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素材(通用6篇)
企业文化建设素材 篇1
一、巧用选修教材,为文化生活教学做好铺垫
早在2008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作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决策。这是“山江湖”工程的继续,是“十一五”规划的具体化。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同年8月份,《美丽的鄱阳湖》一书的编写和出版,就是其中一种值得提倡的方式。
适逢9月新学期开学,也正是我省实施新课标的第一学期,学校瞄准家乡建设前沿这一政治方向,很有眼光地进行了《美丽的鄱阳湖》征订工作,学生人手一册,使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江西,了解鄱阳湖,全景式地了解它的生态特征、历史变迁、名城名镇、名山大川、灿烂文化等。对这一省情教材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对鄱阳湖的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他们热爱鄱阳湖、建设鄱阳湖以及贡献桑梓、报效祖国的斗志和热情,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高中新课标的教学,是一本难得的自然人文科学选修教材。与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相吻合,且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自然人文素材,为学生在高二年级全面系统地学习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为学生获得参与文化生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的水平、感悟中华文化等做了必要的、切实的准备。
二、趁热打铁,零距离学习《文化生活》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件家乡乃至国家的大事,刚好与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的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吻合。因此,我结合教材知识,适时设置探究问题:假如你是鄱阳湖经济区某县的一名主管文化工作的副县长,请你就如何充分落实国家这一战略,推动该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用文化引擎助推中部崛起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因为学生已在高一时对鄱阳湖的相关知识(选修)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中在知识的链接、情景的创设上省去了不少时间,学生已俨然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一份子,感同身受地着手家乡的文化建设,寻求现有教材理论观点与实际结合,为家乡文化建设献计献策。
三、学以致用,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时政
正值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一周年之际,2010年11月20至22日,为期3天的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在南昌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紧紧扣住鄱阳湖生态区发展的战略规划,以集中展示江西独特的生态文化为主题,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目标,吸引了12个国家和地区345家知名企业参展,1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会。
在此背景下,结合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实际,我再次适时以此背景加以设置提问:请从文化生活知识角度回答,此次举办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的意义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抓住题眼“文化”“意义”,对应文化生活教材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很快就说出了答案。通过结合时政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达到第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过关为主的目的,又提供了实际练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达到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目的,使学生深刻感悟到家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不断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江西积极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
四、展望未来,付诸实践,服务鄱湖建设的大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未来令人神往:到2015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江西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借文化素材写诗意佳作 篇2
一、诗意盎然的文化类素材。
在文化长廊里,不管是《诗经》乐府,还是唐诗宋词,均异彩纷呈,绚丽夺目。纵观全国各地的中考满分作文,以语文、阅读、诗词等作为题材的文章,占据了很大分量。像《我与汉语有个约定》《我的书卷情怀》《阅读,给我不一样的幸福》便是突出代表。欣赏下面这样的材料,你定会不由得惊叹:“真美!”
渐渐地,我向这方天地靠近,开始用思想去触摸诗词的温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文字热烈,激荡着华夏儿女的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文字清凉,带给人满心的恬静;“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文字温暖,让人周身充满着阳光的味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文字冰冷,震撼着每一个国人的良知。在这方天地中,我目睹了历史的浮沉变迁……(节选自北京考生《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
阅读《史记》,我学习司马迁的执着;阅读《唐诗三百首》,我学习诗人的豁达;阅读宋词,我体味词人的家国情怀;阅读明清小说,我走进普通百姓的心灵世界;阅读《老人与海》,我明白“你可以将我消灭,却永远无法将我打败”,那是一种不肯屈服的情怀。想一想,面对美景,吟诵几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之类的诗句;面对生活,发表诸如“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之类的感悟,全凭它们的陶冶。丰富的读物,让我的心灵在文化的甘露中悄然绽放。(节选自天津考生《我心灵的甘露》)
正如北京、天津这两位考生,同样写自我类考题,他们能够取材于诗词世界,于是写出的文章效果截然不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此类作文引用的或许是流传千古的诗词,描写的或许是千年之前的人物,但文章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考生自己。我们要学会透过真切的故事与感悟、表达自我的诗意生活与文化情怀。尤其是引用诗词,不能出现错误。
二、底蕴丰厚的历史类素材。
写作议论文时,同样的论点,用身边人物为证,自然会缺少说服力;用古代名人的事例带出,则有如撞钟鸣鼓,振聋发聩。这些历史人物,无论是他们的精彩诗文与人生经历,还是他们的美好追求与辉煌成就,均能收到以一当十的论证效果。纵观历年中考满分作文,此类素材一是作为论据引入议论文,让文章呈现充实之美;二是通过想象的方式,还原历史故事,让文章呈现材料之新。下面两段素材便很精彩:
素材一:鲜血从虞姬苍白的肌肤中流下,开出绝艳的玫瑰,在那团红色中,虞姬的眼神绝望而又饱含期望,手指如丝绸般滑落。项王一手托着虞姬,单膝跪下,一手将剑深深地扎向泥土,看着虞姬渐渐暗淡的眼神,他仿佛明白了什么。乌江亭长在旁劝项王快渡乌江。项王轻轻放下虞姬,突然起身,长剑直指青天。清风吹拂着他的长发,他的身影愈发显得高大威武。(节选自山东考生《不为那件事后悔》)
素材二:一想起司马迁,总会想起宫刑给他带来的痛苦,却几乎忘却了那些痛苦给他带来的巨大动力。谁会想到,痛彻心扉的忧伤,带给他的是无与伦比的美丽。让他成就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与司马迁一起感悟生命的沉浮,我顿时明白,吃过极致的苦,才能尝到极致的甜。(节选自长沙考生《我们一起品味过的忧伤》)
无论是用素材一写出来的想象类作文,还是用素材二写出来的议论文,都有一种非同寻常的魅力。这种借助历史素材来展示自我才情的方法,不失为使材料出彩的捷径。
诚信文化素材 篇3
《说文解字》说:“诚,信也”,“信,诚也”。就是诚实、守信,反对隐瞒欺诈、伪劣假冒和弄虚作假。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企业都是靠诚信经营做大做强的金乡人的诚信与道德水准交相辉映,无形中为招商引资注入了新内涵。
近些年来,金乡大力开展全民诚信教育活动,提高全民诚信意识,展示作为“中国诚信之乡”的良好风范。正如金乡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金礼所说,诚信名片亮出来,就能释放内在的经济元素,使企业快速成长、做大做强,就能为招商引资铺路搭桥。
诚信文化是金乡文化的主流和精髓。为弘扬金乡诚信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擦亮“诚信金乡”品牌,我县开展了诚信文化理论研究、诚信文化弘扬推广、诚信文化体制机制建设等一系列工作。
在诚信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条块结合、点面结合,把诚信建设和全县其他工作有机结合,把诚信理念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做到工作地良性互动,相互促进。
经济学家说,一流企业拼文化,三流企业才拼资金。在金乡,以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办事、诚信经营、打造精品为标志的核心价值观,已经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独具特色的诚信文化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克难攻坚的不竭动力。
诚实守信,作为一种道德伦理的最基本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精华。
诚信于个人乃立身之本,于国家乃立国之基。个人失去信用,人际关系丧失,难以在社会上生存。社会失去信用,尔欺我诈成为一盘散沙。政府失去信用,权威扫地政令瘫痪,国家失去信用,将被世界抛弃。所以说,诚信是人类社会里,个人、政府、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粘合剂。对此,在今天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实践过程中,在今天饱受各方失信的种种痛苦之后,我们算是深切地感受到了诚信的丰富内涵和巨大价值。
诚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几乎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表述。孔子《论语》中,关于“信”字,据人统计,出现过38次,高于“善”、“义”、“勇”等。可见,中国古代儒家文化里对“信”还是很看重的。
福山认为,如果缺乏这类以诚信为责任的社会中间组织,一边是强大的政府,另一边是原子化的个人,这种状态对于经济发展很不利。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私营企业内部那种靠血缘凝聚的信任,已经不够用了,当私营企业超越家族性的血缘关系的桎梏,走向非血缘关系的广阔天地时候,信任就是其中的粘合剂。没有信任,经济繁荣就是一句空话。经济的市场诚信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要组织行业协会和同业工会制定“信用行为规范”,开展“社会信用承诺”活动,加强行业自律,健全和完善企业纳税信誉的等级平顶制度、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研究表明,商业信誉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商业信誉度越高。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曾指出过这种正相关关系,之后的学者也专门论证过斯密的假说,国内的张维迎等学者就曾对我国进行过实证分析,发现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 社会信任度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
另一方面,商业信誉度的提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交易成本的降低。在一个高信任度的商业社会里,首先,交易之前的信息搜寻成本和甄别成本相对较低。如果你处在一个彼此信任的社会里,你会对你的交易对手更加放心,你会更加相信他提供给你的信息。其次,交易后的 监督成本和履约成本也较低,你会相信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即便在事后失败的情景中,也会去履行自己事先的承诺,尽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成本的降低,自然就提高了经济效率。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历来是讲求商业信誉的。孔子所提倡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信”列其中。中国商业史上著名的徽商、晋商等,都是以诚信为本的。中国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血液里浸染着儒家 文化的色彩,骨髓里深藏着诚信文化的基因。所以,中国不是没有诚信文化的历史,也不是没有诚信文化的土壤和根基。
企业一旦失信,后果无法弥补:双汇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积攒声誉、创立品牌可谓千辛万苦、呕心沥血,需要多年乃至数十年之功,可稍有松懈、管理不善便可能土崩瓦解,且只需数天时间。从三鹿到双汇,其自我拆台、自我毁灭的发展之道,难免让人“哀其不幸”。
诚信之源,蒜都水乡
金乡区位优越,北望泰山,东依微山湖,西连菏泽,南接徐州。105国道、济徐高速纵穿南北,日东高速、济广高速和建设中的环省高速、京沪高速铁路傍区而过,内河航道与微山湖、京杭运河直接相连,距济宁曲阜机场20公里。金乡总面积886平方公里,人口63万,隶属山东省济宁市。被誉为“中国大蒜之乡”、“中国圆葱之乡”、“中国金谷之乡”和“中国诚信之乡”。
金乡文化底蕴丰厚,诚信文化、军事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交融。始建于汉代的“二贤祠”、唐代的文峰塔、山阳书院、明代的奎星楼、李白手书壮观碑等人文景观,见证着金乡的岁月沧桑。金乡名人辈出,西汉名将彭越、兵书《三十六计》始作者南朝宋将檀道济、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就出生在这里。金乡是诚信文化的发源地,东汉时期发生在这里的“鸡黍之约”的故事被载入《汉书》,金乡人范式成为我国古代讲诚信、重情谊的典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金乡人。刘邓大军为千里跃进大别山而在这儿发动的著名的羊山战役,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夺取全国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被载入新中国的光辉史册。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睿智卓识的金乡人科学谋划,运筹帷幄,确立了“全党抓经济、突出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大手笔、高起点规划出“五大板块”,加快发展“七大产业”,迎来了金乡迅猛发展的良好契机,金乡大地活力迸射,处处充满勃勃生机。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金乡把大蒜产业作为全县农业经济主导产业来抓,打造金乡大蒜“金字品牌”。积极占领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大蒜出口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0%,年创汇2亿多美元,大蒜及其制品出口创汇十年增长了230多倍。金乡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蒜价格形成中心、大蒜产业科研中心和大蒜集散、流通、加工中心。金乡大蒜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获欧盟地理标识认可,取得进军国际市场的“绿色护照”。面对当今国内外绿色农产品新的发展理念,金乡超前谋划,转型发展有机大蒜产业,严格按照有机标准规范种植,打造世界最大有机大蒜种植基地,引领中国大蒜由传统种植模式向有机大蒜种植的全面转型。
