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三部曲作文

2024-10-18

夏天三部曲作文(共16篇)

夏天三部曲作文 篇1

夏天,是热魔王最猖狂的时刻,他毫无顾忌的把魔爪伸向人间。

热! 热! 热!热的人直叫到:“热死了! 热死了!”热的狗狗伸出那长长的、血红的舌头,“呼哧、呼哧”直喘大气,热的猫眯着眼睛,一天到晚懒洋洋的睡大觉。

在热魔王的统治下,夏天——这位刚烈的少女奏起了动听的“三部曲”。

当时间女神轻轻叩响清晨的大门时,人们就开始了一场别出心裁的比赛——竞走。

你只要到周边的菜市场里转上一圈,肯定会大饱眼福,人人都几乎成为了当代的卓别林,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挤来挤去,汗流浃背。和小贩为了那么一元钱讨价还价,争的面红耳赤、唾沫横飞,然后付钱,接着“噌噌噌”几下就没影了。人人心中都有一口无形的钟,人人眉宇之间都 透着一股焦躁之气,人人都脚底生风快的不得了。看,一位大嫂采取了突击战术,不到10分钟,菜篮子就满满的,这纪录恐怕连短跑名将都望尘莫及。而这位大叔呢?愁眉苦脸,显得十分焦急,哎呀,连菜篮子也空空如也,应该是菜不对口味吧!出了菜市场,全身都湿漉漉的,不用说这是汗的杰作。

早晨的节奏如此轻快、明朗,而中午的节奏却是那么的深沉而缓慢。

午饭摘一突击战后,人们便进入了梦乡。虽说只能睡个把钟头,不过这滋味可不亚于吃蜜糖——舒服至极啊!方圆几十里没有一点声音,只有电风扇在默默的工作。起床后,骨头酥酥的,于是洗一个冷水脸,又打起精神奔赴“战场”屋外,太阳晒的地面火烫火烫,唯有知了无聊的叫着:热死了热死了……

夜晚的节奏是欢快又舒畅的。

当夜晚来临后,阳台上、庭院里到处都是乘凉的人们。展开的活动也很丰富:讲故事、猜迷语、讨论问题等。连天上的星星都似乎被吸引了,眨着眼睛不愿离开。夜晚,更上孩子们的天下,捉蛐蛐、做游戏……

入夜,月亮害羞似的躲进云层,人们进入了甜甜梦乡,大地显得格外安静,仿佛在等待黎明的到来……..

于是,三部曲嘎然而止。

夏天三部曲作文 篇2

作文贵在有感而发,一篇发自内心,用真情实感写就的文章,本身就是有一定价值的。如果加上作者流畅的文笔,优美的语言,恰当的表达,无疑就是一篇佳作。我认为在给学生进行作文启蒙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自己先谈感受最深,印象最深,或者就是自己最想说的一件事。这时候,学生往往非常兴奋,说起来没完没了,作文的素材是不少的。接下来,就是帮学生选材,因为如果他们有许多许多的东西都要写下来的话,看起来不仅乱,而且太浪费时间,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选材后,学生就可以理清自己的思绪,有针对性地进行表达,学习恰当地用语言文字再现内心的真实情感,与老师、同学、家长一起分享成长中的喜怒哀乐。

二、在自由中表达,畅谈心中的感想

对作文的要求,老师最好不要要求的过于详细。比如:字数300字左右,文章最少分三个段落,……固定的格式使学生的思维发散不出来,活生生的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这种教育的后果,是一些学生养成了“作文惰性”,即一篇作文写好后,一见到相同或相似的题目,同一篇作文又照抄上去。孩子的语言是五彩缤纷的,是活泼的,有活力的。我们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平台,让学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既可以让学生把心中所想尽情地表达出来,也能在老师的积极指导下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让学生“我手写我口”,大胆进行创作,写一滴动人的眼泪,一个难忘的眼神,一个甜美的微笑,一次成功的经历……

三、于评改中升华,完善自己的情感

对于作文的评改,过去是学生都交上来,由老师一人进行评价。现在,大家都认识到这种做法的弊端:一是所用时间较长,不利于及时反馈信息;二是作为学生来说,对这种评价并没多少心理体验,积极性不够。总之,对作文水平的提高收效甚微。我们应提倡现在有的教师所采用的“学生互评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对本组同学(也可换组进行)的作文进行讨论,找出优点,总结需要改进的地方加以整理,最后全班讨论,总结。这样做,可以使学生都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他们通过积极的评选、讨论,可以深刻地去感受、去理解,促进自省意识。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对作文评价的认识要公正合理,讨论时需理解作文要求,注重审题,把握重点。不能只看表面热闹,丧失一节课的意义。我们都应认识到作文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是一种与口头表达形式不同,意义相同的交流模式。可以说,作文比口头语言可以更好地锻炼一个人的语言美,更清楚地审视自己的内心,完善自己的道德意识。

作文教学“三部曲” 篇3

一、求实——作文教学的第一阶段

学生初学写作,往往是三言两语,辞不达意,瘦弱、单薄,枯燥乏味,干巴巴没生气,作文教学面临的要求是“求实”,即写出内容充实、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如何引导学生由短而空到长而实过渡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

(一)写熟悉的人和事。命题切合学生实际。从身边的事情写起,从熟悉的人写起。写熟悉的人和事,学生就会觉得有东西写,内容也不会空洞乏味。

(二)写真情实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写真情,越写话越多,越写事越细,越写情越深。教学中可以把那些感人肺腑的文章作为辅导材料。

(三)旁征博引。文章单薄,没有厚实感,原因之一是阅读面窄,引证的材料少,有的根本不知道引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要有“文”,就得学会引证各方面的材料,诸如诗词、史料、典故等等。教师应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利用阅览室、图书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摘录写作材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了知识的储存。到写作时,“翻箱倒柜,把所有的储藏,只要能有的都使用上来,哪怕并不是用在文字上”(茹志鹃《漫谈我的创作经历》)。

