分配了, 且在一年内能够支付的利润分享计划都属于短期薪酬。

2. 离职后的照顾及福利

(1) 设定提存计划。在此计划的前提下, 企业对职工的离职后责任, 只有向独立基金缴存一定数量的资金这一个环节, 而不再对进一步的义务和风险进行责任承担,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 主要缴纳基金对象为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两种。

(2) 设定受益计划。对于该计划, 新的准则规定企业有义务在职工退休后承担所有退休职工的养老责任, 在资金支付上, 企业要在职工退休后选择一次付清或是多次付清的支付形式, 与之前的设定提存计划不同的是, 设定受益计划要求企业承担进一步的支付义务和责任, 且承担与基金资产相关的各种风险。

3. 辞退福利

辞退福利的确认需要尽早完成, 且也要将其计入到企业的当期损益金额中去。新准则规定根据以下两个条件进行辞退福利的确认: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 并即将实施;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新准则还规定在企业年度总结大会一年后支付完毕的职工辞退金要按照短期薪酬处理。

4. 其他各种长期的薪酬福利

对于那些因特殊原因长期带薪缺勤的残疾职工等, 确认其福利如果满足设定提存条件, 则将全部金额折现计算;若符合设定受益条件的, 则将用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金额归入到其他部分中去。

四、应付职工薪酬新准则带来的影响

1. 使得企业会计核算的机制更加规范化

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 其资金周转与收益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也是最受关注的组成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好坏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 会计的核算工作总是会出现核算不规范准确度低下的问题, 因此, 企业职工薪酬准则的创新给企业成本资金核算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准则明确规定了职工各类薪酬支出的归类方式, 理清了企业资金去向与成本流动, 是企业发展更加顺利, 市场环境更加健康。

2. 使得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工作更加可靠

在应付职工薪酬新准则的实施条件下, 职工的各类薪酬都会按照一定的归属部分进行计量, 以前旧准则对无形资产、生产成本、建设工程等部门计入的资金没有明确的分类表示, 新准则对其作出明确安排, 要求将计入期间费用全部计入三者中去, 使得资产、成本的入账价值提高。新准则在薪酬资金计算截止时间上作出了一些规定, 使得滞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帮助企业会计信息的核算更加有条理, 清晰而准确。

3. 促进企业职工各方面信息披露工作进一步完善

企业应该受到社会广大群体的实时监督, 对计划确认金额、计算公式以及确认依据的披露是企业表决心的体现。新准则针对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以及长期残疾职工福利问题都作出了新的规定, 给进一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定的制度保障。职工作为企业的组成部分, 只有其权益受到合法保障, 才会调动工作积极性, 促进企业自身的良好发展。

4. 推动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

应付职工薪酬新准则明确规定, 企业技术人员在开发新技术和研究新产品过程中所花费的一切费用都要计入资产负债表中, 这一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资金管理部门在进行技术研究时的资金控制权力, 使其工资成为了企业所承担的义务, 为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了完整的薪酬保障, 激励科研人员不断研究创新,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自身特色, 产生市场差异性, 为企业注入发展的新活力, 极大地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促进市场向前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1]孙丽.应付职工薪酬的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 (10)

[2]王炳艳.应付职工薪酬准则实务核算的探讨[J].西部财会.2011 (04)

上一篇:螯合材料下一篇:肿瘤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