大力发展林果、瓜菜、畜牧养殖等产业,金谷、圆葱、白梨瓜、棉花等农产品在国内外享誉盛名。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蒜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68家,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域和空间。
按照“扬古城文化神韵、展现代城市理念、造运河和谐水乡”的总体城市规划要求,构建“一城四区,四河绕城,六湖映城,一轴三心”的城市框架,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28.3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5万人,着力打造城水相依、亲水休闲、生态宜居的活力金乡、魅力金乡、人文金乡。
“五大板块”、“七大产业”,规划出金乡发展的宏伟蓝图。以资源优势带动产业优势,用国际化理念规划产业、规划园区,建设大工业管理体制下的重点项目。
入轨就与国际接轨,起步就与世界同步。由上海化工研究院设计,建设世界一流的济宁化学工业开发区。充分利用金桥、花园、霄云寺三个煤矿丰富的煤炭资源,实施高端创新、低碳循环产业发展战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目前,总投资36.3亿元的济矿民生焦化、投资5.38亿元阳光颜料、投资3亿元的焦炉煤气热电联产等重点项目已落户投产。逐步形成煤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创建我国煤化工产业现代化创新型绿色生态示范区。
以大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以特色食品产业链为目标,高标准建设济宁食品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是全国唯一的现代食品工业园区,广东蒜酥、苏州稻香村等12家投资过亿元项目已相继入驻园区。坚持规模化、优质化、保健化的发展方向,逐步建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循环型食品工业园区。
金乡经济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行政区划面积66平方公里。重点培植壮大机电制造、纺织服装、包装印刷等产业集群,金曼克、邦赛车业、金贵酒业、金樱纺织、金江彩印、聚亿管业等一批资本聚集度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迅速崛起,金乡工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为实现物流大县总体目标,聘请中国物流策划研究院高标准规划建设鲁西南商贸物流园区。依托产业优势,坚持商贸物流并重,打造领军济宁、舞动山东的产业市场,形成以金乡为中心、辐射苏鲁豫皖边区、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商贸物流中心。
三十六计羊山,七十二铺古镇。以羊山特有的山水景观、古镇和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全新打造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景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资12.4亿元。游客在这里游古镇古村,进行生态观光、军事训练体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领略汉文化的厚重底蕴。金乡人民正以淳厚质朴、诚信好客的热情,敞开大门,迎接八方宾朋。创新、跨越、腾飞!金乡的发展之路,浓缩了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的思想精华。金乡,被评为达沃斯?魅力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县”。
高考作文文化元素素材 篇4
文化元素法是一种极容易学且极具力量的写作方法,一旦你使用这种方法,你的作文将达到比较高的档次。先看下面这个例子:
无意中想起海子,那个传言中始终愤世嫉俗的人。当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希腊神话般的虚幻时,海子无言了,在他的眼里,整个世界,远看是伊甸园中盛开的花朵,近观才见是那样的龌龊让他失望。大海留不住他,春天等不了他,诗歌的翅膀折断了,当山海关的铁轮隆隆而过,海子的灵魂伴随伸向远方的铁轨上了天堂。有人问,是什么伤害了他,伤害了这个有着无数“明天”构想的诗人,人们也许不明白,这个诗人本来只应该生长在神话中。文人与世俗的距离永远是矛盾的,只因这样,文人才把手中笔当作刀斧,砍向他有愿看到的一切。是距离造成了海子永远不可能笑脸走向喧闹的人群,海子的结局是悲剧还是幸福,也许好多人还没有看透。
一、人物文化元素
就连鲁迅经过了坟前的彷徨和铁屋子里的呐喊之后,也会在柔柔的灯光下,点上一支烟,轻轻地朝花夕拾,让自己早已干涸的心田,在童年水乡的润泽中,在金黄圆月下的西瓜地里,在百草园,在社戏台,静静地安睡。——节选自冯泽立《漫游的心》
这段文字充满鲁迅的气息和味道。这气息和味道从哪儿散发出来的呢?便是从一些暗示着鲁迅信息的词语中散发出来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坟”,这是鲁迅先生小说集或散文集或杂文集的名字。“铁屋子”、“水乡”、“金黄圆月下的西瓜地”、“百草园”、“社戏台”,分别是鲁迅先生《〈呐喊〉自序》《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里的物象。正是这些物象的组合为读者构筑了一个鲁迅的世界。
文化元素从何而来?文化元素其实是文化的沉淀物。譬如有关“李白”的文化信息,我们在熟悉了李白的生平诗文后,便可概括提炼出以下文化元素:
骑驴高歌、遍访青山绿水、烟花三月下扬州、高力士脱靴磨墨、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这些文化元素点缀在语言之中,那么,我们的文章就能营造出一种文化意境。不妨读读下面这段文字: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1、李商隐
巴山的秋雨又悄悄来了。夜幕深,雨帘重。
苔痕青湿的石板上,商隐脚步匆匆。窄窄的油伞难避风雨,衣衫早已湿了大半,但他却浑然不觉,什么也顾不得,只有那磕磕撞撞的脚步声仿佛在细说着蜀道的艰难。
2、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1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3、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现在,我们再来品读一些文字。
读书是跨越时空的邂逅。在书中,你可以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你可以和李清照共赏绿肥红瘦、梅子时语,和她在荷花丛中争渡;你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桥上信步徜徉,共同采摘桥下河中的水草;你可以和海明威帮助老渔夫桑地亚哥抗拒鲨鱼的肆虐,感受“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一伟大崇高的精神境界;你还可以和孔子、司马迁、曹雪芹、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成为知心朋友,你的腰板也会挺得特别地直。
爱琴海的烽烟弥漫在苍凉空寂的天幕上,我找到了阿喀琉斯,我想知道他为什么宁愿让帕里斯卑鄙阴险的箭射进他的脚后而至死也不肯从暗处给人致命一击。“帕里斯要的是海伦和我的生命,而我要的是一颗高贵纯洁的心灵,我无愧无悔。”他刚毅冷酷的脸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注定了要被铸成青铜塑像,英雄的名义千年不朽。
二、地域文化元素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节选自陈荣力《流浪的二胡》
这段文字分别用几个物象写出旷远的草原风情、苍凉的黄土文明以及柔媚的江南情调。
谁唱江南断肠句
是谁,踏飞三月的柳絮,将达达的马蹄送入春帷,化为美丽的错误?