(四)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包括联想和想象两个方面的能力。想象和联想则是想象力所派生的,是有如“双胞胎”那样关系密切而又各自分离的心理现象。这两种心理现象好比机器上的“马达”,一经发动,形象思维便活跃起来,融汇学生一时的灵感,发而为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给他们提出想象的要求,按一定的任务进行想象活动。例如,在作文命题时,为了培养想象能力,运用多种题型作文,如话题作文、改写扩写、看图作文等。即使命题作文,也应从训练想象能力的目的出发,多出如《十年后的我》这样的题目。在表现手法上,则指导学生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文章,训练想象力。

(五)编写详细提纲。教学中提倡学生编写提纲,养成先编提纲,再打草稿,然而修改成文的习惯。开头结尾,层次结构,语言材料等等,均作细致安排。理清思路,充实内容,使文章做到有血有肉。

综上所述,求实的文章,“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苏东坡语),尽管是堆砌词藻,也要让学生放手写,切勿扣之以文风的帽子。否则,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违背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二、求通——作文教学的第二阶段

“求实”之文,从内容到形式难免有不通之处,例如有的学生旁征博引时,往往左一首诗,右一段史,出现堆砌材料现象。所以,第二阶段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由实到通的过渡。

所谓“通”,指的是文章通顺。这一要求似乎不高,其实文章真正写通并不那么简单。从内容看,思路通,情理通,与读者的心相通,这难道简单吗?从语言看,用词准确,语句流畅,这也是不容易的事。看来,古人提出的“文从字顺各识职”是有一番道理的,其中的“文”指内容,“字”指语言。一般的人要做到两者既通且顺已非轻而易举的事,更何况是学生作文。要使学生写通文章,在求实的基础上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理论上的指导。教师要适当地讲些写作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因为“这时期认识最主要的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即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的特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教点理论知识,挤一挤“水分”是很有必要的。

(二)修改文章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每写好一篇文章,要反复修改几遍。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并且有必要的话,结构可以调整,内容可以增删,甚至于“割爱”。要使学生懂得文章不厌改,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互批互改,在批改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领悟文从字顺的道理。

(三)训练的强化。光懂得一些道理还是不行的,强化写作训练,使理论付诸实践,才是有效的途径。作文量的规定,每周交一篇作文,每天写一篇日记,持之以恒,从不间断。练的内容要多,形式要活,既有“化整为零”,也有“齐头并进”。在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自然就会悟出文章应通乎情,达乎理,语言应规范,引证要贴切,不可生拉硬扯,不要堆砌词藻的道理。

这个阶段的作文训练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认识过程是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三、求新——作文教学的第三阶段

“求通”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写通文章,然后循序渐进,在求通的基础上求新。

所谓“求新”,就是学生作文力求创新。“新”很难解说,我们不妨定为选材新、立意新、构思新、语言新。这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已经是很高的要求。我们知道,即使写作水平很高的人,也难以保证篇篇都写得“新”。有人说:“文人妙来无过熟。”这话不假,多写多练能熟,熟能入妙,妙文不就是创新之作吗?所以,要创新,就要带着“求新”的目的进行训练。

(一)选材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两点:一是占有。每人备一个积累素材的本子,一方面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材料;另一方面从书本中撷取材料。占有材料,贵在“多”字,多多益善,“积积愈厚,发发愈佳”。二是使用。使用材料,贵在“严”字,做到严格把关。不用那些“老”材料,“死”材料,“硬”材料。

(二)立意练习。不妨“旧瓶装新酒”,“化腐朽为神奇”,但反对“穿百家衣”。不是说别人用过的材料不能用,而是应该在别人用过的材料上有新的发现。发现就是创作的才能,有发现才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三)构思练习。从结构上看,有倒叙、插叙,有先抑后扬,有一波三折,有一线串珠等等。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象征,有联想,有比拟,有比喻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拓宽思路,掌握技巧。

(四)语言练习。要求在通顺的基础上有点个性和色彩。教学上,教师应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向人民群众学语言,注意积累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加工,可以写入文章。二是向书本学语言,看书时不仅注意摘录那些优美的语句,还应懂得“出入法”。进入书本,见得亲切,心神领会;离开书本,形诸头脑,流诸笔端,变成自己的本事。朱熹认为,读文章见那些内容、语言,如自己做出来的一般,这才能“为己之学”。经过长期的训练,语言的个性和色彩就会逐渐形成,写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文章。

“求新”,如同“求实”、“求通”一样在于多练。整个作文教学过程都应以训练为主线,坚持多读多写,读写结合。在作文练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实际,分阶段,定目标,由实到通,由通到新,明确要求,循序渐进。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

亮化作文三部曲 篇4

偃师市翟镇镇 第二初级中学

段伟苹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写作训练严重不足;加上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模式陈旧,因此作文教学早已陷入困境,成为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但也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摸索,发现:亮化作文三步曲,是提升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我想谈一下自己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阅读积累 练笔求新 批改促长

作文教学一直都被视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感到无内容可写,写作时不是照抄就是胡编,像记流水账似的,理不清头绪,空话连篇,空洞无味,脱离实际。那么,教师如何转变观念,积极创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注重”上。

一、注重阅读,学会积累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少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写作时搜肠刮肚,下笔艰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平时阅读量不足,知识面狭窄,因而才会感觉到提笔无语,无从落笔。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想写出好文章,只有多读书,不断积累。并且在作文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明白,写作积累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1、博览群书,让书香陶冶写作及性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写诗也会吟”……我认为,课外阅读对语文水平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三毛、韩寒等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强学生课内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在课外书的选择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大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可偏重于经典文学作品,同时引导学生在“博览”的同时也要注重主次优劣,对精华部分是要“细心揣摩透熟”读熟背诵的,对次一点的即是“一看”即可。

