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模式

2024-08-22

创新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模式(精选9篇)

创新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模式 篇1

搞好冬季集中整训,推动教育科学发展调研报告—

创新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关问题调研报告

宁阳实验高中刘 坤

一、调研背景

1、全县开展的干部冬季集中整训活动,给全县干部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对于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是一次大好时机,对于一名学校管理干部,如何结合这次整训活动,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管理的成效,实现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性人才目标,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2、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是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提出的前瞻性目标。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来的国际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剧烈竞争。

3、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提出的高中学段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高中阶段是知识和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为此,学校要树立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教师应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克服重教学,轻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上,轻课外;重讲授,轻实践的传统做法。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把培养人的目标定位到国家、社会、家庭利益的统一大局上来。

二、调研目标及主要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要求,调研的目标和内容有:

1、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如何统一问题的问题,实验高中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把教育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意义在哪里?

2、构建目标多元化、内容多维化、形式多样化、注重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建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

3、探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途径。

4、使学校的教育教学适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科学实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1、解决什么样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生。

长期以来,在很多教师中关于优生的标准大多是表现好、学业成绩高,这样的理解没有错,但我认为还不够全面,因为表现好,学业成绩高还不能完全体现出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实验高中为例,由于招生政策的原因,以入校成绩来看,学校没有优等生,难道学生就就没有培养的价值了吗?绝对不是的,实验高中在培养学生方面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培养特长,走特色发展之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让许多在重点高中升学根本就不可能的学生升入了大学的殿堂。同时重视学生教育,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学生管理平稳、有效。其对教育的贡献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因此,研究并回答什么样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生这个问题,对学校和教师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往什么方向努力,需要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包含浓厚兴趣,积极情感,良好习惯、严明的纪律等都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所以,当前阶段我们以新课改为起契机,在轰轰烈烈进行新课改教学的同时,把我们自己办学思想摆正,把我们老师的认识统一起来,育人第一,引导学生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培养特长,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总要有所追求。理想是人生前进的方向,是人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是人生拼搏努力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有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于毕业后无论是进入高校继续深造还是踏入社会大的高中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关爱与赏识是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学校中我们要经常利用班会课、个别谈话等途径,与学生畅谈理想的重要性,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使他们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为未来奠定扎实的基础,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要善于赏识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培养其特长,培养情感积极、人格健全的人才。

3、利用新课改,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人人担负育人职责,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育人。①在教学目标的改革上,由单一性目标向综合性目标转变。学校由过去传统学校培养目标的单一性逐步向综合性目标发展,一节课,不仅有知识目标,也要有教育目标。教育学生,人人有责,全员参与,由培养“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传授知识,更在育人。注意学生整体素质,健全个性发展,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②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注重课程结构的合理化、内容的综合化、形式的多样化,开足开全大纲要求的课程。学校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重视了书本知识的教学,同时加强了知识点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本着教学必须“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原则,培养好每一位学生。

③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注重多种方法整体效果的优化。通过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广大教师吸收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学到了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对自己的专业成长都很大促进作用。

4、重视班级建设,以班级为为前沿阵地,全面推进学生发展。

俗话说“没有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没有一个好的班级”,而“没有一个好的班级,也就不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班级建设和发展,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精选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班级建设要强化学生自主管理,需确立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属于每个学生的观念,要让人人都参与班级的各种管理与活动。学会“放

手”,也只是把“权力”给班级中少数能力较强的班干部,学生既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班级的管理者,一旦他们能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果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动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否则,没有学生管理班级的主动性,没有他们对班级活动的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就可能成为不断重复、强化纪律的场所,其后果不仅是班级生活质量的大幅度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有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展,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使他们不能真正体会到班级生活的愉悦,也体会不到因主动性得到发挥而产生的精神满足。学生主动性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人。这是成功的班级管理的重要标志。

5、为推动班级和谐健康发展,力所能及的创造条件举行以班为单位的各种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如:举办校级运动会,举行演讲比赛,进行课前宣誓,主题教育等,每月进行一次班级日常量化管理,年级夺取流动红旗活动表彰,观看各种安全讲座(防震、防火、交通安全等),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责任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一个人就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发展人的需要,是完善人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和根本要求,更是社会、国家、家庭对学校的要求,我们要义不容辞,树立正确育人观、人才观,担当起这份责任。

四、调研成果

1、积极探索育人新途径,提高育人成效。

2、通过师生努力,学生整体素质有了一定提高,这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3、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得到锻炼,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2010年11月28日

创新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模式 篇2

强化观念

一是要牢固树立服务观念。

主要是解决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定位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 我们对这个问题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在服务观念上我们要倡导三个服务。一是标准化工作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二是标准化工作必须服务于社会需求;三是标准化工作必须服务于科学发展。这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 无论是标准的立项、制定、发布, 还是实施与监督, 都要把思想转变到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和科学发展上来。