是谁,在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红衰翠减的残照楼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是谁,荡开了西湖的涟漪,将不朽的传奇渐渐融入雾霭,却唱江南断肠句,将江南的小雨染成青泪?
于是,在东风三月跫音响起的时候,不再掀起春帷,只心头保留那一份永恒的祝福就好。
在苒苒物华休的秋日,不再拟把酒疏狂图一醉,只将游子的心牵在风筝的线上,那一头绕着永远的故乡就好。
在悠悠的歌唱响起时,不再去踏破江南的小巷,去访那亘古忧愁的歌者,只心头添一份惆怅,持一份祝福,何必知谁唱江南断肠句?(2008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2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营造文化意境的方法,那就是在文章中巧妙组合能传达一种文化气息和味道的词语。如果给这种词语命名,可以称之为文化元素。说语言的丰厚沉重是因为语言能传达大量的文化信息,而文化信息最终是以文化元素为载体的。为此,只要我们掌握一定量的包孕着文化信息的词语,也就是文化元素,并能娴熟的将其和谐地组合在文章中,我们的文章也就会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定能受阅卷教师青睐的。
明白了文化元素的来源,我们再谈谈文化元素的组合。其实,从前面的例子中,你可能已经领悟了组合的策略。组合策略的本质不过是用词语造句罢了。当然,文化元素的组合应符合情理,倘若只求堆砌,反倒会弄巧成拙。
梦中敦煌
我是你沧桑岁月中一个忧郁的传说。
我是你野旷荒漠中一缕飘逝的云烟。
飞天的长袖旋舞着寂寞,乐伎的歌吹悲凉着阳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匹赢弱的瘦马,在西风古道里恸响着历史的蹄音。
风摇的枯藤,凄呜的昏鸦,如梦如幻残阳下。平沙万里,是何处断绝了人烟?蹒跚的旅途,何处是我的驿站?
西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北望祁连山,幽思衡阳雁。驼铃声声.那可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诺言?风烟滚滚,那可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幽怨?苍茫无语天际下,穿透岁月的脸上.热泪涟涟!
强汉盛唐的丝绸之路,那辉煌的郡邑大道,还剩得几处断壁残垣?桑田沧海,塞北江南,茫然中我曾望眼欲穿。渭城朝雨,花明柳暗,纵把琵琶反弹千万遍。可能唤来春风吹度玉门关?
千佛洞,呜沙山。莫高窟,月牙泉。我在梦想里捧着你流泪的脸。咏一首唐诗唱一句宋词,我在欲望里掀起你蒙满黄沙的经典。
胡笳十八拍,吹弯了黄河古道。羌管浊酒霜满地.雕就你石壁上的图案。
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也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息。我可以站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写的绿色的陶醉,也可以站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应答;我可以乘着刚朵拉去描绘东方威尼斯的图画,也可以静坐在荷花池边欣赏如舞女裙般洁白的荷花;我可以手执长矛独立朔漠,感受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在夕阳下看那“古道西风瘦马”……在文学里融入自然会感到别有一番风味。
我的江南是一阕古雅的小令,小令里有荆钗布裙的女子素手采桑于绿水之阳,有皓腕玉镯的女子踏着水车采着菱角;我的江南是雨中的短歌,歌中有弄舟江渚的渔人,有早起涉水的樵子……
我的江南,梅雨纷纷扬扬。泛舟南塘,桨声和着雨声,点点惊飞了鸥鹭。
路旁的酒旗依旧古风扑面,酒肆里含笑的人儿依旧有着秋水盈盈的双眸。酒香盈巷,只道有故人在这里候我,故酒未饮而人已醉。微醺之中听得窗外雨打芭蕉,像古时女子拨弄的冰弦,有淙淙的音,有叮咚的韵,便认定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在同一场雨中,只是弄不清到底是南唐的那一场雨里,还是唐时的那场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到了今天。
在光阴的流转中,如水的月华凝为青铜之镜。我在江南一个女子悲秋的眼中瘦成薄薄的一枚黄花。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箫声里,玳玳花纷纷坠落如雪。婉约的词人躲进玲珑皎月的帘后。这时,我听到了第一枚秋雨打在残荷上的声音。
我的江南就这样的从雨季里走过。
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那绵延炳焕的文学著述,历史文物,建筑遗迹,自然景观,人文史实,等等,汇成了一座璀璨的文化宝库,这是值得引以自豪的的,广大考生能够在考场作文中撷取其文化精髓,使之为“我”所用。让我们的作文充满文化含金量,成为具有文化素养的力作。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龙应台语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龙应台谈文化: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素材点击:
文化美的内容层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各个历史时代所表现出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是每一个审美的个体所表达出的主观想象和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一定的社会现实状况、社会思潮、审美思潮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尽管这种状况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其表现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实质和表现都是大同小异,或者异曲同工的。下面选择一些文化类的素材故事,让我们各个从不的历史层面和各具个性的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文字的侧面来了解其具体内涵。请看: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林清玄《水中的蓝天》)
[点击]此话题可为“劳动美”“细致敬谨”“精神家园”“„前进‟与„后退‟”等。上述素材中,所表现的主旨,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那样:“„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的实践着。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这样一联想,在生活中,古往今来许多为了前进而先后退人生实践不胜枚举。例如,学者、骚人的撰文“爬格子”不也是如此吗!