2、摘录精华,让笔记凝聚华章妙悟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极少有过目不忘的天才。在阅读中,常有些句子、段落极为精彩,或是触动了读者的灵魂,或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将它们留下来,帮助学生随时积累写作素材。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周摘抄一页自己喜欢的内容,如丰富的词汇,精彩的句段,有趣的歇后语,形象贴切的比喻,健康向上的顺口溜,富有哲理的人生故事、警示的名人名言等,让学生把自己的心得以批注的形式记下来保存好,并教学生学会坚持学以致用,把它们转化为自己文章中的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也记住了不少精彩语段,写作时自然文思泉涌。所以我想只有不断的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真正做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二、注重练笔,练中求新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单单是靠一两节作文课的练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平时坚持多种形式的练笔实践。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的开发语文课本中的资源,因为在每篇文章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习作资源,教师应把作文教学渗透其中,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在学完<<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后,我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桂林的山水景色,这样学生既学会了导游词的写法,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举多得也。又如<<背影>>一课,作者朱自清通过父亲去车站送自己,曾几次描述了父亲的背影,借此来表达对父亲的爱。于是学完这课后,我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及对父亲的了解,写一篇作文表达对自己父亲的敬意.这样不仅让学生写出了有情感有思想的文章,还让学生掌握了课本中的写作技巧,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再如,学过《社戏》一文后,可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训练,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学着用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

其次,教师还可采用让学生记日记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日记不受题目、体裁、内容的限制,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也可以大胆想象,随意抒发,甚至可以把内心的困惑和烦恼轻吐在日记上。比如,我把各小组的学生编号,每天坚持让每组同编号的学生把自己的日记展示在小黑板上,由各组长组成评委会,对每篇日记进行点评选出优秀的日记让学生品味欣赏。这样,写作就更切近学生的生活,他们也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了。

第三,在生活中练笔。叶圣陶先生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历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因此,在作文的时候,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回归到真实生活中,通过各种观察和采风活动,如集体观景、参观名胜古迹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养成处处留心的习惯,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都有美,如我以“商场见闻”为题目,要求学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在节假日,我要求学生到商场亲自体验生活,观察商场里的商品、人等,真切感受商场中的每个生活镜头。在作文时,学生都“下笔有话”:有的选取了商场的主要商品来描写;有的以商场中发生的好人好事来叙述;也有的以在商场中见到不文明的行为展开了议论等,效果非常好。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实行开放式的教学,以扩大学生的生活圈子,引导他们带着情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这样很容易就让学生触景生情,才会激发学生作文情感,情感拨动了学生写作的笔头,学生就有“满肚子话”要说了,从而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只要教师能督导学生长期坚持这些练笔实践,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三、注重评改,取长补短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收”“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作品都经过了反复的修改。所以,对于学生的作文,也要让他们反复修改,这样学生才能从修改中体会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但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学生写教师改,教师辛辛苦苦批改完了,学生往往是大眼一扫,一翻而过,下次写作文时错误照出不误。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而且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很难提高,我认为教师不必要篇篇具改,可改一篇或少数几篇,只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使他们初步认识到评改的要点、方法及评语的写法即可。然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活动,我班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在成型之前都要经历三个环节:

一、自评,便于学生自我欣赏启发其自我完善,达到“学生能自改作文的目的”。

二、互评,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互相修改,由小组推荐一篇作文在全班进行诵读评议,这样便于学生与同学交流写作心得,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认识到自己作文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收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成效。

军训三部曲作文 篇5

军训三部曲作文

军训之旅开始了!

车箱内很挤,最里面堆砌着高高的行李。咱们靠外面站着,有些热。我抓好蓬内护栏,感觉很新奇。我刚上车,竞被安排在副驾使座上,一路凉风习习。

记得临行前,

生活中的事情往往出人意料。军训之旅我们小学生作文大全

主旋律

1、阴雨

军训地点设在长沙消防总队,一切都显得很不一样。地远,有些荒凉。操场极宽大,天空很蓝。

排好队列,整齐站好,一动不动听着团长的报告和军训事宜安排。风徐徐吹来,大家的迷彩服便整齐的摇动,静中有动,很好看。天空中滴落几点宝贵的小雨,站得发酸的我们,眼巴巴地希望趁机休息一会儿。但教官一句话拒绝了:这点小雨算什么!

齐步走、踏步、站军姿、正步走、稍息,停止间转法……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腰部剧烈的酸疼,肚子也很难受,膝盖疼得仿佛真空了,脚跟一步一疼。我只有咬着牙……熬!

小雨继续着,其实我并不怕雨,但我需要休息。雨,一点一点很小,在盼望中“哗”地变大些,大到能回寝室休息,正好!整队退场后,楼道间,我们欢呼雀跃。休息不到五分钟,阿俊教官出现在门口,我们只好来到走廊里站好。灰暗的走道上排起两列极长的队伍,一个班紧挨着一个班,由女生宿舍走道连接到右边的男生宿舍走道上。站军姿、练正步手形、脚步。虽然有点累,经过休息后,走廊上的我们感觉轻松了许多。教官的敬业精神让我蛮敬佩的,我们觉得累,他们也不轻松。我

军训三部曲作文 篇6

前奏蒙眬

清晨,太阳还在睡觉,可是无情的铃声却已经响起。迷糊的我们慌乱地起床,忙活了起来。睡眼朦胧的我们跌跌撞撞,笑料百出:有袜子穿反的人、有衣服掉一地的人,有额头撞墙的人。然后,大家三三两两摸索着走向洗手台,其他几个打着哈欠整理床铺,眯着眼睛的我只好开始排队,不过排队的时候我也不浪费时间,干脆闭着眼拿着梳子开始梳起头来。

第一部曲跳跃

上午,紧张的训练开始。首先我们排队到操场上练习站军姿,教官不停地纠正我们的站姿。在阳光的洗礼下,我们一动不动地站着,汗水在我的额头、脸颊、鼻梁、嘴角川流不息。我的腿又酸又痛,但就在这时教官却开始训练我们整齐地跑步了。有时,会来个小插曲,这个作曲者就是我们幽默的教官,因为他时不时就蹦出一两句笑话来,让我们哈哈大笑。虽然是一点点小插曲,但在我们的军训生活中却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第二部曲热烈