二是要牢固树立科学观念。

主要是解决标准化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怎样树立科学观念, 我们倡导八个字, 四个方面:

1.科学。

科学的精神就体现在凡事都是辩证的, 不是绝对的。标准仅仅是规范, 是一个手段。我们在制定标准的时候, 一定要辩证地而不是绝对地去说一件事, 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特别是要强调量的概念。

2.客观。

从事标准化工作一定要客观。客观就是尊重科学, 尊重事实, 用科学实验说话, 用数据说话。制定标准的前期需要很多科学实验和风险评估, 没有这个程序, 就失去了制定标准的基础, 我们的标准就不科学, 就不符合客观, 就立不住。

3.公正。

制定标准一定要始终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上, 要尊重民意, 体现民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以人为本”。要把涉及食品、消费品安全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制定标准时, 一定要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原则, 企业、部门、团体的利益都要服从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此基础上, 还要重视公平、公开、公正, 增强制定标准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4.协调。

法是协调的产物, 它要兼顾各方, 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标准也是协调的产物, 我们现在都讲双赢, 甚至讲多方共赢, 就是要兼顾到各方, 而不是简单地非此即彼, 这些都是今后我们需要切实转变的内容。我们党组将研究明年进行行业标准的清理, 从根本上解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重复的问题。

三是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主要是要解决标准的地位问题, 准确地讲是解决强制性标准的地位问题。一些人对这个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 希望今后大家能够统一思想。标准从总体上说是规范, 是准则, 是实践的总结, 也是我们质量监管的重要依据之一。强制性标准是技术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制性标准在某种意义上讲具有法的性质和作用。强制性标准是技术法规, 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一旦被法律引用也成为强制性的要求。技术法规主要包括强制性标准、计量检定规程、准入许可审查细则、监督抽查实施规范以及规范性管理文件等。树立法制观念, 就一定要把标准的地位摆正, 要正确区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不能笼统地说标准都跟法一样。因此建设法治国家, 标准化工作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就给我们标准化工作一个很好的地位, 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地位。

创新内容

第一, 在结构方面。

就是指我们的标准结构要符合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需求。目前我们整个标准的体系, 基本上是工业标准体系, 这是我们的历史。1988年颁布的《标准化法》一直沿用至今, 《标准化法》规定的也基本上是工业标准化的内容, 现在已有不合时宜的地方了。我们一定要改变标准体系的结构, 大力加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标准化工作, 这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也是服务科学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标准化工作, 使我国标准结构覆盖一、二、三产业, 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一产业方面, 要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

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农业标准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加强基础, 适应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 这指明了我们农业标准化工作今后的方向。当前的重点就是要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 饲料, 化肥, 农药、兽药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限量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对于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限量, 暂时制定不了标准就先制定临时规定。

第二产业方面, 要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科学发展的需要。

首先要抓食品安全标准。二是要抓消费品安全, 特别是涉及弱势群体健康安全, 如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所用的消费品安全标准的制修订。三是要抓涉及到公共安全、社会公益性的标准。四是要抓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标准。五是要抓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标准。六是要抓涉及传统产业改造的标准。总之, 在第二产业的标准化工作中, 关键是要突出重点、抓住核心。

第三产业方面, 要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我国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 其中一个表征就是服务业不发达, 服务业占整个GDP的比重还不够。目前, 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比较弱, 还不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今后, 要大力加强服务业标准的工作, 特别是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旅游服务、社区服务、创意文化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第二, 在质量方面。

主要是解决目前标准水平仍然不高、标准相对滞后的问题。我要特别强调这样一个观点, 那就是衡量标准化发展的水平, 标准的数量是第二位的, 质量是第一位的, 一定要坚持宁缺勿滥。今后标准的制修订, 首先要考核标准文本本身的质量, 绝不能粗制滥造。其次, 要大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这点不能含糊。现在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已经需要大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食品标准一定要和国际标准一致。三是在标准中要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的含量, 努力使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成果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四是要更多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三, 在速度方面。

标准制修订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解决跟得上的问题。一是要加快标准制修订速度。标准是实践的总结, 是实践和科研工作的结晶和产物, 有些标准可以很快制定出来, 有些标准的确需要较长时间, 不能一概而论。二是要缩短标龄, 国家标准的标龄已经从过去10年缩短到4年多。行业标准同样需要尽快清理, 缩短标龄。三是要满足需求。标准关键在于有效好用, 要立足需求、实事求是、减少重复。

第四, 在效益方面。

要站在提升企业、产业和产品竞争力的角度上来衡量标准的效益, 这是观念上一个很大的转变。一是要发挥企业的作用, 倡导企业参与标准特别是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产品是企业创造出来的,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要更多地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 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特别是要把更多的产品标准交给企业制定。二是国家标准更主要的是要抓基础标准、通用标准、方法标准, 特别是强制性标准, 这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同时, 还要突出抓好管理标准。