●端详这一枚贝壳,不由我想起台湾作家席慕容的《贝壳》里的话:“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 4 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是啊,人的生命诚然也是短暂的,渺小的,与时空无限的宇宙相比,个体的人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实为沧海一粟。然而,人活在世上,比起“贝壳里的生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或许定能“更长”“更多”一点,就是再短暂、再渺小,也要胜似贝壳里的生命啊!一个人的能力诚然有大小,但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总应该坚持不懈的努力,尽可能做得更好些,不论是“伟大”还是“平凡”,都要尽可能创造出“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笔者《五彩贝》)
[点击]此素材可为“短暂与永恒”“劳动与创造”“平凡与伟大”、“卑微与高尚”等话题。秦牧说:“当你拾着贝壳,在那辽阔的海滩上留下转眼消灭的脚印时,我想每个人都会感到个人的渺小,但看着那由亿万的沙粒积成的沙滩和亿万的水滴汇成的海洋,你又会感到渺小和伟大原又是极其辨证地统一着的。没有无数的渺小,就没有伟大。离开了集体,伟大又一化而为渺小。”此话对生命的启发很大。由此,我们还应该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柯蓝曾经说过,“生活和时间,只是一只大得无形的空白的框子,只有你用劳动,才能使它充实。至于充实一些什么,这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空白的框子》)●那天是潺潺的雨天,秋雨淅淅沥沥下过不停,驻足拙政园“留听阁”,心随雨动。近看,雨点从琉璃瓦楞上落下来,像一串串透明的珍珠,正好打在檐下的芭蕉叶上,一滴滴,一声声,珠圆玉润,悦耳清心;远看,池塘里的残荷静立雨中,任凭秋雨敲打,那嘣嘣的响声传入耳鼓,别有一番情趣。回首再看此景点的“题名”,原来撷自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于是,不觉脱口轻吟: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此素材可适用于“听”、“精神世界的雨”、“心灵感悟”、“自然与人文”等话题。由此,我们一定会想到古人关于听雨的人生体验:温庭筠在《更漏子》中所吟:“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那也是湿漉漉心情,意境与此神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贯云石《水仙子“夜雨》)诗人客游他乡,夜阑难寐,听秋雨敲打梧桐、芭蕉,油然生羁旅愁思,那一声声,一点点,点点滴滴好似敲打在游子的心头。又如“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无可《秋寄崇兄贾岛》)以雨声比落叶,大有见一叶而知秋的意境,表达了对亲友的怀远之思。再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声声慢》)此处更是以雨打梧桐,且通宵未歇来极力渲染愁思之深、相思之苦。词人想到国破、家亡、夫死,老来漂泊,孤独无依,人生的处境已让人烦恼,而今宵偏遇肃杀天气——一层秋雨一层凉,怎不让人愁肠百结?如果说女子柔情似水,望秋雨而愁思,那么,再看豪放词人如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避风雨,一任自然。诗人笔下的风雨,显然是“人化的自然”,诗人回忆自己一生的坎坷,几起几落,宠辱偕忘,含蓄地表现出不计荣枯得失,经得起挫折磨难的豁达心境。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季羡林《人间第一爱》)
[点击]此素材可适用于“爱(父爱、母爱)”、“回报”、“承传”等话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吟诵着这首深蕴着母爱的诗句怎么能够忘记母亲那绵绵无尽的一针一线,连结起了天下儿女一生的幸福与温暖。我们要在心灵的深处去尊重、理解母爱,让神圣的母爱在我 5 们精神世界里安营扎寨。仁者爱人,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永远发扬光大。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兵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这是晚唐诗人张乔写的一首边塞诗。此诗与中唐盛行的边塞诗所不同的是:它没有去歌颂战争,抒发立功壮志,表现战争苦难和征戍生活的艰辛,揭露军中矛盾,批评黩武行动,也没有去抒发将士(包括诗人自身)思乡的情绪,而是描绘出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景象,反映出边疆人民团结和睦的理想生活图景。
[点击]此素材适合于“思乡”、“团结”、“和谐”、“理想”等话题。边疆人民团结和谐的主题,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由今天的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我们应该再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究其艰难的历程,从昭君出塞、乌孙和亲、文姬归汉等史实来看,这些汉朝的和亲政策对维持北方的和平起到了很大作用,也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苏格拉底)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规谏。(培根)
[点击]此素材适合“交往与友谊”“外表与心灵”“忠言”“规劝”“信条”等话题。吴伯箫说:“在人人都知道有„我‟的时候,忘我的境界是不易体会的微妙的境界,也是最圣洁、最崇高,在市侩庸俗的生活里难以企及的境界。像那半夜的钟声,它波动着深远的令人起肃穆之感的音响;也像深谷的花朵,它散发着清越的素淡的幽香。”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而忘我的境界又是受人尊重和爱戴的源泉。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卞毓方《张家界》)[点击]此素材适合“自然美”、“山的感悟”、“人与自然”等话题。张家界,这一自然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作者在文章开头自豪地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这句话通俗地说就是,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其实,在我国,不仅有张家界的山,还有九寨沟的水;有苏州园林,也有故宫博物院,等等。这些都是自然与人文的最好杰作。天人合一,从中略见一斑。
如何驾驭素材的指点:
2006年全国语文卷以及各地的(包括近年来的)语文卷,越来越多地重视“文化类”的写作,从2004年江苏的“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到2005年浙江省的“一枝一叶一世界”,以及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等,这些都说明了文化与历史、文化与人生是密切相关的主题,而文化与经济、文化与交流、合作,与世界接轨更是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因此,2007年的作文命题肯定少不了“文化类”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文化类的作文呢?下面主要说明两点。
扬长避短,写自己熟习的文化。例如,“北京的符号”,它是城市“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你可以写“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还可以写“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等。“符号很多,考生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 但是,考生如果能纵观古今,将北京的古老符号和现代符号结合起来,那是最好不过,不仅显示出自己对北京文化的独特认识,从整个文章感觉上来看,显得视野广阔,更加大气,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当然,要写自己所熟悉了解的事物,防止因一知半解而造成失误。
深思熟虑,挖掘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江苏考生《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写到:“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十二朝古都与六朝古都,一西一东,驻立在淮水两岸,长江默默,秦岭无言,无声地讲述逝者如斯的历史。西安,脚踏渭水,背靠秦岭。连绵不断的山峰给了五千多年的中国厚实的依靠。黄帝、汉武帝、武则天……一个个震烁古今的人物,不约而同地挤在秦岭脚下,更有那千古一帝始皇。黄色的土壤,玄色的山峰,那是一种来自土地最原始的坚实,一种亘古不变的沉静。…… 长江颔首道:“秦兄言之有理。想当年,当中原的文明已繁荣之时,荆楚大地还未褪尽野蛮的外衣,仍是一片荒原。哪里有如今的灵动飘逸?金陵之地,怕仍是一座荒城吧!那时的我,仍只是日夜没心没肺地流淌,许是在孕育着惊天巨变的暗流吧!” 秦岭续道:“江弟!你我都曾有过不一般的性格,可后人为何要为我们的性格贴上标签呢?说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我只能是沉稳无言,江弟怕只能是美丽洒脱。” 长江回答道:“正因为世人的标签,使得南京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倒是缺乏你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看那繁华似云烟的六朝啊,想来着实心痛。” 秦岭说:“我也正有同感。现今的西部大开发确实需要那种不拘泥俗规、勇往直前的精神。” 长江欣然道:“那我和你,南京与西安,肩负着中国的历史与未来,应该携起手来,取长补短,让水不仅灵动,而且坚韧,让山不仅沉稳,而且性灵。”西安无言,南京无言,一个背靠秦岭,一个脚踏长江,却一起面朝大海,霎时春暖花开。”