下午,太阳完全释放出火辣辣的威力了,风儿也害怕得停住了它的脚步。可是我们依然在教官的带领下开始了跑步,一圈,一圈,越跑越快,渐渐的,腿已经麻木了,我竟然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汗水已经侵占了我整个身体,校服上也干了湿,湿了干,怎一个大汗淋漓了得。抬头看看太阳,阳光依然毫不客气地瞪视着我们,我们咬咬牙,和这炎热的天气杠上了,坚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第三部曲小夜曲

晚上,终于盼到了晚上。月亮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夜风凉凉地抚摸着我们。在一阵忙乱之后,知了的鸣叫声,蛐蛐的哼唱声,陪伴着我们渐渐进入无比甜蜜的梦乡。

尾声

为期一周的军训生活就这样结束了,虽然每天的训练对我这样一个没有吃过苦的人来说很辛苦,但我却有了很大的收获。那不仅是身体上的一次锻炼,更是心理上的一次磨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现在的我,才体会到我平时的生活是那么幸福。

小学作文教学三部曲 篇7

一、兴趣导航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 饶有兴趣地学习, 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 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作文诵读会。如教师诵读学生的优秀习作, 或学生诵读自己的得意之作。此外, 教师还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挨个儿选读自己的优秀习作, 其他小组伙伴听评其作文的精妙之处和还需改进之处。这样, 在教师或自己的朗读中, 在同学热烈的掌声、中肯的评价和热情的帮助下的, 学生渐渐增强了写作文的兴趣和自信心。其次, 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学生作文中的精妙之处“喝彩”, 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精准、一个句子写得具体生动或习作构思有新意, 都要为其叫好。让学生觉得“我也会写”, 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进, 这样循序渐进, 最后达到人人都觉得“我能行”。

(二) 发挥好班级文化墙的宣传作用

把学生习作的优秀篇段张贴在班级文化墙, 供全班同学学习、品赏;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将优秀习作向报刊社投稿等。每当有优秀学生习作在报刊发表, 这既是对学生的鼓励, 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肯定。

(三) 制作班级的作文集

让学生每学期选自己得意的一两篇优秀习作打印, 然后选择富有爱心且乐于担当的学生将全班学生优秀习作装订成册。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变成了铅字, 再配上精美的插图时, 心里自然欢喜得不得了。这样,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大为增强。

二、素材铺路

(一) 留心观察, 发现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源头盛而文不竭。”因此,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 走向社会, 了解生活, 关心国家大事。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 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美景等, 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对此, 教师应巧借学校开展的各种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 带领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的秀美风光;让学生走向社会, 感受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在学校开展的参观气象站活动、经典诗文诵读、趣味运动会、“庆六一”文娱表演等活动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随时记录下来,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 从而写出一篇篇充满生活味, 文词俊美、朴实感人的习作来。

(二) 学好语文, 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选入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教学中, 教师要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的魅力, 体会作者布局谋篇, 用词造句的写作特点, 从而达到学习借鉴的目的。如教《翠鸟》一文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从静态到动态、从颜色到形体等描写翠鸟的外形, 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是怎样抓住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的。只有细致观察, 才能写得具体形象,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 学生就能体验借鉴, 用这种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三) 课外阅读, 扩充素材

广泛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由于小学生阅历浅, 语言积累缺乏, 写起文章来, 就难免抓耳挠腮, 搜肠刮肚。因此,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注重阅读和积累。但是, 仅从课本中学习知识, 积累习作素材, 是明显不够的。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外, 还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从课内走向课外, 拓展知识面, 充实写作材料。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 适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童话、经典故事、著名科幻小说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名作等。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及时应用摘录本, 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句段, 并及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天长日久, 学生的语言就丰富了, 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涌向笔端了。

三、想象助力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 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也是多样的, 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 图画式

在看图学文、看图习作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观察图意, 再发挥想象, 不但要说出或写出画面中真实的事物, 还要科学合理去想象画面背后所蕴含的内容, 把图中静止的事物想象成活动的状态, 奏出“弦外之音”。如教学《一个这样的老师》《一夜的工作》后, 教师可以根据图意, 让学生分别以《我喜欢的老师》《怀念敬爱的周总理》为题, 写看图想象作文。

(二) 假想式

假想, 是想象力的升华。小学生最喜欢幻想了, 有趣的童话故事、科幻故事等常会令他们浮想联翩。教师应抓住这一点, 经常组织学生写想象作文。如学习了《凡卡》后, 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凡卡的信寄出去后》为题, 进行合理想象作文练习。

(三) 续写式

方法一:词语短语续写法。即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一个词语, 一个短语或者一段话为习作开头续写下文。例如, 教师说出一句“美丽的春天来了”, 学生展开想象后, 有的可能会描述春天里万物复苏, 生机勃勃的公园景色;有的可能描述天地里辛勤耕种的农民伯伯;也有的可能是描述花香四溢的果园美景……

方法二:结合教材, 引导学生续写课文。学习了《穷人》一文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续写结尾“桑拿拉开了帐子……”。

(四) 写意式

小学课本中录入的古诗都是古诗长河中的经典之作。如在教学杜牧的《江南春》时, 教师可先让学生理解诗意, 再合理想象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最后让学生把这一美景描绘出来。这样融理解、想象、表达、创意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而且增加了学生对江南美景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实践证明, 遵从的“兴趣导航—素材铺路—想象助力”作文教学三部曲是很有效果的。这样, 学生对写作文不再畏惧, 就能够舒展心灵抒写自己的所看、所做、所思、所想。

摘要: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但学生视作文为烦恼的事。而“兴趣导航—素材铺路—想象助力”作文教学三部曲可有效破解这一问题, 为小学作文教学找到捷径。

考场作文“三部曲” 篇8

语文考试,作文可谓半壁江山,考场作文一直是师生们高度关注的话题。写好考场作文,平时积累很重要,但考场发挥是关键。如何在考场上超水平发挥,我认为要注意“三部曲”:审题-选材-行文。

一、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考场上,有些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往往还没来得及认真审题,便开始行文,其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部曲”。这里具体介绍几种审题方法:

1.咬文嚼字法

这是审题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仔细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意。

2.捕捉题眼法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审题时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