抓好大事

第一件大事, 制定好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发展纲要。

这个纲要是管长远的、宏观的、战略性的。纲要已经形成了草案, 有了很好的基础, 基本上成熟了, 将很快报送国务院。纲要草案提出了我们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措施, 以及对今后十多年标准战略上的一些思考和重点项目的规划。这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必须抓紧做好的一件大事。

第二件大事, 建立和完善好国家标准体系。

要加快建立完善一个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标准, 涵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科学的、协调的, 符合我国实际的国家标准体系。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要采取有力措施, 解决突出问题, 下大力气加快推进, 并使之科学和协调。

第三件大事, 修改好《标准化法》。

创新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创新理念;大学英语;教学;原则

一、更新教育观念, 确立创新理念

传统的英语教学,片面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裁者”,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课下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的背景知识做简要概述之后,直接对教材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并形成固定的套路:语言点例句、句法、内容翻译等,教师从课文的第一句一直讲到最后一个单词为止,整个课堂就是教师在演独角戏,而学生成了只知道机械地记笔记的盲目的听众。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学习依赖性,彻底成为消极、盲目的知识“接收器”。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主体性不能得到有效地肯定,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根本就没有英语实际交流的机会,更加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可以说,这是造成目前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现象主要原因。另外,英语教学中,学校一味地追求考试通过率和英语过级率,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于不顾,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要想培养创新型学生,顺利进行创新性学习,首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型人格。

其次,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向课堂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进行探索和学习。

再次,教师要把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传授给学生,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要由原来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写、学生记”教学状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充当知识灌输对象和容器的局面。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创新

为了有效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校舍、图书、课堂等硬件要求,还需要学习氛围、师生关系以及教师态度等软件要求。

(一)營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为了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快乐自信、宽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英语实际交流,积极思维,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学生只是机械接受的被动局面,向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方向发展,让学生能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并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鼓励勇于创新求异的学习环境。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语言输入有限性和语言输出无限性的教学规律,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不断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多样思维能力和创新求异的能力。具体教学过程中, 我们摸索出一条简便易行的启发创新的途径。在让学生做段落默写练习时, 学生表述出来的文字常会与原文有很大的出入, 我们启发学生要重视这些出入部分。这些出入部分, 除了语法错误和语用失误之外, 更多的是与原文同义异形可以接受的说法。这些出入可以及时明确地提示学生“ 同义异说”语言现象。如此训练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表达手段。

三、实施教学创新, 把握基本原则

认知原则。包括两个基本要点: 一是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技巧, 如听、写作、翻译、解题技巧和交际、阅读策略;二是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

交际原则。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外语这一交际工具, 其有效途径是大量的实践。在训练中, 既要训练准确, 又要训练流畅, 还要训练得体, 准确是流畅的基础, 流畅是准确的体现, 得体是交际成功的保证, 三者的结合是对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体现。通过适当的语言输入和有意义的课堂活动,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习得语言形式。

素质原则。学习一门外语也是获得一种人文素养的途径, 因此, 我们应该以传授外语语言知识为基础, 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导向,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将教学、示范和养成有机融于一体。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力求满足学生的主、客观的需求, 从当今文化知识和思想宝库中, 挑选能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可思性的教材, 增大学习的信息量, 为学生在认知、技能培养、思维训练、修养提高和情操陶冶等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文化原则。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是语言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 与文化密不可分, 教师在教学中介绍相关的政治、社会、文教、科技方面的知识, 不仅有助于加强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使学生对外族文化变得越来越敏感。

参考文献

[1] 黄勇昌.优化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多维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06)

[2] 张增慧.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11(11)

(作者单位: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

共享,国之创新新名片作文 篇4

现今,生活科技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主意付诸了现实世界,“共享”,成为了现社会的新名片。

共享产业是“万众创新”的科技产物,“共享”对于现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以共享单车为例,摩拜、ofo正在做大做强,占据大部分市场,基本每人手机里都会有一个摩拜或ofo的app,路上随处可见的都是摩拜和小黄车,地铁站口更是有不计其数的摩拜和小黄车。小鸣、99也正在拔地而起。共享单车的存在使自行车随借随还成为了现实,更解决了短距离出行的问题,对社会贡献之巨大,不言而喻。

时代在进步,共享产业的家族也在不断壮大,共享充电宝、共享书店、共享篮球应声而起,共享,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国人乃至全世界人们的生活理念。

共享万利无一弊?