“此文妙在扣合题意而又能充分激活自己的诸多文化积淀,因此文章就显得充实而又灵动;哲理与诗情,历史与现实、未来,都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了泛泛而论的虚浮和正反统一的俗套。”(骆冬青语)透过本文可以看出“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两地为纽带,以山与水的对话为契机,以诗词歌赋为文化背景,以灵动与沉稳为哲学内核,以历史与人文为情结,很好地演绎了中华民族具有“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与现实,以及未来的生活画卷。因此,培养自己热爱自己的故乡,挖掘其人文情怀,不仅是作文的真谛,而且也是做人的宗旨。
拓展资料:名言警句、人物碎片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2.李苦禅便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
(《李苦禅教子故事》)
3.“典故是一滴水,映射着大千世界,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处事为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一个个简短的典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集”中华成语典故》)7
4.达"芬奇从被微风吹皱的涟漪碧波中找到了蒙娜丽莎谜一般的线条;邓肯说她的灵感可以从“云彩、海浪以及介于热情与山岚之间和恬静与微风之间的共振”中得到;“濡湿的贝多芬”(因经常冒雨散步,湿透衣裳而得此雅号)从“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和“树叶中小鸟的歌唱”中唤起了写作《田园交响曲》中“溪畔小景”的灵感;而傅雷,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陈钢《钢琴家的脚》)
5.“作家的作品要能够相当强烈地打动读者的心胸,只有作家所描写的一切——情景、形象、状貌、性格等等能历历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高尔基语)
6.清代诗人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谦逊,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独具个性话书斋》)
7.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诗中“柳”与“留”;“丝”与“思”,即为“谐音”修辞格,传达出一对情人在堤柳荫下,那种相思、相爱,难分难舍的情状。(笔者《古诗中的柳》)
8.《齐书》上说:“手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览万里为遥。”小小一柄扇子,浓缩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传达出各地的风土人情,记录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它是我国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笔者《咫尺扇面话风情》)
寄语:轻轻地对你说——
企业文化建设素材 篇5
关键词:文化资源,乡村旅游,利用
文化是旅游之灵魂。乡村旅游是旅游者对优美的山水田园环境与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韵味相结合的乡村文化的追求。从本质上讲乡村旅游就是一种文化活动, 乡村文化不仅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同时也是乡村旅游保持自身特色、提高旅游竞争力的关键。乡村文化可以说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大幕乡位于咸宁市东南部, 幕阜山北麓, 属低山丘陵地带, 亚热带气候。境域内蕴藏有开展乡村旅游的丰富的文化资源。
1 文化资源的类别
大幕乡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丰富, 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别。
1.1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指革命年代中的“人、物、事、魂”。其中的“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对革命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物”是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 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遗址;“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魂”则体现为革命精神即红色精神。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 大幕是鄂东南的重要革命根据地。这里有80多年前咸宁苏维埃政府旧址, 鄂南特委所在地、红十六军和红三师驻扎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共咸宁县委、咸宁县苏维埃政府就设在大幕。1930年3月, 中共咸宁县委在菖蒲塘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成立咸宁县革命委员会, 建立工农武装, 实行土地革命。1932年3月, 中共咸宁县委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 决定成立咸宁县苏维埃政府, 地点决定设在菖蒲塘村湾, 下辖黄仁、廷和、振常3个区苏维埃和30多个乡苏维埃。同年4月, 咸宁县苏维埃政府制定并公布《土地法》, 掀起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热潮, 开展土地革命运动, 为咸宁革命斗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1938年8月, 中共鄂南特委在菖蒲塘村湾成立, 何功伟任书记, 菖蒲塘村湾成为鄂南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首脑”机关。在50多年的风风雨雨里, 有无数生与死的搏杀曾在这里发生, 千万英雄儿女在这里抛洒热血。在大幕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建了鄂东南红军根据地, 记载了我国军民游击抗日胜利的篇章。在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 大幕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谱写了光辉的历史, 那血与火交织而成的一幕幕悲壮画面将永载史册。
1.2 山水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 “山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概念。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 就以“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的感叹道出了人们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大幕乡林地面积广袤, 森林覆盖率在65%以上, 山间泉水众多, 塘堰密布, 溪水纵横, 水系发达。其中较大的要数仙女湖。仙女湖水面宽广, 环绕于群山之中, 湖水清澈见底, 碧波荡漾, 犹如人间仙境。四周的环山长满楠竹, 密密匝匝, 竹林中点缀着杉树、松树、枫树和各类灌木。其中, 有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野生红豆杉万余棵, 有极具观赏价值的野樱花10余平方公里, 红色、紫色、粉红色等, 色泽鲜艳。春天, 杜鹃花姹紫嫣红, 枫叶青翠欲滴, 竹笋破土而出, 百鸟嬉闹争鸣;夏天, 林内凉风习习, 涧底青蛙咕咕, 山沟流水飞泻, 树梢作响高歌;秋天, 霜叶流动似火, 野果挂满枝头;冬天, 林海宁静幽深, 银装素裹漫天。
就山而言, 则是古老神奇的山峰——桃花尖。相传, 东晋时期, 当地百姓在山峰周围栽满桃树, 每年春天, 一树树、一朵朵桃花竞相开放, 争奇斗艳, 漫天遍野, 花香扑鼻, 赏心悦目。故此, 人们将此峰取名为桃花尖。这里风光旖旎, 山川秀美。众峰巍峨, 高险幽深, 气势磅礴。胜景有石镜、桃花洞、桃花观、桃花泉等。石镜位于桃花尖南面, 是一块天然大青石, 石壁面平如镜, 光可照人, 人们称之为“石镜”。桃花洞位于石镜东侧山腰, 洞口呈三角形, 高8米, 底宽6米, 深30米。洞口旁巨石巍峨, 洞内钟乳倒悬。洞深处, 有两块巨石, 平滑光洁, 面积各有4平方米, 人们称之为石桌石床。相传唐朝北海太守、诗人、书法家李邕随祖父举家迁徙这里, 幼年时在此洞攻书习字达10年之久。桃花观在桃花洞下面, 明朝洪武年间建造。桃花观周围, 有一泓桃花泉。泉水甘冽, 冬暖夏凉。