3.题意引申法

有些作文题目的词语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对于这类题目要仔细寻找其字面意义背后隐含的某种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确定中心,选择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仔细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选择材料,确定中心,也就是作文的“第二部曲”。

在选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要真实

真实,就是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听途说,最好选择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的事情。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同,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材料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要能代表时代精神。同学们要注意,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希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材料,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3.材料要典型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在选材时,要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以一当十、以质取胜。

4.选材要具体

选材具体是指选择的材料要具体,要让事实说话,用事实说服人,打动人。如果一篇文章只有空洞的说教而缺少具体的事例,或者空发议论,文章就会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是不可能具有表现力的。

三、列好提纲,认真行文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最好形成一个简单的提纲,再根据提纲行文,这是作文的“第三部曲”。在行文过程中,对提纲还可以调整或补充。

行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莫忘点题

题目往往表明一篇文章的中心:记叙的中心线索、中心人物、中心事件;说明的中心對象;议论的中心论点、中心论题等。作文最怕跑题,跑题则文不对题。因此,在行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点题,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这等于提醒自己:要紧扣中心。

2.要前后照应

前面提到的人、事、物、景,后边应有照应;后边准备写到的人、事、物、景,前边应有交代。前后照应,可使结构严密。

3.进入角色

犹如演戏,要假戏真做。否则让人看出来,将大煞风景,一切渲染效果都将化为零。作文也是这样。譬如续写故事,你得将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把他的喜怒哀乐作为自己的喜怒哀乐。

4.倾诉肺腑

假戏可以真做,假话却不能当成真话写。作文必须写真话,倾诉肺腑之言。写真话,倾诉肺腑之言,吐露真情实感,写起来才顺手,才能有个性。否则,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怎能写得下去?即使勉强写下去,又怎能鼓舞人、教育人、打动人?

5.一气呵成

灵感来了,思路通了,要一直写下去,不要在个别词句上耽误时间。灵感稍纵即逝,思路一旦中断,再接通就要费时间。完全沉浸到写作的意境中去,一气呵成,一吐为快,一篇行云流水似的文章将从你手下诞生。

考试三部曲作文 篇9

考前,考中,考后凑成了一部绝妙的三部曲。

考前——疲惫不堪

“唉,又要考试了”当得到这个悲惨的“噩耗”时,同学们个个叫苦连天。但没办法,强打起精神好好上课吧。老师比我们还着急,你听下课铃响了,老师还在讲台上争分夺秒地讲着,我们谁也没有听进去,反倒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真想马上冲出教室。终于到了布置作业的时候,看着老师手中一大叠的试卷,我们的嘴不觉成了O形,我也晕倒在了座位上。同学们哀求道“老师,行行好,试卷都压得我们喘不过气了!“哼!你们还嫌多,你们去看看县城的同学,人家的作业是我们的好几倍,要不,我再给你们加几张?”老师说。无奈,我们只好背着“题海”,没精打采地回家度过这个望而生畏的周末,真是“累”啊!

考试中——头晕眼花

考试前,同学们还在嚷着,可试卷一发下来,大家就俯身“沙沙”做了起来,时不时发出几声叹息声。阅读题的文字密密麻麻,看的我头晕眼花,差点把“嚷”写成“壤”,幸好我的火眼金睛发现了,不然又要扣分了。英语单词犹如“天书”,让我皱紧了眉头,但好在英语是我最擅长的科目。数学题一波三折,弄得我一头雾水。七场考试下来,感觉是一个字——晕!

考后曲——七上八下

刚到学校,便看到同学们围着成绩单在看,看后,有的眉开眼笑,有的痛哭流涕。我用力挤进去,数到我的名字,成绩竟然又下降了,我便垂头丧气地回到座位上反思自己,同时做好挨批的准备。

童年三部曲作文 篇10

在家里“滑冰”

在我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妈妈都在房间里,在家实在无聊,突然,有了一个主意。说干就干,于是就拧开爽肤粉的 盖 子,掏出一大把撒在地上,把爽肤粉弄湿,再把它们铺开,摆了好大一片。我用手摸摸,滑滑的,好了!我跳上去,在上面滑来滑去,大喊:“滑冰啦,滑冰啦!”我看见爸爸妈妈从房间里出来,更 高兴了,一不小心滑倒了,虽然摔得很疼可还是乐呵呵的。

学拖地

我小时候,经常看见奶奶用拖把屋里拖地,觉得很好玩,便拉住奶奶说:“我也要拖地!”接着便抢过拖把,拖了起来。我看见角落里很脏,便“加速行驶” 到那里,可怎么拖也拖不干净,我生气了,使劲往前推去,只听“哎哟”一声,拖把的一头撞到了墙上,另一头撞在了我的肚子上,我呲牙咧嘴, 说什么也不干了。

偷吃巧克力

我五岁时,爱上了吃巧克力。妈妈害怕我牙坏,总把巧克力放在衣柜上。我吃不到巧克力,只好绝望地躺到了床上。晚上,我满脑子都是巧克力,翻来覆去怎 么也睡不着。我瞅瞅爸爸妈妈,没醒,赶紧起床,望着衣柜顶上的巧克力,我再一次绝望了。这时,我看到了放在衣柜旁用来撑衣服的杆子,我灵机一动,用杆子把巧克力捣了下来。没想到巧克力落地时发出了很大的响声,妈妈问闻声赶来把我拉回了床上。呜呜呜呜,我的巧克力。

农村作文创新教学“三部曲” 篇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而语文实践性要求课程建设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要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亲身感受、体验生活,说心中的话,写身边的事。这一“标准”的出台预示语文教学必须改革。那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怎样改革呢?