不,不是的。大量共享单车的投入,使人行道再难走人,而人穿行在马路中,更是影响交通,违背了当初解决交通问题的初衷。

再之,我国尚未对共享作出明确的法律条文,各种共享的新兴产生从侧面体现一个人素质的好坏。有些人贪便宜,从共享书店里拿走一本书,拿走一个共享充电宝或伞。我认为,如不加强管理,不文明现象滋生,对一个城市的面貌是有所影响的。

总言之,共享的诞生,于国、于社会、于市民皆有所广益。创新是国家的软实力,共享单车在海内外的崛起,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创新实力,激励这中国青年一代的创新劲头,若能裨补阙漏,那必然是锦上添花。

共享,不但体现个人素质,更有助于少年儿童对社会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公民素质。孩子同父母走在街上,孩子必会对新的事物产生好奇;父母自然会解答孩子的困惑;等孩子长大成为少年,学会了使用共享的产生。在少年的使用中,他会懂得市民的行为规范,从而在意识中扎下文明的种子,发芽、生长。这样,将来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是个文明的人,也算是扬我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风度了。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宿舍和谐管理 篇5

张朝喜 郑现镇

(武汉大学后勤保障部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学生宿舍和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不断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是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我国高校学生宿舍功能和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学生宿舍的和谐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宿舍管理;思想教育工作;功能;模式

教育部教社政〔2004〕6号文指出“学生宿舍和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住宿管理事关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该文说明了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学生公寓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校的办学质量乃至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2004年以来,全国的大学生在宿舍内自我伤害、相互伤害事件频繁发生,从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到2006年“昆明某高校宿舍持刀抢劫案”,这些典型案例都令我们深省。由此可见,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进入学生宿舍已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不断拓展教育领域,实现新突破,解决新问题。

一、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基本功能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是指以学生宿舍为载体和依托,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目的,通过在起居、安全、纪律、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和督促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和休息

[1],使学生在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得到全面发展。

高校宿舍管理具有三个基本功能:服务、管理、育人,其中服务是最为基础的功能。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活动场所之一,大学期间的大部分生活、休息和学习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的。有关资料显示,学生在宿舍的时间占所有课余时间的75% 以上[2]。管理功能是宿舍管理的本职,同时也是育人的渠道之一。学生宿舍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制度的管理。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导向、规

范、协调和激励作用。育人功能是宿舍管理的根本,也是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核心所在。宿舍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休息场所,而是一个重要的育人园地

[3]。

二、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现状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的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其存在形式以及管理模式发生了不少变革。资料显示,1998年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为540多万,2002年猛增到1 600万,2004年已达到2 000万;与此相应的是:从1999年到2002年底,全国高校新建学生宿舍3 800多万平方米,改造1 000多万平方米

[4]。但是,学

生宿舍设施老化仍然严重,数量缺口较大。以武汉大学为例,校内共有80栋学生宿舍,其中标准化学生公寓仅占24栋,只占总建筑面积的48.2%。

(一)学生宿舍的主要存在形式

目前,全国高校学生宿舍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学校利用国家投资等自建的学生宿舍,这种形式占全国高校学生宿舍的比重最大;二是学校利用社会力量联建学生宿舍,尤以校方出土地,投资方出资金的方式居多,华中科技大学曾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三是由社会力量通过建设或改建向学校提供学生宿舍,此种形式也被称作校外学生公寓;四是少数学生自行租住的校外学生居所,这种方式教育部原则上不允许,但客观上存在且有上升的趋势。本文主要探讨前三种学生宿舍的管理模式。

(二)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主要管理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传统模式,即学生宿舍由学校内相应的管理委员会管理,这个管理委员会通常由学校的学工、保卫、后勤等部门组成,采用“齐抓共管”的管理方式,按各自分工对学生宿舍进行日常管理,但是存在着组织松散、管理交叉、工作迟缓等弊病。第二种模式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才逐步出现的,即学生宿舍的公寓化管理或社会化管理,其管理主体有三种类型:一是管理工作由学校成立的后勤服务公司或相应的物业管理公司承担,仍由学校负责;二是学校与社会力量共同组成管理队伍管理,即由社会物业公司负责学生宿舍的物业管理,接受学校监督;三是完全依托社会力量管理

[5],此种管理模式在各高校校外学生公寓应用较为广泛。

三、高校宿舍管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特别是在上世纪末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宿舍功能定位比较单一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本身应该具备“服务、管理、育人”的三大基本功能,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宿舍仅仅被当作学生居住和休息的场所来看待,没有把它与学生的学习、娱乐、休闲甚至教育相联系,不仅疏于管理也忽略了宿舍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功能定位的单一,使得学生宿舍的设施也不够完备,宿舍除了必要的起居生活设施外几乎别无它物,学生在宿舍的活动选择显得比较贫乏。宿舍硬件设施的简陋决定了我国大学生宿舍仅仅作为休息场所这一简单服务功能,并且仅仅是服务功能的一小部分;同时,我国高校学生宿舍对功能定位的单一也直接影响了高校宿舍硬件设施的建设。正是由于这一恶性循环,才使得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的学习、娱乐等功能不能体现。