1.3 神话文化
神话产生于远古时代, 它是中国先民的一种生存观念, 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想象意识和民族文化性格的表现, 是早期人类的文化心理与思想智慧的结晶。传说是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的名称。神话传说, 给予了一个地方、一种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 蕴藏着千古传诵的文化精神。大幕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是关于嫦娥的传说, 据说在远古时期大幕境内有一对姓常的夫妻, 恩爱有加, 缺憾是五十多岁还没有生儿育女, 这引发了在大幕境内桃花尖上修炼的凤凰的同情怜悯, 决定帮助这对老夫妇。一天凤凰变成大蛾扑倒在老夫人怀中, 不久老夫人便怀孕, 并在次年生下一女婴。由于姓常, 又是飞蛾扑怀而受孕, 于是老夫妇便给女婴取名为嫦娥。老来得女, 老夫妇对嫦娥疼爱有加。伴随着父母疼爱成长的嫦娥貌美心善, 后与她家对面睏龙山上居住的后羿萌生爱意, 两人商定八月十五成婚。传说, 婚礼上他们对着家中的老桂树叩头拜高堂时, 桂树顿时开花, 香气弥漫。后来又衍生出嫦娥飞天、吴刚伐桂等一些美丽传说。嫦娥是中国神话故事里的著名人物, 深受人们喜爱。境内有关嫦娥的传说代代相传, 有关嫦娥的遗址遗迹、民风民俗、歌谣谚语十分丰富。人们把嫦娥比作美丽、团圆、光明、积极、进取、向上的象征。
2 大幕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大幕乡拥有极其丰富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 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 并以此为基础, 采取有力措施, 进一步促进大幕乡乡村旅游的发展。
2.1 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知名度
大幕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比较丰富, 但由于地处偏僻, 养在深闺, 外界知晓度不高。为此, 要加大宣传力度, 宣传中要注意整体旅游形象的打造。因为乡村旅游中的每个文化组成元素都是相互联系的, 而不是孤立无关的, 各个文化元素组合在一起, 共同构成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旅游美景。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钟爱, 也并非是单一出自对某一文化要素的偏爱, 而是出于对整体氛围的享受。因此, 在旅游形象的打造宣传中, 应该着眼于整体, 让乡村文化中的每个文化元素都能体现出乡村文化的内涵与特色, 从而塑造出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整体旅游形象。大幕乡在打造乡村旅游形象中要凸显绿之生态美景, 同时, 其中要注意融入红色文化中革命者的坚定信仰、神话文化中嫦娥奔月所蕴涵的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要素。
2.2 完善配套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
旅游是一个关联度较高的产业, 它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配套建设和服务。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中的一支新兴领域, 更需要搞好配套建设和服务。它们大多远离城区, 基础设施不完善, 从业人员主要是乡村青年, 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 也没有进行过系统、专业的旅游接待、服务培训和学习, 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整体接待服务水平难以让人满意, 因此, 发展乡村旅游就需要搞好相关的配套建设和服务,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旅游设施的卫生水平和配套设施的完善状况, 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对乡村居民尤其是乡村旅游在岗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不断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 提升其服务能力。从业人员在服务中对待游客要做到细致、热情、真诚、周到, 最大限度地将浓厚的乡土味传达出来, 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从而使游客流连忘返。
2.3 加大监督管理, 强化生态意识
良好的生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问题, 大力提倡“绿色经营”的观念, 决不能唯利是图, 只顾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 搞过度开发, 毁坏树木、破坏生态, 必须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加大对村民进行生态知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 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态素养, 将乡村打造成具有优美环境、清新空气、良好生态环境的乐土。同时, 在景区景点增设垃圾桶、引导牌等必要的旅游设施, 劝导游客文明游览,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防止不良行为 (如随意采摘、乱扔垃圾) 的发生, 营造出良好的旅游氛围, 让游客高兴而来, 满意而归。
参考文献
[1]魏自涛.通城县塘湖镇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文化素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18) .
[2]魏自涛.咸宁市咸安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文化素材及其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13) .
走近文化名人 巧用经典素材 篇6
家,是早出晚归的住所,是日夜思念的故乡,是精神栖息的殿堂……
回,是过程,是情结,是觉醒……
回家,从家人的喜怒哀乐中感受亲情,从故乡的离别团聚中体味牵挂,从精神迷失回归中找寻寄托……
回忆你记忆中最难舍的“家”,叙写出你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分享你的感悟……
题目:《回家》(2015年广东深圳中考文题)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900字以内;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能出现校名、人名,如不得不出现,请用XXX代替;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考题透视
“回家”这个话题很寻常,但真正写起来又不易表达深刻。如果从以下三点着手,还是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的。
1.全面审题,找到写作着眼点。写作引导语对文题里的“家”做了很好的阐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家”不同层面的含义,既可以指自己的“小家”,或团体、故乡、祖国等“大家”,也可以是“精神家园”等象征意义的“家”。相应地,“回”也不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那么,“回家”就有了多个层面的含义。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感悟,“回家”这个题目可以表达亲情、友情、故乡情、爱国情以及其他很多常见的写作话题。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文体选择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
最终,我和爸爸在奶奶的坟前找到了他。爸爸走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的孩子,眼角悬着混浊的泪花。
“好,我们一起回家。”
人们常说“叶落归根”,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而家就是叶的根。
上面是一篇习作的结尾部分,通过爷爷的一个举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领悟了“家就是生命之根”的人生感受。作者先叙述事件,自然生发出道理,这样就做到了恰当地选择写作着眼点。
2.深刻立意,新颖独到不寻常。正因为对“回家”这个题目可以有多个层面的理解,在立意的时候更应该避免肤浅化,把“回家”简单地写成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我们借助这个题目,要表达出某种真挚的情感,抒发对生活的感悟,或者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
小小风铃随风响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张张照片随之散落,重现着曾经的过往。脑海中依稀的笑脸,勾起心底的思念。“姥姥,回家吧,我也要送个风铃给你!”