总结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如下“三部曲”与大家交流。

第一部:改革小课堂,注重作文方法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提出的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要完成这一目标,那种在课堂上“老师讲一学生做”的教学模式显然望而莫及。重视学生情感,改革每一堂课教学,形式多样地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刻不容缓。

改革小课堂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提供说话、写话的机会,逐步训练写作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发展搭建平台,把写作教学渗透到识字、阅读……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说话、写话、交流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对完成教学目标是有益无弊的。例如每一堂课的课前三分钟让学生用预习的词说一句或一段话。逐步发展到给学生的话加标题、作点评,共同探究。长期的说话、写话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写作材料,一旦作文需要,就可随手拈来,灵活运用,从而分解了作文的难度。

改革小课堂之二:合理创设作文特色课,让学生作文水到渠成

传统的作文课,就指导课来说,不外乎写出题目——分析题目——讲写作要求——念念范文。就评讲课来说,不外乎是讲讲全班的基本情况后,念几篇选出的优秀作文或是一两篇写得差的作文,然后发作文本,作文就这样教下去,难以吸引学生。我们的作文课力求破除固定的模式,要上出特色。这一特色就是“新”、“活”,并有悬念。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课的主人。下面是我们在课题探讨中的“自我介绍”的作文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还不很了解我,想进一步了解我吗?

生:想。

师:那有两种方法供选择:①主动向我询问。②听听我的自我介绍。

生:我们听你自我介绍。

师:那好。不过你们要听清记牢。边听边思考老师是从哪几方面作自我介绍的。

(听完后小组讨论,老师是从哪几方面作自我介绍的?你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自由发问……)

师:现在该轮到你们作自我介绍了,你打算怎么介绍?

生甲:分别从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爱好等方面作介绍。

生乙、生丙也分别作了介绍,并且从具体的事例中重点介绍了自己某一方面的特点。

师:出示两篇书面实例(多媒体展示习作,让学生阅读)。

师:同学们读后看作者是怎样作自我介绍的?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作自我介绍可以抓住本质的东西,从某一方面的特点来写,不必面面俱到。同时要用具体的材料把自己想说的某一特点说清楚,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说得好,“我就是我。不是他”。一定要反映出各自的个性特色,千万不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堂这样发展下去,学生不仅有了习作素材,而且领悟了表达方法。这一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内在需要,积极地参与到自我介绍习作的全过程,还渗透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合的思想,内涵丰富,空间开阔,从而在多维度的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改革小课堂之三:挖掘课文中的作文资源,逐步训练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

课文中蕴含着极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作文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写创新作文的重要阵地。例如学习了《小伙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8课)后,可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启发学生想象:玛莎拿着安东送给他的面包会说些什么?周围的人又会说些什么?分小组讨论后,合作交流,这样既完成了讲解课文的教学目标,又训练了学生写创新习作的良好习惯。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部:拓展中课堂,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巩固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果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者是表达得不够确切,甚至思路紊乱,这是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造成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教学应当教育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阅读室、画廊、板报、班级图书箱、图书角、班级剪报等阵地的作用,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摘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名人名言、警句等。必要时背诵好的段落,经常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写作时才不会出现“无米之炊”的难堪。

另外为了激励学生写作,几年来学校先后建立了校刊、校报编辑部,让学生的作品通过这个平台展示出来,好的习作向外推荐。长此以往,向校刊、校报投稿的同学越来越多,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提高。由此可见,课堂的认真拓展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它将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更多的光彩。

第三部:开辟大课堂,引导学生审视真实的生活,体味真实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习作教学不能只限于学校,在校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农村学生的生活是平淡的,他们不能像城市学生那样写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是他们可以写一写山野风光、小桥流水等。城市孩子可以写逛公园、上网、看数字电视、练钢琴、学舞蹈等。农村学生也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农村学生也有他们特别的生活场景:栽秧苗时,可以挽起裤脚,下田与父母一起劳作;掰玉米时,可以背着小背篓,愉快地穿梭在玉米林中;星期天还可以与一群小伙伴去拾蘑菇、挖野菜、摸鱼儿……其实农村学生的生活也是丰富的,感悟同样是厚实的。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引导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中去,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如:学生习作《嫁新娘》中这样写道:“姐姐的脸上羞答答的红云浸透了她魂牵梦萦的婚裙,伯伯额上的皱纹深深刻下他自己含辛茹苦的沧桑……新潮和古老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交融。”时空在这里汇合,童心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展现。这充分说明作文教学除了用足用活教室、学校这片天地外,还要从社会与自然两方面人手,社会及自然也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

夏天三部曲作文 篇12

一、想写“心曲”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发挥创造性的表述过程, 是“我手写我心”。写作教学不是通过一堂、两堂写作课的指导就能见效, 是融于生活、有感而发的过程。因此,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不做漠视生活的人。有所经历, 才有所感悟;有所欣赏, 才有所审美。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 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不吐不快, 那就只能借助于文字, 用写作的形式倾泻于纸上。我的经验是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一周两篇, 老师亲自阅读日记, 并加批注和评语。有真情实感的日记是上乘, 应付编造的日记为下乘, 不求数量, 只求质量。

二、能写“情趣”

有了写作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就进入了能写阶段。在这一阶段, 教师可有意识地讲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 并进行对比习作, 使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更好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情趣”。例如, 有一位学生描写睡莲时这样写道:“我家院子中央有一口大缸, 大缸里种着一株睡莲, 每到夏天, 大缸里的睡莲就开了, 红红的花瓣向上张着, 特别美丽。再加上它身旁的绿色荷叶, 粉红色的花骨朵, 越发显得花的艳丽, 这让我不由地想起一句话‘红花还需绿叶衬’。”老师把这句话修改为:“我家院子中央有一口大缸, 大缸里种着一株睡莲, 每当八月份, 大缸里的睡美人醒了, 她羞答答地探出水面, 舒展着粉红的花瓣, 睡眼惺忪。旁边还有一个毛笔似的粉红花骨朵, 这让我不由地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句。水面飘着几片绿色的荷叶, 好似美人穿着绿色的纱裙, 越发的妖娆。微风吹过, 莲花手舞足蹈, 仿佛在冲我打招呼。”教师把睡莲的样子赋予人的形象, 让人立刻想出她的样子, 语句也就显得更形象、更生动了, 这就是比喻、拟人写法的好处。在逻辑段的划分中可采用“总分写法、分总写法”, 使学生能把自己的“情趣”更好地表达出来。

三、会写“歌曲”