(二)宿舍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脱节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逐步加强与改进,“学生宿舍是育人的重要阵地”的观点开始为大学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所意识,但是宿舍的育人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普遍由后勤实体具体实施,对学生宿舍的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缺乏必要的经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思想教育与宿舍管理工作的脱节,造成了“软、硬件”建设的不协调,不和谐。

(三)管理与服务意识错位

自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以后,学生住宿都要缴纳一定的住宿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已不仅仅是一个被管理的对象,同时学生也是消费者,他们享有被服务的权利,因此,必须改变以往只

管理不服务或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在当今宿舍管理工作中要有服务优先的意识,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的整体性和个体的差异性,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具体的人(学生)作为对象来进行工作,把学生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宿舍管理工作过程缺乏有效沟通 在学校制定宿舍管理规定和政策的过程中,缺乏双向互动的环节,学生和宿舍管理部门之间缺乏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目前高校的宿舍管理往往是以学校制定政策为主导,相关部门实施为主,实行的是单纯的垂直化管理,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联系,在具体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一方面,学生对这种自上而下的带有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会出现抵触情绪,学校在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中很难把握好“度”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宿管人员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缺乏了解,而学生也很难理解宿管人员采取某项措施的初衷,因此造成了管理难度的加大。

四、高校学生宿舍的和谐管理

2005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把学生住宿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因此高校需要在我国现行学生宿舍管理体制不变的前提下,积极转变宿舍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和谐管理。

(一)改进硬件设施,健全学生宿舍功能 要改变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现状,特别由于历史上对学生宿舍功能定位比较单一这一现状,使学生宿舍各功能之间相互促进,各功能之间形成和谐关系,需要高校在改造老宿舍、新建新宿舍时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需要,把握好高校学生宿舍的功能定位,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入住房间的前提下,努力增加学生文体用房和各种活动用房,并参照小区模式增加公共健身器材,配备相关管理服务人员,做到物尽其用,不要将相关设施弄成摆设。只有让高校学生宿舍服务、管理、育人三功能之间得到和谐发展,才能为高校学生宿舍的和谐发展以及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

(二)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相结合 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督促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协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学生宿舍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校的主要责任[6]活的地方更为必要。而制度和谐就是各种制度比较完善、有力、协调、不相互冲突

[7]。因此在学。因此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住宿管理长效机制,组织辅导员进宿舍,把学生宿舍和公寓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辅导员的重要职责,建立完善辅导员、宿舍和公寓管理人员、学生党员和骨干密切配合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体系。

同时我国高校宿舍管理工作需要更新管理理念,真正的落实“服务至上、学生至上”的服务理念,要真正的落实这一理念就要加强宿舍管理队伍建设,可以借鉴威斯康星大学戴维斯分校推行HD制和清华大学紫荆公寓经验,面向社会选用文化层次高、热爱学生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的干部担任宿舍管理工作。同时要经常对宿舍管理人员的业务和思想进行培训更新,并且做好监督考核工作。

(三)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促进人的和谐 学生宿舍的主体是学生,作为消费者,他们对管理和服务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发表意见的权力。让学生参加宿舍管理委员会,参与到学生宿舍管理规章的制定和管理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楼长、室长在学生宿舍管理中的骨干和助手作用。学生的参与使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信息的沟通,是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培养,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同时,在构建人的和谐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加强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与宿舍管理人员的人际关系的和谐构建;二是在服务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客体的个性多样化,注意交往主客体之间的理解与沟通,进而实现个体自主与整体的和谐统一。

(四)加强宿舍管理制度建设构建制度和谐 好的秩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条件,也是构建人的和谐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秩序需要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维护,尤其是学生集体生

生宿舍管理中,要健全各项管理服务制度,使之相互协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方面要制定以约束服务工作人员为核心的宿舍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制定以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宿舍文明建设为核心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力保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既能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实际出发,突出正面激励,又不能与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抵触。

(五)加强宿舍和谐文化建设

宿舍文化实质上是课堂文化的扩展和延伸,是校园文化的浓缩和生活化、日常化体现。倡导和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是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塑造学生良好精神形象和文化人格,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的重要手段

[8]。因此,要把宿舍文化建

设作为学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和谐文化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从而引导和激励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良好的宿舍环境以及在培育宿舍和谐文化过程中形成的良好人际关系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宿舍和谐文化建设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它不仅涉及到后勤管理部门,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工作部门,还关系到宣传、教务部门。只有加强相关方面的配套建设,才能促进高校学生宿舍功能的和谐发展。同时,加强对管理服务人员的管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促进宿舍制度、文化的和谐也是促进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和谐的重要因素。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将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创新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模式 篇6