“子欲养而亲不待”,作者透过随风响动的小小风铃,回忆与姥姥相处的美好时光,表达了浓浓的思念。作者以风铃为寄托,借物抒情,表达了对姥姥的思念之情,这样,在“回家”这一题目之下,文章立意就显得深刻了。
3.合理表达,叙述议论总关情。“回家”这个题目似乎与表达情感紧密相连的,同学们一般会构思写作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但无论采用哪种文体写作,总要融入深厚的感情,这样才更切合“家”这一主题的本质。下面片段写的是作者时隔数年再次回到故乡,想起逝去的爷爷的感受,叙述中融真情,感人至深,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时光如流水一般逝去,不管我怎样追赶,都无济于事。我感到局促与茫然,甚至还感到彷徨,感到恐惧,心中也涌上一股莫名的悲伤。我拼尽全身力气,使劲追溯着我俩那如诗的光阴,可我还是淡忘了,最终被那精彩的年华深深的埋没了,就连那昔日我记得清清楚楚的脸庞,也在我的脑海中随风而逝了,你,仿佛从我的人生中怆然离去了,永远,永远。
技法点拨
写叙事性作文时运用名人故事作素材,有三个关键要素:主题、情感和文采。下面我们来做具体说明:
一、选材要符合表达主题需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需要选用相应的名人素材。比如要表达“毅力”这个主题,传说中的“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都可以运用。如果在一篇文章中运用多个素材,要让这些素材具有能够表达同一主题的共性。下面佳作《回家》一文中,屈原、陆游、钱学森三个人物故事,从不同角度挖掘人物的可贵精神品质,但它们又都在“回家”这一主题之下,具有明显的共性。文化名人的经典故事有很多,有时一个故事能从不同角度挖掘其内涵,在写作时不妨进行一下梳理,对比多个故事,力争选最能表现主题的素材。选材也要尽量兼顾古今中外、不同领域,甚至还需要回避那种过俗过滥的材料。
二、跨越时空,融入真挚感情。在写作时,不能仅仅简单罗列或转述名人故事,而要在叙述故事中融入自己的真挚感情,让故事更具感染力。采用第二人称的写作方法,和古人来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叙述方式。下面佳作中三个人物、三个故事,都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而且在叙述中流露出对这些名人的钦佩、仰慕之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运用多种手法,彰显文采。运用名人故事作为素材进行写作,大多需要显示出文采来。这就需要在写作时适当地运用一些写作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文采。比如引用名人的诗词或名言、巧妙拟写小标题、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安排文章的独特结构等都是让文章不俗的手法。下面佳作在叙述每个人物故事之初,先引用其诗句或名言,然后再叙述故事,接着再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仰慕之情,最后点出人物名字。每个故事结构上大致相同,这样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主题更突出,情感表达更强烈。
总之,从文化名人故事中挖掘写作素材是一种很实用的构思方式,平时做好积累和梳理,抓住上面三个要素进行选材、构思和表达,一定能开辟出记叙文写作的新天地。
家,不仅仅是一个住所,还是一种精神寄托,一个灵魂的归宿,一个坚定的信念。古往今来,在“回家”的路途上演绎了多少荡气回肠的歌。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报国无门,千悲万叹,于是,公元前二七八年农历五月初五那一天,你从容地走向汨罗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执着而坚定的脚步,就这样,让滔滔江水洗去所有的烦恼和污浊,让灵魂在激荡中升腾。也许只有你自己知道,汨罗江才是你永远的港湾和归途,是你精神栖息的殿堂。
“回家”,是你生命的终点,也是民族精神得以升华的起点。自从那一天起,不管历史如何变迁,不管社会如何嬗变,你在百姓心中已经凝固和沉淀,你不再是你,你是不屈民族精神的象征。屈原,你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盼望着祖国的统一,眷恋着能魂归故里。是啊,在你出生的第二年,北宋都城汴京就被金国占领,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被金人奴役。而你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屡遇挫折,但从未改变初衷。
“回家”,是你一生的向往,也是你灵魂归宿的期盼。千百年来,在你执着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和捍卫精神的家园,前仆后继,愈挫愈勇。陆游,你永远激励着后人。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1949年10月1日,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工学院实验室工作的你就深为祖国的诞生而高兴。“我要回家,我要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服务”,尽管美国当局设置了种种障碍阻止你,历经5年的艰辛,你带着一家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阔别20年的祖国。
“回家”是你坚定的信念,报国是你一生无悔的选择。新中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是凝聚了无数像你一样辛苦付出的人的心血,民族的振兴正是需要你这样坚定的信念。钱学森,你是一座精神的丰碑。
回家,我们永远在路上。
1.思路清晰,行文流畅。本文以“回家”为主线,串联了古今三个名人的故事,思路清晰;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形式,主体的每一部分结构大体相同,又富于变化,行文流畅。
2.巧用素材,内容充实。本文选用古今名人故事作素材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避免了无病呻吟、内容空洞。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语文积累,并能学以致用。
【企业文化建设素材】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墙素材12-18
企业文化理念设计(企业文化,理念,设计)08-03
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12-03
家居企业企业文化09-09
企业文化≠老板文化10-28
企业礼仪与企业文化建设10-25
区别企业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06-18
企业文化管理文化建设08-28
谈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