初二三部曲作文 篇13

又是一年,初二的记忆停滞在三个月前,对于初二,丝丝缕缕的细丝时刻拨动着我的心弦。

都说初二是道分水岭,我也说。于是卯足了劲加紧攻克瘸腿科。不料,数学是我永远也过不去的坎儿,就像云里雾里漫天单调的函数直击我头脑。都说严师出高徒,可偏偏数学老师不是位严师,我也就松懈了,那一阵子像掉进了无底黑洞一样,每天背着副似乎不属于我的驱壳,灵魂出窍了一般。挣扎过,无助过,等待救赎。

“数学老师发火了!”都这样说,我不以为然。下了课跟在老师后面听谆谆教导,做过无数遍相同的题过后,终于大彻大悟,噢……原来是这样!慢慢地喜欢数学老师了,随之而改变的是喜欢上数学了。但仍记得老师罚我站的时候嘴里念的心里想的都是多恶毒的`老师!不会有人懂的,因为每次老师伏案给我批题的时候我站在一边观察她——真的,岁月不饶人!沮丧过,感动过,开心过,柳暗花明。

数学成绩渐渐提升,老师欣慰,我也高兴。运动会上,和老师报了师生组项目,很激动。虽然成绩最后,但过程很甜美。期末成绩一出,我惊过,从未想过的结果,而老师给我讲的题居然押中!最终是老师与我一同咀嚼胜利的果实,过程波折,但最后的最后。我明白了很多。放弃过,疯狂过,伤心过,经历过。——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弹指一挥间,对数学老师的记忆无形中增添了这么多,她不是严师,没有往讲台上一站就能震慑住我们的魄力但气场绝对够强!

读书三部曲作文 篇14

“又到了书店门前,不妨进去逛逛吧”。我对妈妈说。妈妈稍有一些犹豫。因为每次在我选择喜爱的书籍的时候,妈妈在一边想:“儿子呀……快点呀……我们还得赶时间呢。”我就对妈妈说:“妈妈,你也选一些您能用得上的书。”妈妈说:“不了,你选吧,我等你,别急。”

我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那琳琅满目的书籍。哇。简直是一片书海,让人眼花缭乱。选什么书呢?我开始了寻找书的征途。

“嗯,这本书挺好……那本也行……不行,还是放回去吧,那也不错,那个……好了,别再拿了,这都已经让我看上三年五载了”。哎呀,都挑三十分了。还得赶时间呢!

看来,买书得精挑细选呀!不能盲目的选这一本,那一本的。

第二部 读书与积累

“哎呀……别吵了。”外面的狗真是可恶极了。不知又看上什么不顺眼的东西了,不停地大叫。大概左邻右舍的想法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吧。

可恶的狗终于不叫了,这下可以看书了,由于近日的作业有点多,没工夫忙这个。于是我站在一面墙前,背倚靠这那面墙。

“嗯,说的有道理。”我认为,这句箴言应该到我的脑海里一游,并且从此“安家落户”了。这有一条珍惜时间的,这有一条探索的,都是名言警句。

我把这些都记下来。积少成多。

第三部 应用与好处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有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蕴含的道理是书读得越多,知识就越丰富,并且还要思考它的来龙去脉。

夏天三部曲作文 篇15

一、审清题意

审清题意, 是写好一篇作文的“第一部曲”。初中阶段的作文以命题作文为主, 命题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 因此要准确理解命题意图, 正确判断文题所规定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和表现方法以及探究命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如果命题对文体有明确要求, 就务必按要求写作文, 如《我爱老师》重点写“我”对老师的爱;《我的老师》就重点写老师是怎样的人;《我和老师》重点写“我”和“老师”的关系。如果命题对文题无明确要求, 就要注意文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性词语。如题中含“记”、“忆”、“访”、“纪事”等字眼即为记叙文;题中含“赞”、“颂”、“歌”、“抒怀”、“畅想”等即为抒情散文;题中含“说”、“议”、“论”、“谈”、“驳”、“评”、“感”等词, 即为议论文;题中含“说明”、“解说”、“介绍”、“方法”、“自述”等即为说明文, 遇到没有标志词的文体, 可通过试加标志词的办法辨明文体, 也可以文题的含义发现它对文体的要求。对不限文体的文题, 尽量充分分析可以运用的体裁。

二、立意创新

古人云:“意者, 一身之主也”。作文的选材、结构和语言的运用都要受主题的约束, 所以写文章首先要立意。确立了主题, 正如射箭有了靶子, 登山有了目标。立意的优劣, 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立意要力避“人云亦云”,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多角度立意创新, 创造出不同的新“意”来。如写《晚饭时的争议》这篇作文, 有些学生就以“开发大西北, 退耕还林”为主题;有些学生以“当前农村推广有线电视”为主题, 写出一家三代人的不同看法, 这样就做到了“意新”, 唱出了与众不同的曲子。

三、素材取舍

素材取舍是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 对早已积累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整理、选择、集中、提炼并写入文章之中, 用于表达文章主题, 其目的在于看该素材能否为文章的中心服务。选取素材应真实, 必须是客观存在的, 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选择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表现力的典型材料, “以一当十, ”努力突出“精”和“严”, 还要舍旧取新, 舍大取小, 去粗取精, 体现“主旋律”。

四、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对头脑中已有事物的再现, 想象是一种再创造, 具有虚构性。在写作中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 对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是十分重要的, 可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方法。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 作者把战士们在朝鲜战场上的奋不顾身和同一时刻祖国人民的和平安宁生活联系起来;《天上的街市》中, 作者由“天上有一个美丽的街市”, 想象牛郎织女在天街自由地闲游, 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 要建立或理解联想、想象的“智力结构”知识体系, 从日常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中有意识地、经常地分析、运用联想和想象, 就会使作文变得饱满、细腻, 变得耐人寻味、余音绕梁。

中学语文作文训练三部曲 篇16

中学语文作文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进行训练成了许多教师研究的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 “三部曲”模式训练,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精神与要求。

一、起步训练仿写“三部曲”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但是,我们要用好这个例子,帮助学生突破作文的难题,而不能抛开这些例子去凭空设想与捏造。对于起步阶段的学生,在进行作文训练时可以坚持以下“三步走”仿写策略。