摘 要: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为龙头,实行以人为本和以健全的制度为依据的科学教育管理方式,辅以细处着手和创新性为基础的柔性管理方式,逐渐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建立;健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223-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在大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学生的个性化越来越强;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尤其是《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件的颁发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怎样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形成覆盖面更加广泛、落实程度更加到位的长效机制就成为摆在各位学生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结合近几年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国内外高校一些成功做法,认为新形势下要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一、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为龙头

(一)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重心,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学生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关键,也关系到能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发挥辅导员自身的榜样和带头作用[1]注重借助学生活动平台重点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1.借助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平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通过党员民主生活会、团支部恳谈会、学生干部培训会、定期思想政治学习、各类主题学习活动重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辅导员还要认真做好学生的“贴心人”工作,多与学生交流,热心解决学生的生活需求,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引导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结合学生的理想帮助学生制定自身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切实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

2.借助班级班会和主题团日活动平台,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通过每周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通过组织团日主题活动,围绕我国道德模范事迹、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社会先进人物事迹、优秀大学生事迹、自强不息大学生事迹等的榜样展开学习讨论,让学生在学习先进人物事迹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的高素质人才的导向性作用,逐步提升整个国家的国民思想道德素质。

3.借助思想政治和党课课程教学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思想政治课和党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注重把授课内容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课外实践相联系,大力开展开放式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观点,关注学生的热点,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和党课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祖国富强而刻苦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脚踏实地投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以自己所学知识服务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二)以学风建设工作为中心,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效率。首先,学校要着重加强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培养。应从国家人才培养的大局出发,积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从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对大学生人才的重视和需求等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业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具备学习的原动力,变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2]。其次,学校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要通过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优秀学子报告会、名师讲堂、专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交流学习经验,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教育管理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班级导师要多深入学生课堂,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关注后进学生的学习状况,注意树立先进学生的榜样作用,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为每一名后进学生配备一名学生学习导师,帮助其解决学习上的困惑,解决其学业上的困难;从而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传、帮、带的良好的学风。

2.注重加强学生的学风教育和学风管理。一方面,学校要重点加强学风建设的教育工作。从学风建设的意义、内容、形式等方面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优良学风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学风建设大家谈、优良学风班评选、优秀毕业校友报告会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优秀学风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注重发挥班委会、团支部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引导学生自发自觉学习。另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加强学生学习上的各项管理工作,从学生上课考勤、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自习学习、夜不归宿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重点关注出现问题的学生、受到学习警示的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加强对“诚信考试、拒绝作弊”的宣传,严格考场纪律,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通过全面公正的学风建设教育和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公平、公正的校园环境,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以人为本,健全制度,搭建平台,自我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在日常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这就要求我们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对待学生要像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多理解,并以一种快乐的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生工作中,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二是要熟悉每一位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与学生在一起,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熟悉学生的性格,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对学生的优点要心中有数,要引导学生如何扬长去短,让学生发挥个人所长取得优异成绩,从而逐步形成教师爱生,学生尊师的良性循环之中[3]。

(二)建立健全制度和服务机构,做到有章可循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遵章守法,按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学校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国家法律、《学生手册》、《学生奖学金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白大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他们懂得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同时负责学生教育管理的辅导员将各方面与学生利益相关的各项工作考核透明化,使学生自己也能够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各项评比,并根据实际工作中制度的不足向老师反馈,帮助老师及时地加以健全,为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搭建学生活动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各项体育比赛、举办专家讲座、开展征文比赛、参与演讲比赛、暑期社会实践等各种学生素质拓展平台,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艺才能和体育才能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

(四)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学校要特别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委会和团支部组织在学校的学生管理方面的巨大作用[4],引导各级学生组织发挥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开展各种各样积极健康的学术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提高大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三、细处着手,柔性管理,体现人文关怀

随着大学的扩招,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关心、教育与引导工作也成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于这部分学生应做到细处着手,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柔性管理[5],体现人文关怀,真正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学生工作档案制度

通过辅导员、班级导师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工作档案。具体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家庭情况、心理状况等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一个方面,为每一位需要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教育服务工作,共同承担起学生“精神导师”的重要角色,帮助每一名同学成长成才。

(二)建立并完善“奖、贷、助、补、减、免”为主的多渠道助学体系

通过开展国家助学金贷款、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家庭困难学生教育等工作,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加大对他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关心和帮助,引导他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成为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把学生的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程落实

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定期召开学生安全教育宣讲会,做到学生安全工作时时讲,事事抓,对学生面临的安全工作要进行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全力做到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与时俱进,创新性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当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这就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工作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主流媒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6],具体应创新性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利用新媒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一是要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学生喜欢的生动活泼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完善网络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营造新媒体正面舆论宣传强势,实施“大学生新媒体教育工程体系”。二是利用新媒体开展网上谈心交流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探索网络虚拟环境下的新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注重开展网上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增强新媒体教育的实效性。三是以新媒体为平台,开辟QQ、微博、BBS论坛、电子邮箱等创新教育新园地,增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凝聚力。做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开展创新教育,推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是学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借力国家政策,建立省级创新教育平台,设立学生创新激励基金,充分利用校内力量和社会资源,搭建学生创新平台;调动同学们创新创业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业就业人才。二是学校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改变传统上的人才观念,积极鼓励学生借助自身特长成为偏才怪才,引导他们借助自身优势进行发展,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有特长的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我们相信通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以人为本和制度健全的科学管理,加上细处着手和创新性加以补充的长效管理机制一定会给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曾保春,钟向阳.高校学生工作中辅导员角色的人格分析[J].高教探索,2010(4).

[2]黄军伟.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形成长效工作机制[J].高校理论战线,2011(12).

[3]冯志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精神[J].理论导刊,2011(3).

[4]石沁禾.基于柔性管理理念的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创新[J].江苏高教.2010(8).

[5]崔海今.浅谈对高校学生的柔性管理[J].教育探索,2010(9).

创新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模式 篇7

一、围绕一根“红”线, 以党团组织为阵地依托, 保证思政工作的方向性

要想做好青年思政工作, 必须以党团组织为依托,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把构筑青年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作为首要任务,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 引导青年自觉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的方向前进。党团组织作为思政工作的主要直接组织, 必须牢牢把握“红”线不动摇, 把青年思想引领到更深层次, 更高水平。

一是以党建工作为龙头, 把握思政工作方向性。政、企事业单位应把党建工作放在思政工作的首要位置, 多开展全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 把理论学习的要求明确化、内容专题化、形式多样化, 做到理想教育常抓不懈, 党员意识扎根头脑。思政工作者应重视党员的道德规范和党风党纪的教育, 无论是青年党员还是老党员, 要把先进性建设贯彻到党员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以党风带动工作作风和学习作风, 从而带动青年党员思想不断前进。

二是以党团组织为阵地, 夯实思政工作基础性。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中, 思政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发挥党团的作用, 注重党团在青年中的感召力、凝聚力、渗透力、夯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充分党团组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效力, 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对广大青年进行正确的培养和教育, 增加他们的荣辱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 有针对性地做好广大青年的心态调整工作。鼓励广大青年在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 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工作上勤奋努力;业务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积极投身各项事业。

二、突出一个“激”字, 以转变机制为主要手段, 推动思政工作的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强大政治优势的关键所在。近年来, 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 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这些宝贵的经验, 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也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创新, 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富有吸引力、感染力。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紧扣时代的脉搏, 追踪现代管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干部群众, 树立新思维、新理念, 克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摆“花架子”的做法;要努力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常抓常新, 科学化、经常化、艺术化、现代化。

激励作用在如今市场经济下, 是一个提升各项指标及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激励是调高创新的有效手段。经调查研究, 无论是面对物质方面还是面对利益方面, 青年思想总是处在波动时期, 这与当今社会青年思想特点有关, 青年对于物质、利益和名利方面的所求是十分现实和明确的。这就要求政、企事业单位在管理体系中转变机制, 将激励作用融入到管理体制当中, 切实加强激励管理效果, 从而达到使青年价值观的正确性及引领青年思想不断提升与发展, 达到实现创新的效果。

三、注入一泉“活”水, 以多样活动为有效载体, 增强思政工作的感染力

政、企事业单位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充实青年思想的空白, 给青年思想注入一泉“活”水, 才能使青年思政工作焕发一股“火”热。开展形式鲜活的文化娱乐活动正是扩大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也是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和范围, 增强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主要法宝。做好青年思政工作要以创新精神引领思政工作, 实现思政工作形式多样化、载体有形化、内容生动化、效果显性化。

一是关心青年的身心健康。针对当代青年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思政工作者要切实关心。思政工作者要了解青年真正想要的和真正影响青年的实质性因素。思想不稳定, 一项事业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这对于职业青年尤为重要, 职业青年所关注的是住房、婚恋、个人待遇等问题, 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尽可能地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

二是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针对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要进一步完善健身文化娱乐设施, 开展丰富多彩、大众参与的文娱活动, 加强与各有关单位的沟通交流, 多开展联欢联谊活动, 拓展青年的视野, 丰富青年的业余生活, 避免青年的兴趣和价值取向的庸俗化等等。

如何创新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篇8

【关键词】新课改下;初中数学;问题;途径

英国数学家克莱茵是这样形容数学的: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而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只注重自身的指导地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较低、学习效率不高。而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只强调传授理论知识,没有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低、创新意识薄弱。