第一步:仿写课文。

也就是让学生完全模仿课文中的人物、事件等等来进行写作。由于是从比较熟悉的地方下手,所以学生的思维会比较活跃一些,材料也会丰富一些,思路也会比较明晰,所以下笔写作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而容易成功。

例如,在学完朱自清的《背影》之后,我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_____的背影》。要求从“妈妈、爸爸、爷爷、奶奶……”中选一个填在横线上,然后再写。由于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大家已经很清楚地了解了文章的特点,特别是注意到了课文中父亲爬月台时的“背影”描写,所以自己作文时在结构、语言、情境等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好的借鉴,很容易写成功。其次,学生对爸爸妈妈等人物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所以写作起来就会比较容易产生情感。实践证明,所有的同学的作品都是成功的。特别是其中有一位同学在《妈妈的背影》中写道:火红的太阳烤着大地,妈妈仍在田里挑水浇烟苗。她挑着一担水行走在田埂上,我家的田比下边的田高,就在妈妈左脚跨上我家的田埂,用力挣上的一刹那,我看见了她的背影,她右手扶着前半截扁担,左手拉着后面的桶绳,妈妈她……。由此可见,仿写课文应该是我们进行作文训练中最应该使用的一种手段。

第二步,仿写优秀作文。

在仿写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有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或优秀片段产生出来,那么教师可以拿这些好文章为例子,让学生们进一步模仿。当然,这次的模仿要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比如,上次已经得“优”的同学,需要再换一个人物来写,同时要求大家在遣词造句方面更为严谨、细致和丰富多彩,仍然采用“倒叙”的叙述的方式,等等。

由于这次学生的材料更为丰富,对对象的描写已经经过了反思,印象更为深刻,细节更为细致入微,所以这次学生的作文效果更为良好一些。

第三步,拓展训练。

由于经过了上两次的训练,学生的思路已经逐渐开阔,语言材料也更为丰富,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第三步就可以开展一定程度的拓展训练了。仍然是上次的的题目类型,但是要求把“背影”换掉,也就是要求描写其他的事物,但要求表现形式、描写方法、情感态度与方面仍然保持不变。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马上打开了自己的思路,产生了《妈妈的手》、《老师的眼睛》、《父亲的脸》、《爷爷的鞭子》等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一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样,衔接自然,语言流畅,用词准确严谨,流露出了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失为佳作。

世界上没有无本之木,没有无源之水,而对于作文来说,课本就是我们学习的根本,需要牢牢抓住。

二、文体训练“三部曲“

进入中学高年级学段之后,不论记叙文,还是说明文,以及议论文,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文体。由于文体增多,时间紧迫,一些学生常常顾此失彼,不得要领,以至于不能写出一篇成功的文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采用“三步走”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一题三文体”。下面就以《我们的学校》为例来进行说明。

第一步,要求学生以《我们的学校》为题写记叙文。

由于这个题目要求学生书写的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生活材料丰富,所以学生的思路比较容易打开。经过老师的点拨之后,学生们很快投入了写作之中。当学生把作文交付上来之后,发现他们有的写出了同学们之间的努力学习、互相关心、关爱集体等事迹;有的写到了老师的诲人不倦、关爱学生等事迹;还有的学生运用散文笔法,写景抒情,描摹了校园中的点点滴滴:轻松活泼惬意的课间活动场景,姹紫嫣红、秀丽迷人的小花池,高大挺拔青翠的松树,等等,无一不透着他们的真情实感与观察的细致入微。

第二步, 要求学生以《我们的学校》为题写说明文。

经过指导之后,学生们都采用一定的空间顺序,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了校园建筑的特点,以及各个阶段办学的情况,从而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第三步, 要求学生以《我们的学校》为题写议论文。

以这样的题目写议论文,完全是一个难题。为了让大家打消顾虑,我让他们快速阅读了一下《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并且提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目的给出不同的答案。同时,提醒大家注意议论文的要素,只要找准了论题、论据、论证方法,问题就可以解决。通过提示,交流等环节之后,一篇篇文章被写了出来,而且还有许多颇具特点的议论文。

三、材料作文“三部曲”

由于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选择更为宽泛,所以这类作文更适合“三部曲”训练。比如,从同一则材料中至少可以提炼出三个主题,写出三篇主题不同、方法不同、文体不同的文章。接下来我们就以下面这则材料为例来进行说明。

材料:众所周知,鄱阳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美丽婀娜,清澈透亮。她的身姿,她的神奇,以及那汤鲜味美肉嫩的淡水鱼早已闻名遐迩,迎来四方宾客的青睐。可是,近几年来,岸边的塑料袋、塑料纸等生活垃圾比比皆是,工业、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游艇游船渗漏油污……使水质急剧下降,鱼产量明显减少……

对于这个材料,写作的角度很多,我尝试要求学生从三个角度进行训练:

第一步,用记叙文的形式写作。

从材料中提取出“保护环境的人与事”的中心事件,提示学生写一些具体的保护环境的人和事,比如集体拣垃圾,打扫卫生,植树造林,绿化,宣传等。由于这些事情一下子紧贴到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当中,所以学生们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且都是很好地描写了一些动人的事迹,美丽的风景,赞美了美好生活,等等,从而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第二步,写议论文。

从材料中提炼出“加强环境意识”的中心论点,用议论文的形式进行训练。由于论点贴近生活,所以学生们很容易地完成了写作任务,而且能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需要有合适的环境;乱扔垃圾死畜禽,滥排污水,超量捕捞鱼类,大量残害水生植物的行为是在危害自身;保护环境需要从小事做起,人人做起。

第三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经过前两步的习作训练之后,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应用想象、寓言童话等形式,采用拟人化的修辞、对比的手法来重新写作。

由于在前面两个环节中,学生对材料已经吃得比较透彻,拥有的材料已经相当丰富,所以此时的想象也更为多彩起来,从而用一篇篇啼笑生辉,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文章,幽默而深刻地揭示了环保主题。

上一篇:年度第二学期四(3)班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开学初工作下一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优秀教学设计