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一般来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主要通过板书的形式,讲解课文内容,学生则通过做笔记的方式,记忆教学知识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仅仅是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进行学习,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缺少独立思考、探究的机会,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枯燥,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3.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主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解教材内容,没有适当引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导致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较低。而且,由于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教学相脱离,许多学生不能理解数学教学的意义,难以有效应用数学知识,导致数学教学的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途径

1.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新课改的推进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得到认同和推广,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学生搞一些不切实际的教学,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出发点,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味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解课文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解几何知识时,初中数学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自己动手画图,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采用任务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设计中一开始就把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知识,利用多媒体,实物等创设情境,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游戏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营造民主环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不同,不仅会影响教学效率,而且会制约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以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科学建立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共同探讨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自由、民主的数学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4.转变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有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就会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而单纯地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高低,存在着片面性、单一性的缺陷,鉴此,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科学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

新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玩数学 篇9

摘要: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题词“数学好玩”是把金钥匙。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好玩的东西才会使孩子们产生兴趣,而兴趣产生爱好,爱好产生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倡导玩数学,引导学生把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玩游戏,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爱学——会学——学会”。

关键词:学习兴趣 生活化数学 学生操作 数学游戏 玩数学

正文: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喜欢数学学习,轻轻松松主动学习数学,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题词“数学好玩”是把金钥匙。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好玩的东西才会使孩子们产生兴趣,而兴趣产生爱好,爱好产生动力。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需要,倡导玩数学,引导学生把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玩游戏,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一.在兴趣中玩 在兴趣中学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学科本身的内在兴趣和发现的自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搞好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会更精彩、更有效。

数学在学生的眼中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学习的热情很低,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玩,尽情的玩,学生有了玩的机会,从喜欢游戏到喜欢老师,因此盼着数学老师的课,盼着数学老师设计的游戏,最后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老师的“圈套”,玩着玩着就喜欢上数学学习。如在一年级教学“数的认识”时,我放下教材,让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我告诉学生今天不上数学课,带领学生到校园中玩耍,学生们非常高兴。学生们玩的时候很自然的分成了几组,教师和学生一起玩,在玩中不经意的提出数学问题,1.看一看,校园中有什么?喜欢学校的哪些设施?2.数一数,你喜欢的花、树等有多少棵?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建立了数的概念,学会了数数,这样引导学生在兴趣中玩数学、学习数学,消除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改变学生的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并且让学生体会感悟数学学习的方法。

“猜谜语游戏”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一节课开始,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教师设计形象、生动、有趣的谜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就进入角色。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在导入时,我对学生说:“今天,我要给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听说要猜谜,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要猜的“谜”上来了,“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谜语一出,学生就各说不一,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这时老师拿出一个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问:“ 谜面上的‘哥哥’、‘弟弟’在钟面上叫什么呢?它们是怎么走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趣味谜语”,为新课的学习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二.在生活中玩

在生活中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玩数学,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在教学“元、角、分”前,可以先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上街购物一次,并把所买商品的价格记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景中了解了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又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逛商店”的游戏,现实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学生们的生活,学生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中来。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了元、角、分,学会使用换算元、角、分。这样设计学生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游戏,让学生在生活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操作中玩

在操作中学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要求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 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并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形成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应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玩”。启发学生:你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然后比较,分析,讨论,总结,从不同角度思考,得出了许多不同的解法,发现了许多规律。这样通过玩,使学生有机会实践,有机会探索、交流和思考问题。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逐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在规则中玩数学

在学生时代我一直羡慕钦佩小学时学过的语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李大钊教育女儿李星华的一句话“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现在当了老师我经常这样教育我的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会创造机会让学生玩,有时玩的不是数学游戏,只是让学生玩个痛快,再上数学新课。这样教师尊重了学生玩的天性,学生也会尊重老师的劳动,认认真听讲,主动完成数学学习。

玩数学不仅仅是玩,重要的是学。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应该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把抽象得甚至于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教学为内容,游戏为形式。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较为完备、严密的规则。游戏规则是根据游戏任务而提出的,每个游戏参加者必须遵守行为规范及行为结果的评判处理规定。它是游戏中控制学生认识活动和游戏进行的主要武器。教学正式通过游戏规则来引导游戏朝既定的方向发展,通过游戏规则把教学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游戏之前要讲明有关规定,游戏过程中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游戏结束后要结合游戏开展评讲,真正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很多知识都很好玩。但数学又是一门枯燥的学问,需要大量的计算和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教我学”变成“我会学”,最终实现“爱学——会学——学会”的教学目标,是每位教师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

1.王巍 《让孩子们爱玩数学 玩好数学》 锦州教育网;

上一篇:化学集备总结下一篇:互联网公司笔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